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笔记范文
时间:2023-09-20 16:57: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笔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一、概念阐述
计算机网络基于强大的硬件与软件基础,利用网络技术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处理,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电子信息工程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一些,从现实的情况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到电子信息工程的身影,如手机、笔记本、IPAD都已经成为居家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而这些设备的应用都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换句话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涵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几个方面。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技术已经紧密的融合在一起,电子信息工程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发展,合理的技术应用能够为大众提供更为优良的电子产品,不断推动着电子信息工程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二、具体应用
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电子信息工程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锌粉与处理,还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能,通信工程的安全性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解决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很多现实问题,这样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才会越来越顺利。
(一)信息传递与信息安全
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都会面对大量的信息数据,在这种形势之下,拥有高效率传播大量信息功能的电子信息工程实现了与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获得更为安全的保障基础,这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也会不断的有所创新,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生活便利的同时,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问题开始凸现出来。不安全的网络因素有很多,比如传输的线路、系统的漏洞、黑客的攻击等对用户的使用来说危害都是极大的,所以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这些不同形式的危险因素隔离在整个工程系统外,即使一些用户遭受了危害,也不至于引起整个系统的瘫痪,能够将危害的程度降低到最小。如,防火墙技术能够形成一个保护屏障,它在现在的专用网络和公共网络中应用十分普遍。
(二)设备开发
电子信息工程处于广域网通信干线之后,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对专用线、公用线之间的区别熟悉了解,并要做好基础的维护工作。现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应该是UNIX系统,但这种网络体系是没有具体的结构协议标准的,这样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异常困难,所以需要借助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技术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对于高校、政府单位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常常在邮件的发送、信息的查询方面进行应用,如今这些功能的使用价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成为我国高速信息公路的代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在浏览器上超文本文件阅读的过程,实质是经历了HTTP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对于企业内部不同站点的用户来讲,它能够让全球的信息资源的随意查询成为了可能。
(三)资源共享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让资源共享变成社会现实,为了让网络的各部分链接顺利的连接在一起,需要建立相关的有效协议,这样资源信息就能够在电子设备之间相互流转。网j接口层、应用层、网络层都是TCP或IP协议的内容,为了保证传输控制协议不受任何的影响,可以对集聚起来的信息建立分层体系,这样文件能被整合成很小规模的文件,从而方便准确的到达指定的位置。相关人员需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理论导向,把协议的规范作为传输的标准,这样才能确保信息可以顺利流通。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如国际上现在所用的模拟摄像机,它具有100多个可变电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阻和摄像机的性能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这样摄像机会变得越来越小,功能也会越来越完善。总之,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相关的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知水平,把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不断深化电子信息工程对社会领域方面的影响力,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
三、结语
对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的具体分析,可以促使电子信息产品功能的不断拓展,从而人们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结合也会越来越重视。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网络技术让信息处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变成了可能,电子信息工程的具体应用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如智能电话如今已成为现代日常生活的不可替代品,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话的功能会更加全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联系会变得更加迅速、快捷。总而言之,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的融合应用,对电子信息工程未来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意义。
篇2
1.电子信息工程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简介
1.1电子信息工程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是指通过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完整化建立,来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以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移动终端和笔记本电脑就是典型的代表。电子信息工程实际价值的发挥,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的便捷化和高效化,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电子信息工程实现了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等的有机融合,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等为支持,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显着提升。
1.2计算机网络技术
就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看,其实现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网络协议加以遵守,对分布式计算机进行规范连接,促进一个整体的形成,以满足资源传递与共享需求。计算机网络中有着强大的软件和硬件共享,以网络技术为支持,能够对图像和文本等进行准确有效的组织,保证资源传输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具有丰富的功能,实质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双绞线、光纤、电缆以及通信卫星等方面,能够以集中化的方式来利用数据资源,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促进数据信息管理成效的改善。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种类划分来看,以涉及范围、联通距离长短、网络拓扑构架以及网络系统和网络数据传输等作为划分指标,基于应用网络范围来进行划分,包括局域互联网、城域互联网和广域互联网。局域互联网的地域性范围普遍在10公里以内,属于一个机构或者是一个组织的小范围网络。城域互联网覆盖范围相对局域互联网更加广阔,但普遍均在百公里以内。在广域互联网方面,涉及范围及其广阔,也是现代全球多个领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基础,是现实超大范围资源共同分享的基础工具。在网络交换方式方面,可分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以及报文交换。首先,电路交换与老式电话交换方式类似,使用者在通信开始之前,必须构建一条从起始到终结的物理连接设备,并在双方通信阶段始终独立占用该条线路。其次,报文交换较为特殊,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送完整报文,完成交换,简单的说报文交换类似与古代通信方式,信息发送途中在每一个中转站储存并转发。最后,分组交换是上时期六十年代末期发明的,是全新网络时代标志性产物。使用者在利用分组交换方式前,输出端先将数据合理划分为多个距离长度相同的分组。并有每一个中间节点完成从储存到转发的工作。
2.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2.1信息传递
信息时代下,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诸多信息,并且信息是随时产生的,是无处不在的。为保证数据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必须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确保准确可靠且效率较高。以科学技术为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也将逐步提升,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能够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2网络安全
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能够有效提升电子信息工程工作效率,数据准确性更高,但与此同时,也使得电子信息工程面临着一定风险。在实际通信过程中,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监听,对密码进行修改,极易对数据信息进行窃取,这就会对电子信息工程造成安全威胁,对于企业发展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加以应用时,要科学应用保护技术,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为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降低信息被截获和窃取的几率,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可将防火墙安装于计算机内部,保证其预防性,有效防治黑客攻击,对于所设定的密码,要定期进行更换,密码设置方式上,可以选择数字、字母与标点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2.3技术应用
就电子信息工程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广域网技术为支持,通过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挥,能够将多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紧密联系起来,远程通信得以实现,远程网络也更具国际化特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广域网得以快速发展,数量也明显增加,使用范围明显扩大,为保证广域网的使用质量,必须要注重其通信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对宽频技术加以不断改进,以提升技术水平,更好的为电子信息工程而服务。就广域网来看,其通信传输过程中,以光纤介质为支持,能够对外界干扰进行有效抵抗,信息传输更具稳定性,免受噪声的干扰,此种情况下就保证了信息传输质量。若信息传输的距离较长,则需要应用光纤介质宽带,要发挥广域网中光缆的作用,以确保信息传输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卫星通信技术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优势在于,安装与拆卸的难度较小,操作便捷,因而应用范围较广,在边缘地区电缆未通过的情况下,可应用卫星通信技术来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此种方式下,能够对广域通信进行有效扩展,更好的应对自然灾害,这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良好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4设备开发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各项设备的使用性能都直接关系着整体工程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这一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设备之间资源共享。在信息时代下,以电子信息为对象,其社会化以及网络化进程都会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要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推进设备开发,对电子信息知识加以科学应用,对数字信号仿真和运算机制进行熟练操作,不受类型限制,以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为其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设备开发的推进,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在通信干线、媒体应用以及浏览器中应用程序方面都有着鲜明的影响。具体来说,在通信干线网络,广域网通信主干中,无论是企业、用户界面还是接入线路,都需要以电子信息工程为支持,这就必须要确保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更好的对电子信息工程设备进行开发。就媒体中的应用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为信息资源查询和发送提供有效支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在浏览器中的应用程序方面,能够对Internet超文本文件进行准确读取,便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且这种共享进程是全球化的。
2.5资源共享
就电子信息工程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于,能够促进电子信息中资源共享的顺利实现,基于此相关人员需达成协议,于网络中接入电子信息,以电子设备为载体,能够对资源数据进行稳定传输,从而保证电子信息工程中资源得到有效共享,这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显着提升,为电子信息工程发展提供了支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电子信息工程的功能和功效得到有效发挥,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于社会生产力提升以及社会各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要科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增长,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计算机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
[2]苏云普.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优化路径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21世纪,计算机技术已经能够对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产生影响,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此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多,要求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当代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未来在社会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我国高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计算机人才的重任,其教学效果对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发展并不理想,教学实际效果一般相对较低,所培养的计算机网络人才自身知识应用能力差,无法满足社会进步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必须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进行优化设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一、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并在80年代得到了世界性的普及。我国计算机网络普及时间相对较晚,于上世纪90年底正式进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发展[1]。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渐衍生出两种主要矛盾:其一,社会上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与老化陈旧的师资、设备力量之间的矛盾;其二,教师自身教学积极性高涨与学生厌学情绪之间的主要矛盾,这两种矛盾的发展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效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随着我国高考体制的初步改革,导致一部分学生非专业课程基础较差,学生在计算机方面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对未来职业发展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整体质量的提升。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优化路径探索
针对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本文主要从教学体系的优化、实验体系的优化以及考核体系的优化三个方面对教学优化路径的探索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真正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
(一)对教学体系进行优化
首先,优化课程基本机构,更新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时展进程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修订教学大纲,使教学大纲能够为基本教学目标所服务,在教学内容的具体选择上应该兼顾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以及时展中带来的新兴计算机技术,对陈旧不合理的知识加以淘汰,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同时,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选取通俗易懂能够突出教学重点的教材,注意教材内容应该推陈出新,能够将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2]。其次,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我国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育科技的发展特征合理选择更加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教学等,并将这些教学模式与计算机上机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在多媒体设备上的教学演示,对学生的上机实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知识应用能力。此外,互动式教学方式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自己带笔记本电脑上课,在具体的见解环节将学生分为学习小组,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探究进行实践训练,并将不懂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在增加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对教学实验体系进行优化
计算机网络课程相对来说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对此课程进行讲解时应该在重视基本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3]。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保证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实践探索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其次,教师应该对教学实验的设计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不能够受到传统实验性实验的限制,而是应该积极开发实验教学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留和创新能力以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探究热情。
(三)对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改革
传统的计算网络课程机考核对学生的理论成绩过于关注,对实验成绩相对忽视,一般只将实验成绩作为考核的参考。这样的考核体系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学生在此考核体系的影响下,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偏低,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必须对考核体系进行优化改革。首先,计算机网络的实践课程必须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教师相区分,保证实验教学的完成性。其次,在考核中应该适当增加实验教学成绩的比例,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评价的同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语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的方式还有很多,除本文提出的集中方式以外,教师还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设计,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等,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步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经济适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星星,史国川,吕永强等《.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1):254-256.
[2]郝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与创新[J].电大理工,2013(4):38-39.
篇4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8-1867-03
当前,在我们如皋大力推广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已取得显著成效。该模式让师生从课堂中解放出来,使学生能在活动中轻松学习。本文就“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权作抛砖引玉。
1“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活动单导学”主要有“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三个环节,教师先是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创设课堂导入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然后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单,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活动单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在小组里共同研究学习,最后通过点评、总结、练习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活动单”设计原则
“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技术关键,也是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决定因素。“活动单”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活动方案”是“活动单”的主体,活动方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情,活动次数合理。活动方案要操作可行,活动形式应多样化,如实验探究、科学探究、查阅资料、合作分享、演讲、讨论、竞赛、游戏、表演等。其设计应符合以下原则:
①“学科性”原则。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活动,要有“网络”味道,体现网络课教学的规律。既要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出发,又要和当前的企业实际相结合。
②“目标性”原则。就是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意图要明确,要服从于教学,不能使其成为课堂的点缀。有人往往把“活动”定位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定位不准确。我们认为活动就是要为教学服务,目的是达成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活动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有人更愿意把活动理解为动手、动脚、实验、游戏之类的肢体之动,这是片面的。课堂上的一些隐性活动是特别重要的,学生坐在位置上认真地读题、静静地思考,这也是活动,而且还应该是主要的活动。
③“趣味性”原则。活动还要有趣味,要能吸引学生。如果学生不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引起共鸣,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活动是低效的。当然,“趣味性”必须服从于“学科性”和“目标性”,结合得好,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如果在活动设计中不顾“学科性”和“目标性”,而一味求趣,必然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完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与一般教学模式不同,该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活动模型的设计与执行、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这些方面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着相互关系,每个部分都有一定的规定与目标,只有认真部署、统筹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及现状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综合应用两个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形成了一个自己独立的体系。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程。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建设、配置、管理和维护网络的技能,以及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与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不同,它是软件和硬件的结合,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课堂和实验室的结合,需要学校和社会的结合。
计算机网络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中职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讲授抽象的网络知识;二是网络教学缺乏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4“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举例说明”的顺序。在这种模式下,感性经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采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法,则是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实施)成果展评互相纠正效果反馈”的活动顺序,展开教学内容。这种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协作,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完成“活动单”中的相关网络设备配置任务,从而实现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每个学生真正都动起来。
以《企业网络配置综合实训》为例,我设计了以下六个具体的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设计意图:假设你是锐捷公司的网络管理员,现在公司新进了一批设备,请你按照网络拓扑模拟图,完成锐捷企业内部网络的搭建。从而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责,完成本实验对你自身和企业的意义。
【活动二】分析题目,难点剖析。
设计意图:首先进行活动分组,四人为一个项目小组,以网络设备的厂家给小组进行命名,如:锐捷组、神码组、思科组、华为组、腾达组、金浪组、中兴组、普联组、友讯组。并选举组长,明确职责。明确小组的工作原则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争创先进”。
从课堂一开始就引领学生进入一种“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之中。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形式来逐个突破难点,完成任务。
【活动三】小组合作,任务实施
设计意图:四人一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网络设备的互联、网络设备的配置,采用小组讨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法,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同学最具合作意识,完成得既快又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基本完成任务后,花5分钟左右时间让各组讨论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及时将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个过程,通过“兵带兵”的方式,不仅让每位同学发挥自身特长,也让其他同学同样学有所获。
【活动四】动手实践,任务升华
设计意图:每位同学采用思科模拟器在自己的电脑上独立完成网络拓扑图的绘制、连线和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此活动过程让每一位同学都动起来,亲自动手实践,综合运用刚才小组完成的成果,从而进一步检查学生自己对企业网知识的掌握情况,真正实现了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
【活动五】课堂展示,评选先进
设计意图:让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从而将本组的情况进行一个完整的总结和汇报。通过评选最具合作意识的小组和最具潜力的小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六】当堂巩固,情况反馈
设计意图:此部分让学生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撰写实验报告,同时填写《企业网络配置综合实训》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考核评价表,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布置课后作业,让当堂课学习的知识得到及时的巩固,同时通过“情况反馈”这一环节,了解学生容易掌握的知识点和有疑惑的地方,为后继的教学找到根基。
5“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
为了确认“活动单导学模式”实施的效果,笔者曾在我校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做了专题调研,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纸笔测验,主要调研结果如下。
1)“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学生学习兴趣的比较。
2)“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师生负担的比较。①对学生的调查:
②对教师的调查:
(3)“活动单导学模式”使用前后学习效率的比较。①对学生的调查
②对学生的测试
我们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活动单导学模式”两种不同方法,对高二年级两个平行班实施教学,然后同时测试,结果如下。
显然,“活动单导学”模式还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堂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以生为本”的生本理念,更加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自由人格,更加关注师生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及终生发展。主要表现在:
1)备课笔记“不查”了,但集体备课更扎实了。过去为了防止教师偷懒,教研组长每学期都要定期检查备课笔记。有了活动单以后,不需要检查了,活动单本身就是集体备课的物化材料,活动单设计的优劣自有学生评说,没有活动单的课堂是过不了学生这一关的,活动单成了教学管理无形的抓手之一。
2)课外作业“没有”了,但学习成绩更优秀了。“活动单导学”模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外作业设计在“课堂反馈”环节中,因此不需要再额外布置课外作业,这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各项能力,包括考试成绩都更加优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3)课堂教学“乱套”了,但学生心态更阳光了。江苏教科所马成荣所长在观摩了我校一堂《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后,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和热情感到震惊。他在评课时深有感触地说:这堂课看上去很乱,实际很有序,同学们在实验时精心操作、详细记录;讨论时论经据典、各抒已见;发言时争先恐后,此起彼伏;板演时熙熙攘攘,涌向黑板……。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将课堂还给学生。
4)教师研究“辛苦”了,但脸上笑容更灿烂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由于“活动单导学”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教学设计,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活动单似乎给我们计算机教师增加了工作“负担”。但我们觉得虽然辛苦,但对自己的专业成长,对自己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就感感到无比欣喜和自豪。
6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的个性、权利、尊严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师生互动关系得以真正体现,学生实现了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以活动单来导学”彻底改变了过去有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全由教师决定,学生只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局面。教师设计的“活动单”都是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立足点是帮助并促进学生自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决断的过程。这极大地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他们的批判意欲和创构激情。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为培养适合于时展的优质学生,在不断探索、研究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具有其他教学方法不可代替的特点,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媲美的优点。
参考文献:
[1]韩梅红.“.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简介[J].中学教学参考,2010(26):95-96.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分享式”教学;“例证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式”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54-05 中图分类号:G642
微电子技术和光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无线城市等新生事物已经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兴技术也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学科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以中医药相关专业见长的中医院校在计算机学科建设中投入力度、师资力量以及学生整体水平上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中医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出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兼备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类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现状
为了了解我国中医类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整体现状,我们选取了国内23所中医院校进行是否开设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和是否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调研,统计结果见表1。
据统计,在选取的23所中医类高等院校中,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占39.13%,开设计算机类、信息管理类相关本科专业的高校占73.91%,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高校占69.57%。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课率在中医类高校中很高,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此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快速,各种新技术、新名词、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在日常教学中,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范围广,包括TCP/IP基础理论、OSI七层模型、路由协议、安全加密、WLAN无线、互联网技术等板块,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老知识与新技术的融会贯通,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真正掌握网络技术,最终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2.1 “分享式”教学法实践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师生影响深远,我们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像西式教育一样开放和自由,使得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式”学习的精神和“分享知识”的意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最新的技术、产品和行业动态在教材中不可能全都涉及,因此为了在课堂上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呈现能力,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上开展了“分享式”教学实践。
“分享式”教学就是一种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课余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的方式。通过一些专业网站自学IT领域的网络技术、热门话题、行业动态、国家政策、产品方案等内容,将学生自己感兴趣并认为可以分享的知识进行提前整理和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利用PPT演示的方式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并与同学交流且参与答疑,教师最终进行点评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课堂上会邀请1~2位“小老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知识分享和答疑环节。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一个甚至几个知识点的阐述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展现和总结能力,而在答疑环节也促使学生在课下必须做足功课才能应对扑面而来的各种问题。在分享结束后,教师对于新技术要给出合理的点评,对老师同样是一种挑战。
这种师生全体互动的“分享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摒除了填鸭式教学的缺陷,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产品和行业动态的同时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2.2 “例证式”教学法实践
网络技术重在实践,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中内容偏于理论,所以必须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此时“例证式”教学方法可以大显身手。
“例证式”教学以学以致用为宗旨,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现实中的案例、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场景,带领学生从理论走进现实,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笔者将以计算机网络中“无线技术”部分为例介绍“例证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随着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智能终端的大量涌现,无线城市、电子书包、无线查房、无线输液、无线城域网等业务的需求驱动使无线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教材中对无线技术的讲解显得匮乏,知识量不够且知识点不新。为了能让学生与时俱进,具备无线解决方案的初步设计能力,我们在教材内容之外进行了合理扩充。
我们首先在课堂上对无线局域网的组成、无线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各种实物对无线信号穿透损耗、802.16协议、802.11a/b/g/n、2G/3G/CDMA、无线解决方案等无线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后,再重点介绍工程项目中的地勘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地勘高手。在此环节先介绍地勘前的准备工作及其意义和作用,包括讲解地勘必备工具如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无线信号测试软件Network Stumbler、数码相机、拍照手机等,再分别具体介绍室内和室外无线地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室内无线地勘,要记录目标区域的物理结构图并且拍照,特别是楼内层结构、每层房间数量、房间职能及门窗材料、楼层接入交换机位置、交换机与AP部署点距离、是否有弱电井、无线的区域将来可能会有多少个无线用户的并发数等细节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和介绍。对于室外无线地勘,要注意目标区域的环境与周边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室外无线AP的部署位置及部署方式(抱杆、基站铁塔或贴墙安装)、室外AP的取电方式(交流电或者POE)、避雷防雷设计(避雷器、环形防雷网、避雷针)、室外天线的选择(90度/120度板状定向天线、鞭状全向天线等)和方向放置等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普及和地勘方法具体讲解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例证式”教学的实践阶段。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目前湖南移动公司已在全校区部署了无线网络,而高校宿舍网的无线网络建设历来是最复杂的区域,因此我们选取了本班男、女学生所在的两栋宿舍楼以及楼栋间室外区域作为无线教学实践点,进行“户外教学”实践。
通过对现场无线网络的实物展示,学生对课堂上讲的无线接入点AP、无线控制器AC、馈线、POE适配器、避雷器、环形防雷网等知识都进行一一对应,加深了印象和理解。学校学生宿舍结构是走廊单边宿舍,材料门为钢质,窗户小且高,最下两层楼层有防盗网,因此目前的无线网络在宿舍门窗关闭的情况下房屋内部无线信号弱,上网访问速度缓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男女搭配八人为一组进行实地地勘,每个小组可以选用业界先进的无线解决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两栋宿舍楼室内和楼间室外区域的无线网络方案设计。在小组地勘完成后需要进行信息汇总和整理,地勘完成后立即对各个小组的地勘信息进行核查,包括每栋楼每层具体结构、房间数量、人数预估、门窗结构、弱电井位置、室内无线AP数量预估、室外无线AP部署方式等,如果地勘信息不全或者错误则需要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正确完成地勘,获得有效信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无线宿舍网解决方案。
此次“例证式”教学最终教学成果是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无线解决方案和汇报PPT,汇报PPT是为下次各个小组的方案“讨论式”教学做好准备。
“例证式”教学模式可以用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各个章节教学中。例如,网络安全章节的讲解在介绍安全理论、加密算法之外可以结合软件防火墙产品和硬件防火墙产品进行产品介绍,让学生学习安全理论的同时与市场上安全产品进行联系,掌握实物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应用。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硬件实验室进行“例证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多方面准备,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和最新的市场产品,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2.3 “讨论式”教学法实践
“讨论式”教学非常盛行,国内很多学科教育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我国教育学家梁启超、叶圣陶、魏书生等都倡导在教学中使用讨论法。“讨论式”教学就是针对某一特定学术问题、热门技术、解决方案等,由主持者主导,采用自由、开放的讨论方式,让所有的同学均参与进来,老师与学生共同交流,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无线宿舍网网络搭建,目前在业界有多种技术,可选胖/瘦AP的放装/智分模式;也可以采用主要室内无线AP信号覆盖加上室外AP无线信号补充的方式;还可以采用纯室外AP无线覆盖,因此无线宿舍网网络搭建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采用的无线AP型号、数量、部署位置、供电方式的选择、整体方案的安全性、设备性能稳定性等诸多方面都与实际地勘数据以及学生对设备性能的掌握程度切相关,因此方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可讨论的空间大,非常适合采用“讨论式”教学的实践。
在无线宿舍网解决方案的“讨论式”教学环节,每个小组代表对本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汇报之后,其他同学提问,由方案设计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回答问题。此环节中学生是主导,老师是仲裁,遇到难点和争论性很强的问题,或讨论进入白热化且严重跑题的时候,老师需要进行实时解答和引导。在“讨论式”教学整个环节中必须有平等、和谐、民主、开放的氛围和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充分进行讨论和思考,最终切实获得实际经验的效果。
在开展“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必须注意:
1)课前准备充分。
没有好的议题难以将理论知识完全融合到实际中,课前老师只有经过充分准备,才可能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可预知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因此,充分准备是决定“讨论式”教学能否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
2)以学生主导,老师引导为讨论原则。
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设疑,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错误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再次引发讨论并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性的话题一时得不出结论的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进行深入研究,以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在正确方向和恰当问题指引下,师生之间可以充分沟通,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入,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在实施“讨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课堂讨论主题、学生提问内容、教学形式要和课程知识密切结合,并与教学目的紧密挂钩。
4)深浅有度,及时总结。
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又不能进行过于发散的讨论,以在有限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问题的引导下要灵活运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师生协同、反馈调节等各种教学原则,使用从特殊到一般、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方法进行启发性讨论。
“讨论式”教学可以在很多教学章节中使用,只要师生在课前经过了充分准备,“讨论式”教学在面对枯燥理论知识时,同样可以使课题气氛活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其他教学法实践
图1总结了几种常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探讨和实践。通过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课后学生的反映来看,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结合现代多种新颖教学方法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加有吸引力,也使学生能够快乐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对网络理论进行死记硬背。
3 结语
通过对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级和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近百名学生的调研,统计结果显示,9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而单就计算机网络一门课程中涉及的工作岗位将囊括综合布线商、弱电商、系统集成商、安全厂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无线、服务器存储等诸多IT领域,因此对于中医类高等院校来说,在现代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切实提高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意识,对于达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提高中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整体竞争力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3-354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 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 网络与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86-02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已经普遍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公共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为教学活动增添了海量的信息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时间、空间的限制,但真正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教学中完整的发挥出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特点
1.1 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太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而忽略了实践性教学。例如高职高专院校的网络课程都设有C语言、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原理等,都是理论性教学,,并]有对学生开放一些实践性的课程,而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因此无法满足预期的教学目标。
1.2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对于老师来说,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是一项崭新的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才能熟练的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容易接受,对老师要求比较严格,有一些老师已经使用传统模式多年,很难轻易转变自己的观念,一些老师因为年龄的问题,也很难用好网络多媒体技术,不利于网络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有一些老师直接将现有的课件应用于教学中,由于对课件的了解不全面,经常会出现知识无法衔接的情况,同时由于信息的传播更新快,没能对现有的课件进行更新,学生很难学到新的知识。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差,以前上课为记住老师所教授的内容,通常利用笔记等形式来进行记录。现在知识都是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上课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记笔记,上课没听好,下课很难去复习,对于知识的掌握没有以往那么牢靠,对学生的成绩会有较大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也存在着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理论课程缺乏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有高有低,课件仅仅按照正常的标准来设计,使得学生成绩产生很大的差异性。
2 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及创新要遵循的原则
首先是实用性原则,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要坚持实用性的目的,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属于技术应用型,并不是技术开发型,所以对于理论课程的设置只需要满足学生以后所从事工作的基本需求即可。还要坚持实践性原则,学会将学到的知识熟练的应用到工作中,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其次就是模块化原则,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统称,包含了许多小的模块,比如网站的设计维护、计算机网络创建与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前提,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改进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由于学生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不一样,在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方面也都各有区别,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对相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的学习层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 高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3.1 实现网络教学
虽然目前的计算机教学都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仅仅只是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学会大量的概念性知识,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教学效果。改革首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采用课堂多媒体教学以及课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操作内容,让学生有机会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能使学生很好的应用掌握所学习到的知识,实现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指导、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新模式。
3.2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软件能真实的展现声音、图像、文字以及动画,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还能将枯燥的内容利用动画等形式形象的表示出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需要依靠老师带领学生想象去理解一些抽象的事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楚的讲解计算机课程的具体操作过程,将整个操作过程利用投影技术展现出来,能让学生学会具体的操作技巧,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利用学到的知识做一些小动画、小软件之类的东西,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别的同学展现出来,增加学生之间分享、交流的机会。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我国长期的传统教育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理论人才”,在对高职高专院校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可以采用“无纸化”的考核方式,让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答题,从而反应学习水平。《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主要教学生进行局域网的组建,对于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很多学生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真正进行网络组建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检验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不能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利用计算机进行考试,在理论知识方面,可以设置一个大的题库,把平时讲课的要点都归纳汇总进去,每个学生随机生成20个考试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能一定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局域网创建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基本策略,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力度。首先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导致其离不开多媒体网络设备的支撑,这些设备往往由于使用频率过高,经常出现投影机过热、网络拥堵、服务器老化等现象,学校也没有聘请相关的维护人员,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配合计算机课程的开展,加大对多媒体设备的投资,建设高效、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室。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把每一次的实验目的、注意事项、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在实训报告中明确表明,让学生能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去进行训练。
6 结语
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新型公共计算机课程不再是以往简单的传授,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将抽象的概念利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更好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有新旧教学模式之间的改变,还有着新旧知识之间的更替,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加强与其他老师之间的交流讨论,使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赛东. 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高职高专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5(22):192.
[2] 何银川.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篇7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中国 天津 300250)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已经遍布世界范围内各个角落,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科技领域,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有效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区域化进程的加快。在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开发中,必须要把握好一定的原则,青少年不能因此而沉迷于网络,在生活中还要防止计算机病毒等黑客的入侵。本文针对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原则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遵循简约主义原则、选择计算机技术的规范性原则以及网络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原则等,希望能为我国信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原则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随着时代性进程的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升了工作效率,此外,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运用到各行各业,如地震预测、天气预报、工程设计、财务管理等,计算机在工作中可以起到收集和处理数据信息的作用,然而在具体使用当中还要遵循一定的操作原则和方式,以便通过辅助系统的设计更好地完成具体的工作。
1 简约主义原则
首先,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当中,我们要遵循简约主义原则,所谓的简约主义就是指在保证工程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效应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网络开发和使用的成本。如在很多机械类的工程设施中,一些高成本大功率的设备往往寿命很短,资产折旧相对较快,因此要在技术的利用上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尽量延长设施的使用寿命;有的硬件系统或软件系统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也无法满足人们对工作量和对工作技能的需求,因此需要及时更新软硬件系统。
其次是对于用户而言,一定要对市场中计算机的品牌、型号和具体资源配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考虑到自身的使用习惯,尽可能地了解和掌握简单软件的操作技巧,如Word、Excel等。而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也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实际条件,尽量对操作的步骤和操作的界面进行简化,同时善于对市场需求进行整体的把握,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网络技术进行研究,避免了研究过程中大量时间的浪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在设计上和技术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越来越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且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出现和普及也方便了用户的外出携带,更好地体现了简约主义原则的要求。
2 科学性原则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科学技术贯穿着信息领域的整体,而科学性原则也是所有技术在发展阶段都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如服装设计,相同款式的服装往往设计不同的型号,同一型号的服装又有着多种类型的风格种类,我们在到商场购物时看到的商品目不暇接,就是很好地遵循了科学性的原则;再如房屋设计,设计师根据不同市民的审美要求和生活需求设计出不同风格不同样式的房屋,如洋房、别墅和普通住所等,房屋内的设计也更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对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而言,想要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科学性的原则,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做好相应的培训和自学工作,企业的员工必须要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软件,从而有效增强工作效率,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工作的专业水准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所有工作的可行性,而不至于因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不娴熟而降低业绩。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人员应当树立良好的学习意识,通过科学性原则的支持不断更新知识学习体系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科学的指导原则,保证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不断获得适应生存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从自身来讲,在生活和工作以及精神文明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对选择计算机和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最有价值的因素保障,也是所有技术应当普遍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中,应切实规范应用技术,落实产品的实用性和差异性,如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应当进行规范性操作,从而提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效率,减少使用的阻碍和容易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在对于企业的经营效果上,尤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更加注重生产效率和销售业绩,因此时刻遵循规范性原则有利于各项工作始终保持一个高度的协调性,以便于企业能够在简约原则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运行,也提高了相应支持系统的稳定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了必要的规范性,就会导致工作的随便,工作人员的自律性也随之下降,且对整个工作而言也缺少了生机和活力,始终处于一种无序化的状态。因此在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关于经济投入和社会投入一定要规范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不能盲目投入,也不能只为获得利润而提供劣质服务,尤其是对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而言,计算机在众多领域都发挥着作用,如学校教育的多媒体教学、大型晚会的LED大屏幕、计算机远程操纵等,在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和运行中一定要遵循规范性的原则,相关部门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服务原则,保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应用。
4 合理性原则
在目前世界范围内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普遍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很多当代的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计算机工作都不再熟悉手写的方式,如会计电算化的产生让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通过电脑更方便地进行工作,但是却造成了他们常年不动笔的习惯,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大大降低,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记在脑子里还是通过敲键盘输入到电脑中都很难对知识有一个独到的理解和掌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发展中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依赖性更强,相关人员一定要提高意识,明确只注重网络不重视人的不良后果,如果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完全取代人力资源,那么其后果也是十分恶劣的,也最终导致计算机网络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累赘。因此,相关部门要本着合理性的原则,鼓励员工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对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要有一个“度”,通过一个标准来衡量,通过人力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必要的规范,开发备用方案,避免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不良影响,目前在很多领域上,网络技术已经取到了人力,因此要重视人的作用,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改造社会过程中的积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向优质、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5 结论
本文主要分析了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所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除此之外,还包括效益型原则、价值优先原则等,无论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有多快,为了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都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出最佳效果,从而让科学设计更加形象并独具代表性。我国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起步较晚,尽管发展很快,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到众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如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战略合作风险、企业运行的信息资源冗杂等,希望相关人员重视起来,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团结一致,共同为建立良好、科学的网络化时代做好准备,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融合提供精神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季桂华.网络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2).
[2]刘明霞.我国网络应用技术创新进入领跑时代[J].大众科技,2008(5).
[3]寒江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信息网,2011(1).
[4]赵克勇.试析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若干原则[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
篇8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新技术
1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技术
1.1双绞线
用于公共电话交换系统,可分为屏蔽双绞线和无屏蔽双绞线;
1.2 同轴电缆
具有传输频带宽,话路容量大,抗干扰性能好,传输速率高等优点;
1.3 光纤
具有载波频率高,通信容量大,传输损耗小,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是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中最具竞争性的一种传输介质;
1.4 视线介质通信
包括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红外线通信等利用空间传输电磁波技术实现的通信。
1.5 卫星通信
一个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只需要经过一次中继,就可以覆盖地球表面积三分之一的地区。
2 计算机网络交换技术
2.1 电路交换网
电路交换网进行数据通信交换时,首先申请通信的物理通路,通路建立后通信双方开始通信并传输数据;
2.2 存储转发交换网
在进行数据通信交换时,先将数据在交换装置控制下存入缓冲器中暂存,并对存储的数据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
2.3 混合交换网
这种网同时采用存储转发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2.4 高速交换网
高速交换网采用ATM异步传输模式、帧中继FR及语音传输等技术。
3 公用网络传输技术
3.1 X.25协议
X.25协议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传输协议。它规定了网桥和路由器等通信设备如何在连接线路上打包和选择路由。
3.2 帧中继
帧中继是继X.25后发展起来的数据通信方式。它通过按需要分配带宽来处理分段信息传输增加带外信号来实现。帧中继这种新技术在局域网的互连中得到广泛应用。
3.3 ISDN
ISDN是基于单一通信网络、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综合业务的数字网。ISDN通过标准POTS线路传送数据。速率可以达到128kbps。
3.4 千兆快速以太网
千兆快速以太网较快速以太网速度提高了10倍,达到1000Mbps。通常用光纤、6类非屏蔽双绞线进行组网。
3.5 ATM异步传输模式
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高速面向连接的、标准化的传输、复用交换技术。它使用了由53B(字节)组成的传输分组,可以同时传送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包括视频和音频。在25Mbps~655Mbps的数据范围内提供专用带宽。
3.6 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是基于光缆网络使用异步传输模式(ATM),通过SONET同步光缆网络进行数据交换传输的新一代ISDN网络。
3.7 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连接技术标准。其实质内容是要建立通用的无线电空中接口及其控制软件的公开标准。蓝牙技术主要面向网络中各类数据及语音设备,如PC机、笔记本电脑等。
3.8 无线AP
无线AP是无线局域网中的接入点和无线网关。作用类似于有线网络中的集线器。
3.9 大容量无线网
大容量无线网是以蜂窝式移动数字通信网实现个人数据通信的技术。美国微软公司与美国移动通信公司已联合投资90亿美元开发卫星蜂窝网,建立21世纪的个人数据通信。
3.10 空间信息高速公路
空间信息高速公路是美国规划全球Internet通信卫星计划,休斯公司已经筹划开发的空间信息技术。
4宽带用户入网技术
4.1 DSL数字用户链路网
以铜质电话线为传输介质的传输技术组合,包括ADSL、HDSL和RADSL等,一般称之为XDSL技术。
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是运行在原有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新的高速宽带技术,利用现有的一对电话铜线,分别传送数据和语音信号,数据信号不通过电话交换机设备,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属于一种专线上网方式。
HDSL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路是一种对称的DSL技术,可以利用现有电话线中的两对或三对双绞线来提供全双工的1.544Mbps(T1)或2.048kbps(E1)数字连接能力。优点是充分利用现有电缆实现扩容,可以解决少量用户传输宽带信号的要求。
RADSL速率自适应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是自适应速率的ADSL技术。可以根据双绞线质量和传输距离动态地提交640kbps到22Mbps的下行速率。以及从272kbps到1.088Mbps的下行速率。
4.2 Home PNA对称式数据传输技术
Home PNA对称式数据传输技术的双向传输带宽均为1Mbps或10Mbps。其传输距离一般为100~300m。Home PNA技术运用现有的电话线高速接入互联网。不需要改变原有电话的设置,而且上网速度很快。
4.3 Cable接入技术
可以使有线电视公司利用现有HFC(光纤铜轴混合网)网络提供了宽带业务。HFC在一个500户左右的光节点覆盖区可以提供60路模拟广播电视和每户至少2路电话、速率至少高达10Mbps的数据业务。
4.4 光纤接入技术
光纤接入技术是指在光纤用户网中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接入网技术。光纤用户网具有带宽大、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4.5 无线接入技术
利用无线技术作为传输媒介向用户提供宽带接入服务。除了传统的无线局域网络接入外,卫星宽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用户通过计算机的调制解调器和卫星配合接入互联网,从而获得高速互联网传输、定向发送数据、网站广播等服务。
5 网络安全技术
5.1 端到端的安全技术
主要指用户(包括)之间的加密、鉴别和数据完整性的维护。
5.2 端系统的安全技术
主要涉及防火墙技术。
5.3 安全服务质量
主要指如何保证合法用户的带宽。防止用户非法占用带宽。
5.4 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
主要涉及路由器、城名服务器,以及网络控制信息和管理信息的安全问题。
6 计算机网络的未来技术
6.1 开放技术
开放的体系结构、开放的接口标准,使各种异构系统便于互联和具有高度的互操作性,归根结底是标准化技术问题。
6.2 集成技术
表现在网络的各种服务与多媒体应用的高度集成,在同一个网络上,允许各种消息传递。既能提供单点传输,也能提供多点传递;既能提供无特殊服务质量要求的信息传输,也能提供有一定时延和差错要求的确保服务质量的实时传递。
6.3高性能技术
表现在网络提供高速率的传输、高效率的协议处理和高品质的网络服务。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 网络; 手术室护理带教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利用计算机对语音信号、图像信号进行储存、加工、控制、编辑、变换。它不同于几种媒体(如幻灯、投影、录像等)的简单组合,它具有许多其他媒体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特性与功能[1]。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和各种计算机资源共享需求作用的结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信息的相互传递与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虽然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初并不是因教育教学的需求而产生的,但其特有的功能一经发现,便很快与教育联系到了一起,而且日渐呈现出不可分离的趋势[2]。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多媒体网络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正在被各单位广泛的应用。
1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1.1 教中的优势
1.1.1 课堂容量大,教学内容丰富 多媒体技术能综合、及时地处理多种形式的信息,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及授课要求,事先将授课过程设计编排好,节省了其板书、幻灯、挂图的时间,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授课容量大大增加,加快了知识传递的速度,加大了课堂信息量。同时多媒体课件在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同时,可以随时更新、穿插本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
1.1.2 使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 手术室护理中很多理论知识单凭言语和简单的教具很难做到准确的表达,如无菌技术、动静脉穿刺、手术摆放、各种手术配合、专科仪器使用等,带教中文字教材不形象直观的缺点也非常突出。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以动画或视频等方式进行内容展示,并配有相关的语音或文字说明来强调每一项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尽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得原本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生动而直观地表现出来,并可把重点和难点部分反复回放再现,有助于护生的理解和接受,强化记忆,教师的劳动强度也相对降低。
1.1.3 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 在护理带教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手术室各种护理技术模拟操作,使护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虚拟实践,尽可能贴近临床真实意境,把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更加符合医学伦理的要求,也是现代医学教学的需要。
1.2 学中的优势
1.2.1 有利于增强护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感兴趣的事物心神向往,注意力集中,头脑清醒,记忆力呈现最佳状态[4]。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临床教学内容,通过图、文、声、像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既直观又感官,有效地调动了护生视、听、说等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达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其学习的兴趣,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落到实处。
1.2.2 护生的学习形式更加地灵活、自由 利用powerpoint、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fireworks等计算机软件建立手术室护理教学自主学习网站,方便护生在其业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网站包含教案、课件、授课录像、学习指导、护理操作技术指导、实训指导、技能考核标准、案例综合分析、模拟测试题等多种教学资源,并把一些器械护士常做的手术,如甲状腺手术、阑尾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等以流媒体的格式存储起来,供护生进行点播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效利用计算机进行探索学习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 存在的问题
2.1 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 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后,在相同的时间内,无疑扩大了教学信息量,给护生充实了更多的内容,但基础授课和讲座毕竟不同,需要护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如果不考虑其本身的接受能力,一味地强加内容,使护生没有真正地消化吸收,更没有记随堂笔记的时间,护生应接不暇,囫囵吞枣,即使再生动的视听资料,也会造成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和大脑疲劳,势必影响授课效果。
2.2 过分依赖计算机技术,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它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和便捷性,提高了授课效果。而有些教师片面地追求这些技术,对所有授课内容,都一味地使用,完全沉醉于这种技术中,实际上却适得其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 对策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运用,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仍然需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结合。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实施成功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手术室专业知识,熟练的手术室专科技能操作,运用自如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及精心设计的手术室教学计划,同时将其他的方法诸如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与多媒体网络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才能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何克抗.多媒体教育的基本特征.医学视听教育,1998,12(1):11.
[2] 朱永力.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职业教育研究,2007,4.
篇10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式教学;数字化校园;接口程序
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策略。所谓校园数字化,是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高校校园网络化、管理科学化、信息资源数字化,以达到教学科研现代化。
数字化教育与教学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系统开放、便于协作等优点。高校需要利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在促进自主学习方面加强研究与实践,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为高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空间。基于实施数字化教育教学的网络基础,搭建适合教学情况的网络教育管理平台,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如何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水平、如果丰富教学内容、如何统一各类信息与资源等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数字化校园建设进程。
一、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1.网络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于1997年启动校园网络建设,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已经建成安全、稳定、高速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校园网总体采用环型和星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覆盖包括学生宿舍、教职工家属宿舍、科技学院在内的所有建筑物。楼宇间千兆互联,百兆交换到桌面,连网计算机近万台,与此同时北京校部与保定校区间实现光纤对接千兆互联。所有上网计算机均通过主干交换机、路由器和透明硬件防火墙分别与中国网通和教育科研网相连。校园网管理和安全防范手段齐全。设备先进、覆盖面广、功能强大、综合应用强的校园网络在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作用。
2.构建平台
因为是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系统,所以对系统硬件的要求很高。硬件平台应该具备高可靠性、高处理能力以及高安全性的基本条件,为此选择SUN系列服务器作为硬件基础。基于该硬件平台的网络教学系统,应该具备适应性、伸缩性、可扩展性。适应性是指系统对硬件条件及系统软件的要求具有弹性,伸缩性是指随着系统的大小而随之变动的可能性,可扩展性是指自身的扩展以及与其它系统的标准接口能力。本系统基于SUNv440和SUNf280企业级服务器,采用Solaris9作为操作系统,ApacheServer作为Web服务平台,Oracle10gforSolaris作为数据库服务平台,Java作为开发语言,从而兼顾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率,确保系统在大负荷下的安全运行。客户端采用标准浏览器,用户无需升级维护。主要功能有网上备课、答疑讨论、课程作业等功能,此外,有关网络教学的内容还有课程笔记、课程介绍、课程通知、课程问卷等相关功能。
网上社区为所有使用该平台的用户提供的一个进行教学研究、学术讨论、以及休闲娱乐的空间,主要包括社区讨论、聊天室等内容。社区论坛以BBS的方式为教师和学生开辟了讨论空间,用户可以查阅、编辑、发表、回复文章。聊天室提供用户实时交互的平台。
二、应用程序接口
由于教学平台的基本数据来自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但二者之间数据格式以及各自的数据唯一性限制条件差别很大,需要设计接口程序实现教学平台与教务系统的接口,具体实现将教学平台的数据资源按需提取,转化为网络教学平台基本数据信息。
1.数据导入
当教学平台数据库初次使用或者需要清除所有数据重新与综合教务系统同步数据的情况下,须依次导入如下信息: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系统设置信息——课程信息。
2.数据更新
首先,确定所涉及的综合教务系统数据表有:CODE_JSB、CODE_KCB、XJ_XJB、XK_KCAPB、XK_MMB、XK_XKB,须详细了解和分析以上数据表结构和数据功能定义。
其次设定程序流程如下:
删除学生记录和学生选课记录——删除教师任课记录(主讲教师和其它任课教师)——从教务管理所提供的学生数据表添加学生记录——增加新的教师记录(旧教师不删除)——增加新的课程(旧课程不删除)——增加教师任课记录——增加学生选课记录。
最后,严格按照确定好的处理流程,编程实现基本功能。增加学生选课记录代码如下:
insertintotheol.eol_less_stud(ID,LESS_ID,USER_ID,PERM,MARK)
values(theol.seq_eol_less.nextval,rs.less_id,(selectidfromtheol.theol_user
whereusername=rs.xh),8191,0);
3.设计同步触发器
实现用户密码等基本信息同步更新。
createofreplacetrigger“JW”.“MMTB”after
updateof“MM”on“XK_MMB”foreachrow
begin
updatetheol_user@jyzxsetpassword=:new.mm
whereusername=:old.xh;
end;
因为没有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信息库,而造成各个独立系统应用之后需要解决相互间的接口问题,接口设计是教学平台应用的关键所在,而通过接口实现的数据同步与更新必然存在更新延迟和数据频繁导入/导出操作等问题。由此可见,建设数字化校园、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必须逐步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为后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问题及对策
1.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针对每门课程必须建立起主讲教师、助讲教师、辅导教师的层次结构,更多发挥青年教师在信息、多媒体技术上的优势,做好课程信息的以及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与沟通。
在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与学生的交互当中,因此教师必须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具体说来,在建设教学平台的时候就要注意做到使资源配置和学习任务设计有比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提供多种渠道方便师生的沟通如留言板、聊天室、在线答疑讨论等,要注意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给学生的反馈要及时,从而培养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的兴趣。
2.多媒体资源的应用
构建资源中心和媒体资源库,作为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这种分层次的资源架构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教学作用,同时实现校内课程资源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
经过多年的课程建设,各主干课程已经拥有丰富的教学录像等语音视频资料,如果再将这些资料导入到资源中心或者教学平台中必将造成网络存储空间的浪费,利用原有视频资料系统平台构建视频点播系统,同时在教学平台中为相关课程建立网络链接,将以上三个独立系统加以整合,发挥各自的特点优势,既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保证整个教学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3.构建统一认证中心
实现网络教学,需要涉及到综合教务系统、网络教学系统、资源中心、学生成绩查询与教学评价系统,各个系统建立时间不同,均有各自独立的用户接口和认证,认证相互独立不符合未来数字化校园的基本要求。未来的网络应用将更加广泛,因此,必须整合资源,建立统一的认证中心。
综合教务系统应用较早,学生、教师、课程信息全面准确,其它系统应以综合教务系统信息为准,统一认证接口,实现一次认证能够同时应用所有系统平台,最终提炼出全校统一的数据中心,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四、讨论
拥有一个高水准的校园网,必将促进校园网络应用从普及的www、E-mail、ftp等高校基本应用向更高层次应用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引发了高校各项工作的深刻变革。高性能校园网的建设大大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水平,为师生员工更好地进行教学、科研等提供了先进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网络教学不但有时空灵活的优势,而且有利于各种交互活动的开展,能更好弥补传统教育交互不足(尤其是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不足)的缺陷。依托校园计算机网络构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保障,拓展了学习的渠道,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在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进行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构建依托校园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平台,以现代的技术、利用网络资源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如何整合校内各种教学资源,构建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争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稳定、高效,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志坚.论高等教育对信息素养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第7卷(1):85-86.
[2]赵骅,陈晓慧.电子校务系统建设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5(1):32-33.
[3]魏江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微电子技术,2003(4):46-48.
[4]庞国农,黄兴.建构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依托校园网建构网络教学平台的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3(9):31-32.
- 上一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经验
- 下一篇:特殊教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