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记账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记账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特性和内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指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的,用来规范和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财务制度。与其他层次的财务制度不同,它具有以下内涵特性:其一,具体界定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其二,具体划定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明确相应责任;其三,具体择定企业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其四,具体确定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和责任奖惩等;其五,具体规定财务规划与财务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一个系统,其内容是多方面的。按笔者的认识,可按管理的职能、对象、环节等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制度体系:(1)按管理的职能分为内部委托受托责任制度、内部决策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结算制度;(2)按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财务管理体制、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3)按管理的环节分为财务结算与计划制度、财务控制与分析制度、财务考核与评价制度、财务监督与检查制度。
2.科学设计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是指以国家相关的财税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理财工作的过程。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新任务,企业只有科学地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才能实现自主理财、科学理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合法理财,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
(1)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是发挥其作用与功能的前提条件。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作为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财务制度具有以下功能:一是降低费用,即降低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交易成本,使经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合理稳定的预期,降低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腐败行为;二是保障合作,即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内部财务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有关行为约束的信息,规范理财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提供激励,即提高激励约束机构的兼容程度,形成持续性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内部财务制度可以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劳动,使经济行为人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有机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对各项活动的创新者给予激励和奖惩,并防止别人“搭便车”。
(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财务制度的格局变化为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正将微观经济管理权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自归还企业。相应地,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应与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格局只能是:国家制定《公司法》、《税法》以及《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财税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实施强制性的粗线条约束;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可选择范围内,自主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法,并设计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形成自主性的理财行动指南和规则。在这里,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和趋势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作为在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指导下的基层财务行为规范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取代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成为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重点。
(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大了当前企业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标志着我国市场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财务角度看,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方法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夯实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起科学的内部财务制度,规范和优化财务制度行为,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依据与原则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对于整个设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受制于内部财务制度目标。从实质上看,内部财务制度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现实与未来、管理者与所有者和债权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员工之间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而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将这些矛盾相互统一、均衡的结果在观念上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目标可简单归结为:设计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用以规范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种类不同,其具体目标也不同。按照设计的范围和内容,可将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类型分为全面性设计、局部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三种。全面性设计的目标是要构建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框架,产生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局部性设计主要是对原有财务制度中不具有的部分规范进行具体设计;修订性设计则是对原有财务制度加以修改而进行设计,以更改部分内容。
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保证企业财务预期的实现。为此应当做到:(1)整体协调性。即财务制度设计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协调,具有合力,并保证财务制度能够服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2)多样性与多层次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涉及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和企业理财的各个环境,并都有着特定目标,这些目标有着不同的性质、层次、期限,因此制度设计的目标也应体现多样性、多层次性以及阶段性;(3)定量性。就是指在制定财务制度目标时,要努力把所要达到的目标数量化,以尽量消除定性判断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使制度设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依据。科学有效的制度从根本上说都是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依据,从一般意义上讲应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就理论依据而言,除包括现代财务理论,还包括哲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现论和技术等,它们能够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和一般方法指导,确保制度设计正确、有效,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要求。实践依据主要是体现客观条件的要求:(1)国家财税法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形势),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2)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3)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4)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是财务制度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5)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是财务制度设计的中心环节。
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质量,设计时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作指导。这些原则除了包括符合国家法规、适应企业特点和管理要求、切合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制度相协调、以及具有系统性等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效益性原则。即要求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设计和运行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式、程序及方法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式。企业应根据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水平以及制度设计的范围内容、难易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可选择的方式有自行设计、委托设计、联合设计等。其中,自行设计是指由企业自己的财务人员组织和独立进行制度设计;委托设计是指企业委托社会上的财务咨询服务机构或其他人士为企业设计制度;联合设计是指以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基础,同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共同设计内部财务制度。
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程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无论采用何种具体方式,一般都应按以下程序进行设计:准备。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设计的内容,落实、培训设计人员,安排设计的进度,确定调查对象并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设计方案和进行初步设计;试行。试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试行和局部修订;定稿。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正式定稿,并准备施行。
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法。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需要借助于文字说明、表格和流程图等具体形式来反映制度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由于财务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不同性质和范围,制度设计的条件、方式和要求多有不同,因此,方法选择应当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法:
(1)实地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是设计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地调查的方法很多,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请求有关人员提供书面材料等方法获得财务制度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的应用都必须把握要领,而且所收集、掌握的材料应包括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两类。
篇2
在电算化会计中输入记账凭证时,尽管账务系统提供了多种控制错误的措施,但错误凭证的出现是难免的。因与手工会计处理环境不同,许多财务软件都提供了“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功能,这项功能的使用为错误凭证的修改带来了诸多方便。下面以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发展公司的通用会计系统(网络版V8.0)为例,利用该系统提供的功能,对不同情况下错误凭证的不同修改方法逐个进行分析,以期对会计电算化工作有所帮助。
一、利用电算化账务系统,实现错误凭证的“无痕迹”修改
第一种是由“凭证处理”操作员输入后还未经操作员本人复核或复核未通过的凭证,对于未经过“记账凭证复核”功能操作的错误记账凭证,可以由“凭证处理”操作员直接进行修改并保存。
第二种是已通过“凭证处理”操作员复核但未经“财务长”操作员复核记账的凭证,如经“财务长”操作员审核后发现错误记账凭证,可由“财务长”操作员在“财务长”模块里,单击“凭证处理”/“记账凭证编辑”功能菜单,调出该张错误凭证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保存并复核后记账。
第三种是“财务长”操作员已记账的凭证,对于此情况,欲实现“无痕迹”修改,可利用系统提供的“反记账”功能,即取消“记账”后直接修改。具体而言,首先登录“反记账财务长”模块,单击“反记账处理”/“授权修改记账凭证”/“查询后授权”查到需要修改的错误凭证,按“F9”键,进入“授权凭证修改”功能,选择需要授权修改凭证的操作员及修改的内容等信息,单击“确定”后退出;单击“反记账处理”/“生成反记账凭证”,生成反记账凭证后退出;然后由已被授权修改凭证的操作员登录“反记账凭证处理”模块,单击“反记账凭证处理”/“反记账凭证编辑”菜单,显示所要修改的错误凭证,双击该凭证即可修改被授权修改的内容,修改完成按“F9”保存后退出,单击“反记账凭证处理”/“记账凭证复核”/“开始复核”,复核通过后单击“确定”退出;最后再由“反记账财务长”进行“复核反记账凭证”和“反记账数据记账”功能操作完成修改。如果要修改的错误凭证是以前月份发生的,还要在“反记账财务长”进行“月末处理”所要求的操作。
二、错误凭证“无痕迹”修改的弊端
以上三种情况下的错误记账凭证,虽然按照财务软件提供的功能,特别是“反记账”功能,实现了对错误记账凭证的“无痕迹”修改,即不留下任何曾经修改的线索和痕迹。随着“反记账”功能和其他公司财务软件中“反审核、反记账、反结账”功能的广泛使用,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违背现行会计法规。
在记账、结账后,利用账务软件提供的“反记账”功能,可以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从而实现错误凭证的“无痕迹”修改。这违背了《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第17至19条的规定:“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对已经输入但未登账记账凭证的审核功能,审核通过后即不能再提供对机内凭证的修改。”“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者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在已经输入的原始凭证审核通过或者相应记账凭证审核通过或者登账后,原始凭证确需修改,会计核算软件在留有痕迹的前提下,可以提供修改和对修改后的机内原始凭证与相应记账凭证是否相符进行校验的功能。”
二是“反记账”等功能为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经济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技术支持。
由于“反记账”功能的使用,尤其是跨年度“反记账”功能的使用,使得会计人员为同一单位做几套账、编制几套会计报表变得轻而易举,为他们利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作弊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手段。以前手工账由各人分别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如果发生会计造假,通过墨迹或笔迹可以较容易地识别和鉴定。而目前大多数财务软件对更改的会计事项没有提供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有痕迹的记录,有的也只是在操作日志中记录了何人何时使用过这些逆向操作功能,至于更正和补充了何种会计事项,其目的和来龙去脉则无从得知。单位可以在审计、税务等检查部门审查前将账目调整的合理合法,但在审查后再将数据调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就给审计监督工作和防范违法犯罪行为增加了技术难度。
三是“反记账”等功能可能造成系统数据错误,导致账务混乱。
财务软件在设计“反记账”等功能时,虽然考虑了各种因素,但要保证各项记录线索的全面可逆,实际上财务软件是不可能达到的,特别是大中型的财务软件设计,由于涉及的功能较广,特别是需要在其他辅助功能模块中进一步核算处理的数据,如往来核算数据、存货核算数据、银行对账数据等,更无法实现这些记录线索的全面可逆。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水平及对软件功能理解的偏差,特别是在运用跨年度反结账功能时,不同年份会计科目体系或财务软件本身可能发生了变化,如果操作有误,很可能产生系统数据错误、财务混乱,甚至导致整个账务系统的瘫痪,造成严重的损失。又由于跨年度运用“反记账”功能后生成新的核算结果和各类报表,直接影响了与已对外报出财务报表的一致性,极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带来不可预料的经济损失。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网络版账务系统、工作岗位和各单位业务流程的实际情况,上述第一、二种情况对错误凭证进行的无痕迹修改是可行的,而第三种情况下的错误凭证不能利用账务系统提供的“反记账”功能,应采用“有痕迹”修改方法。
三、错误凭证正确修改的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输入记账凭证时,经“财务长”复核通过并记账后,如果发现记账凭证错误,不能利用账务系统提供的“反记账”功能,而应采用“有痕迹”修改方法,即在账务系统中留下曾经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账务系统中往往是通过保留错误凭证和更正凭证的方式留下修改痕迹的。
在“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金额正确而会计科目或其他事项有误时,应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更正。即先由“凭证处理”操作员填制一张与该张错误凭证除金额为红字(负数)外,其他内容完全一致的红字凭证,再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然后由“财务长”操作员进行“凭证复核”和“记账”操作,完成对该张错误凭证的冲销和更正。
在“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和其他事项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可采用“负数冲正法”更正。即先由“凭证处理”操作员将多记金额填制一张与原凭证内容相同、金额为负数的凭证。然后由“财务长”操作员进行“凭证复核”和“记账“操作,完成对该张错误凭证的更正。
在“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会计科目和其他事项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时,可采用“补充登记法”。即先由“凭证处理”操作员将少记金额填制一张与原凭证内容相同的凭证。然后由“财务长”操作员进行“凭证复核”和“记账“操作,完成对该张错误凭证的更正。
篇3
关键词:记账;会计基础
1企业记账的成效与意义
据调查,很多企业在实施记账度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较混乱,透明度不高。比较突出的,一是银行账户多,货币资金管理混乱,公款私存私借、白条抵库现象严重。二是各类票据多,收支凭证乱,普遍存在使用自制收支票据的现象,大量的收支凭证要素不齐。三是违规账目多,会计核算及档案管理混乱,自行设置会计科目,记流水账及不编制会计报表。四是违规问题多,财务收支混乱,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账外账”,扩大报销范围和标准。有的财会人员只管付款,不管审核凭证,只管记账,不管监督,且认为企业主要领导批的就有效。而在会计记账制度后,以往的状况大为改观。对于加强财务管理、控制腐败蔓延、切断腐败源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1推进了财务工作的规范化
据部门统计,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前,中小企业与基层组织财务管理一直是我国群众投诉和上访的热点,高峰时每年多达上百起,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后,此类投诉和上访事件大幅减少,更好地促进了干群关系的融洽和社会政治的稳定。
1.2提高了财会队伍的素质
过去,很多中小企业财会人员从行政到个人待遇都隶属本企业,必然导致会计监督不力的局面。尤其是当企业领导的意图与会计法规相冲突时,会计人员出于个人利益极易屈从于村干部的意志,不按会计制度办事,有意进行错误的会计处理。改变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实施会计记账制度后,会计通过业务部门推荐和考试,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优秀的中青年走上了会计工作岗位,改变了过去中小企业会计队伍长期存在老龄化、文化低、无资格甚的状况。同时,由于会计人员与企业分离,不拿企业的工资、不分享企业的收益,抓工作理起气壮,从体制上保障了财会人员能够严格执法,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2当前企业记账存在的问题
2.1记账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提倡企业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控制目标。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在于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但是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理财方法落后,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同时,企业管理模式也较为陈旧、落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2.2记账机构不合法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未办理营业执照和记账许可证的不合法群体,他们游离于工商局和财政局监督以外,和客户关系为“你情我愿”的利益关系,国家执法部门不能有效进行监督控制,扰乱了记账市场,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他们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不能保证会计行业的水准符合法律规定。
2.3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当前多数企业记账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比如人员配备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会计专业知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会计核算不按要求来做、不规范,原始凭证审核过于形式、原始凭证上单位负责人未审批签名,会计资料存在数据失真现象比如很多企业在记账委托过程中,记账对象提供的会计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得不到验证,导致了财务和报表的失真。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一定的判断失误,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2.4范围过于广泛
由于存在的为数过多的合法和不合法中介记账机构和个人,面对收取越来越低廉的服务费的恶性竞争,记账机构不得不接受超出法律规定会计业务范围的事项,诸如管理发票、出纳业务。设账外账等,导致责权不分,企业内控失衡,过多依赖机构。造成管理卜的漏洞,容易出现法律纠纷。同时由于业务量大,处理会计工作往往只求效率不看质量,甚至会计处理程序上出现明显的过错,无监督复核人员复核。造成许多诸如原材料负数,累计折旧和应付工资等核算不实现象,致使委托单位信息失真,在社会上引起不良影响。
3规范企业记账的措施
3.1加强制度规范
建立和完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是开展记账工作的保证。为此我们要要完善会计记账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国家和社会的外部控制制度体制,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全部到位,严格遵守法定的记账业务范围,内部配备专职制度复核人员,以保证业务质量,避免掺假、造假事件发生,财政局等国家职能部门要定期对记账机构进行法律监督,以促进记账机构通过借助外部监督的作用,促使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纠正。
3.2积极做好监督
一是对企业制订的财务审批制度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和监督。企业拟订的财务审批制度,首先要符合财政及主管部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其次要经企业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二是加强对企业开支的监督。上级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对企业办理报账的每一项开支都要进行认真审核。对各项支出业务,必须确认其支付凭证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及审批手续(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完善,方能支付。要切实把好审核关,定期公开公布财务事项,真正做到财务公开。三是政府、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对企业核算中心实行再监督。从制度上、机制上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与有效。
3.3协调与企业的关系
企业财政部门着重从二个方面科学地处理好与记账业之问的利益分配关系。首先是服务与监督的关系:把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可靠会计记账服务,作为财政执行监督管理职能的前提。实实在在的服务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从而使服务和监督融为一体。赢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是保证与控制的关系:保证企业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保证及时拨付款项。控制非计划开支、专项开支,避免挪用和违规。第三是用款与管账的关系。企业仍是独立的会计主体,在存款额内可自主地办理支出业务,企业负责人依然直接审批核定所有支出凭证。
3.4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
篇4
【关键词】 财务软件;“反记账、反结账”;利弊分析;对策
财务软件的“反记账、反结账”功能是指在使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发现记账凭证或账簿发生错误,为了更正错误,财务软件系统所提供的对错误凭证或账簿进行修改即逆向取消操作的功能。
所谓“反记账”是指要修改已记账但未结账的记账凭证,首先是在“总账系统”窗口中,对菜单项中的“期末∕对账”进行单击,打开“对账”窗口以后按下“Ctrl+H”快捷键,即可激活“恢复记账前状态”功能,后退出“对账”窗口。其次是单击“凭证/恢复记账前状态”菜单项,在“恢复记账前状态”窗口中,选择“月初状态∕最近一次记账前状态”,输入主管口令,单击“确定”,取消记账;然后,进行“反审核”,在“总账系统∕凭证∕审核凭证”窗口中,审核操作员进行“取消审核”操作,然后进行退出。最后是由填制凭证操作员进入总账系统,在“填制凭证”窗口中,调用错误的凭证进行修改,修改完之后再进行“审核”和“记账”操作。
所谓“反结账”是指要修改已结账的记账凭证,首先在“结账向导∕选择月份”窗口中,单击要取消结账的月份,按下“Ctrl+Shift+F6”快捷键,输入有反结账权限的用户口令,单击“确定”,系统将很快取消结账操作,使各种账簿记录恢复到未结账前的状态。然后根据上述的“反记账”方法对错误凭证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再进行“审核、记账、结账”的操作。
一、“反记账、反结账”的重要性
1、岗位培训或电算教学中,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在财务培训和相关教学实践中,“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包括“反审核”功能)是不能缺少的。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会经常给学生演示相关的操作步骤,尤其是凭证、账簿等重点的内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操作过程进行逆转,还有利于我们对学生进行细节上的演示,提高考核标准。由于学生在操作练习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步骤,从而也会导致形成很多错误的数据信息,如果在操作错误的前提下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进行记账或者结账,就会使得所有的数据转化为后台存储,对前台而言就只能浏览而不能进行修改,这给我们的教学辅导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和准确找出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信息,教师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和更正,就必须利用“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再现学生的操作失误地方,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
2、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冗余信息进行清除,并且保证账簿数据的简洁和明了
在工作实际中,如果存在有错误的记账凭证而不进行“反记账”,就会使得账簿中存留大量的无用信息,从而影响对会计信息的正确使用。从复核的角度而言,错账也许在后续的凭证中会有所更正,但是,当复核人员看到一笔笔错账而又无法忽略和跳过,就会影响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实行了“反记账”功能,就可以先把记账取消,等到把错误凭证全部进行更正后再重新记账,这样账簿中的大量无用信息就会减少很多,账簿信息也会变得简洁明了,便于有效利用。从清除数据库中的冗余信息和保证账簿数据的准确明了上来看,“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作用巨大,不可忽视。
3、在非常情况下导致数据混乱时,可以保证账簿数据准确完整
当存放会计账簿数据的计算机硬盘遭受到物理损害,或者账簿数据库在没有启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情况下就被人为非法篡改,这时就很有可能使得账证数据信息出现混乱和不符的情况。该情况又不能像以前的手工会计那样通过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以及红字冲销法来进行更正。由于这种错误是因为非正常情况而导致的,在此意外情况下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我们选择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反记账”,让系统恢复到记账前的状态或者最初的状态。同时,比如计算机遭遇到意外断电、病毒侵袭等导致记账或者结账过程意外中断时,作为操作人员无法确定在出现意外时计算机后台数据处理的进度情况,这时我们为了避免数据丢失,最保守的方法就是“反记账、反结账”,让其恢复到可控制的阶段。
二、“反记账、反结账”存在的弊端
1、不符合现行会计法规的规定
我国《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18条和19条明确规定:“在已经输入的原始凭证审核通过或者相应记账凭证审核通过或者登账后,原始凭证确需修改,会计核算软件在留有痕迹的前提下,可以提供修改和对修改后的机内原始凭证与相应的记账凭证是否相符进行校验的功能”;“发现已经输入并已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更正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可用‘一’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在更正会计工作中的错误时使用“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不仅违背了上述有关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规定,而且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方面,大多数的会计软件没有或很少提供必要的痕迹记录。
2、有可能会导致数据错误系统混乱
从安全性来看,“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在实际操作中不是绝对安全的。当前,多数核算型的财务软件在记账时都会有很多辅助核算数据,比如往来核算数据、数量核算数据以及外币核算数据等等,在记账以后,此些数据在相关功能模块中将会被处理,如果需要恢复数据时,就能够顺利进行“反结账”,同时,在记账的反向处理中这些辅助核算数据很难进行准确和全面的恢复。另外,由于一些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以及对软件功能的理解存在有偏差,假如在操作中出现错误,尤其是在运用跨年度反结账功能时,不同年份会计科目如果发生了变化,就可能会导致系统数据出现混乱情况,严重的还会导致整个账务系统出现瘫痪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为财务舞弊提供了更多技术支持
以前手工账是由各人分别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假如发生会计造假情况,就可以通过墨迹或笔迹很容易进行鉴定和识别。但是当前很多会计软件对更改的会计事项未提供完整的和真正意义上的痕迹记录。有的还根本不提供这类逆向会计操作的痕迹记录,还有的仅仅是在操作日志中记录了哪个人、什么时间使用过此功能,对于更正和补充了何种会计事项,其目的和来龙去脉不得而知。对单位而言,如果会计电算化内部牵制制度不严格周密,就会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神不知鬼不觉地篡改部分会计凭证、账册以及报表,使得做假账和经济违法犯罪变得隐蔽起来,这给相关的会计和审计监督工作增加了技术难度。目前,利用此种方法做假、造假的行为逐渐普遍,一定程度而言,它们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三、对策
从以上“反记账、反结账”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的一些弊端可以看出,此种功能具有双面性,在实践中我们既不能全部否定它的积极作用,又要正视它所存在的一些弊端。我们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认为要实行“反记账、反结账”功能,如果有一些合理和严格的规定,那么,定会发挥其功能的优势而又能够减少其危害。
1、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建设
作为财政部,要对会计核算软件“反记账、反结账”功能作出“加栅防护”的明确规定。针对能够进行逆向会计操作功能、财务软件必须要提供能够反映经济事项来龙去脉的痕迹记录功能。
2、从制度上堵塞相关漏洞
针对一些财务软件提供中具有会计舞弊功能性质的跨年度“反结账”功能要进行明令禁止。对于个别会计人员利用此功能实施做假、造假等违法犯罪行为的要制定相应的处罚制度。
3、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和会计监督体系;二是要加强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业务主管部门应创造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条件;四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篇5
(1)建立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性。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施行,环境会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不仅包括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可以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也包括一些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以外的信息。由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性,既要减少信息使用者的信息使用成本,又要实现环境会计信息充分披露的目标,仅通过传统财务会计系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企业需要单独建立一个特殊的会计系统——独立环境会计系统,即环境会计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建立在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基础之上,并将一些不能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进入企业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但是应该进入环境会计系统的交易或事项确认为环境会计要素并予以披露。
(2)环境会计信息的构成。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中,环境会计信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可以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中提取的环境会计信息,称之为“基础信息”;另一部分是需要借助于环境会计系统进行处理并在环境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的信息。后者不能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而需要通过另外一个特设的会计系统来进行处理,称之为“辅助信息”。这两类信息构成了环境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主要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的构成如图1所示(交叉部分为基础信息)。
图1环境会计信息的构成
(3)双重记录方法的采用。从真正实现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角度考虑,企业应当设立环境会计的双重记录系统,即采用环境会计系统下的单式记账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下的复式记账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标。环境会计的基础信息通过在传统财务会计体系下设置明细科目对环境会计要素进行确认来获得,辅助信息需要设立单独的环境会计账簿予以记录。基础信息的记录在传统财务会计系统与环境会计账簿中同时加以记录,辅助信息采用单式记账的方法,在单独设立的环境会计账簿中予以记录。设置双重会计记录系统有助于期末进行勾稽与核对,便于进行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期末,直接根据环境会计账簿编制环境会计报告,披露充分完整的环境会计信息。
采用双重记录系统,便于汇总环境会计信息,以及保证环境会计信息的充分性。独立环境会计账簿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展了传统会计的基本假设(如货币计量)。
二、环境会计的单式记账:记账方法上一个更高阶段的重返
会计上的单式记账曾持续运用了几千年,直到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问世,首次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才开始替代原有的单式记账。在21世纪环境会计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将单式记账运用于环境会计系统中,能更充分、有效地达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目的。单式记账的“回归”,并不是一次简单的重返,而是会计发展史中一个更高阶段的重返。不能因为单式记账不符合多年来的复式记账传统,就简单地认为它是一种倒退,从而将其拒之于环境会计系统之外。
(一)单式记账的优点在环境会计记录中采用单式记账,有如下优点:
一是能更充分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的目标是要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但是,以复式记账为基础的传统会计系统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因为企业有很多环境会计信息并不符合传统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条件,从而无法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而单式记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二是能简化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如果没有单式记账,企业从复式记账系统中获取信息来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将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而采用单式记账,另立单独的环境会计账簿,将使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工作大大简化。单式记账对于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是能体现灵活的计量方式。复式记账采用的是货币计量方式,而环境会计信息与环境会计要素的特殊性使得一些交易和事项无法单纯用货币来进行计量,需要采用非货币计量。对传统财务会计系统而言,这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不能进入会计系统进行处理。因此,采用单式记账方法,能使环境会计系统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尽量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
(二)单式记账的运用方法设置一套单独的环境会计账簿(以满足环境信息报告编制为原则),对所有可以进入复式记账系统确认的环境经济交易与事项,在进行复式记账的同时,另外以单式记账的方式在环境会计账簿中予以同步记录。对于不能进入复式记账系统的环境经济交易与事项,直接进入环境会计的单式记账系统加以确认,如销售增加、费用节省等。期末,根据独立环境会计账簿的记录来编制环境会计报告。
三、单式记账方法在环境会计中的运用:以环境利益为例
由于环境利益(亦有学者称环境收入、环境收益等,笔者认为由于涉及到非货币计量的因素,称“环境利益”更为合适)的具体处理在环境会计的几个要素中最具环境会计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以环境利益为例,阐述单式记账方法在环境会计中的运用。
(一)环境利益的概念与分类企业因为开展环境保护活动而取得的利益称为环境利益。笔者将环境利益分为显性环境利益和隐性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是指可以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的各种经济利益,如企业收到的环保奖励、环境损害赔偿等。隐性环境利益是指从环保活动中间接取得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不能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如因为环境状况改善而引起的销售增加、费用节省、股价上升、能源使用的节约等。
在账务处理上,隐性环境利益由于其计量的特殊性和困难性无法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因此,为了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必须设置单独的环境会计账簿来进行核算,且超越了传统财务会计复式记账的要求,采用单式记账的方法。
我国现实中企业所发生的环境利益一般有:贷款豁免、政府奖励、废品收入等显性环境利益,以及销售增加、费用减少等一些隐性环境利益。目前几乎没有企业报告环境利益,企业取得的税收减免、废品收入等一般均在发生时记入营业外收入处理。
(二)环境利益的记录具体又分为显性环境利益的记录和隐性环境利益的记录:
显性环境利益一般包括贷款的豁免、政府奖励、排污权交易收入、废品收入、企业收到的环境赔偿金等。
(1)贷款的豁免。企业可能会被豁免用于购建环保设施的贷款本金(如我国曾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放过环保贷款,企业各项环保指标达到要求的可豁免贷款本金,目前已停止),这一豁免额应确认为环境利益。企业可以在“营业外收入”下设置“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贷款豁免)”明细账户来反映。豁免时,借记“长期借款”,贷记“营业外收入(或资本公积)——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贷款豁免)”,同时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贷款豁免)”。
(2)政府奖励。政府可能会对企业推行环保政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奖励,这种奖励构成企业的环境利益。企业应在“营业外收入”下设置“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政府奖励)”明细账户来反映。在收到奖励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外收入——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政府奖励)”即可。同时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政府奖励)”。
(3)排污权交易收入。我国暂时还没有排污权交易市场,如果启动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话,企业通过出售排污权可以获得收入,这部分收入应确认为环境利益。企业应在“其他业务收入”下设置“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排污权交易收入)”明细账户来反映。企业在取得交易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排污权交易收入)”即可。同时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排污权交易收入)”。
(4)废品收入。企业的有些废品,如炉渣、煤灰等,可以再循环使用,因此可以出售并形成收入,这部分收入应该确认为环境利益。企业应在“其他业务收入”下设置“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废品收入)”明细账户来反映。企业在取得交易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废品收入)”即可。同时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废品收入)”。
(5)收到的环境赔偿金。企业在环境诉讼中获得的赔偿金,也应该确认为企业的环境利益。企业可以在“营业外收入”下设置“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环境赔偿金)”明细账户来反映,获得赔偿金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其他应收款),贷记“营业外收入——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环境赔偿金)”,同时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环境赔偿金)”。
由于隐性环境利益无法进入传统财务会计体系中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必须通过环境会计系统下的单式记账来确认为环境利益。可以将隐性环境利益分为货币性环境利益和非货币性环境利益。前者可以通过货币计量方式予以估计,后者不能用货币计量方式估计。
货币性环境利益又分为销售增加、费用节省以及股价上升。(1)销售增加。如果能够合理估计由于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所引起的销售量的增加,则将所增加的销售额确认为环境利益,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隐性环境利益——货币性环境利益(环保引起的销售增加)”。如果企业的销量增加是由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和其他事项的综合影响,并且不能合理估计环保影响的份额,则只在环境报告中披露即可。(2)费用节省。企业由于采用环境保护政策而形成费用的节省,如生产同样产品原材料投入的减少、废弃物减少从而造成的清理费用的减少、环境补偿费用的减少等,这些费用的节省同样应确认为企业的环境利益。企业可以通过与前期的比较,将相应的减少额确认为环境利益,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货币性环境利益(环保引起的费用节省)”。(3)股价上升。股价上升是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但现实中股价的上升都是由于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能合理估计由于环保原因引起的股价上升,则将所上升的部分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货币性环境利益(股价上升)”。如果不能合理估计这一金额,则只需在环境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即可。非货币性环境利益主要是指用实物量或劳动量等非货币形式计量的环境利益,如耗电量的减少、用水量的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单位产值耗电量的减少等。这些数据可以由企业的生产、统计部门得出或者在其基础上加工得出,然后通过单式记账方法记入环境会计账簙,记录为“环境利益——非货币性环境利益(×××)”。
期末,企业可以根据环境会计账簿的记录结果,直接编制环境利益表,披露环境利益信息,这样可以简化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减少工作量。
参考文献:
[1]乔世震:《环境会计中的环境收益》,《辽宁财税》2002年第9期。
[2]乔世震、乔阳:《漫话环境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王燕祥:《日本政府〈环境会计指针2002〉述要》,《冶金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3期。
篇6
论文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广泛施行,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各界的关注。环境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信息系统,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有较大差异。文章分析了双重记录和单式记账这两种特殊的记录方法,并结合环境利益这一要素,对双重记录和单式记账方法在环境会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会计 记账 方法 分析
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可以从传统财务会计系统所生成的会计信息中提取的环境会计信息,可以称为“基础信息”;另一部分是需要借助于环境会计系统进行处理并在环境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的信息。后者不能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而需要通过另外一个特设的会计系统来进行处理,可以称为“辅助信息”。这两类信息构成了环境会计报告所披露的主要环境会计信息。
一、会计记账方法分析
在21世纪环境会计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将单式记账运用于环境会计系统中,能更充分、有效地达到记录环境经济交易、事项和编制环境会计报告的目的。
1 、环境会计单式记账的含义 所谓环境会计的单式记账是指仅在一个账户中去记录环境经济交易和事项。单式记账的基本运用方法如下:设置一套单独的环境会计账簿(以满足环境信息报告编制为原则),对所有可以进入传统会计系统确认的环境经济交易与事项,进行双重记录,即在进行复式记账的同时,另外以单式记账的方式在环境会计账簿中予以同步记录。对于不能进入传统会计系统的环境经济交易与事项,直接进入环境会计的单式记账系统加以确认。
2 、环境会计单式记账的优点 在环境会计记录中采用单式记账,有如下优点:
能更充分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环境会计的目标是要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但是,以复式记账为基础的传统会计系统很难达到这一目标,因为企业有很多环境会计信息并不符合传统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条件,从而无法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而单式记账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能简化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如果没有单式记账,企业从复式记账系统中获取信息来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将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而采用单式记账,另立单独的环境会计账簿,将使环境会计报告的编制工作大大简化。单式记账对于编制环境会计报告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能体现灵活的确认与计量方法。环境会计中,有些环境会计要素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确认与计量标准,无法进入传统会计系统。同时,复式记账采用的是货币计量方式,而环境会计的特殊性使得一些交易和事项无法单纯用货币来进行计量,需要采用非货币计量。
二、特殊的会计要素
环境利益包括显性环境利益和隐性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是指可以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的各种经济利益,如企业收到的环保奖励、环境损害赔偿等。隐性环境利益是指从环保活动中间接取得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不能进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如因为环境状况改善而引起的销售增加、费用节省等。
1、显性环境利益 显性环境利益一般包括贷款的豁免、政府奖励、排污权交易收入、废品收入和企业收到的环境赔偿金等。
贷款的豁免。企业可能会被豁免用于购建环保设施的贷款本金(比如我国曾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放过环保贷款,企业各项环保指标达到要求的可以豁免贷款本金,目前已停止),这一豁免额应该确认为显性环境利益。
政府奖励。政府可能会对企业推行环保政策、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奖励,这种奖励构成企业的显性环境利益。
排污权交易收入。我国暂时还没有排污权交易市场,如果启动排污权交易市场的话,企业通过出售排污权可以获得收入,这部分收入应该确认为显性环境利益。
废品收入。企业的有些废品,如炉渣、煤灰等,可以再循环使用,因此可以出售并形成收入,这部分收入属于显性环境利益。
收到的环境赔偿金。企业在环境诉讼中获得的赔偿金,也应该确认为企业的显性环境利益。
2、隐性环境利益 隐性环境利益可以分为货币性环境利益和非货币性环境利益。前者可以通过货币进行计量,后者用实物量或劳动量进行计量。①货币性环境利益;②非货币性环境利益
非货币性环境利益主要是指用实物量或劳动量等非货币形式计量的环境利益,如耗电量、用水量的减少,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排放的减少等。
三、双重记录与单式记账方法
1、 环境利益账簿的设立 在环境会计记录系统中,首先要设置环境会计账簿。根据环境会计报告的内容(如独立报告模式下的环境利益表)来设置环境会计账簿。环境利益账簿包括两类明细账,即“显性环境利益”和“隐性环境利益”。
2 、环境利益要素的记录
显性环境利益的记录 显性环境利益的记录采用双重记录的方法,即在环境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先进行传统的复式记账,然后在单独设置的环境会计账簿中再次记录,记入“环境利益――显性环境利益――”中。
隐性环境利益的记录 隐性环境利益必须通过环境会计系统下的单式记账来确认为环境利益。
货币性环境利益 对于企业能够合理估计的、由于进行环境保护所引起的销售的增加,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利益账簿,记录为“环境利益――隐性环境利益――货币性环境利益――环保引起的销售增加”。
对于由于环保原因形成的费用节省。企业可以通过与前期的比较,将相应的减少额确认为环境利益,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簿,记录为“环境利益――货币性环境利益――环保引起的费用节省”。
如果能合理估计由于环保原因引起的股价上升,则将所上升的部分通过单式记账记入环境会计账簿,记录为“环境利益――货币性环境利益――股价上升”。
对于其他需要记录的货币性环境利益,记入“环境利益――货币性环境利益――其他”账户。
篇7
【关键词】 单式记账法; 多域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
从宏观的视野来审视会计学的发展,记账方法可以称为会计学发展脉络的中心线,从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再到三式记账法,会计学的发展首先表现为记账方法的进步和突破,许多人讲到会计学的发展问题,却忽略了记账方法这个关键问题,最终会计学的发展问题也解决不了。事实上会计学的核心问题是记账方法问题,只有研究记账方法,才能将会计环境和会计的内容联系和统一起来,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会计学。
记账方法是会计依据记账凭证的记录,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将会计业务登记在账户上的技术方法,它实现的功能,是把一定的原始凭证上粗糙的记录转化成账簿上有序的有用的记录。具体包括记账方式、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记账内容和试算平衡方法等要素。按照登记经济业务记账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井尻雄士教授进一步发明了三式记账法,为世界会计的记账方法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会计计量手段和计算技术的局限,目前世界上仍然使用复式记账法。
一、记账方法研究综述
自从笔者在2004年6月《华东经济管理》第三期发文“非平衡会计理论探索”对复式记账法本质提出质疑,并对复式记账法的缺陷及其在现时代的技术不适应性作了阐述以来,中国会计界有一些学者逐渐发表挑战复式记账法的文章,讨论这方面的问题。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王永生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7期上发表的“会计复式记账法未来将何去何从”等文章。在当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复式记账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技术要求,开发新的记账方法成为迫切需要。
对于复式记账法之后会计应该采用什么样的会计记账方法的问题,理论界还没有定论。主流的看法是:一而二、二而三,所以从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再到三式记账法比较合乎逻辑,前述井氏三式记账法被寄以厚望。国内学者徐国君先生在2003年出版了《三维会计研究》一书,创立了三维会计理论体系,是对三式会计记账方法的创新尝试;当然另一部分学者立足计算机会计的发展倡导其他的记账方法。苗培宁、段晓明提出“+”“-”记账法(见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网络信息时代会计记账方法探讨”);郭德贵提出了I/O记账法(见《财经论丛》2006年第4期“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借贷记账法的改革”);最近王永生先生也提出会计记账自动化的观点(见《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5期8-10页)。
不同于以上几位学者的观点,笔者的研究结果是记账方法应该回复到单式记账法那里去更能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见《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172页),笔者开发的单式三域增减记账法就是一种综合多种功能的单式记账法,具体内容包括采用单式记账法、多个领域登记和以“增”、“减”为记账符号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复式簿记的分拆
复式记账法是现代会计学的基础,复式记账法的核心是复式簿记,就是对一个会计事项要从来龙和去脉这两个方面来进行登记,因而复式簿记对于任意的会计分录只要确定了一笔会计分录的一个会计科目就要去寻找这个科目在这笔会计分录中的对方科目。会计工作人员长期以来在复式簿记这个迷宫里追求这样的完美境界,乐此不疲。
被各个时代世人恭为会计学家的众多泰斗文魁们,其实也在这个迷宫里面游弋了四百多年,只有一个人除外,就是井尻雄士教授。井尻雄士是杰出的会计学家,与井尻雄士相比,那些泰斗们应该更准确地被称呼为财务学家,因为他们所作的研究,游离于会计计量技术之外,重点在财务问题上面而不在会计学上面。
井尻雄士的最大成就在于他发现了复式簿记会计分录的分类二分法和因果二分法。首先,他认为,资产和权益是会计计量的两个度,一方面登记企业的资源;另一方面登记这些资源所拥有的权利,两个度只不过是对相同的资源作不同的分类,两个合计数必然相等,这就是分类二分法。其次,对于资产和权益内部的经济业务,比如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借“资本公积”,贷“股本”这一类分录,不再是对相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分类,而是同一大类下不同的要素或项目此消彼长,借贷双方因果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因果二分法。
井尻雄士对会计分录的分类二分法和因果二分法的划分给了我们关于复式记账的所谓的两个方面的本质属性的启示,启示告诉我们这所谓的两个方面存在着不止一种形式。根据这种启示笔者对复式簿记作了长期的研究发现:这种两个方面是人为的创造而不是天然的本质属性。既然这样,完全可以对复式簿记进行分拆,把一笔复式记账的分录拆成独立的两个单式的会计分录,这样的做法似乎非常难以理解,事实上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到不把财务上的概念和原理应用进来,仅仅来想象一下会计处理的技术方面,你会发现确实在排除财务概念的情形下,所有的复式会计分录只不过是两笔单式记账分录的人为组合,是两笔单式会计分录的联合。这个情况在手工记账的模式下,貌似没有道理,但是如果你把某一笔会计分录放在计算机程序的处理过程中,你就会有所体会:如果计算机程序或者进程在处理了分录的前半部分即一个科目的信息以后,发生中断,程序或者进程重新启动以后再处理剩下的另一笔单式分录以及其后的分录,单纯从会计处理技术的角度来看,这种单式分录的组合性质一览无余。
三、单式记账法
在计算机会计处理的背景下,所有会计分录的录入,在物理上是通过计算机指令实现的,计算机运行指令的过程,是一条一条地完成的。这就是说,在手工记账时代或者纸质账户情况下,可以明确地看出左方和右方的账户的空间结构在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全部转化为顺序结构,计算机会计的处理过程是顺序进行的,所以,只要有了单式记账法,计算机会计就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会计核算任务。
其实,单式记账法在现时代的应用并没有绝迹。根据笔者的考察,国际收支的核算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法。尽管国际收支核算方法在账户设计上应用了复式记账的原理,但是在实际登记过程中,由于原始资料都是从各个部门和机关分别获得和取得的,所以并不是同时登记的,而是个别登记的,这种登记显然是单式记账法的登记方法,登记人员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对方科目是什么,正因为这种单式登记方法才导致了国际收支在登记之后的项目总计金额的不平衡,产生了一个人为的平衡账户总计差额的账户――净差错与遗露。但是截至今日,所有的《国际金融》教科书的讲法如出一辙: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进行登记的。这种错误看来需要全面改正一下,让所有的金融学大师来参加一次会计学的培训很有必要。
所谓单式记账法,是对经济业务只作基于财产物资的收付观念上的单方面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它不去追寻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只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内容在一个账户中登记或删除的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一般只记录银钱收付和债权债务结算业务,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只记“银行存款”账,不记“原材料”账;购买材料,货款未付时,只记“应付账款”账,不记“原材料”账。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材料物资的耗用等经济业务,因不涉及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付,故而不予登记。
但是在单式记账法中,有一些业务也是要从两个方面来登记的。比如:收到应收款或偿付应付款时,则同时登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账和“应收账款”账,这种登记方法已经是14世纪热那亚的复式记账的登记方法了,只是与现代复式记账法相比较,它仍然属于单式记账法而已。这个现象说明,复式记账法来源于单式记账法,正因为如此,只要有了单式记账法就可以解决一切复式记账法的问题,因而在记账方法上只要选择单式记账法就足够了。
四、以“增”“减”为记账符号
笔者设计的单式多域增减记账法选择了“增”、“减”为记账符号,增、减记账符号是从增减记账法中提取出来,但是以增、减为记账符号不等于就是中国在上世纪发明和使用过的增减记账法,事实上笔者对中国的原增减记账法作了改进,主要是剔除了过去增减记账法的会计等式和平衡关系,因而也就不再使用原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我国原增减记账法以“增”、“减”为记账符号,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为会计等式,在复式记账法的框架下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它仍然属于复式记账法。原增减记账法从1964年开始试行,于1966年开始在中国商业系统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也有采用这种记账方法的。1993年7月1日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增减记账法停用。
笔者从原有的增减记账法中抽取了“增”“减”记账符号,采用新的记账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登记:凡是会计项目或会计科目中涉及的数字金额是增加的,则使用记账符号“增”,凡是会计项目或会计科目中涉及的数字金额是减少的,则使用记账符号“减”。或者说:会计事项引起会计要素增加则使用“增”记账符号,会计事项引起会计要素减少则使用“减”记账符号。
新的增减记账法下,“增”和“减”只是记账符号,只是一个账户金额变动方向的标识,它不再与账户结构挂钩,不再形成增方和减方的范畴,不再产生账户方向的关联机制,因而它完全不必套用相关账户的资产或负债性质进行账户结构上的判别,从而避免了原增减记账法的复杂逻辑,而只需要对会计要素的变动方向作出分析就可以进行标记和登记,大大简化了会计记账技术方法。
在计算机会计背景下,增减记账法能够简化和优化软件开发的逻辑模型。随着软件开发的模式从结构化设计向面向对象的设计的转变,新的增减记账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新的增减记账法下,每一个会计科目可以被作为一个“类”来对待,所有会计科目,增加都记在增方,减少都记在减方,增加和减少可以通过两个方法来实现,比较易于适应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而借贷记账法必须要借助于E-R关系的确立才能保证所谓的平衡关系,程序设计相对比较复杂。可见,新的增减记账法具有易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优点。
五、多个领域按需记账
在手工记账的时代,所有的凭证、账册和报表都有一个可见的结构和格式。然而在计算机会计背景下,所有的账户和报表的结构,都可以抽象为数据库所下辖的表结构,因此表结构应该成为新的记账方法的账户结构。一般来说,会计信息系统以至ERP系统所用到的数据库,基本上是关系数据库,而且会计信息系统中表的结构都是二维的表格。
计算机会计的处理过程基本上就是把数据从一张表过到另一张表,把记录从一个数据库过到另一个数据库中,或者把数字从一条记录拷贝到另一条记录当中,在这样的过程中,数据库的表结构决定着记账方法的形式。既然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二维的表格构成,记账方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填写这些二维表的问题了。
关系数据库的二维表格的结构是这样的:在纵的方向上是一些项目名称或者记录,在横的方向上是一些字段。会计对该表的登记,在纵的方向上是依据会计事项的顺序或者记账凭证的顺序依次登记的;而横的方向上则根据需要的内容登记不同方面或者不同领域的数据。例如:企业原材料入库价值50 000元,则可以设计多个领域登记如表1所示。
多领域按需记账方法将根据会计反映的需要对项目所涉及的价值内容的各个方面进行登记,计量和反映的需要要求对哪一个领域进行登记就对哪一个领域登记,计量和反映的需要不要求的领域则不进行记录。完全没有必要像复式记账法或三式记账法那样,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方面或三个方面进行登记,避免了刻板教条,从而它是最灵活的记账方法,同时由于通过多领域的记录实现了多方面的反映和计量,因而也可以实现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全面反映和控制。
六、单式多域增减记账法的特点
综上所述,三式多域增减记账法的特点是:一是核算用增减记账法,除了仍然易于手工操作之外,他还非常便于计算机会计程序的处理。二是采用了单式记账法,将结构型的会计账户空间体系转变为顺序处理的逻辑体系,简单明了并且可以通过组合核算一切会计业务。三是采用多领域记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从若干个方面来反映和记录企业的经营情况的细节和财务状况的具体情形,可以实现用户导向型的会计计量。四是单式多项增减记账法将凭证、账簿和报表全部转化为二维表格的形式,便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井尻雄士. 娄尔行,译.三式记账法的结构和原理.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9.
篇8
在日常的会计业务处理中,发现错账以后,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更正方法更正。常用的错账更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和红字冲销法。应用这种方法更正错账时,先用红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在摘要栏注明“更正第x号凭证错误”,并据以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以示冲销的错帐更正方法。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要求:对于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或事项,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予以登记,如果一个账户记入了借方,另一个账户就必须记入贷方。举例说明错账更正不能遵循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例1]某企业用银行存款6000元支付短期借款利息。这项业务应借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但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误将“财务费用”科目填写成“管理费用”科目,并已登记入账。
原先的错误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是企业的一种筹资费用,应当计入财务费用。因此,会计处理上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填制一张与原先会计分录完全相同的红字记账凭证,并以红字金额入账后,再填制一张内容正确的蓝字记账凭证,据以入账。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6000 (红字)
贷:银行存款 6000(红字)
借:财务费用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二是填制一张与原先分录借贷方向相反的蓝字会计分录,以示转出,然后,再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6000
贷:管理费用 6000
借:财务费用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第二种账务处理方法。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登记的是银行存款的增加数,其贷方登记的是银行存款的减少数。而这里,既没有增加银行存款,也没有减少银行存款,只是出现了记账错误,管理费用亦是同样道理。显然,这种记账方法违背了账户登记的内容。
以上两种账务的方法,第一种需要做两笔会计分录,登记两次账;给记账工作带来了麻烦。在经济业务非常繁多的情况下,会增加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错账的可能性。第二种记账方法,不符合账户登记的实际内容,违背了会计准则的客观性原则。在以上的会计分录中发现,其贷方所记的账户、方向和金额,并没有出现错误,出现错误的,只是借方的账户。因此,对于贷方账户,我们不必去处理。我们需要处理的,只是借方的账户和金额。因此,只要编制红字凭证冲销管理费用,蓝字凭证计入正确账户就可以了。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6000 (红字)
财务费用 6000 (蓝字)
这样,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在这里就不适用。
[例2]某企业购入材料一批,价值50000,材料尚未验收入库。这项业务应借记“材料采购”,贷记“应付账款”,但会计在选择会计科目时,误将“应付账款”选为“应收账款”,并据以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材料采购 50000
贷:应收账款 5000
处理这笔经济业务,也是有同样的两种方法。一是红字冲销原记账户,再填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据以登记入账;二是做与原先相反的账务处理后,再按正确的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据以入账。
第一种账务处理的会计分录为:
借:材料采购 50000 红字
贷:应收账款 50000 红字
借:材料采购 50000
贷:应付账款 50000
第二种账务处理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50000
贷:材料采购 50000
借:材料采购 50000
贷:应付账款 50000
分析这笔业务,其借方账户、金额并没有错误,只是贷方出现了错误。因此,只需纠正贷方所记账户和金额就可以。
贷:应收账款 50000(红字)
贷:应付账款 50000(蓝字)
这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相违背。但并不违背账务处理的基础。笔者认为,只要不违背资金平衡公式,又能减轻记账负担,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不必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二、增值税账务处理与借贷记账法的关系
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向谁提供财务报告。二是报告使用者使用怎样的信息。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政府、投资人、债权人和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人;税务会计的目标是向税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税收决策或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税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因此,在设计应缴税金有关账户的时候,既要方便会计人员记账,又要考虑到国家税务机关的需要。做到两者兼顾。表1、2是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的两个明细账户简单格式。
其中,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由于不涉及有关账务处理,所以使用了简化的T型账户格式。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账户结构看,如果遇到因某种原因购货方退货,在退还因退货涉及的增值税时,只能以红字冲销,而不能作反向处理;销货方在处理因销货退回需要退换增值税时,也需要在贷方红字冲销,亦不能做反向账务处理。如果非要进行进项税额或销项税额的反向处理,那只有增加三级账户了。这样,势必增加设账的成本和麻烦,对于经济业务不多的中小企业,是不适用的。
三、增值税销售退回的两种情况
一是销货退回的购货方账务处理。购货全部退回,在未付款并未作账务处理的情况下,购货方只需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退还给销货方即可;如果已付款或者货款未付但已做账务处理,而发票联和抵扣联无法退还的情况下,购货方必须取得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送交销货方,作为销货方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合法依据。销货方在未收到证明单以前,不得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销货方收到证明单以后,根据退回货物的数量、价款、税款、或折让金额,向购买方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
[例3]天华工厂8月2日收到光明工厂转来的托收承付结算凭证(验单付款)及发票,所列甲材料价款5000元,税额850元,委托银行付款。会计分录如下:
借:材料采购――甲材料 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贷:银行存款 5850
9月10日材料运到,验收后因质量不符而全部退货并取得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开具的“证明单”送交销货方,代垫退货运杂费800元。9月20日收到光明工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票联和抵扣联,会计分录如下:
9月10日将证明单转交销货方时,因没有取得销货方的红字专用发票,所以,增值税额不能做账务处理,只能暂时冲销材料采购帐。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光明厂 5800
贷:材料采购――甲材料 5000
银行存款 800
9月20日收到销货方开来的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款项时,除了借记银行存款6650元(5800元的应收账款,800元的代垫运费)外,还需冲销应收账款和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但由于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账户的特殊性,我们无法在贷方予以冲销,只能以红字在借方登记。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66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 (红字)
贷:应收账款――光明厂 5800
按照账户的对应关系,分析以上会计分录,可以发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对应账户,不是应收账款,而是银行存款。这样一来,两个对应账户都在借方,无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但它完全符合资金平衡公式,记录的结果并不破坏资金平衡关系。
购货部分退出,购进的材料如果发生部分退货,在货款已付,发票无法退还的情况下,应向当地税务机关索取证明单转交销货方,并根据销货方转来的红字发票联和抵扣联,借记“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记账时,用红字记入借方)、“材料采购”。仍以上例:
[例4]天华工厂8月2日收到光明工厂转来的托收承付结算凭证(验单付款)及发票,所列甲材料价款5000元,税额850元,委托银行付款。9月10日,材料运到,发现2000元的材料不合格,天华工厂在征得光明工厂同意后,从税务局开出证明单交与光明厂。并代垫运费500元。9月20日,光明工厂开出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交与天华工厂。
9月10号退货并代垫运费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2500
材料采购――光明工厂 2000红字
贷:银行存款 500
9月20日收到红字专用发票时:
借:银行存款 2840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340(红字)
贷:应收账款 2500
分析以上会计分录,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对应科目仍然是银行存款,而不是应收账款。这样,两个对应科目都在借方,而不是一借一贷。
[例5]以前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验单付款)购进的材料2000千克,5元/千克,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元,材料验收入库时发现质量不符,经与销货方协商后同意折让10%。会计分录如下:
材料验收入库,按折让后的金额入账,并将证明单转交销货方时:
借:原材料 9000
应收账款 1000
贷:材料采购 10000
收到销货方转来的折让金额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117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红字)
贷:应收账款 1000
二是销货退回的销售方处理。销货全部退回,如果售出的货物被全部退回,购货方在未入账的情况下,只需将“发票联”和“抵扣联”退还给销售方即可。如果已付款或者货款未付但已做账务处理,而发票联和抵扣联无法退还的情况下,购货方必须取得当地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及索取折让证明单”送交销售方。销售方在收到证明单以后,根据退回货物的数量、价款、税款或折让金额,向购买方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售货物全部退回,并收到购货方退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因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对方尚未付款。应该将上述入账科目作反向会计分录。其中,对方代垫的运杂费扣除增值税,余额列作营业费用。并冲减应收账款。
[例6]天华工厂上月26日销售给天方公司的丁产品发生全部退货,已收到对方转来的发票联和抵扣联,上列价款80000元,增值税额13600元,并转来代垫运费500元(应计进项税额35元),和退货费用600元(应计进项税额42元)的单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第二、三联与退回两联订在一起保存)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天方公司 94100 (红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5
营业费用 465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0 ( 红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600 (红字)
借:营业费用 55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2
贷:其他应付款――天方公司 600
分析第一笔会计分录,应收账款的对应科目是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营业费用。而这些对应科目均在借方。所以,借借相对的会计分录,同样违背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销货部分退回,销货部分退回并收到购货方退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一般情况是对方尚未付款。如果销售方尚未登帐,应将退回的该发票联和抵扣联、存根联和记账联以及所填的记账凭证予以作废,然后再按购货方实收数量、价款和增值税额重新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如果属以前月份销售,应将退回的发票联和抵扣联注明“作废”字样,然后根据购货方实收数量、价款和增值税额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作废的发票联、抵扣联与专用发票的“记账联”作为冲销退回当月产品销售收入和相应销项税额的凭据。
[例7]天化工厂上月销售给长城公司的甲产品50000元,退货10 000元,已收到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票联和抵扣联以及退货运杂费480元的单据,其中运费金额400元。应在退回的发票联和抵扣联上注明“作废”字样,按购货方实收金额和税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冲销产品销售收入为10000元,冲销销项税额1700元,增加产品销售费用452元,应记进项税额28元。
处理这笔经济业务,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是根据销售、退回增值税专用发票作废、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处理退货费用的顺序,登记入账;二是按原发票和新开专用发票价款的差额和增值税差额,冲销“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和应收账款;发生的退货费用也冲销“应收账款”,其借贷差额,作为“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和“营业费用”处理。
第一种账务处理方法的会计分录为:
(1)销售实现时,天华公司作如下分录:
借:应收账款 58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2)收到退回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及退货费发票。A 在退回的专用发票发票联和抵扣联上注明“作废”字样,并将其与原先的存根联和记账联订在一起,红字金额冲销原记入
账户。
借:应收账款 58500 (红字)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红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8500 (红字)
B 按实销金额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据以入账。
借:应收账款 46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
C 处理退货费用
借:营业费用 45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28
贷:应付账款――长城公司 480
D 因480元乃欠长城公司,故抵消应收账款
借:应付账款――长城公司 480
贷:应收账款――长城公司 480
分析第一种方法的第二步骤,应收账款记了三笔账,如果我们用红字冲销退货的差额,就会省去三个步骤。因此,
第二种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账款――长城公司 12180 (红字)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 28
营业费用 452
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10000 (红字)
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红字)
这样,记账的最终结果相同,且减轻了记账人员的劳动量。
分析以上会计分录,可以发现:应收账款的对应账户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分别属于借贷两方,符合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但是,营业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其对应账户是应收账款,且全部都在借方。这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不一致。
综上所述:如果绝对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来处理账务,在采用“红字冲销法”更正错账时,会出现记账的双方都是贷方或都是借方的情形;但这因为一红一蓝,并不违背资金的平衡公式;在用借贷记账法处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务时,也会出现借方相互对应或贷方相互对应的现象, 但因为其金额分别以红字和蓝字分别表示,也完全符合资金平衡关系。因此,我们在处理账务时,并不一定绝对遵循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只要符合资金平衡公式,只有借方或者只有贷方的会计分录,也是允许的。
参考文献:
[1]盖地编著:《税务会计筹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审计;环境变化;方法对策
南水北调征迁安置资金投资巨大,财务核算任务十分繁重。为使财务人员从原始的计算和登记工作中解脱出来,河北省各级南水北调征迁安置主管部门逐步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从而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加快了会计核算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使财务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会计数据分析和利用上来,参与到预测和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去,更有效的发挥好领导参谋助手作用。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实现,改变了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的组织体制, 相应的财务记账规则、会计核算方法、内部控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且对于新形势下的南水北调征迁安置财务内部审计、监督检查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审计和监督检查技术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新形势下的南水北调征迁安置资金会计核算,如何进行财务内部审计和监督检查,谈一些体会。
1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环境的变化
1.1 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线索发生了变化在南水北调征迁安置资金手工会计核算系统中,从会计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由登记总账、明细账到编制财务报表,存在着大量的纸面信息,每一步 ·141·资金管理都有文字和数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财务审计人员通过调阅这些纸面信息,加上自己的经验判断,比较容易获取审计线索。但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肉眼所见的线索减少。此外,从原始数据进入计算机到财务报表的输出过程,全部集中到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自动完成,传统的财务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甚至消失。传统的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方法对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主体已不完全适用。对于审计人员来说,过去熟悉的、习惯的财务资料和财务信息变的模糊不直观。
1.2 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内容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系统的处理是否合法合规, 是否安全可靠,都与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有关。会计电算化软件可能会发生系统出错、被人非法篡改以及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等问题,而计算机只按给定的程序以同样错误的方式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形成的结果可想而知。这是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无法解决的。
1.3 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的技术方法发生了变化在传统的会计记账方法下,制单、审核、转账、登账都有相应的记录,可以很直观的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平时只能凭借机器阅读会计信息,对于会计人员上机过程中建立、更新、消除等操作记录、资料很难发现痕迹或根本就不留痕迹。纸质会计信息在经过一定时期后才提取一次, 传统的手工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取证、对证据的检验和审核的方法明显不适应。
1.4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在手工会计核算条件下,财务内部控制一般表现为对人的控制,强调职责分清、相互牵制,采用的手段主要是利用纸面信息进行手工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明确,结果也比较直观。可是,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 而且多数情况是以计算机内部控制为主。因为,除了上述的审计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所带来的差错很难发现以外,计算机的数据和程序的修改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进行。这对审计工作来说,无疑又增加了新的难题。
2 开展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方法和对策
2.1 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合理性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依赖于经计算机程序处理产生的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受到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时,一是审查职责分离的实施情况,是否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目的, 会计电算化主管、财务审核员、操作员、记账员和档案管理员等职位是如何分设的,其职责和职权是什么[1];二是审查授权批准的实施情况及软硬件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恰当,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接触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文件及系统文档资料,数据文件是否具有备份措施等[1];三是审查输入控制措施是否严格有效,是否具有凭证的试算平衡控制、凭证的编号是否按顺序设置,有无重复号码、凭证的借贷方金额是否相等[1];四是会计业务处理的控制措施是否适当,原始凭证的审核、汇总单的填制、记账凭证的录入、审查和编制、账簿的登记、核对、结账,报表的生成是否有严格的操作流程,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才能执行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操作[1];五是输出控制措施是否适当,未经授权批准的人不能接触输出资料,打印输出的资料是否进行登记,并经有关人员检查后签章才能使用或予以保管等[1]。
篇10
关键词:记账行业;现状;对策;会计
记账是由经批准的代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社会咨询服务公司,接受不具备设置专职会计人员条件的小型经济组织或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的委托,签订合同,根据委托人提供的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工作内容主要是: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资料等。
一、中国会计记账业务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有的地区发展较快,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地,记账机构发展势头强劲,例如,上海市今年5月公布的具备记账资格的单位已达400多家,广州的会计机构也有300多家,而在江苏的苏南,例如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平均每个县市的记账机构都在二三十家以上。在这些会计公司中,有的已经走向了规模化经营,例如,北京的春雪会计公司经过七年的发展,服务范围已经覆盖北京所有区、县,目前设有28个连锁办公地点,专职会计从业人员达600多人;北京信海诚财务公司才成立五年,客户已近上千家;上海宜旺财务咨询公司目前有客户100多家,公司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服务对象甚至包括世界五百强企业;江苏太仓最大的会计服务公司已有30多个分部,记账业务已经延伸到乡镇。但是大部分地区记账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记账机构运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各地经济发展差距大,记账机构的发展不平衡。目前,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推行力度不一,记账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中国有的地区记账机构数量较少,行业发展缓慢,有的地区财政部门甚至连记账许可证都从未审批过,更谈不上发展了。从总体上来讲,中国的记账行业目前发展极不平衡,规模普遍较小,业务拓展困难。
2.记账机构规模小,抗风险能力有限。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根据盐城市财政局统计数据,经盐城市各级财政部门审批成立的88家记账服务机构中,有61家公司的从业人员都在5人以下,17家配备的人员仅仅能满足最基本的人员设置要求(3人),88家记账机构中从业人员超过10人的仅有两家,全市记账机构平均从业人员为4.7人。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盐城市的记账机构规模偏小,缺少规模较大的“集团”式的示范公司,从而降低了记账机构承担法定责任的能力,也使得记账机构从事记账业务和个人兼职记账相比并无绝对的优势。
3.会计记账被认知的程度不够。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但记账依然是一个新鲜事物,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首先,作为记账的主管部门在宣传和推行的力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会计法》第36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根据法律的规定,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条件的单位,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记账,个人兼职记账在某种意义上是否合法还是值得商榷的。会计主管部门在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上是到位的,但对于个人兼职记账方面的管理还有待加强,这不仅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而且容易派生出许多其他问题。其次,记账的中介机构本身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也不够。从客观上来说,这固然和大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主管上也和记账机构缺乏必要的经营能力和本身固有的缺陷有关。
4.记账中介机构本身存在的缺陷制约了记账行业的发展。从目前记账的实际业务来看,记账范围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记账公司列示的范围很多,但是真正被广泛的内容比较有限,主要集中在登记总账、报税、报表等内容。记账中介机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机构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二是机构从业人员配置不符合要求,三是委托行为不规范,受托人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四是记账业务质量难以保证。
二、会计记账业务规范发展的对策
1.实行记账业务准入制度。针对目前记账行业比较混乱的现状,对开展记账业务的机构和个人实行准入制度。对开展记账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营业执照》、《记账许可证》等,并对已经批准的准入许可证件实施严格的年检制度,规范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根据机构的年检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对于评定不合格或记账过程中有重大差错的,坚决取消其记账资格。记账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些单位财务人员,在未取得记账资格的情况下,承担多家企业的会计记账工作,这既严重干扰了法律的严肃性,同时也派生出许多其他问题。比如,一方面,会计人员对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的了解程度不同,可能导致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漏洞百出,给企业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是同一竞争行业,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机密的泄漏等。因此,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对于未取得记账许可证的机构和人员开展记账业务的行为,要按《会计法》的规定给予处罚,以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有了较为规范的准入制度,一方面可以对取得准入资格的机构和个人实施长期有效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规范机构和记账行为。
2.政府部门应积极宣传记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一方面,由财政部门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相关的财务会计知识和财务会计法律法规,使每位会计人员能依法执业;另一方面,积极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部门的支持,组织不具备设置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小型经济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学习《会计法》和《记账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宣传记账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以及记账的法律地位,提高社会对记账的认知度。
3.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积极做好政策引导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财税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扶持记账行业发展的措施和方法,适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推动记账的实施。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利用同小规模经营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帮助推广记账。其次,要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有关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委托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双方以合同形式明确各自的法律责任,并进一步规范记账机构的设立、审批、年检、业务管理等工作。最后,要强化监督。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记账机构的监督管理,对所有从事记账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全面清理,建立记账机构档案库;建立定期检查和年检制度,对未通过检查或年检的记账机构进行整顿;规范记账机构和人员的执业行为等,促进记账行业的健康发展。
4.对记账业务双方实施规范有效的承诺机制。开展记账业务,必须办理委托手续,签订业务委托书,委托单位承诺提供真实、有效、合理、合法、准确、完整的全部会计资料,受托单位承诺按照《会计法》、《记账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双方签署业务委托书,是业务委托正式生效的法律依据,同时,双方的承诺也是今后发生纠纷双责任确定的依据。只有委托方提供了真实的会计资料,受托方才能依据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核算委托方的财务状况,得出有效的经营成果,委托方才能得到企业决策所需要的真实、准确的资料。规范有效的承诺机制,也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企业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就失去了委托会计记账的意义。会计机构如果不能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委托方也就无法得到想要的数据。同时,有效的承诺机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机构按照《记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会计核算过程负责,而不需要对企业提供的会计原始凭证的真实性负责。
5.加大监督,建立健全规范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范。财政部门应在全面了解掌握记账机构发展动态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记账业务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记账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记账业务操作流程与规范、业务质量控制等相关制度,规范记账业务。健全的业务流程和规范,可以保证企业和机构之间的交流和记账过程中的一些必要规范得到实施。从企业取得原始凭证开始,到构制作凭证,编制报表,档案的保管等,涉及到许多凭证和资料的交接,人员责任的确定,收费的标准等工作。没有一个规范的业务流程,无法在整个过程中分清责任,会导致档案的流转无序化;没有一个健全的业务规范,无法在过程中规范机构的操作,会导致过程的不规范化。各级财政部门作为会计机构的直接管理机构,必须在实施会计制度过程中,制定一系列规范的操作规则,让委托方和机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在对机构的业务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6.配置合格的人员。记账机构应自觉按照财政部《记账管理办法》规定,配置合格的会计人员,提高记账机构的可信度。另外,记账机构应注意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1)加强高层次学历教育和多元化教育;(2)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谢梅芳.浅谈中国中小企业记账的发展[J].发展研究,2010,(1).
[2]崔秀芹.浅析会计记账业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