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2: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素质教育的开放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仅重视学科教学改革是不够的,需要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之配套,使之相辅相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到,民主开放型的班级管理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选择。 一 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的基本内涵 民主开放型的管理,包括民主管理和开放管理两方面内容。所谓民主管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班主任和有关教师要有明确的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地贯彻;二是在教育管理方式上,充分发挥班委的核心作用,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人人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所谓开放管理,一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注意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二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以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体验生活、认识社会、了解世界,明白为什么学习,应当怎样学习。 二 民主开放型管理的形式 目前仍有不少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着不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观念及做法,突出地表现在,把学生作为纯粹的监管对象,一切以升学为中心,过分强调集中统一。实行民主开放型管理就是要使学生由“监管对象”变为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它的基本形式是以定期选举产生的班委为核心的全体同学参加的学生民主自治。这种学生民主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把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和制度的规范作用结合起来;二是通过有计划的以班团活动课为主阵地的,课内外结合的,内容丰富、新颖多样的教育活动形式,把思想教育与优化学习方法、开阔视野结合起来,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等统一起来;三是形成师生沟通交流的多种渠道,使教师能了解学生个性,把重视个性、发展个性与形成班级良好的班风协调起来。 三 实行民主开放型管理的作用 民主开放型管理是一种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模式,也是与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对素质教育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民主开放型教育管理,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学生关心“班事、国事、天下事”,从而使学生视野开阔、胸怀大志、学有动力、学有方法、勇于实践,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 二是民主开放型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为人的个性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 三是民主开放型管理,发扬教育教学民主,既注重发挥班干部和全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重视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有利于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法制观念的增强,对适应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深远意义。 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对于克服学生的自卑、逆反、孤僻等心理障碍也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 开放性 课堂教学
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彻底放下教师权威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地对话、沟通、合作、探讨,以“共建”的方式来“以教促学、以学长教、互教互学。”那么,如何建构初中政治的开放性课堂教学呢?
一、实施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政治课的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式、保守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知识经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这一精辟的论术为21世纪的实施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因此,面对挑战,思想政治课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3、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是未来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学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政治课必须实行开放性教学,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方式,提供吸纳新知识、新信息的多渠道和广阔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建构初中政治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常常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由此可见,高尚纯洁的爱是师生心灵的通道,是启发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引导学生前进的路标。
教师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学中,要以一颗火热的心爱护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注重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多给他们关爱,多找出其闪光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建立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
2、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改革首先要从观念入手,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封闭、落后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和陈旧的教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冲破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建立开放、多元、民主和谐的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把认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情感代替空洞的说教,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空洞的说教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只有用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思想品德课不是坐而论道,大谈空洞的理论和道理,而是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书本内容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贴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和见解。否则思想品德课教学将丧失生机和活力,也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和喜爱。营造机会让学生自主活动,为他们展现自我搭建宽阔的舞台和空间。
篇3
关键词:多元评价;历史教学;主体地位
历史课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世界意识,使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社会生活的挑战,因此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谈点个人体会。
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1)要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2)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这不仅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也使学生从真实的历史中受到了启迪。
二是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不仅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述、自学、提问等环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还要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作业和考核中都贯穿分层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是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1)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2)提倡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应计入成绩。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开放性试题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解题思路 素质教育
随着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放性试题日趋增多,试题所占的比重与分值在不断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开放性试题最能体现历史课程学业考试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并实现均衡发展”。(摘自《2004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历史学业考试命题指导》)同时,在复习备考中,师生均感到开放性试题很难把握。考生始终得不到高分,甚至出现学生害怕答开放性试题的不正常现象,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把握好开放性试题的答题要求,导致解题训练发生偏差。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常常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而且答案往往多元而不是唯一。什么是开放性试题,如何答好开放性试题,解答开放性试题有何技巧,这些问题都成为了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粗浅看法,仅供莘莘学子参考。
一、什么是开放性试题
凡是解题条件不充分、答案多元性和解题方法多样性的试题,都可称为开放性试题。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试题设问的开放性。试题的设问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要能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不是让考生“千人一面”、“异口同声”。
2. 考查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回答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和回答问题,要变单相思维、定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时考生还必须运用多种思维,如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多种方法并用才能完整地回答这类问题。
3. 答案设置的多元化。答案多元不唯一也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重要标志。设置了多元答案,考生不必拘泥于一个思路,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固定的答案,所答内容也不必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历史考试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但它不是没有答案,更不是没有正确答案。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弹性化的基本特征。历史考试的开放性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4. 阅卷标准的多元化。阅卷教师不需像以前那样硬套答案,现在是采意给分而不是采点给分。开放性试题的开放性目标能不能实现,能不能真正达到多角度考查学生能力和思维的目的,能不能考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阅卷标准的多元化是一个根本保证。
二、如何答好开放性试题
1. 要仔细审题,读懂题意和看清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应仔细读题、审题,弄清试题所引材料(文字或图画)的立意及所提问题的指向,这一步如果出了问题,往往会答非所问而劳而无功,即第一步是答好试题的前提。比如对于材料型题目加以剖析,找出其中心意思,确定原理,把握好答题顺序;对漫画、图表型题目,则应透过外在表现形式,把握其真正的内涵,紧扣题意来表达,这大致可分为三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首先,要了解材料讲的“是什么”,学会捕捉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然后对每一个关键信息逐条分析则可避免疏漏。其次,在分析完材料后,一定要联系材料,简要列举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这一步要求学生从课本上找的知识点必须紧扣材料中心,应尽可能语言简练,要面面俱到、点到为止,绝对不要就某一点没完没了展开分析大做文章。
2. 要回归教材,寻找知识的落脚点。就是要以试题设问指向为目标,回忆所学历史有关知识,向教材求索,寻找试题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内容,找出试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并按照解答问题的思路进行重新整合,有的放矢地分析和认识试题中的问题,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关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这是开放性试题的重要特点。如果不回归教材,而是随心所欲地东拉西扯,想答什么就答什么,那是解答不好开放性试题的。
3. 要多向思维。就是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分析同一事物或现象。开放性试题往往立意多元,答案多元,只有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才可能有新的见解,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问题。这是解答好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维武器。但是“多角度”不是随便的“任意角度”,而应符合题目的要求。
4. 要多种方法并用。答题时不要固守某种解题思路或方法,而应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如发散与聚合相结合、分析与归纳相结合、事例与道理相结合等,只有把这些方法综合或交替运用,才能解答好开放性试题。
5. 要准确衔接。就是要根据试题的设问,从材料与教材相对应的知识中筛选出最能扣题的关键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把试题的设问与材料及教材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条理清晰、准确完整的答案,切忌盲目对材料和教材内容简单地抄写。
开放性试题类型的具体划分,目前尚无定论,但开放性试题集中体现在试题命制的开放性、学生答题的开放性和教师评价的开放性等方面已为大家认可。开放性试题的命制从独特的角度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查,其答案一般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并且允许和鼓励学生自己的创见。开放性试题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灵活多样、新鲜时尚,活化基础知识,淡化死记硬背。虽然在实践中,开放性试题的命制与阅卷工作难度增加,但是却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考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的考查。
中考历史开放性试题为初中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利用学科优势,实施学科“创新”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好题型。开放性试题的出现是对传统命题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挑战,教育学生在学习中要摒弃死守书本、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而形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思维品格,就一定能够在考试中解答好开放性题型。
以上这些仅仅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肤浅感悟,恳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评价检验机制,以便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有一个更直接的展现平台,以此引导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健康地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师大出版社,2002.5.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开放题;素质教育
开放题是极富于教育价值的一类问题,新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开放题的特点和类型
高中数学的开放题具有内容和形式多样化、解题思路发散性的特征,它不像封闭性题目那样简单、乏味,单靠纯记忆、套模式来解题,一般需要运用多种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分析探索,从而获得多种结论,要求学生的逻辑思维特别严谨.从类型上看,开放题可以分为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和策略开放型三种,如果“未知的”是解题假设,那么就称为条件开放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目标,那么就称为结论开放型:如果“未知的”是解题推理,那么就称为策略开放型.
二、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意义
数学开放题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与其他题目相比,数学开放题更加注重解题的过程,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解答过程而不管是属于何种程度和水平,数学教师将开放题用于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具有巨大教育价值.数学开放题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演绎等严格推理的能力;强调数学教学的思维性,能反映学生高层次的能力和开放性、创造性的思维;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使教师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并作出最切中要害的点评.同时,通过对数学开放题的讨论和解决,能展示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带来美感,并享受到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如何引入数学开放题
从数学考试中引进一定的结合现实背景的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已引起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开放题的研究已成为数学教育的一个热点.
1.开放题问题的构建
开放问题的构建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问题本身的开放而获得新问题,其二是问题解法的开放而获得新思路.
例1季节性服饰在当季即将到来之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某服饰开始时定价为1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5周后开始保持2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10周后当季即将过去,平均每周削价2元,直到20周末该服饰不再销售.
这道题明显属于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函数概念的形成,一般是从具体的实例开始的,但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函数的实际应用意义,这道题旨在通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给出函数的实际解释,体会到数学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样性,对问题的理解是开放的.
例2如果一个四面体的三个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第四个面可能是:①直角三角形;②锐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④等腰三角形;⑤等腰直角三角形;⑥等边三角形.请说出你认为正确的那些序号.
图1这道题属于问题解法具有开放性,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答案分为三种情形(如图1、图2、图3所示),其中第三种情形容易被忽视.
图2图3第一种情形:ABC是锐角三形.②正确.当a=b=c时ABC是等边三角形,⑥正确.
第二种情形:第四个面ABC是直角三角形.①正确.
第三种情形:∠ADB>90°,ABD是钝角三角形,③正确.
2.开放题思路的引导
通过对以上两道开放题的探讨,可以看出,开放题的解题策略和解题结果是不确定的,因此,对开放题的解决不可能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加到对开放题的讨论中,发挥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地把一切可能的因素考虑在内.
发散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信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不局限于既定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高中数学开放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教师在辅导学生解题过程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反思”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解题以后,回头对解题活动加以反思、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得出结论后,教师要重视和学生一起反思,思考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想考察高中阶段哪个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命题所提供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解题过程是否严密等.通过反思,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结构的不断分解组合,也培养学生对试题的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香叶. 谈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与设计艺术[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2]山军. 数学开放题的特征与编制的方法[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篇6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开放性教学、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封闭性教学走向开放性教学意味着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全面转变,这一转变反应出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每名学生充分发展的渴求。计算机应用基础做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开放性教学的要求就更加的迫切。
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应该只是狭隘的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巧,而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可持续的教学,以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这与开放性教学模式相吻合。
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比例少,这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少、对常用软件的操作不十分清楚;甚至不能做到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应用而且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做上机操作,缺乏自主选择,忽略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开放教学的优势
开放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开放性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资源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成这教学的主体,教学性质也向综合型、设计型过渡。学生通过专研教学内容,上机探索实践来完成作业,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开放性教学中,学生有更多时间实践教学内容。由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学,当有困难才会向教师提问,把老师视为学习的帮助者。由于学生由“被动式”转变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开放性教学中的随机性。
随机性是指在对学生教学开放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所提出的问题或者学习的激情可能会超越教师的事先设计,课堂效果是随机生成的。上课之前,教师无法预料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前教师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预想可能发生的状况,做出应对预案。随机性引发师生间良好的互动,教师只做学生的引导者,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开放性教学中的偶然性。
偶发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出人意料的事情。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学生思维活跃,偶况会不断出现。一旦出现,教师要及时地做出反应,保证课堂教学能有效进行。。
三、开放教学的策略
开放性教学中的开放包括教师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空间,教学方式、教学过程的开放。这种开放为学生独立性的发展,为学生研究和探索需要的满足提供了便利。
1、教学内容的开放策略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由教材内容所组织而成,在课堂教学中要本着“源于教材”的原则。这种教学教材化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教师应该研究透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生活应用,并以教材为参考,采取开放的态度,重置教学内容,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实现“融入职业化”、“面向应用”、“联系生活”。
2、教学空间的开放策略
传统教学都是在课堂中完成。开放性教学要求教师在完成优化教学内容之后,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图书馆、登录网络、去实习基地,了解计算机科学的新发展、新动向,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应用。使得“教”与“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应该进一步的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并把计算机科学渗透到各学科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变成主动的开放性学习。
3、课堂教学的开放策略
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学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综合考量。显然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适用所有的教学,而完成有效的教学则需要在可供选择的策略中不断进行监控、调整、和创新。在计算机教学应该突出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几种方法:
(1)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以构建主义思想为基础让学生根据任务引导,阶梯式来逐步完成知识的掌握。老师选择与当前学习目标相关的、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需要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情境性的“任务”做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向学生展示,然后把任务分解,由子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知识以达到任务完成的目标。
(2)互动式模式: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教学的情感效果,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生主体。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感兴趣的、平时常遇到困难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内容提取出来,放手让学生去分组拓展讨论、研究、思考、交流,最终实现获得对知识的认识和问题的解决。
(3)发散式模式:要求教师要驾驭教材,实施“精讲”策略,由此实施知识点发展,使学生能举地反三。帮助学生改变思维方向、调节思维度度,从狭窄且封闭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提供更多种对问题解决的角度与方式,使得学生进而对已有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程资源的开放策略
开放式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的结合与互补,使其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在课堂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策略都无法改变老师为主导的械,改革目标只能是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网络课程可以很好的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网络课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真正使得学生点主导地位,教师从旁辅导的新型方式。同时网络课程对于学习能力较强或有进一步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它建立起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可以自由的进行沟通讨论。
四、小结
开放性教学这一方式让课程学习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教学成了一种幸福的体验,它不仅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培养了能力,更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使得学生们的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伟祥.或用信息技术教材营造开放性课堂.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
篇7
一、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性教学”灵活借鉴目标教学的研究成果,并在发展的基础上注入创新教育的内涵,形成了自己的特点:(1)在目标的认定与展示上,师生齐动手。实验放弃了传统的向学生机械地灌输目标的做法,尽量让学生学会自己认定教学目标,并据此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2)在目标的实施上,教学先沟通。教师事先告诉学生(或与学生共同商量)为达到目标拟经过的教学阶段,拟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步骤,使学生心中有数并积极配合。(3)在目标的检测上,强调结合性。将教师检测与学生自我检测有机结合起来,使目标检测更具有客观性和针对性。
二、开放的教学气氛
大量研究表明,环境氛围是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提出了“开放性教学”,教师要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1)“慷慨”给予学生活动的时间。我们对实验教师有一条铁的规定:每节课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不能少于50%,这就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量”的保证。(2)积极进行学法指导,强化学生自我思考、自我鞭策意识,帮助学生摈弃依赖情结,以自主、自立、自强的心态积极参与教学,形成全员主动、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开放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问题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开放性教学”对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其指导思想是:强调提问的适度和内涵,强调问题对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同时注意提问的艺术性,用多元化取代程式化,用自然化取代表演化。具体地说是三个结合,两点要求。三个结合是: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结合,学科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知识结合。两点要求是:(1)精心设问。要设计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有作用的问题,问题的答案最好不是课本中现成的,而应该是经过思考或讨论后才能得出的,有些答案还可以是不固定的或具有不唯一性。(2)推迟判断。在提问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判断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议论、讨论甚至争辩,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或结论。
四、开放的教学手段
所谓“开放的教学手段”,就是科学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来优化课堂教学。它对于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现低时耗、高效果、最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中,我们遵循有必要、有可能、有效益的原则,科学地、合理地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之从整体上形成优势,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五、开放的作业
“开放性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彻底摒弃以应试为目的的死记硬背的传统模式,对作业进行改革,使之真正起到考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方法多样,能力为主”的作业模式。设计学生感兴趣、参与性和探究性的题目,不把作业作为单纯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反馈,而应注意结合生活实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开放式作业为媒介,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综上所述,“开放性教学”是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重新定位,它体现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的教育观点,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开放性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未来教育面临的困惑和挑战: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06.
篇8
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是当前衡量教育成败的最佳标准。而开放式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良好举措,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措施。常规的教学问题涉及的知识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条件和结论也很明确。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题海战术,即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对巩固相应的知识也有效,但这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问题思考,近年大量的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学还是没有提高到开放式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开放式教学仍然不能满足培养能力的需要。如何切实提高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使教师在进行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时做到形式多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个人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提高认识,理解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开放性教育从试题形式上讲包括条件型开放、结论型开放、综合型开放;从教学环节上讲包括教学内容开放、学生活动开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开放等几个方面。
开放性教育从目标上讲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开放式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取得发展提高,使能力较强的能够积极参与活动,能力较弱的也能完成几项任务,从而达到培养不同层次学生能力的目的。例如,进行质量的测量时除了进行固体、液体质量测量,层次好的也可引导他进行加热的物体、粉末状物体的质量测量;进行压强、浮力大小的探究时,层次好的同学可要求全部完成,层次差的也要求能完成一两步。
二、掌握开放性问题的教学策略
1.把握开放性教学的时机。开放性问题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而提出的,不能简单取代常规教学。当教学材料中含有开放性的要素,适合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时,可考虑引入开放性教学。
2.把握科学开放教学的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有的问题利用先前经验即可解决,有的则需多加思考和深入探究才能解决。但无论那类问题都离不开实验、观察、估计、分类、类比、假设、归纳等基本的方法要素,在教学中应根据内容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相应的科学方法分析和引导训练。如牛顿第一定律、凸透镜成像、液体沸腾规律等都要用到实验、观察、猜想、归纳等方法。
3.设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发挥,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活动的开放度。方法如下。
(1)创设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篇9
在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提升儿童的各种素质最有效的关键学科,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以及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影响力。美术教育属于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学科,由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主去发现美、创造美、学会审美以及独立审美。本文将对小学生美术教育与素质培养作出分析与研究。
一、小学儿童美术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世界充满着无限的好奇,而这些好奇正是孩子最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来源,美术教育就是能够引导学生有效提升创造为的一门学科。在学习初期,教师先教会学生临摹。学会模仿是提升自主创造力的第一个阶段,临摹过程便是学生培养自主创造的一个有效过程,再辅以教师的引导教学与启发。学生在临摹中逐步学会创新,自主地表现出自己的想法与创造。教师也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提升创造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乌龟滚下坡”课程中,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想象这一画面的情景,然后通过想象自由地画出来,这样一个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便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途径,日e月累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孩子自主创造的能力。
二、小学生美术教育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艺术。然而,不管是生活中的艺术还是艺术中的生活,都离不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发现美也是对世界万物的一种认知能力。然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当前素质教育中最为需要但又最为缺少的,需要学生去提升和加强,而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中的“美”的主要“承担者”,正是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对待的一门课程。例如,在学习“乌龟滚下坡”的课程中,在学生自由想象画出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们看一下属于这一节课的配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记忆和观察,让学生再次创造。这次创造便有临摹和记忆的因素,同时也是一个引导学生对美的审读和理解的过程。在自主创作中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生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培养中的一个有效教学模式。
三、素质教育中小学生美术教育对其他学科的重要性
“数理化不分家,政史地走天下。”这是人们经常说起的一句话,也是阐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期,美术教育有着激发学生提升创造力的重要作用,所以美术教育也有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影响。以“乌龟滚下坡”一课为例,学生自主想象也是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非常关键的能力。“会学习”正是整个素质教育中所要培养和重视的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小学生美术教育要与素质教育与时俱进的融合
小学美术教育在这一阶段的素质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时代飞速发展,要想使素质教育不断保持更新,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才能够不断进步,国家素质教育的真正进步才是学生高素质发展的基础。无论怎样改革素质教育,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根本“灵魂”不可省略。素质教育在时代改革和创新的节奏下,也要符合我国当前的基本现状和国情,切不可盲目改革学习,保持“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视情况而改革,视发展而创新,才能使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各学科的素质教育相互融合,强化素质教育。
篇10
一、何谓开放题
(1)开放题是指那些答案不唯一,并在设问方式上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的问题。(2)开放题并不是普通的数学问题,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精心编制设计的数学问题。
一道数学题的开放性(开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道题采用何种设问方式。即使是一道传统的封闭性数学题,也可以通过改变其设问方式而将其改编为具有开放性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探索是一种“开放性的解题要求”,通常使用“试尽可能多地……”一类的词语来提出,它对学生具有“鼓励参与,激励优化,追求卓越”的作用。
二、为何研究开放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开放题教学是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开放题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它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题的教育作用:①发散性。学生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探讨,其思维方向和模式的发散性有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②探索性。因为开放题易使学生形成原有认知结构和新认知结构的冲突,学生必须通过顺应来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因而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③趣味性。开放题独特的叙述方式、宽松的解题环境和极富挑战性的解题策略,为学生在迫切要求下进行数学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对数学探索产生浓厚兴趣。④多样性。在开放题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还需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开放题答案的多样性,使得其最终的解决只靠个人的力量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需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和群体的力量。⑤主体性。开放题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开放题的转化作用:
(1)开放题对教师观念的转变:开放题的出现以及对其教育功能的肯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数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另一方面适应了飞速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追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
①观念转变的原因:a.当技术的发展已使社会数学化,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开放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不应满足于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方法。b.数学不能仅仅理解为一门演绎科学,数学还有其更重要的一面,即它是一门非逻辑的、生动的、有丰富创造力的科学。c.数学教学是学生创新活动的过程,仅仅靠教师的传授,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d.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认知的主体,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没有名副其实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鼓励者。
②观念转变的内容:a.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明确指出:“课程是一个历史范畴,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都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教科书”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和开放性。b.开放题课堂教学中的数学观即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教师的数学观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观。如果教师能用动态的、全面的观点来理解数学,那么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就会是启发式的,其教学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2)开放题对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开放题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而是“编剧”和“导演”;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促进者、示范者、组织者、调控者。
在开放题教学中,应特别强调的是教师除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专业素质外,还应具有创造能力(尤其是进行创造教学的能力)和自觉反省自身数学观、教育价值观和教学观的意识。
三、开放题的特点
①问题的条件常常是不完备的;②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具有层次性。③问题的解决策略具有非常规性、发散性和创新性。④问题的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发展性。⑤问题的教学具有参与性和学生主体性。由于开放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就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解题活动不但成为可能,而且是非常自然和必要的。一些学生希望老师与学生一起来分享这种成功的喜悦,任何一个好教师都不会压制学生的这种愿望,这就使课堂教学自然地走向了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式的教学。
四、开放题的分类
1、设计条件的开放。传统的答题模式多数是条件与结论――对应的定式训练,解题时不必考虑条件的由来。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得到的信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而言绝大多数是无用的,必须善于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有意设计一些条件过剩或不足的开放题会更好地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若设计成求一个三角形面积(单位:分米),则效果不大一样。
2、设计结论的开放。这类题的条件和问题都很明确,而结论却不惟一,具有发散性和多面性。例如:将“如一把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单位:厘米)”的常规题去掉图中虚线,则成结论开放题。
3、设计策略的开放。这类题解题思路多种多样。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其开放功能,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
五、开放题的功能
美国加里福尼亚教育部指出了开放性问题的五个功能:(1)开放性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念来表达的机会,这和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是一致的。(2)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反映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3)开放性问题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层次的理解,这在多项选择中是无法做到的。(4)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反过来要求老师用不同的方法解释数学概念。(5)开放性问题的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份。
- 上一篇:传染病产生的原因
- 下一篇:采矿工程专业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