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一、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全部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它,防止淹没在题海中。

教学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从化学原理及概念入手来讲授,可以从化学的实际应用或者化学的发展史或是化学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至化学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化学新知识时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只有针对不同的概念和知识,将化学的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会激发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也只有把“由旧知识发展成新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才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得“会学”,从而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化学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此处的“强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应促使学生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观点,任何化学概念和知识都不是静止的和僵化的,而应是发展进化的。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例如C60的发明说明碳元素不仅仅只是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其 二是应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懂得任何概念、知识都不是干巴巴的定义,相反应是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天地,煤气中毒事件的屡屡发生、化学污染屡禁不止、亚硝酸钠误为食盐的多次中毒事件的发生、山西甲醇兑酒中毒事件的出现等等,不能不说是化学教育的悲哀!

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不时地将化学家的远大理想、爱国事迹、顽强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化学教育靠实验育人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上。

实验能力,包括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包括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修改);^察、测量、分析和判断能力;选择仪器、试剂、技术和条件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观察。例如,在碳酸氢铵的分解实验中,观察(1)变化前的颜色、状态;(2)加热过程中的气味、石灰水的变化、试管内壁的现象、量的变化;(3)反应后有什么现象。认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在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上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勤奋求实的科学的实验态度。逐步训练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科学实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三、习题教学的目的应放在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

习题教学应通过学生自学和开展典型习题的课堂讨论,加强和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形成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应信息迁移式试题。

在习题教学上,“精讲多练”长时间流行,还有不少教师仍只采用“多练”的形式。而素质教育中的习题教学,作为教师来讲,应有“精品意识”,精讲精练,适应教学的改革。因此,选择的练习题应编些问答、分析推断和一些综合题,注意概念异同的比较、理论的交叉、综合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新的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化学活动课教学是化学教学工作的另一种形式

化学活动课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上。化学活动课要紧扣教材,使活动课联系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让学生亲手操作、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安装、使用。2.结合课堂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实验室做过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为什么不用浓盐酸?为什么不用硫酸?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课亲手实验,得出结论。3.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态氧都是蓝色的。4.掌握某些生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化肥的制取可利用活动课到工厂参观,讲到化肥的施用,可到农村亲自操作。5.组织学生写小论文,开展化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6.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篇2

摘 要:本文认为在小学英语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外语水平有益。并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小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84-0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可以促使小学生对所学英语能够灵活运用,并使自身交际能力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在本文中,笔者拟对小学英语如何运用素质教育方法问题进行探讨。1 变换上课模式,对学生兴趣做全方位激发由于外语学习这一智力活动的机动性很强,尤其是小学生有着一个对语言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需要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不同的上课模式设计,为学生进行多种语言学习环境的设计,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1.1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开展传统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素质教育要求设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承担的是观察员、引导员、协调员不一样的角色,需区别对待小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因材施教。因此,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期兴趣激发出来,对教学的整体进度有效把握好,可以自然保证教学效果。1.2 学生之间交流在积极创设的有意义语境中进行英语是需要交流达到目的的一种语言。教师应主动设置课堂教学的情景,让学生的学习能够带着角色进入状态,并对其开口对话进行鼓励,由此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口语能力进行锻炼,而且可以使学生对语言学习规律严格遵循。通过不同情景的交流,才能让学生对自己的角的有直观的认识,才能有彼此之间针对性强的对话,也能对自己的英语思维有着更妥帖的表达。1.3 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是必要的教师听通过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如,组织野外春游见到不少动物和花朵,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上课所学的知识对此作描述,对高年级的学生,应让其对所见所闻用简单的英语描写,表达自己心情,但不能对作业简单的抄写。2 以新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水平客观反映评估学生成绩的在于对小学生学习动态的了解和对小学生学习水平的掌握。对教师来说,应采取多种元素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衡量。2.1 对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考量要重视整体性很强的教育需要同等重视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的考试结果不应是教师衡量学生的标准,而要以学生一贯表现为依据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应针对不同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把课堂参与度作为成绩衡量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客观全面地评定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2.2 与伙伴上课期间的合作程度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把小学生经常划分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彼此鼓励和帮助,促使学业顺利完成。所以,必须把上课与伙伴的合作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水平的一项指标对待,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切实反映。2.3 积累平时小测验的分数有着持续动态特点的学生学习,不能仅仅考期末一次考察成绩来确定,必须细化到每次测验中,观察和比对需要一段时间的过程,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作判断。由此才能得到一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和真实水平的客观反映。因此,必须对平时小测验分数的积累足够重视,以便使学生的扎实学习受到鼓励,而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也能缓解。3 大力对学生表达进行鼓励,激发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激发,同时也应对学生说英语的信心积极培育。学生的自信需要在交际活动中,才能把任务完成。3.1 自信从气氛营造中产生学生自信心强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就对教师提出了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的要求,让学生的良好自信心能够树立起来。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教师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结合小学生现状,进行目的性强、计划性强的因材施教和循循善诱,由此,学生的自信心才能够产生。3.2 自信保护需要暂缓评价教师要对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加以保护。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求教师不能够简单化地回答“No.”或“Sorry,you’re wrong.”教师而应当充满微笑地回答:“Please thinkit over.”当遇到学生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对老师问题回答,就都该进行表扬。由此,让学生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加,其奋发向上的意志也能由此形成。3.3 让自信在自我展示中提高学生自己展示的风采需要教师鼓励,并让其能够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把足够的展示机会提供给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教师面前。如每次课前的Free talk,都要把学生在全班说英语的机会提供出来。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过程,提问要分别对待,提问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需要简单的问题,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向其提问复杂点的问题。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问题,优秀学生可以先进行回答示范,接着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进行回答,由此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减少了,这些学生也能够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出现。参考文献[1] 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2] 卓晴君,李仲汉,中小学教育史[M].海南出版社,2000.[3] 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素质教育

1.大学生素质教育面临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至今,所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然而我们也发现高等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得大学生学术视野不宽;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得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重的功利主义教育使得大学生畸形发展而不是全面发展;过强的共性制约着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其结果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熟悉本专业知识,而对相关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以至于“隔行如隔山”,出现“文”不知“理”,“理”不晓“文”的现象,很少涌现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是: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有理论、缺行动。另外,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淡薄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感情,存在着不恰当的价值取向,信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出现精神失落、道德滑坡等现象。因此,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实践,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提高境界,振奋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成为“四有”人才;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灵感,为他们在校学好专业以及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所以,加强素质教育,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2.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2.1以丰富的藏书优势,对大学生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教育,概括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为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更广泛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足够的科学精神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科学修养;培养学生不仅具有研究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课堂教育和实验教育,忽视了图书馆的自学教育。不可否认,课堂教育和实验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受专业、师资、学时等因素的限制,知识容量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许多课堂和实验中的疑难问题,以及相关知识须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来解决和补充。另一方面,到图书馆学习克服了专业狭窄、单一集中的教育方式所固有的弊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基础、兴趣、特长和社会需要来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扩展和加深专业知识,还可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到图书馆学习是一种自主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2利用信息优势,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

信息素质与科学素质是紧密相关的。信息素质包括各种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技能。信息素质可分为:(1)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等;(2)资源素质:了解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3)社会结构素质:掌握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影响;(4)研究素质:掌握利用信息进行有关学科研究的技能;(5)出版和传播信息素质:能利用文本或媒体报告研究结果。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仅仅学会规定的课程而没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网络获取知识能力,仅仅学会书本知识而没有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和研究开发能力,即使拿到了大学毕业证书,也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因此,信息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素质是一个人进行终身教育的基础,如果在大学阶段我们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鉴别、处理、交流的能力,那么就在培养大学生最终成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是其它部门无法比拟的,学校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主要是由图书馆来组织。

2.3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

当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他们全面提升素质的主要瓶颈之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要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体系。大学图书馆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平台。

(1)广泛利用橱窗、板报等资源,宣传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问题,正确认识自己;在阅览室的自习区域和公共大厅,张贴一些名人介绍和警句名言,开展书画展和摄影作品展,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利用学术报告厅,聘请社会名家和心理专家开办心理咨询讲座和学术报告会。通过名家风趣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真实的案例,特别是针对毕业班和新生的心理辅导,能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创建网络心理健康咨询台。广泛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建立心理咨询网站。心理咨询台的设立具有隐蔽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心理问题尽情倾诉,通过心理咨询台可以找到解决途径。而且,可以配备网络心理咨询老师,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针对性的解决,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是教学科研的服务基地,有义务且有能力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好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使我们未来的图书馆不仅是一大堆硬件组合起来的电子空间,而且还是师生们获取信息与知识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苑光明,高雁,任福全.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5).

[2]吴君英.高校图书馆美育功能与学生素质教育[J].河北科技图苑,2005(6).

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数学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强调教育的素质化、全面化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课程不再只停留在简单地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上,开始更多地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进而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探索能力,积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回避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对学生的考查不能只看考试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尤其是科学的严谨求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更应该成为小学数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中之重。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素质教育的职业敏感和意识,才能给数学的素质教育开一个好头。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概述

1.明确什么是素质

从狭义上理解,“素质”是指先天素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先天的生理解剖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而素质广义的含义是指以先天禀赋为基础的,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综合狭义和广义的含义我们可以得出,素质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加以提升的。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未被开发的潜能,只要训练得当,有适宜的环境,人的素质都会有提高。这种认识也就给素质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充分的理论基础。

2.明确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词,也是受到我国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在我国,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目前也仍然处在改革研究之中。素质教育在学术界也存在很多的观点和争议,综合起来,我们可以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和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素质为最终目的的教育。而小学的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培养为中介,以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为造就具有良好素质的合格公民。通过分析理解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我们可以发现,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健康的心理品质都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培养对象,处在非常基础的地位,也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所应该重点塑造的重要素质。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坚强健康的心理品质,小学生就具备了健康成长的基本精神条件,在未来的成长发展中能够更强地抵御一些歪风邪气的侵袭,也为孩子们的智力素质的提升提供了精神上的保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有才无德”等教育失败的个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可能多方面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心理健康素质、价值观、意志品质等进行训练和提高,从教学准备到教学实施都要围绕这些目标进行工作。

二、小学数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建议

1.从生活实践入手

数学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还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应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其他多方面的素质教育。数学这门学科比较抽象,不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科学用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或者用更加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的方式去启发学生,从而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逐渐培养他们成熟的数学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很难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炼出数学元素来,也就意味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自觉使用数学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数学从生活中提炼而来,而小学生又该如何做到这一点,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总结数学,升华数学呢?这还是需要教师正确的教学设计和引导。一般来说,我们从体验入手可以收到更有效的结果。通过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操作,从中去发现数学的发生过程,从而锻炼数学思维品质。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会学到测量和度量单位的知识,这些属于生活中的常识问题,最好是让孩子们亲自从生活中去体验,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提高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让孩子们用尺子量量课本、书桌、黑板、电视机等的尺寸,再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量一量操场的长度和宽度,启发孩子们从中找到测量的一些技巧和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大小估计经验。

另外,我们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多多运用数学,比如跟妈妈买菜的时候帮着算算买的几样菜一共花多少钱,给了菜贩十块钱够不够啊,需不需要找钱啊,等等,可以用家庭作业的形式鼓励孩子亲自去运用数学,体会正确运用数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在学习认识时间的时候,就要联合家长让孩子们自己去看时间了,甚至家长可以假装自己不会认,从而鼓励孩子们多认读,熟练掌握时间认读方法,也从中增强自身的价值感。

2.加强素质教育改革创新实践

创新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我国的相关教育改革标准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设计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地进行组织和引导,并且提出数学教育中要强调学生的自身特点,还要遵守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则,从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认知程度出发,让学生明晰抽象数据的数学模型转化步骤,在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的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塑造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念和正确的情感态度。

所以,改革是一种必然,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满足于现状,应多争取一些培训学习的机会,多听一些同行的课,开阔自己的思路和视野,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唤醒,从而爆发出原本就有的学习潜能。

3.借助游戏教学法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心理学对于小学生认知心理和学习兴趣进行了深入剖析。小学生进行听说练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思维构建的过程。不断地听与说,可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增加应用数学的实际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如何让小学生沉浸到数学活动当中,在大量的听说练习中丰富数学经验呢?我们可以引入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可以分为传统游戏法和新型游戏法。

传统游戏数学的学习方法需要在教师的组织下,动员全体或部分学生参与。例如,口算速度闯关游戏,让每一列学生成为一组,以口算接力的形式在各组之间比拼口算的速度,哪一组最快、错误率最低为优胜组。这种传统的游戏方式无疑会锻炼学生们的多方面素质,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等是绝佳的机会。当然,教师也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因为毕竟有赢就有输,现在孩子们往往都比较要强,赢得起输不起,为了避免因为输掉比赛而形成互相埋怨或怀疑自己能力情况的发生,在比赛之前,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思想工作,让大家以豁达的心态面对比赛,不管输赢,只要尽力就好,总结教训,以后再战。

新型的数学游戏,主要指的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一些互动数学游戏,这些游戏需要在智能终端上运行,让小学生们即使离开课堂也能丰富数学知识。再借助一些信息交流软件,让孩子们课下的时候同样能够去学习数学交流数学,形成一种互动互助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新型数学游戏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也符合他们日常娱乐习惯,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给师生之间增设了情感和信息沟通的桥梁。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5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尝试改革传统教育形式下的弊端而产生的。中学地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中学地理教学方法上所应做出的创新,提出观点和看法。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利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并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也即素质教育使得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方面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为了迎接21世纪的竞争和挑战,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着“素质教育”的战略决策。中学地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它担负着教育下一代认识地理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任务。

1 当前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1)知识教育等同于素质教育。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方面来说,中学地理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认为知识教育就等于素质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这三方面的任务未得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地理课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综合发展,尤其突出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将感性地理知识等同于地理知识。在中学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每一章节内容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只注重传授感性地理知识,而轻视理性地理知识。将感性地理知识教育等同于地理知识的教育,影响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地理知识系统不能有效形成。

(3)在教学方式上重灌入轻启发。从师生双边关系来看,主要是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内容传授轻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核心地位,形成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制约,学生独立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 素质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素质教育下的中学地理教育要求广大中学地理教师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其中教学观念的改变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1)教师导学方法的探究。在中学教学中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关系的具体要求。科学合理的导学方法,合作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以及师生情感的融洽交流,都是教师导学的成功因素。如:在地球的运动一节,利用地球自转的动画,引入新课,可以引起良好的效果。

(2)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究。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实践活动和典型案例的分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便于观察和了解难以理解的地理事物。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素材,应具有直观性和便于探究性的特点。学生通过直观动画及材料来接触教材中抽象的地理事物,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效果,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思维能力的升华。

(3)中学地理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探究。亲身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感受过程,在亲身观察中不断掌握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才能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新思维。因此亲身体验是迅速掌握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最有效方法。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做适当的实践活动,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中观察到的地理事物,可联想到所学知识不足,以提高应用能力。

3 素质教育形式下的中学地理教法探究

(1)案例教学法。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中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案例都是源于实际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讨论、探索、解决一系列的地理现实问题,从而培养了兴趣,领悟地理理论的实质。案例教学法一改原来教师动口、动手和动脑,学生听、看、不动脑的传统教学方法,变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会学习、思维和创造。案例教学中通过启迪学生的智慧以及通过讨论使问题愈加清晰,同时在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开放式课堂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各种才能,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2)JTP教学法。中学JTP实验是“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整体改革国家行动计划”的简称,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办事处于1990年签订的为期三年的教育革新项目。它主要研究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从兴趣、情感角度来探讨其对中学地理教学的影响。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学习能力的源泉,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的直接因素,更是创造性学习的必要条件。实践证明: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浓厚,注意力就高度集中,其求知欲越强。一是用地理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寻找兴趣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基础,用地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二是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入手,引进要讲述的教材,培养兴趣;三是从问题入手,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兴趣,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洋溢着对探求地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四是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3)“立体化”教学方式。地理教学系统的三项职能的“立体交叉”落实,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学地理教学系统是为了实现地理教育的三项职能建立的,而现代地理教育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地实现下列三项职能:一是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二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在能力培养方面,不仅是要加强对地理观察、地理想象、地理思维、地理记忆等地理认知能力的培养,而且要特别强调与重视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思想品德教育。三项职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将三者融为一体,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把三项职能紧密联系互相渗透。地理教学内容的纵横联系是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的体现。现行的地理教材系统主要包括两方面,即教材外部联系和内部结构。地理教材是一个开放的智能系统,同外部的联系非常广泛。例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的外部联系体现为三方面:一是与初中地理教材智能的衔接联系;二是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三是与实际的联系。再如,现行《高中地理》教材内部结构体现为:采用系统地理的形式,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人地关系为线索,将当代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组成一系列知识结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和相互交织的综合性,从这一意义来看,地理学科实际上是由“点、线、面”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这种特殊性,只有建立一种以横向知识、纵向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分别为三个维度的立体知识结构,才是比较合理的结构。中学地理“立体化”教学需要教师教学时从知识的纵横两方面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气氛有起有伏,有声有色;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既注意到学生横向之间的个别差异,又注意到学生个体在发展中不同阶段之特点,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学习,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学是一项工程,它面向的是一个由许多活跃的个体构成的复杂群体,在每个大群体中,又有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小群体。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迅速的提高,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既立足群体,又照顾个体;既发展群体,又塑造个体。只有当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获,都得到最大极限的长进时,我们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正伟.论学科教学论的范式转换[J].教育研究,2005.3.

[2]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

篇6

在现实生活中,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和评价标准,依然存在。有人把考试当目的,造成了考试与素质教育的矛盾。

其实,考试的实施是由教育思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考试。应当用素质教育的思想,统领考试的实施。实施考试改革,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增强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行考试内容的多元化。注意考核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减少考知识的份量。注重考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利用考试这根指挥棒,把学生从注重“记忆”转变到注重“创新”上来。不仅考书本上有的,也可考书本上没有的;既考本课程的,也考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的综合运用;既考教师讲过的,也可考没讲过的。

考试考能力,特别是考创新能力,曾经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然而,近年来实践表明,它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据报载,深圳一家公司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招聘毕业生。他们别开生面地出了5道试题。它们是:对任何毫无经验的难题,你有什么方法满怀信心去解决?(限30字)对任何毫无经验的谈判,你有什么方法使谈判获得最佳效果?(限30字)对任何毫无经验的难题,你有什么方法保证自己的分析、判断具有最大限度的正确性?(限50字)影响任何人成功的障碍是什么?(限20字)为使任何人“出人头地”,你有什么方法从根本上帮助他们?(限20字)试题表面上没有哲学理论,而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应试者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是很好的检验。

在考试方法上,改变单一的笔试,实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化,例如笔试、口试、实作、演讲、辩论、撰写读书报告或论文,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限时与不限时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有些考试允许学生讨论,也可由学生命题。

在评定成绩上,实行记分与评语相结合,也可实行等级评分。应当兼顾作业、实践等成绩,某些环节还可实行学生自评和互评。不刻求标准答案。有创见的答卷,可以给高分。在评分标准上,如果全对,但无创见,只给六七十分;如有创见,但有小错,也可给100分,甚至更高。有这样一道试题,冰融化后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水”,但有人却回答是“春天”。后一答案更有新意,能说它是错误的吗?

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要重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不局限于一次两次的考试;要重视发展性评价,不拘泥于静态的分数。学生有发展、有进步就是成绩;有大发展、大进步就是好成绩;有特大发展、特大进步就是优秀成绩。

篇7

关键词:素质教育 考核方法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从教育价值上说,素质教育必须同时满足社会、个体对教育的需求,这既是素质教育实施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考核改革的目标。本文之所以将研究的着眼点放在考核上,是基于:课程考核除具有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功能之外,还是日常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确定学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大部分是“重结果轻过程”。考核试题和平时作业多是识记性题目和模拟性业务题,大多只有固定答案,难以达到能力考核的作用。

受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也多以应试为核心。虽然多数教师重视教学改革,都认为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如果考核方法还继续沿袭传统的考核方法,那么教学改革很难有真正的成效。因为对于教师而言,知识传授更容易些,而组织重在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启发式教学,如案例教学、企业调研,则难度较大,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精力首先提升自身能力,并进行大量考核资料的准备;对学生而言,完成识记性的作业更容易一些;而案例研讨、案例设计、企业实务调研、撰写课程论文等作业难度较大,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考核方法改革的背景分析

传统的考核方式曾经为我国筛选人才发挥过应有的作用。但在目前形势下显示出较大局限性。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核试题也多是只有一个答案,不利于考察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考核不注重考察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效率,不利于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既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受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就以应试为核心,教学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教学,不易调动学生主动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财务会计学这门课,由于会计改革的深入变化,对课本中的一些理论要深化理解,这更需要老师与学生共同去探讨,去发展,应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方式,而不应一味运用这种单项灌输的封闭式教学方式。

2.考核方法改革的实践

考核是确定学生努力程度和努力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考核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以财务会计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为例进行实践分析。

2.1树立基于素质教育,重在“能力培养”的现代考核观念

建立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核”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心理素质、协作精神、职业道德等。不要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深度和考核的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把考核真正当作是实现教育目标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手段,而不是教育目标本身。

2.2紧密结合《财务会计学》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核制度

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终考核成绩分别占60%和40%。二是在考核内容上,减少知识性试题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试题的份量,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1利用“学识层次分类法”设计考核内容,确立考核的能力导向

我们在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改革中运用了“学识层次分类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学识层次分类法主要根据认知进行分类。由于认知意味着获得、储存知识和开发智力,掌握与某学科有关的知识主要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因而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该方法将认知行为分为以下六个层次:①知晓;②理解;③应用;④分析;⑤综合;⑥评价。

根据认知行为的六个层次,在设计试卷时考虑学识层次和教学内容间的平衡、以及不同学识层次间考核时间的分配等。试题以案例分析为主,具体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计算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等。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在案例中掌握了账务处理的方法,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会计准则,同时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考核注重了能力的考查,试题基本没有考死记硬背的知识,如定义、概念、公式的表述等,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试卷综合考察了学生全面理解、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阅读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等。

2.2.2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体系,题目侧重理论联系实际。

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生动性,不能只限于笔试,还应采取企业调研、课程论文、正式作业、案例讨论与成果展示、书面报告、模拟实训、课堂评价等方式考察和评价学生。

篇8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波人体组织快速处理仪在病理快速诊断工作中的应用。 方法 对手术中患者人体组织进行2种方法快速石蜡切片。结果 超声波快速切片染色清晰,对比度较好。 结论 与以往煮沸法进行快速切片相比,该方法不仅时间短而且质量好,易于诊断。

关键词 :石蜡切片;超声波快速处理仪;隔热煮沸

在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做快速石蜡切片,切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诊断结果的准确与否。以往用加温隔热煮沸法进行制片,不同的标本、不同的处理时间,所做的切片质量差异很大。本实验把超声波技术应用于人体组织快速处理,探讨该方法在快速病理切片中的作用及价值,以便更好地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服务。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材料 取自本院近几年的各科手术新鲜标本。快速固定液配法:10%的中性甲醛(福尔马林)15.8ml;蒸馏水84.2ml;丙酮原液;石蜡。每做1例更换1次固定液和丙酮原液。

1.2 仪器 DCSK-Ⅲ型超声波快速组织处理仪,常州中威电子仪器厂生产。程序化控制系统,3个超声波发生器,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操作,工作性能稳定可靠。

1.3 方法

1.3.1 固定 快速标本均为未经固定的新鲜标本,取材时不易取好,因此,先固定30s后修成厚度不超过1.5mm的组织块[1] ,再放入固定液中3min。

1.3.2 脱水 固定好的标本放入丙酮液中3~8min(根据标本的不同处理的时间也不同)。易脱水的小标本一般为3min,富含脂肪、纤维的组织定为8min,其他的组织为5min即可。脱好水的组织颜色苍白、质地疏松。丙酮在脱水的同时具有透明作用,所以无需再用二甲苯。

1.3.3 浸蜡 脱好水的标本放入已熔化的石蜡中3~5min,组织块沉入容器底部,不再冒泡为好。

1.3.4 包埋 取已备好的白蜡块用烙铁烫化中央部分,把处理好的标本按要求铺于其中,压平、冷却,置冰箱内冻2min后切片[2] 。为防止脱片,切片应捞在涂有蛋白甘油(1∶1)的玻片上,在酒精灯上稍烤,即入二甲苯脱蜡、95%乙醇、水化、苏木精-伊红常规染色,快速脱水、透明、封片。以上操作温度都控制在75℃。  1.3.5 隔热煮沸法制备快速石蜡切片 常规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环节,在脱水过程中 丙酮液要经过3~4次,每次3~5min,每次都要更换丙酮;透明时用二甲苯2次各2min,整个时间约50min[3] 。

2 结果

40例手术新鲜标本,其中乳腺10例,甲状腺10例,卵巢10例,腹腔包块10例。分成2份,同时用普通隔热煮沸法和超声波快速处理仪制备石蜡切片。2种方法相比较,超声波快速处理仪所做的切片细胞形态完整,结构清晰,对比度较好,时间较短,约20~30min;而普通隔热煮沸法所做的切片细胞形态欠清晰,结构较模糊,时间较长,约50min。

3 讨论

超声波震动可促进分子运动,使试剂易于渗透到组织内部,加速组织处理。为节省时间,所有试剂都应预热。组织经超声波快速处理仪处理后,结构清晰,细胞形态完整,红蓝对比分明,既保持了原有外形,又没有明显的皱缩,与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无明显差异,易于病理诊断。超声波快速石蜡切片是手术中优质、快速制片的有效方法。在过去普通的加热快速石蜡切片过程中,容易出现组织收缩、质脆、形态学改变,不易着色,方法比较烦琐,步骤比较多等缺点,效果明显不如超声波快速处理仪所做的切片。现有不少大型医院用快速冰冻切片机,因其价格较高,一般医院无力购买。经过这几年的经验总结,我们认为超声波快速处理仪价格适中,时间和温度都可以预设定,操作简便,便于掌握,既经济方便,又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患者在手术台上等待的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参考文献 :

[1] 孟 奎,李 博,石群立,等.提高快速石蜡切片质量的方法和经验体会[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1,17(4):362-363.

篇9

关键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2001年,时任教育部长陈至立也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迄今为止,基层类似于“素质教育溃不成军”、“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落实”的民间评估多多;“素质教育执行难”也逐渐成为许多基层教育工作者对落实素质教育的几近一致的认识。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来,教育部门是非常强调素质教育的。但是,为什么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起来还是如此困难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就农村小学而言,现状更令人堪忧。下面我将分别论述目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面临的困境以及针对此种困境提出的解决设想。

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现状

1.师资缺乏。农村小学基本上是在进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环节较为薄弱。农村一个老师教多门课程的现象较为严重。专业师资“师慌”现象存在多年。近年来虽有改观但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2.生源问题。这似乎是个看似和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无关的问题,实则是影响农村小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与日俱增,学龄阶段儿童很多跟随父母在打工的城市就近上学。没有跟随父母进城的学龄儿童大都有年龄偏大的爷爷奶奶监护抚养,家庭教育的松散和放任自流状态使得学校教学效果不容乐观。这种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放羊”状态其实已经成为存在于全国的普遍性问题,是需要关注和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3.农村“小升初”考试的应试性。就我任教的地区来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存在的农村村办小学已经不再存在,小学中心校是目前农村小学教育主要或者说唯一模式。撤销农村中学由原有的中学教学设施和中学师资以及各村办小学师资共同构成新办小学中心校的教学力量。中学教学该有镇里中学负担。这带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农村小学生升初中(即“小升初”)成为农村小学教学至为关健的一环。升入重点中学的学生数量成为农村小学办学潜在的绩效考核标准,也是同一级别的农村小学之间竞争的重要标尺。由此,便带来农村小学奔着“小升初”考试的“集训”教学。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更难以开展。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的应试教育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显现出单向甚至极端发展的面貌,而素质教育在很多时候出于自发状态。单向的应试教育挤压素质教育成为农村小学教学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基于自己的教学活动对目前农村小学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状况作出的综合观察。

二、针对此种状况,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从宏观的认识层面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考试”的存在不会必然导致应试教育。考试作为教育评价的一种具体方式,其主要功能是促进教学,即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甄别与选拔充其量只是它的附属功能。“应试教育”则以选拔为宗旨,即是以考试得分为手段,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为唯一目的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由于实践中人们模糊了教学评价的质的规定性,片面地把它直接异化成选拔意义上的概念。”[1]因此切忌将“应试教育”视为是考试的必然结果。农村小学的“小升初”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梗阻,打通这一关节,增加农村小学生进入中学的选择,改变城镇重点中学选拔学生的考试制度,不再一考定终身。

2.素质教育并非是非考试的教育。有人认为,搞素质教育,就得减轻学生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就得取消考试,将素质教育看作是非考试的教育。这种错误观点就是把素质教育与考试给对立起来了,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诚然,素质教育提出了对现有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等进行变革的要求。但并不是说,素质教育不要考试,而是要使考试充分发挥对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发展的功能。

3.素质教育有利于升学率的提高。有些人认为素质教育将会挤压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空间,减少学生知识的汲取,当然就必不可免的影响升学率。

但是,素质教育真的就是升学的障碍吗?事实上并非这样。虽然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它的终极关怀是“人”而不是“分数”,更不把追求高升学率作为目标。然而,正是由于人本身的发展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推动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依托于这种教育背景而产生的较高的高考升学率,是一种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的结果,是以“无为”的方式实现了“有为”。所以,高升学率不是素质教育的刻意追求,却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

(二)除了宏观的认识层面需解决的问题外,回到农村小学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中来看,应对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拟可从下面几个具体、微观的解决方案着手:

1.农村小学寄宿生的增加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大量空间。农村幼儿园办学的不成规模、不成系统和村办小学的撤销使得农村学龄儿童从进校门的那天起便成为寄宿生。这是近年来农村小学的新现象。除日常的教学活动外,小学生在其它的课外时间也留在学校。这其实为农村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各种文娱活动的开展,多样的业余兴趣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充实了学生的童年生活。素质教育的实施将成为寄宿学生童年生活中最为灿烂的一笔。

2.师资运用优化。由于农村中心校由之前的中学改编而成,乡村中学的师资结构相对来说较为合理。这对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的推行来说是一种难得的资源。由之前的理科教师来指导小学生的课外实验活动,由之前的音乐、美术教师来专职承担小学生的艺术教育,这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质量是极有裨益的。在这个师资运用过程中,师资优化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3.改革评价机制。这是解决农村小学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冲突的必不可少的步骤。“评价机制不变,二者之间的矛盾一时难以根本改观”[2]。对于农村小学而言,又增添了更多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家长大都还停留在上学是为了识字的思想认识阶段,并且家长们普遍存在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心理,鼓励老师教师体罚成为农村小学一个格外耀眼的问题。所以改革评价机制对于农村小学而言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思想认识误区,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第一步。除了学生家长之外就是和城镇中学的评价机制问题,教育部门应避免唯城镇小学、中学马首是瞻的弊端。如何实事求是地改变教育评价问题是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较为严重,既有历史原因,也和近年来的教育改革关系密切,对于占中国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而言,教育至关重要,而小学又是起始阶段更不容忽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农村地区可以完成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教育质量优化人才培养实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双赢是绕不过去的问题。

注释:

①张宝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厄创造力》,《山东教育科研》1999年第12期。

②任梦:《小学素质教育:梗阻与弥解》,《文教资料》2007年8月号上旬刊。

参考文献:

[1]孙孔懿:《素质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篇10

一、根据不同运动技能的教学采用不同练习方法

在体育课教学中,素质练习内容之间的不同搭配及其前后时间顺序,会影响学生练习的效果。身体素质练习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通过负重下蹲、半蹲等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做俯卧撑引体向上等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仰卧起坐发展腰腹力量。通过调整学生的步幅和步频,再结合下肢力量的训练加快速度。如在快速跑等速度练习前,适当进行强度大、数量不多的短跳,对速度的提高是有益的;在力量素质的练习后进行速度素质的练习,可以有效发展力量和速度素质等。通过跳转体360°、快速折返跑、听口令背对起跑方向起跑等练习提高灵敏度。通过压肩、压腿、坐位体前屈等发展柔韧性。在教授原地侧向掷垒球时,做完准备活动后做两组高抬腿练习和俯卧撑练习。先教授学生原地侧向投掷垒球下肢的蹬地转髋练习,体会身体由预备时的侧向在蹬地转髋后转向投掷方向,两人一组一个人拉着练习同学的非投掷臂,让其练习体会蹬地转髋及用力顺序。再教授学生原地侧向掷垒球的上肢动作后两人一组进行对比练习,也可以一个学生拉着另一个做动作的学生的投掷臂,让他做动作,体会上肢投掷时的鞭打动作,最后完整地进行练习。在技能教学中,可采用低难度严要求的评价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高难度的动作打下基础,量变引起质变,量的积累是关键,技术的熟练水平直接决定技能的形成。例如在教学篮球的运球动作时先练习原地的各种运球,达到一定的水平再练习行进间的各种运球,最后形成应变各种变化运球技能。对于那些在总体水平上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从促进学生身体全面而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重点抓好薄弱环节的练习。比如有的学生上肢力量较弱,有的耐力较差,面对这种状况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练习内容作为课课练,以促进这部分素质的提高。

二、身体素质练习要把握安排的时机

通常在课的技能学习之后,根据课的内容、练习密度、运动量及学生身体素质,安排适量的身体素质练习,以便为学生提高体能,增强体质,更好地学习其他的运动技术,形成相应的运动技能,掌握几项运动技能,从而热爱相应的活动,形成终身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练习一般在准备部分的最后,也就是准备活动后面。因为学生刚刚做完准备活动,身体各关节组织刚刚活动开,而且体力比较充沛,如果在教学结束后加入素质练习,学生可能没有体力做各项素质练习。这个时间练习有两个好处:第一学生的精力集中,容易将动作做到位。第二练习的强度不太,有一些活动,还能够起到热身的作用。课的基本部分最后的一段时间进行练习,这时由于学生的身体通过一节课锻炼,身体的肌肉、骨骼都充分舒展开来,做素质练习,强化身体素质,还可以在游戏之中进行,当学生做错动作时作为处罚的一种手段,这时的素质练习往往会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就完成。利用好教材和相应的器材都会找到让学生兴奋的点,进行有效的练习,让枯燥的练习变得有趣和好玩。这种方式、方法和形式在教学中是经常被体育教师运用的,每次都能收到很好的练习效果。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运动技能时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又可以根据前面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运动负荷和密度的调整,从而保证整堂课学生的锻炼效果。另外,在准备活动的后半段学生身体预热后进行一些易操作和具有趣味性的身体素质练习,既是对学生身体和情绪的调动,又可以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三、在课堂教学中安排身体练习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