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影像技术专业实习小结

篇1

【关键词】 工程测量与监理;企业实习;工学交替;生产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作用,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目前,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国家层面的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亟待解决,地方和行业的可操作性机制尚未建立或健全,特别是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责任的担当等认识还不够到位。因此,职业院校在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实施便显得困难重重。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工学交替”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是笔者通过系统实践和总结,作为可以借鉴或推广的成功案例;同时,通过组织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企业和学生的认识和愿望;在不断深化学习的基础上,对校企合作的宏观设计提出的一些建议。

该模式通过连续四届的实践,愈来愈成熟和规范,毕业生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好评。

此模式下“三大亮点”:企业方面解决了学生实习涉及的交通、食宿、人身保险等问题,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最大补充;学生抓住了实践锻炼的平台,并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利益平衡点十分明确。因此能够长期坚持下来。

一、“工学交替”模式的管理要点:五大管理体系

1、管理原则

内涵要求:平等协商、签署协议、明确职责、台帐完整

特征点:校企合作协议等

2、质量监督

内涵要求:每日考勤、每周点评、中期小结、期末奖惩

特征点:考核及奖励等

3、安全措施

内涵要求:警示教育、技术培训、足额保险、生师结对

特征点:1+1指导模式

4、学习制度

内涵要求:自学为主、辅导为辅、交替面授、权重考核

特征点:自学指导书等

5、学生管理

内涵要求:健全制度、落实主体、项目管理、学校协调

特征点:6项管理制度

二、“工学交替”模式详细解读

1、合作单位:西安大地测绘责任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具备国家甲级资质的测绘公司,拥有生产、研发和技术服务专业团队。公司研发的航摄专利产品——小型无人机,在国内航测成图领域有一定影响,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为及时评估分析地质灾害,该公司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测摄影,为政府及时提供了比较准确翔实的地质影像资料,受到国家局和省级测绘部门的表彰。

该公司同时也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实习基地。

2、合作形式:每学期按照“1+3+1”(月)实施“工学交替”

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在校生直接参与公司承接的生产任务。基本形式是每学期按照“1+3+1”(月)实施“工学交替”。

其中第1个月在校学习,同时由公司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企业介绍、生产项目和任务介绍、技术培训,学校组织学生做好生产实践的前提各项准备;中间3个月,全面进入项目生产;最后1个月,回校总结实习并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在生产实习期间,按照“1+1”配备实习学生与指导教师,即1名学生配备1名工程技术人员,确保生产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3、实习考核:生产实践考核70%+学期教学任务考核占30%

一是生产实践考核,由项目部依据学生出勤、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实行每周点评制,中期还要集中组织一次小结

二是学校对学期教学任务的考核。其中生产实践考核占70%,教学任务考核占30%。对于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实习生,公司联合学校进行表彰。

4、实习管理:制定6项管理制度

为确保生产实习效果与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校企双方就“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进行充分研究和商议,制定了涵盖学生管理、文化生活、安全生产、实习津贴、实习考核等在内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具体有:《“工学交替”实习学生管理暂行办法》、《工学交替实习奖金发放暂行规定》、《“工学交替”学生参加企业生产实习协议书》、《“工学交替”实习学生总结交流和评选表彰办法》、《学生实习鉴定表》和《学生实习评定表》等6项。

5、实践效果:概括为四句话

1+3+1教学实践模式和1+1实习指导模式已基本形成;

包括企业文化培育等企业运行、管理机制基本健全;

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的校内运行、监管机制基本到位;

生产性实习使学习针对性大大增强,学生成才迅速。

学生通过生产项目的参与,首先接受了测绘企业的文化,认同了企业生产的社会性。在生产实践中其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人交流、应对社会诸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公司按月给予生产津贴,提供食宿保障,并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解决了不少学生的经济压力。

校内专业教师通过参与和跟踪,了解企业和现场情况,编制了课程自学指导书,定期督促学生学习,并安排上门解答学生学习上、工作中以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2010年8月在昆明举办的39所院校参加的全国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中,土木工程系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代表队一举获得2个单项一等奖、1个单项二等奖,同时获团体总分二等奖,4名选手被国家测绘局授予“高级测量工”。2012年4月在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陕西省高职测绘勘探类测绘技能大赛中,该专业代表队获得团体二等奖。

连续四届学生参与的生产项目有:江苏省东台市农村宅基地调查;某地区国道拓宽勘察测量;山西太原某矿区测量;西安浐灞、大明宫、曲江等地籍调查、蓝田县土地调查、旬阳县土地调查等。其中,在江台的地籍调查项目实习在新华网、省教育厅网站上报道。

三、结语

此模式在运行中需要认真对待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工学交替的学段安排与基本教学任务的关系;生产实习与学生自学的关系;企业(项目、班组)管理与学校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双方依据项目任务,提前进行充分的沟通,以确保“工、学”交替、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为前提,以双方认可的制度和协议为依据,各尽其职、加强协作,不推诿扯皮,保证生产实习的严肃性和实施的规范性。

【参考文献】

[1] 张魁.预就业条件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卢晓春,李明惠,胡昌送.定岗实践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作者简介】

篇2

关键词: 金工实习;医学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33-02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对金工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金工实习朝着提高综合素质、面向工程实际、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标迈进。

1金工实习在医学院校的作用

金工实习是基于工程制图和机械制造的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工科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工科学生工程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各个高校对它都非常重视[1]。在医学院,学生的专业主要是与医学息息相关的课程,如基础医学、临床、护理等相关专业,没有直接涉及到金工实习的课程。由于专业限制,开展金工实习的医学院校不多。但是与医疗仪器和医学设备相关的专业比较多,如医学影像、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而且医学院校的学生毕业以后绝大多数是走向医院,还有部分学生服务于医疗设备公司。无论是医院还是医疗设备公司,医疗仪器无处不在,如核磁共振、CT扫描、X光机等。这些设备的基本原理、日常维护、故障诊断、网络安全等问题需要这些专业的学生来处理。对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学生,也会接触到医疗设备。而这些设备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价格昂贵,使我国在医疗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受制于人。如何摆脱这种局面,除了相关专业如影像和医工专业在理论教学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外,还要着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充分的实际操作训练。金工实习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有些人认为现代医疗设备和金工实习没有关系,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基础理论上发展起来的,钳工、普通机加工等金工实习,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必要前提,是工程制图和机械制造的一次很好的实际应用。只有扎实地进行金工实习,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现代医疗设备。如何加强金工实习、提高实习质量,结合我校为医学院校的教学特点,在金工实习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的探讨和实践。

2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是金属工艺学实习的简称。因为传统上的机械都是用金属材料加工制造的,所以人们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叫做金属工艺学。但是,随着科学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所用的材料已扩展到包括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在内的各种工程材料,机械制造的工艺技术也越来越先进和现代化,因此金工实习的内容也就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金属加工的范围。现在,金工实习的主要内容包括铸造、锻压、焊接、塑料成形、钳工、车工、刨工、磨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零件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一系列工种的实习教学,从而使学生能从中了解到,机械产品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机械产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3面向实际的金工实习教学模式

提高金工实习的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对金工实习的兴趣。一旦兴趣形成以后,就会产生与兴趣相关的有积极性和稳定持久的支配动力[2],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填鸭式学习为主动学习。所有的教学改革措施都要面向实际和工程需要。

3.1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手段。在金工实习教学中,指导老师往往把机器设备、加工方法等基本知识直接讲给学生听,示范给学生看,再让学生去模仿。非常重视安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考虑、判断、决策。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以培养其创新的兴趣和习惯。一是在实习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并且学生可以自主反复观看,以加深印象;二是让学生观看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录像资料;三是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习教学,准备出专门的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装上仿真度比较高的多媒体软件,对车床、铣床及加工过程进行模拟。新的教学方法是把学生分组,一个小组负责加工一台典型的机械产品。这种模式必须做好扎实的前期工作,先让学生熟悉各类机床和每个工作的功能和应用范围,然后让学生掌握各种机床、夹具、刀具、量具操作要领。左后让学生分工合作完成产品的制造、检验和装配。这样。学生不仅对一台产品的制造过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各类机床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

3.2 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最初,学生兴趣很大,激情洋溢,经过半天枯燥的钳工以后就想霜打的茄子一样直喊累。如何是学生继续保持激情状态呢?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各种不同样式的手锤,除了钳工制作手锤外,还可以让学生用铣削的方法加工手锤,使学生体会到钳工加工和机加工在精度、效率等方面的不同。这对学生增长见识、积极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很有帮助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有多种选择。在实习中期,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一个产品,对典型产品的加工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写出工艺流程和加工工序,由老师进行点评,分析各个加工方案的优缺点。然后将最合理的工艺流程集中起来,由学生去完成各个零件的加工并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装配。实习后期,让每个学生对本小组加工的产品核算成本,并由学生小结,提出合理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只有物美价廉的产品能走向市场。通过上述的训练,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初步了解了机械制造过程,并对保证产品质量的措施有自己的经验,此外在控制成本方面有了初步认识,最后锻炼了口才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面向工作实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多启发学生、多让学生发表看法、提建议。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给学生一定的自。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组装自己感兴趣的简单产品,从产品设计、选材、毛坯制作、加工路线安排、直至产品加工、组装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们的作品百花齐放,学生的兴趣非常高,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他们喜欢这种教学方法。

3.4 依托本地企业和医院,实现面向生产和使用过程的实习企业是为了生产出质量稳定、合格的产品从而获取利润来生存的;医院要依靠医疗仪器的稳定运行来辅助诊断病情,这就要求企业和医院聘用的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院校的实习中心没有自己的产品,学生在学校内难以经历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因此,学校和企业、医院合作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校和企业、医院合作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现高校和市场接轨的重要举措。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生产和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和仪器的使用情况,获得适应生产和使用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学生可以定期到企业参观学习,亲身感受产品制造的全过程,对企业和医院的仪器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充分了解,实现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知识学习和实习技能的有机结合。

4结束语

为了适应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培养面向实际的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工程技术人员是每一个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金工实习教学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方面首当其冲,因此只有进行教学改革,大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的培养符合实际需要的新型人才。本文中提出的金工实习教学改革的措施,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但完善和补充,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互相修正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振忠,陈海彬,陈盛贵.金工实习教学项目工程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

篇3

1.1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基地本院大力推进定岗实习、订单培养、实习就业直通车等模式,促进学生实习就业。在省内各大医院建立医护类学生实习就业基地30余家;在各级中小学及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建立教育类、管理类学生实习就业基地20个;分别与南京创维、江苏中达、陕西群力、比亚迪、陕西盘龙、商丹循环工业园区等4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同时还建立了商洛职业技术学院东风汽车班,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人才供需关系,打开了毕业生实习就业的通道。

1.2前校后院的特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本院附属医院是国家二级甲等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皆良好,同时又是全省地市高职院校中唯一一家建立医护类前校后院办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按照医学、护理专业发展纲要,本院着力构建“理实一体、工学结合、院校合作2+1”的医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将校内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为开放式的仿真医院。学生在学院学习医护类科学文化知识,后面就是附属医院可供实习,而且课堂上讲专业课的教师就是附属医院的医生或护理部的工作人员,他们不但有精湛的医护技能,而且还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如此,附属医院为学院的医护专业提供实训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医护高职专业发展势头良好,这不得不归功于前校后院的特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二、立足地方,突破发展

本院的发展定位和专业设置是符合本市市情的。根据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利用“关中-天水”经济开发区的优势,积极发展本市的现代医药、新型材料、矿产建材、绿色食品、旅游开发,为社区服务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整合商洛市职业教育资源,以及商丹循环工业园区,这些都将极大地促进本市的医疗、工业、教育资源的大发展,必将为本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契机。本院的医护专业有50年历史,现已发展为省级重点专业,也被确定为本院的重点发展专业,这是适合本市市情和本院院情的,也是从战略上实现本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但是还有待突破。作者认为,本院应坚持专业设置的宽口径,面向相近相通的岗位、工种,培养有较宽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人才。本院医护高职专业的设置符合现行国家对基层卫生人才的需求。但是,随着国家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卫生行业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将提高,卫生资格考试也即将改革,门槛势必提高。到那时,本院的临床高职专业将面临危机,五年制临床高职首当其冲。因此,建议本院临床和护理专业争取升本,可以先与本科院校联办。本院医学系药学、医学影像专业招生计划甚少,但这些专业就业情况却十分乐观,毕业生供不应求。商洛被誉为“国家天然药库”,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天士力、盘龙、欧柯、香菊等一批知名品牌享誉省内外,商洛现代中药稳步发展,医药企业已发展到30家。“十二五”期间,必康、盘龙、香菊、欧珂扩能改造项目,政府大力支持和投资,中药产业始终是商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因此,本院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作者认为,本院应该扩大药学、医学影像专业招生规模,增设医学检验专业、中药加工、生物制药专业,从而实现本院医学类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秦岭最美是商洛”成为本市城市名片,旅游人数年过2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过百亿元。商洛旅游产业将实现历史新的增长点。四大国家森林公园深度开发、仙娥湖休闲区、华山南区旅游风景区、丹江文化旅游长廊等,发展本市旅游产业将大有可为。本院人文管理系应增设旅游管理专业,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扩大对外招生和宣传力度,提升本院知名度,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的影响力。这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工作大为有利。

三、走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3.1加大高职招生改革力度

3.1.1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生源争夺战已经涉及普通高等名校,更别说职业院校和民办高校了。近几年来,清华、北大等大陆名校和香港、台湾等知名高校展开的生源争夺战已经到了白热化地步。港台名校以其优越的奖学金政策和海外就业优势对大陆各高校造成了优质生源上的威胁。普通高校尚且如此,更何况本来就处于弱势的高职院校。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招生工作关乎其生死存亡,如何正确认识招生工作,使招生工作能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历史性突破,是值得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作者认为,本院应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执行有力的招生制度。

3.1.2加大招生改革力度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一直是问题,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有普通高考生源,也有单招(三校生)生源。江苏省一直致力于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将被分成若干层次,上什么学校由学生自己选,并实行“注册入学制”,对生源进行严格把关,这很值得借鉴。

3.1.3加大高职教育宣传的力度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老百姓对子女的期望是考上普通高校,选择高职院校乃是无奈之举,甚至有些家长对高职教育很是不屑,加之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高职教育始终很难被大众所真正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政府的多方面支持、民众的认可和高职教育本身的内在发展,同时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力度,如此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2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工作是职业教育的生产力

许多世界名校是民办大学,从来不愁生源,也不用去大力宣传和招生,“天才们”纷纷挤破头皮去竞争入学的机会。主要原因是这些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做得很好,是一流的。在企业,管理出效益;在学校,管理出成绩。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且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生乐于学习,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充分尊重和重视在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教育消费的需求。可以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实行学分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课程。同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化管理。为此,本院专门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设立办公室,成员由资深退休老教授组成,由学院领导直接管理,可以对学院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和管理,为提高本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3就业工作关乎高职教育的成败

3.3.1拓展实习基地,实施订单培养

一是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合作,不断拓展校外实习基地。除本院附属医院外,还在省内各地市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建立医护类学生实习基地27个,同时还和市药检所、盘龙药业等多家医药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医药单位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二是实施订单培养。联系企业每年定向资助本校若干名贫困学生,受资助的学生毕业后要为该企业服务一定的年限。

3.3.2加强医学继续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医疗水平

农村山区受地方经济落后的制约,广大的农村基层卫生从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不高、医疗水平低的现状。因此,通过提高学历教育以提升医疗水平,是促进本市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本院应积极举办医学类高等学历教育,加强医学继续教育,既可以解决本市基层卫生单位在职人员学历低的问题,也可以提高基层医疗业务水平。同时,整合商洛继续教育资源,加大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力度。如此一来,也扩大了本院的知名度,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3落实就业工作

把招生就业部门分开,专门成立就业中心。就业中心负责学生实习与就业工作。就业中心应积极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服务。就业中心联合学生辅导员共同帮助学生就业,可以实行“包干制”,就业中心工作人员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就是帮助了多少学生实现了真正的就业,并进行毕业生跟踪服务。同时建立科学的就业工作考核制度,对超额完成任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反之则罚。如此,可把学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四、小结

篇4

关键词:技工院校 焊接专业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焊接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的公认主要指标。随着我国现代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焊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增。目前大量焊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主要由职业学校来完成,技工院校更是其中的主力。但是目前焊接专业存在较多问题并且急需解决。

一、焊接专业存在的问题

1.学生特点

该专业学生男生居多,均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精力旺盛但容易分神,自控能力差。技工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热情很低,即使是稍有难度的理论知识也不容易理解。实训刚开始时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实训时间的延伸,畏难怕累等情绪也越来越重,练习时偷懒聊天、玩手机甚至睡觉等不良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2.教学条件特点

由于资金普遍匮乏等原因,焊接专业教学设备陈旧已经是常见现象,直流焊机和交流焊机依旧占有很大比例。数字化教学手段严重不足,仿真模拟平台、云课堂等数字化设备更是难觅踪影,甚至有些学校连最基本的投影仪都没有。

3.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老化、知识更新慢,由于焊接专业知识的交叉性突出,焊接专业理论科目太多且与实训项目相脱节,不利于学生掌握、巩固相关知识,出现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的现象。再加上学生学习热情普遍偏低,理论课的学习效果堪忧。

4.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实训教学是以焊条电弧焊为主,以二氧化碳焊和氩弧焊为辅,其他焊接方法基本不涉及,这与企业和行业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焊接专业培养学生成本过高,实训课时量被严重压缩,学校开设焊接专业意愿不高。另外实训教师匮乏等现状,都严重地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

二、解决措施

1.政府和社会给予支持

政府出台政策,对技工院校的招生和就业给予支持和保障,提升生源质量和数量,保障学生就业质量。利用舆论的宣传作用,逐渐改变社会上“重文凭、轻技能”的观念。

2.投入资金更新设备

在深入调研本地区行业企业对焊接人才的要求后,购置必需的焊接设备和数字化教学设备,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课堂效率。

3.积极建成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

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以技术工人的身份投身生产中体验实战,既能将教学成本转移到生产成本中,又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热情、增加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此外,能够与企业最新的焊接技能训练项目、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以及考核的标准保持一致,不断修正本专业的课程结构,密切联系企业需求、为行业和企业服务。

4.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尽快培养出一支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懂技术能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假期组织理论教师参加下厂生产实习;督促实训教师参加继续深造,提高其文化水平。学校也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另外,聘请行业或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和工人师傅到校担任“客座教师”,向学生讲授最新的焊接技术和生产实践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新技工院校单一的师资结构。

5.开发适合学校自身的一体化教材

通过调研并结合本校特点开发一体化教材,理论知识以必要和够用为准,调整传统的焊接实训项目和实训顺序,开发新的实训课题,及时更新理论和实训知识,并将两者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地灌输给学生。可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逐渐培养学生动脑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

积极建设焊接专业教学资源库,包含:精品课程的课件、微课,主干课程的课件、习题库,开发的校本教材及视频影像等等,有利于学生课外的学习,也有利于合作企业的工人培训,提高技工院校知名度,进而起到辐射地区行业的作用。

7.抓住机遇提升实力

总理说过,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当大有作为。职业教育逐渐引起国家重视,可以预见的是,国家会逐步加大力度重视职业教育,技工院校即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发展中壮大自己,这是焊接专业也是其他专业共同的成长机会。

三、小结

篇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持续改善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工业工程的灵魂。这就要求工业工程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的头脑和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时需要结合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不断地进行修改调整,增加新内容、新方法,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基础工业工程》课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我校工业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其任务不仅是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工程素质。同时由于它是一门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课程,是现场改善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学时应注重与生产现场实际相结合,介绍相关的基础工业工程的改善案例。教学实践证明,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具有明显的基础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而且知识点多、内容繁杂、教学难点突出。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以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为途径,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融合,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现场改善的创新意识。

二、改革课程内容体系,突出课程特色

工业工程是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并且使用工程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对上述系统可能取得的成果予以确定、预测和评价。基础工业工程作为教育部制定的工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进入专业课程培养的第一门必修课。其特点就是在注重教学内容基础性的同时,又要结合社会实际、面向生产现场。由于课程涉及范围广泛,随着内容的不断充实和深化,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安排课程内容就显的至关重要。为此,我们以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前面几届毕业生工作中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了优化提炼,重点讲解学生在工作中运用比较多的内容,比如方法研究部分的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作业测定部分的秒表时间研究、模特排时法等,而对工作中用得不多的管理事务分析、标准资料法等内容安排学生课外自学;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利用学院先进的生产系统实验室,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组装电脑主机,逐步记录自己的双手作业过程,结合影像分析、秒表测时等多种手段,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组装过程进行分析改善。通过实验教学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改善意识。随着课程内容体系的不断完善,课程组加快了课程建设的进度,建设了包括主教材、实训教材、教学案例、现场改善资料、基础工业工程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基础工业工程》教学包,对于减轻教师的备课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起到重要作用。课程组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模特排时法》分别荣获安徽工业大学和安徽省教育厅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二等奖。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案例教学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物投影、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多媒体相继步入课堂,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使课堂教学内容贴近一线生产现场,课程组配备了4台松下NV-GS26DV机用于采集生产现场案例,投资2万余元购买了达宝易工业工程软件,用于对生产现场收集案例进行后处理分析。同时,利用暑期实习机会,专门组织老师深入生产现场实地调研,获取课程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案例,制作了《基础工业工程》多媒体案例教学课件。改进后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作用也将变得更为重要,教师不光在传道、授业,而且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合适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有更切身的感受,学生就能加深教学内容的领悟与理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节课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对课堂内容是否有学习的热情,对上课的教师是否有“感情”。对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习者就会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为此,在《基础工业工程》授课过程中,对照现场拍摄的工人操作录像,安排学生扮演作业工人和工业工程师,演绎课堂知识点的分析和改善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选择合适的音像资料,生动展示课程内容目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料就是最有效的一种。在课程“模特排时法”章节的授课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多个学生动手拆装发电机的视频资料,详细诠释了模特排时法的21个基本动作,并让同学们依据视频去表演、去体会,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找到合适的视频资料为课堂所用也是一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4、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增强课程学习的灵活性为了增强课程学习的灵活性,利用网络资源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课程组结合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组织人员建成了《基础工业工程》精品课程网站,将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授课录像、习题试卷、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内容放在网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网站连接工业工程行业的相关资源,方便学生随时上网学习课程内容,了解工业工程最新发展动态。通过网络资源的使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大了课程学习的辅导力度,形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纽带,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媒介。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工业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专业,因而不能以一般工程类专业来对待。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不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而这种实践技能不但要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室教学去培养,更需要深入生产现场去学习和锻炼。同时,《基础工业工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关系方面中,课程更注重“实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为此,课程组结合课程内容,利用暑假集中组织学生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认识实习,现场观察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记录工厂车间布局、产品加工工艺流程和工人作业过程,采用“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发现现行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瓶颈、工作效率、员工劳动强度等),测算出其消耗时间,并利用流程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新的方案。然后,确定新方案的工作量及有关作业时间,计算出正常时间,检查新方案的可行性。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并以“认识实习创新教育讲习会”的形式进行汇报和相互交流。通过举办“认识实习创新教育讲习会”,充分展示学生在生产现场认识实习的成果,强化《基础工业工程》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理念和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幻灯片制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IE意识,认识现代企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改革考核方式,综合考查学生学习效果

近几年来课程组非常重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在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中,改变期末书面考试一次定终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平时训练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工厂实践成绩以一定的百分比计入课程综合成绩,这样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应用能力的检查与评定。这种考核形式旨在克服传统考试中题目的限时性、定向性、唯一性、单纯性的弊端,重在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减轻了以往期末考试给学生造成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部分学生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使课程教学质量的考核从单一的知识层面拓宽到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

篇6

关键词:病案导入;临床带教;技能操作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是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桥梁。病案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研究型学习模式,以临床典型病案为导向、问题为基础、医学生为主体、临床带教老师为主导,让医学生带着好奇、疑问与兴趣去求知,要求医学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去分析、判断病案中涉及的问题,从而提高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1]。作者对2009级~2012级到我院外科实习的医学生在专业技能操作如体格检查、高频电刀、局部封闭治疗、搔刮术、外科无菌技术操作。引入病案导入情景法进行带教,现将该方法带教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级~2012级到我院外科实习的医学本科中医临床52人和全科医生45人共9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人,其中男32名,女18名,年龄23~27岁;对照组47人,其中男30名,女17名,年龄22~27岁。以6~9人构成一个实习小组。实习生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教学方法 用传统带教方法,教师首先讲解、示教,然后由实习学生进行操作,最后进行分析、总结。

1.2.2实验组教学方法 用病案导入情景法带教,通过病案引出问题。问题可以是要介绍的概念、方法的适用情况,也可以是某方法的应用步骤或应用方法时的注意事项。让实习学生先对问题进行思考,结合病案给出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思路,带教老师加以适当引导和启发,通过设置与临床实习相关的任务或问题,创建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实习生在主动的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习惯[2]。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根据实纲要求,每一章节选择2~3个病例,结合图片、幻灯片,让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每个病案设计3~5个问题。例:病案1:患者,男,32岁,右上腹疼痛伴呕吐、发热3d。诊断为急性胆囊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①手术治疗的机制和具体的操作方法;②适应症和注意事项有哪些;③术后护理有哪些?病案2:患者,女,40岁,停止排便,排气伴腹痛呕吐2d。诊断为急性肠梗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①手术治疗的机制和操作方法;②术后如何护理;③有哪些不良反应;④如何处理并发症;⑤术前需要完善哪些检查?带教老师要求实习生围绕病案及相关问题通过教材、图书馆、互联网、数据库……查阅资料,实习生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病案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后,各组轮流发言,带教老师适当引导并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带教老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时,对积极的方面予充分肯定,带教老师可不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可根据讨论内容的方向、深度加以正确引导,以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提高病案教学的效果。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讨论完成后实习生查看临床患者,由带教老师示范,合适情况下,带教老师从旁指导,实习生实际操作,期间带教老师向实习生提问,实习生也可同时向带教老师请教。第三阶段的讨论在临床实践之后,由实习生总结病案的重点和难点,带教老师就每位实习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补充[3]。正常情况下,三个阶段结束时所有的实习目标都依次完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考试成绩 所有实习生均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理论考试题型为题库中的客观题和病案分析题;操作考核分两次进行,带教老师制定评分标准,进行客观评分。结果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教学评价调查 教学评价采取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自制调查表,备注栏写明不满意原因,对97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匿名式问卷调查,当场回收,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实验组对教学满意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70.2%)。实验组有1名实习生不满意,主要原因在于答案无统一标准,对教学方法适应有一定困难;对照组有5名实习生不满意,主要原因为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锻炼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见表2。

2.3患者满意度调查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实习初期与中期分别对100位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共对200位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共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2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对本次调查分三级进行评价(满意、一般、不满意),其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医患沟通、技术熟练程度、健康指导等方面,采用χ2检验对两组临床实习初期与中期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满意患者数/患者总数×100%)进行比较;初期两组学生患者满意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中期实验组实习生患者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3.1病案教学法能促进实习生评判性思维方式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实习带教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习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病案教学法的优点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它以病案为基础、问题为导向、分析讨论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对病案进行剖析研究,在临床实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加强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通过理论联系实践,验证巩固理论知识,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评判性思维方式和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4]。

3.2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内容的特点引起的,对自己希望看到或喜欢看的,就有兴趣并能较好的理解和记忆[5]。病案讨论教学模式让实习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这种由求知欲而产生的学习活动,利于激发实习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习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3精心设计病案 病案设计要求有针对性,紧扣教学目标,陈述要客观真实,着眼于真实情景,点明关键的细节,模拟出一个"真实"的现场,尽量做到使病案典型新颖、难易适中,在病案的表现形式上借助影像、图片等再现病案情景,对提高病案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

3.4提高患者满意度 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很多,有医疗知识与技术水平的因素,也有医患沟通能力的原因。本研究显示第12w实验组实习生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病案情景法进行带教能让实习生在医患沟通能力、医疗知识与技术水平得到更好的训练,对临床工作有更全面的认知。

3.5对临床带教老师要求 病案教学要求带教老师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具备丰富的实践能力、临床经验。带教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引导、启发的关键作用,带教老师以鼓励为主,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锻炼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6教学设备 病案教学要求实习生了解病案,通过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对病案有全面充分的认识,这需要向实习生提供一定的网上资源和适量的参考资料,目前部分基层实习医院不能提供相对充沛的资源,成为制约病案教学开展的瓶颈。

4 小结

现代的医学教育,强调医学生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6],病案导入式教学将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知识贯穿于真实的病例,让一些专业的问题变得浅显,抽象的问题显得直观,让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容易理解,能充分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培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科研、应用能力[7],相对于传统的带教模式具有一定优越性,但这种教学法在基层实习医院还处在一个探索过程中,由于临床带教综合资源有限,相对而言,仅能做小范围、小样本调查。进一步的结论,将根据临床条件、实习学生、师资力量情况,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Silvia M, Schmidt HG, Norman G. Innovation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What can we Learn from Recent tudies[J].Advances inHealt Sciences Education,2006(11):403-422.

[2]韩继明,王亚飞,薛继红.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06,6(3):16-17.

[3]Sherwood AL.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anagement education:aframe-work for designing context[J].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4,28(5):536-557.

[4]卿平,姚巡,程南生.在八年制医学教育中独立开设PBL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5):397-402.

[5]孙宏玉.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675-676.

篇7

创新型人才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1]。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阵地,近十多年来,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国对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工作已涉及到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近年来,河南农业大学以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也开展了诸多方面的教学改革,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是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内容也是农学类相关专业开展《土壤肥料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掌握养分资源高效利用管理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中的基础性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性环节[2],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组,围绕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要求,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推进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根据课程特点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确立教学指导思想

在《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结合该课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以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组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注意讲透各个原理的重点、要点、难点,紧跟学科发展动态,理论联系生产实际,将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向同学介绍,使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实践教学注重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同时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造实践条件、实践环境和实践氛围,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结合创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等特征[1],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为教学指导思想,从培养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洞察力出发,通过教师定向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与实践;此外,教学中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通过改革评价体系与方法,形成“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价值导向,评价学生不单一地看考试成绩,而是还要看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地方需求和课程特点提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规定了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教学参考书目等内容,是教师组织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因此成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着力点。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本课程在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结合河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施肥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和作物施肥新技术,为指导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肥料资源合理利用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技术基础。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作物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原则和依据,掌握推荐施肥、营养诊断施肥的基本方法,河南主要作物的营养特性与施肥技术;在实验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河南主要作物的生长状况、需肥情况、土壤供肥情况、作物施肥效应等进行农田施肥推荐、施肥计划制订、作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指导、农田养分分区管理等。在教学环节的按排上,注重课内与课外教学并重、校内与校外教学结合,以实现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环节的组织上,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课、实习环节、课程作业和专题讨论穿插按排,使学生边学习边练习,深化理论学习,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自学活动,除讲授以本课程组主编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教材内容外,还为学生指定了相当数目的参考书、文献资料、专家讲座课件供学生学习。

三、采取具体措施,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实教现学目标,组织好课堂教学内容十分重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课程一是结合当前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断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以确保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为此,我们在教学中除及时向同学们介绍最新的施肥科学研究成果外,还利用学院课程论证制度,每年邀请肥料行业的领导与专家、外校同类课程教师和毕业生等参加论证,请他们结合自身工作需要、科学研究需要,指出课程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二是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为此,在教学中实行了模块化教学,将课程内容整理归纳成四大模块,即施肥决策依据模块、施肥决策方法模块、施肥技术手段模块和施肥理论与技术应用模块,分别讲授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施肥原则与依据,产前定肥与产中调肥的推荐施肥技术方法,现代施肥技术手段和作物营养特性及其施肥技术。通过模块化教学,突出了章节间的内在联系,方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三是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指在组织教学时,重点讲授生产实践中已广泛应用或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技术方法,例如尽管生产实践中人们提出的推荐施肥方法多达几十种,而在关于推荐施肥方法讲授中,仅重点介绍几种目前测土配方施肥中广泛应用施肥方法,如养分平衡法、土壤肥力指标法、肥料效应函数法和作物营养诊断法。

四、转变教学观念,以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是改变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将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实现途径是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灵活应用引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例式教学等不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具体来说,引导式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课程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讲解,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空间,从而启发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去完善和补充知识、深化和提升认识;同时强调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跟踪指导,加强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信息分析与总结、知识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讨论式教学是针对一些教学难点和关键知识点,以思考题的形式组织课堂讨论,并在讨论中应用联系、比较等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灵感,进一步通过鼓励和启发,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的渴求,而达到让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的目的。例如我们在讲授养分平衡施肥法后,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请根据养分平衡法的原理,结合第二章所述的施肥的基原则之地力可持续原则,以及氮磷钾不同种类养分的培肥地力特点,谈谈养分平衡施肥法有什么不足?若用此法作为推荐施肥的唯一方法时可能产生什么问题?”实例式教学是在课堂的教学中结合所讲理论问题,结合实例进行教学。例如在讲授各种施肥量推荐方法时,不但讲授方法的原理,而且结合地方工作实际,讲授如何通过工作组织实施,将不同的测土配方推荐施肥方法灵活运用,制订出区域农田施肥管理中可操作性的施肥配方。练习式教学是针对课程教学的难点,通过课堂或课后留作业、改作业,讲解作业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达到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深化理解的目的。本课程中肥料效应的边际分析、经济最佳施肥量、最大利润率施肥量、有限肥料的合理分配以及经济合理施肥量的确定等,因运用到较多的数学知识,学生学习后对知识不能一下子消化吸收,即采用练习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创新有助于促进教学。目前多媒体教学已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应用好多媒体教学,坚持“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对教学内容高度总结提炼,尽可能以简洁的文字、直观的图表以及影像资料说明问题;二是注重幻灯片的制作力求精美,尽量以制作艺术品的要求对待幻灯片的制作,对版面、字体、色彩、图表组合等精心构思;三是注重提前对幻灯片进行链接加工、动画编辑,以顺利实现非连续幻灯片之间的切换和重点内容展示的突出。

五、以能力评价为导向,探索创新型人才学习成绩评价方法

为促进大学生重视应用能力培养,本课程考试中,改革过去仅以期末考试评定学生学习效果的成绩评定方式,而是采用成绩综合评定法。总成绩除参考期末考试成绩外,还将课堂讨论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实验实习成绩计入总成绩中,其中课堂讨论成绩占20%,平时作业占10%、实验实习占10%、期末成绩占60%。同时改变期末考试单一采用笔试的方法,而是笔试与口试并用,基本概念和基础性知识考查用笔试,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考查用口试。该考试方法改革很好地纠正了学生“考前突击,学而不用,考后忘记”的学习陋习。

六、强化实练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本课程在实验、实习等方面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其中实验课改革主要改变过去以开展验证性试验为主的做法,变为以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通过养分丰缺指标的建立、氮素营养诊断指标的建立、区域施肥模型建立、县乡级施肥计划的制订等实验的完成,以加深学生对合理施肥基本理论的理解。实习方面主要做法是改革单纯的课程实习的做法,将该课程与《植物营养学》、《配方肥的生产原理与技术》、《无土栽培》、《农业化学研究法》等课程组成综合实习,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调查、农户调查、技术人员调查等了解作物施肥中存在问题,通过深入农田、试验田、示范田发现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和了解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同时强调“实练”,让学生感受真实。每年在《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授课期间,均要带学生到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点对比观察不同施肥处理的作物长势情况;在遇到干旱、寒冷等气侯异常的年份,积极组织学生到周边农村察看作物长势,讨论应变性补救措施。另外,积极构建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将教学视频、课件、思考题、案例、学习资料和资源上网,将一些知名学者的讲座、国家农业相关政策、施肥技术指标与标准等内容放入园地供学生进行辅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Sandwich教学法;甲状腺外科;教学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社会各方面对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专门人才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过分依赖于教师的讲解,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导致了学习效果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引进新的教育理念,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近年来,Sandwich教学法逐渐被应用到医学教育中[1,2]。

Sandwich教学法又叫"三明治"教学方法,其源于19世纪的英国桑德兰技术学院,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学习与实践交替进行,互相促进,形式上类似"三明治",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3]。

本文主要探讨笔者将Sandwich教学法引入甲状腺外科的临床教学中,学生提供多元模式的学习机会,为甲状腺外科的教学提供参考。长学制临床医学学生在甲状腺外科的实习要求是:在几周之内,掌握甲状腺的局部解剖结构及生理病理特点,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了解甲状腺外科的最新进展,形成一定的临床思维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

1 Sandwich教学法的要点

下面以"甲状腺癌"为例,具体介绍Sandwich教学法应用的过程和要点。

1.1教师引导 带教的教师首先从一个兴趣点或者一个真实病例引入课堂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最后给予解答。引入兴趣点或病例应贴近学生生活,比如临床上的真实病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顺水推舟引出教学主题[4,5]。

1.2提出学习目标 教师在引入的兴趣点或展开病例讨论的同时,提出该次课程的学习目标。例如该次课堂学习的学习目标。

1.2.1掌握甲状腺的体检方法;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甲状腺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和临床特点。

1.2.2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原则。

1.2.3熟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前准备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

1.2.4了解甲状腺的局部解剖和手术步骤。

1.2.5了解颈部肿块的诊断方法。

随后,教师通过再一次提问:"如果你是主诊医师,在门诊发现颈部肿物的患者后,如何询问病史,如何查体,如何开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拿到结果后如何进行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且依据是什么?"通过以上过程,可以让学生自发思考和自主学习来达到本次课堂的学习目标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3学生分组讨论学习 学生在教师引导学习之后,开始分组对甲状腺癌进行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典型临床案例,要求学生结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分析,如甲状腺肿物临床是否能触及,若能触及,需要指出肿物的部位、大小、边界、活动度、硬度等,另外患者超声检查结果如何,是否进行穿刺,选粗针还是细针穿刺,颈部淋巴结是否能触及肿大等。然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临床教学要基于病例,才能使学生对甲状腺外科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体会,增强对临床病例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就是培养临床思维。在组内讨论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要发表意见,并有专人进行记录。最后,每组派代表阐述最终结果,如有不同意见可以相互质疑、答辩,达到知识分享的目标。所以整个讨论过程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完成的。

1.4教师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要对先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再分析,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小结,例如,对甲状腺癌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教授,并提出进一步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借此完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次深化。对实际碰到的问题,学生在课下继续查阅资料,最终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由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完整学习的过程,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2 Sandwich教学方法的优点

Sandwich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灌输教学。该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2.1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必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知识的准备,只有通过提前预习,全面地进行文献检索,才能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才能保证Sandwich教学法的实施。

2.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发言和进行讨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教师还要求每一组选取一名代表,汇报该组讨论的结果,又一次锻炼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机会。

2.3促使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Sandwich教学法课堂学习形式灵活多样,要求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深入讨论时,能够较好的引导和控制课堂,合理安排时间,更好地拥有驾驭课程的能力。甲状腺外科的快速发展,要不断地将学科新进展补充到教师教案中来。

3 结论

综上,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Sandwich教学法形式多样、参与感强,学生在课堂上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在反复多次的问题讨论中更加透彻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在甲状腺外科教学过程中采用Sandwich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静,李,骆社丹,等."三明治"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教学论坛.2014(37):64-64,65.

[2]龚烨,张浩沙强,李炳军."Sandwich"教学法在乳腺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产业.2015.(18):37-39.

[3]陈聪颖,林琦,严忠红.Sandwich教学法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大学化学.2014.29(4):20-23.

篇9

1、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普通学生在进入学校前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的舞蹈培训,其舞蹈基本功较为薄弱,同时由于已经成年,身体的肌肉能力、软开度和柔韧性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同时很多学生自身的身体情况差,给舞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教学的对象水平不一致,在体育舞蹈教学后的效果也会有较大差别。

2、学生参与意识淡薄。体育舞蹈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同时上课过程中有一定的舞蹈强度,较为辛苦,同时对于学生的升学毕业没有太多的影响,因此大多数学生没有太高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是体育舞蹈教学内容与之期望不相符合时,将会大大降低其参与的热情,无法发挥其自主的学习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基本素质教学中,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同时学生自身条件不一,对于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就会产生厌倦、紧张、烦躁等负面情绪,从而消极应对体育舞蹈教学课程。

3、教学课程时间少。高职院校的学制为3年制,在体育舞蹈课程的安排上,时间较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全面的认识,同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是专业体育舞蹈教学的重点问题。一般高职院校中,体育舞蹈教学主要以实用性和全面性为准则,希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体育舞蹈相关信息,因此并没有过度地追求体育舞蹈教学的深度以及细致程度,一般学生在学习后仅仅停留在基础状态,并没有达到很高的体育舞蹈学习水平。

4、学校领导对体育舞蹈教学缺乏重视程度。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在学生培养上仅仅注重技术的培养,专注于学生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和提升,单一的进行专业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对于体育舞蹈这种体育锻炼和艺术审美相结合的素质教育内容,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在强大的就业率的压制下,更多的领导注重与学生专业技能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对体育舞蹈的课程时间做压缩,减少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投入,更多的投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之上,从而也导致学生在体育舞蹈教学上失去重视程度。

5、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观念滞后。体育舞蹈在我国教学中一般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一般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只是片面的强调个别体育能力技艺的学习,教学内容一般涉及到球类运动的基本动作规范,然后考核中针对个别动作做考核。而体育舞蹈教学可能全年仅一个舞蹈的教授,甚至3年学制后也仅仅有一个舞蹈课程的教授,学习的舞蹈内容也较为滞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热情,整体的体育舞蹈教学还处于较传统的状态中。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真正的实用性。

二、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策略

1、调整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以实用性为主,让其充分满足社会的实用性需求,其中体育舞蹈的培养实质上不仅可以达到强健学生体魄,也让学生在个人综合素质上更进一步。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区别。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为主的目标来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课程安排中应该增加更多的审美元素、新的舞蹈技艺、新的方法与理念。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目标,对课程整改加大整合力度,提升课程安排的实用性,从而满足能力与素质的双重培养要求。在课程安排上,要处理好体育舞蹈教学全面与精华比例关系,让学生对体育舞蹈有全面基本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实用性的精华课程安排,避免一刀切的全面灌输,应该有选择性的挑选学生参与热情高,同时实用性强的体育舞蹈教学。针对学生基础能力薄弱的现状,在教授课程上开发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2、教学方式现代化。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教学技术的升级已经应用到各项课程中,而舞蹈教学的手段应该跟随时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现代化的发展。在艺术鉴赏等教材教学中多使用多媒体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尽可能的懂得实习剧目,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欣赏和分析,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影像展示设备运用,让学生们有机会赏析到全球的优秀舞蹈作品,同时在艺术实践中进行灵活运用。在课堂中进行小结时,还可以针对经典动作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让学生对其动作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进行名称、规格与要领的表达,同时对于动作容易发生的错误与纠正的办法进行自我分析。这种教学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达到一定的教学深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同时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做好基础准备。

3、加强教学实践。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艺术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舞蹈知识的学习进行节目的自行编排,然后加入教师针对性指导,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学习热情,同时加强了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和技艺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舞蹈教学中,除了进行校内的实践、观摩、学习等目标的完成,也可以提升教学的实习力度,将学生的舞蹈教学成果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社会中去操作锻炼。同时也可以开展合作模式的运用,例如班级、小组、学校之间的展开合作,来加强舞蹈学习的提升和实用性。当然合作的方式要根据学生的舞蹈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选择。

4、加强教师队伍能力。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质量,吸纳具有创新新观念,与学生有较好的相处能力的教师,懂得针对学生需求和喜好进行课程设置,让体育舞蹈教学课程充满活跃性,减少学生消极参与的状况。让课程教学与时俱进,让传统精华与流行文化相结合,摆脱传统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学习,让课程内容更多丰富化,多元化,更适合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其中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其有扎实的舞蹈功底,还需要有一定学生教学能力,能够有效的将教学课程更加生动的展现,懂得学生学习规律与特点,了解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定期还需要对教师的舞蹈能力做考核,特别是教师对当代舞蹈发展特点和技艺的吸纳,不可让老师的教学内容停止在老旧传统的内容中,应该积极吸纳新技艺、新理念,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控学生特点,能够领导学生开展学校或者其他组织形式的舞蹈活动,开发教师与学生舞蹈技艺的结合,提升优质舞蹈学生的教学成果。因此,舞蹈教师应该具备更新的舞蹈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对于舞蹈老师的考评制度也应该日趋完善,不仅要定期考核,还要激发教师之间的竞争意识,努力发挥教师能力提升的能动性。对于优秀教师经验应该充分的分享与讨论,加强之间教学经验的合作与学习。

篇10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工程测试;课堂教学;实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58-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改革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它突出了工科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其在工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在机械类本科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机械类专业一直立足于学校的性质与学科的优势,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创新能力的卓越人才为目标,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基于卓越工程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内容改革

1.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有材料学、力学、电学、磁学、微电子学、光学、声学等。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并且该课程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部分、传感器、中间变换器、显示记录仪器以及工程中的应用和计算机辅助测试部分。针对机械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需要,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基础理论部分力求加深对动态测试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详细讲解,注重对测试信号分析本质的理解,但对其数学推导不强调严密性,强化传感器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工程领域中的使用,以突显测试技术的工程应用意义。充实了现代新型传感器,介绍了国内外传感器大型生产商的产品和性能,详细介绍了计算机辅助测试部分以及工程应用部分,削弱了显示记录仪和信号干扰及抑制方面的讲授,适时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了一些学科前沿的新东西,使测试技术课程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2.教学模式的改革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由最初的48学时压缩到现在的36学时,2个学分。在讲授传统测试技术的同时,又要让学生了解不断增加的新测试手段,教师的授课任务不断增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改革,如采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测试信号的处理等理论教学部分,采用启发式教学。课堂上教师结合所要讲授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教师结合MATLAB等各种软件进行讲解,然后由学生组成讨论小组探讨问题。在工程应用部分,开展讲座式教学。邀请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测试技术方面的专家结合工程实践,与学生进行座谈讨论。在传感器部分,采用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对案例中所涉及的传感器知识的学习兴趣,展开积极的课堂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机测试技术与系统部分,采用虚拟案例教学方法等。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涉及的理论内容抽象繁多,实践环节要求高,在总学时越来越少,新内容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针对每讲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利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改革课堂理论教学

网络教育平台的建立,应用声音、影像素材、活跃听觉及视觉提高主动性与参与性,具有直观、生动、丰富等特点,便于知识的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加工和更新,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是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方式。一个集知识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为一体的平台的建立,不但打破了传统的课堂理念,对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测试技术既综合应用了许多学科的原理和技术,又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中。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发展要求,要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必须提高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建立了既保持学习内容的动态性、开放性,同时也保证了学习内容的先进性的“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网络教学平台。

利用校园网络构建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都放在网上,从而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实时交流,促进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创业计划大赛、机电产品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亚太地区机器人电视大赛、模具大赛、学生科技立项等活动,实验室全日开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转变教学理念,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适当精简理论教学部分,实验课时增加到6个学时,把重心放在实验教学的改进上。

1.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

采用指导性教学模式和个性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往,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改革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加强实验教学,整合学科优势,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本着“集中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通过整合原来的机械制造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和测控技术实验室等实验室,组建成立了山东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测试实验室可以开设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室为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准备了测试所需的所有仪器仪表、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及工具。课程组配备专门的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其他教师也经常到实验室与学生探讨实验方案,分析、研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验中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2.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

创新思路,加强实验室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创新性人才。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以及学校大力支持,购买了大量的实验设备,突出实验的演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同时,还应通过自筹经费、科研支持实验室建设、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自己研发实验设备、学生参与实验室建设等多种渠道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工程案例教学的需要,与济南海依兰等多家厂家合作,建立了校企联合实验室。对一些常见工业流量、噪声、温度等测控对象进行简化处理,建立了实际的生产检测模型。

另外,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相关的实验方法、测试方法、数据处理等技术操作结合周边校外实习基地生产企业进行详细讲授,课外安排学生在企业观摩产品的性能试验台,体验实际产品的性能检测工作,这将大大增加课程的学习效果。

3.实验教学手段的创新

将科研工作方法应用于实践教学,模拟科研工作主要过程,开拓一种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创造竞争氛围,激发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学生综合应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围绕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建立了由教师、学生和校机械厂组成的创新设计与制作中心,大力开展二课活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资源改革

教学资源是从事其他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多年来形成了网络化、虚拟化的立体教学资源。

1.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根据本专业的特点,主讲教师团队主持编写了教材,由中国计量出版社出版。教材内容安排以信号流为主线,加深对动态测试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结合测试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最近几年的发展,增加了工程测试部分的内容,考虑到传感器最近几年的出版,本书增加了光电传感器、光导纤维传感器和气敏传感器等内容,教材于2009年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二等奖。

由于该课程的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而教材的建设远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因此,为学生推荐了相关的参考资料,如david和michael合著的国外原版教材introduction to mechatronics and measurement systems,美国霍尼威尔公司、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等生产传感器和虚拟仪器的公司网站。

2.师资建设

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教授领衔,理论课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生助教四位一体,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热爱理论和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新型教师教学队伍。主讲教师授课经验丰富,均参加过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水平和现场科研工作能力。同时,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职学位进修、校内外进修、参与院系科研项目、旁听理论课、参加学术会议和短期培训班;鼓励高水平教师投入实验教学教改工作和实验仪器设备的研制工作。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选派部分教师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现场学习,潜心研究现场案例,提高个人素质;二是安排部分教师到国外、国内高校访学、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是聘请校外工程师与专职教师配合作为兼职教师,以弥补高校实践型教师的不足;四是通过研讨会,使教师互相交流教学教育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四、小结

从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课程进行了研究,突出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世雄,王成勇.“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6).

[2]陈光军,常江,张连军.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

[3]侯志伟,许宏.对机械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讨[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12).

[4]陈晓军.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与实践[J].南通广播电视大学,2006,(3).

[5]文成,周传德.工程案例法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

[6]马怀祥,刘进志,李申山,等.《测试技术》教学改革及其教学网站建设探析[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