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关于确认中咨资产评估事务所等26家资产评估机构具有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资格的通知》〔国资办发(1993)53号〕,下列26家评估机构获得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资格。各有关评估机构接到本通知后速与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评估中心联系,办理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事宜。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编号如下:
中咨资产评估事务所 No. 0000057
海南资产评估事务所 No. 0000058
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59
南宁市资产评估事务所 No. 0000060
柳州市资产评估事务所 No. 0000061
深圳蛇口信德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62
宜宾地区资产评估事务所 No. 0000063
重庆审计事务所 No. 0000064
上海东亚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65
上海长信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66
上海中华社科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67
山东济南审计师事务所 No. 0000068
无锡公证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69
福州资产评估事务所 No. 0000070
黑龙江兴业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71
山西省资产评估中心 No. 0000072
河北省资产评估公司 No. 0000073
新疆审计师事务所 No. 0000074
北京德威评估公司 No. 0000075
武汉市审计事务所 No. 0000076
天津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77
江西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78
天津市资产评估事务所 No. 0000079
南昌会计师事务所 No. 0000080
篇2
关键词:国有资产;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评估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以各种形式投资及收益、接受馈赠形成的,或者凭借国家权力取得的,或者依据法律认定的各类财产和财产权利。国有资产管理法是调整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过程中因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大致包括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制度、产权界定制度、产权登记制度、评估制度等。
一、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制度
清产核资,是指依据一定的程序、方法和制度,在既定的范围内,组织各部门、地区、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界定、估价、核实、核销、核定等各项活动的总称。这是为摸清国有资产的“家底”而进行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
(一)清产核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关于清产核资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正如国务院清产核资领导小组1992年印发的《清产核资总体方案》中指出的,在新旧体制转换期间,由于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已不完全适应新的情况。因而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着国有资产“家底”不清,管理不善,资产价值不实,企业经济效益较低等问题,国有资产闲置、损失和浪费以及被侵占流失等较为严重。这些问题如不及时加以解决,必将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此项工作,不仅能够摸清“家底”,促进解决占有使用最大化和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而且有利于深化改革,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促进提高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效益,同时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更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二)清产核资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通过清产核资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是:国有资产“家底”清楚,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资产所有权界定明确,把应归国家所有的资产,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的轨道;初步进行占有使用土地的清查,为今后将土地纳入企业资产管理创造条件;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大体相符,努力解决国有资本补偿不足问题;国有资产价值总量真实,为按资本金效益考核企业经营成果提供依据;推动资产优化组合,促进闲置资产有效利用;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建立健全各项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有资产经营使用效益。
(三)清产核资的范围和内容
1、清产核资的范围包括:各地区、部门所属的各类国有企业和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级国有企业、单位以国有资产为主体投资举办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国内联营、合资等企业和单位;各类国有金融企业,含银行机构和各级政府、各业务部门及企业所举办的信托投资公司、投资担保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证券公司等;各地区、部门和各级国有企业、单位投资举办的境外企业和开设的各类境外机构;各地区、部门的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投资举办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各种经济实体;军队、武警及其所举办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2、清产核资的主要内容是:清查资产,摸清“家底”;界定资产所有权,明确国有资产界限;进行资产价值重估,解决价值不实问题;对企业占用的国有土地进行清查估价入账;核实各种国有资金占用量,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建立健全必要制度,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制度
(一)产权界定的含义
产权界定,系指国家依法划分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此处所谓产权,系指财产所有权以及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财产权,但不包括债权。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国有资产所有权的界定,即界定哪些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资产;二是与国有资产所有权相关的,由国有资产所有权权能分离产生的其他产权的界定,即界定国有资产各类经营、使用、管辖主体行使资产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及依法处分权的界限、范围和关系。
界定国有资产产权的意义主要表现为:维护国有资产产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便于实现“两权分离”;为搞好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应当贯彻“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以及“国有资产依法划转”的原则。
(二)国有企业中的产权界定的办法
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布的《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国有企业中的产权界定依下列办法处理:
1、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和机构以货币、实物和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向企业投资,形成的国家资本金,界定为国有资产;
2、国有企业运用国家资本金及在经营中借入的资金等所形成的税后利润经国家批准留给企业作为增加投资的部分以及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利润等,界定为国有资产;
3、以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全民单位)名义担保,完全用国内外借入资金投资创办的或完全由其他单位借款创办的国有企业,其收益积累的净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4、国有企业接受馈赠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5、在实行《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前,国有企业从留利中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两则”实行后用公益金购建的集体福利设施而相应增加的所有者权益,界定为国有资产;
6、国有企业中党、团、工会组织等占用企业的财产,不包括以个人缴纳党费、团费、会费以及按国家规定由企业拨付的活动经费等结余购建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三)集体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的办法
1、全民单位以货币、实物和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独资(或全民单位合资合同)创办的以集体名义注册登记的企业单位,其资产所有权界定按照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的规定办理,但属于无偿资助的除外;
2、全民单位用国有资产在非全民单位独资创办的集体企业(以下简称集体企业)中的投资及按投资份额应取得的资产收益留给集体企业发展生产的资本资金及其权益,界定为国有资产;
3、集体企业享受税前还贷形成的资产,其中属于应收未收的税款部分,界定为扶持性国有资产;集体企业享受减免税形成的资产,其中列为“国家扶持基金”等投资性的减免税部分界定为扶持性国有资产,经核定数额后,继续留给集体企业使用,由国家收取资产占用费;
4、集体企业使用银行贷款、国家借款等借贷资金形成的资产,全民单位只提供担保的,不界定为国有资产;但履行了连带责任的,全民单位应予追索清偿或经协商转为投资;
5、对供销、手工业、信用等合作社中由国家拨入的资本金(含实物)界定为国有资产;
6、集体企业和合作社无偿占用国有土地的,应核定其占用土地的面积和价值量,并依法收取土地占用费;集体企业和合作社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国有土地折价部分形成的国家股份或其他所有者权益,界定为国有资产。
(四)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的办法
1、中方以国有资产出资投入的资本总额,包括场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等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2、企业注册资本增加,双方协议由中方以分得利润向企业再投资或优先购买另一方股份的投资活动中所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3、可分配利润及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各项基金中中方按投资比例所占的相应份额,不包括已提取用于职工奖励、福利等分配给个人消费的基金,界定为国有资产;
4、中方职工的工资差额,界定为国有资产;
5、企业根据中国法律和有关规定按中方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的中方职工的住房补贴基金,界定为国有资产;
6、企业清算或完全解散时,馈赠或无偿留给中方继续使用的各项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五)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办法
1、国家机关或其授权单位向股份制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现有已投入企业的国有资产折成的股份,构成股份制企业中的国家股,界定为国有资产;
2、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构成国有法人股,界定为国有资产;
3、国有股份制企业公积金、公益金中,全民单位按照投资应占的份额,界定为国有资产;
4、股份制企业未分配利润中,全民单位按照投资比例所占的相应份额,界定为国有资产。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参照中外合资企业的界定原则办理。联营企业中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参照股份制企业的界定原则办理。
此外,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以及政党;人民团体中占用国家拨款等形成的资产,界定为国有资产。
(六)全民单位之间的产权界定
1、各个单位占用的国有资产,应按分级分工管理的原则,分别明确其与中央、地方、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并经有权管理其所有权的人民政府批准或双方约定。并办理产权划转手续,不得变更资产的管理关系;
2、全民单位对国家授予其使用或经营的资产拥有使用权或经营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在全民单位之间无偿调拨其资产;
3、国有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投资入股,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企业法人的对外长期投资或入股,属于企业法人的权益,不得非法干预或侵占;
4、依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之间可以实行联营,并享有联营合同规定范围内的财产权利;
5、国家机关投资创办的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应与国家机关脱钩,其产权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委托有关机构管理;
6、国家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经批准以其占用的国有资产出资创办的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其产权归该单位拥有。
三、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对占有国有资产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产权状况,依法确认产权归属关系的法律行为。
(一)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分类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分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行政事业单位产权登记两类。前者的法律依据是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等部门的《关于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等三部门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试行办法》以及1996年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后者的法律依据是1995年2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
(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
按照《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持有国家股权的单位以及其他形式占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应当依照规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分为占有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注销产权登记。同时,实行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制度。占有产权登记适用于所有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变动产权登记适用于:企业发生名称、住所或法定代表人改变的;国有资产占企业实收资产比例发生变化的;企业分立、合并或者改变经营形式的;等等。注销产权登记适用于企业发生解散、被依法撤销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等情形。
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制度适用于办理了占有产权登记的企业,其主要内容是:出资人的资金实际到位情况;企业国有资产的结构变化,包括企业对外投资情况、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等。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主管机关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企业产权归属关系组织实施。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本级企业单位的产权登记。对极少数特殊类别的国有资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可委托有关机关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也可分为设立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撤销产权登记。同时,实行产权登记年度检查制度。其各自的含义与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各类型含义相差不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内容主要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和资产状况两个部分,前者包括单位名称、地址、单位负责人、开户银行及账号、成立日期、编制人数、单位性质等;后者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国有资产总额、主要财产情况和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情况等。
四、国有资产评估制度
国有资产评估是由评估机构根据特定的目的,按照法定的原则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国有资产的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国有资产评估应当遵循独立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国有资产评估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一)国有资产的评估项目
1、法定评估情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发生下列情形的,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即法定评估情形:(1)资产拍卖、转让;(2)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3)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4)企业清算;(5)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2、自愿评估情形。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发生下列情形,当事人认为需要的,可以进行资产评估,即自愿评估情形:(1)资产抵押及其他担保;(2)企业租赁(整体租赁除外);(3)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此处所谓可以进行资产评估,是指发生上述情形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资产进行评估或者不评估,但属于以下行为时则必须进行资产评估:(1)企业整体资产的租赁;(2)国有资产租赁给外商或非国有单位;(3)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4)国有资产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当评估的其他情形。
对于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形没有进行评估,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立项、确认的,该经济行为无效。
(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国有资产评估工作,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国有资产评估组织工作,按照占有单位的隶属关系,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评估业务。
国家对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国的资产评估工作。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和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规定,负责管理本级的资产评估工作。上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下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评估管理工作中不符合规定的做法,有权进行纠正。
国有资产评估组织工作,具体由各级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资产评估立项和评估结果进行初审,签署意见,并对本行业的资产评估工作负责督促和指导。
(三)国有资产评估机构
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并持有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含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发的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的单位。只有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单位,才能从事国有资产评估业务。资产评估机构是社会公正机构,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资产评估业务不受地区、行业限制,实行有偿服务。
国家对资产评估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组织、管理、指导和监督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的工作,并直接管理中央级的资产评估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经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的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和监督本级的资产评估机构。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993年修订的《国有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申请资产评估资格: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有与开展评估业务相适应的资金和固定的办公地点;
2、具备一定数量能胜任工作的专业评估专职人员,其中会计经济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不少于10人(其中土地、建筑、机电设备、会计、经济等各类专业人员分别不少于2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应占50%以上;专职的评估人员不得少于40%,最低不少于8人;资产评估专职人员只能在一家评估机构专职从业;
3、直接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人员必须有30%以上经过省以上国有资产管理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
4、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机构从事资产评估业务,应在机构内设立专职的资产评估机构,配备专职评估人员;
5、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具备以上条件的社会服务机构,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后,按其所属关系向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请资产评估的资格,申请时须提交规定的文件资料。国家或者省一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单位报来的以上文件资料后,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其自身的条件认真组织审查,通过审查进一步确认申请单位是否具备资产评估工作的条件,对具备条件的机构,发给《资产评估资格证书》。
(四)资产评估的规则及程序
1、资产评估的规则。根据规定,资产评估机构开展资产评估业务,应遵守以下规则:(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1)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3)按规定的期限完成评估工作并及时提交资产评估报告书;(4)对委托单位提供的数据材料以及评估结果负有保密责任,并应有完善的评估档案保管制度;(5)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如与委托单位或其他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委托单位或其他当事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6)资产评估机构在执业中发现当事人和有关单位有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及时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反映,否则,视同评估机构弄虚作假或营私舞弊;(7)资产评估机构应以良好的服务质量赢得客户,不得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承揽业务;(8)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其他有关规定和行业自律性的其他规则。
2、资产评估的程序。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国有资产评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申请立项。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发生依法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经济情形时,应于该经济行为发生之前,按隶属关系申请评估立项。资产评估立项原则上由被评估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申报。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应经其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应由申报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盖章,并附该项经济行为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颁发的产权证明文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准予资产评估立项的决定,通知申请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超过10日不批复的自动生效,并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补办批准手续,国家决定对全国或者特定行业的国有资产进行评估的,视为已准予资产评估立项。
(2)资产清查。申请单位收到准予资产评估立项通知书后,可以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评估资产。评估机构依据批准的评估立项通知书接受评估委托,按其规定的范围进行评估,对占有单位整体资产评估时,应在资产占有单位全面进行资产和债权、债务清查的基础上,对其资产、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核实。
(3)评定估算。评估机构对委托评估的资产,在核实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和对象,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考虑影响资产价值的各种因素,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选择适当的评估参数,独立、公正、合理地评估出资产的价值。资产评估机构在评估后应向委托单位提交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
(4)验证确认。委托单位收到资产评估报告书后,提出资产评估结果确认申请报告,连同评估报告书及有关材料报其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批准立项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资产评估结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评估结果的确认工作,分为审核验证和确认两个步骤,即先对资产评估是否独立公正、科学合理进行审核验证,然后提出审核意见,并下达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资产评估报告不符合要求的,分别情况作出修改、重评或不予确认的决定。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资产评估价值,作为资产经营和产权变动的底价或作价的依据。
(五)国有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无论被评估单位、资产评估机构,还是资产评估管理机构,若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均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违反规定,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作弊,致使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宣布评估结果无效,可根据情节轻重,单处或者并处下列处罚:(1)通报批评;(2)限制改正,并处以相当于评估费用以下的罚款;(3)提请有关部门对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可处以相当于本人3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
2、资产评估机构作弊或者,致使评估结果失实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宣布资产评估结果无效,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该评估机构给予下列处罚:(1)警告;(2)停业整顿;(3)吊销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利用职权牟取私利,或者,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并可以处以相当于本人3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利用职权牟取私利的,由有查处权的部门依法追缴其非法所得。
上述机构和人员违反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谢次昌著:《国有资产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吕建永主编:《国有资产管理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3]黄达著:《宏观调控与货币供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篇3
第一条为了正确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量,保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和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资产评估,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以下简称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一)资产拍卖、转让;
(二)企业兼并、出售、联营、股份经营;
(三)与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或者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四)企业清算;
(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占有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认为需要的,可以进行资产评估:
(一)资产抵押及其他担保;
(二)企业租赁;
(三)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五条全国或者特定行业的国有资产评估,由国务院决定。
第六条国有资产评估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七条国有资产评估应当遵循真实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评定和估算。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八条国有资产评估工作,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由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监督。
国有资产评估组织工作,按照占有单位的隶属关系,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
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不直接从事国有资产评估业务。
第九条持有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的资产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临时评估机构(以下统称资产评估机构),可以接受占有单位的委托,从事国有资产评估业务。
前款所列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条占有单位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时,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对占有单位提供的有关情况和资料保守秘密。
第十一条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实行有偿服务。资产评估收费办法,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物价主管部门制定。
第三章评估程序
第十二条国有资产评估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申请立项;
(二)资产清查;
(三)评定佑算;
(四)验证确认。
第十三条依照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进行资产评估的占有单位,经其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应当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并附财产目录和有关会计报表等资料。
经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授权或者委托,占有单位的主管部门可以审批资产评估立项申请。
第十四条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之日起十日内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准予资产评估立项的决定,通知申请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国务院决定对全国或者特定行业进行国有资产评估的,视为已经准予资产评估立项。
第十六条申请单位收到准予资产评估立项通知书后,可以委托资产评佑机构评估资产。
第十七条受占有单位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在对委托单位的资产、债权、债务进行全面清查的基础上,核实资产帐面与实际是否相符,经营成果是否真实,据以作出鉴定。
第十八条受占有单位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委托单位被评估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并向委托单位提出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
委托单位收到资产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后应当报其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资产评估结果。
经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授权或者委托,占有单位的主管部门可以确认资产评佑结果。
第十九条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占有单位报送的资产评佑结果报告书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组织审核、验证、协商,确认资产评估结果,并下达确认通知书。
第二十条占有单位对确认通知书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核。上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裁定,并下达裁定通知书。
第二十一条占有单位收到确认通知书或者裁定通知书后,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帐务处理。
第四章评估方法
第二十二条国有资产重估价值,根据资产原值、净值、新旧程度、重置成本、获利能力等因素和本办法规定的资产评估方法评定。
第二十三条国有资产评估方法包括:
(一)收益现值法;
(二)重置成本法;
(三)现行市价法;
(四)清算价格法;
(五)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评估方法。
第二十四条用收益现值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根据被评估资产合理的预期获利能力和适当的折现率,计算出资产的现值,并以此评定重估价值。
第二十五条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根据该项资产在全新情况下的重置成本,减去按重置成本计算的已使用年限的累积折旧额,考虑资产功能变化、成新率等因素,评定重估价值;或者根据资产的使用期限,考虑资产功能变化等因素重新确定成新率,评定重估价值。
第二十六条用现行市价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参照相同或者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评定重估价值。
第二十七条用清算价格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应当根据企业清算时其资产可变现的价值,评定重估价值。
第二十八条对流动资产中的原材料、在制品、协作件、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等进行评估时,应当根据该项资产的现行市场价格、计划价格,考虑购置费用、产品完工程度、损耗等因素,评定重估价值。
第二十九条对有价证券的评估,参照市场价格评定重估价值;没有市场价格的,考虑票面价值、预期收益等因素,评定重估价值。
第三十条对占有单位的无形资产,区别下列情况评定重估价值。
(一)外购的无形资产,根据购入成本及该项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
(二)自创或者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根据其形成时所需实际成本及该项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
(三)自创或者自身拥有的未单独计算成本的无形资产,根据该项资产具有的获利能力。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占有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提供虚假情况和资料,或者与资产评估机构串通作弊,致使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宣布资产评估结果无效,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单处或者并处下列处罚:
(一)通报批评;
(二)限期改正,并可以处以相当于评估费用以下的罚款;
(三)提请有关部门对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可以处以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资产评估机构作弊或者,致使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宣布资产评估结果无效,并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该资产评估机构给予下列处罚:
(一)警告;
(二)停业整顿;
(三)吊销国有资产评估资格证书。
第三十三条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对依照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中请复议。上一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讼。
第三十四条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者,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并可以处以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基本工资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由有查处权的部门依法追缴其非法所得。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境外国有资产的评估,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七条有关国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开采的评估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
篇4
第二条、市及县(市)、区所属的国有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国有企业),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市及县(市)、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国有企业财产监管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国有企业的保证担保和抵押担保行为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国有企业可为下列债务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者提供抵押担保:
(一)所属的国有企业;
(二)绝对控股企业;
(三)属于同一母体企业的其他国有企业;
(四)处于同一企业集团核心层的其他国有企业。
第五条、国有企业作为保证人或者作为第三人提供抵押担保,承担担保责任的债务总额(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不得高于自身净资产的50%。
第六条、国有企业承担保证责任的债务总额在自身净资产20%以上(含20%)的,应以书面形式报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组织审批。报告内容应包括债务人和债权人的主要情况、保证担保或抵押担保的原因、债务总额、债务人偿还债务能力、企业主管部门的意见以及审批机关认为需要的其他内容。
国有企业承担保证责任的债务总额在自身净资产20%以下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在签订保证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组织备案。
第七条、国有企业保证担保责任履行完毕或解除后,应于十五日内向原审批或备案的机关报告。
第八条、国有企业提供抵押担保,其作为抵押物的企业财产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产权登记,领有《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证书》;
(二)经国有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基准日超过一年的,须重新评估;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国有企业以其关键设备、成套设备和重要建筑物进行抵押,或以价值在自身净资产20%以上(含20%)的企业其他财产进行抵押的,应于抵押合同签订前,持下列资料到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组织,申办财产抵押审批手续:
(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当年审定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年度检查表》或《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表(新设企业)》;
(二)与财产抵押直接相关的经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大型项目的国家或省立项的审批文件;
(三)抵押物的资产评估报告等相关资料;
(四)企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五)审批机关认为需要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条、国有企业以其价值在自身净资产20%以下的财产设定抵押的,应自抵押合同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持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有关资料和抵押合同,向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组织备案。
第十一条、作为抵押物的企业财产的抵押率不得低于60%。低于60%的,须经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组织同意。
第十二条、国有企业以企业财产抵押获得的借款,不得擅自改变投入方向。如确需改变投入方向的,必须事前重新办理有关审批、备案手续。
第十三条、债务履行期满需依法处置作为抵押物的企业财产时,如超过抵押物的资产评估基准日一年的,必须对抵押物重新进行资产评估。
第十四条、作为抵押物的企业财产处置应采取公开拍卖、招标转让或协议的方式进行。采取协议转让方式的,转让价格不得低于评估确认的价格。如有特殊原因确需低于评估价格的,必须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五条、作为抵押物的企业财产被处置后,抵押人及抵押物的受让人应自处置抵押物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同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有关产权变动手续。
第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对未办理审批或备案手续,擅自进行保证担保和抵押担保的,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本规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实施行政处罚,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八条、国有企业作为债务人,对第三人提供的保证担保和抵押担保提供反担保的,适用本规定。
篇5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经济获得了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据相关统计,国有资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主体地位及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不重视会计工作。国有资产属经济概念,它的运营、保值增值、分布等都要通过会计工作来获取,而会计工作质量会受到人为因素或制度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必须重视会计工作。本文从会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入手,探讨会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一、会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盘点、核算国有资产总量,优化配置。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会计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会计信息主要涉及财产清查、资产评估、实物盘点、产权界定等相关工作,会计核算方法中常用的有财产清查、实物盘点等,这些都要以会计报告的数据为主,特殊情况下的资产评估、财产清查等更要以此为依据。同时,国有资产管理中进行资产评估时,会用到收益法、现行市价法、重置成本法等,使用这些方法时,都会涉及到会计工作,要根据会计收益、资金成本、现金流量预测等数据进行评估。在进行产权界定时,也就是说核算国有资产总量,也会涉及到会计要素,比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
(二)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目前,我国的会计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对会计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善,致使企业内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信息披露不对称、不真实,财务报表虚假等问题,再加上企业内部监管人员的非独立地位,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效率低下。由于监管不力,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会利用经济体制转型机会,为了给自身和企业谋取最大的不正当利益,会钻监管的漏洞,指使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信息,并且在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经营失控、所有者缺位的情况下,过低评估国有资产、转移国有资产、甚至不评估国有资产等,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三)构建有效地绩效考核管理系统,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会计工作在建立有效地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体系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在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考核中不管是自我考核还是上下级考核,都要比较、分析财务考核指标,以此得出参考依据。而计算财务考核指标又离不开的会计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提供的各类报表、单据凭证等会计信息进行。同时,构建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又离不开成本会计、责任会计等提供的细化资料,如责任会计掌握着国有资产管理的细化责任,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同时监督考核完成情况,为具体的绩效考核提供最原始的资料。
二、会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一)健全责任会计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落后,存在严重的责、权、利脱节现象,致使国有资产管理中出现资产流失、运营能力低下等问题,因此,亟待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建设,而责任会计制度在此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责任会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中心,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各责任中心职责,使各中心责权清晰,在独立运行中又相互合作,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力;责任会计又能明确各中心责任人的具体经济指标,责任人不同,其经济责任指标也有所不同,测试重点也存在差异,但是不管采用何种经济责任指标,最终的目的是用来衡量责任中心的指标完成情况,促使责任中心加大力度,提高效率;责任会计能进行核算,集中各责任中心的收支情况,对整个单位的经济运行情况、指标完成情况等进行统计、汇总、分析,以便制定出更有效的措施。
(二)重视会计工作,加快建立会计监管体系。会计工作是国有资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公司管理者、决策者等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作用,重视会计管理工作,对会计工作要给予大量的支持,明确会计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并给予制度保障。同时,要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经济体制状况,建立可行的会计监管体系,这是完善政府职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会计监管体系要实行单位内部监管、社会监管、政府监管三者的结合。政府监管要不定期进行检查,促使各单位落实会计打假制度,曝光重大会计案件,加大对会计违法案件的监管力度。
篇6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单位履行职能,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派机关(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行为。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第四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二)推动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三)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监管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产权登记、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和监督检查等。
第六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第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负责资产配置事项的审批,按规定进行资产处置和产权变动事项的审批,负责组织产权界定、产权纠纷调处、资产统计报告、资产评估、资产清查等工作;
(四)负责本级行政单位出租、出借国有资产的审批,负责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五)负责本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
(六)对本级行政单位和下级财政部门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七)向本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报告有关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九条行政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负责制定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账卡管理、清查登记、统计报告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工作;
(三)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负责办理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的报批手续;
(五)负责与行政单位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并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六)接受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报告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第十条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成。有关单位应当完成所交给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向财政部门负责,并报告工作的完成情况。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单位应当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和人员,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第三章资产配置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配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与行政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第十三条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财政部门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第十四条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下列程序报批:
(一)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目、数量,测算经费额度,经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单位资产状况对行政单位提出的资产购置项目进行审批;
(三)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
第十五条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购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按照本办法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六条行政单位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第十七条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对购置的资产进行验收、登记,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章资产使用
第十八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规范国有资产使用行为。
第十九条行政单位应当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第二十条行政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一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十二条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在本办法颁布前已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的,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进行脱钩。脱钩之前,行政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严格监管。
财政部门应当对其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行政单位拟将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必须事先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对外出租、出借。
同级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事项严格控制,从严审批。
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二十六条对行政单位中超标配置、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同级财政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者处置。
第五章资产处置
第二十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
第二十八条行政单位需处置的国有资产范围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三)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四)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五)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六)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行政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第三十条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第三十一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
第三十二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资产的出售与置换应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十三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十四条行政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及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应当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登记,编制清册,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处置,并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第三十五条行政单位联合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而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由主办单位在会议、活动结束时按照本办法规定报批后处置。
第六章资产评估
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
(一)行政单位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
(二)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
(三)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七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的项目范围、权限由财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应当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
第三十九条进行资产评估的行政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情况和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评估机构独立执业。
第七章产权纠纷调处
第四十条产权纠纷是指由于财产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等产权归属不清而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一条行政单位之间的产权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由财政部门或者同级政府调解、裁定。
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与非行政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产权纠纷,由行政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并报经财政部门同意后,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的,依照司法程序处理。
第八章资产统计报告
第四十三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资产登记档案,并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做出报告。
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第四十四条行政单位报送资产统计报告,应当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对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变动、处置等情况做出文字分析说明。
财政部门与行政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监督资产使用的有效性。
第四十五条财政部门应当对行政单位资产统计报告进行审核批复,必要时可以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审计。
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复的统计报告,应当作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依据和基础。
第四十六条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工作。进行资产清查的实施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四十七条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需要,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产权登记办法,由开展产权登记的财政部门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第九章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四十九条财政部门、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坚持单位内部监督与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
篇7
论文摘要:文章简述了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及表现形式、管理涵义,并针对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解决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国有资产是科学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其开展业务和其他活动的重要保证。近十年来,科学事业单位的投入不断加强,国有资产逐年递增,但其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呈滞后状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科学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合理整合科学事业单位资源,已是科学事业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及表现形式、管理涵义
1 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科学事业单位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目前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来源渠道多元化、复杂化,具体表现为:(1)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形成科学事业单位事业费部分,目前仍为科学事业单位的主要来源;(2)不同投资主体拨付的研究经费;(3)以有偿服务或产品生产等形式创造的经营性收入;(4)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形成的国有资产;(5)其他形式。
2 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科学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包括财产、债权和权利。具体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从价值衡量看,有大到几十万、几百万的仪器设备,也有小到几元一册的图书;从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区分,有可量化的有形资产,也有无法量化的无形资产。
3 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内涵。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的占有者和使用者为对象开展的管理活动。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政府),但它是以产权所有为基础的,资产所有者与资产经营者的身份是平等的,不具有超经济的强制性。
二、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责权不明,导致国有资产的价值分离,管钱与管物脱节,管理体制上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和投资效益评估机制。从单位主要负责人到具体工作人员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造成现在许多科学事业单位“事事伸手向上要,不怕摊子大,不怕东西多”,造成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低,国有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损耗严重,现有国有资产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 家底不清。(1)账实不符,且差距较大。财务资产核算不清晰,账面只反映资产总值,不按资产性质、类别设置明细账目,或者只记载金额不记载实物数量,甚至漏记漏登。例如,一些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但又未达到规定年限价值标准的大宗资产,多数未按规定记人固定资产;有的单位新建办公楼已使用两年,仍未登记固定资产账,因此,单位会计无法准确反映资产数量的多与少,难以核算资产价值的增与减。(2)资产价值不实。多年来,科学事业单位的资产一直是按购建成本人账,且从未执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加上相关核算制度不健全,目前不少资产现值已降至为零。还有一些资产虽然有效使用期限未满,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丧失使用价值,而在单位的资产账户中仍按原值反映,造成单位资产价值的严重不实。
3 资金管理力度强于物。长期以来,我国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注重的是资金管理,而忽视了物的管理。大部分科学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单位没有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造成了单位资产管理的不规范。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在重钱轻物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整的清查处置、报废等财产管理制度。具体表现为:固定资产采购缺乏采购计划和必要的审批制度,导致盲目购置、重复购置;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导致自由采购、随意采购;采购后无验收、保管等制度,导致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或账外资产。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科学事业单位资产虚置,固定资产流失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有些单位还可能将闲置的资产用来对外出租、转让等等,并将取得的隐性收益用于账外循环,不纳入单位统一账户核算。
4 尚未建立健全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规体系。目前我国专门针对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还比较少,只有《事业单位财务细则》、《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文件均由财政部颁发,属于法律体系中的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偏低。而且两个暂行办法中的原则性规定比较多,对于资产的监管、处置等具体环节还没有细化的规定,这不可避免的使得两个暂行办法的实施效果打了折扣。许多地方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但是立法层次偏低,立法质量不甚理想,还存在着执行难的问题。另外,对于科学事业单位所办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尚未出台相应规定,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时有发生。
5 管理手段落后,资产使用效率低、绩效差。目前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点在于信息的录入,而对信息的管理、分析尚待加强。另外,由于现行的固定资产编码系统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客观上也影响了资产信息的统计。科学事业资产的绩效管理尚未真正实施,科学事业资产使用效率低、绩效差。目前国内还没有完整、系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科学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其产出收益难以量化,并且其经费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因此,缺乏绩效评价的主动性和迫切性。我国科学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基本采用非成本核算的财务核算方式,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此种财务核算方式的低效性已显露无疑。在收付实现制下会计科目太过简单,导致某些经济活动无法进行财务核算,从而阻碍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展开,比如融资租赁设备等。目前的财务会计制度对某些经济活动的收益不作账面反映,导致了账外资产的存在和国有资产收益的流失。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重估市场价值的做法使得某些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使用价值、市场价值之间严重脱离,不仅不利于资产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收益,也不利于核算科学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所花费的真实成本状况。
三、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解决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为全面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科学事业单位作为资产使用单位,应对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进行账面和实物对比,彻底摸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库。利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的购置、变更、处置及时登记、处理,做到国有资产信息更新及时准确;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管理,包括资产入库、资产查询汇总、内部审批审核等。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要包含国有资产的基本属性、卡片信息,而且要覆盖国有资产的预算、资产的购置申请、领导审核/审批、资产购置、入库、调拨、出库、配发,然后到捐赠、报废等,使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个全周期、全过程的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对资产的维修、模拟折旧等提供对应的功能。简而言之,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资产管理手段的提升,是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资产管理的一个良好契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科学事业单位的刊物、广播、网络以及各种宣传教育途径和大众传媒,通过会议布置、媒体等多种途径,加深社会各界对科学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了解,使追求资产信息化管理成为全科研院所的共识,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资产信息化管理建设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参与到资产信息化管理建设中来。
2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想顺利实施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国有资产的管理无论在何种程度上实现标准化或者智能化,最终执行的都是相关的人员。而由于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信息化不仅仅涉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更重要的在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只有将信息技术与资产管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信息化才能健康发展。因此,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吸取现代化的新技术,才能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3 拟订实施方案。资产信息化管理实施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资产清查数据为基础,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2)建立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子系统,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分析资产占有、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资产优化配置等提供决策支持;(3)确立资产管理业务工作规程,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4)建立资产预警信息系统,及时、自动提供预警信息;(5)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科学事业单位通过国库支付网络,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完成资产申报、审批、查询等业务,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各单位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变化。
4 深入推进。将资产信息化管理与科技创新工作统一部署,纳入常规的科研院所工作,进入规范化工作程序。在培训与搭建系统运行环境、系统初始化、全面运行信息系统和试点总结的基础上,可全面推广应用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此期间,还要研究软件实施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全国科学事业单位范围内全面推广应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的全面交付使用验收。
5 后评估。根据系统建设、运行、试点和推广运用的有关晴况,及时评估项目资金使用等内容,并提出完善建议。项目后评估是科学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就资产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完善科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结束语
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新突破。科学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将死的管理变活,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降低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水平,使国有资产朝着资产配置科学、处置优化、运营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资产高效运营。
参考文献:
[1]耿新民.浅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ljl.安徽水利财会,2007(4).
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医疗水平的重视逐步提升,医院作为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的主要载体,更是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当前,我国医院多为公立性质,由政府组织兴办,为人们提供更多公益性、社会性的医疗服务,利于缓解我国公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反映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征。
公立医院最大的特征就是公益性,作为非营利性组织存在,其资产多来源于国家或捐赠,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所谓的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指的是,医院占有使用的,用于进行公共事业管理的国家所有的产品,它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不参与市场经营。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国有资产占绝大部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优化配置,利于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医院长远发展。
一、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领导重视不足
公立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益性明显,其资产来源多为国家政府拨款,或是社会捐赠等,由于不以追求最大化利益为目的,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随着医疗改革的发展,国有资产管理才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由于起步较晚,在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片面、错误认识。加上医院一贯重金钱轻物资、重使用轻管理的传统,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也没有引起医院领导层的重视。国有资产管理涉及部门较多,财务科、设备科、库房、总务科等必不可少,但由于医院领导的不重视,许多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置不足,甚至出现资产无人管理,或是一人兼数职的现象。这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公立医院存在国有资产管理缺位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难度,也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长此以往将阻碍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国有资产管理混乱,记录与实际严重不符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在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配置上问题不断,进一步激化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记录与实际严重不符的矛盾。通常来说,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无论是申请、配置、使用、报废等都会涉及多个环节,必须对每一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才能确保国有资产管理账实相符。然而实际上,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登记相当混乱,例如:在医院资产购入时,一般只重视记录国家投入,或是购买的资产,而对于政府无偿调拨,或是社会企业捐赠的则忽略不记录;或是在资产报废处理时,往往缺乏相关手续,仅仅强调将报废实物进行移交。
同时,公立医院资产管理模式落后,多采用报表、固定资产账簿等方式进行国有资产管理,难以全面、准确反映医院国有资产的来源、购置、处理等信息,延误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信息的及时调整。资产管理部门作为监督、管理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重要部门,无法及时获取资产总量、状态、结构变化等情况,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导致国有资产信息记录不准确、流失严重、使用率低。因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掌握的实际信息不全面,在进行资产购置审批时难免盲目轻信,导致资产重复购置、闲置浪费严重。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也是一个大问题,采购、验收、入库、使用、报废等环节管理不严,人为流失严重。例如:心电图机、B超、X光机、锅炉等国有固定资产,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还未满足报废要求,医院资产管理人员就进行报废处理,造成资产浪费。还有的是报废手续不全,并未如实上报资产报废情况,中饱私囊,获取私利。
(三)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使用效率低
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兼任,缺乏相应的管理技能与理论知识,不利于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利用。同时,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也是一个严重问题,对于资产申报、购置、验收、入库、报废等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导致信息记录不全,更新不及时,无法为医院的资产管理提供准确数据依据。同时,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过低,也直接影响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例如:价值30万元的医疗检查设备,在购置初期未对其进行严格验收,导致使用4个月就出现故障,供货方修理后问题仍然存在,医院就将设备闲置数年,重新购置新设备。
二、加强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策略探讨
(一)转变国有资产管理理念,提高医院领导的正确认识
在医疗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也是重要课题,为了顺利地进行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首先需要医院领导起到带头示范作用,转变固有的资产管理理念,才能取得成功。医院领导要带领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下,改善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错误认识,增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提高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效果。
同时,医院领导班子需要结合国有资产管理实际需要,设置所需的不同管理部门,财务部、库房、设备科等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参与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在进行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涉及部门要共同合作,做到职责明确,无论是国有资产的登记、变动、纠纷、报废,还是使用、统计、评估等都要严格监督、审批,确保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在医院领导及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逐渐创造出良好的国有资产严格管理环境氛围,为医院的长远、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二)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力度
针对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混乱,账物脱节的现状,必须建立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大大提高管理力度。资产管理责任制、三级账卡制度、报废制度、使用保管制度等都是必需的,对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具有极佳的效果。其中资产管理责任制,就是做到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岗位分工,将具体职责与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员的身上,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
三级账卡制度,即国有资产实行重重严格把关管制,使用国有资产的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科都需要建立清晰的台账,以保证国有资产动态信息做到及时更新、完善。国有资产保管制度指使用国有资产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保管,避免出现损坏、遗失等问题,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报废是公立医院的重要环节,许多医院或是相关管理人员往往通过该环节,获取私利,造成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的严重浪费、流失。为了有效杜绝这一现状,建立公立医院报废制度势在必行。需要定期对医院的国有资产进行清点、检查,掌握医院国有资产的实际损耗情况,对损坏程度进行合理评估,达到报废规定的,需由专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再由医院领导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鉴定,最终决定是否进行报废处理。而对于未到报废程度的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以延长国有资产使用寿命,让公立医院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
(三)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效率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直接参与人员,对管理效率影响颇大。为了实现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效果,必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无论是管理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还是综合素质等都需要提高。医院定期组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确保思想理念、管理技巧等与时俱进,满足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需求,进而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医院发展。
结语
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已成为医疗改革中的重要课题,采取积极手段解决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促进医院长远发展是医疗改革的主流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春生.探究完善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J].财经界,2015(21)
篇9
【关键词】 高校 国有资产 效能评价 设计
国有资产按照其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随着政府管理与服务的职责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公共服务越来越被重视和推行,与之对应的用于满足不同管理与服务的物质保障资产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量和资产种类增加迅速,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也随之被提出和重视,合理采购配置、充分发挥作用、科学分配利用、实现预期效果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
一般来说,效能强调最佳化、最大化,资产的效能评价即科学判断资产是否实现了科学投入获取最大效益,通俗的说,资产购置的值不值,主要包括买得值、用的值。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涉及到管理、制度、信息化、常规工作等方方面面,开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有利于节约资源、体现国有资产管理意义、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为资产科学配置提供有效依据、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帮助。
在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量远超过经营性国有资产量,且种类繁多、用途多样。因此,结合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实际情况,开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研究,进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一、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主要特点
1、具有一定的范围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是为满足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他机构开展社会公共服务、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等所配置的相应必要资产。
2、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不直接带来货币收益、创造经济价值,具有纯消耗性的特点,但因其为社会、个人提供必要的生产、生活保障,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
3、不以盈利为目标
一个“非”字就决定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不以盈利为目标,该部分资产不直接从事生产或流通领域的经营活动,主要作为各类公共服务、行政管理行为的物质保障。
4、国家拨款购置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由国家拨款购置,一部分为无偿使用资产,一部分为有偿使用资产,有偿使用资产收费标准有严格的文件规定,不受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规模和数量应有“度”,其的采购和配置具有计划性,需进行周密的购前论证、使用监管、合理处置,且因为其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服务及行政管理需要,不直接创造价值,具有纯消耗性,其资产管理被重视、效能评价被关注。
二、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的主要原则
高校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主要表现为满足日常教学活动、科学研究、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需要而配置的各类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资产,是高校开展常规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办学层次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因而高校运转离不开各类非经营性国有资产。高校开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为资产购前论证和合理分配提供依据,为财务预算分配提供参考,使高校的经费能够用在“刀刃”上,从而促进高校事业发展。
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效能评价不能局限在该部分资产是否“保值增值”上,更不能用纯粹的货币收益来评价资产是否“物有所值”,应将资产的购置、维护、维修等投入与资产所创造的服务价值联系起来,如果该部分资产促进了高校相关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工作目标,则该部分资产充分发挥了利用效能,对该部分资产的评价应是正面的、积极的;相反,该部分资产没有发挥其应有效能,对其评价应是负面的、消极的。
三、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的主要因素
1、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与运转
(1)强调全程化监管。开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不能仅仅局限于资产存量实物监管上,分别核对资产实物与资产账目、资产账目与财务账目,实现资产的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物相符,只是开展资产监管工作的基础,这种静态的资产监管工作不能完全满足开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需要,强调过程管理的动态国有资产监管思路随着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工作的逐渐深入被提倡和推广。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过程监管主要包括资产购置前的论证、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调配等各个环节,形成整个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链条,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资产管理成效。
(2)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的理念。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重视对资产实物的管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产价值的管理不容忽视。比如校园土地及所属建筑物等的经济价值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值巨大,需要根据最新的经济环境对这类资产价值进行再评估,用最新、最科学的数据统计校园资产值。在资产使用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资产利用的成本意识,在高校,对于公共使用的国有资产往往只重视投入,不重视使用维护,更不在意资产可能存在的产值效益,只有改变这种资产管理理念,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变机械管理为人性化管理、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实现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率,发挥资产服务的最高水平。
(3)启动资产使用绩效管理。启动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重要前提是摸清各类资产的合理使用年限和最佳使用标准,与此同时,因为高校国有资产特别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种类多、数量大,根据资产特点和使用实际,分门别类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使用要求、处置流程和规范等是进行资产使用绩效管理的关键步骤。其次,实现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绩效管理,还需紧密结合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管理办法需适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重视资产的更新换代,使资产使用绩效管理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和科学的可操作性。
(4)推进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所趋,信息化管理可以加快资产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分类整理,能够实现国有资产信息的完整化,避免遗漏,完整、准确的国有资产信息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国有资产分配、购置、处置决策,也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利用的合理化和充分化,提高资产使用效能。目前各个地区、高校都在推行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比如江苏省就建立了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省所有省属高校的国有资产信息在系统中完整的分类体现,资产购置、处置申请均在系统中通过“发起新流程”来分步操作,不同层次的职能管理部门具有不同范围的管理、审批权限,实现了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促进了无纸化办公,并且各类资产信息报表也按照系统中统一格式导出,不仅减轻了工作量,也确保了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体现了国有资产管理的意义。
2、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规章的制定与完善
(1)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是开展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2006年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各地财政及教育主管部门在陆续下发了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国有资产处置、资产配置标准、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使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产权登记、资产评估标准等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基础上,分别制定了本地区及地区所属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进一步规范。
(2)监管制度的建立健全是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的重点。监督管理贯穿整个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从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到资产处置都离不开监管机制。资产配置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通过明确的资产配置标准和操作流程能够从源头上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对资产采购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可以确保采购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明确各类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年限和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可以避免资产处置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有利于做好资产使用的合理调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3)理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各环节的管理。在高校,不可能仅仅依靠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就能做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实际上,大量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被各职能部门保管和使用,通过加强与资产具体使用职能部门沟通联系,监督各职能部门的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增强其自觉维护和保护资产的意识,明确各职能部门国有资产管理与使用职责和范围等,能够促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体系设计
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依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建立在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明晰、分类明确、数量准确的基础之上,除之前提到的实行全程化监管、改变管理思路、启动资产使用绩效管理、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建设等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的主要因素外,资产账的管理、资产账与财务账的对应管理、资产基础业务管理(如:资产购置计划、资产采购、资产验收、资产处置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等都是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的依据。
综上所述,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体系主要内容有:包含管理体制、管理思路创新,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管理体制与管理队伍建设;规范管理行为、管理依据,提高管理力度的规章制度建设;反映管理细节、管理效率的日常业务管理情况;体现管理科学化、完整化、系统化的资产管理信息库建设情况;体现管理精确程度的资产账目管理。
对以上内容进行具体细化,作为高校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效能评价依据和标准(见表1)。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管理 专业素养
一、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不足
首先,理论研究以及创新工作做得不够,思想上的重视程度等还有待提高。由于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研究甚少,致使事业单位某些管理人员在工作思路、管理方法上未能应用最优,最先进的方法进行管理。具体说来,一是不够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某些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重视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重在使用、轻于监管等现象,从而对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不够,甚至使其丢失、损毁、闲置浪费等,降低了国有资产的利用率,无法最大程度的体现以及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二是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不清。目前,事业单位都面临着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让国有资产保值以及增值的挑战。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应当与时俱进,不但更新观念,采用先进的方法,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而完美。结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效益、结构、规模、质量等,提高服务的质量,保证监管的有效性与严肃性,才能够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其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资产处理以及购置上随意性较强。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是财政支出的,因此,一些单位每接受一项工作就购置一次办公用品,重复购买的现象比较严重,增大了支出成本;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维护以及保养工作不够重视,降低了资产的时效性,提高了维护成本;而还有一些单位申请高额专款买回的设备却很少使用,这些资产购置以及处理上的随意性体现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
再次,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一是缺乏必要的内部监督,对国有资产的数量、价格等没有进行准确的核算,一些购置的资产未能列入固定资产范围之内,某些单位对捐赠的款物等未纳入会计核算,最终却被个人挪用,而有些单位明细账与总账不相符合,致使账外资产现象严重。二是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管。审计部门只是对单位财务收入与支出进行核查,对国有资产使用以及管理方面未能核实,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策略
(一)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想要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条例与细则,严格按照规定行事,将各国有资产管理部分的权责进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工作目标与肩上的责任。有效避免各管理部门职能上的交叉与重复,使各部门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奖惩分明,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进行全面了解,层层负责,共同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好。对国有资产的配置、程序以及具体方法应当做详实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防止个人挪用与重复购置等现象的发生。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追究责任到人,建立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等制度,对国有资产的购置申请、日常管理、使用、购置、调配、评估等环节进行一系列详细的规定,提高国有资产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责任心与规范意识,依法管理,让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
(二)对国有资产的使用进行必要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
对任何一种资产来说,资产使用是其发挥自身价值的最佳时刻,也是资产运转中最为关键与重要的环节,事业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等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将国有资产的管理责任具体化,将权责界限清晰化。具体说来,一是建立一套资产管理专人负责制。对国有资产的统计报告、实物管理、帐卡管理等常规工作做到位。二是制定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制度。三是建立起对国有资产定期盘点的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所使用、占有的国有资产做到心中有数,对其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盘查,仔细核对卡、账、实物等,使其相互吻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建立一套国有资产使用者的责任制度。将资产的使用地点、使用人物等信息进行准确而及时的记录,从而有效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个人将其占为己有或者不爱惜国有资产等行为的发生,做到权责分明。
此外,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工作水平,借助先进的方法与思路,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抓到位。如,管理部门可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益进行及时的分析与盘点,最大限度的挖掘资产潜在价值,防止资产闲置而造成的浪费,促进资产合理流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对闲置的资产以及工作中用不到的资产进行合理的处理,尽量减少单位资金的不合理支出,以及对闲置资产的维护费用的支出等。
(三)提高认识,重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思想是指导一个人的言行的,只有思想上重视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强化了,才可能制定出合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才可能在管理工作中明确自身责任,积极创新,开辟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离任干部的经济责任依照制度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对其任职期间的资产流动情况进行如实反映,在离任交接时不可交出“马虎财”,接任者不可接着算“糊涂账”。对那些收支数额较大的资金分配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者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将经济责任审计、财政收支、预算执行以及决算审计等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将任中审计以及离任审计等有效结合,加大廉政建设力度,使财政资产的使用用到实处,强化国有资产管理。
(四)完善资产处理程序,确保国有资产完整与安全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资产进行处理,这是有效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必要举措。首先,规范审批手续。对国有资产的处理应当先经过审批,再依照规章制度行事,个人无权进行自由支配与处理。其次,对资产处置的评估制度应当健全。国有资产在处理前应当经由财政部门对其进行评估与审计确认,将其作为国有资产转让或者拍卖的最低价,防止国有资产低价流失。同时,对国有资产的出售等应当秉承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对资产的转让以及出售等应当以拍卖、协议转让或者投招标等形式公开。最后,当事业单位隶属关系发生改变时,或者当其合并、改制、分立之时,应当对其所使用、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盘查与清点,入册登记,交由财务部门处理以及审核,同时及时办好资产转移的手续。此外,对国有资产所带来的收益也应当进行规范的处理。严格根据收支两条线的思路与规定行事,将这部分收益划为预算管理的范畴之列。
(五)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直接实施者是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成效以及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培养,使其认清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明确自身责任,提高业务水平,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做好。一是要对现有的管理者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准,二是要对新生管理者进行业务上的培训,使其快速熟悉业务流程,明确自身责任。
三、小结
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实际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者思想认识含糊不清、权责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够健全所致,使得部分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只有转变思想,积极创新,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创新,才能够指导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账外资产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倪杰.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水利财会, 2008,(02)
[2]傅超.关于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 安徽水利财会, 2008,(01)
-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及技术
- 下一篇: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