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上高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上高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上高分的方法

篇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方法

高中美术鉴赏课和欣赏课有着本质区别。鉴赏需要读者认真地欣赏、感受完作品之后,再对作品进行评价。高中美术鉴赏课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并且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交流互动

要想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将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当作教学内容;其次,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梵・高的《向日葵》时,倘若教师直白地讲该画很经典,就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一些模仿《向日葵》的画作呈现给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对于美术鉴赏课而言,利用语言教学是非常单调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呈现教材上没有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看。教师还要注重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美术知识,来丰富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创新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个性鲜明、思维灵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演讲活动的形式,通过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建筑作品进行鉴赏学习。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知识。教师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举办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工艺展览等活动,通过展示优秀作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也有利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中美术鉴赏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要想提高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策略,还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篇2

关键词:数学语言 思维 辅助练习 学习状态 学习习惯 循序渐进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归类,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二、不良的学习状态

1.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 思想松懈

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因为在北京市可以说是普及了高中,因此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学生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两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学生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学生就是因为高一、二不努力学习,现在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焦急得到处请家教。

3. 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4. 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5. 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高中学习的要求。

三、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稳打稳扎,它是推动我们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

(5)独立作业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教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做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教师问学生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7)课外学习包括参加学科竞赛,与高年级学生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 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有的学生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学生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学生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学生们要知道,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为什么高中要学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

3. 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三个环节(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是少不了的。

参考文献:

[1]任樟辉.数学思维论.

[2]胡炯涛.数学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