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监督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卫生监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过三天紧张忙碌充实的辅导、案卷制作和专家点评,全省医疗卫生监督执法骨干培训班就要结束了,这次培训总的来讲有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精心准备,秩序井然,效果良好
**市卫生计生委和**卫生监督所为这次培训的顺利举办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市卫生监督所不算经济账只算责任账和感情账,使我们深受感动。实践证明,这次培训班准备的好,进行的好,实际效果好。有的学员反映说:这种形式好,来真的。见湿见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时间紧,任务重,对大家是一种难得的历练机会。这种培训一年组织一次,会对全省执法案卷制作规范化起到很大帮助。尤其**、刘**和**三位老师的讲解,大家都受益匪浅。
二是监督员自我加压,专注学习,展现了我省监督员专业敬业的精神风貌
我们注意到,报到当天就有学员在群里开始讨论案卷制作的相关事宜。在培训过程中,大家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三天时间里大家可以看到,会务组建的群里没有讨论无关事宜的。我感受到,无论群里大家昵称叫什么,培训期间,我们都叫**省医疗卫生监督骨干培训班学员。我们都应该为这么一支素质过硬的队伍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为优秀的自己鼓掌一次好不好!
三是案卷制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专家点评精准到位
这次北京、天津市和山西省支援我省工作的6位专家和我省省局及部分市稽查科(处)长组成专家点评组,加班加点,连夜工作,对全部 份案卷进行逐评查,并从中选出15份优秀案卷,分组对三个科目进行了点评,大家感受到点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一颗“重磅炸弹”。我认为点评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起到了“靶向治疗”的促进作用。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专家组12名专家,尤其是北京、天津和山西的6名专家的辛勤工作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对于此次培训,我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五个字“内、外、净、忠、勇”,一以贯之。
一、内化于心。要进一步提升对于“依法行政”的思想认识。依法行政不是“YES OR NO”“选择题”,而是坚定的“YES”“必答题”。依法行政是正确的,不依法行政是错误的,没有中间地带,没有可商量的余地。每一名监督员的血管里都要流淌着“依法行政”的血液。
二、外化于行。形象需要展现。你主观上不刻意展现,群众也会客观上对我们形成一种印象。这个印象的好坏就是我们监督员日常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比如,会议中场休息时的吸烟问题。别的系统开会在会议室外大厅里吸烟,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我们是卫生计生系统的监督员,我们的监督员还要承担公共场所禁烟的工作任务,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够坚定信念去管理社会上的吸烟行为?我希望我们的监督员从自我做起,只要抬头不能直接看到天空就不吸烟。总之,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约束自己。规范办案执法,牢记“规矩”二字。“规矩”让人敬重,“散漫”让人轻视。
三、净于心安。我们此次培训围绕案卷制作展开,也就是执法载体的规范化。案卷要长期保存30年,案卷当中有各个环节的人员签字。我们在座的,都是最先签字的人。领导不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一线监督员是最清楚明白案件来龙去脉的人。对于一个案子能不能做到“心安理得”?能不能做到心里面“干干净净”?我们监督员要扪心自问。只有“净于心安”才是一种福,是一种感受、享受而不会难受。
四、忠于本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交警以维护交通秩序保障畅通为天职;我们医疗卫生监督员以维护医疗卫生秩序为天职。忠于本职是本分,忠于本职是追求,忠于本职是一种人生的进取状态,是一种正能量。
五、勇于担当。社会飞速发展,“承压能力”“学习能力”要始终保持,否则就要落后,就要给“能者”让路。“两军相逢勇者胜”,在学习上、工作上、在担当上,都要做“勇者”。今后,我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各地都要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并遵照执行,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省里还要适时督导推进。工作进展如何也会反映出各地的担当。
篇2
1.非法行医未能根本遏制
非法行医首先以无证行医最为常见,主要是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黑诊所”的诊疗活动,与无行医资格的游医、假医,以及借助虚假宣传招摇撞骗,或打着医学科研、包治神效等幌子误导和欺骗患者的诊疗活动;其次是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或者出租、承包科室,超出许可登记范围执业,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及选择性别地进行终止妊娠手术等行为。非法行医未能从根本上遏制,还与一些群众就医安全意识不强,加上科普知识缺乏,贪图方便、省钱、省事,特意到非法行医处就诊或自愿接受其治疗存在直接关系。监督机构在处罚取缔中就常因为法不责众而不了了之。统计显示,近十年来全国各县乡镇共取缔无证行医达25.1万户次,吊销医师个人行医证照1110张,有3201户的医疗执业许可证被吊销。值得注意的是,基层非法行医行列中还包括一些由于制度变革未及时规范的无证诊所与行医人员。此类诊所与人员又分为两类,一类是1994年原卫生部颁布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前已取得卫生行政部门登记许可证照者,由于《条例》未对他们如何有效衔接过渡作出明确规定,《条例》实施后又因其本身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等原因至今仍未取得执业资格,从而导致一直处于无证行医状态。另一类是随着城镇化改革的加快,近些年来许多地方的村子改为居民区,原已取得医疗执业资格的乡村医生,必需按照在城镇实行的《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申领新证,不再适用《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而这些村改居后的乡村医生,大多也受年龄与文化程度限制很难考领医师资格证书,因此也无法取得执业许可证。结果,这些诊所和人员都变成无证行医。而他们实际上长期就在本地行医为生,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加上当地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要加以取缔都比较困难,进行也有难度。事实上他们与社会上到处流窜的非法行医者有所区别,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如何处置还待进一步研究。但无论怎么说,非法行医的泛滥,特别是那些招摇撞骗的江湖郎中到处流窜,近些年来已引起社会公愤。一是它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大多数都没有行医资质,没有专项技术设备,缺乏医疗防范意识和急救措施,以及药品来源不明和质量低劣,导致医疗事故频发,对就诊者造成伤害,甚至给患者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二是它扰乱了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非法行医者常常以营利为目的,随便设点开设诊疗科目。这些行医点虽然投资少,条件差,设施简陋,却收益快,可以逃避卫生执法人员的检查,迅速挤占医疗服务市场,造成卫生市场的不对称性,扰乱医疗服务市场管理秩序。三是它增加医疗纠纷概率和影响社会稳定。非法行医者往往无法保证医疗质量,误诊、漏诊经常发生,常常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从而导致严重后果,造成医患冲突频频出现,并由于缺乏有效监管,一旦发生事故纠纷,往往溜得很快,采取逃跑与躲避的方式,极易引发。
2.虚假医疗广告监控不力
虚假医疗广告泛滥,是长期以来公众对有些媒体与医疗机构罔顾社会公德的一大不满。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这一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现象几度泛滥成灾,甚至像鱼鳞片一般贴满大街小巷与居民住房的楼房门壁。后来虽然几经惩罚打击有所收敛,但时下仍不时有医疗单位与一些媒体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置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于不顾而见诸报刊电视,引诱病急乱投医者上钩。比如,福州市卫生监督所联合工商部门曾对医疗广告市场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整治,共监督检查医疗广告52件,其中违规的达39件,占75%。违规广告行为主要表现有:未经批准擅自刊登,擅自变更医疗广告证明内容,夸大宣传药品或疗法的功能、疗效,文句中出现根本不存在或不可能做到的医效,如“祖传秘方”,“药到病除”,“名医传授”,“治愈各种疑难杂症”等用语,或者出现“XX博士、专家”等医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头衔。时下,随着人们经济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爱美之心趋于普遍,一些行医者则开始做起非法医学美容、美体服务牟取暴利的美梦而进行虚假宣传,在一些媒体上明目张胆地自吹自擂,误导消费,这是基层卫生行政监督值得警惕的又一个新动向。
二、监督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体制本身还不健全
从实际情况看,基层医疗卫生行政监督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都无不与监督体制存在漏洞缺失有关。
1.相关法律法规仍有缺失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各领域开始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新出台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相当多,但由于新情况不断出现,以及时间跨度大等原因,导致其中有些法规变得相对滞后,相互难以衔接,甚至出现矛盾,不能切实解决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冒出的新问题,难以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例如,《条例》是1994年颁布的,其中有些内容就与后来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如向社会开放的部队医疗机构监管职权的归属问题,医疗机构区域设置规划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危重病人因某种原因拒绝抢救的医院法律责任问题等,《条例》当时都没有作出明确规定。还如,《条例》的某些条款与后来新的一些相关法律规定衔接不紧,如医疗机构的犯罪行为与《刑法》的规定不太一致,《条例》规定的卫生技术人员与《执业医师法》中关于医师执业资格的规定存在矛盾,医疗广告与药品宣传广告的专门法规与《药品管理法》和《广告法》之间有的条款前后不对应等等。此外,近些年来的一些新形式的卫生医疗活动,法规上尚存在空白,无法可依。如社会上以义诊、体检、免费体检等名目,从事医疗活动、推销药品及各种治疗仪器械等现象,就找不到明确的法律规定。又如,《执业医师法》到底适用不适用无医师执业证书人员,《条例》中的“医疗机构”究竟怎么界定,以及这两个法规在取缔、打击非法(无证)行医行为时调整范围怎么认定等,在执法过程中也都争议很大。再如,在《执业医师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均未对被卫生监督机构没收后的药品器械的保存处置作出相应规定。因此,尽快填补或完善有关法规,也是当前加强医疗卫生行政监督的一大迫切需要。
2.机构与职能尚未理顺
目前全国承担医疗卫生监督职能的主体有两种,一种是卫生行政部门,由卫生厅(局)的医政部门直接进行监督管理,另一种是移交或部分委托给专门的卫生监督机构。例如对医疗市场的执法监督移交给卫生监督机构,而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和校验工作仍留在卫生行政部门。不同的省市主体不同,同一省市的县区也不尽相同。体制的不统一,执法分散,使监督有时无法有效统一实施,监管效率变低,力度减弱,效果转差。机构与职能没有理顺,也使得卫生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与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的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协调变难。在实际生活中,医疗卫生行为常常涉及房屋出租、流动人员管理,及计划生育、医疗广告、药品管理、医疗纠纷等问题,甚至涉嫌非法行医罪的立案查处等,都与这些部门的履行监管职责有关。如果本系统自身都不统一,政出多门,各自为政,那与其他部门密切配合就会变得更加困难。我国目前专门从事卫生行政监督工作的人员共有以下三种身份:第一种,实行公务员管理,约占3.3%;第二种,参照公务员管理,约占16.3%;其余绝大部分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卫生监督人员身份的多样化,反映了卫生行政监督机构的性质和地位不统一,难以制订统一的法律法规,也表现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当然,把其中大量人员列为事业编制,从政府精简机构的角度考虑有道理,但对于卫生行政监督而言,如果长期名份不全或没有名份,肯定会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众所周知,我们的医院多数是公办,如果对他们实施监督的不是行政部门及其公职人员,就有“名不正,言不顺”之嫌,工作也较难开展。同时,在实施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由于身份不明确,权威性必然受影响,乃至引起暴力抗法。
3.队伍和人员数量素量缺保证
由于对卫生行政监督的机构和人员编制没有统一规定,这一方面基层存在的第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执法力量不足。据笔者统计,目前全国卫生行政监督人员虽然达94000多人,但越往任务更为具体艰巨的基层人数反而越少。以福建而例,目前省卫生监督所编制80人,在编70人;南平市50人,在编42人;到了延平区这一级,编制反倒仅18人,因人手不够,只好聘请4个兼职人员。据此可以看出,越是基层缺编越明显。基层直接面对成千上万个监督对象,五花八门的医疗活动,监督执法任务十分繁重,不仅要承担县(市、区)乡(镇)村(居)的医疗卫生监督工作,而且还要承担传染病和其它卫生监督工作。在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使监督工作的质量有保证,就需要每名监督人员付出更大努力。实际上由于人手紧,基层很多卫生监督机构长年疲于应付,难以积极有效地对越来越多的行医人员与频繁的行医活动实施严格监督,与政府和社会的要求也就常存差距。根据《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报告》测算,按照履行职责的需要,基层卫生监督人员与实际需要之间普遍存在34%以上的缺口。尤其在当前需要集中力量切实整治医疗卫生服务秩序之际,人员数量不足显得尤为突出。若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监督不力,监督覆盖率低,监督质量不高就难以避免。基层卫监队伍人员存在的再一个问题是素质整体不高。基层医疗卫生行政监督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起步晚,起点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各县区卫生执法监督所成立以前,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由各地防疫部门承担,医疗卫生监督执法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职责主要由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医政科承担。此后按上级要求实行机构改革以后,各地刚成立的卫生监督所为解决工作人员问题,采取权宜之计,一部分人直接从原卫生防疫站划转过来,但他们以前从事的都是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对医疗卫生监督比较陌生。另外,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录用要求,从外单位调入或从社会录用。由于这一历史原因,迄今为止,基层卫生监督队伍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能力素质普遍有待提高。不少人是改革之初涌入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的,甚至是无大学学历、无职称、无专业技术的“三无”人员。据统计,2008年时县级卫生监督员中曾有43.3%仅是中专或高中学历。少数学历高知能强的年轻人由于社会地位不高、收入少而外流,呈现人才流失的“剪刀差”趋势,使队伍构成更不合理。加上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没有到位,外出学习机会偏少,即使没有流出,也是知识更新慢,观念陈旧,工作在低水平重复。工作人员知识能力这种结构显然很不适应新形势下医疗卫生行政监督的需要。
4.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卫生行政监督目前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是财政投入不足。卫生行政监督属于纯公共产品,理应全部由公共财政埋单。但基层各地政府的财政投入普遍偏少,使执法监督工作连必备的交通、采证等物力配备都存在缺口,直接导致监督频次不够,覆盖面不广,监督质量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也使得卫生监督人员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体现,有的地方甚至连人员工资都没有保障。为弥补经费困难,有的县区只好巧立名目,靠行政收费来补充。据权威人士调查,长期以来基层政府对卫生监督的筹资职能严重缺位,由财政完全提供经费的仅占所调查机构总数的18.2%,有35.8%的基层政府只承担卫生监督活动所需经费开支的50%,有0.5%的机构国家财政完全没有投入。即使在能够完全承担的地方,其投入也离切实履行监督职能的需要有较大差距。有学者调查温州市卫生监督机构财政情况后指出,目前卫生监督机构的预算外收入占到其全部收入的30.46%(审批、监测、培训、体检、检验、罚返等),地市级卫生监督机构财政拨款的87%用于人员和社保经费,县市级则超出100%,几乎没有任何业务经费。经费缺乏保障,导致很多基层所站平时要用较多精力搞创收来维持业务工作开展和职工福利待遇,不能认真全面地开展监督活动,有时连正常的监督行动都顾不上。当然,不可否认,卫生监督体制还不健全也不排除其他一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由于医政监督工作所管理的对象绝大部分是本系统的单位和人员,关系网错综复杂,人情压力重重,在监督中有的人难以突破“关系网”、“人情网”的压力,认为走走过场、摆摆样子就行了,不必动真格。于是,实施约束、申诫或处罚,有时表面看非常严厉,力度很大,处罚金额不小,但随着工作的难度的增加,被监督者抵触情绪趋大,“雷声大雨声小”、“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现象也就随之出现。开始时是声势浩大,声色俱厉,到后来则虎头蛇尾,一切好商量,随意性变大,个人感彩渐浓。变成执法虽严效果却差,影响监督的公信度与有效性。
三、福建省南平延平区的实证分析
延平区医疗卫生行政监督虽然与全国一样已大体走上轨道,并颇有成效,但存在问题及成因也十分明显,较有代表性。
1.监管的体制性矛盾突出
自2010年开始到现在,南平市的10个县(市、区)中只有1个将医疗机构行政许可和卫生监督执法全部移交卫生监督所,有4个只是将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移交给卫生监督所,有2个只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移交给卫生监督所,其余的3个县(市、区)则仍全部留在卫生局。这种不一致的情况使各县(市、区)执法主体多元化,执法主体与执法队伍分离,执法模式不统一,常导致卫生监督职能时有交叉,执法机构不一,执法尺度不一,工作要求不一,办事效率不高,难以有效地集中力量统一行动,以争取更为有效的监督效果。在延平区,由于对区内卫生机构的管理职能权限大多仍保留在区卫生局手中,如医疗机构的设置和许可审批注册、登记等,所以,区卫生监督所为了监督的权威性,在监督中便多以其名义行使职能。这样,监与管脱节,关系变得十分不顺,监督显得缺乏力度,无法从源头上控制医疗卫生事故苗头。卫生局对医疗卫生活动既管理又监督,实则是自管自监,“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监督执法也就势必“打折扣”。如在对一些医疗卫生行为实施监督时,有的医务人员就认为都是一个系统的,何必那么较真。还如,对监督执法人员提出的意见,有的医务人员就不够重视,能应付就应付。结果,都使得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在本系统医疗机构贯彻不到位,难落实。
2.监督执法主体力量薄弱
目前延平区辖区人口约50万,属于监督对象的医疗机构共有292个,其中医院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18家,乡镇卫生14家,村卫生所230家,个体诊所及其它医疗机构27家。同时,全区的医疗卫生、传染病卫生、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等也离不开相应的监管。而区卫生监督所目前在岗的18人中女性占17个,其中有医学预防本科学历的仅1人,护理专业专科毕业的1人,其余皆为中专以下非专业学历人员。面对需要实施有效监督的大量机构和人员,卫监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时常有点跟不上;加上体制不顺,以及知识更新机会少,经费不足,监督手段落后,完成各项监督任务就经常显得吃力繁重。无可否认,延平区的医疗卫生行政监督有时难以到位也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例如,监管对象多数分散在偏僻的农村,且多路途较远,以及乡镇卫生院普遍“缺医少护”,常不得不使用一些非卫技人员,有时默认超许可诊疗活动,监督中出现疏漏等就在所难免。还比如,现在的一些无证诊所流动性极大.一般都隐藏于城乡结合部和乡村及居民区的楼院内,非法执业者又多为外来流动人口,居无定所,来去无踪。为逃避执法部门的打击,他们往往采用“游击战术”,经常在住处附近变更诊疗场所,且诊疗场所与药品存放处也不在同一地点,这也给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查处带来一定的难度,当卫生执法人员离开现场后,他们又照旧行医,无法加以取缔。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行政监督的对策思考
为了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其相关法律法规与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用药以及医疗广告等实施的有效监管,显然势在必行,十分迫切。
1.规范监督责任,理顺监督职能
实践说明,基层医疗卫生行政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原因之一是执行主体不一致,上下工作不对口,信息沟通不畅。因此,首先应该进一步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能,统一实行管监分离,政事分开,各司其职,将卫生监督所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内的一个职能机构,或者作为单列的行政机构。今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把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单位转为行政机构。这样,既有利于切实解决执法主体不清、职能交叉等问题,也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抓好行业管理,真正当好“裁判员”,提高行政效率。如果再继续什么“委托执法”,显然无益于减少行政管理重复运转环节及消除多头执法等弊端,也不符合事业体制改革的趋势。理顺了机构和职能的关系,监督人员目前存在的身份混乱问题,就可名正言顺地加以统一,即宜于一律转为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改制后由于同样都由财政开支,不但不会增加财政负担,还有利于整合卫生资源和转变行政职能,提高行政监督效率。现代西方发达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将政府的决策与执行职能逐步分开,缩小政府组成部门及其决策人员的规模,适当扩大行政执行人员规模,进而提高行政决策科学性,加强专业监督力度。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基层的卫生监督工作也要靠人来做。建设一支能适应医疗卫生市场需要的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廉洁自律、秉公执法和办事高效的监督执法队伍,是搞好基层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和保障人民健康的关健。因此,首先应该满足监督人员数量的合理需要,参照原卫生部关于按“辖区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1.5名卫生监督员的标准,测算所需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的规定,配足配齐工作人员。其次要调整卫生监督队伍结构,增加临床医学、法律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人员,让熟悉医疗流程、懂得医疗市场管理的专业人员从事医疗卫生监督工作,提高监督效率。为此,一要严格把好入口关,聘用人员时应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把“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具备卫生监督相关的专业和法律知识”、“经过卫生监督员岗位培训并考试合格”、“新录用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五个条件作为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配齐配强队伍,从源头上为建立负责任、有活力的卫生监督队伍奠定基础,尽快适应当前形势和任务需要。二要重视培训轮训。基层医疗卫生行政监督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即使接受过高学历教育,随着医疗知识和技术的丰富与发展也会老化。所以,为适应卫生行政监督工作的新要求,要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实施原卫生部《2005—2010年全国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及时让他们得到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就显得必不可少。培训轮训的内容应该重在实际工作需要,首先是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监督能力;其次是充实医政管理专业知识,真正成为医政执法监督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重视进行“廉洁勤政、执法为民”的教育,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3.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内部协调
与其他行政工作一样,加强内部管理也是保证基层医疗卫生行政监督公正与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此,也应当按照原卫生部印发的《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工作规范》、《关于卫生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规定,建立明确的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主要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完善制约机制,建立关健岗位轮换和执法回避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强化服务意识,保护和尊重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大力推进监督执法考核和过错责任追究,不断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此外,由于基层医疗卫生监督在针对具体事情或问题时多涉及到多个部门,如医疗机构进行上环、取环、结扎、人流等项目时涉及到计生部门监管,药品、医疗器械等使用时涉及到药监部门监督,医疗广告时涉及到工商部门监管,非法行医罪查处时涉及到公安部门监控等,所以,要取得实效并非只靠卫生行政监督一家机构就能凑效,更需要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这就需要加强各个相关部门的联系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探索协调新方法。如铲除非法行医这颗毒瘤,卫生行政监督机构固然责无旁贷,但如无公安、药监、工商、监察、科技等部门配合,就很难取得效果。特别在开展一些大规模或重大的打击非法行医行动中,不仅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订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而且要加强与基层政府、派出所、村(居)委会、城管等部门的联系,如严格出租屋管理,严禁屋主租借场地给他人从事非法行医活动等,才能有效化解监督人员孤军独进的困境,提高监控效率,使非法行医无藏身之地。
4.增加财政投入,提供必要保障
基层医疗卫生行政监督是纯公共服务,需要公共财政保障其有效运作。因此基层政府都应当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提供“卫生监督机构履行卫生监督管理职责所需的一切经费,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和发展建设支出”,按照财政部、国家计委、原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12000217号),在政府预算中根据其需要加以合理安排,保证其履行职责拥有必要经费。为了使财政投入得到保障,还应该通过立法形式在法律法规上得以固定,以防止这一方面的投入出现非常规形态变化。同时,基层卫生行政监督机构也应当按时积极向同级政府汇报说明工作需要,争取财政全额预算安排的主动权。财政保障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物力保障。针对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普遍存在建设面积不达标,快速检测设备数量不足,执法取证工具和办公设备性能陈旧,信息网络建设落后等严重影响监督监测质量和执法公正性权威性的现象,基层政府也有责任按照原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指导意见》规定的配置标准,积极提供监督执法办公用房、执法车辆,以及取证与快速检验的设备、通讯工具、防护装备、网络建设等基础设施,为卫生监督和综合执法提供物质保障,从根本上解决“收费养人”问题。
5.依靠群众,发挥社会监督威力
篇3
一、基本现状:
卫生系统作为服务窗口行业,高度重视行风建设,近年来,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重点解决行业不正之风和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纪律建设,医疗机构的总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一)不断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全面实施,服务模式逐步改变且不断提升。2011年开展“光明·微笑”工程和儿童两病救治,累计为2265名白内障患者、74名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治疗。共筛查和105例初诊先天性心脏病疑似患儿、24名先心病患儿、4名白血病患儿赴省内外定点医院进行治疗。为农村居民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224510份,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5%。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二级综合医院服务项目开展率达到95%,重点建设科室达标率达到70%。“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达到50%。
(二)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一是巩固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医保报销补偿等相关政策。二是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制度,巩固新农合参合率在95%以上,三是逐步建立住院费用总额控制机制,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年人均5万元,提高了新农合保障水平。三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制度,落实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
(三)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健全了医德医风考评制度、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等长效机制,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杜绝吃、拿、卡、要、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县21所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2011年我县乡镇卫生院门诊均次费用出现了明显的“两增两降”现象,即门诊均次费用为20.5元,住院病人均次费用257.7元,同比分别下降10.09%、24.4%;门诊病人数增加6.2%,住院病人数增加6.88%,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医改带来的实惠。落实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每年卫生局都要对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服务态度、廉洁行医等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2011年调查总体满意度评价平均在98.83%,群众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认为,虽然我县医疗机构在服务态度的改善和服务质量上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没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一是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县城。全县医疗机构固定资产78%以上集中在县级医院,乡镇固定资产量不足全县总量的20%,全县最先进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县城三所医院,乡村两级医疗资源依然薄弱。二是人员、床位分布不均。全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21人,其中乡镇在编432人,而实际在岗只有321人,高级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49名,有42名在县级医院,乡镇只占14.3%;全县编制床位1594张,乡镇卫生院床位520张,仅占到全县医疗机构总床位的32.6%。三是业务收入差距较大。2011年全县医疗机构业务收入1.6亿元,而21所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只有1670万元。
调研中发现,县级医院人满为患,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而有部分乡镇卫生院冷冷清清,大小病源都集中到了县级医院,乡镇服务人群萎缩。
(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在1998年至2007年间,卫生系统只补充卫生专业人员23名,致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严重。自2008年县卫生局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安置“三支一扶”人员录用省招执业医师等方式,共补充卫生技术人才258人,人才短缺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未得到根本解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与需求比配相差很大。比如县人民医院现在编制699个,实际在编在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6人,根据岗位需求急需补充70余人,其中护理人员44人。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差欠现象更加突出,有的卫生院只有一两个执业医师,医技人员稀少、护理人员不足,造成有编制有岗位有设备无人员的“三有一无”现象,严重影响了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三)医院管理水平不高。医疗机构的管理人才短缺,管理理念滞后,普遍存在未系统学习过现代医院管理知识,多数管理干部来源于技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缺乏管理知识的培训。少数医院管理水平较低,个别医院内部管理松懈,医疗服务行为不规范,存在滥用抗生素、开大处方、滥检查等行为。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财政全额拨付后,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加之实行绩效工资制,有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缺乏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新的“大锅饭”和推托病人的现象客观存在,在患者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有些卫生院由于管理松散,少数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操作规程不严,病历书写不规范,有的甚至不写病历;个别医务人员接受患者吃请,收受“红包”,对患者态度生硬,极个别服务态度恶劣,影响了医务人员的整体形象。
(四)医疗环境不容乐观。2011年全县发生大小医疗纠纷37起,其中28起医院无过错,患者家属无理取闹,辱骂甚至殴打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造成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思想包袱重,工作积极性下降。也造成乡镇卫生院怕出现医疗纠纷而不敢接收病人、推诿病人的现象。在医疗纠纷期间中,家属恶意损害公共卫生设施,造成国家财产受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医闹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医疗秩序,医患关系紧张。
三、原因分析:
1、财政投入不足。县医院、中医院实行财政定额补贴,增人不增资,2011年县医院补贴138万元,还不足离退休人员工资。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年人均15600元,财政预算补助人均8400元,余额则由单位承担,影响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城乡生活、工作条件、环境和收入的差异,导致乡镇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加上考研、外出、自然减员等多方原因,造成半数乡镇卫生院常规检查科目都无法开展,部分医疗设备闲置浪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服务不到位,病源萎缩,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下降,容易形成医、患互不信任的不良循环。
3、行业监管不到位。卫生执法人员少、执法设备简陋,监管不到位。
四、几点建议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引进人才,实现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的良性发展。建议县政府制定《县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加快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从社会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补充到基层卫生院工作,同时用人单位到大专院校自主招聘或引进高、尖、精人才,带动全县整体卫生队伍的提升。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议县级医院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带头人到省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提高,学科带头人要以“传、帮、带”的方式进行业务指导,层层提高技术水平,补充专业需要。乡镇卫生院重点加强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队伍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采取开展在职学历教育、离职进修、转岗培训等形式,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到基层服务。建议尝试以“定向培养、定期服务、增加津贴、政策倾斜”的方式留住有经验懂技术的成熟医务人员,对长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聘任、业务培养、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解决城里挤、乡镇缺、流向不合理的问题。
2、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夯实医疗卫生服务基础。一是加大投入。一方面财政足额拨付医务人员工资,落实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加大乡镇基层设施建设投入,一些边远山区的基础设施不健全,如中村、三坊、君埠、龙冈等乡镇卫生院用房严重不足,没有辅助用房,难以合理设置业务科室,一些医疗设备因无房摆放而闲置,检验设备不齐全,基本常规检查无法开展。二是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合理规划和配置乡村卫生资源,把城市卫生投入重点转向乡镇、村级卫生机构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网底”薄弱问题,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使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三是简化流程,尽快实施新农合补偿“一卡通”,方便群众就医和及时得到补偿。四是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建议120急救中心、县级医院的诊断结果等共享,县级医疗机构加强交流,开展疑难病症会诊,整体提高诊疗水平和治愈水平,造福群众。
篇4
卫生部要求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本刊讯在6月17日召开的全国卫生厅局长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陈竺说,卫生部门要把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今后一段时间卫生工作的头等大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改革创新和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下半年,要重点抓好几件事:一是与相关部委共同做好医改方案的公开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工作。要努力使公开征求意见的过程成为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汇集民力的过程,使方案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期望,更加符合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和我国的国情,从而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特别是,要把此次抗震救灾中形成的一些新认识、新思考充分吸纳进去。二是抓紧做好医改方案配套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要努力在深化、细化、实化方面下功夫,把配套文件起草好、修改好,争取与医改方案同步下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保证医改工作顺利启动,有序推进,取得成效。三是做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准备工作。要加强对地方情况的了解和调研,考虑试点地区的选择原则、标准和程序,及时总结各地已经开展的试点经验,为国家试点提供重要参考。要加强对试点评估体系的研究,做好相关技术准备。各地也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测算工作,做好试点的准备工作。
陈竺指出,在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要抓紧研究制定“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在今年年底前,要对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主要健康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对各种健康问题和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重大自然灾害在内的健康影响因素的干预策略和措施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筛选成本效果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干预策略和措施,为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要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比较成熟的研究报告。
公共卫生
国家医疗队撤出安徽
本刊讯记者从安徽省卫生厅获悉,该省已经连续36天没有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目前卫生部派出的国家医疗队已经全部撤出。
据统计,6月15日该省新增报告手足口病85例,其中住院61例。当日全省出院75例,目前仍在住院治疗的381例,其中重症患者1例,危重患者1例。从6月15日零时到24时,阜阳市新增报告手足口病28例,其中住院27例,当日出院31例,目前仍住院治疗的132例。6月10日,该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会议,谢广祥副省长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盯紧、抓实、不断巩固”的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加强全面防控不放松。
国家医疗队撤出后,该省医疗队38人仍分别驻守阜阳、亳州,主要负责重症和病危患者的救治工作。
医药教育
云南首家医疗“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挂牌
本刊讯6月16日,云南省首家“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挂牌。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是在2007年国家人事部从全国人才流动中心推荐上报的166家单位中,筛选出的单位之一,也是该省卫生系统唯一入选的单位。
据了解,示范基地招收医药护技专业毕业生,医院按人事部规定提供不少于一年的免费见习培训,提供师资、教学、临床实践场所及所需设备等相应的见习培训条件,以及一定的生活补贴,并按照国家人事部、卫生部规定的时间、科目、教学大纲和医院见习计划,进行培训与考核。见习结束,经考核合格者发给结业证书,医院将按上级要求提供10%的就业岗位,凡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的优秀学员,在同等条件下医院优先录用,考试合格者可推荐就业。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院长王天朝在挂牌仪式上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既可解决云南省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又可为基层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
企业动态
奇正藏药六次捐赠演绎爱心接力
本刊讯继前两次捐赠价值328万元药品和物资之后,近日,奇正藏药又连续组织捐赠,最近一次捐赠的价值282.6万元的药品已运往救灾一线给伤员治疗,随后追加的100万爱心款则用于灾后重建。到目前为止,奇正藏药6次向地震灾区的捐赠合计已经超过720万元。
5月13日,灾难发生的第二天,奇正藏药立即伸出援手,制定了“即刻、驻地、无偿捐赠”的关爱计划。当天,奇正藏药从四川经销商处紧急调配50.5万元外伤止痛药,运送到四川红十字会,赶上了当日开往灾区的运输车队。紧接着,奇正藏药103万元的药品被直接运送到了陇南灾区。
篇5
【关键词】 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医院会计制度;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 核算方法
为了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和医药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下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的需要,财政部于2009年8月12日了《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0年7月30日了《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2稿),2010年7月15日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这两个会计制度三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标志着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两制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变化
现行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是由财政部颁布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文中所提的两制征求意见稿是指2009年和2010年两次征求意见的《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2010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下同)。两制征求意见稿与现行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会计核算的内容上看,其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一)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基础的转换
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基础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这个会计核算基础在当时情况下实施是必要的。十几年后的今天,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内部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公共产品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不断完善,都对我国医疗卫生机构采用的收付实现制提出了挑战。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我国2009年和2010年颁布的两制征求意见稿摒弃了原有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基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公立医院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并根据两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办法。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而公立医院则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二)整合了会计核算内容
为了适应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在两制征求意见稿中都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工资津补贴、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将医疗卫生机构基建工程项目纳入日常会计核算体系,设置了相应的会计科目、增设了相应的会计报表和相关的报表项目,特别是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两制征求意见稿中,都对有关药品的相关核算进行了修改,即:将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的“药品”、“药品收入”、“药品支出”等账户进行了调整,分别将其并入存货、医疗收入、医疗支出中,不再单独进行核算,并且取消了“药品进销差价”账户,以适应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核算需要。这些改革举措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三)完善了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报表体系
两制征求意见稿都保留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用以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状况。除此之外,两制征求意见稿中还有以下变化。一是增加了“基建投资表”,用以提供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会计信息;二是为了兼顾预算管理需要,将预算资金信息从原来的业务收支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预算收支表”(医院会计制度)、“财政补助收支明细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提供预算会计信息。
虽然两制征求意见稿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其适用范围、制定依据、会计核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重点对会计核算方法的完善进行探讨。
二、两制征求意见稿中会计核算方法存在的不足
(一)会计核算基础定位不明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在财政部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制定说明中提到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时,列举的是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通过固定基金进行核算的事例。这与现行医院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方法是相同的。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的其他业务处理上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收付实现制的“修正”问题。
(二)部分会计科目设置不够合理
1.有些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繁琐
在两制征求意见稿中,有些会计科目内容涵盖过大,导致明细科目层次过多,如“库存物资――药品”。为了适应新医改中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改革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都将原科目“药品”从一级科目下移到二级科目。即:
库存物资――药品――药库――西药
――中药
――中草药
――药房――西药
――中药
――中草药
也就是说,药品的核算整合到了“库存物资”账户之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清楚地反映药品的信息,可能需要了解到三级四级明细科目,甚至有可能到五级明细科目。这样会极大地增加核算难度和核算工作量,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明晰程度。
众所周知,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的核算和管理是重要的业务内容,而且现行药品管理制度改革是存在较大困难的。同时,按照新医改的规定,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的药品是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收入的。这里的“逐步取消”是存在过程的,所以对药品的信息质量要求应该是很高的,甚至可以说是高于一般存货,因此,征求意见稿中药品的核算方法难以将药品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得以体现。
2.有些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够全面
在两制征求意见稿中,有些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过小,特别是有些重要的经济内容未能设置恰当的会计科目,因此不能全面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如固定资产的核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设置“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笔者看来,这种核算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不只是涉及支出,更重要的在于对资产进行客观反映。如果不设置“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则无法真实体现,这样会影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有资产的管理质量,特别是在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无法清楚地量化处置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容易产生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导致需要更多的后续工作(如资产评估、专项审计等)来对其进行弥补,管理和核算的成本增加,而且所做的弥补工作人为成分较高,缺少具体的衡量标准。
3.有些会计科目的表述不够恰当
在两制征求意见稿中,有的会计科目在表述上过于详细,以致于和其他制度重复,如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规定;有的会计科目的表述过于简化,使得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未能充分说明,如“财政补助结余”科目。按照政府收支预算管理的要求,财政补助结余“包括基本支出补助结余和项目支出补助结余”(见“财政补助结余”科目说明第一款)。在“财政补助结余”的明细科目中出现了“基本支出补助结余”和“财政基本补助结余”、“项目支出补助结余”“财政项目补助结余”两组概念。那么,这两组概念是不是分别指的是同一项内容?这个问题在制度中没做解释。
三、关于改进两制征求意见稿的建议
(一)恰当定位会计核算基础及其应用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但是如果没有一定量典型的业务支持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则没有必要一定将其会计核算基础定位于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虽然其定位为公益性,但是成本核算也应该适度地进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对成本核算部分并没有做较为具体的规定,如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梳理成本核算的内容,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就具备了相应的业务支持,那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基础的理论与应用就能够实现对接。
(二)进一步优化会计科目的设置
会计科目的设置是会计制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科目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会计人员日常工作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因此,应当对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进一步斟酌,使其更加合理。
1.进一步简化个别会计科目的设置
第一,对于比较复杂的会计科目,应进一步进行研究,尽量将其简化,如药品的核算。为了保证药品核算和管理工作质量,可以将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从制度中规定的二级科目提升至一级科目,即保留“药品”的总账科目。同时,如果采用医药分开的管理体制,医院完全可以减小药品存储量,所以,可以考虑取消药品中“药房”、“药库”的明细。这样药品的核算就可以简化掉两个级次,能够极大提高会计科目的明晰性,也能够减少会计核算的工作量。
第二,对于有些会计科目的经济内容过小或核算内容不全面的会计科目,应尽量完善其会计核算内容,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全应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清理的核算,在平时不计提折旧也可以,但是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必须经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进行核算,通过该账户,将处置固定资产的原值、折旧等业务得到全面反映,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这对于主要通过政府拨款运行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考核和财政公共支出绩效考评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进一步完善对会计科目内容的表述,对两制征求意见稿中个别科目及其他事项解释过多的应进一步简化,如取消无形资产科目中关于摊销时间的规定,如果需要明确说明,应进行简化后列入财务制度中进行说明;对会计科目说明不够的,应进一步补充说明,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财政补助结余”的明细科目“基本支出补助结余”和“财政基本补助结余”、“项目支出补助结余”“财政项目补助结余”的核算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如果是同一概念,则应统一使用一个术语;如果不是同一概念,应该对其进行补充说明。
(三)应将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其他事业单位制度相协调
《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是从现行《医院会计制度》中分离出来的。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制定,要与我国医改的总体发展相对接,又要在自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中会计制度的相互协调。同时也应当与正在改革中的高校会计制度相协调,而这些制度最终都要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相协调,与国家的其他会计法律法规相协调。因此,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设计时,应当将相关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筹划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制定问题,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完善,并为今后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衔接扫除障碍。
四、结束语
《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意味着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科学性的提高,意味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意味着我国会计理论的重要突破。因此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应恰当地定位会计核算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科目设置优化,科学合理地与其他制度进行衔接,以降低会计制度改革的成本,提高会计制度改革的效益,最终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整体优化,为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黔江城区口腔医疗专科的消毒卫生状况,为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黔江城区内12家口腔医疗专科有关环境和物品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共检测物体表面、室内空气、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108件,合格85件,合格率78.70%,有100%的单位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室内空气不合格率较高,医务人员手不合格率次之。结论口腔医疗专科消毒卫生工作存在薄弱环节,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训。
【关键词】口腔消毒卫生结果报告
为了了解黔江城区口腔医疗专科诊疗环境和器械在消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口腔医疗专科的消毒工作,以减少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口腔诊疗过程中,被病人的唾液、血液、牙齿切割组织或修复体材料污染的空气医疗器械和环境因消毒灭菌隔离不严格,造成的不同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于2012年9月对城区12家不同规模的口腔医疗专科进行了消毒卫生监测,总的情况较好,但存在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训。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对黔江区城内已经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两家非营利性综合医院口腔专业科室和10家营利性口腔专科诊所共计12家进行采样检测。
1.2方法
每个口腔医疗科室或口腔专科诊所采物体表面(托盘、操作台表面、无影灯灯把等)4件、室内空气(按医疗机构Ⅲ类环境,诊疗室面积基本都
所有采集的样品均在消毒处理后,医疗活动之前进行。采样和检测方法均依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规定执行。
1.3结果判定
合格指所采样集样品的检测结果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标准规定。
2结果
本次共采样物品108件,包括物体表面48件,室内环境空气12件、医务人员手24件、使用中的消毒液24件。所有物品总合格率78.70%,其中物体表面合格率78.70%,、环境空气合格率合格率16.67%、医务人员手合格率70.83%,、使用中的消毒液合格率100%。
3讨论
篇7
【关键词】
个体牙医诊所;卫生监管;对策
1 现状
11 基本情况 截至2009年10月底,我市共有个体牙医诊所87家,其中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诊所多达27家(31%),且这些无证个体诊所都位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1]。
12 无证从业现象严重 有的个体牙医诊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事诊疗活动;有的诊所即使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使用非卫技人员执业。
13 布局流程不合理,设备设施不完备 大多数个体牙医诊所都是农民自己的房子,生活区与工作区不分,有的只有一间房子,设施简陋,环境卫生差,只有一台破旧的治疗椅。
14 口腔器械等公用具的消毒不规范 在检查中发现沾有患者血液、牙体切割组织的牙钳、牙镊等口腔器械未及时消毒、浸泡,而是随意摆放在无任何标识的盒子内、桌子上,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2 卫生监管难点
21 医疗卫生监督服务职能界定不清 目前我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除打击非法行医职能明确职责外,其他医疗卫生监督服务职能尚界定不清[2]。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初审、效验工作未明确要求卫生监督机构参与,使得医疗卫生监督工作存在“脱节”现象,现场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不便于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
22 存在执法风险 由于这类个体牙医诊所多数都是以民房为诊疗场所,有的没有任何标志,外观看不出是一个诊所,如若进入检查未发现其开展任何诊疗,会面临“非法搜查罪”的指控;有的基层监督机构对待无证行医的情况,仅以“以罚代管”来处理,一旦日后出事,又会面临“罪”的指控。
23 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不够 目前我市部分地区的医疗卫生监督工作中存在卫生部门唱独角戏的情况,与公安、工商、计生、药监等部门的综合协调不够,未与相关部门建立应有的联动机制。使得“打击非法行医”等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进门难、取证难、收缴难、执行难”等问题。
24 医疗卫生监督力量薄弱,方式落后 目前全市各级卫生监督部门从事医疗卫生监督的卫生监督人员共计20余人,而且缺少专职医疗卫生监督人员。大部分监督机构的现场监督方式方法落后,停留于“用眼看、用笔写”的阶段,缺少必要的取证工具,难以将医疗卫生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彻底查清。
25 新闻媒体宣传不到位正面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就医安全意识不强。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刑法》中设立了非法行医的罪名,并相继颁布了《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强调依法行医的重要性,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我市部分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并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意识到非法行医的危害性;部分群众科普知识缺乏,存在贪图方便、省钱、省事的思想,甚至特意到无证的牙医诊所就诊。
3 对策与措施
31 标本兼治,建立完善打击非法行医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按照打击与建设结合、整顿与规范结合、日常监督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找问题根源,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完善监督管理措施[3]。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几类处理,从行政管理模式向法制管理模式转变。
311 具备了良好的诊疗场所以及能在各方面规范操作又能在当地满足患者需求的个体诊所应该加大指导和日常监督的力度,以定期培训和考核的形式帮助他们提高执业水平和自身素质。
312 既无证照又不具备相应消毒措施和诊疗场所的个体牙医诊所可以先限期整改,若能在规定的时限内整改到位,就按照第一类情况管理。
313 对无符合规定的诊疗场所且各方面要求都不符合规定的,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会产生危害的个体牙医坚决取缔。
32 加强医学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科学就医和自我防范意识 加强宣传力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媒体,通过报纸、电视等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法律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发动群众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非法行医线索,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强医学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农民了解医疗、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民的就医和自我防范意识,使江湖游医、冒牌名医失去其存在的市场。
33 全领域管理 根据镇江市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关规定,适当降低在农村或城郊结合部开展个体牙医诊疗活动的医生取得执业资格的门槛,使其合法化,便于纳入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和指导。
34 实施记分管理 组织对管辖的所有个体牙医诊所相关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规范的培训,并认真执行《江苏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试行)》,将其在医疗执业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载入“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档案”,实行年度记分和校验周期内累计积分制度并将记分情况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35 加强队伍建设 新时期的医疗卫生监督需要集法律、临床、公共卫生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的医疗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是搞好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关键。定期对卫生执法人员进行医疗卫生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要加强能力建设,做一项学一项,通过专项整治加强学习,提升执法能力,总结经验,再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
36 加大执法力度 采用日常卫生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依法及时查办案件,提高办案效率。对重大案件,实行挂牌督办,落实责任人。认真做好案件移送工作,对涉嫌犯罪的案件,依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运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决不 “以罚代刑”。同时,要建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健全《无证行医查处情况数据库》,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上报案件查处的基本信息。
37 增进部门协作 建立健全打非等医疗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联席会议制度,增进与公安、工商、城管、计划生育委员会、药监等部门配合,互通信息,加强联合执法。严格控制和监管黑诊所的药品来源等。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尽快与公安部门联合起草并下发《镇江市卫生、公安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联动机制》。
38 加强媒体宣传[8] 规范个体牙医诊所依法行医,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转变违法行医对社会不会产生危害、无关紧要的错误观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宣传规范依法行医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违法行医对社会的危害性,使广大群众的思想能够真正被触动,不再做违法诊所的消费群。
参 考 文 献
[1] 甘和平口腔诊疗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2009,21(8):390392
[2] 顾怡勤,俞淑华,达庆东上海市闽行区民营医院执业情况及监管对策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12):609611
篇8
现将《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管理的通知》(卫发〔〕17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监督管理的通知》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执业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就医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以为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一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着重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法律法规和操作技术规范的培训,提高其依法执业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医疗管理和医疗技术操作水平,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诚信档案,对机构准入、医疗执业、校验进行全程监管。二是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健全依法执业组织领导机构,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医疗执业、传染病防控、院内感染控制、一次性医疗用品采购使用处置等管理制度,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明确职责、加强监管
(一)监管原则。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县(市、区)卫生局、各管委会社会事务局、行政执法中心负责对管辖基层医院(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部、诊所、卫生室的日常监管。
篇9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绩效考核体系;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2
舟山市普陀区从2010年2月25日起,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医改试点县区之一,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引擎,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探索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不断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确保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良性运行,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取得了“群众得实惠、卫生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一)基本区情
舟山市普陀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东南部,因境内佛教胜地普陀山而得名。下辖3乡4镇5街道,现有户籍人口32万,流动人口约15万。主要产业为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水产加工、旅游业等。201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73.98亿元,预算内财政总收入32.06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1.15亿元。
(二)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2家,其中区级医院3家,专业公共卫生单位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建制乡镇卫生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3家,村卫生室71家,民营医院5家,其它医疗机构74家。截至2012年底,全区卫生技术人员1803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631名,其中正式在编职工303名,合同制职工328名。
二、具体做法
(一)明确绩效工资标准
根据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局、区财政局三家联合制定的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职工绩效工资总量按照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的额度和规范后的津补贴确定,并与公务员绩效工资水平相衔接,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60%、奖励性绩效工资占40%。区卫生局提取奖励性绩效工资的30%作为区级奖励性绩效工资统筹部分,实行全区统筹调剂。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统筹部分占奖励性绩效工资的70%,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后发放。
(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通过逐级分层方式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基本形成了符合我区实际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是对机构考核。由区卫生局牵头,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参与,从区级层面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绩效考核,一般一年二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绩效考核,一般一年四次。二是对人员考核。由区卫生局绩效考核小组负责从区级层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实施绩效考核,一般一年二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做好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包括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一般一月一次。
(三)突出关键指标考核
在制定绩效考核细则中,重点突出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的考核。机构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机构管理指标,占20%;基本医疗指标,占35%;公共卫生服务指标,占35%;满意度指标(居民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社区干部满意度、病人满意度等),占10%。人员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共性指标(劳动纪律、岗位职责等),占20%;工作数量指标,占40%;工作质量指标,占30%;满意度指标,占10%。
(四)强化考核结果应用
在绩效考核中严格做到“五个挂钩”,确保绩效考核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与机构考核奖分配和单位评先评优挂钩;二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奖励经费分配及领导提拔任免挂钩;三是与职工职称评定聘用和个人评优争先挂钩;四是与人事制度改革如转岗分流、下岗待聘、聘用合同续签和解除、人员调动等挂钩;五是与个人月度及年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
(五)完善辅助支撑政策
为更好地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了相关的辅助支撑政策。一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层面,按照各单位的上一年度医疗收入水平核定其下一年的医疗收入完成基数,超过核定基数部分,40%部分用于弥补卫生耗材和公用经费,30%部分用于事业发展,30%部分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的补充可以奖励分配。二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层面,规定医疗收入扣除成本后的90%部分可以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三是会同区财政局开展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工作,加强经费管理使用,绩效评估与基层医疗机构的专项经费拨付挂钩。四是在区级层面我们设置了海岛地区津贴,同时积极支持乡镇(街道)建立基层医务人员补贴政策,鼓励医务人员服务基层扎根海岛。
三、初步成效
1.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数量明显增加,2012年门诊诊疗人次与实施前增加57%,占全区门诊人次的比例提高了16%,门诊均次费用下降了46.92%。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满意度达98%以上。
2.确保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在绩效考核工作中始终把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这两块内容列入考核的重点,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全面较好落实,各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按计划进度实施,群众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有效保障,“责任医生进网格,健康服务到家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规范了基层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质量是医疗卫生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点”,更是提高群众满意度的“关键点”。在绩效考核细则制定中明显突出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规范,实施优绩厚酬,积极引导医务人员科学施治、合理用药。
四、困难与问题
1.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不高,不能有效调动工作积极性。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仅占绩效工资总额的40%,扣除区级统筹部分月人均只有一千元左右进入单位内部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再分配,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比较有限。
2.绩效考核工作量较大,管理考核成本过高。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软件还没有开发应用,尤其是我区地处海岛,交通不便,实施全面的绩效考核比较费力费钱费时。
五、体会与思考
1.在绩效考核中应正确处理好公益性与积极性之间的关系。开展绩效考核是平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和积极性、效益和效率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既要通过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切实维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可及性和公平性,确保城乡居民享受到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又要通过绩效考核切实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效率[1]。
2.应建立合理的收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基层医务人员应参照公务员收入水平实行同步增长,职工收入增量部分要全部纳入到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以逐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所占比例,并主要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实施分配,合理拉开职工收入差距,更好地发挥绩效考核作用,进一步提高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应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逐步规范和简化考核程序与手段。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结合绩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对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考核细则应不断予以完善,加快建立完善符合工作要求和海岛实际的绩效考核体系,切实提高绩效考核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4.突出居民健康改善指标内容,更加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居民健康改善指标是卫生工作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将这方面指标更多地体现在绩效考核内容中,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素质[2]。要引入PDCA工作机制,将绩效考核结果纳入持续改进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规范运行。同时要更加密切绩效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和领导班子的晋升晋职、评先评优、工作调动等挂钩,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效能。
参考文献:
[1]宁博,李士雪,马立新,等.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改革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2,2(33):49-50.
篇10
一、餐饮卫生公共场所监督管理
(一)餐饮卫生监督管理
根据餐饮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域及性质的不同,我所的餐饮卫生监督管理职能分别由食品场所卫生监督一科、食品场所卫生监督二科及卫生监督稽查科共同承担,上半年共完成210余户餐饮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卫生监督档案210余个,监督覆盖率达100%,督促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480人,查出职业禁忌人员32人,下达“五病”调离通知书32份,调离率达100%,按照计划完成食品及餐饮具抽检132件,立案处罚餐饮卫生违法案件70起,给予行政处罚70起,罚款金额达18万元,有力地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秩序,我市的食品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二)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
上增年共监督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1个,纯净水生产厂家12个,二次供水机构11个,建立监督管理档案23个,督促饮用水管理从业人员60人进行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查出职业禁忌人员2人,下达职业禁忌调离通知书2份,查处饮用水卫生违法案件2起,立案处罚2起,罚款金额达2万余元。
(三)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
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我所的食品监督一、二科共同承担。全市共监督检查公共场所单位180余户,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档案180余个,督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450人进行健康检查及卫生知识培训,查出职业禁忌病20人,下达调离通知书20份,调离率达100%,按年初计划完成公共场所卫生用具抽样检测100件,查出公共场所卫生违法案件15起,立案处罚18起,罚款金额达3.8万余元。
(四)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
我市的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卫生监督稽查科承担,上半年共检查化妆品经营单位26家,查出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批妆品70件并予的没收,立案处罚违法案件2起,罚得金额达0.4万元,化妆品市场得以规范。
二、学校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
学校及托幼机构是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密集的场所,亦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高发区,为管理好这一特殊场所的公共卫生,我所特将此职能划归卫生监督稽查科进行管理,上半年共监督检查中小学校15所,托幼机构20所,建立监督档案35个,督促学校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380人,查出职业禁忌病8人,下达“五病”调离通知书8份,调离率达100%,查出学校食品及饮用水违法案件7起,立案处罚7起,罚得金额达4万元,维护了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
三、医疗卫生监督管理
医疗卫生监督管理职能由我所医疗卫生监督科承担,上半年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48家,建立监督档案48个。其中查处超范围经营医疗机构8家,查处对外承包科室的医疗机构1家,查处聘用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疗机构3家,查处药房坐堂行医7家,查处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1家,立案处罚案件40起,罚金达8余万元,取缔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从事诊疗活动的22家,没收药品、器械余件,折人民币1200余元。清理整顿3个乡镇的医疗市场,参与1起医疗纠纷的处理,有力地打击了非法行医行为,维护了我市的医疗市场秩序。
四、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我所专门成立了职业卫生监督科管理我市的职业卫生,上半年共对7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卫生监督档案75个,下达整改文书180余份,查处职业卫生违法案件25余起,罚款金额达4万余元,我市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正朝着规范化的轨道稳步向前迈。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投诉案件的应急处置
我所专门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投诉案件的应急处置小组并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上半年共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应急处理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无一起因处置不当而导致事态扩大事件发生,共处理投诉案件7起,调查处罚5起,调解2起,处理恰当,投诉方和被投诉方满意度达100%。
六、各种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情况
组织专项整治行动达8次,专项整治行动做到了准备充分(有组织有行方案),措施得力,共书写整治方案8个,总结材料8份,整治行动有始善终。
七、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及期间的卫生安全保障等
六月份进入高考期间,我所派出卫生监督员10余名,参与了高考期间的食品、饮用水卫生以及周边环境食品安全保障活动,各卫生监督员定点蹲守、全程保卫,我市的高考无一起卫生安全事故发生。
八、卫生行政许可
上半年共受理卫生许可审批、发放卫生许可证60个(其中食品类33个,公共场所类24个,二次供水类0个)。年度审核卫生许可证3个,变更卫生许可证0个。
九、存在问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