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8: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前景

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环境

1.软硬件教学环境建设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如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的就业需求,经过充分市场调研和论证,建设规模适度、软硬结合、校企结合的教学环境。

1.1网络实训室建设

网络实训室以网络建设的基础架构知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搭建一套满足各种局域网交换和广域网路由测试需求的基础网络平台,使他们可以熟悉网络基本协议,学习组网设计,模拟各类实际环境,排除网络故障等,亲身体验所设计网络的高速连通性、高可靠冗余等特性,完成从认识、熟悉到设计、排错等多种培训和实验,熟练掌握网络实用技术。

在设备厂商的选择上,根据当前市场上各厂商的占有份额及价格定位进行权衡,例如目前主流的思科和华三设备。另外,考虑资金投入和设备更新的问题,可结合新技术的动向,利用基于最新国际开源软件dynamips、GNS3等为平台的网络设备实训平台和实训库,实现软硬件的结合与互补。

1.2校企合作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建设集实践教学、技术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功能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强化实训教学的重要保障。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当前和未来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与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共建稳定的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合作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充分运用企业在师资、技术、设备、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提供学生顶岗生产实习单位,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对现职理论教师进行高、新技术的培。

以技术合作为切入口,以项目开发为特色,使教学、科研、项目相结合。如与企业合作承接组建企业网络项目等。同时,根据技术合作项目和企业需求开展教学和学生实习指导,可有效地提高科研效率,也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和效果。

2.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文件中提到:“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基础设施仅仅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而资源的建设才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真正的内容与实质。

2.1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含义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是指以课程为中心将各个专业作为教学资源库的基本单位,建设内容包括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精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要素,以满足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有利于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利于加强校际合作,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双赢。

2.2计算机网络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路及内容

总的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为核心,依据先进的教学资源开发方法与统一的建设标准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建设,这样既便于资源的整合,又避免整合大量的冗余资源。首批开展建设的课程为本专业核心课程。

就方法而言,可与IT行业企业合作进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员工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合作,通过平台为企业人员提供继续学习和交流的窗口,便于学院师生及时了解企业实际和通信技术发展,学习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就内容而言,可涵盖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资源;各职业岗位群的最新技术、国家与行业的最新标准、各岗位的最新作业程序和操作方法、测试手段与方法、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等最新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及综合的人文、经济、社会、科技、自然等方面的资源;提高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知识、能力各方面的教育技术、教学案例、学科科学史、学科最新进展、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源。

3.结束语

教学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全员高度重视的前提下,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 胡燕.浅谈高职院校校内实训教学环境建设[ J ].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2).

[2] 董宇峰,陈清华,王亮.高职院校计算机王亮实训环境的建设[ J ].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

[3] 李冬宇. 高职院校计算机王亮专业实验教学建设分析[ J ].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

篇2

摘 要: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广泛的运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在煤矿企业行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但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确保了煤矿企业生产的安全性,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对煤矿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前景和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煤矿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煤矿企业;营销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08

煤矿作为工业型企业,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几年服务业等第三行业的冲击,煤矿企业的营销管理团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管理,实现煤矿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成为煤矿企业的重要任务。计算机网络营销管理系统的实现,推动了煤炭营销工作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和前景。

1 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毋庸置疑,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信息的时代、网络的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是继蒸汽机后人类最重要的发明,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向着信息社会发展。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不断的提高着社会的生产力,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主要分为计算机、节点、终端和连接节点的线路等几个部分。一般而言,想要在两台计算机间建立起连接,必须经过多台的网络连接设备,一般通过存储转发的方式来传输信息。计算机网络从逻辑上来看,主要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级而构成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子网又称为分组交换网,主要由结点交换机,也就是通常说的节点,通信设备以及通信线路组成的,通信子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网络的数据存储、转发以及路由的选择。资源子网主要由主机、连网外设终端、软件以及信息资源构成。资源子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数据的处理,为系统提供网络服务以及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种类有很多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者有许多的不同的观点。例如,按照介质访问方式、拓扑结构和数据传输率等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只是单纯的从网络的一方面的特性来划分的,不能够从本质上反映网络技术。针对这种现象,计算机网络专家们提出了一种反映网络技术的本质的一种划分标准,即按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覆盖范围来划分。依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专家们把计算机网络划分成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以及广域网(WAN)。城域网的网络覆盖范围在5-50km之间;局域网的网络覆盖范围相对较小,在0.01-10km之间;广域网的覆盖范围在十到千米之间。通过进行比较,笔者也比较同意按照网络覆盖的范围来划分计算机网络的种类。

2 煤矿营销管理系统概述

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营销管理系统的网络设备、网络系统软件、营销管理系统的服务以及营销网络的可靠性四个方面:首先,煤矿营销管理系统的网络设备主要包括连接广域网的路由器,连接局域网主干线路的传输速率达到100 Mb/s的交换机,自适应集线器以及连接服务器和工作站的适配器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设备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网络传输的速度和吞吐量。其次,煤矿营销管理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网络系统软件对于系统的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系统软件主要包括Oracle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和Windows 2010的网络操作系统。通常情况下,一个拥有很大的吞吐量和完整稳定数据的Oracle数据库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同Windows 2010网络操作系统的高速连接。Windows 2010的网络操作系统具有并发任务管理以及多线程等功能,具有操作方便,高性价比的特点。针对煤矿企业的高效率的原则,在进行煤矿网络营销管理系统的构建的时候,充分的运用了Oracle数据库的管理系统以及Windows 2010的网络操作系统,采用了B/S架构,实现了局域网间的数据共享,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灵活的程序系统。再次,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系统服务。营销网络系统不但给煤矿企业提供了DNS的域名服务,还能够给系统提供数据共享以及数据库的功能。此外,通过WWW服务,煤矿企业能够及时的将企业的营销策略到WEB网络上,以便客户及时的了解到企业的信息。企业还能够利用网络进行签单业务,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交易量,扩大了企业的销售额。第四,煤矿营销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保障。为了确保营销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网络的可靠性,营销管理系统的服务器均使用的是磁盘的阵列技术以及外接数据的备份磁盘机。这样就确保了当某一台计算机的服务器发生故障的时候,其余的服务器能够自动的进行负载平衡。与此同时,数据备份磁盘机能够实时对服务器上数据进行备份,这样就有效的保障了系统的可靠运行。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营销管理系统正在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煤矿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EDI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EDI技术指的是通过转换软件把系统中原始的数据转换为可读的平面文件,再利用翻译软件把平面文件翻译成EDI标准格式的文件。通过EDI技术,能够在传输的文件外层加上密码保护,利用通信系统软件信息发送给系统中的客户,客户在收到信息的时候,通过相应的软件将文件解除密码保护,转换成可读的信息。通过EDI技术,煤矿的营销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其次,自动识别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自动识别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企业与客户的有效沟通的问题,让企业的营销者及时的了解客户的采购意向或需求。煤矿营销团队通过对企业概况以及企业营销品牌进行编号设定,在网络中,与客户沟通的时候就大大的提高了沟通的效果,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再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计算机软硬件到位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对空间的分布信息和图形的采集,同时进行存储,还能够把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起数据间的网络关系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煤矿网络营销管理系统不但完成了客户访问流量以及公司企业内部营销状况的统计,而且还方便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营销网络图,立体展现煤矿企业在各个城市、区域间的营销状况。此外,在煤矿营销管理系统中广泛应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WinDis32 技术等。这些网络技术都有效的确保了煤矿营销管理系统的完全、稳定、可靠运行。

4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现代煤矿企业的发展和完善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不但提高了煤矿工人的工作效率,还给煤矿企业的生产增加了安全系数。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对煤矿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实现了煤矿企业的网络营销。营销管理系统的网络化和自动化发展成为煤矿企业营销管理的趋势。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必将最大限度的带动煤矿企业的营销网络,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成静.基于Web的网络管理的集群通信调度维护终端研究[J].煤炭技术,2012(01).

[2]汤子碱,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1).

[3]张明安,魏李斌.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3(05).

[4]张丽红.计算机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剖析[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2(12).

篇3

1关于电子信息工程

(1)概念。什么是电子信息工程,主要是对计算机等现代话技术进行电子信息的控制和处理,其针对的是对信息的处理和获取,设计相关的电子设备和信息获取收集系统等。其涵盖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个专业领域。而现代社会生活中,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简单如电话交换局对于电话信号的处理、手机对于声音或者图像的传递等。(2)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众所周知,电子信息工程就是将信息电子化,然后通过这种手段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对获得的信息做出储层和处理的技术功能。相应的会制定成熟完善的处理电子信息处理系统,而通过该系统使得信息的处理更加有效率和准确性,方便人们进行智能化的归类和处理。1)高准确性。在利用电子信息工程进行信息处理,会对处理的结果设置检查命令,方便与监督管制信息处理的结果和过程,有利于提高信息处理的准确性,人工处理结果与之相比较,错误较多并且不容易被发现,造成追踪改正困难,造成信息进一步的利用障碍。所以,电子信息工程对于信息处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2)涵盖面广。电子信息工程主要针对日常的信息处理和应用,这就导致其所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广的,因为在如今社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都涉及了信息的处理使用,并且信息资源的重要程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显现,这也就是说电子信息工程在各行业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显著,并且优势也越发的显现;3)高便捷性。电子信息工程具有便捷性较高的特点。这是因为电子信息工程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将硬件设备与系统命令相结合,使其能够对信息进行批量的分析,从而在处理的速度和效率方面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并且,硬件设备的发展,技术难关的图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子信息的发展,加快了其对信息的处理速度便捷性。

2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通过签订网络协议将互相集合连接地球上独立的、分散的计算机形成了计算机网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而其中用于通过光纤、电缆、微波、双绞线、载波甚至通信卫星等介质连接传播。同时网络可以对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进行共享,具有对共享数据资源集中处理及管理和维护的能力。由一组结点和链络而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现有转接结点和访问结点两种结点连接类型。其中转接节点的形成需要通信处理机、集中器和终端控制器等硬件设备,其在网络中用于信息的转接和交换传送。而主计算机和终端是使用访问结点,它们是信息传送的源结点和目标结点。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碰撞产生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得资源共享成为现实。自此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或其他任何地方,就可以访问查询网上的任何资源,这样对工作效率地提高起到极大的贡献,从一定层面上促进了办公、工厂、家庭等自动化的发展,所以说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科技服务的开端。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广泛,对其联网和设备的开发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电子信息工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下,能够起到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共享的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1)资源共享。何谓资源共享,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技术将用电子设备收集到的电子信息更好的被人利用共享。资源的共享要签订相关的协议,做好网络连接的工作,从而确保电子资源数据能够在各个电子设备之间相互传输。例如TCP/IP协议,其内容有网络接口层、应用层和网络层,通过对信息的汇聚建立分层体系,保证了传输控制协议不受影响。并且缩小文件的规模,更加精确的达到制定位置。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理论的基础,利用电子设备传递信息,然后将协议标准作为传递的要求,由此更加顺利的进行信息流通。(2)传递信息。电子信息工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大量的人们生活生产所需要的信息搞笑的进行传递,既表现了电子信息工程传递消息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网络技术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进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具有高安全行,是不可取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的不断发展创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4安全隐患

电子信息工程不断发展,前景光明,但不可否认存在着不安全的网络因素以及网络漏洞,这就使得电子信息工程存在着明显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技术人员能够注重网络安全的考虑,提高安全技术,加强安全权限的设置,避免此类问题带来的各方利益的损失。

5结语

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7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的创新应用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主要有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和基于 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其中分布对象网络管理技术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平台管理技术模式。它是基于 Client/Server 技术创立的,具有组织结构简单、透明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在计算机网络中运用的比较广泛。

随着 Internet 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集中式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够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模式进行创新应用的时候首先要解决这些问题。基于 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是随着 Internet 不断发展,并且逐步的将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取代而产生的一种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WEB 的网络管理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费用消耗,能够缩短管理人员的培训时间,其灵活、简单易操作、高效方便等优点使得其运用相对比较广发。WBM 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允许网络管理人员使用任何一种 Web 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以及存取网络和它的各个部分。WEB 的设计融合了各个网络管理模式的优点,其特点是能够使得用户随意的驻留在网络设备和浏览器之间,能够实现后台运行程序,能够随意的将SNMP 和 HTTP 之间的协议进行转换。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面临的问题

Internet 与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共同发展的 ,在 1980 年开始 ,计算机网络管理逐渐在社会的发展中受到重视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很早时期便已在外国发展,获得了较好的成果。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 ,有很多国际化的组织已经开始开展网络管理专题以及网络运营活动等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研究。随着全球化以及 Internet 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已经以多种形式呈现在社会的发展中并且极为广泛的运用 ,但是由于网络管理技术在结构上有着不相同的地方,导致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中存在着越来越多的恶意攻击、非法访问等网络安全威胁。

从计算及网络管理工作人员方面来说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分析出现的报警信息以及日志信息,并且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需求以及网络管理技术的新型发展,通过相应的管理平台去对网络管理中的用户、系统以及设备等各方面进行控制,有着非常大的工作难度。网络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极为广泛的技能以及知识,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时管理人员有着自己需要管理控制的平台,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在同一时间并且相同的界面内完成升级安全产品等各种功能,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中面临着急需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1、集成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进步,网关监控协议变成网络管理的基本标准,根据 Internet 以及 IP/TCP 网关监控协议容易实现以及简单的特点,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网关监控协议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且取得了很多计算机供应商的使用。其实,将系统管理以及网络管理互相结合是比较良好的发展前景,网关监控协议的互通以及共享的特点则是分别根据 SNMP以及CMIP集成化的方法。倘若将这两者互相进行集成化处理,对于投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计算机网络协议共享以及互通的方式是能够共存以及互通的,能够形成一个统一并且完美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策略。随着 Web 形式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逐渐面世,根据 Web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基本特点实现的模式分别有嵌入式以及式两种。一方面,网络管理人员可以根据 Web 的网络管理技术嵌入式的密实通过计算机网络浏览器管理并且直接访问计算机设备,嵌入式的管理模式把Web的主要功能在网络设备中全面嵌入,在计算机网络整个管理体系中,将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管理软件统一集成,通过超文本传送协议进行传送数据;另一方面,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模式中 ,网络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把在网络管理系统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往计算机浏览器上进行传送,并且变成网关监控协议。并且,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中的功能应用以及功能开发等部分,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进步中仍然需要不断研究以及发展。

2、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以及结构的迅猛发展,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要拥有专业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知识,管理人员同样还要具有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的能力以及管理计算机网络的丰富经验等整体素质。因为计算机网络管理有着瞬变性、动态性以及实时性的基本特征,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进步,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中复杂程度以及专业技术含量也不断变高,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正在逐渐往智能化网络管理技术等方面发展 ,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有效运行的发展道路 ,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网络管理系统调整自身功能起到支持的作用 ,适当的监控牵扯网络资源下降的相关性能,并且能够进行重要的执行操作。

3、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社会发展中的普及,在信息时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变成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企业渐渐在管理、经营以及生产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杂性以及不断扩大规模变成了当今市场发展以及竞争的重要原因,由于企业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不相同的地方,导致了现今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不同层次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在运行时都要找到适合的硬件以及软件,运行时是依靠“服务访问点”的接口进行支持服务的提供。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进步,在传输大量的的数据时,网络管理的效率会变得很低,这样不但会造成宽带的浪费,还会导致计算机网络CPU运行的实践被严重消耗,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该问题的出现,其在进行通信时,把网管架构集中的模式转变成比较具有层次化的模式,促进计算机相互的信息交换功能可以通过层次化的服务进行反应,每个层次化的功能都能够通过与其相近的另一个层次化功能要实现整体的功能。采取中间层管理者增加的方法,全面实现了层次化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减少了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以及网络管理操作人员在工作时的困难。

四、结论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于当前社会发展以及工作开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当前的技术水平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推广的基础上,适当的与自主开发模式相结合,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应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推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网开放以及智能模式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小芬. 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应用探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5:111-112.

[2]张燕华,高屹.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技术探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1:113-114.

篇5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9020603

1CDIO工程教育模式

1.1CDIO工程教育模式产生及特点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由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4所大学于2000年10月共同合作创立的新型工程教育模式。CDIO构想是来源于产品、过程或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生命周期,即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等4个英文单词首写字母的缩写构成了CDIO名称。它创建以工程项目即产品、过程或系统的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工程教育的环境,改变学生的求知方式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工程教育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大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参照工业界的需求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的能力培养、实施指导以及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

1.2CDIO课程大纲的内容

CDIO课程大纲的设计是为了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工程需求且全面发展的未来工程师。他们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知识,在现代团队合作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个人职业技能和人际沟通协作技能,能对产品或系统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能力,而且能致力于工程产品或系统的创新与改进,并充分理解在企业和社会背景下进行“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工程系统。因此,CDIO课程大纲的主要内容分为4个方面:技术知识与推理、个人与职业的技能、人际技能、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CDIO)工程产品或系统的能力,如表1所示。在充分理解CDIO课程大纲内容,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于一体是CDIO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最大特点。

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2.1CDIO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学科和技术领域不断地呈现出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局面,这一综合发展的趋势在工程学科研究和工程实践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使得工程领域的问题不再是简单的单一问题,而是融合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人文、道德、论理等多种元素的复杂型问题。这无疑对高级工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更是要适应工程领域的发展,培养适合产业界需求的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工程人才。因此,在工程教育与产业紧密合作的背景下,我们通过走访具有国际化标准的IT企业、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行业专家研讨会、分析已毕业的学生调查反馈信息来确定产业界用人单位要求,同时引入CDIO理念,帮助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且为现代化工程需求的网络工程师,如图1所示。

2.2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工程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设计

传统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以学科知识为导向,它注重知识积累与学科逻辑,但与工程实践脱节,较大程度地限制了工程教育的发展,妨碍了学生多重目标的发展,使得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学习能力、自主创新实践能力与系统构建能力,而且几乎无法促进学生在人际交流、团队协作、管理与领导、职业道德、责任心、专业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而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革新。由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具有工程实践性强、学科涉及面广、交叉性强、项目化突出、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等的特点,因此我们根据CDIO课程大纲的培养体系,提出了“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工程能力培养为主体”的创新型课程体系设计。

工程项目乃是工程实践的核心,特别是工程实践中所要考虑到的生产、技术、功能、环境、人类社会及历史使命的要求与限制都要体现在工程项目中。而CDIO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就是使学生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都紧紧围绕着项目设计,以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为载体,从而使全部课程有机系统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我们将整个课程体系的工程项目设置为三级。

一级项目是以培养学生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系统构建能力为主线贯穿三年整体培养模式里。一级项目的初级引导项目是让学生在刚就读时就开始接触,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大一教育项目让学生通过知名IT企业调研最初接触与实践产品/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一体化过程,让学生尽早形成工程项目实践意识并了解产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能力,可为以后一级项目的高级引导项目做好基础准备。一级项目的高级引导项目为综合实践项目,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网络编程综合应用实践项目、网站设计综合应用实践项目、网络集成综合应用实践项目、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学生通过一级项目的实践可以得到CDIO系统掌控与构建能力的训练及实现专业知识与素质能力的相互融合。

二级项目是以相关核心课程群和相关能力要求为基础的项目。为了支持实现共同目标,二级项目将建立起多门课程之间的关联,让各类型知识内容与技能有机地结合,使学生不会掌握孤立的知识点。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我们设计了职业道德与交际技能项目、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能力项目、程序设计基本技能项目、数据库管理与开发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站规划与组建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络操作与应用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项目,计算机网络工程能力项目等8个二级项目。例如计算机网络操作与应用能力项目覆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训、网络服务器架构、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实训、电子商务导论和网络营销等多门课程。

三级项目是以单门课程为基础的项目,主要是为了加深与强化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与应用而设的。核心课程应依据专业课程教学需求,创设以小规模实践项目为载体,帮助学生尽可能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我们设计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站规划与建设、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编程技术、网络安全与管理等5个三级项目,而其他三级项目的设立与否应依据各门课程的标准与需求而建立。

这种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创新地创立了三维立体式架构:工程项目、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单维架构即学科知识。它是以“一级项目为主线,二级项目为支撑,三级项目为基础”的方式,与项目训练相整合,而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所包括的导论性课程、学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设计-制作”实践项目课程之间相互嵌合,实现了课程的空间逻辑性与时间连续性的紧密结合。这种高度结构化的课程体系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锻炼学生个人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职业道德等全面发展,如图2所示。

3CDIO模式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实施的关键要素

3.1建立标准化的课程评价

为了完全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CDIO标准中的要求是直接参照工业界的要求而制定的,例如很多院校的机械系和航空航天系都是直接参照波音公司的素质要求以及ABET的标准EC2000来培养学生。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发展迅猛,目前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该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未来网络工程师,可以参照该领域中一些龙头IT企业的要求,建立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评价体系。

3.2建设系列化的专业教材

专业教材的建设是保证CDIO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施的一个重要载体。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设系列化的专业教材,这些教材不仅体现产学合作的教育机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而且可以确保学生在学校里能学到应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能力,毕业后能满足产业界的需求。

3.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CDIO工程教育要求学生在集成化教学过程中不仅获得专业知识技能,而且能提升个人自身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及产品和系统的构建能力。这就要求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灌输式、重知识轻理论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讲授-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达到双重目标: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

3.4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一位“学科型”教师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而在CDIO工程教学中,需要有一支“双师型”教师团队协同完成教学,因此,组建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是顺利完成CDIO工程项目教学的保障。所谓“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是指学校要建设一支由学校的专职教师和来自IT企业的兼职教师相组合的教师团队。专职教师会重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兼职教师会重在工程实践的教学,但专职教师必须加强工程实践技能,而兼职教师必须加强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师团队不仅能使队内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个人自身技能、人际交往团队协作、产品和系统的建造等能力方面不断地取得自我提升与完善,而且还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工程实例,给学生树立起当代工程师的榜样,真正担任起学生全面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3.5完善合理化的课程考核

由于CDIO工程教育的课程教学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因此课程考核应与项目的各个环节相联系,这样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的CDIO能力。针对不同能力的评价,应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实施,例如项目构思与设计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和小组互评与自评方法来衡量,项目实现能力可以通过学生作品演示方法来衡量,项目运行能力可以通过学生考察记录方法来衡量,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可以通过学生的笔试与口试方法来衡量等等。只有逐渐完善课程考核的科学合理化,对课程建立起多方位多维化的评价体系,才能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体现课程考核的有效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查建中.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学,2008(5).

[2]陶勇芳.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篇6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和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处身于信息时代中的考古工作者所面临和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中,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推动和变化?考古学的学科目标是通过对古代历史信息的辨识、认知和分析、整合来复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科的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之一,因此我们相信,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将会对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分析、整合提供强有力的工具,也势必将会对考古学的研究方法、手段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讨论,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作出前景展望。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考古界目前对计算机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考古领域最广泛的应用仍停留于对考古发掘资料的计算机输入和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考古资料信息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已经在考古文博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因其自身也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在考古工作中还有待引入和普遍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将众多原本分散、孤立的计算机和其他相关的外部设备通过网络互联,从而以最小的成本付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达到人们对沟通信息、共享资源的目标要求。网络技术在考古工作领域的引入,其优势之一就在于能够将较昂贵的各类外部设备,如高精度扫描仪、磁带备份机、彩色打印机、光盘刻录机等通过网络进行共享,以充分拓展外部设备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随着各类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发展,原本较昂贵的硬件设施在性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其价格却在不断下降,一些原本无条件普遍使用的设备也正在逐步普及,利用网络实现硬件资源共享的这一基本目的随之也就不再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考古工作中的应用,其最主要的意义是在于借助于网络架构模式,实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共享、传播以及信息的检索和交流。

1.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考古信息的有序、科学管理是考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后期研究的实际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全国文博单位计算机应用状况的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文博单位希望能够将计算机应用于田野工作、资料检索与处理系统及藏品管理系统等方面,由此可见,国内文博界已普遍认识到了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并迫切地需要一套现代化、高效率的信息管理模式[1]。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考古部门已能够研制开发出符合考古工作需要的专业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针对自身的学科特点和工作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将考古信息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按考古遗址、地层、单位等分门别类进行输入和归档、管理,并可按照研究者的不同要求快速、准确地对资料进行检索、查询、统计和研究。因而,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在国内考古界已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然而,随着计算机数据库信息管理技术在考古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普通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也日益凸显。最明显的不足是,目前应用于考古工作中的数据库管理软件,其操作方式还大多停留于单机工作状态,这种方式已不能充分满足考古发掘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共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古信息在后期分析、归纳和整合等应用方面的效率。这一问题目前已被考古工作者认识到,并着手进行了构架于网络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2]。

通常来说,一个考古部门的田野考古工作不可能长期固定于某一特定区域,因此,普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及时地补充和更新考古发掘的最新信息,即使在具有便携式计算机等条件下,不具备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也只能够做一些必要的基本资料录入,而考古信息的最终归档工作,则只能待一个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告一阶段后,再进行后期的补充输入。这种情况无疑造成了考古资料信息归档工作的滞后和资料输入工作的重复。网络技术在考古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使考古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实时的远程输入、检索、归档和管理。借助构建于网络技术平台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考古工作者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中专业数据库的远程访问,可以实现对考古信息的网络输入、检索和管理,并及时追加和补充考古发掘的最新信息。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信息的输入和检索效率,考古工作者还可结合数据库中同类遗迹、遗物的资料比照,对考古发掘工作中的各类考古遗迹作出对比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田野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的主动性。

为了保证发掘资料检索、使用的有序和安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在网络管理系统中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如考古机构中的领队人员等,可以通过网络对已归档的各个发掘区域的考古信息进行实时地全面检索和查询,并就已归档的资料加入批注,以有效地实施对田野发掘工作的全面指导;发掘人员根据其不同的工作区域,拥有在特定模块进行检索、输入的权限,以便将最新的发掘资料进行远程追加输入。这种方式,在保证已归档考古信息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考古信息管理的同步、更新效率。

2.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

网络技术应用于考古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首先是在网络管理系统平台支持下的考古信息共享。构建于网络平台之中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为远程输入和管理考古信息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远程共享考古信息提供了可能。以规范化为基础构建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其基本信息是可以实现相互沟通的。假设在全国考古机构的信息化工作步入一定的阶段后,各级相关的考古机构都拥有了既相对独立又可相互沟通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那么借助于网络技术平台,就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共享。这种工作方式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相关考古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借助这一考古信息网络管理平台对考古发掘与研究现状实现有效的实时监督和指导,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滞后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考古工作者也可借助这一网络平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已公布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信息,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考古信息的交流。当然,由于考古发掘工作的自身特点和考古信息的相关要求,这一层次的考古信息网络化共享应当严格限制于考古专业人员,并且要遵循考古信息的相关规章制度,以保证考古信息的安全和有序。

实现考古信息网络化共享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借助于专业化的考古学信息网站的考古信息来实现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出

现了越来越多的考古学专业信息网站,这些专业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为考古工作提供了获取和共享考古信息的一个窗口。例如说,中国文物信息网(.cn)是《中国文物报》主办的网站,它借助于网络将最新的考古动态和信息进行,考古工作者只须登录该网站就可及时了解到这些信息。此外,一些专业网站还将已发表的考古专题研究资料输入数据库并联入网络,为学者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资料信息。 3.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

借助于网络而实现的考古信息的传播与,其优势首先在于其“无时差”性。通过网络平台,最新的考古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实现在网络上的和传播;其次,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与,除了在初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外,后期几乎不需再有什么费用的投入,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较,显然是具有“低成本”的优势,这一特性也就为考古信息的网络传播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三,就是考古信息的“可及性”。借助于网络所实现的考古信息的传播与,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只要是有条件接触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及时地通过网络了解和掌握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最新信息。这一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研究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研究过程中资料收集工作的困难局面;第四,就是由于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具有“信息的多样性和交互性”这一显着的特点。传统方式的考古信息的传播和,囿于传播载体的局限,往往只能以文字、图像或者绘图等几种方式来传达考古信息,而信息技术所具备的优势,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类别,比如说在线视频信息等,而且还可以提供诸如三维虚拟遗址地层图、虚拟现实等交互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为研究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资料。如上所述,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与,由于其所具有的这些显着的特点和优势,使考古信息的网络化传播和具有着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考古信息网络化传播和的形式,目前主要有考古专业网站的信息,专业电子期刊的信息以及专业网上论坛等多种方式。借助于考古专业网站所实现的考古信息,可为研究者提供丰富和详实的专业信息;专业电子期刊,也是及时传播考古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专业电子期刊,是在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学术期刊基础上,借助于网络实现的一种形式,它具有着较好的时效性和信息类别的灵活性,是对传统印刷型期刊功能的拓展,其主要类别可分为在线WEB阅读和邮件订阅发送以及电子文档下载等多种方式。电子期刊与传统纸媒体杂志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优势,从出版速度上看,即使出版速度最快的传统杂志也无法与网络电子刊物的即时性相比。据统计,世界各地见于着录的重要考古学期刊有950多种,出版者包括学术出版社、大学出版社、科研机构或学术团体以及独立的出版者等几个类别,其中20%拥有自己的网站[3]。这些电子专业期刊的出现,为考古信息的传播和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考古信息网络的第三种形式,就是专业网上论坛,这主要包括以公告板(BBS)等形式的田野考古动态、学术会议、热点学术问题的讨论等内容,这种方式因主要为研究者自发性地活动,是上面所述两种主要类别的补充。

4.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和实时交流

借助于网络技术所实现的考古专业信息的检索,是对传统信息检索手段的全面革新。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彻底地摆脱了时空的限制,使专业信息的检索工作易如反掌。而且,随着网络考古专业信息的日益丰富,相信未来的信息检索工作将会主要依赖于网络技术进行。

专业考古信息的网络检索主要是指考古及其相关信息网络数据库检索[4]。正如上文所谈到,如果未来的考古信息处理系统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互联的话,借助于这样一个庞大的考古专业信息的网络检索数据库进行考古专业信息的检索,将会为考古学的未来发展提供现代化的信息工具。目前从技术层面而言,实现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要建立这样一个全国性质的庞大的考古专业信息网络数据库,最主要的难度在于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科学、统一、安全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此外,目前在网络中还存在着不可计数的专题性考古信息网络数据库,这些提供网络检索的专题性质的考古数据库,为我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研究工具。

除了本学科信息的网络检索工作外,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还可以实现对相关自然科学信息的网络检索。比如说,借助于网络平台,我们可以对考古发掘工地的GIS地理信息和早期航片进行检索,对于我们制订田野考古工作的实施计划有着一定的帮助。

此外,各种数字化的考古资料层出不穷,如《史记》、《汉书》等古代文献已经出现了电子版本,一些专业网站提供了在线式的文献检索服务,为查询、检索古籍提供了高效地现代化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考古机构的专业网站及时地获取国内外相关考古信息。

目前而言,大部分网络用户使用的接入方式还是拨号上网,这种方式由于速率较低,在未来将会逐步为ADSL、光纤接入等宽带网络接入方式所取代。在现有接入方式的限制下,考古信息的实时交流还仅限于诸如网络虚拟论坛,网络实时文字信息交流等简单的方式,而需要更大带宽支持的视频实时交流等方式在现有的条件下还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随着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通过视频播放、网络虚拟论坛等方式实现的考古信息的网络实时交流,可以预见将会是未来考古网络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考古学未来发展的前景展望

考古学的学科目的,归根到底是通过对古代遗迹、遗物的发掘,来获取各类蕴含的历史信息,以最终复原古代社会,探究古代社会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考古学的学科目的也可视作是对古代历史信息的辨识、认知,并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整合来复原古代社会。考古学科的这一特性和需求,也正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之一。网络技术与考古学的紧密结合,将会为考古信息的认知和进一步的整合、分析提供 强有力的工具,带给考古学以新的研究方法、手段,也将会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产生深 远的影响。超级秘书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于考古学中的应用,从表层来说,是为考古学增添了一对信息时代飞翔的翅膀;而从深层次来说,将会对信息时代考古工作的结构重组起到有力地推动和促进。正如上文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之应用于考古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进行考古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共享,而且还为考古信息的传播、以及网络检索和实时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这些不同层次的应用,都将会对考古学的未来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最为令人振奋的当为构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统一规范的国家考古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它所带来的考古工作模式的重组和进一步完善。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工程;现状;人才;策略

1计算机网络工程概述

信息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计算机网络工程是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产物,也是时展的必然产物。计算机网络工程在我国主要用在事业单位和企业中,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建设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越发展,计算机网络工程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重要。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伴着时展的步伐,依托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努力完善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现状

2.1缺少复合型专业人才

计算机网络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技术水平的要求非常高,其中渗透着计算机技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网络技术、外语等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有一只更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但是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就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而对于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来说更是少之又少。计算机网络工程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来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工程的完善。

2.2技术不够成熟

计算机网络工程是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体,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掌握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计算机网络工程的技术还不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此外,在技术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也少有突破,即便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有了一定的规模,在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在工程的质量和业务配备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2.3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计算机网络工程中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我国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这样会在实践中产生一些问题,从而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与经济的发展。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快立法的进程。

3针对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现状的应对策略

计算机网络工程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们也意识到现实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我们要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

3.1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

21世纪缺少什么?人才!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来说也是一样,要以人才培养为根基,注重人才的培养。目前,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寄托在高等教育体系里,理论与实践要紧密结合在一起,跟上时展的步伐,把世界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学生。同时,计算机网络工程又是一个集成度较高的系统工程,在高等教育中还要把自然与人文科学、网络技术、外语等各方面的知识渗透进去,让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为培养更加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3.2推进技术创新与研发

目前我国很多计算机网络技术都是学习和引进国外发达国家的,而有些国外的技术对于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有些时候不一定适合。因此我国要在汲取国外先进的技术成果与经验的同时,加快技术自主创新与研发的步伐,促进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长足进步与发展。

3.3提高工程技术水准

个人看来,在提高工程技术水准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教育,让学生掌握扎实牢靠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工程实践活动,使人们在实际工程中动手操作的能力大大提高,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俱佳的人才。第二,加强对每一个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的深度与广度的研究,使每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后都有一个整体技术的进步与提高。第三,增加科研经费与研发人员的投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技术进步。

3.4重视加强项目工程的前期设计

良好的工程项目设计是一个优质的计算机网络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中,要以项目建设的目标为设计的指导,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指明方向。

3.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为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前景远大,法律法规的建设是规范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础,是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基础,也是提高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质量的重要内容。政府相关部门要看到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对工程的建设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的限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快立法进程,将计算机网络工程带到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关系到了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要促进社会进步就必须利用和不断完善计算机网络工程。认识到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注重专业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重技术的自主创新,努力加快我国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发展进程。

引用:

[1]李国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监理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3(7).

[2]管磊.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探索[J].科技探索,2012(11).

[3]郑宇.计算机网络工程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8).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探索与实践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1.国家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要求:坚持育人为本,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能力为根本要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推动中等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

2.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自治区已形成以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为主轴,以桂林、北海、南宁、柳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信息产业经济带,贺州、玉林、梧州、贵港等承接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转移为主的电子信息加工产业带正在兴起,部分产品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但是,自治区电子信息工业总体规模小,缺少大项目和大企业,配套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名牌产品不多,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

到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配套发展态势基本形成,实现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增加值160亿元,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形成“一区二带”产业发展格局,即形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核心的沿海电子信息工业园区;以北海到桂林高速公路为主轴,北海市、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为核心,由沿海向内地辐射,以电子信息产品加工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工业带;以贺州市、梧州市、玉林市为核心,以承接粤桂合作电子信息工业转移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带。

到2020年,自治区产业规模显著壮大,实力显著提升,在全区建立起配套体系完整、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电子信息工业体系,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西部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工业新区。

自治区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相对全国发达地区而言较为落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够迅速,特别是网络基础建设比较薄弱。近年来,广西作为西南大通道的出口,是联结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纽带。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的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不断扩大,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增,加之各级政府不断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量急剧扩大,特别是网络人才存在巨大的需求。南宁市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金融和交通中心,笔者所在学校地处南宁市区,具有为社会培养信息化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深化合作,共育技能人才

1.合作企业简介

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广西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于1996年,是一家以网络维护、工程施工为主业的通信服务企业,服务对象为各大通信运营商,注册资金1.568亿元;具备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资质、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电信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国家级示范单位”。目前公司业务已覆盖广西、广东、贵州、山东等省市。公司拥有光纤熔接测试设备、驻波比测试仪、10GSDH分析仪、光谱分析仪等各类仪器仪表2917台。现有在编员工6500人,年产值超10亿元。公司以“诚信为本、团结合作、努力学习、乐于奉献”为企业准则;实行军事化管理,努力把公司打造为“一支军队、一所学校、一个家庭”的企业。

2.合作模式

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双方优势,实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

3.合作内容

(1)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①企业调研。2012年3月9日,我们组织了信息系计算机网络技术10位教师到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等自治区内36家企业和广西计算机学会进行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访谈等。通过调研发现,企业主要的技术人员分为两类:网络工程设计人员和网络工程实施技术管理人员,希望招聘的人才最好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认为聘用人才最优先考虑的因素需要团队意识、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企业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企业认为中职专业课程至少应包括网络布线与工程、网络施工、网络管理与维护、办公软件的维护维修、网络产品销售等课程;通过调研,了解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要求,为科学确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打好基础。

②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为了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一体化课程开发,2012年3月18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专业在南宁市良凤江森林公园菩提山庄举行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我们邀请来自包括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蒋拓、蒋成志等全区各地的15位企业实践专家和1位行业专家共16位专家参加会议。

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2012润建网络冠名班,学校和企业多次研讨,共同探讨冠名班的教学方案,如10月24日邀请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朝宽、经理黄舒到校研讨润建网络技术班人才培养模式;11月7日下午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湘平、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雷雪妮,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朝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教师王琳忠、杨巨恩、袁艳琴、曾娜、赵焉、吴燕、余家庆等7人,在综合楼401研讨润建网络专业教学方案。

通过企业调研和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学校信息系组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次研讨,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

(2)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①共同招生宣传。2012年7、8月,是中职学校招生的黄金时期,学校招生老师与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黄舒等在学校招生大厅接待来访的家长和学生,向他们介绍学校的办学优势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介绍校企业合作订单委培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让家长和学生了解到订单委培能使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到企业的施工现场实训,学生一毕业就能迅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等。9月3日、4日是学校新生入学注册时间,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综合部黄舒等2人来学校和新生班主任一起接待新生,引导新生报读润建网络班。通过努力,在全区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润建网络冠名班共招生新生112人,比201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67人增加了167%,为进一步推进校企业合作培养网络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②共同做好新生教育。新生入学后,学校安排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学校和企业共同对新生进行专业引导和专业教育,如9月6日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经理王朝宽、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人力部主管罗文君对2012级润建网络1、2班进行包括就业形势、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等专业教育。学校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组织新生由王琳忠主任进行包括专业定位、开设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教学安排、顶岗实习、就业方向等专业教育。

为促使网络专业新生更深入、直观了解企业及其文化,10月11日,由系领导带领20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的全体学生分别参观了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直属分公司与设计分公司。参观过程中学生不时对润建直属分公司的设备、器材等感到新奇,为设计分公司的办公环境与设计水平感到惊叹。每到一个分公司,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和工程部的专职技术人员都详细为大家介绍网络施工使用的专业设备,学生对于还没有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设备充满了好奇,踊跃向企业技术员询问。

人力资源部的雷雪妮主管向学生介绍了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内部发行的刊物《润建通信》,雷主管还鼓励学生们在校期间积极向内刊投稿,争取尽快熟悉润建的企业文化。

10月11日,我们还组织了润建网络两个班级的学生在学校综合楼会议室对参观进行了总结座谈,同时,润建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雷雪妮主管现场回答了学生们的提问。

③共同实施教学。校企双方按照制定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学交替模式共同实施教学。一年来,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蒋拓、蒋成志等多次到学校指导学生实训和对安排到企业实训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对参加技能比赛的选手进行技术指导和比赛心理辅导;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黄舒多次到学校举行“企业专家讲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学校针对上课内容,不定期派学生到企业施工现场实训,一年来共派到企业施工现场实训的学生120人次,参加实训的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技能水平都得到提升。

11月7日召开2012级润建网络班学生座谈会,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主任王琳忠主持了会议,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湘平、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雷雪妮,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朝宽等人出席了会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教师杨巨恩等7人,20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112名同学参加了会议。

④共同建设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和企业都认为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对育人至关重要,校企双方都相当重视。2012年9月28日晚,学校举行了“迎中秋国庆”文艺晚会,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沈湘平致辞,晚会上2012润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慷慨激昂地朗诵了《中国人,不跪的人》,晚会结束,沈湘平副总经理、校领导与2012润建网络专业的学生合影留念。

校企双方决定由学校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袁艳琴与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共同负责建设校企文化。

10月公司给2012润建网络冠名班的112位学生配备了价值11200元的润建公司员工夏装工作服,还准备给每位学生配备秋装。

在2012润建网络冠名班的教室后面设置文化墙,用于宣传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11月完成企业文化进班级的布置工作。

学校安排润建网络冠名班的学生参加润建公司一年两度的技术比武,润建公司为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和系运动会提供奖项冠名,提供奖品奖金,并且派领导参加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如11月14日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到校出席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运动会闭幕式,并宣布“润建杯”班级风采展示评比活动的获奖班名单。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提供参加12月举行校运动会决赛的信息系的运动员比赛服装,并为获奖者提供资金。

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的反应企业文化、员工生活、工作状况以及员工心声的内部刊物《润建通信》发到2012润建网络冠名班,也让学生参与投稿,在上面刊出润建网络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情景和学生的心声,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同时出现在《润建通信》上。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直观地了解企业及其文化,系领导带领20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的全体同学分别参观了润建通信发展有限公司直属分公司与设计分公司,雷雪妮主管向学生介绍了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

(3)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现校内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与校外实训相衔接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

2012年4月25日学校与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2012年12月6日学校与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实现“三共三双”(共同建设、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双向互派、双向评价、双向服务)。

如2012年7月15日,安排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班21名学生到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顶岗实习。

(4)共同实施评价。

①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11月7日召开2012级润建网络班学生座谈会,信息与服务应用技术系主任王琳忠主持了会议,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湘平、人力资源部总经理助理何海波、人力资源部经理助理雷雪妮,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部总经理王朝宽等人出席了会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教师杨巨恩等7人,20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112名学生参加了会议,通过座谈会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

11月22日召开一体化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系12级润建网络一、二班两个一体化试点班级共18名学生代表、教务科叶耀青副科长、系曾娜、林胜福、江素妮、周晓阳、张袁等老师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由系副主任杨巨恩主持。通过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方面、学生管理方面、后勤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

②对学生到企业施工现场实训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年来学校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到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进行实训36人次,每个学生实训结束企业指导教师都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技能水平进行平价。

③对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表现进行评价。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一年来学校安排2010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班21名学生到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三通网络发展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企业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实习表现进行评价。

篇9

关键词:计算机 电子信息 管理 应用 对策

1 概述

2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取得飞速的进展,这使得电子信息工程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需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快,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项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处理与控制电子信息的技术,该技术主要设计的内容包括:对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等。该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人们所用的手机、网络,都是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利用才能实现信息的获取,从而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电子信息工程是个非常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其包括计算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等技术。全国各地从事电子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很多,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这样的企事业单位会越来越多。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大专层次学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适应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要求,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新产品技术开发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市场对该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2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原理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指导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有很广泛的应用。信息的处理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都依赖通信技术。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把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很好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现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计算机网络技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学习电子信息知识,有利于对各种数字信号和信息的运行机制的掌握。

各种电子设备之间资源的共享都依赖于网络技术。资源共享包括电子邮件的收发,新闻资料的阅读等等。很多协议在实际资源共享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明确规定了设备连入因特网的要求以及数据在不同设备间的传输标准,在传输过程中进行“三次握手”,完成数据的传输。TCP/IP协议涉及到了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曾和应用层等体系机构,不同的层实现了传输控制协议,它们把传输的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拆,分拆成为更小的数据包,然后进行传输,保证数据安全到达目的设备。TCP/IP在数据传输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很多电子设备间资源的共享都是通过该协议来实现的,因此,该协议是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应用中的重要体现。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

3 电子信息工程的网络安全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

在日常的通信过程中,计算机网络可能会受到黑客攻击。为了防止黑客攻击或者供给后计算机数据的丢失,计算机管理人员应该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与修护。数据库的备份与修护工作是电子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为了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应该杜绝来历不明的移动储存设备,严防来历不明的程序和链接,不随意下载不明的网络信息。还要做好对计算机的保护工作,比如定期杀毒检查,安装防火墙,通过科技手段实时监测流量信息,对不同的用户群组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采用加密方法进行文件传输等等。同时计算机机房的选址也要综合考虑,注重安全性、场地的电磁干扰性,要避开较强的振动源。

4 结束语

现今社会电子信息产品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电子信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个信息产业化的时代,电子信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是大展身手。小到人们的生活起居,大到国家的科技发展都离不开电子信息产业的身影。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2]成泉.欧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产业政策[J].电子展望与决策,2000(06).

篇10

 

1 层次分析法对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影响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如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是教学首要考虑的问题。由于学生在认知方式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达到同一个目标,这是不现实的。实施层次分析法能帮助教师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的指导,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不同的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指导。通过实施分层教学,能更加明确地把握处于每一层次上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能更方便地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也会更加灵活。由于应用了层次分析法,对学生分层设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这样就不会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因为目标太容易达到而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无所事事,也不会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无法完成学习目标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2 层次分析法的设计及应用

 

学生分层设计 学生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表现在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同、兴趣爱好各异,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着高低的区别,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获取。为此,高校可在开学之初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档案,档案中记录学生的学籍信息、学习技能、学业成绩等,开学一个月之内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记录下来,根据档案中的信息及学生的平时表现,将他们分为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

 

A层表示对计算机网络知识有一定了解,且对计算机网络知识兴趣浓厚、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平时检测成绩多为八九十分。

 

B层表示知道计算机网络这个名词,但是对里面蕴含的内容不甚了解,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只是目前在课堂中的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一般的学生,平时检测成绩大多为五六十分。这部分学生有着上升的空间,如果能够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他们的学习成绩会得到飞速提升,接近或者达到A层学生的水平也是有可能的。

 

C层学生为后进生,这部分学生之前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一点儿都不了解,基础较薄弱,选择计算机网络专业也只是因为计算机专业就业前景好,认为计算机网络知识枯燥乏味,对这门课没有任何兴趣。对于这部分学生,夯实他们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这种层次分析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调整。例如:B层次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成绩得到大幅提高,就可以将其划分到A层次中;A层次中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兴趣下降,跟不上该层次的学习,就可将其调整到B层次中。这种调整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课堂表现,将学习态度、情感因素纳入体系中,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进步。

 

学习目标分层设计 在将学生进行分层之后,对于教学目标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将课程分为网络基础知识模块及能力拓展模块。C层学生的教学目标侧重于了解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路由的工作原理和路由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的工作原理、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基础知识;对于A层的学生要重视对其计算机网络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分层设计 计算机网络中的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单纯的黑板+粉笔的文字讲授的方式很难使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为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制作一整套多媒体教学PPT课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运用Flash动画讲解较为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协议等;将线缆制作、交换机的级联、局域网的组建等网络视频知识移植到教学中,采用演示的方法介绍ARP、Ping、tracert等命令使用,域名系统DNS的配置、Web配置、FTP服务器架设等知识。教师深入钻研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层次,设计难度系数不同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如设计在教材中就可以找到的较简单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优先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教师要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让C层的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激情,进而持续进行学习;对于那些难度系数较高或者综合性强的问题,就可安排A层的学生来回答,为他们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这样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学业上的成就感。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概念不断出现,为此要紧跟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沿,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习题、参考资料、网上论坛、在线单元测试等内容都上传到教学平台中,将教学平台免费向学生开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进行学习,让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向教师提问、提交作业、同学之间在线交流、单元测验等学习任务。

 

学生实习阶段的分层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将学习到的DNS的解析过程、交换机MAC地址交换表的形成等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应规模网络的设计、实施与维护能力。为此,高校要建立网络实训室和校园网络实训中心实训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进行网络实验的基本资源并通过网络进行实验和结果验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分组,采用模块化方式设置工作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学,创设工作情境,融“教学做”为一体。

 

针对A层的学生,主要锻炼他们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设计工程案例让学生进行设计,同时由实践导师对所涉及的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讲解,促进A层学生应用能力的再提升;对于B层的学生,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和舞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将典型的工程案例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安排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任务作为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理解;对于C层的学生,组织他们参观企业的企业网、学校的校园网,激发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对各组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

 

3 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高等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高校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建立新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多媒体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全面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