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专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采矿专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采矿专业前景

篇1

关键词: 采矿专业学生 就业问题 应对策略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由于矿业领域普遍不景气,一些煤炭高等院校放弃发展煤炭专业,甚至停止招生。随着采矿业近几年的复苏,各大煤矿企业急需基层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才,许多矿业集团不得不提前几个月就到学校蹲点招人。因此,采矿专业的毕业生从表面看来处在一种就业无忧的状态。但事实是,许多学生由于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未能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规划,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对自身及采矿行业都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一种迷茫状态,导致最后就业的选择不理想,有的甚至错过了就业。本文分析采矿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尤其是在就业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讨论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以及如何帮助采矿专业的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形成理想的职业规划的问题。

2.采矿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缺乏一定的就业技能,对自己认识不清,对职业了解不够,不知道职场基本的礼仪要求,不具备推销自己的基本能力,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较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就业观存在偏差,在择业时以发展稳定的单位和大城市为首选,对服务基层和中小城市不感兴趣;就业心态不稳定、不成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产生依赖、攀比、从众、嫉妒等消极心理,以及心浮气躁、自怨自艾、破罐破摔等不良心理状况等。

除了以上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外,采矿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中往往还面临着其他特殊的问题。

(1)感觉矿山工作环境艰苦,有放弃专业转行的想法。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选择工作时多拈轻怕重,追求安逸和高待遇。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行业比较艰苦,甚至比较危险,大多数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一种心理压力,对自己的专业具有回避心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很迷茫。煤炭行业人才短缺是全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但由于矿山工作环境艰苦,特别是采矿工程毕业生需要到采煤一线工作,井下工作环境恶劣,很多学生有放弃专业转行的想法。

(2)盲目跟风考研,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迷茫。

很多采矿工程毕业生在考研和求职之间举棋不定、徘徊不前,自己本来打算工作,看到周围同学都选择考研,心里不踏实,怀疑自己的选择,反复抉择后也决定加入复习考研的行列。结果往往由于缺乏足够的动机,而干劲不足,白白浪费了时间。特别是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好,很多矿业集团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蹲守。大四上学期的9、10月间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看到这批找到工作的同学每天基本上高枕无忧的过日子,跟风考研的学生的思想波动更大。

(3)准备就业的同学,自我发展信心不足。

20世纪90年代,由于煤炭工业结构不合理,众多低水平小煤矿重复建设,全国煤炭市场总量严重过剩,加上煤炭下游企业经营惨淡,致使全国矿业领域的普遍不景气,有部分同学怕煤炭行业寒冬再次来临,更有部分毕业生产生自卑心理,感觉在大学期间学习兢兢业业,但又好似什么也没有学到,不知道以后自己到矿山能干什么,过分低估自己的价值。

(4)毕业生就业区域集中,扎堆情况严重。

我校采矿工程专业生源70%来自安徽省内,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同学认为“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学生在安徽度过四年大学时光,老师授课大多以两淮煤田为例,实习基地也多建于两淮地区,因此,学生们对两淮煤田比较熟悉。根据我院毕业生就业区域调查报告,有近80%的学生倾向于毕业后留在安徽工作。

3.应对策略

(1)针对有转行想法的学生,辅导员要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他们进行“学煤炭,爱煤炭,献身煤炭”的教育,鼓励他们不畏艰苦,奋斗在国家的煤炭战线,为我国煤炭能源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更要利用平时日常工作中与学生接触的点点滴滴和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了解我国煤炭行业快速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现象,提高他们为祖国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邀请学院在矿山一线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返校为学弟做报告。用他们的工作实际,为在校生答疑解惑。同时,结合以上思想教育的措施,还可以在采矿专业学生中开展以晨跑促学风、强健体魄的活动。让同学们早起跑步,不仅能增进他们身体健康,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还能让毕业生调整作息时间,在高校的最后一段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更能利用体育锻炼调节促进毕业生心理活动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2)对于一部分对自己职业规划渺茫,特别是那些在就业和考研之间摇摆不定的学生,应利用平时工作和就业指导课,帮助和引导这些学生发现自身潜力,立足自身实际,确立目标,并踏踏实实地去实现这些目标;对那些准备考研的同学,在平时与他们的接触中,鼓励他们建立“若考必上”的决心,帮助他们制订比较详细的考研计划,根据每位同学的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身的“目标学校”。辅导员还可以根据了解的学生考研情况,合理规划“目标学校”,避免考研学生报考学校撞车的现象。

(3)对于那些虽已打算从事采矿行业,但仍对自身和职业前景没有足够信心的学生,要想法设法坚定他们服务矿山的信心和决心,要让他们了解到采矿行业的发展前景,用事实来坚定他们的信心。21世纪煤炭作为主要基础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我国能源可采煤炭贮量是1145亿吨,占世界总贮量的11.1%,按目前生产水平可采100年左右。未来20年以至更长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由此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仍是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通过让在校生了解采矿行业的发展前景,鼓励他们面向就业目标不断充实自己,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写作能力、公关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培养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4)针对学生普遍希望留在安徽省内就业的情况,应帮助他们认清国内矿山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人力资源情况。全国煤炭行业需要人才,而安徽两淮地区煤炭企业人才基本饱和。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现在我国已探明储量,山西、内蒙古和陕西三省最多,分别为584亿吨、462亿吨和164亿吨,储量占第四、五位的则为云南和贵州两省,各为108亿吨和92亿吨,我国煤炭分布极不均衡,“西多东少”。因此,可利用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煤炭分布形势,利用幻灯片,省外大型煤炭企业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西部煤炭企业,鼓励学生到西部去。

4.结语

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在就业中往往面临着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多的困惑和困难。采矿专业的辅导员要敏锐地观察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就业进行积极有益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思想上的困境,使采矿专业的学生真正实现“就业无忧”。

参考文献:

[1]顾正磊.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10).

篇2

关键词:采矿工程导论课程;系列专题讲座;翻转课堂

一、课程构建

专业导论课是指导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未来发展的向导,对大学新生具有教学、教育的双重功能[1]。采矿专业导论课在帮助学生了解采矿专业基本情况,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和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开设采矿专业导论课,可为学生提供了解本专业的平台,拓展视野,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动性,为后续学习专业知识起到“导航”作用[2-4]。课程构建思路和实施步骤如下。开课前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特点、兴趣方向及对专业的了解。开课之初对专业概貌和课程体系做详细介绍。介绍角度按照理论课和实践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分类进行。阐述对采矿专业学生而言,需要重视力学等基础课学习,也提醒学好英语、计算机等工具类课程。除此之外,可介绍学院本专业的一些特色和优势[5]。根据培养计划、课时和课程开设实际情况,选择若干门采矿核心课程,通过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让学生对采矿专业的特点和学习方向有大致的了解。专题前沿的科学技术可开拓视野,提升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请学生分别上台展示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个人作业主要谈对专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大学学习的规划;小组作业主要按照采矿方向选择某一专题进行研究,了解采矿专业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通过个人展示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程度,也能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小组作业需要团队合作完成,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能锻炼文献搜索和整理、沟通能力。调研表明,研讨课不同程度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动学习意识[6]。总结部分。对专业学习内容、知识能力培养重点、学习方法及训练途径归纳阐述;对课程后续学习和衔接(包括科研竞赛和专业咨询等)提供一些建议;通过优秀学长的视频和现身说法,了解学长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并获得学习建议。在课程结束之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反馈教学效果,以便后续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二、教学实践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专业自2015级开始采用上述导论课授课内容和方法,至2018级已有4届(共计204人)顺利完成该门课程教学实践。与之前主讲教师单纯讲授教材采矿概论相比,课程构建后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教材,教师参与人数和授课内容信息量明显增多,学生从文献资料搜集到专题展示文档的整理制作、论文撰写,乃至后期答辩互动,参与感增强,能力提高,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导论课程调研准备

认真研读和领会福州大学教学文件、紫金矿业学院采矿专业培养计划要求,结合专业认证精神,对该门课程定位。通过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专业选择背景、学习状态、对导论专业的学习期望及今后职业规划等。发放问卷之前提示大家问卷作答要记一次平时成绩,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作答,达到了预期效果。

(二)采矿专业整体介绍

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授课安排、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要求等内容。按照“学什么,为何学,怎么学”问题逻辑展开和介绍。利用2个课时重点介绍主要专业课程及特点(如提醒学生要学好力学课、数学、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课),学校学习资源和学院教师、实验室及实习基地情况。通过专业整体介绍,一方面,学生初步了解该专业和行业全貌,澄清一些常见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介绍该专业学习重点、特色和发展前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核心课程专题系列

结合实际,从学院培养计划设置课程中选择8门核心专业课程,即地采、露采、井巷工程、爆破工程、矿井通风、数字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山压力与控制,分别邀请8位教师参与,以开设各课程方向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考虑学时要求(每位教师分配1个课时),对各位教师讲座内容和时间等做了建议,请各位教师按照导论课程的要求精炼介绍内容,以便于由此汇集成为一门课程。比如,请各位教师按照对各自核心课主要内容知识、理论基础、技术前沿和应用等加以介绍,并对学生今后学习规划和准备事项提供建议,之后留一点时间与学生做互动交流,答疑释惑。

(四)运用翻转课堂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设置两次课(4学时)翻转课堂,以形成学生和教师的有效互动。通过提前布置个人作业“我的大学我的梦”,让学生主动了解采矿专业的所学所用,畅谈各自对专业的认识及今后学习规划。通过提前布置小组作业,即在前期核心课程专题讲座介绍和各自查找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采矿工程专业有关研究方向和领域中选择某一专题(可以是这个方向或领域的科学理论、方法或应用技术)介绍。无论是个人还是小组作业,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完成,教师发挥点评指导和串联引导作用。学生在查找文献资料、团队分工合作及文本制作和展示等环节均发挥了能动性,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对专业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和拓宽。

(五)总结提升对专业的认识

总结课2学时,完成对导论课的归纳总结。一方面,邀请辅导员、班导师及优秀在校学长参加交流,谈他们对专业或大学学习规划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将之前备课采集的毕业生视频和作业文档资料播出。邀请已经工作1~7年不等的各届毕业生代表(每届1~2位),请他们谈对采矿专业的认识及对学弟学妹的建议。这些资料真实再现了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历程和心理成长过程,有感而发,对在校新生有一定触动,对今后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思考和借鉴。总结课上发放了第二份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还存在的疑惑,以及对课程教学的建议。

篇3

关键词:采矿专业 顶岗实习 存在问题

近10年来,从经济低谷走出的煤炭工业并迅速发展,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又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质量和能力也要求更高,因此对培养采矿专业的煤炭院校又提出更大的挑战,要求采矿专业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近几年,随着高职高专要求学生向技能发展,采取了“2+1”的教学模式,“1”就是第三年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成为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普遍选择和重要模式,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具有“学徒”、“学生””双重角色,受学校与企业双重管理。顶岗实习是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而推行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教学的最好形式,但是目前顶岗实习环节中,已存在着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实习地点难联系

多数高校都以多家煤矿企业以合同形式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和建立了实习基地,但是他们接受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并以多种理由搪塞并拒绝接受学生实习。最终只能靠老师与矿领导的人情关系,才能安排。依靠这样人情关系安排的实习地点,则会使实习内容、形式以及时间受到限制。比如:应该到综合掘进工作面的,却只能到炮掘工作面;应该到综采面的却只能去普采面。纠其原因,如下:①接受大量的实习生,会间接或直接的干扰生产,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②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进入井下实习,自我保护意识弱,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旦出问题,对企业的影响较大,且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煤矿不愿意承担安全风险;③学校不能不能支付或及时支付给企业实习经费,煤矿企业得不到实惠。

二、实习内容不全、过程简化

采矿顶岗实习内容为:听取技术报告、听取入井须知报告、阅读图纸和资料、参观地面工业广场、参观井底车场、参观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以及各硐室。但在实际实习过程中,实习内容仅仅是参观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缺少煤矿地质、矿山测量、矿山压力测试方面的现场实习。顶岗实习应该到各工种岗位见习工作,同时还应深入到管理岗位去,增加对各管理部门及岗位职责的了解,以便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提高交往能力。近两年反馈的信息来看,部分顶岗实习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地面各科室进行简单的辅助工作,仅仅偶尔的跟着某位领导或师傅走马观花似的参观工作环境,并未到真正的深入工种岗位。

三、实习经费短缺、带队教师能力欠佳

煤矿专业因属于艰苦专业,学费低于同年级的其他专业。学校提供的实习经费少,不能满足实习时实际发生的真正需求。高额的实习经费都是由老师先垫付,使带队老师承受着资金的压力,进而带着情绪面对着带队实习学生。这样造成的后果:①减少实习指导老师,导致实习教学和管理困难,不能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和实习安全;②缩短实习时间,导致完不成实习任务或实习完成的质量不高;③有学生自己承担部分实习费用,因为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太多、经费不足、老师先垫付实习费用,带队实习需要下井,需要身体较好的老师,为此自愿为实习指导教师减少,青年教师便成了带队实习的“主力军”。年轻教师虽容易与学生沟通,活动能力强,但是煤矿实践锻炼较少,难以胜任实习指导任务,缺少用学校制度管理学生的思路,不善于做到学生思想的工作。带学生实习时,不关心实习质量,只注重学生的安全。而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并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有时去煤矿实习,不知道兼职老师是谁。

四、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实习不到岗

有的学生报考该专业是因为该专业目前的就业前景较好,当入学了解到该专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后,产生了失落情绪,并对煤矿有恐惧感、排斥和厌恶心理。一些学生放弃到煤矿工作,放弃了本专业,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习效果不佳。有的学生实习目的不明确,认为实习只不过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甚至把实习看做是休闲放松的大好时机,也影响了实习质量。

煤矿企业是高危行业,企业因考虑学生安全问题以及井下生产效益,将顶岗实习的学生安排在地面各科室做简单的打扎工作,很少安排到采矿专业真正的实习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但是从近两年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申请完顶岗实习后,很少有学生到本专业的实习单位到位、到岗,而是在家里呆着,或从事其它与煤矿无关的顶岗实习或工作。

五、实习质量把控不便、安全成问题

目前,学校安排顶岗有两种方式,一是学校组织学生到具体规定的地点进行统一的实习;二是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要求,让学生自行确定实习地点。学生自己联系实习顶岗单位,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多为生源地,学生分散。在实习过程,校方无法安排教师到到每一个顶岗实习单位去指导学生、监督学生。学生实习的质量完全取决于自身约束和实习单位的管理。而实习单位对学生的管理重点是安全上,对学生的实习的质量要求不严,要求不高,致使顶岗学生实习的完成效果不佳。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实习,会受到各种意外伤害的威胁,例如上下班途中的交通安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损害等。我校在顶岗实习期间发生过学生因操作失误而造成手指截断等多起意外伤害事故。就现状而言,采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人身安全权保障十分乏力。,随着顶岗实习的推进,安全问题一直是当前顶岗实习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意外伤害的威胁将会不断扩大,因此采矿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人身安全权保障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实习单位以及实习学生等之间的相互配合,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防范和化解。

综上所述,采矿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学校的领导、学校指导老师共同努力分析影响实习质量的因素。逐渐摸索出适合新时期的实习方案、策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采矿 技术 安全生产 事故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084-02

我国地大物博,物产非常丰富,其中煤炭产量高居世界榜首,目前,也是世界上煤炭生产量最大的国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最近几十年,煤矿企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煤矿事故依然存在。煤矿企业在不断开采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唯有安全生产才能最大限度保障企业能更好的发展。煤矿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利用现代化技术融入到采矿过程中,不仅能提升开采效率,而且能提升安全力度。目前,煤矿采矿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文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下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进而最大限度避免采矿事故的发生,提高采矿效率与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1 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经济高速发展,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相关技术逐渐趋向于成熟,而当前煤矿领域中,煤矿开采技术的不断完善与进步是煤矿开采专业长期研究的内容。新时期下,我国在现代采矿工艺方面下足了功夫,在不断支持的同时,提倡多层次、多样化的发展采矿工艺,积极寻求具有地方特色的采矿工艺,并且努力构建采矿体系。高效率采矿技术主要以提高工作面单产与生产集中化为基础的,其目的是提升开采效率,最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基于山西煤矿开采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开发与探究,最终研制出符合山西煤矿采矿特色,并且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较高的采矿工艺,有助于促进开采机械化的全面实现。

对当前山西煤矿开采的主要方法进行分析:崩落采矿法、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等等。由于在采矿过程中存在空场、深孔、打孔以及大采场的因素,并且在阶段性时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特征,山西煤矿开采过程中通常采用空场采矿的方法,并且这种采矿工艺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比较多。这类方法,能有效提升采矿效率与质量,并且有助于对相关成本的控制,对于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空场采矿工艺其中包含了这些方法:房柱法、全面采矿法、阶段房法以及留矿法等等。起重,充填采矿技术经历了废石干式充填、分级尾砂水力充填、碎石水力充填、混凝土胶结充填、磨砂胶结充填、天然砂充填、废石胶结充填、全尾砂胶结充填、赤泥胶结充填和膏体充填的发展演进过程。我国矿山资源非常丰富,因此,充填技术也会随着地方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的充填技术有了深入的研究与推广'并且在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崩落采矿法主要通过对围岩的崩落来实现地压管理的采矿工艺,直观来讲,在矿石崩落的同时,自然或者强制崩落围岩对采空场进行充填,能有效实现对地压进行良好控制与高质量管理的目标。而矿石崩落的主要方法有:分断崩落法、单层崩落法、阶段崩落法、分层崩落法等等方法。这种方法目前使用还是比较广泛,其中采矿的产量是采矿总量的30%左右,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此外,要积极掌握采矿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对应性的分析,进而研制出符合地方的高新技术。例如“水源热泵技术等等。

2 煤矿采矿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矿行业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技术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

每一个行业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能不能达到一个高度,其中规章制度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大大小小煤矿企业在各地分布较为广泛,并且在规模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但是从目前的颁布的规章制度只能从整体这个角度去分析与管理煤矿行业,在实际过程中,这种规章制度下的煤矿行业显得尤其空洞,而且在很多很多的细节上可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煤矿行业相关规章制度本身不够完善,其中管理方面没有秩序,没有保障,久而久之非常混乱。另外,目前已经拥有的采矿技术,由于没有对于的相关制度实现爆炸共,最终没有发挥其预期的功效。

2.2 管理者目光短浅,阻碍高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

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无可厚非,利益最大化是每个经济人的目标,区别在于是对长远的利益追求,还是仅仅只顾眼前的利益。煤矿行业属于高危行业,而高危不仅仅是体现在安全事故频繁出现的因素下,而且还体现在投资回报上,煤矿行业投资往往比较大,并且回报期比较长。若是企业无法持续进行资金投入,或者没有及时得到回报的情况下,企业的资金就可能被拖垮,最终是还没得到应有的回报,企业已经破产。由于这个因素,部分煤矿企业管理者,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冒风险,宁愿保持传统的技术,保住当前的利益,也不会花大力度去研发与引进新的采矿技术,这是阻碍煤炭采矿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种模式下,技术不仅没有得到进步,而且采矿效率也停滞不前。

2.3 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不能充分发挥采矿技术的作用

煤矿行业中,采矿过程是一项技术性非常高的工作。目前,山西有很多的煤矿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城镇中的小型矿场,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是普遍的问题,整个采矿团队综合素质不高。对采矿知识与采矿技术进行不断的学习,进而要一定程度进行准确掌握,不仅能保障开采能稳定正常运行,而且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下能有效避险,最终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就是引进了新的技术,也没有对应的人才进行使用。

3 解决煤矿采矿技术应用问题的措施

(1)完善行业制度,保障采矿技术应用规范化。规章制度在建立之后要有对应的完善,要对煤矿企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流程进行明确,让煤矿企业管理者以及基层职工能对自己的工作方式与工作任务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人人分工要明确,将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坚持以此为基础,技术才能更加规范的应用。技术再好,也需要有条不紊的运作,才能将最大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每一名员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从事自己的技术活,大家相互配合,将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进而将工作目标实现,不仅能保障技术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加强工作效率。(2)采矿是煤炭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矿技术的应用受到资源环境、机械设备、工艺条件的影响和限制,而且要遵循高效、高产、高回采率、高安全的基本原则。从国内煤炭采矿技术的应用现状而言,尚存在很多技术问题急需得到解决,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煤矿企业,更要注重采矿技术的改进与完善。笔者总结了国内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高效集约化采矿技术的开发。煤矿开采的最大特点是地下作业,在采矿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涉及到较多的项目、内容与环节。例如:在煤矿开采中,挖掘、通风与排水等环节是依次进行的,而现阶段应用的采矿技术则是分节的,严重影响了煤矿开采的效率。随着各种新型采矿机械与设备的应用,开发高效集约化采矿技术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人力作业,而且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性。同时,在高效集约化采矿技术的开发中,还要以工作面单产、生产集中化的提高作为核心,利用各种先进的装备与工艺,促进管理系统的集约化建设,进而实现煤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3)组织人员培训,提高矿工综合素质。职业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才能保障煤矿企业能长久更好的发展下去。新技术的研发与实际应用与专业技术人才有着紧密的关系。加强员工培训,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而且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大多数矿工所从事的工作都是重复,并且相对繁琐的,久而久之,员工会对自身的工作非常熟悉,但是大部分还是以体力活动为主。煤矿企业需要以针对性原则来进行选拔,选择一些比较有头脑而且有一定经验的员工进行再教育。培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让广大矿工们在枯燥的工作之余有一定的追求,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最终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与质量,这也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降低矿难事故出现的基本保障之一。(4)环保型采矿技术的开发。煤矿企业在不断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破坏,并且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因此,在采矿技术开发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型技术的开发,利用现有的技术经验,结合国内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现阶段使用的采矿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另外,针对各地区的实际环境因素和工艺条件,环保型采矿技术的开发必须具有针对性,既满足煤矿开采的实际需求,而且要协调经济、产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5)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指通过热化学反应把地下煤炭在原来的位置使其完成由不可燃烧气体到可燃烧气体的转化。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煤炭采矿对于该区域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煤炭燃烧对于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煤炭地下气化也是一种能在整体上提高采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技术。但是,这种技术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众所周知地下煤炭在燃烧之时会释放出一定量的苯和酚等有毒物质,当这些致癌物溶入到地下水中后,有可能使水资源毒化,从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同时在煤炭燃烧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也是污染空气的一大元凶。目前来讲,地下气化技术在我国仍然是处于工业试验阶段,这项技术还面临着许多难题需要去攻克和解决,但是笔者认为这项技术还是有一定发展前景和空间的。

参考文献

[1]我国已有8个省区煤岩年产量超过亿吨[J].煤矿开采,2009(1).

[2]李宝堂.煤矿的高效开采技术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0).

[3]吴秀萍.影响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因素分析[J].山西焦煤科技,2005(3).

篇5

虚拟现实技术综合了多种技术手段,其关键技术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建模技术。这种技术也称之为虚拟环境的建立,目的是获取实际三维环境和数据信息,并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利用三维数据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模型。第二,立体显示技术。在虚拟现实系统中,根据系统中声音消失的方向和用户大脑运动的关联性,使其在虚拟环境空间中形成实时、有形状的立体图形。这种技术手段与虚拟现实技术中涉及的CAD辅助技术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是一个是在现实环境中形成图形图像,一个是在虚拟环境中形成虚拟图像。第三,交互技术。与传统模式的人机交互不同,虚拟现实中的人机交互利用了现实中的传感器技术,采用相应的传感器设备,使三维交互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以及语音输入技术成为虚拟现实中实现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第四,系统集成技术。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虚拟感知信息和虚拟现实模型,所有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完成系统集成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实现系统信息的同步、虚拟模型的标定以及数据之间的转换等多项技术功能。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一)系统设计方面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采矿工程的系统设计中,可以在煤矿项目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安全专篇设计等的采掘、运输、通风、排水、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等系统生成三维虚拟模型,这些模型的生成可以使系统设计者进行交互,在虚拟交互环境中,可以判断和检验系统设计的效果,如果发现设计不合理或者不到位的地方,就能够通过系统的自动调节功能进行修订和更改,并及时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显现出来。

(二)施工工艺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矿山施工工艺的操作施工进行模拟,具体流程就是在虚拟现实系统的软件中生成整个煤矿井下的作业场景,采矿工程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虚拟现实系统中对作业场景进行操作,这样可以在现实煤矿井下生产施工中选择最佳的施工工艺,以此实现对现实生成施工工艺的模拟和场景再现,对确定矿井施工工艺流程起到预控效果。

(三)管理方面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应用于矿山管理中,涉及矿山的生产施工、安全环保以及机械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这一应用功能的实现主要以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远程监控操作、动态环境功能为依据,采矿工程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实时场景对煤矿井下的生产施工情况、整体运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四)培训方面

在本文前文中提及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供采矿工程专业的实习生、矿区的职工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岗前的教育培训,这一点充分证明了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培训教育方面的应用效果。在矿山培训工作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降低培训费用,缩短培训时间。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培训工作上的具体形式,就是将培训人员置身于与现实施工危险环境相似的虚拟环境中,当靠近危险位置时,危险的对象就会由培训人员主动确定,并根据一系列选项来评价危险的严重性及危险发生的概率,当计算机中的虚拟测试形式不变时,虚拟现实系统就会自动保存培训人员在虚拟环境中的具体表现,这样就能生成一份有效的培训报告。

(五)安全方面

由于采矿工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矿井开采作业过程中,矿井火灾和瓦斯爆炸是最为常见的两种矿井灾害。随着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矿山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的建立,使得矿井下的复杂通风网络成为可能,可以充分指导井下灾害自救工作,有效控制井下风流的流向,保证井下火灾发生后保持有效的通风效果,从而确保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撤出,避免火灾的势头蔓延,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虚拟现实技术在矿山安全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对真实矿井下的作业环境进行模拟,结合互联网技术对状态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将真实逼真的火灾场景呈动态的形式显示出来。

(六)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应用

在进行深部矿产开采过程中,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相应的虚拟环境,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涉及交互式的动态模型,以此确定特殊采矿环境下的采矿方法、巷道布置方式、通风设计以及矿井开采参数。在海底下采矿工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根据海底下地理环境条件建立虚拟模型,以此确定海底下采矿环境下的采矿方式及相应的数据参数。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采矿工程;CAD;三维模型;曲线图元

中图分类号:TD43 文献标识码:A

一、可视化采矿技术概述

采矿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及科学管理,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深度和广度也日益增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实现由过去较为枯燥的研究过程到现代可视化的分析研究过程的改变,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巷道系统空间交错,确定起来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对于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更加困难。为了使采矿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煤矿井下巷道系统的空间布局,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可视化技术绘制三维矿井模型。

井下巷道及采场的受力状况和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难以用理论方法计算,并且物理实验的方法也难以再现其过程,可以使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描述这些复杂的力学模型的应力分布,真实的再现矿山压力显现的过程,达到可视化的目的。因此,在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研究的过程中,应加强计算机可视化技术方面的应用。

二、CAD可视化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一)CAD可视化技术简介

科学计算可视化(Visualization )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它是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新技术的热点。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外以三维矿床模型为代表的矿用软件发展较快,涉及到地质资料处理、矿床建模、开采辅助设计等各个方面。目前CAD技术已经向三维实体、可视化和集成化发展,但对于矿业而言,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Auto CAD是美国Auto desk公司研制开发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多的CAD软件。可以使用软件的三维建模技术绘制三维立体矿井巷道布置系统模型,达到可视化的目的,可以有效地解决采矿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二)使用CAD的可视化技术创建研究模型

采矿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现场问题过程中,要经常确定各个巷道之间的关系,从而才能进一步的分析各个巷道之间的矿山压力的影响。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过程中,面对的是采掘工程平面图,靠想象来确定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

在分析研究采矿问题的过程中应要求首先学会三维知识,让研究人员先把研究涉及巷道的三维空间关系绘制出来。这样,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研究问题过程中,面对三维图分析,会得到高效分析的效果。应鼓励技术人员应用Auto CAD软件的三维建模技术绘制三维立体矿井系统模型,把其所研究矿井的三维模型绘制出来。采取这种做法之后,可以取得如下较为明显的研究效果:

1、可以在绘制三维模型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了解矿井的三维空间结构,可能对所研究的问题有创新的想法。

2、能够使初涉采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起三维矿山系统的概念。

3、当一个采矿项目结题后,要向领导汇报,当汇报人员将平面图转换为三维矿井立体模型,结合这些模型汇报,会达到高效的效果。

(三)采矿CAD关键技术

1、矿山标准图形库

一个高效的采矿CAD系统,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图形系统,在它的支持下,来完成各种采矿辅助设计工作,无论图形系统如何构造,都要考虑图形的构造手段问题,不同的构造方式其图形构造效率是绝然不同的。在机械CAD中,图元集和常用零件库的构造已有大量研究和开发。

但矿业领域对其重要性和作用重视不够。迄今为止,在采矿CAD中,很少考虑其基本图元集的构造问题,国内基本处于空白。实际上,在采矿CAD系统中,基本图元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采矿CAD系统开发的难度、规模、开放性,决定着采矿CAD软件实用性、适应性、运行效率、可维护性以及软件的生命周期。类似机械标准件的矿山标准图形库的研究仍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基于多边形图元的实体运算

曲线图元是采矿CAD系统最重要的一种图元,它是采矿CAD系统中描述几何形体、界线以及进行图形运算的基础。曲线的多边形逼近表示法非常适合采矿CAD系统。推荐这种表示方法,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采矿设计是在地质工程图基础上进行的,而地形图、地质图都是通过数字化仪输入的,数字化仪输入的图形都是以首尾相连的坐标点存放的,其实质就是多边形。所以,采用多边形逼近法表示曲线刚好与数字化多边形重合。

因此,在采矿CAD系统中,“曲线图元”可用“多边形图元“代替。矿床实体模型是数字矿山的基础,尽管目前在地质体实体构模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基于线框构图技术的三维实体重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三维实体间的互相运算。

3、参数图元和自定义图元

CAD系统的效率和开放性是成为用户评价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因此,国内外CAD研究和开发人员,特别是机械CAD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专业图形的参数化研究。在矿山领域,由于工程图形缺乏标准,在参数化方面的研究起步很晚,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方法。在基于线框构图的采矿CAD系统中,直线、曲线、多边形、圆弧等矢量图元是CAD中线框构图技术的最基本图元。一般来说,采矿设计中任何可以想象的复杂图形都可由这些基本图元来构成。但是,为了提高采矿CAD系统的运行效率,提供更好的开放环境,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图形扩展手段,使采矿CAD系统更有效地为专业图形处理服务,必须引入2种新的图元―――参数图元和自定义图元。

所谓参数图元是以基本矢量图元为构造工具,以参数化的形式来构造图形的一种图元。自定义图元是用户根据需要对一些大量使用的固定图形和图形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调用的图元。采矿CAD系统中引入参数图元和自定义图元来自有以下几方面用户需求:

(1)适合采矿CAD中各种图形处理需求,基本图元集不可能穷举,用户需要时应允许定义;

(2)要将彼此具有联系的图形视为一个整体,但又不能失去图形生成时的参数调整特性;

(3)提高交互式图形处理的效率,使一些有规律的专业图形尽可能快的通过交互方式产生;

(4)对一些常用图形进行整理,从中提炼出一些参数,建立带有参数的专业图形库。

(四)可视化研究实例

1、煤层开采过程顶板岩层受力变形过程模拟

模型对工作面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模型上部为自由边界,按照深度施加自重应力;模型左、右边界为简支边,约束水平位移;模型下边界为固支边,计算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时煤层顶板的垂直应力变化情况,以及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时煤壁前后方支承压力变化范围。

2、模拟结果的可视化处理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处理,可得出顶板宕层随煤层开采出现的离层、垮落过程及其对应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可直观的用于分析研究的讲解实例,达到可视化研究的目的,能够对矿山压力和宕层控制上的理论进行有益的补充。

结语

综上,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对采矿技术无疑是增添了动力,新型的设计、数值

化模拟程序、通过绘制三维模型来了解矿井的三维空间结构,这些都是在采矿业中的新技术的开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采矿业可以发展的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苏循亭.计算机模拟技术及其在采矿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8.

篇7

关键词:采矿工程;安全;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关键词;研究热点

当今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由于城市规划、人类生产生活等的需求,采矿工程在各国的发展尤为迅速,采矿业年产量、年产值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由此可知,采矿工程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而言极其重要,但由于采矿工程属于高危行业,采矿安全事故在全球各地区仍持续发生,特别是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成为该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2]。因此,为了减少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国家在给予采矿工程安全方面极大重视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资助,因而采矿工程安全形势一片好转。为了使采矿工程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国内外许多学者逐渐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展开科学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有效的与安全相关的方法和建议,并以文献的方式进行发表,达到业界成果共享的目的,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发展。这些研究文献中包含的理论、信息能较为有效地从侧面折射出采矿工程安全方面的状态。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少有学者对采矿工程安全研究领域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尤其缺乏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热点和趋势分析方面的研究。自2012年5月以来,Google首次将知识图谱应用到其搜索引擎。随后,国内各行业先后兴起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来分析本行业学科研究前沿和知识发展动态的浪潮,并且先后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需首要解决的是知识的建模及知识的表示方法。刘峤等[3]对当前知识图谱构建技术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李秀玲等[4]提出了一种基于工艺知识图谱的异构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模型的结构化建模方法,孙小兵等[5]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对bug问题进行探索性搜索的方法,王琪[6]利用知识图谱将国内外大数据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比国际和国内大数据研究热点与趋势上的异同。基于以上总结分析,本文将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分析中国2007—2020年间收录在CNKI(中国知网)上有关“采矿工程安全”主题的核心文献。通过对研究领域的时间、作者、机构、关键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可视化地展现这15a采矿工程安全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现状,并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国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发展提供更直观、清晰、可见的发展局势图,为相关学者后续的深入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研究选用CNKI为基础数据源,以“采矿工程安全”为主题,对2007—2020年间的数据库文献进行了检索。选取期刊来源均为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EI(美国工程索引)和核心,将数据整理后共得到实用文献503篇。该次文献获取方式均为人工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新闻、会议记录、学术报告等形式后得到文献数据,从而使获得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1.2研究方法

主要借助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V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该软件适用于分析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是新一代的信息可视化技术[6],也是当今大数据时代高效、有效分析信息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软件之一。常用于分析某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结构和研究热点等信息。因此,可通过分析文献关键词直观反映关键词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达到研究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发展趋势的目的。

2国内采矿工程安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1论文产出分析

论文产出是衡量一个学科或研究领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该领域知识积累量和成熟程度的标志[7]。图1是2007—2020年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研究论文的整体产出图。根据图1中曲线趋势,可将煤矿安全生产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初步萌芽阶段(2007—2011年)、初步发展阶段(2011—2013年)、快速发展阶段(2013—2020年)。初步萌芽阶段每年论文数量为个位数,该阶段论文年产出总数为19篇。初步发展阶段,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研究热度开始摆脱低迷的困境,持续升温,发文数量明显上升,采矿工程安全逐渐成为安全领域内的关键问题之一。快速发展阶段,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关注度逐年升高,发文量不断增加,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问题受到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2.2作者特征分析

通过对文献作者的分析,可清楚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再研究这些作者所写文献里提及的最新成果,不难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8]。同时,这些作者发表文献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一个作者在该领域所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因此统计高产作者对于研究这一领域的焦点和发展前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9]。根据普莱斯定律,通过计算可知,在2篇的就可以算是高产作者。据统计,2007—2019年高产作者有23位,占作者总数的1.72%,累计46篇,占论文总数的4.57%,远低于50%。因此,中国矿山工程安全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现将2007—2019年发文量为2篇的高产作者统计如表1所示。分析表1可知,最早开始发文的作者是吴超,初始发文年为2007年。高产作者发文量所占比例都偏低,作者数量较多,整体上研究该领域的作者发文量都非常少。因此,中国应加强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重视程度,加大研究力度,引领各高校、研究机构对该领域进行研究,形成以政府为指引、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研究发展的新体系。通过分析可知,高产作者文献中引用频率最高的是陈文伟2015年发表的《采矿工程施工工程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和对策解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矿山工程发展最主要的障碍是技术因素,如何将这些对策应用于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

2.3机构分析

机构分析可以使矿业工程安全研究领域主要科研力量的分布及其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清晰可见,明确得出该领域内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机构,从而方便该行业的学术交流[10]。以2007—2020年的论文为基础,以1a为1个时间点,对整理收集的数据进行机构分析。对2007—2020年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机构进行整理得到表2。分析表2可得,该领域已形成了以安徽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为代表的较为稳定的科研机构,这些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引领了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此外,山西、陕西、贵州等省份的建设监理方面工作也不断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研究注入新元素。这些研究机构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东地区,说明中国矿山工程安全研究领域受到地理位置的制约,其分布散乱,在研究进展方面,没有充分的合作和交流,同时也能说明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有一定的联系。

3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3.1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可直观展现文献研究内容,是文献计量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环。对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关键词进行整理分析,可进一步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国内采矿工程安全领域中出现了15个主要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所反映的都是采矿工程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根据这些关键词可以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以下三方面:a)生产安全因素研究。关键词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采矿技术、巷道掘进、问题等都是以生产安全因素为主题进行分析研究,说明在采矿工程中安全技术是备受关注的话题。b)安全管理研究。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等反映出要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性必定离不开安全管理的配合,要做好安全工作,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发挥管理的作用,提高、完善管理系统可减少或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c)生产技术研究。关键词中出现的数字模拟、绿色开采,说明随着采矿工程的发展,将数字模拟技术应用到该领域的研究方法中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手段,并且绿色开采的研发将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3.2研究趋势分析

为了进一步展现各突变词的变化趋势,统计2007—2020年突变词每年出现的频次,整理出排名前15位的突变词,如表3所示。分析表3可知,根据频次及突变持续时间可将这15个突变词分为以下5种类型:a)突现型。例如数字模拟、矿产资源,虽然频次不高,但在最近3年突然出现并保持一定的数量,对相关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说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结合数字模拟对矿产资源进行新型的规划和研究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趋势。b)上升型。例如安全管理,不仅频次高,而且出现以后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现有的安全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有待提高。c)稳定型。例如,采矿技术、施工安全、巷道掘进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基本保持着一定的频率,持续时间较长,属于该领域中持续受到关注的话题。d)下降型。例如对策,频次从出现后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下降或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表明这类主题研究的热度正在逐渐减弱或相对成熟。e)消亡型。例如新模式,在2013年首次被提及,却在短时间内消亡,但并不表明新模式不被学者关注。由表3可知,绿色开采其实是新模式开发的最新成果,新模式的研究只是暂时被绿色开采的新理念所覆盖,并没有淡出该领域的学术视野,是专业术语与研究方向的术语转换替代而已。综上所述,未来利用数字模拟、绿色开采等科学技术发展,完善采矿工程安全领域并结合开发新模式的思想潮流将成为新时代的研究趋势。同时,采矿技术、安全管理、巷道掘进等将成为该领域持续关注的重点。结合时展需要,在绿色开采等新概念提出后,如何更好地将新工艺、新模式有效运用到采矿工程安全实践中,将成为更多学者共同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4结语

篇8

关键词 煤矿企业 信息网络技术 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一、煤矿企业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

1、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及其必要性。随着互联网以及相关电子通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煤矿企业的各种信息交流越来越依靠信息网络技术进行传递以及进行高速度、大批量、低成本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煤矿企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技术与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相比不但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便利性等诸多优势,同时,网络技术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也是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降低以及消除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率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极大促进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自动化、主动化、系统化,使得企业的生产、安全隐患信息得到及时、快速处理,最大程度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

2、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在国际上,采矿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发出了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体的先进采矿系统,例如荷兰的智能采矿技术方案,包含了采矿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企业资源的实时管理、机械应用级管理等近30个子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将这些子系统结合起来,全面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以及安全管理。加拿大某公司开发的远程遥控采煤技术,通过中央控制站对整个企业开采活动进行集中自动控制、监控,真正实现了矿井掘进、煤矿运输等的无人值守作业。我国的煤矿企业几乎在同时开展了煤矿生产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其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突破,相关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1)工业以太网的应用。工业以太网作为工业生产活动设计的开放型国际标准之一,具有高效率的数据传输以及极佳的实时效能,在大多数矿井使用的是1000M以太网,中小型煤矿一般采用工业现场总线的网络布置,工业现场总线较好地解决了煤矿生产安全监控系统对开放性、传输速率的需求,通过改进的工业现场总线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性能稳定、技术成熟、投入成本少,在煤炭工业的检测、控制等专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在工业以太网及工业现场总线基础上发展的远程监控技术,通过在采煤机械上安装自动化监控、控制设备,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将分散的各个生产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同步输送至井上地面监控总站,并通过交互式控制技术对生产设备进行远程遥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值守。近几年,对煤矿重要生产现场或机械,例如井下机电硐室、胶带运输机等的无人值守远程监控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3)煤矿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专门针对煤矿行业的煤矿管理信息系统 (Mine Management InformationSystem,简称MMIS)已经开发出来并得到推广应用。煤矿管理信息系统能有效收集企业内部不同系统的信息资源并加以传递、处理、更新以及维护,该系统能极大提升基层管理人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将中高层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数据分析中解脱出来,更好的从企业、部门的发展高度进行决策,提升管理效率以及企业发展决策前瞻性。

3、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自为政、分兵作战,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兼容。由于我国的煤炭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存在办“企业社会“的现象,而开放性是信息网络化的灵魂,各自封闭的网络信息化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只能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成为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利于国家对煤矿企业的综合管理,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二是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来推动信息网络化工作。煤矿的信息网络化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专业性和针对性都非常强,需要专业人才来推动。而传统煤矿企业对信息网络化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认识不足,更多地将人才、资金和技术投入到煤碳本身的生产上,缺乏足够的信息网络化技术的人才储备,导致了精通软件编程人员开发的软件平台存在先天性的缺陷,不适合煤矿生产的实际需要;而熟悉煤矿实际生产的专业人员又不了解软件编程,严重阻碍了煤矿企业的信息网络化。

二、煤矿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越来越多的煤矿企业对信息网络化工作的重视,煤矿信息网络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和有效的推广,其应用前景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当然,信息网络技术也需要不断推动更新,发展更加适合煤矿管理的专业信息网络技术。

1、煤矿信息网络技术适应煤矿实际需要方面的发展。一是要推动多源多态数据库的集成。煤矿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煤矿企业需要实现对井下采掘、煤炭输送、井下生产现场等的综合监控管理并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的共享和利用,这就要求管理系统必须实现多源数据库的多态化;二是积极发展工作面无人值守遥控技术。现阶段,信息网络技术已经能实现部分工艺的无人值守功能,而要真正实现煤矿生产工作面的全面、全过程无人值守遥空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三是要发展适合煤矿特殊工作环境的无线传输与移动通信技术。煤矿生产具有操作现场分散、机械设备隐秘、产品运输里程长以及有线通信网络铺设困难等特点,非常适合推广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但由于井下工做环境的特殊性,现有的无线通信技术还不能满足煤矿企业的实际需要,需要进一步研究新技术。

2、在煤矿信息网络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上,一是建立统一、系统、资源共享的国家级煤矿信息资源库。信息资源库不仅仅是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化的资源基础,对于提升煤矿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应用先进技术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要发展多设备协同应用。煤矿生产流程包括了众多环节以及生产设备,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将各个独立的设备连接起来,建立相互之间的数据通讯,不但能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益,同时也能提升企业安的全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煤矿信息网络技术是煤矿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途径,能极大提升煤矿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同时,通过无人值守等先进监控技术的应用,能极大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甚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者:本科学历,1995年7月毕业徐州煤炭工业学校机电专业,现就职于徐矿集团庞庄煤矿西坡项目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参考文献:

[1]刘远航,杨泓伟,李保周.浅谈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的途径。中州煤炭,2010年11期.

篇9

关键词:煤矿机电;人才;制约生产

1概述

近年来随着煤矿机电设备的不断更新改造,煤矿机械自动化的水平越来越高。相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不断更新、提高,机电维修人员的数量越来越少、综合素质能力不能适应设备更新发展的需要,煤矿机电技术人员的短缺现已制约了煤矿正常生产。

2机电维修人员缺少的原因

2.1个别领导认识还有偏差

过去,煤矿的机械化程度不高,新进高科技设备较少,机电人员施展才能的机会相对较少,与从事生产组织、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相比,其在领导心目中的受重视度不够。如今虽然矿井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大提高,技术也有了用武之地,但个别领导的观念仍未转变,认为机电是为生产、安全工作服务的,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不能与生产专业同日而语,没有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从而造成了机电人员心理上的失衡

2.2工资待遇低,影响工作热情

现在在机电队伍里普便存在着没有学习专业业务的热情,谁会的多,懂得多,就干活干的多,但工资不一定能开的多。如我矿二采区电工韩某负责二采区绞车修理、压风机修理,掘进队组的供电如有什么疑难问题,队组电工处理不了了,他还得去处理。但一开工资他肯定没有任何一个队组的电工开的多。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他们的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说机制的好坏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2.3专业前景不被看好,有很多技术员都改专业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机电人员可选择的个人发展空间十分有限,而采矿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当两年技术就可以升到主任工程师,在干几年就可以当专业副总或是科长,所以有的刚毕业的本科毕业生马上改成采矿专业。如我矿一名学电气自动化的本科生改成采矿专业,现在在五采区当一名掘进技术员,另一名学机械工程自动化的本科生改成采矿专业现在在采煤区当一名采煤技术员。从这件事性我们不难看出如果不改变现有的体制,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的接续问题会很严俊。

2.4专业技工学校学生越来越少

煤矿一此董技术的老师父慢慢退休,年轻人员没人主动学习专研业务,八九十年代还有一此技工类学校的学生来补充煤矿的机电维修队伍,而现在的家长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毕业以后从事煤矿工作。这样就造成了煤矿机电维修人员的队伍越来越。

3机电人员的缺失对煤矿机械化发展的影响

3.1先进的机械设备需要有人进行操作

近年来煤矿机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能否让先进的设备发挥其应有效应是个关键,煤矿井下工作环境差,工作现场复杂,在设备使用上要极其重视,其操作不当,不仅会损坏设备,影响矿井生产,严重时还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威协到整个矿井的安全。优秀的操作人员不仅能熟练的操作设备而且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3.2先进的设备需要人检修维护

设备检修不到位,设备就不会正常运转,要想把设备维修好,就要懂得设备的性能原理和检修方法。要想懂得设备性能原理和检修方法就要有一个懂设备技术、性能、原理的高素质机电队伍。像我公司很多煤矿井下都存在着拼设备的情况,没有人去检修设备,没有人去维修设备,只有设备拼坏了以后再派人去处理设备。这样只会造成恶性循环,采掘生产要实现正规循环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使用亦是如此。只有实现正规常态化检修维护使用,才能更好的保证我们井下正常生产。

3.3高新设备的投入需要尖端性技术人才

随着矿井高产高效机械化矿井的建立,设备种类越来越多、系统的不断改造升级,特别是PLC技术,变频技术大量在煤矿的应用,都对当前的机电从业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原先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解决不了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而要重新掌握新技术,又绝非易事。像我东海矿现有12台2.5米以上绞车其中10台都是变频调速控制,井下出现变频故障以后,只有机电科2个人能处理,有的机电科处理不了,只有找厂家来处理,一次主提二段绞车电控出现问题,机电科人员去处理,处理了一个小班没处理好,没办法只好联系厂家来处理。厂家来到我矿用了6个小时,没有休息直接入井到现场,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把绞车修好。如果我矿有过硬的维修人员可以使故障缩短14小时。

4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4.1煤炭企业要提高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和使用好人才,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改革人事制度,制订必要的奖励机制,大幅度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井下工作的同等级人员的最低工资要高于地面工作的工资。使煤炭井下工作,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形成不经过专业培训不能下井的制度。

4.2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积极性,鼓励煤炭企业整合自办的职工大学、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国家的指导下,举办覆盖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多功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办学,首先要满足煤炭企业需要,同时为社会服务。国家给予企业办学以优惠政策,新办学校不应延用旧的办学模式,更不能要求企业办学大而全。如在招生计划、招生条件、招生对象以及就业安排等方面给予优惠,允许学校根据煤炭行业和企业实际进行必要的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其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上创新和实验。

4.3充分利用原煤炭教育资源,继续为煤炭行业培养人才。国家应拿出政策和具体措施保证有能力的院校能继续为煤炭行业服务,尤其并入其他高校或合并办学的原煤炭职业学校应继续开办煤炭专业,以发挥师资、设备的优势,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4.4煤炭企业主动与煤炭院校联系,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争取学校的支持,同时为学校提供必要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支持。煤炭院校也应主动为企业服务,了解企业生产、安全、技术装备、技术水平、管理政策等情况,及时将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引进教育教学内容之中。

5结论

篇10

关键词:广西 有色金属 地质环境 环保措施

广西地处中国西南,矿产资源丰富,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优化提升已跃过千亿元的食品、汽车、冶金三大产业,向更高目标迈进,以及加快建设防城港钢铁基地、沿海炼化一体化基地、百色生态型铝产业基地、来宾铝锰深加工基地的重大举措。在广西冶金工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有色金属之乡”, 有色金属产业对广西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以往落后的生产方式及观念的影响,有色金属矿区的地质环境正日益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本文着重介绍了重点矿区的地质环境现状,并提出了解决当前现状的措施。

1、地质环境现状

1.1环境破坏

广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矿产开采技术相对落后,对环境影响较大,企业及个人环境意识差;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进而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开挖地表及风化层或风化带,造成整个矿山的表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表土几乎全部被翻起、冲洗,最后被随意堆弃在山坡上,表土原有的结构破坏殆尽。土体由原来的密实稳定状态变成松散的不稳定状态,在洗矿水流及降水的冲刷下,矿山水土流失非常普遍和严重,土壤肥力亦随之大幅降低。原来坡度较缓的坡地、生长茂盛的林带已所剩无几,道路也遭到毁坏,最后留下的是一片坑坑洼洼、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正是由于矿山开采带来的破坏,使得矿区周边的环境受到很大的影响。

1.2弃土(尾矿)乱堆乱放、外溢,掩埋农田、坡地

矿区经过多年的开采,采矿区的植被已全部遭到破坏,局部地区甚至已出基岩。许多企业缺乏全局观念,在采矿过程中无固定的开采坑口进行逐段开采,而是随富而采,尾矿、弃土随意就近堆放,缺少保持水土的防护措施,而矿山又无统一的尾矿库,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矿被随意堆弃在山坡上、农田中,加上水流冲刷造成尾矿外泄,使得矿山周边大量山坡林地以及农田被掩埋,这些山坡林地和农田极少被恢复,造成了林地和农田耕地的大量损失,违背了国家关于保护耕地和林地的有关政策。

1.3土地贫瘠化及石漠化严重

矿山开采企业采矿开挖、随富而采、剥离表土及表土随意堆放的行为,造成了当地的水土流失,部分山坡上和矿坑露出大片基岩,局部地区呈现出沙漠化的趋势。矿山荒废以后,相关企业缺乏土地处理的跟进措施,再加上多年的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有机质及N、P、K 等肥力指标较低,土地贫瘠化。如果不再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土地贫瘠化及沙漠化的趋势必将更加明显,从而丧失治理的最佳时机,对土地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1.4次生地质灾害

企业开采遗留的采坑边坡或尾矿形成的土堆,周边多处形成近乎直立的陡坡,高约5~20m,局部高达30m,相关企业又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造成不安全因素的存在。近年来,周边许多村民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常三五成群的在矿区内捡矿石,崩塌滑坡现象时有发生,威胁在矿区内捡矿石的村民安全;有些陡坡紧靠乡村主要道路,威胁道路的边坡长约100m,威胁过往行人的安全。相关企业应尽快采取措施消除这些不安全因素,确保周边村民的安全。

2.环保措施

2.1建立和完善扶持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政策

矿产企业的监管部门要不断完善和实施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制度,设定配套完善相应的基础标准和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统一的交流平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对共伴生矿充分利用的企业,依托政府的财政支持,按一定比例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对共伴生矿产废弃的企业,按不同比例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或直接关停,资源补偿费征收应与回采率、回收率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挂钩,把采矿权证的发放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回收率挂钩,提高有关企业对共伴生矿充分利用的积极性。

2.2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按照绿色矿业要求,矿山企业必须要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以控制污染、减少污染为主,实行清洁生产,做到“三废”达标排放与处置,使矿山采空区、塌陷区问题得到更有效的治理。自治区应尽快出台明确收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相关规定,同时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以便投入资金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有效治理。

2.3以技术创新为依托,不断提高产业科技含量

不断优化采、选、冶工艺,提高“四率一综”。即提高采矿回采率、降低损失率、提高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共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率为目标,积极引进无废采矿、充填采矿等技术,不断提高采矿地回采率;应用高效、大型选矿设备、新型选矿药剂,引进先进的浮选技术、难选复杂矿和共伴生金属综合回收技术,提高分选率和回收率,减少对矿产资源的浪费,增加企业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因此,我们可以学习永兴“银都”的做法,加大矿山废矿石、选厂尾砂、冶炼炉渣的回选力度,研究引进新的回选工艺,从中提取未选出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及其它有益成分,再利用回选后的尾砂通过技术处理用作水泥、砖等建筑材料的原材料,从而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3、总结

为了改善广西有色金属重点矿区的地质环境状况,相关的矿山企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减少企业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此外,监管部门还要加大监管力度,对那些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企业严肃处理,与此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给予那些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以政策和财政的支持,确保通过以上举措可以切实改善有色金属重点矿区的地质环境,使得广西有色金属工业成为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支柱。

参考文献:

[1]张江斌,李秋梅.冶金专业在广西区内的发展前景探究[J].大观周刊.20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