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产业扶贫资产;资产管理;四权分置
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是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运用产业帮扶方式逐步形成并积累起来的经营性资产。该资产具有一定的帮扶赠与性质,但与纯公益性、非经营性资产完全不同,其具有较强的经营性。由于该资产的投入主体与产权主体不对称,极易产生产权模糊、管理缺位、绩效低下、价值流失等问题。目前,精准扶贫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全国有若干贫困县陆续脱贫摘帽,逐年形成并积累的农村产业扶贫资产规模庞大,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较多地借助市场化经营方式,成为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截至目前,政府部门仍然没有针对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管理出台具有权威指导性的实践操作意见或规范,笔者在此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做一些学术探讨。
1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形成
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形成主要有几个方面,即政府直接投资形成、政府产业奖补形成、社会及市场力量进行政策性帮扶形成与其它创新渠道。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形成并非直接来自某种市场资产的自我滚动积累,而是具有重要的外部扶、政策驱动性特点。农村产业扶贫是在所有精准扶贫措施中直接培育贫困地区农村自我“造血”功能的重大扶贫工程,其经常针对农村特色产业来系统实施,如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贸易、乡村旅游等,并与各类贫困户、边缘户、其他农户形成非常直接的利益联结机制,在带动就业、促进增收脱贫、培育农村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1政府直接投资形成
指中央、省、地市、县4级财政资金,对贫困县(具体到镇、乡、村级)的产业项目投资而形成农村产业扶贫资产。具体形成过程:将中央、省、地市、县4级财政资金中的扶贫资金、涉农资金进行合规性统筹整合,建立庞大的“涉农资金池”;建立县级产业项目库,对各种具体项目进行轻重缓急排序并选择实施,该项目库的具体项目一般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政府常务会或县委常委会研究、审核并最终确定;县财政局对项目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具体负责按进度拨付产业项目建设资金,实施项目的主管部门与财政局进行业务对接,财政局及时将项目资金指标分解落实到项目主管部门;通过“一卡通”管理、绩效评价、资金监管、动态监控和追责问责等程序对产项目进行跟踪监管。因此,该渠道形成的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是中央、省、地市、县4级财政资金共同投资发力的结果。
1.2政府产业奖补形成
一般是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县级政府为了调动农户(含贫困户与边缘户)、基层产业合作社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产业发展补助政策及其标准,该补助资金作为生产奖励资金仍需要投入到农户的产业项目生产及再生产过程中,或者入股到基层产业合作社,再由基层产业合作社统一生产支配或者整合入股到其它企业。由政府产业奖补形成的产业扶贫资产,具有高度帮扶奖励性质,县级政府可以根据发展需要实施动态奖补,建立跟踪问效工作机制,要求该奖补资金只能用于发展生产而不能直接作为消费基金消耗使用。
1.3社会及市场力量进行政策性帮扶形成
指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实施政策性帮扶,如能人带动、企业家建生产基地、社会捐资等,激励农村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不小但在形式上非常分散的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有些具有赠与性质(纯粹赠送),有些仅具有扶质(不赠送)。主要渠道包括:社会力量捐助,如“一日捐”、节日慰问走访等活动,社会爱心力量对接帮扶,事业单位对口帮扶;企业家建生产加工基地、种养殖基地,或者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等,一般联合当地村级基层生产合作社合股,并组织农户(含贫困户与边缘户)进行生产经营,形成利益共同体;金融帮扶,一般是为了降低风险,经常采取政府贴息小额信贷方式(10万元以内比较多见),对吸纳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或致富带头人,可申请50万元以内的担保贷款,贷款额度由银行具体灵活决定。
1.4其它创新渠道
通过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吸收贫困人口的资源资本(主要是耕地、林地)作为股份,激发贫困县、贫困村的内生发展潜力。这些渠道形成的产业扶贫资产具有较大分散性、自主灵活性与契约依赖性等特征,但是通过整合与规模化使用,可以发挥较高生产效率。
2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经营运作现状与管理难点
2.1经营运作现状
各地贫困县基层一般都推行专门的产业合作社运营机制,具体实现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经营运作。采用“支部引领、干部带头、能人参与、贫困户全覆盖”方式,贫困户以劳动力、现金(含政府奖补)、土地经营权(含耕地、林地、水塘等在内)多种形式入股产业合作社。产业合作社将各种对口的产业项目资金转投龙头企业,实现滚动发展。由政府引导建立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工业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务工”、“家庭农场+合作社+贫困户+劳务用工”等多种共同体模式,实现“分红+土地流转、劳务就业、产业带动、产品代销”等多项利益联结关系。县级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产业带头人、家庭农场主、种养殖大户、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致富能人入股扶贫专业合作社,提高合作社经营能力、收益能力,带动贫困户、边缘户增收脱贫。上述专门的产业合作社作为农村股份合作制的一种具体形式,组织农户(含贫困户与边缘户)进行生产经营,实现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经营运作,为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有效管理提供了一种可操作方式。但是,产业合作社全权负责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管理,仍然缺乏足够的现实可能性。产业合作社是一种比较松散的产业联合体,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实体,不是完整的市场主体,需要进一步规范其组织形式与具体运作方式;产业合作社将项目资金转投企业,一般按股或按协议分红,实际上是一种资金再委托的运作方式。此时,产业合作社没有直接监督或者参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该分红经常采取固定分红方式,分红率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不利于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保值增值。此外,许多地方实行“户贷企用”办法,即政府贴息、农户贷款、企业使用,让产业合作社牵头统一实施,埋有较大的市场风险隐患,一旦合作企业经营不善或者破产,负债主体仍然是产业合作社,后续遗留问题较多。在笔者调研中还发现,在产业扶贫资产管理过程中经营运作,部分地区存在“一股了之”、“一发了之”、“一分了之”的现象,过于简单化,没有充分调动贫困户的内生发展动力。就村级范围而言,从长远来看,重点是把有特色的优质农业产业作为工作重点,同时要研究科学的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管理机制,既要保证农村产业扶贫资金的增值保值,又要发挥扶贫济困的社会功能;更需要进一步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出工、出力,更好地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2.2管理难点
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完整的资产收益扶贫良性循环并形成长效机制。为了保证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持续稳定地发展,应当使一切与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相关的后续资本筹资、投资运营、资本收益分配等形成一种动态的协调机制。其难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产业扶贫资产能否能成为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资本,显著地增强农村的内生发展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需要寄予厚望,需要能够长期滚动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合理引导。农村产业扶贫资产能否撬动农户、市场主体乃至全社会专门针对农村的后续产业投资?需要发挥产业合作社的产业组织功能,发挥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杠杆效应,政府通过产业奖补、贴息、减税等辅助手段刺激农户、企业、银行等进行持续投入。能否实现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的价值化管理?需要在内部产权清晰、会计账簿记账制度健全的基础上实现规范的股份化管理,或者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获得异地投资增效的机会。对农村产业扶贫资产能否有动态的跟踪问效措施、监督措施,及时追究非市场风险流失的责任?需要明确跟踪问效与监督的责任主体,赋予其相应的职权。
3农村产业扶贫资产管理对策探讨
3.1重在分权的“四权分置”管理模式设计
该模式实行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四权分置”,可以确保资产安全保值增值。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所有权全部归项目涉及的村集体所有,强化村级监管,实现村级收益与监管责任对等,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经营权归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公司。通过发包、出租、合作等方式,选择经济实力强、诚信度高、热心扶贫事业的经营主体进行经营管理,确保收益。收益权归农户(含贫困户与边缘户)。农户(含贫困户与边缘户)享有收益权,同时滚动受益分红。监管权归农业农村局。农业农村局负责引导、规范与监督产业项目实施与运作。该管理模式的主要优点是强调分权,有利于调动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要缺点是资产统合程度不高,跨乡镇、村的协调管理能力略显不足。
3.2建立在“四权分置”基础上的统分结合管理模式设计
该模式实行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管权“四权分置”,但权利归属进行了调整,引入合作社统一分红与财政局驻乡镇经管站跟踪资产价值机制。农村产业扶贫资产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公司;收益权归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含贫困户与边缘户)实行二次分红;监管权归农业农村局与财政局,并进行分工。其中,农业农村局负责引导、规范与监督具体产业项目的实施与运作。财政局对农村产业扶贫资产建立电子台账进行价值管理,随时跟踪产业扶贫资金使用、资产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情况,进行财务合规性指导,但不实施具体的干涉介入。该管理模式相对于前述重在分权的“四权分置”管理模式而言,资产监管的专业性、有效性更高,优点得到进一步发挥而缺点相对有所规避。
篇2
今年以来,XX镇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关于2019年度脱贫攻坚行动的决策部署,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聚焦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五通十有”,确保所有贫困户脱贫成果稳固、贫困村稳定摘帽。现将我镇2019年度扶贫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总结如下。
一、总体工作情况
(一)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回头看”。
聚焦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强弱项、补短板,围绕“贫困户识别退出是否精准、贫困村退出是否真实规范、产业项目实施是否规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是否安全高效、帮扶措施是否精准到位、扶贫政策是否应享尽享”等方面,逐村、逐户进行“过筛子”,并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完毕,确保稳定提高脱贫攻坚质量,目前享受政策贫困户XXXX户、XXXX人全部稳定脱贫,XX个贫困村全部稳定摘帽。
(二)全面完成2019年度扶贫对象动态调整工作。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靠上抓,制定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方案,组织包保干部严格按照时间、标准入户采集信息,并组织专门人员审核贫困户采集表、录入扶贫开发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完成了信息录入工作。同时按照上级反馈的疑似数据问题,逐条进行核实整改,并举一反三,确保了系统数据质量。
(三)用好扶贫资金、抓好产业项目规范提升。
把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增加村集体收入有机结合,利用2019年度专项扶贫资金XXX万元,分配到XX个行政村,委托XX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经营,收益XX万元,受益人口
XXX户、XXX人,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贫困户受益。加大对以往年度的扶贫项目分红,2019年度累计发放效益XXX万元,受益贫困户XXX户、XXXX人。同时按照项目规范要求,对2016-2019年度6个产业扶贫项目进行规范整理,对产业项目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公示公告、县级评审、批复、验收报告、资金拨付、项目收益分配等全过程开展“回头看”,对项目档案资料进行完善,确保产业项目实施规范;完善资产移交协议,将扶贫资产纳入“三资”管理平台,在建好纸质资产管理台账的同时,完成“三资”管理平台数据的录入。
(四)持续发力,多渠道助力脱贫攻坚。
镇团委积极发挥党的后备军和助手作用,扎实开展“青春扶贫——金晖助老”行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对扶贫对象吕存社、林存夫、杨怀合、杨怀树、孔祥庄、庄氏、秦清明、王桂祥等8位贫困独居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并为老人送去棉被、米、油等价值200余元的生活用品;通过严格审核,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政策在校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63名贫困学生发放雨露计划金30.9万元,扶持和帮助贫困学生增加就业发展机会和提高劳动收入的本领;为有部分劳动能力的23名贫困人口提供村环卫工一职,让他有一定的工资性收入,切实解决其就业能力不强、收入不稳定、就业困难等问题;强化医疗政策落地,办理发放特惠保险卡2036户,办理大病救助
105人,报销29余万元,切实减轻贫困户看病负担;发放富民生产贷59.8万元,受益贫困户598户(每户1000元);强化危房改造政策落地,实施危房改造8户,修缮4户,切实让贫困户住房安全,在“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上不掉队。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
一些贫困户思想封闭落后,摆脱贫困状况、想过美好生活的动力严重不足,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能给我多少钱”,而不是“我该怎么做才能脱贫”,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二)社会扶贫力量依然薄弱。
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在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上尚未形成合力,帮扶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各种帮扶资源有待整合。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增强“造血”功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大就业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有就业的本领,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发挥镇域内扶贫车间的联动作用,让贫困群众不出远门就能就业。同时与扶智、扶志相结合,鼓励他们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决心。
(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加大脱贫攻坚问题的排查整改,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各项政策落实,坚持“稳中求进”,确保脱贫质量稳固,全部达到验收标准,全面决战决胜。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脱贫巩固和即时帮扶力度,避免返贫和新发生贫困人口。
(三)持续做好产业项目监督,加大项目分红力度。
严格按照产业项目实施方案推进项目分红,提高项目和资金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力推进产业扶贫,保障贫困户受益长效化、最大化。
(四)持续凝聚社会各方力量。
篇3
一、着力抓好财政收入征管。受疫情影响,全年今年财政收入增长缓慢,1~5月份完成综合财政收入8274万元,占年初预算26,276万元的31.5%。其中:税务7754万元。占预算25,000万元的31%,同比减少6.8%;财政500万元,占预算1276万元的41%。
二、着力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坚持把“六保”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严控“三公”经费,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的一般性支出。1~5月份,实现财政支出2050万元,占年初预算4930万元的41.5%。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有序实施33项民生工程,优化推进民生工程的务实举措,努力把疫情对社会事业民生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1~5月份通过一卡通打卡发放惠民补贴资金36项,3798.9万元,其中残疾人护理补贴80.74万元,残疾人药费补贴49.1万元,城乡低保补助金2007.6万元,村干部固定报酬和误工补贴177.4万元,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补贴25.77万元,冬春救助资金15万元,抚恤优抚生活补助393.99万元,孤儿基本生活费29.5万元,计划生育家庭奖扶扩面资金129.7万元,计划生育家庭奖特扶资金228.88万元,库区移民补助94.6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57.9万元,临时救助47万元,农村五保户补助228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33.1万元,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资金32.12,贫困学生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13.4万元,医疗救助资金35.2万元等。
四、着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确保我镇财政平稳运行。二是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绩效管理,促进扶贫资金精准投入、精准使用、精细管理。1~5月份实施扶贫项目127个,投资额达2014.68万元。其中水利项目15个、402万元;交通112个、1612.68万元。三是落实生态补偿政策,用好上级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大气污染防治,秸秆禁烧,扬尘治理,水环境治理和城乡黑臭水体治理等项目。
篇4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
近几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迎接2010年示范性学校验收,各级人民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各项建设。随着农村中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农村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中职学校应尽快转换财务管理观念,认真研究财务工作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努力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益。
一 当前农村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中职学校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与财务工作任务的复杂性不相适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农村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大,财务工作的任务也日趋复杂,主要表现在:农村中职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年资金总量少则百万元,多则上千万元,管理起来很复杂;大量的专项资金进入农村中职学校,如:国家助学金、特定人员资助金、奖学金、职业教育攻坚经费、扶贫培训经费、返乡农民工培训经费、李兆基温暖工程培训基金等。财务工作要转变理财理念,加强会计核算,解决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准确、详细的会计信息,促进学校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要加强对校内各部门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财务部门要善于和财政、审计、物价、银行等相关部门打交道,应对各种检查、审计、评估等工作。然而,农村中职学校中某些财会人员法律法规观念淡薄;为学校“当家理财”的主动意识不强;部分人员学历和业务水平偏低,中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较少,特别是在财务工作领导岗位上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更少,有些学校的财会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工作效率很低,影响了农村中职学校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农村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观念与国家财政管理改革不相适应,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相脱节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管理改革逐步实施,农村中职学校收费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编制部门预算,这些改革对中职学校财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中职学校的许多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明显不能适应当前财政改革和中职学校财务工作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预算和学校内部预算两张皮,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两张皮,重视预算内资金、轻视预算外资金管理,预算项目没有尽可能细化,预算支出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决算与预算脱离,不能正确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无法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
(三)经费拨款与国家政策的出台相脱节,农村中职学校资金筹措的相对困难与中职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农村中职学校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笔者所在学校自2006年以来,招生人数逐年大幅增长,从学生人数不足500人到2008、2009年已达到3500多人。与此同时,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购置、新校合建设、教职工福利待遇提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对中职学校的投入,但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增加明显低于农村中职学校学生人数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中职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2009年以来,国家出台了农村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的政策,许多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打出免费读书的广告,结果学生是招到了,可免学费的财政补助资金却迟迟不拨下来,造成学校陷入了连水电费都交不起的困境。笔者所在的学校2009年秋季学期录取的新生全部免费入学,造成预算年学费收入四百多万元只完成了一百多万元,而财政补助金直到2010年7月还没拨至学校,学校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农村中职学校应主动摆脱财政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学校事业发事需要的困境,不断拓宽筹措资金的渠道,增强学校的经济实力,为中职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四)农村中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与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不相适应
中职学校财务工作中对货币资金的管理非常重视,相关的管理制度十分完善。而当货币资金转化为实物资产时,在管理工作中就会出现许多薄弱环节。中职学校在购置大型设备时,缺乏专家评估认证;学校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责任不明确;学校资产长期不按规定盘点,资产账实不符;许多大型专用仪器设备不能在全校范围内共享使用,闲置资产无法调剂,“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较严重,资产使用效益低下,违背了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要求。
二 解决当前农村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转变会计职能,为促进中职学校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转变会计职能,把会计职能从传统的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中职学校应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一方面适当增加财务人员,调入一些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或选送有潜力的财务人员去培训,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加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一套科学的财会岗位职责制度,使学校财务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促使财务人员钻研业务,有利于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便于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强化预算管理,加强专项经费管理
预算是财务管理的基础环节。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的预算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学校的预算分配和监督职能、强化全校预算管理科学配置办学资源,细化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立学校预算编制小组,即预算编制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财务人员、教务、总务和教师代表组成。预算编制小组在校长的领导下参与学校预算编制活动。学校预算小组根据上年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年度学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求,考虑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因素,实事求是地测算收入数额。根据收入预算情况,以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为基础合理安排基本支出。以改善办学条件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目标,根据剩余财力,按“轻重缓急”原则安排项目支出。本着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方针,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不论是什么支出,都要坚持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学校预算草案经校长办公会审定后,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程序上报审批。学校应严格按照财政审批下来的预算执行,不得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要及时督促经办人严格按预算办事,确保资金项目或经济活动在预算内进行。这样就有助于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公共财政体制的完
善,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有助于推进依法理财、民主理财和规范理财,有助于增强预算的透明度,增强学校经费开支的计划性。近几年中职学校有国家助学金、特定人员资助金、奖学金、扶贫培训资金、家民工培训基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金,职业教育攻坚经费等,专项经费项目多、金额大。中职学校应加强专项经费的管理,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及学校的实际,制定专项经费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制度管理好、用好每一笔专项资金。
(三)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满足中职学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训模式。”学校现有的实习实训设备不足,资金不到位,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办学,缓解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不足、资金紧缺的困难。《教育法》第53条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构建了我国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使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由于政府对农村中职教育投入的不足,加上近年来农村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农村中职学校基础设施老化、教学条件不足已成为制约农村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农村中职学校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和师资,加快中职学校教育的发展。
(四)科学配置资源,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使国有资产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分批分类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要求
(一)加强驻村工作队伍管理,协助村两委制定好村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抓好各项帮扶工作落实。进一步摸清村现实情况和群众需求清单,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做好村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
(二)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以安居、乐业、保障有力为重点,解决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保障好脱贫人口基本生活需要,提高脱贫人口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三)创新工作思路,实施精准帮扶。逐户分析原因,完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举措,实行动态帮扶机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帮扶,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发展产业和参与就业,对于一些特殊人群,要加强跟踪监测,及时制定帮扶措施清单,利用现有政策加以帮扶。
(四)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帮扶工作机制,落实财政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和金融服务机制,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创新帮扶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工作重点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
(一)摘帽不摘责任,扛实责任担当。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作为重要任务,传导压力,压实责任。驻村工作队要切实履行驻村责任,立足岗位职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摘帽不摘政策,产业发展不停步。对村集体和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继续按照现有政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政策平稳有序过度,过渡期内,应扶上马送一程,争取帮扶政策措施和到户产业项目,金融扶贫、教育、医疗等政策,落实好特殊群体兜底保障政策,防止出现“断崖”效应。
(三)摘帽不摘帮扶。要落实好“双包”责任和帮扶项目,协调各类资源帮助村里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力量不能减,督促所有参与帮扶的干部要不定时通过电话、微信、上门走访等方式加强与帮扶对象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对帮扶对象的合理诉求,帮扶干部要及时跟进帮助解决。工作队要一如继往开展好驻村帮扶工作,协助村两委做好产业项目谋划,帮助村集体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已脱贫群众发展符合市场需求和有自身资源条件的产业,动员已脱贫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村两委要严格落实到村项目实施情况,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总结,完善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四)摘帽不摘监管,强化监督不松劲。要常态化评估已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及时受理群众诉求,切实加以解决,实行动态清零。密切关注扶贫领域重点、难点问题,注重关口前移,强化排查预警,及时合理处置。
四、方法措施
(一)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性。特别是脱贫之后,防止帮扶松劲懈怠,防止政策急刹车,防止一撤了之,防止贫困反弹。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合理确定监测标准。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坚持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责任,健全工作责任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落实参保政策,做好脱贫人口参保工作,建立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保障基本住房安全,维护好供水工程安全,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光伏等公益性资产要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继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要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五、组织保障
(一)成立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帮扶村书记和第一书记一起抓,分管同志具体抓紧,班子成员合力抓的工作局面,要抓住重点,抓出成效。
(二)抓好村党建工作,以党建引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较衔接。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即村支部引领作用、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带动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作用)。将抓党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围绕“抓好党建促振兴,抓好支部带队伍”,培养有工作能力、发展能力、致富能力的“能人”充实两委队伍。
篇6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收入规模持续增长,财力水平稳步提高
面对全县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政策性增支密切叠加的双重压力,通过科学谋划、主动协调、持续跟进等有效手段,狠抓财政收入组织,保证了财政收入在量的提升中实现了质的有效增长。1-6月,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07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34%,比上年同期减少28%。(从收入结构: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12万元,非税收入完成963万元)。政府基金预算收入357万元。
(二)、支出结构逐步优化,民生保障强劲有力。
从全局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大支出结构调解力度,重点支持经济发展,确保民生支出,提高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将宝贵财力向民生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倾斜。截止目前,2020年三十件民生实事共计投入资金3743.38万元,共计支出2125.71万元。(其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支出653.2万元,学生营养膳食支出206.71万元,十五年免费教育支出145.25万元,学前双语教育支出328.04万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249.17万元,计划生育扶贫保障支出14.57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支出9.33万元,绿色殡葬支出0.36万元,生态护林(草)员劳务报酬432.37万元,“四馆”免费开放支出13万元)。1-6月,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6,643.51万元,占年初预算的56%,比上年同期减少32%。(其中支出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006.2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221.08万元,教育支出5,060.5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4.36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76.70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978.67万元,节能环保361.22万元,城乡社区968.78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94.15万元。
二、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坚持发展优先,强化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一是加强税费征收管理,积极培育新税源、依法组织收入,努力实现应收尽收,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二是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登违法活动。三是加强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积极推行国有资本预算制度,完善收益收缴办法。四是盘活存量资金。
(二)、坚持保障重点与压缩公用并举,确保各项支出安排科学合理。
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优结构”的原则,统筹安排各项财政性资金,区分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确保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支出需要,实现收支平衡。
(三)、坚持深化预算管理改革。
着力构建与新时代匹配的现代化财政制度。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力度,探索完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促进预算管理协调、可持续。二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全口径预算统筹安排力度,改进和规范项目支出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和通报、加快预算执行力度。
(四)、坚持从紧从严,强化监督管理。
以严格防范财政风险,不断加大财政监管力度,在大方向上布局,从细微之处着手,牢牢把握财政防控风险中的枢纽地位,充分发挥财政对金融风险和经济风险的调节作用,打赢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攻坚战。
1、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进一步完善预决算及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拓宽公开渠道、规范公开内容,“阳光财政”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全县72个预算单位已全面公开,公开率达100%。
2、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为加强我县债券资金规范使用及管理,初步制定了债务管理系列条例及办法。2020年上半年我县共接收新增债券资金0万元,截止6月30日,我县2020年新增债券资金共计支出0万元。
3、强化财政投资评审。
2020年上半年,共计下达财评批复123份,送审金额37745.25万元,经审定金额为34886.14万元,合计审减2859.11万元,审减率为7.64%。为做好政府性投资项目预算和竣工决算评审工作,规范和完善评审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基础。
4、扩大政府采购监管范围。
不断拓展政府采购规模,充实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拓展采购范围,确保审批采购项目优质高效完成,截止目前,共下达政府采购批复89个,金额10821.18万元。
5、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度。
一是为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摸清资产家底,夯实管理基础。二是截止目前,接收各单位资产处置申请18项,已完成处置15项,资产处置收入15169.61元(已按规定缴县财政局非税收入专户)。
6、增强预算绩效管理观念,积极开展预算绩效工作。
在当期我县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式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效益的提升来缓解收支矛盾,显得愈加迫切和需要。截止目前已制定并下发《县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
7、进一步完善内控制度。
今年在财政局《关于印发防范化解经济、财政运行风险“1+8”方案的通知》(甘财发〔2019〕9号)基础上,制定了《县财政局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实施方案》、《县财政局防范财政收入不真实》、《县财政局防范县级“三保”支出风险实施方案》、《县财政局防范库款不严格实施方案》、《县财政局防范财政监督不到位实施方案》、《县财政局防范化解舆情风险实施方案》、《县财政局加强社会运行监控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实施方案》、《县财政局深化财政部门廉政风险防控方案》等8个专项风险防控办法。
(五)、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打造廉洁可靠财政队伍。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财政系统自身建设,迅速召开全局动员大会,详细制定工作方案,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队伍。
(六)、财政助推脱贫攻坚再加力,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足额安排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0万元。二是认真落实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2020上半年,我县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中计划整合资金12613万元,截止6月30日,共计支出1098.49万元。三是加快扶贫专项资金下达力度,并加快扶贫资金支出进度。四是强化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利用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对各项目推进和资金支付情况的动态监控,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资金支出情况,增强监管准确度和及时性。
(七)全面推进惠民惠农“一卡通”专项工作。
一是为扎实推进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工作,全面摸清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让惠农惠民资金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制定并下发《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推进方案》、《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实施细则》、《县聚焦扶贫领域腐败问题,深化“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八)“互联网+精准扶贫记账”工作显成效。
为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及时召开乡镇村财管理工作推进会,保障村级财务记账规范管理有效运行。
上半年,我县财政收支较为平稳,但运行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隐患不容忽视。
财政收支压力大,刚性支出需求剧增收支平衡压力增大,通过整合统筹、盘活存量资金,解决了部分资金缺口。今年上半年,财政全力以赴推进预算执行各项工作,财政总体情况平稳向好,但运行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缺乏强有力的新增税源支持,收入增长乏力,完成预算任务较大困难。二是刚性支出增长过快,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全年实现收支平稳难度较大。三是解决遗留的隐性债务问题、化解居高不下的暂付款难度仍然较大,势必对今后的财政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九)聚焦疫情防控,全面落实财政职能作用。
一是统筹保障防控经费。县本级财政共拨付疫情防控专项经费111.54万元。二是建立资金支付“绿色通道”。加强与人民银行、国库银行协同配合,对中央、省、州、县疫情防控资金即到即办,确保疫情防控资金第一时间支付到位。三是建立采购“绿色通道”。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物资采购“绿色通道”相关要求,确保防控物资及时到位。截至目前,我县通过绿色通道采购防护口罩、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共计71.54万元。
(十)切实落实“三保”主体责任。
硬化“三保”预算执行约束。在部门预算编制中,明确要求不得改变“三保”支出用途,严禁通过压减“三保”资金用于偿债或项目建设,不得随意调整“三保”支出预算安排用于其他方面。压减一般性支出。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压减一般性支出10%以上。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重点,下半年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持续聚焦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巩固扶贫帮扶成果。继续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全面开展结对帮扶“回头看”、“回头帮”,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脱贫户持续跟踪,确保稳定脱贫。
二要紧盯全年目标,做好“增收”文章。用好强化调度分析、努力培植财源、提升征管效能“三种方法”,确保实现年度目标任务。
三要坚持“四保一优”,做好“支出”文章。坚持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保稳定、优结构“四保一优”,突出支出重点、支出进度、支出效用,优先安排民生资金,规范资金拨付程序,大力盘活结余结转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加快支出执行进度,确保年底财政支出达95%。
四要激发财政活力,做好“改革”文章。按照中央和省、州要求,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为抓手,重点推进财政内部工作机制、预算管理制度、投入方式、国资国企、会计制度、非税收入管理改革。
五要强化监督管理提绩效,做好“监管”文章。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全面摸清债务家底,逐步化解历史债务,做好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加快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积极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绩效管理“四位一体”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强化对预算单位预算编制、执行情况以及预决算公开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乡镇财政财务检查力度。
六要高位推动、高效组织、高压监管,切实做好“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加大对“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和安排,集中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宣传,形成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组织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督查工作,对“一卡通”保管使用及补贴资金到户情况,以及各单位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等进行重点检查,进一步规范“一卡通”发放、管理和使用。
篇7
(一)资产盘盈原因分析
第一,购置时只列费用支出,未计入固定资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到位,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只列费用支出,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大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盈。
第二,政府及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在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政府无偿划拨的土地长期未入账,这种情况在乡卫生院中尤其突出,乡卫生院多成立于五六十年代,卫生院占用土地多为成立时无偿划拨,多年来未估价入账;上级部门划拨、配置的电脑、打印机、汽车、家具用具、变压器等在收到实物时未做账务处理,未及时计入固定资产账,造成账面未登记而实物已在用。
第三,自行建盖、接受转让的固定资产未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办公楼等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由于未进行决算或未取得发票等原因未计入固定资产。在资产清查审计中还发现有部分事业单位自行建盖的房屋、围墙、伙房等固定资产建盖时未计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中,本次资产清查时才发现这些固定资产已被拆除或重建,由此可见其资产管理的混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取得转让的固定资产所有权后,未办理过户手续,也未入账。
第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家具及电子设备等在受赠时未计入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不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
(二)资产盘亏原因分析
第一,已报废毁损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使用年限较长,已无修复价值或已损坏无法修复的汽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及无法使用的软件、仪器仪表、家具用具等资产,长期未进行清理、申报报废并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二,已转让、出售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转让、出售汽车等固定资产,转让、出售收入已入账,固定资产未做减少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三,已被拆除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因鉴定为危房已拆除,或因新建房屋拆除原建筑物,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四,划拔资产及对外捐赠资产未做账务处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划拔给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资产,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赠送给扶贫点或其他单位的电子产品及家具用具,实物已调走,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第五,其他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电脑等资产被盗,或人员调动带走电脑,单位未作减少固定资产账面值的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中实际盘点数小于账面数,造成资产盘亏。
二、资产清查中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
第一,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有两个事业单位已进行房改的职工宿舍,产权已属于职工所有,固定资产未作减少的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二,固定资产重复入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设备、房屋等资产重复计入固定资产。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万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第三,历年清仓盘盈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事业单位存货项目出现会计差错,存货清仓盘盈及进销差价多年未作处理,本次清查出现较大金额的存货盘盈;或者历年清仓盘盈挂账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中长期不作处理。以上情况主要出现在乡卫生院
第四,收入长期挂账未进行账务处理。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或房租收入挂账在其他应付款中,长期未进行账务处理。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五,账表不符。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账面上事业结余为负数,在年终决算报表中将事业结余反映为零,同时空增其他资产项目,造成账表不符。资产清查审计中作为会计差错进行了调整。
第六,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本次资产清查审计中发现,部分事业单位未能规范使用会计科目,例如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计入了“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未按规定计入“借入款项”科目核算。
三、在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提出的有关改进建议
第一,鉴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各种资产存续状态的动态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资产的现状掌握的信息滞后,建议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漏记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情况,建议在“事业支出”科目中设置“设备购置”明细科目用于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购入,便于在年末及时查对账目,避免固定资产出现漏记。
第三,在资产清查专项财务审计工作中发现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办理有关的房产证、土地证,或房产证、土地证不齐全,这种情况在乡级行政事业单位特别突出,建议单位应及时办理有关土地及房屋的产权证书以便于明晰产权,更好地明确本单位的不动产状况。
第四,对上级配给或外单位捐赠的实物,应建立同时向财务部门报备的机制,及时将此类资产纳入管理;建议在今后对划入划出固定资产,应完备划转手续,根据相关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对已完工建设项目及时办理决算手续,对已交付使用固定资产及时根据相关结算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现行行政单位财务制度规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起点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为固定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列为固定资产管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严格划分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对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资产,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第七,通过本次资产清查以后,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加强对各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确保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议今后对资产进行严格管理控制,该入账、该报损的资产,要及时处理,做到账实、账帐相符。
第八,有些单位往来款项较多,有些款项账龄较长,本次清查审计中未能取得所有往来询证回函,建议今后清理往来款项,对挂账时间较长款项及形成坏账损失的款项及时取得发生损失的相关证据,报财政部门申报损失处理。
第九,对损毁固定资产及时报财政部门作损失处理,建议在今后会计处理中对已报废损毁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取得报损材料及批复文件做账务处理。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资产盘盈、损失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存在问题,出现的会计差错调整情况,以及暴露出来的资产管理方面的薄弱之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资产清查;审计;管理
参考文献:
[1]闫向军.从清产核资看行政事业单位的不良资产[J].中国农业会计,2006,(01).
[2]刘国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政与发展,2006,(05).
篇8
1. 动态盘点帮扶对象。全面排查2014年底尚未脱贫的扶贫开发农户和返贫的低收入农户,目前已排查全县尚有未脱贫的扶贫开发户和返贫农户共有5686户、1.9万人。
2. 召开片区扶贫工作推进会。在上塘镇、界集镇分别召开西南岗、成子湖两大片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举行两大片区扶贫工作指挥部揭牌仪式。抓紧实施2015年两大片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三大类、135个帮扶项目。同时做好两片区“十三五”帮扶规划前期调研工作。
3. 到村到户帮扶。组织各乡镇和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县乡村三级联动走访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活动,围绕低收入农户脱贫,安排帮扶单位组织好结对帮扶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农户家中了解致贫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同时开展省定经济薄弱村“4+1”帮扶活动,由帮扶县领导牵头,带领帮扶单位、挂钩企业、村居发展书记赴挂钩经济薄弱村进行实地调研,围绕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目标,了解制约村居发展的原因,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并排出“一村一品”发展项目。
4. 制定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方案。对涉及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内容的责任部门下发了任务交办单,要求各责任部门结合“八项机制创新”及__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目前方案已经制定。
5. 规范扶贫项目实施。要求对所有已实施项目进行全面回头看,不符合规定的,迅速整改落实到位。对今后实施的所有脱贫帮扶项目,严格按照《扶贫项目管理办法》实施。并对部分质态低、带动能力不强、无法继续实施的项目进行申请终止实施,终止部分项目结余资金重新项目实施。
6. 加快2015年省奖补项目实施进度。2015年项目申报采取竞争性申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__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__县农村扶贫资产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文件实施,确保扶贫资金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我县紧紧抓住被列为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契机,围绕“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两个主题,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全力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
1. 土地确权颁证工作。2014年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在双沟、界集、上塘、石集四个乡镇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先期试点,目前已进入正常颁证状态。2014年12月份又启动二期其余19个乡镇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一是工作步骤稳。目前,二期承包方调查表填写并修正到位达到98%以上,基础信息系统录入达60%以上,大地块调查表和大地块指认超过95%,农户具体小地块指认90%以上,组内地块鱼鳞图绘制达70%,峰山乡、梅花镇等乡镇的个别村居已进行鱼鳞图二次公示;一期双沟、界集、上塘、石集等4个乡镇入户签字率达98%以上,签字准确率99.8%。双沟镇、石集乡一户一卷、一组一档资料整理已基本完成,界集镇、上塘镇完成80%以上。四个乡镇按照签字确认及资料档案成熟一个村居颁发权证一个村居要求,已有35个村居正在颁发权证。全县确权登记颁证受到农户高度关注,群众参与度逐渐增强,没有出现较大的不稳定因素。二是工作措施实。督查是乡镇推进工作的“利器”。峰山乡、瑶沟乡、归仁镇等乡镇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奖罚到位,工作质量高,进度快;审查是业务优良的“防火墙”。梅花镇、半城镇等通过“三查”(村居业务人员自查、村居互查、乡镇抽查),表格填写规范。三是业务操作准。山东海天测绘公司业务人员多,操作流程严,质量好,同时与乡镇配合默契,受到乡镇一致好评。
2. 农村产权交易工作。2015年,继续围绕“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这一主题,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上,以完善交易职能规范交易行为为目标,全面提升农村产权交易功能,开展农村建设项目招标(一事一议工程、扶贫工程类项目);2015年1-5月份,进入__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成交项目数162笔,交易金额__1万元;2014年10月至今累计271笔,交易金额1851万元,交易笔数和交易金额均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2012年开始实行农村产权交易的东海县;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登记15笔,投放670万元。
3. 土地规模流转工作。2015年开始,仍按照“稳量、提质、增效、惠民”的原则,对土地规模流转情况进行“回头看”,针对前期土地规模流转中个别地块规模大、经营风险大、全程服务相对滞后等问题,努力在稳定现有的土地流转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突出抓好流转规模上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经营主体上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产业发展上向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改革路径上向综合配套综合转变和服务保障上向全程精心服务转变“五个转变”,巩固规范发展土地规模流转。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在土地不流转的情况下,实行“小田”变“大田”发展规模经营,一季度组织调研联耕联种试点确定方案,选定在曹庙乡梨园村五组、瑶沟乡瑶沟居三组进行联耕联种试点。在双沟镇李庄村开展土地银行试点,采取土地零散存入土地银行,然后再整体对外流转(整贷),实现土地保质增值,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利益
得到保护和收益增多。2015年开始,仍按照“稳量、提质、增效、惠民”的原则,对土地规模流转情况进行“回头看”,针对前期土地规模流转中个别地块规模大、经营风险大、全程服务相对滞后等问题,努力在稳定现有的土地流转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土地规模经营水平。突出抓好流转规模上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经营主体上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产业发展上向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改革路径上向综合配套综合转变和服务保障上向全程精心服务转变“五个转变”,巩固规范发展土地规模流转。创新土地经营模式,在土地不流转的情况下,实行“小田”变“大田”发展规模经营,一季度组织调研联耕联种试点确定方案,选定在曹庙乡梨园村五组、瑶沟乡瑶沟居三组进行联耕联种试点。在双沟镇李庄村开展土地银行试点,采取土地零散存入土地银行,然后再整体对外流转(整贷),实现土地保质增值,使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利益得到保护和收益增多。
1. 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不断提升。采取选派“发展书记”助发展、全面盘活集体资产、鼓励开发自然资源、开展综合经营、发展“三大”合作组织、实施龙头企业“带村联户”工程、发展服务型经济增收、推进“三来一加”工程和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等措施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截止目前为止,全县共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782.55万元,比上年同比增幅11.98%。其中,经营收入805.66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6610.49万元,投资收益6.6万元,其他收入359.6万元。15万元以上达248个村居,占总村数78.73%。
2. “三资”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围绕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坚持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推进了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 经济薄弱村债务数额不断减少。按照积极稳妥推进的思路,坚持“依靠群众、多方参与、民主公开、分类审核、全面化解”的原则。全县化解公益性债务1062.83万元,其中,资金偿还572.06万元,部门豁免10.2万元,坏账核销0.16万元,协议打折399.02万元,债权债务相抵0.67万元,其他债务80.72万元。
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截至5月底,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2405个个,比去年增加64个,入社成员27.07万户,全县建成国家级示范社3个、省级“五好”合作社12个、市级“五好”合作社64个。县级“五好”合作社250个。
2. 农业招商工作。紧紧围绕优势资源、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农业招商,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加销一体化的大项目,选择经济效益好、群众学得会、农户受益多的实项目。上半年农业招商引资额2.49亿元,引进项目15个,其中农产品加工项目10个,近年来,我县成功引进惠和园饲料、新农明天种业等重点龙头企业。
3. 农业龙头企业工作。2015年,全县国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总数分别达到1家、9家、49家和124家。截至2014年月底,全县各级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预计130.59亿元、利税14.4亿元,出口创汇1583万美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共建立各类作物种植基地97.69万亩(其中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50.57万亩),水产养殖基地15.52万亩,肉禽养殖基地1250万羽。
1.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15年计划在108个村实施财政奖补项目108个,项目总概算3566.9万元(其中省财政2614.14万元、一事一议筹资751.76万元,县乡配套201万元),实施项目:村级道路106条,路灯项目2个。截至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部招投标完毕,施工项目22个。
2. 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减负措施,落实减负政策,农民负担得到了进一步减轻,促进农民增收,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
篇9
能力越强,责任越大。除了促进资本市场良性运行之外,券商纷纷加码公益慈善事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秉承“创造价值,成就你我”核心理念的国信证券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国信证券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国信证券在努力做好经营发展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积极主动承担国有金融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双重社会责任。公司通过捐资助学、对口帮扶贫困村和其他各类公益捐赠的形式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了广泛好评。
据了解,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2015年度券商公益支出排行榜上,国信证券以1594万元支出金额排名第二位。2017年,国信证券按照制定的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对口帮扶贫困县数量增加至6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5个,省级贫困县1个,居券商第二。
着力改善民生
2016年8月4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出《助力脱贫攻坚 履行社会责任――证券公司“一司一县”结对帮扶贫困县行动倡议书》,号召每家证券公司至少结对帮扶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随后,监管部门对券商扶贫工作进行了相关部署。证监会公开的《中国证监会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中指出:“鼓励证券公司开展专业扶贫,通过组建金融扶贫工作站等方式结对帮扶贫困县,与当地政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帮助县域内企业规范公司治理,提高贫困地区利用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能力。”
同年,国信证券开始新一轮为期三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对口帮扶河源市龙川县岩镇山池村。截至2016年底,帮扶资金781.19万元已全部到位,着力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助力山池村精准脱贫。
今年以来,国信证券将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制定的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在持续开展现有岩镇山池村扶贫帮扶工作的同时,重点做好新疆麦盖提县、新疆塔县、新疆英吉沙县、贵州三都县及贵州织金县结对帮扶工作。
国信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及具体需求,除有针对性地提供资金,支持各县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及资助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外,着重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组织专业力量提供金融及产业发展规划、金融培训、基础设施投融资及资产管理等方面的金融顾问服务。
此外,国信证券积极号召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以“聚焦贫困人口,助力攻坚脱贫”为主题的“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170余万元,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贡献力量。
对于如何在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取得共赢?国信证券方面表示:“一是需要整体谋划实施方案,并平稳推进;二是坚持扶贫工作原则,抓好工作落实;三是积极汇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发展“造血”产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国信证券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激发内生活力,发展“造血”型项目。
2016-2018年,国信证券精准帮扶岩镇山池村,充分结合贫困村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持,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造血”功能,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收。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国信证券瞄准市场需求发展新的生态产业,将贫困地区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推广光伏扶贫工程,探索出一条集产业扶贫、生态发展扶贫和清洁能源建设扶贫于一体的新路子,不仅投入少,回报稳定,还可持续发展。发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光伏发电板架设在村溪上面,采用混凝土护堤和不锈钢管支架结构,节约了土地,治理了沟渠,保护了资源,也增强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造血”功能,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收。
2016年,国信证券创新实施光伏发电项目,精准帮扶岩镇山池村,共投入资金98万元,在村溪流上搭建支架,架设光伏发电装置,分两期开发建设,加强村集体经济收入“造血”功能。目前,第一期光伏发电站已竣工完成,并于2017年2月15日顺利并网发电。项目装机容量61.2KW,投入资金约49万元,建成后并入村内公共电网,同时向南方电网售电,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广泛用于村集体和卫生事业等,惠及全村5000多人。
按照帮扶计划,国信证券还将继续规划建设光伏发电二期工程项目,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目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贫困地区特色的生态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合作社模式成绩斐然
国信证券“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起始于2009年,目前已M入到第三轮扶贫开发阶段,前两轮帮扶的廉江市石角镇山腰村、陆丰市碣石镇新布村已全部实现脱贫。
篇10
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在全国最早开展农村土地大包干的探索,因此被称作“大包干的发源地”。该镇由于地处泗洪县西南岗的岗丘地带,地贫水荒、干旱少雨,一直是江苏省最为贫穷的地区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短板。
为了扶持该地域发展,增加当地村民收入,在江苏原省委书记罗志军的牵头和支持下,在上塘镇垫湖村和马巷村建了数个工业扶贫厂房。其中马巷村扶贫厂房建成后,在泗洪县总工会的帮扶下,从浙江嵊州招来一位生产箱包的商人马茂华,成立泗洪县天马箱包有限公司。但是,由于厂房的政府补助金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政府包租规定也没有执行,省财政奖补款也迟迟未到位,导致垫资建设该工业扶贫厂房的刘李、吴凯等人债台高筑,浙商马茂华也资金链断裂,该箱包厂在运营不到两年后关门倒闭。
去年7月份,马茂华在运走最后一批货物后跑路失踪,至今下落不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数次深入该地探查走访,试图了解和剖析该扶贫厂房倒闭的背后故事及经验教训。
省委书记蹲点农家,
牵头建扶贫厂房
泗洪县上塘镇所在的西南岗地区是江苏省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面最广、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历年来,为了上塘镇乃至西南岗地区的脱贫致富,中央及省市县各级领导费尽心思、倾注心血,采取各种手段全力推动该地区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
这也是江苏原省委书记罗志军最为牵挂和关心的地方,截至今年6月份,在他卸任前,他先后9次来到西南岗地区,亲自指导该地区的扶贫工作,并到上塘镇垫湖村定点驻村进行“三解三促”调研,住农户家、吃农家饭,与农民一起劳动,促膝谈心,帮助当地农民查找脱贫致富的路子。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西南岗这块最短的“短板”。
一位当地村民说,2011年4月,罗志军书记到上塘镇垫湖村和马巷村考察后,当着江苏省市县三级领导的面,决定把马巷村居民集中区的东侧一地块和垫湖村东北角地块用来建设工业扶贫厂房。刘李告诉记者,他当时也在现场,正是有这么多领导支持,他才决定投资建设扶贫厂房。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长远地脱贫致富,罗志军提出在当地建设工业扶贫厂房,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加收入,建厂房的土地由当地免费提供,厂房建成后还有政策补助资金,招来项目投产并验收合格后,省财政还会下拨脱贫奖补资金。
当时的新闻报道称,罗志军强调,老百姓对发展工业的愿望迫切,村里建了工厂,群众就能在家门口就业,既有稳定的收入,又能照顾到家庭。
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的村民周茂服是一位生猪经纪人。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12年4月6日,罗志军又一次来到他们村里进行“三解三促”调研时,在他家里整整住了5天。罗志军非常关心村民的生活及收入情况,他利用白天和晚上先后走访了30多户村民,看望了村里的老党员、老村干部和困难群众,还到田里跟村民一起劳动,探讨增加收入之道,直接听取农户对党委与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政策补助款迟迟拿不到,
扶贫厂房验收造假
马巷村工业扶贫厂房决定开建后,当地人马豹联合刘李、吴凯等三人一起中标了该厂房的建造工程。2011年11月28日,以马豹为代表与泗洪县上塘镇政府签订了一份名为《标准化厂房建设合同书》。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该份合同书上看到,该厂房的建设地点为“马巷新建居民点东侧”,占地约27亩,工期为180天,到2012年5月28日前完工,遇阴雨等天气可以顺延。
该合同规定,马豹投资建设该厂房,上塘镇政府为马豹办理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所有权归马豹所有,镇政府免收土地出让金,但办理两证费用需要马豹支付,“两证”在厂房完工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办理。
该合同还规定,马豹所新建的两层标准化厂房,上塘镇政府按10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该补助以分期借款的方式先行支付,借款标准为一层完工时借总额的40%,竣工时再借30%,投产达效时借余下的30%。
作为该厂房合伙人之一的吴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该厂房共建有5500平方米,按合同约定可以获得政府补助金55万余元,但是,上塘镇政府并没有按上述合同约定履行,一直迟迟未予支付该工程的补助资金,这使得他们建完第一栋厂房,第二栋厂房投入16万元铺设好地基后,由于缺少资金,一直停滞到2013年3月,后来该地块被镇政府在没有任何说法的情况下转给其他人使用,该地基被掩埋浪费。
为了建造该扶贫厂房,吴凯、刘李和马豹各自投入75万、75万和150万。据刘李和吴凯介绍,这些资金中,除了少部分是自有资金外,大部分是向亲戚朋友所借的高利贷,资金使用成本极高。由于镇政府迟迟不予拨付补助资金,他们的高利贷越滚越多,借款人刘李、马豹和吴凯的父母多次被放款人到法院,并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吴凯、刘李在多次向上塘镇政府讨要补助金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四处投诉。去年4至5月份,记者也曾赴当地调查了解实情,并将相关情况反映给时任泗洪县委书记徐德。徐德了解情况后,要求上塘镇抓紧支付该款项。两个月后,上塘镇政府找到吴凯,支付了他4万元的厂房补助金,并称余下的50万元补助金再等一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上塘镇政府所印发的另一份名为《关于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看到,对于新建的两层标准化厂房,除了按照最高10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外,政府还负责包租,如果建标准化厂房没有项目的,第一年政府按每年60元/平方米付租金,在厂房竣工后一次性付清第一年租金。
吴凯说,他们建造的厂房在5500平方米左右,按照上面的镇政府文件规定,第一年就可以拿到政府补助租金33万余元,再加上建造厂房的政府补助金55万余元,一共为88万余元。当初之所以承建这个扶贫厂房,就是因为土地不要钱,建厂房还有政府补助金,所以才介入其中,只要这些钱能够按规定及时发放到他们手里,就可以还掉一部分高利贷,这样一来,他们的资金压力就会小很多,至少不会被到法院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该马巷村扶贫厂房项目投产后,还需要通过上级政府部门的观摩和验收,只有验收通过后,该项目才能列为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和扶贫厂房建设的绩效考核成绩。一位当地村民告诉记者,马巷村的天马箱包厂投产后,用工比较少,高峰期仅有三四十人做工,离上级政府的验收规定差距比较大,为了顺利通过验收,镇村干部还到周边村里花钱雇了几十个村民来充数,每人发了30元,此事也得到了一位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证实。
政府招商引来“老赖”,
资金链断裂后“跑路”
2012年6月份,马巷村工业扶贫厂房建好后,招商未能成功,一直闲置到2014年初。泗洪县总工会是厂房项目的招商引资帮办单位,其副主席邵军为项目帮办的主要负责人。
2014年2月28日,该扶贫厂房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从浙江嵊州招来一位生产箱包的客商马茂华,他与马豹、刘李和上塘镇政府三方一起签订了一份《工业项目投资合同书》。该合同书约定,马茂华出资360万元购买马巷村扶贫厂房,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少于5000万元,用来生产和销售箱包及服饰等产品,项目投产后,年应税销售额不少于2000万元。
该合同还约定,签订合同3日内,马茂华向马豹和刘李支付10万元作为定金,马豹和刘李在两个月内为马茂华办理好土地证、房产证及营业执照等证件,办证费用由马茂华承担。上塘镇政府要帮助马茂华协调办理贷款,贷款到位后,马茂华一次性向马豹和刘李支付购房款150万元,剩余厂房购置款在2014年年底付清。
吴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合同签订后,马茂华违约,在两个月之后才支付5万元定金,此后再也未付一分钱。其投资规模也未达到合同规定,90%以上的合同条款马茂华均未执行。但是,在县总工会和镇政府的帮助下,两个月后,马巷村扶贫厂房的房产证办理到了马茂华父亲马永根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泗洪天马箱包有限公司名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看到了该厂房的房产证复印件。对于合同履行情况,《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多次拨打马茂华电话求证,但均未拨通。
记者又就此采访了当时负责该项目的上塘镇人大主席吴楠,他说,当初招引马茂华来马巷村扶贫厂房投资箱包项目,他是反对的。房产证办理到马永根作为法定代表人的泗洪天马箱包有限公司名下,这是厂房所有权人马豹的意思,他多次找到镇政府,要求尽快给马茂华办理该厂房的房产证等手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多次拨打马豹手机求证,均被他挂断,记者多方找到本人后,他也拒绝接受采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马茂华投产的箱包项目通过上级政府验收后,开始正常生产,但此后,遭遇到了资金紧张等一系列困难,他开始在当地寻求以厂房作抵押、从银行贷款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链难题。记者在2014年9月上塘镇政府的一份请示报告上也看到,该镇政府也帮工厂缓解资金难题,称马茂华所投产的泗洪天马箱包有限公司订单增多,资金紧张,需要贷款300万元,为此向县政府打报告,请求提供帮助,为该笔贷款提供担保事宜。
吴凯说,在泗洪县总工会副主席邵军的协助下,泗洪县盛达咨询担保有限公司为马茂华的贷款提供了担保,以马巷村扶贫厂房为抵押,从泗洪县农商银行成功贷出100万元,记者从贷款行也了解到此事属实。
记者从公开资料查询获悉,泗洪县宏源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泗洪县盛达咨询担保有限公司99.83%的股份,而泗洪县宏源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是泗洪县政府100%持有的国营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最高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与查询系统了解到,马茂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赖”,他在该系统上共有7笔遭到法院强制执行的欠款未还,合计240多万元。
天马箱包厂的多位老员工说,马茂华多次拖欠他们工资,拿到100万贷款后,也没有发放员工工资,只勉强支撑了几个月,又缺少资金,实在支撑不住,他便于2015年7月29日晚,拉了最后一集装箱货物后跑路。当晚该车货物被吴凯和刘李等人截获,要求付清购房款再拉走,但是当晚接近10点,泗洪县总工会副主席邵军赶到该厂,找到刘李和吴凯,为马茂华说情,在他的担保下,该车货物才得以放走。
吴凯说,马茂华这次走后,从此杳无音讯,手机打不通,人也找不到,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他的100万元银行贷款本息均未归还,后由担保公司代为偿还,马巷村扶贫厂房的房产证也被担保公司扣留。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西门走进泗洪天马箱包有限公司,发现厂房大门上贴着法院的封条,院内杂草丛生、遍地垃圾;厂房的一二层尘土堆积、蛛网密布、一片狼藉,仅存少部分的布匹原料和缝纫设备摆在那里。
记者看到,正对着西大门的厂房底部,镶嵌着一块黑底金字的标识牌,上面写着,“上塘镇2014年度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项目”。项目名称:购买标准化厂房项目;项目地点:上塘镇马巷村魏井集中居住区;项目金额:项目总投资27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奖补资金270万元;项目内容:购买标准化厂房4500平方米,每平方米600元;落款:上塘镇人民政府;日期:2014年11月8日。
一位当地干部说,这270万元应该作为财政奖补资金拨给马茂华的箱包厂使用的,因为他购买了扶贫厂房并运营了一个不错的工业项目,也带动了当地就业,要是这笔钱给他使用,他的资金链也不会断裂。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上塘镇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那里听到,这270万元属于扶贫资金,已经拨给上塘镇政府了,要是马茂华敢动用,又跑路的话,走遍全国也要通缉他。
马巷村扶贫厂房引进天马箱包厂又倒闭了,面对该现实,谁该负起责任?上塘镇人大主席吴楠说,镇政府尽了最大努力维护各方利益,既没有违约,也没有暗箱操作,更没有任何责任。
- 上一篇:高中高二数学知识
- 下一篇:公司资产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