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项目施工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光伏项目施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在2008年前后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开发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进入2011年光伏电站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但限于需求量大、增速快、技术研发不到位等因素限制,现阶段我国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方面问题突出,存在一定质量和安全隐患。展开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光伏电站;工程管理;建设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一个全球性突出问题。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更为清洁和环保的能源需要越发强烈。太阳能作为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将阳光转换为电能已经成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从应用角度分析,展开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管理研究具有一定实用性价值。
1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项目特点
随着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施工项目的增多,该项目的基本特点更加突出,其施工和管理他特点决定着光伏电站的发展未来。
1.1项目分布不够平衡
我国主要的大型地面电站更多集中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相对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问题,进而对电站建设造成影响。同时由于西北气候特点、地质特点和环境情况,使得光伏电站施工面临更多挑战。由于西北地区冬季不适宜光伏电站的施工,进而使得大部分的地面光伏电站一般从4月份开始到11月份就已经结束了,施工期只有半年时间。
1.2政策导向因素突出
政策使得光伏电站项目阶段性突击开工建设的现象频发,这一现象也成为该项目的一种主要特点。现阶段我国国内光伏电站产业发展更多需要政策扶持和推动,每一个政策出台后,都能够引起项目的集中开工建设。尤其是政策利好落地之前,更是容易出现抢工建设情况。政策导向使得我国光伏电站总量呈现出跳跃式增长趋势。根据中电联统计信息,截至2013年末我国国内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6.5GW,在2013一年当中就已经完成了10GW,2014年不完全统计,年内新增装机总量已经超过10GW。
1.3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建设集成度高
限于建设周期短等因素,现阶段我国国内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建设集成度高,短期采购量大,需要从系统管理角度将设计、采购、施工、管理高度集中,进而才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限于项目建设位置等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因交通不便需要整体协调的工作非常多,形成系统化工作程序和流程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确保项目的整体质量。在光伏电站施工作业过程中因设备分散、需要实现分区域安装,施工的区域范围非常大,安装工程则多集中在阵列区。一般情况下一个20WM的广泛电站面积约为0.8平方公里,在施工中一部分工作属于重复性作业,做好阵列区工程施工时确保电站项目能够顺利完工、控制施工成本的关键所在。
2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效能低、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作业进度,甚至容易影响工程质量,导致工程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际效果。
2.1管理效能低
一些地名光伏电站项目当中存在管理效能低,施工成本控制不到位的情况,个别项目甚至出现管理滞后、违规操作的问题。相对于其他一些投资项目而言,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回报率虽然较高,但是其投资的周期长,如果在建设过程中不注意成本控制,那么无疑将延长投资回收周期。施工项目管理要遵循基本的管理原则,同时也需要结合光伏电站的实际情况。造成管理效能低的主要原因是施工作业方存在不注重管理的问题,使得管理人员管理规范化意识弱化。
2.2成本控制不到位
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整体投入高,如果做不好成本控制很容易导致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延长。对于成本控制而言,光伏电站施工方应结合施工要求和成本投入情况做好工程预算,避免额外非预算支出。一些项目最终的实际投入要超预算近20%左右,可以说较高的额外成本多数源于采购端成本控制不到位。
2.3施工标准化水平问题
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施工标准化是决定项目有序展开和高质量达到施工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标准化问题较为突出,限制了施工作业水平的提升。如存在材料缩水问题,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引起的质量问题往往都是隐性的,不容易被发现,如在光伏支架方面,地面光伏电站需要大量光伏支架,部分项目使用非标准厚度和参数的支架,进而降低了电站的承重、抗风和抗地震能力减弱,无法达到原先的项目设计要求。
3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管理的具体实施
3.1设计管理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工程管理质量、效率高低,首要因素是设计管理水平,设计管理要将设计技术和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而才能通过科学规划和分析研究,设计出适合项目实际施工条件的技术方案。针对光伏电站项目而言,设计管理主要包括光伏阵列区设计、电气设计、基础土建设计、房建设计、辅助设施设计。科学实现设计管理才能使后续施工符合实际要求,进而提升光伏电站项目的整体质量。
3.2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是地名大型光伏电站项目能够顺利建设的基础保障。采购管理关乎到成本控制和工程质量。一般情况下光伏电站项目的采购设备主要是光伏组件、组件支架、逆变器、光伏监控系统、箱变等电气一次设备等。在建设过程中光伏组件、逆变器和箱变的用量非常大,采购成本高低对于对项目施工和项目运营所产生的经济性影响大。在光伏电站项目当中要积极提升招标采购的规范性,提升采购的效率,严格按照采购标准实施采购,进而为施工提供优质材料,确保工程质量。
3.3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的基础要求就是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方案开展施工,确保各个施工环节能够达到标准要求。同时要做好定期的检查和监管,对于地面光伏电站项目施工而言,必须突出环境因素影响,在施工中注重对环境的检测,避免气候和环境对施工造成影响。
结束语
地面光伏电站项目的工程管理是一个持续性话题,从安全、规范施工入手,结合项目特点展开管理已经成为必然。而科学做好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工作,将成为科学实现施工目标的关键。
作者:梁雅淼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祖良,陈魁.光伏电站方阵基础的施工方法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9).
篇2
【关键词】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光伏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在工程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近年来,我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迅猛,光伏发电技术不断提高,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不断普及,光伏工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二、 建筑工程中的光伏发电系统简述
1、建筑工程中的光伏发电系统构成。 建筑工程所用的光伏发电系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太阳能转换成热能再转换成电能,另一种是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光能、热能至电能转换主要是通过太阳辐射产生热能转移成电发电,过程是太阳能集热器把本身吸收的光能转换成热能,使汽轮机运动产能电能。光能转成热能后再转换成电能,类似与普通火力发电。但太阳能热发电并不适合和建筑;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则是利用光电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为电能,这种直接转移的设备就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是因为光生伏特效应作用而将太阳辐射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元件,太阳能电池作为光电二极管,当太阳光照到二极管上时,它会自动将太阳能转化电能进而产生电流。当把多个太阳能电池串、并联后,就形成了在输出功率的电池方阵。
2、建筑工程中的光伏发电系统分类。 独立光伏发电:由光伏器件、控制器及蓄电池组成。独立光伏发电系统适合偏远和无电地区应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发电容易受到气象、环境等影响,相对不够稳定,所以供电时要添加安装管理和储备能量的装置。
并网光伏发电: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发电原理是,太阳能电池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并入供电电网中。这个系统的组成主要是光伏阵列和光伏并网逆变电源,并网逆变电源负责将光伏阵列产生的电能转换成与电网同频同相的交流电,同时负责跟踪、控制和平衡电池的最大功率点和并网功率。
建筑光伏发电系统使得建筑物的屋顶面积被有效利用,无需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既能有效减少建筑能耗,实现建筑节能,又能有效地缓解电网高峰用电,降低输配电损耗。同时光伏发电系统没有噪音,没有污染物排放,不消耗任何燃料,具有绿色环保概念,可增加楼盘的综合品质。
3、建筑工程中的光伏发电系统检测和维护。 为保证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光伏发电系统正常运行,就要对其进行日常检测及维护,主要要做到:检测及维护光伏组件和逆变系统。主要检查设备外观是否符合发生破损,检查、测量并记录电池阵列的电压、电阻,以备进行定期维护时参考;检查和维护逆变器,主要是降低设备被腐蚀和损耗,以保持外观正常、布线不受损伤、线路未发生松动,还要检查温度是否正常、环境能否保持干燥等,以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使光伏系统正常运行,要设专职人员管理、检查、维护系统,若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定期检查,手动清洁太阳能电池,时刻保证光伏系统的正常发电并且输出功率最大;配电及并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则是天天检查系统运转是否正常、定期按照维护要求进行维护和检修,要求三个月一小检,每半年一中检,一年一大检,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时刻保持最优发电状态。、
三、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光伏技术、建筑学和社会效应的统一体,已经成为了光伏应用的选择。光伏建筑设计是一个综合过程,把光伏建筑技术的能源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到建筑学上,是一种最有希望的未来光伏技术市场,它像一座桥梁,把光伏技术应用从小规模新型产品过渡到大型发电中心技术。随着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光伏技术和建筑学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光伏建筑技术和整体光伏技术市场将会越来越大。
1、BIPV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在建筑为维护结构外表面铺设光伏阵列提供电力。可以说在众多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光伏发电是最绿色最环保也是最值得期待的一项技术。
2、光伏与建筑相结合的形式
光伏与建筑的结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建筑与光伏系统的结合,把封装好的光伏组件平板或曲面板安装在居民住宅或建筑物的屋顶上,建筑物作为光伏阵列载体,起支撑作用,然后光伏阵列再与逆变器、蓄电池、控制器、负载等装置相连。建筑与光伏系统相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光伏建筑一体化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
另一类是建筑与光伏组件相结合。建筑与光伏组件相结合是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光伏组件的要求较高。光伏组件不仅要满足光伏发电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
四、光伏工程项目加强分承包管理的必要性
1、建筑市场逐步向完善的专业化分包体系发展
(一)建筑市场竞争加剧,分工更趋专业化建筑市场早已是卖方市场了,夺标竞争激烈无比,利润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提高竞争力,将集中于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本专业的知识信息深度,即在产品的附加值上展开竞争。专业的才是最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整体正向着成熟的管理体系迈向一大步。
(二)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需要,促使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的分包企业的分化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观念得以突出。对顾客来说,顾客的要求和顾客所掌握的知识同时增长,都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剔,而非价格最低,为判断标准的。
(三)国家政策法规促使专业化的分承包体系完善新的建筑业资质划分,高层次的向专业管理型建筑综合承包商发展,低层次的向专业化的分承包企业发展。新颁布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也预示了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分包体系。
2、建筑企业的专业化趋势
(一)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对大型建筑总承包企业来说。所面对的顾客,要求其具有良好的管理服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劳务队将发生分化,劳务队中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将逐渐稳定下来,成为固定的职业人员,而非农民工,劳务队将由自身技术管理能力的差异,分化为大大小小的专业承包企业,既走劳务承包,又走专项工程承包的道路。专业施工能力是专业分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生产率的需求。大型建筑企业一旦抛弃低端资源,必然更多地依赖于分包商来完成任务,分包管理能力要增强;而专业的分包队伍和劳务队必须提高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率。
五、实践中分包管理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分包商工程质量不佳
分包商材料方面质量问题,以次充好;施工质量不符技术规范。对策:合同中详细指明材料品质、品牌、性能参数等,现场严把材料关,总包方深入了解相关材料知识和市场信息,提高业务能力,堵住分包商的空子。
2、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素质不高
对策:合同询价阶段注意考察分包商施工技术能力、人员素质;施工前,采用样板工程的办法,实际考察,防止低劣素质队伍进入;总包方督促分包采取措施增加培训投入,必要时直接介入专项管理。
3、分包商工期拖延
对策:总包加强现场进度检查监控,制定激励、奖罚措施,与有关各方及时沟通。
4、分包商只顾自身施工管理,忽略项目整体系统性
对策:在合同中要求分包商承担直辖市配合义务,现场管理采用将罚等激励措施,强化分包商主动配合总包管理的行为,弱化分包商内敛行为,教育分包商树立项目整体的系统观念。
5、总包商逃避自身义务
对策:分包商要与总包方建立利益共同体的观念,切实履行合同,承担各自义务;同时建立同期记录,完善书面凭证。
六、结束语
以上是对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的探讨,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光伏发电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光伏工程项目承包管理也随之普及。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分承包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钢 工程项目承包管理特点的探讨 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5期
[2]王世英 论建筑工程中的光伏发电技术 大观周刊-2012年24期
篇3
今年第一季度,我部门按照公司关于安全工作的核心部署,围绕节前节后安全工作重点,严格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同时,面对当前工程任务重,工期时间紧等局面,我部门通过有效管控,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安全生产任务。现将第一季度安全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建工程安全管理:
1、今年第1季度,在推进十五里河、小仓房、陶冲项目的竣工验收移交工作期间,我部门组织各参建单位在元旦和春节前后多次前往三个项目现场开展安全巡查,共发现安全隐患6项。我部门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完成隐患整改,确保电站试运行期间的安全。
2、目前在建的维信诺、康宁和轨道光伏发电项目。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我部门在每周例会中,结合施工进度安排,对其中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如开展岗前教育培训,开工前进行安全交底会;施工区域,建立施工张贴警示条幅7副,警示标识若干张贴在各工作点;监理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在基础浇筑、设备吊装期间做好旁站工作,为施工安全做好监督工作。同时,我部门加强对进场人员的管控,将安全生产从源头扼制。如要求工人进场施工采用实名制,佩戴工作卡;进场施工作业前统一安排参加厂区组织的安全培训会,考试合格后上岗作业;督促施工单位对参加高风险作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险等等。为积极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我部门每周组织监理和施工单位对项目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在第1季度中,共发现安全隐患4处,整改完成4处,整改率100%。
3、在维信诺和康宁项目施工期间,厂区业主对施工期间的安全工作十分重视,每周由我部门牵头,各参建单位参加厂区业主组织召开的项目安防会,对过去一周的施工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和通报,积极促进了项目安全生产工作。
4、为保障春节期间维稳,同时落实集团下发的文件精神,我部立足实际,按照合同节点,重点对施工总分包支付情况进行了逐一排查,同时我部对项目各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结算支付情况等也进行了重点排查。通过排查,目前暂无欠薪企业和农民工拖欠支付情况,并已由各施工企业开具无欠薪承诺。
篇4
随着我国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我国节约型社会构建的需求为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针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加,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也开始加强了自身节能住宅施工管理能力的强化。针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需求,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节能住宅施工需求进行施工管理工作的开个与创新。以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需求为重点进行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节能住宅建筑施工质量、保障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需要针对其设计要点、施工管理要点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运用。以节能建筑特点以及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为中心实现我国节约减排扎略脚步的加快。
1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分析
节能住宅建筑是利用现代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科学的设计实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目标的建筑。受其设计目标影响,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结合光伏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节能住宅建筑其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还需要对光伏技术应用基础进行管理。针对光伏技术运用中对建筑结构的需求进行强化控制,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需求。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其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特点进行管理。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工作目标。在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调研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住宅的施工中应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与新兴施工技术。同时,其节能设计也与传统建筑结构有着极大的区别。因此,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建设使用目标。
2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2.1针对节能住宅建筑特点进行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完善。节能住宅建筑的设计中更多的运用了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因此其施工技术要点也与传统建筑施工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针对节能住宅建筑的特点以及技术要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中首先需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体系。以具有针对性的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保障节能住宅施工质量。在这一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对节能住宅设计施工技术文件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同时注重对施工企业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通过技术文件探讨与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要点以及特点、通过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的评测改进企业技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具有针对性的、及时改进与完善的技术管理体系规范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进而实现技术管理目标。
2.2注重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奠定基础。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多的节能材料以及建筑新材料得以应用。而新材料的应用中需要施工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障材料采购、存储等环节的工作质量。作为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的基础,材料控制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才工程中标即对施工材料进行分析。了解节能住宅建筑工程材料需求,以此为基础进行材料的招投标采购。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技术需求对供应商进行评测,并针对施工材料特点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材料特点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为保障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用材料质量、保障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开展材料管理工作。以材料控制与管理作为基础促进技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的开展。
2.3针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墙体保温需求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施工中,墙体保温技术是最基本的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方式。通过墙体保温材料以及保温技术的运用减少夏季空调用电、减少冬季供暖能源消耗,通过建筑内部温度的保持减少能源消耗。这一理论是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的基础,因此在节能住宅简述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应针对墙体保温技术需求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设计中主要以墙体内外保温层为重点实现墙体保温目的。墙体保温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重点,采用喷涂方式进行施工。另外也可卡采用轻骨料与水泥、石灰、石膏等交接了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需求进行保温层的施工。在轻骨料与结交料混合施工中注重各种物料的配合比与混合。以混合技术参数控制保障保温层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混合砂浆施工方式进行抹灰技术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温度与湿度,对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不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应进行相应的技术措施保障保温砂浆性能。自上而下进行保温砂浆的抹灰工作,注重基层清洁、修平、润湿以及不易沾基层材料的打毛。根据保温砂浆性能控制抹灰厚度,同时注重砂浆的保湿养护,以保温砂浆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基础开展技术管理工作,实现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工作目标。聚氨酯泡沫塑料是现代节能住宅建筑中较为常用的保温技术,其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喷涂前基层的处理。以基层清洁、干燥、平整为基础为保温涂层的粘合力保障奠定基础。同时注意喷涂过程中保温层的均匀性与厚度控制。以喷涂距离、角度、速度以及流量等技术参数管理实现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性的施工质量。
3门窗安装施工技术控制探讨
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门窗结构作为影响建筑节能的重点必须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通过门窗安装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保障建筑结构保温材料运用目的、实现建筑结构节能目标。针对门窗安装对建筑工程密闭性、传热系数的影响,在塑钢门窗施工中应注重空气渗透性、雨水渗透性的控制。通过对门窗垂直度、缝隙与密封控制实现节能保温目的。在缝隙较大的门窗安装中应采用水泥保温材料灌浆方式进行施工,以此避免建筑结构使用中潮湿长毛、透气透风等情况的发生。同时注重密封膏与密封条使用中的基层处理,以接缝干燥、清洁为基础保障密封材料的粘合性,实现节能住宅建筑设计施工目标。
篇5
关键词:全要素;绿色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the management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quality, progress, cost. However, from the " green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 ISO140001 and on the green construction in the literature is not hard to see, especi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personnel manage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ll elements of the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on personne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three big essential factors to improve quality, schedule and cost, equal status, the six elements are treated equally, common management. That is to say,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three elements, the three elements from previous management into six elements of management, namely: quality management, schedule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resource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is improves to some extent on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in management.
Key words:; total factor; gree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成本要素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调整、核算、分析和考核等管理活动来将项目成本控制在计划目标之中。一般情况下,一个施工项目要经历投标时的投标成本预测、开工前的成本预算、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完工后的成本汇总与分析、成本控制的总结及评价等五个过程。
目前在既有条件下应用某些绿色施工技术,会增大资金的投入,增加了建筑成本,比如无声振捣技术、采光屋顶太阳能利用及光伏发电综合施工技术、玻璃幕墙太阳能利用施工技术等。采用这些技术,在前期需要购买相关设备或者采取特殊措施,则较大幅度的提高了一次性的投入和建筑成本。但是,也有的绿色施工技术能够产生节约的效果,比如短钢筋头再利用技术、浇筑后利用剩余混凝土的节材技术、土石方挖填平衡施工技术、就地取材的采购办法等,这些技术又充分利用了资源,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做好绿色施工的成本管理,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和全面的控制。
2.质量要素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对于工程项目质量所进行的指挥活动、协调工作和控制管理等。根据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观点,它一般是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三部分组成的。由于绿色施工中会采用一些新型的绿色建材或者新式的绿色设施、设备等,这些直接关系到最终所形成项目的质量。因其本身被打上了绿色环保的烙印,那么相对于以往的材料和设备来说,在质量上势必会又有所不同,这可能是其原材料是再生的、可回收的,也可能是其在功能上进行了改进(如降噪、减排等对环境的影响)。值得强调的是,绿色施工过程中需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必须保证建筑产品满足建筑性能和质量的基础上,不能盲目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环保材料或设备。
绿色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周全详细的质量策划。在开工之前,依照业主要求、企业规划、项目实情等,合理的确定项目管理的质量目标(包括总目标与具体的目标),编制符合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规程、质量责任体系以及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等。
(2)强化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中,若无特殊规定,则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程序的相关文件,实时动态的监控项目质量,确保质量处于可控状态内。其中有两方面值得一提,第一,重点把好材料质量关,所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并进行严格的材料验收,特别是绿色建材和绿色环保设备务必需要考察其各方面的性能与指标,以确保能满足质量要求。第二,重视关键部位、关键节点。比如:地基、地下室、首层、屋面、卫生间等部位,不显眼或不常过人的部位,隐蔽工程,以及采用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进行实时监控。
(3)循序渐进的质量改进。施工条件和环境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管理团队的管理经验与能力也在随之提高,所以通过不断整合项目资源,改善施工条件,优化施工或管理方法,尤其是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深入了解,来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质量目标,不断提高施工各阶段中可交付的建筑产品的质量以及最终的产品质量。
总之,坚持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不但要监督控制建筑设备和建筑材料,确保硬件质量(包括土建工程质量、安装工程质量等),还要严格把关对于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程的软件质量(包括完善性、准确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好质量管理,实现质量目标。
3.进度要素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预防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项目风险处理的特性
(一)工程风险处理触及面广
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处理作业。风险处理触及利益涉及很多方面,所处的方位不一样其承当的风险会有所不一样。此外,风险处理触及工程处理的各个期间和各个方面。
(二)预期是风险处理的目的
风险预期是风险处理的根底和风险操控的要点,为保证风险预期的准确性,风险处理团队应共享信息并及时交流。
(三)风险处理是有价值的
风险处理要进行资本的投入,会出现费用,但是投入的资本并不能当即表现,不能做到马上看到效果的作用,风险处理的投入归于防止性质的,只有将来才会能够表现出来。也即是说,风险处理即是以较小的价值防止较大的丢失。
(四)风险随工程进展而改动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若工程项目进行改动,即其约束的风险也需从头进行评价。在工程建造进程中不一样期间有不一样的风险,因而,承当这些风险的承当者也及时进行风险评价,确保项目安全运营。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分析
(一)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
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风险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受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意识的重要性,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没有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的内容中。有些建筑企业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时候,虽然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但没有全面考虑风险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仅对局限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缺乏明确的、系统的风险管理目标,以及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使得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举步维艰。
(二)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很多建筑企业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制度化、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致使体系不健全。具体说来,建筑企业缺乏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的主动性措施,一旦面临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将处于被动地位,而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也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来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决策过程中主要依靠个人的经验来判断,有些决策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持,带有盲目性,使得企业化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大降低,增加了企业运营的相关风险。
(三)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
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瓶颈。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合同管理的漏洞引起的纠纷比比皆是。对于建筑合同的管理,一直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筑企业没有予以合同管理足够的重视,后期建筑工程出现变更索赔等情形,将不利于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而言,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国内外承包商对合同的管理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索赔意识,客观上增加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没有发挥合同在转移风险和再分配风险方面的作用。
(四)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
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也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陷入困境。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建筑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数据可靠性较差。风险信息系统不完善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滞后,缺乏对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没有对拟投标项目的可行性进行透彻的分析;另一方面,建筑企业还没有建立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的信用档案,不能对业主、供应商和分包商的信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为投标决策、选择供应商和分包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势在必行。
三、加强建筑企业项目风险管理的意见
(一)增加人员,提高人员素质
由于各建筑企业缺乏项目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下,人员短缺使得各工程项目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直接影响项目风险预防管理的有效性。很多建筑企业所聘请的风险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直接参与建筑施工风险预防管理的人员较少,无法满足新时期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实际需求。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能够及时发现、防范施工项目风险,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处理,为施工管理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另外,希望建筑企业能够加快实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防范办法,提高施工管理风险防范的水平,确保施工管理监督检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提高。相关部门要督促监管人员积极履行自身职责,端正工作态度,做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防患于未然。
(二)采取合理措施转移风险与分散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只要处理得当,这其中一些风险是可以转移、分散的。在进行防范、回避风险的时候,必须要使用相应的法律手段切实有效保护自身利益。例如在工程项目进行之前,可以使用工程保险、将一些合法的单项工程分包的形式进行风险的转移;另外,承包商也可以在施工技术以及合同方面,寻找一些有利于自身的条款,有效的分散风险。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建筑单位要结合当前社会实际以及常见的建筑风险问题,建立和完善本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对自然环境分析、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合同风险等各类风险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并具体到相应的工作细节,从而确保建筑风险管理制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
(四)及时管理建筑工程合同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中,常常会由于环境因素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内容产生一些变更,势必对工程计划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合同变更,就会很容易发生合同纠纷。所以,对于合同变更:
1.要做的就是记录好变更内容,在建筑工程双方都达成变更内容共识后,才能进行合同变更,同时全面收集建筑工程相关的设计文件等资料,以便留作日后审查项目工程的依据。
2.对于现场签证问题,一定要及时做好详细的有效的双方确认的书面材料。当合同内容发生变更,要及时检查施工图纸的变更情况,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详细记录已经使用的施工材料,防止发生合同纠纷。
3.对于停工问题的处理一定要严肃慎重。因为工程停工对于工程双方来说都是不小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严格遵守合同规定,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停工索赔,避免出现互相推诿。
结束语
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深入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的基础上,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应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重视建筑合同管理、完善风险信息系统,不断探索防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建筑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军杰.海外港口建设项目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2]侯丽娜.光伏建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3]魏亮华.基于BIM技术的全寿命周期风险管理实践研究[D].南昌大学,2013.
篇7
关键词: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发展情况;应用进展
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工程施工对环境的集中性、持续性和突发性影响,决定了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推进绿色施工,使施工过程真正做到“四节一环保”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的概念
1.关于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的定义
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基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着眼于微观行业实施控制的方法,所强调的“节约”,是建立在人类自然和社会环境基础上的节约,意在创造一种对人类自然和社会环境影响最小,利于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的全新施工体系。科技型绿色施工体系本身并非一项具体技术,而是针对整个施工行业的一个革命性变革,其影响范围覆盖整个施工过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内容。施工企业会因推进绿色施工增加施工过程的难度,也会因施工措施费增大而使项目成本增加;但在实施效果上,会逐步显现环境污染减少、短缺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进而为国家实现可持续高速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有效改善做出应有贡献。
2.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与传统施工技术之差别及重点
施工是指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承包企业,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配置一定资源,按照设计文件(施工图),为实现合同目标在工程现场所进行的各种生产活动。科技型绿色施工目标为:(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环境保护。可见,科技型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主要区别在于“目标”要素中,除质量、工期、安全和成本控制之外,绿色施工要把 “环境和资源保护目标”作为主控目标之一加以控制。正是因此,施工过程控制目标数量的增多,必然导致施工企业施工成本的增加。而且,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工作做得越多,要求得越严格,企业成本增加,施工项目部所面临的亏损压力就会越大。在此,科技型绿色施工所谈到的“四节一环保”中的“四节”与传统的所谓“节约”是不尽相同的,有其特别的含义:出发点不同―动机、着眼点不同―角度、落脚点不同―效果、效益观不同―国家。
可见,绿色施工所强调的“四节”并非以项目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基础,而是强调在环境和资源保护前提下的“四节”,是强调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四节”。因此,符合绿色施工做法的 “四节”,对于项目成本控制而言,一般是会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但是,这种企业效益的“小损失”换来的却是国家整体环境治理的“大收益”。这种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在客观上的不一致性,肯定会增加推进绿色施工的困难,因此要充分估计在施工行业推动绿色施工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二、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关系
绿色建造是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建造理念,要求所有建造参与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和维修的全过程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追求各项活动的资源投入减量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最终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过程安全、品质保证”的建造目标。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绿色施工表现为一种过程;绿色建筑表现为一种状态或者说产品。绿色施工可为绿色建筑增色;绿色施工不一定建成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形成,必须首先使设计成为“绿色”;绿色施工关键在于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策划成“绿色”,才能使施工过程成为绿色。绿色施工主要涉及施工期间,它对环境影响相当集中,施工过程做到绿色,一般会增加施工成本,但对社会及人类生存环境是一种“大节约”。绿色建筑事关居住者的健康,运行成本和使用功能,对整个使用周期均有重大影响。
综上,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互有关联又各自独立,建设部既抓绿色建筑,又抓绿色施工,确属双管齐下之,长此坚持,必会取得良效。我们作为施工企业,切实在施工过程做到“四节一环保”,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对于实施科学发展观,在建筑行业实践“低碳经济”发展思想,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绿色施工水平是刻不容缓,大势所趋的伟大壮举。
1.与节约型工地的差别
绿色施工是以环境保护为前提的“节约”,其内涵相对宽泛。节约型工地活动相对于绿色施工,其涵盖范围相对较小,是以节约为核心主题的施工现场专项活动,重点突出了绿色施工的“节约”要求,是推进绿色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施工过程最大限度的实现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的“大节约”具有重要意义。
2.与节能降耗的关系
倡导“节能降耗”活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的核心要求 ,是推进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绿色施工活动之一。绿色施工包含节能降耗,是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推进绿色施工可促进节能降耗进入良性循环,而节能降耗把绿色施工的节能要求落到了实处。我国是耗能大国,又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国家 ,当前我们必须把“节能降耗”作为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重中之重,抓出成效。
3.绿色施工实质
推进绿色施工,说到底,是施工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思想,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替国分忧,勇敢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积极应对措施,是企业面对严峻的经营形势和严酷的环境压力,自我加压,挑战历史和未来工程建设模式的一种施工活动。
三、我国推进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的进展和应用分析
2003年中国申报奥运成功时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后,建筑领域的绿色概念开始逐渐形成。在2003-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我国在城市建设、施工管理、运行等各个环节都践行了绿色奥运理念,大力推行了建筑节能、环境与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建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突发性、集中性和持续性影响,已经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建筑业企业和工程项目施工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已经形成广泛的主流意识。
1.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太阳能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源,每秒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当于500万吨标准煤。欧盟和美国都大力鼓励太阳能技术。我国政府2009年相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建筑节能成为国家优先支持的重要行业。“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利用屋面构架、建筑屋面、阳台、外墙及遮阳等,将太阳能利用纳入设计内容,使之成为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太阳能与建筑光热一体化: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的利用技术,建筑上直接利用的方式有:①利用太阳能空气集热器进行供暖;②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③基于集热一储热原理的间接加热式被动太阳房;④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产生的热压增强建筑通风。目前利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的技术比较普遍。
(2)太阳能与建筑光电一体化: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将白天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晚上在放电控制器的控制下释放出来,供室内照明和其他需要。光电池组件由多个单晶硅或多晶硅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目前多采用把太阳电池组件发电方阵形成一个整体屋顶建筑构件来替代传统建筑物南坡屋顶,实现了太阳能发电和建筑的完美结合。
2.供热计量技术
我国的供热采暖系统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室内垂直单管串联方式,用户无法自行调节室温,更谈不上按热量计量。经过近几年国内外许多单位的共同努力,在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特别是最近两年,供热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发展很快,各地进行了许多试点示范工程,北方主要大城市相继出台了关于住宅供热采暖系统分户热计量的管理规定,北京、天津还编制了实施规程,供热计量收费逐渐在我国推广。
3.新型建筑能耗技术
(1)中水回用、雨水回收技术:近年来城市地下水减少很快,城市水资源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引入了雨水回收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节水。
(2)热交换新风置换技术:全热交换器通过24小时不间断的换气,使住宅整体保持新鲜工期的流通,由热交换芯将室排出的空气和室外引进的空气进行温度和湿度的交换,减少换气时的能量损失,可以达到节的效果。
(3)植物立体绿化技术:该技术的种植床由外皮包裹基质,内埋有微孔中空纤维管,可以均匀地供应 水和营养成分,组合若干单元可形成大面积植被,并可方便地铺设或转移。特别有利于种植草皮,实现建筑(屋顶、墙面)的立体绿化。在部分屋顶和西侧墙使用该技术完成建筑物立体绿化,起到净化空气、防止粉尘污染、减少城市噪 音及光污染、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作用。
(4)隔音降噪系统:外墙系统、外窗系统和楼板均采用隔音构造措施,有效阻隔外界及楼层间的噪声,提供安静的室内环境。
(5)女儿墙、屋顶及地下保温系统:街区从楼基到楼顶,形成严密的隔热保温体系。保持智能居所的独立性,减少能量散失。屋顶设置较厚的保温层,女儿墙部分也严密包裹,并且把隔热层延伸到地面冻土层以下,形成闭合的保温隔热体系,全方位阻隔能量流失。
(6)绝缘外墙系统:街区外墙在结构之外设置了特别的保温层,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像给房子穿了保温隔热的外衣。此系统的技术整合,使住宅的制冷采暖能耗大大低于传统住宅。
(7)自然通风、采光:自然通风是由来自室外风速形成的“压差”和建筑表面的洞口间位置及温度造成的“温差”形成的室内外空气流动。按照热力学原 理,建筑室内温度有沿高度逐渐向上递增的特点。屋顶是形成温差、组织气流的重要环节,当室内存在贯穿整幢建筑的“竖井”空间时,就可利用其上下两端的温差来加速气流,以带动室内通风,其实质就是“温差―热压―通风”的原理。
光导照明系统而打破了照明完全依靠电力的观念,是一种绿色、健康、环保、无能耗的照明产品。光导照明系统的采光器可以滤掉了大部分阳光中的有害成份紫红外线,同时对太阳光中的具有放射性的射线也进行了排除,给人类提供了安全阳光新概念,不用担心在阳光下皮肤会变黑和灼伤、人体缺钙,也不用为夏天强烈的紫外线辐射而担心。
4.住宅建筑(小区)智能化综合技术
以住宅的物业管理系统、工作业务系统为核心,集成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远程抄表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实现信息共享。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1)微电网控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沼气发电)的特点是容量小(大型风场除外)、间歇性强,适宜就地开发利用,用于满足本地负荷。也就是说此部分能源现阶段只能在一个局部范围(例如一个小区、一个城镇)应用,不足部分还需要由公共电网补充。在能源的利用角度来说应鼓励在局域使用多种生态能源,使它们之间互为补充,以达到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和连续性。控制几种生态能源之间转换及公共电网转换的系统称为微电网控制系统。
(2)智能小区低碳地下车库:是指在大型的小区地下停车场建设中采用一种由光导照明、太阳能发电、LED灯和节能灯照明,结合微电网控制管理技术实现电能最低消耗。并对车辆进出与停放实现综合智能化管理。
四、基于推进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的设想
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体系不能仅限于概念炒作,必须着眼于政策法规保障、管理制度创新、四新技术开发研究、传统技术改造,促使政府、业主和总承包商多方主体协同努力推动,方能取得实效。绿色施工技术是绿色施工的基础。全面推进科技型绿色施工技术开发研究,当成为建筑业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
1.强化对符合绿色概念的四新技术开发研究
包括建筑护结构的保温技术;采光屋顶太阳能利用及光伏发电综合技术;玻璃幕墙太阳能利用及光伏发电综合施工技术;新型模架体系开发;绿色混凝土技术等。
2.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如施工现场废弃物减量化与再生利用综合技术;工程降水对施工安全及周边环境影响及防治技术;减少和避免基坑降水施工综合技术;施工降水回灌及循环利用技术;绿色施工环境效果检测技术等。
3.施工机具设备开发研究
绿色混凝土和砂浆搅拌站设备制造技术研究;节能、降耗和降噪的新型施工机具开发研究;起重机械安全作业网络化监管技术;砂浆输送、喷射与摊平装备研究等。
五、总结
绿色理念的在建筑业的真正落实是一个社会问题,至少是一个系统性的行业问题,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没有政府的系统推进措施,欲实现建筑行业的绿色目标是极其困难的,特别对于绿色施工过程的实现,则更显问题突出。只有通过上下共同努力,从法规、政策、管理、标准、监督和技术攻关等多途径、全方位进行协同工作,才能实现良好的绿色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其玉,路斌,白恒宏等.高层建筑幕墙工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3,44(1):56-61.
[2]杨海静.探讨绿色建筑在实际工程当中的实现与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12,(1):220.
篇8
本人于XXXX年7月毕业分配到XXX公司,经过入厂培训教育后成为一名实习技术员,XXXX年正式成为一名土建技术员。先后参加过XXXX二热煤代油技术改造工程,XXX热电厂工程、XX发电厂(2×600MW)新建工程、XX发电厂异地扩建工程和XXXX东北公司综合办公楼工程等土建项目的技术工作。XXXX热电工程是我毕业以来干的第一个完整工程,该工程施工工期短,质量要求高,施工项目繁多。由我们土建工地承担的施工任务有主厂房主体、厂房内零米地下设施,锅炉基础,汽轮发电机机座,110KV室内配电装置室,烟道支架、吸风机基础,贮渣库, 转运站,输煤栈桥,化学水处理室,干煤棚等分项工程40余项。钢筋加工绑扎2500吨;模板支设35000平方米,混凝土浇筑22500立方米。从3月1日开始浇筑第一罐砼到3月25日主厂房胜利出零米,只用了25天。到1#机组并网发电也仅用了8个月时间。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与工地每个人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在这期间我们同天气斗争,同时间赛跑,开展技术革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其中一个较大的难题是在主厂房框架施工完以后,进行1#、2#吸水井施工时发现的,由于施工图纸到的较晚,而2个吸水井坐落在距主厂房A排基础外9米的位置上,距离较近,并且基础较主厂房基础深2米,如果按正常放坡,开挖,将影响到主厂房A排框架的结构稳定。经过工地,项目部,设计院,甲方等人员的共同研究,决定采用沉井法施工。土方开挖、钢筋工程、砼工程等施工阶段等施工方法不详细说明,主要对沉井施工段施工方法说明如下:
沉井下沉主要靠自重来克服土对沉井外壁的摩擦阻力和基底反力。沉井过程可能会遇到三种情况:其一,开始时靠自重大于阻力自身下沉;其二,当阻力等于或大于沉井自重时,则需要人工挖土下沉;其三,阻力过大难以下沉。
1.当自重大于阻力时,沉井自身下沉,计算沉井靠自重下沉深度h,已知:土对井壁面的磨擦阻力为1.1吨/米2,沉井外周长为25.2米,基底反力为8吨/米2,井底面积为11.6米2,井壁自重123.25吨。则:h=(123.25-8*11.6)/1.1*25.2=1.098 m,靠自重沉井,需要借助支护系统缓慢进行,防止沉井倾斜。当借助支护系统沉井沉入150mm时,需要更换支柱高度,用备用二台千斤顶和二根支柱顶住一侧横担,替换下来的支柱拆下一节,循环操作。
2.当阻力大于沉井自重时,需要井内人工挖土沉井。应先从沉井中部向下挖深约40~50cm,并逐渐向四周均匀扩挖,到距刃脚约1m处,则分层(每层不大于100mm)挖除刃脚内侧的土台使沉井下沉。
3.当挖土不沉时,则可以采用沉井外壁均匀注水或注泥浆降低磨擦阻力使沉井下沉。
4. 当沉井下沉一定深度,将钢梁从牛腿上取下,用30#槽钢做成吊环焊接在钢梁上,从牛腿上方起吊。
5.当沉井基底土面全部挖至设计标高,检查符合下沉稳定后,方可做砼垫层,并将新老砼接触面打毛刷净,绑扎钢筋、浇筑砼。浇砼时,应尽量降低出灰高度,减小对淤泥的冲击面产生井壁下沉。
6.为防止沉井过程不发生意外现象,支护系统直到底板砼强度大于70%时方可拆除。当底板砼强度大于70%时,剩余段方可施工。
经过共同努力,我们仅用4天就把1#吸水井下沉到位,轴线、标高、倾斜偏差均小于20mm,远远小于施工标准要求,得到了项目部,甲方的一致好评,积累了宝贵的施工经验。
XXXX年8月我来到了某新能源公司,先后在XXX项目部担任土建专责工程师、XXX项目部项目经理、XXX项目部项目经理、XXXX项目部项目经理。风电场建设对于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但对电力建设的土建施工来说又是相同的。风电场项目的土建部分主要由升压站、风机基础及吊装、场内集电线路几个大部分组成。同时对应火电厂变电所、大体积砼基础及设备安装、输电线路等单位工程。而我也在从施工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建设单位项目管理的身份转变,通过这几个项目的施工,也使我更深刻的了解风电建设重点、要点,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个风电场的建设,最主要的施工点就是风机基础施工和风机吊装工作,其中风机基础根据连接形式不同分为基础环式连接和锚栓式连接。对于风机基础内的基础环或锚栓式连接的锚板平整度要求精度很高,一般不超过2mm安装误差,也是风机基础施工中重点施工控制点。风机基础混凝土施工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何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裂缝为主要出发点。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较复杂,主要有以下三因素引起的裂缝必须控制:即混凝土温升阶段由内外温差导致的表面裂缝;由混凝土失去水分形成的收缩裂缝;由碱集料反应使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裂缝等。针对上述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因素,在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应采取以下措施解决:1)采用低碱、低水化热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采用低碱集料,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2)加入粉煤灰掺合料,粉煤灰中的高活性SiO2、Al2O3能与水泥浆中的Ca(OH)2进行二次水化反应,可以消耗吸收混凝土中的碱,从而降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消除大体积混凝土由于碱集料反应产生的裂缝;另一方面,粉煤灰可以在很大程度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进一步保证混凝土的泵送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养护,也是控制裂缝产生的关键环节,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主要为了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保持湿度,通过浇水和覆盖相结合的办法。混凝土终凝后开始浇水养护,在基础表面覆盖塑料布保水保湿,然后在基础表面和模板侧面覆盖棉被保温。养护期间,定人定时进行混凝土测温,根据测温结果,调节保温层厚度,以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环境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温差不大于20℃ ,养护14天,确保混凝土结构不出现温度裂缝。
风机吊装工程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要求属于危大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认真审查施工单位在危大工程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内容,其中应包括:
1.工程概况:危大工程概况和特点、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操作要求、检查要求等;
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监测监控措施等;
6.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和分工:施工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作业人员等;
7.验收要求: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内容、验收人员等;
8.应急处置措施;
9.计算书及相关施工图纸。
并且该方案还应召开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会,经与会专家讨论通过后上报实施。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专项施工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施工图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专项施工方案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并能够确保施工安全。
吊装施工中的安全要求应贯穿全过程,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在施工前必须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其交底内容针对性要强,并做好记录,明确安全责任制。
2.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好安全帽
3.凡从事两米以上且无法采取可靠安全防护设施的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严禁高处作业临空投掷物料;
4.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好安全鞋。在塔筒内爬梯必须有保险绳,安全带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梯级上的任何油脂和残渣必须立即清除掉,以防止攀登人员滑倒坠落;
5.只允许一人攀登梯子,在通过楼梯口后或爬上另一个平台后必须关闭楼梯口处的盖板,防止物品从敞开的楼梯口落下,砸伤下面的人员;
6.噪音为90分贝或超过90分贝时,施工人员必须戴耳套;使用液压设备时,施工人员必须戴护目镜;设备部件在组装对接时,手脚千万不能放在对接面之间,防止被挤伤压伤;
7.操作人员在离开机舱前必须把安全带系在安装在机舱外的弓形安全架上,只有风速低于15米/秒时,操作人员才能走出出入口;
8.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工具的电源线、插头和插座应完好,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和调换,工具的外绝缘应完好无损,维修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
9.现场应配备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材,消防器材应保证灵敏有效,干粉灭火器必须按规定时间更换干粉;
10.加强雨季施工的防护措施,及时掌握气象资料,以便提前作好工作安排和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雨天对施工造成恶劣影:
11.五级以上大风、大雨、大雪、雷电及浓雾等恶劣天气,禁止从事露天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采取防滑、防雨、防水及用电防护措施;
12.通常情况下,一项工作应由两个或以上的人员来共同完成。相互之间应能随时联系。
13.所有施工机械的进场必须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机械进场进行验检制度,实行人机配套管理,并经常对机械进行维修和保养;
14.起重指挥一律使用对讲机进行地面与高空的指挥;对吊车司机及起重人员要制订专门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大型机械的正常使用;吊车司机实行书面交接班制度;
15.吊装前,驾驶员必须对每一件等吊装物进行重量估计,严禁盲目起吊,保养好车辆,确保车辆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尤其是要经常检查主臂、支腿缸、支撑垫、变幅缸等部件有无裂纹、漏油等现象,选择吊装场地时,必须选择无松软、塌陷及有下水道井盖等平坦硬实的开阔场地,车辆加装力矩限制器,从根本上消除因超负荷而带不定期的安全隐患;
16.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都必须经过专业与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方准上岗,严禁无证人员操作,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懂得所操作机械的性能、安全装置,熟悉安全操作规程,能排除一般故障和日常维护保养;
17.工作时,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集中思想、服从指挥、谨慎操作,不得擅离职守或将机械随意交给他人操作;
18.交付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性能良好,防护装置齐全,生产及安全所需备品配套,并经设备部门和现场负责人认可,方能使用;
19.吊车组装拆卸过程中严格遵守该吊车操作手册中的要求,按照操作说明书中的拆、装顺序进行该吊车的拆卸或组装;检查各部制动轮、制动带有无损坏,制动部分要求灵敏、可靠、有效;检查吊钩、滑轮、卡环、钢丝绳应符合要求,安全装置应灵敏可靠;检查操作系统、电气系统,应灵敏准确,无接触不良,松动和导线裸露现象;.工作前要进行空载试车,检查吊车的液压系统,操作杆的灵活度,测试吊车最大工作半径,雷雨季节下班前必须对吊车进行接地。
20汽车吊及车辆驾驶人员应集中思想,严格遵守各类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起重作业应坚持“十不吊”的原则,听从起重指挥人员的指挥;起吊作业时必须保证通信设备畅通,交叉作业要有相应的防碰撞应急措施;同时应做好大型起重机械及风机拼装的防风和防倾覆工作。
XXXX年2月我任工程建设部主任,XXXX年12月任副总工程师兼工程建设部主任,正赶上公司5个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建设,为了完成集团公司下达投产目标,我制定了全年的施工计划,并组织各项目按计划逐步实施。在年初冬歇期时,结合现有岗位人员现状及人员岗位要求等实际情况,开展为期10天的工程管理系统全员封闭集中培训。采购了相关的培训书籍、查阅了大量施工资料、制作了丰富的培训课件,内容涵盖了从升压站、风机基础、集电线路土建安装施工到现场施工安全、质量、档案、创优等多方面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在各项目开工前期,组织工程部依据集团公司、分公司工程管理各项制度,重新梳理公司工程管理制度并按期下发执行,共制定、修编工程管理制度82项,其中包含工程管理的安全、质量、进度、招投标、合同签订、款项支付等相关制度,确保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均按章执行、有据可依。在此期间我带领工程部、项目部全体人员放弃了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设备厂家、各施工单位,克服了村民阻工、设备供货不及时、施工队伍力量薄弱、质检验收困难等多项难题,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三棱山、马友营、杨树沟三个项目并网投产目标。取得这样来之不易成绩,是工程部、项目部共同努力的结果,现我将施工过程中进度管控的经验总结如下:
1.项目施工进度管理。在各项目开工建设后,项目部应全盘摸排现场人员情况,设备供货能力以及图纸交付情况,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根据公司下达的里程碑节点,结合实际工程施工任务量和当地的气候情况编制合理的二级网计划,下发给施工单位。同时要求项目部、监理单位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三级网络计划,做到不窝工、不违背施工程序,即保证工程质量又做到进度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1)参建单位的影响。风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起决定性作用,但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设备厂家、运输单位及政府的有关主管部门都可能给施工某些方面造成困难而影响施工进度
2)施工条件的变化。施工中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与勘察设计的不符可能造成临时停工或破坏。
3)技术失误。施工中采用技术措施不当,施工中发生技术事故;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缺乏经验,不能保证质量等都要影响施工进度
4)施工组织管理不利。施工组织不合理、劳动力和施工机械调配不当、施工平面布置不合理等将影响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
2.制定有效的实施计划。根据这几年的项目经理工程管理经验,我要求各项目部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应做到:
1)施工进度事前控制。编制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同时以总工期为依据,编制工程进度分阶段实施计划,包括施工准备计划、劳动力进场计划、施工材料、设备、机具进场计划、分包单位进场计划等。
2)然后对关键过程或特殊过程编制相应的施工进度计划,制定相应的节点,编制节点控制计划。编制施工节点实施细则。
3)施工进度事中控制:审核施工(各供货、配合等)单位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并监督施工单位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实施。
4)每周定期与分包单位召开一次协调会、协调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按每周施工进度要求检查完成情况,并落实下周施工生产进度。
5)在施工高峰时,每日施工结束前,召开一次碰头会,协商解决当天生产过程中和第二天生产中将会发生的问题,服从总承包负责协调解决的问题决不拖延。
篇9
关键词:机电工程 污染控制节能降耗
一、在机电工程施工中应用环境污染控制与节能降耗的意义
建筑工程中的机电工程是整个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工业、民用、公用三部分工程中的设备安装、管道安装、电气、自动化仪表、通风空调、建筑智能化、消防等系统的安装和施工,所以机电工程涉及的专业面广,施工过程复杂,包含了基础施工、预埋管线、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等各个阶段。另外,由于机电工程所用的材料很大一部分具有不可降解性,所以在机电工程施工中运用绿色的施工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利用环保技术降低机电工程产品的使用能耗,对建筑工程实现绿色环保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符合国家对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机电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因素
机电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期间的能源消耗以及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源消耗主要是指水、电、燃料、建筑原材料的消耗;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等。
1、大气污染
机电工程施工中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基础施工产生的建筑粉尘。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
(1)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2)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以及土方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
(3)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
另外,施工过程中其他废气来源于施工机械驱动设备燃料(如柴油机)燃烧产生的废气,以及运输及施工车辆在施工场地工作所排放的废气。此外,还有施工队伍因生活需要使用燃料,产生的少量大气污染物。
2、水污染
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部分。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设备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生活废水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
3、噪音污染
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噪音污染主要包括柴油发电机房、空压机等产生的中低频噪音以及冷却系统产生的高频噪音。
4、固体废弃物污染
机电工程施工中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间可能涉及到土地开挖、管道铺设、材料运输等内容,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建筑废弃物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电缆、管材等。另外,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产生固体垃圾的数量也不少。
5、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
机电工程施工中一些化学产品的使用如汽油、电气器材废料、防水涂料、油漆涂料等,增加了施工中的化学伤害和对现场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另外,机电工程施工有的电缆架设由于跨度大、线路长,对所经路段的植被也有不小的破坏。
三、机电工程施工中的环境污染控制
对机电工程施工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控制首要措施就是增强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规范环保管理,切实做到组织机构高度负责,落实到人。
其次,环保材料的广泛应用是工程环保化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这些材料包括:环保水泥、管材、粘贴剂、合成材料等。
另外,针对不同的污染源采用不同的施工措施,以保证将施工产生的环境污染控制在最低的水平。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1)、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水泥设立专门库房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防止包装袋破裂;
(2)、基础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而且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以防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或被雨水冲刷;
(3)、混凝土搅拌时采取喷雾降尘措施;
(4)、施工现场设置围栏以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
2、水污染控制措施
(1)建立沉淀池,施工废水沉淀后再排放;
(2)加强对生活污水的管理,尤其是厕所污水必须排入化粪池;
3、噪音污染控制措施
(1)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和低噪音的施工工艺;
(2)作业时在高噪音设备周围设置屏蔽;
(3)建立定期的噪音监测制度,发现噪音,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4、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措施
(1)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及时清运建筑垃圾;
(2)定期收集生活垃圾,并将之送往附近的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5、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控制措施
(1)施工现场设置专用的危险化学品库,仓库地面和墙面做防渗漏处理,派专人负责有毒有害化学品的使用和保管,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
(2)有毒有害废弃物交给具备资质能力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理,不私自填埋;重点管理不可降解的电气用材,保证其能够被合理的回收或者再利用;
(3)涂装施工中对现场进行封闭,而且尽量选用环保材料对设备进行涂装保护;
(4)对各类车辆、设备使用的燃油、机油、油加强管理,所有废弃脂类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四、机电工程施工中的节能降耗
机电工程施工中,除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与控制外,还需要注重施工方法的节能降耗。施工中可以从材料的使用、设备的选用、施工工艺的改进、废物利用等几个方面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在施工中选用节水阀、节能灯,在混凝土施工中掺入大量的粉煤灰以更多地节约水泥,同时能使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改善和提高;选择高效低耗的施工设备;做好垃圾分类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选用可循环使用的材料或者器材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等都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降耗的效果。
五、机电工程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现机电工程的环保与节能降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施工过程的环保节能化,可以实现施工期间的能源节约,降低环境污染;其二,是工程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节能化,可以大大提高机电工程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节能环保能力,这就是机电工程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大量选用环保节能材料是提高机电工程产品环保节能化的首要因素。例如:在系统中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源,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热环境的作用;室内外照明采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景观照明采用LED冷光源取代传统热光源以节约电能等。
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以减少能源消耗是提高机电工程产品环保节能化的另一重要因素。例如:利用感应式水龙头代替传统水龙头以控制水的浪费;合理设计通风和控温方式来降低空调和通风系统噪音和能耗;室内照明控制采用声光控节电开关,室外照明控制采用光电控制器;大型景观或场馆采用智能化照明控制系统,实现一点多控,多点控一,场景控制,各照明回路的软断开功能,利用自动探测设备感测诸如人体运动和周围环境照度等自动控制灯的开关及调光以节约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六、结语
环保工程是未来机电工程的发展趋势,环保型机电工程产品是一个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程,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保护自己的赖以生存环境的明智选择。环保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材料选用、工艺改进、规范管理的基础上的,只有在施工中综合各方面因素才能达到最终的环保目标,并最终满足建设更加绿色环保工程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宁.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环保技术[J].管理观察, 2008,(12).
[2]赵世新.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环保技术[J].山西建筑, 2008,(02).
[3]晏国民.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山西建筑, 2008,(26).
[4]任建利,陈晓芳.浅谈如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J].科技风, 2009,(07).
篇10
一、概况
我国是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巨大的资源、能源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建筑业在施工、使用与拆除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我国正努力实现从传统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向生态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将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是我国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既有建筑实行绿色化改造将是提升城市功能、节约利用城市空间、建设小康社会、改善百姓民生、节能减排等各项任务的一个重要抓手。
绿色建筑是世界建筑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开展绿色建筑相关研究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提出将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我国既有建筑已超过460亿平方米,其中约0.2亿平方米是绿色建筑,仅占现有建筑面积的约0.04%(2010年数据);此外,每年新增约20亿平方米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的数量和面积也极其有限。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推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基于此,应进行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推广,显著降低既有建筑的能耗水平、提升其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能。
二、绿色建筑及其评价体系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世界上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有多种,代表性的有美国LEED、英国BREEAM、日本CASBEE、澳大利亚ABGRS、德国DGNB等。我国于2006年编制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筑)及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等六方面指标,各项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款,按满足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三星、二星和一星。由于近几年绿色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并根据绿色建筑发展新形势和最新科研成果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修订,增加绿色施工章节,鼓励提升与创新。
现阶段,没有具体针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相关标准,一般多套用新建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不能很好地考虑既有建筑特点。基于此,正准备编制国家标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评价标准》。通过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实施水平和技术含量。
三、既有建筑及其改造现状
2012年的《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2]明确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并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推进绿色建筑发展。2013年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3]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具体目标包括:城镇新建建筑严格落实强制性节能标准,“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1.2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40万套;到2020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到2015年末,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25亿平方米,示范地区建筑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建筑能耗总量的比例达到10%以上。《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均明确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具体实施中予以高度关注。
当前绝大多数既有建筑未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普遍存在资源消耗水平偏高、环境负面影响偏大、工作生活环境仍需改善、使用功能有待提升等问题,其绿色化改造任务艰巨,技术需求旺盛。目前我国实施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绿色建造与改造工艺和技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形成,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缺乏绿色化技术指导;2.发达国家绿色建筑技术和评价体系严重不适合我国资源能源供应特点和建筑功能需求,简单套用会带来严重隐患;3.既有建筑普遍存在居住功能不完善、居住舒适度不高、结构安全储备不足、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急需通过绿色化改造改变现状;4.既有建筑由于建造历史原因,存在诸多约束条件,如建筑位置、功能分区、结构体系、配套设施等,对其绿色化改造需因地制宜;5.既有建筑的典型气候适应性较差,缺乏不同气候地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体系,以及相关的关键技术支撑。
现阶段,我国既有建筑改造多侧重于单项技术(如结构加固、节能改造、平改坡、成套改造、给排水系统改造等)的实施,技术标准体系也呈明显的专业化划分倾向,缺少系统化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解决方案,常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且易造成由于各专业彼此割裂分期实施引起的技术经济性不佳。应根据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进程中大规模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迫切需求,以城市既有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在建筑形式与功能、结构安全性、居住舒适度、新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和系统化解决方案,并编写相关的综合性技术标准,更好地指导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工程实践。
四、绿色改造及其技术策略
在长期既有建筑单项研究基础上,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从2004年开始进行了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适应性利用、[4]世博园区既有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成套技术与示范、[5]华东地区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集成示范工程[6]等系列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技术体系,并确定了“因地制宜、成本低廉、追求实效、提升品质”的绿色化改造原则。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策略具体包括:
(一)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与设计
对城市既有建筑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和居住舒适度等现状展开调查与分类研究,分析城市既有建筑的主要特征和类型,结合已有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案例进行现状和再生设计的功能剖析,并以绿色化为原则对既有建筑再生改造利用进行研究。通过城市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的经验总结,对绿色再生在概念、意义和内涵等方面加以廓清,论证改造利用的基本原则、应用方法和实用技术;在中国特定的城市与地域背景下,分析地域技术的哲学涵义,尊重历史与文化的时间脉络,构筑既有建筑及地段保护性改造利用的理论架构,形成了具有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情感增值的关键技术。
既有建筑空间改造是既有建筑生命完善和再生的过程,体现了新陈代谢的生长思想,符合绿色化改造的建筑观。通过对既有建筑与外部空间环境协调关系的研究,提出既有建筑空间环境再生设计的原则:以人为本;绿色高效;从整体出发确定用地功能和环境改造规划;尊重历史并合理利用场所资源;新旧环境和谐共鸣。通过对既有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反思,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明确了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思想,提出了综合评估社会及环境效益的发展原则,从“生态纪”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资源循环的节能技术以及提倡利用传统方法的低碳关键技术。通过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全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系统发展的可持续原则,提炼了营造与运营相整合的集成方法,提出了设计、施工、评估、管理四位一体的关键技术。
(二)既有建筑结构的评估与加固
分析了现有结构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既有建筑的目标使用期确定方法和可靠性目标,研究了基于目标使用期的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评估和抗震鉴定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不同目标使用期下荷载与作用调整模式、抗力衰减模型以及结构体系可靠度变化等,建立了以目标使用期系数和结构耐久年限系数作为主要调整系数的既有建筑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表达式,并通过算例验证了基于目标使用期结构评估鉴定技术的有效性。提出了基于目标使用期的既有建筑评估鉴定技术,研发了考虑主次结构协同工作和损伤累积影响的既有建筑结构精细化分析评估技术,有效提高既有建筑评估鉴定的科学性,减少结构加固改造投入。
在对现有结构加固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基于性能的结构加固基本方法与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技术实施流程。通过采用基于性能的结构加固方法,可根据不同现状确定既有建筑安全水准和抗震设防能力,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解决传统加固中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对既有建筑结构消能减震加固中耗能元件的使用进行归纳总结,通过算例进行既有建筑增设耗能元件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出了既有建筑基于性能抗震加固中耗能元件的选型原则和设计方法,并通过工程应用进行检验,抗震加固效果良好。
(三)既有建筑节能的测评与改造
通过对节能建筑设计软件的原理分析、比对验证,通过对各种节能设计软件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设计方面的适用性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对大量实际案例的模拟分析,得出适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设计方法。此外,通过对大量既有建筑调研数据的分析,得到不同类型既有建筑的运营方式,这又为软件分析提供了合理的边界条件,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适合的设计工具和方法。
对建筑节能各类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各种技术体系的适用性和评价指标,有助于为建筑节能改造提供适宜的技术体系。根据既有建筑现状,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围护结构、采暖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等节能改造方法。围护结构改造主要针对既有建筑外墙、屋顶、门窗等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改善进行的技术研究。采暖空调系统改造主要从冷热源节能改造、输配系统节能改造等方面进行的技术分析。照明系统主要从照明设备改造、合理的照明控制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动力系统主要针对既有建筑电梯改造、给排水优化改造等方面进行技术提升。
在实施中,通过对常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通病进行调研和研究分析,提出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施工质量测评技术和验收方法。通过对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主要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提高围护体系节能改造质量的相应对策及措施,建立了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安全体系;同时结合现场调查、抽样送检、现场检测和综合评估等方法,研发了一套空调系统节能改造质量验收技术体系。
为了解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后的效果,搭建了专用测试平台,研发了一套针对城市既有建筑特点的节能改造效果定量综合测评技术体系,包括围护结构、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其它设备系统、可再生能源、运行管理等。同时,针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案例,进行了现场测评和节能改造效果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全寿命周期“节能改造设计施工验收后评估”的建筑节能现场测评和综合改造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已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四)既有建筑生态的评价与改造
针对既有建筑室内外环境、能源消耗、资源利用、运营管理等现状展开调研与评价技术研究。室内环境主要研究了既有建筑室内空气质量、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等一系列测评方法。室外环境通过CFD软件模拟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同时研究了环境指标的测评方法。能源利用主要通过现场调研与测评,了解既有建筑能耗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可行性,并针对性地研究了既有建筑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的适宜技术。资源利用主要根据既有建筑特点,研究了雨水、固体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利用的可行性。运营管理主要通过测评得到各系统的运营参数。
通过理论研究、技术分析、模拟计算、流程设计等方法进行了既有建筑室内外环境改善技术的研究。室外环境改善技术主要研究室外风环境改善技术、室外绿化技术措施、室外喷泉降温技术。室内环境改善技术主要研究自然通风技术、主动采光技术、声环境优化技术、空气质量改善技术。其中自然通风技术主要针对高大空间建筑物的改造作了技术分析;主动采光技术主要针对既有厂房改造研究了现有技术的适宜性;声环境优化技术主要提出了改造流程,并对各种声环境改造技术进行了适用性范围分析;空气质量改善技术主要根据室内空气质量要求研究了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方法。
根据既有建筑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空调系统的改造方法和一些适用性的新型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用于既有建筑改造进行了技术适用性的分析研究。适用性新型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了基于溶液除湿的热湿独立处理空调系统、调湿材料、地板采暖、个性化送风、辐射吊顶式空调、相变材料等各种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主要对太阳能应用技术、风能利用技术、地(水)源热泵空调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在既有建筑智能化运营管理技术研究中,针对既有建筑改造后的功能需求研发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了照明的高层次智能管理;研究了遮阳系统在各种遮阳模式下的控制;同时对照明系统与遮阳系统的协调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既有建筑改造后需求,通过采用信息工程技术代替传统的控制过程,对改造建筑中的各种系统进行监控管理,对其能效全面进行优化,研发了能耗监测和能源管理平台的技术体系。
针对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利用案例进行了主动采光改造、自然通风改造、室内声环境改造的模拟分析,验证了改造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从城市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现状出发,进行了既有建筑绿色化现状调查与评价、室内外环境改善、可再生能源利用、改造后智能化运营管理等技术研究,形成了既有建筑生态改造关键技术。
(五)既有建筑改造的策划与施工
研究分析了各环境影响因素在改造施工过程中给周边环境和人员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根据既有建筑改造施工特点,从拆除、加固改造和装饰安装三个阶段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对目前施工水平下的使施工过程环境效应改善、资源能源节约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对绿色施工管理组织体系的策划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及其中的绿色施工专项方案设计。在对既有建筑物改造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基础上,分析既有建筑绿色施工技术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针对绿色施工中的噪声污染控制、粉尘污染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利用、施工用材料节约、能源节约等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法和措施,使施工过程能有效地减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节约资源和能源。提出了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包括绿色施工管理的组织策划原则和方法、绿色施工方案策划、现场专项管理手段等。提出了既有建筑改造绿色施工评价的原则,建立了开放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量化方法及模型。
(六)既有建筑绿色化分析与评价
针对既有建筑改造技术特点,探索从全寿命周期(LCA)角度研究各项改造技术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多项关键技术应用效益的比选方法。在分析既有建筑全寿命周期基础上,结合既有建筑特点,以费用—效益理论为基础并综合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人力资本法、比较博弈法及社会支付意愿法等,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研究适合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从可持续利用角度出发,建立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利用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针对关键改造技术提高初始投资成本、降低运营成本的特点,提出从全寿命周期视角来分析单项关键改造技术的经济性能,并针对多项关键改造技术功能异质化的特点,研究通过价值工程法来实现多项技术比选。通过既有建筑改造利用全寿命周期各项环境影响分析,研究以直接成本法及替代市场法量化外环境影响,以条件价值法量化内环境影响,并通过调研获取支付意愿。以采用普通技术方案为基准,提出采用增额费用—效益模型进行单方案评价和多方案比选。在绿色化改造利用原则指引下,从安全性能、耐久性能、环境性能、舒适性能、文脉传承价值和经济性能等六方面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效体现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利用的技术经济优势。
五、绿色化改造与工程实践
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关键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工程的示范应用,下面列举几项典型工程应用的案例,以为今后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改造提供实践借鉴。
(一)上海能效中心绿色化改造工程
上海能效中心绿色化改造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①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②基于性能结构加固技术;③3R修缮材料利用技术;④生态改造技术,包括:屋顶隔热技术、节能门窗技术,高效通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绿色照明和能源管理技术等;⑤绿色施工技术;⑥改造后评估技术等。
上海能效中心采用屋顶绿化进行屋顶隔热,可有效改善微气候和微环境;同时设有雨水回收系统,与园区雨水回收系统并网,储存于地下雨水池,供顶棚清洗、道路清洗和绿化灌溉使用,可节约大量市政清洁水源。上海能效中心底层展厅周边围护采用“双银Low-E”惰性气体单中空玻璃系统配以先进的断热铝合金框架,综合传热系数低于1.8W/(K);南向外窗采用增加一层普通窗的办法,既增加了保温隔热性能,又增加了隔音效果。上海能效中心合理采用自然通风设计,利用百叶窗以及中庭两侧的通道,最大限度引入室外新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消除室内热负荷;中庭部分采用侧送风方式,运用数值模拟技术确定合理的送风高度,使更多空调能量送到人员活动区,提高能量利用的效率,实现了节能目的。
上海能效中心中庭部分采用热回收热泵型新风机组,不仅回收了排风中的显热和潜热冷量来降低新风中的温湿度,减小空调负荷,还利用了夏季排风温度低、冬季温度高的特点,提高热泵的效率。上海能效中心采用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具有1.2米/秒微风启动发电能力;同时采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通过选用高性能的单晶硅和非晶硅组件,采用科学合理的布置方式,使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最大化。上海能效中心采用智能化外遮阳控制系统,最大程度利用日光能源、减少空调与照明能耗;采用智能控制节能光源照明系统,营造舒适的视觉感受。
改造后监测结果表明,上海能效中心光伏电池全年发电量为3.0万kWh,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446吨;采用绿色光源和自动调光控制系统全年节电约2.6万kWh;采用冷凝热回收热泵型新风机组全年节能量约为3万kWh;使用冷凝热回收热泵全年节能量约为7万kWh。
上海能效中心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效果和改造后中庭见图1~2所示。
(二)世博园区宝钢大舞台绿色化改造
宝钢大舞台原为钢铁厂车间,由设计建造于2000年的单层钢结构排架结构厂房和设计建造于1987年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组成。根据世博总体规划,拟改造为开敞景观式观演场所。
宝钢大舞台改造目标包括:①通过引入附近公园的绿色环境,改造和节约土地使用,改善屋顶覆盖下的空间使用质量;②通过厂房自身废弃材料再利用,突出工业文明特征,合理节省建材投资;③通过设置有层次的遮阳设施并引导建筑内部空气流动,尽可能减少空调使用的能耗,提高炎热天气下的体感舒适度;④通过建筑外表的立体植被绿化,充分利用多雨季节的自然降水,平衡水份蒸发,实现小环境降温。
宝钢大舞台绿色化改造利用的实施重点包括:主体结构加固改造、建筑立面和周边环境整治、开敞式空间舒适度改善、围护结构修缮、历史文化价值保护等。在改造过程中遵照“功能提升、结构改善、文化保护、持续利用”的原则,充分尊重历史原真性,将城市“锈带”改造为黄浦江畔的城市“秀带”,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和谐发展。
宝钢大舞台绿色化改造利用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①功能布局、建筑立面改造、观众流线布置、绿化景观改造和周边环境整治等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②主体结构抽柱、损伤构件加固和整体结构抗震加固的基于性能结构加固技术;③包括再生混凝土利用和拆除钢构件循环利用的新型修缮方法和材料应用技术;④立体绿化、半开敞式空间送风、立体遮阳等生态改造技术;⑤节能降噪的绿色施工技术;⑥绿色化改造技术经济分析及改造后性能评价技术等。
宝钢大舞台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前后对比见图3~4所示。
(三)青岛筒子楼绿色化改造
青岛筒子楼均为多层砖混结构,多建造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基本无原始建筑设计资料,使用功能落后、居住舒适度差。为改善民生,决定从2006开始进行青岛筒子楼的绿色化改造利用。本次改造共涉及筒子楼48栋,居民2651户,改造总面积共计111,899平方米,总投资约7200万元。改造主要目标包括:提升住宅楼的使用功能、消除结构和消防隐患、改善居住舒适度、优化周边环境。
青岛筒子楼改造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①功能布局、建筑立面改造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设计;②主体结构维修加固、部分新增结构加建、结构整体抗震加固等结构改造技术;③综合节能改造、设备更新等节能生态改造技术;④绿色化改造技术经济分析及改造后效果评价技术等。
青岛筒子楼改造实施过程中,有以下经验值得在推广应用中给予重视。具体包括:完善政策、搁置争议;规范程序、严格实施;合理分担资金、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切实把好事做好;强调房屋结构安全评估和抗震鉴定的重要性;做好风貌保护区筒子楼整治改造的历史文化保护。通过青岛筒子楼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在确保经济性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典型青岛筒子楼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前后对比见图5~6所示。
六、结论
本文从既有建筑改造现状出发,在绿色建筑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成本低廉、追求实效、提升品质”的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原则。在现有关键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策略,并列举了典型工程案例,为今后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改造提供了借鉴。
说明:本文系基金项目《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J06B0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财建〔2012〕167号)[R].国务院办公厅,2012-04-27.
[3]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2013〕1号)[R].国务院办公厅,2013-01-01.
[4]朱雷,等.上海风貌建筑评估改造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报告(No.200710)[R].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007.12.
- 上一篇:如何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 下一篇:文化旅游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