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化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化学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化学研究

篇1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1目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化学实验教学在我国高校化学教学中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整个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一些无法用语言进行讲述的化学反应现象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呈现,所以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说是化学教学的一种追求完美的一个教学方式和过程,但是根据目前我国化学实验室内的教学方式却存在了很大的问题,现总结如下:

1.1墨守成规的实验内容

目前很多实验室教学中,由于化学教学中的特殊性,大多都是把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作为教学内容。确实通过这种化学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的已经确定,所有这种实验室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了创新的精神,也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很多化学实验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随心所欲的进行演示,所有相比以往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1.2实验室教学模式的固定

大多数的实验室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先进行化学实验演示,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在进行模拟,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把教学中的试验效果和实验过程通过来世的指导进行一下验证,所以这种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缺乏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性。

1.3实验教学的资源浪费

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因为学生的操作不当,或者失误导致实验需多次的进行操作,所有对一些较为昂贵的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来说造成了很多的浪费,而在实验室中的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由于其成本高,而每学期实验课内容有限,大多数这些大型设备仪器处于浪费状态,另外部分实验仪器是专供教师做科研使用,而不对外开放的,所以这部分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有些对化学较为感兴趣的学生无法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1.4实验教学的开始方式单一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考核一般都是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化学现象和反应进行验证和比较,而被考核的内容也基本上较为单一,只要掌握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程序,就容易通过课程考核。所以这种考核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技能的培养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实验室教学中问题分析

通过以上对化学实验现状的分析,可以总结目前化学教学中,首先是由于化学实验教学的特殊性造成了教学模式的固定[1]。比如很多化学中的很多现象和现实生活中联系不大,造成了一些现象和化学反应只有在化学试验中才能解释清楚。另外由于社会的发展较为迅速,很多的教学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在社会的进步,而一些常用的能源材料的消失,我们只能寻找更为新的能源来替代,而这些新的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课程中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而这些新课程的开设将会是今后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备的知识。

3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想培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化学专业技术人才,实验教学是肯定离不开的,而为顺应市场的需要,高校实验教学就需不断的创新,对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大侠坚实的基础。

3.1实验设备和管理制度的完善

由于很多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实验室中的设备和材料很难达到相应的标准,而由于经济状况的不同,大多数高校只能满足基础课程的教学,所以这就造成了很多高校实验室形同虚设。另外有的高校花了重金购置了大量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并且建立了示范的教学中心,化学实验设备完善,但是因为其设备的价格高,很少允许学生进入实际操作,以及一些管理的不完善,导致购买的设备和材料浪费,所有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和发挥实验室最大作用,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的化学人才尤为重要,高校应不定时的开放实验室,供一些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另外实验室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等,使实验室发挥最大的功效。

3.2师资水平的提高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所有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来扎实教学功底,不断的带领学生掌握和提高操作能力。另外由于现在经济发展迅速,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旧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兴趣上,可通过多方面的高科技的教学方式[2],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兴趣,尤其是现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兴趣较大,可以把实验过程和结果生动化的用计算机清晰的体现出来。

3.3规范学生化学实验过程

首先对学生进行化学试验中规范其基本要求,本身化学实验就是一个要求严格,操作规范的行为,如操作中不按照规定来进行操作很容易造成伤害,所有需要学生化学实验过程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内容,设置多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使学生进行不同的探索和尝试,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步骤和内容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可以通过加强试验中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清楚知道实验的原理[3],对实验目的、步骤了如指掌,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及时纠正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对出现的新的结果和现象进行仔细总结,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印象。

4结语

化学实验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创新,所以实验教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文富.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7:97~102.

[2]杜志强,李宁,封子先,朱龙观,雷群芳,陈恒武,王彦广.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6,04:15~17,44.

篇2

关键词: 高校 绿色化学 化学实验

当前,全球十大环境问题中,有环境问题都与化学化工生产有关。由此,很多人对化学工业提出质疑,认为化学是环境变差的罪魁祸首,对化学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在这种形势下,综合考虑环保、经济、社会,以及化学工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具有全新理念的“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应运而生[1]。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实验(包括实验教学)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研究,推进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也将是今后化学实验教学的必然选择。

1.绿色化学概述

进入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为了根治环境污染,人们开始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传统化学,提出了“绿色化学”这一新概念。

1.1绿色化学的概念

绿色化学是指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品,绿色化学又称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环境友好型化学(Environally Friendly Chemistry)和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与其相对应的技术称为绿色技术、环境友好技术[2]。绿色化学主要是利用化学原理以及所有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化学反应对生态和环境的污染。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新的化学反应体系,包括新的合成方法和路线,探索新的反应条件,寻求新的包括生物资源在内的化学原料,开发能够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溶剂,无毒无害的高效催化剂,减少副产物产生的合成方法,设计和研究新的绿色化学品等。

1.2绿色化学的特点

绿色化学综合起来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化学反应的原子经济性[3],应保证化学反应中每个原子都参与反应并全部转化为产物。(2)化学反应中的试剂,溶剂,催化剂,目标产物,化学反应条件都是无毒无害的。(3)化学工艺是闭路循环的,整个流程只有原料和必需的能量输入,产出的是产品,其余的物质和能量是内部循环,对环境无影响[2]。(4)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1.3绿色化学的原则

绿色化学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使用化学品应遵循的“4R”原则[4]:(1)拒用危害品原则(Rejection):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拒绝使用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2)减量使用原则(Reduction):对教学需要又无法替代的使用有毒物质或产生有毒物质的实验,可通过减量使用原则加以控制。(3)循环使用原则(Recycling):包括回收未反映的原料,副产物以及助溶剂,催化剂等非反应试剂。(4)重新利用原则(Reuse):循环使用和重新利用可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目标要求,既是减少废物排放的需要,又是降低实验成本的需要。

2.实施高校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拟定的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化学实验课占理论课时数的120%左右。在我国的高校里,每天都有大批学生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消耗量大,而且大部分有毒或有腐蚀性,有的实验过程还伴随有毒气体的产生,有的实验生成物就是有毒物质。大多数高校对学生每次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很少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排向环境中。学生在完成实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绿色化学教育,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大胆的绿色化改革,并实施绿色化学实验,使学生知道并参与怎样减少化学实验污染及污染治理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同时以绿色化学的原则为指导,结合化学教学实验自身的特点,实现化学教学实验绿色化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3.实验高校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

优良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实施实验教学绿色化的保障,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纵观化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学生至少有两到三学期的时间在实验室,因而实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成为实验真正绿色化的又一关键点。实验教学中遵从绿色化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改进或删除有毒性的实验项目

依据绿色化学教学的要求,对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在保证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试剂和产物的毒性以及整个实验过程所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尽量选择低毒,污染较小且后处理容易的实验项目,改进或删除那些对环境污染大,毒性大,危害性大,“三废”处理困难的实验项目,并用有环保或有实际意义的实验项目代替。

(2)选用绿色原料,绿色溶剂,绿色催化剂

实现同一变换可能存在几种可供选择的原料,溶剂,催化剂。只要可能,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寻找实现同一变换最无害的试剂替代有毒有害的试剂;通过改变反应的溶剂,用不易挥发,无害溶剂来代替挥发,有毒的溶剂;用高效,无毒,无害的催化剂代替腐蚀性严重的催化剂。

(3)推广微量,半微量或减量化实验

微型化学实验是以微小量的试剂,在微量化的仪器装置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其特点是保证实验效果的同时,大大减少试剂用量,缩短实验时间,降低水电能的消耗,节约了实验经费,大大减少污染排放量,保护了环境。推广微量,半微量或减量化实验,能减少环境污染,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4)将某几个实验合并在一起

将几个实验合并在一起,开展串联实验,使本来存在几次污染的的实验变为一次污染,甚至没有污染。而且使前面实验的产物成为后面实验的原料。通过以上方法,可使试剂循环使用,不但能提高试剂的利用率,降低实验费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常规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5)引进微波,超声波技术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能量形式,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时间短(节能)产率高,产品易纯化,减少用量或不用溶剂,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超声波化学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可提高许多反应的速度,改善目的产物的选择性,改善催化剂的表面形态,提高催化活性组分在载体上的分散性等[5]。在化学实验中引入微波,超声波技术,不但能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的先进科学技术的了解,激发求知欲。这些技术的引入对增强化学实验内容的绿色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也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6)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手段,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一些实验条件高,危险性大或必须使用较多有毒有害的试剂,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排放较多有毒气体、有毒废水,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且对环境破坏较大,而目前又无法通过改进而减少污染实现绿色化的实验,这次实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既让学生学会了实验方式,又使那些毒性大、危险性较大、试剂昂贵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的实验自始至终不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污染。

(7)妥善处理实验后废弃物

化学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如果直接排放,不但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会淡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不良的习惯。因此,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洁净化处理,真正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应根据“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分别处理”的原则,首先考虑回收再用,然后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分别采取可行的物化方法、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进行处理。

(8)利用一些成品化的仪器来完成化学实验

利用一些成品化的仪器来完成化学实验,这种仪器和药品可循环使用,不存在污染毒害。

(9)注重实验室的绿色化管理

化学实验室是安全隐患较多的地方,因此实验技术人员要加强实验室绿色化管理。在实验室配制的化学试剂,要注意安全绿色化保管,防止挥发、风化、潮解、见光受热、氧化燃烧、爆炸,以及试剂间的相互作用。我们要根据化学试剂的特性进行分类,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妥善保存。有剧毒性的试剂,不管浓度大小,使用多少就配制多少,已配好未用完的溶液要作无害化处理。实验结束后,我要求每一个学生仔细清洗好自己的仪器,并要打扫自己区域的桌面和试剂台面,无污染的废弃物直接处理,其他一律按规定的地点存放,促使学生养成实验时尽量少污染、零排放的绿色化学意识,养成了善始善终的好习惯。

4.结语

绿色化学是应用化学的技术和工艺去减少或消灭污染。绿色化学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根本目的是从节约资源和防止污染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和改革现在的整个化学和化工。在高校化学实验中实验绿色化,加强绿色化教育,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会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白少伟.绿色化学理念及其在新教材中的体现[J].化学教育,2005,(7):14-15.

[2]钱诗靖.绿色化学及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1):1288-1289.

[3]马春生.在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渗透课程标准的理念[J].化学教学,2005,(3):1-5.

篇3

【关键词】学生管理;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业等方面的进步很明显。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将逐步确立自我,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正如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和巨大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说,完成这一人生重要转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困难和矛盾,产生各种困惑和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的问题,因此,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对学习如何做人有强烈要求。这种内在需求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基础。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首先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基础工程”抓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实,学生全面成才的目标才能实现。

一、个性化概念与个性化学生管理

个性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化学生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学生管理,它在高等教育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根据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和空间,给个性化学生管理中的不同的管理方式确立划分原则;其次要根据高校教学的目标和教学评估的要求,以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其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学生划分个性群体的指导思想及具体指标;然后,确定个性群体间相互流动的时间段和开始阶段管理方式的选择。在具体的实际工作当中,通过现代学生管理和实行个性化学生管理相比较:学生到课状况有明显好转,整体成绩均得到提高,夜不归宿、迟到、早退和请假等违纪情况逐渐减少。学生个体从封闭式-半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的管理中正向流动,需要进行封闭式管理的个性群体的个体越来越少。说明在个性化学生管理中,学生得到正向激励,综合素质和良好个性正向良性方向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的个性化是发展必要性

为了切实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做实、做活、做强、做出成效,我们一定要着重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和大学生实际就业问题;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广大学生能在健康享受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同时,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熏陶、哲理启示。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结合,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结合,全面促进青年学生的个性化建设和发展,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更是一项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民心工程”。

1.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传统的管理模式的管理理念陈旧而缺乏创新性,策略单一而缺乏时代性,仅仅满足于让被管理者老老实实的服从、规规矩矩的做事,让具体的工作能按部就班地得以顺利完成;让被管理者的意志得以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这种管理理念,有时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管理者满足于完成任务,没有结合实际考虑被管理者的需求,这是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意识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一代新人的。可见,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个性与特色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等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应当把造就人、善用人、造福人作为基本着力点,做到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也就是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前沿阵地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注重了人才共性的培养却忽视了人才个性的培养。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没有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就没有人才的个性。因此,高校要从个性化发展考虑,以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中探索个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管理中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的学生管理模式。在管理中注重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使人才的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

3.素质教育呈现个性化的特征

我们的教育学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仅有知识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就是立足于自身的特点,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根据自己的接受情况,扬长避短的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这就要求我们运用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增加知识之外的其他能力的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传授学生以研究探索知识的策略,力求教育的最优化,使学生达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从而达到最大可能地开发自己的潜质,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4.学生具有个性化差异的特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教育工作要针对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教育的方式、方法都有所不同。”学生是正在学习成为社会人的人,是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和自觉的学习主体,发展是他们的主动行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单一,不能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得以发展。管理者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激励学生成才。

篇4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本科专业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学生是否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否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均与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的 不断涌现,对高校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实验方式和内容要能适应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理论及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食品生物化学课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强化了开放性实验,对食品生物化学课实验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了初步改革,取得了一些较好的经验。

1 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开放性实验的地位

《食品生物化学》以人和食物的关系为中心,对食品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所讲述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细胞态生物化学、食物组织生物化学、食品加工化学、食品风味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等。食品生物化学是高校食品类专业的主要课程,其开放性实验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升华到理论的必要过程。开放性实验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教师所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到实验中运用和验证,培养他们的科研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锻炼其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其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适应工作的需要而奠定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真才实学、品学兼优的高素质人才。

2 改革前所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实验内容陈旧

食品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食品企业迅速壮大并向世界一流企业的方向发展,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迅速进入产业化,使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和技术受到严重冲击,这种冲击也明显体现到了我们的实验教学上。由于仪器设备、经费等原因,一般的食品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不能反映日新月异的现代食品工程高新技术。学生普遍感到实验的技术含量不高,做完实验之后,实验室学到的知识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看到的与实际期望相差太远,这样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创造性思维、自我发展等能力,更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2.2 教学实验设备和实验经费不足

食品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内容的更新,必须要有对应的仪器设备、原辅材料、药品、试剂等作为物质条件。由于实验设备购置费极为有限,无法实现实验内容的及时更新;实验经费不足,有的实验只能部分进行。虽然每年都在增加设备经费和实验经费,但学生在扩招,物价在上涨,因此,安排开放性实验时受到了实验条件的限制,每组人数相对较多,不能进行多个方案的研究性实验等。

2.3 开放性实验学时、时间不尽合理

根据流程,有些实验至少需要进行数十个样品处理,完成该实验需要5、6个小时,这里还不算实验准备工作所需时间,但教学学时数只有三至四个,学时数明显偏少。因此,只能让学生做部分内容,其他内容由教师完成,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2.4 仅有验证性实验,无开放性性实验

由于受经费、学时、实验室等条件的影响,以前开设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学生仅能根据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对一些食品做出化学分析,而新产品的配方设计、研究与开发、产品品质分析、工艺参数的制定、保质期化学成分数据的确定等方面的内容较难涉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科研单位和企业对科研技术人员的要求,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开放性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3.1 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加大开放性试验的开出力度

在总结以前开放性实验经验的基础上,课程组编写了《食品生物化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指导书》。指导书详细介绍了综合性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方法。同时设计了15个设计性实验题目,介绍了设计性实验的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制作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课件,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更直观、更生动。

例如肉制品产品开发的有关食品生物化学开放性实验中,让同学们掌握了肉制品新产品开发的方法及过程。根据原料、辅料的特性、作用、使用标准,产品要求,采用正交实验设计进行肉制品产品配方设计;通过肉新鲜度的感官鉴定、理化指标(pH值的测定、氨的测定、挥发性盐基氮测定)的测定,掌握了原料肉的检验程序和方法;根据保证食品营养的原则,产品要求和原料特性设计出加工同一种产品的不同工艺流程,进行产品质量比较,得出最佳工艺流程中需要的化学实验数据;确保食品的安全卫生、合理制定产品的加工工艺参数(如加热温度、时间等);采用最佳工艺、最佳配方、最佳工艺参数加工出相应的产品,分别在0-4℃、常温条件下测定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确定肉制品保质期,并和同类国家标准对照。掌握了食品原辅料验收及处理方法和化学品质分析方法。

3.2 把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开放性实验延伸到市场

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我们进行了开放性实验教学面向市场发展需求的改革。其基本方案是:在开放性实验每个环节中,贯穿一切从提高学生适应市场需要能力出发的全新理念,实验内容随市场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制订开放性实验方案,学生要深入社会,将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开放型实验替代验证性实验;实验结果进行成本核算,并与超市同类食品作比较。我们把实验室变成“生产、化学分析车间”,让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动手制作副食品。在具体操作中,由学生对“化学分析车间”进行管理,从市场调查、成本核算、原料购进、检验、加工生产、质检到产品销售,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并使每种产品的化学分析有数据可查,只有控制成本、良性循环,才能持久开放。

3.3 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开放性实验严格管理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化学实验室的环境保护应当规范化、制度化, 按照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及腐蚀性气体的实验,可在通风橱内完成,并将气体进行集中收集,采用吸收、中和等方法集中处理;对于重金属溶液一般采用回收的方法进行处理。废液经处理后排放到指定的地点。实验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室规则,将每次实验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倒入指定的容器内,认真及时地收集好各种废液,并做好记录,必须做到自我保护,才能安全开放。

3.4 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方法的重新设计

对一些不可避免会产生污染的食品化学实验,千方百计地改用别的反应方式或途径食品使其不产生污染物。按照不用危害品的原则,在不改变实验要求的原则下,尽可能不用危害品。可改进实验方法,实验要用苯酚、四氯化碳作溶剂和稀释剂,用量较大时因苯酚、四氯化碳混合液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外,苯酚、四氯化碳本身就是毒害品。苯酚被吸入人体后可损伤肾脏,四氯化碳对人体的心、肝、肾的毒性也比较强。这类物质如果不经处理就排入水体,必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将实验改为以水为溶剂测定聚乙烯醇的分子量,同样能达到教学的要求。 如果在实验中改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中废气吸收装置,就避免了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向大气排放的弊端。同时,实验中及实验后的有害产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如实验中产生酸性气体可用碱液吸收,碱性气体可用酸液吸收,有机蒸气要尽可能冷凝回收或通过燃烧氧化,使其转化为无害或基本无害物质。只有合理设计实验,才可加大开放力度。

改革实践证明, 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加强开放性实验是适应高校专业课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开放性实验的每个环节中贯穿了各种基本技能的提高,提高了学生开发新产品和设计食品配方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经济意识、市场意识和科研意识,达到满足学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 为毕业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显著提高了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蕾.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4):107-109.

[2]李慧.高校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研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10).

[3]姚运先,王艺娟.实验室废液的管理与处理方法[J].化学教学,2002(2):9-10.

[4]黄剑平.化学实验室废液处理的有关探讨[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5(5):82-83.

篇5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cai课件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教学中。本文结合生物化学课程及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分析了cai课件应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和目前使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我们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提高生物化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等。 

 

生物化学是生命领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从分子水平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它理论性强,内容抽象,代谢途径相互联系,错综复杂,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记忆。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动态、形象、直观地展现各种复杂结构及其代谢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可以扩大课堂信息容量,随时补充学科新进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如果使用不当,效果并不理想。近几年围绕多媒体和传统方式孰优孰劣在高校经常引起争论。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是辅助手段,决定效果好坏的是使用者的思想、学识、能力和方法。不能将使用不当导致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归咎于多媒体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简称cai)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出cai课件,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它不仅成为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并且是深化教育改革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多媒体教学特点,分析总结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生物化学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 

 

一、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原因剖析 

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其优劣、适应的条件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传统方式不具有的优势,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和合理使用也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根据我们的观察、调查、座谈和总结,存在于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中的下列问题是导致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1.未能真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应用于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把复杂的结构和抽象的机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深刻。但现实中有些教师却把使用多媒体当作赶时尚,不管课程内容是否需要、是否适宜,都要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做的课件也并未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该用动画模拟的不用,课件充其量只是电子教案的翻版。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比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效果好。 

2.陷入课件内容堆砌和电子教案的误区 

使用多媒体时,有些教师疏于对讲授的知识进行认真梳理,将上课要讲的内容全抛在投影上,课件内容堆砌,幻灯片之间往往缺乏有机的联系,无条理可循,重点不突出。讲解过程更是一字不漏地从头念到尾,讲课形式呆板、单调,课堂气氛沉闷。许多知识在电脑屏幕上只是一晃而过,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学习掌握。这种做法当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抛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不管使用何种媒体,教师始终都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各种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但很多教师过分依赖媒体,电脑操作者取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见物不见人,教师由幕前退到了幕后”,好像整个课堂授课的是媒体,教师成了机械的电脑操作者,播放员。授课方式程式化,缺乏灵活性,教师的教学思路完全被一张张幻灯片束缚着,毫无自我发挥的余地,不注意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不注意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及思考空间,也弱化了教师课堂驾御能力和个人教学技能风格等在教学中的作用。 

4.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能力,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完全让学生顺着设计的幻灯片思路来思考问题,而不是围绕学生的兴趣、问题一展教学,忘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火花就容易被窒息,主动学习就会变成被动学习。 

5.出现了新的现代化式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启发式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目前在使用了多媒体以后,却出现了新的现代化式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有些教师教学中只顾操作讲解,一路“马不停蹄”,硬灌硬塞,学生目不暇接。课堂看似丰富而精彩,但学生有许多知识点并未掌握。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走入了“使用多媒体信息越多越好”的误区,只是一味地想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却忽略了学生的承受力和教学的反馈调整。 

6.失去了探究教学方法的动力 

传统方式下,教师上课前反复备课、备思路、备教材、备教案、备教法、备学生,不停地探究教学方法。但在多媒体环境下,有不少教师认为只要有了课件就有了依靠,探究教学方法的动因减弱了,每节课都是一个模式。要知道备好了课件并不等于万事大吉。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去讲授,教学过程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每节课都要有创新,每节课的设计都要独具匠心,才能企望收到好的效果。 

 

二、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的探索 

多媒体教学能否有效发挥辅助教学作用,使用者是决定因素。关键在于教师本人课前科学合理地制作课件和课堂遵循教学规律使用课件,在于教师驾驭教学的能力和教学中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1.多媒体使用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 

运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黑板加挂图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教材中抽象的概念、理论、复杂的物质结构和代谢机理要做成画面清晰、形象逼真的动画图片课件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感性认识,使原来很难想象,甚至不能想象和理解的问题一目了然,迎刃而解。如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链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该知识点内容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如利用flash课件形象地展示电子传递链在细胞膜上的定位、电子传递过程及与adp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学生对该过程能有真切的直观认识,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如核酸、蛋白质的结构,dna复制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等内容,就需要用图片和精细动画来精彩展现。生物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论课程中涵盖了很多实验的理论和原理,如分子筛层析、离子交换柱层析、电泳等,如果不结合实物和操作过程来讲,学生总是难于想象。如果利用课件把层析装置和电泳仪的实物图像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模拟演示出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2.课件制作和呈现要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 

多媒体教学不能搞知识搬家,幻灯片堆砌,按部就班只会让学生感到一头雾水。生物化学是一门充满联系的课程,课程内各部分内容之间有着纵横交织的联系。课件制作应根据课程内容的逻辑层次和重点、要点构建出知识主线框架。至于框架之外的文字,教师通过讲解去添加,不宜全部打上屏幕。知识框架通常应采取关键词、主题句、要素语、线图、树图、对比表、代表例等呈现在屏幕上,这样化繁为简,浓缩量提升质,简明而有条理,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精髓。知识框架不仅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基础,而且可引领学生思维不断拓展。每节课开始时,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展现内容目录,对重点、难点和顺序逻辑关系等作整体分析,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 

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按如下的程式进行就会提高课件的质量:以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依据,把教材的某个内容看成是一个主题干,然后把它支解为若干个题支,接着再将题支支解为若干个亚题支,依次支解。如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内容,按蛋白质水解、氨基酸脱氨作用、脱羧作用、脱氨脱羧产物接着分解,二氧化碳和氨的进一步去路的顺序,层层递进地列出教学线索框架,这样不但层次结构鲜明,而且符合人的思维顺序,能加强理解,有利记忆。 

3.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中更要注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做到媒体为我用而不是被媒体所束缚。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驾驭课件,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中主要应从教学思路组织和环节调控两个方面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教学 

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组织主要应体现在课件的巧妙设计和教师的语言引领中。教师要善于在课件中设计问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教学,因为质疑是激发兴趣促进思考的动力。当然质疑并不等于停下来提问,它应策略地隐含于教师的语言引领之中。如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合氧和传氧机理是很精妙的,讲解时要结合幻灯图片不断向学生质疑,让学生思考结合氧时,血红素辅基和蛋白质之间的结合如何巧妙?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空间位阻及其变化如何恰好使与氧的结合该紧密时紧密,该脱离时脱离?又是如何克服一氧化碳与它结合的?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起着引领导航作用,是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有效组织方法。 

(2)注意教学进程和环节的调控 

多媒体教学最忌“平铺直叙”,要按一定的节奏往前推进。导课、过渡和总结这个基本的“三段式”在多媒体教学别需要加以体现。每节课开始时用精彩的导语调动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导课要紧扣知识的联系,可利用多媒体从某个画面、某个背景知识、某个现象或课程内部或相关课程出发。如讲dna复制时从静态部分的双螺旋结构特点和细胞分裂引入,讲代谢调节时从生活中熟悉的动植物各种应激反应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例子引入,讲糖类在细胞识别中的作用从病源微生物入侵细胞引入等。为了使一张张课件幻灯片联系起来,要精心设计各个片段之间的过渡衔接方式,使学生始终感到听课过程有一根主线贯穿其中。这根主线既指导教师把握讲解的轻重缓急,又牵引学生的学习兴致和思考。考虑到媒体无法保留的特点,小结宜采用简要归纳回顾的方式,同时也是学生笔记的内容。起、承、转、合关系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重点研究的,它是体现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关键环节,是调节课堂教学并为学生“思维之火”添油的重要手段。 

4.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媒体教学中,学生不可动摇地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注重张扬学生个性,先学后导,把学生的“学”作为教学的首要环节,把“学”置于突出位置,实现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真正转移。 

(1)开展课堂讨论 

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不应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应根据课程进行的阶段和内容不失时机地展开课堂讨论,这有利于巩固多媒体教学效果,如小结课可通过多媒体画面背景材料设计情景,提出一些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相应知识点全面剖析。如:试分析胰高血糖素对糖代谢调控的基本机制(可将共价修饰酶的调控机制、细胞表面受体的信号传递过程以及糖代谢的调节等多个重要知识点内容全部串起来);试总结糖、脂、蛋白质及核酸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动态生物化学,物质代谢各章节串起来);试比较糖和脂作为机体提供能量形式的不同特点及其差异(可将葡萄糖的代谢、糖原合成与分解、脂肪合成与分解以及酮体的合成与利用等各个知识段串在一起)等。先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教师进行思路点拨与综合分析评价,最后归纳总结出结果展现在屏幕上。通过讨论,不仅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应用的能力,而且克服了多媒体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正确发挥。 

(2)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在多媒体教学中更要贯彻启发式这一原则,教师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将课件内容和盘托出。屏幕上现成的结果会使学生失去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应结合不同内容灵活启发学生在已知基础上举一反三,发展新知。如讲完原核和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后,让学生对二者复制的特点、过程和参与的酶进行总结,学生总结出一条,教师敲击键盘使屏幕上浮现出一条,如此设计,逐步诱导出结论,逐步呈现课件内容,既调节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学效果不言而喻。适合这种形式教学的内容在生化中很多。 

5.吸收传统方式的优势 

虽然多媒体有传统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仍要与传统方式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如过去没有多媒体演示时,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类比联想等方法讲解的。好多大家像爱因斯坦、华罗庚讲抽象理论时都用过类比方法。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加入类比将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如虽然我们制作了演示酶活性中心催化作用的幻灯片,但讲解时我们也用口腔和锁子进行类比,牙齿、舌头、上下颚的排布及其对食物包围咀嚼过程中的结构改变和作用施加,锁簧区的结构及其在开锁中的诱导互补结合都可与酶和底物的结合和催化作用相联系。抽象的东西一经类比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能启迪思维,激发灵感。类比完后再使学生认识到,酶与底物经诱导契合形成不稳定的中间产物,最后到达产物这个过程体现着事物发展由稳定经不稳定上升到新的稳定的辩证法规理,到此学生的思维就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有时更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记忆能力、归纳能力和学习效率。如物质代谢各途径的讲解,如全部应用多媒体,由于一条代谢途径由多张幻灯片表述,讲完之后学生一时难以把各个不同的反应相连成串。若巧妙利用板书,边讲解、边板书,学生更易理解反应的方向、阶段和一些重大变化,效果会更好些。 

 

三、结束语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优势,同时要把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融合其中,传统教学强调讲解的轻重缓急、表情、声调、语气乃至各种肢体语言也是多媒体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学生以情感熏陶和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这都是提高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效果必需的。 

 

参考文献 

[1]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尤为重要。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但长期以来师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无机化学实验中与高中化学联系较多,还存在实验理论简单、药品常见、器材普通、操作简单等特点,很容易忽视无机化学实验。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解大多流于形式,学生也存在“按方抓药”完成实验,没有多大难度,作为一门考查课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长此以往,学生不重视无机化学实验,把完成实验当成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己七年的教学实践,对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全面和专业技术能量强的人才更加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稍显不足[1]。综合素质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内化于心,再逐渐形成稳定的个人能力和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素质,不是简单的直接从书本上获得,而是要把新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提升自己。结合七年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发现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写的《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较为适用于我校化学专业学生。在在制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时,在借鉴省内外同类高校的经验的基础上,也考虑到所招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制定除了合理的可行的方案。教学内容中要注重体现下列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机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化学原理部分和元素部分。上学期开设的化学原理实验多数可以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下学期开设的元素性质实验内容一般较多,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且有的与高中化学实验内容重复,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在选择实验内容时也要考虑到环保问题,尽量做到废物的无害化排放,如存在有害物质的产生要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做到实验的绿色化[3]。在实验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实验指导书或实验讲义其实是个很好的办法。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可以包含:实验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反应原理的证明和测定、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化合物的制备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实践机会不多,动手能力不强,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训练。作为未来的化学教师,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来。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不用太多,只列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即使实验步骤也要简单化,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查阅资料做好准备,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解决问题,把教学重点从老师“教”转移到学生“做”上。除了参考书上的实验,实验教师也可以结合无机化学理论和自己的科研实际情况,在第二学期开展创新型实验,给定几个题目,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自己设计方案,老师在全程起到“导”的作用。实验技术和实验设备的改进也要融入到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无机化学实验方面的实用新型发明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有想法的化学教师。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师讲授实验理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在下边被动的听,这种模式和理论课程的形式非常相似,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参与课堂较少,学习兴趣一般,教学效果不显著[4]。实验课程的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同样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前留足够的时间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再给出答案和建议。这样可以检查学生之前预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促进教学。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化学专业培养的是未来有高素养的化学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给学生一个机会当老师。在第二学期可以选择个别简单实验,让学生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备课,讲解实验,课堂演示,之后其他同学发表看法,指导教师再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师范技能。在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时,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比传统的方式有更好的效果[5]。一直以来,课堂板书和课堂演示是实验教师常采用的两种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不足。课堂板书有限,内容有限并且大多数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略显枯燥。在课堂上,学生与指导教师有一定的距离,有的实验颜色较浅或颜色变化不明显,课堂演示效果不突出。如把多媒体引入课堂,动画演示实验操作颜色鲜艳,可以呈现更丰富的内容,学生更容易观察理解。我校在每年的第二个学期举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届。参加竞赛的学生先通过理论测试选拔,然后再参加实践测试。理论知识测试主要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基本实验知识,参加选手主要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生物等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实践测试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综合实验,主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技能大赛已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也促进了实验教学。

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无机化学实验虽然是必修课程,但传统的考核方式为考查,侧重于学生对实验理论的理解或实验操作情况。多数学校的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勤、预习实验报告、课堂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期末考核(理论考试或实验操作考试)。对于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全面,但要真的全面考核一个学生还在执行上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对于出勤问题,笔者认为正常的实验课程就应该参加,没有按时参加的可以通过做来解决。对于出勤,在总成绩中可以体现,但比例应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对于预习实验报告的去留问题很多老师观点不一,预习实验报告的书写,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对实验的开展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不思考、不认真查阅资料,预习实验报告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预习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实验报告的内容有很多是重复的,有无必要再次书写?本人觉得预习实验报告和实验报告可以合二为一,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在实验结束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反思总结。二者统一的关键的是要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堂表现是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在实验总成绩中应该占较大比例。由于最近几年扩招等问题,学生分组后,每组的人数在20人左右,每小组1人,独立完成实验,仅靠一个实验教师来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可以想象。类似的问题许多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都存在,可否减少小组学生数或增加实验指导教师,这也是以后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实验报告反应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要鼓励学生多反思多总结,在总成绩中应占一定比例。对于最后的测试,在学生的实验成绩中可以占一定的比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同时开展实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课堂表现考核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考核的工作量大,直接影响考核的准确性[5]。无机化学实验的考核改革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更一步完善合理可行。

四、结语

当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全面展开,时代对化学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专业技能是化学专业学生人才,是培养方案的要求,对于高校化学教师来说责无旁贷。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对教师也是提出了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高校教师经长期的实验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很多实验技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给学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进步。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不断总结教学,开拓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才能培养出更多能力强、素养高、合格的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宋仲容,何家洪,徐强.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96-98.

[2]王佩华.改革“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1):231-233.

[3]李向清,康诗钊,穆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24-26.

[4]王利勇,韩媛媛,丁士文,王静,丁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3):28-29.

[5]宝金荣,朱晓伟,李文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3,16(2):49-51.

篇7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现代化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74-02

当前,对现代化教育研究较多,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网络资源,现代化教育已经深入教育当中。但是在体育教学中,现代化教学研究较少,研究的方向比较片面,大多是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或者是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现代化研究缺乏一个较系统的研究,处在现代化教育的初级阶段。因此,很有必要深入系统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现代化教学是体育教学的趋势。

1 研究对象

对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公共体育教学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上关于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的论文,总结当前体育教学中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2.2 专家访谈法

对吉林省体育教学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针对体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进行探讨。

2.3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取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的在校学生300名,每所学校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9.3%。随机抽取4所学校的体育老师各20人,共发放问卷80份进行调查,回收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97.5%。

3 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调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体育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从表1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有26.5%的学生特别喜欢体育学习,有32.9%的学生喜欢体育学习,有18.8%的学生不喜欢体育学习,有21.8%的学生特别不喜欢体育学习。

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析,随着高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逐渐加强了体育健身的宣传,完善了体育设施,改革了体育课教学,学生可以在学校满足自己的体育学习需要,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高校求学时,还是将精力放在了学习上,对体育学习比较忽略,也影响了学习体育学习的兴趣,这也是大部分高校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

3.2 学生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的认知分析

对学生进行了体育现代教学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来看,仅有11.4%学生非常了解体育现代化教学,有15.1%了解现代化体育教学,有34.6%的学生不了解现代化体育教学,有38.9%的学生特别不了解现代化体育教学。

分析这组数据,虽然高校大力提倡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进展较慢,大多数学校仍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对体育现代化教学了解较少。

3.3 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态度调查分析

对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体育教学现代态度情况的调查,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有43.6%的体育教师认为现代化体育教学非常重要,有32.1%的体育教师认为现代化体育教学重要,有16.7%的教师认为现代化体育教学不重要,有7.7%的教师认为现代化体育教学特别不重要。

分析数据的原因,虽然体育教学是高校的必修课,但是体育教学改革一直以来都不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处于次要的地位,这也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育教师认为完成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进行现代体育教学的改革,这是当前困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难题。

3.4 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认知调查分析

对高校的体育教师进行了体育现代化教学的认知调查问卷,从表4的调查结果来看,体育教师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的认知度不高。有19.2%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非常了解,有30.8%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了解,有44.9%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不了解,有5.1%的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非常不了解。

分析数据,由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改革缺乏深入的研究,高校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改革也不全面深入,很多教师认为体育现代化教学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改革,实质上没有什么改变,导致了大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缺乏了解,或者是了解不全面。

3.5 体育教学现代化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教师进行了关于体育教学现代化实施的影响因素调查,从表5的调查结果来看,有24人选择了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不了解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34人选择了学校不重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45人选择了缺乏教学资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5人选择学校不配合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分析数据,由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研究不深入,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很难给予正确的指导,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重视也是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代化教学资源的缺乏也困扰着体育现代化教学的进行,学生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态度也影响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4 结论与建议

(1)通过调查研究,当前高校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较高,都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来。

(2) 高校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了解较少,在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实施过程中很难配合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3)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视程度不足,有一大部分教师不理解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4)影响体育教学现代化实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教师对体育现代化的不了解,学校对体育现代化教学改革的不重视,缺乏现代化教学实施的资源,学生对体育现代化教学的不配合等。

(5)加强对学生进行现代化体育教学的宣传,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改革。

(6)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使体育教师明确体育教学现代化的意义与实施途径,担当起体育教学现代化改革的重任。

(7)科学、系统的课程结构和规范、完善考核制度,高校对体育教材体系进行更新,加强对课程结构的设计,同时对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以及对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均具有规律性的要求和体制上的规范。

(8)实现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现代化,加强教学条件的完善。教学内容要融入科学性、实施性与趣味性,在高校体育现代化教学改革的进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引导大学生们主动尝试和创造性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谭兆风.新时代背景特征与体育教学的现代化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1(1)76-77,80.

[2] 《黑龙江省中学体育改革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体育教学现代化管理体系的理论构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35-37.

[3] 张帅,郭明凤.基于信息技术的体育教学一例―― 《足球局部进攻战术配合方法》的教学设计[J].信息技术教育,2004(2):62.

[4] 胡恒,张峻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9):116-118.

篇8

关键词:高校校企合作 数字化学习 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03-02

一、引言

校企合作指的是一种办学模式层次上的概念,内涵十分的广泛。校企合作从广义上指的是教育机构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展开的种种合作教育形式。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新的学习环境来支持,在普通高校中实施校企合作这种办学模式对于人才培养改革具有重大的推进意义。经论证,校企合作过程中为保持学生、教师以及企业三个执行主体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保持同步与异步的联系与沟通,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本文在明确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对于高校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推动作用下解析高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基本概念,并对高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模式设计做出了初步的探索。

二、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构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的方式也由单一的课堂物理空间的学习转化成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即使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学习方式等都融入数字化元素,形成了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资源以及数字化的学习方式。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在2000年6月召开的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为主题的第三次年会上,将这种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概念,并着重阐述了为达到将数字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建立适应21世纪需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法,是21世纪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必须采取的行动。而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有别于数字化学习、信息共享空间以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等单独的概念,事实上它是一个以数字化学习模式展开的、从信息共享发展到学习共享的、依托数字化的虚拟学习环境进行的一种全新的、一站式的学习服务形式。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校企合作,调整学习的方式或者说是补充这种数字化学习的方式,建立在该背景下的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不但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要求,而且做到了物理资源与虚拟学习资源充分统一与融合。

三、数字化共享空间的概念与特征

学习的过程需要依托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两个要素,其中对于学习的空间概念随着数字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它全新的内涵,把它推向了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新境界。目前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已经成为国际教育信息技术和高等教育信息化这两大领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热点。所谓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校园内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协同与交互式学习环境,是一个引人入胜、温馨而又充满活力、用高技术装备的学习场所;一般情况下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以一个物理设施与虚拟系统集成的服务模式存在的、融合多种信息资源、教学资教学工具等配套设置的整合体,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可以个人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协作学习的过程。

数字化共享空间具有共享性、协作性的主要特征,即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事实上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一个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借以实现学习者相互之间的知识共享。学习共享空间是从信息共享空间发展而来的,因此与信息共享空间一样,强调协作式学习是其一大特点,它可以有效地支持群体学习、协同合作开展知识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以“共享”这一理念为基本指南,为学习者、研究者和信息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实体上的、技术上的和社会上的智能地点,让他们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各种教育及研究课程和活动。在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中,学习者和研究者找到一个由共享空间中无缝隙的资源和服务集成的统一体,提供可以独立、自我充分思考、研究的机会,激发出学习者的创造力。同时,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中发生的学习过程更好的体现了协作式这一重要的特征。协作式学习是指在学生中间形成的学习团队中进行的交流、探讨与相互促进等活动,其中也包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指导者的相互写作过程。另外,在利用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潜在的社会网络关系中,研究者可以挖掘出潜在的学习成员以及学习团队的特征,因此,数字化共享空间通过促进隐性学习知识的挖掘和共享可以促进学习团队的形成。

四、高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功能与模型

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结构模型构建的主要工作是对空间、资源和服务等各种关键要素的合理安排和配置,对于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模型,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DonaldBeagle认为,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是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构成,其中物理空间主要是由实体的空间场所组成,虚拟空间主要指提供共享资源的虚拟场所。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完备的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需要发挥其学习、教学办公管理、学习评价以及决策支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因此高校校企合作数字化共享空间系统在设计时不但需要体现出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企业对学生管理的办公管理系统,更核心的部分需要集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其中的学习系统部分,这部分还应该包括学习资源在内的系统构建,在整个集成系统中还需要包含体现学习评价以及决策支持的功能区域,如图1高校校企合作(缩写简称XQHZ)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构建示意图所示。其中在XQHZ门户系统中体现的是对未注册用户的游客身份的学习者进行浏览其中的学校、企业以及相关的连接信息的共享区域;XQHZ办公OA系统主要完成的是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进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区域,其中应该包括以教师、学生以及企业三个角色进行权限设置的相应教学管理功能,包括从参与校企合作到学习过程应该进行协议签订、相应学习信息的与浏览、校企合作规章制度的与浏览、企业以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学习评价、学生的就业去向跟踪等教学管理功能;XQHZ学习系统主要包括以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学习的区域,这部分应该完成的功能包括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分配、跟踪评价等功能,这部分的学习资源质量的保证是学习系统的成败关键;XQHZ数字化学习基础平台设施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底层结构中的物理层,而XQHZ门户系统、XQHZ办公OA系统以及XQHZ学习系统是开放的资源层。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使其实现标准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实现通畅的信息传递与共享,让信息在教育领域内的各种控制、管理与决策中发挥其应有作用,从而保证了教育和科研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并以其数字化有效降低教育、科研和学习的日常管理和领导决策的成本。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数字化学习研究”(项目编号:GBD1211057)]

参考文献:

1.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第3年度报告.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学习(附录B)[DB/OL].省略.cn/lessonplan/resource/r1_3_1.htm#b,2006.07.05

2.李军.高校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2)

3.廉莲.数字化学习共享空间的概念、模型与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3)

篇9

关键词:宿舍文化;挑战;对策

在大学校园文化中,宿舍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高校学生能力的培养、个人人格塑造以及良好品质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情的不断变化,在构建宿舍文化方面,我国各大高校面临更多的挑战。进一步加强并改进我国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建设美好和谐学校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1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1学生集体意识的缺失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面临挑战的客观因素是我国各校大学生集体意识的缺失。当代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一代,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被父母呵护的一代,在自理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所以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便出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我意识强烈,遇到问题不能为他人考虑,以自我为中心;第二,缺乏集体意识。由于“90后”的一代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非常自我,个性比较张扬,不顾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团结,在处理宿舍关系时往往表现得又过于自我。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使宿舍成员之间相互友爱,互相团结,让他们热爱集体,融入集体,让自己尽快适应宿舍这个小团队的发展,增强宿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2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对传统的宿舍文化造成巨大冲击

几年前,由于电脑还未普及,学生回到宿舍之后的事情就是与舍友聊天,这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网络和电脑的普及,大学生日常的生活完全离不开电脑了,整天用电脑进行网上学习、娱乐,减少了宿舍成员间的交流,而原来的宿舍集体活动也被网络视频和游戏取代,网上查找资料更是取代了高校学生动手摘抄笔记的良好习惯。

1.3其他校园不良文化对宿舍文化的冲击

现在的校园早已经不是单纯的象牙塔,社会的各种思潮、文化在校园内传播、激荡形成了不同的校园亚文化。从校园社团热、街舞热、博客热、微博热、创业热、影视热……各种不同的流行热背后都是青年学生在不同层次需求的驱动下,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场所。这些流行现象,也成为了青年学生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氛围下,宿舍文化的建设在学生眼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2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2.1强调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宿舍文化建设与高校学生们的生活、情感、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但是对构建良好宿舍文化的重要作用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了解清楚。所以,学校相关领导、行政人员、学生会、团委、辅导员、宿舍管理中心都要对构建宿舍文化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与想法,剔除宿舍只是基础设施的传统老旧观念,深入探究宿舍文化构建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科学恰当的实行措施,才能从指导思想上保证构建宿舍文化的真正进行。

2.2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

我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开展宿舍管理队伍建设。第一,提高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从认识到宿舍文化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有机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通过科学恰当的考核评比制度与学生评价方法,推动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持续发展。第二,管理队伍形成统一的管理理念,培训相关技能,协调一致,权责清晰,要有责任心、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学生队伍应充满热情与积极投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2.3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发挥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90后”的这代大学生,民主意识比较强烈,对个人切身利益总喜欢自己掌控,喜欢自我管理。由于宿舍是大学生的“私密空间”,鉴于这种情况,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自主作用。让他们通过民主管理,决定宿舍内部事物,如宿舍规章制度的设定、宿舍经费的支配情况、以宿舍为单位的群体活动等,都可以由宿舍成员之间自行决定,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宿舍文化建设中的民利,促进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发展。

2.4搭建宿舍文化建设平台

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不单是要各班级辅导员、宿舍管理教师与宿舍学生之间的积极高度配合,更要求大家搭建一个多元化的宿舍文化构建发展平台。不断加强宿舍管理教师和各个辅导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各班级负责教师要走进班级学生宿舍,通过与宿舍管理教师之间的沟通探讨,清楚并熟知学生的思想方向。要强化学生党支部、学生团支部在宿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探讨在学生宿舍间建立党团组织的新形式,扩大学生党团组织的活动覆盖面与辐射力,提高宿舍文化建设力度,发挥党团干部的积极模范作用。在班级管理中,辅导员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于宿舍的“小家”的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宿舍之间的评比竞赛活动,加强学生对于宿舍整体的认同感与责任心,进而又加强了学生对学校、对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和谐健康的校风班风的形成。

3小结

高校学生宿舍文化不仅仅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良好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教书育人的客观要求,是培养良好生活作风习惯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尚飞.论新形势下高校寝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齐齐哈尔大学,2013.

[2]吴平波.浅析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51-54.

篇10

关键词:化学;高效课堂;内涵

一、高效化学课堂的内涵

时间、效益和体验是中学化学课堂高效的三个基本要素。计量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除了时间外,还应强调以师生消耗的必要精力为单位。那么,高效就是指以更少的师生精力的消耗,取得更大的学习效益和积极体验。师生殚精竭虑获得有限的知识和痛苦的体验是与高效背道而驰的,让全体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益和更多、更深刻的积极体验是高效化学课堂的理想追求。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高效课堂的理解还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高效性要以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

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协调的发展。教学效益的高低,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者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课堂教学的高效问题既应该立足当前,也应该面向长远。

二、如何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1、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效率意识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靠延长时间和题海战术来实现的,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化学课堂教学,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要排除一切耽误教学时间的人文因素与环境因素,杜绝一切与教学无关的活动,特别是避免形式化的活动。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高效的内在保证。

2、精心制定教学目标

首先,要根据课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既不能遗漏,给后续的课造成麻烦,也不能无中生有制定跟内容无关的目标。其次,要根据轻重缓急将教学目标分成必须完成的目标和可能完成的目标,主次分明,以便教学是灵活掌控,以免课堂上浪费时间。再者,将笼统的教学目标转化成具体可操作的学习目标。

3、优化教学情境

对于某一个主题可供选择的情境可能有很多,什么样的情境更高呢?其一能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课题;其二能同时提出问题(明确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其三情境的核心与学习的主题相匹配,能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这样的情境才能省去许多教学流程的中间环节,减少许多逻辑转折,才能更高效。

4、优化教学内容

(1)变更知识的呈现方式。化学中有很多知识点,如果有烦琐的语言叙述未免使学生感觉枯燥。如果将这些信息以实物、图片、录象资料、小故事等直观、有趣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扩展信息交流渠道,教学效果必会大大增加。

(2)适当调整教材先后顺序。根据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予的自主创新空间调整先后顺序,这样既有利于教学主题的突出,也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3)精心设计课题。实践证明,精心设计习题,可使教学课堂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5、优化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法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尤其应注意以学为立足点,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协调多种教法之间的关系,重视发挥多种教法有机结合的合力,是取得教学最优化的关键。

6、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的提问,必须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善于提问。一方面,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并且有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另一方面,问题提出后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充足的讨论、思考和探究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即使学生回答错误,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教师包办,自问自答。

7、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一是能有效的增大每一堂课的容量,增加学生有效的活动时间。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的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启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四是有利于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8、反思

没有反思,就没有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形成。想让学生满意我们的课题,那么为教师必须先满意自己的课堂,所以坚持做教学反思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最好方式。作为学生也一样,只有把自己作为构建的对象,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性学习。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