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如何学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数学如何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数学的转折点。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学法,本文就此问题谈点看法,以帮助同学们顺利度过转折期,学好高中数学。
一、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
新知识的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的有哪些不同。
在新学期要上好每一节课,上有关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时,要重视教学过程,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有关解题思路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习题课,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还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开拓思维,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二、手脑并用勤做笔记
学好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数学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那么,数学笔记究竟该记些什么呢?
1、内容提纲。老师讲课大多有提纲,并且讲课时老师会将一堂课的线索脉络、重点难点等,简明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同时,教师会使之富有条理性和直观性。记下这些内容提纲,便于课后复习回顾,整体把握知识框架,对所学知识做到胸有成竹、清晰完整。
2、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受到时空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顾及每一位同学。相应的,一些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是属于疑难问题,由于课堂上来不及思考成熟,记下疑难问题,可在课后继续加以思考和探究,加以理解和掌握,不致出现知识的断层、方法的缺陷。
3、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方法和分析思路也应及时记下,课后加以消化,若有疑惑,先作独立分析,因为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及时与老师商榷和探讨。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平大有益处。在这基础上,若能主动钻研,另辟蹊径,则更难能可贵。
4、归纳总结。注意记下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同时,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后小结时,一方面是承上归纳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又是启下布置预习任务或点明后面所要学的内容,做好笔记可以把握学习的主动权,提前作准备,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5、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醒目地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同时也应注明错误成因,正确思路及方法,在反思中成熟,在反思中提高。
三、精做题养成良好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只有解决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没有辨别、分析题目好坏的能力,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来选择复习的练习题,以了解高考题的形式、难度。解答任何一个数学题目之前,都要先进行分析。相对于比较难的题目,分析更显得尤为重要。解题不是目的,我们是通过解题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以便改进和提高。因此,解题后的总结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机会。对于一道完成的题目,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总结:①在知识方面,题目中涉及哪些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在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②在方法方面:如何入手的,用到了哪些解题方法、技巧,自己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③能不能把解题过程概括、归纳成几个步骤(比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就有很明显的三个步骤)。④能不能归纳出题目的类型,进而掌握这类题目的解题通法(我们反对老师把现成的题目类型给学生,让学生拿着题目套类型,但我们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题目类型)。
篇2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初高中衔接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一)知识内容方面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丰富、广泛。既是初中的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我们在初中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的,对边比邻边,对边比斜边,这就意味着我们定义的三角函数是锐角的三角函数,但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的角经常会超出这个范围,包括我们要研究的三角函数。初中学的角的概念只是在0~180范围内的,这显然是不够的,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角的概念加以推广后,三角函数的定义也随之重新定义了,用角的坐标来定义。再如,我们在以前学的实数范围之内,如x2=-1,显然是无解的。但是随之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数的发展要高于同学们现在认识的范畴,为了解决这样方程根的问题而引入了虚数单位i,i2=-1,引入i之后,将实数集扩展到复数集,这都是我们在高中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知识,以上只是简单的举了几个例子,让大家认识到高中知识与我们以往学的小学、初中知识有了哪些的变化。
(二)学习方法方面
在之前所积累的学习数学的经验都是有用的,不过进入高中之后要更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适应高中新的数学知识。
第一、教师的引导与讲授,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老师讲的大部分知识书本上都有,但是我们同学通常不选择在家自学,都去学校学习,为什么呢?一个是学校有一个大的学习环境,另外一个很重要一点是学校里有优秀的老师,老师不但能讲清楚课本上所涉及的知识,还能补充课本上所没有的知识点。一方面,老师的职业就是专门研究怎样能让学生学好、学会的方法,老师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你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去登高,这就是老师的作用。另一方面,老师是经过职业训练的,他们知道我们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带给学生们什么东西,比如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的培养,这些我们要通过教师的讲授,老师在给你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从老师身上得到,所以教师的传授、引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模仿与创新。模仿,同学们是很有经验的,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在讲解时先举例说明,然后变换不等式中各种数、不等式的方向反复练习,回家的作业全都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这就是模仿。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这样的模仿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学习数学概念、解题方法时,首先要先学习模仿规范的解法,遇到这样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这就是模仿。但是仅仅有模仿是不够的,在初中阶段对此应用有一定的认识,只会模仿,对于一些创新题型是解决不了的,得不了高分的。到了高中,这就更加明显了。除了模仿之外,还要有自己的东西,当你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宝库中的一部分以后,以一个崭新的方式释放出来,要有创新精神。
第三、自主学习。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强调的不够,进入高中,将来再进入大学,这点的要求越来越强。在高中,学生要能自主学习,具体建议是以下四个环节。
1.预习。在上课之前要预习,预习的好处在于有的放矢,看过要讲的课程之后,你就能知道哪些是你的薄弱点,哪些是你很轻松就能掌握的,对你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以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收获会更大的。
2.听课。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最好的听课方式是头脑的参与,就是要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勤动脑、勤动手、勤动笔。数学一般不是空想而来的,要动手去运算。
3.复习与作业。复习这个环节很多同学是做不到的。一般都是回家就开始写作业,但是在完成作业之前加一个复习是很重要的。先对今天课上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当我们做作业时不再翻书、查书,而是独立自主地去做作业,那样效果会更好。
4.总结。这个总结不是每天进行的,可以是一章或一小节之后,周末做一周的小结也可以,可以根据知识框架去进行。如果能自行地对其进行梳理、类比、总结,那么这些知识在你的头脑中是一个框架,掌握的会更牢固。
二、高中数学框架
数学1:集合、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选修一;选修二;选修三;选修四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必修都学,必修共五本教材,文科选修一,理科选修二,文理都选修四中的一部分内容。
三、初高中衔接的知识
(一)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恒等变换之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技巧性。这里主要是在初中教材已经介绍过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补充十字相乘。
1.因式分解的概念
2.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法,即把各项的公因式提出来;
(2)运用公式法,即逆用乘法公式。
(3)分组分解法,即将多项式的项适当的分组,提出各组的公因式或应用公式分解,下一步能再进行分解,这种方法才可行。
(二)十字相乘,在分解时,把二次项,常数项分别分解成两个数的积,并使它们交叉相乘的积的和等于一次项。
(三)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
1.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
2.求根公式、判别式
3.二次函数的图象
篇3
【关键词】高一新生;数学学习;有效途径
随着高一新生学习的深入,高中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那么,数学成绩为何会落后呢?高一同学应怎样顺利度过高一数学学习的适应期呢?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初高中数学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异,初中教学明显是义务制,而高中教学是人才的选拨,更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初中教材难度低,侧重常量研究和定量计算,灵活性差,所以他们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适应了统一的、固定的思维模式,不擅长独立思考和自学研究,不具备系统的数学思维,更别谈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完全是接受学习。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初中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老师也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有些内容的表述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很吸引人。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尤其是函数这一块,学生对函数的概念就觉得陌生,不好理解,甚至不能理解。另外,高中数学不但难度大、容量大,而且还增加了应用性知识部分,课时紧张,进度快,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让学生感觉所学内容杂乱无章,没有联系,也就无法归类总结,无法做到举一反三,无法做出有深度的题型,而且也没有时间多次练习相同的题型,而初中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尤其在初三,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同时高中数学增加了概念、原理的定性研究及对学生想象力的要求,例如立体几何:需要从平面图形的概念转而形成空间概念,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由于这一系列原因,最终让学生觉得:数学没有了基础,数学好难。
二、学好高中数学的一点建议
1.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R・柯朗曾说过:“学生和老师若不试图从数学的形式和单纯的演算中跳出来,以掌握数学的本质,那么挫折和迷惑将变得更为严重。”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弄题海战术,尤其是高中数学,更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数学思想方法分为数学一般方法、逻辑学中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一般方法包括数学解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高中需要掌握的具体方法有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数学思维方法有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整体方法、试验方法等等;数学思想方法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集合与对应思想、运动思想、变换思想。解题时,也要注意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从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2.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
数学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或者和学生合作学习。例如:我市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和我校推广的“361”模式,这两种模式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探索的创新精神,并且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361”模式具体分三块:学习时间,学习主体,学习内容,每一块基本上都是百分之三十自主学习,百分之六十合作学习,百分之十要老师帮助。与此同时,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怵头、恐惧、厌烦的心理,克服困难,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的优良心理品质。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开动脑筋,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迁移,从多侧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一定要把数学学活,要多思考。
3.对自己正确评价,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①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预习就是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将要讲的知识先进行自学,做到初步理解,看有哪些是自己需要着重掌握的,为课上的学习做好准备。
②学会记笔记。记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记解题的思想方法和思路;记总结性的内容;记自己所犯的错误;记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③多动笔。首先数学是符号语言,其次,数学是抽象的,高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不动笔,单凭想象走不了多远。多动笔,不仅仅是要同学们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解题步骤的书写,理清我们的思路。例如:学函数时,多画画函数图象,函数的基本性质就一目了然了。
④建立数学错题集。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但关键要写下自己的心得,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以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溯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⑤熟记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
⑥经常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板块结构,经常对习题进行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归纳于同一知识方法。
⑦认真做好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只有养成这样的习惯,在考试中学生才能交出一份让阅卷老师心里舒服的试卷。此外,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高一开始抓起,并且要坚持下去,时间长了,数学成绩自然能得到提高。
⑧积极调整心态,不要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只有对自己的情况作出细致诊断,才有机会有效地纠正它。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面对新形势、新环境,如何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呢?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领会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变快,现代教学需要教师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复杂,面对这样的形式,教师想要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学习意识,掌握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标准,明确最新的教学要求和教学重点。教师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提高数学教学要求。同时要针对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发挥教与学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作用,以便达到灵活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当代学生观,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教学活动主体的特征,要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从注重教师教的过程转向注重学生学的过程转变,让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学习。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有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要靠教师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合理采取有效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直观、生动,把抽象的概念、定理具体化、形象化。在教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只有经过亲身实践、不断专研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呈现出的一种扩展状态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数学的逻辑性很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断地训练加强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掌控好师生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次关系,教师可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无意识地沉浸于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教师要有敏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以及应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要密切注意班级的课堂气氛,把握教学的分寸,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数学课程内容讲授的进度,保持师生融洽的关系,保证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维持在良好的氛围上。
五、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促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数学公式的模型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苏教版高一数学)时,教师在黑板上仅能绘制出有限的几个图,或学生在课后在练习本上绘出的图通常又与标准的图像存在较大差异,从而无法准确理解。如果能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亲自实践,通过亲自输入指数和对数函数数据,在屏幕上就能准确绘出函数图像,此时学生就能更理解、把握指数和对数函数的相关学习内容。
六、结语
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和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保持师生之间和睦融洽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等,从而可以多方面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能不断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J].科技文化,2011,(10).
2.胡晓苹. 关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 读写算.2011,(2).
3.徐延敏.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6).
篇5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笔者就高一新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篇6
1.学习难度大幅度增加
初中数学多以形象思维为主,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学生学习初中数学,很容易了解、掌握.而高一的初学则以抽象思维为主,它涉及大量的抽象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运算语言等,学生突然面对这么抽象、复杂的东西,又没有建立出一套科学的思维方法,感觉学起来很困难,如果多做错几次题目,感觉更加沮丧,之后就有畏难的情绪,不愿意进行高中数学学习.
2.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
与初中数学课堂相比,高中的数学课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即使在课堂上把课堂上的原理听懂了在做作业的时候,依然感觉很难灵活运用,如果不能持之以恒的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工作,前面学到的知识点后面很容易忘,也很难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到过去的知识点.如果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不能做到对数学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不能把握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那么很难学好数学课,如果依旧按初中数学学习那套死记硬背的方法进行学习,更难对高中的数学问题灵活运用.
3.经过中考思想放松
有部分学生在面临中考时,每天进行高强度的学习,一旦通过考试,又经过漫长的署假,学生觉得应该轻松一下了,说不定可以再像中学一样,先玩上一两年,等到上高三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谁知道高一的时候就面对这么难的数学题,学生刚开始的时候没有用心学习,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等到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不一样时,已经落下很多知识点,这时即使再努力追已很困难,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越学越觉得学不懂.
二、高一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措施
1.认真研读数学教材
(1)系统的研读教材
仅仅只凭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就想学好高中数学,这不可能,因为高中数学的内容太多,教师只能把数学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概括得讲一讲,教师不能讲得系统、完整,剩下的只能学生自己钻研和学习.学生一开始拿到教材,就要搞清楚高中数学的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哪些地方特别需要重点掌握,在上数学课以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知识点的联系
高中数学是一个非常系统的科学,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相关的联系,因此学生主要要把握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例题与习题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只有系统的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了解,才能一通百通,灵活运用.
(3)掌握高中的数学思想
与初中数学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同,高中数学更讲究对数学思想进行学习和运用.比如,高中数学要涉集集合的思想、函数的思想、类比的思想、数学归纳的思想、分析法的思想,等,只有研读好教材,对数学思想充分掌握,才能学好高中数学.
2.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
(1)抽象性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高中数学难,数学课本上讲的知识看不懂,那是因为初中的数学还停留在形象的思维上,对数学的学习方法是用直观的例子,或者对事物有实际的影响,学生能感受到,才得出定义,而高中的数学更多的是抽象的思考.
比如,函数,初中的数学涉及到的是x,y之间的关系,每个x取一个数值y会得到一个相应的数据,而高中学习的函数,是从两个非空的数集A,B中的元素来进行假设,高中的函数学习已经不再直观,在初中的函数学习中,主要是对函数的具体数值进行运用,而高中则是对函数的性质进行讨论,因此,可以将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函数知识进行对比,这样能对高中学习的函数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综合性
高中的数学学习在应用时,常常不仅要应用到现在学习的知识,常常还要应用到过去学习的知识,比如,已知三个不等式:x2-4x+3
要满足不等式(3)的值满足不等式(1)或(2)的一个,求不等式中a的取值范围.该题不仅关系到不等式的解,还有方程根的分布、函数在某点的取值、几个不等式解集之间的取交或取并,只能进行综合理解与应用,才能学好高中数学.
3.锻炼课学的思维方法
(1)从性质与概念进行把握
在高中数学中,常常要遇到自然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等概念,对于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的进行了解、掌握才能运用到日后的学习中,要学好高中数学,对概念进行深入理解十分必要.
(2)从联想与类比进行理解
初中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与高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深的联系,比如,初中学习到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等于三角形的高,那么,是否能证明正面体中任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和等于四面体的高?这是把平面立体的数学思维放到三维立体中运用,因此要学好高中数学,可以对初中学习的知识进行联想与类比,这样复杂的知识也能变得简单.
篇7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
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就是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所对的是人,而不是物,教师站在讲台上无意中在展示着他的“美”。当然美也有内在美和外在美,但学生在接受一个新教师时,总是从他的外在美审视开始的。教师一走进课堂,自然成了学生注目的中心。学生首先以审美的态度向教师投以注意的目光,教师整洁大方的服饰衣着、庄重优雅的举手投足、亲切热情或幽默睿智的神情,都能使学生产生愉,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初始魅力。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为“审美的客体”,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如果教师一点都不注重仪表形象,可能在与学生第一次见面会上就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消减对其教师上课科目的兴趣,为日后学生的逆反心理埋下伏笔,从而影响日后的教学质量。
二、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在很多人的心里,总有这样一个潜意识的观念,就是老师永远是古板、严肃的。一直以来,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在现代这个时代里,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顺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世界,教师就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同时,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把以和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他的课程为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课前精心备课
要想上好一堂课,课前精心备课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备课时除了在备教材方面要做到“知识要细,重点要明,难点要透”以外,还应该备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接受水平、学生的情感态度。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机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学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才能对这节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提高。
四、课堂教学的艺术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没错。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只有提起兴趣,才能有什么斩获。数学,在绝大多人眼里,就是枯燥无味的科目,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从声音方面来讲,教师语言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要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精神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从语言表达方式方面来讲,现在的学生,不再喜欢那些古板、严肃的语言表达方式,反而喜欢带点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起精神来听课,也不容易让学生分心。
其次,课堂秩序要掌控好。好的课堂秩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个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注意力在集中一段时间后容易走神分心,这时这些学生可能会做一些小动作来解闷,而破坏了学习气氛打扰其他人,这样会影响课堂质量,如果这时对其进行生硬的批评可能未必奏效,反而容易激起抵触情绪,让他对其产生厌烦心理,以致对其所教学的科目也产生厌学心理,这样反而适得其反,既伤了感情,又误了学生的学习。所以,这类情况的处理要得当。很多人在面对这一情况时,通常选用及时运用一些语言魅力来调侃,以此来唤回学生的注意力。这个方法固然奏效,但个人认为,老师的个人气场更为重要,要让学生对其又敬又畏,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掌控学生情绪,让学生打心底里认真学习下去。再次,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不管是什么班级,每个班都有优、中、差生。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应该从相应的这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施教。在讲解教学点时,要多找些直观的例子,让学生印象深刻;围绕教学点,多找些不同种类的习题,让学生解答;多储备一些需要使用多个教学点来解答的题目,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提高水平,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性。最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课堂中学生兴趣不高,很让老师头疼。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冲击同学们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营造实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加强直观教学,丰富感性认识,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有助于个性化学习和拓宽视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这样一来,学生知识得以丰富,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五、教师课外辅导
篇8
【关键词】审美提升;艺术视野;自主探索;鉴赏能力;创意思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美术教学越来越难以适应现有素质教育的需求。如何改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力,提高艺术修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所谓艺术修养,是指学生对美术学科要领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索能力,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其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是非常大的
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带领学生们从美术欣赏课中走进艺术殿堂充分感受和谐的艺术氛围。我们曾经一起到中国美术馆、中国博物馆和798艺术工厂等参观学习。在审美的愉悦中,学生一边观看中外美术作品,一边聆听美术家介绍美术作品的内容、历史背景、绘画表现形式。学生被这浓厚的艺术环境气氛所感染,身心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有一次在北京中国博物馆大殿参观《欧洲艺术藏品展》,学生观赏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原作,其中有著名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雕塑,佛罗伦萨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绘画原作和特列恰科夫画廊等画家们的风景画、人物肖像作品。
学生们在美术馆观摩欣赏美术作品时,我耐心给他们讲解外国来华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创作流派,引导学生如何欣赏美术作品,使学生领略到大艺术家的情怀和灵性。这些欣赏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艺术作品,教师鼓励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还要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美术课程是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应该在特定文化环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含义。帮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更好地理解一定的社会人文和科学特征。当带领学生们来到罗中立创作的《父亲》画作前时,我会提问大家这幅油画的作者是?那个油画中的“父亲”是什么样的表情?罗中立创作此幅油画的背景是什么?当学生们逐步进入思考中,我在对他们讲:罗中立当时作为一名知识青年被下放在一个农村,有一年的除夕夜,他上厕所时看到一个老人在厕所里傻呆呆的蹲着,问他为何不回家?那个老人说,他的工作是守粪,因此不离开。当时罗中立已经在构思着――“父亲”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再后来他从外面拿来了酒,和这个老人一起度过了除夕夜,由此创作出了这幅油画经典《父亲》。
这样就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这对美术教学是一种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应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在技术层面上更加注意一些策略。在这种开放的学习状态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协调画面中的各种关系,把握艺术灵感,汲取艺术作品中的精神养分,陶冶心灵,得到悦目赏心的深层次美感享受,培养广泛的艺术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在绘画技法课中欣赏美术作品还能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活动,教学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审美品格。中国书画这种传统艺术一直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画的博大精深,我带领学生在中国美术馆里近距离领略了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傅抱石的人物、山水、花鸟水墨画。大自然中的花、鸟、鱼、虫、高山、清泉在大师们笔下汩汩流出,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体现了画家对社会、自然及人生的深刻感悟,给学生以无尽的思索与联想。
中国画对墨与色的韵律美、笔法节奏以及构图的程式美有深刻理解,通过宣纸的涨洇、墨色浓淡变化等形式追求笔墨效果和视觉冲击力。通过观摩大师的作品,学生可以对笔墨用法获得多种直观启示,激发绘画创作的灵感,弥补学校室内书本教学的空白,扩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绘画技法。
三、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手脑结合
在传统教学之余我也经常为学生们开展手工艺创作课。因为任何一件手工作品的制作都是一种具有复杂结构的创造活动。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全过程,都充满了创造精神;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上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起着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我让大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例如易拉罐、雪碧瓶、泡沫塑料、三合板边角料等,变废为宝,制作成优美的工艺作品,这是富含教育意义的。学生体会到了这既是对资源的合理和充分运用,也是环保意识的增强。更是今日和明日社会的公民都应具备的素质。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手工制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过程。
篇9
一、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年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再次,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如果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胸有成竹的话,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数学老师不但要备课,而且要花时间深入钻研教材,紧紧围绕课题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四个吃透”,即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设计、吃透自己。
二、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数学课堂应该是“群言堂”,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应是少数“高材生”的“才艺表演”,教师必须发动学生群体展开对课题的研讨,对优秀学生固然要让他们吃饱吃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但对所谓的“后进生”也绝不能放弃,而要量体裁衣,提出适合他们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之后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学生群体参与互相启发所产生的互补、互促效应是个人单打独斗无法比拟的。
另外,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学和做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我们要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做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借助自己的生活平台,综合运用所有的生活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决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
三、巧设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刚、小强两人吃一个苹果,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当然,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好问题,激发思维,针对学生思考中的问题给以有的放矢的指导。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精彩纷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艺术, 它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民主、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梦寐以求的期待。 教师要为学生创建探究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引导小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数学教学目标高效达成,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提高学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敢于打破陈规旧俗,大胆质疑,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让小学数学课堂不断绽放出美丽夺目的光彩。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和谐情境,构建精彩课堂
1. 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场白,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新课教学的前奏,它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小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悬念导入就是设置问题,令学生思考,激起小学生思维的波澜,造成“欲知又止,悬而未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欲望,促使小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 例如,在学习“2,5 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说:“同学们,老师现在要表演一个绝技,不用动笔算就能知道哪些数是2 和5 的倍数,大家信吗? 谁来当小老师考考我啊? 你们也可以用计算器验证一下老师的答案。 ” 课堂顿时活跃起来, 学习氛围高涨,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数,老师回答。 “你们想学习老师的本领吗? 这就是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这样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使小学生产生种种疑团,激起追根溯源、急欲寻求答案的学习欲望, 像磁石一样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第一锤就敲在小学生的心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运用媒体,乐学不倦
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和声音等多种方式呈现数学知识信息,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直观、形象具体的学习环境。 多媒体能够化静为动,变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愉悦身心,乐学不倦。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一节课时,教师如果单纯地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小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出示: 把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这两个长方形周长之和与正方形周长相等么?再演示: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它们的周长有怎样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通过画面的不断闪烁,学生清楚地感受到了图形的变化,周长也在变化。孩子们特别兴奋,他们在讨论、合作中明白了周长的变化,小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的境界之中,始终保持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 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让小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解决问题,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
二、自主探究,感受数学魅力
1. 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自主学习是以小学生作为数学探究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自主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课堂学习目标。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民主教学,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引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节课时,比较0.27 和0.4 的大小,教师引导学生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十分位上的4 比2 大,那么这个小数就大。 教师问:“你们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吗? ”学生经过动脑思考后,想到把0.4化为0.40 元,因为0.40 就比0.20 大,所以,0.27 比0.4 小。教师觉得加0 的方法比较麻烦,但是加0 后看起来容易理解,所以教师也给予支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表扬了这名爱动脑筋的同学。 这样,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饶有兴趣,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 这种平等的、民主的、不带支配性的师生关系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合作交流,创新思维
合作交流就是小学生在教师组织下围绕共同目标,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说明数学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合作交流能使小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思维得到创新。 例如:在训练口算时,教师出了“240+430”一题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然后派代表汇报,各个小组都说出了不同的算法。 有的说“240+400 =640,640+30=670”,有的说“200+400=600,40+30=70,70+600=670”, 还有的说“200+430=630,630+40=670”,方法多样,课堂活跃,师生共同探究,总结了十余种算法。 小组合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开发数学文本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探索数学教学捷径,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数学课堂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必修课
- 下一篇:高中数学快速解题公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高一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