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内涵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管理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管理内涵

篇1

一、问题的提起

(一)工程管理的现状

最近几十年来工程管理研究与教育正在华夏大地兴起,已经常出现在教科书,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上,出现在国际组织、国家、地方、企业以及部门的各种计划及各种大大小小的报告中。专家学者推出的教材、著作、论文颇为可观。但是在什么是工程管理问题上,可谓见仁见智,百家争鸣。不说中国,就是“先行者”的西方一些国家也有类似情形,以致于有些学者认为“工程管理”这个概念象“瞎子摸象”,难以确定。简而言之:工程管理就是对工程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具体说来,工程管理就是工程主体为了解决工程问题,实现项目目标,获得预期收益,运用职权对工程事务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

(二)工程管理的独特之处

1.管理的目的不同。工程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解决上层系统的问题,实现上层系统的战略。而其他管理却不尽如此。

2.管理性质有所区别。工程管理是融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复合式管理。要求参与者掌握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对人员的素质和整个管理系统的控制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3.管理手段不尽一致。工程管理在很大范围内主要依靠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组织内的协调和强制性的管理。

这些就要求我们既要把握它们的联结点,更要着力了解和找出其间的差异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对工程管理的内涵有深刻全面的认识。

二、工程管理的社会性内涵

(一)社会性的理论基础

社会性是生物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有利于集体和社会发展的特性。是人的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而正如所揭示的,国家的本质特征“是和人民大众分离的公共权力”,必须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为基础,以执行社会性职能为基础。因为这是国家、政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又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一切政治权力起先总是以某种经济的社会职能为基础的”、“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他还指出,不管在波斯和印度兴起和衰落的专制政府有多少,它们首先都是“河谷灌溉的总经营者。”这些论断表明,理论作为有鲜明阶级性的革命的理论,也从来没有忽视政治统治的社会性基础。相反,而是把社会性提到了政治统治得以维持的基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

(二)社会性在工程管理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趋势

尽管理论将社会性提到如此高的位置,但工程管理的管理方式不同于个别资本家或工厂主管理工厂企业的方式。相反地,工程管理是通过立法形式或是某些合同、协议、条款等法律手段以及其他一些形式进行管理。因此其或多或少带有强制的性质。而正是因为这样,它可以看作是社会的无形意志,在一个有限的,具体的,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所以,工程管理表面上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是一种抽象的且带有理念性质的压力。而实质上,工程管理集中反映和代表社会的一定范围内的实际利益分配。

为了加深对工程管理概念的认识,我们须进一步对其作外延分析。一个概念或表达的“外延”是它所延伸到的或它所适用于的事物的集合,如果它是用一个单一的对象凭自身就能满足的那种概念或表达。(这种概念和表达是“一元(单体)”或“一位”(one-place)概念和表达。)工程管理的外延即指它所管理的一切工程事务。为了对“一切”有概括性认识,我们又要对它们作“类型”求解。笔者认为,工程管理是由国家、政府、社会管理构成的,因此,“国家”、“政府”、“社会”都分别是管理的内涵之一,然而,比较而言,只有“社会”才是管理的共同内涵。至于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各种社会性组织,它们本身就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只不过在阶级社会,各种社会组织是依附于国家和政府组织的,有着不同程度的政治色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这些社会组织必然要逐渐摆脱这种依附的地位,而成为独立主体。因为,在对人的统治与管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的时候,这些组织就变成了纯粹的管理性的组织。虽然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种社会性组织还不能真正成为独立的组织,社会仍然将处于国家组织、政府组织与这些社会组织同时管理、多轨运行的局面。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抹煞它们的社会性。我们应当顺应社会历史潮流,不断扩大和完善社会性组织的社会自主性,扩大这些组织的社会性成分,使它们成为真正的社会性组织。

三、社会性内涵对工程管理绩效标准的指导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社会性的内涵对于工程管理来说是意义重大且不可或缺的本质性内涵。因此,在工程管理活动的绩效要求方面,我们就不能简单地用利润等标准来进行衡量,而必须从工程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出发,用服务效果,工程质量和公众满意的程度等多种带有社会性质的尺度做标准。这样才能达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要求。相反地,如果工程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忽视了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其结果必然会造成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会构成对现有政治制度的重大威胁。

近几年,工程管理学界内改革的呼声非常高,而不管是制度上还是具体的标准上,改革必须牢牢的把握住工程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将“效率至上”转变为“公平至上”,这就使工程管理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其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组织形态上。

第一,以顾客为导向的行政组织形态。即以公众顾客的需求作为行政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紧随社会的发展,促进组织的成长。

第二,应变灵活的组织形态。即加大组织的弹性,以便能够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迅速的反应,从而能够迅速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只有将社会公平和广泛的社会责任提高到管理追求的首要价值目标,倡导民主,才能积极有效地推动组织提高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篇2

【关键词】 施工总承包 总集成管理 信息 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总承包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工艺的革新,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生存下来。企业具有的各类资源和设施总是有限的,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履行与业主签订的总承包合同,就需要企业具备总集成的管理思路。总集成管理能够发挥自身长处,规避自身短处,合理利用其他公司的资源设施,进行最有效的组合,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或产品。

1. 总集成管理含义

总集成方设置管理标准,将期望的技术性能、标准、参数等指标进行整合,然后采取合约等方式管理被集成者,再按照集成方的各项管理要求将被集成对象的产品进行整合,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产品,其中被集成对象产品指的是资源、要素经被集成方加工管理后的产出品。

总集成具有一定成熟度后,即可以转换为总承包管理内容,可以说,总承包管理是总集成的延伸,或者说总集成是总承包管理的一种形态。总集成可以包含在总承包管理中,也可以与总承包平行存在。企业作为总承包商,只有依靠自身力量提供全套的产品和服务时,总集成内容才能成为总承包管理内容。

2. 总集成管理的特点

2.1综合性。总集成管理需要涵盖所有的硬件、软件资源要素,尤其是智力、知识要素,管理范围非常广泛,需要将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都纳入管理范围;此外,总集成管理需要在集成管理技术本身的基础上,将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进行有机融合。

2.2复杂性。总集成管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总集成管理的要素既包括组织内部要素,也包括可供选择的组织外部的资源,因此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杂而广泛的;(2)总集成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多样化、层次多重化,每一层次都是上一层次的构筑基础;(3)对总集成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时,需要根据新的应用要求重组其结构;(4)总集成管理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变化,它也会随之变化;(5)集成者的智能作用在总集成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3创新性。总集成管理中,人作为管理者,其主体行为相当重要,管理者如果能够应用创新性的管理办法,对内外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则很有可能达到进行总集成管理前所没有的效果。可见,管理主体行为的创新性在总集成管理中的作用相当重要。

2.4协同性。总集成管理的目标就是要通过集成管理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实现进行总集成管理前所无法达到的目标。因此,各集成管理要素只有按照一定的集成方法保持协同性,增加有序度,才能发挥更为强大的整体功能。并且,客观上,总集成管理具备相当的综合性、复杂性,这更要求集成要素之间的协同一致。

3. 总集成管理的类型

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文章认为总集成管理行为主要包括项目利益相关者集成、全寿命期集成、技术集成、管理要素集成等。

项目利益相关者集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有业主、设计单位、咨询专家、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分包单位、原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政府机构等。各利益相关者结成了关系网络,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由于诉求方比较多,并且具备独立性,因此,必然存在利益诉求的冲突矛盾。这样,如果不能处理好各方的利益诉求,工程项目很难取得成功,为此必须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总集成管理。总集成管理的目的是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任务目标,以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全寿命期集成: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期包括从项目策划开始到项目废止的整个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全寿命期集成的目标就是将传统管理模式中被打散的建设过程进行集成,包括组织、思想、方法、手段的集成,也就是运用全寿命期的思想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生产运营方式进行改造,从而达成各种全寿命期目标。

技术集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者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知识集成技术手段,将项目工程每个建设阶段可能应用的技术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建立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技术知识服务平台。这样,工程技术人员就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共享工程技术信息,提高业务能力,并且平台也能够整合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知识,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将其应用到今后类似的项目中,从而使得技术知识得意继承创新,有助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管理要素集成: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要素复杂而多变,具体有成本、工期、质量、人力资源、范围、风险、协调等,且这些要素之间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影响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到其他方面。针对项目要素之间这种相互关联影响的关系,管理者只有采取总集成管理的方法,才能较好地处理项目要素间的复杂关系。对项目要素的总集成管理要求管理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全盘协调规划项目要素和目标,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4. 总集成管理的具体方法

如何有效地实施总集成管理,可以按照以下要点进行:

4.1成立专门负责总集成管理的工作组。总集成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作,只有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负责相应工作,才能确保总集成管理的顺利实施,具体来说,工作小组的职责有了解客户需求、跟踪市场信息、分析产品应用潜力、研究被集成方产品的价位和性能、总集成实施的渠道、总集成管控的实施方法以及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等。

4.2跟踪市场信息。工作组应该收集应用潜力大、与本产品互补作用强、有助于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施工总承包企业务必高度重视这类信息的集成与管理,因为这也是集成方综合能力与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工作小组不仅要关注企业总承包范围之内的业务,还要密切跟踪市场上最新应用的各类新技术、新材料、管理方法,进行收集和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

4.3分析市场潜力。总集成方务必通过总集成管理的方法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使用性能,使其具有市场前瞻性,同时集成方也要跟踪国家的政策鼓励导向、市场产品、技术走势,并分析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调整总集成管理方法。

4.4与被集成方的沟通。总集成方应该加强与被集成方的沟通,充分了解被集成管理方提品的各项性能、价格等,更好地与本单位产品进行互补。

4.5完善总集成管理计划。总集成管理实施后,总集成方应该按照客户需求制定集成时间节点,拿出总集成管理实施的总计划和分计划,方便后续总集成管控。

4.6实施阶段。总集成管理计划制定好后,即可以按照该计划开展具体工作,这一阶段务必做好对被集成方的管理,与其一道完成符合客户需求和技术要求的集成产品。

4.7收集反馈意见。总集成管理工作完成后,总集成方要及时收集客户、市场对产品的反馈意见,不断提高总集成管理的水平。

结语

总集成管理是施工总承包企业实现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方法,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 季生平 施工总承包企业总集成管理的内涵分析 建筑施工2011.

篇3

【关键词】绿色工程管理;工程价值观;工程哲学

一、工程哲学与工程管理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当前的社会中大行其道,因此,在工程管理方面有关的一些传统的观念也在逐渐的落后,表现出并不适应现代工程管理发展的需要,他们的方法和理念已经不能够适应新的工程观念。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新型绿色工程管理就成为了一种在管理方面的趋势和一种形势所需。

(一)工程哲学及其内涵。有关工程管理学的定义,中华辞海中对其的解释是这样的:对于人类以及自然界之间的规律的研究以及对于人类有关的思维方面的一些探究。就在最近几年对于这方面的有关探索和研究情况来看,在工程哲学有关方面的创新对于工程活动的推进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哲学作为工程管理中去指导实践的一项理论支柱,对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指导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工程管理中的一些实践问题,在运行的过程当中也会去把这些问题上升到有关的哲学方面,进一步让工程管理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的目标,从而不断的推进工程管理去适应时展的需求。

(二)新时展之下对工程管理提出的新的要求。传统的工程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主要在于追求一个比较高的效益和效率,它们的目标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安全、质量、成本、工期。但是在整个发展建设的理念中缺乏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和对于资源的有效节约与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些方法的明确提出。因此,在这种传统工程管理的指导之下,就缺乏了一种对于环境的重视意识和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当今社会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因此,在工程管理的有关方面就非常需要改进传统的理论,发展出创新型的理念和方案。

(三)进行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工程管理活动对于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于环境的保护和破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工程管理遵循环境保护的原则,其活动就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进行可持续的发展,都应该重视绿色成本。从管理学有关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不论是管理科学还是行为科学,虽然二者所主张工程管理所采取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最终的目标却是一致的,也就是在有限的资源管理之下,通过科学的方式把这些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实现利益和效率的最大化。今天的企业商务环境中也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分别是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生态环境排在了第一位,这样工程管理中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就变得非常重要,不断的推进绿色工程管理也就进而对于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大大的得到了提高,当前国家大力支持环境保护的工作,不断的推出一系列环保的产品,新型的工程管理不仅以绿色为中心的议题,还努力践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原则,对当前的环保工作和对于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绿色工程管理的工程价值观

(一)绿色工程管理的内涵。绿色工程管理的内涵往往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有四个不同目标的导向追求,具体来说分别是:以生态目标为导向;追求社会和经济以及环境这样一个多目标并重的理念;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表现为质量、成本、工期、和安全的有效控制。这四个方面主要是绿色工程管理的最主要的内涵,下面对这四个方面做具体的分析和阐述。首先,第一个方面是关于以生态目标为导向这一内容。绿色工程管理最主要的核心目标就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主要的指引方向,而传统的工程管理的理念中缺乏对于环境保护以及一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的价值观念。第二个方面主要是新型的绿色工程管理主要的追求目标是把经济和社会以及环境这三者之间结合起来的,多重的目标并重的一种方式,把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到,并且最终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展开,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让工程活动和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这样一来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程管理其目标具有复杂性的这一特性。因此,也就不能够在片面的去只考虑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了,就应该做到社会、环境和经济三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协调。第三个方面主要是在有关的全寿命周期管理方面的,绿色工程管理往往还和一个项目的构思以及其批准的过程和施工等各个阶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贯穿到整个工程活动的始终。因此,绿色工程管理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

(二)绿色工程管理提出的背景与可行性分析。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成为全民遵守的一项原则和义务,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以绿色环保为意识去分别进行生产活动或者消费活动。政府出台的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中都把绿色作为中心词汇,作为各项活动中必须践行的一项重要原则和依据。但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只要真正的做到遵守这一项原则,努力做到对于环境最大化的保护,资源可持续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让绿色工程管理成为一种可能。另一方面,我国出台的一些国家的相关政策非常支持绿色工程管理的实践和有关的理论的提出,对其给予大力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最近几年里,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并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在各种绿色科学技术不断的涌现的今天,也为绿色工程管理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三)绿色工程管理的原则。绿色工程管理有四个方面的原则,它们分别是:系统性的原则、客观性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统一的原则。首先作为第一个原则的系统性原则,因为绿色工程管理和环境保护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其核心的目标就是绿色和环保,因此在有关的社会和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绿色工程管理大多是涉及到其多个层次和多个领域的,因此面对着这种复杂的环境和背景,就需要在一个非常系统的原则指导之下对于这些不同的关系进行处理,使之能够协调的发展。其次是客观性的原则,不管是什么事物,其运行和发展的过程都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人们在完成一件活动的时候,因为每一个事物都具有其特殊性,对于工程当然也不例外,每一项工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有关的其一些内在的特殊性,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要求绿色工程管理真正的做到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真正的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到真实的分析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分析使得其实践的方法更加的具有针对性,不能够采取绝对化和机械化的态度和方法。再次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人是改造世界的主体,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存在和人的存在,在本质上是类似的。最后一个方面主要是有关的先进性和社会性以及经济性质之间的相互统一,因为这一个原则主要是由绿色工程管理其内在的复杂决定的,没有这几个方面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够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条件,而且还有可能出现浪费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因此,应该将这三者有机的结合,不断的促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向前发展。

三、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的分析对于绿色工程的管理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应该不断的让公众去参与到工程当中去,工程管理对于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非常紧密的联系,让绿色工程成为一种民主的决策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大众性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绿色成为一个人人遵守的理念,让绿色践行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至关重要的,营造一种绿色环保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同时也有利于绿色工程管理的进一步推进。对那些落后的和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一些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让整个工程的始终都贯穿着一条中心的原则和思想,那就是绿色发展。一个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是进行良好的管理的前提,因此,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M].大象出版社,2010

[2]徐艳梅.管理学原理[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李艳.浅谈绿色工程项目管理评价体系[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篇4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建设路径

1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精细化建设

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往往代表着高效、科学,对于水利工程而言,管理现代化就意味着可以实现更有效的管理。所以,出于改善工程管理成效的考虑,相关工程中有必要充分重视管理现代化的推进,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2水利现代及精细化的内涵与建设思路

顾名思义,水利工程管理指的就是围绕水利工程建设各环节展开的管理活动,其以维护建设秩序、保证质量为基本要求,既是项目按照要求顺利交工的保障性措施,也是科学建设水利工程的规范性措施[1]。此项工作是为工程建设服务的,任务可以概括为:确保建筑安全、设备可靠;确保设备能够发挥出环保及防洪等功能;确保设备使用的科学性,尽可能的提升其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率;通过改善管理、更新设备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2.1内涵

所谓的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其实指的就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现实要求为导向,通过科学管理体系的构建,来实现更加高效的工程管理。其要求为理念现代化、设施现代化、管理方式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特征为先进性、科学性、有效性。因而,为了实现管理现代化,就需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健全管理体制,使其始终同步于市场体制,并借助现代化的设施和技术,以人才队伍为支撑,实现项目建设全程、全面的动态化管控。管理精细化可以看作是管理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其侧重于职能具体化,基本要求是实现精密、细分。所以,此种管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通过严格规范细节工作,以局部带动整体的管理方法,对于细节有着很高的要求[2]。

2.2建设思路

(1)更新理念。对于水利工程来讲,无论是管理现代化,还是管理精细化,都需要从更新理念开始。现代化与精细化都属于新理念,与水利工程管理的传统思想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想确保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各项措施顺利实施,就必须改观思想,正确看待管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精细化的重要性。具体来讲,更新理念的首要要求是打破“重建轻管”的局限,并在此基础上科学认识现代化的先进理念[3]。其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化效益意识,在管理实践中尽可能的兼顾效益与生态,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绝不应被忽视,在加强利用的过程中也要时刻谨记保护,现实中应尽量以优化配置的方式,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再次,考虑到此类工程的建设初衷是服务公众,所以,在项目建设阶段和管理工作中都应以保障公众利益为原则。

(2)健全体制。水利工程项目普遍规模宏大、管理任务繁重,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选择科学的方法。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及精细化的系统实现,需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科学方法为保障、健全的机制为支撑。结合水利工程管理的特点来讲,本文认为健全体制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下述几项工作:①规范流程。流程化是管理现代化及精细化的重要特征,对于防止违规、提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做好业务梳理,并根据工程管理任务涉及的内容,对管理流程进行合理细化。为了避免疏漏,还要同时确立明晰的工作标准,实行职责与岗位对应。②按岗定责。责任制的优势无需多言,在工程管理中建立此种制度,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者的自觉性。一般来讲,工程中应尽量按照“因事设岗”的原则,以精简高效为目标,对岗位管理进行强化,借助清晰的职责分配,来促进分工的合理化,为监督、协作打好基础。出于保障人员积极性、健全激励机制的考虑,工程中应实行竞争上岗,并合理确定薪酬等级,激发员工潜力。③推行绩效考核。此项机制的作用侧重于激励,在完善过程中,需要立足现实构建三级考核制,借助岗位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及工程管理绩效考核,实现对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评价。在此基础上,可尝试将考核结果作为相应人员的晋升参考或者薪酬调整依据,以此来达到激励人员进取的目的。

(3)引入新技术、新手段。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项利国惠民的重要举措,在建设中必须要重视做好管理工作。出于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与工作质量的考虑,现实中可尝试适当引入新技术作为管理辅助。在这个方面,本文有如下建议:①加快信息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各行业发展的总趋势,对于实现管理的高效化有着重要意义。所以,现实中应重视推进信息化,通过大力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来推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信息系统的完善也是当下的重要任务。借助此项系统,管理中即可实现自动控制、智能决策,对于减小失误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调整监控策略。监控是一项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的措施,在当前阶段需要重视对监视系统进行完善,做到实时监控、远程监控。另外,为了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风险,在监控中还应将移动监测作为定点监测的补充,实现工程状况的实时掌控。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管理现代化和精细化与以往的管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区别,管理者素质必须要能够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也只有实现能岗匹配,才可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使管理者发挥出最大价值。因而,在此类工程管理中,有必要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重视提升在职职工的能力,帮助他们更新管理思想与工作方式,使其可以与新时期工程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相适应。

3结束语

目前水利工程中采用的管理模式普遍比较陈旧,管理的有效性也比较低,为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适应新时期的水利工程管理要求,有必要加强对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而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从更新理念、健全机制、引入新技术、采取新手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

作者:罗文飞

参考文献:

[1]方国华,高玉琴,谈为雄,郑在洲,郭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3):39-44.

篇5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一、引言

由于国际化工程的日益增多,国际化工程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同时还要具备外语交流能力和较高的跨区域现场管理水平。在这一形势下,采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开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一种重要的模式。然而,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培养模式中却无法充分得到体现,尤其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学内容单

一、与实践工程相脱

离等诸多问题。为此,针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大多集中在课程体系设计、实践环节安排及教学质量监督等方面。陈建国、许凤(2010)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实践教学的方式和实践教学的基本架构等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环节安排方面,戴晓燕(2011)结合现行教育实际,提出构建校内实践平台,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并对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的优点和具体教学设计进行了论述。在实践教学质量监督方面,张灵辉(2014)等学者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监督要教学贯穿始终,并且要和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并能够动态调整。综上,可以看出许多学者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研究均是基于一般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下的情况,而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则鲜见。因此,本文以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为例,首先系统分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根据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合作办学项目的具体特点,为总结出较为准确的问题因素,本文秉持科学性、准确性、便捷性的基本原则,对华东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师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主要问题因素,得出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学模式、师资配置、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1.教学模式方面。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包括工程管理专业和国际英语两个专业。而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对实践环节的考虑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部分课程安排实践环节的时间紊乱,施工组织设计等部分课程并未安排实践环节,特别是将集中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四学年度的第一个学期中期至第二个学期中期,而最后一学年往往是学生出国学习的一年,时间上明显冲突。2.师资配置方面。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国际班)现有国内专业教师10名,外籍专业教师8名。国内专业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学历结构为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4名。尽管大部分专业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但从事现场管理的时间较少,故严重缺乏现场管理经验,这阻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的可持续进行。3.实践环节方面。实践环节主要存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问题和集中实习两种情况,现行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实验主要分为技术类和管理类,譬如一些工程材料实验、工程结构实验、沙盘模拟、施工组织仿真设计等。这些实验由于经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均有所删减。其次是集中实习的施工现场不好对接的问题,由于现场环境恶劣,许多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整体的实践效果不佳。4.毕业设计方面。华东交通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由于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毕业设计实行动态规划,一般情况下仍然是安排在毕业实习完之后进行。根据对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调查可知,部分学生会选择以论文的形式作为毕业设计,这就更与工程实践相脱离,整个毕业研究有悖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和内涵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在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合作办学项目结合两所学校各自的特色,培养目标为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及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和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1.构建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依据。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快速演变,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海外工程投资成为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体现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面对这种大趋势,工程一线需要大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但由于国内传统的教学形式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训练。为此,要达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需要构建国际化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而实践教学使得学生接触实际工程,消化并融合理论知识,有效检验了理论教学的质量,两者总体呈现一种互补的关系。因此,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关乎到教学质量的保障,更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需求。2.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形式进行培养,目的在于国际化视野的训练,这是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教学体系设定的人才规格应该是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等,将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相衔接,构建适应国际工程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合理设计国际化实践教学的体系框架,理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进度。为保证国际化实践教学计划的有序实施,将该计划与课程教学计划相配套,重点做好理论学习和各种实践环节在时间方面的错开设置,实现整体的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多样。

四、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

华东交通大学与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采用“3+1”学习年限安排,学制总共为四年,其中最后一年可赴英国就读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并获得中方和英方两所院校的学士学位。因此,整个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应围绕这一时间安排而进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1.明确培养目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希望培养能够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及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较强、创新务实的专业人才。这对实践教学提出三点基本要求:首先是夯实理论基础,学校开设了WesternConstructionTechnology、Measurement&AnalysisandControlofProductionCosts、ConstructionPlanningandProgramming等英方主干课程,项目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计划修满课程学分,充实理论基础。其次是应用技能的锻炼,要求熟练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通用技能,且要具备较强的现场技术操作水平。最后是基本能力的培养,根据国际化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软件应用能力、外语交流能力、跨区域综合管理能力。2.以校企合作为引导。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中铁集团合作的“中铁国际班”项目相配合,工程管理专业完成前三年在学校的专业学习后,可选择进入中铁国际班的国际工程专业学习,这一学年的学习由企业主导,课程安排会根据企业需求单独设置,力争通过3—5年培养,逐步成长为中国中铁国际工程项目管理骨干人才。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现有的师资配备情况,在实践环节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大部分中方教师缺乏海外学习经历,进行全英文教学存在较大问题;其二是大部分教师直接从高校毕业然后进入到高校教学,没有足够的工程现场管理经验。针对此类情况,华东交通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出两点建议措施,一方面在合作协议下,组织中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老师到英国安格利亚鲁金斯大学集中学习,在提高英语交流水平的同时学习英方院校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项目跟踪学习。

五、结论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重要方式,正日益成为高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热点内容。这一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需要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得以保障。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到学生自身的就业前景,更是满足国家对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实践能力强、创新务实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建坤,成虎.对工程管理专业地位和学科体系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7,(7):5-7.

[2]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9(1):89-94.

[3]戴晓燕.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62-168.

[4]张灵辉.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3):118-120.

篇6

【关键词】工程管理,质量监控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已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提升。 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既有助于工程的顺利竣工,又能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人员要注重对施工各环节的控制,对常见问题要提高警惕,并积极解决。

一、工程管理的内涵

工程管理是指为实现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一般来说,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

同时,工程管理领域既包括重大工程建设实施中的管理、制造管理和生产管理,还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管理,而企业转型发展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战略发展的研究与管理等,也是工程管理工作的基本领域范围。

在上述定义中,不仅表达了对于工程实质内涵的认识,即工程是人类为了达到特定目标的一种活动,也强调了工程决策的特别重要性,即对于特定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工程价值评价,以及工程过程中的各种决策行为,也是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工程管理的特点

1、具有系统性

从理论上来看,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工程管理就是一种实现特定目标的各种技术的有序集成,工程管理就是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在现代的工程管理实践中,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是工程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2、综合性特点

由于工程是技术的有机集成,工程常常与特定产品、特定企业和相互联系,所以任何形式的工程管理必然是一种考虑不同技术协调性和不同产业特性的综合性管理,此外,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表现为工程目标实现所要求的多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性上。

3、具有复杂性

一般来说,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因此,工程管理工作极为复杂,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目标,这就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生产管理。

三、工程管理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管理的有效体系尚不完善

在我国现有的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仍是延续旧体制的基础逐步改善的,多少还存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而目前关于适应新的经营模式的质量管理方法尚欠缺,或者力度不够,进而形成了封闭管理的局面,监督体系没有完全发挥作用,不利于制约机制的建立与执行。

2、当前建筑工程的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仍存在疏漏

一些地方及部门对市场准入制度松懈,导致施工企业出现了虚假的高资质低能力或者有资质无能力的不正常现象出现;或者在施工中没有符合规范的证件,以及借证卖照、违反市场规定、超范围承包工程、私下交易等,这些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施工技术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涉及的专业也愈加广泛,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另外,传统的作业模式在现在的建筑施工项目中仍占有很大比例,施工人员中多为务工的农民工,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技术的质量。

4、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已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没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5、工程项目有关事故隐患

以下均是有可能引起突发事故的情况:未办理有关许可证擅自开工;施工图未审查;施工及监理人员资质不符任其职;未执行强制性标准及施工方案;未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方式监理;未经有关部门验收先售出使用等等。

四、加强工程管理质量控制的措施

1、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管理体制

将企业的各项职能与质量管理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职有权、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整体,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位,形成由线到面、各环节紧密相扣的有机整体;其次,要强化市场准入的原则关。只有具备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与设备等条件,才能准许开工。同时,施工方还需具备建筑工程相关的资质等级及行业业绩,具有一定的装配水平及技术管理能力,并在其资质等级范围内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严格控制无证工程及越权承揽工程。

2、使工程项目各方的工作更加协调

由于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分包的现象,因此,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需要进行必要的衔接,明确各方的权责和工作范围,协调好材料供应、人际关系、工序交叉以及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应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结构,在进行项目分包时,不能过度地肢解工程,否则就会为协调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要建立严密的协调管理程序,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控制,尽量弱化对个人能力的依赖.强词组织与程序,以此来减少人为误差。

3、加强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日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有余地。

4、提高职工的素质要求

善于运用法规,对工程管理范围内的违章事件依法主动管理,不要等到事情发生后再追究、再处理。要不断制定完善相关的制度,管理办法和各项责任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水管单位和维修养护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广大职工的特长,实现水管单位工程管理人员和维修养护队伍的专业化管理,以提高维修养护工作质量,全面完成工程管理养护任务。

5、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

(1)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与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环环保标准和设汁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2)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问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豉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榆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

6、加强工程验收管理

当分项、分部工程或单项工程施工完毕后,我们及时按相应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对所完工的工程质量进行验收。通过事后验收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缺陷或重大质量隐患,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并配合有关单位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将问题处理,从而达到既保证工程质量又不影响工程进度,避免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总之,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性,我们要落实好建筑施工的每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建设施工事故发生,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建设工程顺利竣工。

参考文献

【1】李素梅.建筑工程施工的项日管理【J】.科技传播.2009,1.

篇7

关键词:信息时代;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范式

自20世纪中期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兴起以来,人类已经迈入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行业必须与网络信息技术紧密关联才能实现新生,否则必将为历史所淘汰。工程管理是工程立项乃至竣工各个环节中管理活动的统称,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工程管理以人工管理为主,虽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某些环节的管理中,如财务管理等也采用了信息技术,但距离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的建设仍然有一段距离,换言之,是传统范式细枝末节的修补,而非信息时代工程管理的新范式,这显然与工程管理的实际发展需要相背离。本文基于此,以信息时代为背景,探讨了信息时代工程管理的新范式。

1工程管理概述

工程分建筑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数个类型,其中以建筑工程最为常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建筑工程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工程管理就是以工程为核心的各项管理活动的统称。工程管理具有如下几点特征:首先,全局性。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的过程,从立项到交付,都是工程的重要环节,工程管理以工程为核心,自然也须将管理活动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各个流程,如此才能实现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其次,综合性。工程管理的主题有很多,如针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发生的各项安全事件所采取的安全管理,又如针对工程预定工期所采用的进度管理等,不同主题的管理实践都从属于工程管理,是工程管理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工程管理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好各个流程的管理活动。

2信息时代工程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信息时代工程管理面临的机遇

当前,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对管理活动而言,是一把利器,可以有效地更正传统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工程管理而言尤其如此。首先,它能够节约工程管理的资源。工程管理内容庞杂,每个不同主题活动的管理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参与其中,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等,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工程建设资源消耗过多的现象;其次,它能够降低工程管理中的错误率。传统的工程管理归根到底是以人工管理为主的,人工管理除了存在低效性以外,也有着不少人为错误,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避免此一现象,全面提升工程管理的实际效能,优化预期管理目标,此即工程管理在信息时代的机遇。

2.2信息时代工程管理应对的挑战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工程管理而言,不仅仅是一项千载难逢的机遇,其同样也是非常棘手的挑战,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相关企业不仅仅是以技术层面的内容修补既有的范式,而是从信息技术出发,构建全新的范式,这对企业而言,有着相当高的要求。首先,它需要企业具有一定的信息管理基础,各项管理活动,如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中已经开始局部或全面地采用信息管理方式;其次,它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信息系统的建设,无论是研发还是购买相关企业的软件系统,其运行与后期维护都是不小的开支,对企业的资金存储能力与支付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如此,信息管理平台最终需要以人来操作,很多企业即使具备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由于管理人员信息意识缺乏、信息技能薄弱等,都影响了实际的管理效果。

3构建信息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的策略研究

3.1以外部环境建设为依托

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工程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受主观能力与客观条件的双重制约,当前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此类问题严重限制了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使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远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水平,对此,除了需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以外,还要发挥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在信息时代获得新生的客观需要,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以鼓励、扶持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以激励机制的建设来诱导具有信息化建设资质的企业主动投身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全面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口号,更是一项需要巨额投入的实践,其中基础工作尤为重要,企业受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限制,在技术研发投入中能力有限,政府需要做好技术研发的主力军,加大技术研发财政扶持力度,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这正是信息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构建的有效手段。

3.2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

随着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与管理经验的日益丰富,工程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发展,信息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的主要特征就是精细化管理,它避免了传统工程管理中的无差别管理,提升了管理的专业性,这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的提升有着尤为积极的作用。对此,企业在工程信息管理新范式的建构中,首先需要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途径。信息化建设在市场中已经开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同样需要注意到的是,企业的市场定位与管理水平千差万别,根本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管理模式,企业不可盲目照搬他者的经验,而是在以自我需求为核心的基础上,开展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条件地企业可以自主研发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他企业则可以将研发任务外包或者径直购买最适宜企业工程管理的相关系统。在信息系统的购置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尤其是售后服务,提升工程管理的实际效果。

3.3以信息平台搭建为重点

在信息时代工程管理新范式的构建中,信息平台的搭建与完善无疑居核心地位,以信息平台为中心的管理载体,本质上就是新范式的体现。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较为多元,招标信息、资金使用信息、工程进度信息、监管信息、材料消耗信息等都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信息源,信息平台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为各类各型信息的搜集、整理、分类、应用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能够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将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信息全部搜集起来,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参照。相比于信息平台的搭建而言,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在应用环节中存在着明显的片面化现象,即仅在数个重点区域应用信息技术,不同区域间的信息并未实现共享,比如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相互隔绝,弱化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效能。因此,在信息平台的搭建中,更要注重不同功能模块间信息与服务的整合,使多种管理内容统一熔铸到信息管理平台中,这样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价值,也是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4以内部人员培训为保障

工程管理涉及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各项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且工程管理中的各项任务都必须由专人来完成,即使在当前信息时代到来之际,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乃至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仍然是影响工程管理实际效果的重要内容。从目前一般工程团队的工程管理现状而言,大部分人员,包括管理层与操作层,都没有根据信息时代趋势与要求及时调整理念,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即使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创建相应的工程管理新范式,但人员层面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使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沦为形式之虞,对此,加强内部人员的信息化培训,主要是信息操作技能的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管理平台搭建为工程管理提供了与传统线下管理迥异的线上阵地,项目组需要加大信息时代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与培训频次,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特别是重要部门管理人员,如风险管理、质量管理等的信息意识。工程管理中的新范式指的是与传统范式迥然有别的范式,无论在理念、内涵乃至形态上,都具有创新性的特征,新范式建设的凭借有很多,其中信息技术无疑是最关键的。信息时代的新范式,简言之,便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构建起来的管理模式,在提升工程管理效能,优化工程管理效率中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昌娜.浅析信息化时代的企业项目管理实施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9):260-261.

[2]王利秀.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9):291.

[3]孙瑞.建筑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J].甘肃科技,2013(5):127-129.

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管理;目标;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对水利工程实施现代化的管理要求是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水利工程是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基础工程。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就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先进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监控技术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的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使水利工程的建设向着良性轨道发展,使城市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满足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又使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增加了水利工程的效益。

一、水利工程管理F代化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水资源的利用工作逐渐增加,在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中,由于存在着工作流于形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给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通过对水利工程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使水利工程的功能得到发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水利工程实施现代化的管理要求是对传统水利工程的一场变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利工程管理对已经开发的水利工程和水资源是一种保护性措施,使生存环境明显改善,水利工程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和现代化的治水要求。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具有优秀的现代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的现代技术水平团队,要有先进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和先进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对水利工程做好动态的评估工作。建设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要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各项功能,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安全运行和安全实施。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目标

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需求为导向,切实保证水利工程的工程安全和对水资源的保护,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水利工程在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上要坚持科学的治水措施,要保证严格的水利工程技术质量标准和健全的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岗位职责,使水利工程管理更加规范。通过水利工程管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做好水资源的环境修复工作,利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做好对水利工程的网络管理和工程维护管理工作,使水利工程在施工中要做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创新的管理模式

时代的发展给水利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水利工程的发展需要,使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逐渐走向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种创新的管理模式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应用于水利工程的管理中,要建立符合我国水利工程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2.先进的设备设施

先进的设备设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和设备的运行效率,同时也进一步的提高了现代化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3.保证安全运行质量

水利工程的安全问题涉及到民生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首先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和人力资源的整合工作,要应用完善的现代化管理能力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加大对水利工程质量的管理,要严格落实技术考核标准和安全运行管理措施,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保证设备完好运行的情况下,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三、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方法

1.创新管理理念

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沿用新的管理理念即现代化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尽量满足人们的根本需要。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发展。把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供更加优质的便民服务和安全保障措施,加大对水利工程的公益,充分发挥管理的职能效应。只有对水利工程做好现代化管理工作,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对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也促进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2.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

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水利工程的研究工作正在逐步走向科学化。通过信息现代化的管理,可以建立数据信息库和自动采集系统,对传输数据进行存储、整理、处理和分析,对河流的水流量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规避风险的发生。对水利工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保证了设备的运行质量。采用监控技术可以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了水利工程的安全。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水利工程实施现代化管理,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低,对工程技术的重要环节不能很好处理,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和工程标准。对水利工程实施现代化管理,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导,要有科学规范的水利工程教育目标,提高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要严格按照水利工程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抓好对管理人员新技术、新理论的培训指导,可以采取招聘专业型的人才,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管理人员自我提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加快了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对水利工程现代化的管理是工程项目的发展需要,要引起各个职能部门的重视,也促进了水利工程向着良性轨道发展的趋势。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就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先进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监控技术的管理手段,在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加强水利工程的管理建设工作,保障水利工程项目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管理;问题;战略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民建工程管理的内涵

工民建是对工业、民用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实施的建设工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工民建工程管理则是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完成而对项目工程实施进行的相关控制。按照工民建项目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实际需求,工民建工程管理主要包括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的内容。近年来,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我国工民建工程项目的规模逐渐扩大,施工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这就使得工民建工程管理遇到了新的困难,需要项目工程企业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

二、我国工民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工民建工程管理是工民建项目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整个项目工程的建设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工民建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已成为现代企业工民建项目工程建设实施研究的关键课题之一。但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工民建工程管理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项环节,给项目工程的开展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碍。针对我国工民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项目管理认识不足,概念模糊

由于缺乏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了解和深入认识,使得工程建设单位概念不清,各项管理不规范,施工过程十分混乱,项目建设的实施深受影响。

(二)项目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管理薄弱

在工民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成本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使得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水平偏低,严重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而工程项目管理的薄弱将直接影响建设实施。

(三)项目管理人员权责不清,利益含糊

目前,我国许多工民建工程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权利不相对应,无法考核员工的优劣,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严重挫伤了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四)项目管理相关制度保障缺失

项目管理相关制度保障的缺失是造成工程管理漏洞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健全,但在工民建工程管理问题上的相关制度法规并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指导作用。

三、工民建工程管理优化的战略分析

工民建工程管理的有效实施对于整个项目工程建设的进行有着重要意义,决定着项目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具体实施中,我国工民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工民建工程建设发展中需要解决的的关键内容。本文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环节存在问题的具体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对策。

(一)工民建工程进度管理

1、保证项目工程的计划性

工民建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进行。项目工程的计划性则是确保整个项目建设进程的关键。这就需要承建单位必须对项目做出合理的计划设计,并在建设实施中进行实时调节,以保证工程项目最终保质按时完成。

2.控制项目配套工程建设的进度

配套工程的建设进度关系到下游建设环节的进行,影响着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工程的投产状况。此外,工民建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的社会效益往往远大于直接经济效益,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工民建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管理。

(二)工民建工程质量和成本管理

协调成本控制和项目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工民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大难题。这就要求工民建工程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生产工艺和规模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采用最优建设方法来降低预算。同时,严格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避免部分子项目的过早开工,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初期投入。

(三)工民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和安全控制

1.深化安全意识

工民建工程建设具有高危性,其安全管理问题尤为重要。而安全观念和意识的深入人心是工民建工程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施工企业要在培训中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的观念和意识,从根本上引起人们对施工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2.改善生产施工环境

改善工作条件是进行工民建工程管理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能够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要求进行技术研发和工艺改良,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

3.加强现场监督控制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机制是保证安全施工的重点,也是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这就需要对安全施工的各个管理要素进行详细地整理和划分,根据实践施工的近况确立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

(四)工民建工程施工信息管理

资料信息是工民建施工的质量、进度和效率的凭证,信息管理的专业化和现代化是工民建工程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将来能够调查和研究。同时,要明确信息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控制。

此外,工民建工程管理的优化要求必须加强工民建工程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并深化贯彻落实,对工民建工程建设市场环境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从而保证工民建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四、结语

工民建工程管理是影响工民建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率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关系着项目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工民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工民建工程建设已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提高工程建设企业的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工民建工程管理优化势在必行。这就必须对工民建项目工程建设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控制,保证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率,针对建设中的安全、信息、合同等各个方面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工民建工程管理的水平,促进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峰,侯颂,楼寿盛.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整体效益[J].中国煤炭,2008.04.12(2).

[2]孙福,魏道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管理[M].地质出版社, 2005.

[3]熊广忠.工程建设监理实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篇10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工程管理;基本要求;保障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运用规范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手段,以提高企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并应用现代管理模式,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精细化管理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是工程管理领域的创新,可以说,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推行应,使得在保证施工单位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

1 精细化管理的内容和目标

1.1 精细化管理内容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精确定位,精益求精,细化目标,量化考核,核心内容是“精、准、细、严”。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准是准确的信息与决策,准确的数据与计量,准确的时间衔接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是工作细化、管理细化、流程细化;严是严格控制偏差,主要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

1.2 精细化管理目标

精细化管理就是运用规范化、系统化、数据化、信息化的手段,以制度检查、考核为切入点,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管理机制创新。针对我局工程管理现状,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以抓落实、抓执行为重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经过逐年的推进,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设备管理精细化、日常管理流程化、工程考核标准化、人员培训制度化,使工程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2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如下:

一是完善制度。对各管理岗位职责和水工建筑物检查及维护、闸门检查及维护、机电设备检查及维护、供水调度、水文测验、水质监测、通讯设备检查及维护等工作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建立岗位责任、效能问责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是规范流程。对工程运行、巡视检查、工程检修、设备维修等工作流程进行梳理、整合。按照管理制度、工程管理标准和维修养护等规程的要求,抓住管理的关键环节,细化闸门及启闭设备操作、高低压电气操作、大坝安全监测设施检查维护、机电设备维护(大修)等作业流程,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使管理目标具体、责任明确。

三是考核绩效。以制度管理、岗位管理、标准管理、绩效管理为主要内容,对各项制度、作业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进一步细化工程管理考核奖惩制度,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3 做好精细化管理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我局负责制定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和维修养护技术标准, 负责整个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计划编制工作。各二级管理单位负责所属维修养护工作的具体实施,其维养工作主要有:日常维修养护、专项维养项目与更改大修工程等。几年来的工程管理实践证明工程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为促进工程维养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维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学习、业务素质不高等,对规范化、科学化的维养有很大制约性。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支高素质的维养队伍呢?

3.1 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他的职业行为,而且还影响着他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会爱岗敬业。

3.2 必须熟练掌握维养工作所需的基本技术技能

文化基础知识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条件,一个较好的工程维养人员要有读懂基本专业技术书籍和看懂一些基本图纸的能力。工程维养在技能方面包含有不同类别的内容, 主要有: ①日常的维修保养:包括日常保洁,混凝土大坝、土坝、上坝公路、护坡、坝上机电设施设备、大坝观测设施等维修养护;②专项维养项目与更改大修工程管理: 包括工程计划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验收等;③维养质量管理:包括维养质量总体要求、检查评定方法及手段、维养质量检查评定内容、养护质量管理实施等;④维养技术管理:包括混凝土大坝维养技术、土坝及护坡维养技术、闸门及启闭机维养技术、大坝监测维养技术、技术档案等;⑤养护作业安全管理;⑥养护工程计划与成本管理。

3.3 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维养能力

学习应贯穿于维养工作的始终, 作为维养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维养人员学习应有计划、有重点、有考核、有奖惩以增强学习能力,适应管理和技术更新的需要。

3.4 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

对各类施工作业现场,严格坚持安全生产“三同时”原则,严格按照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作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特别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要严格把关,加强监督检查,认真落实和完善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规范作业人员安全生产行为。安全监察部门要坚持原则,敢于并善于管理,坚持安全关口前移,监控危险点,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4 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

结合自身的现状,按照“精细”的思路,找准关键问题、薄弱环节,分阶段进行,将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最好地结合起来。为确保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通过组织学习培训、明确责任、完善制度、固化流程、试点运行、总结提高和逐步推广,使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细化落实到每个岗位。

4.1 学习培训

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精细化管理的丰富内涵,做到在思想上重视、认识上提高、行动上统一、工作上积极。分批、分层次组织有关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和调研,提升干部职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全局范围内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把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实到每个工程管理岗位,为精细化管理奠定思想基础。

4.2 明确责任,确立目标

各单位要根据工作实际,将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明确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要求。根据岗位特点,结合人员的特点、特长,明确岗位责任人,制定相应的岗位管理表,明确岗位责任、岗位要求和目标,使管理的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同时,对职责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抽查和考核,确保职责到位。

4.3 细化标准,规范管理

在现有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工程管理标准,修订、补充各项管理制度。通过对各项规范性管理文件的落实,强化工程的日常管理。转被动突击式管理为规范化管理,重点在工程检查、监测及工程设备、设施的日常维修养护和管理工作上规范各项检查、运行操作、维修养护记录,做到记录详实、具体、规范。工程设施设备的日常维修养护形成制度化、程序化,促进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确保工程设施设备运转灵活、安全可靠,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奠定基础。

4.4 规范程序,固化流程

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根据工程管理标准以及检查、操作运行、维修养护等规程的规定,制定详细的、规范的工作程序。结合具体的作业内容,按照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精、准、细、严”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使流程固化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同时,在制度化、流程化建设的基础上,完成岗位工作手册的编制工作,做到“一个流程一个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一项任务一个手册”,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反馈、项项有考核”的局面,实现管理的制度化、流程化。

4.5 试点运行,总结提高

精细化管理工作应遵循“循序渐进,稳步推动”的模式。先选择几项管理工作试点精细化管理,在总结试点项目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下阶段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点,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

要结合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完善和建立健全考评考核体系,用科学的考核机制推动工作的落实。我局对各单位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包括工作目标是否明确、责任落实是否到位、流程是否清晰、关键环节是否明了、过程控制是否严密、细节管理是否有效、问题处理是否及时、最终结果是否达标、影响因素是否找到、整个过程是否完善、改进之处是否有待多个方面检验以及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效果等。同时,针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下一步工作改进落实的意见。需要强调的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必须作为年终工程管理考核工作的基本依据,严格绩效考核。

4.6 逐步推广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工程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标准、考核、奖惩体系,推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逐步落实考核、奖惩体系,用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进一步推动工程精细化管理。

5 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措施

5.1 统一思想,精心组织

推行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工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新举措,各单位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认真做好精细化管理实施工作。

5.2 突出重点,务求实效

各单位结合工程管理的重点、难点,细化标准、固化流程、完善考核,力求做到制度标准化、责任明确化、任务定量化、过程流程化、运行经济化。

5.3 强化监督,落实考核

加强对精细化管理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和考评工作,重点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程序履行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同时,将精细化管理工作纳入工程管理考核和目标考核,达到以考核促管理、以考核促执行的目的,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要发展工程管理必须跟得上,再好的工程项目如果毫无控制地粗放管理也会失败。因此,推广应用工程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整体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持现有的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把工程做优做精,我们才能确保获得应用的效益,才能在行业中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