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的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计算机 应用软件 学习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在每个人的工作、学习中,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过程中,还存在着入门难、不能熟练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为学好计算机应用软件,需要探讨积极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兴趣

1.了解学习内容

为提高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了解学习内容。如在学习Photoshop软件时,首先要认识到该软件属于一种图片处理软件,通过应用该软件,能够实现对图片进行编辑、制作以及美化处理。之后,自己可以想象创建图片文档,根据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上网观看感兴趣的内容。如对图片或者视频的处理、制作有较大兴趣,则可以通过观看别人制作的图片或者视频,进而激发自身兴趣。

3.注重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上机操作过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集思考、阅读、验证以及观察于一体。上机操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如通过上机操作解决遇到的问题,那么则能够实现实践和理论的互相结合,进而不仅能够巩固自身的操作技能,而且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

二、 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运用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有信心、有恒心地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心理上不要存在恐惧感,相信自己。计算机应用软件属于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只要勤于动手操作,有恒心,就能学会。

2.掌握学习规律

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时,要善于掌握、总结、发现规律。大多数计算机软件属于一类,如PS、CAD为制图软件,学习时,可将其分门别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学习,就更易掌握。

3.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

计算机属于操作性工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往往在课本中,计算机操作程序和知识比较烦琐,不易掌握。如将其放置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将会大大降低操作难度。因此,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互相结合。

三、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方法

1.勤动手,大胆实践

为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效果,要熟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熟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其他学科相比,计算机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要多上机锻炼,勤动手操作,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如仅仅看书或者听课,不进行操作,则无法有效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2.掌握规律

计算机应用软件知识掌握较全面的人都会发现,大多数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相同。因此,发现该规律后,只要熟练掌握一种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基本上就能够运用该方法操作其他软件。如在应用软件中,单击鼠标表示选择,双击鼠标表示打开;双击窗口则表示放大或者缩小窗口;进行移动操作时,往往按照“剪切”“粘贴”的顺序;复制操作主要按照“复制”“粘贴”的顺序;作图时,拖动鼠标,即可画出椭圆形、矩形等,拖动时利用shift,则可画出圆形和正方形等。

3.熟记键盘快捷键

熟练掌握操作应用软件的快捷键,不仅能够大大节省操作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内,大多数操作命令均有自己特定的快捷键。如“复制”的快捷键为“Ctrl+C”;“粘贴”的快捷键为“Ctrl+V”;“剪切”的快捷键为“Ctrl+X”等。

4.熟练掌握操作技巧

一般情况下,在工作中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时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使用菜单、应用工具栏、快捷键以及单击右键产生快捷菜单等。其中,使用菜单法为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较浪费时间;使用快捷键为最快的一种方式,但需要在日常练习中加深记忆快捷键的操作。在学习时,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目的不以如何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为目的,而是以如何更方便、更快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为目的。

5.打好基础,稳中求进

学习计算机应用软件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学习,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打好基础,稳中求进。

四、结语

总之,在最短时间内熟练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需要在掌握正确操作方法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勤动手、勤思考,有耐心地进行训练,并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总结、发现规律,最终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田龙.浅谈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1(02):123-125.

篇2

关 键 词:临摹 计算机辅助设计 工业设计

临摹,是书画艺术领域常见的一个词语。在世界各国,临摹一直是学习古典书法或绘画技法,是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笔者借用临摹的“借鉴”和“继承”之近意,着重于讨论一种“模仿”设计学习方法,而临摹的内容也非书法和绘画,而是扩展为所有视觉形象。计算机辅助设计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广泛,笔者主要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而展开讨论,讨论的对象则是设计绘图软件。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于设计的内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工业设计的关系也越来越广泛和深刻。一方面,计算机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工业设计的技术手段,改变了工业设计的程序与方法。与此相适应,设计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另一方面,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开辟了工业设计的崭新领域,先进的技术必须与优秀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使技术人性化,真正服务于人类。由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出现,设计创作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设计运作方式受到了挑战,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于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学习计算机绘图就成了当今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当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种类越来越繁多,版本不断地更新,对应的命令也越来越丰富,功能也有智能化的趋势,使用起来得心应手。但对于初学者,面对繁多的命令,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还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因此,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习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快速入门之后能够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创作。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软件的学习是为了软件而学软件。而软件毕竟只是一种手段或者工具,软件应该是为设计服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辅助”二字也是这样而来。对于学设计的人来说,软件的学习应该跟设计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软件的特色,使得学习每个命令都能够知道其实际的用途;另一方面,软件的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有些教材或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都是偏重于步骤和结果,而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往往都没有明确交代。学员大都会“按部就班”地做,以至于有些学员学完以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终结果是学了容易忘,而且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当面对其他的任务时,就不知道该用什么命令来完成。所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相当重要的,除了要教会他们用一些命令,同时也要知道应用这些命令的原理。这里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学生掌握了书中的知识以后,结合自己的设计理解,应用其进行再创作。因此,学习软件也应该有主动探索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克服上面两点呢?“临摹”是有效的方法,它既能够跟设计结合起来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转贴于

三、临摹方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应用

临摹的原意前面已经提过,这里讨论更多的意思是在于“模仿”。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表现的不同要求,笔者把临摹的方法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个是二维平面;另一个是三维立体。

首先是二维平面。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就是应用平面设计软件绘制二维效果图。经典的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以及Coreldraw。那么怎样体现软件的设计功用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以工业设计专业的二维效果图为例,我们要求学生每人绘制一组产品效果图,二维效果图就是以工程制图原理为依托,包括主视图、顶视图、侧视图、底视图、后视图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视图,但要求是必须在三个方向视图以上。我们找来了产品的图片,让学生去临摹。这些产品的图片可以是真实产品的照片,也可以是成功产品效果图的案例。临摹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提供的图片是完全符合工程制图分布规则的平面视图,如图1;二是产品的透视立体图,如图2。当然也可以是可触摸的真实产品。虽然提供的是两种图片,但最终绘制的都是平面效果图。第一种情况是完全按照提供图片进行临摹绘制,第二种情况则是需要自己去分析,然后按照平行投影的原则把它画成平面效果图。很明显,第一种情况要比第二种情况简单一些,也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进阶。第一种情况我们临摹的是产品的造型、材质、细节和光影效果。第二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的基础上更需要自己去观察、分析和归纳。从临摹当中我们可以学到以下的知识:第一,平面效果图的表现技法,这些技法最主要的就是光影效果的表达。通过提供的图片进行临摹,我们可以知道高光和暗部怎么处理,材质的质感怎么表现,等等。第二,通过临摹优秀的产品,我们在刻画产品造型的过程当中了解到别人的设计优秀在哪里,细节是怎么处理的。其实临摹的过程也是产品赏析的过程,但临摹要比单纯的赏析深刻得多,临摹能够使产品的每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当中。如果学生能够不断地临摹,那么他们的设计水平是可以不断提升的。也许临摹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会限制思维的扩展,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求学生在临摹的同时可以夹杂一些自己的创意元素,类似一种改良设计,改变产品的局部和细节。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对学生进行设计创作的一种引导,从一个比较基本的层面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这里也要提到一点,在一些非重点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相对较弱,引导的教育比拓展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有时候我们要求学生进行创新设计,他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不知道怎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那么从临摹优秀的产品设计当中,学生就能够慢慢积累出设计的经验,为以后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是三维立体。三维设计软件常见的有Rhino和3dmax。不论哪个软件,最终都是要把三维的模型转化成二维的效果图。三维绘图临摹的也是优秀产品,并且在制作效果图中模仿优秀的商业摄影效果,参考它们的灯光和构图。实际上,三维辅助设计就是在一个虚拟的环境里进行设计,所以建立一个良好的虚拟摄影环境对于效果图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在临摹过程当中,尽量把产品的每个细节都表现出来。第一,模型的构建虽然是临摹现成的产品,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讲究的探索过程。例如产品的尺寸比例关系、曲面的弧度变化、倒角的大小等,都需要自己在软件中来控制和把握。而且模型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讲究的技术活。第二,模型构建完毕,需要赋予材质和灯光,这个时候就要仔细分析一些商业摄影当中的灯光表现方法,例如灯光的位置、反光板的应用、整体构图等。所有以上这些操作都应该是脱离书本的,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命令和对产品的理解完成任务。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软件各个命令的印象,又学会了如何去表现产品的细节。

总结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软件都是非常强大的,功能并非是单一地为哪个专业服务的。而我们在学软件的时候应该有这样一个原则:结合专业实际,实用至上。也许我们并不能把软件的所有命令都学会、学精,但关键是我们能够学会那些跟我们专业有关的大部分功能,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求拓展。临摹不是简单地拷贝,也不需要做到精确地复制。这里讨论的临摹方法是有所创造的,是需要探索的,所以也不需要担心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通过临摹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的精髓。临摹更是一种引导的学习方法。既然设计可以从模仿开始,那么学设计也可以从临摹开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创新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育者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的引导大学生结合实际,学习高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这是每位计算机教育者重点需要完成的任务。

1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有不少高校中均构建了多媒体教室,但目的只在于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并未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全面的转变。依旧采用的是教育者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这与国家大力提倡的个性化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完全背道而驰,不仅促进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而且还大大磨灭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学效果不佳。

2 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创新

2.1教育者自身定位应精准,以学生为主体

在最初的大学计算机教学中,并未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他们经常是被动的接受老师安排的一切。在现行的教育理论中有明确的规定,实践教学中要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活动。应将教育者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教育者主要承担的任务是传授学生专业的知识,传授学生正确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育者教学时必须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优化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他们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

2.2贯彻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主要指的是教育者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与学习的客观规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通过诸多有效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有效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教育者应切实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防止学生死板的学习,做到由此知彼。比如,教授《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时,若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对学生详细介绍本教材的主要内容,未充分说明程序设计思想,那么,不仅直接地造成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且也无法将学习了解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所以,教育者必须设置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们对问题深入思考,根据教材做细致的分析与讲解。注重向学生详细介绍重难点,保障学生在全面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还熟知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且传授学生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教育者应结合题目的大小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每个人负责不同的部分,明确小组主要负责人。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目标,按照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记入相应成绩。如果学生实践中有疑难问题,教育者应及时详细的解答,对课堂内容予以补充,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通过上述方式教学,科学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在遇到问题时还能够运用已学知识予以解决。

2.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育者主要扮演设计者与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一番巧妙的策划与正确指导,通过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创设贴近于现实的情境,师生间、生生间加强沟通交流,以此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问题具有的繁琐性、多样性等特点。比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教育者应认真详细地分析和演示事先准备好的比较简单且实用性高,涉及预讲授章节各类知识点的案例,让学生全面掌握各知识点,带着问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对核心知识的了解,而且学生的问题思考、分析、解决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其次,所有的案例中均新旧知识点相融,学生接触案例时最先会想到如何顺利地完成案例,凡是有不在自己解决能力范围内的问题全部由教育者予以详细的剖析。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就会增强,学习水平显著提高。另外,学生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会被教育者事先准备好的案例所吸引,不过,只要学生们了解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后就会对一些模仿性案例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育者应积极贯彻尝试探索性案例,为学生营造充裕的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力。

2.4创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考核模式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中,不仅会涉及基本知识的上机理论考试,而且还会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及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可通过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比如,笔试、上机操作。要求学生深入思考,详细制定问题的处理思路与具体步骤,确立实践运用高的程序。在这种考核导向下,积极引导学生加强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任务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快思维良好发展,培养一批与现代社会要求相符的技能水平高的专业人才队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了我国各高校的重要课程,所以,加强这门学科教学,对于大学生今后能否胜任自己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还直接决定了高校能否稳定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海波. 计算机教学方法探究[J]. 现代阅读,2010(10).

[2]曹文泉. 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

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4-1921-02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raining

FENG Wan-li, GAO Shang-bing, ZHAO Jian-ya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lonogy,223001,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cessity of multi-level teaching and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the two aspects discuss multi-level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and gives some thoughts on on the multi-level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abilities

1 引言

分层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所采用。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下面将本人在实习实训上采用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写出来,希望与广大同行相互探讨。

2 实习实训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实习实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应是一种整体的教育思 想,它不仅仅是实践内容和时间的增加,重要的是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实践教学应加强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建立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融入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讲练结合,在教学计划安排上,除了课程本身的实践与作业外,对重要的课程均安排课程设计或校外实训,同时接受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做行业的行家里手,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就业成才创造机遇。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启迪智慧,开发潜能,提高学习,促进学生自主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以身立教。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愿望和需要;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并通过适合他们的教育,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近年来,大学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促进了高校的扩招,因此,学校生源综合素质下降,且个体差异增大,这给高等院校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难以确定教学的起点,兼顾不及,使“好”学生没有学好,“差”学生没有学会,不但影响了其素质的全面提高,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和毕业后就业的竞争能力。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在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中都有必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学校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启迪智慧,开发潜能,提高学习,促进学生自主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今教育下更应该培养每个千差万别的“个体”,使每个“个体”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自由、优化、发展,使其成才。

从我校的情况来看:经过将近4年的学习,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其次,有些学生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很好,但是计算机实践能力比如编程能力较差,尤其一些女学生对计算机编程有抵制情绪。因此在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中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就无法适应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性,很难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必然使优秀学生“吃不好”,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消化不良”,中等学生也“吃不饱”。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出发,在计算机专业实习实训中很有必要采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在班级团体教学中,依照实习实训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训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训,做出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训评价,实行有差异、共提高的实习实训。

3 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3.1 学生分层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人在计算机实习实训中的分层教学采用的是对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等的不同,将差异较小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合适的分组是实施好分层教学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在学生初步了解实习实训内容后,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将学生分为A、B、C三层,若干组。A层为基础层,B层为提高层,C层为创新层,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调整,鼓励学生逐层递进,即动态分层。

3.2 实训目标分层

在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后,实习实训目标也相应地被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采用参观的方式(参观外边的实习单位,比如淮安移动、淮安电力、地税局等),了解当前先进的技术与设备。

B层:参加校外实训公司的培训,学会当前流行的开发工具与技术。

C层:能模仿IT公司解决客户的需求。

以这学期B层实习实训为例,我们是安排学生参加杰普公司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以编程实现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为例学习和利用Java工具编程实现。该BOSS系统荣膺2004年“中国信息化建设成就项目奖”,也是中国最大的移动BOSS系统可支撑2000万用户。

而对于这学期的C层实习实训的学生,我们是安排下面这道题目《公司网络组建及系统配置》:

有A公司,该公司有财务部,销售部,人事部,经理部四个部门,四个部门分别在不同的大楼内。现公司打算组建自己的网络系统,实现公司管理计算机化,并且要建立公司的Web网站,宣传自己的产品,使客户容易了解公司的产品更新和提供的服务情况。另外,公司打算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把各部门的数据存放在一个数据库系统内,为组建自己的ERP系统做准备。

假设:公司已经注册了一个C类固定IP地址,并且从电信或ISP处申请了一条10M带宽专线。

要求:1) 请列出需要购买的硬件设备(包括PC,服务器,网络设备),要写出具体的型号和生产厂家;2) 请列出需要的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给出具体的名称,说出你选择该软件系统的理由;3) 设计网络系统结构图;4) 按照3设计的设计方案,组建网络系统,并对网络系统进行配置,如IP配置,安全策略,访问控制,NAT等;5) 安装软件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6) 构建自己的Web网站(简单模拟)。

3.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因材施教”方面,具体做法是:分层练习、分层个别指导。

1) 分层练习在计算机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是很重要、很关键的。但从前因为我们没有进行分层教学,所以有的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又学不会,所以在教学中贯彻分层练习,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并提出C层学生做完后,去辅导A、B层学生,实现“以一帮二”。

2) 对于C层学生,分层个别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因为C层学生主要是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要对他们的想法加以指导,朝正确方向引导,争取多出一些高水平的成果。

4 实施分层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的实习实训积极性提高了,实习实训成绩也提高了,尤其是一些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表现活跃了很多。要实施好分层教学,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层时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进行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做同时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可减少由于学生对自身认识的不足而造成的分层选择失误;最后,老师可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重新进行分层调整,鼓励学生向高一层次发展。

2) 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层次教学法。即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与兴趣的不同,进行不同群体的组合,实施不同层次的实习实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实习实训计划;采取不同的实习实训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受到优质教育,得到正常发展。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层次,把实习实训目标分层次化解于实习实训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达到让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实习实训,主动和谐地发展的目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 要充分发挥好小组间的互帮互助作用,提倡“以组帮组,以人帮人”,高一层次的小组帮助低一层次的小组,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动手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培养团体合作能力,发挥优秀学生在分层次教学中的作用。

4)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分层次教学不是简单地分班,更不能是流于形式的“换汤不换药”,而是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模式和保障学生受到最好教育的方法。因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不具有潜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是要因材施教,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探究型;动手操作;分组实验

现在的中专学生接触电脑普遍较早,不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充满期待,但是真正到了学习这门课程时,他们会发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并不像平常上网那样轻松愉快,反而感觉这门课学习起来非常枯燥和抽象,慢慢地便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失去了兴趣,继而上课不再认真听讲,恶性循环,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才能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呢?

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1)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新课,内容非常抽象,很多问题需要他们自己去想象。有些学生上课时非常专心,又是听讲,又是记录,忙个不停,可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是因为他们有许多“拦路虎”没有在课前扫除,课堂上只顾着听和记,没有时间消化。如果课前做好充分预习,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于一般问题可以自己解决,疑难问题做上记号,留到课上解决,有重点地听和记,效果会好得多。

(2)要求学生课后及时复习学过的课程,整理课堂笔记,做到温故而知新。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存在这种情况:学生自己看书看不太懂,听老师讲过后会明白,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想不起来了,而回过头来再看书本,也不明白了。所以上课记好笔记,课后整理课堂笔记是计算机网络知识“反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回顾上课的过程,再次“品味”课堂上的重点内容,不仅能加深印象,而且也有利于温故而知新。

二、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要做好新课的导入工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抽象的课程,学生学习时的主动性都不太高,所以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同时,要想想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感兴趣。另外,教师要注意课堂时间的配置,保证上课节奏的紧凑,减少学生“开小差”的时间。教师可及时提出一些问题,让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及时地“回到”课堂中。

(2)教师教学时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应该及时将学科前沿、科研成果与经验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既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又保证了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教学效果良好。

(3)教师可以考虑改变讲授地点,直接在计算机机房进行教学。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操作课程,除了少数纯理论的章节在教室讲解外,其余课程均可在机房内操作学习,尽量使学生边学边练,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知识点。教师在机房的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让学生先动手自己操作,出现错误或者遇到不会的知识点时,教师从旁指导,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对应的知识。

(4)教师可以探究型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有些老师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新的课程,而且比较抽象,所以主要会采用授导型教学,但是这样出现的后果是学生们思考的较少,老师教的偏多,不能调动学生学的同时及时思考,最终无法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果尝试在计算机网络学习中采用探究型教学法,则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老师再带领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剖析,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丰富他们的学习经验,培养提高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5)可以采用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进行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作用大,效果明显,成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让学生获取新的知识,加深对网络知识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在探究的快乐中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分组实验往往是3~4人一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共同探讨完成实验。最后,老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实验进行总结评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确保实验课的效果。在总结评估时,既要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也要客观地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尤其对错误的操作要重点指出,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实验时当然要力求成功,但也允许失败,失败了,就要弄清楚失败的原因。

要想学好计算机网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我会提出让其课后继续学习计算机网络的要求,并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关于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学精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清玲.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教育[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3).

篇6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优势;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教育部提供给高校的资金的提升,并且为了满足当代课堂教学的改革的需求,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各大高校应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大家需要辩证地看待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就犹如一把双刃剑,只有教师把握得好,教学效率才能够提升到更高水平,一旦计算机在教学中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就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笔者通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当前各大高校在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时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几点建议,并且对如何利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把双刃剑进行了探讨。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具体优势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相比,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图文并茂,生动逼真

计算机可以将普通的粉笔无法描绘出的图画、动画、声音等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来,无论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听觉上都给予学生们一个全新的展示。通过设置链接、快捷键等,教师可以将课本上无法表达出的演绎以及推算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样很大程度地加深了授课内容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们更加容易地接受和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

(二)充分调动学生们上课的兴趣和注意力

兴趣是学生们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去发现并想办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新问题,教师不用再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督促学生们被迫地接受知识。计算机将课本上的死板知识通过生动的图像,动听的音频以及活泼的动画表现出来,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仿佛变成了看电影一般享受,因此在计算机的帮助之下,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而且也慢慢地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且计算机辅助教学也使那些在课堂上只要一听到老师以同一个频率读课本就容易瞌睡的学生和那些只要一看课本就头疼的学生,以及那些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不是看小说就是传纸条或者睡觉的学生渐渐地很少出现。

(三)节省教师时间

计算机辅助教学很大程度地节省了教师们的教学时间。有了计算机多媒体这个大帮手,语文教师不用再在黑板上逐字逐句地写板书,数学老师不用再一遍遍地演绎结论的推算过程,生物老师也不用再费神费力地在黑板上画出细胞结构等。同时,教师们在学术交流会上交流起教学方法来也更加方便、生动。教师们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解决学生们在课上或是刻下遇到的问题,或者是更深入地批改学生们的作业,学习与教学相关的更前沿、更专业的知识,以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可以腾出时间来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课件。而且,有了多媒体,老师们可以少“吃”很多粉笔灰,从而使教师们的职业病相比以往也减轻了不少。可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给课堂上的传统教师们带来了福音。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综上可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不胜可数,但是到目前为止,其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亟待改善。

(一)忽略学生的主体性,成为“机灌”

有了计算机多媒体的帮助,教师不再局限于整节课站在讲台上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可以简单地移动鼠标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从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讲课时只是一味地播放教学课件,不仅忽略了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而且忽视了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互动。而且如果教学课件播放速度过快的话,学生们就不能够及时地记下课堂笔记,对课件中的知识点只是一扫而过。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长时间下来,学生记录下来的只是残缺的知识点,有很多重要、关键的内容都没有得到及时的记录。不但如此,学生们观看课件时的记忆也渐渐地变模糊,导致学生的考试成绩直线下降。另外,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仅仅变身成为多媒体的播放者,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教学模式由往日的“人灌”变为今日高科技下的“机灌”。

(二)课件不够简约,附加效果太多

为了使教学课件变得更为生动形象,许多课件制作者在课件里添加了许多效果,比如在文字弹出时添加各种声音,以及弹跳、缩放、浮动、飞旋等特殊效果;或者是在课件的配色方案上过于华丽,导致重点文字颜色不够突出;除此之外,很多课件还存在排版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额外多余的特殊效果,使得教学课件的主次重点区别不够明显,而且过多的课件设计效果还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这些特殊效果上,而不是应该掌握领会的知识点上。长此已久,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力度还是难以得到应有的提高。

(三)使用购买课件

自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各大高校的广泛认可并投入使用之后,很多商家看准了这个新的商机,使得市面上涌现出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教学课件。有些教师为了贪图便利,或者是不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以及自己的学科结构制作属于自己授课的专门课件,而是随意购买市面上的课件。购买来的这些课件往往比较粗糙,而且还存在着一些其他比较明显的问题,比如:第一,随意性很强,没有结合学生们具体的特点;第二,课件的内容结构框架不够完善,知识点堆砌性较强,并且实用性较差;第三,不够生动逼真,或者一味追求生动,图文并茂,而导致知识点主次不够突出,导致学生接受起来较难。

四、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缺陷提出的改善措施

教师应针对自己的教学课件中存在的缺陷,及时进行改正和调整,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更高水平。以下将详细地探讨如何利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把双刃剑,使其能够更好地为教师和学生们服务。

(一)教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应加强和学生间的互动

某些教师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比较容易犯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错误,没有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及时与学生们进行必要的互动,以能了解学生们接受知识的程度,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明白,自己肩负着教育后代的重要责任,在有了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品的帮助之下,应该充分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种种优势,积极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利用计算机表达知识点生动逼真的特点,使学生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是简单地点击鼠标、播放课件,而应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将课本和课件进行有机的结合,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高。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们的接受能力,以适宜的速度播放幻灯片,让学生们能够记下关键性的课堂笔记,并留出适当的空余时间,使学生们能够自己思考和消化课堂内容,并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空余时间为学生们解疑答难。而且教师甚至可以通过一定的输入设备,使学生和计算机进行互动。

(二)简洁化课件

为了避免过多的动画、图片、颜色以及声音等附加效果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教师应适当地将课件进行适当的简洁化。做到课件主次突出,字体大小与线条粗细合适,颜色配置柔和等。以上措施不仅可以起到使课件生动、有趣,带动学生们上课的兴趣的作用,还有利于学生们将注意力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课件本身上,强化学生们对知识点的吸收。

(三)制作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最好能够自己参加培训班,学习计算机软件、编程等,从而可以自主制作适合自己学生课件。教师之于学生,犹如家长之于孩子,只有教师才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也只有自己的老师才能制作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购买的课件兼顾大片地区的学生,形式过于单一化,知识点涵盖过多,不适合具体使用。所以,教师应当参加计算机培训,或是在教师之间的交流会上请教其他教师,以期能够提高自身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水平。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可以融入自己的创造力,根据自己对学生接受知识点的了解,为学生们量身定做,制作出最适合自己学生的课件。

五、总结

综上可知,计算机辅助教学无疑是一种方便、快捷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它也犹如一把双刃剑,每位教师在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都应当取其精华,充分利用和挖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教好学生,完成国家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缪亮,付邦道.多媒体课件制作使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

[2]任燕.浅谈师范类院校《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遵义师范学院院报,2008,10(1)

[3]殷锋社.个性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研究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0,(9)

篇7

关键词:讲解演示法;游戏法;比较法;寻找法;练习法;类推法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对数的认识和计算方法比较抽象。怎样教幼儿掌握计算的基本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比较简便、幼儿易于接受的方法和形式。

一、运用讲解演示法,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所谓讲解演示法,就是边演示边直观教学,边向幼儿解释说明数、形等概念和数的运算规律和课堂教学法。例如:在教幼儿认识3以内的序数时,我戴上小狗、小猫和小兔子的图片,边演示边讲解:“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客人,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是谁?”小朋友们看到后回答:“是小狗、小猫和小兔子。”我接着讲:“它们都是好朋友,今天来给大家表演节目,谁能数一数这儿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幼儿点数,并说出点数)。这三只小动物要排队上场了,小狗排第一,小猫排第二,小兔子排第三。”我让幼儿判断出排在第几位的谁来表演节目,并依摆放位置数数。通过上述方法使幼儿很快掌握了3以内的序数。

二、运用游戏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游戏法是学习计算的一种方法,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例如:在教幼儿学习1~10的数数时,就采用游戏的形式,我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圆点卡各一套,然后以击鼓、敲铃等形式让幼儿默数,响声停止,幼儿迅速报数并举起与铃声相应的圆点卡。用游戏法教幼儿学习计算,能使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理解掌握抽象的数概念,学到知识,促进感官和大脑的积极活动,发展幼儿智力。

三、运用比较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比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也是思维的一种基本过

程。比较法就是把两种以上数量的物体进行排列比较。在教幼儿认识数、形等知识的过程中,比较起着重要作用。如:比较物体的长短、粗细、高矮、厚薄等。比较的方法可以进行单排比较(如物体的大小、长短、精细、厚薄等),还可以进行对应比较(如:牙缸和牙刷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重叠比较和各种形式的排列比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四、运用寻找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寻找法是从事物中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者按照数、量、形的要求寻找相应数量事物的方法。例如:让幼儿从许多物品中拿出一定数量的物品或者从许多图形中找出三角形、正方形等,还

可以让幼儿从许多数字中找出老师指定的数字。通过寻找活动,能使幼儿好动的特点以及好奇心得到满足,寻找的结果又能给幼儿带来欢乐,能提高幼儿对学习计算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幼儿注意力、观察力和分析力。

五、运用练习法,充分发挥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

练习法是幼儿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和提高幼儿运用能力的方法,运用练习法可以充分发挥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例如:在教幼儿认识10以内的序数时,我先让幼儿练习10以内的数数,练习时发给幼儿适当的教具让幼儿动手操作,边摆弄边数出声音来,通过听听、看看、摸摸、数数、找找等活动,较好地达到了目的。

六、运用类推法,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类推法是运用推理的形式使幼儿掌握数、形等知识的方法。例如:幼儿学习了5以内数的形成以后,就可以引导幼儿用数形成的规律认识6~10的形成。又如学习了5和6的组成知识后,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学习7、8、9、10的组成等。运用类推法学习计算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得到新的结论。

篇8

关键词:数制转换;基数;步骤;有效方法

对于中职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数制间转换”时,由于数学基础差,导致多数学生学不会该内容。针对中职生这种特点,我根据从教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些对他们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初识计算机中的几种数制

人们通常采用的数制有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十进制数是日常生活使用最广的计数制,其组成符号有0、1、2、3、4、5、6、7、8、9十个,我们称这些符号为数码,所以十进制的基数为10;二进制数运算简单、易实现,计算机中采用其进行编码,二进制的数码只有0和1两个,所以其基数为2;八进制的数码有八个符号0、1、2、3、4、5、6、7,所以它的基数是8;十六进制数有0、1、2、3、4、5、6、7、8、9、A、B、C、D、E、F十六个数码,所以它的基数为16。

二、由表及里学习数制转换

为区别不同数制表示的数,通常用右括号外下标数字或字母表示数制,十进制数用D表示,二进制数用B表示,十六进制数用H表示,八进制数用O表示。如:(23)10表示十进制数23,(1011)2表示二进制数1011,76O表示八进制数76,3CH表示十六进制数3C。

(一)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与十进制数的转换

1.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讲个例题:(1011)2,对于该二进制数先从右至左,在每个二进制数上方分别标识0、1、2、3…直到没有位置可标识为止,然后用所在位的数值乘以2的相应次幂的值,相加即可。

2.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先讲解例题,再总结方法。例题:将十进制数11转换成二进制数。步骤是先采用“除2取余法”取出余数,再把余数从低位到高位归整,即可转换完毕。步骤如下:

第二步:取“余”,从低位到高位,取出余数分别1011。所以,(11)10=(1011)2

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后,可能就会提出“十进制小数如何转换成二进制数”的问题,这样教师便可“顺水推舟”,讲解小数的转换方法――“乘2取整法”。步骤是把要转换数的小数部分乘以基数2,取出整数部分作为新进制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接着,把上一步得的小数部分再乘以基数2,再把整数部分作为新进制小数部分的次高位,继续上一步,直到小数部分变成零或达到预定的要求。举例讲解,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

学生掌握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后,对于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计算就可进行雷同的“模仿”,分别采用“除8取余法”“乘8取整法”“除16取余法”“乘16取整法”,完成转换计算。

(二)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

这三种进制间的转换需要借助下表,学生记牢下表,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1.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例题:将二进制数1111010.0111转换为八进制数。方法:整数部分需将二进制数从右至左,三位为一组划分,最左方不足三位的话,前面用0补足三位;小数部分需从左到右,三位为一组划分,最右方不足三位的话,后面用0补足三位;对应上表,完成转换。

步骤: 001 111 010.011 100 =172.34,所以,(1111010.0111)2=(172.34)8

2.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例题:将1101010.0111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方法:整数部分需将二进制数从右至左,四位为一组划分,最左方不足四位的话,前面用0补足四位;小数部分需从左到右,四位为一组划分,最右方不足四位的话,后面用0补足四位;对应上表,完成转换。

步骤:0110 1010.0111 1000=6A.78,所以,(1101010.01111)2=(6A.78)16

3.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例题:将八进制数260.3转换为二进制数。方法:只要将每位八进制数用三位二进制数替换,即可完成转换。

步骤:260.3= 010 101 000.011,所以,(260.3)8=(10101000.011)2

4.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例题:将十六进制数8C.25转换为二进制数。方法:只要将每位十六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完成转换。

步骤:8C.25=1000 1100.0010 0101,所以,(8C.25)16=(10001100.00100101)2

以上方法,虽是较浅显的话语,但在实际教学中,易被中职生理解。无论话语是否粗浅,叙述是否专业,只要能被学生轻松掌握就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改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并对其实践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并且教学内容大多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课程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涉及的概念,既要理解其内容和实质,又要建立起理论和实践应用中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2、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教学的内容以课本为主,往往需要讲解大量的概念,并且还要以概念来讲解概念。这些理论不好理解,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当深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之害的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出现“不愿学”和“害怕学”的情绪,有的甚至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同时由于讲课时没有结合实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都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1 类比法

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类比法,将邮政管理体系和OSI体系结构做一个比较。如果我们要寄信,过程如下:写信人要把写好的信放入信封中,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并贴上邮票,投入到邮筒里。邮局工作人员从邮筒里取信,盖上邮戳,并将发往同一地点的信件分拣好,装袋。已经装袋的信件被运送到火车站、飞机场等运输部门,封装为大包等待运输。运送到达目的地的信件被拉到目的地邮局进行拆包。并在目的地邮局盖上信件到达的邮戳,并由邮递员送至收信人。收信人收到信件后,拆开信封,可以读取信件。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1)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寄信人、收信人、寄信和收信的邮局、运输信件的交通工具等构成了三层结构的邮政管理体系。通过和OSI七层体系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层次的概念有个形象的认识。

2)要寄信必须要把信件放入信封内,并且必须要写上收信人地址和贴上邮票,说明信件的封装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并且在发信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封装的过程。在收信时则表现为拆封(拆信)的过程。这和OSI七层体系结构中数据的封装/拆封有相似之处。

3)信件在寄信人/收信人层表现形式为一封信;在邮局表现形式为目的地为相同地点的装袋的状态;在运输部门表现为打成大包的状态。所以说,数据(信件)在不同层次,信的表现形态也不相同,而在同一层,表现的形态是一样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协议数据单元的概念。

4)在邮政三层体系结构中,寄信人/收信人层为该体系的上层,运输层为该体系的下层,可以看出寄信人/收信人使用的是邮局的服务,邮局使用的是运输部门的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OSI七层模型中上下层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这样,学生对OSI体系结构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能从基本上掌握分层的原理和特点。 转贴于

2.2 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1)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蹭网”的现象,这时使用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几个MAC地址访问,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2)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3、结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观念向现代化改进。通过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连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1期

篇10

摘 要: 随着混合式教学的发展,教学和学习方法都将基于大量教学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针对教学与学习方法的变化,设计一种基于CIPP教学评价体系的多方权重指数算法,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与关联算法结合,根据不同的学习行为的变化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评价结果避免了主观性与不稳定性,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优化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系统。

关键词: CIPP;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关联算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01-04

An improved multi-party weight index algorithm in CIPP evaluation system

Fan Ling, Hu Lai, Li Baijun, Qin Liuting

(School of Ethnic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hang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design an improved multi-party weight index algorithm in CIPP evaluation system. In this algorithm,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association rules are combined to get the different results from the different learning behavio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avoid the subjectivity and instability,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big data,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 CIPP; entropy weight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ssociation rules

0 引言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推动了教育技术革新。目前提倡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与网络教学结合,灵活地利用课堂上下的时间,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学习平台,从而帮助师生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任一种优秀的教学方式,都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只凭借教师的主观判断进行教学调整,显然有失偏颇。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系统自我了解、自我修正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成熟的一种教学评价模型是CIPP模式[1],CIPP包括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四种评价。

1 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多层次指标体系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CIPP评价模型,根据学生背景(包括前期成绩、专业方向等)不同,借助现有计算机技术,采集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客观数据(包括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完成情况等)和成果数据(包括考试成绩、合格率、优秀率等),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和量化,避免权重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

首先根据CIPP评价体系的对象、过程和内容,对具体指标进行排序和分级,建立指标矩阵。将评价体系按照①背景评价、②输入评价、③过程评价和④成果评价四个子目标,每个目标又按照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分别考虑。在评价指标体系中,4个一级指标代表CIPP的4个过程,每个一级指标包含2个二级指标代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每个二级指标又包含2~4个三级指标,我院计算机课程为例,其指标体系见表1。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结构的不同对象特点,采用不同算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再加权和的方法递归求得对评价体系的最终权重[3]。

2 各层多方权重指数算法

根据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多层次指标体系的讨论,将系统分成三个层次(见表1),考查对象有三个方面:学生成绩、教师评价与系统评价。其中学生评价权重由熵权法计算得到,教师评价与学生成绩相关联,系统评价都与学生成绩及教师评价相关联,因此,教师评价与系统评价的权重均由关联算法得到。

2.1 熵权法计算学生成绩权重与二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