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力系统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力系统培训

篇1

【关键词】电力系统;输变电职工;培训新模式

1.电力系统输变电职工培训创新必须遵循几个原则

1.1必须树立全员参与意识,让全体职工都参与到培训中来

电力系统培训管理新模式必须要保证全员参与,要积极地扩大宣传,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要促使每个员工都参与到培训中来。要明确一点,培训不是针对输变电个别岗位、个别员工的培训,培训是输变电全体员工的培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人员都应应该积极的参与培训。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全体员工参与的培训机制,要树立员工的终身学习思想。

1.2电力系统培训管理的创新要立足于自身的生产实际,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

电力系统培训的创新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要充分结合电力系统输变电工作的实际情况,要立足于电力系统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开展培训,首先,要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因循守旧、一成不变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会让职工产生厌倦心理,很难达到好的培训效果。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展培训内容,改革培训方式,可以通过电教化的手段让职工观看生动的影像资料,让职工在直观的视觉体验中接受技术培训和安全培训等,可以通过逼真的现场模拟手段提高职工对输变电安全事故的应急能力。当然,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等对全体员工做现场报告,对他们进行各种培训。需要注意的是,员工的培训要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灵活多变地培训方式可以起到调动员工参与性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电力系统培训创新必须是针对全体员工的多层次培训。输变电部门不同的岗位,培训方式也是不同的。电力系统要开展针对输变电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培训,针对输变电中层干部的培训、针对输变电先进骨干的培训和针对输变电一般员工的培训,这样才能满足各个岗位员工的职业培训需求。

1.3电力系统培训要体现按“需”培训

这里的按需指的是三需,即岗位需求、员工需求、个体需求。首先,岗位需求。输变电不同岗位员工的培训内容是不同的,必须要根据输变电各岗位发展的需要展开培训。对于输变电设备操作人员,要让其熟悉输变电设备的性能、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输变电设别,利用计算机制作标准的倒闸操作录像,作为培训的影像资料,让职工可以清晰地观察新设备的操作技巧。对于输变电设备维护人员,则要掌握所有设备的优点和缺陷,提高他们的故障判断和排除能力;对于输变电安全检查人员,则要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宣讲,让他们认识到输变电站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发现隐患,及时处理隐患的能力。其次,是要按照员工的岗位发展培训,提高员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让员工自身水平得到提升,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得到提升。再次,要充分考虑员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知识构成,要考虑员工对培训内容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要保证培训内容的可操作性。

2.电力系统员工培训创新应采用积分式管理模式

2.1积分是管理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电力系统的员工构成比较复杂,包括工作多年的老职工、退伍军人和部分青年职工,他们年龄层次不多,知识构成也不同,但是大多人员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都比较薄弱。针对这种现状必须加大对电力系统员工的培训。而电力系统推行积分式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是为了鼓励员工自觉参加培训,是一种集激励和约束机制为一体的培训考核体系。主要目的是鼓励员工通过参加培训获得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同时获取积分。

2.2电力系统输变电员工积分式培训模式的实施策略

(1)在电力系统积分式管理模式下,输变电职工的培训积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培训积分和培训加分。培训积分采取一百分制,包括员工的培训课时积分和培训考核积分,培训课时积分主要是根据员工的培训课的出勤率的考量,培训考核积分主要是对培训课书面考试和技能考试成绩的考量。要体现对培训课时积分的重视,因此课时积分要占总积分的65%,考核计分占总积分的35%。而培训加分主要是针对员工在供电公企业技术、技能比赛中的表现所做的附加考量。

(2)电力系统输变电部门根据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要求,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并自觉接受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和培训中心的监督。要认真开展员工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按照电力系统的考核要求进行季度性的培训考试,并认真做好考试成绩的登记工作。电力系统要建立输变电员工培训登记手册,并将员工的考核内容、考试、考核成绩计入该手册,将其作为员工个人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员工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能够有力强化他们的培训意识。

3.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形势和电力技术发展的需要,电力系统必须建立针对输变电员工的培训体系,创新员工培训的方式方法,要建立一个全体员工参与培训的培训机制,要将培训纳入到员工的职业发展中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变电仿真、仿真培训系统、管理探析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变电仿真培训系统是适应电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种培训系统有助于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 为确保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仿真培训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一定要做好, 既要功能完善、灵活、实用,又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同时要满足电网培训的需要。

一、以沈阳供电公司为例,阐述变电仿真培训的必要性

沈阳供电公司为经济发达,发展迅速的省会城市,2013年截止到10月份总送电量为221.42亿千瓦时,在全省排名第一,公司所属变电站277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1座,66千伏变电站256座,变电总容量为1962.26万千伏安,变电系统职工总人数约五百人。

各种技术培训活动应该在对变电运行人员中进行,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仿真培训。它是借助物理模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给受训者提供一个近似的变电站工作平台和作业环境,使受训者能在有限时间里,获得比传统培训方法更好的效果。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可以为变电运行人员提供逼真的变电站真实环境,解决了变电站无法动手,无法从以前的事故教训中吸取经验教训的问题。通过对员工技能的培训,达到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运行操作素质,增强其安全运行能力的目的,从而适应日趋发展变化的电网建设。

二、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培训流程

企业培训的流程见图:

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培训流程也不例外,其培训内容在技能培训范围内由变电仿真站根据预培训时间及受培单位要求拟定,并征求委培单位的修改意见,最后根据相应岗位、等级的岗位培训与考核标准确定教学计划。教学模式采用讲、练相结合的办法。首先由教练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和演练,然后由辅导教练在多媒体教室辅导学员进行练习,同时教练、助理教练辅导学员上仿真机操作。考试采用考察及最后笔试形式,考察在平时上仿真机练习过程中完成,笔试成绩为本期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笔试考试,总成绩为考察与考试成绩的平均值。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内容、方式等作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三、现阶段各种仿真系统存在的局限性

1、局限于针对性相对较弱。采用物理模拟的仿真站限制受硬件建造的影响,对于变电站场景或界面来说只能是一个相对典型的形式,采用虚拟变电站环境的仿真站只是其中一部分,有限的能力使变电站无法具有灵活配置基础,真正面对的作业对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使变电站运行人员与仿真环境很难同步,因而在事故处理的训练与倒闸操作运行时,受训人员受到很大限制。

2、事故仿真能力是有限的。实际工作中事故形态在变电站中是复杂多样的。如果事故发生时,除了产生断路器跳闸及相应的声、光信号动作外,恶劣情况爆炸、燃烧、浓烟、设备损毁甚至人员伤亡也有可能出现,对于现有仿真系统通常只能模拟前者,而后者的模拟能力是接近于零。

3、仿真能力不足出现的异常情况。在变电站的日常运行工作中,概率远比事故高得多的常态是异常情况的发生,实际上,复杂的异常清况,高于一般的事故判断和处理的难度。成为变电站运行人员能力、素质、技术水平的真正挑战是其频繁、多发、随机的特点。这些事件的仿真能力明显不足是现有仿真系统的短板。

4、变电站运行方式与仿真培训模式的冲突。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员脱产一段时间是现有仿真培训模式的需要。限制是由于仿真站的布点影响,易地进行也是常态。措施的推行是由于变电站运行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以及少人值班、减人增效等因素,使脱产培训的安排日益困难。

5、有待提高现有仿真培训的方式方法。密不可分的仿真培训质量、仿真设备配置、培训方法等,一般根据初次培训与复审两大类进行培训,是目前的仿真培训站培训的形势,不同层次的运行人员培训内容却都大致雷同,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很难被提高。

四、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提高仿真培训水平的方法

1、诊断学员错误,采取纠正措施并分析原因。在进行培训倒闸操作时,每一步操作都在仿真培训系统中与标准操作进行对比,判断学员的学习问题,判断是否有操作错误,分析操作顺序如果不对可能是操作错误,提示当前应该操作哪个设备,是不是违反了五防。在进行巡视培训时,学员巡视过的巡视点被仿真培训系统准确记录下来,并判断学员在巡视点状态是否正确。在学员处理事故时,监视学员操作也是仿真培训系统要做的,给学员操作处理给出指导。

2、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根据学员的水平与学习情况选择。例如,培训初期,对仿真环境不熟悉与学员知识水平的限制,操作若严格按操作票校验,那就很难完成培训任务。由易到难分为几个培训级别,是有些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将倒闸操作培训划分的,引导学员循序渐进地学习。

3、生成解答与自动解决问题。操作票专家系统,根据系统所要求的操作任务与当前状态,操作票被自动生成,作为了标准答案,用于校验学员操作是否正确,在倒闸操作培训中。处理指导专家与故障诊断系统,根据系统当前故障后的现象,生成指导学员如何由故障现象诊断故障元件、确定故障元件后如何处理故障的报告。

4、学员的学习行为被评价。操作培训结束后,根据学员所犯的操作错误与事先确定的操作评分原则,对其操作进行评分。在巡视培训后,根据学员对巡视点的误判、漏判与巡视评分原则等情况,进行巡视评分。

5、各种问题与练习被自动生成。突发事件有时自动生成。在学员培训过程中,仿真系统如果自动生成一些突发事件、异常事件、故障而增加培训的难度。那么自动生成技术问答试卷,任意抽取试题,生成试卷在系统题库中生成,这样减轻教员负担并且提高培训效率。

五、阐述变电仿真培训系统的保证措施

1、确保培训正常进行的管理体系,培训基地为保证培训质量、规范办班程序,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培训管理制度,包括变电仿真站管理制度、培训教师职责、学员管理制度等。

2、充分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在培训期间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的作用,除仿真培训专职教师讲课外,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从变电站聘请2名经验丰富的站长担任兼职教师,使仿真培训更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对仿真培训教师的培训,将专兼职教师送出去参加仿真培训教师资格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通过对兼职教师的培训认证,从而提高培训者的综合素质。

六、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发展展望

由于变电仿真培训系统毕竟有别于实际变电运行系统,所以只用把变电运行实际系统的保护逻辑关系通过声光图形信号等表示出来就可以完成实训的各种内容,未来发展中,完全可以把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开发成像堆砌积木一样的组态形式,这样就可以随机组合成任意运行方式的变电运行系统,使之与实际更加相近,同时各组态模块之间的接驳形式也可考虑设计为标准触片或插拔件,使之安装更加简单,而传输形式可以考虑无线传输。通过硬件的仿真度的提高,也直接影响到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模拟。变电仿真培训系统将来也不仅为培训提供方便,也为变电站的设计提供实验模板。

总之,变电运行仿真培训,是在借助计算机和物理模拟技术的帮助下,为参训人员提供一个模拟变电站工作环境的平台,使之能将平时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操作,得到更加有效的水平和技能提高的培训手段,是我们在进行学校授课,单位培训,业务考核等工作时最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我们必须对变电仿真培训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硬件条件无法达到最好的前提下,研究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参考文献:

[1].张东英.基于网络系统的变电站仿真培训.[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

[2].王兆安.变电仿真系统培训的意义.[J].中国电力.2012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 电力仿真培训系统; 虚拟现实; AABB包围盒; 胶囊体碰撞检测; 实时交互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0?0156?03

传统电力仿真培训系统采用3D场景漫游和UI交互模式,解决了实际电力系统规模庞大、造价昂贵,及其运行的特殊性带来的电力培训困难[1]。但是,由于UI交互模式本身的局限性,传统电力仿真系统无法满足电力系统的操作性和实时性的培训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拟采用碰撞交互技术,结合现场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要求,开发一套能够模拟电力现场场景和作业流程、具有3D交互功能的仿真培训系统,使学员在这个虚拟环境中,生动、形象、直观地操作虚拟的设备及观察由操作产生的结果。

1 碰撞检测技术设计

3D系统中角色与对象交互的真实性,只有建立在碰撞检测基础上,才能达到拟真度与沉浸感的要求[2]。物理模拟系统要求碰撞检测要有非常高的精确度,微小的扰动误差都会导致模拟结果与预想或现实相悖[3]。与物理模拟系统不同,虚拟仿真系统也要求碰撞检测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但不要求结构十分精确,所以只要求碰撞检测算法快速判断物体是否发生碰撞[4]。从运算效率上考虑,对已分割好的场景空间先采用AABB包围盒检测技术[5?6],然后应用本文提出的胶囊体碰撞检测技术进一步细化检测。

1.1 AABB包围盒检测技术

1.2 胶囊体碰撞检测技术

由于AABB紧密性差,进行碰撞检测会留下很大空隙,导致角色与对象的密切交互严重失真。为了提高仿真系统的拟真度,还须进一步进行胶囊体碰撞检测。

为了避免胶囊体与AABB包围盒判断重叠时发生重复计算,在检测碰撞胶囊体与AABB包围盒是否发生碰撞时,采用将整个胶囊体与AABB包围盒同时进行判断的方法。

1.2.1 胶囊体区域的定义

2 3D交互设计

除了碰撞检测,角色与对象还要通过3D交互技术才能完成实时仿真交互。

3 碰撞交互仿真结果分析

3.2 仿真结果

从运行效率上比较,传统UI交互只需点击主菜单即弹出UI界面,无需进行任何判断;而碰撞交互却要经过碰撞检测才能实现实时交互,运行效率相对较低,具体如表1所示。但是,只要帧率[>30 f/s],即不影响动画的流畅性和逼真性,帧率高对系统显卡处理能力的要求也高,若超过显卡处理能力,反而会降低画面的流畅性。

表1 三种交互方式效率比较

4 结 语

本文重点讨论了胶囊体碰撞检测技术及其在实时交互中的应用,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碰撞交互技术能提高系统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使用户更能切身体会电力作业流程中的各个细节,有利于培训对象快速掌握现场操作等作业流程的要领,以及领悟误操作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也为其他行业研发相关仿真系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晓明.500 kV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2] 徐红燕.虚拟现实中碰撞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5.

[3] 邱隆.基于质点?弹簧的高精度布料模型的高效率模拟仿真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2(5):89?91.

[4] 黄海芳,余宇华.3D游戏中碰撞检测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5):26?28.

[5] 沈学利,吴琼.基于包围盒和空间分割的混合碰撞检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2,38(6):256?258.

[6] 王晓荣.基于AABB包围盒的碰撞检测算法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7] Oracle Corp. Oracle database online documentation 10 g release 2 [EB/OL]. [2008?11?16]. http://.

[8] CAMERON S. Enhancing GJK: computing minimum and penetration distance between convex polyhedra [C]// Proceedings of IEEE 199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Albuquerque, NM:IEEE, 1997, 4: 3112?3117.

篇4

【关键词】电力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培训模型;智能化

1、建设背景

电力企业培训模型被提及比较多的有电力企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等,但由于各种原因以及和实际培训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推广和利用。行业内一度认为职业胜任能力模型“看起来很美“,但是无法在实际教育培训工作中加以应用。

2010年,佛山供电局作为广东电网公司教育培训创先工作的责任单位之一,主要负责学习项目子体系创先工作。学习项目体系是教育培训创先的主线,围绕公司组织能力需求,全面梳理内部知识,以关键技术技能培训标准和课程课件建设为突破口,实现对公司内部知识的系统管理。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关键绩效指标等为依据,对应专业(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制订覆盖公司管理、技术和技能专业领域的、以应知应会为核心的能力培训标准。借助国内外企业培训先进理念,从课程设置和课程设计入手,开发菜单式培训课程,使每一个岗位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模块化,形成具有广东电网特色的学习项目培训系列教材和电子化课件。

佛山供电局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分析了国内外的先进培训手段,结合广东电网公司创先工作思想及智能电网先进思路。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在原有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基础上,开发基于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的电力智能化网络培训系统。

2、岗位应知应会的标准的定义

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是指员工完成某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将这些知识和能力进行梳理和规范后,制定出的可量化的标准。

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是各单位开展年度培训需求分析和制定培训计划的主要依据,是系统建设的核心。

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模型(图1):

3、系统的构建策略

3.1建设思路

由于系统建设的成败关键在于岗位应知应会模型的建立,主要工作都围绕岗位应知应会模型建设来展开,根据广东电网教育培训创先工作方案的要求,建设以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以及设备和技术参数、关键绩效指标等为依据,对应专业(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制订覆盖公司管理、技术和技能专业领域的、以应知应会为核心的能力培训标准。

佛山供电局人力资源部和信息中心通力合作,开展了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培训模型信息化落地工作。邀请专业咨询公司及软件开发公司,对人力资源部梳理出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和划分,拟定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架构设计、拟定应知应会培训项目编码规范和项目开发监理,由实施厂家进行系统设计、开发以及相关数据转换工作。

3.2建设方法

3.2.1业务再造流程先固化后优化。为了保证流程再造成果得以迅速推广应用,在项目实施中佛山供电局采取“先固化后优化”的工作思路,由“点到面”的推广方法对系统进行逐步的升级和完善。

3.2.2集中开发、统一部署。该系统是在原有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充改造,以佛山供电局为中心进行集中的软件开发、测试,统一对各部门和区供电局进行部署。

3.2.3加强业务流程再造宣贯与培训。为更好落实“先固化后优化”的实施策略,佛山供电局通过专项培训情况,开展了针对培训业务人员的流程扩充成果的逐层宣贯工作。

3.2.4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利用监理方丰富的实施管理经验深度介入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从项目的准备工作开始时就要求监理方深度介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配合做好项目的组织、进度监控、成果审查和测试等工作,保证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3系统的架构

3.3.1信息系统总体架构(图2)

3.4建设目标

佛山供电局网络教育培训系统在原有的网络教育培训系统上进行扩充,在充分考虑与人力资源等其他业务系统进行集成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主要实现以下建设目标:依据佛山供电局岗位应知应会标准,建立一套科学、灵活的全员培训管理体系,实现培训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培训宏观管理能力,依据单位对人才的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依据远近期目标,选择所需的培训知识和技能及评估绩效等;建立员工的全方位培训档案管理,可记录员工的历次培训情况、培训得分等,作为对员工技能的考核与能力选拔的重要依据;可依据培训目标制订详尽、周密并可操作的培训,并可从培训、业务主管部门、直属上级等不同层次对培训目标的监督考核,保证严格按培训计划与要求将培训落到实处。

4、系统的主要功能介绍

4.1应知应会标准固化与维护 由各负责单位培训员负责录入标准,可实现各个岗位的应知应会标准维护。通过人员编码与岗位代码的一对一映射关系,可自动形成人员编码与培训项目代码的一对多映射关系。

4.2岗位符合度评估 根据人员和岗位信息,通过一定的公式和逻辑关系,得出个人积分,依据岗位应知应会标准,计算出人员岗位符合度。

4.3培训需求调查管理 由员工所在部门利用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确定员工应知应会差距清单,识别差距对员工培训的要求,从而得出年度培训需求,形成年度需求报告。

4.4培训计划生成 年度培训计划应包括岗位应知应会培训需求调查每年自动生成的、员工自己选择的、直接上级领导指定的。由各单位培训员负责汇总录入每个人的计划,自动形成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初稿。对下年度培训项目进行策划,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时间,编制培训预算。

4.5培训项目实施管理 实现培训课程管理、题库管理、师资管理、培训机构管理、培训场地管理、专家团队管理和培训证书管理。根据年度培训项目计划,举办培训班,网上报名,培训班上报,并进行归档,并可进行在线的考试和成绩登记。

4.6培训考核与评价 将教育培训目标考核的内容在系统中进行定义,对能够自动采集的数据实现自动采集。下一步在时机成熟时,将试行由各责任单位定义培训目标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并经人事部审查后正式。

4.7统计分析与报表 可动态分析每个员工培训情况与岗位的符合度情况,作为了解员工知识结构与水平、以及人员选拔的依据之一,可依据某一岗位统计出单位内非本岗位员工岗位培训度情况,并按积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直接上级、主管部门可动态跟踪、统计员工的培训情况,有针对性的了解需求、组织培训;员工可动态的查看本人需培训的课程,本人的培训档案与积分情况,以便及时参加相关培训,能动态地查看计划与完成情况的对比。

5、系统的建设和推广解决的问题

5.1实现了局培训的全员覆盖 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全局全员培训的完全覆盖。截止到2012年7月,系统已经稳定运行了了将近2年时间,审核并固化了全局698个岗位应知应会标准,为支持网络培训应用,开发了将近400门电子课件,并同步建设了基本涵盖所有岗位的配套题库数万道,节约培训成本,提高效率。

5.2实现了培训的智能化全过程管理 依据佛山供电局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按岗位制订培训方案,自动生成员工的培训计划,并结合课程课件,推送到员工的学习任务中,实现员工学习过程的监控,培训积分的自动计算、学习档案的自动归档,实现培训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效提高培训宏观管理能力,并可依据远近期目标,选择所需的培训知识和技能及评估绩效等;

5.3实现对员工岗位符合度评估 根据人员和岗位信息,计算个人积分,依据岗位应知应会标准,推算出人员岗位符合度。可按员工进行分类统计,查看详情后,可查看具体的员工已完成的课程与实际应学习的课程之间的对照关系,为员工绩效评价和人才选拔提供依据。

5.4实现网络培训的在线管理 实现从培训项目的建立到培训效果分析等一系列在线管理功能。可由系统生成学员报名、办班管理、学员学习情况监测与统计、培训效果评估、月度、季度、年度等报表,实现办班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提高各项数据查询的速度与准确性;

5.5实现培训的监督考核管理 可依据培训目标制订详尽、周密并可操作的培训,并可从培训、业务主管部门、直属上级等不同层次对培训目标的监督考核,保证严格按培训计划与要求将培训落到实处。

6、小结

国外先进企业早已有通过培训模型信息化来实现智能化培训的案例,国内一些较先进企业也已经逐步开展岗位胜任力模型及岗位知识库的建设工作,但大多由于电子化培训资源不足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佛山供电局基于岗位应知应会标准的电力智能化网络教育培训系统的建设以“智能化、实用化、标准化、集约化”为基本原则,以“创先”为指导思想,运用“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的远程网络教育为主的培训方式,以岗位课程体系为指引,以课件教学为依托, 以培训管理机制为约束,以岗位符合度考核为手段的培训教育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流程、注重培训效果,使得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价值观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提高个人和企业的业绩,推动企业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重发展,使教育培训工作在服从企业主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广东电网公司远程教育系统建设规范

[2]佛山供电局网络教育培训系统扩充需求说明书

[3]佛山供电局网络教育培训系统扩充建设实施方案

篇5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的资格证书,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会计人员资格证书要实行年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不达标者不予通过年检,未通过年检的,其从业资格证书自证书载明的有效期限终止之日起自行失效。两法的颁布及修订,使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走向法制化、正规化。而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系统培训制度就是将成熟有效的培训方式固定下来,形成制度,同时还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形成灵活多样的培训机制,使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具有长期性、稳定性、连续性,使会计人员培训井然有序,充满活力。

继续教育系统培训制度的核心是它的系统性,第一是内容上的系统性。即完善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将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知识更新、技能补充、思维变革、观念转化、知识结构调整方面,并使之系统化,还要涉及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证券、管理、信息技术等最新知识,并要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使会计人员适应社会发展。第二是形式过程中的系统性。针对各地各行的会计特点,会计人员培训学短期集中的培训外,还应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如自学、卫星远程教学、网上教学等,并逐步使之系统化,做到可持续发展,使培训具有全员性和辐射度。

本文认为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一、制定一系列能适应各地各行的会计培训预案,建立和发挥培训基地的特点和优势

随着会计人员培训工作的逐步深入,会计培训班也会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举办常规班的单一预案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要善于总结培训班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规模,准备不同的预案,以确保各地各行会计培训能适应各种不同类型培训班的需要,并且要明确培训机构,建立稳定的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不同培训基地的特点及优势,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式,以期满足不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

二、细化各项培训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有一定制度,但有待细化,要根据建立系统培训制度的要求,重点制定集中培训管理办法,对名额分配、报名登记、培训日程安排等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在教学上,要分析和研究所培训的会计人员的构成情况、行业特点,并根据会计人员所处行业、专业技术职称、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工作水平等方面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将受教育的会计人员分为不同层次或不同群体,以统一的培训规划和知识体系为基础,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并尽可能采取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形式,增强内容的可听性、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还要根据会计培训的进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设置相应的目标管理。为适应新形势还要多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提高讲座质量,设立讲座审批制。还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相长、推陈出新,建立学员意见反馈机制,以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做到精益求精。总之,要在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

三、提供一套理论、实践与形势发展相结合的培训教材及资料,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课程设置体系

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思想,设计出一套内容较为全面、理论联系实践的培训教材及资料,同时设置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培训课程必须具有相当的知识面,每一讲都要观点明确、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每期培训课程要相对形成一个严谨的课程体系。

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建立培训教师信息库

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由有关负责同志和专家授课,同时聘请个别高校教师讲授有关课程,采取的是内外结合、专兼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围绕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积极收集教师资料,建立教师信息库,并及时更新教师信息,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保障。并根据细化的各项规章制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五、拥有一套健全的现代化培训手段,进行远程教育和设立网上培训课堂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逐步完善会计人员培训设施建设,开展全方位的会计培训。集中授课时可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可通过卫星远程传输系统,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远程教学网,因时因地开展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并在会计网站上设立会计网上课堂,为会计人员参加网上培训学习创造条件,要在现有的网站资源上,不断加强技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继续教育自己的远程和网络培训系统。

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人力资源;问题;对策

0.前言

经济的进步,技术的发展对电力人才需求也在提高。由于电力系统工作自身的特征,不论是社会型服务的电力人才或者是专业的人才管理,都必须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相结合,发掘人才的潜力,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

1.当前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改革的深入,这种缺陷在不断减少,但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亟待完善。

1.1人力资源的观念十分落后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在员工的管理中仍然坚持传统的观念,对员工的管理采取管制的方式,没有给员工营造一种家的感觉,并未真正将员工当作系统的一部分,对人力资源不够重视。人才的管理过于僵硬、冰冷,对人才约束力较大,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大量的人才外流,近而制约电力系统的发展。

1.2 人员的配置规划合理性不足

人员配置的问题一直是电力系统最主要的问题,尤其是规划的合理性较差,使得某些部门人才结构十分混乱,实力被掩盖,无法发挥,或者发挥的不够充分,无法将人才的才华展示出来。部分部门更加严重,裙带关系较多,有些人通过走后门的方式将亲朋好友带入到电力系统中,导致整个系统人员冗杂,互相扯皮,人满为患,懈怠工作,导致资源的浪费与流失,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下降,影响工作效率。

1.3 薪酬机制不够合理

同工同酬制度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劳动的公平与合理性,但在电力系统中多数的岗位采取的是岗薪工资制,就是根据员工所在的岗位及其自身的职称来确定其工资与待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员工费劲心力去晋职称,也是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很多学历相对较低员工付出再多的劳动仍然无法获取相应的报酬,严重打磨了其积极性,使其对工作失去信心。

1.4 绩效考核机制的公平合理性较差

电力系统对员工绩效考核不够重视,考核的机制不够公平与合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缺乏明确的职位说明书;其次是考核标准不够明确,整个标准看起来过于宽泛,没有针对性;再次是考核队伍的专业性较差,一言堂的情况仍然存在,所有事物完全由领导决定,民主与科学性不足;最后就是考核的结果完全流于形式,与员工的薪酬与奖金脱离,无法发挥考核的功效。

1.5 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

员工培训是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从当前电力系统的员工培训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第一是实用性不够,很多培训内容都是由管理层制定的,不够实际,因此理论大于实际。对员工进行培训多是浪费精力与实践,对自身的技能与修养没有实际帮助。第二是培训的方式过于老套,仍然以演讲会、座谈会、动员会为主,无法发挥主人翁意识,调动不起员工的积极性。

2.加强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2.1 人力资源管理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系统发展的外部环境是无法控制的,因此要想做好电力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强化内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学习并且灵活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于整个系统的运作都显得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因此新时期的电力系统管理必须要以人力资源管理为首要任务。

2.2不可否认当前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任何系统在建立与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问题,合理的调配人力就可以提高人才的利用率,做到人尽其用。反之则非常容易造成人员冗杂,互相推诿,消极怠工,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系统的长远发展。

2.3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种重要技能

不论是国营企业还是民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一个必不可缺的项目,良好的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会提升系统的运作流畅性,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系统的竞争力。

3.改进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形势下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对其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改进,促进其管理水平的提高。

3.1改进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这就要求电力系统内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进行理论的系统学习,做好人才的长远规划及合理安排,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升人员的利用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3.2加强对电力系统员工的绩效考核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整个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该指标必须要根据员工的性质及其岗位的区别来设计;同时该考核要坚持自我的考核与领导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最后是必须要突出绩效考核结果的激励功能。对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要突出其激励功能,对于相对较差的员工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惩罚,而对于结果较为理想的员工则要进行奖励。可以与工资环节挂钩,突出考核的功能,既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情况,也可以发挥激励与惩戒作用。

3.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人是发展的根本,因此,电力系统内员工的发展是整个系统发展的根本,这就要求深入实际进行调查,深入到群众中,立足于基层员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培训内容,提高员工的实战能力。同时要紧跟时展需求,丰富员工的培训项目于内容,吸引员工主动学习,近而促进技能的提高。

3.4完善员工的奖惩机制

要想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有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电力系统必须要根据员工的需求增加对员工的奖励,为员工考虑,为员工谋福利。系统与员工间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互相帮助,共同促进系统的长远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在未来的发展中人才是根本,人力与人才是电力系统发展繁荣的根本动力,因此,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积极学习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将其与当地的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相结合,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合理的规划与配置人才,形成稳定的发展环境,激发员工积极性,促进系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宁.试论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5(7).

篇7

【关键词】电力故障 优化办法 管理思考

一、电力系统故障问题分析

在电力系统运作过程当中,通过对于电力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问题出现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加强管理工作的开展便可以从根本上使得电力系统运行的故障问题得到解决,因此,通过笔者的分析梳理,发现电力系统的运行故障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忽略电力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

在电力调度运行工作当中,电力设备出现问题较多的原因之一,在于对于电力机械设备缺乏的定期维修。在管理过程当中中,由于缺乏对于电力检修工作的认识,从而导致电力系统在运行当中,出现一定的问题。电力运输设备是保证电力正常调度的基础,对于电力运输设备,必须做到定期检修,同时对于不符合电力调度需要的旧设备、老设备要及时的更换。由于电力的特殊性,往往在检修的时候必须要停电操作,通过改变系统的运行方式来确保供电以及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在很多时候,由于线路老化,系统未升级等原因,导致电力设备出现问题不能够及时修复。因此,导致电力系统故障问题的出现。

2.电力系统管理制度冗杂

由于电力系统复杂,而且涉及面广泛。各个电网的数量较多,而且在管理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方案。因此,在管理制度的缺乏也是电力系统出现故障的一种典型的原因之一。另外,在电力系统的内部管理当中,存在着多出现重使用、轻管理的普遍现象。认为电力系统把握好电力调度与电费收缴便完成了基本工作。因此,忽略了管理的科学性。在电力调度中运行自动化系统之后,由于在运行和管理经验的缺乏,不仅带来了管理制度缺失这一种典型问题,同时还产生了一个“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导致电力系统在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管理重叠影响电力系统效率的关键。

3.电力系统内部人员素质偏低

在电力系统当中,当下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原因就是电力系统内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原因。纵观当下,在诸多基层的电站,许多的电力调控运行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得到正规的培训,存在专业知识匮乏,职业道德修养不高的现象。而且,一部分的工作人员在电力系统凭借电力工作经验资历老而进行一系列的管理。这些人员往往年龄偏大,对于新的管理模式在认识上存在的不足。另外,在电力系统当中,实际的操作人员也没有具备相关的要求,比如扎实的电力调控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这样在综合因素的作用之下,便会导致由于内部工作人员的原因,从而影响系统的操作管理不能保证高效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对管理人员的培养。

二、电力系统故障优化办法

在当下电力系统故障当中,通过对于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之后,结合相关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和探讨,从而为优化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一系列的实践。

1.注重对于电力设备定期检修工作的开展

要想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故障出现的几率,就需要从平时的电力检修维护工作当中开始着手。对于进行身背检修和维护的工作人员而言,要加强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时刻铭记安全第一,加强检修工作,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各项安全措施要经常严格查看,细心检查,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在安全管理的指导下进行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对于电力系统故障进行优化过程当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对于电力系统安全性的管理。提到安全管理,主要就是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进行内部人员安全管理培训,做到从源头、从根源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加大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监督力度,要求各部门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

3.提高电力系统内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学习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了解该系统的工作过程,然后有针对性的为自动化系统工作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规范系统的管理工作,让电力调度的一切工作都有据可依。平时注意营造良好、严谨的工作氛围。与此同时,建立惩罚体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杨洋,唐睿,吕飞鹏. 基于COMTRADE格式的故障录波分析软件设计[J]. 继电器. 2008(07)

[2] 白青刚,夏瑞华,周海斌,廖晓春. 采用高性能集成芯片的故障录波装置设计[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22)

[3] 黄纯,江亚群. 蔡舒平,张保会,薛岩. 一种新型故障录波装置的构成原理及设计[J]. 电气传动自动化. 2013(03)

篇8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5)23-0144-02

我国科学技术在改革开放以来有了明显的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完善。安全、经济、可靠是我国对电网运行的最基本的三点要求。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电网安全运行仍然存在些许问题,这制约了电网进一步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的自身完善。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技术规范、自动化设计、日常维修维护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更多的细节化处理,同时加强沟通和联系。总的来说,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正确实施,需要我们根据现今的管理理念和运行策略,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作用予以充分体现,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对我国电网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应有的作用。

1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

1.1电力系统设计不科学

我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电力系统方面仍然比较落后,伴随近几年的城乡电网规划,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逐渐成熟,但是,电力系统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主要是由于电力系统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在电网技术方面没有对应的技术标准,这就造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运用过程中事故频发,对电力系统安全造成影响。

1.2电力设备质量不过关

电力设备质量问题一直是我国较为突出的问题所在,应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由于设备质量问题更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仍然不够成熟,电力设备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是很高的,但是只顾追究经济效益,反而对产品质量方面并不重视,再加上电力设备和电力自动化技术没有达到统一的标准,这就使得设备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部分外购件生产管理更是松懈,而生产厂家内部人员对系统认识并不一定特别透彻,这就造成了设计问题的出现,电力设备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1.3技术管理不规范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要求也是极高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整体而言普遍偏低。再者对于自动化技术维护大多是交由生产厂家,专业的管理人员紧缺。这些情况说明,目前对于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十分欠缺,这就使得实际操作和维护方面造成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以及对事故处理不及时,这样对于电网运行成本又有所增加,安全隐患也进一步加大。所以,建设一支拥有电力系统高素质人才维护队伍是势在必行的。而且,预防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还需要我们对电力安全教育进行有效的宣传。

2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对策分析

2.1提升专业人员技术素质水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程度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影响很大,就这方面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方法,首先可以就企业实际情况对各个岗位的作用职责进行明确,使员工就工作岗位以及公司需求进行不断的动态学习,不断的进行自我进步,适应岗位的需求和公司的需求,从意识上认可自己的生存是基于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不断丰富自我。然后还要进行不同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对于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更要到位,使大部分人都能够更好的在不断的培训成长中,掌握更先进的技术知识,不断对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提升。另外,管理人员除却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外,要对企业的发展经营理念、战略部署足够了解。还要营造一定的不断学习的氛围,引导员工进行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给员工树立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终身学习理念,不断自我完善,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发挥体现自己的价值。

2.2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水平的要求,使得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要满足企业的需求和社会的要求。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建立高素质自动化技术管理队伍,对各个部门以及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维护人员技术得以迅速并持续的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字化电网与变电站已经普遍在各地应用,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了很好保障。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主要是需要发挥本身的技术优势,不断的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对电力系统中运行数据和通信数据进行资源整合并管理,以不断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信息水平,保证电网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最终以确保能够提升电力系统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并且以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维护水平的方法,能够降低电网运行成本,并能够安全运行。

2.3强化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管理水平

对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管理水平的强化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模式的合理设计,另一方面是能够制定统一、标准的技术规范。前者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目前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有限,经验不足,所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初期就要对各个方面都进行周密的计算和全方位的考虑,对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从设计角度开始就要降到最低。为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运行效率情况,一般在设计方面采取以下三种设计方式:

(1)电力系统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将信息情况输送给处理层并借助管线与电力系统设备连接。分布式结构对各个单元模块要求都是相对独立的,避免互相之间发生不必要的影响。

(2)对系统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进行不断的提升,以对自动化管理水平进行促进并提升。通常而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的,同时还具备之间相互对应的通信接口,这是为了在电网环境中能够更容易的进行自动化技术应用。

(3)对电力系统设计进行优化是提升自动化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尽可能的简化电力系统中的二次接线,并同时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继电器用高质量继电器进行替换,并科学合理的对开关柜和主控界面进行设计,以能够优化电力系统,并同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后者为对电力系统制定统一、标准的技术规范。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并不充分,只有建立更加完善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标准,才能更好的确保电网能够高速有效的运行,而且能够间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并将事故发生概率不断降低。在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时,必须要有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可作为依据,并且在实际过程中突出电力系统的重要功能作用。对于电力系统设备也要严格按照自动化技术标准执行,如对通信控制器、RTU、模拟盘等等具体设备都要进行严格把控技术关、质量关,这样根据标准规范进行严格处理,从源头上把控设备问题,定能更好的控制一系列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进步明显,国家对于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经济”的基本要求,我国电网系统也需要对国家社会发展提供足够的电力资源作为保障。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自动化技术发展,并且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完善,正在由低阶段向高阶段过度。故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安全管理在这段时期更为关键,需要运用更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引导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的向更加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对于自动化技术应用管理也不容忽视,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进行电力系统设计优化。以此保证电网更加完全可靠运行,并推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有文.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3(11).

[2]杨立明,任恒杰.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3(09).

[3]邵敏艳.关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的论述[J].能源与节能,2013(03).

[4]王蕾.浅谈电力生产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1(21).

篇9

在新时期内,行业竞争、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许多现代企业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与管理,但是电力系统仍然没有彻底打破旧的管理模式,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的进步与发展,对此,电力系统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现状,积极改变旧的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所创新,适应现代社会,促进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二、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涵

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从电力行业将主要是指将人才与管理智慧相结合,从而促进电力系统发展的一种力量。从管理角度讲主要是指电力系统管理层对员工入职、从业、培养、离职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与监督。它是电力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能动因素,具有客观性的同时又具有人文性,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员工有人文主义主义关怀,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展开对企业员工工作的策划与监管有重要意义。

三、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1.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的管理主要是靠电力系统管理层对员工的监管来进行的,通过制定目标有效监管来维持电力系统的运转,能使这一步骤良好运转的两个条件就是,企业管理层能正确给予员工合理有效的业绩目标和受监管员工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职业素养,能够对行业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控力,只有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有效进行,电力系统才能高效运转。

2.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市场竞争中最核心的是知识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能更有效的提升员工的总体素质,让员工在专业素养方面不输其他企业,这也是竞争中一个不容小觑的优势。

四、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1.组织结构老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

首先,无法摆脱社会固有体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研发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在企业化管理有能力给企业带来更多灵活用人权力的时候,制度方面存在限制,在选拔人才过程中,不能将人才匹配到相应的岗位,不能让人才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一过程中,仍旧存在关系户。其次,当前,很多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人力管理培训不够,目标不明确。毕业生或者新职员在刚刚进入到企业时就没有第一时间收到培训,再加上自身缺乏相应的实践基础,这给人力资源管理埋下了隐患。最后,电力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没有在行业内部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2.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评定

电力系统不断发展,不同部门出台的绩效评定各不相同,一些机制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大多数绩效评定都存在相应问题,对企业起不到促进作用。人力资源能力的开发需要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多数部门所推出的管理制度都较为落后,无论是在选拔人命,职责分配还是在绩效考核,分配薪酬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一些原本能力够充足的人潜能得不到发挥,这无疑会影响电力行业的整体发展。

3.人力资源总体素质与技术水平不吻合

新时期,先打技术飞速发展,电力系统中所运用的技术也不断革新,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系统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却被时代所落下,高端学历人才就业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屡见不鲜。

五、针对电力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优化组织结构

与其他普通行业不同,电力系统作为国家能源生产供应行业,是重要的国企,主要是国家管理,这一方面使电力系统的发展有雄厚的资源保证;另一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又有一定的特殊性。电力系统在新时代中,只有努力破除旧体制,发展完善新体制,转变固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在面向市场与社会时,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让优秀的人才能在合适的岗位发挥他最大的潜能,并且企业应该给予人力资源管理高度的重视,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能够运用人力资本创造经济效益。

2.采取有效的评定机制

电力行业应该采用合理有效的评定机制,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方面能够让大多数员工满意,并且能够给予优秀的员工奖励,犯错的员工惩罚,这样才能使员工更加认真积极的对待工作,也能让员工以最大的热情来对待工作,发掘他们的智慧与潜能。

3.加强人力资源素质培训

管理层可以在工作中给员工安排一定的专业培训,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聘请高技术人员来进行培训讲解了解国内外最先进的技术,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企业的进步储存充足的人才,让员工的专业素质能够追随时代的脚步进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竭的动力。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方向发展趋势 新技术

变电站电力系统是把一些设备组装起来,用以切断或接通、改变或者调整电压,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输电和配电的集结点,变电站主要分为:升压变电站,主网变电站,二次变电站,配电站。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基于科技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而逐步形成的一个概念,是一个综合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网络和用户的集成概念,其概念研究和实现的主要目的就是如何更好地掌控和监视电力从出厂到供应的全过程,使输配过程更有效和通畅。

1、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研究方向

(1)智能保护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对电力系统电保护的新原理进行了研究,将国内外最新的人工智能、模糊理论、综合自动控制理论、自适应理论、网络通信、微机新技术等应用于新型继电保护装置中,使得新型继电保护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特点,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水平。(2)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基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和电力工业技术经济的具体情况,认真研究了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深入探讨并明确了运营流程中各步骤的具体规则;提出了适合我国现阶段电力市场运营模式的期货交易(年、月、日发电计划)、转运服务等模块的具体数学模型和算法,紧紧围绕当前我国模拟电力市场运营中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3)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系统。对电力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电力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引进了加拿大teqsim公司生产的电力系统数字模拟实时仿真系统,建成了全国高校第一家具备混合实时仿真环境的实验室。(4)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电力系统运行人员培训仿真系统是针对我国电力企业职工岗位培训的迫切要求,将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和传统的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相结合,利用专家系统、智能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进行电力系统知识教学、培训的一种强有力手段。本系统设计新颖,并合理配置软件资源分布,教、学员台在软件系统结构上耦合性很少,且系统硬件扩充简单方便,因此学员台理论上可无限扩充。 (5)配电网自动化。在中低压网络数字电子载波ndlc、配网的模型及高级应用软件pas、地理信息与配网scada一体化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6)电力系统分析与控制 。对在线测量技术、实时相角测量、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理论与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电力系统振荡机理及抑制方法、发电机跟踪同期技术、非线性励磁和调速控制、潮流计算的收敛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仿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基于柔性数据收集与监控的电网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策略、电网故障诊断理论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7)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结合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了将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以及进化理论应用到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运行分析、警报处理、故障诊断、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实用研究。(8)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开展了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理论和控制算法、各种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直流输电的微机控制技术、动态无功补偿技术、有源电力滤波技术、大容量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和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9)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将传感器技术、光纤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模式识别技术等结合起来,针对电气设备绝缘监测方法和故障诊断的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基础研究,开发了发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电容型设备和直流系统等主要电气设备的监控系统,全面提高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

2、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3、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3.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①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②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③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3.2 FACTS和DFACTS

3.2.1 FACTS概念的提出 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输配电技术来提高电压质量和系统稳定性的时候,一种改变传统输电能力的新技术――柔流输电系统(FACTS)技术悄然兴起。

所谓“柔流输电系统”技术又称“灵活交流输电系统”技术简称FACTS,就是在输电系统的重要部位,采用具有单独或综合功能的电力电子装置,对输电系统的主要参数(如电压、相位差、电抗等)进行调整控制,使输电更加可靠,具有更大的可控性和更高的效率。这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微机处理技术、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可控性、运行性能和电能质量,并可获取大量节电效益的新型综合技术。

3.2.2 FACTS的核心装置之一――ASVC的研究现状 各种FACTS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基于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快速开关作用和所组成逆变器的逆变作用。ASVC是包含了FACTS装置的各种核心技术且结构比较简单的一种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

ASVC由二相逆变器和并联电容器构成,其输出的三相交流电压与所接电网的三相电压同步。它不仅可校正稳态运行电压,而且可以在故障后的恢复期间稳定电压,因此对电网电压的控制能力很强。与旋转同步调相机相比,ASVC的调节范围大,反应速度快,不会发生响应迟缓,没有转动设备的机械惯性、机械损耗和旋转噪声,并且因为ASVC是一种固态装置,所以能响应网络中的暂态也能响应稳态变化,因此其控制能力大大优于同步调相机。

3.2.3 DFACTS的研究态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用户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越来越敏感,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使用寿命也与之越来越息息相关。可以说,信息时代对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DFACTS是指应用于配电系统中的灵活交流技术,它是Hingorani于1988年针对配电网中供电质量提出的新概念。其主要内容是:对供电质量的各种问题采用综合的解决办法,在配电网和大量商业用户的供电端使用新型电力电子控制器。

4、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和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4.1 基于GPS统一时钟的新一代EMS 目前应用的电力系统监测手段主要有侧重于记录电磁暂态过程的各种故障录波仪和侧重于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前者记录数据冗余,记录时间较短,不同记录仪之间缺乏通信,使得对于系统整体动态特性分析困难;后者数据刷新间隔较长,只能用于分析系统的稳态特性。两者还具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即不同地点之间缺乏准确的共同时间标记,记录数据只是局部有效,难以用于对全系统动态行为的分析。

4.2 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 基于GPS的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控系统,是新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与原有SCADA的结合。电力系统新一代动态安全监测系统,主要由同步定时系统,动态相量测量系统、通信系统和中央信号处理机四部分组成。采用GPS实现的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为相量控制提供了实现的条件。GPS技术与相量测量技术结合的产物――PMU(相量测量单元)设备,正逐步取代RTU设备实现电压、电流相量测量(相角和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