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篇1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昆玉河 规划设计 联系 可达性

2005年5月,北京节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和清华西门至卧佛寺路两侧绿化景观规划“国际招投标方案征集揭晓,ED SA Orient与北京园林古建设计院的联合方案夺得本次竟赛的第一名,并成为最终实施方案。

通过对本案设计过程中引发的一些对现代中国城市滨水空间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广大读者交流探讨,希望共同推动中国城市建设,改善城市居住环境:

1、以昆玉河为例探讨国内滨水地区存在的问题

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城市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快速发展积累阶段后,逐渐进入追求城市特色和品质的新阶段城市滨水空间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大多数国内城市滨水空间长期被湮没在对规模和速度的盲目追求中,无法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昆玉河目前主要存在3大问题:

1.1 与周边城市资源缺乏联系

“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北起颐和园新建宫门路,南至八一湖桥西侧,全长约lokm该走廊自北向南,将颐和园、万柳高尔夫及社区、鲁迅文化园、玲珑塔、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中央电视塔以及玉渊潭公园串联起来,囊括了众多文化、娱乐、商业和居住资源,但目前昆玉河与这些资源的联系是消极被动的,各种资源孤立地游离于昆玉河之外,小同资源之间没有互动,缺乏整合。

1.2 可达性差,没有很好地利用亲水空间

目前昆玉河滨河两岸均为城市道路。严重阻碍行人与河道之间联系,亲水空间的可达性很差。

有20多个新老楼盘分布于昆玉河两岸,居住用地在周边总用地中约占80%楼盘销售价格均得益于E}玉河,但居民未能享受到亲水环境,跨道的小便阻隔了居民的亲水愿望。

1.3 功能单一,缺乏生活配套设施

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小断追求,为滨水空间提供了新的舞台,然而目前昆玉河的单一景观水道的功能已远远小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在长达10km的范围内除滨角园餐厅外几乎再无其他滨水服务实施,昆玉河良好的景观条件所提供的功能价值被严重降低,本应成为城市休闲活动中的地带却无所作为地沉默着。

以上所述昆玉河的问题在国内其他城市滨水地区中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正反映了大多数滨水地区目前的尴尬状态,值得广大同爪和政府相关部门来共同关注。

2、确立总体日标和规划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相应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原则:通过引入世界先进的理念和高品质的设计,在历史风貌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整体性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游憩与旅游相结合等基本规划原则下,树立起昆玉河真正的京城名胜水上第一游“的形象;整合联系周边城市资源,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滨水空间;并可借助2008年奥运的契机,使东方昆玉河”的品牌走向世界。

整个方案依据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总体要求而设计,将保护古都风貌和展示首都新形象有机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借鉴法国塞纳河、德国莱茵河等国外著名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案例,充分发挥“水”的生态环境价值,使昆玉河水景生态走廊更能体现新北京的独特风貌。

3、规划对策

针对于以上所述存在问题,我们从景观、交通、功能3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措施:

3.1 景观方面

3.1.1 士曾加亲水空间

在昆玉河整体流域的设计中,亲水空间的创造始终作为基本的目标之一被加以强调小同区段亲水空间的创造都与其周边的重要城市资源紧密联系,与它们取得必然目自然的联系,进而将这些重要城市元素整合归纳到昆玉河滨水空间中来。

如在中央电视塔的节点设计中,以龙跃澜漪“为主题,以电视塔的圆形台地为依托,通过改变或增加电视塔广场入口,围绕电视塔周围形成半径小同的圆形滨水步道,使其与昆玉河产生有机联系。

长河,玉河交汇处的绿地现状景色很好,规划道路的小利影响很大,所以将道路外移,绿地得以保留并扩大成绿岛,增加了一处宜人的亲水平台。

3.1.2 岸线多样化

现状的昆玉河近10km的驳岸,给人的视觉感受较为平淡为了给游船上的游客及两岸车辆创造美好的心理感受,我们对局部地段的驳岸进行了改造设计一方面采用软化处理的手法。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景观: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与驳岸联系的通道和观景平台,增强了亲水区域的可参与性。

3.1.3 设置景观控制点

将河岸两侧周边主要城市景观纳入昆玉河景观体系,每隔一段距离设置景观拧制点,,玉河景观富于节奏感,也使昆玉河成为展示其两侧资源的重要窗口,引领游人与市民在小断的兴奋中完成昆玉河之旅,充分展示文化积淀深厚又充满活力的城市面貌。

我们将这些景观拧制点统称分,玉十景“,使之像珍珠一样镶嵌在昆玉河两岸,并赋予其充满诗意和古典情趣的名字犷双塔玲音”丫松风竹雪州新桥酒帘州长岛虹桥州松岛草径州华市灯光州荷风曲淑州莲舟醉晚叼笙歌水楼“、”万柳叠翠“。

3.2 交通方面

本方案中,重点强调了交通流线的合理性在可行条件下,对局部规划道路进行改线,扩大亲水空间;通过地下通道、空中步道等方式,解决亲水空间可达性。在总体规划道路结构基础上,根据设计要求,大量增加地块内部步行道交通线路,同时在主要节点空间设置步行广场本次规划将水上游船线路纳入交通设计范围,在主要地方开设码头,方便游客游览出入由于蓝靛厂南路将,玉河河道与周边居住用地分隔开,规划中,在局部地段将蓝靛厂南路改道,与其辅路相邻;同时在蓝靛厂南路与其辅路间设计了30 40m的绿化隔离带,以消除改道后形成的小利因素此外,通过地下通道的设计,使周边居民能很方便地到达滨河绿地。

3.3 功能方面

本次规划的核心内容,经过严谨而富有想象力的构思,确立了“一链州六段”的规划结构,整合或新规划若卜功能结点,我们用通俗的语言概括为:“望一望、尝一尝、逛一逛、游一游”,力图通过最通俗的语表达最时尚目最具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活画卷,展现昆玉河的历史风韵与时代魅力同时达成旅游项目多元化:既有古迹参观,又设有商业、文化娱乐、酒后、会展、健身等多个项目,使得整个旅游线充满活力。

“一链”指的是通过昆玉河走廊的形成,构建一条贯穿大小景点、开放空间的景观链“六段”是这链条上的6个以水“为主题的各具特点的景观段,并根据其具体情况实现小同的功能划分,形成6个风格迥异的核心景观区域。

位于车公庄桥以南至中央电视塔的双塔碧水段“被规划为娱乐人文区,结合中央电视塔、慈寿寺塔和摩诃庵3大旅游景点,构筑兼有中国历史与现代人文特色的空间,诗词、书法、评书、古典戏剧及舞蹈等活动都将能在这里找到各自的一块空间;生活休闲区位于车公庄桥至车道沟桥的”水岸飞虹段“,规划舫状的小岛,为周边居民提供,玉河上又一处休闲、放松心情的好去处犷长河水湾段”位于车道沟桥以北至长春桥,设定为文化艺术区,艺术沙龙、艺术展示等相关活动在本段是重点;长春桥以北至远大北路的水月华市段“将以金源时代购物中心为核心,通过广场、休闲吧和茶座等,向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良好的购物环境,成为商业游憩区犷水绿松岛段”被赋予运动生态区“的主题,在远大北路以北至火器营桥的区域内设置湿地观测、泛舟小溪、临溪垂钓等生态体验项目以及室外网球和篮球、慢跑、自行车道、轮滑等体能锻炼内容;火器营桥以北的区域命名为‘御水宫墙段”,是自然旅游区的所在,通过在颐和园外设计的商业步行街及配套停车场,形成了一个提供旅游配套服务的颐和园入口前区“望一望”即是登上中央电视塔望京城美景,展示北京风貌;接下来尝一尝“,享受玉河美食和悠闲的滨水生活;游船上坐乏了,中间再逛一逛”,在金源商贸中心感受北京时尚生活;最后抵达颐和园游一游“,欣赏御园神韵,昆玉河之旅达到。

交通方式实现多样化,水上线路通过小型游艇组织游客从河源段开始向下游游览各特色游览区,并在主要观景点设置游船码头,通过拧制游艇的吨位和马力来调节游艇与生态型河岸保护的矛盾滨汀游览线采用步行结合方式,利用蓝靛厂南路,开设电瓶车游览线,做到防洪与旅游、景观结合。沿河步行道多设置休息观景设施。

4、结语

作为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非农业人口聚集地的城市,生态化建设正成为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规划,力图通过强调有效利用及再利用地区生态环境的有限资源,从而使昆玉河生态水景走廊成为京城口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典范。

篇2

【关键词】生态滨水景观差异化城市园林自然

新世纪城市化的巨大变化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深,造成世界各国面临不同程度的景观危机。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导致人口与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深,从空间形态的变化看,城市蔓延表现为城区高密度和郊区化。

城市用地紧张与建设密度过大导致城市沿水平方向四周蔓延,侵蚀郊区的农业用地,郊区景观沿城市边缘不断向四周扩散,造成城市景观对周围乡村景观的同质。同时城市内的土地不断被造型凌乱、缺乏特色的钢筋水泥建筑所覆盖,建筑景观也趋向同质化,且状况十分严重。景观化现象是景观危机的主要内容,导致地域特点与历史文化价值逐渐消失,文化多样性和环境舒适性大大降低。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追求景观设计的差异化成为必要的课题。而城市园林化也逐渐成为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城市园林化的重要一个条件就是水资源的引入和利用。而滨水景观的建造也就成为解决景观设计同质化的一个重要方法。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的滨水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内在空间品质、提升城市固有特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那么,如何打造富有差异化的滨水生态景观呢?我从以下几点着重阐述这个问题:

一、了解项目概况,从当地的各种风貌进行了解。

1、地理位置:项目当地所称地带,滨水地是否为鱼米之乡还是烟波浩渺的秀水,亦或海洋。

2、历史文化:当地历史追溯,自古人文荟萃的情况。或著有歌颂当地的诗词歌赋。

3、气候要素:项目所处地的气候特征,是否受水体影响,日照情况,冬夏时长,年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和变化幅度等。

4、现状分析:当地的人文情况。居住人口,民族分类,生活习惯等。

二、项目的设计理念与构思

设计具有差异化的滨水生态景观,要结合上诉所说的各项进行分析。采用当地的合理的生态景观设计理念,以改造生态环境为基础,提高规划地的绿化覆盖率,结合具有当地特色的水资源来表达景观项目的主题设计理念。设计者可以考虑中心广场、主干道、主题公园的项目主体空间结构,与当地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相契合,突出自身的传统特色。滨水景观可主可次,目的是达到人、路、水,和谐交融的柔畅意境。

三、滨水项目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应该使项目本身成为外来人旅游和平时市民休闲的公共性场所。无论是阳光明媚的白天,还是幻彩的夜景,都使游客感受到功能使用的便利和无度的舒适,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要求。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休闲场所。

2、自然优先原则: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的情况下,突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做工过程与布局的协调来减少设计中对生态的影响。

3、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组合统一以适应场所功能需求的自然过程。就地取材植物主体是用乡土树种,合理与当地自然背景想协调,便于分期建设和日常的管理维护。

4、公众参与性原则:更好的使人们参与各项活动之中,与客体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满足人们的自我实现。从而提高场所活动的内容,进一步的加强活动的广泛性和深化。在符合人们户外活动的意愿的情况下,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规划场所更富有弹性。

5、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以生态性的生活方式为中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尊重自然发展的战规律,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观。

6、功能与环境的整体原则:由于功能各异,景观子系统必须在上一级系统宏观控制基础上,运用统一的设计语言,统一的色彩体系,保持自身的完整性与整体性,强调不同层面,不同区域景观设 计的统一性,将各种序列空间合理组织好。对景观生态进行整体全面的设计,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使的设计整体化。在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外,还具备对外展示 宣传的城市形象的作用。

7、在尊重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的情况下,以统筹发展的前瞻性进行规划,创新,发展,并保留有发展空间。通过各个景观的细部片段内容隐喻,来传达城市中蕴藏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展的信息。

四、滨水景观总体规划设计与景点分析。

根据项目特点和立地条件,将本区环境进行功能分区,大体可分为主广场景区、次广场景区、涉水主景区、其他涉水景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闲区、健身区、滨水廊架观景区等。每个景区要有自己独立的主题,各景区之间要遥相呼应,景点要衔接相应。中西元素相结合,主题相映衬。

五、滨水景观项目的专项分析。

1、植物配置:植物设计在尊重生态基础的原则上大部分采用当地乡土树种,以便苗木供应有稳定的来源保障,降低病虫害的几率,使苗木健康的生长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从植物配 置的整体性原则上,在道路部分采用以对称的方式种植为主,辅以地被植物补充下层空间,中部空间由植物的枝干来表现弥补,以达到视线的通透性,便于对景观的 观赏和控制。

各部分景点与景区则采用散植、孤植和群植的方式表现。利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坪形态和植物属性的差异形成错落有致的层次感来表现植物搭配形成的景观效果。与人们对户外活动的各项需求相协调建立密切的联系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2、 景观小品:园林建筑小品是在园林绿地中为市民提供服务功能,方便绿化管理的,用作装饰、展示、照明、休息等的小型建筑设施。它的特征是体量较小、造型丰富、功能多样、富有特色。

园林绿地中,许多建筑小品都是具备特定文化和精神内涵的功能实体,如装饰性小品中的雕塑物、景墙、铺地,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表达了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古典园林中,漏窗、月洞门和植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其包涵的意境就更加丰富了。

这里的植物配置,应该要通过选择合适的物种和配置方式来突出、衬托或者烘托小品本身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按照功能来分,园林建筑小品可分为四种类。

2.1. 服务小品:供游人休息、遮阳用的亭、廊架、座椅,为游人服务的电话亭、洗手池等,为保持环境卫生的废物箱等。

2.2. 装饰小品:各类绿地中的雕塑、铺装、景墙、窗、门、栏杆等,有的也兼具其他功能。

2.3. 展示小品:各种布告栏、导游图、指路标牌、说明牌等,起到一定的宣传、指示、教育的功能。

2.4. 照明小品:以草坪灯、广场灯、景观灯、庭院灯、射灯等为主的灯饰小品。而建筑小品与植物一起配置,处理得当,不仅可以获得和谐优美的景观,而且还可突出单体达不到的功能效果。

3、 道路系统:在此景观方案的设计中,对于道路系统的设计采用传统的环形道路系统进行对人流的组织,分级疏导人流,从而改善由于空间小造成的交通疏导困难的因素。使的各景区、景点在有限的空间里有序列的循环产生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更好的发挥道路的引导性和交通性。

六、结语

“每栋建筑都应讲述它自己的故事,而中国绝大多数建筑都缺乏故事”。 这是上海世博会主设计师马丁•罗班对城市建筑灵魂的描述。我们不想让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都一模一样。我们应把城市看作一种文化存在,让城市不仅成为人们生息的场所,更要让城市成为人与自然相互交流的平台。滨水的自然生态景观,让我们能更大程度的贴近自然,享受生活。让我们每个设计师努力,为创造和谐的自然环境,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长龙. 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198-231

[2] 尹安石. 现代城市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3:51-89.

[3] 熊济华. 观赏树木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0:7-223

[4] 刘滨谊.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4. 全文

[5] 许浩. 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技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引言

篇3

关键词:新常态;河南;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7-0148-02

一、研究背景

第一次提出“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省的行程中。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结构层面看,经济结构全面变化,优化升级;从动力层面看,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化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中国国民经济中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基本单元,国民经济的基本支柱和调节城乡关系的基本环节。《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仍旧延续了深度调整的态势,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更为显著的下滑,更多县域经济体出现更大幅度的负增长,对当地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在新常态经济发展形势与在城市经济依然发挥“排头兵”重要作用而农村经济作业依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形势下,县域经济长期被忽视而导致作用尚未完全开发与发挥,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新常态下的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河南省县域总数108,其中包括88个县和20个县级市,50个市辖区。据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河南省总人口大约10 722万人,县域平均面积近1 400平方公里,县域土地占全省的90.7%。河南省108个县域经济的GDP总量达24 454.28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69.9%。在2016年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河南省有新郑、巩义、荥阳、义马、新密五个县域上榜。全省县域经济已经成为支撑河南省的根本经济,因此,立足河南省县域经济现状,依据县域GDP、产业结构比重等指标对108个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类,分为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第三产业拉动型等三大类型。

1.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

工业主导型县域,是指工业产值在GDP中占主导地位或绝对优势,工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其中一部分工业主导性县域经济依托本地区的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比如,荥阳矿产资源丰富、义马市的煤炭储量21亿吨,素有“豫西百里煤城支撑”之说,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这些县域经济主要是对资源进行加工,创造工业产业链,开辟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培育支柱产业,从而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

2.农业主导型县域经济

在农业主导型县域经济中分为现代农业主导型和传统农业主导型。对于现代农业主导型县域,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0%―20%,第二、三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以上,第二产业比重平均达到60%以上,通过发展农业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于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县域,大多是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如河南省的正阳县、封丘县、滑县、淮阳县、杞县、内黄县等县域,其第一产业产值占县域总产值比重的30%以上,缺乏工业资源和工业基础;第二产业的比重低于50%,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整体县域经济实力较弱,在全省的县域经济排名中较为落后,甚至个别县域经济的发展史水平属于贫困县。

3.第三产业拉动型县域经济

在第三产业拉动型中,该县域经济主要利用县域内自然人文景观、传统文化资源或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且其第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多在30%以上。如鲁山县、卫辉市、嵩县、武钢县、偃师市、洛宁县、汝州市、陕县等县域,主要通过对现有自然人文景观、传统文化等资源的开放,通过发展旅游、文化等第三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新常态下的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各县域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具有特色化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取得一定成绩。《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人均GDP为49 992元,而河南省人均GDP为39 12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县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河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的条件差异从而导致县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从《2015年河南统计年鉴》数据发现,河南省108个县域中有11个县的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属于河南省县域经济水平最发达的地区,这11县域分别为义马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沁阳市、新密市、巩义市、新安县、淇县、孟州市、登封市;而不及全省人均GDP50%的县域,是河南省县域经济中相对贫困的地区,如邓州市、平舆县、卫辉市、柘城县、淮滨县、获嘉县、虞城县、商水县、正县、沈丘县、卢氏县、南召县、郸城县、社旗县、息县等,这些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滞后。

2.产业结构比例不协调

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8.9%、40.9%、50.2%,而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1.4%,48.4%,40.2%。个别县域如义马、巩义、登封、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的第一产业却不足5%。另外还有一些县域如河南省的正阳县、封丘县、滑县、淮阳县、杞县、内黄县、新蔡县、睢县等县域,第一产业比重超过30%,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属典型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县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四、新常态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的优化建议

在新常态背景下,河南省必须创新县域经济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总的建议是,在准确把握新常态形势下,河南省及各级政府积极引导,继续坚持不懈深化经济改革激发县域经济的创新活力,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培育和壮大区域特色经济,逐渐扩宽县域经济发展的视野,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促进县域间经济协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区域的辐射范围和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原则,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不同区域的共同可持续发展,实现河南省经济的稳健发展。

(一)工业主导型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1.加强政府引导,加大资金扶持

在河南省各级人民政府的引导下,加强政府职能,对于工业主导型县域的发展要有计划地利用和开发,发挥政府引导改造传统产业。尤其对于资源衰退型的县域而言,应加强对资源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逐渐改变县域发展模式,引导其从衰退型的资源主导型的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向其他类型的转变,分阶段制定县域经济振兴规划,引导财政加大资金扶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并且要对老工业区的环境进行治理,如填充废井等措施。

2.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

从现有数据来看,县域经济水平高、发展快的地区,都是依靠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处于县域经济的起步阶段,很多工业存在规模较小,技术相对落后等情况,建设新兴工业特色产业集聚群,加快产业创新步伐,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解决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增强推进新型工业主导型县域建设,强化工业主体意识,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完善县域功能,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集聚力,优化城市环境,创新创业,发挥重点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本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特色优势行业,吸引资金和技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稳步升级,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二)农业型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1.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对于以发展传统农业型的县域经济模式而言,农业生产并没有形成特色优势,民众人均GDP不高,普遍低于河南省人均GDP水平。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要优化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针对不同传统农业型地域的农产品优势,要因地制宜,优先发展和选择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的农产品,发展县域特色农业经济。加快科技转型,加快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和外部环境,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提升农业科技含量,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也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从而扩大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和规模,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做好农产品深加工

尤其对于河南省县域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水平低、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较差,同时经济相对落后、农业又是其县域经济的主要来源的地区,农业关乎整个县域内人们的温饱问题。据统计,这些县域的粮油、豆类、蛋类等主要农产品产量较高,但产后加工程度较低,造成很多农产品进入市场之后供过于求而价格暴跌,甚至很多新鲜蔬果烂在田地中无人问津。因此,要在农业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深加工,应对市场中供过于求的现状,缓解农民因农产品投入大而产出低甚至亏损的现状。如τ诤芏嗯┎品,可以采用科技手段,加工成易长期储存的罐头包装等形式农产品,减少亏损,扭转单纯只靠农产品输出的局面。

(三)第三产业拉动型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1.强化县域文化产业特色,开发旅游商品

尤其是拥有较好自然人文景观、传统文化资源的县域,应加快服务性政府建设步伐,合理科学规划现有资源,发挥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发展文化产业特色和重点,开发具有县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带动其他乡镇和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优势和竞争力。比如,河南省浚县近来年在政府积极引导文化产业发展下,形成特色文化产业,举办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节,节庆期间最高日客流量可达20多万人,成为华北第一大庙会,并且民俗节中有各种民间手工技艺,如泥咕咕,已经成为有着浓厚的文化特色,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对县域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因第三产业带动的地域承受力,尤其做好与资源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筹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共促县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浚县县政府合理规划城区建设,拉动外来资金投入,开发“古城文化”改造项目,进一步弘扬历史传统文化,以旅游文化促全县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国民生态意识的萌生,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裕,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以使身心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得到舒缓和松弛。在城镇建设方面,也同样更加重视构建多种优美的自然景观,营造悠闲舒适的环境,反映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人们尤其热切期待着景观生态园林这样的绿色开放空间。

景观生态园林也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 营造生态园林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参与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1 景观生态园的概念

生态园是以生态学的原理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的四美生态园林工程。

2 景观生态园的内涵

2.1 生态园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

2.2 生态园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

2.3 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3 生态园的分类

从自然资源角度化分,可分为以下几类:

3.1 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类

3.2 森林生态公园(区)类

3.3 地质生态公园(区)类

3.4 农业生态园(区)类

3.5 城市生态保育(区)类。

从产业经济与技术角度化分,可分为

3.5.1 观光农业生态园

3.5.2 都市科技型生态园

3.5.3 休闲度假型生态园

4 景观生态园的规划设计原则和总体思路

4.1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原有农业生产的资源基础,因地制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食宿及娱乐场和度假村的进一步建设等。另外,生态园的规划必须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服务社会。

4.2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生态园规划应以生态农业模式作为园区农业生产的整体布局方式,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旅游型观光农业精品。另外,要发挥生态园已有的生产优势,采用有机农业栽培和种植模式进行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体现农业高科技的应用前景,形成产品特色,营造“绿色、安全、生态”的主题形象。

4.3 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以生态学理论作指导思想,采用生态学原理、环境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管理机制,使整个园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经过科学规划的生态园主要是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高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生态园的经济效益;以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实现它的社会效益。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者相统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光农业生态园。

5 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5.1 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性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原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设计实现园内的功能分区。

A、生态农业示范区

生态示范区是生态园设计的核心部分,它是生态园最主要的效益来源和示范区域,是生态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示范区的规划设计应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遵循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

B、观光旅游区域

生态园规划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以绿色、健康、休闲为主题,在园内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渔乐区、农业作坊、露天茶座、生态公园、天然鸟林等休闲娱乐场所,让游客在完美的生态环境中尽情享受田园风光。

C、科普教育功能区

旅游科普规划时应遵循知识性原则、科技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例如可以通过在生态园中设立农业科普馆和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等科普教育中心,向游人介绍农业历史、农业发展现状,普及农业知识和加强环保教育。还可在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区设立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中心,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培植各种农作物,形成特色农业。这样生态园一方面可以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科普教育提供基地,为大中院校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提供场所,同时也为各种展览和大型农业技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农技培训提供场所。

5.2 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A、园路规划

依照园林规划的设计思路,从园林的使用功能出发,根据生态园地形、地貌、功能区域和风景点的分布,并结合园务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园路布局既不会影响园内农业生态系统的运作环境,也不会影响园内景区风景的和谐和美观。园路布局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使生态园内景观美化自然而不显庄重,突出生态园农业与自然相结合的特点。

B、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生态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考虑到环保及游人、园工的饮用需水,所以进行给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规划中主要利用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一切人工给水排水系统,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加工厂和生活污水排放管道接入城市活水系统,不得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C、园区绿化设计

生态园内的绿化规划,均以不影响园内生态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需求出发来考虑,结合植物造景、游人活动、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全园内建筑周围平地及山坡(农业种植区域除外)绿化均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生态公园等辅场所(餐厅、科普馆等等)周围绿化则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全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

5.3 生态园的建筑设计

生态园建筑是生态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根据生态园的环境、定位、投资等因素量身设计。好的生态园建筑创意也能吸引游客。生态园的建筑,应以绿色、生态、环保为主,要突出生态的主题。同时,作为供游人休闲、度假、体验的场所,还要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与游客之间的融洽关系。

篇5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定律

一、引言

目前,我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但同时,我国资源消耗过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环境对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加剧。因此,着眼于战略眼光来研究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明显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动态关系,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引起干旱区周期生态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在城市化发展初期体现为生态环境的恶化,在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则表现为生态系统的良化;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当生态环境改善时可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生态环境恶化时则限制或遏制城市化进程。可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极其复杂的交互耦合关系。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和生态需要定律理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可以看作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的、具有非线性互相作用和自组织能力的动态涨落系统,我们称其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从理论上分析,这种耦合系统满足随机涨落律、动态层级律、阈值律、非线性协同律、耦合裂变律和预警律,这六大定律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过程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定律。

二、随机涨落律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过程是一个动态涨落过程。这种过程的时间组织性决定了二者交互耦合过程是一个演变着的动态系统,其演变的重要机制是偶然性的随机涨落,涨落的产生于放大取决与耦合系统熵的二阶超量的贡献。由于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具有等级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一个有限大小的耦合系统的生态环境要素总处在不断地随机变动之中,从而形成对耦合系统宏观状态的各种随机扰动,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外部涨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内涨落与外涨落互相叠加,同步和共振,造成系统涨落特性的复杂性,构成了其本身形成耗散结构的触发机和破旧立新达到有序结构的先行官,进而加剧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演化规律的复杂性。

三、耦合裂变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是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在此系统中,每一个因素都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变化经过系统的耦合作用,形成三种结果:(1)加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变化,称之为耦合升压效应;(2)减小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变化,称之为耦合减压效应;(3)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发生微小的扰动,称之为耦合恒压效应。

四、动态层级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需求度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否的“感应器”。由理论分析,生态环境对城市化需求度的满足程度可以分为:满足、较满足、基本满足、弱满足和不满足,对应这五个层次的城市化因子与生态环境因子的耦合态可分为:强耦合态、较强耦合态、中等耦合态、较弱耦合态和弱耦合态五个层次,对应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耦合态的评估分级依次可分为:优态、良态、中等态、可态和劣态,其发展态势依次为:强可持续、较强可持续、准可持续、弱可持续和不可持续五种发展趋势。

五、阈值律

阈值是任何事物的发展不能超过所依附的另一事物所能承载的能力。不同的学科对阈值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其相同之处都包含临界和限制、载荷和容量之意。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角度分析,如何科学的确定一些阈值或临界点,来有效地预警自然与社会系统的退化状态尤其是危急状态,如何认识有关地球自然系统和人类发展的理论和模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动态联系,如何认识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系统在各种胁迫下的脆弱性是有什么因素决定的,采用什么样的经济、法律、科技体制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人地系统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怎样延伸和综合现行的社会经济统计和环境监测系统,来引导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型等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需关注的科学问题。

六、预警律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同任何其他复杂系统一样,遵循预警定律。加入预警预报过程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叫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预警系统。耦合预警系统统是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核心,以经济高速发展的持久性,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社会分配的公平性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持续性为内容,以经济城市化过程、人口城市化过程和社会城市化过程等为对象,在一定经济理论、突变论、系统论、协同论等理论指导下,采用一系列科学的预警方法技术、指标体系、预警模型和信号系统,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过程进行监测,对监测结果获得的警性、警兆警示的决策支持系统。也就是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预警系统就是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偏离期望状态的警告。耦合预警系统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景气预警,另外一种是警兆预警。

七、非线性协同率

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是城市化要素间、生态环境各要素间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各要素间有非线性互相作用的系统,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和倏忽性等重要特性的复杂系统。因此,在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中,作为输出能量物质的“营养汇”的城市系统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彼此间存在着极复杂的非线性互相作用。同时,生态环境子系统、城市之间系统内部的各要素间的非线性联系更为密切。这种非线性互相作用使无数个地理要素的微观行为得到协同和合作,产生宏观的序,其结果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层次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篇6

侯丽君 HOU Li-jun;周燎原 ZHOU Liao-yuan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郑州 450045)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 Municipal Engineering,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5,China)

摘要: 本文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区域特点、地方政府四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测评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综合评价河南省19个地区公民环境生态意识,评价结果对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builds the evaluation systems of measurement of the citizen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 in Henan province from four aspec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ultural developm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l government. It us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analyze the selection indicators to conclude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n the whole index system and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itizens’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 of 19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economic policy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关键词 : 层次分析法;公民;环境生态意识;评价指标

Key word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citizen;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imension;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036-03

作者简介:袁伟(1984-),男,河南开封人,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环境。

0 引言

近年来,环保问题备受国家和个人关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的誓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的行动纲领,环保再度成为两会“强音”。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自中原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环境问题,而公民环境生态意识作为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更需要深入去了解,以便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局面。

1 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测评体系的构建

1.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1]。该方法主要通过一个复杂的决策问题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并通过人们的主观判断和科学计算给出备选方案的优劣顺序。将定性问题进一步的准确定量表示,适宜那些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类决策性问题,AHP具有思路清晰、方法简单、适用面广、系统性强的特点。

本研究采用AHP法确定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相关指标所占权重,采用德尔菲法利用比率标度技术对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判断,构造判断矩阵列出相应指标,一指标相对于另一指标的重要性含义及标度如表1所示。

1.2 指标选取和层次模型的建立

本文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研究,主要是在河南省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查阅、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现场采访等多种形式获取原始数据,以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传统、区域特点、地方政府环保支持力度等方面为依托,分析影响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主要因素。

在此之前也有其他学者在不同方面对公民环境意识展开调查研究,因此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因素的界定也不相同。本文研究小组参考学者意见,并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对各个指标进行分析整理,在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评价指标中选取经济(N1)、区域(N2)、政府(N3)、文化(N4)4个方面为一级指标,经济方面选取工业、农业和环保设施投入3个为二级指标;区域方面选取省会郑州、一般城市、乡镇、农村4个为二级指标;政府方面选取政府宣传、政策环保2个为二级指标;文化方面选取家庭、学校、社会方面为3个二级指标。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1.3 建立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是目标层的亲要素与因素层的各个子要素进行成对比较的结果。按照目标层的亲要素与因素层的各个子要素进行成对比较的原则,将指标体系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2]。依据表1中指标相对重要性含义,各层判断矩阵为:

1.4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判断矩阵i行各首先计算判断矩i行各元素的乘积mi再计算其n次方根Wn,对向量ω=(ω1,ω2,…ωn)T进行归一化得权重向量ω=(ω1,ω2,…,ωn),分权重值等于单排序权重值与相应总权重值的乘积。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为CI=(λmax-n)\n-1,(CI为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λmax为该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C.R.=C.I. R.I.(其中CR为随机一致性比率,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一般在C.R.=0时,可以称判断矩阵是完全一致性矩阵;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是满意一致性矩阵;当C.R.>0.1时,称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由公式算出:CR(N)=0.0417,CR(N1)=0.047,CR(N2)=0.039,CR(N3)=0.039,CR(N4)=0.000,CR(N5)=0.047,所得值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说明权重数值有效。层次单排序权重值、分权重值及总权重值如表3所示。

2 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测评体系的量化分析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各指标权重量化分析以后,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各种因素的分布情况。在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综合量化体系中,经济影响指标(0.453)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社会文明也是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条件,也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区域影响(0.262)高于政府影响指标(0.167)和文化水平影响指标(0.118),这是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文化水平的高低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低于经济的发展和不同区域对其的影响。

在经济影响的二级指标中,环保投入(0.594)和工业(0.249)这两个指标占的权重比较大,环保投入直接反映的是对环境保护及治理经济支持的力度,也是衡量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强弱的最重要的指标。工业反映的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这2项指标在整个体系中也处于重要的位置。在区域的二级指标中,省会城市(0.459)权重较大,而县镇,农村指标权重较小,这说明省会城市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比较强。在政府的二级指标中,政府环保投入(0.75)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宣传(0.25),这反映出实际的行政措施,对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影响更为凸显。在文化的二级指标中,家庭(0.528)是权重最高的指标,并且远远高于其它两个指标。由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强弱之分已经成为公民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强弱。对区域的关注反映地区行政级别越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往往越强。指标的选择倾向实际上反映出河南公民环境生态意识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水平综合评价

根据河南省近年来各地区统计的数据,分析整理后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应用所构建的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综合评价体系,对河南省19市地区的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水平进行测评,河南省各市各城镇公民环境生态意识情况如表4。表中总得分等于各项指标得分与相应权重乘积之和。

按照得分情况,河南省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可以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总得分>0.54,包括郑州、洛阳、平顶山、开封、南阳、新乡、三门峡,其中郑州的公民环境生态意识得分遥遥领先,说明郑州城镇化水平最高,但郑州环境质量相对较差;第二层次0.19<总得分<0.49,包括西平、栾川、鲁山、宝丰、内埠乡、西峡六个县镇,这几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好;第三层次0.16<总得分<0.24,包括老刑村、曹营村、蔡店村、小王庄村、侯庄村、郭家庄,这几个地区在河南处于较差地位。

目前,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培育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从文化、经济、区域、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几个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对河南省部分地区的环境生态情况进行调查、数据整理和统计,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一套较为全面的河南省环境生态意识评价体系。针对研究的结果应该从以下方面开展公民环境生态意识的培育工作。首先,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注重家庭教育、学校增设相关的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其次,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环保资金、设施和技术的投入;最后,政府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保投入所占的比例,对污染较严重的工厂及农业生产地区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要提升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各个地区应针对各自在不同时期的建设发展的具体实际,改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提高地区文明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水平,积极开展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凤珍,范慧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省农村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8).

篇7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 斑块 廊道 基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b)-0207-02

1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在欧洲,“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全书)中,用来描绘具有所罗门王国教堂、城堡和宫殿的耶路撒冷美丽的景色。在德语中,“景观”(Landschaft)本身的含义是一片或一块乡村土地(Turner,1987),但通常被用来描述美丽的乡村自然风光。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德国区域地理学家Troll于1939年创造了“景观生态学”一词。他当时认为景观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或者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综合研究的特殊观点。过去的生态学主要研究“垂直关系”,即在一个相对一致均质性的空间内研究植物、动物、大气、水和土壤之间的关系,而景观生态学的特殊性则在于它注重研究“水平关系”,即空间单元之间的关系。基于欧洲区域地理学和植被科学研究的传统,Troll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某一景观中生物群落之间错综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的学科。

德国汉诺威工业大学景观管理和自然保护研究所的Langer首次对景观生态学做了系统的理论解释。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Zoneveld进一步发展了综合的景观概念。他认为,景观生态学是把景观作为由相互影响的不同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来研究。Vink(1983)强调景观作为生态系统的载体,是一个控制系统。因此,他将景观生态学定义为把土地属性作为客体和变量进行研究,包括对人类要控制的关键变量的特殊研究。总之,景观生态学是新一代的生态学,主要强调异质性,重视尺度性,高度综合性。

2 景观生态学分析内涵

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区域部分的绿地系统规划更主要的是基于生态方面的规划与控制;而中心城区绿地的规划则必须更多的考虑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在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思考同时也必须对现有的所有相关规划作整理以确定可用用地。

2.1 绿地斑块

城区景观中一切非线性的绿地,根据其类型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城区绿地斑块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易接触到的类型,其功能、规模、布局对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有最重要的影响。

2.2 绿地廊道

城区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绿地,河流两侧自然林带、道路两侧绿化带等都可视作绿地廊道。

景观大道是贯通整个景区的客流通道,是景区物质、能量、信息内外传达的走廊,而且是营造景区独特的审美意境、引导游客酝酿情绪,逐渐进入最佳审美境界的导向空间。旅游景区廊道通常有3种类型:区间廊,指旅游景区与客源地及四周邻区的各种交通方式、路线与通道;区内廊,指旅游地内部的通道体系;斑内廊,指斑块之间的联络线,如景点的参观路线。

引景空间(prelude space)是游客从景区以外的空间进入景区之前进行预旅游体验的特定地带,是旅游空间与非旅游空间之间的缓冲区域(苏平等,2001)。引景空间的作用在于营造氛围,使游客收回思绪,消除杂念,渐入佳境,思想感情乃至身心与主景区的氛围、内涵逐步接轨,从而融汇到景区的氛围之中。引景空间在功能上与廊道具有同一性,由于其更多表现为景区与景区外空间之间连接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将其作为区间廊的一种。

2.3 基质

城区景观中的基质是指城区中城市绿地以外的区域,主要是人工的元素,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等组成。

2.4 其它非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分析工作

中心城区绿地的规划必须更多的考虑居民使用和可操作性的问题,在现状分析的时候应该同时对现有已编制的控规、地块征用批准情况、具备改造可能的地块、相关政策等各方面相关规划、计划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分析出可能调整为绿地的“准绿地地块”,为合理规划做好前期准备。

3 景观生态学在规划中的应用

3.1 优化整合现状斑块

3.1.1 扩大斑块面积

一般来说,斑块中能量和矿物营养的总量与其面积成正比,大斑块比小斑块拥有更多的动植物和更完整的食物链,其生态价值也更高。在规划中,应将相邻的各个小斑块尽量整合为较少数量的大斑块,

例如可以将相邻但相对独立的、现状较分散的自然生态林地规划整合为一个较大的生态林地,扩大斑块面积,提高生态价值。

3.1.2 优化斑块边界形状

斑块的边界形状一般都不是平滑的,而是弯曲凹凸的,具有最小周长面积比的形状(例如圆形)不利于能量与物质的交换,相反周长面积比越大越有利。在规划中,应尽可能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扩大周长面积比。

理论上,最佳斑块形状应该具有多种生态学效益,通常与“太空船”形态类似,即具有一个近圆形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图1)在规划中,结合周边用地状况与地块划分,在易

在易于管理的前提下,应该有意识的将规划绿地(绿地斑块)形状与最佳斑块形状靠拢,即在核心区域外争加边界长度和边缘突出部分。(图2)

3.2 拓展和新建生态廊道

3.2.1 拓展廊道宽度

廊道宽度与其能够发挥的功能紧密相关,根据研究,12 m是一个关键值,廊道宽度在3~12 m时,物种多样性较低;如果廊道宽度大于12 m,则有内部种开始出现,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根据研究,廊道宽度在12~600 m宽度范围内,其生态学意义可分4级定义。(见表1)

在规划中,结合国家相关规范,融入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提出以下规划思路。

(1)城市绿地中沿道路景观绿地、绿地通廊等较窄的绿地廊道应尽量大于12 m;(2)沿重要交通设施廊道的绿地(例如铁路、高速公路等防护林地),以及次级河流两侧防护林地、自然林地,规划应不小于30 m,尽量大于60 m,使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3)重要河流两侧防护林地、自然林地,以及主要山体廊道,在非城市规划建成区部分应超过100 m,并尽可能的拓宽,创造自然化、物种丰富的景观结构。

3.2.2 新建生态廊道与踏脚石原理的应用

踏脚石原理简单来说,即是在斑块间没有廊道或难以靠廊道连接的地方,加设一行踏脚石(小斑块)来增加景观连接度,并可增加内部种在斑块间的运动。换而言之,踏脚石原理就是通过连续的小斑块达成廊道的作用。

在旧城区中,由于建设现状和改造难度的原因,要想在绿地结构上形成联系各主要斑块的生态廊道往往非常困难,这种情形下可以有意识将“踏脚石”以街头绿地、小游园的形式布置,替代廊道的作用,形成联系度较好的绿地网络结构。

4 结语

通过对景观生态学原理在余杭区绿地系统规划中的应用分析,可以总结出,在城乡统筹的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主要应用于以下三方面。

在规划目标上,区域层次以区域绿地景观生态系统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评价基础上,建立优化的空间结构和模式;城区层次上,通过优化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斑块、廊道)而调整或构建良好的景观生态结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在规划分析上,应用“斑块―廊道―基质”的理论帮助分析,区域层次的“斑块―廊道―基质”是较为宏观和大规模的生态因子,城区层次的“斑块―廊道―基质”则是由我们平常所及的绿地、道路绿化等因子所组成。

在规划手法上,区域层次主要着眼于构建宏观的、结构上的景观生态系统;城区层次主要着手于绿地系统的构建和具体斑块、廊道的处理,例如在绿地斑块、廊道控制上引入景观生态学的佳斑块形状理论、踏脚石原理等应用理论,优化和创造良好的形态,增加景观要素的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神经肽Y Y2受体,并对之进行纯化、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取已构建好且经测序确认无误的重组质粒pET28aY2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经SDSPAGE检测和Western 印迹鉴定,表达产物包涵体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然后利用相关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Y2受体蛋白。结果 经IPTG诱导含有pET28aY2重组质粒的DE3菌,表达出重组人Y2融合蛋白。重组蛋白经Ni2+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后,得到了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经相关在线软件分析后获得了Y2受体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结论 重组质粒pET28aY2在大肠杆菌DE3中成功表达,亲和层析纯化后获得较高纯度融合蛋白,并对Y2受体蛋白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预测,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其抗体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人神经肽Y Y2受体;融合蛋白;包涵体;纯化;生物信息学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ress human Y2 receptor protein in E. coli,purify and identify it,and conduct bioinformatic analysis of Y2 receptor protein. Method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28aY2 which had been well constructed and sequentially confirmed was transplanted into E.coli BL21(DE3) and induced by IPTG to express fusion proteins.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 were used to test and identify the expressed fusion proteins. The inclusion body of the expressed product was purified by Ni2+NT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hen bioinformatic analysis of the Y2 receptor was conducted with the help of related online software. Results After being induced by IPTG,the DE3 with recombinant plasmid pET28aY2 expressed recombinant human Y2 receptor protein. Highly purified fusion protein was obtained by Ni2+NT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Relate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Y2 receptor were obtained after the online software analysis. Conclusions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ET28aY2 can be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DE3. Highly purified proteins can be obtained by Ni2+NTA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Y2 receptor′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predicted, which lays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f Y2 receptor protein′s biological function and antibody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uropeptideY Y2 receptor; Fusion protein; Inclusion body; Purification; Bioinformatics

神经肽Y(NPY)是由3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属于胰多肽家族,作为一个信号分子在不同物种间有高度的保守性。人体内NPY相关的受体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中,此外在外周组织也有分布。其中与脂肪组织相关的受体主要有Y1、Y2和Y5〔1,2〕。NPY通过与其受体Y2(NPY2R)的作用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分化,在血管生成过程中重要的作用〔3,4〕,Kuo等〔1〕的研究表明NPY在脂肪重塑、饮食诱导的肥胖加剧及伴随的代谢综合征形成中有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NPY与NPY2R相互作用,通过血管生成引起内皮细胞及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表明NPY及NPY2R可作为媒介用以增加移植脂肪组织的体积和存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E.coli BL21(DE3)、含有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ET28aY2的保存菌均由本室保存;蛋白Marker购自TaKaRa公司;鼠抗人Anti6×His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G 均购于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镍离子亲和层析预装柱及化学发光显色试剂购于QIAGEN公司;蛋白电泳仪、电转移仪(BioRad公司);cientzIID超声细胞粉碎机为宁波新芝科器研究所产品;其他所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

1.2.1 重组人NPY2R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 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含有重组质粒pET28aY2的保存菌,于LB(Kan+)平板上划线,37℃倒置培养过夜。次日挑取单菌落,接种于5 ml LB (Kan+ )液体培养基,37℃振摇培养过夜。次日取培养过夜菌液500 μl 再接种于50 ml选择性LB 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至OD600值达0.6。吸取1 ml后加入IPTG,终浓度为1 mmol/L,37℃继续诱导培养4 h。取加IPTG前和后的菌液各1 ml,12 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菌体沉淀,并于沉淀中加50 μl蒸馏水,混匀后再加2×SDSPAGE上样缓冲液50 μl,混匀,沸水浴5 min,12 000 r/min离心10 min,每个样品取20 μl上样于10%的SDSPAGE凝胶电泳,电泳结束后取考马斯亮兰R250染色2 h,然后脱色,拍照记录结果。

1.2.2 包涵体的释放 据上所述,在2 000 ml的摇瓶中装500 ml的LB液体培养基扩大诱导规模。将诱导表达菌液,4℃,5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菌体沉淀;加入25 mlPBS,吹打充分悬浮菌体沉淀,4℃,12 000 r/min,离心30 min,弃去上清,依此反复冲洗菌体沉淀3次;加入细胞裂解液25 ml,吹打使菌体沉淀均匀悬浮;将菌体沉淀悬浮液置-20℃冷冻,再于室温融化,如此反复冻融3次;4℃,12 000 r/min,离心细菌冻融液30 min,弃去上清,在沉淀中加入超声裂解液25 ml,吹打混匀;置冰上对细菌冻融液进行超声处理,10 min/次,处理时间30 min;超声处理后,于4℃,12 000 r/min,离心30 min,弃去上清,沉淀为菌细胞裂解沉淀物。

1.2.3 包涵体的提纯 于菌细胞裂解沉淀物中加入含4 mol/L尿素的包涵体提纯液25 ml,吹打混匀,室温静置30 min,12 000 r/min离心30 min,反复3次,即得到包涵体沉淀物。

1.2.4 包涵体的裂解 于包涵体沉淀物中加入包涵体裂解液25 ml,吹打混匀,室温静置6 h,使包涵体充分裂解,2 000 r/min离心30 min,收集上清液,即为包涵体裂解物。

1.2.5 变性蛋白的复性 将收集的包涵体裂解物上清液加入到处理过的透析袋中,扎紧透析袋两端;将透析袋整体浸没于蛋白复性液,在4℃条件下透析;复性液中的尿素浓度从7~1 mol/L依次递减,在每个尿素浓度梯度复性液中透析3~4 h。每次更换不同尿素浓度复性液之前,需要将透析袋内的样品吸出,4℃,12 000 r/min,离心30 min,再把上清液加入透析袋内,重新扎紧进行透析;透析完毕后,将样品取出,4℃,12 000 r/min,离心30 min,再将上清液加入透析袋,在4℃预冷的PBS中透析20 h;取出透析好的样品,4℃,12 000 r/min,离心30 min,收集上清液即为复性产物。-70℃保存。

1.2.6 复性产物的纯化 ①上样:将复性产物缓慢加于已用PBS缓冲液平衡的镍离子亲和层析预装柱中,加样所用的流速要控制在1 ml/min以内;②冲洗:PBS洗涤除去未结合蛋白,冲洗流速应控制在5 ml/min以内;③洗脱:分别用含50、100、150 mmol/L咪唑PBS缓冲液洗脱融合蛋白,流速5 ml/min。

1.2.7 纯化产物Western印迹检测 取纯化后产物20 μl上样于10%的分离胶SDSPAGE电泳后,电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一抗为鼠抗人Anti6×His(1∶1 000稀释),二抗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的羊抗鼠IgG抗体(1∶5 000稀释),采用化学发光法显影,于X光片上曝光。

1.2.8 生物信息学 对所表达的NPY2R融合蛋白分别利用在线软件(expasy.org/tools/protparam.html)进行氨基酸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利用在线软件(ca.expasy.org/tools/protscale.html)进行疏水性分析;利用在线软件(ch.embnet.org/software/TMPRED_form.html)进行跨膜分析;利用在线软件(cbs.dtu.dk/services/SignalP/)进行信号肽分析;利用在线软件(npsapbil.ibcp.fr/cgibin/npsa_automat.pl?page=npsa_nn.html)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利用在线软件(swissmodel.expasy.org/workspace/index.php?func=modelling_simple1)对三级结构进行预测;最后利用Harvard大学的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bio.dfci.harvard.edu/Tools /antigenic.html) 进行抗原表位预测。

2 结 果

2.1 诱导pET28aY2表达NPY2R结果 pET28aY2表达的NPY2R在N端有非NPY2R的36个氨基酸的融合蛋白,其中有6个组氨酸的tag(Histag),目的蛋白NPY2R由381个氨基酸组成,即pET28a2Y表达的完整融合蛋白由41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47 kD。见图1。

2.2 融合蛋白纯化后的鉴定 NPY2R蛋白在含150 mmol/L咪唑PBS缓冲液可以完全被洗脱,分别进行10%的SDSPAGE电泳鉴定,见图2。

2.3 纯化蛋白的Western印迹结果 用化学发光法显影,X光片曝光后可见一清晰条带,表明目的蛋白得到有效表达和纯化,见图3。

2.4 NPY2R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1 氨基酸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 利用expasy.ch中的Expasy protparam tool对NPY2R的理化参数进行预测。预测编码区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为417个。碱性氨基酸总数(Arg+Lys=35)等于酸性氨基酸总数(Asp+Glu=35) 。预测相对分子量为46.55 kD,等电点pI为7.27。其半衰期在体外哺乳动物网织红细胞为30 h,在酵母体内大于20 h,在大肠杆菌体内大于10 h。不稳定系数为31.63,归类为稳定蛋白(当一个蛋白质的不稳定系数>40时,则该蛋白质不稳定)。

2.4.2 疏水性分析 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亲水的极性部分在分子的表面,疏水的非极性部分在分子内部。因此,根据每种残基的极性和氨基酸序列就能较容易地了解到一级结构中不同肽段的极性,从而估测出不同肽段在分子内外的定位。用Expasy软件估测了NPY2R极性,结果见图4。横坐标为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序号,纵坐标表示残基的疏水亲水的特性;正值为疏水,负值为亲水。从图中可以看出,NPY2R具有较强的疏水性,位于分子的内部。

图4 NPY2R的疏水性分析

2.4.3 跨膜性分析 膜蛋白主要有两大类:内膜蛋白和外膜蛋白,内膜蛋白与细胞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是肽段直接跨过细胞膜,即跨膜蛋白,另外还可以通过脂肪基与细胞膜发生共价结合,蛋白可在胞内,也可在胞外。跨膜蛋白在细胞中常以离子通道形式存在,执行信号传导或物质转运功能。利用在线软预测,发现有7个跨膜结构区(如图5示,X轴为氨基酸系列位置,Y轴为氨基酸平均疏水指标)。

图5 NPY2R的跨膜性分析

2.4.4 信号肽分析 将NPY2R蛋白序列提交到在线软件分析NPY2R是否有信号肽存在,输出结果见图6,NPY2R蛋白N端1~70位氨基酸序列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信号肽酶切位点,Y平均值较低,未发现信号肽序列存在。因此,推测NPY2R不存在信号肽,该蛋白不是分泌蛋白。

图6 NPY2R的信号肽分析

2.4.5 二级结构分析 预测结果见图7,表明NPY2R蛋白的二级结构由49.40%的α螺旋、13.43%的延伸链、37.17%的无规卷曲组成。

图7 NPY2R的二级结构分析

2.4.6 三级结构分析 蛋白质高级结构的预测和分析,对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将NPY2R的氨基酸序列提交给SWISSMODEL三级结构预测服务器,未能生成预测的结果。

2.4.7 抗原性分析 利用在线软件对NPY2R的抗原性进行分析,结果见图8,有10个抗原决定簇可供选择,以便进行相关实验。

图8 NPY2R的抗原性分析

3 讨 论

NPY2R缺失小鼠能够明显减少摄食、降低脂肪沉积和减轻体重〔5〕,在大鼠和小鼠外周注射NPY2R 抑制剂PYY3236 均可抑制摄食,降低体重,而在NPY2R 缺失模型鼠中却无此作用〔6〕。这表明NPY2R与摄食和肥胖密切相关。为了探明是否NPYNPY2R信号系统能剌激体内脂肪量的增加,研究者使用遗传性的肥胖鼠B6.VLepob/J,这种鼠具有能进行中枢性的调节摄食过量、削弱新陈代谢及减少交感性嗜铬细胞活性的特点。与对照组鼠相比,这些鼠血清NPY水平高出正常值的200%,并且明显地上调腹部皮下脂肪的NPY及其受体Y2的表达。这也支持了一种观点,即循环的NPY来源于脂肪组织。利用腹部皮下脂肪源性的NPY进行处理后,可观察到在肥胖及消瘦鼠体内脂肪组织的质量及体积增加了50%。而相反的是,注射NPY Y2受体拮抗剂可降低肥胖及消瘦鼠体内脂肪量及体积的50%。

Baker 等〔7〕研究表明NPY与Y2受体作用可引起机体内新的脂肪生成,并可减少机体对移植脂肪的吸收。他们以鼠及猴为对象进行的研究表明将包有NPY并能稳定释放14 d的缓释药片植入到鼠的皮下组织中,在药片植入的周围会有新的脂肪生成,而且这种脂肪能够至少维持3个月。同时将含有NPY的药片植入到两只猴子腹部的皮下组织中,NPY的用量与给鼠的用量一样,但1个月后通过MRI检测,同样可以观察到脂肪细胞的生成。

本课题组在完成重组人源化NPY2R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8〕的基础上,将NPY2R基因与pET28α载体连接后表达于DE3中。pET28α表达载体在N端含有HisTag寡聚组氨酸链,因此,表达出的融合蛋白在多种情况下都可以便利地和经济地进行纯化。本课题组设计的NPY2R融合蛋白N端为36个氨基酸组成的非目的蛋白,其中包含一个Histag,其后的目的NPY2R蛋白有381个氨基酸。即pET28aNPY2R表达的融合蛋白共由417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50 kD左右。用6×histag抗体进行western 印迹鉴定,表明有大量融合蛋白产生。其分子量与NPY2R融合蛋白相符。目前已完成包涵体的裂解、复性及纯化,其生物学活性还有待测定。此外,本课题组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天然NPY2R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其生物学性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今后以NPY2R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准备了物质及理论基础。但是,对于NPY2R融合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Kuo LE,Kitlinska JB,Tilan JU,et al.Neuropeptide Y acts directly in the periphery on fat tissue and mediates stress induced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J〕.Nat Med,2007;13:803.

2 Movafagh S,Hobson JP,Spiegel S,et al.Neuropeptide Y (NPY) induces migration,proliferation,and tube formation of endothelial cells bimodally via Y1,Y2,and Y5 receptors〔J〕.FASEB J,2006;20:132737.

3 Rupnick MA,Panigrahy D,Zhang CY,et al.Adipose tissue mass can be regulated through the vasculature〔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107305.

4 Brakenhielm E,Cao R,Gao B,et al.Angiogenesis inhibitor,TNP470,prevents dietinduced and genetic obesity in mice〔J〕.Circ Res,2004;94:157988.

5 Sainsbury A,Schwarzer C,Couzens M,et al.Important role of hypothalamic Y2 receptors in body weight regulation revealed in conditional knockout mice 〔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2;99:893843.

6 Batterham RL,Cowley MA,Small CJ,et al.Guthormone PYY(3236) physiologically inhibits food intake〔J〕.Nature,2002;418:6504.

篇9

关键词:经济化学品 绿色化 进展

一、精细化学品与绿色化学概述

所谓的精细化学品,就是指在化学工业中,用于与通用化工产品或者其他大宗的化学品相互区别的一个术语,其中,通用化工产品是指在具有特定性能和繁杂的合成步骤的小产量高产值的化工产品,而大宗化学品则是指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高技术支持的大产量的化学品,例如合成树脂等。精细化学品的种类很多,而且由于它的产量小,使得经济化学品的更新速度较快,生产规模小,技术附加值高,这些也是经济化学品所具有的特点。

尽管精细化学品的产量小,但是因为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质,使得精细化学品能够促进工业和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精细化学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都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生态污染进行预防和积极的治理,所以,为了在战略技术上实现该目标,就要通过绿色化学,发展环境友好型技术。而且,绿色化学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农药对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性影响。

然而,我们如何理解绿色化学?绿色化学就是指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经济方面都具有可行性,而且对生态环境没有负作用的化工产品或者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其优点在于化学品在生产初期就使用了有效的科学手段预防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在生产的全过程都是零污染。绿色化学所研究的核心内容针对的是污染的本质,并不是要通过技术对污染进行再处理。所以说,绿色化学不仅能够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现在,绿色化学所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利的化学品,这也是绿色化学发展的关键;第二,探索对环境更安全的新型化学品生产工艺,主要从原料入手;第三,改善化学品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条件,降低环境污染源的排放。进而减轻化学品生产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绿色化学中,更注重安全这一词,不仅包括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还包括在化学品生产过程中对你整个生态圈所造成的影响,将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都涵括在内。因此,绿色化学也是21世纪化工科学发展的重点方向和趋势。

二、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进展

绿色化的精细化学品是化工生产所追去的最终目标,从杀虫剂的更新换代,即原有的有机氯杀虫剂到目前的生物源杀虫剂就可以看出来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进展,同时,还有绿色农药,绿色涂料等也在迅速的发展。

1.绿色农药

绿色农药是指能够对害虫具有高效性而于人和农作物无害,且在自然环境中能够自然分解,被环境所吸收的农药。绿色农药主要包括超高效的低毒化学农药和生物源农药。其中,超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是指只针对目标生物具有效用,并在环境中能够无残留降解的农药。农药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在很久以前就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其中以发达国家更甚。我国在20世纪末期才开始对有机氯农药进行禁止,以后又对其他对环境造成威胁的杀虫剂进行了限制;但是,由于农药是一种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低耗能产品,所以直到现在也被作为防病虫害的主要方法。所以,高效低毒化学农药成为绿色农药的主要研究趋势。而生物源农药则是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对特定的病虫害具有效用的天然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生物源农药的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它对人类、植物没有负作用,具有针对性。而且,以农药的来源为标准对生物源农药进行分类,可以包含三类,即植物、微生物和抗生素。而我国对生物源农药的使用和成产量都很大。但是,尽管生物源农药在不污染环境的基础上对病虫害的防止具有显著效果,在农业中的使用仍然受到限制,只应用于专业市场。但人们对绿色农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绿色农药的深入研究,绿色农药将会成为农药市场上的主角。

2.绿色涂料

涂料是由很多有机溶剂和具有毒性的颜料合成而成的,所以,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涂料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出很多有害气体,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对涂料中VOC排放的控制是防止涂料气体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最近几年,低VOC含量的涂料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包括水性涂料和粉末涂料等。其中水性涂料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是溶剂型涂料的很好的替代品,它还可以防止金属的腐蚀。目前,很多涂料生产企业都转向了水性涂料生产。而粉末涂料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1)涂料全部是成膜物,不含有对环境造成破坏作用的有机溶剂;(2)能够进行再回收利用,提高涂料的利用率;(3)使用过程中减少了工序,并且它的防腐性能和抗冲击性能较好。目前,粉末涂料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在工业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还有绿色催化剂,绿色溶剂等,在精细化学品生产中占据重要作用,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所以,溶剂和催化剂的绿色化也是目前绿色精细化学品研究的重点。

总之,绿色化是精细化学品研究的重点,但是,在精细化学品的生产过程中,合成步骤的复杂化和高频率就会成为清洁工业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提高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技术是关键,因此,要探索绿色化的清洁技术,提高化学品的利用率,进而降低精细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田宏哲,阎圣刚,姚卫东:《精细化学品的催化氧化与绿色化学》,《辽宁化工》,2002年第11期

[2]陈伟平:《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化进展》,《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第1期

篇10

关键词:生态节能设计原则;绿色建筑含义;生态节能设计策略基本应用

前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绿色化、生态化、和谐化是我们现阶段在发展过程当中不断追求的主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绿色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化、生态化的建筑模式被引进并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建筑领域当中。绿色建筑的引入和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在实际的建筑过程当中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的损耗、减少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实现建筑过程的全面绿色化和无污染化。从这个意义上出发,不断提高和发展绿色建筑的水平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绿色建筑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不断提高我国绿色建筑的水平,这正是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所在。

1.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概述

绿色建筑是以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和建筑理念,但是这一理念还尚未在我国的建筑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大家对于绿色建筑这一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些人甚至还没听说过这一概念,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存在,笔者将先从绿色建筑的基本含义入手,在学习和研究了大量的文献的基础上,对绿色建筑的含义给出一个明确的界定和阐述,并对其基本特点和实施绿色建筑的必要性做一简单地总结和概括,方便大家从整体上对于绿色建筑这一新型的概念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下文中展开对于生态节能设计与绿色建筑的若干问题展开具体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绿色建筑的含义。提到绿色建筑,相信大家产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和环境有关的问题,确实如此,从较抽象的角度去理解,绿色建筑就是指一种高度绿色化、生态化、洁净化的现代建筑理念和建筑模式。具体而言,绿色建筑是指通过在实际的建筑过程当中,对建筑所需要的各种原料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考核,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淡化建筑过程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程度,另一方面,实现建筑风格上的绿色化,给住户提供一种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氛围。

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原则概述

2.1实现建筑过程的绿色化、生态化、环境可持续化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很大一个原则在于实现建筑过程的绿色化、生态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化,这三点是衡量建筑过程是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绿色建筑理念的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我们在实际的建筑过程当中必须充分考虑在内的基本要素和环节。具体而言,绿色建筑的核心要素在于实现对于有限生态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运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有效增长与自然规律的有机统一,只有在满足如此原则的前提下,绿色建筑才能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所在,才能真正意义上为社会和人们带来更多的利益。

2.2体现出高度的现代化、经济化和健康化原则

绿色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理念和建筑模式,在充分保证绿色建筑的绿色化、和谐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该注重绿色建筑的现代化、健康化和经济化原则。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绿色建筑带给人们的实际感受和生活体验,无论是在其外观设计上,还是性能操作上,都应该立足于顾客的需求和基本期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们快速增长的消费意识和审美价值观念的转变这一社会现象,在具体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现代化特征,这就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者和规划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规划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和设计水平,提高创新意识,给绿色建筑注入更多闪光点。当然,我们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绿色建筑的经济化和健康化,我们要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成本问题,不断优化建筑过程和环节,尽可能多的节省资源,降低成本。

3.有效实现生态节能设计策略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的几点建议

3.1有效实现绿化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绿色植物的合理种植和引入对于建筑有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不仅能够给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美的享受,同时还能够起到良好的净化环境和空气的奇效,因此,在绿色建筑过程当中,充分发挥出绿色植物的优势是实现生态节能设计策略的重要应用途径之一,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的绿色化模式,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绿色植物的合理运用,有效实现绿化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同时这一设计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人们亲近和走进大自然的需求,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效的实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良性转换,给人们提供和创造出生存所必要的氧气。同时,绿色植物的另一大功效在于绿色植物可以有效实现降温遮阳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一种静谧的生活空间。本着为用户提供和创造出更加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我们还应当实现绿色建筑的人性化建设,淡化环境污染、美化环境。

3.2在材质的选择上充分体现出节能性

生态节能设计策略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在材质的选择上充分考虑材质的节能性和环保性,从而实现绿色建筑整体建筑的节能环保的效果。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在实际的建筑过程当中,借助生态节能技术的理念,选择一些对建筑防辐射和保温具有一定功效的节能窗户和墙壁系统。这样的材质不仅可以实现有效防辐射和保温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增强室内采光的效果,在实现节能的基础上,充分实现了保护环境的目的,在绿色建筑过程当中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态环境和谐的严重失衡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我国兼顾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选择节能型的材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3.3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 最优化水资源利用程度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整个绿色建筑过程当中我们不可忽视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在实际的建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化利用。在此,我们有必要指出绿色建筑中水系统这一重要的概念,水系统关系到整个建筑过程水资源的配置和导向,在其设计中非常重要,我就要求我们对于水系统的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具体的水系统的设计上,我们必须做到在满足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和建筑用水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水资源的利用,有效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