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教育

篇1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重要性。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以来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更要重视,教育要从小抓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会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日后的为人处世埋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最为活跃,且尚未定型,可以有很多的发展空间,是进行教育的最佳时间。所以进行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或许关系到中小学生的一生。

2.必要性。初中物理是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刚起步的阶段,或许是因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中学生必定对物理课很感兴趣,上课积极性提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融入课堂学习中去,这为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大大的便利。因此,将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将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措施

1.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比如,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要素,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措施。

2.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及时了解当下时展的潮流。创新构建素质教育的课堂,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同时也要全面把握物理教学的目标,以物理教学为主,以素质教育为辅,相互结合,创造最大的课堂价值。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教育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重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其一,物理学习是一个特殊的思维训练的模式,其需要较强的逻辑能力思维;其二,它需要将理论与实验相互结合起来,两者不可或缺;其三,物理学习的过程是需要不停地探索及创新,如果我们没有求知欲,那么对物理学习难以深入.对于以上物理学习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1.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多数物理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课堂教学的重点多在于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记忆理论和公式的培养,学习的终极目标在于应对考试,大多数实验课都较为匆忙,甚至不做实验.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他们对物理保持一个不解和未知的状态下,其兴趣还没有产生,这时教师开始采用固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物理教学,让学生早期就对物理学习形成了应试为导向的观念,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2.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原来的物理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发展的需要.初中生对于灌输式的知识传输难以提起兴趣,没有兴趣,学生自然就难以自主学习,也难以达到教学的目标.对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是当前物理教学十分迫切的需求.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策略方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内在的一种驱动力,可以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形成自主学习.初中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这时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物理探究.(2)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从古至今,教师和学生之间一直都是不平等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台作为自己展示的舞台,而学生则是扮演一个听众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对教师具有恐惧和盲目迷信的心理,认为教师的话是真理,是权威,就算是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也不敢对其质疑,对于不同的问题也不敢提出来,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对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平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鼓励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注重实验课程的开展.教师需要注重物理实验操作教学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课外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鸡蛋从三楼扔下去可以不碎”的小实验.在当前注重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背景下,物理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对物理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转变学生固化的思维,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因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学已经迫在眉睫.笔者也在这一方面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希望能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所益处.

参考文献:

[1]邵泽玲,侯庆伟.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7.

[2]杨兴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2):27-28.

[3]刘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9):27.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感教育 探讨

1 概述

物理学是初中基础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物理学教学也逐渐从传统的说教教学中升华。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物理学科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观念充斥在教师的头脑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及情感的教育。实际上,教师不仅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经验,要想提升物理教学水平,必须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即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下面就针对物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

2 情感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2.1 加强情感教育可以增进师生的感情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活动,既需要教师的教,也需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没有学生的努力,必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根据调查统计,学生对于教师的喜好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越喜欢某个老师,就会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来学习这位老师教授的课程,反之亦然,学生不喜欢某位老师,不仅难以对该门课程产生学习兴趣,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有关的心理学家研究了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间的关系,证实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更大。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情感教学重视起来,走到学生中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成为朋友,用真情去感化学生,用爱心和沟通在师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的桥梁,这样,学生也更加愿意与教师交流,视教师为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中的伙伴,也会不知不觉地爱上物理课程的学习。

2.2 加强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专业人士之所以能够在工作岗位上取得良好的成就,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们对于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是这种兴趣促使他们能够积极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成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情感的因素,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开展教学,就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继而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一些暂时的后进生,他们本身就缺乏学习兴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很容易对物理学科丧失了兴趣,如果这类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鼓励,就更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积极地开展物理学习。

2.3 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的态度 将情感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自然的奥秘,体会到探索的成功和喜悦,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勇于创新、敢于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心。

3 情感教育与物理教学融合的策略

3.1 营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感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体验,是一种心理过程,反映着人自身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一种思维和情感方面的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情感投资,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释学生所疑、乐学生所乐,从而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此外,还要建立一种友好、平等、民主的和谐环境,热心地关心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的安排上要张弛有度,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教学,积极地将多媒体等新型教学形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营造出一种灵活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对物理学习中存在的一种压抑感和紧张情绪。

3.2 陶冶学生的性情 物理学体现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史,为了陶冶学生的性情,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出物理学家为了捍卫真理的艰辛,用其中的困惑、欢乐、哲理和惊奇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真理的要求。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的万有引力、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展浮力定律、奥斯特在无意中发现电磁效应等等。在这部浩瀚的物理史中,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科学家探索世界的科学品质、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精神,并学习这些科学家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以便形成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3.3 以适当的内容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物理教学涉及的板块较多,内容也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融入到不同的教学板块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不同的意识,举例来说:

3.3.1 在牛顿运动定律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一些运动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谓“惯性”就是保持原来状态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不仅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世间所有的物体都有惯性,人也同样如此,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有一种惰性,想要取得进步,必须要突破重重困难,超越自己。

教师可以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思想观念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明白,要想取得进步,必须要努力,只有认真地学习、积极地对待生活,才能离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

3.3.2 在原子能级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 处于基态的原子,如果在吸收能量之后没有电离,被激发至某种高能级态,这种级态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在短时间内会向低能级态跃迁,发出光子,原子从高能级态向低能级态跃迁的方式不只一种,每种方式都会释放出对应频率的光子。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这种挫折和困难也常会导致学生的情绪处于激动或者不稳定的状态,在教授原子级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一种情感教育,每当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就可以借鉴原子能级的跃迁原理,使用科学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开朗、愉快、客观、积极的情绪,让自己的身心时时刻刻都能够处于一个乐观向上,充满希望的状态。

4 结语

情感教育作为教育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发挥好榜样的力量,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陈斓.让学生在初中物理教育中获得情感教育[J].教师,2009,

05(20).

[2]朱恩芳,邵明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教师,2010(12).

篇4

1介绍科学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大科学家、物理学家学习的曲折经历,在平时我就注意收集学生较为熟悉的伟大物理学家的学习历程,如爱迪生曾被学校教师一致认为是一个笨蛋,智商太差,不是读书的料,他在班上读书不到三个月就被学校教师一致通过让他退学,他失学后通过自学最终成了发明大王。爱因斯坦读小学时除了物理外其他功课成绩都很糟糕,被同学戏称为“憨直农夫”,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成功了。他们的学习也是经历了曲折和失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管任何人都会遇到曲折,关键是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我们有些同学虽然现在很差,但将来说不定你就是“爱迪生”和“爱因斯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成功是要付出艰苦努力的。

2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成功的体验与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有兴趣才会主动,然而学习兴趣的持久取决于成功的体验,在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期,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是很浓的,如果有了收获又得到自己和他人的的好评就会使兴趣得到加强,否则屡屡的失败就会销蚀原来的兴趣,因此在平时上课针对他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简单些,如在讲长度测量时可让他们回答,长度的主要单位是什么?长度测量的工具是什么?2米等于多少分米等,他们回答后说这些也是今后检测的内容,你们能回答出很不错,这些问题在中考中也会出现,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教学中努力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能力等,适当地赞美学生,不仅教师可以获得学生的好感,而且还可以使教学双方在心理和感情上靠拢,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如在学生主动回答时答错了,受到同学“嘘”声时,我会说,虽然他答错了,但说明他上课时很专心,他勇敢大胆,我们应向他学习,这时同学们就会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如有一次学生在室外出黑板报,上课时才匆匆收场,他是一个学习较差但粉笔字写得很好的学生,我看了一会说黑板字写得不错,比我写的还好,好好练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行行出状元嘛,后来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一个学期后成绩大有起色。慷慨地赞美学生,让学生开心,我们并不会有什么损失,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时时提醒自己就能做到。以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应用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不少,教师在生活中应注意收集和挖掘,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学习了物理知识,也掌握了生产技能,使升学无望的“学困生”也能感觉到物理是有用的。如在讲授密度应用时,可通过计算水的质量是多少?从而引出农田喷雾器上标识8L、10L、15L的含意,若要兑农药千分之几应怎样计算放药量。在讲扩散和温度关系时,可引入喷洒农药的时间选择,若是熏杀类农药应选在中午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若是触杀类农药应选择在傍晚喷洒效果较好的原因。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盖膜,在什么时候揭膜的目的。

4重视演示实验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思索得来的,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动手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如在上光学前可布置学生下去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隔着水滴看字”等有趣的实验,插入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拿出水后,又是直的,把水滴放到透明塑料纸上,看书上的小字,会看到书上的字变大,学生看到这些奇异的现象后,即使是“学困生”也会有好奇心和追根究底的心情去看书,去找原因,想知道为什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我们教师最愿看到的结果。

5课后作业及时批改面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创新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研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的教学成效更是与教学模式的创新程度息息相关。而初中物理向来都被中学生们公认是初中阶段最难学的一门课程,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法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在物理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这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并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来寻找一种适应新时期物理教学要求的新路子,以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二、营造开放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创新文化的熏陶,因此,学校应积极营造敢想、敢说、敢做的开放文化氛围。教师要放下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架子,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尤其是在自己失误的条件下,更应该容忍并鼓励学生进行正面反对。同时,初中物理教师还应注重对创新行为的鼓励,只要学生敢于创新,即使他取得的成果效果微不足道,教师也应给予充分肯定。只有学校和教师都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开放、创新的环境,平等对待师生关系,置身于此环境下的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见解,进而具备创新精神。

三、精心设计实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精神,要激发初中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必须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异的物理现象,所以物理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物理实验生动、形象的特点,通过多组织实验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从大量生动直观的物理现象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和概念。同时,由于物理实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且学生在实验中得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物理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意义重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九章《压强》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液体压力与重力的概念,甚至陷入重力与压力相等的误区。此时,不妨通过实验来向学生展示这个问题。实验首先选取三个底面积和质量大体相同但开口大小不同的容器;其次,用量筒量取相同体积的清水倒入这三个容器当中;然后分别将三个装有清水的容器放在天平上称重,并观察记录数据。显而易见,三种情况下的液体重力是一致的,但因为容器形状不同,导致容器内液体高度不同,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也不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有效地深化了对该部分物理知识的认识,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作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集文字、影像、视频和动画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缺少实际情境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和交际环境,这便于师生之间和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进而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亲身参与自身物理认知结构的构建,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三物理第二十二章第四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时,因为能量的转化过程通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到了能量损失的表象,而忽略了不同能量之间的转化,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对不同能量转化过程的分步演示来揭示能量守恒的真谛。

五、渗透物理科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物理科学方法,是指人们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时,从实践或理论上为达到研究目的所运用的各种手段。“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掌握了物理科学方法就意味着掌握科学创新的工具,因此,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科学结论,更要重视探索科学结论的方法,即渗透发现和论证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科学方法的教育。

与物理知识的鲜明性相比,物理科学方法通常都融入了对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容易被学生所忽视。而这需要物理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对理论知识的创新过程同样予以充分重视。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且学会运用科学方法,才能真正促使他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突破。

例如在进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时,在保持滑块、斜面和滑块在斜面上的高度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木板的粗糙程度来向学生灌输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学生在掌握了控制变量法后,就可以对类似的多因素影响问题(例如液体的深度和密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进行灵活应用。

六、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者们要结合物理教学实践,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创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敢于大胆应用,以培养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海明.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创新方法[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 2013, (2): 114

[2]罗国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当代教育发展学刊,2010, (8): 38

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感教育

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维课程目标中的重要一维。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对人的发展和成才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也要时时渗透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的情感,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积极追求,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一、利用物理情境实现情感教育

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都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学习物理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情感和兴趣。通过设置,使学生有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给学生更加容易把握的直观形象,形成浓烈的气氛,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变通能力。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相关内容时,考虑到“悬浮”现象平时在生活中不易见到,为了让学生理解“物体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时会漂浮在水面”的结论,在进行新课的讲授前,我利用演示实验向学生分别展示了将木块、蜡块、鸡蛋以及橡皮泥、铁块投入装水的烧杯中出现的现象。从橡皮泥、铁块、鸡蛋沉入水底的现象和木块、蜡块上浮直到漂浮到水面的现象,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如果物体的密度和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会怎样?然后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向学生演示这一平时在生活中不易见到的“悬浮”现象,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我再进行适时的讲解和分析,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将知识化难为易,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如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它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运用以情感人实现情感教育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其最有效的学习。因此,我们要摒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心感受,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师教之功,贵在主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作为教师,要尽量营造一个充满轻松、和谐以及快乐的课堂气氛,并且要主动关心学生、亲近学生,学生才愿意接纳教师、相信教师、尊敬教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调动和调剂学生的学习情感,正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热爱,从而尊重你、信任你、喜欢你所教的学科,才能潜心钻研、刻苦学习这门功课。

2.实施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这就要求教师要永远装着一颗爱心,在学生遭受失败时,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找回自信,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让学生不断唤起学习的激情,以情感化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地进行鼓励,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之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而转化为获得新的成功动力。

三、运用德育情理实现情感教育

新课程重视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美结合的向心力和原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结合有关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全面提升学生的感情和人格,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有机结合,才能经常不断地把真、善、美的思想和情感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心灵永远美丽。

例如,在教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课中探究火箭升空原理时,我向学生讲述了人类历史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火箭武器,即公元1128年南宋军队第一次使用了火箭武器——“霹雳炮”重挫金军。然后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1999年我国“神舟一号”的升空,到2013年“神舟十号”载人宇宙飞船顺利升空的画面,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只要教师在课前悉心查找、精心挑选,将这些感人肺腑的事迹适当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帮助学生找到学好物理的动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注意对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的利用和挖掘,以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发挥初中物理的教育意义。

篇7

1.1重要性

在教育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把目光的重点聚焦在学科的逻辑性以及知识性方面,而忽略了知识的真正的含义.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获取知识的精髓所在.在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物理概念、原理与人文教育充分结合,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获取知识的内在精神.与此同时,人文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第一,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更加准确的理解及认识文字信息,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人文教育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精神文化得到升华;第三,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体会生活的魅力,为物理知识的挖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可行性

在物理学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基于这一点就使得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渗入人文教育的可行性找到了契机:第一,物理学是在逐渐继承的过程中得到了创新,同时也取得了发展.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但是综合能力提升的阶段,而且还是创新思想及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第二,对科学的探究是一种综合能力及综合知识的应用过程,同时也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过程,因此合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合作的精神不但是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态度,同时也是中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元素;第三,物理学把美的本质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由美求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2人文教育的内涵与特点分析

2.1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人文教育是指通过开展教育使受教育者充分领悟到人文精神的精髓所在,并且使受教育者得到灵魂的洗礼与陶冶,而且人文教育是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但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教育的过程中人格品质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使受教育者在信念、理想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认识与升华.除此之外,人文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方式,通过人文教育过程,有利于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宣传,并且还有利于人格品质的养成与发展.人文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形式,这种全面教育是相对于如今存在缺陷的教育来说的,好比是一个残缺的木桶,难以灌满水的现象.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全面教育使残缺的木桶得以修补,最终达到灌满水的效果.

2.2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

人文教育不但注重自身的社会体验及学习,而且还十分关注受教者的主体性以及人的本性.人文教育的培养不能只通过教育这个环节,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本身的体验以及思想的领悟,而且通过受教之后还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这样受教育的思想才能得到触动,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得到升华.除此之外,人文教育不仅没有固定的教育起点,而且也没有时间以及区域的限制,这是因为人文教育存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路径

3.1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把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情感全部激发出来.除此之外,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人文教育的质量.因此,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用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个人修养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以身作则,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教师还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搭建一种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当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教师问题时或回答错误时,不要一味地怪罪学生,而是应该耐心的引导学生,探究原因,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主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推动人文教育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2正确认识教学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两方面的教学观念,才能把人文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中.通常在我国的教学观念里,老师一般会比较重视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而轻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根据教材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只重视教材上的公式、定理等基础性的知识,把考试作为评估学生学习结果的唯一手段,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唯一指标就是考试分数,从而让学生建立一种为考试而学的观念,丧失了一种以物理教学为基础开展人文教育的主动性.因此,为了能够提高初中物理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水平,教师必须要转变物理教学观念,注重人文教育的渗透,做到以人为本,从而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3.3学科知识与生活化结合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科知识与生活化充分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物理科学和生产、生活密切关联起来,要让学生知道物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生在生活当中会接触到很多和物理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当中的小问题进行物理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价值.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要求学生不定期的制作物理手抄报纸和物理小常识,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物理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求知欲.因此,把物理学习和日常生活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和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4挖掘人文教育资源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挖掘物理教学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图片资料来介绍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不但要灵活运用教育素材,把人文教育渗透到物理教学当中,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新科技和新成果,还要让学生去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状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明白科技最终能否造福人类最根本的因素取决于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取决于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

3.5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篇8

一、教师以身作则践行环保

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注意好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不抽烟,不随地吐痰,将粉笔头放在一个专用的盒子里,而不是随意乱抛。当看到学生乱扔纸张时,应及时提醒他们,在必要时还可以替他们将废弃物捡至纸篓,以起到表率作用。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整理好实验器材外,实验废弃物的合理处理是相当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观念。另外,在课堂外的活动课中或野外活动中,教师更要注意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例如:要准备好专门的垃圾袋,用来清理个人的包括废纸、矿泉水瓶之类的生活垃圾。若我们能从自身的日常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学生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下多少会形成一些环保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甚至可能成为环保者。

二、充分挖掘教材讲解环保

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并会解释物理现象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而环保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环境中到处都有污染:电磁污染、声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空气污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在讲到能源利用时,除了要让学生认识清楚不同形式的能源外,还必须使学生知道各种能源对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要合理利用能源,对身边环境进行保护。例如:说到水能,虽然水本身并没有什么污染,但一旦作为能源加利用后就会带来相应的污染;如生活用水处理不当、工厂污水排放等。这些都是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电磁学部分介绍了电和磁给我们的生活、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飞跃,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它们也给我们带来的不良后果:它会使人感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乏力、头疼、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光学和声学都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本部分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确光及声给人们带来的包括光污染和噪声污染在内的各种环境污染,从而对学生进行相关的防护及宣传。当然并非只能通过以上这些知识进行“环保”教育,只要善于发现,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环保”教育。

三、借助实验平台渗透环保

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乐于进行的一部分,学生对它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如何把实验课这块“阵地”利用起来便尤为重要。平时的物理实验课都是教师准备好教材,学生到实验室按要求得到结果以验证所学的内容,学生多数是教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对于器材的来源从不过问,多数学生都认为器材是学校花钱买来的,没什么问题,即使损坏了,也只是让教师去调换。记得有一次在做平面镜成像时我问学生:“如果我不提供实验器材,你们有办法去完成这个实验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最终大部分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实验器材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个实验不但解决了原来实验中燃烧的蜡烛与镜后未燃烧蜡烛不完全等大的问题,而且解决了原实验蜡烛燃烧的时间限制问题,并且避免了众多蜡烛一起燃烧所引起的空气污染。学生不仅完成了任务,启发了思维,而且懂得了许多废旧物品是可以利用的。又如在做碘升华、凝华实验时,课本要求将碘放在敞口的烧杯里进行,由于碘蒸汽有毒,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将碘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里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外溢,以免污染环境,又能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四、利用课外活动拓展环保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补充,相对于课内学习,课外活动内容比较新颖,容易给学生以新鲜刺激,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享受。课外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学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精神生活。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1.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开展知识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每年农忙时节,农民焚烧秸秆,整个乡镇浓烟弥漫,很多行人在路上被熏得睁不开眼,甚至眼睛发红、眼泪直流。我们可以查找有关针对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的资源浪费,以及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的资料,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如机械化秸秆还田、培育食用菌、制取沼气等,打印成宣传单,让学生回家向家人和邻居进行宣传,达到推而广之的效果。

篇9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制订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培养适应时展与变化的人才,要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不能简单的只是关注知识的掌握与应用,为此,在全国悄然掀起一场课堂教学改革的革命。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应运而生,有探究教学、愉快教学、三边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从某个角度改变了传统教学,但如何结合教师、学生、内容三者的特点,设计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在不断探索着。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和物理是一门新学科的实际,从一开始应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学习掌握初步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技能,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跨入物理学科的殿堂。而物理实验恰好能使上述几方面得到体现,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及科学的认识惯性,从而能更高、更深层次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要求。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的衔接点,是学生理解现象掌握物理知识的必要途径,进而培养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实际意义,丰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并怀着对科学的新奇、兴趣去探求知识,充分发挥个性,求异求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动手试验,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进行验证、消化、理解,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又促进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2011年版《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不同部分。

篇10

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显然单纯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教育。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比较,它具有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隐含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一、 科学方法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的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模仿和应用有关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科学方法的操作训练中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隐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显性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科学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显性方式所学的科学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隐性方式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一、 科学方法大多隐含于教材中,例如对于一些微观物质或抽象物质的研究经常隐含着转换法,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又经常用到类比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二、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所以初中阶段科学方法的教学应该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

一方面培养学生能模仿和应用部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二、 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求实精神、求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科学精神。所以素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的内涵决定了其培养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即隐性方式。我们可以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开掘出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经典实验时增加有关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前辈科学家怀疑、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我们还可以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猜测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索求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求证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三、 科学觉悟

科学觉悟指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指对科技成果的亲近感。这样的亲近感并不要求对相关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内心愿意接近它,了解它的心理趋势。比如对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有些人表现出的是巨大的热情,他们对产品的型号、功能了然于胸甚至对简单的维修也无师自通。而有些人却漠不关心,甚至对新兴的科技产品内心存在抗拒。对科技成果的这种亲近感的和中学的物理教育密切相关,如果教学的内容能注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更灵活多变则有助科学觉悟的启蒙;如果教学的内容一味强调主干知识而忽略其他, 教学的方式是单纯灌输式,那么这种教育则是对科学觉悟的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