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变化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9-20 17:0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时代变化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团队由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士官生组建。为深入学习沂蒙文化,调查其传承与弘扬情况,本团队利用六天的时间,深入沂蒙革命老区,采取实地走访调研、参观学习的方式,对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文化站站长、村民、老党员、退伍军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群众、临沂大学副教授曲元刚等进行了专项调研。
在活动开展前,团队成员就任务分工、实践地点、活动流程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由于团队成员缺少“三下乡”调研经历,所以在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碰了不少“钉子”,但团队成员秉持“钉钉子”精神,咬住问题不放松,群策群力,克服了许多难题。
在六天的调研学习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但不呆板,遇到特殊问题,灵活处理、相互合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得本团队在调研中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比如在费县马庄镇娄子峪村,村子坐落在山腰处,建筑分散,结构复杂,山路崎岖难走;当地百姓多为留守老人,不会讲普通话,按照计划中的工作安排进行开展显然行不通。针对这一情况,团队成员果断采用分区、分组、分批次的方式开展调研,一些同学临时担任摄像、记录,家在临沂附近的两位成员分别担任翻译的角色……正是成员间的密切合作,才使得调研得以顺利开展。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团队成员时刻保持良好的作风,展现出了当代准军人应有的军政素质。其挺拔的身姿,帅气的形象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感染了所有走访的群众。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团队成员不忘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实时传播沂蒙红色故事,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新农村文化建设思路,针对当地开展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自身的感悟和思想变化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受访者。
篇2
关键词:金课;中文专业;课程三度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指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就是对这一发展趋势在课程这一微观层面的响应。金课的打造重点在于提升课程的难度和挑战度。三亚学院将这一精神体现在“三度”课程的建设上。课程“三度”建设指的是学校针对课程饱和度、深度和学业紧张度而开展的教学改革。就中文专业而言,如何进行课程“三度”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课程“三度”建设的理念认识
一是课程“三度”建设积极响应了教育环境变化。自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关于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讲话充分说明国家对人才培养,特别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强调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的重要意义。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就学校而言,要重视本科教学工作,认识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这四项高校基本职能中,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是根本使命。这需要教学工作的有力支撑。就教师而言,要将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转变为教学与科研并举、科研促进教学的观念。重科研轻教学,与考核评比体制密切相关,职务、职称竞争,各类荣誉的产生都与科研有关系,因此,这一转变,也需要评价体系的改变。就学生而言,要改变“考上大学是终极目的,上了大学就不用学习”的想法,认识到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课程“三度”建设的推进正是为了落实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教育环境变化,提升课程质量,从而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二是课程“三度”建设承续了三亚学院一直以来的教学改革思路。2016年起,三亚学院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办学纲领和“十三五”规划,教学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教学改革方面,各专业进行了专业调研。通过调研,了解行业需求,找准专业定位,确定专业培养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为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特色,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打下基础。调研了如下内容:对专业所对应的行业进行需求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对专业毕业生走向进行分析、调查,确定专业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收集国内外、境内外相关行业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包括基本素养、核心能力)。最终形成了专业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绘制了课程地图,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明晰了课程体系,展现了学生通向成才及就业的路径,有逻辑地表明了课程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在明晰了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以及课程教学的内在逻辑联系之后,学校进一步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了与时俱进地推动人才培养的转型,根据学校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应用型,强调重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需要;突出核心能力,即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确立职场定向性,根据行业归属,设置相应方向课程。紧随其后的,课程五种品质的提炼及一系列课程改革,包括网络课程建设、小班教学的开展、核心通识课建设等,都是从课程层面,进行了内涵建设。课程“三度”建设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举措。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自2016年以来,经历了从教学理念变化、学科专业定位的明晰、课程建设的系统化的过程,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的一系列改革,才有了课程“三度”建设的提出。
二.中文专业课程“三度”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在新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改革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展开了课程“三度”建设。首先,遴选课程和教师。为了摸清情况,专业进行了课程质量专题调研,提出要围绕课程质量的提高,在信息量、学科观点和专业理论、专业方法上下功夫。在调研的基础上,遴选出了两个专业十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类课程、写作类课程和文学理论类、教学论类课程四大模块,汉语国教育专业语言类、文化类、传播类、对外汉语教学类四大模块的课程结构。然后结合任课教师的学历、职称、专业特长及教学科研情况等,选拔出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其次,组建课程组。为了保证所有核心课程的质量统一提升,在三度课程每门课程只有一名责任教师的前提下,以课程组为单位进行三度课程建设。将任课的相关教师都纳入三度课程团队中,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师投入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队伍中。以责任教师为首的三度课程课程组,将根据教师的教学改革情况、教学活动情况、教学成果等合理分配和利用课程建设资源,共同提高课程质量。再次,通过共同研讨,明晰三度建设思路。在研讨中,由遴选出的专业核心课主讲教师讲授所负责课程的课程规划,包括课程定位与特色、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课程建设的目标和思路等。其他老师参与讨论,对三度课程的理解,并结合专业和学情对所授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策略、课程如何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等进行阐述。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
1.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教学重点以及课程“三度”(饱和度、深度、紧张度)的要求,“三度”建设课程的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和更新。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为例,该课程尝试打破时代界限,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授课。深化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史”认识,建构起一种“文学史”的观念。同时,"史"的勾勒与"文学性"的理解和交流并重。在讲授文学史知识时,特别注意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的挖掘,注意总结现代文学文体上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总体规律,这两个中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篇3
“危言耸听”的收支缺口
至于说为什么去投资理财,几乎所有的理财师都是从算账开始的。一生需要花费多少钱?工资收入又有多少?
根据上海市社科院的调研报告,一个中产家庭几十年总共的支出为584.22万元。回到现实中,从收入方面看,假设每月的家庭工资收入为1.5万元,扣除个人所得税、三险一金等后约为1.2万元,可算出30年的总收入为432万元。从而,收支缺口为152.22万元。也就是说,仅凭工资收入根本无法达到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平,其中的缺口高达152.22万元。
另外,考虑到工资每年增长3.5%,总收入的增长有限,而CPI 8%左右的月增幅将导致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收支缺口一定会比152.22万元大得多。
这正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很多理财师看来,危言耸听的收支缺口自然是促使人们去投资理财的最大动力。
但现实是,尽管不少人也知道收支缺口的存在,即使再努力工作,仅凭工资收入亦难以达到财务自由的远大目标,而意识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人无外财不富”,并通过创业、金融投资等方式去追求“外财”的主动理财者,其实并不占多大的比例。
按上边的方法一算账,多数人会为之大大触动;但算完账,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并没有从此走上一条投资理财的通途。也就是说,巨大的收支缺口并不必然导向投资理财。
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受儒家思想等文化传统的影响,大多数中国人讲求的是中庸之道,做事中规中矩,尽量不做超越常规的事。在心态上,人们通常会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纵然对富翁们艳羡不已,对天价年薪的金融业高管发上几句牢骚,但与那些吃不饱饭的人相比,心情就又平和下来。
现实中,确实也是各有各的活法。比如,在很多基尼系数超过均值0.47的大城市,有别墅洋房,也有筒子楼、廉租房;有开奔驰、宝马的,更多的则是在骑自行车、挤公交车;消费水平、生活方式虽不同,但各自都有各自的喜怒哀乐。
对低收入人群而言,完全可以通过降低生活标准以节省生活成本,像上面提到的203,22万元的住房成本和99万元的汽车费用,就可用低廉的租房和公交费用取而代之。这样,现实的收支缺口(区别于追求财务自由的心理上的收支缺口)虽然存在,但绝没有152.22万元那般危言耸听。
所以,对大多数安于现状、善于自我安慰的人来说,收支缺口并非投资理财的第一动力。
树欲静而风不止
按理说,无须投资理财,你只要努力工作、乐天知命,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也能找到其中的乐趣。然而,问题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样的生活方式无法孤立存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正在使财富日益缩水,生活水准不断下降,逼迫人们不得不去想办法调整自己的生存状态。
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构成威胁的外部变化,主要有两个:一是不断上涨的物价水平,二是“421”家庭结构与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养老难题。前者侵蚀着眼前的财富,收入增长跑不赢CPI就意味着生活水平的逐渐降低;后者主要是未来的社会性问题,不早做打算,到时就难免陷入生活困境。
目前中国仍然处于一个高通胀的轨道中,再加上金融海啸的影响,未来数年,中国人的经济生活都面临考验。
与物价上涨相伴随的,必然是实际购买力的下降。当然,收入水平的增幅若能跟CPI的涨幅保持一致的话,原来的生活水准也不会受到影响。但我们知道,工资的增长大多是滞后的,并且是小幅的,如北京的2008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下限为3.5%;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率为4.14%,扣除5%的利息税后,仅有3.93%。一般情况下,仅凭涨工资和存款利息,要想弥补高通胀造成的购买力下降,无异于天方夜谭。
正是在这样严峻的现实状况面前,“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一定要跑过CPI”成为一种共识;否则,想保持以往的生活水平都不能够,更别奢望什么财务自由。守财是最重要的,而避免财富缩水,工资增长与利息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去投资理财。
另一个问题是未来不容乐观的养老状况。多年来,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确实有效抑制了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又使家庭模式和社会的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变化。
所谓的“421”,家庭,是指4个老人(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2个中年人(父亲、母亲)和1个青年(孩子)的家庭结构。当两个独生子女成婚后,就成为“842”家庭机构。未来若干年,这样的家庭将越来越多,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毫无疑问,现在的年轻人未来退休之后,将面临孙辈为8位老人养老犯难的情况,即使再想尽孝心,也有可能压力过大、不堪重负。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未来无力养老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
而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希望退休之后的生活水平与现在相比不至于下降,就必须及早地投资理财。
“守财奴”的觉醒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投资理财离得比较远,只要我们安于现状、心态平和,确实无须去追求什么财务自由;但是,反过来看,投资理财又离我们非常近,因为大家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财富一天天缩水,未来在穷困潦倒中度过自己的老年时光。
由于物价上涨和养老难题等形势所迫,我们可以不去梦想住别墅、开名车,挣更多的钱,但却必须考虑手里的钱别变少,至少保证未来的生活水准不降低。我们可以不做比尔・盖茨、巴菲特,但却必须做新时代的“守财奴”,把保值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当然,要达到“守财”的目的,微乎其微的工资涨幅与少得可怜的存款利息肯定无法担当此等大任,只有通过一些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分散风险的组合安排等,才能跑赢CPI,积攒下足够的养老金,做一个合格的“守财奴”。
篇4
这首歌由绿地、金沙、李胤作词,孟勇谱曲,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监制。
这首歌脱胎于全国推进精准扶贫的策源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讲述的是2013年11月3日在十八洞村走访时,与苗族大妈石爬专交流的故事。当时,总书记走进贫困户石爬专家中,因为石爬专家里没电视,认不得总书记,便问:“该怎么称呼你?”回答:“我是人民的勤务兵。”并称64岁的石爬专为大姐。
这一细节,正是《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开头那几句。
让文艺的芳华永远为人民绽放
作为这首歌的幕后“总导演”,是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文雄在亲笔撰写的《让文艺的芳华永远为人民绽放》一文中,介绍了这首歌曲的来龙去脉――
这几天,《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在网上持续走红,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很多同志给我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表示歌曲反响这么好,问我作为“总导演”有什么感受。我想来想去,觉得歌曲的成功,最关键的是有湘味、有温度、接地气,唱出了老百姓心灵深处的声音,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湖南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省份,有51个国家和省级贫困县、8000个贫困村,到去年底还有近500万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梦,是三湘父老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迫切需求和深切呼唤。
2013年11月深入湖南贫困地区调研,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首a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使湖南一下子成为全国推进精准扶贫的策源地。
对于花垣县,我不陌生,20年前陪省委主要领导到花垣足足做了13天的调查研究,写了《扶贫攻坚要啃硬骨头》的调查报告。
2015年5月,也就是总书记视察湘西一年半后,我第26次来到湘西,专门花了两天时间重走总书记当年的考察路线,一路下来,看到十八洞村和湘西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回来后,我撰写了《号准脉、看准病、开对方――关于湖南花垣县精准扶贫的调查报告》,总结了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扶贫工作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我始终认为,脱贫是贫困地区老百姓的“心声”,是凝聚民族伟力的“宏大叙事”。抒发这个心声,反映这个宏大叙事,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2015年8月底,我到省委宣传部工作后,心中就酝酿了一个想法,创作一首反映十八洞村、反映三湘人民脱贫奔小康的歌曲。
9月中旬,我把省文联的负责同志请到办公室,交代了这项“特别任务”。两位词曲作者到十八洞村进行采写,很快给我送来了《苗寨阳光》的歌词。
我看了以后,感到歌词比较空,不够朴实、不接地气,很有必要还原历史场景,从具体细节中汲取创作灵感。
当“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这句话进入我的耳际时,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你千里万里来到苗寨里;不知该怎么称呼你,你风里雨里走进我家里”,歌词由此展开。当词曲作者写好初稿后,我觉得歌词变化不多,起伏不大,主题不突出,又修改了“摸棉被、揭米缸”,“拉家常、细叮咛”,并融入“精准扶贫”的主题思想。应该说,这首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文艺创作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
12月底,歌曲的录音音频完成后,我对曲谱、音频、演员等作了审定,也算是歌曲的第一个听众了。这期间,不少参与歌曲音像制作的同志跟我讲,录制时都听哭了,感到这歌太走心了,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
今年1月下旬,全省两会召开期间,我特意参加了湘西代表团讨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分组会议。
会上,和湘西的人大代表又交流到脱贫攻坚的问题。
很多代表谈到,我去年到十八洞村调研后写的调研报告,等于对湘西扶贫工作作了一次宣传。
我讲,其实我到宣传部后抓的一个重要事,就是宣传湘西,给湘西写了一首歌,把它传唱开来,即将在湖南卫视春晚上播出。
代表们听了都非常的振奋和期待。现在这个歌播出来了,这首从十八洞村飞出来的暖心歌,在苗寨里又把人们带回到当年感人的一幕幕场景之中了。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歌词只有169个字,3分28秒长,看似朴实无华,背后道出的是与人民群众手拉手、心贴心的百姓情、百姓缘,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小康的大情大义。
总书记讲,“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湖南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产强,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作品为中心抓精品创作、以人民为中心抓创作导向、以人才为中心抓队伍建设,把湖南故事讲出来、讲出彩,写有“温度”的作品,做“暖心”的文艺工作者,是能够出精品力作的,《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体现的正是对艺术理想的不懈追求,对创作导向的可贵坚守。
我由衷期盼,全省文艺界把总书记提出的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作为创作根本途径,更多沉下去、贴地皮、走基层,创作出更多有湘味、有温度的扛鼎之作,让文艺的芳华永远为人民绽放。
再说《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抢头条”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缘何能在春节期间“抢头条”?
因为走心、暖心。一位网友在留言中说,歌词感人至深,让人心头一热,充盈满满的正能量,唱出了老百姓心灵深处的声音,触及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因为立意高远、朴实亲切。曾创作《春天的故事》的著名作曲家、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主席王佑贵称,歌词写得非常朴实,切入点也很独特。
因为有湘味、有温度、接地气。歌曲带有浓郁的苗族风味,深情、欢快,易于传唱。湘西老百姓已把它改编成土家、苗族等多个语种的版本。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是猴年春节湖南人民奉献给全国人民的一道佳肴;《不知该怎么称呼你》是一个现象,在这个醉人的春天里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也给文艺创作带来很多思考与启迪。
不必讳言,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苦难,已成为中国人永志不忘的一种“民族记忆”。吃饱穿暖,曾是一代代人为之奋斗和追求的朴素愿望。《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虽然是从总书记和老百姓亲切交流交心的场景切入,但涉及的是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大主题,奏响的是“全面建成小康、实现百年梦想”的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但谁也不会否认,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各地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差异很大,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早就发愿,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脱胎于全国推进精准扶贫的策源地十八洞村,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必然。这首歌的传唱,已经并将继续鼓舞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打赢脱贫攻坚关键战。
文艺是时代的精神触角。文艺工作者要“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触摸时代脉搏,捕捉时代气息,感知现实、烛照未来。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敏感、“履霜以知坚冰必至”的预见,创作出发时代之先声、成时代之号角的精品力作,奏响新时代的正气歌,提振人民的精气神。
在泛娱乐化的当下,我们尤其需要反映主旋律的文艺。省委书记徐守盛曾叮嘱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弘扬主旋律的主乐手、坚守主阵地的生力军、聚集正能量的工程师。
当然,说文艺要高扬主旋律,反映时代的宏大叙事,并不是要文艺直接唱中心演中心。主旋律不是要空洞高调,宏大叙事不能概念化、标语口号化。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讲的是扶贫故事,但并不直接唱扶贫。它唱的是千里万里、风里雨里来到苗寨里,真真切切体察民情;总书记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松木板凳上,手握着手,像邻居串门般随意聊天。
这样的景象,毫无违和感,“我在你心里,你在我心里”,“你爱我们老百姓,我们老百姓深深地爱你”。这样的结语,也毫不牵强,毫无生硬感。总书记“以百姓之心为心”,老百姓也把总书记当作自家人。
这样的歌,描述的是日常情景,聚焦的是人与人的心灵交融,抒发的是真实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歌,就能唱出老百姓心灵深处的声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最自然、最生动、最丰富的介质,它最容易触摸到人心柔软的地方。文艺作品只有真正反映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才能打动人心,才会有感染力、穿透力、传播力。《春天的故事》为什么经久不衰?因为它是改革开放年代人们的共同心声。《平凡的世界》为什么年年都是畅销书,因为它叙说的是平凡人们的奋斗与挫折,欢笑与泪水。
当前,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但是,无论怎么变,文艺以“情”字打底、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原则不会变。要始终坚持对百姓的口味,合百姓的心思。
《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就是契合了老百姓关心的“点”,点中了老百姓情感的“穴”,表达了他们有血有肉的真感情。
“为人民而歌”之于文艺创作,好似骨中的钙、肉中的血,须臾不能离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文艺的芳华为人民绽放,才能芳香四溢。
文艺工作者必须关注着人民的关注,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树高千尺,根在大地。文艺之树只有“根”在民间,“干”才挺拔,“枝”才繁茂。
回到《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很多专家学者都说,这首歌的词曲可谓铅华洗尽,不事雕琢。歌词是大白话,娓娓道来,徐徐展开,最后自然升华。歌曲整个节奏就像湘西人敲起苗鼓,跳起舞蹈,欢快激昂。整个歌曲富有苗歌风格,令人百听不厌。
著名词作家石顺义也说,《不知该怎么称呼你》很接地气,感觉很亲切。主旋律的作品往往容易写得“假大空”,越是这样的题材越要接近生活,才会让老百姓喜闻乐见。
在这方面,老一辈文艺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篇5
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作为重点培养的特殊群体,要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干部培养、人才培育的重点工作来抓。下面小编整理了选调生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根据全xx组织工作大调研活动部署要求,干部监督、考核及人才工作调研组深入xx个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单位,就全xx选调生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现有在职选调生xx人,占全xx党政人才比例的xx%,其中女性干部xx人,占xx%,男性干部xx人,占xx%;按职级划分,xx;按地域划分,xx;按学历划分,xx;按年龄划分,xx。在全xx选调生队伍中,现有xx等重点院校定向选调生xx人xx;近五年来,全xx选调生流失xx人,占原有选调生总量的xx%,其中省内调动xx人,省外流动xx人,辞职攻读博士xx人,辞职另谋职业xx人。
二、全xx选调生队伍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
近年来,全xx各级组织部门和用人主管单位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坚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加快人才战略资源储备、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培养年轻后备干部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创新培养方式,积极拓宽锻炼渠道,主动搭建发展平台,让选调生在实践中成长成才,全xx选调生录用、培养、选拔、考核等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用人单位主体作用和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发挥良好;各级选调生能够立足工作岗位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优势,在基层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砥砺意志品格、增长才干本领、施展才华抱负,对于进一步改善xx市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xx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好中择优“选”,储备优势人才资源。紧盯录用“进口关”,在选调生录取选用过程中积极主动与省委组织部汇报沟通,紧密结合xx发展实际,择优选择知名院校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类型对口、优势特长突出的优秀年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到xx工作,精心筛选经过基层乡镇锻炼、表现优异的大学生村官进入选调生队伍。至目前,全xx选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选调生xx人,占比xx%,选用优秀大学生村官考录选调生xx人,占比xx%,新录用选调生与同年度招录的公务员在学历水平、锻炼经历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严格按照选调生分配要求,将博士、硕士、本科生和考录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按照市县乡分级分配,在充分考虑各层级各部门发展需求基础上,根据选调生学历层次、专业类型和各自优势特长进行了最优调配,最大程度上确保了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为选调生扎根基层锻炼成长提供了最优平台。
(二)坚持多措并举“育”,强化能力素质提升。市县组织部门及用人主管部门能够将选调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从各层面统筹将选调生纳入干部培训规划,不断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积极争取教育培训机遇,采取岗前培训、主题选调培训、常态化教育等多种方式持之以恒加强选调生教育,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选调生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优秀青年干部培训,定期组织选调生开展市情考察、座谈交流等,帮助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增长能力才干、拓宽思路视野,全面提升选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近三年来,先后组织选调生培训xx批次,培训选调生xx人次,其中外出培训xx场次,培训选调生xx人次。
(三)坚持严密体系“管”,促进健康成长进步。建立健全帮带、谈心谈话、座谈交流、调查测评等制度,促进选调生管理规范化。一是建立帮带制度,为每名选调生确定xx名组织部领导、xx名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和xx名分管领导联系帮带,通过领导的言传身教,促使选调生尽快熟悉适应基层工作。二是建立谈心谈话制度,市县组织部分管副部长、选调生所在单位领导定期找选调生谈思想、谈工作、提建议,有针对性地解决选调生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建立定期座谈会制度,市县组织部坚持每年分片召开选调生座谈会,通过跨部门、跨县市的交流讨论,在更大范围互通有无、凝聚共识、激发活力。四是定期对选调生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测评。通过走访了解、发放调查问卷和电话沟通等方式,全面了解选调生工作的底数情况、存在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措施办法,进一步增强了选调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坚持不拘一格“用”,激发内生活力动能。注重实践锻炼,严格落实中央、省委关于让选调生在基层实践锻炼的工作要求,选派xx名研究生学历和xx三所高校定向选调生挂职乡镇党委副书记或县直部门副职,安排xx名本科学历定向选调生到社区(村)挂职社区(村)主任助理。分配到乡镇工作和在乡镇挂职的选调生全部安排包村包户任务,切实做到了融入基层、了解农村,掌握基层工作方法。强调优才优用,在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要事项需要抽调人力时,优先抽调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素质较高的选调生,让选调生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历练考验,有意识的锻炼选调生的大局意识和处理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xx举办期间,先后从选调生队伍中抽调xx人参与活动筹办。实行优先选用机制,有职位空缺、市直机关缺员、入选后备干部库等调整职务机会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为工作实绩突出、锻炼成熟的选调生架梯子、搭平台,全xxxx名选调生中目前已有xx名晋升副科级及以上岗位,培养了一大批有理论、业务强、懂基层、善治理的年轻领导干部。
(五)强化宏观指导“督”,落实各项激励保障措施。市县组织部门和用人单位还坚持做好工资待遇落实、生活安置、宣传引导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为选调生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市委组织部采取定向跟踪、与用人单位领导谈话等方式,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博士、硕士研究生转正定级职级待遇,对受职数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科级职务的,要求必须解决相应工资待遇,优化服务保障。将符合条件的选调生纳入人才服务保障范围,通过发放生活补贴、发放服务绿卡,拎包入住人才公寓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帮助选调生解决住宿、就医、婚恋等难题,让选调生感受关心温暖。重视宣传引导,在xx人才港设立优秀选调生专栏,借助市县电视台、各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对优秀选调生典型事迹的宣传力度,着力营造关心支持选调生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我xx选调生工作情况看,主要发挥了以下几个方面作用,一是摸索出了一条基层培养年轻干部的成功路径。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契合“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的规律,根据发放的选调生调查问卷统计得出,基层实践经历是选调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本领、树立群众观念、实现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和宝贵经历。二是充实了领导干部后备队伍。近五年来,全xx共分配选调生xx名,市直部门工作xx人,其余选调生均在各县市区及乡镇工作,获得提拔任用xx个,大部分选调生已成为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部分表现优异的选调生被列为领导干部重点培育对象。三是优化了全xx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选调生具有年纪轻、学历高、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等特点,随着选调生队伍不断扩大,对优化干部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选调生刚参加工作,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工作思路多,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工作中,搅活了干部思想,为干部队伍增添了活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组织培养、选调生自身努力,相关主管部门、责任部门履职尽责通力配合,选调生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照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选调生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集中体现在:
1.选调生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速度加快。部分选调生扎根基层实践锻炼意识不强,对在乡镇锻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不深刻,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扎根基层安心蹲苗,通过工作调动、考试择岗、辞职谋业等多种方式争取外调,选调生流失问题较为突出。据摸底统计,近五年来全xx流失选调生xx人,占原有选调生总量的xx%,其中调往省直部门工作xx人,通过考试调往省外工作xx人,辞职攻读博士xx人,辞职另谋职业xx人,高学历选调生流失速度明显加快,仅xx年通过调动、考试等渠道流失硕士及以上学历选调生xx人,占流失总量的xx%。
2.部分选调生专业特长与工作岗位匹配度不高。选调生的招录面向大学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考录的选调生中与基层工作联系紧密的项目建设、农业生产、旅游开发、金融管理、城建规划、交通建设等专业领域的人数较少,加之受学历层次与就业安排工作要求以及人事编制所限,在实际的分配中一定程度上存在专业特长与实际工作不相匹配的问题。在发放的xx份人才调查问卷中,认为本地区、本单位选调生专业特长与所从事工作岗位匹配程度高的xx人,占xx%,匹配程度较高的xx人,占xx%;在发放的xx份选调生调查问卷中,仅有xx%的选调生认为自身的专业特长与当前从事工作基本匹配,选调生专业岗位不符、优势特长无法充分发挥问题较为普遍。
3.作用发挥和发展平台搭建上还有差距。部分基层单位对选调生的认识和看法有偏差,认为选调生到基层工作并非长久,仅为“镀金”、“捞资本”而已,甚至视选调生为“过客”,对选调生的培养锻炼上不愿投入精力资源,没有搭建有效的作用发挥和发展平台。部分选调生认为自己是经过省市组织部门精挑细选出来的佼佼者,面对基层困难环境和琐碎繁杂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有不愿意待、不乐意干的思想,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欠缺,工作不深入不扎实。特别是个别名校和高学历的选调生在解决个人职级问题和工作环境待遇上存在互相攀比,将个人进步较慢、工作成效不显的原因归于平台太低、培养不够,致使单位领导同事对选调生认可度不高,在发放的xx份人才调查问卷中,认为选调生整体素质较高,作用发挥较好的人数为xx人,占xx%,有xx%的人员认为选调生作用发挥一般。
4.选调生培养选拔管理不够系统规范。选调生由省委组织部统一考录、培训,分配到各市州,后续没有统一的培训管理办法,由各市州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管理,分配后既不能作为特殊群体高看一眼、特殊对待,还要根据其实际表现做好宏观指导和管理工作,整体上缺少有效的培养和管理抓手。在统计的xx条关于加强选调生队伍建设的意见选项中,建议加大培训力度xx人,占xx%,适当交流轮岗xx人,占xx%,注重联系帮带xx人,占xx%,对制定出台统一规范的选调生培养、交流、选拔、管理等制度办法有较强需求。
5.基层选调生跟踪培养上不到位。由于目前基层干部队伍基数较大,领导职数有限,基层干部晋升渠道较窄,竞争激烈,分配到基层的选调生面临选拔使用机会少、力度小的困境。从全xx实际来看,在基层乡镇、县(市、区)工作的选调生为xx人,占总体比例的xx%(含乡镇社区工作的xx人),其中县处级xx人,科级xx人,科员xx人,基层选调生发展空间不足,晋升速度缓慢(有xx名选调生工作xx年以上仍未获得晋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选调生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长期在基层乡镇工作的选调生,寻求进步提升发展的信心不足,自我要求有所松懈,致使选调生各项表现逐步陷于一般,走向普通。
四、下一步对策及建议
1.切实提高认识站位,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选调生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作为重点培养的特殊群体,要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干部培养、人才培育的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选调生分配、教育培训、锻炼培育、管理考核等工作,采取每半年召开一次座谈交流、每年进行一次分析研判等方式,分析解决选调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培养为主,对培养成熟的、特别优秀的选调生,要更压担子、多交任务,多为选调生创造锻炼机会,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
2.畅通双向选择渠道,提升选调生分配匹配度。积极向省委组织部门建议,在选调规模上争取增加xx选调生的分配名额。在选调对象上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党政人才需求,注重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农业产业培育、工程技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金融等专业选调生的招录。在选调层次上逐步提升选调生准入门槛,加大高精尖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招录力度,提升生源质量,面向基层招录的选调生更加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市县组织部门在严格遵照选调生分配工作规定基础上,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导向与选调生自身专业特长加强意见协商,畅通双向选择通道,最大限度的确保选调生人岗相适、发挥所长,针对性解决选调生专业特长与工作岗位匹配度不高的问题,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加强教育培训,主动破解思想束缚障碍。根据调研征求到的意见建议,xx%的选调生对加强培训需求强烈,在选调生的培养上,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选调生培训机制,根据选调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梯次的制定培养计划,建立培训档案,有目的、有意识地让选调生参加各类、各层级的培训,经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教育,促进选调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重点加强选调生扎根基层锻炼成才的专题教育,对新录用的选调生采取岗前培训、分管组织部长季度谈心谈话、半年定期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帮助选调生更好适应岗位开展工作。健全完善选调生沟通交流机制,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搭建微信即时通讯平台等方式,加强选调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相互分享经验,促进成长,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4.注重动态管理,加强选调生锻炼培养。进一步健全完善选调生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完善选调生工作档案,对选调生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培养为重,探索实施“基层—上级机关”的纵向挂职交流以及“基层—基层”的横向轮岗交流机制,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选调生到核心重要部门和“三线一岗”进行历练,多岗位培养选调生从宏观上把握问题的能力和统筹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于经过基层蹲苗锻炼的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能开创新局面的选调生进行跟踪培养、重点培育,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重用,让他们有为有位。
5.健全完善机制,做好选调生服务保障工作。在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和广泛借鉴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完善选调生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深度激发选调生人才资源活力,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在对选调生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对表现优秀、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加大培养力度,对放松自我管理、不能适应工作或其他不良表现的选调生,及时谈话教育,尤其要遵循渐进成才规律,做好选调生适应阶段的培养与关怀,有效解决选调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为选调生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机制环境。
篇6
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愈加凸显,迫切需求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以满足XX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文章主要就當前XX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思政工作实效性提升的具体路径,旨在促进XX企业健康发展。
伴随新时代的到来,XX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以及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受复杂的工作环境、员工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价值观念与利益诉求等的影响,对XX企业思政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应当深入分析XX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思政工作方面做出积极的转变,创新工作理念及方法,切实提高思政工作实效,下面就此展开详述。
一、当前XX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势分析
(一)员工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
具有年轻活力以及较高知识层次的新鲜血液的引进,为XX企业带来新的发展,这也是人力资源优化的必要措施。而且XX企业员工已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许多关键性的岗位,如监理、工程师等,不仅促进XX创新发展,而且年轻化和多样化的XX企业职工结构,也对思政工作创新提出要求,更要跟紧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思政工作方式,使得XX企业思政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先进性。
(二)复杂的工作环境迫切需求创新思政工作载体
由于XX企业的特殊性,大量的工程业务位于偏远地区,而且施工场所变动性较大,甚至有部分国外项目,XX企业员工工作环境极为复杂,也为思政工作带来新的要求。信息网络的发展,解决XX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限制,而且有着更多的载体可用,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和职工及企业发展动态,新的思想政治内容的学习也更加高效,政工部门要具备创新性思维,切实优化工作形式,提高思政工作实效。
(三)价值观念与利益诉求有了新的变化
社会在持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及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XX政工人员也要意识到这种变化。在价值理念层次,XX企业新老员工也存有很大不同,年轻员工表现得更加自主和独立,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复杂和严峻。而且XX企业职工更注重自身利益,这与复杂恶劣的作业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对立,如何平衡XX企业利益与员工诉求,也是思政工作所面临的难题。此外,仅就员工利益诉求来讲,并不单指物质层次,对于情感、认同等精神上的获得感也是重点诉求内容。
二、XX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分析
(一)重视程度有所不足
由于XX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对利益的追求才是其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近年来XX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XX企业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不仅但负责国家赋予的建设任务,更要寻求企业自身发展,大量的精力和工作重心均投入到XX工程中,也就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仍存在许多XX企业,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及不错的企业效益,然而在职工关怀上,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职工利益及情感上的诉求不能很好地满足,许多职工因此而缺乏归属感。同时,XX企业一线职工,常年驻扎在外地,无法体会家的温暖,还面对复杂困难的施工条件,然而在企业关怀上仍做得不够,对职工思想动态关注也不够,思政工作也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许多XX企业,因更多地追逐效益,而对思政工作成本投入缺乏魄力,打击了政工人员积极性,更加造成政工部门形同虚设的局面。
(二)思政工作对象不固定
当前,各行业蓬勃发展,赋予人们更多择业的机会,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就业、择业观念,也更加遵从于自身意愿。由于XX工程行业的性质,就决定了多数基层职工面临长期野外工作且与家人分离的工作条件,很多职工特别是青年从业者会有一个思想上的难关,经长期工作后,若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怀和思想引导,许多XX企业职工会萌发转业的念头,其原因不仅在于薪资报酬与恶劣的工作条件不匹配,还在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员工流动性大也是XX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窘境,而且在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多实行合同聘用制,存在许多表现不佳解雇的情况,甚至有的XX企业会在工程需要时进行临时选聘,更加增大了企业职工的流动性,也导致了思政工作对象的不固定性,这也是XX企业政工部门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思想政治工作空白点多,缺乏创新
随着XX企业改革发展,其管理人员更加的精简,存在岗位配置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政工部门,岗位兼任的情况较多发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面临人手不足的窘境。而且政工人员所担任的职责更广,不仅有党建、思政方面的工作要求,而且XX工程管理中的民事协调、征迁管理等对外工作也在职责范畴,更甚者还会被临时征用到项目部参与生产工作,这些大大占用了本职思政工作时间,使其存在许多的工作空白。同时,部分XX企业对于政工工作的管理缺乏创新,面对复杂的工作形势,未能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导致许多思想政治工作停留在纸面上,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
三、XX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措施
面对时代变化,XX企业思政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形势,员工年龄结构、知识层次、价值观念等均有很大变化,再加上XX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压力,更要突出思政工作的潜在优势,为企业营造更深厚的内在动力。为切实做好XX企业思政工作,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
为了促进XX企业思政工作提升,一定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当前的主要工作是结合XX企业实际,不断完善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内容,重视人文理念,并及时进行心理上的指导,营造出一种不断进取、自强自立的企业氛围。在进行XX施工时同样如此,企业不仅需要做到物质供给充分,还需要在心理上对工作人员进行疏导,重视与XX企业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工作人员解决实际困难。若发现员工存在特殊困难,XX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援助,同时,XX企业还应当做好慰问家属的工作,按时探访员工家庭,发现困难之处及时伸出援手,让XX企业职工深切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企业领导带头做好与政工干部的沟通工作,切实支持XX企业思政工作开展,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高效进行。
(二)加强复合型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由于社会背景变迁以及企业发展形势变化,XX企业政工人员也容易遇到管理瓶颈,许多思想政治工作无从下手。在XX企业经营管理中,以往对于思政工作的观念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时展的潮流,此时政工干部如果不能及时学习和引进新的思政工作方法和理念,就很难为XX企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政工干部一定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想要做好这一点,首先需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政工干部的相关思想教育工作,让其在思想上对此引起重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敢于实践,在并实践中提升自我。在此基础上企业还需要重视在职教育工作,结合市场实际情况来对政工干部进行能力改造,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外出学习、轮流站岗加班等,进一步提高其政工工作素养。
(三)强化企业文化引领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为重要,XX企业亦是如此,而且企业文化本身与思想政治等方面的工作密切相關。想要促进XX企业更好地发展,便要从思想政治方面入手,重视XX企业特色文化的建设,让企业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反过来还能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高效开展。比如说XX企业可按时举办文化周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原则上能够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内容即可,注意调动工作人员参加的积极性,让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感受企业文化来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觉悟。同时,领导部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指导和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并将其相关内容包含在企业文化中,便于被工作人员所理解,进而提高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养。由此可知,对XX企业来说,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强化企业文化的引领作用,使得企业在XX工程实施过程中,逐步贯彻思政工作精神,促进XX企业更好地发展。
篇7
“环境学导论”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对环境学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教学实践探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注重案例教学与科学前沿,实践与学生的参与性、优化考核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环境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
环境学导论是临沂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污染控制方法和环境评价、管理等理论,该课程涉及的知识贯穿于整个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是环境工程的学科基础[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学导论的课程内容也随应不断更新;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环境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同时较全面的认识环境工程专业,并激发学生对后续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热情,是环境学任课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2]。本文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以及教学实践,对《环境学导论》课程教学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法与思考,与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同行们交流。
一课程定位
环境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导引性,对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学科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概述、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系统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后续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外,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接触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知识面和国际视角,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素质,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临沂大学以“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为奋斗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概要了解环境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掌握基础理论和关键知识点。包括环境科学发展历程,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分支学科,现代环境科学发展趋势,学科前沿和环境热点问题;现代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和技术支持。
三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一)案例分析法
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导入理论和知识的讲授本门课程的内容围绕着环境热点问题,因此在讲授理论内容之前,我们先从身边或历史上公认的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此时再导入理论讲授,所讲内容既有针对性又不显得枯燥,也能激发学生对环境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探讨兴趣,并在有些章节中要求学生自己制作环境问题案例和讲课,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煤烟型”污染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向学生介绍英国治理雾霾的经验,提出结合我们国家实际状况,提出治理雾霾的相关建议,并以课程论文的形式形成书面作业,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知识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相结合
课堂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科前沿进展进行介绍。本专业教师多数都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结合教师的科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最新环境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学校开展的各种相关的讲座,以便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讨论或辩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气候变化”这一全球环境问题,可以从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等多角度去分析该问题。此外,要积极关注国家政策,及时向同学传递信息并鼓励他们做一些政策宣传,提高自身与公众的环保意识。另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件设计与制作。按照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要求认真组织教案,经过近几年的课程建设,理论课教案均制成电子教案演示,教学内容达到图、文、声并茂。采用多媒体音像教学条件播放电影、电视、VCD\DVD环境问题资料片;采用PPT电子教案,更新内容、应用最新资料容易、方便,实现无纸化,节约了资源。构建网络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随着学校数字化校园的建立,环境学导论课程构建了网络教学交流平台。一是通过班级QQ群的方式在网上组织学生讨论;二是教师采用提供大量参考资料或者资料名称和搜索途径给学生的方式,由学生自行查找,再组织课堂讨论的方式扩充教学内容。目前,环境学课程已经建立了课程网站以提供丰富的学生学习资源,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了环境学导论课程学习的开放性。
(四)实践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环保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收集分析资料结合课堂讲授的问题确定研究题目,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最后形成调查报告。让学生留意垃圾运输车收集垃圾的路线、垃圾箱的设置是否合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垃圾填埋场,观察整个垃圾处理流程。结合调查、参观,再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种灵活的学习形式,基本上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着较全面了解。
(五)优化教学评价与考核
以健全学生课外学习体系作为突破口,以改革作业内容和形式作为基本点。一是强化预习性作业。教师精心设计预习性作业,并在教学组织前布置给学生。二是提高实践性作业比重。实践性作业一般包括实习、观摩、调查等形式,教师根据课堂的性质、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科学确定实践性作业,并通实习报告、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三是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健全课外学习体系,增加巩固提高性作业的数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增加以研究、拓展为主要内容的提高性作业数量,通过练习题、读书笔记、论文、实习报告等形式进行检查督促[4]。(六)其他环境学导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与改革中不能脱离本课程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要求,因此,我们积极吸收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聘请了临沂首创水务有限公司、临沂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临沂市垃圾处理厂的工程师为课程兼职教师,他们主要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满足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5,6]。
四结语
环境学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其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更新和完善。此外,我们构建了两个“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即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内讲授课后练习与复习,课外预习与学习加课内讲练)、校内与校外结合(校内学习加校外实习,校内教师加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拓展学生对环境学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既能在理论知识的创新上更进一步,更能应对当前的环境问题,成为新时代的专业环保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强,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左玉辉.环境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杨迎春,刘盛余.环境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46-147.
[4]罗斯,雷鸣,彭亮,曾清如.关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189-190.
[5]黄飞,章家恩,蔡昆争.“环境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5,9:144-145.
篇8
关键词:90后员工;高离职;对策
“90后”员工已渐成为了就业的主力军,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对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形成了一定的挑战。研究表明,采取传统的管理哲学与管理方式明显无法有效管理和留住“90后”员工。频繁的离职与跳槽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90后”员工有着非常强烈的个性,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我们应该慢慢引导,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使其成为企业的新动力和新活力。因此,了解“90后”员工的流动特点并有针对性的调整管理方法,降低“90后”员工的高离职率对企业而言非常必要。
一、“90后”员工的离职率现状分析
(一)“90后”的行为特征。(1)以自我为中心且个性张扬。现在的“90 后”员工基本上都为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就促使了他们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再者是他们个性鲜明,当我们看到“非主流”就会想到“90后”,他们通过穿最非主流的衣服以及剪最怪异的发型等来张扬着自己的个性,用这样的方式引起身边人们的注意以证明他们独一无二,因此他们遇事一般也不会按照常规出牌,甚至还会故意对其进行破坏。(2)思想多变,追求自由。虽然“90后”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但他们还处于成长阶段,心智不够成熟,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件事情,他们可能前一刻是认同的,后一刻在别人的影响下,就很有可能会持否定态度;其次,“90 后”生长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父母能给的都会尽所能为他们提供,甚至连上好的学校,好的工作都会把他们都规划得看似很完美。就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大人包围的环境下,却缺少了给“90后”一个特别的宝物――自由。这使得当他们处在青春期时,当对自身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开始萌芽时,他们会非常渴望自由,渴望进行自我探索。(3)倾向于追求工作中的快乐。因为“90 后”的生活环境普遍比较优越,物质生活也相对丰富,所以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可以从自己生长的家庭中得到满足。工的个人成长发展机会。在工作当中,“90后”员工是比较追求自我的一代,对问题故“90后”员工会更注重在工作中自我精神是否感到快乐,于是“快乐”成为了他们是否愿意继续一份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他们在工作中所追求的目标。如果一份工作能带给他们快乐,他们才会愿意继续干下去,否则一定会离开。
(二)“90后”的离职率现状分析。《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的调研数据也显示,作为职场的新生代,“90后”员工离职率达30%以上后,复旦大学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也表明,职场“90后”离职率整体仍然高至三成。《2012中国薪酬白皮书》的调查数据显示,“90后”的员工离职率整体偏高,达30%以上,高出平均水平5%。
2012年10月3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称,“90后”职场新人离职率高达30%。智联招聘网的《职场过来人》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达11.6%的“90后”员工表明自己已跳槽五次以上。据智联招聘的调查显示,“90后”职场新人在入职1-2个月跳槽的比例最高。据2013年应届毕业生求之反馈调研报告指出,截止至2013年初,仅27.5%的被调查应届生收到offer,应聘成功率呈现二八分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对于职场新生代的“90”员工的离职率是每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能忽视的。有些企业把这一代人称为是“说走就走”的“90后”,是“不安分的一代”。但是,存在一定的流失率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它可以为企业注入新血液,促进企业创新。不过,当离职率过高时,势必是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是不利于企业长期有效运行的。因此,对于全面探究和分析“90”后离职率高的原因及找出有效的应对对策是很有必要的。
二、90后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一)企业薪酬缺乏竞争力和工作环境无法达到预期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90后员工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对薪酬的期望较高,向往丰厚的福利待遇和自由支配的工作时间,人性化的工作氛围等,在实际的择业过程中,企业不能满足他们的薪酬,对90后来说,工作只是一种选择,他们选择工作本身而不是雇主,对企业的忠诚度较低,因此如果一旦工作条件达不到期望就会跳槽。
(二)传统管理方式不适合90后员工的管理。在大部分中小型企业,“70后、80后”为主要的核心领导,其领导行为表现为高度集权和以英雄式指挥和领导,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我说你做”,然而这恰恰与“90后”有个性、有追求、有想法的个性产生强烈的冲突而且现在90后基本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他们不会像老一辈一样有工作难找,丢了工作活不下去这种想法。他们注重个人兴趣目标与价值的实现,随着自我意识较强,敢于提出意见或建议,并期望得到回应。
(三)企业文化过于形式化,未能凝聚力量。有着鲜明的企业文化和强烈使命感的知名企业往往能够吸引众多英才,然而没有好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影响力。没有影响力的企业很难有号召力,而没有号召力的企业,自然也不会有强的凝聚力员工选择企业的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90后希望获得能够符合自己感兴趣爱好的工作。
(四)缺乏激励机制。激励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传统的激励模式对于在新环境成长下的90后员工来说已经很难奏效。传统的企业管理和人员激励出现了一定的挑战,亟需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90后新员工的个性需求有针对性的转变管理方式,改善人员激励模式,以期使得企业激励更为奏效,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激发! 更有甚者一些中小型企业基本看不到激励机制,员工只要完成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不分完成好坏,没有奖惩,不能有效的持续的激励“90后”员工,于是工作开始出现倦怠,继而导致了频繁的跳槽。
(五)忽视90后员工的个人成长发展机会。员工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前景的企业,是无论如何也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的,这样的企业也不可能让员工安心留在公司工作在工作当中。“90后”员工是比较追求自我的一代,对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90后”员工发现自己在企业里不能有新的发展晋升,或者是企业不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则会选择离职。
三、降低90后员工离职率的激励对策
(一)引导90后员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90后员工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频繁的离职跳槽,除了自身性格特点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少明确的规划,映射到工作中就是频繁的更换公司和职位。作为管理者,面对“90后”员工职业规划模糊的情况,所要做的不应该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帮助员工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引导其进行职业规划。要实现这个目标,管理者一方面要对员工的相关特质信息有深入地了解;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状态及时对其进行指导,不仅是工作技能上的指导,还包括对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与此同时,公司还应该有健全的人才发展培训机制,持续的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满足“90后”员工自我成长的需要。
(二)强化工作本身的激励效果。工作本身是激励“90后”员工工作的最直接因素,把工作设计的富有吸引力对提高“90后”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首先,为了减少工作的单调感,可以对“90后”员工进行轮岗,使“90后”员工接触到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同事,增强工作的新鲜感。岗位轮换也可助“90后”员工找到感兴趣或者擅长的工作,同事掌握多种工作技能。其次,可以考虑适当的给“90后”员工授权,让他们参与到管理中来,让他们充分的实现自我价值。最后,管理层应该加强与“90后”员工的工作沟通与交流,使其具有归属感。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凝员工贵任心、进取心。人性的企业文化能使“80. 90后”员工更感到被关怀、被爱护,所以聚人心。文化认同企业文化不是人情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实践。科学的企业文化能激发更愿意和企业一起成长,对企业更有归属感、忠诚度和战斗力。因此,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者要以思考和关注企业文化为重心,使“80. 90后”员工认清自身个性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领导,让其适应企业,扎根企业,传承企业精神,使他们能沉淀于企业,服务于企业。
(四)加强精神上的肯定和关怀。“90后”员工反感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他们需要尊重、关怀和真诚。建议对90后员工更多地采取激励的管理方式,管理者要加强与“90后”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以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及需求的变化,以平等的方式进行互动。由传统的管理观念和领导形象,转变为人性化、科学话的领导方式。不仅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内在潜质,还可以充分发挥其创新性思维,激发其自身潜能,满足其好奇心,使他们在发展中得到新知识并不断完善自我。企业也为自身的发展留住并挖掘了更好的人才,获得双赢。
(五)丰富90后员工业余生活。“90后”新生代员工追求自由快乐,喜欢休闲,他们更懂得享受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管理层在工作之余可以组织员工多参与一些集体活动,比如每月举办一些登山、团队协作活动或者趣味性活动,或者在公司设置有音像室、图书室、舞蹈厅、健身运动馆、心理疏导室、桥牌室等多个功能区,为“90员工”提供了更多班后活动的选择。劳逸结合,不仅可以让90后员工放松身心,也能增加他们的集体观念,让更快的融入到集体中,更高效的工作。
结语:合理的人才流动,增加企业创新,有利于企业优胜劣汰,但居高不下的离职率不利于员工自身和企业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管理者应高度重视“90后”员工的高离职率现状,了解他们离职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找到适合“90后”员工发展的对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降低离职率。
参考文献:
篇9
为期4天的“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12月17日在安徽芜湖落下帷幕,这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功举办的第四届大会。四年间,伴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经济转型升级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出台,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销量达6.8万台,超过欧洲市场,连续三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在大会上了2016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良好、结构改善、亮点频现。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6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19257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37.7%,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2个百分点;考虑到前期研发企业实现投产、新企业进入等因素,实际销量比上年增长70.8%,已连续多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产业发展处于上升通道。
从企业层面看,有超过六成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销售量同比增长,特别是部分龙头企业发展形势喜人。企业积极应对用户行业转型升级的契机,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销量实现成倍增长。
从机械结构看,2016年上半年国产坐标机器人保持龙头地位且销售加速。在多关节机器人占比提升的同时,圆柱坐标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的占比在下降,国产机器人产品结构正发生着变化。
从应用领域看,2016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分布与上年基本相同。其中,用于金属铸造的搬运与上下料机器人是今年的一个新亮点,越来越多的铸造企业使用机器人从事上下料工作,市场需求扩大,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近8倍。
从应用行业看,国产工业机器人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91个行业中类,与上年相比应用领域更为广阔。特别是3C制造业,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近20个百分点。从产品流向来看,2016年上半年43%和10%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分别销往华东和华南地区。
“过去3年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今年这一趋势有望延续。”曲道奎预测称,“未来10年中国都将保持国际领先”。
虽然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但机器人产业存在一系列挑战。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孙峰忧心冲冲:一是机器人P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产品、进口依存度仍然很高;二是部分自主品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自主创新能力仍需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隐忧显现;四是本土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小散弱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建立,但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仍待健全。
事件《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旨在促进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2016年3月21日联合印发。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步减少、中国制造亟待向中国智造迈进的大背景下,机器人产业发展迎来了全新机遇。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我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本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指导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密围绕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质量为先”原则,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的“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五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并从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
《规划》提出了五项主要任务。一是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全面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三是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机器人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四是着力推进应用示范,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实施应用示范工程,针对工业领域以及救灾救援、医疗康复等服务领域,开展细分行业推广应用,培育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系统集成商及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五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跨界融合,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背景 机器人产业如火如荼
放眼全球,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已成为各国争夺的制高点,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与机器人相关的发展战略规划,德国工业4.0、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等国家级政策均涉及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美国于2011年公布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就明确提出,投资7000万美元用于下一代机器人的研发。
“机器换人”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2011年,郭台铭就曾野心勃勃地表示,3年后富士康工厂里机器人数量将达到100万台。不只富士康,不少传统制造企业也提出了“机器换人”的计划,而且“机器换人”在中国推进的速度比人们预想的更快一些。
随着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除了汽车行业,在电子、食品加工、非金属加工和日用消费品等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迅速。
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的有关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报告指出,到2018年,中国制造业机器人采用率预计增长将超过150%。报告同时提出,工程导向价值链企业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机器人采用者,但伴随着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逐步提高,未来两年,品牌导向价值链企业、资产导向价值链企业和技术导向价值链企业在机器人采用方面都将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机会。
目前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最高的国家是韩国,每万人69 个;中国目前为每万人49 个。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密度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美国。2016年上半年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研究成果显示,目前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日本劳动力成本为中国的70%至80%;印度的劳动力成本仅为中国的30%多。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尽管同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也接近翻番,但是美国仍比中国高出80%。
根据中智公司的《2016年中智一线用工管理调研报告》,制造型企业中普通一线员工2015年平均年收入为56856元,蓝领高技术员工为71065元。汉德资本主席蔡洪平表示,对于单位劳动力年收入60000元左右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从库卡、ABB等国际知名的机器人公司进口五轴联动生产线的成本大约相当于雇佣一个普通劳动力3年的成本,而前者可以维持运转达10年之久。
伴随着潜力无限的市场,近几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开始步入“黄金时代”,企业、资本、政府纷纷聚焦机器人产业。一场“机器人大战”正在拉开帷幕,这其中既有中外企业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的争抢,也有资本与地方政府对于这个被打上“智能制造”新兴产业制高点的争夺。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当前国内最火热的产业之一,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
“目前国内的机器人企业发展处于风口浪尖,有市场需求以及金融机构助力的原因,也可能有盲目发展的虚火。”工信部装备司副司长王卫明在“2016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说。他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有40多个机器人园区,而上规模的机器人企业超过800家,已出现高端产业低端化倾向,说明机器人行业已出现过热现象。
根工信部的统计,至少有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将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作为重点发展的行业。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就超过了4000家。
今年三月份,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计划达10万台,按照每台100万的单价,规模也不过1000亿元。然而有统计显示,将全国机器人规划目标加起来,到2020年可能超过万亿。地方的产能目标远超国家规划,而且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骗取补贴等乱象丛生。
在智能制造产业园中,机器人也都是发展的重点,园区将在土地租金、购地成本、科技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机器人企业所能争取到的一切政策。然而,在很多地方规划的机器人产业园中,企业数目、规模都很小,难以形成聚集优势,散、小、乱的现象普遍存在,存在着相当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
有招商人员透露,地方政府迫切需求机器人等企业在当地落地,但在全国存在着太多机器人产业园,招商引资时发现企业太少,招商难度太大,为了尽快出成绩,不少地方会放宽招商条件,推出大量补贴,从而使不少其他企业进入到这一行业。
“机器人行业产生的虚火,与某些地方政府盲目招商引资密不可分”,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说,“由于看好此类高端制造业推高GDP的潜质及吸引就业的能力,个别地区政策大力倾斜扶持,吸引企业纷纷进驻,结果发现市场需求尚不足以支撑,导致了严重的重复建设。
焦点 机器人核心技术成短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月到11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6.4万台,比2015年全年产量增长逾90%。仅用5年时间,中国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就增长了近3000家。但目前我国逾90%机器人企业年产值不足1亿元,机器人高端产业低端化的趋势愈发明显。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执行主席罗军表示,在800多家上规模的机器人企业里面,将近一半企业是没有产品的空牌子。剩下的一半企业里面将近70%~80%是在别人的产品,真正能自己生产零部件或机器人产品的企业,国内也就100家企业左右,而且这100家企业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众所周知,机器人整个产业链有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游是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构成机器人的“大脑”;中游是机器人本体,即机器人的“身体”;下游则是系统集成商,依赖上游和中游的核心设备做集成品。
我国机器人产业起步晚,在核心零部件、规模及产业布局等方面都存在着种种短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16版)》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主要是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大多为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的六轴或以上高端工业机器人市场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国产六轴工业机器人占全国工业机器人新装机量不足10%。
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成本占到整体生产成本的70%以上。多轴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构成中,机械本体约占22%;伺服系统约占24%;减速器系统约占36%;控制系统约占12%;其他外设约占6%。
上述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约有75%的精密减速器由日本进口,主要供应商是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和住友公司等;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主要来自日本、欧美。
以伺服电机为例,实际上国内也能够生产,但是机器人用的伺服电机和其他设备的伺服电机有所不同,机器人上需要高速、高精度、高可靠的伺服电机,目前国产的伺服电机只能满足焊接机器人的要求。
另外,减速器作为连接动力源和执行机构之间的中间装置,用来精确控制机器人动作,传输更大的力矩,对机器人的精度影响很大。现在机器人上使用的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属于高端的减速器,虽然国内也有厂家生产,但是规模很小,目前RV减速器仍然被日本的纳博特斯克公司垄断,日本的哈默纳科则在谐波减速器上占绝对优势。
此前,有行业人士透露,一台精密减速器四大国际巨头采购价为3万元-5万元,卖给国内关系好的客户约7万元,关系一般的普通客户约12万元,内资企业采购精密减速机的成本比国际巨头贵一倍还多,可见其间的利润差别有多大。核心部件成本高企,这让国内企业很难在国际竞争中胜出。
罗军说:“谷歌、IBM、微软等美国企业正在开辟机器人一个新时代,而且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而我国目前还处在谋求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领域的自主化。”
启示 创新驱动才是根本出路
“机器换人”使工业制造业逐步向智能化方向迈进,智能装备极大地加快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使传统制造业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现在群雄逐鹿的市场,我们国产机器人的出路在哪里?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靠扶持资金行不行?从事机器人设备行业20多年的罗良会所在公司广州市华清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有售卖“四大家族”(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日本安川电机、德国库卡机器人)产品。他发现,2012年,一部负载机械手5公斤900mm的通用型机器人,四大家族r格是三四十万元,近一两年,价格降到十几二十万元。“为跟中国国产品牌竞争,10万元也有曾有过交易。”
刚起步的国产品牌无力招架。政府和地方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在广东鑫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邱思明的记忆中,在珠三角企业中,购买具有实用性专利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和发明公司都可获不同程度的奖励。“在佛山,购买国产机器人,均可获奖励1万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李瑞峰分析称,面对进口机器人降价,国产企业几乎靠扶持资金养活。李瑞峰预测,未来三到五年是国产机器人的黄金时间。他说,如今趁靠“政策补贴”过日子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可引导一些资本进入壮大自己。据他观察,国产机器人也面临一些机遇,如一些资本市场也看中国产的物美价廉。“如果不趁机做大,三五年后,面对已技术成熟、领先大的外企机器人,国产机器人就很难再发展起来。”他说。
“机器换人”壮大了外企?2013年以来,中国提前进入到机器人时代,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市场。但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个隐忧。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认证监管部主任李春江指出,总体上,国外机器人销量占我国机器人市场近70%,国产机器人只占约三成市场。核心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国内机器人企业尚未形成规模,与国外企业差距较大。
罗军分析称,政策通过对购买机器人的企业给予补贴,来促进传统产业大量使用机器人。同时弊端凸显,国产机器人企业缺乏竞争力,反而被边缘化。由于进口机器人的大幅降价,结果机器换完了,只壮大了国外企业。
三部门发文促机器人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认监委办公室三部门于2016年年底联合关于促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
篇10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专业成长;视频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88—05
一、引言
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托自我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而提升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成为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阶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视频教学案例研修——应运而生。视频教学案例是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幼儿教师研修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与传统案例研修相比,视频教学案例更具有直观性、情境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征,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感受课堂进程与玩具和教具使用,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重复捕捉教学信息。
本文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为例,重点探索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整套针对幼儿教师远程研修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以幼儿教师的现状为背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按照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专业构成,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两个方面系统研制,以此探究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研修中的作用。本套课程资源已在2012年由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发行。
二、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研制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教育形态转变,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教师研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约束,模式单一,培训教师没有参与选择的余地,教授方式以讲授为主,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往往起不到培训提升的作用,让培训成为一场拉锯战、消耗战。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明显优势在于,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将枯燥的传统培训转变成灵活性、生动性、可重复性强的培训模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员的自主性,调动教师研修中每名成员的能动性,提升单位时间的培训效率。
(二)打破传统幼师培训瓶颈,建设新型培训模式
根据陕西省学前教育专项调研报告,在职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形式趋于单一化,培训效果不佳。目前,陕西省各县市,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进来”,即聘请专家教学;二是“走出去”,即参与研修的幼儿教师进入指定的研修学校学习。实际情况是,外请专家费用昂贵,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而言开支甚大,难堪重负;其次,教师走出去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走出去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于农村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又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出现了教师接受培训后仍旧按部就班教学的情况,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选取相应的教学课程,在节省外请专家高额费用的同时,还达到了帮助教师直接与专家“对话”的目的,让教学任务繁重的幼儿教师不必走出去也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方式与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幼儿教师培训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
(三)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伴随着《纲要》的颁布,各省市陆续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幼儿教师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较差。对于刚入职一、两年的新手教师来说,他们更渴望接触实操性较强的培训内容,以达到对活动现场主导的教学效果。而侧重理论培训的教学内容,不仅起不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过于抽象的理论概述反而使得教师缺乏实实在在的体验,对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成效不大,特别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实际帮助。因此,在培训会场常常会出现教师听课不认真,培训后缺乏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导致事倍功半。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在内容选取上严格按照幼儿园教学内容制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既有按照幼儿年龄的分班培训内容,也有按照五大领域课程标准划分的教学实践;既有宏观上分析现行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的学习资源,也有幼儿园特色课程、玩具教具制作和使用介绍,能满足研修教师全方位的学习需求,使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
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中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过程中典型事件的深层剖析和反思,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视频教学案例是在传统教学案例基础上,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优质的视频教学案例记录了师生的互动和教学过程,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2]
伴随着3G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超媒体对传统视频通讯技术进行了融合,新媒体意识与教育思维有机结合,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有机整合到视频教学案例中,并与Web等信息传播和存储技术互通,为教师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研制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研制本资源的落脚点就是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系统地设计研修课程,全面融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活动实践,全方位支持和引领幼儿教师的研修。
2. 针对性原则
本视频案例研制的各个环节都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以期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开拓教师视野,充分使用教育机智,有效提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3. 实践性原则
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及一线教师的感悟和反思来组织主体资源的研制,通过专家的详细讲解,通过分析活动案例,达到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目的。
4. 参与性原则
本资源中选取的教学案例,通过适时设问、创设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在过程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互动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新的思路,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
首先,一套完备的视频教学案例要立足于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教师缩短上岗适应时间,对于成熟教师丰富拓展知识能力结构,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为幼教教研员提供一手研究资料,推动幼教更全面、更深入的课程改革,实现幼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个体定位。
(三)课程资源的基本框架
本套课程资源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讨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根据课程框架录制,以DVD媒体光盘形式出版(详见表1)。
1. 专业理论学习篇
本篇章包含两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模块二则介绍了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两大模块分五大主题授课,以讲座形式呈现,配合PPT演示文稿说明,共10课时。通过本篇章的学习,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近况,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解读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常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
2. 教学实践研讨篇
教学实践研讨篇是本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共分八个模块,内容涵盖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资源应用、特色课程分析以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其主要形式为案例分析+专家座谈,教学对象为3-6岁幼儿。根据年龄分段,在小中大班各选取1-2个典型案例,通过视频呈现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授课结束后专家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学过程。
四、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资源设计
1. 组建研制队伍
优质的教学资源研发队伍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其中,幼儿教师是视频教学案例录制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专家学者在对教学案例深度剖析后,对视频案例起到整体把握作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技术人员主要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并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设计与编排,是课程资源的创制者。[3]
2. 确定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每个模块中主持专家的人员以及拍摄计划。
课程目标是课程录制的首要工作,是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的一种预期效果,是幼儿园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提供依据,并为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提供基本准则。从纵向看,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严格按照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目标具体、核心突出;适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表述遵循幼儿优先的原则;目标的结构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视频教学案例的核心在于案例的设计与选取,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触发因素,是开展交流研讨的基础和载体。[4]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不是课堂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会被录制成案例。要围绕课程目标选取教学中的典型事件,重在质,不在量,并具有实践和研究价值。[5]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环境,为了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学习、深度理解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本课程资源选取了如下课程内容:
(1)理论学习点评案例
本课程资源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教育政策,旨在帮助幼儿教师从宏观上建立起“21世纪是幼儿的世纪”这样的认识。历史不只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它还预示着人类自身观念的变革:对幼儿以及学前教育的再认识;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别于成人,同时,应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这无疑是整个社会对“幼儿”的民主认识,从观念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具有这样的认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从更高层面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优秀教师示范案例
作为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动态教学叙述,我们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进行了听课和评课,选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课例作为教学范例。这些案例能够对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解决途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技能示范案例
对于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全面能力。其中,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是幼儿教师除教学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许对教室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却有机会,也有责任有效地组织这块空间,并通过安排空间和组织材料让幼儿成为积极的人,让幼儿在与物质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习。[6]因此,本课程资源也把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的过程利用视频手段记录下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机智示范案例
幼儿园课堂教学是一项处于多种变化和可能的综合活动,教案设计与编写很难达到全面覆盖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需要参与教学的幼儿教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予以解决。这类案例在课程资源中贯穿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中。每个案例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会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7]由于这类案例是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的真实感受,容易引发培训教师的共鸣,通过示范案例中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现。丰富教师应对类似教学疑难的解决方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整个课程资源的拍摄从2011年11月15日起,在确定专家人员名单、脚本形成等多项工作完成后正式实施,历时一个月,于2011年12月20日一期拍摄完成。
(二)课程资源的特色
问题导入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问题导入机制始终强调课程录制以问题为先导,理论学习为基础,教学实践为关键。视频开始前会根据幼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疑难,以此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案例,寻找并发现问题的答案。
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围绕所选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完整连贯,真实再现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案例的编排,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导入、教学本体、结束和教学延伸。在课程的后期编排中,会在四个教学部分的转换处进行适当的文字提示,使教学过程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对于教师在每一部分的教学处理和引导会做简单的文字评价,例如,如何导入教学、本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玩具教具的使用情况、教学结束的形式以及教学延伸的意义与价值等,都会在视频下方做同步文字分析。课程结束后,专家学者针对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工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值得借鉴的教学建议,以便对学习者起到良好清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的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内在素质,是作为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不受外在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制约、在不同教育条件下都能迁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教育判断能力和教育行为的选择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培养教育核心能 力、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帮助教师缩短教学 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则力求在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
1. 课程资源整合
基于学前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一个以“强化核心能力,打造专业师资”为主题的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通过教学视频采集和后期审查制作,按照课程框架进行资源分类,将后期制作的幼儿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刻录成光盘(DVD)出版发行。
2. 课程资源实现
由于幼儿教师专业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对不同幼儿教师教学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资源的“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年,提供一批与视频案例配套的实操性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的教师用书,打造一批充满活力、业务精良、适应能力强的新手教师群体;帮助陕西省新入职1-3年的幼儿教师加强教学观察与指导幼儿生活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本技能功底。
第二年,帮助趋于熟练的老教师完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充满新意的教学活动,增强老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教育机智,制定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
第三年,在已有两年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找陕西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幼儿教育的独特元素,进入本省各市幼儿园活动现场,通过优秀教学视频案例的培训,给本省甚至全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示范、指导与评估,帮助他们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受幼儿欢迎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教学案例的开展为幼儿教师培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专业成长道路,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专家所认可。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教学案例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研修更为自主,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式,充分发挥教师在研修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种高效、个性和顺应时代的研修方式正在逐步走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教师研修搭建起更为广阔的现代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 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 网络时代,2008,(9):11-12.
[2] 李文昊,刘银环. 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3(5):71-73.
[3] 唐应山,董闽红. 教师培训视频案例中的技术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226(11):102-103.
[4] 孙默.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远程培训[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91(4):63-66.
[5] 韩明秋.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评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4-25.
[6] 高岚. 学前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2-253.
[7] 王瑞峰.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案例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9-10.
[8] 翁凡亚. 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9] 黄晓兰,宋继华.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
[10] 方红. 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
[11]杨. 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