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1: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篇1

关键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必修专业课,是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线、电磁场、超声波等)与人体的相互作用,把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结构及其密度以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内容多、更新快,要求学生掌握X线机、超声、CT、MRI等设备正规操作方法、成像特点,能正确评价影像图片的质量,其学习时间为200学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十分紧迫。笔者多年来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课堂提问技巧,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明显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此介绍几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提问要有目的性

1.1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

教师应检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予以补救。

1.2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

对于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唤起学生旧知识是很重要的,这是引入新知识的切入点。教学的成败与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关系极大,对于每堂课的重点、难点,一般来说教师是心中有数的,但学生却很难把握。因此,教师在关键处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提问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答得上,这当然好;二是学生答不上,这也有好处,便于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对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1.3培养学生对专业术语的应用能力、表达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中使用专业术语来表述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过程,通过他们的回答来规范专业术语的使用。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课堂练习和学生作业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做到脑中有形,胸中有数。

2.提问要有针对性

2.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难易有别。

提问对象是指教学时的教学对象,也就是全体学生。教师提问时应考虑学生能力的高低,并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让更多的学生能主动回答问题。对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应尽量让中、下层次的学生回答,较难的也可让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然后让学优生补充、解答。这样,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教学是当前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针对学生学习水平不齐的实际,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提问的难度,使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取所需信息,起到“学优生能吃饱,学困生能吃了”的良好作用,激发出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利用系列提问,从易到难。

2.2围绕重点、难点,设计提问。

恰当的提问能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使学生不再是被“填喂”的鸭子,而有了自己的问题,能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就能抓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教师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知识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干脆利落。

3.提问要有启发性

3.1提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趣的问题具有吸引力、凝聚力,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学习,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提有趣的问题既能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2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篇2

正确分析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诊断与某一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的关系

某一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在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涉及肾上腺、肾脏、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应具备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方法。疾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对疾病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临床诊断要经历初步诊断、会诊、确诊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泌尿外科医生对所获得的泌尿系统疾病信息进行临床思维,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终将信息形成疾病诊断的过程。正确处理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关系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使外科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并克服了过去脏器诊断的模糊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为肾脏等腹膜后器官检查的重要工具,而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各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使医生得到了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也使其对临床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它集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数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层技术可以对局部较微细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临床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诊断手段越先进,越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要求影像专业的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面对大量的影像高技术参数,临床理论思维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全面,就越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临床水平。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两者的辩证关系,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各科的合理应用具有现实意义。3.1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是各项高新技术的基础,它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例如,腹部平片(KUB)就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医学传统技术,它简单方便,易于实施,且费用低廉,因而成为最基本的技术技能。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门诊总人数为21062人,虽只有922人检查了腹部平片,但确诊为结石的患者有645人,其阳性率为70%,便能充分说明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例如,肾绞痛患者的KUB传统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作为泌尿外科大部分疾病的常规检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IVP检查人数为806人,阳性率为65%,这足以说明IVP等影像传统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影像传统技术是发挥影像高新技术的基础例如,X-CT检查是一种目前已成为临床较为普遍开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建立在普通X线基础之上的。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随着传统影像的突破及工程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具有新颖性、尖端性特点例如,应用MRI波谱技术检查前列腺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发现早期癌性结节的存在是很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例如,CT技术就包含了X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它是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因此,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各科医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可实现临床诊治的定量化和定位化例如,CT检查能够准确测定肾脏等占位性病灶的各种主要成分的密度,MRI三维图像能够准确判定腹膜后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等。这些医学影像学高新技术均提高了临床诊断定量化和定位化的准确度,从而为诊断疾病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无创性CT及MRI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基本上是无创的,完全取代了以往有创的腹膜后空气造影,而且这种方法能获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的相互关系在临床外科领域,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并驾齐驱,给当代临床外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虽然X光片能够确诊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疾病,但其准确性要比CT逊色得多,而MRI对腹膜后结构的观察更精细、更清楚。相反,CT技术尽管能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疾病的种类和部位,但在治疗时仍需参考泌尿专科影像传统技术。例如,输尿管结石即使经CT明确了诊断,但手术时仍需要检查腹部平片进行术前定位。泌尿系各项影像检查均有优缺点,两者之间可以互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泌尿系CT检查数占CT总人数的5.2%,泌尿系疾病进行MRI检查的患者数占总数的0.96%,传统X线检查占3.3%,说明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既运用了高新技术又把传统影像技术作为适宜技术予以保留。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并不排斥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例如,泌尿系MRI水成像技术(MRU)能无创地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但因为受尿液产生、排泄及输尿管蠕动的影响,有时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胆道MRI水成像(MRCP)检查,影响因素较小,效果好于MRU。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MRU检查人数只占核磁共振总检查人数的0.25%,MRC检查人数占总人数的5.75%,所以,逆行肾盂造影仍被广泛使用,它虽是有创的传统技术,但它对泌尿系统狭窄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向常规技术转化[2]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迟早要转变为影像常规技术,这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例如,CT引导下肾囊肿等的硬化治疗在治疗技术成熟后,它将成为较常规的治疗方法。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影像检查技术;实践;课程探索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已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因此对于可熟练操作影像学检查设备及影像学图像处理软件,同时还可维护及维修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人才需求量显著增加[1]。因此近年来根据临床工作需求,已有多家医学类院校设立了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而本研究通过调研汉中地区基层医院对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需求情况及其他医学类院校设立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经验,以探讨我校设立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1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概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具有高素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的增加[2]。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影响检查技术专业人才,我校于2014年1月~7月间对汉中地区基层的174家综合和性公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20所,一级甲等医院154所)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就业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影像科工作人数20人单位者1所;而在影像技术岗位人员0人为87所,1人为1所,2~3人为71所,5~10人为9所;而在未来5年内174所医院均需要影响技术人员;对招收人员学历要求:本科70所,高职高专114所,中专20所;X线检查技术161所,CT检查技术20所,MRI检查技师2座,DSA检查技师2所;需求倾向:诊断+技术复合人才153所,影像诊断33所,影像检查技术27所。可见在所观察的174所基层医院中,影像技术岗位的临床缺口较大,且对影像技术专业高职高专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建立起可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的专业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2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分析

2.1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总结 因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在临床工作中有着操作性强、综合能力高的临床特点。故在临床课程的建立及教授过程中,应重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而建立[3]。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立中,应本着"必须"及"适度"的原则,取消或削减与本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密切课程,适当增加与本专业关系较为密切课程的课时,必要时可设立部分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立时,可减少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及医学病原学等课程的课时,增加了人体解剖学的课时,并增加了设立了交际学、人体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及医学电子学基础四门课程。通过调整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以突出本专业的临床特点,为专业课程的设立建立基础。而对于专业课课程的建立时,需结合临床影像检查技术的特点,重视临床实用性,将现有课程进修重新整合搭配。首先弱化部分与临床影像检查工作不密切的专业课程,将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科研方法及医学英语等课程的授课形式转变为讲座课,授课目的为以学生了解为主。其次,细化影像检查课程,增加CT、MRI成像原理及维修课程,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课程。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影像技术X线检查技术161所,CT检查技术20所,MRI检查技师2所,DSA检查技师2所。可见在就业需求方面,以X线检查技术需求量较大,故在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将教学重点偏向于X线检查技术[4]。

2.2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效果评估 理论及实践教学虽为影像检查技术专业的主要内容,但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同样在专业建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不仅可反馈教学效果,同时对专科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故在对于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将理论教学评价及实践教学评价给予分离,应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中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可继续应用目前的笔试形式进行。但是在理论课程评价中,对于专业课课程的评价应更为严格,专科课程中存在不合格者,均不予进行下一步教学授课。而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则以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方式由理论口试及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评委均由实践教学所在医院组织,由学生在进行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各部分检查的实践教学后,统一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各影像学检查项目的成像理论、各项检查操作方法及设备维护维修等[5]。由评委现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并反馈学院。学院每学期均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评价效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导致临床教学。

3 问题及展望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设立,其目的为培养具有影像学设备操作、维修及维护等实践技能能力的人才,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6,7]。虽然目前已有众多高职学院已设立了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均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因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较为广泛,毕业后所进入的医院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全面的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缺乏通过工作情况对专业建设的反馈体系。故尚需建立起以毕业生为评价群体的专业反馈体系,以更好的指导专业的设置。同时在需求倾向中显示,临床需求中以诊断+技术复合人才需求量较大,但目前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则无法考取职业医师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黄玲莉,李芋亭,朱唯玮,等.现代医学影像专科毕业生的就业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76-77.

[2]李家林,胡斌,储丽琴,等.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3(3):34-37.

[3]曹琰,李萌,袁安东.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14(14):146-148.

[4]汪素涵,李忻.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387-2388.

[5]王哲,袁虎.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J].科技信息,2011,33(1):624.

篇4

【关键词】数字化影像 检查方法 成像手段

中图分类号:R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25-01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微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 医学影像学(技术)在当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使单纯的放射诊断科室发展成为集诊断与治疗于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CT、MRI、DSA、CR、DR、PET、SPECT以及超声等先进影像设备应用于临床并深刻地改变着原有影像技术实践的内涵,先进的影像设备和技术对专业人员素质也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促进影像技术人员与高精尖设备的有机结合, 如何发挥医学影像学先进技术在医学实践中的作用, 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的现状, 结合多年的医学实践经验, 提出医学影像学技术队伍发展的新方向,新途径。

1 材料和分析

1.1 新设备对技术人员的宽容度越来越大,技师发挥的舞台越来越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X线设备对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现在许多大医院都采用DR,CR,数字化影像系统以及激光自动洗片系统, 数字化影像系统的后处理技术可以改变窗宽、窗位明暗对比度以及边缘勾勒等新技术, 不仅可以提高图象质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对操作技能的要求, 而激光自动洗片系统的运用,几乎抛弃了原有的暗室技术。从而使放射科技师在整个医学影像实践中的经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这是医学影像发展必然。数字化影像已经使放射专业从技能型向知识型转变, 设备的性能对医学影像的影响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影像科的技师不光懂得医学常识,还要了解设备性能,知识更新的速度要跟上数字化变革的步伐[2]。

1.2 影像检查方法的多样性决定技师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现在的高端数字影像设备,比如说CT,它的成像介质虽然还没离开X线,但与X线投影已经有着本质的区别。已经不是经典意义上的X线投照,而是经过X线扫描断层后的计算机成像,虽然它还保留着千伏,毫安,毫安秒等成像参数的自由设定,但是CARE技术(自动调节系统)的应用,使人为的干预越来越少,但是技师要求掌握的知识却越来越多,比如说选择断层扫描还是螺旋扫描,是否需要动态扫描等,图像后各种处理技术等等。还有磁共振,它的成像原理早已超出了X线的范畴,它是通过磁场激励和磁场能量转换的方法来成像。成像手段很多,比如说T1像,T2像,质子像,弥散像,脑功能成像等等,分别对应不同的成像参数,成像因子,内涵越来越丰富,外延越来越广。因此要当好影像技师,如果对这些成像原理,成像方法,以及成像参数,没有很好的理解和运用,那是很难当好影像科技师的。

1.3 检查方法的正确运用对疾病的诊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技师的医学水平正受到考验。现在医学影像检查的水平在原有解剖显象基础上,已经到了分子成像水平,比如PET-CT等。技师如果对病理病因了解不足,就很难安排好扫描方法和扫描序列。比如说,CT的薄层扫描,它对肺的孤立性结节,肝小囊肿等鉴别诊断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技师如果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经常就会漏扫。MR的扫描的序列意义就更多了,MR压 脂,MR弥散,MR波普,MR功能成像等,这些成像原理,方法以及诊断已经是紧密得不可分割。所以现在一些三甲医院MR经常是由医生在操作。我们得承认如果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如果检查方法运用不正确,可能会给疾病诊断带来麻烦。因此笔者认为,技师应该懂得更多的医学知识,从而使检查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1.4 设备新技术新功能的开发,技师责无旁贷。一台高端设备,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我们购买的不光是裸机硬件的价值,实际上还包含了软件的费用,在许多医院多存在软件功能闲置,或者功能开发不全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好多1.5T的MR,不会做MR波普分析,MR脑功能分析等。医院一般对购买设备热情普遍较高,而对设备的功能开发却不那么重视,这一点,技师应该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新设备为开展位新技术新业务提供了平台,为我们技师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应该熟练运用手中的武器,积极参与到新课题和科研中去,为课题的设计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技师的作用,体现一名技师的价值,。

2 讨论与结果:

当代的医学影像专业技师已经不是过去一般的摄影师(摄片技师),不管是从内涵还是外延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不可同日而语,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师,必须兼备理工和医学,并且能熟练运用各种检查方法,否则将会被时代无情的淘汰;作为医学影像技师,做出符合疾病诊断要求的医学影像,这才是一名医学影像技师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篇5

摘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PACS等现有条件,结合学校E-learning课程平台为本专业师生建设一个网络学习交流平台,

>> 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平台中实现师生实时交互的设计 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网络教学研究 网络版医学影像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数字化仿真实验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激励医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基于Internet的医学影像学多媒体实验教学的改革 医学影像学检查在法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多视图模式的医学影像动态学习平台的构建探索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 地方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的体验总结 医学影像学发展方向与学科建设的探讨 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研究 刍议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完善 医学影像设备学网络多媒体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验教学探究 基于Matlab的医学影像增强与边缘检测算法的实验研究 虚拟仪器技术在医学影像实验课程中的应用及研究 医学影像学的现状及最新的进展研究 医学影像学的临床教学体会 解读医学影像设备学的教学方法 关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qq-pf-to=pcqq.c2c.

[2]林文建;江魁明.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平台中实现师生实时交互的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3]郝金钢,时常旺,段堂荣,刘建兴.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2).

[4]马著彬,陈泽龙,邱景,黄洁君,欧阳湘莲,刘民英.如何构建《医学影像学网络教学资源库》[J].西北医学教育,2003,(03).

篇6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复杂、特殊的恶性肿瘤类型, 发病原因为骨髓内浆细胞异常增生, 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1]。本文为提高多发性骨髓瘤检出率, 特选取90例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核医学影像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价值,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发生多发性骨髓瘤(均于2015年1~12月前来本院就诊), 其中男42例、女48例, 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3.21±5.93)岁, 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31例、Ⅲ期43例。

1. 2 方法 90例患者均接受核医学影像检查, 指定高年资专业临床影像学检查医师完成相关操作, 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观察核医学影像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核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如下:检查前3~4 h给予20~30 mCi(740~1110 MBq)

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静脉注射, 之后叮嘱患者多饮水排尿, 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提供Biograph 16 HR PET/CT(16层)扫描仪, 原子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放射性配体(低能高分辨准直器), 参数设置为能窗(窗宽)20%、1.0放大倍数、256×1024矩阵、能峰140 KeV、

20 cm/min床速, 确定位置后给予SPECT发射断层图像采集, 连续采集360°(双探头各自转180°)图像(前、后位)(参数:速度10 s/帧、矩阵128×128)共32帧, 之后通过X线定位片扫描后实施CT扫描(层厚5 mm、矩阵256×256)。多发性骨髓瘤核医学影像确诊标准:SPECT/CT检查局部出现较邻近或对侧骨组织明显异常(高或低)的放射性浓聚区或稀疏缺损区, CT检查该区域存在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等表现, 该区域需排除存在创伤、手术、骨岛、骨折等情况。

2 结果

9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核医学影像检查, 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核医学影像诊断符合率为91.11% (82/90)。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骨骼破坏, 患者大多因疼痛(全身)、骨痛、骨折(病理性)前来就诊。研究表明, 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机制, 该病后期将对机体骨皮质造成显著破坏, 软组织(邻近)因遭受入侵从而有肿块形成, 其中以四肢近侧长骨、中轴骨较为多见,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威胁其生命安全[2]。研究显示, 发病早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大多具有正常的骨外形, 对诊断及治疗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较高的误诊率、漏诊率不利于患者获得及时救治, 待出现明显症状前来就诊已到达疾病中晚期, 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3]。

篇7

1972年英国工程师首先研制成功第一台头部CT扫描装置,被誉为医学影像发展史的里程碑。随着科技的进步,CT设备日益更新,各大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在学习CT检查技术部分内容课程时,对其操作方法及流程印象不深,实践学时有限,实际操作时间过少,为了更高效率、更扎实地学习CT操作技术,我们利用PPT强大的功能,模拟制作了头颅的CT扫描仿真系统,并应用于日常学习中。

1制作方法

1.1 准备头颅CT扫描操作流程的图像

1.1.1拍摄图像:实际操作附属医院医学影像中心CT扫描仪行头颅CT平扫,使用佳能500D单反相机拍摄头颅CT扫描各步骤的图像及正常头颅经典9层面图像,拍摄时力求画面清晰,光线统一,无变形,像素4752*3168。

1.1.2后处理图像:精心挑选每幅完整CT操作界面图像,修剪边缘多余部分,把每个操作按钮截图按顺序保存备用。

1.2制作PPT形式头颅CT扫描仿真操作系统

根据头颅CT扫描各步骤,利用PPT模拟制作CT扫描操作系统。

1.2.1启动PPT,按顺序创建幻灯片若干,在右侧幻灯片版式中选择模板,按顺序添加拍摄的完整操作界面图片。

1.2.2依据头颅CT扫描操作步骤,将之前保存的按钮截图与PPT重组,依据操作顺序,设置超链接,达到模拟实际操作CT系统的效果。

1.2.3设置备注:每幅PPT页面设置隐藏备注信息,设置导引按钮,详细讲解每一步操作。

1.2.4美化系统:系统开始和结束部分设置欢迎和结束语页面,添加logo,优化导引语气。

1.3头颅CT扫描仿真操作系统的使用评价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邀请2012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班学生30人、影像专业教师4人试用仿真操作系统,并使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试用学生进行调查评估,获得对该操作系统的评价和反馈,试用学生将对该系统的各个评价项目作出好、中、差的评价。

2 结果

发放了30份调查问卷,收回30份,问卷有效率100%,结果显示在30名学生中,93.3%认为该模拟系统形式新颖,能激发学习兴趣,90%认为操作性强,方便自主学习,96.7%认为界面友好,引导性强。并表示能将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而形象,能真正模拟操作CT扫描流程,并希望能使用其他部位的模拟操作系统。

试用教师均表示仿真程度较高,能很大程度还原真实头颅CT扫描流程。

3 讨论

3.1目前CT检查技术类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包括X线、CT、MRI、DSA等,其实践性很强,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因此临床技能训练教学直接影响到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1】。以往的影像检查技术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后感到力不从心【2】。而实践教学作为该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上也存在教学方法单一,讲解抽象,实践机会少,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授课期间的实践教学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临床见习示教,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影像科参观、见习示教,在影像科老师指导下,学生观摩了解各工作岗位临床真实检查流程,使学生加深感性认识。但各医院影像科各工作岗位日常工作繁忙,工作间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没有机会操作机器。另一种是利用模拟技术制造出模拟设备,模拟患者和临床场景代替真实患者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某些学院使用模拟教学,将医学模拟设备应用于影像技术专业技术实践教学,使用完整的影像设备,如CT操作室,进行模拟教学,可解决病员相对不足的问题,给学生提供系统完善的操作机会【2】。但CT设备昂贵,操作间防护成本也很高,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配备。

我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实践等课程,均含有CT检查技术的内容,其实践教学均安排于各附属医院CT室见习,我院各附属医院拥有各类先进的CT扫描仪及优秀的带教师资,保障了学生在临床实践的设备和师资。然而,各附属医院放射科各CT工作岗位日常工作繁忙,病人量大,每组学生数目多,想在较短的见习课期间掌握CT扫描的操作流程是不太现实的,另外由于医院设备管理有严格的规定,见习期间没有太多机会动手操作CT设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课程的效率。

3.2 PPT在教学中的应用

PowerPoint (简称PPT) 是微软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演示文稿图形程序。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计算机得到广泛普及,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随之带来了教学手段和媒体的新变化。PPT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其操作性强,速度快,使用方便,具有图文并茂、内容集成、直观清晰、操作简单等诸多优势,因而在各类课堂

上得到迅速普及和广泛使用【4】。

3.3 利用PPT模拟制作头颅CT扫描仿真操作系统

我们利用PPT强大的图文、链接功能,按头颅CT真实扫描步骤模拟制作了头颅CT扫描仿真操作系统,仿真程度较高,能较真实地模拟头颅CT扫描流程,对使用场地和设备要求不高,甚至可安装于手机上使用。把它运用到日常学习当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肯定,认为其形式新颖,操作性强,能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并能将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具体而形象,界面友好,引导性强,并表示希望能使用其他部位的模拟操作系统。头颅CT扫描仿真操作系统的使用,将能有效解决同学们在学习CT扫描技术时遇到的操作机会少的问题,同学们可以反复练习操作PPT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3.4不足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制作的只是头颅CT的仿真扫描系统,并且该系统只能模拟CT扫描在计算机部分的操作,该部分只是CT扫描的一个环节,脱离了病人,下一步研究方向将完善其他扫描部位及融入CT扫描的其他环节。

参考文献:

[1]王飞.浅谈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践教学体会,医学研究[J].2013,4(124):70.

[2]刘月霞,李靖,张习文.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河北北方学院学报[J].2010,10(27):62-63.

[3]戚跃勇,邹利光,齐德广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践教学探讨,西北医学教育[J].2012,20(5):1017-1019.

[4]洪卫.高校外语课堂中PPT课件依赖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外语电话教学[J].2012.11(148):76-79.

附:

篇8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 改革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medicalimageology teaching and reforming.Metho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edical image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were analyzed, the modified measures were then proposed.ResultsWith the amendment of the teaching plan and progra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ubject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system reform, the optimized course group was formed.ConclusionImproved course system of medical imageology,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greatly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of students major in medical imageology.

[KEY WORDS]medical imageology; teaching; reform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年来从传统X线诊断学到现代医学影像诊断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该课程的教学不再是一本教材一支笔就可以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21世纪教学的需要。因此,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教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1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特征

1.1 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内涵在不断丰富

自1895 年伦琴发现X线以来的百余年间, 放射学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B超、CT、MRI、ECT 和 DSA 等技术的出现和介入放射学的兴起, 放射学已发展为诊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学。

1.2 医学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尤其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CT、MRI、同位素扫描和超声医学)中发展更为迅速,在各种影像诊断学中,以其仪器体积小、便于移动、价格相对便宜、对人体无创伤以及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由于各种电子探头相继问世,计算机前处理和后处理能力不断增强,以及数字化处理的实现,使图像质量、储存、编辑、转录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现在超声探查的途径已从体外进入到腔内、血管内;超声诊断仪已从超声诊断室进入了手术室、监护室、急诊室。目前,胎儿超声、经颅超声、血管内超声、心腔内超声、体内超声、介入超声、三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目前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且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的医务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队伍也日益壮大。

1.3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学科知识面广的综合学科

医学影像学从内容上涉及到了内、外、妇、儿等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应有一定的广度医学知识面。①解剖是基础:影像声像图实际上就是人体各组织声阻抗的分布图,各种检查方法都是以人体不同部位和断面成像为基础的。因此, 只有熟知大体解剖,了解正常断面解剖,树立平面和立体观念,才能正确认识正常组织的图像和鉴别异常图像,并能对病变做出准确定位。②病理是关键:各种疾病都有其病理与生理的改变,组织和脏器的不同病理生理变化决定了超声波对其的不同反射,从而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声像图。因此,掌握病理学与生理学知识对疾病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一些比较难鉴别的病变,把声像图与其病理生理改变结合起来分析,往往能得出更加符合临床的正确结论。③临床是目的:影像诊断的目的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然而影像诊断入门容易,精通难,一个好的影像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方面的临床知识,了解各科有关疾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临床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漏诊误诊。

2 传统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影像学专业与7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授课一直使用吴恩惠教授、张雪林教授、汪绍训教授、HOLGER PETTERSSON教授等主编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特点是以疾病为主线,深入介绍各系统中各个器官不同疾病的不同影像学(X线、CT、核磁共振和超声医学)表现。目的是使学生对一种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这似乎对于培养学生能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综合多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多年来在国内外大中型规模的医院,不论是在学科设置方面还是从事专业技术人员方面早已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如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等。这不仅仅大大提高了这些学科的临床医学诊断水平,也大大提高了这些影像诊断技术的临床地位,而且使得这些影像诊断技术在各自领域内发展异常迅猛。目前,核医学教学不论是教材还是教学设置早已从医学影像诊断学中独立出来。而超声医学仍然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所沿用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教学模式既不适应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也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2 医学影像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而学时数少是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要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实会很困难。尤其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在教材与教学设置上融合在一起使该矛盾凸现的就更为突出。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诊断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其强调的是实时、连续、多切面及动态观察疾病的影像学改变。因此,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很重要,往往同一个病人,由于操作手法不一致,切面的大小也不一致,有时可以造成诊断意见悬殊很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的诊断必须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人们对其的认识还是相对不足,以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势必会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认识比较薄弱。

3 加强医学影像学教学几点粗浅的建议

随着医学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超声、CT、介入放射学已逐步普及和MRI大量引进使用,国家九五攻关重大决策已将介入放射学单独成立为一级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现代医学三大技术。因此,为了适应新世纪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层次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医学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 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应围绕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着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

3.2 加强医学影像学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促使优化课程群的形成

21世纪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修订,必然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更新。为了适应我国目前各影像学科或从事这些学科的技术人员专业独立性的特点,应该加强医学影像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培养新世纪高级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应该下设放射诊断学教研室、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介入放射学教研室和分子影像实验室[1]。实验室可进行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在内的影像学实验研究。通过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放射诊断学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群,并形成以放射诊断学为核心、以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

3.3 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和广泛,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医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实现的条件,促使传统的医学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由于超声诊断学图像的成像、观察及诊断的最后确立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技术在超声诊断学教学中发挥了更显著的作用。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如下的优越性:①节省时间,提高授课效率。 我国目前教学体制导致大多数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较好,但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较差。而且医学影像学所涉及的方面几乎包含了医学领域中的大部分学科,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节约大量教师板书和作图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授课内容,可以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信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地体现在动态和静态的图像中,使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感知手段来获得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时在 M 型超声上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 在二维超声上二尖瓣前后叶呈“鸡啄米”样运动。单纯的理论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后,通过多媒体的声色、静动、图文等信息多角度刺激人的感官,将抽象的过程直观、生动地显示出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力,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空间,学习效果会明显提高。多媒体教学可以说从根本上实现将传统的被动填鸭式教学向主动参与互动式现代化教学模式转换。③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弥补示教病例不足的问题,有助于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解决以往教学的一些盲区。同时,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学生形象记忆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影像,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立体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2,3]。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顺应现代教学发展潮流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学经验的进一步的积累,多媒体教学必将更好地促进医学各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4]。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发金,谢鹏,罗天友. 分子影像学及其对医学影像学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05,34(5):775.

[2]刘璐,刘扬,王宇,等. 多媒体教学促进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3,17(2):9294.

[3]徐珞,吴梅,孙向荣,等. 《病理生理学》双语教学几点体会[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6,42(4):361362.

篇9

关键词:图像存档与传输;数字化;应用价值

1 PACS系统概述

1.1 PACS组成 以高速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基础,联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相关科室数字资源,采用大容量磁、光或混合存储技术,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管理、传送和显示医学影像及其相关信息,具有影像质量高、图像储量大,存储、传输和复制无失真、传送迅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技术特点,是实现医学影像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1.2通讯连接 影像通讯连接医学数字成像和通讯标准。我院的PACS系统实施方案是,对于标准的DICOM设备,PACS可以直接进行影像的采集、传输和存储;对于非DICOM3.0的数字设备,可以采用数字网关产品,将其原图像文件转换为DICOM3.0A标准的图像进行处理;对于既非DICOM,又非数字化的设备(既视频设备)可以采用视频网关产品,将其转换为DICOM3.0A标准的图像进行处理再传送至PACS服务器完成归档存储过程。

1.3 PACS数据云存储 综合性医疗机构每天会产生上百个GB的影像数据,传统的PACS系统资料存储在本地磁盘或光盘,代价高昂,容易造成数据丢失,不宜于使用、维护。

云存储的出现为医疗机构处理海量影像数据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将海量PACS数据存储于云端,可以极大地降低数据管理维护成本,有效解决医学影像数据存储问题。如何在开放的云端保护敏感的病人隐私和影像数据至关重要。服务器端的主要功能是对PACS云与公有云提供接口,并加密DICOM数据,将经典的AES加密算法应用到云存储。实现医疗机构和云服务器相互认证,对双方安全证书和身份进行鉴别,生成有效的虚拟视图,成功识别并链接后,医生或者医疗机构才可以通过API等应用程序和云服务进行数据通信。

2 PACS系统应用现状与展望

2.1区域医疗资源整合

2.1.1社区医疗资源整合 PACS系统正在卫生领域铺开,上海闵行区卫计委在2010~2012通过PACS平台,使社区-上级医院(区域诊断中心)间可以进行转诊CT/MRI等申请检查。通过提高影像科室信息化程度,实现了医院影像信息的共享,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指出PACS平台系统存在区域内上、下级医院间只能单向调阅的弊端,PACS系统硬件建设方面、普及方面不足[1-2]。

卫计委的学者们也期待通过发展PACS系统,借助更强大的后台操作系统,将尽可能多的检查及其报告数据,以及患者相关就诊记录或者用药历史等都能加入到此平台中,使一级、二级、三级医院都能平等使用、各区卫生系统之间也能跨区数据查询,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基层社区的医疗疾病诊断治愈率,减少误诊、漏诊率[3]。

2.1.2区域医疗集团远程会诊系统 2010年4月,常州市武进区卫生局组建了以武进人民医院为主体,26所镇(街道)卫生院(医院)为成员的武进医疗集团。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合作体现在技术合作、双向转诊、急诊急救、PACS远程会诊等方面。2010年8月,武进区PACS医学影像远程会诊正式投入运行,武进人民医院、武进中医院和26家乡镇医院实行全面联网,可以实现医学影像、检验、病理等信息资料远程共享。并通过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之间推进HIS、LIS等集团信息化建设平台,建设委托医学临床检验平台(成立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探索区域消毒物品集中供应平台,全面提高全区医疗单位临床诊治水平,实现集团内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4]。

2.2医院内部建设影像存储与传输信息系统 有笔者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影像科室局域PACS/RIS的基础上,利用Oracle数据库技术,读写SQL SERVER;并解决中文字符(双字节)乱码问题。实现PACS/RIS与HIS、EMRS的信息共享,全院电子病历客户端都能实时调阅影像资料及检查报告。同时由于网络带宽受限、某些科室IP与放射科局域网IP网段重合,会导致部分程序、图像运行故障[5]。

2.3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模式

2.3.1 T-PACS T-PACS(Teaching PACS)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诊断科在2009年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结业考试中真正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既方便教员进行影像试题库和理论试题库的建立与维护;避免了因学员字迹因素,导致的教员误判情况;避免了因胶片图像质量、光线、角度等原因导致的学员看不清图片等影响因素,同时使考试更加方便、保密;更实现了多人同时联网进行理论考试和阅片考试[6]。

2.3.2建立基于PACS的影像学资源库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就应用PACS进行医学影像资源库的建设及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做初步探讨和分析。以校园网为依托,采用B/S架构,应用组件中采用了先进的Web Service接口,图像采集与传输采用DICOM3.0接口标准,数据库采用Oracle11g,以主流的J2EE技术平台为基础进行开发。资源库的建设分为检索学习模块、备课教学模块、测试考核模块、资源库维护模块及用户管理模块等5个功能模块,检索学习模块具有与医院PACS系统类似的检索浏览功能,可以通过检查方法、检查部位、疾病名称等检索词,快捷地检索出相关的影像信息,并可以对图像进行处理;备课教学模块用于教师的备课和课堂教学;测试考核模块实现在线自我检测、试卷自动生成等功能;资源库维护模块通过对医院的PACS数据进行系统筛选和整理,建立系统的、全面的教学专用影像数据库;用户管理模块对学生、教师及其他人员等用户的信息进行维护。

3结论

PACS系统基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以数字化方式获取、管理、应用和共享医学影像和诊断信息,使包括影像在内的各种患者信息完全以电子化的方式在医疗机构中实现高效的管理和交流。特别是有别于目前的胶片方式保存图像,影像质量传送过程中几乎没有损失。作为传统医学影像设备功能的系统化、网络化升级及传统胶片的替代品,PACS解决了不同厂商、不同物理来源的医学影像设备间影像数据的共享、通讯和存档问题,为实现图像数字化管理而用于放射科、医院或医院间的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杨小庆,杨明,刘斌,等.医学影像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4):61-63.

[2]翁哲芳,朱文彬,诸光花.PACS系统在江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伤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0):168-169.

[3]陈立新,赵伟江,金琼英,等.浙江省PACS临床应用调查和分析[J].中国医院,2010,14(8):29-31.

[4]吴汝明,辛小霞.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研究与实现[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1):19-23.

篇10

先学后教实训专业技能测试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就业精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医学相关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该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应用现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快车道。

一、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只讲理论不做实验,学生无法得到真本事,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是很难找到生存空间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共授课96学时,教学大纲要求理论︰实验=1︰1,足以看出实验的重要性。

1.实验课是理论学习很好的补充,是学生掌握本课程专业操作技能的必由之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第三章讲了大量肢置的摆法,若只用多媒体讲,不做实验几次课就可以讲完。但“水过地皮湿”,学生脑海中没有任何印象,很快就忘记了,并且只学理论,学生只能“纸上谈兵”,没有一点专业操作技能。所以,在讲解摆放方法后,马上安排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强化记忆、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掌握操作本领。因此,实验课是理论学习很好的补充,是学生掌握本课程专业操作技能的必由之路。

2.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理论水平,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中我们长讲一句话“三个中心重合”即X线中心线、探测器的中心点、被检部位的中心点,在X线摄影中一定要重合,只是这样讲,学生认为只是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但是只要通过一次实验,若是三个中心不重合,得到的照片影像或数字图像中心点就不准确,或者根本没有照到被检部位,这样学生印象加深了,并真正将这句话上升为理论记住了。

二、上好实验课的三个要素:备课、上课、批改实验报告

1.备课

(1)“备学生”即因材施教

“备学生”,简单地说就是“有的放矢”,就是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可以成才的”,也就是“种花要知百花香,育人要懂百人心”。既要让学生接受得容易,更要掌握得牢固,就是做为“导演”的老师切实把握作为“演员”的学生,以便在课堂上演绎一幕幕精彩的“戏剧”。

(2)备教材

①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实验内容是教师实验教学必由之路。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有上百个,有些随着检查技术的发展已经不用了,所以不能让学生每个都必须掌握,都一一拍摄。我们应该有所侧重,教常用的。每次上课把实验内容分为了解、熟悉、掌握的内容,重点重点讲解并作出示范。

②做好预试实验。X线对人体是有损害的,我们检查的“病人”就是学生,因此在实验之前应认真做好预试实验,写出预试实验报告,经老教授批阅后认为条件合适了才能为学生开实验,否则不仅浪费资源,更重要使学生多接受X线照射。教师做好预试实验爱护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产生爱护患者身体的健康意识而一丝不苟的学习检查技术,模拟老师规范的操作,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专业道德。

2.上课

上课是实验课的中心环节。

(1)教学方法

①启发式教学。对于学习较好的、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即“先学后教”。先由两名学生根据课本内容,来进行肢置摆放,然后同学们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然后教师点评,最后教师作出示范动作并分解为要点讲解。这样做学生感受深、记得牢。

②示范式教学。有的学生底子较薄、自学能力较差,教师应耐心辅导讲解。教师先念课本上摆法,然后分解为要点讲解,然后给学生作出示范让学生观察、体味,再然后由两名学生根据教师所讲的要点进行肢置摆放,然后同学们讨论找出问题或不足之处并纠正,最后教师点评。

③个别辅导。不否认有的学生底子薄,教师讲得他听不懂。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先给他们补一点解剖、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放射物理与防护和设备学等与实验有关的知识,然后不厌其烦的为他们示范,认真纠正他们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他们把每个要点都掌握,学到临床操作技能。也请学习好的同学帮助这些学生,使这些学生也能掌握专业技能,尽快达到顶岗实习水平,为以后找到生存空间打下基础。

(2)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师职业道德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教师应该体谅学生,关心学生。实验课很多时候都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的,学生难免有抵触情绪,教师应认真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态度和蔼可亲,让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为了他们好,老师更辛苦。让他们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认真学习,掌握技能。

②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谈心、交朋友,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去与他们交心,让他们觉得你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从而喜欢上实验课。

3.批改实验报告

学生的实验报告体现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应及时认真批改,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避免下次出错。《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实验报告要求占期末总成绩的20%,若学生写得较差,允许修改重新判分,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学习型教师

实验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好实验课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应该多总结多学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特别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向身边老师学习,向报刊、杂志有关论文学习,甚至向我们的学生学习,多读,多研究探讨,相信会总有一天我们也能“风雨兴焉”“蛟龙生焉”。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