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的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会计的课程总结

篇1

 

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该课程主要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以及管理会计的新领域。作用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自己的特色,在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相结合的同时,也渗透其他学科的知识,充分体现学科之间交叉的特点,拓展学生在管理科学领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面。但是,目前管路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内容的设计上、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考试评价的严谨等方面,和当今高校对兼顾开拓精神、创新思想的实践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仍然有不适应的地方。尤其是该课程现在在实践教学内容这一块仍然是欠缺的,在实践教学和课堂内容高效、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这个重要问题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管理会计脱胎于西方管理会计,在教学及其应用方面与国外管理会计存在很多相同点。但在我国,管理会计的课程设计较为单薄,理论知识不够深入,应用技能简单。同时,我国本科管理会计课程结构侧重于理论和方法的教学,经典案例分析较少,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够明确。我国管理会计的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比较陈旧

 

目前,管理会计教学普遍将变动成本法、本一量一利分析、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管理、责任会计等作为教学重点,一些新的符合新经济增长趋势的管理会计理论和内容,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等,还未能及时补充到课程教学中,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竞争。

 

(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和项目评估等课程内容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包含了管理会计、项目管理、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比较现在各个高校使用的教材,他们的侧重各有不同,但是经过比较分析后,普遍都存在的现象是交叉重叠,如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成本的预测、计划、决策、分析和标准成本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在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决策和全面预算等方面存在交叉,管理会计与项目评估在长期投资决策的财务可行性分析部分存在重复。这一系列的交叉重复,耗费了不必要的教学资源的同时,几门课程间的逻辑与递进关系在重复学习下也被破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陈旧,课外实践教学严重缺乏

 

在教学方法上,以老师为中心,展开的“填鸭式”教学是管理会计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

 

教师基本上根据教材的编排规律,对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细致地进行解释说明,重视课堂教学和习题演算。而对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并不是很重视,关于管理会计方面的实践课程真是少之又少,即便是有,也是过于形式化,学生压根无法感受到把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放到实践当中去的过程。另外,目前管理会计中的绝大多数典型案例都是取材于国外教材,与我国具体情况相投的资源十分匮乏。一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案例在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却并未予以采用。导致学生对学好会计的基本技能、职业判断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对高素质综合会计人才的需求。

 

(四)评价体系片面

 

大多数的院校都只实行单一的考试评价体系,学生被要求用统一的模式作答,且考试形式相对单一。总评成绩大都由卷面成绩的70%和平时表现的30%组成,试卷中倾向于综合考核学生素质的题目也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的消极应试心态,挫伤了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应当更加重视实践

 

管理会计作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科目,尤其在教育本科生的时期,应当着重培养实战型人才。理论知识虽必不可少,但如果全部把理论当做方针也会导致一些缺陷,所以在管理会计学中增强实践方面的教学力度很有必要。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整合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为管理当局提供预测分析、决策分析、预算管理、战略规划等决策支持,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会基本的管理会计知识及方法,还要精通数据分析、成本管理技术,懂得科技及财务软件的应用、熟识企业的商业模式等。由于管理会计还需要为企业筹划未来,因此对可能的风险的了解、对战略选择的分析、了解宏观经济对公司的冲击等都是管理会计必要的素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软技能,如领导能力、沟通策略等对管理会计依然很重要。因而,管理会计专业的教师应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全力研究,尽快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科学整合,提高对学生综合能力地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效果

 

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整体上较为抽象,概念、计算、图表错综复杂,倘若在教学阶段仅仅对理论知识进行研究,会导致课上大部分的时光花费在概念的阐述、公式的证明和计算过程的解释,这样的课堂常常让人感到枯燥,很容易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下降。从某种程度上讲,学习的动力之一是兴趣,而学习的兴趣往往产生于知识的实用性,管理会计课程本身的实用性较强,开展实践教学,有助于让学生对课堂更有新鲜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因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实践教学能促使管理会计教师提高自身能力。

 

教学相长。互为促进。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准老师也需不断提高。当前,有的管理会计专业的老师仅仅限于理论教学,即使在理论知识层面深刻、充分掌握,但企业中具体如何运用管理会计以及其如何开展并不清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可以使管理会计专业了解实务中的运行,弥补自身不足,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

 

管理会计课程的内容可规划成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两大模块。管理会计的学时设计总共为48学时,对于每学期的教学设计如下:对于理论部分的教学主要集中于前32个学时,在对管理会计的整体把握上让学生有个大体认识。后16学时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模拟实训授课。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对理论模块的教学进行合理取舍,避免和成本会计、财务管理、项目评估这些课程上有相关内容的交叉,与此同时,归纳和整理了当今现状下管理会计所研究的热点和相关前沿的课题,在有关的教学中融入这些专题,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在实践模块中,分基本理论、预测、决策、全面预算和考核评价几部分,实践的内容上,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案例被广泛地采用,也提炼了本学院教师的相关科研成果,并且在每一年中逐步充实,不断更新,教师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背景的多样性便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当然也可让学生自主选题,只要与管理会计内容相关即可。关于管理会计开展实践课程的主要思路如下:

 

1.课前预习,引导自学。学生的实践思维在老师指导实践教学时就要强调这一能力的重要性,对于理论走向实际这一过程让老师要让学生知道研究探索发挥的作用。学生对于课程设置中的原理上,目的上和意义方面学生应该更好地知悉,在教学开始前教师让学生可依据“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依此开始选题,让学生有意识地在课前自行进行分组自己学习一部分实践课程中的内容,包括实践或实验课的目的和意义、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实验中所应用到的相关知识等问题,学生在课后应该搜集有关的案例和资料,课程后自己主动分析,有问题地去探索、去理解和总结,据此写出相关的预习的报告和实验的方案。

 

2.课上提问,分组讨论。这一基础前提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预习工作,老师在课堂上按照不同小组不同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进行引导,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问答方式自由,可以互相提问和作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要积极引导,如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关于零部件的自制和外购决策,不有仅分析自制与外购的成本高低,还应进行价值链、竞争能力等分析进行最终的综合决策。再如在长期投资决策实践部分,对投资项目进行分析是传统的评价投资指标所发挥的作用,但是对于今后以及未来的竞争者的影响并没有纳入考虑范围,并且这是一种不成立的假设。由于有的项目因为盈利能力强,而市场又看好,基于此,进入这一领域的会有其他的竞争者,成为同行中的竞争者,对今后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威胁,这种威胁应该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这就应该在开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战略视角来研究、分析项目对于同行竞争者的影响,最后综合各方面进行决策。另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之间讨论给以自由,学生应该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高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动手实验,总结报告。获悉学生在课堂中讨论的结果后,每个小组对目的原理、操作的基本要求、具体实施中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每个学生在小组的单位中进行总结报告,上交一份正式的实践报告,包括制定方案、总结课上的讨论结果、了解过程中的不足和收获、今后改进的方向等。每一同学在开始写报告时坚持的原则必须是实事求是,将原始、真实的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归纳和分析,分析后得出其中的规律,获得真实有效的结论。使学生在从事实验过程中树立科学研究意识和实践创新理念,

 

4.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在这门课的考核上,应该考虑纳入不同的考核机制,提高对平时成绩的比重,将期末最终考核成绩占比由原来的70%降低20%至50%,将平时表现上的成绩占比由30%调增20%至50%(课程相关案例分析20%,实训20%,平时考勤和作业10%)。实践课成绩主要由考勤、预习、实验操作和实践报告等内容组成,要求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综合考评学生对课程的实际掌握程度。

 

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使得高校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成为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这一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分别对实验问题进行提出、分析、讨论和解决,从始至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在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实践和创新能力。成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熟练的业务处理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会计人才。

篇2

要克服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理论多、案例少、不合理等现象,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时俱时,利用校企合作办学资源优势,花大力气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管理会计教材,创新教学内容。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教材的编写应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实际操作内容为主,理论够用即可,可编写两套教材,一套以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为主,但要避免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完全相同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平衡积分卡、全面质量管理、业绩评价等。另一套教材以管理会计案例为主,从企业搜集真实的素材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专供学生实训使用,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现实学以致用。

(二)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1、创新教学方法,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模块,每个项目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管理会计操作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想取得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广泛性和差别性,要具有实用性、代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贴近现实,适合学生学习。其次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方式与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教师从旁指点,最后点睛画龙式总结即可。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篇3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一、引言

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并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随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我国高等院校的管理会计教育工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与发展。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需要大量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而河南作为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省份,除了省内有限的一本、二本院校招收部分学生,省内民办院校承担了大部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重任。但是,民办院校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满足经济转型期省内对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推进河南省民办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二、河南省民办本科院校推进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推进河南省民办本科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符合《指导意见》中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求

《指导意见》中指出,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体系、信息系统建设、咨询服务等组成了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其中,人才体系是关键,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基础。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庞大,但是,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达到60%,其中能够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尤为匮乏,因此,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求我们注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推进河南省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培养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推进民办本科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顺应中原经济区建设

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中原经济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加强河南省管理会计队伍建设,积极推进民办本科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管理会计人才,对实施河南省人才战略,促进中原经济区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河南省民办本科院校管理会计现状

(一)教学课时安排不足

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两大分支各司其责,都很重要,但是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而对于管理会计,很多民办本科院校将其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课时也较少。有的院校干脆不单独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只是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简单介绍一点管理会计知识。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在教学课时安排上,一般会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授课学时都比较充足,其中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分为4个学期分别开展教学,综合下来每门课程每周高达7-8个课时(不包括小型ERP实训课程)。而管理会计目前每周仅有3课时,但是,根据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配合会计系向实践教学转型,管理会计课时将被进一步缩短至每周2课时。从安排课时角度可见,管理会计在民办本科院校中并不受重视。

(二)教学内容陈旧

近几年,以质量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生命周期法、战略管理会计等为代表,西方管理会计发展迅速。但是,民办本科院校目前使用的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2015年第二学期管理教学选用《管理会计实务》(教育科学出版社)一书,从内容来看是增加了案例分析,但是多是以传统管理会计知识为主,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往年教材选用的是人大版本的《管理会计》,虽然教材偏难,但是添加了西方管理会计新知识的介绍。依据往年教学经验,老师讲授的主要还是传统的管理会计知识和配套的练习题,对于新知识只是大概介绍,并没有配套练习,分配课时极少,最终沦为选讲的内容,这便直接导致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陷入无法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来的窘境。

(三)教学师资较弱

民办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大部分民办院校对于教师的培养更倾向于双师型人才。相对于财务会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管理会计的师资力量明显薄弱。仍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会计系的双师型教师集中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一线,基础会计以及中级会计都以实验、实训课配套,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而管理会计课程被边缘化,只有理论课程,没有配套实验教学部分。再者,在我国大环境影响下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置管理会计岗位,只有少数大型企业设置管理会计岗位,直接导致了大多数教授管理会计的教师(国外学历背景教师除外)缺乏实践经验,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以升达为例,在会计系本学期担任管理会计教学的4位老师当中(两位专职,两位兼职),并没有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水平。

四、河南省民办本科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一)加强民办本科院校教材建设

基于民办本科院校层次的培养目标,管理会计教材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省内大部分民办本科院校在选择教材时没有从自身特点出发,而是选用“一本”或“二本”院校,甚至有的还选用国家级重点教材,不仅不符合“三本”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而且教材难度偏高,与本校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不符,学生难以适应。

管理会计是一门交叉学科,市面上发行的教材主要是引进西方的理论,其中大部分理论是经过会计界前辈翻译总结出来的。通过教学发现,翻译过来的理论部分内容在实际管理当中应用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建议民办院校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共同探究具有我国特色的可行的管理会计理论,编制适应民办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教材。教材中可适当引入国外原版管理会计教材的内容,比如CIMA或者CMA教材部分内容,让学生感受原汁原味的管理会计理论。通过课堂讲授或者自学,引导学生自己对理论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追踪管理会计最新的理论研究,组织学生对于新的理论进行头脑风暴式讨论,启发学生主动思维。

(二)改革管理会计教学方法

以往的教育经验证明,管理会计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实践性,而且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各行各业特别是河南境内成长起来的大型企业迫切需要管理会计人才。但是,绝大多数管理会计的教学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要想培养符合要求的管理会计人才,必须对目前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文认为,管理会计教学可采用经典案例法和问题导向式教学。

1.经典案例教学法

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因此比较适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有着其他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经典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国中小企业管理要求较低,管理会计不能得到充分应用,即使是大企业对管理会计运用的经典案例也鲜有,这给教师的备课工作带来了困难,但是,我们可以把案例搜集的方向转向西方国家,近年来管理会计无论在大中小企业都有了较大的普及和发展,其中不乏经典案例,因此可以将这些经典案例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以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2.问题导向式教学法

除了研究经典案例,也可以从生活细节出发,教师寻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小见大,更具有现实意义。以问题为导向,首先提出问题,通过理论学习与小组讨论研究,从而得到问题的答案。例如:毕业生旧书本如何处置比较合算;学生夜市摆摊卖多少件衣服才能保本;做手机平台微商要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目标利润;选择哪种手机套餐比较合算;毕业以后考研还是就业更合适等等。通过这些生活中的问题的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一旦通过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得到解决,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满足感,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我省民办本科院校中从事过管理会计相关工作的双师型教师较少,要想通过招聘引进管理会计的双师型教师比较困难,成本较高。因此,可以通过内部培养获得双师型人才。院校层面:经常组织管理会计领域专家以及国内外前言学者来到开展培训讲座或者交流会;还可以通过走访兄弟院校,共同探讨培养管理会计双师型人才的途径。系部层面:系部安排青年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程培训,进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执教水平。

(四)新增管理会计实训课程

近年来省内民办本科院校积极寻求教学转型,即教学型向实践型转变。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会计系相继开展了小型ERP沙盘课程、ERP创业沙盘综合实训课程、纳税申报实训、审计实训等课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管理会计仍旧没有配套实训或实验课程。由于社会上管理会计岗位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所以在本科教育阶段,开展管理会计实训课程尤为必要。建议民办本科院校增加管理会计实训课程,在学校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设管理会计实验室,招标引进管理会计实训软件,以更好的实现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五)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机会

在新环境下,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机会已经成为了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新的发展趋势。我省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合作企业或挂职锻炼或实习,参与合作企业的管理会计事务,对企业进行理论指导,促进管理会计的运用,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演讲,这将增强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以缩短学生到社会的不适应期限。

不仅如此,我省民办本科院校每年为社会输出大量会计人才,在这些毕业生当中,不乏成长较快、发展较好的学生,特别是创业成功以及在公司担任重要职位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他们通常在毕业以后,对母校有着深深的感情。院校可以选择优秀毕业生所在的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不仅可以解决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为合作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形成校企“双赢”的局面。

五、结语

总之,管理会计作为一门西方引进的会计学科,还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中。在国际国内以及省内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循序渐进,以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输送更多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转型[J].会计之友,2015(01)

[2]欧阳歆.独立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2(21)

篇4

关键词:中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思考

abstract: management accounting was followed taylor’s scientific management production to produ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and along with economical development, but obtained the promoted uti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overseas enterprise. the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far has not been able to meet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need. did this article present situation of analysis the higher education embark from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how elaborates transformed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made some tentative plans. 

key word: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higher education; the reform pondered 

前言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 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 1999)。

(二)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 2005)。

(三)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 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 张琳 李安琪 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 赵红娥 1999)。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

(黄晓波 赵红娥 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 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 布洛切爱德华,h 陈康,w林托马斯 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 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 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 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 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 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

、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 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研究 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 会计研究 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篇5

关键词:中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思考

Abstract:ManagementaccountingwasfollowedTaylor’sscientificmanagementproductiontoproduceatthebeginningofthecentury,andalongwitheconomicaldevelopment,butobtainedthepromotedutilizationandthedevelopmentintheoverseasenterprise.Theresearchdemonstratedthat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farhasnotbeenabletomeetthebusinessmanagementneed.Didthisarticlepresentsituationofanalysisthehighereducationembarkfrom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owelaboratestransforme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thehighereducation,andmadesometentativeplans.

keywor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ighereducation;Thereformpondered

前言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1999)。

(二)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2005)。

(三)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李安琪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1999)。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

(黄晓波赵红娥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布洛切爱德华,H陈康,W林托马斯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

、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研究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应用实况;思考

在上个世纪初期,管理会计的概念在西方国家被提出,在70年代其在我国得以起步应用,但是财会人员对管理会计相关的知识专研得并不深入,那么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不广泛这也是实际状况。其实管理会计工作的全面落实能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致使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其在企业应用的效率?这些均是值得思考以及被探讨的话题。

一、浅谈管理会计的定义

从类别上讲,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体系中的一个大型分支,其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财务信息以及经济信息采集、分门别类,最终使各类信息资源实现统合的目标,为企业管理阶层决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凭据。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正在经营或者是预要经营的业务进行全面的掌控与审评[1],从而为企业效益的保值增值提供辅助动力,协助企业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

二、论述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不充分的原因

(一)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分离

由上文简要的论述文明了解到管理会计起源于国外,并且在某些经济与文化的冲击下,其在与我国经济市场磨合一个世纪的进程中理论体系基本健全,但是部分理论与定量工具应用与实际环境中时将各种缺陷纰漏出来。例如尽管精准性与合理性特征的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这些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中被大力的提倡,但是实际上上述技术手段应用的频率微乎其微,主要是由于计算流程过于繁杂化;当然会计人员主观意识的淡薄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匮乏也是致使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大因素。此外,在各大院校尽管在会计专业中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但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的延续使管理会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缺乏实践能力。

(二)管理会计体系缺乏规范性

目前,我国会计领域依然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以及组建相关的管理会计行业组织,此时大多数企业中都没有设置与管理会计有关的工作机构或工作岗位。在教育领域,管理会计课程与其他财务专业课程相比较,理论体系更显单薄化,企业财务人员一门心思的编写各个时期的财务报告,没有对会计管理提出规范性的标准。

(三)人员对管理会计意识不足

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要求企业企业管理者不仅仅要会管理,还要掌握经营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企业管理者与上述标准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管理会计组织与体系建设方面做得不到位,对管理会计人员教育与培训的力度不强。

三、探究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实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效率

对现行的管理会计教学体系实施改革与调整措施这是首要的项目,也是最为基础的,基于高效管理会计学科普及的现状,对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交叉的内容采取删减的手段,以达到彰显管理会计特征的目标;此外,管理会计重点工作应该落在拓展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方面上,此时拓展的方式应该是科学而规范的;再者,强化管理会计在第三产业中拓展应用的理论及实务介绍的力度,让管理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趋势而不断的被调整与充实;定期的开展管理会计典型案例探讨活动,归纳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实践经验并使其升华为理论,案例探讨活动开设的终极目标是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这样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应用之时才能依照行业发展的规律,做出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

我国会计界应该有选择性的吸纳国外的成功经验,继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特征,创办一个专业化的管理组织机构,定期的对管理会计的教研人员与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创建与管理会计相关的书刊、开展课题研究等。管理会计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将管理会计有效的推广与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与此同时对管理会计的在企业中的职务进行精确的定位;在管理会计机构的全力协助下,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必然实现完善的目标,此时管理会计应用于企业中有效的把本企业发展实况与理论整合在一起,为会计人员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内容。

(三)提高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与人员素质

首先,企业领导应该深刻认识到企业的壮大发展与企业管理体系中的管理会计内容是息息相关的,主要是由于该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是仅仅环绕成本、效益、资本三方面落实的,能够对企业过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对现行发展实况进行有效的管控、对未来发展的局势进行预测与规划。

为了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业务技能水平,,定期的、持续性的开展教育活动是有效的,协助他们对管理会计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与透彻的理解,积极而有效的将实践与理论知识向相整合,不断的对市场环境进行探索与分析,对现有的管理知识不断的更新,紧跟时展的脚步,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发展与运行中随处可见。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任何一次革新都是建立在企业实际经营需求的基础上的。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环节所需的信息资料[2],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为企业发展战略方案的拟定与实施提供必备条件。积极构建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平台,使其与财务会计成为企业管理的得力助手,为企业健康高效发展添枝加叶!

参考文献:

[1]郑岚.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J].财经界(学版),2011,09:188-190.

篇7

高校会计学、 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管理会计课程主要侧重于理论介绍,而缺乏对实务的指导,很少考虑到实践教学,导致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一)教材沿用西方理论

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教材在内容上大同小异, 管理会计所使用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均来自于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模型。 由于中西方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缺乏可操作性。另外,目前的管理会计教材也缺乏与我国企业实务操作的有机结合,导致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较差。到现在为止,我国也尚未推出管理会计实践操作方面的教材。在现行教育改革中,虽然教材不再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毕竟还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专业理论模板, 会直接影响管理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管理会计的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基本上遵循“理论讲授-例题演示-作业”这个思路进行。更重要的是管理会计教师从理论中来,严重缺乏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只注重理论的传授,教学课堂缺乏活力,难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 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另外,管理会计的教学手段不够丰富,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程度不够。管理会计很少利用实验室进行授课, 主要是因为现在缺乏比较完备的管理会计实验软件,无法通过软件全面模拟企业环境进行决策。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

管理会计是对内报告会计,它突破了传统会计的界限,服务并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是会计为适应现代管理要求而产生的。 管理会计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理论在企业实务中的应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实践进行经验的归纳总结以更新管理会计理论。但从目前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来看,还是更侧重于理论知识体系的架构,缺乏与企业实务紧密联系的导向设计。另外,管理会计应用了大量的数学分析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忽视了这些理论和数学模型在实际工作中是否实用,且有些数学模型比较复杂,学生不好掌握,在实际应用中较难推广。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管理会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虽然有些院校开展了实践教学活动,比如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 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达到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一是如前所述缺乏管理会计的实训教程。二是没有真正适合的实践教学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 也就无法及时更新实践内容, 导致实践知识滞后于企业实务的需要。三是不易更新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可以学习到财务会计方面的实践内容,但难以学到管理会计的实践内容。 因为管理会计进行预决策所依赖的信息多数属于企业高级机密, 这就使得顶岗实习难以深入触及与管理会计课程相关的实践内容, 顶岗实习也就无法做到“货真价实”。 教师无法获得直接体验管理会计知识的经验,知行脱节有悖于管理会计强调实际操作的要求。

(五)管理会计的边界不清

管理会计的边界不清由来已久,主要是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设置交叉重复较多导致的。 目前,各院校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是三门专业主干课程,三门课程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预算与存货控制。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长期投资决策、货币的时间价值、资金需要量预测与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等。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之间重复的内容包括: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控制、成本预测与决策、责任会计等。 这种内容交叉不仅浪费教学资源,也不利于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

二、管理会计有效性教学的改革

思路要提高管理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就要在教学改革中突出管理会计实务,以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需要。

(一)加强培养学生管理理念

管理会计一般是会计学或者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课。 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将自己定位于财务人员, 从而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财务核算方面,而对管理会计常存偏见,认为可有可无。而从现实来看,许多财务人员在低层次会计岗位上经过锻炼之后,都期望向较高级别的管理岗前进。这就必然要求学生在具备财务核算的专业知识之外, 必须具备综合的管理素养,以便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因此,管理会计要突出对学生管理理念的培养,以使其能够站在管理的视角来学习和思考财务问题。

(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模块化, 每个模块都围绕会计岗位工作来具体确定。再将每个模块分成若干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目的。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先把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 然后根据会计岗位要求再把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在教学实施中,要营造与岗位相仿的教学环境,以满足任务驱动教学对于教学环境的需要。同时,在任务实施中,引导学生查阅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以配合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其将来在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有效性。

(三)侧重实践教学

管理会计除了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外,要持续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应用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达到有效性教学的目的。 ERP沙盘模拟这种创新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由课堂走向职场、知识转向能力的转换工具。 ERP 沙盘是由英美知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研发的模拟企业经营的工具,能够使学生在模拟中如置身于现实经营情境之中,仅需两天便可模拟企业若干年的经营。 利用 ERP 沙盘模拟工具,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将管理会计知识应用于具体的企业经营情境中的平台, 可较有效地改进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 ERP沙盘模拟进行有效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实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适合经管类教育的有效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是依据教学目的与要求, 把现实中真实的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 然后模拟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案例,将案例教学应用于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案例讨论分析中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来有效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五)整合管理会计课程内容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三门课程交叉重复的内容较多,为提高教学效率,需要解构学科体系打破相关课程之间的界限, 适当调整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管理会计是应用性学科,要精简过多的理论和模型,重点突出理论对学生实践应用的指导。成本会计以成本核算为主,其他有关的成本预决策、规划控制等内容可纳入管理会计。 预算和投资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的部分,预算的编制可纳入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以预算的分析考评展开教学。项目投资属于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管理会计决策部分可重点突出短期经营决策。

(六)改进考核办法

目前,管理会计的教学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管理会计知识的建构, 忽视了知识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现代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考试的设计上应加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分量,减少纯客观性试题。 另外,在总评成绩中,应加大案例讨论发言、市场调研报告等成绩。

(七)提高管理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探索;问题;对策

1管理会计学概念

管理会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包含了会计学科、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构建了现代企业会计体系。管理会计的目的是通过会计信息处理系统有效提升经济效益。管理会计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计量、确认、归集、分析、编制、解释、传递等等,其内容信息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2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2.1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对于经济管理应用型高级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新形势下,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仅要具备理论知识基础,还要具备动手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这也是企业对于当前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近些年来,高校扩招情况比较普遍,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同时毕业生数量也在增加,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不仅企业提升了准入门槛,人才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这种情况下,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提升自身要求,以学生良好的发展为要务,以社会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在教育教学方面顺应时展的要求。管理会计的应用性很强,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有限的,实践教学与理论相结合才是当前管理会计教学的出路,只有培养出符合社会企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够使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更好的择业和就业。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管理会计的学习是从理论开始的,由理论逐渐过渡到实际操作中去,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管理会计学科相对而言是较为抽象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的讲解是较为枯燥的,学生也难以对纯理论课程提起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理论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掌握情况也不理想。因此,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对管理会计学科的学习提高兴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可行性

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还不够成熟,但是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可行性条件是具备的,在管理会计教学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可行性条件及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讨。

3.1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

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与高等数学有着多方面的联系,例如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线性规划、运筹学等等,管理会计中包含多方面高等数学的知识。以往传统的手工模拟实践是很难实现教学效果的,相对于手工模拟操作,较繁琐,还需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而且结果易出错。随着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多种软件和程序,使工作流程更加简便,结果更加精确。

3.2建立会计电子实验室

目前各大高校都建立了各种会计实验室,这为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会计管理教学实践的效率,例如,会计手工实验室的建立、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立等。硬件设施的完善,为会计管理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同时也加强了学校的硬件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3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

虽然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并不普及,但仍有一些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走在前面。如天津科技大学的苏万贵教授在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以全面预算为核心,将预测、决策和预算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设计了一套实验教学内容,每学期均安排8至10课时的时间给学生上机和手工实验,教学效果较好,学生毕业后很受企业欢迎。江苏盐城工学院的张思强提出了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应加入全面预算、资本支出预算等的实践教学内容,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提供了思路。

4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4.1对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教材缺乏

就目前而言,会计教材的种类较多,品质良莠不齐,但总体上看精品较少。会计的教材编写主要是由教师或从事会计事业从业人员编写。而这两种编教人员,前者重理论,后者重实践,两者不能很好的结合,这样的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不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培养。

4.2会计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准确

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往往把实践环节作为补偿课程或附属课程,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在开设课程中分配的学时较少,不能给学生以实践操作足够的时间。较多的高校会计教学培养中,只注重了对学生对会计知识体系的理解,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会计核算的真正含义,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3毕业实习走形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毕业实习期放在最后一学年中,但最后一学年对于学生,有部分为考研做准备,有部分忙于找工作或写毕业论文,对于实习来言就只能是走过场走形式,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即便是有实习环节,但对于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有些数据作为企业的核心机密,因此,对于实习生根本无法解除到实实在在的企业账务,以及更不可能操作会计核算。所以,这样的形式实习,对学生对会计实践意义较小。

4.4师资力量的不足

在会计教学中,往往很多教师是读完本硕博后直接入学进行教学工作,在社会实践中没有较多的工作经验,因此,这样的教学会重理论轻实践。而较为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在教授课程中的对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等又不够熟悉。这就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均衡,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较少,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

4.5实践内容及设计不完善

基于会计核算为基础的会计实践课程是目前许多高校所社里的主要会计课程,例如,财务操作软件课程,模拟手工帐等。而这些课程的开设仅是能够使学生会记账等操作,很少有从企业发展的高度培养学生对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的操作和理解,学生技能培养缺乏,无法将会计实践运用于课程实践中。

5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会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需要以学生为本,培养能够直接入职无需更长时间的岗前培训的专业人才。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是会计核算的基层干工作,因此理论知识要扎实,同时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根据会计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要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探讨和改进。

5.1统筹各科实践教学

目前管理会计实践课程教学划分有重复的情况,而在进行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以企业的实际岗位情况进行合理化设计,以某企业情况为基础,通过对企业中经济业务的模拟训练,通过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运用,使学生自己动手实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会计数据的采集、账套的初始设置、登账、期末会计处理事项到期末的会计报表编制等等。通过会计信息数据处理,使企业决策能够有据可依。统筹各科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不同企业财务岗位中实现职业技能的综合性提升。

5.2校企合作编写精品教材

目前高校教学与实际企业岗位情况有一定的脱节,这是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内容的局限性,理论的学习并不能都反应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并且时代在发展,企业财务部门的架构、信息技术水平、综合能力要求也都在不断发生这变化。因此,可以设想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共同编写精品教材。教师通过对企业情况的调研了解,归纳总结企业当前对于会计岗位人才的实际要求,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也进行了解,教师与企业精英相互合作编写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前瞻性的精品教材,不失为提升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举措,能够从教学内容方面及时的进行改革,逐渐以实践能力水平为具体人才培养方向。

5.3加强师资培养和人才引进,强化会计实训软硬件建设

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高校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发展探索与思考更需要一直先进的师资队伍。对于当前在职教师,也要进行积极的实践,根据校企合作情况,将教师派遣到企业中进行会计实践操作,对企业岗位情况、能力要求、操作要点等等进行更深入的体验。同时积极组织培训学习,系统的将企业情况和要求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深师资队伍的培养。鼓励任职教师进行会计资格水平的不断提升。还可以聘请企业优秀会计精英进行实践教学。

5.4重视企业反馈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化建设成为主旋律,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变化、政策的变化、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都可能造成企业的变化。校企之间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和联系,及时掌握最新信息资源,根据信息反馈对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提出指向性要求,同时制定更加灵活的实践教学计划,为企业培养出更加符合要求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5.5改革课程考评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教学评价体系一直以来是教学改革的重点,考评方式需要更加客观和全面,考试并不能够作为知识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更加具备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建立更加符合当前人才能力检验的考核方式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在实际的考评内容和形式上,可以以考试为基础,拓展实践考试、课程实训、毕业实习等多方面内容,综合的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建立更加客观全面的考评制度。

6结语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现状;我国管理会计

一、管理会计的历史沿革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孕育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公司经济在世界性的产业革命完成后,生产、经营与管理方面发生历史性转换,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也向现代会计控制方向转变,反映在会计控制方面的重大变化是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管理会计”已初具雏形。20世纪50年代,管理会计形成一门独立学科,此后管理会计便以蓬勃的生机逐渐发展、完善,它与现代财务会计并驾齐驱,在公司经济管理中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短短20年时间,管理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多事实证明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现代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呈现出日趋融合之态势,管理者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指导和改进我国经营管理、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管理会计在中国理论结构、研究范围、实践应用等方面尚存不足,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脱钩现象较严重,这些均有待完善和充实。在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一套严密而行之有效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相关科学诸如行为科学、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的研究成果相继引入管理会计,拓宽了管理会计领域,修正了管理会计某些不合理的假设。可是,相关科学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的某些假设进行个别的修正。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在实务中,决策者往往无法准确计量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从而无法进行信息的成本效益分析。

2.管理会计的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是依据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它所确定的定量模型和假设在变化着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有许多并不能成立,人们很难运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3.实务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和系统应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从西方引进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及国外和港台的会计学者所做的各项调查结果表明,迄今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仍未得到广泛重视和系统应用。目前管理会计的应用主要是在沿海地区和外资企业,而西部、内地应用极少。会计人员素质低是制约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而我国管理会计应用软件开发滞后是制约其推广的重要因素。

4.管理会计应用经验亟待系统总结和提高

管理会计学现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我国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也已具有一定的深度。从实践上看,我国部分企业已有了一些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5.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在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任务和职能基本上由财务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承担,没有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承担其任务和履行其职责,无管理会计师专业队伍,全国也无此类技术资格考试。由于企业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会计循环上,只考虑会计实务是否符合会计惯例,而不去考虑是否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致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它的推广和运用。

三、 管理会计的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来,可在管理会计的理论和管理会计的实践两大层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

(一) 创建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学派”

1.应有系统、完备的管理会计教育体系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应“研究问题本土化,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国际化”,创建中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学派”。 可组织会计理论界及实务界专家学者,立足于转型经济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特有制度背景,采用国际主流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会计学(尤其是管理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管理会计的“技术、组织、行为、情境”四个维度和“环境――战略――行为――过程――结果”一体化的逻辑基础,系统地研究中国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编写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规范化的管理会计的教材

篇10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年会上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词汇,由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根据198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管理会计公告1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较为权威的对管理会计的界定。

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是以美国著名财务学者CREEN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变迁对企业财务的演进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从目前我国财会教育来说,教育部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从四门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上看均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原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来阐述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的财务上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我们的观点是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也就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在分离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关子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①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②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④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的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参见葛家澍《会计确认、计量与收入确认》2002年《会计论坛》第1辑)

关于报告内容,的确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的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正如,在西方CPA(注册会计师)和CFA(财务分析师)是两种执业证书一样。

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前面我们重点分析了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强调其差异化,这是为了教学的便利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接收的逻辑递进关系的一种安排。但是在实践中可不能这样泾渭分明。在实践中我们最应该分析和讨论的是其整合问题。

公司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股东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财会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须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的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另外,财会价值管理和专业整合也充分体现在公司最高财会主管即财务总监职能的定和变化。我们十分欣赏美国托马斯。沃尔瑟等所著的《再造财务总裁》一书的基本观点。本书从CFO总裁办公室架构的实验中,总结出来再造财务总裁五个深入发展CFO角色的步骤:商业伙伴、战略组织、绩效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与体系。本书提出了财务总裁办公室“房式”。企业经营已经向财会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一体化整合式和完善专业管理功能。财会管理要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