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核算内容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核算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政府收支分类;预算收支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会计科目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关系
2007年1月1日起执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方案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收入分类,将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等都纳入政府收入分类体系,使政府各项收入来源得到清晰反映;新的收入分类还对类款层次进行调整,增加一些汇总统计科目,如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更便于财政收支统计和分析。第二是支出功能分类,涵盖预算内外等所有政府支出,改变预算外资金长期游离政府预算科目之外的状况;统一按支出功能分类,改变过去按部门分类,从而集中、直观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使预算更细化和透明。第三是支出经济分类,反映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即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出去的。
新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助于建立起我国财政信息管理系统,但其基础数据主要来自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系统。健全而良好的预算和会计建设是良好的公共部门治理基础。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缺乏微观基础。[1]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导致核算内容不够全面深入
尽管收付实现制是各国主要采取的核算基础,但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npm)运动推动下, 已有不少国家在政府预算会计中运用了权责发生制。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实践表明,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对支持绩效导向的政府预算改革,鉴别财政风险及改进政府对长期资产管理等有重要作用。
我国财政部1997年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虽然在2001年印发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中规定:“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但这些事项并未涉及直接隐性负债、或有事项及政府产权等处理。以财政负债和财政资产为例:
1.财政负债核算的范围过窄
核算财政负债的会计科目有三个:“暂存款”、“与上级往来”、“借入款”。前两个反映财政与其他部门或财政间的往来,不属于通常探讨的财政负债的范围。“借入款”反映财政向社会举借的债务,属于直接显性负债。而直接隐性负债(政府欠发工资、社会保障支出缺口等),或有直接负债(政府担保的各种借款、政府未决诉讼等)和或有隐性负债(国有企业的潜亏,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供销社系统及农村合作基金的坏账等)则没有反映。[2]截至2003年底,我国政府积欠企业出口退税金额超过3000亿元。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因没有为职工计提养老金而遗留下来的隐性债务,据不完全统计已达到30000亿元,仅“十五”时期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缺口共达1000亿元[3].尽管《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或各类以公司基金的名义借钱、债券等途径筹集资金,由财政提供担保,这些负债都没有如实反映在预算会计报表中。披露的财政负债规模远低于实际存在的规模,政府偿付债务能力和承担负债的压力被低估。
2.政府债权和股权的增减变动未反映在财政资产中
(1)政府债权的发生和收回未作为政府资产反映。现行制度规定,发放贷款列为“一般预算支出”,收回贷款本息列为“一般预算收入”,而对贷款发生和收回导致的债权变动不进行核算。缺点是,政府债权的规模和增减变动没有反映,虚减了政府可支配的公共财务资源,不利于加强贷款的回收管理。
(2)政府对外投资形成的国有资本金以及缴存国际金融组织的股本未作为政府产权反映。结果是政府资产状况和结构无法反映。[4]对外投资核算时仅列为“一般预算支出”,未作为产权反映。同样,国有资产出售、转让所得款项,列为“一般预算收入”,不反映投资资产的减少。未核算和反馈国有股权的运营状况,不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新的资金运作情况未系统反映在会计核算范围内
预算外资金未包括在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范围内,在《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外,由《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来规范。目前预算外资金已纳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预算外资金与一般预算资金在收缴领拨和预算编制上已趋于一致的状况下,财政资金的体外循环,既不利于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也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与预算单位会计报表反映的资金口径不一致。此外,社会保障基金核算不统一,财政部门无法全面反映社会保障基金的运作及增值情况。[5]
(三)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过于简略
如资产负债表中,政府当年结余和历年累计结余没有分开,不便于财务分析和资金调度。
(四)会计科目与政府预算科目尚不甚匹配
政府预算科目用以详细记录和反映预算的批准情况,同时,政府会计科目用以详细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会计科目的设置应与预算科目相匹配,且其详细程度应不低于预算账户,以便按照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口径反映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可喜的是,在《财政部关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财政总预算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财库「200625号)[6]中,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取消净资产类“专项预算外资金结余”、“一般预算外资金结余”和“乡统筹资金结余”科目,取消收入类“专项预算外资金收入”、“一般预算外资金收入”、“乡统筹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取消支出类“行政事业支出”、“专项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乡统筹资金支出”和“其他支出”科目,而增设净资产类“预算外结余”、收入类“一般预算外收入”和支出类“一般预算外支出”科目。财政总预算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科目均要求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分设相应明细账。
随着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纳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目前急需拓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解决预算明细科目和财政总预算会计明细科目分类不一致的问题。从长远看,预算外资金与一般预算资金应融为一体,统一核算。作为过度,目前应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体系内设置单独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结余等科目进行核算。
三、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应渐进式地引入权责发生制
首先,对于预算收支及结余这类基本业务,按收付实现制核算,以全面客观反映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其次,对与揭示和防范风险相关的项目进行权责发生制核算或披露。除国内外借款和发行债券此类直接显性债务外,还要对直接隐性债务和或有债务做到较为准确的确认、计量和反映。再次,对部分项目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双基础制。[4]对于资本性支出项目,应当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确认为预算支出,另一方面应当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为政府产权、债权增加;对于出售长期资产取得收入的项目,应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确认为预算收入,另一方面应当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为政府产权、债权减少;对于借入或归还外债的项目,一方面应当按收付实现制确认为债务收入或债务支出,另一方面应当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为应付债务的增加或减少,以全面反映政府债务的形成及变动。
四、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的改进建议
结合2007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对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改进如下:
(一)资产类
1.增设“政府股权投资”科目,反映政府投资股权的情况。
2.增设“贷款”和“转贷款”科目,政府对境内外贷放有偿资金记入支出的同时,核算所取得的债权。
3.增设“待处理财产损溢”,取消原有的“待处理财政周转金”,反映无法收回的资产,如无法收回的贷款、转贷款及财政周转金等。
(二)负债类
1.增设“应付款”科目,核算财政部门期末按权责发生制确认当期支出而形成的应付款项(此项不再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
2.揭示政府“隐性负债”,重点提供“或有负债”信息。对重大的或有负债,如行政赔偿事项的未决诉讼、为其他单位提供的债务担保等,应评估金额并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三)净资产类
1.在原有“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专用基金结余”基础上,增设“预算外结余”、“社会保险基金结余”,核算各类财政资金的当年结余。此外,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这五个结余的期初数栏,反映各类财政资金的历年累计结余,有别于各类资金的当年结余。
2.增设“政府投资基金”科目,与政府投资取得的资产、产权保持平衡。如政府以产权参股投资时,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借“一般预算支出”等,贷“国库存款”等;另一方面按权责发生制,借“政府股权投资”,贷“政府投资基金”。
3.增设“政府贷款基金”科目,与“贷款”和“转贷款”科目保持平衡。若逾期贷款无法收回,则冲减“政府贷款基金”科目金额。如政府贷出款时,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借“一般预算支出”等,贷“国库存款”等;另一方面按权责发生制,借“贷款”,贷“政府贷款基金”;贷款无法收回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贷款”;转销无法收回的贷款时,借“政府贷款基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增设“政府偿债基金”科目,与“应付款”、“借入款”科目保持平衡。
(四)收入类
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入支出科目划分过于粗略,反映的会计信息过于概括。
1.增设“债务预算收入”,核算政府境内外举借债务所得的收入。如政府向社会借入款项时,一方面按收付实现制,借“国库存款”,贷“债务预算收入”;另一方面按权责发生制,借“政府偿债基金”,贷“借入款”。
2.增设“预算外收入”科目,核算政府预算外资金收入。
3.增设“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科目,核算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其他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4.扩大“调入资金”核算范围,核算各类财政资金之间的调拨,如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预算外转移收入等。
(五)支出类
1.增设“债务预算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科目。
2.扩大“调出资金”核算范围,取消《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的“政府调剂支出”科目。目前“调出资金”只核算财政部门从基金预算的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结余中调出的用于平衡预算收支的资金。“调出资金”应可核算各类财政资金之间的调拨,如从预算外资金中调入一般预算内资金,则借“国库存款”,贷“调入资金”,同时,借“调出资金”,贷“财政专户存款”。
[参考文献]
[1]刘玉廷。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2004(9):3 6.
[2]邢俊英。改革政府会计制度,防范财政负债风险[j].会计研究,2004(4):69 72.
[3]陆建桥。关于加强我国政府会计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4(7):3 9.
[4]课题组。关于建立中国政府会计准则的研究报告[j].会计研究,2006(3):34 44.
篇2
论文关键词:重构,投资业务,教学组织,提高,教学效果
投资是指企业在其主要经营业务以外,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或以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方式向其他单位进行投资,以期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电大课程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将企业的对外投资按照证券投资(第五章)和长期股权投资(第六章)两章内容分别介绍。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开始我从“教材”的角度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顺着教材思路教学”,结果,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效益甚微。基于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反思,我认为,投资业务的这两章内容课堂教学应从“学生”角度入手,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将两章内容重新组合,方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重构思路
电大课程里《中级财务会计》教材是按管理当局投资目的不同,把证券投资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框架结构进行介绍。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证券投资最常见的是按投资品种划分的股票和债券,重构教学内容时就从股票和债券这两个基本点入手,再按照管理意图不同分别从不同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减值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层剖析,同时设例讲解、加深认识,最后归纳小结、系统认识。
二、重构教学内容,分层对比分析
(一)股票投资业务的会计核算
基于管理当局投资目的不同,可以把股票投资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其相应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减值的会计核算也不尽相同。
1.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出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外的金融资产。
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初
始
计
量
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
公允价值计量;
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成本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银行存款
后
续
计
量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所有者权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贷:资本公积
减
值
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持续下降且非暂时性的,要计提减值准备;价值恢复时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统计核算;重要意义;区别与联系
前言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推进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已经作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执行,因为会计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保证会计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不仅可以提高核算信息数据资源的利用率与共享率,极大的发挥信息数据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的统一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企业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效信息技术。企业中的会计与统计工作都是从原始数据信息的收集开始,两者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财务活动的良好开展提供有效信息依据。会计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成果以及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与核算,统计则是对企业在社会经济现象数量方面进行研究,并提供统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与统计核算工作中所获取的信息内容是企业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性数据。另一方面,企业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会造成重复劳动的大量产生,忽略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在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是经济市场主体,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斗争中占据稳固地位,就要保证企业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因为企业会计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情况下,核算资料质量及工作效率也会有所提高,这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一)二者的区别
会计与统计核算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与差异性,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中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核算对象、针对不同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原则、核算方法以及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收益分配核算都有所区别。此外,会计与统计核算在核算分类上还存在较大差异。
(二)二者的联系
会计与统计核算相对于差异性而言,两者的联系性则较为密切。其联系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依据是相同的,所谓的依据是指原始记录与原始凭证,在会计与统计核算工作中两者可以互相使用对方在工作中获取的核算成果。其二,会计与统计核算工作中所依据的经济指标是相同的(如负债以及资产等),同时会计与统计核算工作的核算口径与计算方法也是一致的。其三,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在企业各种经济核算中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两者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搜集整合信息,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收支情况。
三、实现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两者统一的有效策略
(一)健全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制度
要实现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会计与统计核算制度,利用完善制度引导会计与统计核算工作的协调统一。在会计与统计核算协调统一的征程中应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综合两者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企业及相关工作人员在收支财务资料时,不仅要将完善后的财务预算制度如实上报给企业财务部门,同时还应根据国民经济核算需求,按照统计核算相关要求,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料按照逐级上报的方式报给统计部门,而后由统计部门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类汇总,采取两者核算职能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相关资料的统一。
(二)强化增加值核算,实现会计与统计核算的统一
所谓的增加值是指企业在各项经营活动中在劳务以及外购货物上获得的额外效益,即扣除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所耗费的劳务费以及中间产品的余额。增加值可以展现各方面对企业与社会的贡献,这里的各方面主要是指政府、股东以及职工等,它是衡量企业综合性效益的重要指标。基于增加值的作用,强化增加值核算,可以为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是真正实现两者协调统一的桥梁,在两者之间发挥着连接性作用。
(三)规范会计与统计核算指标,改善会计与统计核算原则
由于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在核算对象、核算方法、核算内容以及服务对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会计与统计核算协调统计进程中,应本着的原则,对两者统一做出合理化调整,力求在核算指标含义、计算方式以及口径上保持一致性。对于会计与统计核算内容存在差异的指标,应附之明确的使用说明,以免两者在综合使用中出现混淆状况,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增加与调整会计核算中的分类内容
会计与统计核算在分类内容上存在区别,要实现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就要缩小会计与统计核算在分类内容上的差距。那么要缩小两者在分类内容事情上的区别,可以对会计核算中的分类内容进行增加或者调整,但是要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前提。会计核算在按照行业分类的基础上应保证与统计核算的配套性,增设一些按照产业分类核算的会计核算内容,使两者在各个方面逐渐趋于协调统一。
四、总结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组合而成,现今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不断完善,而企业会计与统计核算要想满足国民经济核算要求,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两者相分离会造成很多冗杂工作的产生,而将两者在保持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做出科学改进,强化两者之间在经济核算中的协调配合,提高相关信息数据资料的共享度,从而为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桂菊.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与会计核算的协调统一[J].商业经济,2012(05)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Thebrand-newforminputmethod,unifiesthecertificatemoduleandthereportformmodule,realizesthecertificatedatahighspeedinput;Usingthecodingtechniqueandthereportformmodule,theproductioncostcalculationreportform,willrealizethecostaccountingatonefellswoopentiregeneral,thushassolvedan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biggestdifficultproblem;Foundedthegroupingcalculation,thusprovidesalwaysclassifiesisbroaderthan,themorecomprehensiveaccountingindicesandsooneightmajorpartcontents,constitutestheaccountingcomputerizationentiregeneraltheoryframe.
keyword:Accountanttheelectricitycalculated;Entiregeneral;Centraldata;Groupingcalculation;Automaticaccount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日常会计核算,我们通过科目编码进行,也称为编码内核算。但编码并非万能,有些更详细的核算内容,仅依靠科目编码是无能为力的。如工资一般按工资总额组成内容进行明细核算,很难同时按职工姓名进行明细核算。又如材料一般按类别或库别等口径进行明细核算,很难细化到成千上万的材料品种。这些工资到人、材料到品种等的核算内容,实际上是更为详细的明细核算,即使强行编码到如此详细的程度,如国内某些会计软件可进行九级编码,记账凭证的编制也无法适应。因此,编码并不是越详细越好,也不是编码级别越多越好。编码内核算不能满足管理和核算需要时,就必须用编码外核算进行补充。哪些内容纳入编码内核算,哪些内容列入编码外补充,并没有现成的统一标准,完全要根据本单位核算与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来决定。实行主辅核算相结合,既能适应日常会计核算需要,又能满足管理者对各种管理信息的需求。
编码内、外核算存在大量数据交流,比如各种口径的工资汇总表、发出材料汇总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辅助核算内容,都会产生大量表格数据,将其打印出来,就是原始凭证,需要据此编制记账凭证来输入机内。这些凭证数据的手工输入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容易出错。全通用电算会计应寻求一种更快、更有效率的自动输入方法,即表格输入法,来实现编码内、外核算的贯通。
三、主控模块全通用
篇5
[关键词]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
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控模块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它进行层层分解。最高层若干模块是主控模块,它们体现了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系统风格,其模块结构的划分标准是否科学将影响会计软件的整体质量。科学的模块划分标准有助于获得标准化、通用化,甚至是全通用的主控模块结构。按功能和数据处理流程划分是电算会计模块划分的两种主要标准,它们各有优缺点,只采用其中任何一种标准,都会显得美中不足。如果以数据处理流程为主要划分标准,将各模块重复的内容抽出来,再按功能划分,就可以扬长避短,进而获得全通用标准化主控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这是一个全通用标准化的主控模块结构,适合于任何一个会计主体的电算会计,并能实现强大的核算功能。这些核算功能主要包括:加工中央数据,实现双轨核算制。并为适度的反记账和反结账奠定坚实的基础;结合采用主辅核算,既能满足传统编码内会计核算的需要,又能进行更详细的编码外核算;报表模块全通用,不仅能加工各种实时核算和随机核算报表,而且结合编码技术可实现成本核算的全通用。
三、主辅核算全通用
篇6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企业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合称企业的三大经济核算,构成企业核算体系。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有密切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侧面担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核算和监督任务。统计核算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投入统计、企业产出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等方面。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设置和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几个方面。企业业务核算,又称企业的业务技术核算,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技术业务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及时反映各类经济技术业务的状况和变化,使有关人员据以进行领导和管理工作。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关系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三大核算主要是为企业经济管理服务,但为国民核算提供材料,也是企业核算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国民核算与企业核算的结合上,研究企业三大核算的协调问题。为此,首先必须明确三大核算及其相互关系。在三大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占特殊重要地位。在企业业务核算中,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在货币方面的归宿。评定企业经济效果,这在企业是由会计部门来承担的。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常常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材料。企业业务技术核算也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业务核算侧重于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例如,职工人员卡片,反映生产过程的原始记录,领发原材料的原始凭证、库存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记录、职工出勤、缺勤情况记录等。这些资料都是会计核算的统计核算的基础资料。没有健全的会计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
三、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协调
在明确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相互关系之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协调。随着经济技术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飞速进步,三大核算将逐步走向融合一体化。即对同一种数字来说,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适应不同的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具体要求。三大核算协调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具体内容:
(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统计核算的基础依据。有的要求相一致,有的要求不相一致,这就需要相互协商,尽可能使它们统一起来,使其既简化观察、计量、登记手续,又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指标口径的协调和统一。由于分析研究目的不同,不同核算所用的口径,常常存在不同的情况。例如,工作总额的计算,统计要求按应发制计算,会计要求按实发计算。会计指标主要考察资金运动,而统计指标主要用以研究投入产出和效益的数量关系,彼此存在一定的差异,使之在指标涵义、计算范围等方面存在程度不等的出入。为此,需要在满足各自需要的情况下,力求三大核算的协调和统一,以方便运用、对比和分析。
(三)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有的分类方法是统计研究需要的,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看,作用不大;相反,有些分类是适应会计和业务需要的,统计分析则用不上,需要统筹兼顾,尽量保持协调统一。
(四)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在计算技术不发达时,计算过程是分散进行的。现在,由于电子计算技术在发展,三大核算的计算过程,包括原始资料的输入、存储和加工计算,就可能走向统一,并兼顾几个方面的需要。这种计算过程的变化将会对三大核算的协调、融合和统一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经济迅速、兼容共享的目的。
篇7
[关键词] 会计核算;科室核算;医院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18-01
中国加入WTO以来,医院面临的国际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离不开会计核算和科室核算这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管理手段的。目前,有的医院设立财务科和科室成本核算办公室,也有的医院在财务科里下设会计核算组与科室核算组。本文就这个话题谈谈笔者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看法。
1 会计核算和科室核算两者的区别
1.1核算的目的与作用不同
会计核算是根据国家的有关会计制度来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总账、明细账,并按制度要求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记录有关重大披露事件和会计分析资料,最后向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资料。其会计行为最终体现的都是权益所有者的要求,并为其服务。科室核算就不同了,它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为了实现管理的目的与要求,各地、各单位灵活自主地运用了很多核算方法,有的是为了实现目标管理,降低成本,节约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有的是为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合理分配奖金;有的是为了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率等。总之,应不同的管理要求,科室核算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1.2核算的内容与形式不同
会计核算是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利用明确严格的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核算的行为,各单位和部门无权更改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形式。医院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于会计核算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不能因医院的某些具体情况,随意地增减会计科目、会计账簿及会计报表。科室核算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多样化。作为科室核算来讲,正所谓“百花齐放”,每所医院都是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核算形式,没有统一的模式。
1.3核算的分类不同
会计核算是按经济性质分类来核算。如:医院的收入分为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三大类,医院的支出分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三大类。科室核算是按管理性质来分类核算的。如:内科的收支核算、外科的收支核算等。
1.4核算的范围不同
会计核算总括了医院的收支情况,全面反映了全院的财务成果。科室核算是医院局部的核算,科室核算的范围可大可小。有的科室,如:医院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中西药房,因有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有卫生材料、药品成本、器械损耗等各种成本的消耗,所以应该核算。有的科室可以不核算,如:行政管理部门和部分后勤管理单位。
1.5核算的记账方法不同
会计核算的方法是采用复式记账法,能体现出资金从贷方流向借方,科目之间有平衡关系。科室核算采用单式记账,比较简单,核算项目之间没有平衡关系。
1.6核算精确度不同
科室核算的精确度要求不很严格,可取分、角、元、十元甚至百元、千元作为核算精度,但会计核算只能是元,且要精确到分。
1.7核算的单位不同
会计核算的单位是唯一的,即货币单位,即使有其他核算单位,最终要换算成货币单位。科室核算的单位可以是多样的。计算收支时,可用货币单位;计算材料消费时,可用重量单位、数量单位或者容量单位;计算工时,可用日、月、年为单位。
2会计核算和科室核算两者之间的联系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全通用;中央数据;分组核算;自动转账
Abstract: The brand-new form input method, unifies the certificate module and the report form module, realizes the certificate data high speed input; Using the coding technique and the report form module, the production cost calculation report form, will realize the cost accounting at one fell swoop entire general, thus has solved an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entire general biggest difficult problem; Founded the grouping calculation, thus provides always classifies is broader than, the more comprehensive accounting indices and so on eight major part contents, constitutes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entire general theory frame.
key word: Accountant the electricity calculated; Entire general; Central data; Grouping calculation; Automatic account transfer
前言
“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就是立足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研究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标准化模块结构和主辅核算贯通等基本问题的一系列观念和方法体系。
很多学者认为各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个性,不可能实现全通用的电算会计。无可否认,各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的确有很多个性,但这些个性往往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如各会计主体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有可能不一样,尤其是明细科目也许相差甚远,但它们都是会计数据分类核算的归属,其账户的基本结构仍然是左借右贷,可以用相应编码来表示各会计主体相差甚远的这些科目。又如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报表差别很大,但它们都是从账簿中采集数据编制的,可以运行电算会计不同的编表指令来编制这些差别很大的会计报表,而编表指令用户是可以自定义的。因此,对于共性基础上的个性,全通用理论研究可以忽略不计。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它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理论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会计核算的高度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共同的会计理论基础。自15世纪复式簿记诞生以来,会计核算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基本理论体系。会计电算化虽然使得核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会计基本理论仍然适用。(2)规范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有一整套规范化的专门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任何单位的会计核算都要相互配合地运用这些专门方法。(3)整齐的会计数据流程。会计核算数据的总体流程具有高度共性,那就是“凭证数据一账簿数据一报表数据”。会计电算化中,账簿数据不是编制报表的依据,而主要为分类管理提供数据,并非可有可无。因而只要是会计核算,任何单位都要遵循这一共同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4)通用的会计核算制度。2000年12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一一个不分行业、不分部门、不分所有制的全通用企业会计制度。这为全通用理论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5)各模块的全通用。在实务工作中,账务处理和报表模块被公认可以实现全通用,而其他如工资、固定资产、销售等模块,普遍认为经过努力也可以逐步实现全通用,但成本模块则普遍认为不能全通用。实际上各单位成本核算存在高度共性,利用编码技术和报表模块可以实现成本核算通用化设计。
综上所述,全通用理论是可行的。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全通用可以为管理信息系统和审计电算化提供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数据平台,实现会计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从而有利于会计电算化实务的发展。全通用理论框架主要由以下8个部分内容构成。一、核算方法全通用
会计电算化核算方法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存储、加工和输出时所运用的一整套专门方法,其目的是为经营管理提供电子会计信息,实质就是会计核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会计软件设计者总是首先调查数据流,完成科目编码和数据表的设计;然后分析任务,划分模块;最后围绕数据表和科目编码,自上而下地逐一模块设计调试,完成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数据输出等方面的设计任务。因而会计电算化核算专门方法有9个,即科目编码、数据表设计、模块划分、初始化、系统维护、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加工和数据输出。这9个专门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不能相互取代,必须配合运用,共同构成全通用电算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9个专门方法全通用,是会计电算化全通用的技术性保障。
二、主辅核算全通用
篇9
关键词:统计核算;会计核算;渗透与协作
一、引言
很多企业设有统计部门和会计部门,这两个部门的核算构成了企业单位的最为核心的核算体系,统计和会计的核算侧重点有明显的差别,因此能够在核算结果上可以实现优势互补,解决各自核算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但是由于这两个核算体系存在着不同的核算目标,可能对于某些相同的内容,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核算方式,却容易产生差异很大的内容,这样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显然会带来困惑,不知道哪一种核算方式更加准确,而造成这样的结果更多的是因为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不协调导致的,而本文通过分析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讨论统计和会计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协作,这对于改善目前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不协调是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
(一)统计和会计的区别
统计和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其一是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统计核算就是一种通过统计的方法来收集资料,进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会计核算则需要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按照专业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和记录,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济管理。而统计所研究的对象则是统计总称,会计研究的对象则是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过程。
其二是服务对象的不同,统计的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虽然也存在着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一些统计性报表,但是这属于辅助工作,而会计服务对象足额主要是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虽然也会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但是这一般都是和企业统计一道,具有辅助作用。
其三是核算的程序和研究方法存在不同,会计核算遵循了凭证、帐薄和报表的程序,这个顺序是不能够随意颠倒和改变的,同时要严格尊师会计法律和准则以及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统计核算主要的程序则是以设计、调查和整理以及分析预测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这样的程序执行,因此相对于会计核算的程序而言,统计核算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会计核算的研究方法相对严密,而统计会计的研究方法则相对综合和灵活。
(二)统计和会计的联系
统计和会计之间的联系同样非常紧密,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其一从国民经济全局来看,国民经济的核算则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级,这里包括了会计核算以及业务核算等内容,不过从微观的视角来核算国民经济则需要采用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很多数据都需要取自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其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会计核算是企业的基础,企业的资金活动,资产和负债情况及构成,成本和费用以及利润分配等信息都需要取自于会计核算数据,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和观察进而推断企业的发展情况,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三、会计和统计的渗透和协作
(一)会计和统计的渗透分析
统计和会计的相互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会计核算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统计方法,比如在成本预算、决策和审计等方面都会使用统计分组、相对指标以及绝对指标等分析方法,让会计核算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时候反应核算信息,仅仅起到提供记录的作用,而是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实现即时会计核算,进而为动态决策以及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和强化企业管理方面提供数据支持。
其二,统计工作中也要充分使用会计资料和会计方法,在针对企业经济效益以及指标和连锁分析、绩效评价等统计活动中都需要使用到相关的会计指标和方法以及各种会计手段,通过和会计方法的融合,能够很好的完善统计学的内容,进而促进统计核算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也能够扩展统计的作用,让统计的信息可以体从预测和决策的支持,而不再仅限于报表的填制和上报。
其三是统计和会计存在相互交叉和补充,在微观核算中,以会计核算为主,其他的各种核算包括统计核算都要以会计核算为重要,但是由于会计核算的对象的限制不可能对其他非会计主体进行核算,此时统计就可以扮演会计核算的角色,从而实现对企业内部的全面核算,同样在宏观的核算中,则要以统计核算为主,而其他的核算包括会计核算就要起到补充作用。
(二)统计和会计的协作分析
统计和会计不同方面又很多,但是由于其基础的数据存在着相通性,因此可以实现相互引用和吸收,统计和会计的协作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其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作,原始记录和凭证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基础资料,是统计和会计核算的基础,所以在使用原始凭证进行分析前,统计和会计应该进行协商做到一证多用,从而提升核算效率。其二,各种会计和统计的指标要统一,这是确保统计和会计核算在最终的核算结果上不会出现偏差的重要方法,在概念以及指标范围和计算方法上都要尽量一致。其三就是人员分工要协作,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要加强合作,避免两个部门各自为政,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方法进行核算,最终的结果就会出现人力物力的增加,成本的增高,数据准确性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并将统计工作纳入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模块中,实现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在同一个平台上工作,进而实现统计和会计的协作。
四、总结
统计和会计虽然分属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和研究方法,但是都遵循着为企业服务为核心要素,再加上分析的基础数据相同,因此统计和会计的有效协作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成功率,因此运用本文提到的渗透和协作方法对于改善当前企业统计和会计的貌合神离问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参考文献:
[1] 赵红芬.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J].当代经济,2009(05):19.
[2] 宋云.论统计与会计相互协调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2931.
篇10
一、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煤炭企业来言,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主要价值是为了降低煤炭企业的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了市场竞争程度,煤炭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地,就必须提高煤炭的市场竞争能力。煤炭企业落实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降低了煤炭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煤炭生产成本降低,煤炭企业就有更多的资金进行高科技的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为日后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源动力。煤炭企业的发展与会计成本核算的关系密不可分,会计成本核算通过对各种可能存在的成本进行准确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经济制度改革提供有力依据,在保证企业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中提供各种有效措施,让煤炭企业更能适应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使煤炭企业更具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二、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成本核算主体单一。从我国煤炭企业现状看来,单一的会计成本核算主体不足以满足日益严峻的市场经济竞争,不足以发挥会计成本核算应有的价值,不足以解决企业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还可能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而制约企业经济的发展。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关键,会计成本核算如果不能发挥其重要职能,不仅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进程,同时也制约了企业经济管理,为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和麻烦。
2)会计成本核算内容复杂。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时间比较长,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发展规模也比较大,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对于会计成本核算,大规模的企业所需核算的内容也随之增加,从而加大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复杂的煤炭企业工作环境,直接影响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浪费工作人员时间的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实施。
3)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不完整。由于我国煤炭企业结构本身比较复杂,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应该更加全面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内容不完整,片面的数据支撑不了我国煤炭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我国煤炭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时,核算的内容应该更加全面、完整。完整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能够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效率,也能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还需要会计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负责,全面认识到煤炭企业如今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完整的会计成本核算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4)会计成本核算意识匮乏。如今,煤炭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成本核算意识严重匮乏,导致企业存在诸多问题。由于会计成本核算对于一个企业来言至关重要,会计成本核算意识是一个企业从事会计工作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严重的意识匮乏会使企业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使企业的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无法继续。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意识的匮乏,是对企业成本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不利于企业生产成本和经营管理成本的调整和改善,加重了煤炭企业的负担。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意识的匮乏,是对应有的企业文化素质的漠视,直接决定了企业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损害了煤炭企业的外在形象,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对于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1)丰富会计成本核算主体。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主体过于单一,导致煤炭企业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落实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同时,丰富会计成本核算主体,提升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在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采取放权政策,让具有会计成本核算专业职能的部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在降低核算难度和核算成本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加快了工作效率,确保了核算内容的公正准确性,从而提升了各单位之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煤炭企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丰富会计成本核算主体,在赋予其更多权力和职能的同时,也是为了让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2)完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内容比较复杂,核算工作也不够完整,这些都需要去尽早完善,以确保煤炭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足够的竞争力。对于煤炭企业而言,会计成本所需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成本、生产成本、资源成本、和安全成本等。各主要成本与煤炭市场价值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表明煤炭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同时,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全方面进行会计成本核算,在提高核算工作的有效价值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对煤炭企业成本进行调控,从而保障煤炭企业发展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在煤炭企业核算成本中,环境成本、生产成本、资源成本、安全成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不仅可以保证煤炭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还在社会影响力、环境资源保护力等方面贡献煤炭企业的一份力,从而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3)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素质。会计成本核算工作是煤炭企业发展必须要落实的,其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加强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尤为重要。然而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质量直接取决于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煤炭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从全方面来养成的。加强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推广教育,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会计工作人员,不只是需要完备的职业技能,还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优秀的品德。煤炭企业想要发展,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流通,在注意吸纳具有相关专业素质人才的同时还要确保其实际工作能力,以保证能够直接投身于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中来。提升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企业决策得到落实、经营管理更加妥善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