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增强学生的体质
体育教学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体育教学还是一种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养成教育,使学生不仅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且有一定的体育素养,以适应现代的学习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2.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首先,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首先,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心理和生理的困难和障碍,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胜利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其次,体育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长期、系统的体育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和心理品质的形成。
4.陶冶学生的情操
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学生都将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且有鲜明、强烈、丰富、多样、易变等特点,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责任感和团结协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具有特殊作用。
二、渗透素质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但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认同接受,教育才能起到作用。因此,要特别确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启迪和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2.整体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还应与素质教育的内涵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3.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每个学生依据自身条件得到其可能得到的最佳发展,并在基本素质全面展现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4.长期性原则
从广义上讲,要制订出长远规划,将素质教育面向教学的整个过程;从狭义上讲,教师应从课的开始到结束,课与课之间要紧密联系,不失时机地渗透素质教育,使学生接受信息更深刻、更牢固。
三、实施渗透的途径
1.确定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向全体学生传播体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广大青少年素质、发展智力、融合美育和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担当桥梁作用。
体育教育中,教师要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学习新知识,探讨新教法,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特性,提高教学质量,为人类教育的发展作贡献。
2.发挥体育环境的熏陶作用
体育环境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是指体育场地、设施和运动器材,软件是指学校体育的氛围。学校体育以其鲜明的导向特征、强烈的时代特征及独特的调适和规范特征,在素质教育中居重要地位。今后学校体育的走向是:以[提供写作论文的服务dylw.net]紧扣成长为主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旨,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以课内外为结合点,以班级为依托,开展广泛的形式多样的活动。
3.拓宽体育养成教育的渠道
(1)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组织练习和活动,由被动变主动,使活动内容更符合学生需要,活动方式更易于被学生所接受,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活动的综合效果。
(2)因势利导。在体育养成教育中,学生既富有理想,但又易丧失信心;既希望体魄强健,又害怕吃苦;既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又不愿承担义务等。为此,必须注意因势利导,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
(3)拓宽体育养成教育的渠道,变单向为多向。打破传统的学校体育方式,把学校体育同家庭教育、社会体育结合起来,把学校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与学生自发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4.结合实际,开展“快乐体育活动”
把开展“快乐体育活动”定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证明是成功的,而且在理论上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1)从理论上讲,“快乐体育活动”是一种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学校群众性活动,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新路子。“快乐体育活动”的开展,容易形成区域性教育优势,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它既针对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又能发挥体育教学改革的优势。
(2)从实践上讲,“快乐体育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以形式多样的器材和设施,寓健体于快乐之中,促使学校体育由课堂向课间、课余延伸;变单调的纯技术传授为丰富多彩的活动;变少数人的竞技为全体学生的锻炼;变要学生练为学生要练。让学生乐中玩、玩中练,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也促进了其它各方面的发展。它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因此,“快乐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还能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沿着素质教育轨道健康发展。
5.利用体育教师进行无形的渗透
篇2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改革;身体素质
随着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种种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推广的重要性也还有待人们探究。
一、素质教育对于中小学体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且注重人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利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既包括心理和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文化和生活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在这其中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实现身体和心理的素质教育就要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来实现,而实施的对象就是学校里的青少年。所以,为了使中小学生对体育更有兴趣,就要使体育活动更加的生活化,使体育锻炼与家庭更深入地融合。
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文化课成绩逐渐提高,但是身体素质却留下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学校并不重视全体学生的体育发展,使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其原因无非是学生缺少一定的体育活动导致。大多数教师完全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而一味追求学习技术上的提高,完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学生的素质,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以及自身体质的下降,严重阻碍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自身的健康。
三、对于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法
(一)使体育教育不只是针对部分学生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现在部分老师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而忽视了整体的体育教学,这会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为了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观念的形成,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社会型人才。
(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三个方面。现在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上不去,应全面执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三)树立体育观念,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活动对于自身的基本认识,并且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所以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比较重要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使体育内容变得更有趣味性、多样性,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
一般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以竞技类运动为主,例如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比赛,有一些并不会篮球的学生就会失去对篮球的兴趣。所以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改革要以原有的竞技为基础再添加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等新内容,同时依据各地区的不同差异自主选择体育教学目标以及方法,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推进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改革。
(五)使原有的体育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
在以往的体育课中,往往忽略了体育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评价的统一,在新的体育教材改革中除了要更加注重以上几点之外,更要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针对此方面要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体育测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不只是针对个别学生,之前的体育课在进行足球训练的时候只是针对固定的几个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展开,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足球教学,让学习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
(六)扩大师资力量,加强师资培训
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就意味着要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对事业抱有满腔热情,还要随时体现现代人的整体素质。要有独立精神还要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不能一味地固守现状。学会相互尊重,而不是单方面地受到学生的尊重。全面提高教师师资力量与水平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真正地做到中小学素质教育。因此,素质教育是一场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中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现在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怎么结合素质教育实行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改革,这仍然是现在研究的重点。素质教育作为提高中小学生素质以及体育观念的基础,要以增强自身体质为前提,慢慢地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安宏,王琳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与中小学体育教学衔接的若干问题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2011:1.
[2]喻坚.略论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科研,1999(01):27-29+37.
篇3
护士要想搞好与患者家属或者患者本人的关系,在具有优秀的临床护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这样护士才能适应新的护理模式,更好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注重用语的科学性,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得到病人的认可信任和配合,把病人战胜疾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病人身心才有利于达到护理治疗的最佳状态。建议学生交流中多用礼貌语言、多用商量口气。非语言沟通技巧主要体现在与有听力或视力等感知觉障碍的病人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细节问题,要注意举手投足和语言沟通的技巧问题,护士职业的准则规范都要严格遵循,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
2在日常交往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审美观贯穿于人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活动中,人们把护士美誉为“白衣天使”,这个形象不仅仅是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内心美,两者综合体现的。护士职业“白衣天使”的形象要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培养。学校的美育教育对护生日后的职业生涯起着重要影响。虽然学校开了《护理美学》及其它一些人文素养课程,但其它护理学课程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教育渗透在护理学课程中,可以使美育具体和直接的体现。在日常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美和学习护士职业形象的美。所以,这也就要求护理学教师,不仅仅要有美育的理论知识,还要美育修养比较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如何认识护理专业,怎样面对服务对象,在学习护理知识时美化学生心灵。在示教活动和与病人的交往中培养学生美的语言,从课堂行为、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美的行为,从日常交往和专业行为规范中培养学生美的观念。把这些因素融入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不断积累,逐步渗透,护生创造和表现审美的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校内的实验操作课程,我们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要摆放整齐所使用过的物品和仪器,要清理干净废弃物,实验室的卫生要保持清洁,把良好的习惯在学校期间养成,这样有利于参加工作后给病人主动创造美的治疗环境。
3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身体素质对于从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学生繁重的学习任务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奉献和服务社会,但为了完成这些学习任务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多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途径,在这个基础上其他素质也相伴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参加晨练、课间活动和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培养集体主结的思想,为日后从事护理工作打好基础。总结,护理学教师对护生职业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篇4
关键词:体育教育;改革现状;良好品质
高中体育课程的开设,在现代社会里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做任何事情,首先的必备条件就是能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健康的w格才能够帮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以后的成功道路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高中体育课程的教育和学生的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针对高中的体育教学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和建议。
一、现代我国体育教育被忽视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
(一)高中的体育教育教学被忽视的原因
当代的高中学生,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考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就已经倍感压力了,再由于父母、教师、学校、社会等方面所给予他们的期望太高,他们肩上的压力就在不断增加,导致几乎所有的高中学生都把时间用在了补课、学习上,因此,高中的体育课程就被忽视了,潜意识里认为体育课程就是一门副科,上不上都无所谓。这就是我国当代高中体育课程的现状以及被忽视的原因。
(二)解决高中体育现状和问题的方式和策略
1.教师、学生要树立起积极的体育观念,强化体育意识。高中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生的学习素质和效率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换句话说,就是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自身体育观念的树立。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意识薄弱,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首先就是要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寓教于乐。
其次,要在学校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体育教育。
再次,要改革高中学生的体育竞赛制度,多增加一些不同层次、不同项目、不同水平的小比赛、小游戏,但是一定要注重智力和体力的良好结合,锻炼学生体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随机反应能力、组织能力、团结的良好品质等。
2.积极运动,锻炼良好的体魄要从学生抓起。社会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其中最基础的就是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格和良好的身体素质,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需要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和身体素质。学生在校期间,是学生长身体,锻炼健康、强壮体格的重要时期,所以,学生在学校期间锻炼身体是非常有必要的。高中学生面临的是高考,在学习、升学方面的压力比较大,每天都是应付不过来的试卷、考试,几乎没有锻炼身体、户外运动的时间,就算是开设了体育课,学生几乎也是很少运动,甚至高三已经把应该在课外进行的体育课挪到了教室来上,也就是说把体育课当成了自习课,这是一个很可悲的现象。
因此,高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自觉性,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且一定要把锻炼的时间留出来,要注重劳逸结合。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要经常留意学生的动作。比如,我经常会见到学生在课堂上哈欠连天,甚至萎靡不振的现象,这就是学生平时不锻炼,不参加体育锻炼,缺乏运动所导致的后果。
其实,从现代社会的角度讲,学生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健康的体魄才是学生走得更高、更远的基础。
因此,只有全面重视体育课程,加强学生的课外运动,才能够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发展。作为高中体育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切实实施和加强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教育,还要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地帮助和鼓励学生提高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
3.从大环境入手,重视起高中的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在不断进行,应试教育已经向素质教育转变了,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个教学阶段都应该重视学生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社会各界和上级领导的支持、指导和重视,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工作取得成功,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重要保证。
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一定要加大力度落实到实处,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代社会对升学率的重视程度,导致高中的体育教学依然处在被动的地位,包括许多的家长、学生、教师都还不是特别重视体育教学,如果想要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取得突出的成绩,迈上更高的台阶,还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努力。
教育部门要为高中学校增添体育设施设备,派遣更有能力的体育教师,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提供高质量的环境,激发高中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户外运动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好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锻炼不如让学生主动锻炼。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技巧,让学生爱上锻炼,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才是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
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
一、对高校学生开展体育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体育观念, 充分认识体育的功能和作用, 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要搞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首先是高校体育工作者和学生要提高认识,更新体育观念。体育观念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它是人们在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活动总和, 是体育活动中人们自觉进行的心理活动的最高级形式。
(二)优化教师队伍,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要实施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很重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培养跨世纪的高素质人才,体育教师必须完善知识结构。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材的要求是复合型的,除了对体育教师的学历培养外, 还要加强相关专业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除具有一两项教学专长外,还要具有其他方面知识和能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由许多方面的能力综合而来。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品质、言谈举止都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予以区别对待、给予适当引导,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教学内容应注重科学性和全面性
体育教学教材、内容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性要素, 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认知的对象。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 应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需要。应从多元化、全面性、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出发,从体育教学的生物、社会、教育、心理、方法论等功能出发, 关注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兴趣、态度和体育能力、体育价值观的培养, 合理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所谓正规现成体系(包括技术、战术、规则、场地体系等) , 充实和创造学校体育的文化价值和观念体系。不单从教师的愿望和教材项目自身的完整体系出发, 而应考虑学生的体育全面需求(近期、现实的和长远稳定的需求) , 考虑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文化特点以及学校场地器材的制约, 从而使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从理论转化为现实。
二、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可以包括两点: 一是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根本目的;二是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办学宗旨。素质教育主要是指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其特性主要包括全面性、全体性和个体性。全面性是指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性是指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个体性是指教育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
1、体育教育是以发展学生身体为主的教育活动,但是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体育对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实质就是通过体育促使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机能、能力和精神几方面得到充分的、均衡的发展。而发展身体素质是体育的核心。体育活动能改善和提高中枢神经的工作能力,促进有机体的增长、发育, 提高人体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内脏器官的机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体育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体育教育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利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将德育渗透到体育之中。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观:从体育美学的观点讲,体育中的美育主要指通过协调发展身体,来塑造匀称的体态、完成有力、熟练敏捷的优美动作,以及培养开朗的胸襟、坚毅的性格、高尚的情操。
2、体育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竞争十分激烈,只有具备创造能力,竞争能力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个性的发展要求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在德、智、体诸方面创造性地主动得到发展,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要走上社会,不仅要进行某种职业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社会责任感, 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责任。学习期间认真学习,不仅为了个人成长,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身体素质是其它素质的基础, 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在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
三、高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 对思想品德教育的促进作用
体育运动不仅是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的比拼,更是思想、作风的竞争。通过体育教学,可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全局观念,培养其坚忍不拔、勇于拼搏的良好品质,为其在进入社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1.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体育教学要靠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共同完成,只有学生之间团结互助,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学生关心、热爱集体,教会学生与他人团结协作的方法。2.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顽强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意志努力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体育教学过程( 包括体育课、训练和竞赛等) 是很苦、很累的,要求学生以自身的最大努力去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 对文化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1、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体育运动基本技战术的学习和运用,是一个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在体育活动中,为了提高技战术水平,学生要开动脑筋, 发挥想像力, 这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空间。
2、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育教学, 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原则, 提高其运动技能, 促进大脑的发育, 调节大脑中枢神经,为学生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迟超.体育教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09;08
[2].浅谈体育教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0;02
篇6
优势之一: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它不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而是为了让学生的各个方面均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学科自身的局限性和教材的相对陈旧落后,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大多数学科可能只涉及到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而生物学科却囊括了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全面"性。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通过生物教材中物种的起源、进化的证据和学说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进化论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创论,事物是孤立、静止的观点;通过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以及生物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对立、统一的观点。
(2)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种,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群体、爱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是低等动物都具有的天性,而作为最高等的生物——人类,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3)法制教育。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教育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爱,履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森林法》《环境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学习,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树立法制观念。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1)文化知识教育。通过生物学的学习,了解病毒、菌类、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从而认识到学好生物学与学习农、林、医、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关系以及对人类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
(2)科学素质教育。通过对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实验的认知、观察、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3.身体素质教育
通过人体生理卫生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组成成分、生理功能和发育规律,正确认识到科学饮食的好处,酗酒、吸烟的危害;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发育;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通过遗传、生殖、发育和生态学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计划生育"“禁止近亲结婚"“优生优育"的意义,促进基本国策的实施,推动全民族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篇7
一、小学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体育课程能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
小学阶段的孩子身体正处于一个生长力极其旺盛的阶段,在这一时期,良好的外界刺激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提倡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孩子健康身体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体育教学,让孩子承受比较良好的外界刺激,在外界的刺激因素下对学生体内的生长因子加以刺激,从而促进孩子的身体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能够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强壮,能够抵御来自各方面疾病的侵袭,为孩子的身体形成一个良好的防护伞。
2、体育课程能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
体育是一项用作用其广泛的活动,在孩子阶段对其进行体育教学,除了能够让学生拥有强壮而健康的身体之外,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教师的合理教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培养孩子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长跑让孩子们在其中能够适应自己的感觉,教导他们坚持就是胜利,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学生们共同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孩子之间的纯洁情感。
3.体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多种体育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通过体育活动中的竞技来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落寞,通过增强他们在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自然地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独立、创造和自信心及拼搏的精神,为未来的生活培养良好的情感意识。
二、 将体育课融入小学素质教育的几点建议
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提升孩子在未来生活中的竞争力,下面就将体育教学具体应用于小学的素质教学做以下几点建议。
1.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内容。
小学素质教育十分重要,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相关的教学人员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素质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安排学生进行适度距离的长跑,既不会让孩子承受不住,又让孩子在长跑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课程的乐趣。另外,小学生的身体还处于生长时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超强度的训练,避免身体受到伤害,使孩子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
2.针对学生性格进行分层次教学。
小学生虽然还处在一个心智发展的阶段,但是他们却具有不同的性格,他们在体育课堂中将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除了将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考虑在内外,还要将学生的个性特征考虑在其中,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孩子们在体育教学中的兴趣。通过对孩子们在某一项体育运动的的具体表现进行排行,筛选在体育活动中表现较强烈和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分层,让不同的学生均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全面培养素质。
篇8
在人的一生中,体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身体素质作为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锻炼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教学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一、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什么是身体素质
《体育词典》认为,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们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人体机能能力。身体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顺利完成学业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整个体质素质的基础。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素质正是着眼于提高人的综合心智和体能素质水平的,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提高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还可以掌握人体生理变化规律,有利于人们更了解自身。
2.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现状
自1990年国家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高校在校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更加科学化,为现代体育提供了获取先进信息的便捷条件。普通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身体素质变化伴随着个人的年龄变化有着一定的自然生理规律,其变化的自然规律是伴随个人成长而提高,随个人衰老而下降,但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这一过程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教学因素
1.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4个学期大约144学时左右(含军训),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得4学分,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对没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来说,按照现有的课程设置,大一、大二学生每周上2学时体育课,按学生实际练习密度的50%计算为l小时,也就是说平时没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因受场地、器材、及课外体育活动不具强制性的影响,实际上每周参加锻炼的时间为1小时.根据“用进废退”的理论,肌力增长的前提是肌肉被使用,肌肉对废用非常敏感,成年鼠肢体制动后,肌肉的失重在第3天即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估计废用性肌萎缩实际开始的时间还早于此,正常人上臂石膏固定30天,握力下降44% ,因此仅上体育课而平时不参加课外活动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之一。
2.教师的自律性影响学生体质
体育是一门科学,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体育课按人体运动的科学规律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虽然各部分没有严格的时相性但不同部分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有些教师不按科学规律教学,出工不出力,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课堂教学缺乏周密设计和认真组织,使学生达不到增强体质应有的运动负荷,而负荷是决定锻炼效果的决定因素,没有负荷就没有超量恢复,体质就不会提高,如果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学生体质下降将不可避免,大学体育课的班级授课制存在与否必将会产生争议,这是在为学校撤销体育课,体育教师集体下岗提供“根据”,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3.体育设施的社会化影响着大学生体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后,各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各地高校不断修建了新的体育场馆,然而体育场馆每年的水电费、维护费和人工费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对于一些经费有限的高校来说,资金压力很大,无力承担高额的维护费用,无奈走市场化道路,选择在课余和周末时间有偿开放体育设施,以盈利弥补运营费用, 以馆养馆。可是作为没有经济收入的学生来讲,一般无力承担到收费场馆锻炼的费用,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良好的设施保障,提高学生体质只能是空谈,这也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原因所在之一。
三、高校体育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培养高校知识经济时代的体育教师
注重大学体育老师的培养,应注重高等体育教师具有一专多能、复合型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智力结构,通过体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自身良好的思想修养、精湛的体育技能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这就必须要求高等体育院系科学规划培养出结构合理、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体育教师,来解决我国高校发展体育培养等问题的症结所在。
2.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不正确认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盲目地进行不恰当的身体运动,不仅不利健康,还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即便是一些较系统的科普材料,也让人一知半解,造成了学生运动的无所适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体质健康的顺利推进,自己要明确适合自己最佳的、全方位的、目标明确的运动处方,并且考虑健康安全,从而带动学生体育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3.配备体育运动相关的设施完善条件
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学校在锻炼场地器材等多方面为学生参与和坚持身体锻炼提供服务和支持,要有合适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使学生“把体育运动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得以全面发展,这对国家的进步还是大学生个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4.强化学生的兴趣开展校园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课教学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保持,应把兴趣培养和保持作为体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明确地写入体育教学大纲。在校园内举行一定规模的体育比赛,可以营造良好体育氛围,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兴趣,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传播,宣传运动。
篇9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分层教学
Abstract Th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is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mproved the student quality the important way,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lamination teaching method” to conduct the experimental study, finally indicated “the lamination teaching method“ strengthened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to have the extremely vital role.
Key Words Sports teaching Lamination teaching
一、前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八条指出根据学校体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不同身体素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内容、形式和层次的教学,避免了“一刀切,齐步走”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内容,以参与为中介,以发展为目标”的现代教学特征。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两个班,每个班46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期刊网有关分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发展状况。
2、数理统计法。将测试的数据录入计算机后进行数理统计。所有的数据处理使用SPSS1.0软件来完成。
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将两个班的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在常规教学的同时结合“分层”教学实验,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
三、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对比(各46人)
身体素质达标成绩
实验班 对照组
X S X S
342.53 47.1 334.21 42.9 P
通过72学时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身体素质达标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P
转贴于 三、讨论与分析
(一)分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分层教学是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本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进行的,体现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尊重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选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大大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分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实施教学的针对性极强,可以根据学生体育素质、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等存在的差异由学生自主进行选择,激发他们主动、愉悦的学生热情。
2、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能满足学生求新、求趣、求自我、求刺激的心理欲望,有利于学生兴趣转化和个性的发展。
3、有利于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控制,“分层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练习状态之中,不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4、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学生在掌握某种技术、技能的时候,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心理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应用分层教学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使其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5、便于学生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各层次的学习中,大家都能互帮互学,作示范,谈体会,改变学生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采用分层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感知、思维、实践,对知识、技术、技能反复,加工消化。
四、建议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办法
1、课内外相结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全方位的提高教学质量,仅靠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还不够,必须同时抓好课外体育锻炼,教师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复习课堂上的内容,指导学生加深理解身体锻炼的价值,使他们能根据身体情况掌握适应自身特点的科学锻炼身体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2、加强理论课的教学,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健康第一的目标,及全面的身体素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增强参与意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着学生不同的表现特征,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中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基本原则。
(二)分层教学不仅只反应在某一教学环节,还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身体素质等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层次目标。
(三)分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对学生的评价也根据其不同的基础实施不同的评价。
(四)要求教师要做好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这两个课前准备工作,并且具有极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分层教学的目的不是让所有的学生经过学习都达到同一水平,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得到提高,要以动态的观点适时调整分层教学层次的划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六)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个人进步的目标,引导学生努力实现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和进步。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
参考文献
1.高小兵.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
2.杨明才.体育课分层次递进教学法初探.中国学校体育,2001;4
篇10
摘 要 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于整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而更好的实现公共体育的教学。本文通过主要对高校公共体育的现状以及改革和创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对公共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意义,为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意见建议。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改革创新
当今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应该如何的构建能够适应当今素质教育需要的新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为了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体魄,高校公共体育应该要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所以改革公共体育的教学方法,创建新型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是必须的。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状
体育目标存在问题。课程目标是我国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中困扰时间比较长的问题,长期受到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其中主要的问题有:(1)课程目标过于笼统。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都是我国在素质教育为前提的情况下制定的,并没有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整体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整,所以说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目标比较笼统,不能够真正的适应现代社会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需求。(2)制定目标的指导理念较为陈旧。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中受到了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3)强调比较片面。在高校的公共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的主要就是对于体育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心情以及感受的适当把握。
课程考核存在问题:(1)评价内容单一。目前高校对于公共体育的的考核标准就是对于学生的体育知识以及技能进行考核,过于重视学生的体能以及体育技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完全不予评价,这从更本上来说就是不公平的不完整的不科学的评价。(2)评价标准不准确。目前采用的评价标准是一般评价标准,一般评价标准就是用一个统一的标注来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衡量。单纯的从生物学理论来对体育进行认识,用生物指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划分,这样的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而忽视了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使得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下降。单一的评价内容以及统一的评价标准最终造成的就是评价结果的不准确不科学不公平。
二、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在现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于高校公共体育的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对于公共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的重要性就是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质量。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高校的公共体育也势必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前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就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人才的数量以及素质的高低,面对这样的背景,我国也就对人才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高素质强体魄人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
开设公共体育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终生锻炼的意识观念。那么对于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能够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竞争能力,最大程度的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对策
建立综合课程评价体系。建立综合评价课程体系能够完善对于学生以及教师的教育,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公共体育评价结果不公平不完整的事实。建立综合性的课程评级体系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阶段性的评价二就是期末评价,期末成绩就是由学生的学习态度、各个阶段凭借结果和期末评价结果决定。阶段性评价可以分为平时课上表现以及课外锻炼的积极程度两部分,增加阶段性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重课上表现评价的比重将学生的出勤情况、上课的积极程度和认真程度、刻苦性以及学生的进步情况统统纳入了阶段性评价体系中。建立综合性的评价课程体系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将以往单一的和不合理的评价体系分为身体素质及专项素质测试和技能测试。但是在这几个方面中身体素质的方面的比重应该适当的减少,因为在身体素质方面中比较容易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适当的提高技能和专项素质的比重,能够有利于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观念。但是专项素质和技能测试应该由专项老师根据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身体素质的不同自己做出决定,计分方式可以采取比较常见百分制。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学校在进行公共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些比较时尚的体育项目课程,比如说交际舞、瑜伽、健美操等,另外在时尚体育课程的选择中应该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的目的,要尽量的避免那些运动强度比较大的体育项目。那些运动强度不大但是具有时尚性的体育项目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还更加的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将学校的自身特点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所设置的体育项目不仅仅能够打破全国统一的教学体系还能有效的拓展体育项目。
学校应该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努力的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从而为学生们赢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身体状况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观念,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使得学嗯哼的能力以及身体素质同步增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逐渐的成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丽.关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