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课程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教育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教育课程

篇1

课程体系是包含课程结构比例,相互关系以及课序流程的一个整体,体现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分强调英语知识体系的完整,存在着学科分化过细、学科之间及其内在联系不够紧密以及专业面过于狭窄等弊端。具体表现在:

1课程体系的师范性、教育性特点不够凸显

当前我国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与非师范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除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外基本上是一致的,没有完全形成有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不能凸现专业化“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目标。

2课程设置比例失调

2.1语言技能课程比例偏大,教学理论课程较少。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课程,而语言教学理论课程开设得大少,大部分就只有“英语教学法”课程。

2.2忽视人文、自然、社会等相关学科的设置,达不到培养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教师要求。在注重学科知识纵深发展时,忽视了学科间横向知识的联系,使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能力较差。

3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脱节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脱离了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的实际和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表现在抽象的、深奥的理论和缺乏实际价值的知识过多。学生通过高师英语专业教育所形成的个体知识结构和能力对其以后从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效果不够良好。

二、教师专业化视野下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构想

教师专业化的课程结构和体系应体现学科教育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素养、专业技能及专业精神。由此,笔者认为,要培养专业化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从英语学科专业性、教师专业性和教师教育专业性三个方面来思考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1完善课程结构

师范英语教育的特点就是要求在给定的期限内,使学生在英语学科水平和教育专业水平上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将基础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职业方向教育有机地组合成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高师教育的课程观。师范英语教育课程结构中的普通文化课程是所有接受高师教育的人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课程是英语专业师范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知识;教育学科课程是为准备做教师的学生专门开设的,也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标志;教育实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中小学任教,通过教学实践来提高教学水平的实践能力。这其中课程的比例合理与否就直接决定了课程体系的优劣和所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鉴于前面所提到的高师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弊端。故应优化组合并合理配置普通文化课程、英语专业课程、一般教育学科课程、英语教育学课程、教育实习和实践课程等。通过普通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通过专业课程来保障学生英语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体现学生的“英语专业性”;强化教育学与实习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地位,以保障学生能教和会教英语。

2开设英语职业技能课程

众所周知,教学不仅是传输知识,更是展现教学艺术。要想成为优秀的专业化英语教师,必须学会教的艺术和技巧,即是职业技能。但这方面在当前的高师英语教育课程体系中寥寥无几,导致众多师范毕业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欠缺。所以,应开设能体现教师职业技能、技巧的课程和组织理论及管理能力等课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组织和调控能力,使他们学会讲解、示范、提问、启发,学会有效地驾驭课堂,增强从教的实践性和适应性。

3拓宽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创建新型教学模式中具有决定性的地位和作用,它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环境和技术环境。未来的专业化教师,除应具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学科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和手段;因此,高师院校除应设置《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学》等课程外,还须加大教育技术培训力度,拓宽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使用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技能、信息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

4增设教育科研基础理论课程

篇2

【关键词】独立学院;儿童英语教育;课程设置;问卷调查

我国几乎所有的独立学院都开设有英语专业。但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与行业脱钩,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满足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导致就业率全面下滑,招生锐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背靠行业,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湖北商贸学院将普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衔接,针对湖北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增设儿童英语教育和涉外酒店专业,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培养专业化更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儿童英语教育专业符合市场需求,招生形势良好。现已经招收了2014级、2015级、2016级三届本科生,招生计划一直在逐年增加。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情况直接反映本专业的教学效果和办学水平,而学生对所开设课程的认识和感受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课题组对2014级儿童英语教育专业27名学生进行了关于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方式及内容

此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网上问卷调查,对象为儿童英语教育专业2014级本科生,时间为2016年7月,网上提交问卷29份。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对儿童英语教育专业和自身的定位和认识;二是对儿童英语教育专业第一、二学年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的评价。14级儿童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对该专业课程的整体情况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和体会,回过头来对两年的学习经过反思,得到的反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专业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的第一部分是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看法。十二个问题中有四个问题是多选题,其余都是单选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专业选择及学习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48.28%)出于对儿童英语教育事业的热爱而选择该专业;在特长方面,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音乐(48.28%)、绘画(37.93%)和手工制作(34.38%),但是依然有20.69%的学生没有任何特长;对儿童英语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程度,全班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这是理想职业或自从开始本专业学习后逐渐热爱,其他学生则对该职业不太喜欢或持无所谓的态度。我们欣喜地发现75.86%的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更注重自我发展,其次分别是人际关系(44.83%)、物质生活(41.38%)和社会地位(24.14%)。学生越来越注重把个人发展和职业兴趣结合起来,专业的功利化选择并不是主流。对专业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没有一个学生对课程设置不满意,但是非常满意的比例只占17.24%,这说明课程设置依然有调整和改进的空间。至于不满意课程设置的原因,27.59%的学生认为理论课与实践性课程比例不合理,24.14%的学生认为专业技能课程技能性欠缺。通过两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训,学生普遍反映在英语基础知识、儿童教育相关知识,计算机方面的课件制作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以及与儿童沟通的能力方面均有所欠缺,是今后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面。所有学生均完成了第三学期结束后的寒假社会实践,79.31%的学生反映困扰他们的问题是专业技能知识不够用,其次分别是工作压力大(48.28%)、薪水的高低问题(34.48%)和复杂的人际关系(31.03%)。所有学生均意识到教育见习、实习对未来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实践活动对今后的学习产生的效果持肯定态度。问卷还调查了学生对两年来所学各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评价。问卷调查表中,我们让学生从课程对儿童英语教育专业的重要性课时安排的妥当性,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对学习、实习产生的影响各方面打分,采取5级分制。关于课程对儿童英语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英语语音、基础英语、英语口语、儿童发展心理学、英语听力,所占的百分比依次是:79.31%,75.86%,75.86%,72.41%,68.97%。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语言的听说能力已经得到了学生的充分重视。听说能力也是语言教师技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没有好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无法胜任优秀的儿童英语教师岗位的。但是,我们在英语课堂和专业技能实训中发现,学生的听说能力依然比较薄弱。由于紧张、基础不牢或准备不充分等原因在模拟教学环节经常出现表达错误等语病现象。相应,也正是通过实习实训,学生了解到:在儿童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能力非常重要,自己的听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学生对听说课程的开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关于专业课程课时安排的妥当性,有3.45%的学生认为英语听力、TEM-4综合练习和英语教学法基础的课时安排妥当性非常差。这部分学生认为相关课时严重不足,英语听力、TEM-4综合练习课和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通过紧密相关。学生对基础英语的课时安排满意度是最高的,达到75.86%。基础英语是基础阶段最重要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课程的特点是精讲精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的提高和运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门课程,因此该门课历来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本调查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基础依然薄弱,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进步不是非常显著。对于英美概况和英语教学法基础等全英文授课的专业课程,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关于专业课程的难易程度,10.35%的学生对英语口语课和6.9%的学生对英语语音课的难易程度评分较低。一方面学生意识到,英语口语沟通和交流十分重要,英语发音的准确也是必不可少;另一方面,我们搜集了学生对儿童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的意见,有学生明确指出,一些外教上口语和语音课学习效率很低,学习效果也比较差。英语语音和口语课一般安排给外教上,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外教可以提供给学生最地道的语言和最逼真的英语交流环境,但是不排除有外教存在教学方式不严谨,教学资质欠缺等问题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这也提醒我们,口语和语音课不应该盲目依赖外教,而应该全盘考虑,合理安排教师资源,增强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除此之外,学生对儿童英语教育概论、儿童发展心理学和英语教学法基础三门专业核心课程在难易程度上,选择5分(很难)的不到50%,选择1分(容易)的占3.45%-6.9%。综合学生意见分析,英语教学法基础是很重要的专业课程,介绍了国内外主流的教学法,理论性较强,学生普遍认为使用英文版教材和全英文授课难度较大,课堂内容不太容易吸收理解和形成体系。儿童英语教育概论和儿童发展心理学这两门课程除了理论性强之外,也和学生对儿童的感性认识息息相关。这也提示我们,理论课程的学习不能单靠书本,还要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从实际中增强感性认识。在课程对未来学习和实习产生的影响方面,学生零差评的课程有基础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语音、TEM-4综合练习、儿童发展心理学和教师技能实训。为教师技能实训打5分的达到65.52%。在意见反馈中,学生也多次提到“多实践”,“多设置一些实训课”,“实践出真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感到有所不足”等看法。我们除了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校内实训外,也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寒暑假社会实习,联系用人单位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实习条件,安排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习和撰写实习报告,总结经验体会,不断探索新的实习模式,如“校内双元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此外,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提出希望能增加一些增强教学技能的辅助课程,比如绘画、音乐、舞蹈、手工制作、游戏设计等。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20.69%的学生没有任何兴趣特长。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愿望,也要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形成的机制、阶段和步骤,使学生在考虑了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等多种因素的教育框架的帮助下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结论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生命线,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了学生对儿童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和态度。从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来看,考虑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英语听力和口语的教学,并适当地增加理论课时或实践环节。另外,学生比较重视英语教学法、儿童发展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完成理论课时的学习之外,学生非常渴望与实践相结合。我们在探索“校内双元制”实训模式的同时,可以考虑增加实训课时,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既应该从学生现状和各类课程设置现状入手,也应该依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考虑学生需求和愿望,使学生在社会需求的框架下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付丽丽,仲伟秀.《学前儿童英语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呼伦贝尔学院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6).

[2]李生兰.学前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0.

[3]王利明.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周柳琴.地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2).

篇3

[关键词]民族院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教育课程广义上包括教师教育机构为培养和培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所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本研究专指教育类课程。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旨在使外语系学生拥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必备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备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教书育人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法,针对2010版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院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也可为其它民族师范院校的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意见。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1.学生对“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评价;2.学生对“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育实践方面的评价。

(二)研究对象。本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完成教育实习后返校的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样本由来自不同民族的185名学生组成。

(三)研究工具。调查问卷是笔者在与教师教育类课程任课教师、英语专业学生访谈的基础上,查阅文献后,自行设计。为保证问卷质量,对30名学生进行了预测,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后,修订而成。调查问卷包括五个维度:“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课程设置、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育实践。为避免学生答题时具有倾向性,项目编排时穿插了5道反向题。问卷采用利克特量表。正式测试时,发放问卷185份,回收有效试卷168份,回收有效率为91%。借助SPSS(19.0)重新编码问卷中的反向题后,分析了测量结果。

二、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现状

外语系2010版的课程体系总体设置为“平台+模块”,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包含教育基础课程模块、教育发展课程模块、教育选修课程模块。教育基础课程模块由基础心理学、教育学原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务、教育心理学构成,每门课2学分、共10学分,占总学分的4.59%。教育发展课程模块仅包含“英语教学论”,2学分,占总学分的1.83%。教育选修课程要求至少修满12学分,占总学分的5.47%,其中课程教学策略、语言学习策略、经典教学案例赏析、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为外语系学生的限选课,每门2学分。其余4学分需选修教育科学系所开课程。教育见习和实习属于实践课程平台的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共分,占总学分的4.14%。甘肃民院运行三学期制,即每学年度包含秋、春、夏学期,后者仅有7周教学时间。教育选修课程集中在第6学期开设、教育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其它课程均在大二或大三上学期完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评价

教育实习有检验高师教育质量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根据师范生的评价进行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整。关于学生对“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教育实习的价值,笔者设置为5级:很小、小、一般、大、很大,依次赋值从1至5。从表1可知,学生对教师教育类课程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评价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英语教学论、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实务、经典教学案例赏析、基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英语课程标准标解读、语言学习策略、现代教育技术。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各模块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依次为:教育发展课程(均值为3.97),教育选修课程(均值为3.37),教育基础课程(均值为3.19)。78.8%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论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大或很大、标准差(.984)也表明学生的意见比较一致。“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评价均值最低(2.82),

这可能和有些实习基地缺乏多媒体设备有关。在教育选修课程模块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教学策略”和“经典教学案例赏析”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大,而“语言学习策略”和“新课程标准解读”对教育实习的帮助较小。

(二)学生对“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评价

关于学生对“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育实践方面的评价,笔者设置为5级:完全不适合、基本不适合、一般、基本适合、完全适合,依次赋值从1至5。

1.课程设置

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学分所占比例过小。教师教育类课程约占总学分的11%,占总学时的12.63%。75.8%的学生认为选修课学分过少,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修课程。教育选修课程虽说有12学分,但因为外语系所开设的4门课程是限选课,学生只能选修4学分的教育科学系所开课程。其二、教育选修课程开设时间过于集中。66.7%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程集中在第6学期开设,安排时间过于集中。并且,每门课程30个课时,在一周内完成,教师和学生上课强度大,降低了上课的质量,不利于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其三、重理论轻技能。73.2%的学生认为我院开设的教育选修课程过于侧重理论讲授,轻视技能训练。60.6%的学生认为“教学实务”在教育实习中的价值大或很大,这正反映了学生期望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学习中掌握教学技能的心声。

2.课程资源

其一、课程类型和内容单一。高达90.9%的学生认为不能选到自己喜欢的教育选修课程。63. 6%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种类较少、仅有18.2%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丰富新颖。在课程内容上对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没能及时加以反映,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地方民族教育、民族心理等内容从未体现。缺少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领域的课程。其二、班级人数过多。英语教师教育类课程大多数是大班上课,75.8%的学生认为班级人数过多。这导致课堂活动难以开展,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其三、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系老师除了担任本系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全校的教育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任务。尽管学院在夏学期聘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但仅有15.2%的学生认为收获大。27.3%的学生认为教师教育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3.教学方法

90.9%的学生认为英语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66.7%的学生认为不能联系中小学实际进行教学,72.5%的学生认为不注重学生体验和参与。75.5%的学生期待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在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使他们在参与探究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更加有效地掌握教学技能。

4.教育实践

教师教育类课程目的之一是让学生掌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所需要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而教育技能的掌握来源于形式多样的实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课程设置方案中的专业实践模块主要包括分的教育见习和实习,实践课程在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60.6%的同学认为教育实践环节薄弱,教育实习基地较少,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有的实习基地地处偏远,班级及学生人数非常少,实习生没有充分的实践机会。有的学校不需要英语实习教师,英语系的学生只能担任其它课程的教学工作。97%的学生认为试讲指导提高了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这和甘肃民院外语系重视试讲指导工作,安排得当、组织得力、教师敬业紧密相关。作为教育实环节的教育实习,安排在第8学期,教育实习的第一周是教育见习时间。在教育实习前,学生接受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的机会很少。这种教育实践模式容易导致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脱节,师范生的学习从时间上分成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阶段,理论学习阶段缺乏实践体验与感悟的融通,而实践学习中又缺乏理论及时有效的指导。

篇4

摘要:士官英语课程应结合士官的任职需要,及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结合士官工作、学习、专业的特点,着力体现岗位任职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着重阐述如何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更快、更好地开展符合我军后勤士官院校实际情况的英语课程建设。

关键词: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任职教育特性 课程建设

士官学英语是为了能够在岗位上运用。因此,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还应结合士官的任职需要,突出部队特色,贴近士官岗位。对此,及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创新,按照“内容精选、深浅适度、语言通俗、语法精练、注重实用、指向能力”的要求,首先从教材的编写入手,在科学穿插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结合士官工作、学习、专业的特点,着力体现岗位任职的实践应用能力。

现阶段,在主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穿插了军事知识、军事术语等内容,以及各种配套的多媒体教材,供学员学习配套使用。在授课方式上,注重创设情景,真正把学员引导到工作岗位上学英语,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课堂设置与士官工作息息相关的实用场景。通过学习,学员可掌握600个左右的常用单词,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基础和应用能力。

一、任职教育现阶段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以任职需求为牵引,以知识补差和能力培养为重点,逐级进修,分段实施,多类型,具有不同的鲜明特色的进修、培训。针对任职教育的特点,反思现阶段英语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几点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全

英语课程的设置需要系统地规划,专业英语实践类课程没有,而且高质量的网上教学内容比较少。

(二)没有构建成熟的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构建一个有利于军校学员进行学习的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环境的建构,因此网上教学不仅要提供资料,而且要影响学生使其成为自己的“教员”。而目前大部分课程仍只强调“教”,没有给予一定的情境导入。大部分的课堂内容都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教员幻灯片及讲稿的简单呈现,有些课程内容没有给学员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更好更充分地调动学员的主动性。

(三)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单一

据了解,目前课程内容的呈现一般为下列二种方式:第一种是文本和静态图像,这种方式相当于书本的搬家。第二种是PowerPoint讲稿,其做法是直接将教员的PowerPoint演示文件放到课堂上。第二种本是一种好的方法,但在英语教学实际操作中往往又变味,教学材料上出现的不是教学情境,而是将教学内容拆分,缺乏结合学员专业实际的教学情境。

二、任职教育课程特性

针对目前在任职教育中英语课程建设的诸多问题,我们应首先注意认识和抓住有关任职教育中的带有特点的方面。如果将任职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做一比较,我认为任职教育课程具有下列特性:

(一)导向

任职教育课程不仅体现引导与教育的过程,也蕴含着在校学习活动对其走上工作岗位后向导性。因此,任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员达成课程目标。该目标的达成与否,不仅需透过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表现,还需顾忌学员在未来工作岗位的能力表现。

(二)适宜

任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部队岗位上所需的专业人才,士官英语教学是为了军事斗争做准备,提高士官对军事技术发展、武器准备维修、管理和使用的能力,增强部队在突发涉外事件上的处理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必须根据部队的人力需求折射出对院校培养对象的要求,必须符合军事技术发展的需要,切忌盲目规划。

(三)重点

任职教育课程要围绕特定专业范围的相关知与能,注重学员能力的知识、技能等核心的知识与能力,以便学员能将所学真正用在实际的工作中。

综合任职教育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我校的英语课程还不够成熟。

三、英语课程建设

我们需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更快、更好地开展符合我军后勤士官院校实际情况的英语课程建设。

(一)加强教育技术培训,改变传统学习观念

英语教学的建设,如情境创设、学员解决问题、学习策略的选择等都离不开教员的参与和指导。因此要建设高质量的英语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要转变学员对新知识的态度问题,要消除学员对英语学习的“抗拒”和“恐惧”意识,让学员了解英语教育,并积极参与英语教育建设。

(二)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加强教学设计

英语教育是一种实践型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最后分析评价其结果的决策过程与操作过程。教学设计是教学目的的具体预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前导和定向功能,直接决定着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与否。教学设计要突出英语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习需求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交流等内容。

(三)教学表现形式多样化

一是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学员入校时英语水平差距较大,不在一个语言水平上的教学必然会使一部分基础较好的学员感到枯燥乏味,另外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员感到晦涩难懂,从而导致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打击,所以分级教学可以针对不同的语言水平实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较好地解决学员实际学习需要。

二是教学内容多媒体化。要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并加以应用。随着军队院校校园网的全面提升,多媒体教学将是网络教学的趋势。学生可以在网页上查看教员的多媒体课件,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等。网上教学的发展方向是基于多媒体和虚拟真实教学环境等更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

如今,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随着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方法的不断转变,英语的显著作用已经使我们有了深切体验,对于我军而言引导大家充分认识到英语对于国防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采取有效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军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才是当前和今后我们落实人才战略工程的当务之急。我相信,随着军队对士官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英语课程教学必将受到军队院校更大地关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英语;教师;实施

自2010年秋季起,新课程改革在我市如火如荼地展开,我校英语教学也应形势之需,在教材使用 “重大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以下简称“重大版”《高中英语》)的同时,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诸方面进行变革,引导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发展。英语课程是通过许多专家和教师多年的研究和实验的成果,但课程设计出来以后,只有通过实施付诸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在众多的课程实施者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任何课程设计最终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得以实施的。所以课程改革下的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根据课程计划、教科书、学生实际以及时代的要求对个人习惯、行为方式、课程重点、学习时间、空间、课程安排等进行组织。现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谈谈教师在教学课程改革下应该作出的转变和教法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激活创新教育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教育不可避免地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为考出好成绩就必然带来英语教学中明显的功利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从这里看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过去,我们总是不放心学生,对知识讲了又讲,唯恐学生不知道,花了不少力;但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教学效果也不好。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树立自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打开新视界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纲要》明确指出,“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教是为了不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创新,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充分利用教材和工具书解决问题。例如,“重大版”《高中英语》在第一册第一单元就引入了词缀的用法,并在每个单元的单词表中对生词适当的延伸。如词汇的派生,固定的搭配,有助于学生学习词汇方法的培养。这样,学生才会由“学会”过渡到“会学”。而在学习语法的过程中,“满堂灌”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思想。“重大版”《高中英语》采用了“studying the rule, finding the rule, applying the rule”(研究规律,发现规律,应用规律)“三段式”的语法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改变学习观念,成为成功的英语学习者。教师要做到的就是利用好教材,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勇于实践的求索精神。

除此之外,在学习方法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也很重要,因为预习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但预习的内容和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对预习的完成情况,决不能放任自流。

三.处理好学习与运用的关系

很多情况下,学生一方面辛苦地学习英语,另一方面又总觉得学了英语只能用作考试升学,现实意义不大。但随着网络、多媒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教师在英语过程中也要多创设语言应用的环境,给学生较多的运用机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能把所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我常常介绍有益的英文对白电影让学生观看;并引导学生欣赏英语歌,偶尔请学生在讲台上高歌一曲。每周由一组同学负责办一个英语小报,介绍名人名言喜欢的歌曲。这些活动让学生们领悟到学英语并不只是做几道选择题,它可以使生活丰富多彩。

四.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高中英语课程目标》中的七级情感目标指出:“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学生合作学习的几条建议:

1.合作教学在英语听写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训练。在听写时由教师读,学生写,我亲自评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没有通过的学生,必须三天之内通过,否则所在组扣分。没有通过的学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获得进步,最后通过听写。这种方法对懒惰的学生特别有效。

2.合作学习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学习不同于书面学习,更依赖集体行为。口语活动采用朗读对话、讨论问题、游戏、戏剧表演等形式。

3.合作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不仅仅是摄取内容,还必须理解。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见解,了解他人的观念。

4.合作学习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课堂写作教学中,教师先提出写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然后学生进行独立写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和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在完成写作后,每个组员依次批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合作写作可以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强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

5.合作学习对学生复习习惯的培养

教师可以每天都要求一组的同学把老师当天授课的内容总结出来,第二天检查其他组的同学。回答错了,出题组得分。出题组的同学也必须参加检测,回答错误,本组得分归零。这样,为了小组的荣誉,学生的复习习惯也渐渐养成。

合作学习不仅仅可用于小组之间的合作,合作可以扩大到全班、全年级、全校和家长的合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新课程改革倡导合作学习活动,且产生了有效的教学效果。但太多的合作学习容易抑制个体的成长。所以教师也要注意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的协调平衡。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新教材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应该转变教材观、教学观,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培养学生合作、自主、创新的精神,并通过自身不断学习,与学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篇6

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目前英语专业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范性不强等现状出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以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师范课程体系,即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的内部结构,注重英语师范生综合文化素荞的提高和教师职业技能的强化,为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做好基础教育师资方面的准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对外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教育要发展,关键是师资,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师范院校,尤其是师范教育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进行改革,对人世带来的社会变化做出反应,因为,课程体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制约着外语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一、我国英语师范教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并影响着教师素质的提高。从建国后近50年的发展实践看,师范院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各类英语师资人才,我国教育事业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师范教育的发展。但进人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人WTO以后,现有的英语师范教育体系在发挥时代所需要的师范教育功能与作用上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1.课程设置定位模糊。现有的师范专业是按照中小学学科分类的标准对应设置的,如中文专业课程专为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做准备,数学专业课程专为未来的数学教师做准备。因而在英语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过分强调对英语专业知识的全面系统掌握,而忽视了作为未来教师必须接受的全面素质教育。由于分科过早、过细,使文科学生缺乏自然科学的基础,而理科学生得不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这种设置割裂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造成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较低,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不能完全胜任中小学教学工作;同时也削弱了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院校的区别,使师范院校赖以独立生存的办学特色不能突出。近年来,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一些师范院校或师范专业有意模糊其课程设置的师范特色,这也是一些教师教学能力不高的原因之一。

2.教师职业性质体现不明显。我国目前英语师范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内部结构不合理,体现师范特点的课程被看作公共基础课,不仅课时少,学科门类短缺,甚至被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主管“教什么”的英语专业知识课比重过大,而主管‘.怎么教”的教师职业技能课与教育实践课比例过小。师范教育职业性不强,未能很好地突出“师范”二字。师范课程一般可分为三类:(1)普通教育课程。又称公共基础课,是师范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培养未来教师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与教师气质特征,以及人文主义精神;但我国的公共基础课几乎清一色为政治理论课,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比重极低,有的院校则根本不开设。(2)教育专业课程。它是指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法、技巧等解决未来教师“如何施教,怎样育人”问题的课程,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和中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体现我国英语教师职业特色的课程,但开设时间短且只限于最后一学期;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在主观上有轻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倾向,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再加上不少教师照本宣科,条块分割的纲要式教学,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概念以应付考试,更不要说将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了。(3)教育实践课程。教育实习不仅可以检验师范生掌握和运用科学文化知识的程度,而且可以促使师范生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从教能力。我国学生的英语教学见习、实习时间很短(有的专科只有三周),且缺乏完整的实习计划和有效的指导,一部分学生为了准备专升本考试,甚至不参加教育实习。

二、建构新的英语专业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英语师范专业的办学方向是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为其主要目标的,既然培养目的不同于其它院校的英语专业,其培养手段、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21世纪的师范教育英语专业要培养既满足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需要,又具有超前意识、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味来教师,其课程体系就需要在这两方面进行优化。

1.夯实英语学科基础课。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师资,而并非培养某一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未来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师范课程体系必须注重基础性,这和非师范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基础性上做文章,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为未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英语师范教育的学科基础是指系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包括正确的语音、语调,规范的句法、章法,得体而熟练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这是成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基础。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有意识地侧重学科基础课的学习,掌握必备的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所开设的课程应包括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语音、语法、口语、听力等。尤其要突出培养的是标准的语音语调、融会贯通的语法等,因为正确的发音和规范的教学语言是英语教师的基本功。

2.调整公共基础课的内部结构。对于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宽阔的知识面,深厚的中外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各学科知识正是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首先要提高公共基础课的综合化程度,在保证政治理论课程质量的前提下,削减政治理论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增加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比例,实行文理交叉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社会发展概论、历史、地理、哲学、自然辩证法、科学史、艺术、传统文化、法律等课程外,对于构建英语师范生的知识结构来说,一些自然科学基础课也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宽泛的选修课程的设置,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提高英语师范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另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这一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该语言赖以生存的文化,不论是与英语相关的文化还是汉语言文化都是英语师范生必须吸收的。很多学生的听力、英语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英语不过关,而是因为学生的知识面太窄,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也常导致英语交际的失败。

3.提高教职课程的比例。师范性是师范教育的主旋律,新型的师范课程体系的构建首先需要突出师范教育的职业特色,对“专业课”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位。英语师范教育的专业课除了英语语言学科知识以外,还应包括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师职能课程的强化,培养学生的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学基本技能。众所周知,教师的业务活动由“教什么”和“怎么教”共同构成,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只懂“教什么”而不懂“怎么教”是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的。而教师职能课程制约着一个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和方法。因此,英语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与英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实用学科,了解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学习如何与中小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等理论知识。教师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现教师职业技能、技巧的课程有必要提前开设,并延长开设时间;增设包括教学大纲、教材、教法、教学测试及评价等理论的课程;英语师范生还应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用科学的外语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会英语并学会学习。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也与英语师范专业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英语教学领域,既丰富了语言教学手段,使英语教学走向自主、协作和互动的立体化教学时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篇7

关键词:课程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一、英语教师发展的内容

2001年1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基[2001]2号文件《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各地乡镇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一般为三年级。”随着全国各地的小学陆续开设英语课程以及新课程的实施,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高低成为小学英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巨大投入能否收到应有的效果。然而,目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不能适应英语教育发展和英语新课程实施的要求,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教师素质低下严重阻碍了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已经成了制约农村小学英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因此,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构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急需花大力气认真解决。

小学英语处在英语教育的初级阶段,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启蒙阶段英语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受教育着的未来。因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小学英语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基于以上形势和认识,笔者认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建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英语教学信念

教学信念(beliefs)指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理念)。从教师职业的共性看,教师的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从英语学科的特性看,主要包含关于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性质的信念,关于英语教学特点的信念,关于学科价值的信念等。信念制约行为,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熟悉英语教学相关的知识

英语教学的相关知识是教师专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工作的动态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应含多元内容并且不断发展。它含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文化知识(general culture knowledge)和学科知识(subjectknowledge)

教师作为“传递、授业、解惑”者,要具备某些普通文化知识,特别是当代外语课,由于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中西文化、科普常识等,这更要求英语教师不能“孤陋寡闻”。同时,英语教师还应具备较为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语言学基础(基本)知识和本民族语言知识。

2.一般教学法知识(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

英语课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受到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原理的制约。因此,英语教师必须了解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使自己的教学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3.个人实践知识(pers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这里的“个人实践知识”主要指两方面的知识。其一,通过实践研究,把前人的知识深化为自己的认识,去进行诠释、提炼,从而使这些知识带有重新创造的特征。其二,通过反思、研究等方法,把自己的经验提升到理论认识阶段。 (三)加强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完成各种正常活动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做事能力以外,还须具备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必需的特殊能力。这种特殊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是与教师教学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等;二是有利于深化教师对教学实践认识的教育科研能力。

(四)培养职业道德和情感态度,提高自我发展需要的自觉性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成分。“育人”必先“育己”。教师工作的特殊对象决定了教师表率作用的重要性。为此,教师对学生应有一份特殊情怀,尊重,关心每个学生,使学生从英语教师的关爱中进发出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

二、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加强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同时,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成为终身学习者,已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指教师通过内省或其他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思维、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在自我反思过程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会改进教学,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三)培养和强化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中国学生的致命伤是创造性的缺乏。事实上,缺乏创造性也是大多数中国教师的软肋。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型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高度重视交往与合作能力地培养

互动和交流不仅是人们沟通思想和情感的主要途径,对于英语教师更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内教师之间开展互相听课、集体备课、辅导等活动,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共同进步。走出校门,与外校教师一起交流,则更能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英语教师 角色定位

为了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西省于2008年拉开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序幕,《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施近五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作为一名身处教学一线的高中教师,颇有收益。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建立灵活的课程目标体系;建立多元、开放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等。新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面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的教育变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英语教师应做好理念的更新,进一步完成课堂角色的转换,从而符合新课标的需求。

一、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古人说:“亲其师则信其言”,新课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统一。在高一的起始阶段,教师应以充分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情感为主,消除他们已有的学习顾虑,以一种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积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提高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学习兴趣增强的目的。心理学上提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一个创造学习神话的情感培养。

二、注重以学生的需求为已任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从实用主义经验论和机能心理学出发,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他要求教师放弃向导和指挥官的任务,而转换成看守者和助理者的角色,教师应站在学生背后,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已任。教师应充分发挥导学作用,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激活记忆,创造一个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时可能接触的更广阔、更美好的平衡的环境。

三、注重鼓励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并加强指导

选修课的设置是高中新改的一个重要举措。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有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同时有利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与必修课程共同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形成。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现状,在充分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和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做到教学内容既多样性又有可行性,同时兼具地方特色。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等候课程,让他们理解这样做既是为了满足学习的需求,又是在学习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适时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四、注重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样式,树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观念,充分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拓展课堂,教学容易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英语的新渠道。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方式难以适应新课标的教学需求,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应合理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如音像、课件、视频等,让学生产生全新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学方式,又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真正实现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

总之,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在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下,教师唯有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全新意识,才能真正地完成角色的自我转变,既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又能创造性地圆满完成新课标中的各项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英语课程标准 以人为本 课题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情感态度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

评价体系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使英语课程更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世界教育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加速英语课程改革迫在眉睫。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必须加速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当务之急就是要与时俱进,强占先机,改革不适的旧课程,摒弃过去那种培养只会考试的书呆子的教育模式,让教育进入一个更加广阔更接近时代要求的天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尝试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开展了各种教育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总结了一些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改革和尝试多数还局限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其深度和广度都非常有限。要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课程上进行改革。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的挑战,才能适应社会协同经济振兴和个人发展等方面的专业需要,也才能适应国际国内变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近我们,面对这一将改变我们专业生活的全新的工作,我们需要学习和认识的东西很多,我们既要了解它的背景和理论依据,更要掌握它的基本构架和主要内容,还要知道它的实施方法和策略。这次课程改革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实施、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师资培训以及政策保障和条件保障系统等内容,是一次有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必须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创造性地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并在其成熟后长期贯彻下去,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时期的课程改革必须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国学生发展的现状令人堪忧,虽然有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解题能力很强,学习勤奋刻苦等优点,但是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实践能力薄弱,缺乏创造性,注重知识点的识记却忽视理解,不能学以致用、有所创新。同时忽视情感体验,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严重危机。如自私自利、容不下他人比自己强、不能与同学团结协作等心理不健康现象十分普遍。笔者身处的县级普通高中,对这类事情司空见惯。笔者刚接手一个别人教过半年的一个班时,一次为了活跃班上沉闷的气氛,笔者启发大家进行对话交流,但是看到很奇怪的现象,成绩好的学生根本不屑于与成绩差点的学生为伴,而成绩稍差的学生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想法——我不行,没人搭理我更好,正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活动与我无关。这次的活动给我的振动很大,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还在实施应试教育的学校是相当普遍的,因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摧残,创造力匮乏,知识陈旧落后,绝非危言耸听。

外语教学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须研究改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普及外语和培养外语人才,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已经不是一般的教学问题,而是影响我过对外开放方针的更好实施和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建立起全新的“以人为本,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人”的面向全体大众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学院,应该长期坚持。

为了充分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使英语教学更好的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教育部新指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继承原来的教学大纲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英语课程结构,着力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课程标准的总体构架更加完整、科学对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位更全面准确,使教学目标更明确具体,更符合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它的实施建议也更有了可操作性。

根据课程总体目标指向,课程标准把内容标准分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他,突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本位的语言教学的教学观念,一旦先进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教学实践只有将教学思想,教学技能与方法同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实践,以下笔者就内容标准所要求的方面来探求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做法,以便与各位同行商酌。

1)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人的语言能力首先是从发展语言技能开始的,特别是听说技能,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使用语言,必须先发展听说技能,然后是读写技能,因为听、说、读、写、作为语言实践的不同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体验、感知语言的机会,促进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在语言交际中处于首要地位,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经过长达10年的实践证明,语言教学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脱离语境的词语,学习他们很难理解的语法知识,这是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的。

在语言技能的培养上面,传统的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象我们这样的普通农村中学一方面师资力量薄弱(近10年来,我们镇四所初中没进一个英语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另一方面教学设备简陋。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导致很多教师仅凭一张嘴,还有所谓的“多年的教学经验”在上课,英语基本功都没过关更不用说是教出的学生了。笔者接触到的很多学生直到大学阶段才猛然醒悟,原来自己的英语根本不能够算是英语。在这种教育的“熏陶”下,开口说那是很困难的,让人懂那更是难事。如果说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上了大学不敢开口讲话那是正常的,那么下面的事例则就不能算是正常的了。曾有报纸报道过2000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基比尔先生在上海复旦大学和交通大学演讲后,三个学生分别用英语提问,而基比尔先生却“一脸茫然”无法听懂。最后,主持人不得不要求学生用中文提问,让他的随从翻译。另外,英语教学界也有同样的看法。甚至有的学生无法回答外籍老师的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your breakfast?” 这样简单的问题,原因是他不知道 “稀饭和馒头”用英语怎么说。这些事例虽然表面上反映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低下,但实质上这种现状与中学英语教育不无关系。

因此,口语教学应从中小学开始认真抓起,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强化对听说技能的训练,加强师资力量,配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在适当的时机开展口语测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转贴于 在读写方面也要加强指导,在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要获取的信息量日益增大,逐词逐句的分析课文,力求弄懂文章中每句话和每个语法点的含义的做法显然已不合时宜,也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使学生具有综合阅读能力包括语篇领悟能力和语言解码能力,要强调多学科知识的贯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根据语义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必须在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和扩大词汇量上下工夫,而对于目前英语教材中存在的阅读量不足和阅读题材单调等问题则需要开展应用泛读教学的实践加以改进,同时精泛并举,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写作方面,在正确的拼写、运用纯正的英语作文,避免中国式英语的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至关重要,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表达清楚,应该具有思想内涵和文化积淀在里面。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现代语言教学改革研究发现,语言知识不只是语音、词汇、语法的总和,还应包括语言功能和话题,因为语音、词汇和语法(语言形式)是在一定的话题中得以体现的,只有当人们既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又具有语言功能和话题的知识时,才能得体有效地运用语言。我校申请的市级课题《说英语、话家乡》活动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笔者作为学校此课题实施的负责人,对这点感受很深。下表是笔者所带的实验班与另一老师所带的非实验班所做的对比,该老师与笔者同时从三年级到一年级任教而且她三年级所带班级的成绩与笔者的班级成绩相差不大,且两个班在时间的投入上相同。

上学期情况对比

人数 月考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期中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期末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实验班 60 69.6 105 23 70.8 108 33 69.4 117 39

非实验班 60 75.8 116 35 76.1 118 38 72.3 119 36

下学期情况对比

人数 月考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期中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期末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实验班 60 74.6 120 45 73.7 122 42 78.5 121 56

非实验班 60 73.5 116 32 70.1 112 21 70.5 102 24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题的开展给了学生很好的学英语的话题,在此活动中学生受益非浅。最大的收获莫过于人人能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对英语从大部分同学畏惧到人人喜欢。这是其他班级所不能比的。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的内涵界定为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作为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却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往往比单纯传授知识及技能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影响更为深远,意义更为重大。

4)学习策略

有效的学习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策略应灵活多样,并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要使学生逐步形成适应自己学习能力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5)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不仅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人们的思维,生活以及行为方式等。要引导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范畴,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意义,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上文提到的旨在发掘高中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说英语、话家乡”的活动,就是一次英语与本土文化的亲密接触。它拓展了时空,以提高学生幼年感英语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就是在发扬本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开拓了国际视野,融入了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之中,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当然,教学过程的变化与更新必然会导致评价体系的改革。过去那种以考试作为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做法,在教学过程中错误地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用单一维度的,针对语言知识的考试代替多元的教学评价目的,评价策略和评价手段,使测试等同于评价的陈旧的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发展了。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反思和适当的调整,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书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3. 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外语界》 2002年第1期

4. 咱说外语,老外不懂 《文汇报》

篇10

关键词: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科学的评介

英语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英语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英语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一、英语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下图所示,从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

(1)掌握语言技能是语言学习的主要目的。所谓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也就是吸收的技能,说和写是语言输出,也就是表达的技能。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在吸收信息与表达自己的交际过程中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目的,又是学习手段。所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是与他们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相关的。英语教学一定要注重心理因素和英语文化背景,不仅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只有对英语文化背景感兴趣才能抱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善于配合,乐于进取,把英语学好,才能对英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与动力。同时还要指导中小学生选择正确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学习方法(包括应试技巧)就是充分运用智慧和智谋,也就是讲究学习策略。现在我们教学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备课要备学生,提出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实质上就是要讲究英语学习策略,以便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英语教学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式

(1)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多年来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主要是笔试。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及考试改革的发展,在高考和中考中开始了听力测试,但就全国大面积而言,平时及期终考试都是笔试的一统天下。我们注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样我们就没有及时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我们往往都是由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而忽视了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所以,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院长陈玉琨教授指出:“我们外语教学实用性不强,效率不高,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评价有关。我们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评价的观念比较落后,从而必然会制约外语教学,制约外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他同时提出,“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外语教学评价的问题,通过评价的改革促进整个社会进步。”(陈玉琨:《当代英语教学评价发展趋势》,在全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2)实施英语课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多元化原则。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精神,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建立新型的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多元性,它包括评价目标多元、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工具多元。其中,评价主体多元显得尤为重要。以前,我们总是把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者,而他们的评价对象也仅是学生。实际上,教学的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英语教师、学生和家长都应该是评价的参与者。

激励性原则。实施评价的目的是为什么?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以前我们把评价与考试等同起来,特别是与高考、中考等同起来。结果,学生从开始学英语就不得不进入残酷的分数竞争。“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便是此情景的真实写照。现在,我们要实施科学的英语评价体系,一定要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多元评价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教学。以往我们的教学评价是为了选择最好的学生。现在我们教学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为学生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

情感原则。情感与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与科学的教学评价同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英语语言本身就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与人的心理发展、文明发展相联系。另外,教师与学生从事教与学,都是带着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差异也导致了教与学的差异。我们一直强调情感教学,也就是因为英语教学脱离不了情感。在进行英语教学评价时,我们更要注意情感,要注意人的心理体验。评价学生时,不仅看他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要看他是否会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丰富感情。同时,在评价学生时,教师要带着积极的情感来工作,关注学生的进步,善待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获益,而不是受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