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城乡教育硬件设施差距逐渐缩小,但农村小学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扎根农村小学教育的一线教师,笔者就实际工作谈一些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一、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办学资金不足
农村小学资金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以某中心小学2007年取暖问题为例,财政补贴取暖费为5000元,一吨煤的单价为580元,大约购买9吨煤。该校有7个教室、11间宿舍、1个供水茶炉,一个冬季可用煤18吨,缺口9吨,短缺资金5000多元。学校只好从办学经费中补贴予以保证取暖和供水,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导致学校资金越来越紧张,办学条件不能很好改善。办学经费预算过低,教师培训、学校办公条件不能得到保障。
(二)师资缺乏,生源流失加剧
随着城市教师的择优录取与民办学校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优秀教师走进了城市,农村小学教师资源流失情况加快。农村小学中计算机、音乐、美术等专业任课教师缺乏,教师多为兼职,许多学校出现教学设备只是摆设的现状。此外,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了县城,子女随其父母也进入了城市,农村生源大幅减少。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处在教育第一线的农村教师自身学习意识不高,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忽视自身学习,缺乏创新意识和外出培训机会,教育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部分农村小学教师总认为自己持有的学历足以应对小学教育,而没有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追求分数,而不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1]。
二、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策略
第一,积极争取党政领导重视,主管部门支持。面对现阶段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各学校应努力工作,争取各界力量,形成独特的办学模式,创新发展,使学生、家长、社会各界认同学校发展前景。第二,注重理念先行思想。教师要转变教学只为升学服务的教育观念,培养其现代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指标考核学生水平的质量观,转变只有成为大学生才是人才的人才观。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培养其成为不同领域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2]。第三,加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树立良好师德。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升教师素质,不断充实自己。同志曾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文化知识、作风仪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此外,教师也应注重自身的行为、素养、仪表、气质等方面的提升,对学生要保持爱心,时刻关心,增进师生关系。第四,构建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由于教师的学历和素质不同,培训模式也应多元化。在培训教师时,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目标,个性化培训,因材施教,使培训具有独特性。一是注重“学科带头人”培养。指导师应认真分析学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两年期限的培养计划,计划中要涵盖个别学习和指导的方案,日常的教学咨询及课题研讨,努力挖掘学员潜在的创新能力。二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在青年教师方面,学校应坚持“着重基础、突出教法、引入科研”的培训原则,引导、安排青年教师一起上课、听课和评课,并做教学后记,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获取的有益信息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分析,为课题研究打好基础。三是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培养。安排远程专干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可选用个人辅导和集体培训的方式,使教师尽快掌握远程系统操作技能并将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第五,加强城市教师对农村小学支教力度。要缓解城乡教育差距,就要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支教工作力度,建立长效机制,精心挑选属于精兵强将的骨干教师深入农村小学中,要确实将支教人员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给农村学校教师,使教育共同发展。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前路漫漫,需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更新观念,正视困难,用良好的工作作风与扎根山区的奉献精神去撑起农村小学教育的蓝天。
作者:陈王军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2
一、思想观念滞后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育管理者对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大多数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搞不搞教育科研问题并不大,只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虽然迫于形势需要,他们有时在口头上也大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但行动上却不愿对教育科研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始终没能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
2.教师存有思想障碍。不少人片面地认为,中小学教师的视野和能力有限,不能担当教育科研的任务,或者认为中小学教师一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教育科研工作;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好课,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和高深的,是大学教师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二、管理体制欠缺
因部分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造成学校教科研工作管理体制不健全:许多中小学还未成立专门的教科室,工作由教务处分管,不能有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部分学校即使成立了专门的教科室,也无专职教科研员,很难全身心投入;部分学校尚未形成常规化、经常性的管理形式和手段,影响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和效果;部分学校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研究结果好与坏都是一个样,极大地挫伤研究人员的积极性。
三、科研能力低下
1.教育科研知识贫乏。大部分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高度,不知道科研的实质和意义,不明白科研的基本步骤和程序,不了解科研中最基本的概念,不懂得科研的常用方法,甚至不明确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2.课题研究操作不力。选题抓不住有价值、切实可行的课题;不会制订研究计划、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和阶段性总结;不能采取科学方法实施计划、收集、分析、整理资料。
3.敬业精神尚需加强。部分研究人员刚参与时积极性好,立项后便束之高阁,或知难而退、或半途而废。部分教师本没有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意识,但为了在职称评审、晋升聘任、提拔评选等活动中占得先机,便仓促上马。刚立项便想结题,不想研究,就想尽快拿证以备使用,课题研究功利心较强。
四、科研成果低劣
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都有科研成果,但由于大部分研究教师缺乏语言功底,文字提炼、概括、归纳能力差,对拥有的材料缺乏分析、整理、加工等能力,对结题成果的阐述偏离方向,或内容挖掘不深、可行性差等,导致这些科研成果的档次、水平、质量不是很高,缺乏有影响力、有较强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教科研成果。
五、成果转化不力
在农村中小学,立项、结题课题很多,但这些课题能够提升成为经验,进而推广转化为成果的不多,产生不了实际效益,教学和科研存在“两张皮”现象,不能互相指导、相互促进,以至于很多人对教育科研有了错误认识,认为课题结题就是科研活动的终结,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限制教育科研作用的发挥。
明确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后,在今后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部门的引领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转变教育观念,助推科研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科研工作,树立教育改革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的观念,把教科研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强领导责任,明确职责范围,做好教科室建设和完善教科研网络,逐步完善教科研制度建设、过程性管理等各项工作。
2.建立评估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根据《教育科研工作量化评估实施细则》,定期对中小学进行量化评估,作为评选教科研先进学校和教科室的主要依据。另外,在每年学校综合督导评估中加大教科研工作分值,以此督促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推动教科研工作发展。
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研水平。定期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教科研培训会议,通过知名教育理论专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教科研骨干教师和省、市级课题负责人的理论培训,培养一支优秀的教科研教师队伍,一批优秀的教育科研学校,以点带面,发挥辐射作用和带头作用,推进课题研究,引领教师成长,提高科研水平。
4.创新管理机制,发挥示范作用。为整合教育科研资源,凝聚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力量,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快速发展,可以在县教育局教科室的组织下,成立虚拟教科室,协助教科室广泛开展教科研工作。
5.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研究质量。规范课题研究流程,严格课题管理工作,根据课题管理的要求组织课题的选题立项、中期管理和后期提升等工作,加大课题管理力度,强化过程落实,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质量。另外深入做好成果转化工作,增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6.加大培养力度,打造科研名师。加大名师培养力度,确立明确的培养对象,在课题研究、外出学习、经费自助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量身定做科研课题、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及举行专家报告会、科研论坛、经验推介等方式为名师的成长搭建平台,打造一流名师,提高师资水平。
总之,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关系教育教学、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重要工作,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要以教科研为先导,立足大教研大科研,求真务实、坚持不懈、奋发进取、勇于实践,为促进县域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巨大贡献。
篇3
1、题目:
时间:xx元月23日-27日
地点:xx
形式:访谈形式
主体:xx 马xx
社会实践内容:一.我乡镇乡村中小学教育的总体情况
2、调查方式
3、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4、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的策略
5、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1)乡村教育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xx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进程。
然而,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标准,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2)调查方式
我选择了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形式,探寻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言献策。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根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寻找影响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3)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1. 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gdp2%的比例,然而就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官员政绩思想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开展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学成了空想。
2. 师资力量薄弱。乡村中小学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
3. 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年终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名。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延长时间。有道是:“不管是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
4. 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盗,出入网吧,侮辱师生。
5. 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大部分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都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6. 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而流失的主要原因。
7. 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缺乏家长关爱。
(4)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最大限度的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来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
2.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不合格教师,招有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状况,完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3.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曾经推行“末位淘汰制”广大农村教师担心自己本来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的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4.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健发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况,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
5.农村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结合,国家要大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6.针对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困失学。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还有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到教学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5)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认识和了解,而且为对改革家乡义务教育提出粗浅的建议,同时还加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和顽强拼搏的信心,为日后报效家乡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受益匪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领导下发奋学习,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和智慧。
在此,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衷心感谢院校领导和团委给予我这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
此致:
敬礼!
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策
中小学教育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中小学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影响。2000年教育部提出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各地逐渐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多数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情况较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农村地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开展情况不乐观,呈现出诸多问题。下文中将着重以现代国内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为核心展开分析,并以此为根据提出应对策略。
一、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困难
1.设备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国家推广信息技术教育以来,各级部门不断加大相关投入力度,使信息技术的相关设备以及辅助设备能够覆盖到国内各中小学,虽然多数地区中小学已经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满足教学需求,但是部分农村或较为偏远的山区内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明显不足。设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设备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地掌握信息工具以及信息技术,获取到的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也仅限于理论方面,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由此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遭到了阻碍。
2.教育观念滞后,阻碍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教育观念是学校发展的直接导向,教育观念应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改变,固守不是教育领域的发展之道。通过对现代部分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教育观念存在明显的滞后,对最新教学思想的接收时间与程度均有所不足,这也是导致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信息技术教育不能普及。
3.缺乏专业师资队伍
现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呈现出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计算机教师数量缺乏且专业程度不高,因此导致其不能够全面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仅限于书本知识以及之前的经验积累,但信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教师仅凭书本知识进行教学,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时效性,也延缓了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普及。
二、农村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对策
1.相关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学设备的协调管理
相关教育部门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缓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设备不足提供了帮助,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一问题,但是设备的维护与更新问题仍然存在。为确保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要联合区级教育主管单位协调管理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维修与更新工作,对校内各项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更新与维护起到监督与推动作用。
2.加强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各级相关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支持力度,制订相关推广与宣传政策,加强农村中小学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对先进教学思想的吸收,指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信息技术教学较为先进的学校交流学习。同时校方也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协调,全面调节教学安排,扩展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优化信息技术教育方案。
3.建设专业师资团队
教师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角色,对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外派教师交流学习,吸收先进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措施;第二,区级教育部门统一建立培训课程,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整体上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专业程度。此外,教师自身的努力也有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发展较快,教师要及时掌握最新技术,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专业水平。本文对现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查,面对提出的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不足、设备缺乏等问题,笔者提出了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议,从区级教育部门的统一管理方面提升设备管理问题,组建培训提升师资力量,全面提升现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程度。
作者:顾永兴 单位: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郭生贵.会宁县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3,3(2).
篇5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农村;现状调查;发展对策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f Yanggu County Ru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QIAN Hong-min GAO Guo-yuan
(School of Meidia Technology, Liaocheng University,Liaocheng 252059,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ru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 Yanggu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found the gap of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is large. Rural areas are deficient in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frastructure, software resources and teachers training.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constraints of rural education infromationization,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Keywords】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rural area,situation investig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07-02
0 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信息交流的便利,也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由于地域、历史等原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仍然很大,而这一状况也反映在农村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上.本研究以山东省阳谷县为个案进行调查分析,可以解剖麻雀,了解到具有典型特点的鲁西县域农村教育信息化状况,通过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也可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1 阳谷县教育信息化现状及分析
1.1 阳谷县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可以看出阳谷县城区及农村的中小学都设有微机室和信息技术科目,但是学生与微机的比例每个学校还是有差别的.下面例举部分城区、农村学校的学生及计算机配备情况(表1和表2).
表1 城区部分学校学生计算机配备情况
城区学校学生
人数/人班级
数多媒体
教室/间计算机
数量/台阳谷一中3 280686280阳谷三中3 800705250阳谷县城镇中学1 800284130阳谷县实验小学60015370表2 农村部分学校学生计算机配备情况
农村学校学生
人数/人班级
数多媒体
教室/间计算机
数量/台阳谷县张秋镇中学 760203100阳谷县石佛镇中学 65717245阳谷县七级镇中学 73618450阳谷县安乐镇中学 71718355阳谷县安乐镇联校 1 756401680据官方统计数据:截止2011年底,阳谷县共有各类学校近170 所,拥有计算机的学校有 136所,共有用于多媒体教育的计算机近6 000台.其中,城区中小学校有15所,共有学生1.5万人,多媒体计算机1 200台;农村中小学校有100多所,共有学生6.4万人,多媒体计算机3 800台.2011年,阳谷县用于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资金投入500万元,其中城区学校资金投入150万元,农村学校资金投入350万元.
本研究通过对20所农村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校接通100 M光纤的共有5所,占25%.而调查的8所城区学校中,接通100 M光纤的学校有6所,占75%,远高于农村学校的比例.农村学校大部分还是以ADSL的方式接入网络,带宽不高.城区学校拥有独立网站的占75%,农村学校拥有独立网站的只有10所,占调查农村学校的50%.城区学校中有5所学校有独立的服务器,接受调查的农村学校中有独立服务器的学校仅有1所.
1.2 阳谷县农村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情况: 根据对城区5所学校和农村10所学校的抽样结果显示,大部分城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软件建设起步要比农村学校早,资源丰富.城区的5所学校都拥有资源库,内容包括课件信息、课程视频、软件下载等教学资源,总量达100 G.但是调查样本中拥有资源库的农村学校仅有一所,而且资源库建设去年刚开始起步,内容量小.
城区学校教育软件种类丰富,教学VCD/DVD、录音带、教学录像带齐全.课堂教学课件一部分是取自于教学资源库,大部分还是教师自己制作的PPT.农村教育软件方面,大部分学校的教育软件如教学VCD/DVD、录音带、教学录像带等多是省、市、县教育机构配发的教育资料.农村中小学教师缺乏开发教学软件的资金和技术所以自己制作PPT教学课件的很少.
1.3 阳谷县农村教育信息化教育师资力量情况
1.3.1信息技术教师人数.城区3所学校中,阳谷一中、阳谷三中、阳谷实验小学分别有任课教师267、290和68人,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分别为12、10和6人.农村5所学校中,阳谷县张秋镇中学、石佛镇中学、七级镇中学、安乐镇中学、安乐镇联校分别有任课教师90、60、96、88和82人,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分别为2、1、2、2和1人.
1.3.2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结构特征.城区3所学校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共28人.其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有26人,本科学历有22人,专科学历有4人.专任教师中有20人专业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教师年龄集中在20岁-35岁之间呈年轻化的特点.农村调查抽样的10所中小学中,信息技术课教师共24人,其中信息技术专任教师有8名,兼职信息技术教师16人.专任信息技术教师中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4人,仅有4人专业为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年龄结构上35-50岁的比重较大.
1.3.3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情况.大多数教师有想参加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愿望和要求,但是农村学校中真正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只占教师人数的四分之一.阳谷县农村校均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无论是资金还是时间与城区学校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011年阳谷县城区学校校均教育信息化培训资金投入1.5万元,而农村学校校均教育信息化培训资金投入仅为2 000元.
1.4 调查的结论与分析
1.4.1调查的结论.近年来阳谷县通过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和“专任教师人手一机”工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目前阳谷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与城区学校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较城区学校还有很大差距,硬件建设与城区学校差距不小;二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软件资源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待开发,教育资源库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三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不大、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也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
1.4.2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当前制约阳谷县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资金问题.信息化教育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村教育信息化要想快速发展必须有必要的资金做后盾.二是师资问题.通过调查可知,阳谷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高学历人才较少,农村中小学专任信息技术教师较少,相应的技能培训较少.三是观念问题.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领导普遍重视数理化等课程的教学,而将信息化教育边缘化.
2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 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加快其建设步伐,必须加强各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农村中小学可以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发展需要的发展规划,明确今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路线.发展规划必须既着眼于当前实际又面向未来发展、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切实可行,从思想上和路线上为今后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方向[2].
2.2 拓宽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渠道: 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拓宽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渠道,切实保障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是关键.农村中小学应多方筹资,而不应该仅仅是依靠政府、教育部门的投入[3].有的农村地区借助本地区在外有能力的人志愿筹资支持本地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以阳谷县石佛镇王皋如村为例:该村有人口1 756人,村内有一所小学.自2008年以来该村支部书记王发来积极与村内有影响力的村民联系,争取他们对于发展家乡教育的支持.现在每年村民捐款约有八千元左右,除支持村内贫困的大学生外其余捐款均用于村内小学的发展建设.
2.3 以城带乡推动农村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指明了道路,通过“以城带乡”的方法,加快城乡之间学校的合作、教师的互动、学生的交流等.通过建立城区和农村学校的帮扶机制,将城区学校优势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传到农村中小学,有条件的城区学校可以选择附近的农村贫困中小学为帮扶对象,建立“一帮一”的帮扶机制.
2.4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变革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进程中,老师居于尤其重要的低位.对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而言,必须具备基于网络资源从事教育的能力.[4]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就要从思想上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意识,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自觉运用信息化知识.学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造信息化的教学氛围,引导教师树立信息化意识,并最终能自觉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5].另外还要加强教师技能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采用校本培训的方式,依靠学校的教学经验丰富、动手能力较强、信息素养较高的信息技术教师对本校各科教师进行培训.
3 结语
教育信息化对于农村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抢先一步,提高效益,成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杠杆.[6]同时,各地农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实施促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倾斜性政策.
参考文献
[1]许建良 ,王光武..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7-9.
[2]胡小勇.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解月光 ,李伯玲.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与建议 [J].中国电化教育,2004,(8),25-28.
[4]张洪霞.关于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思考[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5(1):81-83.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管理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小学管理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管理的主体,因此应当全面考虑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现实情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尤其对农村小学而言,由于经济条件、教学基础较之于城市小学,相对比较差一些,所以加强对农村小学管理问题的研究,对于缩小城市与农村小学之间的差距,对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1、农村小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虽然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存在教学思想上的偏差――重智轻德现象非常的普遍
对于农村小学校而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以及教学环境等,都比较的弱,在考核评估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因素,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多数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注重小学生的知识传授,比较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要比较关心课堂教学,严重忽视了德育方面的培养,德育教育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校的教学软肋。
1.2教育科研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据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管理过程中,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老师只顾着课堂教学,加之条件比较差,教育科研工作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对于农村小学而言,所谓教育科研,只不过是每个星期开设几堂公开课而言,或者只是写上几篇简单的论文。此外,农村小学教师基本上都是为了搞科研,而去搞科研,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这种走过场、走形式的教育科研,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教学效果。
1.3农村小学管理中缺乏人文性关怀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尤其是教师管理过程中,比较重视制度上的管理,关注制度实际约束效果,而对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培养比较匮乏,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严重忽视了对教师价值以及人文层面的关怀。同时,农村小学安全管理过程中,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由于管理上的疏忽、思想上的不重视,对平时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重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才去亡羊补牢,这种管理模式表现出较大的滞后性。
2、加强农村小学管理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农村小学管理中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农村小学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原则
农村小学管理中的人本原则,主要是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在此过程中还要提高学校的服务管理意识。在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和尊重师生的意愿,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和热情,关注师生的生存与发展。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师生的管理主体地位、核心以及动力地位,而且还要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突出师生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同时,在小学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成受教育者自我成长、教育管理之目标,而且还要充分重视全校师生的情感诉求,以促进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
2.2注重学生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应当立足实际,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理念,特别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在该种体制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被严重的忽略了,因此也影响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管理模式。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尽可能的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以及互尊互爱的教学管理氛围。
由于当前国内很多农村小学建设能力、资金实力等,都非常的弱,因此其管理更倾向于将校园文化作为无用产品,正是在该种片面的思想观念,成为小学管理水平提高的重大桎梏。校园文化代表一个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应当明确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知识上的传授,更多的还需要德育层面的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当前的形势,农村小学管理领导、校长,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可以采取开讲座、成立小学生社团、举办诗歌朗诵活动以及学习雷锋小组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这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增强农村小学校的人文文化实力,才能实现学校管理目标。
2.3较强合作交流,形成办学合力
农村小学管理过程中,主要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落实各项政策和规范,很少独立与外界进行交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学校本该是一个开放系统,应当从外界吸收和借鉴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和成果。因此,笔者建议农村小学校应当与外界加强联系,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应当通过交流和学习,将外界尤其是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引进来,再结合在身情况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化管理。学校还把每学期的工作绩效向家长公布,以提高学校在家长中的透明度;争取家长在合作中为学校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的支持。
结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标要求的不断落实,对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中应当立足实际,不断加强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虹.审美教育与教育的人本回归[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篇7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原因分析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1 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困惑及原因分析
农村学校是基层的教育教学场所,肩负着农村人口素质提高的重要使命。然而现在的农村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比较差,师资力量薄弱、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灵、文化氛围不浓,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由于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和家长意识薄弱,导致学生求学意识也不强。具体表现在:
1.1 教育投入不足
由于经济发展欠发达,财力有限,教育投入不足,致使教育城乡差别、地域差别越来越大,造成学生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现象越来越明显。
(1)教育教学经费不足。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经费的短缺,大部分学校寅吃卯粮现象普遍存在。
(2)硬件设施不足。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纵身推进,很多学校的教学用具、试验设备器材、语音教学设备、计算机教学等硬件设施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
1.2 教师队伍建设落后
(1)农村学校教师配备不合理。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教师编制不足,一些“完小”和教学点的教师,一人身兼多年级、多学科的授课;专业教师不配套,导致学校无法开齐开足课程。(2)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教师条件艰苦,住宿环境差,生活条件差,一些住校教师的住宿和生活条件远远不如学校附近的村民,教师产生悲观情绪,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3)激励机制不健全。绩效工资按学校教师人数下拨,绩效工资的发放没有统一的标准,绝大多数学校基本上或变相人均发放,没有充分体现教师劳动价值。
1.3 中小学辍学严重
个别中学年辍学率达到5%左右。主要原因有学生思想、社会就业、家庭环境、学习喜好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单纯因为经济原因辍学的只占到辍学学生总数的1/3左右。
(1)留守学生多,社会影响大。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逐年增加,正常的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能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导致学生逃学、厌学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2)家庭教育观念不科学。在广大农村,特别是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加之近几年高校收费多、找工作难,家庭教育意识淡漠,很难形成“重教”之风,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
2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2.1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府投入机制
国家应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减少县级特别是贫困县的财政投入,真正使农村学校实现良性发展。
2.2 统筹跟进,创新农村中小学办学方式
(1)坚持以学生为本,建立适应农村学生的教学方式。针对教师,搭建舞台,提供环境,创造条件,适时鞭策,重在激励;针对学生,造就适合学生的教育,改造和更新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建构和丰富课程体系。(2)责任为先,用心办学。把“学校发展,人人有责”细化为“学校发展,我的责任;学生发展,我的责任;自我发展,我的责任”。人人尽好份内之责,产生巨大的聚集效应和推动力。(3)注重细节,谋划长远。农村中小学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农村中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3 创新机制,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制定完整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让绩效工资真正起到绩效作用并吸引更多的优秀教育人才扎根基层。(2)强化教师培养。制订培训计划,给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加大激励力度,分门别类予以奖惩。(3)稳步提高教师工作水平。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和开展校本教研,探索和挖掘有利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明确教学质量目标考核制度,为师生指明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找准教师发展的突破点,加大力度挖掘和发展,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高。(4)改革评价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评价和奖励机制作用,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工作现状及其效果进行测量和估价,建立科学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2.4 强化管理,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学校管理水平决定学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农村学校,面对师生客观存在的问题,要规范和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定一套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见效快的规章制度。
2.5 培养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抓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要培养一批得力的班干部,协助班主任工作;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乐学会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6 综合干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
(1)加强宣传。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传媒渠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把国家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思路和措施宣传出去。各个群团组织、社区居委会及有关部门主动配合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教育文体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加大下乡支教行动。鼓励提倡有新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城市优秀骨干教师、青年人到农村支教,充实农村的基础教育,充实农村教师队伍,以达到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和充实农村师资队伍的目的。(3)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在农村大力推行合班并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对有条件的地方提倡和鼓励办寄宿制小学,并给予交通、伙食补助。 (4)加强 “留守学生”管理。通过“留守学生”之家建设,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指定由班主任负责管理,通过家长会、家访,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学生学习教育,把功夫下在课前、把力量放在课内、把补困加在课后,抓好学校监控、重点监控、加强检查、教师操作、自我提升、家庭协助、交流经验、总结推广等工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 结语
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决策者必须正视矛盾和问题,统筹考虑各类教师利益,不畏艰难,勇于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依靠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又好又快、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茂绪.当前农村初中教学质量偏低原因及对策.基础教育研究,2005.
[2] 蔡贵风.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学质量低下原因浅析及对策思考.商情,2011.
篇8
[关键词]城市教育 农村教育 教育资源 不均衡
中图分类号:X925 文献标识码:X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20001
一、城乡教育不均衡现状及原因
(一)城乡教育不均衡现状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
1.教师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农村与城市的学校相比,教师配备较少,职业素质偏低。在2003年全国农村小学教师大幅度减少,共减少7.2万人,农村地区师生比例为21.1:1,明显的高于城镇地区的19.3:1和19.6:1;农村地区的教师的占有量低于城镇教师,师资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城市、农村学校小学教师学历的达标率为99.2%和97.2%。在初高中的教师群体中,城市学校的教师学历明显的高于农村地区。
二是高学历教师比重中,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城市和农村地区小学教师中专以上学历的的比例分别为64.4%和31.8%。普通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为48.7%和14.3%。而对于中、高级职务的教师中,农村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比重32.7%比城市的44.3%低了11.6个百分比。在一级教师占有率上,农村地区中学一级教师为21.9%,城市学校为41.1%。
2.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农村地区学校办学设施简陋,基本设施不能保障。在2002年我国对全国普通中小学学校进行一次检查,查出危房面积为5390.3万平方米,其中农村的中小学危房面积就达到了3723.28万平方米,占到了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的76.9%。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教育的信息化有了明显的改善,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中小学计算机占有量已达到584万余台、建成校园网达2.6万多个,但这些基本上都在城市中的中小学校,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差,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而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普及计算机还是一种奢望。在城市中小学校中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有17.39%,而在农村中小学中建立校园网的仅占到了1.45%。学生的体育娱乐设施配套也存在不均衡,城市地区配套齐全,而在农村地区,体育设施简陋或者是没有,仅仅有几个足球或者篮球作为学校的体育活动器材,这些都制约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城乡之间教育不均衡的原因
1.城乡居民观念之间的差异
城乡居民对教育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我国农村处于小规模生产,相对落后、封闭的局面。农村一些农民看不到教育投资的长远利益,认为读书无用。有的偏远地区还存在重男轻女的风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没有必要去读书。相比之下,城市居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意识较强,尤其是在看到了高等教育的高收益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家庭的教育投资热情,观念拉大了城乡教育水平的距离。
2.教育政策上的不合理
政府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上奉行“效率优先、城市优先、非均衡发展”的政策,承认了城乡之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现阶段,一些上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不能按时足额发放,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据国家审计署2008年对16个省内的54个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其中的46个县存在挤占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这种现象占到了调查总数的近八成 [5]。
3.城乡经济差异对城乡教育均衡的影响
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必然导致城乡教育差距。一些贫困地区负担不起子女的教育经费,使很一些能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农村学生不能入学。在城市地区,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拥有充足的资金,和农村地区形成反差。这种现象没有考虑到城乡间的经济水平的差异,客观上偏袒了经济水平高的城市人群而忽视了农村居民,使城乡学生在受教育机会上存在不均等。
三、解决城乡间教育不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从思想上改变城乡差异的观念,加大宣传教育的意义
加大对教育意义的宣传是很有必要的,让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大意义,并看到教育的长远利益,有利于实现教育的提高和普及。政府应加大在农村地区对教育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农民的教育视野;同时也应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获得工作,使农民从现实中看到教育的产出,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对教育的投入,以缩小与城市居民在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
(二)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在政策上鼓励农村教育的发展
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可理解为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平等的对待城乡学生;城市学校扶持农村学校的发展,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使学生直观的了解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亲近大自然,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加大政府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和监管
改变农村教育由县、乡政府办学的模式,对城乡教育进行统一管理,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在政策上的平等对待;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政府分内的责任与义务。
加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监管。针对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应的教育经费监管机制,核实农村教育的经费是否落实到位,并予以改善,以防教育经费被挪用或克扣的现象发生。
(四)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建设
1.完善教师录用体制
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改善要从录用开始。因为我国申请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偏低,无法保证能录用到合格的教师;教师资格的门槛较低,一些教师滥竽充数,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质量。这就要求要完善教师的录用,提高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也要避免任人唯亲现象,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教师进行选聘,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
2.完善教师培训的体制与机制
首先,完善教师的培训体制,学校及政府的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并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教师培训的经费。同时也要组织农村教师参加校际间的研讨会及行政部门组织的科研活动,使教师获得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教研方法。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确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励教师不断地钻研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和自身的素质。
(五)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快城市化进程
要想改变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的局面,政府应起到促进作用,大力为农村地区招商引资,为农副产品找到销路,实现城市反哺农村的积极作用,让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在城乡之间经济水平缩小的同时,也有利于新信息从城市传播到农村,改变农村信息滞后的不利形势。
参考文献
[1] 杨丽嫡.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其对策建议分析 [D].西安理工大学.2007.
[2] 张学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
[3] 游河,刘小干.城乡中小学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22).
[4] 梁敏.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公平化路径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
[5] 崔鹏.审计署公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审计情况――八成以上审计县挤占挪用教育经费[N].人民日报,2008-07-05
注释
①翁良.推进教育均衡 力促教育公平―《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1年第11
②万志强:宁乡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③杨丽嫡.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其对策建议分析 [D].西安理工大学.2007.
④作者不详.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佚名.[义务主体]浅析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再认与保障制度
篇9
关键词: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028-02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国内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在中国开展的基础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基础教育信息化就应该涉及到基础教育发展的各个层面,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
信息化是世界各国文教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但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却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条件不足。我国的基础教育硬件设施条件和普及程度总体上来说,和发达国家,甚至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规模小,投入不足。②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多层次的不均衡、不和谐情况。经济落后地区和经济先进地区存在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存在不均衡现象,一些边远山区,本该是信息化教育大有用武之地的地方,却呈现出基础教育信息化设施不够完善、发展意识不够强烈、发展氛围不够良好的情况,极大地阻碍了其正常发展;在中小学阶段总体来说形式多样化、系统化,在学龄前教育阶段则显得比较落后,缺乏基本的信息化教育理念。③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既缺乏一大批专业化的信息教育人才资源,又缺乏用来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质量不高、创新不够,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2008年1月,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撰文《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指出,“以应用为先导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网络,坚持班班通、堂堂用,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他的论述给未来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构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
根据这一国家层面的教育信息化总体设想,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广信息应用条件、构建国家信息系统。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教育的差距。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推广信息应用条件是指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构建国家信息系统要求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搭建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不断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国家及区域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整合共用机制,统筹创建与中小学主流教材版本相配套的以及基于知识点的教育资源体系。
三、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策略是在战略构想的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区域共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是靠单个行政区域的实施主体分散能完成的,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单位联合起来,共同配合实施。为此,需要积极开拓并创新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发展策略及评价的研究,重点研究并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及中央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化实验基地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缩小东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
2.引入外援。基础教育的主体是义务教育,需要和高校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才能充分达成信息化教育的教学目的。可以充分发挥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的特点,对一些贫困落后地区的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行对口帮扶,帮助他们培育教学师资、完善教学多媒体软件、改善教学条件。
3.社会参与。为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最大功用,还可将已经搭建好的卫星、网络、计算机等基础设施联合运转,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与社会服务机构共赢、共同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理顺机制,加强各个系统的合作,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将已建成的基础信息设施向各种运营服务机构开放,允许和鼓励他们通过这个平台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资源建设是实现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认真对待。在资源建设方面,一方面要认真进行资源需求分析,及时把基层学校最需要的资源送下去;另一方面要把各地产生的优质资源整合集中,扩大共享范围。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各级教育资源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2.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建设和有效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中学都是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内容上衔接不够。建议教育部组织专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建构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及其认知特点确定分学段的教育目标,再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到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内容一脉相承,提高信息化课程的系统性。
3.创建相对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和道德教育。中小学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网络上各种信息都有,不健康的信息会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不好的影响。为此,在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时候,要规范网络学习资源的审核与管理,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有一个健康的信息化教学应用环境。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现代教学设备;功能室建设
0 前言
2012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意见》包含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办学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它的颁布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
1 概述
1.1 研究目的
此次调研是要收集广西农村小学教师资源配置、现代教学设备配备、功能室建设及学校最期待解决的困难等相关资料,并以数据为基础分析广西农村小学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地区或国家/地区建设标准相比较,找出差距,提出问题解决建议,为国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教育装备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1.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西桂林市农村小学(完全小学或中心小学)共计57所,每所学校选择一名中层管理干部或普通教师填写调查问卷。
1.3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抽取了广西桂林市灵川、临桂、兴安、全州、阳朔、永福、恭城、灌阳、龙胜、资源、荔浦、平乐十二县57所农村小学,每所学校由一名中层管理干部或普通教师填写问卷。调研时间为2013年12月,作者精心编制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及教师资源配置情况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问卷共设21道题目,有填空、选择和问答三类题型,包含三方面内容:1)教师资源配置情况,以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编制、教师素质、学科教学专业化程度;2)现代教学设备配备和功能室建设情况,用以了解农村小学能否正常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能否分享数字化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3)目前学校急待解决的困难,以了解其最突出且最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教师资源配置
从学校教职工与学生数比例看,比例最高的达到1:4.9;1:10以上的学校有8所;1:15以上的学校有25所;1:19以上的学校有43所,占所调查学校数75%;1:21以上的学校达46所,占81%;1:23以上的学校达54所,占95%;1:23以下的有3所学校,占5%;师生比最低的为1:29。小学师生比的国家标准为:农村1:23,县镇1:21,城市1:19[3],可见广西农村小学教师数量绝大部分已达标甚至超标。
从教师素质看,调查的57位教师中,学历为大专的有19人,占33%,本科的38人,占77%;从教师职称看,无职称的1人,小学二级的3人,一级的11人,高级的42人,其中小学高级占总数的74%;当被问及“是否常用多媒体或其它现代教学设备授课?”时,回答“是”的有40人,占70%,其它17人回答为“否”;当问题为“是否会制作课件?”,49位教师回答“会”,占86%,其他的回答为“否”。数据显示我区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总体较高,但仍有少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够。
从教师专业化水平看,57位被调查的对象中,38位所教科目与所学专业一致,另19位则从事了与专业不一样的教学科目,占到总数的1/3。调查数据还显示57所被调查学校中,还有8所没有专业英语教师,有41所没有专业美术教师,21所没有专业音乐教师,26所没有专业体育教师。笔者在教育主管部门工作,常有机会到农村学校走访查看,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村小学的科学课是本班的语文或是数学老师上。可见我区农村小学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体艺专业教师比较稀缺,影响了部分课程的正常开设,学科教学专业化程度不高将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2 现代教学设备配备和功能室建设
从现代教学设备配备看,57所被调查学校共计955个班级,仅配备了529套多媒体设备或电子白板,班级配备率为55%,而且仍有8所学校多媒体设备配备套数为0。调查学校教师电脑配备数据显示,师机比小于或等于5:1的学校共28所;介于5:1至10:1之间的学校26所;另有一所学校教师电脑配备数为0。而广西桂林市教师电脑配备标准为1:1[3],可见目前暂无学校达到此标准,这势必会影响我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发展。
从功能室的建设情况看,在调查的57所学校中,24所配备了电脑室,占总调查数的42%;46所配备了图书馆(室),占81%;39所配备了科学实验室,占68%;19所学校配备了音乐和美术教室,占33%;50所学校配备了体育器材室,占87%。我们再来看看57所被调查学校的整体生机比仅为46:1,生均图书为15册。数据显示我区农村学校功能室配备严重不足,多数学校不能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电脑数量也远未达到市级标准(生机比15:1)[3],图书配备生均仅为市级标准的一半(市级标准为30:1)[4]。
2.3 学校最期待解决的困难
作者将“学校最期待解决的困难”设计成问答题,答案多种多样,结果显示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各种问题外,还有的学校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教师住宿不便、工资待遇较低等困难。据我所知,正是因为很多农村学校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工资待遇较低,使得很多年轻毕业生不愿意去,造成我想教师青黄不接,学科教学专业化不够现象。
3 讨论与建议
(1)调查数据显示,随着教育均衡化进程不断发展,我区农村小学各方面配备有着长足进步,但与城市学校相比仍存在一定的距离,与国家标准还有很多方面有待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在编制数量上95%的学校已达标或超标,教师的素质普遍较好,74%的教师为小学高级教师,86%教师会制作课件,因此仍有少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够;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有1/3的教师从事非专业教学,有超过1/3的学校缺少音乐专业教师,超过2/3的学校缺少美术专业教师。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招聘教师时应当做到三点:1)可以向体艺科目倾斜;2)给用人学校适当的人事权;3)适当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尤其是偏远学校。针对部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足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如:课件制作、电子白板应用、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等等培训。
(2)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但农村小学的现代教育装备明显不够。数据显示,只有55%班级配备有多媒体或电子白板;电脑配备还存在很大缺口,有过半学校师机比不足5:1,被调查学校总体生机比才46:1,与广西桂林市电脑配备标准(师机比为1:1,生机比为15:1)[3]相去甚远,图书配备仅为市级标准的一半。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装备部门在教学设备采购时应考虑学校机房、教师电脑、多媒体设备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以及图书和电子图书。
(3)数据还显示农村小学的功能室建设任务还很艰巨,32%的学校还没有科学实验室,67%的学校没有音乐和美术教室,19%的学校仍无图书室。分析原因有三个:1)学校的教室数量不够;2)学校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3)体艺教学和实验器材配备不足。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在学校规划、工程建设方面加大投入。
综上所述,我区农村小学在教师专业化、现代教育教学装备、功能室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和差距,各级政府还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相互勾通,整体规划,加快各功能室建设,逐步引进专业教师,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加上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方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Z].
[2]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Z].2001(10).
- 上一篇:大学普通化学重点
- 下一篇:会计核算范围的基本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