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学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两种教育模式共存的矛盾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时间、目标、内容及考核与标准很大程度上吻合,但两者却不能互认而导致两个层次的学生必须接受重复教育,造成人力、物力、医学资源的浪费。
1.1医师培训结束后仍需进行研究生教育。
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随着社会及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在用人需求上要求高学历人才,并要求同时具备研究生学历、学位,这也意味着学生必须接受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而为选拔优秀一线临床医学人才,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具备良好临床技能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结束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的本科学历的培训医师90%以上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攻读专业学位还需花费2-3年时间进行与医师培训具有一致要求的临床能力训练。
1.2研究生毕业后必须进行规范化医师培训。
基于用人单位对医学生学历的要求,为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崭露头角,65%以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第一选择为考研。以广州市某医科大学附属教学医院为例,录取的本科学历培训医师从2005年的92.5%下降到2012年的38.9%,而2011年更是达到最低点25.5%(见表1)。然而,按照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办法》规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均需进行住院医师第一、第二阶段培训,国内二甲以上医疗单位招聘医学人才均要求具备住院医师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所以取得研究生学位、学历后必须再进行2年的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
2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的实践
整合医学教育资源,提高医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积极探索建立住院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是医学毕业后教育改革的一项有力举措。国家教育部、卫生部2012年颁布《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2013年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正式确立住院医师培养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改革模式,这标志着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即将迈向一个崭新的台阶。
2.1学生的选拔
联合培养模式属于精英医学教育,生源质量要求较高,需在两种学生层次中选拔优秀毕业生,一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二是报考全国研究生统考生;所招学生须为参加统招高考并以一本线录取的生源。同时制定入围条件,其本科期间专业课程平均成绩年级排名、外语水平、特长及获奖情况均应作为入围选拔的评判依据。成立专家考核小组,进行基础知识、英语、面试、临床技能操作等考核,考核形式一般为笔试、口试、技能操作等多方面结合,以确保生源的优质度。确定录取的学生实施学校、医院两级管理,以医院管理为主,学生具有培训医师和硕士研究生双重身份。
2.2课程学分的互认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语、基础理论及专业课。住院医师需完成医学伦理学、传染病防治、医学统计学等公共科目学习和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实行联合培养模式需实现两类课程的相通及学分互认,可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公共科目相结合,专业课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理论课相结合。另外结合所学专业及临床工作需要,再选修至少2门课程,达到课程的学分的并轨和互认。
2.3临床培训及考核的量化统一
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基本一致的临床能力训练。因而联合模式的学生在培训期间,将其临床培训工作量统一标准,轮转时间统一安排为30个月以上。培训实行导师团队指导制,由轮转科室推荐,按照二级学科组成导师团,各轮转科室设专职导师一名,负责该科室轮转期间医学人文教育、临床教学、临床研究指导、出科考核等。实施学生工作量登记制度,将临床轮转期间的工作进行量化统计,通过结构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形成一套合理的培训量化体系,以保障高质量完成临床培训。
2.4科研能力训练的并轨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侧重于从事实际工作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等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相比科学学位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来说,其科研要求相应较低;而联合培养学生更需确保充足的时间进行临床轮转以达到医师培训要求,所以对其科研能力要求应酌情降低。将导师配备安排于入学第2-3年,科研训练不脱产,灵活安排于二级学科轮转期间,使其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阅读和分析专业性期刊的能力,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5学位授予标准的改革
许多专家惯用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去评价专业学位论文不能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所以制定分类型的授位标准侧重临床实践训练是保障联合培养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适当降低对学位论文的要求,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并组织专家组对其文献综述或病例报道进行述评,论文评价合格、顺利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通过课程考试、达到相应学分者,即可同时授予其临床专业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及普通专科医师培训证书。
3实施住院医师培训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国家教育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被纳入到教育部进行统一管理,住院医师管理则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医师培训制度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间衔接不够,人才培养内容、目标机制有所重叠,如此造成多重培养模式共存而导致临床教学管理混乱。
3.1政府长效机制的建立
规范的培养机制是中国临床医生培养的发展方向,其培训方案、培养目标、考核制度等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两种身份在相互结合统一的过程中,在政策、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乃至不可预知的矛盾,联合培养的顺利实施,须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牵头指挥下,成立有效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构建有利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培训医师联合培养有机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认定学生的双重身份,规范和统一各试点单位的改革工作,对改革工作给予政策支持及宏观指导,对于提高改革的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
3.2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执业医师法》的衔接
卫生部出台的住院医师培训制度、专科医师标准化培训等制度缺少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通盘考虑,出现与专业学位制度间的不衔接。《执业医师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第九条规定“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才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也规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这就意味着,应届本科毕业生由于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进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后不能从事临床工作,缺乏正规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没有处方权,不能独立进行临床活动,毕业时临床能力较难达到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要求相应的临床能力,即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水平。而国内多数培训医院则将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作为评价第一阶段第一年度考核合格与否的标准,在合同期第一年未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或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通过,将终止其合同。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获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是医师培训最基本的培训要求,是学员开展医疗活动,提升临床诊疗水平的基础和前提。
篇2
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来到北京,高考时与北京的擦肩而过也成为了心中的遗憾。这次有幸作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一名实习生来到首都北京,来到海淀医院,迎来为期一年的本科实习阶段的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
虽说离开家上学也有3年多了,但初到北京,心情激动的同时还是有着些许忐忑与担忧,担心自己能否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能否顺利度过自己的实习生活。但从下火车的那一刻起,海淀医院医教科马向涛主任和黄彦老师细致周到的安排与关怀让我很快打消了疑虑。他们严谨的工作态度,轻松愉快的工作心态,求真务实的工作理念,还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初来乍到的我上了生动的第一课,也让我对自己在海淀医院未来一年的实习生活充满了信心。
岗前培训是一名临床医学实习生走上实习岗位的必经之路。在为期2天的岗前培训中,我们对海淀医院的历史沿革,组织结构,科室设置等相关信息进行了学习与了解,对常见的问题如相关医疗法规、规章制度、医疗质量、医患关系、安全保卫等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对进入临床实习前如病历书写、院内感染,传染病防治等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从海淀医院李院长,医务处李主任以及马主任、汪老师、董老师等几位领导、老师每一堂耐心的授课中,我们感受到医院从领导到各级科室老师对我们的重视,同时他们也对我们实习生提出了希望与要求,在今后的实习中,我一定会谨记各位老师的教导,努力争取在实习阶段取得优异成绩,顺利完成学业。
作为本次*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临床专业实习生的组长,同时也作为一名学生党员,能够来到海淀医院学习,对我本身来说已经非常荣幸。如何在今后的实习生活中带领同学们更好地完成学业,如何做好学校、同学、医院之间的沟通,如何在同学们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同学们尽快融入医院实习环境与生活是我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多思考的地方。
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我相信在海淀医院、同学们以及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本次20*级*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习生一定能够顺利完成实习阶段的学习,也希望我们的到来能够为海淀医院今后的工作增光添彩!
篇3
【关键词】教学模式;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70-01
临床教学是临床能力培养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至关重要的一部,如何把课堂上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尤其是把中医的望闻问切能力体现在临床实践中,是我们目前中医临床教学培训中需要密切关注的。
1 背景
目前国内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向国际接轨,而目前医疗体制的完善跟不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尤其近几年来医患矛盾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国内临床教学实践也面临诸多困难。目前的医患关系紧张,患者的文化层次与医疗需求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很多患者不愿意给实习生操作的机会;再者目前的医疗法律法规极大限制了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同时教学资源毕竟有限,这些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临床教学实践的质量。
2P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机密结合临床实践,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其教学单位一般由8-10名学生和1名导师组成,以具体案例具体问题展开讨论。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是充当导演角色,而学生是演员。教师起到的作用是主持、引导、点评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嘉宾和主角。通过场景模拟,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1]。
PBL是一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课程内容的精髓,还需要兼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同时,PBL教学的成功开展,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上课前要准备大量资料,根据问题查阅国内外文献,课程中也需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通过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挖掘出问题的最佳结论。但是单纯PBL教学方式在相当一部分临床学生中较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从教师方面分析,目前大多有经验的临床教师缺乏对目前主流教学模式的认知,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而能赶上潮流的年轻带教医师又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从学生方面分析,PBL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缺乏主观能动性和一定的知识基础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3TBL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不足
TBL是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是将一个大班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团队,以团队为基础进行课前预习和预习测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团队练习与讨论,以促进学生利用团队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的一种教学方法。TBL教学思路的基本理念是:教师课前设计教学课程、设计评分方案,学生分组并形成团队,学生自学、课堂测验,团队讨论、跨团队讨论、各团队回应(组内、组间、各组同时),教师点评、精讲,组内、间互评。其考核是通过每次课堂表现、随堂测试成绩、团队内个人表现而进行综合性的形成性评价[2]。
这种教学模式优点是形式多种多样,既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体现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有经验的师资团队仍较为匮乏,完善的课程很难去有效安排师资力量,而且课时有限,教师课上所能传授知识点较少,学生在课堂上虽能积极发言,但很难形成对问题深入理解,难以真正将课堂上的知识点铭记于心;同时TBL课程无法做到对知识点系统化教授,而中医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培训,所以无法作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
4 联合教学模式在中医临床培训的尝试
根据前期中医模块培训学生反馈及考核效果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内科常见病症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较为欠缺,欠缺一定的临床诊治能力,同时对于常规体检、中医查体操作的手势不标准,缺乏对阳性意义体征的认识。既往中医经典模块培训采取讲座形式,共6次课,6个病症,每次课2小时左右,讲课老师都是我院的知名中医骨干力量,普遍具有专家或特需门诊经历,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每位老师讲课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讲课内容丰富多彩,较为贴近临床。这种传统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形式仅仅是作为一种“点的深入”,而没办法做到“面的覆盖”;更多学生直接接触大师级别的讲座无法做到深刻理解。
针对如上情况,我们对于我院临床医学院07七年制、09五年制的学生的中医临床培训模块进行了改革,采用PBL、TBL等联合教学模式:两次PBL课程(咳嗽、水肿)、两次TBL课程(胸痹、血证)、两次讲座。学生控制在20人左右,TBL课程一般将学生分为4组,配备1名高级职称指导老师,设计形式如下:提前1周布置好研究案例;问题准备(包括正反辩论题:如胸痹痹的病理因素中痰重要还是瘀重要,查找相关经典文献支持说明);学生演讲(包括学生制作PPT,主要目的大致理清胸痹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辩论;教师总结(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复习;胸痹的临床研究等)。PBL课程将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配备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设计形式如下:临床教学案例准备;谈论题准备;案例问诊-诊断-治疗启发式进程;教师总结(学生表现评价以及临床案例的分析)。两次讲座设计如下:1次以学生自主演讲为主(提前1周布置演讲题目,学生自由组队,查阅文献资料、搜集临床案例,制作PPT);1次演讲主要邀请我院优秀中医人才培训对象进行个人临床经验的分享。
5 结果与展望
通过1年时间中医临床模块培训实践,经历了4轮不同学生的联合教学模式培训形式,针对于学生的出科考成绩与中医思辨成绩与其他培训模块进行同期对照,发现中医临床模块培训学生在出科考成绩上与其他模块并无明显差异性,但在学生的中医思辨考试成绩中能够体现出优势,同时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
通过6次不同形式的课程,学生改变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引导,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其次,小班小组化的教学形式,加强了同学之间的联系,通过课堂上的辩论,促使学生们加强小组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集体荣誉感。第三,联合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枯燥的教学形式,目前多数学生还是有极强的个人表现欲望,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表达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制作课件能力等等),因为每堂课上不同特点学生的思想碰撞往往能擦出绚丽的火花,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3个月的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测试、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对中医临床培训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得出结论:多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中医知识寓教于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提升了对于某些知识点的理解。
我们在中医临床培训的探索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将积极进行完善。首先是课程评价体系需要进行健全,包括学生个人能力评价以及团队的整体评价;其次就是PBL与TBL课程的教案需要进行进一步更新与完善,保证每一轮培训学生都能对新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避免教学案例重复应用。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
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重要环节,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及培养全科医学诊疗思维的场所,在全科医生培训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加强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1]。全科医生培养应坚持突出实践、注重质量,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规范培养模式,统一培训标准,严格准入条件和资格考试,切实提高全科医生培训质量。全科医生教育实践性较强,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在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进行集中技能训练和临床轮转,进一步掌握临床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转诊指征,并掌握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能力。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培训教学基地是培训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环节。
2 不断完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基地基本建设
我院将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工作作为本院基本教学任务之一,有一名院级领导分管此项工作,并有职能部门专人负责组织与协调;有健全的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管理制度,包括《全科医生培训教学管理人员职责》、《全科医生培训学员管理、考勤制度》、《全科医生培训教学查房制度》等;合理使用全科医学教学的经费,并专款专用;有完成全科医学教学任务的门诊、病房、教学设备、教室、图书室、住宿条件、学员食堂,以及必要的教学设施;医院科室设置齐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产科、儿科、急诊科、皮肤与性病科、康复科、中医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能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具备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的基本条件。
3 提高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质量
3.1明确培训目标 全科医生培训是以全科医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全科医生的综合服务能力为目标,通过较为系统的全科医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技能培训,培养学员热爱、忠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精神,建立连续性医疗保健意识,掌握全科医疗的工作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医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达到全科医生岗位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和提高全科医生解决多发病、常见病等医疗问题能力为核心,达到"熟临床、懂公卫、具人文、会管理"的培养目标[2]。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是对已取得执业资格的,正从事全科医疗服务的学员进行培训。我国全科临床培训基地的师资是以三甲医院的临床专科医生为主,在三级综合医院三级或二级学科从事临床工作,主要是诊治疑难重症,在服务对象、模式、手段和内容等方面,与全科医师相当有很大差异[3]。我院通过选派优秀的临床教师参加"全科医生师资培训班",学习全科医师培训内容,了解国家全科医生培训的相关政策,掌握全科医师培训细则、培训重点、带教方法以及规范化培训项目评估方法等,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全科医生培训带教理念,掌握全科医生的带教方法。成立全科医学教研室,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组织全科医生师资进行集体备课、集中讨论,定位全科医学培训目标,构建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3.3强化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 全科医生学员绝大多数来自县、市卫生服务中心(站)或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单位,学员年龄跨度大、学历层次低、参与继续再教育机会少,普通存在全科医生基本技能应用欠缺的问题,全科医生学员对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有非常强的需求[3]。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试行)和《全科医生诊疗操作指南》,我院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表》,确定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手术区消毒辅巾;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换药;清创术;切开、止血、缝合、打结、拆线;脓肿的切开、伤口引流技术;骨折、脱位的固定和搬运技术;徒手心肺复苏(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妇科双合诊检查;阴道窥器使用;儿童生长发育测量;吸氧术;吸痰术;插胃管;导尿术;雾化吸入;洗胃术,灌肠术;心电图机的使用;常用急救技术;家系图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通过整合三级教学医院的医疗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强化训练,采用小组教学,带教老师"手把手"指导、规范学员的操作,全科医生学员通过反复的训练,临床技能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熟练程度得到提高。
3.4规范临床轮转培训,创新教学方法。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基本技能强化训练考试合格后,学员进入临床轮转阶段,学员在各科临床带教老师指导下进入临床实训,在临床轮转阶段进一步掌握各项技能。根据培训大纲要求,结合学员情况,制定《全医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计划》、《全医医生临床培训科室轮转表》、《全医医生临床培训实践考核手册》,培训的重点是掌握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疾病防治与转诊指标、常用操作技术。教学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全科医生临床培训的教学工作,检查学员临床轮转进度、实纲完成情况。组织同学参加医院的各种学习班、学术讲座,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远程网络教学、案例教学等,提高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应变能力。加强全科医生的实践能力,增加临床实践机会,接触不常见的病种或临床操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是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5]。
3.5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全科医学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投入500万元加强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设施建设及装修,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重新整合、规划,形成了包括临床外科模拟手术室、诊断学模拟实验室、妇产科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操作室、医学影像学实验室、口腔技能实验室、中医技能实验室、临床基础检验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9大类实验室,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性的教学平台。构建包括远程视频示教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广泛应用于全科医生的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仿真人体模型和计算机教学资源库开展全科医生教学活动;远程视频示教系统是将会诊的网络平台、手术室直播平台、临床技能实验中心教学示范平台通过网络连接,可让几十名学员在线清楚地观摩到临床教师的诊疗过程、教学影像资料,教师可根据需要,切换临床教学科室和内容,与学员进行双向对话和交流,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了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员的学习效率[6]。
3.6建立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 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实践技能考核大纲》,制定了《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项目考核表》,教学培训模式及形式单一的考核方法无法真正有效评估全科医生的实际临床能力,建立整合式全科医生临床培训教学评估体系[7],将学员医学理论知识学习、临床实践技能、临床能力考核成绩综合评价,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症状鉴别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辅助检查读能力、医疗文书书写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常见疾病诊断处理能力、急诊急救能力、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健康宣教能力和人文精神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对全科医生临床培训进行多面性的综合评价,明确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
[2]范珍贤,钟梦,李君,等.湖南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效果的评估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A):3275-3277.
[3]谢波,缪李丽,李一梅,等.全科医学临床基地师资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 重庆医学,2011,40(12):1239-1240.
[4]缪希松,龙世寰,童毅,等.昆明市全科医生临床技能操作培训情况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A):2924-2926.
[5]郑骄阳,刘志民,朱梁,等.全科医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123-124.
篇5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2000人拥有一名全科医生才能满足新世纪的健康需求。我国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全科医生,以满足《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要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方式之一[1]。本院是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地之一,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工作,呼吸内科专业是内科学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全科医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基础课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本科临床带教医生对转岗全科医生进行针对性培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 体现全科医学理念与特色,明确呼吸系统专业培训的要求
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主要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按需进行1~2年的转岗培训,以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主。全科医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社区和家庭,主要职能是为居民和家庭提供初级医疗保健,包括基本医疗、预防、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根据全科医师的工作特性,要求他们对医疗专业掌握应该是广,而不是专。所以作为培训老师,应该充分贯彻全科医学的理念与特色,明确教学目的,结合实际需要,因材施教,以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2]。就呼吸内科专业而言,体现的就更为明显。因为呼吸道系统疾病涉及的病种多,常见易发病也多。根据全科医生“宽、浅“的原则[3],对培训内容作了统一要求。①培训内容应紧扣《大纲》要求:对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带教老师对其内容要讲透、讲清,要求学生对此内容要融会贯通,并能运用于实践。对要求熟悉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此内容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对要求学会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熟练其操作方法、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通过呼吸内科的培训,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掌握吸痰术、胸腔穿刺术等操作的适应证;熟悉呼吸系统常见病的处理流程;了解胸部X线、肺功能、血气分析等检查的适应证;通过对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的方法,胸部X线、常用临床检验及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掌握转诊指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4]。②对培训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转岗培训时间短,涉及内容多,转岗全科医生基础水平差异较大,对不同地区服务需求不完全一样,大纲培训内容很难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与实际工作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制”,一个指导老师只带教一名学生,根据全科医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不相同的教学计划,因人施教,因材施教,进行针对性教学[5]。如全科医生来自的地区肺癌发病率很高,带教老师即在肺癌的发病、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给予重点培训,增加肺癌诊治的新进展尤其介入诊治、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如果来自矿区的全科医生,带教老师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尘肺等与粉尘关系较密切的呼吸道疾病方面进行重点培训,让学生了解以上疾病的最新进展,尤其是预防和治疗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简易肺功能的操作、吸入装置的使用、呼吸操的锻炼等,以便以后工作中对患者及有高危因素人群的筛选、预防和指导。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帮老百姓看好常见病、多发病,做好预防保健工作,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职能。
2 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
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多来自城市社区和乡镇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知识不够全面,经验不够丰富,社区服务技能缺乏,服务意识淡薄,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6]。据统计[7],来本院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学历和基础参差不齐,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为73.6%,中专学历为26.4%,工作3年以上约为52.1%,3年以下为47.9%。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灵活结合,具体方式如下。
2.1 临床具体病例讲解
全科医生参与病房病例管理,选取合适病例,实行负责制,参与讨论,带教老师对每个病例进行诊治要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案的讲解,包括该种疾病临床注意事项、风险及预后评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对疾病有较明确的认识,并且与其他系统疾病相联系,分清异同,不过分强调专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出全科医学的理念及思维模式[8]。如胸腔积液的病因,要让学员了解多种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导致胸腔积液,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胸腔积液的性质、辅助检查,初步判断最可能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
2.2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视频,能更直观地了解呼吸系统专业的有关内容,除了呼吸系统体格检查、胸腔穿刺、血气分析、肺功能等基本操作的视频外,还包括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等更专业的学习[9]。另外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如胸片、胸部CT等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学习和比较。让他们掌握检查和操作的适应证、禁忌证,了解患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检查。对呼吸系统基本操作,多次看视频,熟悉操作程序,在标准模型上进行反复练习,最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实际操作。
2.3 门诊教学
全科医学的本质和宗旨决定了门诊服务是其医疗重点,转岗全科医生将来主要面临的是门诊患者,所以门诊教学也相应成为全科教学的重中之重[10]。在培训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全科医师的门诊轮转时间。每周2~3个半天,主要以观摩学习的形式,适当病例可以简单问诊和查体,最后和带教老师共同诊治。学员主要学习老师的诊治方法和诊断思维,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交流。
2.4 其他培训方式
如每月1次的疑难病例讨论,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的社区实践、义诊、健康宣教等,都是学习的好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学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临床诊断思维都得到很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
篇6
随着骨科专业迅速发展,骨科已升级为二级学科,在骨科系统中,涉及面广,包括脊柱骨盆、关节、四肢创伤、骨病肿瘤、足踝外科、运动医学、血管神经、手外科、儿童骨科及软组织创伤等,专业性较强,疑难问题多。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工作量大,如何应用有限的时间做好规培医师教学,现将我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四肢关节外科任职教学秘书一年关于四肢关节外科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一、医德医风培养
各行各业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工作人的重要前提,医学是生命相托,健康所系的高尚职业。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化规培医师的职业素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尊重生命,甘心吃苦,勇于奉献,精医尚德、爱患如亲、恪守医道[1]。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科室领导。带教老师应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医务工作者。
二、理论知识的培养
经过医学院校3年半的系统理论学习和1年的临床实践,规培医师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对于临床医师来讲,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自我学习,除了再巩固和熟练掌握本科教材《外科学》总论和骨科学章节外,还应阅读骨科相关的专业书籍,比如《实用骨科学》,《骨关节损伤》等一些专业的骨科书籍。其次,科室授课,组织科室的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授课。内容包括人工关节,四肢骨折,运动医学,骨病肿瘤和足踝专业,除掌握系统知识以外,还应该掌握各亚专业知识[2]。再次,教学查房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教授查房讲解骨科领域的前缘新知识以外,还将学到知识难点、临床工作的陷阱和失误等重要的宝贵知识,同时通过对规培医师采取提问的方式,检验自我学习的结果和深度。
三、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每一位临床医师都必须能较好的胜任临床工作的能力,也是每位临床医师必须具备的能力。规培医师在高年资具备执业资质带教老师带领和指导下参与一线临床值班,亲自收治新病人,询问病史,根据医院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根据自身所学知识对我科常见病查体、诊断及依据、鉴别诊断和诊疗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3],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下达医嘱进行诊疗。充分认识每种疾病的特点,诊断和提出处理意见是每位医师必须最先、最需掌握的本领,“五年手术,十年适应症”,说明认识疾病是一个最艰难的过程。带教老师对该病的难点、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和最新进展进行深入剖析讲解。规培医师还应随时观察病人病情,比如骨科常见的肢端感觉血运活动情况,比如出现感觉、血运和活动出现异常,提示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如合并不能忍受的疼痛加剧提示骨筋膜室的早期,如出现呼吸困难和意识丧失警惕脂肪栓塞综合征,长期久卧和术后肢体肿胀明显应怀疑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现后应及时向带教老师汇报,轻者做简单处理,重者需紧急手术和先关科室会诊。每日查看病人化验单和检查结果,异常者应先考虑什么原因,向上老师汇报,请示处理意见,参与处理。参与专家门诊,协助完成病历书写,开具门诊处方,熟悉各种检查开单,熟悉门诊病人诊治流程。门诊病人病种复杂多样,一般经验的医师不能胜任,门诊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规范化培训的一名外科医师,不仅需要对疾病能做出准确的诊断,还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规培医师应做助手参与择期手术,掌握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消毒铺单,掌握该手术的入路、术中手术技巧、注意事项,避免损伤重要组织,配合术者完成手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缝合皮肤等基本操作。值班参与急诊手术,熟悉掌握急症清创的流程,清创术既是初学者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是相对较难把握的,只有通过做助手多参与观察,掌握技巧和注意事项,边学边做才能提升自己。规培医师必须掌握各科基本操作,骨骼牵引、石膏夹板固定术、手法复位术、关节腔穿刺术等,这些操作作为出科考核的必考项目。除临床操作以外,还应布置规培医生自购少量手术器械,业余自我培训切开缝合猪皮训练,培训外科医师手感。
五、培养教学科研的能力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人才高度密集的的领域,8小时之外不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高风险性,不容一丝疏忽。作为即将一名合格优秀的外科医师,应该培养规培医师获取知识的手段和途径,带领规培医师参与医学文献的查询,获取需要的文献。定期安排规培医师查阅某方面的最新进展,制作PPT汇报,既培养其查阅文献获取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交流授课的能力,医学行业是科学性和传承性极强的领域,必须要求规培医师掌握授课教学的能力,医学的发展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在临床工作中让其参与本科生临床实习和见习的教学。临床工作中,教会规培医师怎样收集临床资料和撰写论文,参与本科室研究生的试验、读书报告和实验设计。学会收集临床资料、撰写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申请书是一名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本领。
六、良好工作习惯的培养
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是一个有责任心、良好工作习惯的的医师。考勤方面应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要求规培医师提前半小时到病房查看病人,询问病人病情变化,做好查房准备。要求早晚查房、周末查房巡视病人。多巡视病人,多与病人沟通,目前医疗环境复杂,所有医务工作者必须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规培医师成为细心的观察患者、耐心的倾听者及机敏的交谈者,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提高他们的共同能力非常重要[4]。勤恳负责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谐愉快的沟通,能够给予病人安全感和满意感。工作上尽管我们努力了,但也会存在不足,只要我们实实在在为病人工作,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些不足也会得到病人的理解。
七、规培医师考试制度
尽管考试不是检验学习成绩的最好手段,但是唯一的手段,规培医师培训也应该通过考试的手段以考促学,以考试检验学习效果。设置方式以出科考试为主,分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考试以《外科学》总论和骨科学章节内容为主,内容偏重执业医师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热点、难点和常考点为主;操作考试内容涉及骨科基本操作,骨骼牵引术、石膏夹板固定术、简单整复术、关节腔穿刺术,手术消毒铺单,穿无菌手术衣和手套考试。考试涉及内容涉及执业医师资质和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为主,出科考试相当于两大考试的平时演练,刺激规培医师学习,避免学习枯燥。还应参入小部分亚专业知识,提高小量难度,体现不同规培医师的能力层次。
综上所述,规培医师有别于本科临床实习医师,不只是学会临床简单换药、书写病历,而是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正确的道德观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系统理论知识和骨科亚专科知识,通过规范化培训基本能胜任临床值班,熟悉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具备一定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科研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规范化医师培训势在必行,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因材施教,理论结合临床才能培养出一名优秀的规培医师。
篇7
关键词 纯中药特定穴位离子导入 脑血管病后遗症 康复功能训练
资料与方法
2002年9月~2006年9月门诊收治脑血管病后遗症82例。研究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0~82岁,平均58.97±11.74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1例,脑梗死后遗症31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6~39分,平均23.95±5.43分,Barthel指数50~85分,平均63.09±8.62分。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41~80岁,平均63.15±8.02岁,其中脑出血后遗症10例,脑梗死后遗症30例,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6~38分,平均23.92±4.98分,Barthel指数50~85分,平均63±7.66分。全部病例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①研究组:病人平卧于治疗床,颈内动脉系统病变者,取肩、天宗、肩贞、曲池、外关、环跳、风市、足三里、丰隆、悬钟等穴,椎动脉系统病变者,加双侧风池穴,伴有语言障碍者加廉泉穴。纯中药提取液(水蛭、当归、川芎、红花、三七、黄芪等)每穴位10ml注射到药垫上,通过离子导入仪在以上诸穴位进行药物导入,导入时间为每穴位40分钟,中间换置正负极1次。然后进行康复功能训练60~90分钟,每日1次,每60次为1疗程。②对照组:行康复功能训练60~90分钟,每日1次,每60次为1疗程。
结 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研究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23.95±5.43分,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积分21.38±6.2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3.92±4.98分,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23.22±4.88分,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说明研究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Barthel指数比较:研究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积分63.09±8.62分,治疗后71.3±9.04分,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Barthel积分63±7.66分,治疗后65.37±8.04分,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我国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重组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值得借鉴的经验不多,尤其是将祖国医学的中草药、经络学与康复功能训练及功能性电刺激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病人,在国内尚属首创。
由于脑血管病导致上运动神经元损害,下运动神经元通路及应激功能完好,故给予适量的电刺激,可产生相应的肌肉收缩代替丧失的肢体活动,功能性的电刺激不仅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也刺激传入神经,对促进中枢神经的功能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病主要是因“风、火、痰”为主因,病及心、肝、脾、肾等脏,本研究中药物导入的穴位均为阳经。因为风邪多犯阳经,阳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通畅,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阳经的循行通过经络都与脑部联系,从而能改善脑部症状,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经脉循行,我们取手足阳经穴位,以达调和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因廉泉穴有促进语言功能恢复作用,故有语言障碍者加廉泉穴。而风池穴有增加椎动脉供血作用,所以椎动脉系统病变者加双侧风池穴。
中药配方中水蛭功效为破血祛瘀,通经消。水蛭中含有水蛭素,水蛭素能阻碍血液凝固;同时水蛭中还有一种组织胺样物质,能扩张毛细血管,从而改善微循环。当归补血活血,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白鼠的动脉病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痛,有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凝聚作用,对形成的凝聚块有解凝作用。三七止血散瘀定痛。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且能加快血流速度。黄芪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的作用。
本项研究通过中频电离子导入仪在特定穴位导入以上药物后,进一步加强了肢体的血液循环量和增加了经络对脑部神经中枢的刺激,再配以康复功能训练,结果表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程度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Barthel指数的改善程度治疗后也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和Barthel指数积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
在研究中每15次、30次、45次、60次我们均作1次康复评估,前3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直到第60次研究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病人需经1疗程治疗后才有明显改善,至于再延长治疗时间结果如何,因多数病人不予配合,未有结论。
我们还发现在研究组有2例脑干病变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无变化,考虑为脑干代偿功能较差所致,因病例少,未做统计学处理。
参考文献
1 蒲传强,等主编.脑血管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2 赵学礼,等主编.中风康复治疗.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自2009年,我国开始大力发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但许多因素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例如培养模式单一,仍沿袭科学学位培养模式,考核指标不严格、忽视临床技能的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从学校到医院、科室均缺乏管理制度上的统一和连贯,不仅缺乏有条理的监控和测试机制,相关科室多缺少专业、规范的临床技能培养和教学培训计划等。我院自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办单位,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不断对培训计划及培养过程进行调整及改进,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1]。具体包括:设置科学合理课程体系,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体系、科室轮转培养和考核体系、综合素质教育培训体系,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执业素质及未来临床工作适应力有积极作用。
1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的内容
1.1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及其指导制度建设
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是保证专业学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2]。大力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师德水平、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指导水平。成立以导师为中心的指导小组,采取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科主任负责管理、导师负责指导、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指导的集体培养制度,避免单一的导师负责制的弊端,使之利于对研究生培养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1.2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管理制度
利用我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跨专业、学院选课,进行通识教育,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将来适合更加复杂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我院建立有组织完备、规范的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建立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不断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大力改善研究生教学、科研条件,设立学术成果奖励基金、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基金,激励研究生作出创新性成果,提高创新能力。在教学管理上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以人为本、高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体系[3,4]。如建立学院、培训医院教学培养过程中重要环节、节点相互通报制度;学生考核成绩向学院、培训医院同时报告制度;建立学院、培训医院教学质量互相监督制度。要求教育管理人员加强对专业学位的认识,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首先要保证培养出一名好医生,应该让学生做医生成长过程中所应该做的事情,主要就是规范的临床培训与实践(更规范严格的医学本科毕业后教育)[5]。通过不断努力与探索,力求为社会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又具备独立的临床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1.3建立并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及考核体系
临床技能考核培训与考核采用学科点、医院和医学院三级培训与考核的方法。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的实施分三个阶段:①入院伊始以临床技能集中培训为主,由医院组织相关教研室专业教师,在医院技能培训中心,对所有进入临床阶段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系统的临床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轮转学科。②进入学科后对所轮转科室进行针对性技能训练,并通过手术直播、临床实践、出科考核及多站式临床技能考试等,强化临床技能。③毕业前进行全面临床技能考核。
1.4多种形式进行综合素质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专业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为使学生学会用心理、伦理、社会、道德、法律等知识指导临床实践。医院始终坚持“学生为本,教书育人,造就英才”的教学理念,不仅培养学生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切实加强医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研究生入院即开始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通过医务管理专家及律师为研究生进行理论授课,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自觉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规避相应的医疗风险。作为医学生,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能力十分重要。医院十分注重以上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参加各种高端学术论坛,使学生受到医学大家的熏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及创新精神,学会自我学习和正确思维,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2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质量检查督导与监管制度,加快构建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坚持过程管理,实施环节控制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力保证[6]。研究生培养过程监管,主要包括考试环节管理、课程环节管理、导师组管理、专业课及专业外语管理、临床轮转检查、临床能力考核管理、学位论文答辩管理等。特别强调的是,为保证轮转培养质量,应充分发挥相关专业导师和导师组的群体指导作用,要求临床科室选派临床业务熟练、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当研究生的带教指导工作,并成立导师指导小组,对研究生轮转情况进行行政管理和技术指导,各学科设专人对研究生具体管理,落实人员考勤管理制度并对整个临床训练过程进行全程监督。要在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的同时,强化学位论文选题和评审工作。规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优、奖惩工作,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竞争激励机制[7]。
3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
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构建‘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全国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8]。通过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3年的学习,能够取得四证,即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学位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合格证书以及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研究生培养是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理论素质的重要环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如果二者能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有机的结合,将会使二者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取得双赢的效果[9]。我院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9]。包括:设置科学合理课程体系;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室轮转培养和考核体系等。如果可以从临床技能培养层面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同一化管理,将理顺我院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次序。但是,一些导师由于对专业学位理解深度不一样,不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去转科实习,而是在实验室里完成自己的科研课题,并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发表实验室研究论文,致使学生毕业后达不到专业培养要求。基于此种情况,我院对全院带教老师进行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制度、培养模式、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可行性等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学习,使得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师在认识上达到了统一,为我院进一步实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起到推动作用[10]。培养期间,如果培养对象未能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未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则不能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普通专科合格证书”,更不能获得“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总之,加强临床培养环节,重视临床能力的训练和实践,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加强临床能力的培训,不仅要系统化、规范化,还应该有法可依、合情合理,逐步把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引导到以临床能力为主的培养轨道上,在培养机制上与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一,以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医学人才,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临床教学工作做好,不断地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研究,使培养出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能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对社会有用的、高层次的医学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艳阳,赵栓枝,孟晶莹,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培训相结合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0):9-10.
[2]何刚.重视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探索,2004,(3):28-29.
[3]林青,罗瑾.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难点与解决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07,(2):238-240.
[4]陈地龙,谢鹏,汪玲,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7):69-71.
[5]柯杨.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再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7):17-30.
[6]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级医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7):526-528.
[7]黄春基,张椿,齐德广,等.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规范化培训并轨教学模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4,(4):673-674.
[8]王虹,陈琪,朱滨海,等.构建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5+3+X”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4):11-15.
[9]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118-119.
篇9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制度的试行建立在医学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实践基础之上,因此弄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医学科学学位之间的关联与差异,是把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征的前提。由于医学科学学位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法、论文形式以及授予标准上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现以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与医学科学硕士学位作如下比较。如表1所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具有技能性(职业背景)和过程性特征。所谓技能性是指培养内容以临床技能训练为主,侧重于从事临床医师这一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所谓过程性是指临床技能培养要求二级学科轮转的过程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有严格的考评记录和考核指标,强调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和培养内容的系统整合。同时专业学位不可越级申请,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在职人员也必须按级申请。
二、实施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不同培养途径与同一标准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对象为临床医学研究生和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在职医师,这两种对象的培养途径各异,但要按同一标准授予同一学位。经比较分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标准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考核标准在具体病种和数量要求上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势必导致同一学位而非同一标准。解决这一殊途同归的关键在于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对培养内容细化分解和把握培养过程,采取差什么补什么的方法,力求培养内容的大同小异。同时通过环节考评、阶段考核等手段对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以达到培养内容的系统整合和培养过程的整体优化,确保不同培养途径所授予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达到同一标准。
2.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的关系
根据专业学位的定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是指临床医师这一职业背景的学位,它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其联系在于医学硕士学科专业授权点是获得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这一专业学位人才的学科基础;区别在于医学硕士学科授权点是指该学科专业有招收硕士生和授予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的权力,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内涵和范围均超过硕士学位授权点,它是指一种学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权,并没有限定是哪些临床医学的学科专业,即覆盖整个临床医学学科,这为学校自主办学提供了空间。但学校在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时,必须优先考虑已有的硕士学科专业点,同时可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科基础和指导教师的情况,通过一定的申报审>!
3.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与临床医学培养基地建设的关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是以临床技能为主要培养内容,因此必要的临床资源、人力资源(指导教师)是培养工作的首要条件,为保证临床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条件,在调整挖掘现有临床资源的基础上,应积极利用社会医学教育资源与高水平医院(如教学医院)联合,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基地,实现临床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扩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开辟和建设基地。同时应制订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建设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使基地建设水平能符合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临床病人为具体对象,当今社会倡导以人为本,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学生在病人身上“实习”的机会锐减。因此,建设临床模拟教学实验室,提供反复无创伤训练平台,利用模拟仿真环境和高端模拟产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满足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培训和考核的双重需要。
篇10
1.组织保障
成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是保障考核质量的关键。成员须由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教授担任。主要负责领导和组织研究生考核工作。
2.制度保障
建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核制度,保证各工作环节做到有章可循,确保考核过程的严密性和公平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检验研究生是否达到培养标准的关键。因此,考核体系必须符合“5+3”培养模式及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体现临床各学科和专业的培养特色和优势。科学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核制度是保证和促进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
3.构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核体系
实践性是医学教育的突出特点,不同于学术学位的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研究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临床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满足“5+3”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要求,主要从研究生培训过程考核、中期考核、毕业考核、分流淘汰这四方面来建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考核体系。
3.1过程考核
以河北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在日常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按照河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完成日常培训考核、出科考试。通过接诊病人、采集病史、书写病历、辅助检查结果判读、病例分析和基本技能操作等多种形式,重点考核住院医师的专业水平、沟通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2中期考核
主要考查研究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与医德医风,是否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是否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是否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的常见病,是否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是否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水平等。包含三个部分,即思想品德素质考核、理论知识水平考核、临床实际能力考核。
3.2.1思想品德素质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考核帮助研究生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与道德使命感,建立正确的医学道德规范。
3.2.2知识水平考核:包括学位课程成绩及专业课、专业外语考试、综述报告。考查研究生临床专业知识的坚实性与系统性,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以及是否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3.2.3临床能力考核:通过病历评估、口试与临床基本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病历评估:随机抽取研究生经治的完整病历资料五份,评估项目包括病历是否规范、完整,诊断是否正确,病例分析是否合理,处理是否及时得当,预后情况等。病例答辩:研究生结合上述病例,提出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治疗原则以及预后分析判断,考核其理论知识的运用和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包括病例考核及手术或辅助诊疗技术考核。
3.3毕业考核
毕业考核包含临床实际能力考核、论文答辩。
3.3.1临床实际能力考核。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胜任相应的临床医疗工作的优秀医务人员,因此,毕业考核中需考核研究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3.3.2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质量不仅反应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代表了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学校设置了论文的选题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抽检盲审等环节,来确保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3.4分流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