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在建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在建工程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设单位的效益和建筑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其进行质量监管,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够达到实际的需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监管信息更新不及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过程的质量监管信息也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但是一些单位由于受到资金现象,信息化系统建设并不完善,质量监督信息仍然是依靠传统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更新,这样会造成信息的延误,难以将及时的质量监督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这样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工作质量,影响质量监督目标的实现。
2、进行安全监管的意识不够
很多时候,监管建筑工程的时候,监管的重点都在于施工的技术、工艺、施工的进度、造价、质量等方面,安全监管的意识则比较淡薄。而,在我国建筑施工的部分人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安全意识和技术都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在进行施工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因为不注意安全而发生事故的情况。
3、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监管工作中监督力度不到位,监管作用不能发挥,一方面因为监管机构多为事业或者企业编制,收费的标准很低,财力和人力有限,工作很深入到位。再一方面因为质量管理的职能交叉,监管责任不够明确,质量问题很难得到整改,使得质监机构的作用难以发挥。
4、建筑企业的行为不够规范
第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意识薄弱,有的建筑企业为了提高工程的质量,扩大企业的影响,增大投入,忽略质量。有的单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把工程质量好坏放在脑后。另外,违反建设的操作流程,不按程序进行施工,不进行调查分析,在没有弄清楚施工的环境下仓促开工;不按图纸进行施工;竣工后不验收便交付使用等等不规范行为使不少的工程项目存在严重隐患,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还有的建筑企业偷工减料也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措施分析
1、提高监管意识
监管实质上是对施工工程的外部管理,对于施工队伍本身建设而言,对工程的主体控制属于内部控制环节,在管理手段与意识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工程监管人员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管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保障工程建设。作为对工程进行监管的工作人员,首先应加强意识上的培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程度。目前,由于项目监管部门的重要性,监管部门因此成为了施工方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进行受贿活动的对象。在这种背景下,工程监管人员需要在思想上坚定立场,正确面对利益的唆使,保证自身思想不受动摇。
2、加强监管人员素质的培养
监理人员素质高低会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成败,也是工程质量的高低优劣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要从提高监管人员的素质抓起。从技术素质的提高来看,首先平时加强经验积累,对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通病进行总结和汇总。工序施工前,监管人员要针对施工中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地方以及施工的特点,提醒施工方注意,要求他提出相应保证措施,并检查其落实情况。要对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实行动态的管理制度,定期对对监理单位资质,确保监理单位有能力承担监理业务。最后,监管人员技术培训时,要注意管理、法律知识和经济的培训,让他能真正担负监理的重任。
3、对安全进行监管
要解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就必须要建立一个行政主管部门来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并完善国家各项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经常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思想教育,经常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尽量做到每个施工人员都能自觉的遵守规章制度,把安全第一的思想逐渐渗透到每个施工人员的意识中,使他们在思想上建立一个良好的自律意识,从思想上提高建筑工程安全质量。
4、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我国建筑行业的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陆陆续续颁布了一些工程质量监管法规,确保工程质量监督有法可依。当前条件,加强工程的质量监督是提高工程质量最有效措施之一。各建设行政主管应高度重视,确保监督工作全面开展。另外工程监管机构也要加大对于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加大对于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执法力度。在监督中一旦有违法违规现象,依法严肃的处理,做到违法必究。同时,要注重全面的质量管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涉及的全面性,也要求质量保证体系覆盖工程施工的全过程。
5、发挥质量监督部门的作用,完善政府质监工作的落实
(1)建立建设工程保险制度。工程保险就是用市场的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一项措施,通过工程保险的引入可以促进工程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同时也促进建设工程市场的诚信建设。
(2)质量监督人员要提高素质,同时要与施工许可制度、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施工图审查等制度有机结合,形式应多方位、多分工,效果应能督促各方建立各自的质量体系,规范质量行为,超前控制,督促及时整改。
(3)监督机构的巡查工作要与不良记录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违法违规质量行为记录在案,并按规定进行公示,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有效保证巡查的效果和权威性。笔者认为,做好不良记录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建筑市场诚信制度建设的需要,实施《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不良记录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是监督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
6、扩大质量监管的范围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的监管主要是在建筑施工阶段,忽视了建筑设计阶段以及建筑竣工后的质量监管,今后需要完善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和使用阶段的监管工作。规划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的质量监管的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相关的法规要求,如果建筑设计阶段存在一定的问题将会影响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的使用阶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如果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破坏行为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作为监管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监管工作应该贯穿于整个施工的全过程,对于每一阶段的监管工作进行合理分工,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每一个阶段的监管工作。作为监管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监管中需要想、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监管。监管部门需要对监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建设单位需要不断完善监管信息的反映平台,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系统,提高质量监管信息传输的效率,对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7、不断地对质量监管理念进行创新和发展
质量监管的理念,对于管理水平提高作用重大,是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我国以往进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时候理念大多停留在表面,实际的意义和效果严重缺乏,这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是非常不利的,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监管质量的提高。所以,为了满足实际的需要,必须对以往的观念和理念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完善,加入现代化的理念和思想,使其符合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进行理念创新的时候,必须要注意速度和方向,发展的速度必能太快,这样容易出现一时让人很难接受的情况,但是也绝不能停滞不前。在发展的过程中,方向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方向的正确可以确保理念的正确,在发展的时候不能够仅仅追求那些先进的理念和观念,而是必须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监管质量的提高。
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可以说是建筑的生命,要深刻认识到质量监管在工程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保证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施工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
参考文献
[1]程志雄.浅谈施工监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1(23)
篇2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
建筑行业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大,怎样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高质量成为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今,建设主体日益多元化,建设程序逐步规范,施工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创新建筑管理技术与制度,完善工程监督手段,对于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管理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经营元素同时存在并发展,建筑的投资主体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民营企业、独资企业,以及合资企业等的投资比例持续攀升。与此同时,建筑企业积极转换经营管理思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完善自我发展,多数企业建立起了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此外,政府的职能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直接管理逐步转向市场监管,而且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以及法律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进而建立现代化的建筑市场运营体系。因此,建筑管理的工程质量监管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的问题
当前,一些工程的建设单位并没有对工程建设程序,以及报建手续等严格落实执行,对工程质量监管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设单位没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并不重视质量监管工作,落实到位的可能性更小,而却片面追求工程进度与经济效益。因此,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对于质量监管方面也就严重忽视了。
(二)施工单位的问题
施工单位是建筑工程建设的主体单位,施工单位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以下几个方面:施工方案的编制缺乏实用性;施工记录不完全,缺乏规范性;交底资料没有针对性;验收程序落实不到位;施工秩序相对混乱;工程相关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主要在于施工单位的管理工作不到位,质量管理的责任不够明晰,工程质量缺乏自控管理,员工培训机会较少等。
(三)监理单位的问题
建筑工程的监理单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一些监理工程师同时兼任多个职务,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人员的配备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对于监理细则的规划缺乏针对性,对于重要部分与关键工序的监理工作不够重视,发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等。出现诸如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立单位过于追求经济利益造成的,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则是无法满足。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策略
(一)建筑施工前的质量监管工作
1、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人是一切行为发生的主体,这一点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施工成员自身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在施工展开之前,作为管理人员要对施工成员进行必要的知识方针落实,对即将出现的施工环节、步骤,有一个相对严格的规范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一切按照秩序进行,强化施工管理责任意识,将每一个施工人员的职责进行全面落实。为了更好的实现人员的管理工作,要对其进行奖励机制设定,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最大的鼓励。
2、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整个工程顺利展开的前提。作为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核,保证安全合理性。此外,施工设计的不足控制在施工建设前期,避免不必要的质量问题以及经济损失,要对材料设备进场工作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状态符合施工要求标准,最终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展开。同时完善企业内部法律、法规建设,保证质量控制的强制性。
3、加强对施工图纸的会审
建筑施工图是整个建筑施工展开的直接性指导依据,是实现实物的最直接反应,所以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严格审核工作。要求设计人员以及相关审核工作人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反复的科学会审工作,结合施工现场以及相关客观因素的存在进行可行性的论证分析,有效的避免由于审查误差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二)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监管工作
1、加强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是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所以在施工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工作,从多方面进行事中质量监管工作。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的良好有效,作为质量监管人员要按照施工工艺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建筑施工的基础建设阶段涉及到桩基施工以及土方的回填处理及隐蔽验收工作等,为了避免施工隐患,要及时做好基础建设阶段的防水处理工作,监督管理人员要做好现场数据问题的记录工作,对每一步施工程序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测之后,才能进行连续性的施工工序处理。
2、加强施工质量抽检工作的落实
为了充分调动施工过程中的积极性质量保护意识,作为施工企业的相关监管人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时的质量抽检工作,判定施工质量的等级,确保过程质量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调动施工组织的质量意识,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偷工减料、违章操作等不良现象。每一个建筑过程由于规模以及技术要求的不同,都会出现不同的重点以及难点位置,而这些位置都会成为影响建筑过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问题,所以要对关键性部位做好全面的质量跟踪,对于涉及到的繁琐部位,要展开必要的现场勘查,严格控制工序交接检查工作。
3、加强工程的分项、检验批验收
想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就必须强化事后工作的监管。在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工程验收不全面的情况,要求监管人员对工程进行分批分项验收,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要立即勒令停工,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来展开整改处理,有效的控制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尽可能实现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施工后期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相对于事前、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事后工作显得更为复杂,因为事后是整个工程质量完善的最后环节,所以在进行事后监管的过程中,要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重点以及难点位置进行全面性的重点把关,对于不合格的地方要进行整改。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通病情况,例如建筑墙体裂缝、渗漏等问题,要对材料强化管理监督,制定行之有效的预案处理。同时提升质量监管工程的先进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设备不断涌现,建筑企业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将先进技术融入到建筑施工质量监管工作中。
总结: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筑业也逐步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建筑企业的生命,工程质量是企业信誉形象的外在表现,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任何一方面质量不过关都会严重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性,并将其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任岩.建筑管理中如何有效加强工程质量监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安全生产 不安全因素安全制度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安全工作是油田的重中之重,更是油田建筑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需要我们认清新形势下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结合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复杂的安全环境,努力做到建筑施工实施到哪里,安全管理岗位就变动到哪里,安全工作就开展到哪里,杜绝“三违”做到“三不伤害”,确保施工生产能够平稳顺利进行。
综合分析,违章的行为和现象,究竟存在哪些深层次原因呢?归根结底,还是人的安全观念还未从被动的“要我安全”阶段转化到主观的“我要安全”观念上来。综合生产过程中员工自身原因和企业原因分析,不安全因素起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制度不到位。有的施工管理者只是将安全工作挂在嘴上,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只抓生产,忽视安全。不清楚自己的安全职责,遇到问题相互推诿,认为安全是管安全人员的事情;认为上面安全要求过多,生产都应付不过来,哪有心思和精力学文件和抓落实,认为可执行可不执行,甚至连看都不看直接进行下发,没有针对上面要求和工作实际,制订切实可行措施加以落实,甚至在检查中一句话“注意安全”。 如果每位员工在每日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检查,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防止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杜绝事故隐患,从小事做起,就能筑起安全大堤。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到保证,身体免于伤害,财产免于损失。“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还要依靠健全的制度。作为供电企业,对《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必须要严格执行之外,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措施和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
2、建筑施工人员的工作的安全意识不强。没有真正体现出“安全为天”的思想,经常是躺在成绩的温床上,重点着眼于施工进度,却在思想上自顾自放松注意,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建筑施工企业成天与设备、材料、机具打交道,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人身的伤害。虽然违章不一定会造成事故,但事故的发生一定有多处违章,这是不容置疑的辨证观点。为什么违章事件屡禁不止呢?个人之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违章人认为此事不大或者没事;认为违章是完成工作的“便利通道”;认为企业那些安全规定和安全防范措施是领导用来管理和整治员工用的;甚至认为那些所谓事故通报的各种事故,只不过是危言耸听,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抱有上述这些思想的人根本没把违章当回事儿,只要不被逮着,便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章。重大事件的起因往往是微小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正因为微小,让人防不胜防,毫无察觉,让人麻痹大意,才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非常重大而又悲惨的后果。联想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3、未能切实落实反违章六条禁令。部分管理者不愿学习各种规程制度,这种消极的对待工作的方法,也与当前的形式格格不入,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与安全生产的要求背道而驰。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考核有漏洞。检查考核中,存在把关不严、标准不高,方式单一等,有的检查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工作不细、不认真。要勤于检查,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施工一线岗位安全隐患和死角多,习惯性违章较普遍,如果只在形式上讲安全,应付检查,那么即使是投入再大,付出再多,安全环境也不能得到本质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永远不能得到本质提升。不能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闭门造车一个人编写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表,当然就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削减措施,照搬照套。
5、安全生产教育措施不力,效果参差不齐。对安全防护设施操作现场检查存在操作不熟练,有的甚至不会操作。未针对现场实际制定具体措施,员工只知道注意安全,不知道注意哪些方面的,班前会安全注意事项交代不细。现场检查表流于形式,全部以符合填写,根本不管符合不符合,没有履行好岗位职责。新增员工较多,虽然接受了三级入场教育,基层单位也开展了现场和理论培训,仍存在安全操作技能低,对存在风险了解不清等。
6、良好的操作习惯没有养成。安全施工是永远珍惜生命,是阻止别人违章,是每时每刻高度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是确保安全的前提,首先要让全员认真学习和领会,从根本上养成遵纪守法、安全第一的岗位操作习惯。严格规范和执行作业程序和监管措施。通过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生产检查,落实责任履行情况。坚决执行反违章六条禁令。要结合自身特点和风险类别,细化“反违章禁令”执行条款,将“三标”、“五型班组”、“安全文化”、“大比武、大练兵”活动相结合,大力开展违章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狠反“三违”行为,切实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提高对公司“反违章禁令”和 “安全为天”要求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大讨论带动大检查大整改,进一步落实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自觉做到遵章守纪;进一步强化“三基”,狠反“三违”,提高安全执行力。
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事建筑施工,必须把重视安全与重视质量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思想,我们就能把好我们的安全关。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有感领导”。建筑施工企业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要结合本企业的生产任务真正贯彻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高效率的安全生产领导机制。严格落实责任。要制定责任范围分明,责任程度科学,处罚力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人人肩上有担子、头上有压力、心中有责任,真正形成一种内部有动力,外部有压力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是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检查督促。各级领导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一定要恪尽职守,勤奋工作,要改进工作方式,定期不定期的深入生产一线检查督促,警钟长鸣,防范于未然。同时要保障安全资金投入。安全投入只有按需按期定额到位,安全生产才能得到有力保障,大打安全攻坚战,才能实现安全生产。
三是牢固树立“安全是天”的理念。安全是第一位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更是如此。而且要让这种观念应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首先武装好自己,熟知熟会建筑施工中各项操作规程安全制度,认真学习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其次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杜绝习惯性违章,敢于同身边的甚至是上级的不安全行为较真儿;勤于检查,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如果每位员工在每日的工作中都能做到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检查,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防止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杜绝事故隐患,从小事做起,就一定能筑起安全大堤,建立起施工的安全屏障。
参考文献:
【1】马永红王晓秋:浅谈国内与国际石化企业中HSE 管理的差
异[J].集团经济研究,2007 年1 月下旬刊(总第219 期) 296
篇4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项目管理法是一种在建设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法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对整个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提升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的先进方法。
一、建筑工程的工程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法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方法,目标是更高效的完成项目建设,是一种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管理方法,在对项目建设的内在逻辑和客观特点的具体分析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项目计划组织、协调以及控制工作,使项目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优化组合生产要素资源,合理配置,保证项目建设的均衡性,最终实现项目建设的目标,获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征
项目管理的管理目标是使建筑工程在规定的工期和成本范围内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项目管理就是为了实现这个项目建设的最终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全方位的施工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措施。
项目管理法的工作对象为建筑工程项目,由于项目建设是一次性且不可逆的,所以项目管理法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指导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将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划分为进度、费用、质量管理三个方面。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生产要素有机械设备、材料、劳动力、技术和成本等多种,所以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是多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互相结合的多维立体关系,这也使得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表现出系统管理的特征。
二、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
主要从项目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和施工现场管理两方面入手阐述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加强措施。高效的建筑项目管理离不开结构合理、精简、快捷的管理机构,而施工阶段的施工管理工作则需要兼顾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实现项目建设的综合目标。
(一)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1、明确项目负责人
采用项目管理法进行建筑工程管理,需要明确项目的责任人,对于采取项目经理制的企业,项目经理就是该建筑工程的项目责任人,要求该责任人要具备深入的法律知识,精通各类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掌握管理相关基础知识,经营能力强。
2、项目管理运行机构组织
在项目管理法中,管理组织的建立、运行和组织调整是项目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组织系统的设计和建立,是在统一的筹划和设计基础上,建立能够组织开展各项管理任务的机构,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形成完善的责任分工系统和信息沟通机制,指导进行内部人员的规范化活动,以此来完成管理活动和信息沟通。
项目管理法管理机构主要负责组织设计、联系、运行、行为调整等工作,是整个项目部的关键部分,管理机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最终结果,一般情况下,建筑工程的管理机构设置如下部门就可以实现项目管理的全部职能:
(二)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
1、施工进度控制
对施工项目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动态规划,确定施工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和分项目控制目标,制定合理的进度控制计划,在项目建设中,将实际工程进度和施工计划进度做对比,出现偏差时,在非关键施工环节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整,同时积极协调各个施工进度控制相关单位、不同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避免相互干扰。
2、施工质量控制
正式施工开始之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根据业户需求制定合理的工程质量控制目标,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开展图纸会审和充分的技术交底工作,组织人员学习施工方案和新技术、新工艺,了解工程建设要点和注意事项。施工阶段,要按照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以及作业指导书制定不同工序不同公众的质量保证措施,在质量检查员监督下进行施工。要做好质量交底工作,将质量技术直接下发到施工班组和施工人员手中,要求全部施工需用原材料、半成品都需要出示质量证明或检查报告,全部隐蔽工程都需要交由监理工程师确认签字之后才能开展后序施工。
3、安全管理
安全是生产的保障,安全和生产之间虽然感官上可能存在着矛盾,但是实际上,安全管理也是项目建设最终目标的一部分,安全和生产之间其实是高度统一的。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参与生产的人、环境因素状态的管理,是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有效控制,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保护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树立动态管理的理念,因为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进行,各种新的安全风险逐渐出现,因此安全管理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突发应急能力,从开工到竣工交付使用整个过程都应该能够对各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有效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安全事故。
4、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拓宽项目建设利润空间。施工阶段,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施工组织计划,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协调资金投入、筹措、分配运作,提高投资的合理性。项目部相关部门需要对工程单价以及总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便于灵活控制工程建设的现金流。
与此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建筑工程的资金运作并非简单的循环周转,建筑施工中资金同时产生了价值形态和价值量的改变,总成品资金转变为货币。流动资金的形态转变导致了利润分离,使得工程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强化,工程建设过程也是项目利润生长的过程。
结语:
项目管理法是一种管理学方法,在建筑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对保证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缩短工期和保证施工安全都有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建筑工程优秀的管理方法,可以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宁辉.试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
[2]王美娜.基于流程管理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09)12-0034-02
2006年制定并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关于在建工程的专门会计准则,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把“在建工程”单独作为一个会计准则,并出台具体的核算办法来规范企业在建工程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建工程项目按投入或购建的实际成本单独核算,与工程有关的专门借款利息,属于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记入在建固定资产的造价;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记入当期损益(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时,按实际成本结转固定资产);而大修理工程和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工程,完工以后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不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程管理和会计核算不够严格规范,在建工程核算上存在一些问题。一些企业利用在建工程控制成本,将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工程仍长期挂在“在建工程”科目不进行结转,不按规定及时足额计提折旧,造成成本分摊计算不真实,虚增企业当期利润,企业多交所得税,增加了现金流出和资金成本,导致企业资产不实、潜亏大,使投资者及债权人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可见,利用在建工程控制成本和利润,已成为现阶段企业造假的另一重要手段。因此,研究和探讨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建工程管理弱化及会计核算过程中的缺失,使得在建工程在实际运作中仍出现不少问题。
(一)工程结算滞后、挂账时间过长、金额较大。一些在建工程项目实体早已不存在,但仍反映在“在建工程”科目上,有的挂账时间甚至长达十几年。其原因主要是:盲目上项目、资金不到位,导致烂尾楼、半拉子工程。一些单位,不进行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和考证,不考虑投资的风险报酬率,造成许多在建项目半途而废,使很多企业资不抵债,资金周转困难,造成极大损失。这些投资建设的项目长期挂在“在建工程”科目,不仅造成企业有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
(二)施工单位提供工程决算资料不完整。在建工程按照实施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自营工程和出包工程两种。对于一个出包工程项目从定标到确定最终实施者,来回要转包四五个单位,有的是雇用农民工组建施工队伍,挂靠具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在上缴一定比例管理费用的前提下,由被挂靠单位代开工程建筑发票。这些新成立的施工单位取得施工项目,并完成了工程的建设。但由于人员素质低,施工队伍不稳定,工程管理脱节,不重视工程资料收集、整理,造成许多工程竣工后无法及时办理结算手续。工程管理人员变动交接手续不清。一个大的基建项目,往往经历几年才能完工,在建期间,由于工程管理人员岗位变动,对所管工程的立项、合同条款、材料使用、现场签证等工作交接手续不清,导致工程资料丢失而无法结算。
(三)利用“在建工程”科目人为调节成本利润,造成产品成本不真实、利润虚假。没有立项报批的工程项目,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人为调节成本利润指标。为了调节当期成本费用,一些单位将发生的差旅费、零星工程材料费、人工费、日常维修费等,统统计入立项工程项目中或是新开设一个项目挂账,以此调节成本利润指标。在建工程成了调节成本的“蓄水池”。少提折旧或不提折旧,造成成本利润不实。一些单位为了粉饰成本利润指标,对于已完工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不办理暂估固定资产手续,因而无法按规定提取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折旧不能足额地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导致产品成本计算不真实,虚增企业利润,经济责任制考核失效。
(四)将技改贷款新建项目完工后发生的借款利息计入工程造价,虚增工程成本。专项借款利息属于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应记入固定资产的造价。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记入当期损益,但一些单位不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发生的贷款利息继续计入已使用未结算的新建工程项目中,从而虚增了工程成本。
(五)在建工程项目账务处理不规范,借方红字挂账在日常的会计基础工作检查中,常常发现。一些单位“在建工程”余额出现红字。结转固定资产时,部分工程结算尾款尚未支付给施工单位,继续挂在在建工程,借方红字反映,没有合理反映企业负债,影响了企业报表披露的真实性。
二、在建工程会计核算问题的有关案例
(一)关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完工后转为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
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在建工程在未完工时发生减值,应提取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但对工程完工后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的处理则没有规定。在实务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以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作为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同时,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相应转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同时,借: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二是以账面价值作为计价基础,以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在建工程账面余额减去提取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会计分录为: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贷:在建工程。
笔者认为,第一种方法虽然在处理上较第二种方法复杂,但比较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规定。理由是:
1、《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其成本入账;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在建工程尽管发生了减值,但按照历史成本原则,实际发生的工程支出应该全额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在建工程其实是一种“准固定资产”。目前并没有关于在建工程的专门的会计准则,而是将在建工程作为固定资产的一种取得形式一并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规范。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如此。因此,从大的范围来讲,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也属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一种。
3、《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都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在建工程价值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按照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结转固定资产,那么在其价值恢复时,就很难处理了。
(二)关于将土地使用权转为固定资产核算的问题
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该项土地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摊销。企业在利用土地建造自用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相关在建工程。
土地使用权转入在建工程后的会计处理方法一般有两种:①土地使用权在列示于在建工程的期间内不进行摊销。但在转入固定资产后,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剩余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则在预计该房屋、建筑物的净残值时,应当考虑这一因素,并将其作为净残值预留。待该房屋、建筑物报废时,将净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的部分,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则将其价值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②土地使用权在列示于在建工程的期间内继续摊销,并将其记入“在建工程”账户的借方。在转为固定资产时,仍应考虑土地使用权的预计剩余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因素,并将其作为净残值预留。
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合理。理由是:土地是一项有法律受益期限的有偿使用的长期资产,如何在土地使用权证规定的期限内合理承担为获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相关费用并一贯摊销,是非常重要的。在建期间,不能因为土地之上的实物形态发生了变化(在建工程开始)就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摊销政策。如果在建期间,土地使用权停止摊销,待在建工程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后,在其剩余使用年限内再以折旧形式摊销,会造成建造后分期摊销的土地使用权和建造前分期摊销的土地使用权不一致。而这个差异受在建工程期间的影响。我们不能因为在建期间停止摊销而对列入在建工程的土地使用权计提减值准备,那显得不合情理。如果在建期间继续摊销,则可以避免上述矛盾的产生。
三、解决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加强在建工程会计核算,有效解决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在于加强在建工程的科学化管理,严格按照现行的《制度》规范会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企业利用在建工程的造假行为,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一)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从工程的立项、预算、物资采购、施工合同招标及工程合同的管理、工程款项的支付、投资总额的控制、工程竣工结算到结转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实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实施工程投资、工程进度风险承包的同时,实行工程按时结转固定资产的风险承包,确保各个环节的工程资料及时收集整理,为工程的事前项目论证、事中过程实施、事后完工决算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加强决算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改变过去重投资轻决算的传统观念,强化全程决算意识,明确在建工程项目各方的经济责任和义务,分工负责,相互合作,改变工程指挥机构的短期行为,其职责应延伸到工程竣工结转固定资产完毕后为止,以加强在建工程各个环节的协调,确保在建工程决算按期完成。
(三)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行集中管理应专设一个部门集中管理工程项目,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对新增固定资产及达到使用状态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工程项目,暂估结转固定资产,及时足额计提折旧,分摊产品应承担的折旧费用,真实反映生产成本。
(四)严格按规定处理固定资产借款利息费用。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于借款费用属于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然后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如果该借款费用属于在生产经营期间,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应当根据其发生额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专门借款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只有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时才能开始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即资产支出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
(五)及时结转“在建工程”完工成本。在建工程完工以后,应当按照“在建工程”,科目借方所归集的成本,从贷方分别转入有关科目。这里要注意在建工程贷方对应科目不仅仅是“固定资产”科目,还可以是“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科目。如前所述,在建工程不仅包括固定资产新建工程,安装工程,改扩建工程,还包括大修理工程,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工程。其中大修理工程,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工程在完工时不能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即不增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六)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盘点检查。计提减值准备按照《制度》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对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在建工程可能发生的损失,如果有证据表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则计提减值准备,若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的,应当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一是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未来三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二是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三是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况。
(七)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学习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自身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了解基建知识、经济法、合同等方面的知识。必需了解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组成,熟知各投资分类的内涵,理解会计制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有效地实施财务管理,正确计算和归集工程成本,按照新会计制度核算工程开支及结转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
总之,利用在建工程控制成本已成为现阶段企业造假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在建工程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认真解决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维护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石新武: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王广臣:军队会计实务[M].出版社,2004.
[3]冯为民、王月明:建设项目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4]罗纳德.W.希尔顿:管理会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5]盛明泉、丁胜红.社会公共工程会计模式架构研究[J].当代财经, 2008.7.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工程核算;资产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新时期下的会计准则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新会计准则下在建工程核算问题研究,这对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概述和相关问题
新会计准则将企业对在建工程的核算列入财务会计工作的重点,确保企业有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财务的信息足够可靠和真实,并及时的反映出企业因对在建工程的核算而对其财务状况的相关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进一步提高的要求,使企业的每一个管理层都参与到会计核算当中,这将是对企业产生的最具深远意义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不是对每个企业都有的,原因是财政部要求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试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样以来有些非上市公司可以不采用新准则进行会计核算。
目前,新会计准则已经被上市公司贯彻实施,上市公司只有依据新会计准则,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才能使企业的会计制度更完善,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
三、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在建工程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实际工作中。因企业未能将在建工程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及时的在会计上予以反映,导致在建工程的核算因信息失真影响了有效性,探究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企业各部门间未能及时配合。企业建设项目的开发不仅仅是通过单一或几个环节就能完成,其需涉及诸多环节,这就要求各个部门间及时配合。例如,一项建设项目的确定需通过建议书、项目可行性探究、项目设计、开展招投标、各环节管理、项目竣工验收及决算等诸多环节的共同参与,程序具有一定复杂性。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建设监管单位及物资供应单位的密切合作、及时配合才能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因在建工程具有工期长、工程复杂的现实特点,加之会计核算人员与工程管理人员间未能及时配合,在实际建设中。会计核算人员习惯将工程管理人员上交的凭证作为在建工程核算的依据,并没有积极且全面了解在建工程的环节,因而用于在建工程核算的凭证并不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资料。没有及时确认在建工程。再者,企业为维护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的发展形象。对于已形成的在建工程,并没有及时确认,这就掩盖了真实的资产负债率,与真实值存在差异。以上违背会计准则的做法可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失真,不能真实反映实际运营状况,令决策者难以正确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
2、出现账外资产
因在建工程自身具备工期长及工程复杂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建工程会计人员对资产难以进行及时的核算,且不利于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在在建工程的核算中出现了账外资产。据分析,大量的账外资产除了便于会计核算与监管之外,其为企业构成了资产损失。以下是出现账外资产的常见原因:
(1)固定资产交付不当易发生账外资产。因在建工程工期长,且涉及诸多部门参与,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供应及在建工程的使用需财务管理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及施工单位的配合,而配合过程需办理繁琐的手续,致使企业没有建立并完善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体系。
(2)因固定资产的交付涉及的环节较多,致使账目上的账与实物不相符。从而出现了账外资产。没有彻底估价。在建工程经初验确认合格后。当其被用于投产前。估价部门需对其实行早期估价并人账等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但估价小组对在建工程的管理大多仅注重于账目上的数字,反而忽视其在实际投产中的管理。其次,估价小组为企业提供的数据资料因其详细程度较低,令企业难以正确开展资产分类与有效管理实物等工作。
(3)在建工程的建设需依靠相关生产设备,生产设备的估价情况是直接影响实物管理的主要因素,如若估价未彻底,则在建工程在核算中必然会出现账外资产。企业各部门间工作交接缺乏合理性及科学性,形成未受管理的实物,既账外资产。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管理程序需财务、业务与物资等部门问共同参与,如若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均为孤岛之状或工作交接不规范,必将导致账目上的核算结果与实物存在或小或大的出入,出现未受管理的实物。
四、完善在建工程核算体系的方法
1、建立科学的核算管理体系
首先,应细化在建工程项目的内容。为解决工程完工后单位不能及时的建立固定资产台账的问题,财务管理部应从项目开始建设时,就制定严格、细致的在建工程核算内容与核算方法,通过细化的核算内容对在建工程进行分析与监督;其次,建屯一级会计核算体系。为及时准确的掌握在建工程的各种会计信息,全面真实的实施会计核算工作,施丁单位应建立符合工程核算的一级会计核算体系,以达到严格管理细化核算的目的;再次,应建立严格的稽核复审会计核算制度。为解决物资管理时的账实不符问题,应建立严格的稽核复审制度,配备专职稽核员,依据物资出人管理的台账制度,按月进行物资管理盘库制度,确保信息之间传递及时、准确。
2、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应构建会计规范体系、及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将注册会计师的判断标准予以明确,尽可能的增加会计管理规范的客观性。缩小企业的可操作空间。一建立在建工程按月对账制度。即财务部门在月未依据管理部门统计的“工稃投资形象进度统计表”与财务账面在建工程对账,以做到账务与实际相符;二对于设备购买费,在设备到货后,与设备有关的资金无论是否转移,工程部门都必须通知物资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的入库验收程序,然后交财务部门确认设备的投资支出;二要落实财产物资管理的定期盘点制度,对清查结果进行及时的会计处理。使账与账之间、账与表之间、账与实际之间相符。
3、在建工程核算中账外资产的防范措施
(1)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基础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是施工单位只管施工、建设单位负责资产的交付、接收单位检验资产交付的完整性,因此对于接收单位,应及时的建立台账,监督资产交付的质量,以实现对资产的管理,保证资产的完蹙性。在建工程财务管理急需一套有序的、可操作性强的资产使用考核机制,对各个单位的职能予以明确。使各部门之间既相互牵制拥有相互协调。共同加强关于资产的管理。
(2)理顺资产管理职责,规范资产的确认。首先,理顺财务及技术等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资产交付的过程中,各部门所应担负的职责;其次,涉及到资产价值的完整性、准确性问题,应及时的明确资产的价值;最后。按照会计的相关制度规定,按照验收程序对资产的确认时间进行明确:资产达到预计可用状态时予以确认;对于使用单位自行购建的如备件补充、赔建等部分,应在构建完毕时予以确认。
(3)严格落实会计审核制度,督促资产交付完整。在执行会计审核制度时,对于涉及在建工程资产交付较大的单位或部门,必须强化相关会计信息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在进行资产负债率、经营绩效等指标的考核时。
五、意义
一般而言,在建工程项目一般具有工期长、核算项目复杂等特点,这决定了在建工程核算的复杂性,在实践中绝非像案例说明的那样简单,甚至需要会计人员亲临施工现场,了解工程项目的费用特点,据以进行综合考虑,才能确保在建工程项目的会计信息具有信息含量。对此,必须加强在建工程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认真解决在建工程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会计核算的质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加大对核算问题的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在新会计准则下,制定出合理的在建工程核算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7
部室本职:工程管理与策划、项目管理PRP系统、经营合同和计划统计等工作。
主要职能:
负责制定工程公司工程管理与策划、经营管理程序文件,并组织实施。
负责工程公司的生产经营计划和统计管理工作。
负责制定工程公司年度及季度生产经营计划,及时掌握各项目的生产经营计划完成情况。
对在建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及项目履约进行监控管理。
参与在建工程项目的组织与协调,负责对项目部与顾客的沟通联络进行监控管理。
负责对项目部的工程分包工作进行监控管理。
负责国内在建项目工程月度考核工作的汇总上报。
负责项目管理PRP系统与公司的配合协调及工程管理与策划、经营管理录入的监督管理。
负责工程公司合同管理与经营活动分析工作,指导和帮助重点项目的变更索赔调差工作。
指导和帮助项目加强成本控制,负责中标项目成本预测的编制、收集、备案、监控。
负责指导和帮助新开工项目的前期策划和年度策划工作。
协助财务部门及时完成建造合同——预计总收入、总成本的初始与变更调整的审核、批准等有关工作。
负责工程公司、项目及公司日常沟通协调管理。
篇8
[关键词] 在建工程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在建工程是指一项正在建造的固定资产未能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还要进行不断的建筑、加工、安装等工程,在建工程大体上可以包含自己经营、出包外单位、设备安装等工程项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扩大,在建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所需要的投入资金越来越雄厚,对在建工程的审计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在建工程的审计做了很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一些在建工程的提高计费单价、高套定额标准、虚增工作量等不良行为,促进了我国在建工程审计的发展和完善。
但是我国在建工程审计还存在很多问题,审计的总体质量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尤其是在在建工程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官员、贪赃枉法的案例不计其数。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在建工程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较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操作价值。
二、在建工程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建工程审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注册会计师所有的审计业务中,本身就很少涉及在建工程的审计,在加上完全没有一整套对在建工程审计的完整的审计程序,因此即使涉及这方面的审计,也是冲冲而过,流于形式,根本没有一套专门的审计程序去遵循。但是在建工程的总资产的计量又尤为重要,很有可能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因此对在建工程审计的不够重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具体在讲,在建工程审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
1.计划阶段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每一项审计工作的计划阶段非常关键,应该得到注册会计师的足够重视,但是在在建工程的计划审计阶段缺乏足够的职业关注。对在建工程缺乏实地考察去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从而遗漏了初步审计业务程序。而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往往又没有掌握足够的审计信息,从而导致在建工程审计的失败。
2.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程序。当今的审计是风险导向为主的审计,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正是通过风险评估程序而评估出来的,这样就能有效地把握审计的重点。但是如今的在建工程审计之所以很难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就在于对其的审计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程序。
3.缺乏对审计后果的充分考虑。一般的审计业务,在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前,一定是掌握了足够的审计证据,并且加以整理归纳。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在建工程时,一般都没有考虑审计所能产生的后果,而是直接根据表明的审计现象发表不确定的审计意见。这样必将导致在建工程审计风险加大。
(二)缺乏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
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在建工程审计而设计或者制定专门的审计准则,很多情况下都是忽略对在建工程进行合理的审计,如果实在要审计就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或者存货准则进行审计,但是如今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重越来越高且重大错报风险越来越大,加上不仅在建工程审计的程序和其他资产不同,而且审计的方法也有区别,这可能导致对在建工程审计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严重影响在建工程的审计质量。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涉及对在建工程审计的相关内容,其审计程序经过整理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我国对在建工程的审计程序没有重点,缺乏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比如对在建工程计入会计账簿以外的其他在建工程是否存在、其所有权归属、资产的增减、结转情况等都没有明确应有审计程序。
(三)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
审计意见的发表、审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即CPA及其相关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业务的主体,其整体素质对审计意见的发表非常重要,我国在建工程审计的质量很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即为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太低。主要表现在以下2点。
1.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较低。由于行业的激励竞争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加上审计人员可能受到关联关系、外在压力和利益诱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职业谨慎产生很大影响,从而没有具备审计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素质。导致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也可能受到被审计单位领导者或是利益集团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下降,这就有可能在注会会计师发现在建工程审计问题时而不加以批注。有的审计人员不仅不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反而与被审计单位的领导者“合谋”,出具严重失真的审计报告,不但自己的职业独立性丧失殆尽,还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整个会计师行业的信任。
2.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当今社会,由于专业知识、学习工作机会和经验、学历、个人因素等原因,导致很多审计人员还不具备专项审计的能力。尤其是在在建工程审计这方面,更是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较高的审计人员。作为一名在建工程的审计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审计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有在建工程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技术。尤其是要具有资产评估、土木工程、法律税务等知识,才能做好一项在建工程审计工作,发表合理的真实的审计报告。审计人员的主观状态是否谨慎关系到审计风险的是否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要避免审计人员不考虑实际情况机械的执行审计程序;二是审计以职业判断为由故意不执行某些必要的审计程序。
三、完善在建工程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在建工程审计
1.重视审计的计划阶段。在该阶段要充分考虑在建工程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确实关注客户在建工程项目的初步业务活动,对被审计单位在建工程项目真实性进行重点关注,并分析其重大错报风险,在此基础上,在审计计划中明确反映对在建工程审计的目的和要求,分配必要的审计资源,防止遗漏该部分的在建工程审计。
2.在审计实施阶段注重实质性测试程序。在该阶段应根据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要获得充分必要的审计证据,就应当在该阶段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为主。由于在建工程业务风险较大,因此在采取审计方法上应该采用详细审计方法,而不应该采用审计抽样方法对其实施细节测试。
(3)在审计报告阶段充分考虑审计的结果。该阶段是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发表审计报告的阶段,应充分考虑在建工程审计的结果,对审计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是否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提高审计结论的准确性。
(二)制定具有针对性测试程序
在建工程审计,在遵循如上图所示的审计程序外,还应根据在建工程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确保审计质量,这些审计程序主要包括:
1.对在建工程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查阅相关的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验证在建工程的帐实是否相符,重点审查建设所用土地的取得、土地的使用状况等是否合法、是否真实,是否被用于抵押或担保。
2.关注在建工程的增减变动情况。一是在建工程的增加,重点检查增加业务是否真实,是否具有完备的手续和法律程序,是否正确记录相关的账务处理,重点检查以投资转入、非货币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增加在建工程业务,这些业务是否为关联方交易;二是在建工程的减少,应注意结转的账务处理和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金额是否正确,是否正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
3.检查在建工程期末余额和减值准备情况。一是对期末余额的检查。会计核算是否正确、预算是否超支、超支原因,有无隐匿资金等;二是减值准备的检查。金额的计提和处理是否正确。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1.提高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加大违规成本,促使审计人员在对在建工程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审计独立性和职业谨慎,恪守职业道德,能够抵制经济利益的诱惑和外来压力的干扰,执行规范的审计程序。
2.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一是自身要不断地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学习最新的财经法规和政策制度,合理应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二是不断加强后续教育,熟悉工程建设相关的各种知识,不仅应掌握常规的审计技术和知识,还应结合在建工程的特点掌握特定的、有针对性审计技术,以保证发现在建工程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杨涛.基建工程审计风险与过程控制[J].河南科技,2013(4)
[2]李国成.高校建设工程审计之“困”及解决途径[J].工程管理学报,2013(4)
[3]熊守春.在建工程审计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1)
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
一、引言
电力企业应该重视对工程项目的财务控制,良好的财务控制可以规范电网工程财务管理行为,强化财务监督,防止造价虚高, 保障资金的安全、合理和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加强项目财务控制,还可以降低工程项目风险及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损失。本文就如何加强供电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谈谈一些看法。
二、当前电力企业工程财务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工程管理制度不完善及部门分工不明确,影响工程财务控制
工程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 其他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工程财务管理的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不健全,工程管理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不清,欠缺有序衔接与协作,经常发生部门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影响了工程财务控制。比如一些不相容的职务没有实现相互分离和制约,现场签证没有相应的复核岗位进行制约;工程超预算、概算现象随意,有些工程存在多次超预算,并没有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惩罚。物资管理混乱,物资需求申请无计划,工程物资出库不规范。工程验收人员对工程验收过于简单,由于没有明确的工作标准,工程验收人员片面的认为工程验收只是对工程质量的验收,验收后并没有形成实物资产移交清册。对于有些已投运工程,财务部门无法及时获得工程投运信息资料,造成暂估资产入账不及时,导致移交资产信息核算不准确,影响后期资产管理。
2.材料物资存在的问题,影响工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对县供电企业来说,很大一部分电力工程是技改工程,技改工程是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更换设备组件等为主要支出项目,发生的建安成本很少,而设备及材料的投入占了工程投入的大部分。所以对工程物资的管理显得由为重要。由于电力工程材料品种数量多、 金额大, 对设备材料的核算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目前的情况是 (1)材料采购申请制度不完善,使用部门申报随意,没有按计划申报材料,物资部门对各生产部门的需求量审核不严,未根据材料年度采购计划,工程用料计划和库存等综合考虑,均衡采购,有时物资库存量偏大,影响流动资产比例,有时物资库存量小,工程缺少材料,影响工程进度。(2)由于电网企业同时施工的工程很多, 特别是10KV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在工程领料时,由于工程领料单填写项目的不规范,有时一个工程项目的物资,出库时竟按两个工程出库,有时还存在工程材料张冠李戴现象,这些都造成工程设备与材料核算不真实,影响会计信息。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工程成本意识淡薄,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内部控制机制。片面认为工程成本不需要管理,什么样的费用支出都可以列支,造成成本核算不准确,乱列、乱挤、乱摊工程成本现象时有发生。工程超预算、超概算现象普遍,有些可能出现多次超预算,签证手续简单,影响工程成本的控制。工程管理人员成本认为成本管理只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责任,导致技术人员只负责工程质量,工程的组织人员只负责工程进度,管理材料的人员只负责材料采购和发放,成本管理责任无法落实。
4.财务部门对工程的管理仅限在工程的结算与决算
(1)财务对具体工程造价的构成不了解,使得对工程财务控制被动、滞后,很多的工程资料都是在工期完工之后递交至财务管理部门, 在工期完成前几乎与财务部门没什么直接的联系,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只局限在核算和结算上,最终未能对工程管理实施财务控制,无法实现其主要的管理职能,由于工程资料滞后,工程结算老大难,导致财务部门决算时间紧,存在年底赶进度,一次性批量结转资产,影响了财务决算质量。
(2)财务部门基本不参与本单位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及经济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财务部门未能真正发挥其财务工程管理作用。
(3)实物资产验收财务没有参与,工程管理部门也未提供资产移交清册,工程转资仅凭财务部门根据概预算编制的资产清册自己完成,没有经工程管理部门和实物使用部门的核对与确认,造成实物管理责任部门、责任人不明确,影响资产后期管理。
三、加强电力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的对策
1.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
(1)领导重视,积极组建工程内部控制度建设
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电力企业内部多个部门必须通力合作,这就要求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明确、清晰。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促进企业各个职能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可以明晰各部门的权责,从而保障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与相互制约。内部控制是提高工程管理的有效手段,企业的负责人应该树立内部控制意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完善在建工程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
(2)内部控制应该抓住关键的控制点,以点带面,根据业务流程进行扩展
企业应梳理当前工程业务,制定工程项目的业务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控制要求。工程管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其他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工程财务管理的质量,因此加强工程立项、工程招投标、工程造价、工程建设期、物资收发、工程验收管理是工程财务管理迈上新台阶的基础。比如在工程立项环节,企业应当组织规划、工程、技术、财会、法律等部门的专家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充分认证与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作为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工程造价环节,企业应明确概预算编制方法,确保概预算科学合理。企业应当建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在工程建设环节,企业应实行严格的概预算管理、准确掌握进度,根据合同付款、加强工程领料环节的管理与监督、企业应当严格控制工程变更等。在工程验收环节,工程管理部门应及时提供工程结算书。工程验收合格后,及时向财务提交验收报告和资产清册。企业应当在工程完工后及时收集、整理工程资料,建立完整的工程项目档案。
(3)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利用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用约束机制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制度一旦被制定出来,还要保障其能够被切实执行到实际工作中去,不能使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流于形式,所以必须配套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机制,将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难点,纳入日常考核,如工程结算按期完成率、竣工决算完成率指标,竣工投运通知单时点、工程实际成本支出占概算总金额比率等,还可以由下一环节管理部门提出对上一环节的考核指标,以考核促管理, 使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2.财务全过程参与工程管理
(1)要加强在建工程前期财务管理。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角度来说,统计数据表明,项目成本的60%~80%是在设计阶段就已确定,财务必须参与项目前期论证、初设概(预)算审查、合同签署等建设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要结合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发展能力,对电网发展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进行详细测算和评估,向公司决策机构提出财务建议。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项目投资估算的审查,配合做好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经济效益评估。参与项目概预算的审查,全面掌握项目实施内容及造价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加强概预算价格与中标价格的比较分析,参与合同签署,并对合同的金额、支付条件、结算方式、发票开具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进行审核。
(2)加强财务部门工程验收环节的管理,财务管理的要点是关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的时间, 它是对工程形成资产计提折旧的依据, 财务人员必须取得验收合格的相关证据文件。财务部门应参与工程竣工验收,会同生产运行部门核实资产状况,保证资产形成阶段账、卡、物相符,为后期实物资产管理打下基础。
(3)规范在建工程财务核算,财务部门要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项目管理的要求,规范项目会计核算工作,做到成本及时入账,客观反映收入,准确填报财务指标数据,保证信息系统数据的精确性,为财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基础。如对已竣工交付实验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要以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估价资料为依据,合理估计工程成本并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并及时转增固定资产,并按规定计提折旧。
3.加强工程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目的是降低工程造价,节约项目投资,提高企业效益
(1)严格执行资金计划审批制度,项目管理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向财务部门报送月度资金用款计划,经审核批准后纳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
(2)严格按概预算及合同管理成本,财务部门应当细化工程成本核算,按照概算口径设置工程明细账,正确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及时准确反映工程建设成本。工程中各项费用的发生应当据实列支,严格按照执行概算及实际工作量控制工程成本支出,财务部门对工程款项的支付要严格按照合同支付,并对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报销手续的齐备性进行审核,加强工程支出报销管理。对于支付项目,为保证工程项目资金安全,工程进度款支付依据为项目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公司三方签字盖章的审批表。
(3)开展工程成本统计与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工程财务管理提供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人员要根据会计资料及时进行成本核算,编制工程进度表和工程成本表,并将结果迅速反馈到其他部门。相关部门则需根据反馈意见,合理调整计划,制定整改措施,降低企业成本。
4.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建设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加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是电力企业工程财务控制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目前电力企业审计部门对工程审计只限于结算与决算。这对控制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有一定作业,但对提高整个工程管理水平作用有限。对于工程项目应进行事前 事中和事后审计监督,并对项目体系各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价,具体包括岗位职责履行情况 合同管理,概预算执行情况、资料归集等。内审部门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应及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整改的落实情况 。
5.加强人员培训
一方面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程财务人员不仅要懂财会专业知识, 而且还要结合电力企业的性质学习工程概预算知识,熟悉工程项目的管理; 另一方面要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了解工程成本管理、项目竣工结算、财务决算的相关要求,所需的各种竣工决算资料,以便财务部门能按时完成工程财务决算的编制,正确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信息。
总而言之,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加强企业工程项目财务控制,控制成本,控制工程财务分析,提高工程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篇10
摘 要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电信企业,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如何以成本管理为核心,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来支撑项目建设与维护,服务好前端工作,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电信企业工程项目,在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希望能对相关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会计核算方面的工作优化,以及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工程建设 会计核算 成本管理
一、工程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与成本管理现状
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与会计核算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同时又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周期长、任务重等特点。其中会计核算是企业进行高效成本管理的有效手段。为确保项目工程能够按照项目规划高效高质的完成,电信企业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会计核算和成本管理的工作与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针对性的制定出一整套计划和审核标准,从而对项目的各个流程实施情况更好的把握,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实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以及增强企业对突发状况的反应能力。
二、工程建设项目会计核算与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建设的实际操作中,财务部门工程会计的核算工作虽然借助了ERP系统进行了实时核算,但是通常只是被动的等待工程管理部门的报账,只能起到简单的统计作用,造成在建项目的成本不能及时反映在账面上等问题,非常不利于企业对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常见问题如下:
1.项目建设过程繁琐复杂,施工周期长,而相关的财务和工程管理部门未能进行及时的分析沟通,以及相互监督,项目成本未能及时暂估入账导致成本反映不实。例如,应该在工程项目完成初验当月由工程建设部门依据结算材料提供项目成本及往来暂估资料,由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暂估入账处理,但实际工作中因业务人员未能及时提供暂估资料,而企业也因缺少相应的控制措施导致成本暂估相对滞后,有的项目甚至在初验后半年到一年后才进行了暂估,使得这些工程项目转固成本与实际差异较大,进而影响折旧计提数额不准确;在实际工作中,因财务会计人员在付款时才根据实际付款金额和相关单据确认在建工程,各期末工程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将进度结算资料传递给财务部门,则会导致在建工程确认不及时,出现账外资产和账外负债。
2.在日常管理中,存在项目管理人员报账不及时的问题。由于项目管理制度不严格,存在人为推迟项目支出报销时间,导致项目进度与会计核算进度不相符。另外还存在项目支出报销审核不严格,存在费用划分不准确的问题。例如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项目管理人员将一些经营性支出作为工程支出报账(如招待费、房租费等),同时也存在将部分项目成本计入当期损益的情形,导致项目成本与实际支出不相符,未能准确反映资产和损益状况。
3.有些项目工程一旦可以交付使用,工程管理人员就开始安排财务会计进行预转固操作,这样做既可以满足公司经营资产管理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完成自己工作方面相关指标的考核。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们经常会忽略项目工程的后续审计以及款项结算和最终结算,从而导致工程结算时间的滞后,款项挂账的周期过长,同时由于相关的款项金额较大,对公司的信誉建设和资产核算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解决相关问题的具体措施
1.前置会计审核工作,加强成本管理
应明确项目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财务人员各岗位的责任要求,严格执行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将成本管理与项目建设环节有机结合,统一规范,相互协调。另外在工程项目的研究、概算、预算以及过程控制等环节,让财务工作人员参与进来,从而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发挥出会计审核和成本管理的应有功能。
2.充分利用电信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对各环节实施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将项目的财务业务以及库存管理系统有机的结合,实现数据共享平台将有效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其工作效率。财务工作人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获取相关项目的进度结算情况以及账面核算情况,及时发现未入账资产和负债情况,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及时反映公司负债情况,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
3.加强工程决算工作的监管力度,强化责任意识
相关项目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要相互合作,分工负责,按照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做好阶段决算工作。同时要强化相应的责任义务意识,对项目的会计核算以及成本管理工作做到准确及时的管控。
4.做好项目投资和成本费用的分类管理工作
从工程的开始阶段就做好明确的责任分工,谁管理谁负责,划分好相互的管理和责任范围。通过加强项目的分项管理,做好会计审核和成本管理工作,就可以有效避免有些项目管理者为了满足企业的考核目标或私人利益而进行私下操作的不规范行为。
结语:综上,财务审核和成本管理是企业工程建设管理中不能避免的课题。通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作用,挖掘企业潜力,以最少的成本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增加企业积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达到企业自我完善和发展。做好会计审核工作,减少不必要成本费用,增加资产效益。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资源优势,加强在建工程科学管理,充分调动各环节责任人的积极性及责任心,工程项目管理一定可以产生相当客观的综合效益,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郝春新.浅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建筑设计管理. 2006(01).
[2]黎浩.加强成本管理 建立成本管理责任体系.山西建筑.2007(19).
- 上一篇:乡镇平安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 下一篇:民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