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专业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专业技术培训

篇1

关键词:建筑业;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6.080

在当前全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增速下滑的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建筑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我国建筑业企业越来越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不足,面临着现有职工不能尽快适应现代企业生产要求的困惑。培育学习型企业是使企业走出困境的方法之一,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构建学习型企业的要素。通过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课程居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活动的核心地位,课程开发的质量对继续教育活动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1现状分析

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从产生到现在,在国家人设部、各部委以及各省市部门重视之下,经过长期的探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在于查遗补缺、更新知识或者拓宽知识面,使得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等不断提高。经过长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已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结构体系。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形式,一是参照普通高校的倾向比较突出,二是按模块讲授的方式,即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开设课程,内容来自社会实践,强调社会功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称之为“模块式教学”,采用后者的比较普遍。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1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

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讲解起来枯燥,而且难度、深度过大,不易理解。因为参与学习的人员基本来自社会生产的第一线,他们拥有十分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课程开设一定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队伍的扩大,鉴于培训硬件和师资的不足,有些培训机构只设定一套课程,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继续教育对象的单位性质、专业差异以及职称的层次,比如土建类和安装类,初、中级和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时未做区分。

1.2专业面不广

专业技术人员对本专业之外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这些极大限制了技术人员的专业面,加之新工艺、新技术以及计算机辅助的崛起使专业技术人员面对行业的发展和变化难以适应,目前课程设置比较缺乏这类反映建筑业发展要求的、前沿性的专题课程。

1.3重技术,轻管理

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应用型人才居多,管理型、科研开发型人才偏少,因此目前建筑业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工程技术为主,但是存在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弱,技术创新能力差,所以管理类课程需求在不断加大。

1.4系统性不强

建筑行业目前拥有的人才中,既熟悉技术又懂得管理、经济、法律的人才严重短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人员短缺,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而主流的“模块式教学”存在学习单元较零碎,知识不系统等缺陷,缺乏系统性。

2课程设置原则

针对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缺陷,课程设置应当满足以下原则:

2.1前沿性

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课程设置应当反映出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的发展方向。同时还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推广应用,新的规范标准的宣贯等。

2.2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有实用性,与高校的学历教育有所区别。专业课程内容应当紧密联系实际。将理论内容和实践结合,能有效解决实际中的矛盾和问题。

2.3针对性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来说,需求分析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条件。根据继续教育的对象,灵活的设置课程,使教育对象不断的拾遗补缺,完善知识。因为接受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大都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因为课程设置要针对成年人身心特点,使之较容易接受所学课程,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补什么。

2.4系统性

考虑到继续教育对象的整体知识结构,课程设置应当处理好原有知识和补缺知识、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基础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等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整体,使继续教育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

3陕西省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

笔者依照课程设置原则,并结合建筑业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企业发展的需求以及专业技术人员自身对专业知识的需求,对陕西省二十一家从事建筑施工、装饰、监理、造价咨询等企业的做了问卷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项目经理及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通过需求分析,课程设置可分为行业发展趋势类课程、工程管理类课程和工程技术类课程。

3.1反映行业发展趋势,前沿类的课程

继续教育制度目的就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因此课程设置应体现前沿性,应当反映当前建筑业的热点问题、行业改革和发展方向。反映建筑业发展趋势、建筑业前沿的课程有:

(1)建筑业改革与发展。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市场疲软、政策收紧、管理欠账”三座大山下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数据和感受已经说明,行业衰退已成事实,行业处于一个旧业态转向新业态的中间态时期。如何以比较高的层面和新的角度看待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如何变革,如何在这场改革浪潮中找到发展机会,都是建筑业企业和从业人员首要关注的问题。

(2)建筑产业现代化。建筑产业现代化以及建筑工业化、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这些方面是国家目前力推鼓励扶持行业,符合产业发展的政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建筑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一直以来房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质量、性能、安全、效益、节能、环保、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这种课程很受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青睐。

(3)BIM技术发展与应用。BIM是近年来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出现的新技术,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在国内,随着建筑业对信息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科研投入不断增多及大力推动和基于BIM技术的软件开发商宣传下,相关机构和各个部门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和应用BIM技术。但是目前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各研究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各企业单位也只是将BIM技术应用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建设项目的部分建设过程中,还不能在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及运营等整个生命周期连续应用BIM技术。目前BIM技术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社会培训上,针对目前情况,在继续教育中加入相应课程,通过总结科研机构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建筑行业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推广使用BIM技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BIM技术在我国继续推进和更深入的应用提供重要的途径。另外课程可将BIM和智能建筑相结合,BIM和建筑工业化的衔接也势在必行,二者融合在一起,这样BIM技术应用会更加丰富。

3.2工程管理类课程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建筑业专业技术人员对管理类课程需求较大,已有超越技术类课程的趋势,原因是,一方面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社会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的开始逐步进入管理岗位。另一方面管理类课程在学历教育阶段偏重理论学习,专业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已具备了一定管理能力,因此在继续教育过程中亟需进一步加强。通过调研问卷的整理,这方面课程需求主要有: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工程成本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项目精细化管理、职业风险防范等。这类课程也符合建筑企业(集团)的发展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内容主要以项目管理实务为主,辅助一定的理论知识。

3.3工程技术类课程

技术类课程设置也应结合行业的发展和培训对象的需求。对于初级职称和部分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操作技能提升方面的技术性课程,如测量新技术、安全技术规程、BIM软件应用等基础操作性课程。针对部分中级职称及高级职称人员,一般对基础性的知识培训缺陷不大,通过调研问卷整理分析,课程的需求主要有建筑业十项新技术(2010)、绿色施工技术、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大跨空间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新材料等。同时,由于目前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行业发展、区域性竞争的大趋势,全国范围,甚至是大中城市都在建设地标性建筑,未来数年内将成为超高层的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掌握钢结构与混凝土结合施工的知识,可设置钢结构与混凝土施工相结合的课程。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技术管理

1引言

建筑工程行业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正逐渐增多,行业市场的竞争也愈加剧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是目前建筑企业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有现实性意义。

2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建筑业在我国各大行业中的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人们对其工程质量也越加重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提高施工质量的同时,要对现场施工操作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建筑的工程质量。相关建设企业应根据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并依据我国建设工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关系着建筑工程质量能否达到质量标准要求。同时,也决定了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现场缺乏安全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水平极为重要。由于建筑工程涉及范围较广,现场施工人员较多,占据现场总人数的80%以上,并且高空作业较多,例如,高层房屋建设,其施工过程会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导致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工人,并且多数为农民工,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且安全意识薄弱[1]。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与建设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不够重视,一旦在施工中发生人员伤亡问题,将导致施工现场停工,延缓施工日期,并且为施工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对工程相关单位造成名誉问题的影响。

3.2工程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

在建设工程中,施工材料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很多建筑工程中,施工单位为了赢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忽视了施工材料的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另外,施工材料一旦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或施工人员在进入现场时对材料保管不当,导致材料出现大量的磨损和生锈等情况,会对工程后续施工埋下巨大的隐患。因此,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现场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重视。

3.3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建筑工程质量有巨大的影响,同时,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与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质量。由于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专业技术水平不同,有些施工人员对建筑工程的专业知识掌握较少,使其对建筑施工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现场施工人员一般在工程施工中工作年限较长,对施工的开展有独特的自我意识,专业技巧要高于管理人员,但对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不了解,导致工程质量达不到国家相应标准,不符合施工要求,很容易导致现场施工出现混乱,对施工工程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4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4.1落实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在工程项目中,项目管理部门应完成对施工现场的布置,并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控制,明确现场施工标准,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例如,在城市公共建筑项目中,工程施工单位应根据该工程的具体要求制定进度计划,依据城市公共建筑的具体区域划分与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勘察,落实工程施工标准,在招标前完成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科学合理地依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并要求现场技术人员严格控制施工流程和操作。另外。管理人员应制定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和工程管理标准,现场施工管理人员通过施工质量标准以及工程竣工日期,在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的条件下,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并及时反馈施工进程。

4.2加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管理

为加强施工人员施工专业技术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单位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技术有待提高的主要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施工技术要点,熟知相关施工规范等,以确保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2)技术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其考核内容基本围绕施工专业技术知识与施工现场设计,并通过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其进行奖罚,以此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施工人员对施工质量的重视程度。

4.3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监督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人员以及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随时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施工质量和不规范操作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时改正。同时,施工管理人员由于比较了解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可自主对施工人员进行合理的施工分配,做到分工明确,并对相应的施工项目职责进行细致划分,使施工质量责任落实到现场各个岗位施工人员以及监理人员[2]。

5结语

本文阐述了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总结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施工现场缺乏安全管理、工程建筑材料不符合标准、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等。并探究了:建立项目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管理、加强现场施工技术监督管理等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望此次研究的结果能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借鉴。

【参考文献】

篇3

一、坚持学历教育,加快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1、落实“百万中专生计划”,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今年各地普遍重视招生

二、拓展农民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1、抓好“阳光工程”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广校采取与企业联合、与中介机构联合等多种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全力开展“订单、定点、定向”培训,开辟了具有地源特色的电动缝纫工、电子操作工、计算机应用、建筑工、保安等多种相对稳定的专业,抵御经济危机影响,扩大当地就业率,保障农民工资性收入。截至五月底,全市农广校已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1770人,占全年计划45%。

2、大力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农民应用技术能力。今年全市农广校承担了800名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培训任务,各地集中力量,开展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全椒广校组织人员集中力量已累计办班18天,培训总人数300人,共培训900人次,现场指导8次,指导总人数300人,现场指导400人次,手把手、面对面传授水产立体养殖高效种养模式,有效促进农民实现生产技能提升、经营思路拓宽,为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全力组织创业培训,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组织2008年创业培训学员开展理论联系实践学习活动。二是认真实施承担的2009年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规划。4-5月份,组织开展基层调研,征求专家意见,精心实施开班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6月20日,将举办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开班,集中第一期200名学员培训。通过培训,将增强新型农民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热情,壮大产业实力,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完善教学管理,提高全市广校整体实力。

1、教学质量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一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二是加大声像教学、实践性教学的力度,明光广校精心制作甜叶菊高校栽培技术电视片深受好评;三是引导学员自愿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增强就业资格和能力。

2、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我市广校办学水平得到中央农广校的高度肯定。根据中央和省广校统一部署,完成全市县级分校办学水平评估自评和复评工作,天长、凤阳、明光、南谯等4家分校被评为a级县校,其中天长分校、凤阳分校位列全省14个a级县校的第一名、第三名。根据我校实际,聘请8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农民创业指导员,将进一步壮大师资力量,提升农业科技培训水平和档次。

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督促指导,力争中专学历教育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大专以上联合办学稳步推进。

2、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全体系“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如期完成,加快学员职业技能鉴定发展步伐。

3、发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能作用,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有效地组织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

4、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农广校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系统岗位培训;二是加强教学培训的管理和检查督促;三是加强工作调研;四是加强信息服务;五是建立市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人才资源库;六是加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做好专职教师聘任与《教师聘书》发放工作。

篇4

关键词:一带一路;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合作交流;研究智欤恢型夂献靼煅В辉外培训

2016年7月,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的《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按照“促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的定位,提出重点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以及共建丝路合作机制。[1]

苏州科技大学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精神,深入思考如何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开展“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研究,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苏州科技大学的前身苏州科技学院由原建设部所属的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铁道部所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两所本科院校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服务定位,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服务兴校、文化融校”五大战略,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应用研究基地、高层次决策咨询基地、高品位文化建设基地。

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教育合作交流

近年来,学校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先后派代表团访问了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了多项教育合作交流协议。

在东南亚,我校和老挝国立大学、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与这些高校在环保技术、艺术设计、职业继续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事宜。此外,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拓展我校在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留学生教育生源。我校还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及其下设的开放学习区域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并在他们的引荐下深入考察当地院校,寻求在教师培训、学生流动等方面的合作机遇,探讨合作开发、共享网络课程的可行性。另外,我校还回访了往届援外培训班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期进一步提升援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俄罗斯,我校与雅罗斯拉夫乌申斯基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汉语学习、科研合作、学生短期交流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学习借鉴俄罗斯师范类高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促进我校师范类专业的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非洲,经过我校援外培训班学员的积极引荐,我校与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坦桑尼亚阿迪大学、津巴布韦津巴布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上述高校培训师资、开展汉语教学,拓展我校在非洲的留学生教育生源,开展在环境保护、物流管理、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科研合作。我校还回访了援外培训班非洲籍学员,针对非洲国家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援外培训课程。

二、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

2013年,学校依托江苏省重点学科――世界史成立的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9家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之一。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中心负责人姚海教授是著名的俄国史和俄国问题研究专家,担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在国内学界具有颇高地位和学术声望。他的专著《俄国革命》荣获2014年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2015年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紧密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服务国家外交战略,聚焦“一带一路”前沿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不断推出有份量、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中心积极与俄罗斯、东欧、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为推动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2]

三、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为“走出去”战略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能源、高铁、工程建设等领域“走出去”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选择优势专业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目前,我校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开展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和土木工程四个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550余人。中外合作办学学制采用“3+1”模式,即国内学习3年,国外学习1年,学生完成全部学习计划后可获得南威尔士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我校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这些项目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大局,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具有爱国主义情操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人才[3]。在与国外高校和国内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确立了“目标导向”的培养理念,创建了“国际合作、校企联动和多学科支撑”的培养模式,构筑了“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和国际化执业资格”为引导的培养体系,营造了“双师资队伍、双校园空间、双语课程”的国际化培养环境,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从“个别少量”到“批量规模”的转变,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4]。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土木工程项目还未到参加评估的时间)。2013年,工程管理项目教学团队的成果“校企合作,境内外联合――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2016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项目获批为首批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

我校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生在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泰国、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贡献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例如,2013年9月,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培养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几年来,我校为其输送的工程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为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贡献了积极力量,为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海外市场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加强援外培训,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急需人才

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援外培训是我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与其他援助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途径[5]。《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将援外培训做了如下界定:援外培训即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援助国通过多边或双边的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6]

我校自1993年起承办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培训班,从最初的每年1期20余人,增加到2017年的每年9期近300人,从最初的仅有专业技术培训一种形式,增加到目前的专业技术培训、政府官员研修和学历学位教育三种形式。截至2017年5月底,我校共承办了38期援外培训班,为亚太地区、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学员近千人。

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在环境保护、物流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先后举办了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染防治技术培训班、发展中国家区域综合物流系统优化技术培训班、斯里兰卡水处理及饮用水质量控制体系官T研修班、发展中国家国际物流管理官员研修班、发展中国家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培训班等多个多边或双边专业技术培训班和政府官员研修班。鉴于我校多年来出色的援外培训工作表现,2015年,经商务部、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的高校。当年9月,首批来自10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22名环境工程专业硕士项目研究生报到入学,现有2个年级的在校生共40余人。

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校的援外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培训中注重与学员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理念,为他们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可直接借鉴的发展经验。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和考察、交流等形式,让学员深入了解中国发展路径,帮助他们理清本国发展的难题和挑战,使得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学校非常重视援外培训学员的跟踪回访工作。除了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保持与学员的经常联系之外,学校代表团还赴非洲和东南亚组织了学员座谈交流,了解学员参加培训后的工作情况,听取学员对援外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回访结果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提升培训质量。更重要的是,学员为学校引荐了当地的学校和学生资源,促成了许多新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拓展了我校的留学生生源,促进了我校学历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Z]. 2016-07-13.

[2]林欣. 高校智库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9): 32-35.

[3]林健, 胡德鑫.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中国工程教育新使命[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6): 7-16.

[4]陈丽萍. 中外合作办学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策[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6(5): 20-23.

篇5

关键词: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难度也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不完善,或者是缺少一些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今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

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逐渐增加,建筑工程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不完善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前的技术培训,图纸审核等等工作,在图纸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施工技术的难度和可行性。但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设计审核工作并不完善,对于技术的可行性缺少验证。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不完善,导致众多的技术问题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技术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大多数施工单位仅仅是将技术管理纳入施工管理中,并没有设立单独的技术管理部门,或者是安排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管理工作中缺少完善的责任管理制度,工作人员由于缺少制度的规范,在实际的工作中缺少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严重影响了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水平,导致施工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和建设进度。

(三)技术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当前大多数施工人员都是缺少专业技术的农民工人员,建筑施工管理单位为了节省建设成本忽视了对这些农民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安全隐患。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对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中不仅仅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同时还需要先进的施工设备,一些施工单位由于受到资金的影响,施工设备不完善,施工技术也难以得到提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

(四)技术管理监督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大多数施工管理单位缺少对技术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中的技术隐患。建筑工程项目对于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一些单位并没有意识到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施工管理单位并没有专门的技术监督部门,也没有专业的技术监督人员,忽视了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工作,仅仅是在最后的竣工审核中对施工项目进行审核,但是这时候工程项目已经竣工,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设计的项目,影响施工质量。由于建筑工程施工中缺少技术管理工作,导致一些难度较高的技术施工出现一些安全事故,造成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要点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也逐渐提高。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需要重视和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保障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一)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施工技术是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中对于施工技术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了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今后施工管理单位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制度,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技术的管理工作。技术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技术问题,如果这些技术问题得不到很好地处理将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项目中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主要是渗漏的修补和地角螺栓的直接预埋等问题,针对渗漏问题应该提高混凝土的防渗指标,并采取一些质量较好的材料进行防渗漏修补。地角螺栓的预埋需要正确核算地角螺栓的预埋精度,确保预埋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需要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通过提高建筑工程中技术水平提高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施工中不仅仅需要重视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重视装饰过程中的技术,寻找一些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施工,避免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的技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今后需要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一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技术培训。近年来建筑施工对于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比较高,加强岗前培训工作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施工质量。由于大多数施工人员是农民工缺少专业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技术,施工单位尤其需要重视这些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农民工岗前培训中需要对施工知识以及施工技术要点进行讲解,并对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将不予录用,避免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针对一些新员工技术不熟练的现象需要由一些老员工加以辅导,老员工需要向新员工传授一些技术经验,使其能够尽快适应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技术人员在整个建筑施工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但是当前建筑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施工管理单位需要加强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技术人员能够应对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施工单位还需要不断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施工项目的技术要求逐渐提高,原有的技术人员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通过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壮大现有的施工技术人员队伍,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四)加强施工技术的监督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监督管理,通过监督可以及时发现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由于技术问题导致的施工问题,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一方面需要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机制,在建筑施工中建立专门的施工技术监督部门,由专业的人员负责技术监督工作,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隐患,并采取有效地措施完善施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监督措施。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对施工进行定期检查,由于施工难度比较大,一些施工单位往往缺少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通过定期检查或者随时抽查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隐患和安全隐患,减少由于施工单位措施不完善或者是施工技术问题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工程项目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一些施工单位存在技术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质量。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视技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施工单位需要重视和加强对现有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丰富和壮大技术人员队伍。施工单位在今后的管理中需要加强技术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隐患,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刘会青.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要点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7).

篇6

[关键词]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解决对策

新时期的到来为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等成为了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建筑单位的不重视,投入力度不足,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提高建筑企业的重视程度,参与到施工全过程当中,做好施工控制工作,保障施工质量,促进工民建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工民建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控制力度不足: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由于建筑单位并不重视全过程的施工控制工作,相关的管理机制和质量监管机制建设的并不完善,并不重视前期的准备阶段,材料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了原材料的性能。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比较单薄,专业素养并不高,难以及时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工程中存在质量通病和安全隐患,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多是临时召集当地的或外来务工的农民,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系统的、脱产的培训,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水平不能及时更新,更不用说与时俱进,所以他们在建筑施工中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鲜有经验老成且具备较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导致建筑工程的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引进的先进的技术也会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问题受到限制,难以高效的开展,导致在施工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安全管理工作并不到位: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力度,现场的施工人员缺乏较高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措施并不到位,导致经常会出现施工人员受伤的问题。而且很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危险事故。建筑工程由于过于追求建筑工程的工期,并没有安排充足的时间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工作,导致施工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并不高,在现场施工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

2针对工民建建筑工程问题的解决对策

做好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监督管理工作: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做好设计方案的管理工作,深入现场调查各项数据,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方案的合理性。工民建建筑工程大多数都是大型的项目,施工环节繁多,需要根据施工环节,制定施工计划,并做好对施工进度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施工计划进行。在前期准备阶段中预算管理也尤为重要,建筑单位应当完善建筑工程的预算,充分考虑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分布区域、使用要求等,制定一套比较完善全面的预算编制体系,熟悉建筑的施工图纸,深入市场调查研究,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做好数据的分析工作,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料,为预算工作提供依据,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控制工程的造价成本。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力度:在现场的施工质量管理中,成立专门的部门,监督管理现场的各项施工技术和施工监督,能够及时发现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避免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引进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大现场施工的管理力度。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施工技术的交底工作,充分了解本次工程所选择的施工技术问题,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施工的后期,施工控制人员需要介入其中,监督管理工程的验收工作,确保验收符合相关的标准。例如在某地的一项居民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单位引进了第三方的监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监督部门合作开展监督管理工作,主要针对项目各个环节的施工、衔接、材料的使用等进行监督管理。引进人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筑企业应当注重人才的引进,无论是在施工人员还是管理人员方面,都需要加大投入建设的力度。积极引进人才,为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在引进之后,为施工人员进行演示,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操作。引导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要求来进行施工,充分发挥先进施工技术的作用,尽可能的减少施工误差,提高施工质量。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筑企业应当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根据施工人员的工作时间来合理的制定培训计划。渗透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引导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提高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在现场的施工工作中能够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一些危险的施工技术,威胁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避免埋下安全隐患,影响工程的质量。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工民建建筑工程中,一定要做好施工控制工作,参与到施工的前期中期后期阶段,以此来提高施工质量。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通病进行解决,保障后续的使用问题。要注重优秀人才的引进,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施工质量。此外还需要做好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引导施工人员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逐步消除工民建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保障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婷婷.关于工民建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4):272-272.

篇7

工程施工队伍的施工技术普遍过低,施工企业生产工人流动性大、技术培训跟不上。这些建筑队伍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直接从田间地头到施工现场,无任何施工经验,大部分没有受过建筑施工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技术水平很差,文化素质也比较低,质量意识薄弱,对建筑物各个环节不够了解,不按规程顺序进行,只讲进度、不讲质量,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也不够,这就很难达到施工质量标准。不少建筑企业缺乏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并且有关施工技术人员没有充分传授施工经验,没有精心组织好施工图纸的技术交底工作,大家心中没底,再加上图纸会签时找出的问题,没有认真落实到位,在技术交底时,施工队、班组也没有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使施工中各个环节协调不好,无法按照设计与施工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房屋工程建筑。没有严格检查各项施工技术的保证措施,是否按时到位,技术工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是否严格复查了上道工序质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2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设计图纸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粗心大意,设计方案不佳,计算出现失误,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些环境因素,温度变化及一些细小环节对施工的影响,就会出现原来图纸与工程质量不符合,对建筑的安全使用性造成严重的隐患。

3建筑材料及施工方面存在的问题

篇8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筑工程;专业群;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220-02

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是立足于江苏省,面向长三角的地区,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紧密依托行业,以服务于建设工程行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及相关专业群为建设为目标。按照“源于现场,高于现场”和“集成、共享、开放、创新”的思路,坚持实践、仿真和虚拟相结合,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及相关专业群内通用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的需要;满足企业技术试验、创新研究以及员工技能培训的需要;满足政府技能鉴定、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培训服务的需要;实现集教学、培训、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实训基地,积极服务于行业和地方经济。

一、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中的构成

以专业群主要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认岗、跟岗、顶岗”“三段式”实践教学体系为主线,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企业培训、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建设原则,按照“软硬结合、仿真虚拟、校企一体、集成创新”的建设思路,构建“教学做一体化实训中心”、“生产性校中厂实训基地”、“建筑专向施工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厂中校实训基地”、“建筑物联网工程中心”的“四个基地、一个中心”实训体系。面向校内建筑工程专业群、楼宇装备专业群及建筑装饰工程专业群,同时服务于常州地区同类院校实训与培训,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与试验,服务于政府技能鉴定和再就业培训等系列工作需要。

二、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中的实践

1.“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在整合现有实验实训设备基础上构建6个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实训中心,具体涵盖内容及功能见图1所示。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满足校内日常实训教学需求、满足区域内辐射院校的实训教学需求、满足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以及专业技能鉴定的需求。在本实训基地内开展的各项教学工作采取边做边学的教学方式展开。根据工作岗位要求设置循序渐进的工作任务,促进学生动手完成任务,在过程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各种问题,并致力于解决问题,在这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中提升职业技能。

2.生产性“校中厂”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由4个专业工作室和4个研究所构成:项目管理工作室、装饰工作室、隧道与地下空间技术工作室、平面色彩工作室。本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建,通过专业工作室承接企业生产任务,由各个课程混合团队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升自身职业能力,保持与市场的紧密衔接,同时,学生真实经历完成生产任务的过程,培养其职业技能。建成后主要为满足研究教学、科研、生产等方面的需要,主要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如下:绿色建筑的评估、改造,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与开发,有关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3.“厂中校”实训基地。本实训中心以校企共建为核心,在合作企业内建立实训基地,根据企业项目实际开展情况,结合学生认岗、跟岗与定岗实习,在不同阶段,将学生派驻工程现场,由现场工程师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创造学生在校期间现场参与真实项目的机会。

三、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专业群建设中的成效

1.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检验实训基地运行效益的重要指标。目前专业体现出来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主要是因为实训师资队伍人才的缺乏。各院校普遍重视课堂教学,忽略实训师资的培养。我们按照专业群建设的“加强校企合作、引聘企业技术专家、培养学校实训教师”的原则,通过“内部培养,下企业锻炼,校企交流”等方式,搭设实训基地教师成长平台,配合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同步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为了使实训教师更加有积极性,制定出相应的实训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和考核办法,在职称晋升和职务待遇上消除顾虑和隐患,让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老师到企业相关项目中去担任具体职务,从事于教学相关的工作,实现实训课堂与工程项目岗位的无缝对接,提升实践教学的目的性。

2.突出实训基地的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功能。充分利用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本着学为之用,教为之用的原则,使专业群中的各实训基地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将社会、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引进来,提高实训基地运作和利用效率,促进学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建设四个基地、一个工程中心完善建筑工程的教学功能、技术服务功能、研发功能:①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1)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充分提高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实训基地运行效益,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平台,如建筑工程、楼宇装备、建筑装饰等技能鉴定。(2)职业岗位培训服务:实训基地与社会发展、企业需求同步建设。利用学院实践知识系统性强这一优势,主要开展工程测量、钢筋工、泥瓦工、楼宇智能安装、报警设别、木工、房屋装饰设计、展板设计等专业技术培训。②开展社会专项技能培训服务,服务地方经济,通过与常州市建设局、建筑类行业协会等合作,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建筑类特殊工种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为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③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打造服务地方产业的技术平台。(1)根据学院双师型教学队伍的特点,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将企业具体实施的项目人才培养使用方式引进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来,进一步强化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巩固现有的教学成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利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支持本院老师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为学院毕业生提供就业前的认证考核,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保障。(2)巩固已有成果,结合学院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楼宇装备、建筑装饰三大产业群的广大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常州市建设局共建建筑类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建设在专业群建设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训基地的建设又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是提高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根据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基础,系统分析、统筹安排、统一建设。既要做到功能兼顾,体现各专业特点,又要避免大而全、换汤不换药,造成资源浪费。最终把专业群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企业的职工培训基地、地区经济发展各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和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全面提升学员实训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建设规划纲要[Z].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2,10.

[2]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14).

[3]盛继生.高职院校校外“教学化”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与实践[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5).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BIM教学平台;卓越高职院校

正文: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所在。依靠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质量、成本、进度的精确掌控。同时,将建筑行业全过程完全贯通,将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如此,住建部发文,在2020年,凡国有投资项目90%以上必须采用BIM技术。在此趋势下,行业对于BIM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201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教育厅申请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获得立项。同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正式组建。笔者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骨干成员,有幸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全程参与,对如何基于BIM平台建设建工专业群,有着较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就从三个大的方面谈谈如何建设。

一、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从建立坚实的发展基础开始,主要体现在师资、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和教材四个方面。

1、针对BIM技术,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只有刘孟良院长一人对BIM技术较为熟悉,要想开设BIM系列课程,师资匮乏,无从谈起。

为此,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大力培养师资。(1)院长带头学习、授课、培训、科研,以示范作用引领专业群发展;(2)分批委派黄治、刘钢、曾猛、谢奕欣、陈东艳等专业骨干教师赴北京、西安、驻马店多地参加BIM师资认证培训;(3)组织胡超雄、李峨、马慧、张又方、曾丹等专业实训教师参加有关BIM考核的相关文件、报名程序、组织流程学习;(4)提供信息,动员专业课教师参加BIM学习&交流研讨活动;(5)发动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调研,加强教师对BIM在行业一线应用广泛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针对BIM技术,完善实训条件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在校内来说比较好,对原来的专业教学也足够,但是在新形势下,针对BIM技术搭建教学平台,就显得拙荆见肘。

我们的目标是依托湖南省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和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与专业群课程体系无缝对接,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室,基于BIM技术平台,建成以“教学+生产+社会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五大功能。为此,我们必须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新建BIM建模一体化实训室(40台高配电脑)、建筑工程多工种技能培训室外实训场、BIM考试中心(40台+30台+30台)、BIM大师工作室(“刘孟良大师工作室”)等9项实习实训场地。更新与购买BIM系列应用软件。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基于BIM技术共建技术推广中心5个和1个培训中心。

3、针对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

新技术推行后,原有的课程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基于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围绕建筑行业,通过人才需求分析、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等途径,构建“基础理论学习+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进阶”的三平台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托信息化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基本方法理论类课程通过慕课探索“线上学习+综合考核”;技能类课程通过微课、建筑信息模型(BIM)探索“线上模拟+线下训练”。

4、针对BIM技术,重视教材开发

目前BIM的系统教材比较少,尤其是针对高职教育,深入浅出的BIM教材就更少。所以开发相应的教材,是老师们应该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为任务而编写,为名利而编写。

为此,我们强调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几个原则。(1)为课堂服务.以教案为基础开发校本教材,进而中南大学正式出版,相关院校争先选用;(2)为实训服务。以实际工程项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实训基地为载体、任务驱动方式编写的模块化教材;(3)为比赛服务。教材编写认真,内容全面细致,可以作为参加各类BIM建模及应用比赛的最好指导书籍;(4)为教师服务。鼓励专业教师加强自学,尽快提高BIM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5)为教材开发服务。以示范方式为BIM系列教材开发、实习实训指导书开发树立模板,鼓励专业教师开发出更多、更好适应于专业教学的教辅书籍。

二、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紧紧围绕核心目的,那就是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开设、专业比赛和培养目标等方面。

1、针对BIM技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专业群内每一个专业都需要重新审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因需施教、订单培养”、“项目主导、学岗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经验上,进一步探索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将分别在“系企一体、工学结合”、 “教学工厂+工作室+企业”三层次的专业建设模式下,进一步探索实施“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针对BIM技术,逐步开设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

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目前我们的研究来看,必须遵循先基础后综合,先示范后推广的基本思路。

(1)核心专业率先开课。开设BIM课程教学三届(13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选修课一个班,14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必修课,15级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方向)选修课两个班);(2)其他专业紧随其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含土建、安装两个方向)14级、15级教学中全面应用Revit 、MagiCAD、广联达GQI、广联达GBQ等BIM系列软件;(3)全专业群共同开设。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学习全面铺开,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BIM建模作为专业群里四个专业的专业共享课程,将BIM审图、梦龙、MC等作为专业技术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

3、针对BIM技术,开展比赛训练

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是高职院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比赛寻找差距,打开局面,树立信心,打响名声。

(1)校内组织BIM专业比赛。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定期组织“广联达算量计价比赛” 、安装方向定期组织“安装专业识图比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定期开展“Revit 建模比赛”;(2)参加行业企业比赛。笔者多次带队参加广联达举办的“BIM毕业设计大赛”,中建协举办的“ BIM网络大赛”等,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3)参加院校、主管部门比赛。每年参加技能抽测,经常参加区域院校之间的技能比赛,都有不错的发挥。

4、针对BIM技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新鲜血液,更要注重对于社会行业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功能。

所以“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是我们专业群的口号。具体来说就是: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向行业输送8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开展BIM社会技术培训年均达10项,实现培训年均达3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实现年均鉴定达600人次以上;开展建筑工程多工种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社会技能培训达10项,实现培训达500人次以上。更为可喜的是,2016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正式授权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立“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应用技能报名考试点”。我们拥有了BIM资格考试和培训的资格。

三、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走出去,广泛的开展BIM技术拓展合作,这样才能真正的引领行业发展。

1、建立大师工作室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建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涵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设计、BIM应用、管理等主要专业工作内容,对专业群建设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目前,“大师工作室已经建立有几个月时间,工作成效已经开始凸显。(1)2016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2)和湖南众智、沙坪建筑等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指导协议;(3)积极筹备2016年6月BIM应用技能考核;(4)已组织参加多种国家级赛事。

2、科研服务

目前,专业群基于BIM技术的研究,已经正式立项两个课题。一个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实训方案研究》;另一个是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实训室建设研究》。

3、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盟

依托湖南交通职教集团和湖南建筑职教集团、湖南省工程管理学会,对湖南建工集团、湖南第六工程公司、中建五局等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与湖南中天置业有限公司、湖南点石家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居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诚建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

2016年5月25日,湖南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作为理事单位,正式受邀参加联盟成立大会。

篇10

关键词:建筑机械设备;当前管理现状;解决措施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management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fers several aspects solutions.

Keyword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The current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6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经济建设的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筑行业更是得到蓬勃发展,于是,许多建筑方面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大、中型机械设备层出不穷,而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却存在一些不足,这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针对现状与措施进行探讨。

1.当前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1.1部分企业太看中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作为一种重要的施工工具,其实与经济价值相辅相成。一项工程的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的运转,在机械设备进行运转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上的收益。可是由于有些建筑施工企业为了眼前的利益,只讲究施工的进展和技术,对机械设备的管理及更新重视不够,甚至有些施工企业,低价买进一些即将报废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毛病百出,还埋下了安全隐患,而部分企业对机械设备的反复使用以及在管理上存在很多不足,只单纯为了降低企业的资金投入,在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上重视不够。

1.2设备管理安全方面重视不够

部分企业在购进机械设备之前,对制造厂家的了解不够,比如该厂家的技术水平如何?生产能力怎样?设备投入市场得到怎样的评价等等认识不足,导致机械设备的盲目买进,继而出现一系列质量状况。企业中,机械设备管理没有固定的班子,只是让设备管理流于形式,由于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导致技术专业人员的流失,导致人才的缺乏,缺乏对机械设备有深入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一些乡镇企业,设备管理人员都是临时聘请,没有经过规范、专业的技术培训,造成对机械设备没有进行必要的保养,一些机械设备的有关资料不齐全等等。机械操作人员由于不具备专业知识,不按规定进行操作,导致事故的时常发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这样,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还阻碍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3设备管理技术水平存在不足

机械管理技术人员一直没有系统地培训专业性很强的维护管理、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设备管理人员等同于一个项目派遣的劳动机构,没有明确的原始数据使用的机械和设备,当前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得不到使用。机械设备在安装的时候,没有按照严格的规范操作,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某些建筑企业一味追求短期施工,在设备管理或使用上进行精简。建筑施工的环境和条件一般都比较恶劣,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待遇低下,人心涣散,对现有的设备管理人员产生负面影响,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人员得不到稳定,一些高级工程师或机械设计师以及专业技术维修人员缺乏等种种因素,制约了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从管理方面来说,由于有关企业对机械的设备租赁没有深切的认识,租赁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规范,租赁专业人才匮乏,租赁市场发展很不完整,缺乏专业的对机械进行拆卸或安装的队伍,大部分的租赁市场没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机械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对于承租单位,他们却只对机械进行使用,不可能进行维修,导致有些设备即便出现故障,依然在运转。而租赁市场的有些拆卸安装人员不但没上岗证,且没上岗资质,在拆卸或安装过程中,出现许多事故;从技术方面来说,许多机械设备老化,企业又没有对机械的设备维护建立健全的保养制度,即便设备出了状况,也不进行检查,不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导致机械腐蚀严重,锈迹斑驳。操作人员素质得不到提高,操作队伍涣散,对机器使用不当,而又没有得到很好的维修保养,导致设备的不健全。

2.机械设备管理的几个措施

2.1对机械使用前进行加强管理。从一些发生的事故原因来分析,事故发生的一些原因是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上,比如拆卸、安装不规范,没有按照规定操作等等,因此,要减少事故的发生,就要在设备使用之前加强管理,比如,该设备有没有一些编号登记,有没做一些备案;安装或拆卸人员或租赁公司有没有取得相应的证书;设备在进场之前有没进行先行验收;安装之前有没先制定一些方案,是否按方案进行操作;是否对机械建议一些保养机制;是否要求操作人员做好平时的养护及保养措施等等。

2.2依靠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行各业都使用了计算机技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将变得很有必要,比如,可以根据市场上的租赁需求,在网上建立一个相关的管理系统,并在这个系统下设置一些明细进行管理,不仅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需要,还可以让管理水平提高,使建筑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收入。

2.3要注重对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让机械设备正常运转,事故、故障的发生都会对机械设备的效能产生影响,并容易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所以,建立一套高效率的机械设备的保养以及维护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2.4要有专门的人员在机械设备运行的时候进行巡视。在一些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运行时都会配备有专门人员进行巡视,碰到小的故障,他们可以自行解决问题,碰到无法解决的故障,则向专业技术人员报告,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处理,使机械设备时时处在正常运转的状态,从而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参考文献]:

[1]殷际英,机电一体化基础[M],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