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篇1

【关键词】德育为先;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对育人者来讲是首要的政治责任,对受教育者来讲是成长发展的灵魂。德育为先的主要内涵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素质教育从1985年提出,到1996年确立,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首先,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国民素质的提高必须依靠教育,人力资源的开发同样必须依靠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而且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提高民族素质”这一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

其次,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新世纪科技挑战的需要。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社会已经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就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新兴职业的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对未来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每一个人都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调整、提高、发展自己。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

最后,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正在实施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要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反映了义务教育的这一本质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倾向的需要。因此,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实施素质教育。

二、德育为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德育为先”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还应从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艺术素质和劳动技术素质等方面。其中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面素质结构中占有首要地位。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

第二,德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学习才会有强大而持久的动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能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顺利前进。就一所学校而言,只有搞好了德育工作,端正办学思想,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教学工作和其他各方面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第三、德育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有些学校,德育工作并没有真正到位,究其原因除了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外部原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冲击着德育工作。因此,德育工作能否到位,能否落实是衡量“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面对新世纪,我们教育工作者如何“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是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精神力量的教育。为适应素质教育体制的建立,德育教学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集体授课,信息单一输出的形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用授课与分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开设辩论课、讨论课,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是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专业课教学占有学生大量时间、精力和活动空间,而且每门专业课都蕴含育人内容和属性。因此,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把育人科学而巧妙地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把知识育人和思想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使教书育人经常化、制度化,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篇2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3―0074―01

中职学校化学教学力求知识、能力并重,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在使用人教版新教材进行职高化学教学中,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掘职高化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做人、求知、健体,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职高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也是首要任务的延续和深化。

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的源泉;特别介绍党的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我们张掖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另外在教学中运用质量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结合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二、 重视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心理和美育素质

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选做实验等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都是其他教学内容不可替代的。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

在学生实验中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首先,应克服依赖心理,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自参与,才能从成功中得到喜悦,从失败中通过总结得以提高;其次,应教育学生克服胆怯,怕失败、危险的心理,启发他们大胆实验;再次,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现象,使他们心中有数,做实验时踏实。

三、重视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篇3

那么班主任应该怎样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班主任应更新德育观念

现在全国提倡素质教育,这使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都发生了一个新的转变。但多年来班主任工作受“应试教育”的支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全面的发展,以致有极少数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适应新教育思想的要求。我们不否认“应试教育”曾经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旧的教育思想和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应试教育”与现代教育之间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提高素质,使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素质教育正是这种形势下的产物。

班主任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班主任也应更新教育观念,尽快吸收新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来指导实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开创新的教育局面。

二、充分发扬民主,实行班级民主管理

1.实行民主管理,班主任应有一颗公仆之心。班主任不是保姆,不是警察,也不是监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

2.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发火、打骂学生只能说明班主任无能。对待学生要少批评多鼓励、少喝斥多赞扬,更不能打骂体罚学生。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应该把每一个同学看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代表,是班级的主人翁,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的管理工作就好干了。

三、努力与时俱进,提高德育效果

班主任要根据新时期德育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日俱进,探索新的方法。

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因为学生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要求学生做到。班主任只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生病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关心照顾,组织学生送温暖,给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如我班的女生活委员是个热爱集体、工作负责的好姑娘,但是她的父母离异,她从小就和奶奶一起生活,缺少父母的爱。当她看到、听到其他同学的父母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时,她很伤心,有一种失落感,一个人悄悄地流泪。我知道了她的情况后,亲切地和她进行了交谈,我询问了她的心思,了解了她的家境。我开导她:大人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父母可能有他们的难处,但是艰苦的环境更能锻炼人,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还有同学和老师的爱呢,你并不孤立。生活中,我尽量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篇4

关键词:教育转型;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智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在我国,伴随这巨大变革的教育也有着本质的变革,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即从追求智育的单一教育体制向着全方位的智力开发型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不明确,转型十多年,结果怎么样?仍然表现为理解素质教育与智育教育的关系混淆。我们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开拓智力,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及时发掘积极因素,活跃求知中平等的师生气氛,善于发现非智力因素,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以成长为祖国栋梁之材。而智育呢?则是通过老师不断地“传道授业解惑”知识的灌输,促使学生才识范围的扩大,有文化水平才能在建设祖国中做出贡献。显然,两种观念在授业的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其目的完全一致,都是造就合格人才。那又何必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看呢?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转型期中的智育观念,切不可忽视智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当然,应试教育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没有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雄厚的文化水平,三弹响不了,卫星上不了蓝天,潜艇下不了深海,强大的军事力量没保障,更何谈建设祖国。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素质教育的巨大潜力。据权威消息称,中国在近年来获得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最多,但没有一位成为数学家;多种高级知识技能竞赛中我国独占鳌头,处处看到made in china,却没有China discovery,更谈不上诺贝尔奖。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在于我们培养学生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上有问题。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重知识的传授,欠能力的培养,也逐步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这也呈现出需要转变为素质教育体制的意义。不过,要摆正关系,千万不能全盘否定智育,不能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分数,不搞考试,少做作业,上课多提问,放学不留学生,不再家访,美其名曰“减轻学生负担”,连语文成绩的好帮

手——日记,有的也想去掉,甚至昔日的“培优补差,不吃饭也补好课”的做法也看不到啰!殊不知,依照我们农村的条件、能力和知识水平,又能给学生启迪多少呢?让给学生时间,是要引导他们会玩,在乐中求知识,寻兴趣,发挥特长,长本领,开发潜能,调动积极因素,提高创新意识和水平。如果我们一味地玩,学生连起码的语言表达和汉字书写能力都没有了,更何谈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了。

篇5

第一是政策层面,要从以高等教育发展为重心转移到以基础教育的发展为重心。提高全民素质,必然重视基础教育,没有基础教育的普及,就没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重基教育的核心是重质量,要讲究公平与效率。为此,从教育政策上还要从以重点校为重心转移到以薄弱校为重心。

第二是学校经营、管理层面,要从以学校的选拔功能为重心转移到学校的发展功能为重心。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其主要功能就是以发展所有学生的身心为目标,选拔功能只能居于次要地位。由“应试教育”造成的主次功能错位,必须彻底纠正。再者,学校教育充其量不过是现代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其发展功能由此可见。

第三是课程、教学层面,要从以显性学力为重心转到以隐性学力为重心。因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情意因素等隐性学力是支撑知识、能力、技能等显性学力的基矗重视隐性学力就是抓住了发展个性的根本动因。

篇6

一、教师——素质教育的施行者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的含义和职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素质教育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得到了充分的显示,教师的思想品德、精神风貌、知识水平、教育技能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

教师是学校专门的教育力量,是素质教育的施行者,承担着素质教育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的任务。为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意识,提高从事工作中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丰富扎实的知识底蕴,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育智慧,使自己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施行者,为提高素质教育做贡献。

二、教师的工作特性——特殊的劳动

教师的职业是培养人,教育工作是为了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满足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工作是用语言来播种,用笔来耕耘,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的崇高劳动,劳动产品是人而不是物,是任何一种工作都无与伦比的。

1.预见性的工作

今天教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明天国家、民族的面貌。教师的工作必须有预见性和超前意识,要把工作的起点放在时代与社会发展的前列,要及时地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具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市场意识,民主与科学意识,高瞻远瞩,带领学生走在时代的前列。

2.学术性的工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学术教育,教师要懂得教育规律、人的成长发育规律。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复合型的工作

教师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智能,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又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既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把无知变有知,把幼苗培养成栋梁,为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既要脑力劳动,又要体力劳动,也要创造性地劳动。教师的复合型劳动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艰苦的,既劳力又劳心,是其他任何工作无与伦比的。

三、教师的工作实质

在科技和生产飞速发展,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教师不仅是人类知识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素质教育的开拓者。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科学素质、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是国家与民族生存的希望,开发青少年的智慧潜能,培养青少年的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活泼健康地成长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教师的首要职责,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方面的基础:(1)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他们脑力和体力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使他们能追求事业的成功。(2)打好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够终身学习。(3)为他们走向社会打好基础,使他们从小就有一种责任感,了解社会、他人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

2.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劳动的产品,打破传统的师德尊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把权威建立在长期与学生平等的交往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主动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可亲、可敬、可近、可信任的知心人,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作为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就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保证,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看待,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会学生公平公正。

3.教会学生学习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首先要树立教育观和学生观,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在学生学习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学法、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学习规律,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活动,亲自去操作和观察,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争论,促使学生动脑、动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会学、乐学的学习态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具有健全心理的人,才是真正健康的人,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教师要随时帮助学生,开展心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改进与创新 实施方法

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近年来,对素质教育的讨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归其根本,主要有以下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从教育的责任来看,它在于促进人类的发展,这种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并不只是指智力的发展,更包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文教育有其特殊性,对培养上述非智力因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语文教育侧重于被确认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培养,而对非智力因素-价值观念、道德人格发展等方面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有益的探索尝试。那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根本的要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搞好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1.转变观念,培养情商

1.1 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和品质,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的身心和谐而全面的发展。这与传统教育并不悖离。传统教育提倡“教书育人”,但教也罢,育也罢,终归它不是灌输。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引发,是对受教育者诸多心理因素、身心潜能的一种诱导。受教者主体的发展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完成的。这并不象人们一般所认识的那样:学生的求知与发展通过老师的教育就完成了。它绝不像用口袋装东西,倒进去就有了。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是个复杂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施教的重点应放在尊重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由此看来,对学生情感智商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沙洛维(Peter.Salovey)和约翰.梅耶(D.Mayer)首次提出“情感智商”这一术语。他们认为“情商”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随后的专家学者在研究中认为,情商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情感弱智会导致心理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从而影响智力的正常发挥,给一个人的事业前途造成不利影响。可见,在传统的智力因素外,还有一种智力因素在影响着人生的成败,即情商。在现实生活中,智商对个人事业成功和发展所处的首要决定地位,已逐渐被情商取代。所有伟大的成就――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不能纯粹视为伟大思想的成果,因为缺乏具有动力的情绪及实有预感的直觉、感觉,是根本无法造就这一切的。同样对于学生而言,如果不具备学习的内驱力,教师不设法唤醒他体内的心理特质,教师的施教只能是劳而无功或事倍功半。

先生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要有良好的人,必先要有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因此,塑造健康丰满的人性与人格,如稳定的情绪,不折不挠的精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良好的人际沟通,则成为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它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渐建立人格力量,拥有健康人生,更重要的是它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整个社会、民族的人格素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与素质教育中提倡的人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教育整体观是步调一致的。从学校教育看,智商与情商并不抵触,且存在一种相关性。这就是学生中高分高德,而低分违纪现象的最好注解。

1.2 “情商”培养可尝试由以下手段进行。

1.2.1 教师观念的转变。培养“情商”就要使教育的观念、目标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学校从为学生升学和就业作准备,转向为学生的人生各方面作准备,即从过去单纯的智能准备转向全面的素质品格的准备。

1.2.2 实施有利于培养“情商”的做法:①学生素质品格的发展要从情感意志认知和结合上考虑。②学校、社区、家庭密切配合,发挥更大的系统功能。学校为社区的进步、家庭的幸福服务,社区和家庭参与学校的教育改革工作、儿童教育工作。这样使儿童的情商发展处于正常诱导监控之下,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③形成学生-教师-家长的伙伴合作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营造一个适宜学生发展的宽松、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模范。④学校活动要密切结合社会生活。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工作,这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行为及多种良好品格。⑤重视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并对此进行积极反思。这是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态度、价值、情感等心理品格的必经环节。

2.改进教法,力求创新

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在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具体的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重实质性目标,轻发展性目标。如一位教师为《背影》确定的教学目标是:①掌握瞒姗、着等字的读音;②掌握狼藉、触目伤怀等词的意义;③掌握祸不单行、勾留等词的用法;④理解叙事散文的特点和描写人物的特征。很显然,这些目标皆是知识性、技能性的,学生心智的培养未确定。

2.2 重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轻社会性品质的培养。社会性品质就是与人合作、给人关怀、以集体利益评价判断事物等人的群体倾向。当今世界面临共同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合作、理解。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在教学目标确定上不但要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品质,而且要培养其社会性心理品质,使个性与社会性协调发展。

2.3 重认知层面,轻情意层面,尤其忽视审美力的培养。在语文学科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无论什么体裁的作品,一般都具有自然美、艺术美、人性美三个方面的美育内容,但在众多的课堂教学目标中未能体现审美目标。面对如此现状,要保证语文素质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即既要有实质性目标,又要有发展性目标,二者缺一不可。

3.坚持课堂教学内容的渗透性

应试教育的教学内容的组织往往是“胸中有书”,但“目中无人”。素质教育在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教材结构,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在这方面,笔者以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3.1 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加强横向联系。“I日”知识是获得“新”知识的基础和起点,“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语文教师处理教材时,如果注意由旧知引入新知,由熟引入生,就能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减轻学生在学习中的负担。如教学《硕鼠》中“莫我肯顾”一句时,可联系初中学过的“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城中皆不之觉”(《夜袭蔡州》)、“吾子未之思也”(《卖柑者言》)等旧句,让学生比较这些句式,从而可获得如下认识:这些句子都有否定词(莫、不、未),宾语由代词(我、之)充当,都放在动词前,只是“莫我肯顾”这个句子的主语承上省略。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规律之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这样,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这句的含义,而且掌握了规律,以后再遇到这种句子就能够独立分析了。

3.2 处理好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的关系,确定教学的“序”。学生要系统掌握语文知识,就必须依照语文学科的逻辑系统,掌握其基本结构。因为基本结构是以简约的形式来反映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的,它有利于学生迅速有效地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然而,语文的知识结构只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和基础,要让它为学生所掌握,还必须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识发展规律相结合,以学生易懂的形式表现出来,才具有现实性。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内容时,要把以书本知识形态体现的教材内容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就要充分考虑他所面对的学生的特点和水平,把教材的逻辑体系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确定教学的“序”,这样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3 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语文素质教育以完善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与技能、学习方法、思维模式、自主能力为根本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不能完全是“教”与“教的内容”,还应当有“学”,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有“学的内容”。教师在组织阅读和写作教学时,应处理好教材和学材的关系,并逐步向学材倾斜,教法中融进学法指导。这样,“教是为了不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其语文素质。

篇8

一、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随合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教师的思想认识、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转变,已经开始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为他们将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基础。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功地的人格尊严,合理的要求乃至细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必须坚持“观察在前,目标在后”,在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统一规格的、共性化的教育目标,真正使每个孩子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的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立定基础,因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群体目标和个体发展目标的统一,要求我们首先应当确立群体基本素质的培养目标,但又要重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还要有在每一个孩子每一方面发展的原有基础上确定的个体发展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规程”中提出的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的精神。另外,我们还要树立大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教育是一项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程,只有调动三方面的力量,形成牢固的“金三角”,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过好教育,才能全面、积极在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就是指全面提高孩子的思想品德、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健康身体和心理以及全面的劳动技能的一种教育,它是以个体和群体的先天生理条件为基础,以改善先天素质提高后天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和升华.为了较全面地理解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我学习了许多理论文章,深受启发.进一步认识到儿童良好素质的基础应包括⒈健康的。心理素质⒉良好的体能素质⒊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与品德素质⒋良好的才智素质⒌会体验理解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我认为,在进行幼儿素质教育中,应把着重点放在让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学会生存:这是一个人能顺利生存于社会的基本能力与条件.对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是锻炼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习初步的自我保护,增强自理能力,即学习“自己的事化自己做”。

学会学习:主要指培养孩子从小县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地探究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力和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等。

学会关心:指的是要帮助、教育儿童关心社会、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条件,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和同伴,关心其他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关心知识、真理、学习以及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高度发展、适应性、创造性、社会性、坚韧性及全球观念等方面的素质要求.

篇9

【关键词】 小学教学 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内容和途径是什么?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对这些问题,人们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其主要表现有:

第一,概念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的表象性。由于对素质教育缺乏完整的认识,对它的系列过程概念朦胧,于是出现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诸如: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未入系统、有序阶段,就急干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测评手段的粗糙,致使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层。

第二,理解上的狭隘性,带来了实施中的片面性。一提起素质教育就口不离第二课堂:一说起第二课堂,涉及的总是兴趣小组。于是各种各样的少儿社团和兴趣活动应运而生。当发现素质教育还没有占领主阵地时,又全力以赴地抓学科教学的改革,无形中又淡化了第二课堂,而学科领域则又局限于语、数等学科及在出成果具有显性效应的音、体、美上。由于理解上的狭隘,忽这忽那,抓不住“牛鼻子”,各子系统之间又缺乏内容的衔接与贯通,明显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系统整体性原理,导致了实施中的片面性。

第三,改革行为的短期性,酿成了操作上的粗糙性。出于管理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改革实践中往往缺少规范,既无明晰的目标,又无实施目标的缜密方案和具体的阶段性实施计划,往往只是一些临时性措施。实施过程中却又缺乏资料的积累与分析、总结与回顾。欲速则难达。操作的粗糙,所得的只是浅显性成果。

第四,意识上的功利性,造成了改革中的游移性。功利意识是急于求成的根源、功利主义思想的作怪,反映在改革中缺乏韧性,“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变换课题。缺少“认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坚持到底”的恒心。

如何使素质教育走上整体改革的轨道,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实践领域,对此,本人谈点不成熟的想法。

1 搞清素质教育的概念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看法还并不一致。本人的看法是:要搞清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先从人的完整的素质结构认识开始。人的完整素质结构是生理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的综合。在这个整体素质结构中,生理素质结构是基础,心理素质结构是中介,文化素质结构则是核心内容。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中,所以素质教育实施的着力点必须落在人的繁体素质结构功能目标上。“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才能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整体功能,这可以说是造就受教育者完整素质结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而素质教育要瞅准目标,找准途径,选准措施,摆正德智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有所偏废。搞清素质教育的概念,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观念众多,如:大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以及学校职能观等。就实施素质教育而言,首要的是端正人才观和质量观。教育观念的核心是人才观。人才是有层次的。应试教育观无视人的差异性和人才的层次性,动辄“一刀切”、“一锅端”,致使实践结果拉大差距,两极分化,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最后筛选出少最的尖子。素质教育观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圣人教人,各因其材,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无弃人也。”可见,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才。

3 加强教育管理

3.1 完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估机制。实施素质教育,管理是基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建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只有目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对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运行方向实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改变以考分定功能的倾向、评价体系要考核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状况。

篇10

高校艺术教育能极大限度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社会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以后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才能。艺术教育以美学为手段提高学生情操品质,丰富学生情感,激励学生身心全方位进步。在学生德育培养过程中,艺术教育占据极大组成部分,给学生提供包含人类智慧结晶的资源,加强大学生人格建设,丰富大学生心灵和情感,提高大学生审美观的同时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发展进步。因此目前首要任务是不断完善高校艺术教育培养体系,提高大学生知识文化水平,创办完整正确的个体审美观,提高大学生展现个性美的能力价值,以期达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

二、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共同组成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彼此交叉发展衍生,在大学生发展进步中起到重要作用。首先,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在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审美观和道德情操,从而促进大学生社会素质和文化修养进步。艺术形式如欣赏中西方音乐、书法、绘画等教育方式下,不仅净化感染大学生的心灵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加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思想建设,而且提高大学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内涵,使大学生高校工作顺利进行。其次,艺术教育同样感化着大学生由内而外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实施艺术教育有利于开拓大学生眼界、提高大学生思想意识、不断创造大学生享受美和动手实践美的机会,对大学生形成良好心态起到关键性教育作用。此外,艺术教育帮助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价值观,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引导学生人文素质修养的正确方向,激励学生不断前进。

三、艺术教育开展实施的措施

1.实施艺术教育课程开展力度

艺术课程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主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需要有规律性地完善艺术课程体制,结合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因此学校首先需要完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体系,使它们二者密切结合;其次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艺术类别的齐全性,综合开展音乐、喜剧、舞蹈、书法、影视欣赏等艺术课,当然开展热门课程的同时兼顾艺术的综合性,举办一些冷门艺术专业,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举办大学生艺术教育文艺活动

学校艺术教育可以通过举办各式各样、不同种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开展艺术沙龙、文化艺术节、艺术讲座、艺术展览等文化行为体现。举办正规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利于提高文化质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促进大学生社会素质和人文修养进步发展。在大学生思想修养、身心健康、主人翁意识方面,高校艺术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艺术教育,它们二者密切联系、息息相关,高校素质教育提高离不开艺术教育改善,艺术教育是从高校素质教育中衍生发展出来的。实施高校艺术教育是当代社会的潮流发展趋势,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必不可少的改革方向。因此,想要完善高校艺术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创建完善正确的艺术教育体系,加大艺术教育宣传力度,提高艺术教育的物质条件,还要明确艺术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艺术教育教师的思想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者的主观积极性,从而达到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进步的目的。

3.共享艺术教育公共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