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范文

时间:2023-09-20 17:54: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

篇1

和2006年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期间区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意识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着力办好为民解困这一要事,始终把握加快发展这一要务,在转变职能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统筹发展中提高整体质量和综合效益,在改革创新中推动社会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做出新的贡献。现将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和今年主要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年规划

(一)、认清形势,明确民政工作的历史使命

贯彻落实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关键是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我区是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依然很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边远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困难群众人口比值较高,全区常年需救助灾民、五保供养人口、特困救助人口和重点优抚对象还占有相当的比例。我们必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民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主体、完善制度、逐步覆盖、分类指导,更加有力地协调推进农村的基层民主政治、社会救助、拥军优属和移风易俗等社会管理工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政治任务落到实处。

(二)、整合资源,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据调查统计,我区现有农村困难群众33465人,2005年纳入农村低保21889人,城市低保873人,五保供养人口898人,重点优抚对象728人。为此,我们要对现有的社会救助功能进行扩展,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医疗救助、灾民救助、社会互助、扶贫济困和慈善事业等内容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各项救助制度,规范操作程序,积极争取加大各级对社会救助的投入,加强救助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力争五年内将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三)、更新观念,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要求,作为民政部门,应当从工作职责入手,坚持"主动引导、推陈出新、改进服务、群众满意"的工作原则,努力做好婚姻和殡葬管理工作。积极倡导婚丧事新办,避免大操大办,将资金投入到再生产,促进新农村建设。宏扬中华民族"百事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引导农民厚养薄葬,深化殡葬改革,火化率达100%;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筹建经营性公墓区2处,公益性骨灰楼(堂、塔)102个,逐步解决骨灰安葬难的问题,逐步解决骨灰二次土葬问题,确保农村殡葬管理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继续深化,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要抓好村(居)委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建设,抓好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防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要协调好"两委"关系,坚决杜绝两委对立现象。认真落实"六规范一满意"的要求,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有部署、有检查、常抓不懈,抓出实效。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基层志愿者服务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

(五)、服务"三农",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

我区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产业化程度高的态势,更需要实施集约型、专业型和高效型农业的发展,为此我们要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导、规范管理、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管理,引导他们更好地为构建和谐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六)、提升素质,全面适应农村民政工作的发展需要

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涉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出发,是对民政部门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广大的民政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作为民政工作的出发点,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农村各项民政工作的始终,作为民政工作者亟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自身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以各项工作的成果来检验能力建设的实效,结合农村民政工作的实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分析问题,研究对策,促进我区农村民政工作在"十一五"时期迈上新的台阶。

二、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要明确民政工作方位,找准与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理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上有推进,在村民自治和民间组织管理上有创新,在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上有成效,在专项社会行政事务和服务水平上有提高,实现民政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为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完善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全面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和综合减灾能力;做好城市和农村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确保低保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医疗救助办法,探索农村困难群众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的社会互助体系,充分发挥慈善总会的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组织和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开展有声有色、有势有效的慈善活动。

二是提升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要加大宣传力度,随时报道殡葬改革工作中的正、反两方面典型,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更新群众丧葬观念,提高依法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要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要坚持抓教育,抓制度,抓督查,层层落实责任制,持之以恒的搞好此项工作,做到"思想不松、精力不散、力度不减",同时加快公墓区和各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的规划建设的步伐,规划建设乡村公益性骨灰楼(堂、塔)42个。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三是推进城乡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指导好2006年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好村(居)委会班子,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安定;按照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着力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村(居)会建设,完善村(居)民自治功能,逐步实现新农村建设城乡联动。

篇2

【关键词】村庄规划;质量安全;村庄环境;规划观念

1、要解决好村庄规划严重滞后问题

“规划是龙头”,村庄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全国许多行政村都曾编制过村庄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基本上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编制的,有的甚至是上世纪80年代末编制的。而村庄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般在10 至15 年,村庄建设规划的年限为5 年。且当时编制规划时由于受到经费、编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村庄规划的水准普遍不高,大多停留在村庄建设规划上,对电力通讯、给排水等都没有作出专项规划,有的甚至只是一张示意图,而且图纸的精确度很低,不具有实际操作性。这些村庄规划已明显滞后,适应不了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亟待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在新编规划时要注意六个方面问题:一是起点要高。村庄的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建设规划图、给排水规划图、电力通讯规划图、道路规划图和说明书等都必须齐全,同时规划要有超前意识,至少10年不落后。二是要因村制宜。要充分考虑各村经济发展、地理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潜力,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规划。三是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农民群众对本村的情况最了解,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认真听农民群众的意见,为了方便群众看懂规划图纸,规划图纸的标示要简单明了,图例要明确,并用中文标示。

2、要解决好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调整难问题

村庄规划用地难以调整是村庄规划顺利实施的一块绊脚石。因为在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许多房子拆了之后由于道路拓宽、取直等原因,房屋在原地就不能重建,这时就需要用到其他土地。而要用到其他土地调整非常难。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村庄总体规划没有留足非农建设用地,甚至根本就没规划出新区,村集体拿不出土地用于调整。二是农民想在自己承包田或自留地上建房由于耕地保护方面的原因,土地管理部门一般也不予审批。三是建房户从其他村民处协商调整土地,由于农村情况较为复杂,加上资金等原因,大部分土地调整难以实现。四是兄弟姐妹之间老住房产权相互协调难。要解决土地调整难的问题:一是在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根据实际需要留足规划建设用地。最近,国土资源部出台六项措施支持新农村建设就有修编的相关内容。在编制村庄规划时充分利用预留建设用地规划好新区,为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调整难扫平道路。二是探索农村村民宅基地有偿调剂和农户退出宅基地集体有偿收储机制。三是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理,通过整理置换的用地指标优先满足本乡镇、村范围内使用,多余的指标可在市域范围有偿调剂,调剂净收益优先返还用于村庄整治中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设施改善。四是要积极清理农村废弃地,盘活存量,促进流转,发挥效益。

3、要解决好村庄规划建设资金短缺问题

目前,农村村集体经济薄弱,许多村年集体收入在万元以下,有的甚至连村干部工资都难以兑现。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编制村庄规划的费用,目前县(市、区)村镇建设管理部门编制一个村庄规划的费用一般在一万至三万元之间,如果请大专院校或规划设计院编制的话费用要高得多,一般在5万到15万之间。二是村庄道路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三是在村庄规划实施过程中因为拆迁而需要大量的补偿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是“建设新农村,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真正照耀到农村。”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主体是政府,政府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即国民收入分配要更多地向农村倾斜,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等,加强对农村的支持。为此,各乡镇村要抢抓机遇,积极向省、市、县有关部门争取公共财政资金。二是用好土地整理政策。积极做好宅基地退建还耕和土地整理工作,享受省政府扶持优惠政策。三是有条件的乡镇村庄可组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专门筹资建设道路桥梁、给排水等各项基础设施。

4、要解决好农民建房质量安全隐患问题

目前农民建房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质量安全隐患:一是有些房屋建筑选址不当,直接面临着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二是施工过程中由于个体工匠安全意识差,存在触电、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等安全事故隐患。三是完工房屋因无图施工,采用劣质建材,外墙不加粉刷,极易在暴雨、台风的侵袭下发生倒塌事故。解决质量安全问题:一是村镇规划的编制要有防灾评估内容,在批准建设用地时要注意避开存在山体滑坡隐患、地质条件不稳定、风口、有严重环境污染等地质及自然灾害易发地带,严禁在地质、自然灾害危险区内规划建设用地;对存有重大安全隐患的选址,要尽快调整,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加强对村镇建设工程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标准,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建筑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法定的建设管理程序,及时发现并坚决纠正违法建设行为。对不执行法定建设程序或违反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三是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村镇建筑工匠管理,抓好个体工匠培训,维护村镇建筑市场秩序,保障村镇建筑工程质量。四是加强农村建设项目的设计管理。对农居民二层以上的建筑,没有设计图纸或设计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发放建设工程许可证。五是抓好建筑材料质量管理。钢材、水泥、砖等材料,一经使用难以更换,无法补救,必须抓好进场材料的检查。

5、要解决好“空心村”问题。

“空心村”常被一些群众这样形容:“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空心村”是指在农村村庄建设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宅基地管理不严等原因,导致村民新建住房沿村界向外扩张,形成村外新房林立、村内破烂闲置的现象。“空心村”不仅浪费土地资源,影响村庄景观,也阻碍了村庄规划的实施。“空心村”是各种因素共同促成的。一是部分村民举家外出务工,家中房屋多年无人居住。二是无规划乱建。有的农民没有报请土地规划部门同意,只是和村干部私下协商得到默许,便占用耕地私搭乱建,造成既成事实。三是一户多宅。一些农民在规划区建新房,而老宅却不拆,原因是年轻人住新房,旧房给老年人居住,或是用来放置生产工具和粮食等。如何改造“空心村”,笔者认为,一是要把村庄规划摆在首位,对农民建房坚持先规划,后批地,确保建设有序进行。二是要严格推行“一户一宅”制,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农民新建房屋时,必须签订合同,保证搬进新房后及时拆除旧房;对于“一户一宅”难落实、孤寡老人难安置、贫困户难建房情况,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收购旧房预留建房空地、兴建类似敬老院的老人安置房、帮助信贷和适当补偿等。三是在改造“空心村”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重在引导,拆房、安置、规划、公用设施、补偿标准、经费筹措等事项,由村民讨论定下制度,大家共同遵守。

篇3

关键词 新农村;规划;参与式农村评估;地理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 F3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348-03

制定突出地域特色、符合地方实际、实施操作性强的建设规划既是推动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又是推进新农村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参与式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引入,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作为在农村发展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估、验收中常用的农村调查研究方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农村规划等领域[2-3]。同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所涉及的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等信息具有显著的空间特性,规划必须与实际的空间地理位置关联。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作为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存储、检索、分析和表达的计算机系统,以其对空间信息的准确辨识、海量存储、空间分析等功能,为新农村建设规划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以四川雁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为例,以参与式农村评估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介绍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对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绘图、问题树分析、空间分析、数据库建设及三维可视化等进行详细阐述。

1 研究区概况与规划方法

四川雁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是四川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之一,位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8′36″~104°46′32″,北纬30°08′19″~30°12′57″,距资阳城区约5 km。省道106线、沱江及其支流阳化河贯穿其中。示范片涉及雁江镇前进村、保和镇晏家坝村、临江镇文昌村等3个乡镇的22个行政村,覆盖面积60 km2,1.1万余户,3.5万余人。海拔350~490 m,属于典型的浅丘带坝地貌。

该研究主要运用PRA中直接观察法、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绘图、问题因果分析(问题树)等方法[4],同时通过GIS实现PRA信息与区域信息的交融和集成,进而运用空间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功能,对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居民点等进行定位、定量分析,为规划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的决策依据。新农村规划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 前期准备

2.1 初步调查与资料收集

收集规划区的自然地理、交通、气候、经济、社会、人文等各方面信息。重点收集资源状况、居民点现状、产业现状、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的信息。尽量收集地形、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现状等地理信息。

2.2 内业准备

2.2.1 资料整理与预处理。利用GIS工具对地图进行矢量化,构建涵盖规划区行政区划、交通、水系、居民点等信息的基础空间信息框架,并通过高程线(或点)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或土地利用现状图),将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测算,并初步统计规划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未来发展有总体把握。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状况,用GIS对规划区进行空间辨识,为确定产业、民居、基础设施建设等的用地布局及范围提供参考依据,以便详细调查和规划过程中更具针对性。

2.2.2 基础图件与访谈提纲制作。通过基础数据的处理,可以制作区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础图件,以便在详细调查中进行核实。同时,在前期资料收集中,大部分属于二手资料,且比较笼统,而建设性规划资料应尽可能详细、准确[5]。在对各村、重点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详细调研时,需要开展半结构式访谈等工作,因此要制作访谈提纲,以便资料收集更为客观、翔实。内容主要包括村详细信息、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庄建设情况。

3 调查方法

3.1 半结构式访谈

半结构访谈是一种通过与访谈对象直接交流而获得信息的方式,是一种开放、交互式的访谈形式[6]。根据提前拟定的采访提纲,围绕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主题,向村干部、村民代表等被采访者进行开放式提问,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整理他们介绍的有关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对问题的看法和愿望,全面获取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状况、存在问题等,为规划做充分准备。

3.2 实地勘察与参与式绘图

规划区的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都随时间不断变化,而基础资料的时效性不尽一致,因此,需要到实地验证调查信息的准确性。通过村民参与式绘图,结合实地核对、GPS现场测量等方式,在土地利用现状等事先准备的基础图件上对基础资源(土地、森林等)、基础设施现状(道路、交通等)、产业发展现状(种植、养殖等)、新村建设情况等信息进行确认。还可以标出意向性规划的重要地物,如:居民点、道路、沟渠、园区、村委会、企业、公共服务点等。同时,可以与村民讨论关于利益群体如何利用资源(如权属),新农村建设存在题、冲突、机会和解决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4 调查结果分析与辅助规划

4.1 PRA调查结果及问题树分析

通过问题树方法,对示范片新农村建设分析。问题树是按照对事件的因果关系,将某一事件的原因逐级分解的方法[7]。一般从出现的问题出发,追溯引起该问题的最原始和最直接的原因。问题树分析可帮助规划组成员和当地群众共同发现和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项目和事件所产生的影响、资源和活动的流向,并形象直观地表达起因、影响和联系。

对详细调查中当地群众普遍反映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基础设施不完善作为示范片新农村建设PRA问题识别中的核心问题,主要包含交通、水利、土地、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条件差和不完善。经过与当地群众的广泛讨论,得出问题树状图(图2):通过问题的过渡与演替,可以得出“基础设施不完善”与新农村建设方向和项目规划存在必然联系。示范片通过科学布局的产业和新村建设项目,并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实现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与新村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

4.2 地理信息系统辅助分析

4.2.1 坡度、坡向分析。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通过数字高程模型对规划区域坡度、坡向等进行分析,以作为用地适宜性评价、产业园区定位、新村建设选址等的重要参考依据[8]。图3为坡度图,分析表明,规划区沿河流(沱江及其支流阳化河)坡度较小(0~5°),适合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而丘陵区域地形较为破碎。

4.2.2 规划项目影响范围分析。道路、园区建设以及河流整治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在规划中都应进行设施的影响范围分析。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功能[9],可以方便、快速的生成满足一定条件的影响范围,辅助民居区、廊道、园区等边界的确定。图4以道路和河流为例说明影响范围缓冲区分析。

4.2.3 规划数据库建设与三维可视化。将详细调查并修改完善的数据,利用GIS数据建库工具,构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库[10]。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库和规划专题数据库。前者是有关行政区划、地形地貌、交通、水系、居民点、土地利用等基础空间地理要素和地理框架数据;后者是由新农村建设相关部门提供和规划相关的产业发展、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题数据。数据库构建以后,规划中产业布局、居民点布局、基础设施布局等规划指标的相关数据可以利用统计分析功能通过数据库获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表达,可以直观地表达和展示规划区的基本情况及规划项目内容,为规划组成员与当地群众及地方部门搭建一个沟通的平台,图5为地理信息三维可视化表达。

5 规划建议

根据对示范片地形地貌、资源状况、存在问题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以下规划建议。一是产业发展作支撑。建议构建现代农业园区集群发展的格局,在坡度较小、适宜规模化发展的地块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从科技创新到试验示范到规模生产的园区体系,以现代农业的发展来支撑新农村建设。二是民居建设需适当。根据浅丘带坝的地形条件,建议宜聚则聚、宜散则散、产村互动,平坝区及乡镇周边的村相对集中,可与集镇建设相结合建设生态社区,节约用地;而对于浅丘地带,建设生态农庄,与生产发展相结合;同时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基础设施要互动。一方面,先期建设好示范片内重大基础设施,为产业和新村建设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园区道路、农渠、土地整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新村建设的配套;设施与产业发展、设施与新村建设协调互动、相互促进。四是景观生态求和谐。重点建设庭院景观,道路、河流廊道景观以及园区防护景观。将庭院景观与生态经济建设相结合,采用果树等进行绿化,保持乡土风格;科学选择和搭配绿化,尊重水域蜿蜒曲折、自然流线的优美形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经济林(果)作为防护林带,建设能够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的农业园区防护林体系。

6 结语

应用PRA和GIS工具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一方面通过规划人员与当地群众的沟通,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进而与村民共同分析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问题的内在原因,克服“自上而下”式规划的缺陷;同时,准确定位、快速处理规划相关的空间信息,并通过数据查询和空间分析,为规划建议的提出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和科学的决策依据,使规划方案更符合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7 参考文献

[1] 卜振龙.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的几点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49-51.

[2] 崔淑丽.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在现代农村(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01(6):39-42.

[3] 赵庆玲,田敏.基于社区的生态林业规划方法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1(3):14-16.

[4] 高伏均.参与式农村评估工具的使用[J].林业与社会,2003(4):10-11.

[5] 刘晓平.以“3S”技术为支撑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J].河北遥感,2008(4):3-5.

[6] 杜徐军,金爱武.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农户特征和生产经营状况分析——基于对安吉、遂昌、庆元3县毛竹现代园区的调查[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0):74-79.

[7] 张志,朱清科,朱金兆,等.参与式农村评估(PRA)在流域景观格局研究中的应用——以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3):25-31.

[8] 董晓媛,杜森.基于ArcView的地形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10-11911.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和城镇风貌整治为切入点,坚持“统一规划、精心设计、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凉山州“新农村百村示范”建设和“城市品牌”创建工作为重点,着力打造优美的新型村庄和良好的城镇风貌,推动我州农村和城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打造“新农村百村示范”为载体,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实施改水、改厕、改厨、改卫、改圈,做到乡村环境建设达到净化、绿化、美化、亮化。

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抓好村落布局、村庄规划和民居设计,建设各具特色的新民居、新村落。在木里藏区开展牧民定居行动,搞好彝区“三房”改造工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人口和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城乡互促共进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各县市要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力争用2年时间,使我州城镇规划建设和特色风貌塑造迈上一个新台阶。要进一步提升规划品位,完善城镇功能,打造建筑精品,优化发展环境。结合城镇风貌整治,整合城镇经济、环境、文化等资源和优势,着力塑造富有地域风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城镇,做靓“魅力城镇”。提升城镇品位、提高承载能力,发展城镇经济、促进城镇增容,推进城乡统筹、拉动居民消费,推进“全域凉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切实抓好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

1.抓好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

围绕发展主导产业、培植后续产业、扶持骨干产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基层组织政权建设和村庄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和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强农村自然生态保护,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村生态环境等,对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争取在1—3年内实现全州30户以上的村庄规划的全覆盖。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原则上一户一宅),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没有完成规划的村镇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严禁乱批乱建。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全州各乡镇均要设立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同时要保证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结合我州实际,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区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务求适用安全、新颖别致、塑造特色、美观大方,充分体现地方民俗风情,要严格按照规划搞建设,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加强全州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按照村庄规划标准要求,配置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农民中尽可能多地享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年月底内,要组织编制完成全州12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同时,抓好3县的整村推进规划,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编制村庄规划要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进行,乡(镇)政府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上报县政府审批。根据规定,相关单位要组织人员对规划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示范点、“以奖代补”和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重要依据。有关部门要及时提供户型设计方案,供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农户在房屋建设时参考。

2.抓好新农村的风貌塑造工作

新农村的风貌塑造工作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一是安宁河谷流域的新农村风貌塑造要全域、全程、全面地稳步推进;

二是相关县的县城到景区沿线的村庄要进行风貌塑造;

三是县际间的主干道沿线的村庄要进行风貌塑造;

四是一般村庄的风貌塑造。

在进行风貌塑造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做好农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治理工作。

(二)切实抓好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工作

1.加强对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规划

(1)突出县城的风貌整治与塑造

县城在城镇体系中是承上启下的纽带,其地位十分特殊和重要。按照省上要求,县城和规划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镇都要按城市各项建设标准编制规划,在县(市)开展城市风貌塑造工作,逐步形成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突出的县(市)。

坚持以科学规划引领城镇风貌规划,在启动全州城镇体系规划工作的同时,把加强城镇风貌规划建设作为提升城镇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强化城镇风貌规划,着力提高风貌规划覆盖率。目前,全州各县市已经陆续开展此项工作,譬如,正在进行城市的升级改造、木里县正按藏式风格对城乡建筑进行全面打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以举办“服饰节”为平台,正在进行的城市风貌打造等。全州16个县城及于今年月底内必须完成风貌规划设计。

(2)注重对镇乡的风貌整治与塑造

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把资源富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风貌塑造的重点,实行以镇带乡、乡(镇)带村,从而推进我州城镇风貌塑造和城镇建设工作,进一步扩大就业能力,吸纳农业人口,有力地推进我州新型城镇化步伐。

(3)对全州各县市的风貌塑造,应分层次进行

一是安宁河流域的城市要全域、全程、全面地稳步推进;二是具有旅游产业的县的县城及县城到旅游景区沿线的城乡风貌整治;三是余下的县城的风貌塑造。

2.城镇风貌整治与塑造具体工作内容

(1)街道立面

拆除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对建筑物的外立面进行清洁,使建筑物外立面整洁整齐。

(2)建(构)筑物附着物

拆除影响景观的建筑物附着物。对广告及店招等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形象。

(3)公共配套设施

开展立体绿化普及工作,推进拆墙透绿、古树名木保护、城市绿地清理等专项行动,对城镇道路两侧各类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公共绿地被侵占的现象继续清理,对现有城镇道路绿化、广场及绿地内绿化进行升级上档,添加完善公共空间内的公共设施,改善城镇环境。

(4)主要道路及节点光亮工程

加大对城镇主要道路及节点夜景工程整治力度。对已经建设的夜景工程项目进行清理,规范和整改不符合城镇夜景工程规划要求的项目。对重要节点应依据规划结合建(构)筑物增设夜景工程,让城镇夜景更加亮化、美化。注重对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物的包装整治,对历史文化特色进行整理与塑造。

(5)公共空间秩序

对城镇道路、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宣传栏、标识标牌、占道经营点位、车辆停放等行为进行规范治理,做到整齐划一、秩序井然,体现文明、有序的精神风貌。

(6)裙房卡口及棚户区

对城镇规划区内裙房卡口及棚户区进行清理梳理,增添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城镇形象和品位。规范、改造农贸市场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7)道路交通整治

对16个县城和主城区主要路段交通标识标牌设置和标志线划定,主要路段、重要节点车辆停放的作出安排,对违章占道进行清理,保持城市道路交通畅通。

(8)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城镇供水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及相关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必须于年底前完成垃圾填埋场的前期工作,正在建设垃圾填埋场的县必须于年底前完成建设,污水处理厂已经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的必须于年底前开工建设。加强等县(市)重点城镇道路交通设施和停车场规划建设,搞好各县(市)城镇小街小巷道路整治;加强城市防洪、防灾、防震以及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1.5个百分点。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县市政府要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塑造为总抓手,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落实经费和专兼职人员。制定工作方案,确立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班子成员和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力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和城镇风貌专项整治行动。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年内重点完成全州122个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与建设,抓好3县省级示范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的规划与建设,形成亮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积累经验,引领我州下一批示范村的打造工作。

要以各类城镇风貌规划(设计)编制、城市主要街道两侧和农村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风貌整治、查处影响城镇风貌的违法建设行为、拆除影响市容及交通畅通的“裙房卡口”、改造旧城棚户区、拆墙透绿、改善环境为重点内容,针对建筑风格不协调、广告店招不规范、绿化景观环境品质不高以及农村、乡镇、城乡结合部等薄弱地区等难点,通过抓重点、抓示范、打造亮点,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实现城镇风貌整治行动的整体推进。

(三)分类指导,推广经验

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实际选择不同类型城镇和示范村。既要抓好铁路沿线、国道省道、风景名胜区附近基础好的城镇和村庄,也要特别关注偏远地区和基础薄弱的城镇和村庄。积极探索总结河谷经济发达地区、偏远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贫困山区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经验,及时推广多种类型、多种模式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路子。少数民族地区要结合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弘扬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模式。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标准,通过分类指导扎实稳步推动村庄规划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努力扩大城乡群众的受益面。

(四)通力合作,扎实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我州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城镇风貌整治塑造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复杂性。在工作中,各县市、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部门工作的合力,既要严格工作纪律,又要做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实现规划与实际效果的有机统一。

(五)广泛宣传,发动群众

要积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形式,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监督作用,大力营造氛围,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新农村和城镇风貌的规模效应,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新闻媒体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塑造行动,大力宣传工作动态及成效。把新农村建设和城镇风貌塑造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群众素质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六)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各县市财政预算要安排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规划建设示范村和城镇风貌塑造工作。

篇5

关键词:规划实施调查;规划问题调查;尊重民愿;

一、引言

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不断推行,不少村庄成功实施规划,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也有的村庄规划因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和相应的体制保障、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注重政绩、农民收入低和文化素质低等问题受阻。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带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不少专家学者针对农村规划工作开展了大量研究。傅德仁和黄耀志提出了基于公平理念的规划建设途径;林华和俞进就新农村规划与城市规划思维方法差异进行辨析;李孟波从新农村规划产生的背景入手,深入分析新农村规划的实质和作用,提出做好新农村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措施。本文则主要从农民的角度出发,首先对前大郭村村民不接受首次规划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就目前规划工作对村民开展调查,最后提出了规划在充分考虑民愿的基础可采取的措施。

二、河南省长垣县前大郭村规划概况

(一)前大郭村概况

前大郭村地处豫北平原,隶属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常村镇,位于长垣县城的西北方向,距县城15km,距乡镇中心8km,如图1所示。村庄附近有大广高速公路、长济高速公路,交通便利。村庄是独立的行政村,占地150000m2。截至2012年5月,全村共有387户人家,403处宅基地,户籍人口1357人。全村设有一个村委会,4个村组。各村组规模有较大差别,4组的户数占全村总户数的55%。村庄户均宅基地面积342.17m2,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宅基地面积限值,而且近年来,随着外出就业人员的增加,大量农村住房和宅基地处于闲置状态,致使32030.10m2的土地资源和4578.75m2建筑面积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二)2011年规划实施情况

在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2011年常村镇政府提出将前大郭村合并到邻村――韦庄的规划方案。韦庄地处交通要道,拥有小学、初中等教育设施,是服装店、家电超市、理发店等的聚集地,其位置如图1所示。规划用地属于韦庄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农用耕地。

实施方法:在新村庄每户宅基地面积划定为199.5m2,住房由政府委托施工单位进行统一建设,主房为10.5m×10.5m的二层楼房,配房为8.5m×3.7m的单层平房。村庄建成以后统一给排水,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但是,规划对原有住房的补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并没有具体说明,而且要求每户在房屋建造前一次性缴纳13万元购买房屋。

上述规划方案确定后,政府将其下达至村,村委召开全体村民会议将方案通知大家,最后同意规划并交钱的仅有十户人家,所以规划暂且被搁置。根据村民反映,当时不同意规划的原因如下。

1.政府自行决策规划方案,村民未参与其中。此次规划方案完全由镇政府主持编制,政府编制完成后,只是通过下达政策的方式通知村庄实施,未组织村民积极参与村庄选址、房屋建造方式、土地利益分配等重要问题的决策,未积极听取广大村民的建议。

2.建房费用较高,未建房先收钱。近年来,绝大多数农户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自家的住房进行了改造,目前并不需要建新房,而且13万元的房款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项大数目的支出,是村民辛苦多年的积蓄。另外,政府就13万元房款的合理性未做出说明,所以不是急需新建住房的农户是不会同意的。

3.搬到新村后,大家需要融入一个新的大环境,对于韦庄村村民来说,前大郭村村民属于外来人,从心理因素考虑,韦庄村在本村肯定会有许多优势,规划完成后随之而来的村内公共资源、利益分配、领导权等问题是否可以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前大郭村村民心中无底。

4.新村与原村址的距离较远。韦庄是位于前大郭村南边与之相距3.5公里的村庄,两村庄之间有铁路隔开,虽然严格来说距离不算远,但是村民都习惯了那种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去田地里干活的生活,搬到新村后这种距离上的改变使他们难以接受。

5.村庄规划触及部分农户的利益。村庄规划对于村庄来说是一次大整顿。如果实行规划,对于在外务工、经商的本地农户来说,他们在城里已经买了房子,但是由于目前农民保障制度的缺乏,对于村里的住房即使不使用也不敢轻易放弃,所以陷入买与不买的矛盾中;而对那些户口已不在本地但还在本村拥有住宅的农户来说,一旦实行规划就意味着农村住宅资格的丧失,所以也不同意规划;另外,目前农户宅基地面积普遍超标,尤其对于拥有多处住宅的农户来说,如果实行规划,他们的利益必定受损,所以更不会同意规划。

6.恋土情结。一些老人在本村住了将近一辈子,对于村庄的一草一木已经结下了很深的感情,现在让他们离开这个熟悉的地方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心理上难以接受。

7.韦庄村民不同意外村占用其土地。农村土地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村与村之间甚至一个村内部都会存在不同的经济组织,致使土地分属不同权益主体。前大郭村村民要占用韦庄土地,许多补偿协调问题比较困难。

三、关于新农村规划工作的调查

2013年2月17日至22日期间,本人对前大郭村村民就村庄规划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本村387户农户中参与调查的共有317户,剩余60户因为调查时家中无人或在外定居等原因没有参与,总体调查覆盖率为81.91%。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村民对规划工作的意愿调查

在“您是否愿意接受村庄进行规划”的调查中,64.29%的农户愿意接受村庄规划,23.81%是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1.9%的农户不愿意接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村民对新农村规划抱以积极和期待的态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①在新农村建设的下,村民感觉到实行规划是政策所向、大势所趋;②对于许多目前急需新建住房的农户来说,一方面村庄不允许再建新房,另一方面规划方案又迟迟不下达,这使他们希望尽快实施规划;③规划成功村庄的美好生活面貌使村民充满向往。

虽然新农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监督离不开政府的有序组织,但是新农村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对象是农民,其目的是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所以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我们要弥补首次规划的缺陷,充分利用广大村民愿意规划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政府组织的前提下,让村民积极参与整个规划过程,从规划项目的立项、现场调研到规划方案的编制都应该做到“尊民意,顺民心”。要充分依靠农民这个充满智慧与想法的团体,确保新农村规划达到惠民、利民的目的。

(二)村民接受规划的理由调查

根据对“村民接受规划的理由”的问题调查可知,出于方便生活考虑的农户占了85.19%,出于改善村容村貌考虑的占了14.81%,出于可节约土地考虑的为0%。这就给我们规划编制提出了一个很明显的要求,那就是规划方案的编制一定要方便村民的生活,所以政府部门在确定规划方案时要切实考虑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生活习惯等因素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如新村规划的选址问题。新村是在原有村庄进行新建还是另辟新址?如果原址新建,就要合理考虑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的规模、代价和成本问题;如果是另辟新址,就要考虑土地利益的再分配、新址与农民耕地之间的距离等问题。前大郭村前次规划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新村选择另辟新址导致新址村民的土地权益受到影响。土地是广大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所以进行新村规划时一定要在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偏离了这个基础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为了让村民放心地接受规划,我们要制定科学的制度、采取合理的方式。

(三)村民对规划法规的了解程度调查

开展农村工作的一个难题就是农民的教育文化水平低,法律知识欠缺。通过对“您有没有听说过《土地管理法》或者《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问题的调查可知,“听说过,也了解一点”的占有23.81%,“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到26.19%,而“没听说过”的占到了50%的比例;通过对“您是否了解国家关于农村宅基地和农村建房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问题的调查知可知,“很了解”的占有4.76%,“比较了解的”占有38.1%,而“不了解”的高达57.14%。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大农民对于农村相关管理政策知识相当欠缺,而我们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宅基地的划分、土地的占用等都是依据法律开展的,农民法律知识的欠缺就会干扰规划的实施。另外,不少村民的“恋土情结”、迷信风水等因素都会影响规划的顺利进行。所以,政府应积极组织基层干部对村民进行普法教育工作,促进农民思想观念改变,将规划后的美好生活画面积极地展示给大家,以确保规划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虽然本次调查的结果可能受到被调查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但就被调查人员的随机性而言,这恰恰体现了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反映了广大村民对规划问题的不同见解。从本质上讲,新农村规划的目的是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最终归宿。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和考虑广大农民真实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农村土地制度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等开展新农村规划工作,避免工作中脱离群众、缺乏科学性及损害农民利益等问题的出现,要充分依靠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结束语

通过对前大郭村规划失败原因的分析及规划问题的调查分析,我们知道政府在编制新农村规划时,要切实考虑村民的意愿和态度,加大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促进农村规划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本文认为应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①建立完善的规划决策系统。农村实施规划的目的是让人民更好地生活,所以政府在编制规划时,要广泛听取人民的意愿和建议,将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机制纳入规划决策系统。②不断完善住房制度。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可以对农村存在的诸如农户宅基地面积过大、住宅闲置量大、房屋建造质量差、村庄布局不合理、生活环境差等问题进行彻底治理,政府部门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就相关法律法规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合理的修订。③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我们在进行规划时对农民进行补偿的机制应科学合理并建立相关的资金扶持政策,不能因为新农村规划的实施使农民背负大量债务,导致“利民”举措变为了“害民”举措。④加强农民保障机制建设。广大农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为了促进农村住房制度的完善,我们应该加强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农民尽量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保障权利,让广大农民放下在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放心地交出农村住房,促进农房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傅德仁,黄耀志.基于公平理念的新农村规划建设途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05).

[2]林华,俞进.新农村规划与城市规划思维方法差异辨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z1).

[3]李孟波.新农村规划问题研究[J].农村观察,2007(02).

篇6

一、目标要求

在我镇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和抓好“三绿二处理”工作,是新形势新任务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农村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实步骤,目的是通过实施造林绿化和解决乡村垃圾、污水处理问题,建设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聂桥、生态聂桥、富裕聂桥、活力聂桥、和谐聂桥的目标。各村和各有关单位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提高对“三绿二处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农村现代化的一件大事来抓,并贯彻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过程。全镇今年新农村建设点“三绿二处理”工作从2月份开始,“三绿”工作必须在4月15日前结束,“二处理”工作必须在5月15日前结束。“三绿”绿化率达到35%以上,“二处理”完成规划任务的100%。

二、新农村建设点“三绿二处理”建设的主要内容

我镇在做好省、市提出的“三绿一处理”的工组基础上,积极做好新村办增加的“污水处理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打造一批房前屋后花果园、村内道路林荫化、村庄周围风景林的生态文明村,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村庄沟渠相通、排污流畅,使新农村建设点的人居和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观。

(一)农户庭院绿化。全镇新农村建设省级点、市共建点的农户庭院内外和房前屋后都必须进行绿化,并把绿化、美化庭院环境与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以栽种果树、常绿阔叶林等经济景观林为主,同时引导农民拆墙透绿。

(二)村内道路绿化。新农村建设点村内主次干道两侧都必须栽树,以种植吸尘效果好或有经济价值的常绿树种为主。各村点在规划编制和开展村庄整治时,道路两边必须预留好绿化用地。

(三)村庄四旁绿化。各新农村建设点村内空地都必须种树,以栽种果树、速生林、常绿混交林、毛竹为主,村旁现有的果园、竹木林,要抚育、补植、整治好。

(四)无害化处理

1、垃圾减量化。所有的生活垃圾都必须分捡和分类处理,对于可回收利用的塑料橡胶、废铜烂铁、玻璃杯瓶等垃圾,要专门存放、进行回收;对于可转化利用的烂果菜根等易腐食物、农业废弃物等有机垃圾,要进行转化利用;对于不可回收、难以转化利用、无害无残留的生活垃圾,要采取就近焚烧方式进行处理。

2、垃圾资源化。在对生活垃圾分捡和分类处理的过程中,尤其要加大农村垃圾的转化利用。农村人畜粪便、腐烂果蔬、剩饭剩菜的处理要与沼气建设相结合;建筑垃圾中的碎砖碎瓦与道路硬化相结合;稻草、杂草、树叶和塑料袋等要通过回田回林肥化、加工饲料化和使用用户气化炉等方式加以利用。

3、垃圾无害化。对难以在当地回收利用和有害残留的废弃物,如农药瓶、废旧电池等垃圾,应采取户分类——村收集——乡集中的办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村庄污水处理。各新农村建设点都必须建设通畅的雨污排水系统,要在村旁村前开辟排水主沟,农民房前屋后要修建排水沟,有条件的自然村和规模较大的村庄(社区)应雨污分流,建设污水排放暗沟。

三、全镇农村面上“三绿二处理”工作基本要求

(一)边抓点边推广。各村在抓好新农村建设点“三绿二处理”建设的同时,要统筹做好面上的“三绿二处理”工作。要组织村、组干部到“三绿二处理”建设搞得好的新农村建设点学习参观,推动面上工作,并建立指导、督查、统计和考评工作机制。

(二)建设垃圾处理中心。我镇今年建设的集镇垃圾处理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处理中心配备了专业设施,安排专业人员,实现区域内生活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自然村要严格实行垃圾分类五个去向,按有关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进行。

(三)建立“三绿二处理”长效管理机制。各村要做好“三绿二处理”的规划安排,镇新村办会同新村办组织林业、农业、城建、卫生等部门分管和专业人员到各新农村建设点现场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工作方案和完成任务的时间,力争用三至五年的努力,全镇农村基本实现“三绿二处理”的各项目标。要充分发挥农民理事会在“三绿二处理”工作中的作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推进“三绿二处理”的经常化。村庄绿化要与“一大四小”绿化工程结合起来,按照谁种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村民自行栽植和监护,并允许继承和转让,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要与改变农民卫生习惯结合起来,要制定卫生管理制度和村规民约,使“三绿二处理”工作长期坚持。新农村建设点此项工作要起带头示范作用,每个建设点要配保洁员、护绿员、并配备专门工具,农户或建设点集体出资解决他们的工资待遇,并长期坚持,要在实践中总结好的经验,加以推广。

四、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对“三绿二处理”工作的领导,镇成立“三绿二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镇长高利明任组长,副镇长刘俊鑫任副组长,成员有代和勇、张锦鹏等同志。镇新村办将安排专人负责“三绿二处理”,尤其做好统计、调度、督查和宣传推动等工作。各村要抽调得力干部抓好“三绿二处理”工作。

(二)多方筹措,解决“三绿二处理”建设资金。一是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在搞好“三绿二处理”建设规划预算的基础上,做好筹资筹劳,社会赞助工作;二是新农村建设点在专项资金中平均拿出1.5万元用于“三绿二处理”建设,试点帮扶单位按照新村办的要求拿出0.5万元用于“三绿二处理”建设;三是衔接统筹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资金,必须用于新农村建设点的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和村旁绿化;四是利用本村现有的资源(石料、苗木)等,节约建设资金。

(三)鼓励先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三绿二处理”作为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将纳入新农村建设统计、督查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并实行各项激励、奖罚措施,推进此项工作。

1、镇新村办将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三绿二处理”工作的督查,督查结果将在党政联席会议上通报,并对各村进行排名。

2、新村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今年6月初对我镇2009年以来新农村建设点“三绿二处理”建设进行验收检查,对两年中各乡“三绿二处理”工作分别进行排名,对排在前三名的试点村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届时,镇新村办也将拿出方案对两年中各村新村点“三绿二处理”工作进行排名奖励。

3、“三绿二处理”建设将列入各新村点建设考核重要内容,提高此项工作在新农村建设考评中的分值。

篇7

2005年12月31日国务院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必将对某市的农村公路建设产生影响深远的推动作用。

作为某市公路网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三年建设,全市农村公路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发展迅速,但是从农村公路整体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确实还需要在各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现在进行新农村、新郊区村镇公路规划与建设研讨,非常有必要。

某某地区区根据某市市市政局、公路处的总体部署,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开展了三年农村公路建设。在某市市市政局、某市市公路处的关心和领导下,某某地区对公路建设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连续出台了《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新改建及危桥改造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大幅增加,三年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迅速增长,三年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310.9公里,桥梁改建20座,累计投资额达到4.3亿元,建设质量明显提升。在管理方面,我们逐步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农村公路工作政绩考核,建立养护工作队伍,养护管理逐步规范,乡镇公路路政队伍也得到了建立,使某某地区农村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民出行条件大有改观,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获得了新的动力。

下面,结合某某地区农村公路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就本次会议的讨论内容浅谈一些思路,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规划理念

1、农村公路的概念需要明确。

农村公路、乡镇公路、乡村公路、村镇公路、乡村道路,这些工作概念在各级各类文件中均有频繁出现,使用混杂。概念的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管理工作范畴的界定。例如,大量的开发区、工业区新建道路都在农村地区,原本都是村级道路或者没有路,建成以后的技术等级可能并不低,这些道路很难说是解决农村出行问题的,从使用功能和所处环境上,是否还是农村公路。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建设的农村公路可能比区管甚至某些市管公路情况还要好,也不像是农村公路。我们感觉到,这么多的农村公路的概念,需要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定义,需要一个规范而具体的划分。多少等级、什么指标可称之为农村公路,其他概念和农村公路是什么样的从属关系,应该予以明确。对于一些技术等级高,路况和环境好的道路,应该制定一个全市基本规范的接管标准,建成后接管到区管和市管公路范畴中去。

2、从通达到提升的理念转换。

经过三年建设,某市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已经解决了农民出行的基本需要。三年建设中,主要是增加和改建了等级公路,大多数新改建农村公路都是3.5米宽度的,7米以上的比例还不高,农村公路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建设新农村的村镇公路,不仅要彻底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农村地区到城市中心地区交通不够快捷畅通的问题,这就需要建设更多技术等级高,环境面貌好的村镇公路。

3、通达的深度和广度需要从农民生产生活出发,进一步深化。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在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扩展到自然村“村村通公路”的层面。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并不等于所有的农村居民交通条件都得到了根本改善。在从基本通达到提升等级的规划理念转变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不能搞纯理念的规划,农民是否实际得益,是根本的出发点,只要还有自然村没有通等级公路,规划就不能割舍掉这一块,还是要考虑进去,并且在政策上要继续支持,要力争达到自然村可以通达公交的规划目标。

4、农村公路规划要融入到整体路网结构的布局体系中。

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要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将村镇主要公路纳入市区级公路网,以“1966”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畅通”。要规划界定出从村公路到区级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的车程目标。对于农村地区,如何改善外环线周边的农村交通,加强环内环外的交通联系,使农村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衔接更加紧凑,尤其重要。

5、农村公路环境建设应该提上规划议程。

以往的农村公路建设,重在解决基本出行困难,对公路建设的综合环境因素没有更多地考虑。某某地区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制定了鼓励种植绿化和安置路灯的政策,对附属设施的设立也给予数额不低的补贴,很受当地村镇政府和农民的欢迎,对改善农村公路环境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感到,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地区也要建设生态公路,要使建设好的农村公路设施完备,环境优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种植绿化和安置路灯,路名牌等附属设施的设置率也要达到相对较高的比例。

二、投融资思路

1、三级出资,重点建设的投资思路。

现在的建设投资结构以是村镇为投资主体,区县适当补贴,市少量补贴。目前,某某地区区已经开始了新一轮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并且提高了补贴的力度,对于财力薄弱的村镇,区级财政补贴接近了投资的40%。由于新农村建设期间的村镇公路提高等级等更多目标已经形成共识,因此仅仅靠村镇本身,力量肯能仍显薄弱。我们在工作中看到,有的地方主要是靠村里出资建路,家底薄的乡镇也没有能力解决全部各村的道路建设问题,而村里的财力实在是有限的很。我们虽然制定了补贴政策,补贴比例也不低,但是要开展更大规模、更高标准、更好环境的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困难还是很大,需要市区两级拿出更大的决心,帮助农村地区实现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的目标。

2、“工业反哺”应该成为投资核心。

以往的农村公路补贴,是从养路费中划拨的。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应该从“工业收入”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以后我们研究的课题,可能是这个“反哺”比例多少合适的问题,就目前政策而言,还没有进入“工业反哺”的阶段。某某地区现在也是这个情况,我们的补贴占到了养路费的8%,但是除了养路费之外,区财政其他方面就一分也不出了。因此从总量上看,高质量的搞好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投资缺口,市里面是否能够出台一些政策,把“工业反哺”的思想真正的落实下去。我想市里面有了政策,有了动作,各区的动作也就跟上了,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3、修路不忘建桥,消灭和控制危桥的任务不可放松。

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不少地方出现了宽路窄桥的现象,而且部分地区消灭危桥的任务也还存在。与此同时,随着桥梁使用寿命的临近,每年还有新的危桥产生。希望在实施规划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农民出行的安全因素,把危桥改建和公路建设结合起来。

三、建设和管理模式

1、村镇公路的建设和管理机构急需完善。

目前的管理模式一般是市、区县、镇三级管理。

先说基层,具体实施建设和管理的单位是村镇,而村镇在农村公路建设和管理机构上还很不完善,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专职的管理人员,新农村村镇公路建设一定存在管理难度。

再看区县,我们前几年也按照市政局、公路处的要求设立了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至今还没有落实人员的编制。而且从养护的角度看,农村公路改造办公室的职能设施也不完善。现在的情况是,目标提出来了,规划也要制定了,新一轮的大建设要开展了,但是机构还很落后,这就迫切需要上级有关门进行协调,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问题。

实际上,公路处也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开展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现在是由设施科在兼任这块工作,职能确实不是很顺。只有从机构上予以健全,从编制上予以保证,真正设立三级管理部门,才能促使农村公路建设的基础管理达到新农村建设要求。

2、“重建轻养”的状况急需在“十一五”期间得到根本改善。

(1)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也要制度化。

以往农村公路的养护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的村镇或许从来就没有还要养护的概念,重建轻养的情况相当普遍。目前,大量的农村公路因为乡镇资金、人力、物力的匮乏,有的区还有重型车辆密集等因素,缺乏有效养护,出现路况快速下降甚至严重损坏等问题。必须要要在乡镇建立养护管理专业队,制定年度养护计划,落实养护责任,才能使农村公路养护有制度、有步骤、有保障。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有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规范。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各镇制定了养护管理的制度,明确了各镇养护经费的保障,明确了养护人员的数量,也在着手研究养护补贴的办法。但是这些规定和要求都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在农村公路的掘路修复工作方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今年制定了《某某地区区农村公路掘路修复办法》,由于没有势力的具体政策依据,显得底气不足,工作开展也有一定的阻力。

我们觉得,很需要市政局、公路处为我们制定一个统一规范的养护管理标准和管理办法,使各区县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市区两级也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投入。

农村公路也应该是养路费的使用范围,但是目前只有文件要求各区将不少于一定百分比的养路费支出用于农村公路建设,而养护则尚未顾及到。针对农村地区养护资金匮乏,养护管理薄弱的局面,这个投入结构需要改善。从实际情况看,“十一五”计划的前三年,建设任务还不少,但是后两年,基本上就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养护方面来了,我们希望市级财政也能制定一个关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补贴办法,支持各区县农村公路的长效管理和道路养护工作。

篇8

首先,档案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导航。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上的关键棋子,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因而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农村思想理论建设和法制道德建设,必须以科学、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档案存史鉴今的功能使其责无旁贷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档案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和人类文化发展进步的历史,档案记载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同时也记录了文化的发展进程,不同时期的档案记载不同时期历史文化,积淀着历朝历代深厚文化精神意识、道德理念、民间技艺,例如其中汇集的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思想之精华,成为对新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思想道德塑造以及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引领导向的作用。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走向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其次,档案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资料素材。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载,是人类历史文明进展过程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的物质载体。档案是“今世赖之于知古,后世赖之于知今”的重要遗产,依靠档案,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把握未来,为社会构筑历史记忆,传承文化过程中不可或缺、无法替代。同时档案所具有可再现历史的特点,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料来源。如杭州市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区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在河道综合整治过程中,杭州市政府利用档案所具有的记忆存史功能,查阅大量历史档案文献资料,对档案材料进行调查、收集和梳理,并按照档案资料的记载,对河道进行整理、修缮和复原,使整治后的胜利河成为众多历史文化碎片的集中展示地,还原了古运河的历史原貌,重现杭州的历史文化,并对河道文化进行了展示,同时开展河道学研究工作,充分体现档案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价值。[1]我国农村,存储着大量民俗文化资料、传统民间艺术、谱牒、民谣、老物件、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包罗万象的信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利用档案,直接或间接地从档案中获得灵感、寻找素材、吸取智慧、强化形象,从而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二、目前基层档案工作在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007年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后,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2010年以来,通过示范县创建活动的开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整体发展步伐。然而实际工作中,基层档案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尽如人意,基层档案工作远远不适应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档案需求,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广大农村群众服务的能力不强、手段落后等,使得档案所蕴涵的独特价值与功能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一方面,长期以来,档案收集侧重于档案资政治史功能,忽视其档案文化教育功能,因而馆藏档案内容偏向政治文书档案,缺少与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密切相关的档案,造成档案资源结构相对单一和缺乏特色,难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满足新农村新农民的文化利用需求,难以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受传统意识和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的影响,导致了档案工作相对的狭隘专业取向和封闭意识的形成,造成档案文化服务功能的缺位,档案机构自觉主动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缺乏,影响和制约档案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的发挥。此外,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活力,内容形式单调,文化产品对民众影响力、吸引力不够,文化产品宣传缺乏深度和连续性。当然,从各地政府出台的建设文化大省市规划纲要和文化中心建设规划等文件中未把档案馆列入其中这一点不难看出,档案机构的被边缘化,直接导致了基层档案工作缺乏内在动力,使得档案在文化文明传承中的独特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三、基层档案工作如何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9

1、精心实施新型镇街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有新面貌

我们本着以城带乡、以镇带村、镇村联动建设新农村的思路,从体制创新入手,以经济发达、城乡统筹、社会和谐为目标,选择钱清、杨汛桥、平水、福全、兰亭五镇和柯岩街道为首批新型镇街,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大力推进。同时,以统筹南部山区发展为出发点,实施平水副城建设。在推进新型镇街建设上,我们按照“内优机构、外扩职权、增强财力、配好班子”的要求,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注重规划修编,注重经济转型,充分授权,权责到位,并以新型镇街建设为载体,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作。1-11月,5个新型城镇(中心镇)实现财政收入13.9亿元,占全县的22.6%,平均增幅27.8%;实现工业总产值757.21亿元,占全县的39.7%,平均增幅2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87亿元,占全县的18.0%,平均增幅36.8%,高出全县平均28个百分点。

2、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农民创业致富有新突破

我们研究制订20*年至2011年家庭工业发展规划和家庭工业集聚点建设规划,明确家庭工业的发展目标、产业导向和主要任务;专题组织召开全县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现场会,进行引导发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的意见》,对家庭工业给予奖励扶持。并通过家庭工业集聚点建设来促进家庭工业发展,引导家庭工业户集聚发展、规范发展,提升发展层次。今年我县规划建设的19个家庭工业集聚点,全部动工建设,其中5个集聚点进展较快,主体工程即将结顶。目前,全县家庭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到11月底,已有家庭工业户7872家,比去年增加1581家;从业人员34958人。总产值136.92亿元,销售134.85亿元,利润6.1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5.35%、34.94%、36.19%。预计到年底,全县家庭工业户可达8300家,同比增长31%;期末从业人员数38350万名,同比增长25%;产值141亿元,同比增长33%;销售139亿元,同比增长32.8%;利润6.5亿元,同比增长40%。

3、着力建设村级物业用房,农村集体经济有新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进程。去年底止,我县尚有村级经常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101个。为确保今年减少40%经济薄弱村的年度目标如期实现,我们积极探索推进以“异地集中建造物业”为主要手段的村级经济发展新路子,专题在平水镇召开了全县发展村级经济现场会,推广平水镇集中异地建设物业用房的做法,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全面部署。出台《关于推进南部山区统筹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凡山区经济薄弱村异地集中建造物业用房的,在享受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每平方米物业用房补助15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20*年—2009年三年时间内给予山区经济薄弱村增加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助。目前,全县已有37个村级经常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启动建造村级物业用房,其中32村为异地建造物业用房,5个村启动建造外来人员公寓。

4、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有新成效

今年以来,我县全面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化高效率现代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大力依靠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27.32亿元,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73.36亿元,农家乐经营产值达到1.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8.32%、36%。粮食生产面积达到39.54万亩,总产量18.18万吨。一是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开展全程机械化粮食生产基础建设,完成水稻机插推广0.35万亩,完成目标的175%。推广粮食主导品种、单季晚稻“五改”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测土配方示范区4.06万亩,推广60.13万亩,完成目标的101%、150%。落实千亩农田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2个(福全峡山、平水会稽),建立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示范区5.1万亩,冬绿肥示范基础1.6万亩,过盛秸秆还田推广26.5万亩,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深化农技推广服务体制。今年我们在孙端、福全二镇开展省级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试点,着力推行首席农技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制度,并在全县推广,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县农业各主导产业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框架,形成责任明确、层次分明的考核管理体系。抓好现代公共植保体系建设,组建植保专业合作社4家,植保专业队28个。广泛开展农民信箱推广应用,新增农民信箱1.1万户,“八个有”行政村联络点建立率达到100%。三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作,培育主导产业示范村103个,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场3个,组织开展农民培训工程,完成“绿证”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475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3149名。完成农业科技培训等70多期,培训人员达1万多人次。四是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今年以来,我县在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在条件基本成熟的王坛镇南岸村先行开展了试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坚持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股到户,实行以户入社、按地量股、按股分红,入股土地由合作社开发经营,合作社实行保底分红,逐年递增,合作社社员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入股收益和物权保障。试点的南岸村,共771亩,440户,目前入股率98.8%,入股土地集中种值出口蔬菜,农户获得收益保底500元/亩。

5、整体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有新改变

今年以来,坚持围绕“五整治一提高”的要求,注重由点及片,由片及面,实行整体推进,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重点开展生活污水处理、固废垃圾整治等五方面十一项的整治建设内容,并把钱清、杨汛桥等8个镇(街)作为整体推进的重点镇(街),率先大力推进。目前,全县基本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集中收集处理机制,当年新建镇级垃圾中转站3个,286个村实行了垃圾规范化、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迅速,按照“户改厕、村建池、镇入网”的要求,全县66个村已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建造池容15662立方米,接入农户已达12373户;加强畜禽排泄物污染治理,今年共对14个畜禽养殖场进行排泄物专项治理;清水河道建设扎实推进,今年全县共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清淤101万方,河道砌坎护岸125公里,河岸植树绿化123公里,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全县17个镇(街道)304个村(居)54.25万人口喝上小舜江自来水;按照“复绿、添绿、护绿”的方针,加大村庄绿化建设力度,今年共创建省级绿花示范村14个,市级绿色生态村30个,县级绿色生态村46个,县级绿色生态村已累计达到192个;组织开展了“十路三河”沿线的村庄整治,专门出台补充意见,对公路沿线村立面改造给予2—5万元的补助。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共投入资金60519.36万元(县财政资金16892.36万元),共拆除旧房22.43万平方米,新建住房28.90万平方米,新硬化道路60.7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9.52万平方米,新安装路灯2445盏,新增垃圾箱1653只。通过实施整体推进、联片创建,形成了示范区块,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今年各镇(街)申报创建的各类省、市级示范村中,经省、市初步考核验收,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1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14个,市级环境整治示范村11个。目前,省、市级示范村2个以上连在一起的区块达到12个,3个示范村连成一起的区块有7个,其中,福全镇的6个省市级示范村已连成一片。

6、扎实开展农民公寓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有新起色

今年以来,我们以孙端镇皇甫庄村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为试点,先后三次召开全县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现场会,出台了《关于推进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的若干意见》,全面推广部署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工作。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村级主抓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这三个作用,把握好开展调查摸底、搞好规划定点、有序推进拆旧、确定安置对象、优先报批实施、加强质量监管六个环节来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今年以来,全县新启动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的有17个村,安置点需拆除房屋705间,应拆建筑面积36742平方米,涉及农户332户,计划建造农民公寓53幢721套,拆旧建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拆除房屋624间,建筑面积30928平方,涉及农户299户。全县累计已峻工农民公寓10幢116套,正在建造17幢310套。12月初,全县在兰亭专题召开农村新社区(中心村)建设现场会,对今后我县农村新社区建设明确了目标,并每个镇街确定了1—2个新社区试点。

7、注重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农民整体素质有新提升

今年我县专门下达农民培训转移计划指标,围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致富能力,切实抓好专业农民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农村后备劳动力技能培训,并注重抓好家庭工业从业人员、外来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在实施培训中,坚持以提高农民培训发证率为重点,注重加强培训的检查、指导、考核,规范培训资金管理,强化培训与鉴定、培训与转移的对接,从而提升了农民培训的层次和质量。今年全县共培训农民21939人,其中农民专业技术培训4522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9899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6637人、后备劳动力培训881人;有14077人经培训后实现转移就业。今年,我县选派的服装车工代表队在全省首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和第六名的优异成绩。与此同时,我县继续开展了“培育新农民、弘扬新风尚、建设新农村”的主题教育活动和“知荣辱、树新风”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争创环境优美村(社区)、争做文明示范户”创建工作,使农民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现代新型农民的培育。

8、深入实施公共事业建设,农村社会事业有新拓展

我县在全省率先完成乡村康庄工程,实现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公交,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实行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三费合征”,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99365人,今年新增7783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187574人,今年新增2505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05927人,今年新增33264人;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131791人,“即征即保”率达100%。目前,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参保人数为332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参保人数为13402人。有9052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有528名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对象全部实行集中供养。县专门出台了困难群众最低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动态补贴办法,向低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94.59万元。筹集大灾准备金288万元。全县19个镇(街)全部成为省教育强镇和市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镇,城乡教育均衡化实施取得新进展,现有省市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标准化学校合计164所。全县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分别达100%、100%和99.9%,“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9%,高中教育普及率达99.5%,全县已提前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并在全省率先实施外来民工子女入学“零门槛”制度和“一费制”。贫困学生资助扩面工程、爱心营养餐工程等中小学四项工程全面推进,全县享受“两免一补”、爱心营养餐等学生超过3.8万人次,“食宿改造工程”全部31个规划项目,已竣工27个,剩余4个项目已全部开工。第四轮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5.1%,人均筹资额达到158元,农民健康体检率达到76.31%。至今已创建县级文化村290个(一级99个,二级102个,三级89个),创建率达到96%,14个镇(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开始实施了“新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并展开了第一阶段1个市级试点镇、10个市级试点村、12个市级农民健身点、篮球场、乒乓球室及1个县级试点镇、10个县级试点村的试点工作,小康体育村已有26个。

9、探索构建新型合作体系,“三农”综合服务有新加强

我县正在着力探索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现代农业服务和现代家庭工业服务二大重点。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突出四项工作重点:一是组建农村合作经济协会,主要是以农民专业合作、家庭工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为主体,吸纳农业龙头企业、农家乐特色村、农庄、种养殖大户、家庭工业户等成立协会,目前,下属会员单位已有75个。二是建设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服务中心,重点是在平水副城投资建设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服务中心大楼,建立大型超市和农副产品展示中心,设立为“三农”服务的小额贷款专柜,为家庭工业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便捷的综合服务。三是建设现代农业服务网络。主要是三个方面:①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是鼓励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努力培育一批产业优势更强、服务功能更全、带动范围更广、市场品牌更响、运作机制更优、示范效应更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53家,会员2304个,带动农户4万多户,并已成立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已进行了一次专题培训;②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重点是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三大网络,加大对农产品进超市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现代经营网络中的主导作用。③完善农村信用合作体系,重点是加强信用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评定工作,完善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办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出专项贷款新品种,努力满足家庭工业户、市场经营户、合作社及社员的资金需求。我县已组建*县农信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500万元,已为农户提供担保3960万元。县农村合作银行当年新增支农贷款6.96亿元,超目标89.6%。四是建设现代家庭工业服务网络。主要是三个方面:①建立健全家庭工业的合作组织。重点是引导建立家庭工业专业合作社,统一原料采购、产品品牌、市场营销,形成整体合力,提升家庭工业竞争优势。②建立健全家庭工业的市场营销网络。重点是加快发展提升针织布、家纺、纺机和服装服饰辅料等市场,引导建立行业性经营户协会,鼓励建立农村经纪人协会,并充分利用地方性商会的优势,促进家庭工业实现产销对接。③建立健全家庭工业融资平台。重点是加强农村合作银行与县农信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建立担保公司,为家庭工业户的贷款提供担保。目前,全县已组建1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2.76亿元,为家庭工业户提供贷款担保。现代家庭工业服务体系建设,我们正在漓渚镇进行试点。

10、致力深化基层民主管理,和谐社会建设有新进展

今年上半年,我县专门召开全县深化“夏履民主程序”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推广应用华舍街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目前,有81个村正在安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查询系统,这一系统的安装,将极大地提升我县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务、财务可实行全方面、经常性公开。同时,今年以“百村示范、村村规范”为目标,继续开展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为规范农村财务与资产管理,进一步健全了县、镇(街道)、村三级农经信息化管理网络,并拓展了网络功能,将村经济合同管理、土地流转管理、农村财务辅助审计等内容纳入到网络中,较好地发挥了网络在强化村级财务与资产监管中的作用。此外,为严格规范50万元以下农村小型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督促指导,并专门举办招投标工作业务培训会。

在扎实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领导重视,认识更加深化。今年,全县上下对新农村建设更加重视,特别是通过前几年的努力工作,农村面貌的明显改善,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干部受到了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充分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工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举。县里调整充实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继续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十分重要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县委常委会多次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并将市下达的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县人大、县政协均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和督查指导。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徐焕明除在兰亭镇桃源村蹲点调研外,还赴最偏远的南部山区8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县长冯建荣深入到钱清镇白马山村进行蹲点调研,实地指导新农村建设。其余26位县级专职领导也都深入到村,进行蹲点调研指导。为加大领导和指导力度,28位县级专职领导均落实一个村进行结对联系,给予经常性的指导,促使联系村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各镇(街道)也十分重视新农村建设,注重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力量,切实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驻村指导员直接抓,从而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

2、投入加大,政策更加有力。在去年出台新农村建设政策意见,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从每年1500万元增加到每年50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先后出台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建设农民公寓、推进南部山区统筹发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等多个政策意见,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在鼓励发展现代家庭工业上,专门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对农户新办家庭工厂、建设家庭工业集聚点、培育家庭工业专业村等方面的补助奖励。在鼓励拆旧建新建设农民公寓上,明确在原规定每户奖励5000元到村的基础上,县财政再按大户每户6000元、中户每户5000元、小户每户4000元标准进行以奖代补到村,重点用于拆迁和公寓配套设施建设。在推进南部山区统筹发展上,明确进一步加大对山区教育事业、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交通网络建设、经济薄弱村发展的扶持力度,如鼓励南部山区经济欠发达村异地集中建造物业用房,在享受有关新农村建设政策每平方米150元补助的基础上,县财政再给予增加每平方米200元的补助。对移民下山,每户增补5000元,整个自然村搬迁30户以上再补30-50万元。在开展“新时期治水工程”建设上,提出实施“五水”(清水、护水、利水、用水、管水)工程建设,县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同时,县专门安排落实500亩土地指标,用于新型城镇、村级物业用房、家庭工业集聚点、外来人口公寓等方面建设。此外,县里每年还安排3000万元用于污水收集设施配套补助和垃圾中转站规范建设。各镇(街道)也结合实际,制订了新农村建设的配套政策意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力度,从而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结对共建,合力更加增强。今年,我们把结对共建新农村作为重点抓。除县领导与村结对联系外,专门下发文件,建立健全了三个层面的结对共建新农村帮扶机制。一是县机关部门与村结对。县级机关76个部门(单位)与全县76个经济相对欠发达村进行结对帮扶;二是事业单位与村结对。县31个事业单位(国有公司)与山区31个经济欠发达村进行结对帮扶;三是村企、村户结对。通过开展“百企结对百村、百村帮扶千户”活动,全县有135家工商企业与102个村进行结对帮扶。实行部门、事业单位与村结对,重点是帮助结对村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部门(单位)对结对村给予了不少于10万元的项目资金补助。实行村企结对,重点是帮助、资助结对村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开展,据统计,村企结对中,已落实项目资金4471.4万元,捐资金额772.6万元。如齐贤镇在“村企结对共建新农村”活动中,40家规模企业与19个行政村(社区)结为长期互帮互助的对子,企业捐助的224万元资金全部作为结对村新农村建设的专项资金。通过开展结对共建,形成了新农村建设上下齐抓、各方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4、机制创新,工作更加顺畅。今年以来,我县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进度。主要是抓了三个方面:一是强化示范引导机制。为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先后召开了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现场会、发展村级经济现场会、推进拆旧建新建造农民公寓现场会、镇村拆迁改造现场会、农村新型合作体系现场会等,通过这样的引导机制,来学习借鉴经验,督促各镇进度。二是建立工作指导机制。为加强镇(街道)、村两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量,上半年,我县又新下派了30多位机关副局级及中层干部到19个镇(街道)分别担任新农村建设专职副书记、党委委员,下派副书记负责面上新农村建设工作并联系一个村,党委委员专职驻一个村,抓好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8月份,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向19个镇街、开发区又派驻了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由我和县政府两个分管县长为总负责人;每个指导组由联系领导、组长、常务副组长和副组长组成。指导组组长下镇(街道)、开发区帮助指导工作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工作日;常务副组长应集中精力在镇(街道)、开发区帮助指导工作。指导组的工作重点是帮助指导镇(街道)、开发区大力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切实推进“城中村”、“镇(区)中村”拆迁改造(城区企业搬迁)及拆旧建新、建设多层农民公寓工作。指导组每一个月召开工作汇报会,交流并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三个月的实施,对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作用明显,成效突出。三是完善考核督查机制。为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我们注重在深化完善考核机制上做文章。①列入实事工程。今年,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家庭工业发展、农民培训转移等工作列入了20*年实事工程,实行每季统计,定期汇报,进行检查督促。②纳入镇(街道)岗位责任制考核。县委、县政府将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示范创建、公路沿线整治、村级经济发展、家庭工业发展、农民培训转移以及农民公寓建设等项目列入了镇(街道)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加大了考核份量。③纳入部门(单位)“联村促发展”考核。为促进县机关部门(单位)更好帮助联系村发展村级经济,参与建设新农村,县建立了部门(单位)“联村促发展”的考核制度,将发展村级经济、发展家庭工业、增加农民收入等内容列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部门岗位责任制挂钩,以充分发挥县机关部门(单位)在服务经济中心、建设新农村中的责任和作用。此外,对各镇(街)新农村建设挂职干部,坚持实行每日信息交流督查制,并单独制订了考核办法,以更好地发挥新农村建设挂职干部的作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篇10

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电气化村建设

在20__年初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商洛供电局市区分局明确提出了“年内建成12个电气化村,争取建成1个电气化乡”的总体目标,并号召广大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发扬抗冰抢险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上下一心,团结协作,全力以赴推进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是一个点多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合作与密切配合。为此,该局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为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20__年6月11日,在商州区五楼会议室,召开了由市区分局主要科室、政府7个职能部门以及各乡镇(村)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动员会。会上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副区长王惠强为组长的商州区电气化村建设领导小组,将电气化建设任务纳入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与各乡镇(村)签订了“商州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责任书”,明确各自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切实保障新农村电气化工程有序推进。

建设农村电气化,首要的是做好科学规划。为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统筹,商洛供电局市区分局主动与政府的规划部门取得联系,了解商州区“十一五”及“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根据政府规划变动适时修改电网建设规划,努力将电网建设规划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中。当山峁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殆尽的时候,商州电力人已经深入实地进行科学调查摸底,为电网科学规划收集基础数据。遵循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标准,他们先期对全区所有行政村的年人均售电量、低压配网设备现状、客户用电需求等方面深入细致调查摸底,在综合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最终将建设锁定在较为符合标准的12个行政村上,并按照新农村电力配套建设应满足农村负荷增长的要求编制出了电气化村建设实施规划。

为了把电气化村建设成高质量的精品工程,开工之前,负责农网多年、经验丰富的农网办主任张万志,在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办法和标准》的基础上,深刻总结第1个电气化村王塬村的建设经验,自己撰写了一套施工方案,并利用空闲时间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统一施工工艺和标准,避免重复建设。

在工程管理方面,该局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明确了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过程中的材料预(决)算管理、施工费用、资料整理、自查验收等管理要求,以标准化制度规范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在技术应用方面,该局注重技术的升级与应用,率先在全市采用新技术进行施工。线路采用绝缘导线,在没有线路通道的地方采用集束导线。导线的连接采用法国西卡姆绝缘穿刺线夹连接,既方便施工又安全美观。拉线采用美国帕尔普预绞式电力金具。变压器采用s11—m全密封式,并被安放在配电室屋顶。丝具、低压刀闸、变压器桩头采用三色绝缘护套保护,既能分清相序,又安全美观。

在安全管理方面,该局不断加强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对一些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及时严厉地予以制止。对一些大型的和较为复杂的施工工作,均组织施工队事先到现场进行仔细勘测,认真编写安措方案,做好施工前交底,施工时安全纠察队全过程、全方位监督施工,同把安全关。对外聘的施工队员,该局按照安规考试百分上岗的要求,认真组织安规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施工中开展“一带一”活动,将安全风险减小到最低程度。

在工程进度方面,该局一方面通过多方组织人力,确保人员到位;另一方面倒排工程进度

计划,严格考核,确保了工程按预期进度推进,同时正确处理了进度与安全的关系。科学发展,促进内部管理全面提升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仅是改造电网、惠泽三农的有力举措,更是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巨大平台。按照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要求,该局坚持“建管并重”的建设模式,不仅严格施工,还重点强化了电气化村的台区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

在完成农村低压电网运行维护管理的同时,该局还在各供电所实行台区管理,在把一台农村配变担负的供电区域作为一个管理模块后,全所的供电量、线损率、售电均价、电费回收率、客户投诉率、客户满意率、安全运行记录等主要指标均分解到台区,台区内的低压供电设备维护及客户管理由台区电工专人负责。同时,采取员工收入与指标完成情况挂钩的考核机制,对于完成较好的台区进行奖励,对未完成的严格考核。通过这种考核机制,促使台区电工努力种好台区这块“责任田”。

进一步加强供电服务示范窗口建设,以样板管理、样板服务为平台,提高农村基层供电营业所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农村用电需求侧管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管理机制。牢固树立“客户服务中心围绕客户转”的服务理念,开展了“二保”服务进农村活动和“供电服务年”活动,不断简化业扩报装流程,积极兑现“四快”承诺,受到客户的好评,树立了供电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科学发展,真正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