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小学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小学的现状

篇1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13-02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推进,农村音乐教育的普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由没有有音乐课的开设到音乐课的制定和开设,还有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相对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通过对小学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农村音乐教育的整体步伐相对城乡音乐教育还是落后的,步伐缓慢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意识淡薄,领导学校家长不重视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大张旗鼓的开展,但是对乡村音乐教育影响力度还是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一些领导还还没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很好的倡导和宣传,导致学校和家长对学生音乐的教育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和重视。有不少学校仍然还是把主课(数学、语文、英语)分数当成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依然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乡村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了解甚少,而且本身艺术素质低,意识淡薄,单纯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人人都可教的课,还有的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才去教音乐,从而导致音乐教师更加缺乏。有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本身素质条件的限制,根本意识不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有德育培养、陶冶情操都有着很好的启蒙教育,所以孩子在家庭方面得到的音乐教育少之甚少。还有的家长对学校单方面的提出要求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从来没有问及孩子在艺术才艺方面是否有天赋和兴趣,没有很好挖掘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超强能力。尽管有的教育者能够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长和各界人士)对教育的要求过高的体现在考试的分数上,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学校不得不把本来很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应考科目的教学上,从而牺牲了小学教育。

(二)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今年来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业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的初步建立了小学音乐教育管理|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人管理的音乐教育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知道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引进很的教材课本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低真正按照教材教学丰富达到理想效果的,还不是很多。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还有少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民办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小学上音乐课只是单纯的当成唱歌课来对待,缺乏对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对音谱和音名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应有的全面的认识。导致专业老师缺乏的另一方面原因有的是校方不愿意特意请专业音乐老师,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工资的开支,另一方面如果想让学生受正规音乐课的洗涤,必须需要教学条件设备的支持,这样无可避免的就会多出一些乐器或者多媒体等等一些条件的支出。有的学校虽然有专业老师教学,但是涉及到音乐理论、欣赏等这方面音乐知识的却很少,所以不可能实现普通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和目标。而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被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了条件好的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而不愿意去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缺乏质量差本人认为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音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的物质基础。但现在由于乡村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一些教育领导的漠视,很少投资到教学设备上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有的学校也就是一架老师专用电子琴,还一些乡村比较穷的学校教学设备也就是一架风琴,更无从谈起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了。学生接触电子琴会弹奏电子琴的就更寥寥无几,这在农村这样的现象还很可见。教学设备的简陋直接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下降,所以即使有专业老师使劲浑身解数,也很难达到预想的结果。教学设备的简陋也是导致农村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由于内容偏深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以上都是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也就是领导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面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声望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标准,彻底消除以前“正课”和“副科”的偏见,让农村小学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让孩子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从中受益终身。同时,教育行政领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农村音乐教育的宣传,多组织一些乡村音乐比赛和一些文艺场所,深化村民的音乐教育意识,更新家长的音乐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学校领导要加强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和其他科目同等重要,杜绝音乐课因其他科目而被砍掉的现象,把音乐课当成小学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进行音乐教师培养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当前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学校必须有效的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为音乐师资力量创造仪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学评估科目的评优活动中必须和其他科目一样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必须对定期让音乐教师组织一些音乐比赛和一些音乐小活动,也可以在上学放学或课间多放一些儿童歌曲,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创造一个音乐环境,使小学生每天能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对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适当的安排一些音乐专业毕业或懂音乐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加强在校音乐老师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胜任音乐教学,在岗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了解,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还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教师的创造性,以及多了解一些民族特色和地方音乐,是教师能够全面教学。农村小学还可以制定检测教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成绩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使他们发挥出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对乡村音乐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献出一份力。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设备的简陋可以说是制约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学是一个感官听觉的教学,不仅需要动起来而且需要去聆听。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应该适当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上,和增加一些音乐教学图书,使老师获取一些音乐资料,还能开阔学生的事业。设备的完善是教学的一个基本保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去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完善设备是有必要的。

(四)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可以利用一些富有的地方特色课堂资源,所以编写音乐教材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乡土内容。在音乐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菏泽的山东的地方戏曲,包括山东梆子、柳子戏、大弦子戏、枣梆、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豫剧等,用于课堂教学,既增加了地方特色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还让学生认识了的家乡戏曲,增加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乡意识。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少儿歌曲等,这些歌曲既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小学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内容,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们很难适应这样的教材,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制定教材。

2、挖掘孩子们的舞台表现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力

音乐课不单单是灌输给孩子们音乐知识,而是通过音乐课这种教学过程手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态。让听觉、视觉的感受牵动学生思维学,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即:一节课完成后,学生们高声齐唱可以,这好像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而让他们一个人独唱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大多数表现为紧张、害羞、不自信,音色暗淡,有的甚至一句话也唱不出来,勉强的整个歌曲一个调子唱下来的还算不错,前后表现相差太远,缺少独立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勇气。我想,这种局面可能是长期以来教师总像站在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总是观众的格局造成的。这种布局缺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得不到临场练习,当从台下走上唱时就出现反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每节课都要留出十五分钟,在学生基本把握好歌曲旋律后,大胆的设置其它栏目。比如我们教案中提到的,自编歌表演,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自己或者分组进行表演。先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节目了解舞台形象,如身体自然站立,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重心要稳,面部自然生动,富有表情,加入动作简练、大方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同唱,如:分组后,第一遍6人同唱,两两相对,互相观察比较;第二遍时3位同学唱,3名当“观众”,轮流唱后互评一下;第三遍时,可为1个人唱,其它观看,进而让学生结合曲子内容和歌曲需要添加适当动作。这样,一步步使学生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最后至学生能独立登台。教师可对此时学生的言行给予表扬,该指正的就指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讲台变舞台,教师走下台,学生不再死气沉沉,心里乐了,课堂活了,又怎能不爆发时时的掌声呢?原先的羞羞答答肯定会成为热情大方,这样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农村音乐教育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潜力市场,它的落后和迟缓对我国整体音乐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还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能够促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重视,使孩子们受益,使农村音乐教育呈现出一种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2]孟颖杰,蒋丽君.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4]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篇2

[关键词]农村 音乐教育 影响因素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46-01

音乐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内心情感,还能够塑造学生人格的魅力、陶冶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更加凸显出了农村音乐教育相对滞后的现状。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问题,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用来改善教师的住宿与办公条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条件依旧简陋,宿舍仅有十几平方,床、衣柜,桌子,以及必须的生活用具,没有供暖设施,附近也没有像样的医院、大型超市与健身中心。同时,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压力也较大,多数教师跨年级、跨科目教学,一个教师承担几个班的主要课程,有的还要兼上音、体、美等课程,通常一周要上30节课,而收入却与劳动不成正比。据调查,工作10年左右的农村教师,中教二级水平,算上绩效工资平均每月收入仅1300元左右,而那些刚毕业入校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只有每月七、八百元的收入,这点工资对他们来说难以维持生计。部分学校音乐教育观念落后,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课程计划中的音乐教育科目形同虚设,长期被主课占用。90%以上的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和多媒体音乐设备,必备的音乐设施如钢琴、风琴等乐器多数都不具备。

2 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对音乐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1 农村音乐教育观念的落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因素

目前,我国虽然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对农村中小学的影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入。经过实地调查,大部分农村中学始终以升学率为主,小学音乐课以“副科”的角色出现,代课老师为非音乐专业老师,音乐专业的老师只能教授所谓的“主课”。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育的态度,严重阻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根本因素。

2.2 城乡环境的差异使毕业生望而却步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毕业生都愿意选择招教考试作为毕业出路,但是以农村工资待遇较差,生活条件较苦,与大中城市相比差距较大等为借口不愿意到农村任教。也有部分学生担心一旦到农村任教,再想回城很难。这部分学生通常来自农村,因而对农村有感情,有回到农村贡献自己力量的愿望;同时,他们身上还背负着跳出“农门”、脱贫致富的重任,所以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走出去的机会,往往在社会观念和家庭压力下,他们会选择到农村以外的城市发展。

2.3 农村环境难以发挥自身特长

农村学校音乐课长期不被重视,甚至可有可无,音乐课由普通兼职教师担任,不设专职教师,致使有音乐专业技能的教师白白荒废了自身专业,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音乐专业毕业生对工作的选择。音乐专业毕业生,前期投资高,花费大,只有在农村就业成本纯收入大于在校时的投资成本,学生才会选择到农村就业。另外,由于经济欠发展,人们收入普遍较低,学生家长一时间难以做到花费很多的心思和金钱让孩子接受音乐培训,由此也导致社会音乐培训机构少之又少,音乐专业毕业生在课余难以招募到学生,音乐专业技能难以发挥。

另外,婚姻问题也是影响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重要因素。能在农村任教的教师普遍是专科或本科学历,既选择在农村任教,就要有扎根农村的决心,而现实生活中要找到符合一定学历要求的结婚对象却往往较难,很大程度地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3 针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解决对策

3.1 改变农村教育观念,配备专职教师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音乐教育作为培养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各教育部门都应提高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端正对音乐教育的态度,支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考核计划,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同时,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足音乐课,由专职音乐教师任课,课余积极开展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3.2 加大对农村音乐设施的建设与投入

音乐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是实现音乐课程标准化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入,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按计划给予适当的乐器和教具配备,以保证正常、稳定的音乐教学。

3.3 改善农村教师生活与工作环境

在生活上,虽然目前农村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明显的增长,国家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但是每年的相关配套投入难以得到保证。各地政府应组织专人,把农村教师应获得的待遇落到实处,如建设教师周转宿舍,解决暂时有困难年轻教师的住宿问题;把农村教师也纳入医疗、住房政策范围内,使农村教师也能享受到医疗保险、住房等惠民政策中。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学校的投入不能仅仅是发放政策,还应有一个稳定的保障制度,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平稳发展,才能提供给教师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己实力的舞台,给教师提拱了舒心便捷的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够留住教师资源,吸引新生教师力量!

另外,在教师职称等方面,国家应该给予农村学校相应的政策倾斜。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信息不够发达,许多政策性措施、基本建设,先进理念等都优先在大城市推行,对于处于劣势的农村,如果能够在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教学研究活动等方面优先考虑,给予农村教师一定的政策倾斜,相信定能够使农村教师感觉到教育行政部门对其的尊重,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平衡。

3.4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毕业生加以引导

据了解,广东省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让更多的师范毕业生积极投入到农村去就业,拟定出台了一项关于毕业生到农村去上岗退费的优惠政策,既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了农村的师资不足,一举两得。我省的相关政府部门,也可根据农村教育师资现状与目前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出台一些吸引优秀专业毕业生,并且易推行的优惠政策,从而正确引导毕业生到农村就业,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迎春:农村教师生存现状研究――基于河南省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0年7月

[2] 杨爱萍: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和就业指导对策研究[J].北方音乐,2014年12期

[3] 黄建华、何正华、傅大党:关于农村教师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3期

[4] 慈航:农村教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1期

篇3

关键词:通用技术;突破限制;改善措施

从2007年9月到现在,我省各大县市区都开设了通用技术这门课。在一路的摸索与探究中通用技术的教学在技术条件和技术素养相对发达的各大城市学校已渐渐走上了正轨,其任课教师也率先从一名转型教师变为专业技术课程教师。在各学校起步点都一样的情况下,通过近两年的教学成果对比发现,城乡差距在逐渐拉大,相反在相对技术条件不发达的农村学校通用技术教育仍走在摸索教学经验的道路上。这些差距是如何拉大的?应如何在农村学校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对于该学科的理解和课程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和不断探索、尝试。

一、农村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现状

1.家庭环境因素限制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地城乡一体化等发展战略正在稳步推进。许多学生家里办起了工厂,父母都当起了私营企业的老板。虽然从经济条件上观察,城乡差距在大幅度缩小,很多农村家庭的收入甚至已经赶超了城市家庭,只是在思想上农村家庭教育者还没有城市家庭教育者的投资意识。笔者在调查时发现他们对子女学习的最终目的仍非常传统,始终抱着“成绩至上观”,还是沿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存在无论花多少时间和金钱都要让子女考上重点大学来光宗耀祖的陈旧思想。虽然通用技术也是一门高考科目,可根据现在政策三项高考中通用技术也仅是针对报考专科学生实行,碍于面子问题,在没有考虑学生切实需要的主观思想下,给他们制定了一些不可能实现的本科高考目标。甚至当有些学生在家动手设计制作一些作品时,随即遭到父母的指责,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而且跟考大学没有任何关系,还会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这就在无形之中遏制了很多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

2.教学环境因素限制

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城市来说比较分散且人口较少,受这两者的限制,在农村高中类学校通常一个镇只有一两所,而且都是把远近周围几个农村的孩子都放在了一个地方进行教育,回家路程较远致使这些学生平时必须住在学校里,一两个星期才难得赶回家一趟。而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安全,其中学生可能一个星期才只能出一趟校门,平时也就只在校园内活动。虽然现在的校内活动非常丰富,但活动范围的缩小使学生接触各类创新技术设计机会也变少,许多学生的设计思维也就被框定在这小范围里难以延伸。要学好通用课程,学生必须通过不断地接触新鲜事物,光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而目前的教学环境因素却恰恰限制了这一点。

3.教师因素限制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开设的必修课程。它的内涵和外延极为丰富,它不仅涉及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还融进了经济、法律、心理、环保等方面的知识。而很多通用技术教师都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所以在通用技术课的准备、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很容易以本身原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一学科。物理教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从数学角度来看;劳动技术课教师从技能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讲到自己的专业内容时许多老师就表现得侃侃而谈。相反,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就一跳而过,完全凭着自己的喜好选择在上课,忽略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与目标的实现。

在杭城各大学校里,为了培养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除平时上课外,教师还专门定时组织一些设计小组,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他们自己动手体验在做中学技术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而在农村学校,迫于家长给学校的招生压力与当前的应试教育模式,学校虽然已开设了技术课程,可很多时候技术课程是要给所谓的“主课”让路。最后,任课教师在和时间比赛的情况下为按时完成任务匆匆结束新课程教学,甚至省去了对所学内容总结交流、吸收消化的重要过程。

4.教学模式因素限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进入快乐的情感状态,才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农村学校里可以发现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实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要学生学什么,学生就应该学什么,教师要学生怎么学,学生就得怎么学。结果就是在课堂中要么教会学生科学理论了事,要么教会学生技能就完成了任务,忽略了技术课程本身的设计目的,没有更进一步站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技术素养角度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过程。根本没有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依附于一定的教学形式而存在。离开了一定的教学形式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又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教师、学生、媒体(即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等。如果在农村通用教学中能实现以下三个转变,我想充满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一定会到来。

二、突破限制,提出改善措施

1.突破一:丰富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而出现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教师、学生的各种不同特点,都决定了教学模式不可能是绝对的。

例如,在课程用案例提供思维线索、整合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这样的策略尤其适用于较为枯燥、刻板的陈述性知识。为避免有照本宣科之嫌,只要巧妙地调整其顺序以符合案例教学的思维逻辑,再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且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案例,就不仅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也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在学习“技术的性质”一课时,原本课本里有五个技术性质的概念需要学生理解,理论性太强容易把内容讲“死”,所以在这里可以学习某一位通用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选用优盘这个案例作为串联五个性质的线索,使学生在趣味性和实用性中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讲模拟试验时,老师在讲台上解释半天口干舌燥的,还不如直接播放一段汽车碰撞视频来的直接和有效。

2.突破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它的内容是每年都要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前面提到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多数为转型教师,转型前可能只是某一个专业的教师,而且长时间待在乡镇农村,很少与外界交流,可是现在要教这涵盖知识如此之广的科目有时真的会力不从心及缺乏信心。对此,我们可以学习英国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当英国中小学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感到没有信心并缺乏对这门课程必要的理解及基本技能时,英国伯明翰中英兰大学教育学院对任课教师及时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他们同时开设与“设计与技术”相关的9门课程,帮助教师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理解,从而使教师树立了信心,克服了困难,提高了在学校实施这门课程的水平和标准。中英兰大学还设立了世界知名的“基础设计与技术研究中心”。定期举办“国际设计与技术研讨会”,他们把教师的专业培训与常规教学及科研结合起来,促进任课教师对“设计与技术”课程不断地进行学习、研究、探索并进行新的改革与实验。虽然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或充足的时间,但是我们在教书的同时自己通过网络自学、跨学科交流、跨学校交流等多种途径学习一些相应的知识,充实自己。

3.突破三:加强交流沟通

通用技术课程之所以能在杭城各大学校实施成功,主要在于学校能把它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重视并带头支持这门课程,对这门课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新课改指导下的通用技术教学,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旨在通过学习相应知识,提高各种技能,实现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在学校鼓励支持下任课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相关的技术活动比赛,让学生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去展示自己,在不用走出校门就可以得到锻炼的同时让所学知识得以实践,提升相应的技术素养,把技术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运用到其他学习的科目当中,实现共同进步。可持续发展,是现在所有领域都孜孜追求的目标。正如在讲授设计原则的时候,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可持续发展原则。

爱因斯坦曾经说:“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而什么又是对人终身有益的?即“求知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对于新课程技术教育,我的理解是:学习昨天和今天的一切有用的,内化为自己的,去创造明天社会需要的。也就是指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创造自己未来需要的东西。新课程技术教育的提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从而必将引发教育改革的更新。相信通过改善相应措施定能拉近同类学科的城乡距离,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关颖.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天津:天津社会科学,1994(4):107-108.

篇4

摘 要: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目前,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教学理念陈旧,幼小衔接存在单向化、表面化等问题。本文从幼小衔接的概念入手,对乡村学校设置非小学化幼小衔接班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旨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设置衔接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乡村学校;非小学化;幼小衔接班;必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流趋势,人们更加关注各个阶段的教育问题。学前教育是幼儿升入小学的重要阶段,坚决不能小学化,不能将小学教学知识放到学前阶段学习,要尽可能地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目前在很多乡村学校,幼小衔接阶段存在教育问题,导致幼儿进入小学后,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出现断层。究其根本是乡村学校没有设置非小学化幼小衔接班。因此加强对衔接班设置必要性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小接的概念

所谓幼小衔接,是指在我国早期教育与初等教育过渡和衔接问题的简称。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幼小衔接概念成为专业术语。在我国,幼小衔接即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过渡阶段。该阶段,对于幼儿的成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期,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故加强二者的衔接至关重要。

二、乡村学校设非小学化幼小衔接班的必要性

1.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乡村学校无论是在师资资源,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都处于落后状态,使得幼儿无法接受与城市幼儿同等水平的教育。设置非小学化幼小衔接班,不仅能够改变家长、教师的观念,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使他们接受到更加科学的教学。很多家长认为,在幼儿园让孩子多学习写字、拼音等,能够在上小学时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缓解学习压力。如晶晶的妈妈每天空闲下来就会教晶晶背唐诗、背故事,不让孩子劳动。这种重视积累而非潜能开发的行为,实属揠苗助长,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会使孩子无法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衔接班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引导和教育,使幼儿能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衔接班的教师会科学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对拼音、书写及数学等知识有初步认识,在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后,有效缓解学生的落差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知识接受能力。

2.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目前,很多学生都缺乏自理能力,不利于成长。在笔者看来,5~6岁的幼儿开始接触“幼小衔接班”相关课程,包括拼音、识字等,当幼儿能够掌握拼音方法时,便能够通过拼读的方式自主识字和阅读,且能够通过拼音记录听到的声音,形成知识输入与输出的循环体系,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汉语表达、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小衔接班的设置具有科学性,会根据该阶段幼儿的特点,设置实践活动。如在阅读方面,家长应与孩子一起阅读,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画面,结合画面讨论故事内容,使孩子能够在画面与故事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或者与孩子一起讨论故事情节,培养孩子的叙事能力。

3.发展幼儿的思维

一般来说,幼儿识字的敏感期在3~6岁,幼儿进入3周岁之后,形象思维开始发展,对于字的形状形成初步认识。随后,抽象思想开始萌芽,5岁起开始有实质性发展。在衔接班教学中,教师会抓住这一时机,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同时在数学思维方面,教师会安排一些实践活动,鼓励幼儿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还会对幼儿的独立性、互动性及创造性等方面予以培训,使幼儿在升入小学前,便对小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了解不充分,所教知识和技能不够规范,幼儿难以形成正确的习惯,如书写笔顺错误等。而在衔接班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幼儿能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并掌握一些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三、结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非小学化幼小衔接班的设置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乡村地区,各学校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突破各个方面的束缚和限制,引入现代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合理的课程,把握教育的最佳契机,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加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生的角色,迎接美好的未来,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桦.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及对策――基于厦门市湖里区幼小衔接现状开展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2):39-41.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乡村小学;数学课堂;优势;应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学以致用,提高数学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经将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所改变,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限制其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足够的重视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一、乡村小学数学课堂现状

1.课堂教学缺乏新意,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的学生都处于儿童阶段,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老师的教学方式缺乏新意,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重视对教材及例题的讲解,没有把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虽然也在大力的提倡实践性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教育理念,但是收效不大,教师没有深刻理解教学理念提出的现实意义,有悖于新课标对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求。

2.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老师习惯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老师讲解例题,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滞后的教育方法无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重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只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按部就班完成例题的讲解,就视为完成教学任务,却忽略了小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没有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数学教育。

3.缺乏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

乡村小学作为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很多学校因为经济能力的限制,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还存在欠缺,缺乏对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理解,无法体现合理均衡的教学资源分配,制约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的优势分析

1.信息技术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能够将教材平面的教学内容转化为色彩丰富的图片、视频以及影像,有效吸引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体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理想的交互功能,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实现形式上的转化,将一些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2.实现教学资源的城乡均衡

乡村小学由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限制,与城市学生所感受到视野有很大的城乡差异,特别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乡村小学,很多学生都没有机会去感受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乡村小学生的学习视野具有较强的局限性,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乡村教学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拓展乡村小学生的眼界,使其能够感受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实现城乡教学资源的均衡和发展利用。

三、乡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信息技术

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动画视频引入到小学的教学环节中,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驱动下形成良好的学习过程。比如教师在进行乘法口诀的教学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便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乘法口诀表的阅读,进而进行熟能生巧的背诵,有些学习便会由于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抵触课堂学习,难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中的相关动画视频,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学习,再在教学总结环节中对动画视频内容进行整合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有效降低了教师的课堂教学难度。

2.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难点的演示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演示,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图形进行演化、变形,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有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点学习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讲解会让学生觉得过于生硬和突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演示由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便能够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中的高等同于长方形中的宽,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长×宽,那么便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长×高,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使学生在无形之中便理解了相关教学知识点,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过程。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的实践应用教育

很多乡村小学生的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环境的限制,没有树立良好的学习理念和学习习惯,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对于现实生活的实际意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育,使学生能够意识到小学数学学习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比如教师在进行有关圆的周长的教学内容学习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一个教学问题“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现在要在操场上设置一个四百米的跑道,那么我们该怎样确定跑道的距离为四百米呢?”,进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跑道的模式,可以将操场平面剪切为长方形和两个半圆形,进行向学生演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思维,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视和应用,同时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乡村小学数学具有教学水平发展和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其教学环节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促进乡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龚维英.让信息技术走进乡村小学数学课堂[J].中外交流,2017,(5):32.

篇6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美术教学 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1基层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1.1教学条件差,城乡差距明显

近年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尤为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其次是缺少美术教学方面的设施,多媒体教学落实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相比接受美术课学习的机会少了些,从电影、电视、展览中接受美学教育的机会也很少。因此,农村孩子十分珍惜每周一节且来之不易的美术课。在农村美术教学工作中,对孩子们的心情笔者颇有体会。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美术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1.2美术评价主观、单一

小学美术教师往往要同时教多个班级,对大多数的学生不是很了解,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以往美术教学评价只强调美术技能技法,而忽略认知和情意。即使是技法部分也只强调训练而已,因此评价的内容是单一的。除此之外,传统评价只是教师一个人评价学生作品,因此,评价方式、评价人都是单一的。因此在各级各类美术竞赛中,农村学生获奖甚少。严重的是使学生失去一个最重要的培养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造成农村人口素质低下,长期以来制约了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2基层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出现的原因

2.1美术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美术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先进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美术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美术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者是比赛的时候用一下,其它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美术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美术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美术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2.2美术教师队伍空缺

农村师资力量不足,大部分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培训。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美术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没有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美术教师。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美术教师的美术技能素质亟待提高。美术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教师美术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

通过对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现状的分析,如果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很大程度上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才能确保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完成,才能激发农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有效提高农村孩子的美术技能和审美素养。面临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任务是调查研究农村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规律、特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审美教育方法与途径。

3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既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在具体的工作中,由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环境条件的制约,美术教育状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到最好,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得到快乐,利用现有的资源,把美术功能发挥好,把美传递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爱上美术,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梯度发展。因地制宜地激发学生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实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丰子恺.丰子恺论艺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 吕延和.通过美术的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 张贵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7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篇8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

一、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现状

我们就某一乡村中小学教师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5份。我们调查发现,认为对课程改革支持力度不足的教师占75%,认为课程改革的条件不足的教师占68%,对课程改革信心不足的教师占60%,认为课程改革非常重要的教师占48%,对课程改革抱观望态度的教师占47%,认为课程改革需要主动参与的教师占35%,认为课程改革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师占19%。在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对部分一线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在交谈中发现,部分教师表示对课程改革兴趣不大;有的教师心中存在一些顾虑,一来担心吃力不讨好,二来担心进行课程改革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承受着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压力,还有不少教师觉得感觉目前手头上的事情较多,力不从心。

二、乡村教师课程改革现状原因分析

1.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度不到位

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大部分乡村中小学教师未意识到课程改革重要性,部分乡村教师还错误地认为课程改革就是要将原来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料等全部革新,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就是学校领导的事情。再加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属于新事物,很多教师受到原来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影响,课程改革比较困难。

2.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能力不够

课程改革过程中很多乡村教师很积极加入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但是大部分教师自身的课程改革能力有限,很少接受课程改革等教学方面的培训,再加上平时的工作量大,他们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去,难以将课程改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教学,最终课程改革的热情被自身的课程改革能力不足而扑灭。

3.课程改革环境的支持力度不足、奖励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课程与作业压力增大,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领导更看中教师的教学成绩,而对于课程改革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资金投入不够,甚至还有乡村学校没有制定课程改革等教师教学的激励奖励制度,这样直接导致课程改革效果不好。总之,教学环境对乡村教师课程改革和教学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乡村教师课程改革建议

1.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认知度

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是激发教师课程改革积极性的重要策略,教师应在课程改革中不断深入学习,树立良好学习的理念,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汲取新知识,开创教学新方法。乡村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是在原有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相关教育部门特别是中小学应积极组织相关专题讲座,以便加大课程改革宣传力度。

2.加强课程改革培训效果、提高教师对课程改革的能力

推行乡村课程改革,不仅应加强课程改革培训力度,而且还应重视提高课程改革培训的效果。近年来,各式各样的培训非常多,而且很多培训机构把培训当成一种赚钱的工具,难免部分教师会对培训产生抵制情绪。因此,要想提高课程改革培训的效果,让乡村教师切实从课程改革培训中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课程专家就必须了解教师们的需求,如观摩示范教学、指导性的研讨教学、听同行介绍经验教学等等都是较好的开展讲座培训的好方式。

篇9

2012年年底,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来源:2013-01-04《中国青年报》),形成“城挤、乡弱、村空”的现状,也造成黑校车、超载车的一系列悲剧和隐患。根据该研究院在10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最为惊人的是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2011年,辍学小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与1997年、1998年、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新闻来源:中国工业信息网)。2012年9月,以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下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提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备案之前,暂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2012〕48号)。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学校,可以说一直就处于风雨飘摇中。

在笔者心中,在广袤的乡野,每一所学校,是一堆火;每一个老师,是一盏灯。在多少国人的记忆中,乡村小学是乡村唯一具有诗意的庭院:简单的围墙、整齐的桌椅,孩子们甩开喉咙,拖着长腔,“嗟叹歌咏”。乡村学校的是深埋于中国乡野的文化种子,集中了全村所有的儒雅与高贵,是整个村庄的“文化庙堂”。乡村学校大量消失,更深远影响在于中国底层社会秩序的维系与重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庠序(乡村的学校)除了教书育人,教化乡邑才是根本。曾几何时,乡村小学书声琅琅,教书先生一言九鼎,婚丧嫁娶指点仪轨――村小虽小虽弱,却是文化庙堂,是文化根系所在!

村里一位老农的话质朴而让人伤感:村里没了学校,就像家里没了孩子!撤点并校,有大几千万“留守儿童”――他们的父辈辗转于城市谋生,家门口无学可上,隔代教养普遍,这些在幼年即“骨肉分离”的孩子,他们的教育与心理健康如何保证,这样的童年给生命涂上何种底色?城乡教育的鸿沟又怎样走向弥合?

为什么在国家两免一补之后辍学率反而回到10年前?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目标的偏离。“孩子读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这是农村孩子家长朴实的陈述。这样的教育不是扎根的教育,不是输血的教育,是背叛土地和现实的教育!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方向都“模仿”高中教育,办成了所谓“精英模式”。县中现象值得深思!实际上,农村孩子中,从小学一年级能够一直上到大学毕业的还不到30%,70%左右的绝大多数被忽略在应有的教育意义之外。对于这些大多数,学校生活就是几本教材,走出校园就被远远抛开,而现实的需要是,生活才是他们的教材,除了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以外,打开思维,学会生存、学会学习,掌握务农做工的一技之长,成为转型的社会力量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农村学校撤并不只是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价值选择问题:是以效率优先,还是兼顾公平、长远?从教育规律出发,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保存文化香火。这在民族地区尤其要更加审慎。“远方”的村庄、中国的未来,都在呼唤更加理性文明的教育生态!

篇10

究其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体音美这些副科严重缩水,由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周两三节缩减到一节,甚至没有。另一方面,这些课缺乏专业教师,而任课教师多是不会上体育,体育课上学生自由活动,美术课照体宣科、随意画,音乐课大多是欣赏课,由教师放放音乐,学生听听而已。

为什么让体音美课如此偏离轨道呢?一是过分追求应试教育的后果,我们将主科语、数、外成绩成为考核学生成绩的唯一法宝,所以这些所为的副科不为重视。二是当前农村地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往往缺乏专业的体音美教师。即使有一半个这些特殊学科的教师,也都成为语文、数学课教师的主力军,根本腾不出手专门负责体音美教学。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音美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我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部分中学有专职体音美教师,而各别中心小学配备有,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微乎其微,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音美课程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三是农村学校尤其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严重,小班小校多,小学包班较普遍,一名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同时胜任多门科目的教学,目前担任体音美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专业水平低,无法满足课程设置和教学需要。有限的专业教师难以传授专业课。四是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家长重视力度不够,在意识上,家长对体育、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体育、艺术当做是孩子的必修课;其次,在经济上,农村的家庭可能都不是很富足,没有过多的条件去满足孩子额外的需求。即使有的农村家庭条件较好,但是由于农村的专业体育艺术师资缺乏,也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正规学校的体育、艺术师资都很有限,更不用说校外的体音美培训师资了。所以,即使农村孩子有钱学但是没人教。因而在农村孩子的体音美基本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农村孩子对体育特别是艺术的渴望是显而易见的。体育、艺术课程是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兴趣爱好的有效途径。农村体音美教师的短缺,必将影响到现代农村人口素质的。久而久之,学校里的体育、音乐、美术就形同虚设了。

作为老师,面对农村体音美教学的现状,我深感担忧,孩子们唱不好国歌,唱出的国歌音调高低不齐,五画八门;画不出心灵之作,更谈不上体育技巧。我深思,难道我们不能因地制宜吗?引进传统体育项目、当地的农村艺人请进课堂,提高农村体音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