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工程项目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8: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业工程项目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筑业“营改增”影响分析
建筑业“营改增”有利于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避免重复征税;实现税收监督,规范经济行为,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但结合建筑行业现状,“营改增”可能存在以下影响:
(一)项目税负成本可能加重
首先,相较于营业税制下,税率上升可能导致企业的税负会相应增加。建筑业“营改增”后,提供建筑服务选用一般计税方法适用11%的增值税,选用简易计税方式适用3%的增值税,相较营业税制而言,纳税负担可能增加。其次,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较困难。除去分包成本,项目的大部分成本为材料和设备采购以及人工费,大部分施工材料,由个体户或小规模纳税人提供,难以取得增值税专票,而占比较大的人工费作为工资列支,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实际税负水平存在不确定性
“营改增”后,项目的实际税负水平是由销项税额和取得的可抵扣的进项税共同决定,但是进项税额难以确定。首先,由于“营改增”后价税分离,导致项目初期无法准确地预测进项税额;其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预计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项目,因为各种问题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增加了项目实际税负水平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财务风险可能增加
首先,“营改增”后,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发生变化,在收到预付款时发生纳税义务,可能由于分包工作不匹配造成销项与进项不匹配,先行支付大量税款,减少项目资金;其次,由于拖欠工程款等原因造成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与收款时间可能不一致,项目资金流入和资金流出不协调,增加项目资金压力。此外,增值税的征收管理较严格,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以抵扣税额有较为严格的要求,这对项目增值税专票管理以及纳税申报等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也可能会面临涉税风险。
二、建筑业“营改增”税务风险管理
建筑业“营改增”后,工程总承包项目,可以将其划分为项目招投标阶段、合同谈判和签订阶段、合同执行阶段和项目竣工阶段,进行税务风险管理。
(一)项目招投标阶段税务风险管理
项目招投标阶段税务管理的主要目的一是熟悉项目相关税收政策,了解项目可能l生的税务成本,为合同投标阶段的报价提供依据;二是测算比较不同模式下项目实际税负,掌握纳税筹划空间,为合同谈判阶段项目的运作模式选择提供参考。因此,在招投标阶段大部分是准备工作。首先,了解工程总承包项目涉及的主要环节及涉税政策;其次,了解项目所在地个人所得税以及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政策,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政策,部分地区按照合同总金额而不是按总分包差额征税,对项目的最终实际收益影响较大。
(二)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税务风险管理
合同谈判与签订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整体的涉税风险。在谈判过程中,可以考虑通过适当的税务筹划来降低项目的实际税负,通过明确合同条款来划分各自责任,规避风险。
1.通过适当的税务筹划降低项目的实际税负
在目前建筑行业利润率普遍不高的背景下,需要在合同谈判与签订阶段做好税务筹划相关工作,并通过合同条款加以明确,以达到降低项目实际税负的目的。主要筹划方式有以下两种:
一是通过选择恰当的计税方法节税。在可行的前提下,新建工程总承包项目采用清包工或甲供工程形式可选择采用一般计税方法或简易计税方法,通过税负测算比较两种计税方法下的税负成本,选择最优方案,以达到节税的目的。在不考虑其他费用进项税额的前提下,如果总包方自己采购辅料物资价税合计占工程价税合计比例超过48.18%时,采用一般计税方法项目实际税负较低。
二是通过优化合同结构实现节税。首先,可通过划分不同税率合同价款降低税负。为避免总承包合同被认定为混合销售或兼营,总包方可与业主分别对设计、采购和施工部分分别签订合同,通过合理分配不同部分的合同金额,增加设计部分的合同金额,减少采购或施工部分的合同金额,从销项侧控制项目的应纳税额;与分包方进行合同谈判时,在保持合同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加采购和施工部分所占比例,降低设计部分所占比例,达到获取更多进项税额抵扣的目的。其次,可通过分拆合同优化税负。“营改增”后,因总包合同涉及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多个部分,设计适用6%增值税率,采购适用17%增值税率,施工适用11%增值税率。按照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服务又涉及货物,为混合销售,按照主营业务即建筑业确定增值税率。因此,在合同总价不变的情况下,可考虑将采购部分与施工部分打包签订合同,从而降低采购环节的销项税额,增加项目收入。
2.通过完善合同关系规避“三流不一致”风险
在营业税制下,建筑行业内普遍存在资质共享的情况。“营改增”后,在资质共享模式下可能因为“三流不一致”问题,导致取得的分包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增加项目税负风险。这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施工主体不是合同签订主体,导致进项销项不匹配,进项税额无法抵扣;在内部分包工程中不开具发票,造成分包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施工单位与中标单位无任何合同关系,缺乏增值税抵扣链条,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中标单位与施工单位未按总分包模式核算,缺乏增值税抵扣链条,进项税额无法抵扣。
因此,“营改增”之后,需完善合同关系,规避“三流不一致”风险,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做好进项税抵扣工作。可采用标准的总分包模式,中标单位与实际施工单位签订工程分包合同,并由实际施工单位向中标单位开立增值税专票,建立增值税抵扣链条;可由中标单位对总包项目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核算项目收入和成本,销项和进项都在中标单位体现,实现增值税进销项的匹配;在联合体中标模式下,可采取联合体各方与业主单独签订合同,分别开票,或者由业主和联合体牵头单位签订总包合同,牵头单位再与成员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
3.通过明细合同条款,规避涉税风险
在订立合同条款时,一是要明确标示总包项目各部分金额,避免因界定不清而被认定为混合销售,影响税负;二是合同条款需按照“价税分离”原则,明确合同含税价款、不含税价款、税率以及税额等具体信息,避免后期纠纷;三是要明确收付款时间和条件、提供发票时间和条件等具体事项,避免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四是要明确预付账款的拨付时间,预留时间便于落实项目分包相关事宜。
(三)合同执行阶段税务风险管理
虽然与项目有关的税务风险在合同签订阶段有较好的控制,但税务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完成还取决于合同执行情况。因此,在合同执行阶段,需加强项目管理,规避税务风险。
1.加强项目预付款管理,避免垫付税款
在业主拨付预付款时,发包方并未取得分包方发票甚至尚未确定分包方、签订分包合同,导致发包方需按预收款全额预缴增值税。一方面,垫付税款占用项目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业主拨付的预付款可能大于总分包差额,导致在初期项目就存在多预缴税款的情况,对于多缴部分能否退回、如何退回目前并没有相关政策说明。
针对项目预付款垫付税款问题,首先,在签订合同时需事先考虑,约定利于总包方的预付款拨付时间,或可直接约定在总包方提供相应发票后再拨付预付款,避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收到业主的预付款,造成无法取得分包方发票、全额预缴的局面发生;其次,需加强项目管理,总包合同一旦确定,迅速启动分包相关事宜,尽快落实分包合同。
2.加强验工计价管理,避免滞验收、超验欠验
业主验工计价滞后会导致付款滞后,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也会影响项目的资金。验工计价的不规律可能会造成工程计价与进度不相匹配,造成当期预征税额较大,增加资金压力。而如果业主要求超验工,则导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提前,需要预缴增值税,一方面如果业主并未拨付超验工款,项目需要垫付税款,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取得分包发票,会导致超验部分无进项税对应。
首先,在合同条款明确的前提下,要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计价。其次,如却因特别原因出现滞验、超验等,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同步对分包进行滞验或超验,以保证足额的分包成本用来抵扣,减少垫付资金。最后,与业主磋商,根据工程进度按月或者季度验工计价并及时批复,避免跨期批复分摊项目税负负担。
3.加强分包管理,优化项目运行效率
在合同执行阶段,项目的税务管理主要集中在进项方面,优化分包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配比当期的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做到足额抵扣,将资金流出时间尽量后延,缓解项目资金压力。首先,应考虑上下验工计价的时间差,做到工程结算和验工计价相匹配,有效降低当期增值税税负。其次,保证票流从下往上,资金流从上往下,在获得分包方发票前不向业主开立发票,在业主拨付工程款前不向分包拨款,优化项目运行效率,减少占用资金。
4.优化采购方案,降低实际综合成本
建筑业“营改增”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得进项税额,一方面能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减少应纳税额,进而附加税也相应减少。因此,在采购环节进行价格比选时,需考虑进项税及附加税的影响,进而优化采购成本。由于不同采购方案下项目的销项税额固定不变,而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计税基础为应交增值税,在销项税额一定的前提下,取得的进项税额越多,应交增值税越少,应交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也相应减少。
因此,采购的综合成本=含税成本-进项税额(1+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税率)。假定目前有三种采购方案,方案A 橐话隳伤叭耍能够开具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方案B为小规模纳税人,能提供3%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方案C只能提供增值税普通发票,如何选择供应商实现采购综合成本最低。
三种方案含税报价相同。在备选方案含税报价相同情况下,适用税率越高,进项税额越多,成本越低,因此,优先选择提供17%增值税专用发票方案A,其次是提供3%增值税专用发票方案B。
三种方案的含税报价不同。这种情况下需要比较综合成本。假定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合计为12%。比较计算如下:
方案A的实际综合成本=报价A-报价A/(1+17%)×(1+12%)。
方案B的实际综合成本=报价B-报价B/(1+3%)×(1+12%)。
若方案A实际综合成本=方案B实际综合成本,则有报价B/报价A=86.55%,即当小规模纳税人的含税报价为一般纳税人含税报价的86.55%时,二者的实际综合成本相等。方案比较情况如下表:
5.加强费用类进项税额管理
首先,针对金额较小、多次采购的情况,项目部可尽量选择固定商家采购,累积到一定金额后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次,针对部分岗位,项目可采用劳务外包的形式,增加可抵扣的进项税额,降低实际税负;最后,加强项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后要及时认证,避免因逾期未认证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项目竣工阶段税务风险管理
项目进行到竣工阶段并不意味着项目税务管理工作的结束。首先,要加强项目清算工作,清理工程项目已开票和工程结算数,做好末次计价和开票工作;其次,及时关注质保金回款情况,建立质保金管理台账,如因工程质量问题等原因导致质保金不能足额收回,需开立红字增值税发票。最后,做好项目税务相关资料清理归档工作,建立地区税负资料库,为今后该地区的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篇2
关键词:隧道工程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
隧道是典型的交通基础设施,隧道工程的施工性质是属于一次性的施工项目,其特点是投资规模大、所需时间长、施工条件特别复杂,因为这些难克服的特点,所以造成了隧道工程企业的项目分散,而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不同于别的生产企业,隧道工程的企业缺乏精密和系统的生产指标规划,投入和产出的标准比较模糊,所以给企业日常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但是尽管如此,工程项目还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中心,所以要求企业必须要以工程项目为起点,以企业的效益为根本,以工程的质量为目标,要加强企业对于工程成本的控制,理清企业财务的管理,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让企业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
所以,每个项目在进行创建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的加强项目工程的财务管理和控制成本,是非常重要的。
一、项目工程财务要独立核算
项目工程的财务管理指的是项目从接受、创建、完成和审核等一系列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因为隧道工程企业所建设的项目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企业的负责项目建设的项目部应该根据企业所建项目的规模大小和施工环境等施工因素特点,采取对项目的独立核算和管理的财务体制,明确财务管理的责任并且要给予相应的权利,进行对项目的独立效益评价,因为每个项目的工程所设地点和施工条件的不同,所需资金的量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对每个项目实行单独的财务管理,这样能够更好更可靠的对项目资金进行确认和聚集,能够更加全面的考察所建项目的成本以及其效益情况。
二、项目工程财务要进行预算
在独立的财务管理体制下,项目工程资金的回收和使用情况要进行科学严密的资金预算管理,对项目工程进行成本的控制,通过对每个项目的不同情况,经过预算、监督、分析和审查来检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在项目建立时期,项目工程所使用的资金应该严格的按照前期对于项目资金的预算来使用,增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减少对于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在保障项目质量和项目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与能够更好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努力减少资金的占有率,提高企业项目资金的周转性。
三、项目工程财务要加强成本管理
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项很艰苦但是却很重要的工作,因为它其中涉及到的方面有很多,包括项目的固定资产、建成项目所需要的主要材料,项目建成的临时设施,项目建成的周转材料等很多实物的资产,所以,企业的财务要对主要材料和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与管理。
(一)固定资产和高成本设备
隧道工程的企业在进行项目工程中,所使用的固定资产有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会有很大的磨损性,其中,有很多大型的设备,因为高强度的使用而导致了报废,这样,其价值就转移到了项目工程的成本中,这样就会导致项目管理中资金预算的变更,所以,企业在项目工程经行的时候,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按照项目的需求来购买各种属于项目的固定资产,购买之后的固定资产全部都有企业进行统一的分配或使用,项目工程对固定资产只有使用权而没有管理权,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固定资产。
(二)施工材料
每个工程的建成尤其是隧道工程企业的项目工程建成都是需要大量的施工材料的,负责工程建造的项目部,应该有组织性的根据项目工程的进展和对材料的损耗量来有计划的购买项目所需的施工材料,并且要做好对施工材料的看管和保存,每次使用施工材料都要进行记录和统计,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三)核算项目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隧道工程企业中的项目工程资金具有消耗大、流动大等特点,每一个项目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才能够进行完成,所以,隧道工程企业在接到施工的任务后,要对成本的费用进行细化和核算,要从项目工程的实际出发,针对项目的所需资金制定一个严格的项目的成本计划表,这个计划表可以成为项目工程与成本的控制、成本的分析和成本的考核的重要依据,然后把成本的计划进行拆分,把每个精确的指标落实到工程的各个项目组,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查。
要提高项目工程建设的全体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必须要明确项目的成本控制时仅仅只是企业内财物部门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共同都需要注意的,同时,要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制度,对项目工程实施标准化的管理,是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经营达到最大的合理化,还要提高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企业同时也要认真的开展对于项目的管理和跟踪审查工作,确保项目对企业所带来的最终效益。
篇3
在我国移动运营商已经基本得到普及,促进了通讯行业发展,使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但在实际移动运营商管理过程中,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给移动运营商的管理及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所以本文作者通过实例分析法,对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现状及优化对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
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ODN;现状;优化对策
为进一步探索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本文选取某市区移动公司作为案例,简要分析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然后基于现状分析并提出几点有效的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据了解该市区的移动公司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接通率等指标,与其他区域的移动运营商相比都较高,其移动通信业务份额在全市区域的86%,并且为基于手机通信业务基本饱和的前提下,开发社区接入、政企、集客等全业务市场,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意味着该移动公司要不断优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1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分析
通过本文研究案例———某市移动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业务等相关数据资料总结出ODN等全业务网络现状几方面。
2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分析
根据实例移动公司在2014年ODN网络建设进度慢、ODN网络没形成生产力等现状,归纳总结出ODN等全业务工程管理现状,具体如下:①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指导已经与固网建设思路及指导原则相背离,导致该移动公司的网络建设缺乏正确建设思路与指导方法;②对网络建设的重视还不够高,因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出现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导致网络建设进度缓慢,影响全业务工程项目的建设;③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进行网络建设时,并没有提前与其他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匹配,加之网络建设管理采用的是烟囱式管理模式,导致不同网络之间出现壁垒,影响网络的覆盖率,对于大型的移动运营商还会导致大量的光缆浪费;④移动运营商进行网络规划和施工,并没有及时与光交箱施工单位以及光缆施工单位进行交流与沟通,导致光交箱施工与光缆施工毫无沟通;⑤全业务工程项目的投资管理混乱,没有意识到网络建设的必要性,进而阻碍了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难以推进;⑥网络规划与建设没有进行工程总结与评估,导致全业务工程项目规划与建设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市场份额的提高。
3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分析
结合前面通过某市移动公司的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并提出以下几点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对策,具体如下:
3.1确定ODN网络建设目标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流程
3.1.1建设目标
根据移动业务需求,结合现时代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基于现有的网络基础上确定相应ODN网络建设目标。可以以树形ODN网络架构为主,通过一级或二级分光的方式,将ODN网络结构构建目标确定为三层结构。FP主干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多条配线光缆汇聚到光交接设施上(如网机房、光交接箱等);DP配线光节点的作用在于调配和收敛纤芯;AP用户光节点的作用在于将重要的基站业务接入。
3.1.2建设流程
①进行ODT区域分区,即将划分区域内的家庭客户、政企客户和基站客户的现状资料收集,然后预测出各种用户在期末能达到的网络应用数据,并对不同区域内的道路、河流和铁路等进行区域网络划分;②OLT节点规划,了解已规划化完区域内的机房情况,然后选择最适合的机房作为OLT节点;③主干光节点及光缆规划,先根据综合业务区的用户分布情况及路由情况,设置相应的主干光节点,然后再根据节点的位置、管道路由等确定主干光缆的物理路由;④用户光节点规划,基于以上步骤,对每一个用户都建立相应的光节点,并配置相应的光缆,以实现用户之间的相互联系。
3.2优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3.2.1提高对ODN等全业务网络建设的重视度
①移动运营商领导应该提高对ODN等网络建设的重视度,并将关于ODN网络建设的考核指标修正并完善;②完善与ODN网络建设相关的生产能力考核指标;③建立健全专业化、系统化的项目管理体系,以实现对ODN等全业务网络的高效建设与正常运维;④要加强全业务中心与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的联系,以促进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与网络建设的协调性及统一性。
3.2.2做好前期的ODN项目建设及管理评估工作
①要对ODN网络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系统性评估和验收,以保证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性,促进移动运营商发展;②在梳理完成的基础上,根据移动运营商的总体ODN规划目标及相关建设流程,将不能完成的规划目标向后推进延续1个年份,即当年不能完成的全业务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可以推导第二年完成,但第二年实现规划目标时一定要根据第二年的实际情况对规划目标及相应的建流程进行合理化调整;③后续ODN规划与建设中,一定要遵守为用户提供最佳网络通讯服务原则,实现网络资源建设综合效益。
3.2.3做好管道资源的梳理工作
①要定期对ODN项目可研阶段的断头管道和断点管道进行全面梳理;②要在每一个管理阶段都进行目标确定,并将断头断点的管道运用到ODN网络建设中,以降低管道资源的浪费;③提高网络的厚薄覆盖率,要根据用户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将网络以厚覆盖、薄覆盖两种方式进行覆盖。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实例分析了解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目前还存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偏离固网建设思路与指导原则、网络规划缺乏大局观念、光交箱施工单位与光缆施工单位沟通不畅等问题,所以要从ODN网络建设目标及流程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等方面优化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作者:朱文宇 单位:长讯通信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裴春生.甘肃移动全业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
[2]蒋友文,杨刚.某地移动运营商全业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与优化[J].广东通信技术,2016,36(3):47~50.
[3]徐叶芳.全业务新竞争态势下移动运营商营销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5X):40~41.
[4]周良.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项目管理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业务咨询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者追求的标准和目标。在项目建设造价咨询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程造价的主动控制,有效地控制整体建设项目的造价,把控制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紧抓设计阶段,强化总体的动态管理和监督,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取得高效的工作效果。进而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环境中长久不衰,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二.施工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咨询业务现状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造价咨询机构还不够健全,在对项目建设的造价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工程项目造价咨询公司的作用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到,能够同时承担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勘察设计、招标与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的公司少。造价公司多数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行业管理体制存在行业、地区、部门垄断封锁的现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全过程、全方位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管理能力差和具体实践经验少;造价工程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较差,尤其是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不足,综合协调管理能力较弱,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工程项目造价咨询业的发展。
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咨询业管理目前我国的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咨询服务的中介结构,因其体制与职能不同,被机械地割裂开来,提供造价服务的,管不了质量和进程,而提供质量、进度服务的管不了投资,这种情况尤以城市的市政工程为甚。在有些地方,投资和工程造价的确定归财政局,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归质检站,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因此,要建设和发展工程价格咨询机构,推行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和注册制度,还应将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合同、监理、招投标、定额等各有关机构合并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大型咨询企业,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提供专业服务,以适应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等全过程咨询服务的需要,彻底解决各自为政分兵把口的弊端。咨询企业应以其实力、威信和公正服务于社会,以其技术水平、企业范围和工作质量,采取的技术手段和优质服务赢得社会的认可,取得信任,求得发展。要实现造价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依靠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立法力度的加强,认真做好工程造价咨询执业人员的培训和资质管理工作,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咨询服务和市场中介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1.构建造价控制的咨询机构造价咨询机构是接受委托、对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确立与控制提供专业服务,出具工程造价成果的中介机构。作为介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第三个度变量,造价咨询机构在激励机制和信息机制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由于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起步晚,与国际上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目前还不具备独立完成咨询任务的能力,业务运行范围狭窄,造价咨询队伍薄弱。要使造价咨询业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成为建筑市场的第三方,今后必须大力发展,进一步充实造价咨询能力,提高独立完成咨询业务能力,使工程造价咨询业不断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鼓励造价咨询机构的发展。1993年3月建设部颁发了(建标[1996]133号文)《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此办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业正式起步,从那时起,国内造价咨询单位迅速发展起来。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各建筑施工单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要想生存,求助于有较多经验的工程咨询机构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工程造价咨询提供的信息服务体系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政策法规,市场价格信息,同类工程造价,施工过程中造价控制,在线咨询服务等。
四.我国建筑工程咨询业发展策略
1.健全相关法律,促进工程项目全过程监理
国际性建筑工程咨询包括:工程前期的决策与实施过程中对于全过程监督与管理。但是,我国当今现行的分段管理体制,是无法满足工程监理向前延伸和建筑工程咨询服务向后延伸的服务要求的。所以,推动和倡导建筑工程监理和工程咨询等各不同阶段的行业协会的合作与联合,推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创新,是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界整体素质的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应结合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由相关的部委联合出台一部贯彻建筑工程全过程监理的理念和法规,从而来完善建筑工程监理法律、法规的整体框架体系,为我国当代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监理来提供法律制度上的有效保障。
2.明确市场的定位,发展特色性咨询业务
我国工程咨询公司多数是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转轨而来,不少大型的建筑工程咨询公司具有较强的实力,具有专项的技术但是却未发展成为特色的业务.这方面则可以借鉴国外发展的经验,来发展综合性的业务和单项的服务.一方面,对于部分的专业性较强、具有专项的技术工程咨询单位,可以定位成为开展单项服务的单位.先发展专项技术,能做到行业领先的水平,再将其发展成为核心的业务,发挥其优势,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立足.而在此基础之上,以核心业务为起点,使业务的范围向前或向后延伸,优势也同时延伸到各个领域.而另一方面,对于具备各类人才储备和足够物力、财力的单位,则可以将自身的目标定位为开展企业综合性业务的现代化公司.从企业开展的全过程咨询性业务开始,到该工程的总承包业务,再到战略性咨询,不断地做大、做强。
3.注重咨询从业的人员能力考察,转变建筑企业资质为主的认证制度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工程咨询业也必将融入国际化的大市场,资格的评审等等制度必须要与国际化接轨。打破多重的资格壁垒,强调个人的执业资格与管理,实现执业的资格互认,淡化建筑企业的资质认证,是有效提高建筑项目管理水平的前提,且有利于整合有机地统一工程咨询业。我国则应在转变企业的资质认证的,咨询从业的工作人员资格的认证为辅的双认证制度下来有效地加强执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有效地提高从业人员的各方素质,经验和能力,以便于承担更大的范围与责任,更好地来履行其义务和权利。不断地提高个人的执业素质,积极地推行个人的执业资格、市场的准则与制度,才是我国建筑工程咨询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要有效地提高建筑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是关键。因此,充分发挥工程咨询业的辅助作用非常重要。应我国工程咨询单位自身情况和外部发展条件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工程咨询业的成功发展经验,指出我国工程咨询单位应着力于发展特色业务、培养青年咨询师和深化体制改革,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春花,王岩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的关系[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不得不进一步压缩项目财务成本,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向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转变。由此可见,研究工程项目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增加企业的竞争力,确保建筑行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为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首先,过分重视成本控制,片面强调节约、节省,很少将财务管理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管理相结合。隧道施工作为特殊行业,在交通、地质等方面与普通工程施工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实际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很少会从项目施工的客观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致使所选用的成本管理方式方法与隧道工程的项目特点不符。
其次,传统财务管理法制观念不强,合同条款不够规范,对签订的施工合同等文件没有深入地进行研究与分析。一些施工企业为了能够顺利中标,往往采用低价竞标的方式来击败竞争对手,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工程项目财务管理。
2.财务管理过程内耗严重
企业最大的内耗就是执行力差,其不仅会消耗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会耽误企业的发展机会。企业施工方案再完美、目标再远大,倘若不能有效地落实下去,最后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如我国中铁、中铁建、中国建筑、中水等大型建设施工企业占据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很大份额,其有着完善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制度和办法,但在实际的项目工程施工中,没有很好地将这些制度切实有效地落实下去。
3.财务管理粗放
传统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方式与手段比较粗放,主要表现为工程施工没有计划、物资管理混乱等。在实际施工中,往往是某个项目刚一中标,施工单位就立刻从在建工程的施工队伍中抽调一批人来建设新项目,如果遇到施工图纸没有设计出来、征地拆迁工作未完成或者业主的预付款未到位等情况,新项目就难以开工。这种仓促应战的方法不仅加大了项目管理的难度,而且也增加了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造成物资管理混乱,项目物资采购没有计划,一些物资随意摆放,材料验收以及领用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材料浪费现象严重。
(二)产生的原因
1.企业财务管理理念与市场经济需求脱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建筑施工企业逐渐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真正在市场中进行竞争,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还没有转变,依旧将节约看作财务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理念。
2.项目财务管理的基础与设立初衷相悖
工程项目经理部设立财务部的初衷是为了保证项目财务工作的质量,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过于随意,其提供的数据与信息准确性有待提高,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
3.责权制度不够完善
传统的财务管理责权制度不够完善,存在责权不对等的现象,致使财务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在实际的项目施工中,项目经理、技术人员、劳务人员等虽然看似各司其职,但对于项目成本控制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即便有人去关心也往往是有心无力。例如,财务部门对于成本控制的理解比较深刻,但在当前的成本管理环境之下,其职责更多地停留在成本核算上,并未赋予其相应的权利使其可以从整体上进行系统管理。
二、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精细化预算管理
实施资金预算管理精细化,首先将项目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指标,用以指导和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并结合每月的施工进度、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及时修正下个月的财务资金指标,实现对资金的有效控制。
(二)加强精细化成本控制
首先,细分成本总目标。财务部门应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和项目实际情况,细致分析各项成本因素,制定出具体化、数据化的成本目标。其次,落实责任成本控制,将成本责任分配到各部门和个人,确定成本责任中心、执行成本控制标准,构建起完整的成本控制链。再次,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如事前加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事中加强成本核算、成本监控;事后加强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三)加强财务信息精细化管理
要建立财务快速反映信息化平台,并通过平台系统将财务报表及时传递到项目管理层,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此外,财务信息系统要与其他管理系统实现协同运行,以便及时收集、分析财务信息,整合有关数据,实现内部信息的快速流动和高效利用。
三、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
(一)确定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
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首先要明确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因此项目部要细化财务部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办事,保证财务管理内容的标准化,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的规范化。项目的财务管理渗透于项目生产经营活动之中,精细化管理作为项目财务管理的一种新型模式,需要企业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向现代模式过渡,如财务管理工作理念要从职能型向服务型过渡;财务工作开展从项目开工后的核算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控制过渡;财务职责从核算管理向经营管理过渡。
(二)制定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计划
1.根据项目施工条件和集团管理经验,成立财务部,并且根据项目规模优化配置财务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
2.依托全面预算管理健全项目财务管理机制,通过对业务、资金和信息的整合,优化配置资源,不断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3.以责任成本为基础,使成本精细化理念渗透到项目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当中。为了更加有效的控制采购成本,对于项目工程物资采购可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对于工程设备使用,采取自有设备和外租设备价格孰低原则,真正做到从各环节控制成本支出。
4.随着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金融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为保证项目能够正常施工,必须考虑工程整体情况,建立全面的项目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对资金需求,筹融资计划及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客观的评估。
5.财务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要确保财务信息精细化,不断完善财务基础工作。财务部要提高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整体的财务信息化水平,为项目施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施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
为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实施,在实际工作中,项目部要将财务精细化管理延伸到财务工作的各个环节:
1.优化配置项目部财务人员,明确财务各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具体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设立财务管理岗、财务稽核岗、监督考核岗等岗位,以便相互监督,确保财务工作人员的行为符合职业标准,财务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完成。
2.以精细化管理为原则,完善财务制度。项目部要根据项目实际施工情况和以往的财务工作情况,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财务工作流程、预算管理办法、成本管理办法、风险控制和评估办法、资产管理办法和财务分析方法等,让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保证财务制度切实执行。
3.重视财务预算,加强资金管理。项目资金支出,要以资金预算为依据,严格按照付款流程执行,提高付款计划的可行性。工程项目中标后,项目部根据招标文件,进行施工预算,将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人工成本进行分类编制。项目部对各部门的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考核,建立一套严格、可行的考核机制,对超预算行为进行处罚。对于项目资金支出的预算偏差,各部门及时做出调整措施,使项目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项目部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大环境,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进行全面监管,降低资金管理的风险。
4.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财务信息的精细化管理。财务部要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为领导班子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财务部要将各部门数据进行整合,建立一套全面的、完整的、能够快速反应财务信息的信息平台,利用收集来的财务管理信息与数据对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实现财务信息共享。
5.营造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项目管理中去,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项目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要重视精细化管理,主动推动精细化管理,协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业绩考核
为了企业长远利益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应由项目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书面说明。对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业绩考核,有助于提高项目工作人员参与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保障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巫升柱.厦门路桥财务精细化管理[J].财务与会计,2015,0(11):55-55.
[2]曾繁荣,王有梅.基于战略管理的财务精细化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11):2-83.
篇6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加强财务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根本需要。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加强和完善财务管理,才能增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一、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现状
1、 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没有给予财务管理足够的重视。还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管理思想落后,不注重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使得企业的管理活动仅仅局限于对生产经营的管理上,没有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现金管理不严格,导致资金不足或者资金闲置;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造成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慢,回收困难;存货管理控制不力,导致存货占用大量资金。同时,与国外的一些建筑企业相比,我国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方法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造成成本分析粗略,基础管理薄弱。
2、 建筑企业财务控制薄弱
在我国,建筑企业很大一部分采用项目经理制,在项目经理制下,建筑公司总部只负责向项目经理部门提供建筑资质保证、提供建筑发票、收取管理费等。这种体制决定了建筑企业不可能对建筑项目进行全面的财务监管,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只重视对现金的控制,往往忽视对原材料、半成品、存货、固定资产等的管理,导致保管不善、资产浪费损失严重。同时部分大型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分权过度,大量的财务控制权力下放到子公司,导致集团母公司无法对公司从总体上实施有效的财务控制,不能从集团公司整体发展的高度来安排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影响了集团总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3、财务风险广泛存在
首先,目前建筑市场还不够规范,部分建设项目资金不到位,项目投资风险部分转嫁给建筑企业,制约了建筑企业的现金流。其次,建筑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建筑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资金回收风险和筹资风险。为了承接建筑工程,建筑企业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但举债不适度会导致严重的财务危机。第三,大部分建筑企业缺乏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筑企业的建筑资金使用呈中长期性,造成大量资金沉淀,资金使用率低,影响资金周转和短期债务的支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购建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
二、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对策
1、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备竞争力,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是很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树立起现金流观念。简而言之,现金流是企业收到的同时可以进行再投资的资金,是衡量企业财产和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二、树立利润最大化理念。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最终目标,对于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如此,从而就需求建筑企业加强对收入、费用、资金等指标的控制,致力于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做贡献;三、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营环境也日益复杂多变,企业要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坚持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财务预测、计划、控制等作用。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从而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金、成本和利润,为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四、市场风险理念。由于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与之相伴随的市场信息也是瞬息万变的,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的利益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自负盈亏的,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采取扩大业务量的形式降低成本。对于存在的潜在风险需要那些额外的收益去弥补,特别是对于集团公司领导和财务人员来讲,树立起风险观念更为重要,这样才能够引导建筑企业科学合理地投资,从而加强对旗下子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进行考核和监督。
2、 树立风险与收益均衡观念,加强风险管理
获取收益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新形势下我国正在对建筑企业实施结构性调整,企业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将伴随更大的风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树立风险与收益均衡观念,即企业不能承担超过收益限度的风险,如果收益既定,就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施工企业可以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和收集的相关信息设定财务预警指标,编制财务预警分析报告及时调控经营风险,完善投资决策,降低管理和经营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3、理清各职能部门的权责, 抓好责任成本的过程控制
责任成本是全员过程形成的, 其管理也是全员全过程。全员控制即: 建立“成本控制中心”, 实行权、责、利结合, 指标分级分口管理, 把职工管理和专业管理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从上到下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网络, 使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到企业每个角落, 责任落实到人; 全过程控制和管理是指从施工设计、目标成本的制订、施工过程到完工交付, 对工程成本形成过程的各个阶段和所耗费的费用要素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和管理。在责任成本管理过程中, 首先要确定责任中心,按责任成本指标与各责任中心签订经济承包合同, 同时各相关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签订的内容, 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总量控制。一是封存档案工资, 实现新的分配制度。二是实行限额领、发料制度。三是加强机械使用过程中的费用控制, 实行单机核算, 把机械承包和工程施工承包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四是实行内部结算制度。五是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4、加大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监管, 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一要加强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 督促建筑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 及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 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正确核算工程收入和利润。对于不按规定建立账证制度, 违反《会计法》 的企业, 列入清理纠正范围, 情节严重的, 采取强制措施, 不提供建筑发票。同时, 监督部门要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查处打击力度, 对会计人员严重违反《会计法》的, 依法吊销会计证, 列入会计从业人员“黑名单”。
二要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 这样做不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 更重要的是对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当中, 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 保证企业各项经营活动都按严格的程序进行, 并保持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 从而降低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
总之,建筑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已经到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时代,建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中立稳脚,发展、壮大,就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对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难题,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措施,不断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降低资金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严枫. 论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0(04)
篇7
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界限不清
一般而言,施工企业对固定资产都实施统一管理,对项目部进行独立核算,然而施工作业具有流动性,所以导致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跟进,导致一些项目部将一些固定资产,如空调、计算机、实验仪器、测量仪器等资本性支不通过固定资产来按月摊销,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成本,而因而对企业确认当期损益产生较大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也使部分固定资产流失。
(二)责任成本管理问题多
责任成本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负责人不重视责任成本管理;②责任预算编制不科学;③责任成本过程控制松散,指标没有量化;④责任成本控制未能形成全员全过程参控制;⑤责任成本分析重事后轻事前;⑥责任成本管理的绩效考核考核措施缺失;⑦追究责任麻烦,流于形式。
(三)工程成本管理弱化
具体而言,工程成本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是:①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②成本意识淡薄,片面认为企业的各项支出就是成本,将成本科目视为万能科目;③材料购进环节缺乏市场调查,造成采购价格偏高;④施工环节材料领用浪费严重,材料随处堆放,消耗材料缺乏科学定额;⑤缺乏稳定的劳务队伍,造成人员变动频繁,配置不合理,引起人工成本增加,劳动效率低下;⑥机械设备自购和租赁缺乏科学论证,造成资金占用或成本增高;⑦机械设备施工效率不高,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相应费增加;⑧施工组织安排不当,机械设备闲置屡有发生。
(四)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现在存在一些工程项目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不正规、不标准的现象,比如会计从业人员是从其他单位临时借调的,有的甚至是无证上岗,于是就出现了银行、现金账不能日清月结、成本核算方式不科学、账簿设置不合理、账簿内容不全面等一系列会计问题。这都是由于施工企业忽视会计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引起的。
(五)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还存在很多其他的问题,比如①会计委派制不彻底,财务人员监督职能发挥不彻底;②项目预算缺乏充分的支挣性资料,随意编制调整现象严重;③大额预付货款、备用金长期挂账,引起成本费用不能及时入账,同时还造成资金长期被占用;④应收账款没有及时清理,导致应收账款不实,坏账越多,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⑤预付分包工程款未能及时清理;⑥项目资金管理缺乏科学预算,前期项目资金处于十分充裕状态,后期资金的匮乏。
二、完善施工企业项目部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体制
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生产全过程(接受工程项目施工到项目完工的这一期间)和工程竣工后至工程保修期结束的经济活动的财务管理都必须进行完善。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配备财会人员,成立相应的财务机构,建立完善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这一财务管理体制中,项目经理不得自行调换,财务人员应由区域财务管理部委派。项目财务人员全面负责分管项目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
在独立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下,项目部负责工程资金回收与使用,建立科学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沟通和协调资金关系,不得擅自对外筹资。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应按照工程项目各项费用支出类别、支出时间、支出数额编制项目资金需求预算。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及时调整资金需求预算。工程项目资金使用应增强计划性,减少浪费和损失,极大的追求闲置资金的增值,努力减少资金的占用。
(三)加强项目临时设施与固定资产管理
工程项目购置固定资产由总公司和分公司统一调配;项目部只有使用、管理权,不得擅自出租、抵押。同时对使用、暂闲置的固定资产应设立台账,做好实物管理基础工作。对于工程项目一次性使用的临时设施和周转性费用的临时设施,其摊销费用由项目成本负担。
(四)健全项目存货管理机制
存货管理机制包括五个方面:存货采购计划、存货管理的基础工作、库存限量管理、周转材料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①存货采购计划方面,在总计划下,预算耗量及预计将发生的耗用情况,按月编制材料物资采购计划。②存货管理的基础工作方面,项目部设置存货实物账,存货计入成本要以出库单和存货费用分配表为原始凭证。③库存限量管理方面,按照市场供应情况、工程进度、预算用量确定适度库存量。④周转材料管理方面,工程所需的周转材料必须自行入账和摊销,项目完工后,可变价处理收回残值,其费用必须计入项目成本。⑤低值易耗品管理方面采用“五五摊销”,摊销费用计入项目成本,完工后,低值易耗品的价值计入项目成本。
(五)其他措施
除上述措施之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债权债务的结算登记与清理、债权债务的清偿责任、加强项目成本费用管理、要细化成本和费用核算、完善项目收入与利润管理机制等。
参考文献:
篇8
根据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是降低工程项目投入成本、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效用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有着重要影响。
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难度正在扩大中,必须注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灵活运用,才能避免工程项目出现各种质量问题。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施工的情况来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国外模式过于依赖和崇拜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生着极大变化,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部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人员过于依赖和崇拜国外的某些模式,没有针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合适的管理方法,从而出现管理方式、管理效果等不适用和不明显等问题,根本无法达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真正目的。
(二)行业协会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较多工程项目的建造师提出的要求、定位等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知识体系都不够完善,致使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出现局面比较混乱的情况。与此同时,职业建造师没有对职业机制的构建给予高度重视,导致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很多地方与政府的政策不相符,从而出现管理组织无法正常发挥效用、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给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带来极大影响。
(三)行业要求和执业资格方面的问题
根据相关调查和数据显示,较多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都需要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但是,行业协会的业务职能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很多权限都没有得到有效下放,致使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出现不规范、不标准等问题。与此同时,执业资格的检测没有严格执行,行业协会的较多工作都处于表面形式,根本无法体现政府相关政策的用意,从而降低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
(四)现行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部分大型建筑工程单位出现资金、市场和社会负担等多方面的问题,必须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因此,市场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是当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必须加大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力度,获得更多国有企业的支持,才能真正促进建设单位整体效益不断增长。
三、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用,加大工程项目管理投入,是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政府部门应采取的策略
在国家不断加大经济发展力度的情况下,需要注重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有效构建。由于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与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标准化和整体化,以在采取合适的管理方法的情况下,提高项目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性,最终提高项目工程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施工质量等。与此同时,在国际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政府部分还需要注重先进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利用,提高市场宏观调控力度和强度,才能在有效实施相关支持政策的基础上,提高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市场竞争力,最终促进工程项目整体效益不断增长。
(二)工程企业用采取的策略
在工程企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针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采取的策略主要有:首先,注重工程项目管理操作的规范化,不断提高规范化要求,充分利用优秀的工作经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以在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效用的基础上,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最终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其次,注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加大各种数据信息的分类力度,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方法,才能真正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智能化、现代化发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我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注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等,才能真正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柳孝来.EPC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15,04:72-74.
[2]杜俊杰.浅谈石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工管理,2015,24:3.
[3]杨雪.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探讨[J].四川水泥,2015,04:38.
篇9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逻辑关系;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9-0074-02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是属于管理学门类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的二级学科。经过十几年的办学探索和实践,工程管理专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全国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已达300多所,分布在各综合性大学、建工类院校、矿业类院校、电力类院校、财经类院校等,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工程建设事业和房地产事业建设与发展所需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在国家教育部和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基本统一了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但各院校在办学的实践中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和建设行业发展的实际,结合本校、本院的办学条件及学科优势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理念、风格和特色。[1]这使得各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有较大的差别,尤其是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而管理类课程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是构成学生完整知识结构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管理类课程体系尚处在完善和探索之中,本文对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整合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1999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学生,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办学历史。这期间,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完善,但相对于21世纪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还存在着差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管理类课程的建设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不稳定性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根据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以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建立课程体系。在专业方向上,共设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二个方向。平台课程包括技术平台课程、经济平台课程、管理平台课程、法律平台课程。平台课程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所有学生都要掌握。专业方向课程仅为主修该方向的学生掌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平台课程的设置不稳定。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5门专业课。在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3门专业基础课和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开发、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工程合同管理6门专业课组成。在最近的教学计划调整中管理平台课程又由管理学、运筹学、会计学原理、组织行为学4门专业基础课程和工程财务管理、工程估价、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监理6门专业课程组成。另外,对同一门课程是选修还是必修定位不准。如前一次教学计划中工程合同管理课程纳入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工程建设监理课程和城市土地管理课程归入任意选修课。而其后的教学计划调整中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放入必修课中;城市土地管理放入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方向必修课中。
2.课程设置逻辑关系不明确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每一个要素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各个课程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之间有着逻辑关系。[2]课程的逻辑关系,在时间安排上有两种关系:一是顺序关系和平行关系。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先后顺序关系,同一类课程中各课程间的平行或顺序关系视课程内容而定。二是有些课程间无相关性或相关性很少,但又是构成工程管理专业复合性知识结构所必需的,这类课程开课的时间则应根据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统筹考虑。[3]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部分课程之间曾出现逻辑关系混乱,衔接顺序不合理的情况。如工程财务管理课程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知识做基础,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之前开设;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需要工程财务管理课程的知识,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和物业管理课程后开设等。运筹学为管理决策提供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应先于管理学原理课程开设,但管理学原理在运筹学课程之前开设。组织行为学课程帮助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达到提高组织绩效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因此组织行为学课程应放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前开设,但工程项目管理却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之前开设等。
3.课程之间内容重复
我院工程管理专业管理类课程过于追求自身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部分课程间内容重复。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和工程建设监理课程中管理的基本原理完全一样,三大目标控制和生产要素管理原理上也是一致的,只是性质和目的有所区别。工程项目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三大目标控制重复,工程项目管理与物业管理课程中均有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城市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均有土地开发的内容,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的房地产项目规划设计与房地产开发课程中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规划设计重复,房地产开发项目客户定位、产品定位和定价的内容在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与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中重复。
篇10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背景;可行性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全社会每年的建设投资高达数万亿元,新建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其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功能日趋复杂,导致项目投资迅猛增加、建设周期不断延长、工程风险不断加大,项目实施失控的危害日趋严重。增强项目管理观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扩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等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对策,以达到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增强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一、研究背景
所谓管理,是指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的对象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的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为目的, 而进行投资建设并含有一定建筑或建筑安装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对象是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是一种一次性、全过程、约束性强的管理活动。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4年,大型水利工程鲁布革水电站首先采用了项目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极大的成效。 自此之后,项目管理广泛应用于京九铁路、大亚湾核电站、沪宁高速公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等大型工程项目, 以及大量的中小型工程项目当中。 我国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同世界先进项目管理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尤其在现阶段工程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 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这些事故都是由于不规范的项目管理所造成的。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 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建筑企业需要应用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绩效。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于1988年开始推行工程监理制度,工程项目管理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市场不断壮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我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但是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其现状不容乐观。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效益还没有完全被社会所认识, 许多业主认为只要能够解决建设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 就没有必要聘请专门的项目管理公司来进行管理。 他们只重视创造项目产品的过程,而忽视了真正的项目管理,创造项目产品的过程只能保证建筑工程的功能、特性和质量,却不能保证项目整体的效率和效益。
我国现行的《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只是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标等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但对项目管理却没有行业范围内的指导性实施准则, 没有完备的实施标准和合同文本,无法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运作的具体要求。 另外,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招投标、合同文件、收费标准方面的政策法规也不完善。
因此, 对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
(二)不重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某工程项目在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之前,先对与该项目相关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所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对项目各种拟建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对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 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其目的就是保证拟建项目在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 同时为募集资金和银行申请贷款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然而,目前我国的许多投资项目对可行性研究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 投资决策工作没有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项目匆匆上马,盲目投资,极大地损害了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展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等各阶段全过程的管理。在每个阶段中又包含有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的管理。目前阶段,我国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为了推行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1988年我国建立了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监理企业以其专业化的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 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为建设单位提供咨询服务。 但是,根据建设部的调查统计,86%的工程监理单位从事的是施工阶段的监理工作。其它阶段则主要依靠业主的自行管理,由于业主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的局限性, 往往造成项目管理的前期决策与项目的实施、设计与施工的脱节,不能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而工程监理企业仅从事施工阶段的监理并着重于工程质量的监理, 造成工程的进度和成本失控。 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仅局限在施工阶段,必然会导致建设工程项目整体效益的低下。
(四)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项目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在我国的项目管理企业中, 普遍缺乏具有组织大型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经验, 能够按照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管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进度、质量、成本、材料、风险全过程控制管理的复合型高级项目管理人才。 目前的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凭多年的施工经验积累,专业素质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项目运作的无序性,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
用工作分解结构对项目范围进行管理、 用赢得值原理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 用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整个过程进行实施控制等, 这些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在我国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还不是十分广泛, 大多数还是以经验法作为管理的手段。项目管理水平的落后,使我国项目管理工作同国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完善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对策
1.增强项目管理观念,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项目管理的观念, 使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 做好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只有社会和企业充分认识到了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后,企业才能自主地进行高质量的项目管理工作。 但是,项目管理观念的增强并不能使所有的企业和业主都积极采用和推广项目管理, 所以相关的部门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制推行专业的项目管理规范,规定项目管理的范围,并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逐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市场,使工程建设过程的前期策划、勘察设计、招投标、施工等项目能够顺利开展进行。逐步缩小和世界先进项目管理水平的差距, 提高我国相关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
2.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重要的前期工作之一。 我国目前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普遍不够重视, 必须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做好项目的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关部门应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制定有关可行性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深度,使可行性研究有法可依。企业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之前, 由专业的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从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 真正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三大控制一同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确保项目建成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扩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我国目前的项目管理主要是以工程监理为主, 工程咨询服务的内容很单一, 为了适应项目管理国际化的潮流,项目管理内容应丰富化、扩大化,服务的方式也应多样化。项目管理的范围不应仅局限于项目的实施阶段,还包括项目的前期策划以及后期的物业管理阶段。因此,为了增强项目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结合企业的实际,应逐步将项目管理工作范围扩大到项目的全寿命周期。 目前全寿命周期工程项目管理处于领先研究水平, 它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策划、项目前期准备、设计准备管理、设计管理、施工准备管理、施工管理、竣工、运行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的咨询和管理。只有顺应市场的发展,扩展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 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4.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建设工程项目需要一批掌握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专门企业去实现, 他们可以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 我国应大力培育发展专门的项目管理公司,以其专业技术、工程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为业主组织和管理整个建设项目。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技术经济学、投资学、法律学、控制技术、价值工程等学科,项目管理企业应积极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同时应开展系统的项目管理知识的培训,促进先进项目管理方法的交流与推广,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面,使其适应项目管理工作的需求。我国建设工程行业实行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双重准入制度, 项目管理公司应配备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构筑合理的人才结构,达到人员资格和企业资质协调发展的目的。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应积极实现信息化管理, 通过网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同国际接轨。只有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使企业具有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贯穿于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的各个阶段,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缩短与国外项目管理的差距,提高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陆惠民.工程项目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