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语文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语文的作用

篇1

媒体是指用来转移和运输某种事物的手段和工具,移动是相对于固定而言的,移动媒体是相对于固定媒体来说的。对于移动媒体的概念,人们众说纷纭,角度不一。概言之,移动媒体是通过整合和稳定现代传播资源以实现媒体最大化的传播,同时在空间和时间上还可以覆盖传统的媒体以促进传统的媒体传播的力度。

1.移动媒体的主要特点

首先,移动媒体具有便捷或者移动的特点。数字化的特点就是集图文、音像、传播时间和空间于一体,例如手机媒体的应用、数字化的发展使得移动媒体拥有移动的特点。其次,移动媒体使媒体与观众有高度的交互性。移动媒体的应用使得选择权和控制权都在观众手里,如果将媒体与观众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传播更多的信息。最后,能够提高海量的信息传播。移动媒体可以通过庞大的客流量使得内容传播不同于传统媒体,虽然内容是单向的,但观众是流动的,这就使得传播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虽然有的信息是重复的,但通过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这些信息传播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2.移动媒体的发展现状

先看以公交媒体移动电视为主的交通媒体方面。根据运营模式将之分为广电系统融资经营模式与社会资本合资经营模式。广电系统融资经营模式是各地区设立的控制移动电视的运营机构,各地区的观众通过设立的运营机构知道移动节目的主要内容;社会资本合资经营模式是以资金融合的形式达到对市场移动电视控制的运营机构。各地电视节目信号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传输质量不理想,加之地铁网覆盖率相比公交和列车网的覆盖率要低,使得社会资本合资经营模式的移动媒体的发展显得比较薄弱。再看以手机为主的私人移动媒体方面。手机短信与彩信业务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且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移动媒体也在不断发展。反观WAP业务,前几年还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随着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个人电脑之间的传送共享更为方便快捷,且信息内容量远远不及Web丰富,所以总体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缩小。

二、移动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1.大学语文教学中移动媒体的内涵

语文是一门不需要借助任何仪器设备进行科学验证的基础性学科,它是根据自然的情况总结出来的具有人文特性的学科,因此,语文的教育媒体具有多样性。传统的语文教学体系是语文教师将教材上的信息知识通过板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不仅刻板而且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与此相比,移动媒体是通过使用如幻灯机、投影仪、电视、互联网等现代移动媒体技术,再辅之以文字信息,不仅能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

2.移动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移动媒体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5点。

(1)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增加教学的容量。使用移动媒体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板书耗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沟通等问题,还能够增加课堂的容量,从而优化教学的过程。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投影仪、计算机等方式教学,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知识的传播量,还可以通过文本进行设计,以突出学习的重难点。

(2)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感悟。移动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为一体的优势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最有效工具。通过创设的情境,能打破时空限制,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境地,促使学生与作者一起思考和感悟,以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3)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化抽象为具体。采用移动媒体技术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结合起来,把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化抽象难懂的事物为具体的情境,这样即使学生不能实地考察、观察实物或观察过程,也能通过移动媒体的设置感受到,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体会。通过移动媒体,能把课堂上抽象的听说读写转化为形象的视、听、诵及主动的想、做、说。

(4)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媒体只是为了应付学生的考试,没有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移动媒体是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声、色于一体,以其直观而生动的形象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通过直接的视听接触,能够激发他们进一步研究、探索与课文有关的各种知识,使他们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

(5)应用移动媒体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自主学习。移动媒体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通过设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网络等方式搜集信息,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有好处。

三、移动媒体在使用时应遵循的原则

使用移动媒体,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的媒体教学方法,而是把两者相结合,使得既不脱离传统,又能够创新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在使用移动媒体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适度性原则。在应用移动媒体时,需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符合教学内容,又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方式,使得移动媒体能够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容。这就需要做到恰到好处。

(2)信度和效度原则。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移动媒体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知识,因此移动媒体的内容以补充说明为主,再结合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可控制性原则。在设计移动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移动媒体的基本特性,但又不能把课堂变成移动媒体的演示。

(4)互动性原则。移动媒体在使用过程中需体现以人为主体的特性,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于玲 单位: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永刚.新媒体对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的影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高林清.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浅析[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6).

[3]蒯治任.移动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J].语文建设,2013(09).

[4]李本军.论语文多媒体教学优化[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5]于海英.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5(26).

[6]林小云,张志坚.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从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视角[J].宜春学院学报,2014(07).

[7]吐尼沙•艾沙.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赤子(中旬),2013(12).

[8]陈辛欣.移动技术促进语文教学与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整合研究[J].语文建设,2015(15).

[9]林小云,张志坚.移动媒体时代中的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基于移动学习理念[J].学理论,2014(17).

[10]杨辉.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思考[D].扬州:扬州大学,2012.

[11]张蔚蔚.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5.

篇2

【关键词】艺术类高职院校 大学语文 审美教育 作用 策略

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纪要〉的通知》,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也随着全国高校的大学语文改革逐渐升温。其中针对艺术类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相关学者及一线教师在普通高校、一般高职高专院校研究基础之上,进行了有限的针对性研究。他们或从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性出发,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或从大学语文教学课堂评价标准的角度论述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彰显其课程审美意义;或从大学语文的功能性方面强调审美性的核心地位。然而这些研究或只停留在文本层面,广度上有待延展;或在研究方向的精准度上有待深度探讨。

笔者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一线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教材、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研究,进而对本学科的功能作用做出如下定位: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应以其人文性为核心,工具性为基础,审美性为实现其教学目标的切入点,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

一、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地位作用

如何定位大学语文的功能作用?首先必须从教学对象出发。与普通高校和一般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相比,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体表现为以下两点:1.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课底子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对路,更有甚者学习态度不端正,厌恶学习;2. 与一般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相比,他们同中有异,相同点如第一条;不同点在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多数学生的专业与艺术相关,他们的思维方式较为感性、发散、灵活,多年的艺术熏陶使得他们对艺术和美的理解较为深刻。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大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素质必修课,如果继续沿用中学语文的教学思路、方法,必定会被学生排斥,最终走入绝境。同时我们更加不能无视:正是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性给大学语文教学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它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就是审美。大学语文的审美借助文学作品实现,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这正是艺术类学生的兴趣点和较为自信之处。如果教师把审美教育当作大学语文教育的切入点,从审美的角度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会因产生共鸣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这就会成为实现大学语文教育人文性和工具性目标得以实现的切入点和关键,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促进其对专业艺术学习的理解。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现策略

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是一套系统工程,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改革才能顺利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

(一)教材的编订、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考评制度是审美教育成功的决定因素

1. 教材的编订。

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改的深入发展,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较有特色的是2012年以文化部、全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牵头编订的《大学语文》,采用“主题+文选”模式,兼顾了大学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围绕几个核心思想选取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既能突出经典,又能与学生艺术专业契合,体现了编者的别具匠心和教育理念,成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首选教材。

2. 教学方式方法。

契合的教材为大学语文审美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而教学过程的成功还需要有一套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单纯的、封闭的审美训练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必须以教学对象为首要标准,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审美感受为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1)篇目的选择。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他们的专业特征、性格特点及学习方式,选择能被他们接受的篇目。如针对舞蹈、戏剧专业的学生,无须给他们选择《大学》《中庸》等艰涩拗口的文章,只需选择《论语》《孟子》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录或故事,更能激发这些从小就擅长背诵的学生的兴趣。

(2)教学形式的选择。

以诗歌为例,过分的讲解反而会毁灭其艺术美,不如采用朗诵比赛的形式。为了保证最终效果,每次活动的准备、教师指导和演练必须在课上,有计划,有步骤,有阶段性结果。首先制定比赛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进行下一步准备工作。其次,为了保证读音准确,每个人或小组必须通过查字典确定读音;要想把感情读准确,必须理解诗歌意思、作者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意图,甚至需要细细体味诗歌的内涵,还可以上网搜索诗评或诗歌鉴赏之类的文章,以帮助自己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情感。再次,为了把诗歌朗诵到位,还需要反复练习,包括运用相关的动作与表情等。这样,大学语文课堂就真正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再如,对一些有意思的故事或经典的戏剧,可以让表演专业的学生排练,进行巡演或专门展演。在此项活动中又衍生出来另一批团队,如剧本创作组、导演组、美工组、摄影摄像组等,几乎可以实现全员参与。

(3)审美教育过程中思维训练模式的选择。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已经成年,拥有较为成熟的思维逻辑,并且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参加高考。因此,大学语文的任务并不是教给学生一个专制的、“正确”的结论,而应当是敞开审美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形成醇正的趣味和品位。例如对于鲁迅散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司马迁《垓下之围》等作品,教师与其自己在讲台上唱独角戏,不如还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或者干脆来个辩论赛,让学生们各抒己见。

(4)教学设备的选择。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应选择不同的教学设备。例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完全可以以人为教具,让舞蹈系的学生跳一段同名舞蹈,跳的过程中可配以诗歌朗诵;学习曹雪芹的《黛玉葬花》,可以直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电视剧或戏曲。这都会对审美教育起到辅助作用。

(5)提升职业能力的选择。

高职教育的理念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教师在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中,一定也要贯彻这一理念。例如,讲到徐志摩的《偶然》等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去大自然、社会中寻找那一刹那的美或感动。那么如何将这种审美感受记录并传达出来呢?摄影摄像专业的学生可以用手中的相机或录像机拍摄下来,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可以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描写出来,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用画笔描绘或者把图片和文字制作成PPT呈现出来。这些都是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表现内心情感的方式。

3. 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考评制度一定不能死板,要体现动态评价的原则: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项目展示考核与试卷考试相结合。

(二)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审美教育的效果

大学语文课程涉及范围很广博,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全面的知识结构,通晓古汉语、古文化历史、哲学、美学等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具有极高的教学艺术修养、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亲和力。因此,艺术类高职院校要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学术分支健全的师资队伍并在教学中实现传帮带的良好风气。

(三)大W语文的课程体系建设即配套课程的建设与审美教育相辅相成

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所占课时有限,而审美教育却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因此,为了保障教育效果的实现,需要建立并完善大学语文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可以以一系列选修课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实现。如《名著影视作品欣赏》课作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大学语文课的配套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安排在刚刚结束大学语文学习的大二第一学期,对大学语文课起到了延展和强化的作用。

艺术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的审美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恰恰抓住了学生的艺术性这一本质特征,投其所好,并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寓美于教,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能力,涵养了品质,最终体现了大学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积蓄了力量。

【参考文献】

[1]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篇3

论文摘要:合作学习作为有效教学模式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现代课堂的各种教学。论述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介绍其模式结构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以期进一步探索适应当今时代需要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大学语文教育专家徐中玉指出,当前大学语文课改革,最迫切的问题不是教材改革。而是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学语文课教师的整体水平。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教师站在讲台上一人讲到底,要采取互动式、启发式教学。这要求授课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视野。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师生在课堂上或课堂下平等讨论,各抒己见。读完一文后,有何启发,有何疑问与心得,大家交流探讨一下,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相长”。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更在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课堂也不只是教师对文章的精彩分析.更应该使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思考。不只是教师一言堂.更应该是所有每一个学生参与的课堂。合作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学生心理气氛.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被誉为“近十年来最需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和当今社会最有效.最进步的学习方式。这一理论运用到大学语文教学中.将有助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学习需求得到极大的满足。

一、合作学习理论

(一)合作学习理论的概念

合作学习的观念和实践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我国古典的教学名著《学记》中就有“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之说。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但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理论在2O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教育家SlavinR.E.,JohnsonD.W.NIDavidson等提出的。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理论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的异质性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评价为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的目标。它侧重于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其合作意识。

(二)主要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是在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积极建构,改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涉及到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理解。既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到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就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而且。学生在与比自己水平稍高的成员的交往中.有将潜在的发展转化为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更大的发展的可能。

2、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说的创始人考夫卡指出.群体是成员之间的可以互赖变化的动力整体后来勒温对其进一步阐述。他认为:(1)群体的本质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问的互赖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2)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到共同的预期目的。我国学者称之为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在合作的集体中.个性差异、学习风格不同的成员互相交流,产生新的认识在平等、自由、依赖的环境中,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充分借鉴了集体动力理论形、,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3、合作学习的五大要素

Johnson.D.W..Johnson.R.T.和Holube.E.J.于1993年提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五大要素:(1)积极互赖——每一个成员对小组的成功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相互依赖就没有合作学习。(2)互相互动——每个成员的学习都有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相互促进,达到彼此促进的目的。(3)个人和小组责任——在合作学习中必须明确制定小组和个人两个层次的责任。(4)人际及小组交际技能——合作学习本身比竞争型和个体化学习都要复杂.有建设性地解决冲突的技巧对学习小组的成功尤为重要。(5)小组自评——小组成员讨论他们之间是否维持着有效的工作关系,如何改善。只有在学习环境中系统地构筑这些元素,才能确保有效的、长远的合作学习的成功。

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结构

与传统班组授课形式相比。合作共学大大增加学生交往,强调学习者的个人发展与参与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激发其学习兴趣。发展其语言综合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起着积极作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其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监控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个人独立学习,又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并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小组成员在不断表现吸收、反思、和自我调整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使每个学生全面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让信息流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元多向交流。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四、合作学习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合理分组、合理分配角色

合理的分组是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主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学习能力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学生也可以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兴趣爱好等自行组合。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让学生经常换组合作学习。既可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角色分配确保小组内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例如。主持人、记录员、报告员、检查员等。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二)明确合作目标与任务

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有全体组员的目标.即要求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查找有效信息。为达到这一共同的目标.学生问必须要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角色轮换、集体奖励等手段形成和谐有效的依赖关系。小组目标是合作学习的内在动力.共同的目标是形成小组凝聚力的前提和关键。以《大学语文》(陈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62课为例,合作学习目标可设计为:1.把握辛弃疾纵横挥洒、慷慨激昂的词风:2.了解辛弃疾爱国报国的创作基调;3.鉴赏《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合作学习任务可分解为:1.辛弃疾生平;2.辛弃疾的词作及创作风格;3.《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创作背景;4.陈亮生平及创作;5.辛弃疾与陈亮的关系及“鹅湖之会”:6.辛弃疾与陈亮之间的诗词唱和;7.前人对《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评注等。

(三)小组交流、小组报告

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地预习。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在理想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总在不断地产生智慧碰撞和思想交融。学生慢慢摆脱自我原有的狭隘认识和片面思维.超越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在讨论时,学生参与并聆听。组员可逐个发表意见,也可一人发言为主。其他人补充为辅。同学们应鼓励互助,取长补短。教师要控制好小组讨论时间.监控组员行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组长集中并整理好成员的发言后,进入“小组报告”环节。各小组讨论后,可以个人自述、全组合作陈述、甚至是角色表演等方式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同时记录报告中的精彩和不当之处.以便作深层交流和讨论。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组内中交流过渡到组际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适当的讲解,起到点拨的作用。

(四)小组评价

作为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评价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鼓励学生合作互助、共同进步。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效果(测验)等。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采取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合作共学教学体系中.对小组总体成绩的评价和奖励是很重要的。合作共学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把以往表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却鼓励个人间竞争的评价模式改为面向小组的合作性评价.使获得成功的机会人人相同。这样,能促进同伴中的群体资源得到开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渐渐地。学生把学习不只是当作课内任务,课外时间也可相互合作、开展活动。有效地保证了课内外综合式教学有序地进行。

(五)教师角色

1、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学生经验不够丰富,缺乏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某些组织和管理的问题’,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有教师的参与,由教师组织。管理课内外学习活动。

2、合作学习的参与者。教师本身也时刻充当学习者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放下“权威者”的架子,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参与学生的讨论。经常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案的有效性.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

3、合作学习的促进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指导学生树立信心、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帮助他们认识合作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交技能。教师作为促进者,并不是将问题的答案和理由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适当质疑学生.挖掘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和策略.开展小组活动。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英美文学 运用

一、导言

当前很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将英语等级考试作为教学重点,过度的对听、写、说、词汇、阅读、语法进行强化训练,将大学英语教学变成了纯碎的语言技巧的训练课程,却忽略了英美文学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其实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增强英美文学的教学意识,使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进而提高英语的基本能力,只有这样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的转变成为素质教育。

二、英美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文学是语言应用的一个方面,它是较高层次的语言运用,文学要以语言为基础结构,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各种含义,语言则要借助文学展现自身的美丽。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宝库中的名著,也是英语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材料宝库。文学是一门语言实用艺术,它要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描述社会背景,也要运用语言去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描述情感的细微变化。可以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要用到大量的词汇,文学是文学家们对大众化语言细致筛选和艺术加工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沿用的都是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句子成分分析、语法结构讲解、英语的汉语翻译,它虽然具有量大、目的直接等特点,但是,由于缺少对英语文化背景的关注,在相关知识讲解方面缺少生动有趣的事例。所以,使得英语教学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英美文学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从文学作品中获取更多的语言资源,用近乎生活化的语言学习场景、文学阅读和文学评论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不仅可以增加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还能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识,拓宽学生视野。如学生在英美文学阅读、评论过程中,接触到各种原生态的英语语言材料,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感受英语的魅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助文学输入,改变传统英语教学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以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英美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英美文学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学作品就是大学英语学习中的至关重要的资料库。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语感和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是让学生单一的背诵单词或者典型举行,现在的教学模式是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全身心的投入到文学的世界中,陶醉其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在短时间内学习到丰富的语言和风土知识。当前,教育已经市场化,功利性过于严重,教育只是为社会服务,严重阻碍了教育的人性拓展性。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既拓展了教学关于文学方面的知识面,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一个优秀的文学作品最终目的就是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对真实、善良、美好的领悟,体现出人文精神,并凝聚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促使人的感性、理性思维良性发展。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学教学渗透。由上述可知,英美文学是良好的英语教学资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结合起来,积极进行文学、文化渗透,从英美文学作品中深挖教学资源,利用文学素材创建英语教学所需情景,以拓宽英语教学活动空间,提高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如在英语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英美文学人物、故事或知识进行导入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选出几个片段做阅读材料扩展学生视野,并通过段落划分、中心思想分析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就某位英美文学作家的写作特点写一些文章,或从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小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改写,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在英语重点、难点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更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学知识与信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为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文学书籍。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薄发,英语学习重在知识积累,只有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促进知识内化。阅读是最好的知识积累方式,大学生可以从英语文学阅读中汲取英语营养,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提高自身语言智能。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推荐一些影响深远、内涵深刻、可读性强的英美文学作品,使学生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都有所认识和了解,使学生通过文学了解英语文化发展脉络、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当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年龄段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为学生推荐英美文学读物,使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书可读。如教师可以为低年级的学生推荐英美童话、欧美神话读物,给大二、大三的学生推荐一些名人传记,给高年级学生推荐文学艺术类作品,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培养课外阅读兴趣。除了从讲义引申文学知识外,老师还应当及时有效地培育学生课外阅览英美文学名著的爱好。首先,老师应着重阅览英文原版的原著,而不是翻译版或缩写版。只要阅览英文原版书本,学生才干体会到原汁原味的重要性,在言语学习中,不是英语母语的人士所说的言语没有说服力,也没有学习和研讨的价值。为了让学生进步课文阅览质量,学生应尽其所能地去阅览英文原版。其次,老师应辅导学生有挑选地去阅览英美文学名著。英国文学能够追溯到古英语期间的史诗《贝尔沃夫》,那个年代的英语和现代英语有着很大不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即便看文艺复兴期间的莎士比亚戏曲也需求有注释才理解,19世纪许多惯用语在今世英语中现已很少运用。在1000多年的英国文学史中,有价值的著作天然多不胜数,但合适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阅览的书本是有限的。有些著作写作年代久远,就言语来说很难理解;有些著作构思笼统,即便用今世言语编撰也很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因而,老师应当挑选一些挨近大学生思想的以今世英语写作的文学著作介绍给学生,以此作为他们的英美文学著作入门书本,提升他们的爱好,开辟他们的视界。学生对英文原著发生阅览爱好、阅览才能渐渐进步以后,天然会挑选阅览更有难度的著作,这么,老师也就达到了培育大学生课文阅览爱好的意图。

五、结语

各校园能够将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育,归入校园重大教改课题,安排课题组人员展开相应的教改研究,讨论教育方针,清晰教育内容,立异教育方法,撰写一套教辅资料,编写一套教育教案,规划完善一套网络系统,战胜单个教师力量单薄、不肯变革的尴尬心情以便广泛推行。鉴于此,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一起,广泛吸取文学和文明营养,使之为学好英语,用好英语做好预备。

参考文献:

[1]刘慧梅.休闲价值观与世界一流大学[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

篇5

关键词:美国通俗文学 大学英语教学 作用分析

一、引言

二战后的美国文化逐渐成为西方文化的中心,它在世界范围内引导了“美国学研究”,在以往被遗忘的文化领域中,通俗文化因其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紧密联系而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逐渐成为了具有大量的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通俗文学的发展呈现出迅猛之势,其主要表现在于出现了大量的美国通俗小说,在英语中,通俗小说被称为popular fiction,由于popular有“受欢迎的、流行的”含义,因此,通俗小说也被称为流行小说。

在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节选自美国通俗小说、杂志、报纸等文学作品。在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背景下,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相配套的各种立体化教材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等。因此,除纸质教材外,由光盘、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共同构建的立体化教材中都大量引用或借鉴了美国通俗文学的作品,这更体现了美国通俗文学作品与大学英语教学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二、美国通俗文学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输出,语言输出的前提则是输入。输入在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早就揭示,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世纪80年代Krashen(1985)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Krashen认为,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就可以从i发展到i+1。他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定义为“i+1”,指出只有当学习者接收到的语言材料属于i+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这就需要大量的英语语言素材,而文学语言是语言的精华和语言的多样性的体现,美国通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涉及到最正规的书面语和最通俗的口头语,从而为语言学习提供可以效仿的语言环境和模仿样本。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介绍美国的Civil rights heroes(民权英雄)为主,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正规书面用语介绍美国的黑人奴隶制、种族歧视的根源与现状以及民权英雄为争取自由而做出的壮举等;再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第二单元Deep concem(深深的忧虑)介绍了几乎每一个美国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一代沟,课文中引用了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女Sandy与父母之间由于生活观念和方式不同产生的争执而引发的对话,对话中运用了大量的美国口语。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量,学习具体语境下真实的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自身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2.增强学生对美国文化的感知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离不开语言,而语言也不可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的学习也是文化的学习,而文学学习是文化学习的一种有效而直接的途径。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美国通俗文学作品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美国文化素材,可进行文化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背景知识简介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为例,每一个单元都由围绕同一个话题的课文、词汇、习题、听说等训练构成,这些话题往往都与美国文化相关,同时又不脱离大学生活,极具趣味性。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开始时的5到10分钟留给学生,让学生轮流来做关于每单元话题相关背景知识的简介,比如体现美国青少年叛逆的代沟问题(Generation Gap)、网络环境下的虚拟交流(VirtualCommunication)、美国传统文化节日和习俗(American Holi-days)等,学生们会在课前做足准备工作,通过网络和各种图书资源中搜索与此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写成小型演讲稿的形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PPT辅助的形式来向大家做口语展示,从而达到文化学习的目的。

(2)英文电影配音与角色扮演

电影还原甚至浓缩了现实生活,在英文电影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地道纯正的英语口语,在这种学习中,电影配音的方式很明显地优于死记硬背的方式。教师可以节选某些有代表性的英文原声电影的视频文件片段,将涵盖富含美国文化特色的生活场景展现给学生,如正规西餐用餐场景、美国大学生的生日聚会场景、浪漫的爱情表白场景等。教师先让学生观看,使大家熟悉影片情节和人物台词,再用边播放、边暂停的方式讲解台词中的习语或俚语;之后进入中心环节,即关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声音,再次播放影片片段,让学生们分角色来配音;继而脱离影片的角色扮演来还原影片内容,使学生们在真实的文化环境中体会语言的具体用法。

(3)模拟真实情境的有声训练

电影配音和角色扮演都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进行,学生是在模仿中“体会”语言。而模拟真实情境的有声训练则强调口语练习的现场是经过布置的并还原了真实的文化环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语言。学生们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若干现场,使人身临其境,比如美国沃尔玛超市的求职面试考场、美国社区诊所中牙医的诊室、美国戒酒互助会成员的约见地点等。学生们走进不同的教室,相互之间进行对话的同时,就仿佛在经历着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所,使流利地道的口语表达深深地刻在脑海中。

学生通过对美国通俗文学作品的研读接触到美国文化中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评判视角等特定的意识形态,从而培养对美国文化理解、包容、尊重的意识,有助于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文化意识的国际化人才。

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

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美国通俗文学作品,品味不同作家的不同文体、不同语言风格,学生可以从表层学习深入到深层次的语言学习、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水平。大学英语不同于其它社会学科的最显著特征就在于它蕴涵的人文性,其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无论是词的选择、句的结构、篇章的布局还是修辞方法、韵律节奏的使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许多课文都是反映人类真善美情感的美文。因此,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文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使其智能与身心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篇6

【关键词】思政 教育 大学生 创业

1 前言

近些年,高校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许多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成了失业人员。思政文化教育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思想政治方面出现的问题

2.1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

我国传统文化中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等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许多大学生安于现状、墨守成规的思想导致他们缺乏创新意识,不敢独立创业。在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高达20%左右,而在我国比例还不到1%。跟随大流、不敢承担创业风险使得众多大学生就业困难,如果能有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创业,将能大大减缓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缓解其就业压力,并促进我国经济的多方面发展。

2.2好高骛远,目标不符合实际

许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满腔热情,凭着年轻人的敢闯敢拼精神,给自己定下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幻想成功后的种种美好。但自身专业性知识不够扎实,又缺乏实践经验,好高骛远,不善于团队合作,往往在创业过程中失败,从此一蹶不振。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大学中思政教育的欠缺有很大关系,可见加强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3道德缺失,诚信度降低

当今社会道德缺失十分严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此类现象并不少见,受利益驱使,做出违背道德之事似乎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另外,工作中诚信度也是大大降低,诚信与道德是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政治素质的降低,也说明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加强思政文化教育的紧迫性。

3 思政文化教育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

思想政治素质是衡量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标准,在素质结构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大学生就业素质直接影响其就业创业的成败,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培养大学生价值观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就业创业的关键。

3.1激发大学生敢于创业的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诸多便利。思政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积极创业的勇气。首先,要通过思政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帮助大学生正确定位自身的现状及努力的目标,从而脚踏实地,接受挑战。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利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展现就业创业的过程及前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尽可能地激发起他们的创业的积极性,培养自信心。

3.2加强大学生创业人格的培养

加强思政文化教育,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出现的眼高手低、团队意识薄弱等弊病有重要意义。创业靠的不仅是敢闯的精神,而且要敢于承担,根据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目标,脚踏实地一步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即使失败也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另外,人格魅力也是成功的重要一环,智慧、团队合作、气质等是个综合体,创业中人格的健全与否,直接与创业成败相关,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思政文化教育培养健全人格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思政文化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人格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通心理咨询专线以及进行心理素质拓展等措施合理地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疏导。让他们学会坦然地面对自我,面对失败,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健全人格,为将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保障。

3.3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想保障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及就业目标,是思政文化教育的基础。在就业创业中道德与诚信的重要性不可小觑。大学生创业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大学生的创业目标应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结合,不能为了个人利益的得失,丧失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在就业创业的道路上还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加强道德培养,增强诚信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就业中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护法,遵守职业道德。另外,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也是思政文化教育的重点。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多,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革,正规部门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幅度减少,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刚走出校门就变成了失业人员。一直以来,就业问题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的切身生存利益,而且与社会稳定有着密切联系,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面对现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教育不仅涉及就业创业技能方面,在素质方面也要有所体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既是一种生存教育,更需要是一种发展教育,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其中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思想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加强思政文化教育尤为重要。思政文化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地就业创业观,培养其积极的创业精神和人生态度,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从而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孙健,张东玲.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7(7):153-154.

篇7

关键词:英美文学赏析 大学英语 教学

英美文学是大学英语专业中一门必修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大学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也包括对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的学习,而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因为要应对各种考试,例如英语四级,六级;雅思,托福等,专注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将重点放在英语单词和语法知识方面,忽略了文化的学习。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饱含着大量的语言资源和丰富的文化知识,英美文学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

一.英美文学赏析对于学生语言学习的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甚至是文学作品的作者都会出现在英语课文中,如果不了解这些典故,人物内涵那么对于课文的学习就会产生影响。例如在第四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中《卓别林》这一课,有一段关于乌娜・奥尼尔的描写,“他找到了乌娜・奥尼尔…由于乌娜本人出生在一个被各种麻烦困扰的大家庭…”,对于乌娜是谁以及吴娜的家庭有什么麻烦,学生会产生疑问,但是课文中并有给出解答,而如果对英美文学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乌娜是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女儿,因为属于移民家庭所以有许多困扰。进行英美文学赏析,会对作家的背景以及作品中的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英语阅读,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文学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传达思想反映现实的艺术,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语言资料。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人物情感以及环境等的描写都需要大量的词汇,在进行文学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语言资料,拓展自己的词汇量。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虽然是来自生活,但是经过作者的加工会变得优美凝练,生动形象,英美文学是英语艺术的结晶,各种作品中有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例如诗歌,小说,散文等,还有多样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排比,拟人等,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掌握更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学习英语,如果只是将精力放在单词和语法上,每天死记硬背,即使通过英语级别的考试,也不能说是真正掌握了英语。阅读赏析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语料,掌握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和灵活的生活语言,学习语言不同场合,不同方式的使用,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

英美文学赏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论在是学习什么,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可以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督促,自发学习和探索。在英语教学中,由于语言学科本身的限制,加上学生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到了大学已经是十多年了,学生有了一定的厌烦情绪,学习效果也已经大打折扣,所以还是一味的进行机械式英语教学,使用定制的教材只会加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反感。文学作品中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行英美文学赏析可以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利用故事性和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英美文学赏析对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智成长,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综合培养。在大学教育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文学是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文学教育是人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文学作品可以讲述历史故事,可以塑造人物形象,可以传达思想情感,也可以影响读者的思维品质,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会影响读者的心理健康发展,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英美文学作品中蕴含丰富的主题,进行英美文学赏析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质进行加强,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感受到作品中积极向上的一面,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科学教育的奠基人赫尔巴特说:“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道德”,道德同时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因为许多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的包含道德教化的内容,伟大的作品中蕴藏着责任感,道德甄别力和人性的判断力,在英美文学作品中这一内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的道德劝诱,例如英国女作家夏洛蒂的《简爱》,直接以女主人公简爱积极向上,坚持自我,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生活态度对人们进行鼓励;二是惩善扬恶,例如19世纪英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的产生,马克・吐温,哈代等通过对丑陋现实的无情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来呼唤道德体系的重新建立,呼吁人性的觉醒。在进行英美文学赏析过程中,充分利用作品,将作者在作品中倾注的责任感以及人性的价值判断力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感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对于他的学习不仅仅是呈现在表面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民族文化,语言的发展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所以学习语言也是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文学作品作为语言应用的高级形式,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知识,并且也被看成是一般的文化形态,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掌握一个民族的习惯风俗,风土人情,文化特征等。进行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关于文化的内容,例如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独》,经过20多年的创作才完成的作品,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过程,作品凝聚了幽深神秘的拉美文化与精神意识,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不仅会了解拉美文化,感受其厚重的历史内涵,并且会学习他们的自省意识,对于自身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刻的反省。文学作品中简练生动语言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环境,人们的性格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三.英美文学赏析对于学生交际能力的作用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交际使用,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越来越明显,各国的合作也越来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的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的发展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英语教育要重视学生使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学生使用英语时,由于受本民族语言的文化习惯,思维定式的影响,在交际情境中常常将母语的表达方式和语法特征套用到英语中,这种不自觉的行为成为学生的交际障碍。进行英美文学作品赏析,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生活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中蕴藏的思维定势,而且在逐渐的接触中会对英美文化有所了解和掌握,学生会慢慢地培养出英语的文化习惯,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例如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通常是谈论天气,交际时特别忌讳询问女士的年龄,而我国的打招呼大多是问“吃了吗?”“要去哪啊?”这在西方文化中时隐私问题,不是可以随意提问的,了解文化后可以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

英美文学赏析对于大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不仅会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将语言,文化,知识交汇融合,通过赏析文学作品体会语言的丰富多样,文化的多姿多彩,人性的至真至善,因此要重视英美文学赏析,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马真虎.解析英美文学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2):202-203.

篇8

关键词:英文电影;大学英语;字幕翻译;文化交际;文化背景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其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得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失去了兴趣,即使大学英语课文中的句子再华丽,或者是能提供给我们一些人生中终身受益的指导作用,但一旦学生失去兴趣,这个学习的平台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导致学生对英语课总是带有负担的去解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都在积极的寻求一种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切身的体会英语背景下的文化交际,文化特色的方法去解放旧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的束缚。英文电影尤其是一些好莱坞大片,不只提供了少量的地道的言语表达,而且在某种水平上真实地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文明,让学习者了解英美国度的思想方式,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进程中英文电影也开始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的研讨效果标明,人会自然记住自己感兴味的东西,遗忘自己不感兴味的东西。美国言语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以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决计等"情感要素"对言语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若学习者学习动力大、自决计强、焦虑小,对言语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小,取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取得的输入就少。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失掉调动,学习兴味失掉激起,接受英语的才干就会越强。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无非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而后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电子课件也慢慢的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PPT中的文字信息量的增加,大多数时候学生只是动眼不动脑,更不用说动手了,往往是老师积极的搜集各个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却面对着一大堆本来就不感兴趣的英文字母而发呆,因而已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电影这一艺术手段在这方面却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电影融视,听,说为一体的媒体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英语学习环境。英国语言学教paime说"英语语言必须在情境中呈现和练习",电影则具备了这一特征。相对于现如今的大学英语课本的枯燥的英语单词的堆砌,学生更加愿意选择后者作为其学习的方法。就拿大学听力课来讲,传统的教学练习方式是老师一边一边的放音,学生则备有压力的去完成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或者是句子默写。这就降低了其作为英语语言输入的价值。电影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丰富地道的呈现语言的形式,逼真的交际场景提供给学生生动自然的交流方式,流畅或是跌宕起伏的情节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真实的做到了"read between the lines"。

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比如电影"Swing Vote"里,观影者不仅仅从中感受到了美国的幽默,同时也深切的感受到了美国大选中的一些知识。笔者曾经就传统的模式讲解了美国大选的过程,同时相比较观影之后,93%的学生认为观影对其的印象更为深刻。"将别人的生活,虚构的还是真实的,搬到银幕上".学生在观影的同时,也会就其从中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周边的熟悉的信息或陌生的信息作一比较,同时对其语言的输入也做出了更深刻的理解。越深刻的理解自己所学的语言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以及生活细节,越能准确生动的去使用语言。比如英语听力考试中经常让学生头疼的俚语,常常让学生不知所云,但是当这个俚语出现在既有人物,又有语言环境的电影中,无疑对学生掌握因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难懂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在英语中"tomato"这个单词在俚语中是指美丽的姑娘,笔者曾经在黑板上板书这个短语,并要求学生加强记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因为刻板的模式化的背诵而忘记,然而在因为电影生动的表达手法下,学生将此俚语与电影情节结合,很顺利的就记忆下这个俚语。

笔者认为,英语电影教学资源的运用可分一下几步去完成。首先,在教材所讲的主题中,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讨论的重点,比如上外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教程》每个单元都设一个主题,有关于友谊的,美国梦的等等,因此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应贴切所讲的单元的内容。其次,在放映电影之前,教师应首先对电影的文化背景,语言特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应以学生的语言水平为准绳。并对所放映的电影故事梗概有所讲解,以期学生对其有更情节有深刻的掌握。而在电影题材的选择上,教师应有一个度。由于如今网络的发达,学生更愿意接触一些新的,更贴近生活步伐的题材。因此教师应该所选的电影跟上学生的审美角度,为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准备。同时在长度选择上也要把握尺度,不能让其占用了太多的教学时间。

当然,英文电影也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在英文电影这一块,由于字幕翻译市场的不规范,在电影字幕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提高,能及时帮学生纠正这些错误。

英语影片运用于听说教学的可行性、重要性不容质疑,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大学英语的课时较为紧张,其中听说课的课时更少,时间的安排显得捉襟见肘。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辅助听说教学的英语电影视听教材,英语教师们处于自发、尝试的阶段。因此,作为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师,要对影视作品进行详细的准备和加工,设计好欣赏的目的和问题清单,组织有意义的教学讨论,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把英语学"活"。

参考文献:

[1]影视字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EB/OL]..

[2]陈建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漫谈[EB/OL]./article.php?id=23032.

[3]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刘琴.电影的叙事,生活在别处[J].天府新论,2008,(S2).

[5]戴劲.影视字幕与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5,(3).

[6]潘妮.影视字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6,(20).

[7]Clark,J.M.& Paivio,A.Dual coding theory and educa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1,3,(3):149-170.

篇9

一、英文原声电影的智育功能

为何电影对大学生散发着如此大的魅力?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设置影视资料库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众传媒因其门类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在信息性、时效性、科技性、便捷性、广泛性、感染性等方面具有常规教育难以企及的优越性,这使得大众传媒对广大受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其中蕴含的教育潜能和力度也令常规教育望尘莫及。英文原声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存在形式之一,是一门综合性艺术,集娱乐与教育于一体,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发挥着寓教于乐的智育功能。

英文原声电影提供了英语语言学习的真实情境。我国的大学生虽然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英语学习,但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并不容乐观,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他们大多只会读不会说,只会考试不会写,哑巴英语的现状长期以来并无根本改观。英文原声电影借助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通过音视频对学习者产生立体式全方位的影响,刺激了大学生的感宫创造了轻松的英语学习氛围,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英文电影通过画面的形式记录和描述思维,把语言和语言文化的传递视觉化,并利用学习者空间智能上的优势,激活他们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通过记忆、联想、再造,开发和提高了英语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后续阶段的语言输出奠定了基础,形成厚积薄发之势。影片提供的语音清晰、语调标准,给大学生示范英语本民族语言者的语音、语调,成为大学生模仿的榜样;影片示范了如何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使大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学会正确运用词汇。大学生看原声电影学英语,增进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展了英美文化知识,产生了愉悦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必定优于教室里传统语法翻译法主导的枯燥、乏味的说教。

二、英文原声电影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新智育功能

(一)是教材的有益补充

英文原声电影是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原声电影是现阶段使用较广的体验英语、新世纪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等网络教学平台的共同内容。与教材相比,原声电影具有三个方面的优势。其一,英文原声电影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资源在教学平台中占有一定比例,用于调节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改写了英语教材一统课堂的历史,充分发挥了电影作为教育媒介的重要功能。其二,电影传播的成本低、信息量大的特点远非纸质教材可比拟。电影搜索渠道广、成本低,但可同时传播大量的人文、民族文化、表演艺术、审美、服装、化妆、人际交往诸多信息,而教材更新慢、成本高,通常一个单元只表述一类知识点,信息量非常有限;电影展示的是活生生的语言,语言发生的真实情境和人物表情赋予了语言生命力,而教材上的书面语言是无声的,缺乏动态与生成,有时距离现实生活太远。其三,英文原声电影故事性强,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使观众产生酣畅淋漓之感;教材限于篇幅只能节选优秀作品中的片段,给读者留下许多疑问,悬而未解,却又无处可寻其上下文,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第七单元课A Research into Popu-lation Genetics.

(二)是大学生了解英美文化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窗口

从广义来说,英文原声电影是大众传媒的一种存在物,具有传承历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引领社会发展等智育功能。从狭义来看,英文原声电影是以有声语言和无声的图像形式传播英语语言知识和英、美等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学生观看英文原声电影时完全置身于英美国家的历史与文化之中,耳濡目染,愉悦地认识英美文化,了解英美文化。在认识与了解英美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辨析中西文化在语言文化、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逐渐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在批判中做出理性判断,才不会出现盲目崇拜英美文化而随意贬低中华文化的现象。大学生在观影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才能真正汲取英美文化的精髓,丰富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繁荣发展。

(三)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英语原声电影通过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能满足不同大学生观影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水平不同,他们的英语水平必然存在差异,英语语言基础的差异就会造成大学生的不同观影需求,网络教学平台恰好为大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英语原声电影上传到教学平台之后,大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观赏影片的时间与地点,自主选择看什么电影,看多少遍,完整播放或者只看几个片段,是否显示字幕等事宜。当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观影任务时,大学生就能根据个体需要重复播放难以理解的电影片段或是语言难懂的情节。一言以蔽之,大学生拥有充分的观影自主权,这会激发大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学习,使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助益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

三、英文原声电影实现新智育功能的途径

英文原声电影在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改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前提条件是教学中应用的英文原声电影是优秀的,即具有教育性。为满足英文原声电影具有教育性的特点,教师需要有条件地不断更新网路教学平台中的电影资源并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法。

(一)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英文原声电影资源

不论是体验英语,还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网路教学平台,其视频资源中原声影院的更新完全依赖于使用方,而不是平台开发商。因此,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取决于校方投入多少人力与财力资源。在各种资源配置不到位情况下,教师发挥自身与学生的力量来完善英文原声电影资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多渠道。教师是资源补充的主体,但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女性偏多,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工作之余还要忙于家务,时间与精力都非常有限。因此,教师之间应共同合作,发挥个体的能量,实现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如果每位教师每月上传一部电影,按30位教师计算,一个学期就能上传150部,就能为大学生提供了约300个小时的观影时长。其次,教师应发动学生的力量,动员学生寻找他们喜欢的电影资源,由教师甄别之后上传,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通过同事合作或调动学生寻找优质电影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既节省了师生都到互联网上盲目搜索所花费的时间,还保证了影片的数量与质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有选择。相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言,英文原声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存在形式之二因其基本功能、受众群体、传播手段等的非教育性,其信息传送所承载的教育内容更彰显出新闻性、大众性、浅表性、娱乐性等特点,甚至还有低俗性、颓废性内容。并且利益驱动下,一部分电影商为了追求票房价值,以猎奇、搞笑、媚俗取悦观众。为避免英文原声电影中的低俗性、颓废性等内容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英语教师务必承担责任,严把影视作品内容关。坚决杜绝充斥着暴力、低俗等镜头的影片,尽力推广优秀经典作品,内容涵盖范围广,思想积极、内容健康、质量上乘(画面、语音清晰)的传播社会正能量的英美电影作品,才能充分发挥英文原声电影的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行为进行正向榜样示范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养成积极生活与学习的态度。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为大学生量身推荐适合的影片,使大学生在观影中学习英语语言,同时习得专业知识,接触专业英语词汇,培养其浏览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比如,为心理学专业推荐影片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Hannibal(汉尼拔)。为教育类专业推荐The Graduate(毕业生),High School Musical(歌舞青春)。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Cleopatra(埃及艳后),The Pursuit of Happiness(当幸福来敲门),Rebecca(蝴蝶梦)则适合所有专业。

篇10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图书馆作为高校育人的主要窗口,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因此,充分发挥图书馆优势,配合学校搞好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职能。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应具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社科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人文精神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如何做人,包括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理想、道德、情感等精神生活的追求,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探索。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用以充实自己、陶冶心灵,提高各种知识水平,然后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修养、气质,使之成为自身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的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文素质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智力业务素质教育、身体健康教育同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结合体,这四者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相渗透,又有各自的功能和使命:德育重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智育重在开发智力、传授业务知识和技能,体育重在造就大学生强健的体魄,而人文素质教育则重在加强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教育,使其文化知识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从而提高其文化底蕴。人文素质教育涉及面广,如启迪智慧、开发潜能、调动精神、激励意志、规范行为、维护心理健康、协调人际关系等,这是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涵盖的,是课堂教育不可能完成的,其教育功能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它是不可缺少的。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起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在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通过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对世界、对民族、对社会和对个人的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增强大学生的精神力量,推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强调的是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

3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实现、精神文明不断升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高校应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人手,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敬业和奉献精神等的高素质人才。

三、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理应成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首先,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使学生们通过对优秀书刊的阅读,受到人文知识的感染和熏陶,进而升华为人文精神;第三,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服务设施、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高素质的人才,密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图书馆开展的虽然是无声教育,但却是在校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手段,大学生走进图书馆,自由地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对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智力、开拓他们的视野,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图书馆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l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教科研辅助单位,其办馆宗旨和原则必须符合学校教育的总体方针和任务。图书馆要提高认识,转变人才观念,增强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实际出发,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充分利用馆藏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和各种基础条件,提高工作人员人文素质教育意识,以读者为中心,紧紧围绕人文素质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工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2优化和调整馆藏结构

图书馆藏书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许多高校受重专业轻基础、重理工轻人文、重技术轻素质等观念的影响,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大都偏重于以满足专业教学和科研需求为主,人文社科类文献资料相对不足,这样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与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需求很不适应,必须优化和调整。高校图书馆在注重收藏与教学科研有关的专业文献的同时,对哲学、文学、艺术、历史、伦理、美学等方面的文献要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强化,选购一些历史、民族文化教育、价值观与道德观教育之类的书刊文献,使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既能满足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求,又能适应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需要。

3认真做好导读工作

图书馆导读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馆员利用特定的条件和手段提高读者阅读修养的过程,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健康的阅读倾向,图书馆要认真加以引导。导读不仅仅是有形的互动交流,还应有无形的广泛渗透,为此,图书馆除做好基本的文献宣传外,还应做好书目推荐工作,建立经典书目导读数据库。书目推荐是引导大学生良性化阅读的一条重要途径,推荐的书目应宽广,不仅仅是文学类书籍,还要涉猎哲学、科技、文化、艺术等各领域的书籍以及网络文化,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