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和财务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和财务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和财务管理

篇1

现代企业管理是由多个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中包括企业的生产、营销、质量、技术、设备、财务、物资以及人事管理等多个管理系统。相对于财务管理而言,其他管理一般是采用实物计量的管理方法,对企业某项生产活动进行组织与协调,并从某一方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产生作用。而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价值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管理活动,其中包括资产购置、资本融通、现金流量与利润分配等内容,可以说财务管理工作已融入企业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

2会计财务管理的关系

2.1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2.1.1工作对象的区别

会计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资金在运转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信息,是一种信息流,会计主要是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录入、加工与处理等工作,同时还包括具体的记账、算账与报账等方面,对资金运转的管理方式属于间接管理;财务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资金运动,其中涉及成本管理、资金管理与盈利管理等多个方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种实际的经济管理活动,它属于物质流的范畴,同时财务管理的直接管理对象是企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它既是一种业务管理,同时又是一种实体管理。

2.1.2管理方式的区别

从根本上来讲,会计工作并不是一种管理活动,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分支,会计需要通过借助其他管理手段,来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可以说,会计工作只是对企业内部会计系统的管理,与企业中其他管理形式并不会发生冲突;而对于财务管理来说,它是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之下,对于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生产经营活动等进行科学管理与全面统筹的经济管理活动,另外,财务管理还对企业与企业外部各利益主体之间所进行的货币活动进行直接管理。

2.1.3工作职能的区别

会计的主要职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核算职能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整体反映,一方面为企业决策者、债权人以及与企业存在利害关系的其他企业或集团提供财务信息;另一方面对企业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这种反映要有完整的记录,为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提供有效途径。监督职能,不仅对于已经完成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而且对于经济行为发生以前或发生的过程进行监督,也就是事先监督与事中监督。另外,会计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有效监督,也就是在保证经济活动合规合法的前提下,对其合理性进行检查,以监督其效益性。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其主要职能包括6个方面,即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监督、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职能。其中,财务预测职能,主要是通过运用定性、定量的预测方法,对企业资金的需求量、使用效果与使用风险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并为企业的财务计划与财务决策的编制与制定打下基础;财务决策职能,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对企业财务的筹资、投资与财务成果分配等方面的决策,在企业正常运转时,资金筹集的来源与方式不同,会影响企业的收益,因此,在财务决策工作上,要综合考虑多种方案,做出科学决策,促进资金的有效分配与利用;财务计划职能,主要是通过对财务计划的科学编制,对企业资金流向与流量进行约束与规划,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财务监督职能,主要是以国家的财政制度为依据,遵守国家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弥补企业的财务漏洞,避免产生资金损失与浪费现象,以保障国家资金的完整性;财务控制职能,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财务计划、财务标准、资金定额以及资金预算,通过相应的调节措施与控制手段,促进企业资金的科学有效利用,以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财务分析职能,主要是对企业财务计划、财务预算、财务标准等各方面与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与改进管理方案,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

3会计与财务管理的联系

3.1会计为财务管理提供一定的财务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管理的过程是信息变换的过程,作为企业中的职能管理,财务管理在客观上需要会计为其提供关于企业资金运转情况的信息,其中包括企业内部资金的分布、结构与流转状况等。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财务关系进行处理与管理,而财务关系的维持与发展,需要会计及时有效地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同时,会计定期为财务管理提供相关信息,使财务部门得以有效进入资金市场。

3.2会计与财务管理都与资金运动有关系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都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密切关系,同时又都以货币的形式对企业资金运转进行计量、计价和评价。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中,为了方便办公,提高办公效率,通常情况下,都会将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结合起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合署办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管理部门与会计部门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保障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3.3会计与财务管理有一致的工作导向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会计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对企业价值信息进行收集、录入、加工与处理,其工作范围涵盖企业价值运动的全部过程;而财务管理主要从事对企业财务关系的处理工作,其工作范围包含企业价值运动的全过程,企业价值的流转速度对财务管理的过程与目标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对企业生产过程的监督与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由此可见,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工作导向上存在很强的一致性。

3.4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管理对象存在一定的重叠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参谋,在参与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其工作对象与工作内容必然会与财务管理产生一定的重合,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会计与财务管理只有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两者的管理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在对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协调与管理过程中,既不能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存在区别,就对其管理对象的一致性进行否认,同时也不能因为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的重叠,就将其混为一谈。

3.5会计与财务管理是相互依存的

从会计与财务管理工作关系上来看,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会计依靠财务进行资金供应,同时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与核算的过程中,以财务制度与财务预算为依据;而财务管理的资金预算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来进行。同时会计还要对财务管理绩效进行核算与评价,财务管理通过会计的核算资料才能进行财务分析。除此之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中,会计在提供信息时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因此,会计在进行信息收集与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财务管理能够保证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与针对性,以此来满足企业的各项要求,并有效促进企业中每一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篇2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政部在全国注册会计指定参考书中提出,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这一定义突出财务管理是有关资金如何获取、如何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

国内的专家学者在引进西方管理会计之后,积极探讨结合我国的国情,给管理会计作了比较明确的定义。有的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产生,把会计与管理结合起来,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有的则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学者把管理和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两种定义都认为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的精巧结合,目的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从以上定义的比较中不难看出,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二者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其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满足企业营运发展的需要除这一根本共性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还有如下共同点:从管理理论、方法体系以及管理过程看,二者都是按照计划、决策、执行与控制这一顺序进行的;二者都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信息分析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决策与控制;二者在管理中产生的报告文本、数据资料等文字载体均不具法律效力,对外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二者都主要是根据企业运作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规划未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发展至今,二者的不同点也很明显。最根本的区别是,财务管理主要管理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如何更有效地运用资金。财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纽带,它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可以说,成功的财务管理是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现状及其动态趋势这一前提下,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从而为自身寻求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并达到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则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考虑的对象不仅是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而且,管理的对象还包括人,它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与控制会计实现对人的成功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安排,达到人、岗位、财物的高效搭配,从而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可对比如下

不同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面临的环境以环境变化为背景,密切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稳定为前提,主要着眼于企业生产的直接经营环境转主要理念时间价值,风险理论成本—效益分析,经济模型,数理分析

研究侧重点资金的获取和有效作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计划、预算、决策、业绩评价与控制

研究对象物,主要是资金运动物,也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会计激励人

调整的关系处理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核算主体整个企业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部门、小组甚至是个人,可以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针对某一种环节

研究范围内外部管理并重主要是内部管理,或者是某些具体事项

时间要求一般要求定期编制资金计划和定额没有固定的时间需求,根据需要确定

三、二者各自优势的相互吸收

财务管理中的时间价值观念是一种以较低程度体现机会成本的分析方法,它引入了经济学中关于成本利润的思考,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重大意义。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观念考虑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对管理会计中的定量分析提出了灵活性的要求,对预算的编制、决策的选定有指导意义,在业绩评价会计、责任会计中也可以加以有效运用。机会成本概念、风险观念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符合企业由粗放型经营管理向集约型经营管理转变的需要。

管理会计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管理学、数学、运筹学、系统学、信息论、控制论的众多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与方法同样可以为财务管理所消化吸收。其中,有关的数学分析方法、经济计量模型有助于财务管理的进一步量化。此外,管理会计所吸收的委托理论、激励理论可以指导财务管理活动,对经济实践中的财务管理行为与绩效评价有启发作用,值得借鉴和吸收。

四、对财务管理学科属性的探讨

篇3

僧会远(1992-),男,汉,河南平顶山人,西安财经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摘要:有鉴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这几门课程内容比较相似,初学者往往不能很好的区分三者的区别和联系,特别是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存在大量的交叉内容,本文以东北财经大学刘淑莲老师主编的《财务管理》(以下简称《财》),东北财经大学吴大军老师主编的《管理会计》(以下简称《管》),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于富生老师主编的《成本会计学》(以下简称《成》)为例,详细分析了三门学科的区别和联系,以帮助初学者对三门课程有个大概的了解。

关键词: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区别;联系一、三门学科的联系。

1.三门学科的某些前提假设是一致的。首先三者的有关原理,方法均建立在理性人假设或有限理性人假设的基础之上。无论是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还是资本运营决策,都默认决策者寻求的是最优解或是满意解,而不是“凭着感觉走”。管理会计中无论是预测,分析,决策,控制,其都默认管理层会理性的进行方法的选择,冷静的分析问题所在,做出明智的决策,实施有效的控制。这其实是理性人假设的或有限理性人假设的具体体现。成本会计亦然。否则根本无需介绍这么多方法,理论,大家凭着感觉来搞定一切事就行了。除此之外,三们学科均建立在货币计量假设之上。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成本会计抑或管理会计都建立在货币计量假设的基础之上。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长期投资决策需要预测分析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离不开货币计量假设,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分摊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核算计量建立在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之上。

2.三门学科均对“成本”问题进行了讨论。无论是财务管理还是成本会计抑或管理会计都没有规避对成本的定义,分类,分析。三者均认为广义上的成本即为:企业为取得经济资源而发生的一切耗费或代价。企业所有的经济利益流出均可作为成本的耗费,不同的是,三者对狭义上的成本的定义存在分歧,下文将介绍这些分歧。

3.三本学科的目的及部分服务对象是一样的。从企业层面来讲,无论是选择投资决策还是进行成本核算,抑或实行责任会计,作业成本法,都是为了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或者增加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入。只不过三者的侧重不同,财务管理通过研究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优筹资量,如何衡量风险与收益,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等等从而如何使企业资金流的效益最大化;简言之就是“以钱生钱”。管理会计则是通过对经济事件的预测,经济过程的控制,建立一系类措施,从而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利润或公司价值的最大化;成本会计则是通过使用各种成本核算方法以系统合理的分摊企业成本,目的还是为了明晰企业成本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从而为节约成本,控制成本服务。总而言之,三者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

4.三门学科都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相应信息。如财务管理中的筹资决策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目前企业的资本结构的有关信息,以决定债务或权益筹资的数量及比例;管理会计中的存货管理则需要财务会计提供有关存货数量及种类的信息,以确定最优经济批量;成本会计如果没有财务会计提供的有关期间费用,原材料耗损等的相关信息就根本无法进行成本的分类与归集。

5.三门学科存在大量的交叉重复。具体言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虽然前者更侧重于对资金运动的实体进行管理,后者更侧重于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资金运动进行优化,但在以下方面两者是重复的:经济批量,销售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财务计划;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均有满足企业内部分析决策的需要,虽然前者不受法律法规约束,一切服务管理者为宜,后者要受到会计法规的约束,但是,两者在以下几方面是有交叉重复的:在成本核算中,两者都涉及成本核算的方法。在服务对象上,两者都有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

二、三门学科的区别

1.三门学科的侧重点不同。从研究对象上来看,财务管理侧重于企业的资金流,如营运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成本会计侧重于企业的实物流转,研究的是如何将企业的成本费用系统合理的分摊到每一阶段实物流转的过程之中,管理会计则两者部分彼此,即研究企业的资金流转又有研究企业的实物流转。如长期投资决策即要考虑实物流又要考虑现金流。(需要指明的是:企业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实物,即便是金融资产,也要考虑进行金融资产的人力成本,机器设备等。只能说更侧重于实物流或现金流,在以上论述中,说“既要考虑现金流又要考虑实物流即指此意”)。

2.三门学科在狭义的成本概念上存在分歧。因为三门学科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三门学科对狭义上的成本的定义也有区别。财务管理主要是研究公司资本的取得与使用,所以重在考虑公司资本的使用成本,即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中将成本定义为:企业再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象化的,以货币表现的,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应当或可能发生的各种经济资源的牺牲或代价。因其着重于探讨如何利用财务信息以实现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等,因此对成本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诸如:按照经济用途可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按其与决策是否相关分为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等。成本会计定义成本为: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资金的总和。因成本主要讨论如何核算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因此,成本将全部成本(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全部耗费)分为两类: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此即管理会计中对成本的第四种分类方法。综上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对“成本”进行了定义和分类,但是因其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不同学科对狭义上的成本定义也不尽相同。

3.三者所面向的时间点不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而成本会计是对已发生事件的记录和反应,不具前瞻性。例如,在长期投资决策中,以净现值法为例,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均要求对未来不同时期的净现金流量进行预测,然后折现,通过比较从而选择最优方案,但是成本会计则不需考虑未来的情形,它仅仅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记录和核算。

4.不同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由于是对过去已发生的事项进行核算,成本会计不需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但是,在长期投资决策中,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都要求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即今天的一元钱与未来的一元钱其所蕴含的的价值是不同的,在做决策时应当将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折算到同一时间点在进行比较分析。但是成本会计并不考虑这个问题。纵观整个成本核算过程,没有与资金时间价值有关的事项。

三、结论

总之,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对一个企业而言,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就需要利用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决策分析,控制好各种成本耗费,做好财务计划,拟定合理战略,考核评价业绩,等,这就需要三者共同来完成,谁也离不开谁。对于初学者而言,也因好好体会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避免混淆概念。

参考文献:

[1]李心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新论.财经科学.1995年第1期

[2]吴大军,牛彦秀,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篇4

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发展,再加上新形势下的政策制度等因素,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与我国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那么企业就应该思量如何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除了内部财务严格管理外,严格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也是所必需的。加强对企业的资金掌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企业的资金收支,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那么掌控资金的部门就变得重要起来,且唯一能胜任此工作的部门就是会计部门。

然而数据表明,我国的会计部门完善还有一定的路要走,其在不同层次都有着不同深度的问题,微观上来说其影响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宏观上来说其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所以,通过实例寻找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并完善是企业任务的当前之重。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一)相同的管理活动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同属于企业会计部门,它们的本职工作都是通过收集、整理、加工和处理企业的经济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战略决策信息。虽然它们同在会计部门,但却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系统,既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又相互制约、共同发展。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生产发展进行统计收集,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是否盈利做出判断。而管理会计则是在财务会计做出统计之后,根据企业管理层,!的需要,运用相应的科学技术,预测企业的生产前景,是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因此,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一个代表着财务动向,一个代表着管理方向。

(二)相同的财务目标

既然作为企业的一部分,那么最终目标就是让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因此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拥有相同的财务目标。不仅如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也有着相同的工作对象,就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经济的运行方式。财务会计通过统计企业资金的流程,进而核算企业的利益,直接反映出企业经济的结果。管理会计通过利用财务会计记录的各种经济信息,找到适合企业的发展方法。总而言之,他们都有着相同的财务目标,为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科学化而服务。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

(一)工作主体不同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不一样,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通常是整个企业,服务对象是整个企业内部。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却有着较多的不确定性,既可以是整个企业,又可以是一个部门、多个部门,甚至是一位企业的员工。

(二)提供的信息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对象比较广泛,有企业所有者、企业管理者、会计管理部门等等有利害关系人,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对象只有企业的管理高层,甚至只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

(三)其他工作不同

除了上述两点不同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日常工作也存在着差异,他们的工作侧重点、遵循原则、工作程序、会计管理观念取向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有不同。因此,通俗地说它们是同一个会计部门管理的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工作体系。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

(一)统一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我们可在企业会计部门中统一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让它们的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合理。要想让一个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加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合,财务会计系统可以扩大会计信息交换处理和兼容能力,为企业前期稳定发展提供真实的数据,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指导性作用,!;管理会计系统可以分析成本,管理制定预算以及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实用性作用。统一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助于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资源共享,也能加强部门合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结合财务预算、分析、评价等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财务预算、分析、评价等方面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预测分析水平,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发展需求。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会计、统计等各式各样的经济数据资源,也离不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数据统计以及分析,在财务预算、分析、评价等方面结合可以更加有序地进行各项工作,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提供有利的契机。

(三)制定企业经营日标

制定企业经营日标是为了让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实现业务上的结合,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围绕着企业经营目标展开的,这也是企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由财务会计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然后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接着企业的管理会计应该充分地考察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生产力以及管理水平,为企业决策者制定经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会计核算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63-02

一、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先天缺陷

1.法制建设的缺陷。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建设的相对滞后,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和法制规范,面对巨大的市场空白而又以赚钱第一,滋生了一些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制意识,且助长了投机意识;在市场准入、融资融券等方面,民营企业办理时间长、审批手续多、花费成本大、进入门槛高、税收管理法度模糊等,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也助长了行政垄断、腐败现象的滋长和蔓延;一些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相应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和监督。

2.管理职能的缺陷。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得到了财政、工商、税务、审计、金融等其他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配套法规的缺乏,在管理上存在着偏重“管利益”而监督不力的现象,造成政府管理职能的缺位。

3.融资渠道的缺陷。由于民营企业贷款要求很难得到满足,作为企业管理综合手段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缺乏正常运作的条件。

4.人员素质的缺陷。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者存在着文化素质低、管理专制化、决策随意化的情况,在事关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要么凭经验,要么凭感觉,决策非常轻率,财会人员多为“老婆”或者亲属,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知识与素质。

二、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核算主体界限不清,财务管理意识不强。民营企业的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的情况,大多存在处于探索曲折发展的中小民营企业中,经营权与所有权往往不分离,企业财产与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形成了一些民营企业决策者(未来的企业家或部分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认识上的错觉,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不少困难;在这种状态下的民营企业会计要素分布难以得到客观真实反映,产权界限问题甚至延伸到关联企业也模糊不清,财务管理难以开展,老板管理专制化、凭经验、凭感觉决策企业的重大事项,财务管理意识不强,留下了财务风险的隐患。

2.财会队伍素质偏低,法律法制管控缺失。理念陈旧、法治意识淡薄和成本因素三者互为影响,致使会计核算在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中地位的边缘化。民营企业的财会队伍概括起来一般为老板、内设财务人员或记账及兼职财会人员等。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大都为家族成员,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会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一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很大程度上凭感情、义气办事,在进行企业重大经营战略决策时,很容易用亲缘和血缘代替依法办事、科学管理和民主决策。也存在有一定水准的聘用财务总监等人员不得不对老板、税务、银行各做一套账表的做法。

3.财会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层次低档。在民营企业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会计核算违规操作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不设账,以票代账,或者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张冠李戴,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不配比;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方式记账等等。理财观念滞后,理财方法落后;财务人员习惯地一切听从老板,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等。

4.内部控制监督不力,现代财务理念缺乏。一是企业的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清查、财务审核、风险管理等基本的财务管理都没有开展,重钱不重物的现象突出;二是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已是部分民营企业的通病;三是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5.市场信用观念缺少,财务风险意识不足。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风险管理意识不足是当前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又一问题。长期以来,民营企业资金来源基本都是以自我积累为主,很少吸收社会资金入股,但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贷款难、担保难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在民营企业发展的前两个阶段,主要有政策层面的因素,而在环境越来越宽松的情况下,问题也在有些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财务状况不透明,自身信誉差,信用观念缺少,经营行为失信,不仅表现在制造和市场环节的制假售假及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的现象,还表现在采购、销售及财务环节的赖账逃债、报表弄虚作假等。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恶意逃废贷款债务,导致民营企业的社会信誉度和认知度低,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也没有让财务部门来切实控制和降低财务风险。从而引起担保难、筹资难等一系列问题,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大,降低了对民营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

三、加强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对策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不少民营企业正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在经济舞台上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很多民营企业也在寻找“脱胎换骨”的途径,但企业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生产经营各方面的风险,而财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做大做强,还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解决与改变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刻不容缓,而这种改变需要内外多方面起作用,并实行综合治理才能取得突破。

1.完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健全相互制衡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充分发挥权力制衡机制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等对法人治理结构都明确了原则要求。公司治理中的主要内容是财务治理,财务治理就是公司对财权的配置,建立资本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按照法规的规定建立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划分投资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的权限和职能。建立财务决策制度、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借以解决“财务决策权的影响”以及“协调财务冲突、制止财权无序利用”的制度安排。

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将民营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管理(经营)者和员工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应有法人治理结构来共同代表全部所有者和全体员工的利益,不能一人说了算。在股份制企业中,股东们的利益,无论多与少,都拴在这个企业里,如果由某一个人说了算,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自己的利益倾向。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或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包括只有一个投资人的民企),也不要某一个人说了算。一个人说了算,这种状况在法制经济社会中是不可行的,必须要有合理结构框架内的有关各方相互制衡,求得财权配置与利用上的基本一致,才能保证各方利益不受侵害。中国古代商业理念就有“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人聚则做大蛋糕。虽然要达到这一水平非容易之事,但民营企业总要有这种意识,更要有这种行动,因为它有利于民营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走向现代意识,是民企“脱胎换骨”的好途径,有利于民营企业的长治久安和做大做强。

2.更高层次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健康政企关系。从改革开放至今,政府职能的转变一直在进行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与我国经济新体制的要求仍存在着差距。进入新体制磨合期,要更高层次的转变政府职能,巩固和完善新体制,使新经济体制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民生问题、社会公平等相互适应和相互推动。一是做好梳理完善行政、市场、法律等规范的工作;二是建立分类、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和各级政府问责制;三是建立保证政府职能管理的监督机制,确保各级政府问责制落到实处。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现代财务管理。国家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以财务为中心的控制体系,从理论到实务对企业的财务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规范民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体系,实施现代财务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民营企业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来优化和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遵循合法、有效、全面、适时原则、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运用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及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方法,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进行全面的会计控制,从而达到加强会计核算、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二是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内部审计在促进落实经济责任、依法管理企业、查错防弊、保护企业财产安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要明确规定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将内部审计纳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保持其客观公正性,为民营经济的高效运营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三是树立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体系,实施现代财务治理的意识。处在中小规模发展阶段的民营企业,要树立财务治理理念,逐步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财会实际操作中由简入深,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社会责任的意识,向优秀的民营企业学习,对突破发展瓶颈和企业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力量。四是探索民营企业记账与中介审计收费管理的新模式。我国会计事务中介机构在经济体制转型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社会经济与会计事务的重要力量。很多民企采用了记账与兼职会计人员承担财会工作的方式,起到了既降低成本又解决缺乏会计专业知识的困难,但服务收费的市场行为带来的质量隐患与不良后果也相当严重。建议财政、税务、物价等管理部门加大调整该领域的工作力度,将服务收费行为改革为中介服务者与被服务对象非直接结算的服务工作量、特别是与服务质量结合的市场、行政、行业管理与职业道德行为,走出中国特色的记账与中介审计工作的新路,使民营企业从记账与中介审计中获得既降低成本又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社会责任的意识。

篇6

1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交叉重复内容

1.1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交叉重叠

以高职高专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材为例:管理会计的“预测分析”内容,在财务管理中相关预测分析的内容涉及;管理会计的“成本—产量—利润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利润管理中也重复介绍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存货决策,与财务管理的“流动资金管理”中的存货管理,都介绍了经济采购批量的计算与应用;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与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时间价值、“筹资管理”中的资本成本的计算、杠杆效应、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决策等有重叠。这两本教材的交叉与重复是显而易见的。

1.2 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叠

管理会计中的“产品成本计算原理”虽然只是简单介绍生产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但几乎涵盖了成本会计一书中成本核算的几乎大部分内容。而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系统”和“责任会计”也与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控制与考核的相关内容重叠。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性态及本量利分析”也与成本会计中的相关内容重叠。

1.3 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的交叉重叠

目前成本会计最新教材,已经尽量避免了其与财务管理的交叉重叠,没有将相关的成本预测、决策等内容纳入,但成本分析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重叠。wWW.133229.cOm

从上面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一书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和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相交叉。这三本教材的交叉重叠,关键在管理会计。

2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的优点

2.1 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资源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之间重复的内容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标准成本控制和成本责任中心业绩考核等。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若分开讲解,必然造成人、财、物等教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难度大而造成教学学时不够、教师教学不易、学生学习吃力的现象。反之,相关内容整合后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可以将三门课程重复的内容加以归并,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减少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

2.2 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由于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门课程间存在大量重复内容,所以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任课教师间协调不到位导致内容重复讲解,或者都忽略不讲的情况,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再者,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课程通常分不同学期讲授,先开设成本会计课程,后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再开设财务管理,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的前后衔接性较差,学习效果不理想,而这些教学弊端都可以通过将三门课程加以整合得到解决。

3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整合设想

转贴于

3.1 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

成本会计这门课是继财务会计之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内容的重点在成本的核算,重点介绍费用成本的分配、各种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辅助方法及成本报表的形成。所以针对现在的教材,可以只保留成本核算的内容,而成本控制与考核、现代成本核算方法可并入管理会计,作为管理会计教材的一部分。

3.2 管理会计的教材内容

管理会计侧重于对经济信息的直接管理,利用的是财务会计及成本会计所提供的具体信息,同时它又称为“内部会计”,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所以可以将教材的内容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上,将长期投资决策划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对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也不需要,而是在教材中介绍最新的管理会计内容,如相关的作业成本管理、人力资本会计、业绩评价会计、平衡计分卡、环境成本管理、价值链等最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使学生能学到最新的理念。

3.3 财务管理的教材内容

篇7

改革开放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人文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二十多年来,我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999年底,镇、村、组三级集体总资产达817.5亿元,其中村组集体总资产达453.3亿元,平均每年村拥有资产8168万元;村组两级集体净资产336.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25.8%;两级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额达44.9亿元,平均每年村纯收入810万元。农村集体经济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改善农村面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去年,我市村组两级集体经济用于村民的直接福利分配总额13.6亿元,人均分配1222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政府行政调控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管好日益庞大的公有资产,如何从源头遏制腐败行为的滋生,如何强化会计监督约束机制,防止和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是促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开展的关键。

经过深入分析经济形势和资产管理状况,决定从健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入手,从1998年开始,进行了会计委派制、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试点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 领导重视,统一认识,确保会计委派试点工作顺利推行

我市各级领导对会计委派制和会计电算化工作非常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就会计委派制和会计电算化推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市委书记李近维同志在多次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将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市分管领导亲自下基层进行检查督促。绝大多数镇区都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领导小组,按照市的要求迅速制订工作方案,召开镇区两套班子和村委书记主任会议,统一认识,把推行会计委派和会计电算化作为贯彻落实"三讲"整改和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行动,在领导力量、工作人员和资金配备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证,并注意做好选拔委派会计工作过程中的公开、公平、公正,及时化解予盾,有力促进了委派工作顺利推行。

同时,市委、市政府在推行会计委派工作中注意做好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稳步推进。进一步明确了财政部门是市、镇两级财政、财务工作主管部门,要责无旁贷地牵头做好市、镇两级财政、财务管理和改革工作,对市、镇直属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和会计委派。农村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主管部门要牵头做好农村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和会计委派工作;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要与财政、农村资产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确保会计委派制工作稳步推进。

市委、市政府并且对我市会计委派工作进程进行了统一部署:从98年在东城区试行农村会计委派制开始到2000年底,全面完全农村会计委派制和会计电算化,即巩固村级会计委派成果,全面推行联组会计委派制;从2000年10月份开始,结合镇区财政财务工作管理改革,在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推行集中财力、集中支付、集中核算和会计委派;从2001一年一半年开始,在今年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集中核算。力争在2001年上半年建立市、镇、村、组四级较为完善的会计委派网络,进一步加强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管力度,将反腐败关口前移,促进经济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我市推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做法

(一)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

我市是98年下半年开始,在东城区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工作的试点,主要做法是:

1、成立会计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属非盈利机构,受区办事处的委托,负责会计委派、培训、指导等工作。服务中心由经管站和财政所共同管理,业务上接受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主管部门的指导。对委派会计具有人事管理权和任免权,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关系隶属服务中心,工资由服务中心从村统筹后统一支付。服务中心与委派会计人员签订招聘合同,期满后,根据其工作表现决定继续留用或解聘。会计服务中心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提高会计委派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

2、公开招聘、统一培训委派会计人员。服务中心对委派会计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招聘的主要对象是,本区大中专以上学历,财会专业的毕业生。1998年10月,我们向全区公开招聘,经过严格考核和面试,挑选了19名委派会计进入会计服务中心,成为第一批被委派到村的会计人员,做到全部持证上岗。为了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会计服务中心坚持每星期五下午组织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学习交流,每月月中组织会计人员互相检查财务收支、记帐和建帐情况,并不定期组织委派会计和村出纳进行培训,保证了委派会计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受聘会计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9人,其余10人都是中等学历水平,对比村原来的会计队伍,无论是学历还是整体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明确委派会计的工作职责。委派会计人员受服务中心和村的双重领导,代表区对村的资产财务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对区办事处和村民负责。委派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村级集体和村下属的非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对村属下独立核算企业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定期向服务中心和村领导报送财务报表,并写出财务情况分析报告;每月15日前,要把村的经济收支情况和重大财务向群众公布;做好会计资料和有关合同的建档工作。

4、推行会计电算化。在委派会计业务上手后,1999年4月,在全区村一级全面推行会计电算化。全区19个村配备了计算机和电话专线,使用统一的农村财务软件,实行区村内部联网。区、村领导可通过计算机随时调阅村的财务资料,掌握村集体资产财务运作情况。

市委、市政府于2000年4月6日在东城区召开各镇区书记、镇长参加的现场会议,推广东城区农村会计委派制的经验,对全市的农村会计委派工作了统一的部署。

我市农村会计委派制主要做法和具体内容是:明确财政部门在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由镇区财政所牵头,镇区农村经管站协同组织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管理、培训、考核和指导,各镇区设立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专门负责会计委派有关的管理和业务辅导工作,业务上接受市财政部门和市农村集体资产主管部门指导。会计服务中心属非营利机构,受镇区政府的委托向各村委会派出会计,其行为对镇区政府负责,派驻各村委会的会计人员,其人事关系隶属会计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对委派会计人员具有人事管理权和任免权,通过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的关系,会计服务中心根据不同的委派岗位确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做好岗位责任制的考评工作,会计服务中心可根据工作的需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转换。此外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工作职责、行使权利、考核办法、奖励和惩罚、福利待遇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

联组会计委派和村级会计委派方式方法基本相同,会计人员均由镇区统一公平招考、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择优录用,联组会计委派还根据村民小组的经济规模情况,采取"一组一会计或多组一会计"的方式,部分经济业务少的村民小组,可由村委派会计兼任,联组委派会计纳入镇区会计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人员的任免、调换由镇区会计服务中心考核批准,工资报酬由村委会根据当地实际统筹支付。

目前,全市594个村委会已全面实行会计委派制,并且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今年7月份在全市全面推行村民小组联组会计委派制,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

(二)在镇属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推行集中核算和会计委派

为了推动全市镇属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和会计委派工作,今年上半年首先由市财政局在横沥镇抓试点,取得经验后于2000年7月2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财政财务工作会议,推广了横沥镇"三个集中"的财政、财务管理经验,部署全市各镇区全面推行"三个集中"(集中财力、集中支付、集中核算)的财政财务管理改革,把我市镇区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再推上一个新台阶,坚决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我市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对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核算。明确各镇区会计服务中心由当地财政所具体管理,对不同性质的单位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由财政供养的镇属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集中核算制度,由会计服务中心择优配备若干名专职会计,代表镇政府统一负责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专职会计人员人事关系挂在会计服务中心,使用调动权归财政的,工资福利待遇由会计服务中心统一支付。各镇属行政事业单位不再设置会计岗位,并取消银行账户,银行账户和会计账务统一集中到镇会计服务中心。各单位撤销会计岗位后,由出纳员负责单位日常财务工作,于每月3日前把上月单据报送会计服务中心,会计服务中心专职会计每月10日前要完成财务处理和结账、编报工作,并把上月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报送财政所总预算会计审核汇总后报送镇领导和各会计核算单位。

实施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如有另设账的,一律视为账外账和小金库处理。会计服务中心配置先进的电脑设备,使用市财政局通过政府采购统一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行会计电算化和网络化管理。

对于镇属企业统一实施会计委派。由镇会计服务中心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取专职会计人员,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后,派遣到镇办企业进行会计核算。镇办企业所有单据经企业领导审核批准后,交由委派到企业的专职企业进行账务的电算化手段处理,并把账务处理结果输入电脑,由会计服务中心通过电脑网络和电算化手段,集中汇审,集中核算,统一编制会计报表,报送镇领导和各会计核算单位。

目前,全市32个镇区已全面实行会计委派和集中核算工作。

(三)市级直属行政事业单位今年侧重于开展对现有会计人员的调查摸底,强化培训,认定资格,集中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同时抓了23个市直行政单位为集中核算的试点,主要是集中会计核算,统一物料供应,为下了阶段全面实施会计委派和集中核算打下基础。目前,市直117个行政事业单位已全面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由市财政局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将在2001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会计委派和集中核算工作。

三、我市推行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效

1、规范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通过择优选派的会计人员,因其素质较高,加上有关的考核、管理制度等的制约,委派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较强,主观上有意识,客观上有能力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履行好会计监督职责。通过他们开展工作,促进单位重视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使单位难于有真账假算、假账真算的会计作假机会,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

2、农村财务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镇区通过公开招考、统一培训、严格考核、择优录用,造就了一支年轻、充满朝气的高素质专业会计队伍。据统计,目前我市村级会计队伍平均年龄从42岁下降到24岁,学历在高中以上的比重由原来的56%上升为100%,大专以上学历由原来的6%上升为38.7%。委派会计上任后,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记账、结账准确及时,财务公布整洁划一,档案管理井然有序,同时,委派会计每月或每季定期进行财务汇总及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为实施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经济信息,使全市农村财务管理面貌大为改观。

3、农村热点问题得到有效的化解。农村委派会计代表镇区政府对村的财务进行监管,与村委会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能够更加大胆履行职责,维护财经纪律。委派制使农民心中有了一本明白账、放心账。今年以来,我市农民集体上访反映农村财务等热点问题的现象大大减少。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对化解农村矛盾,促进农村的安定和团结,确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减少开支,提高工作效率。东城区实行联组会计和派制后,村小组会计人员由原来的84名精简到26名,年工资费用减少近80万元。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后,结帐及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得到了明显的增强。通过实践,使广大基层干部从新旧管理机制的对比中尝到了甜头,也使他们逐步认识到,委派制不仅是对干部的约束,更是对干部的保护,从而在经济活动中更加自觉地执行财务制度,更加严格地按章办事,农村基层原来存在的"书记账"、"主任账"现象没有了,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大大加强,这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市的法治建设,对于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农村的长治久安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6、通过实施集中核算和会计委派,使各镇区对镇属行政事业、企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力度明是加强,进一步提高了政府理财水平,健全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监管机制,实现反腐败关口前移。另外,各镇区实行集中核算和会计委派后,大大地降低了行政成本、财务费用。如东城区实行会计委派制后,村级会计人员由原来的84名精简到26名,年工资费用减少近80万元。

总之,我市实行会计委派和集中核算之后,极大地增强了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使群众心中都有一本明白账,都有权参与财务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精神,让干部能够"清清白白当干部",群众能够"明明白白做主人",从而减少了干部、群众的矛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我市推行会计委派工作存在的问题

1、委派会计缺乏农村财务的实际操作经验,参与集体事务意识不强,向集体提出合理化建议比较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个别会计人员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大胆履行职责。

2、部分已实行村账镇记的镇区由于人员不足,只能停留在代记账的阶段,没能对村的财务管理形成有效的监管。

3、少数单位为了赶进度,对会计移交等工作走过场,使原来存在的一些财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1、已经完成会计委派的镇区,要加强委派会计队伍的建设,加大业务培训和政策法规培训力度,经常性地开展业务交流,不断提高委派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切实建立健全委派会计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报酬及补助方案,没有实行交叉委派的,要在近期内实行交叉委派。从制度上促进和规范委派会计参与被派驻单位的经济运作。

篇8

一、基本理论

(一)新医改。新医改是我国为了缓解中低水平收入人群看病费用问题,在2009年3月17日,我国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其中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等近期目标,同时把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问题、居民看病的安全、及时有效、过程方便、价格实惠等问题作为长期的改革目标。(二)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项目投资、资本的筹集、现金在市场上的流通以及对盈利资金的分配等问题进行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项经济管理项目,按照严格的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原则处理企业内部之间以及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等。(三)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单位对会计主体资金运动进行反应的过程,一般会计核算是对已经发生和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一个精确的事后核算,在会计工作工作中体现为记账、报账以及算账的总称。会计核算过程的合理科学性能够有效保证一个企业财务资金的合理运用以及

二、新医改下医院会计体制度体系设想

新医改下医院会计体系如下:医院会计制度: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医院会计规则: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绩效考评-内部控制根据以上我国新医改政策下医院会计制度体系可以看出我国医院会计体系制度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不断的完善与趋于系统化。首先它对医院会计制度的信息质量进行了一个严格要求,此外对会计科目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一个具体的说明以及明确了医院内部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办法,有利于提高医院会计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医院财务规则上进行了严谨的步骤规划,有利于医院财务在此规则下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我国新医改政策的特点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医改政策的颁布,使医院更像是一个公益性事业,医院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在追求盈利性的目的,而是把重点放在确实解决居民看病难与看病贵等问题。在医院的管理与经济模式上进行创新,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为了有效减少居民在看病中的实际费用,政府加大了对医院的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公立医院向公益型升级与改革。另一方面,在医院本身性质转变的过程中,对其内部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制医院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创新改革,奋力追上新医改政策的步伐。

四、目前我国医院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目前在我国医院财务方面所存在的最核心问题就是在会计核算方面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由于医院落后的会计核算制度,无法与新医改背景下所需要的先进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相匹配,从而导致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无法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新医改着重于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目的不在与盈利,而更像是一种公益事业,因此在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方面相比以前的的老制度会有所不同。在医院性质变化的同时,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及时改革,跟上新医改背景下的步伐,因此无法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求。所以医院应该要对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增强其系统性与科学性。(二)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完成,人类从此进入了信息时代。我国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网络信息技术遍布于各个领域当中。但是我国大部分医院在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医院都是公立医院,由于国家进行财务拨款,因此大部分公立医院不够重视本院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没有引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只是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并没有对会计核算进行信息化管理。(三)财务会计控制体系存在缺陷。由于我国医院在资金构成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其进行严格的把控。相比于其他事业单位,医院所涉及的资金数额大,同时包含医药、各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议及政府对医院的财政支出等资金,因此在对医院资金进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国家新医改政策的实施,医院固有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满足改革情况之下的日常财务工作需要。

五、提升与完善我国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的办法

(一)对医院财务会计控制系统进一步完善。在新医改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对医院的财务会计控制系统进行完善,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财务数据管理的精确性,同时可以有效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的真实与完整。医院财务会计控制系统为其内部财务管理与日常核算工作提供账目数据,因此对此系统进行完善与及时更新,有利于医院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工作时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首先,医院应当给予财务管理部门一定的主导权,使其在工作中有一定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能够对医院各项资金投入、医院的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以及在日常工作中的所有营业性收入进行一个合理的管理与核算,只有在财务部门拥有一定主导权的基础上,才能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顺利有序进行。其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局势要进行一个精确的研究与把握,根据经济局势的变化,适当调整医院财务会计控制系统,极力跟上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构建全面发展的财务会计控制体系。另外对医院的预算管理水平要进行完善与提高,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的预算管理目标,以及目标制定完成之后要使医院各个部门对此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是预算目标有效落实。(二)对医院资产实现合理与有效的管理力度。新医改政策下,在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的同时,要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在制度与管理二者相结合发挥其最大功能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医院的资产一般包含固定与非固定资产,其中对医疗设施设备、政府投入资金以及相关科学研究项目资金的管理尤为重要,因此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管理手段与力度。

六、结语

篇9

摘 要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概念来看,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财务管理主要是从价值的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核算主要是从资金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实现全面有效管理。但是从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开展来看,二者虽然有一定区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企事业单位中存在一定的交叉。为此,从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区别 联系

一、前言

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从二者的定义和实际工作的侧重点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定义来看,财务管理侧重于从价值角度进行管理,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从资金角度的核算与管理。所以,二者在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出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实际,二者在管理过程中又存在着交叉和联系,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为此,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三个方面。

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出了对价值的尊重,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中主要体现了对价值的管理。其内容虽然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但是其侧重点在于对价值的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归根到底是价值管理,与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应该从价值管理入手,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专门工作。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更多的体现出货币和资金的衡量,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对货币和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以此来满足会计工作需要。所以,对于会计核算而言,货币是主要的量度手段,会计核算工作在推进的同时,也是对货币进行量度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对会计核算的本质有所了解。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二者同属财务范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必然的联系,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开展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有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和实际应用出发,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魏迎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殷丽娜.Excel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家天地.2010.04.

[3]李恩柱.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0.

[4]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1.

篇10

内部控制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安全卫士,有助于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可及时发现和规避潜在风险,有助于财务部门树立正确的风险防控意识。内部控制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能够有效保证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有序推进。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为日常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强高校内部控制,要从岗位设置、相互控制、设置防线等方面入手。高校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性、制衡性、适应性、重要性和成本效益性。全面性就是内部控制要涉及高校的方方面面,制衡性要求岗位的设置、业务流程的设置要形成互相制约机制,适应性要求制度的设计要与单位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重要性要求对于重点环节要重点防范,成本效益性要求内部控制要以高校的正常教学为前提,不能因为内部控制而扰乱正常的教学工作。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高等院校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控制点:

一是债务规模控制,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部分高校新建校区,采购实验设备,债务规模不断增加,资金周转困难,极易造成债务违约风险。

二是现金管理控制。高等院校涉及的财政补贴资金较多,科研经费数额较大,要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控制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严格审核原始凭证。

三是资产管理控制。高校资产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及时盘点固定资产。四是设置内控部门。配备内控人员,设置主要负责人;内控部门人员要对内部控制法规和制度足够了解熟悉;高校要将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作为深化改革、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契机,实行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定期轮岗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建设风险数据库。

二、经费的日常管理和使用问题

当前,我国正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院校是创新的主体,国家对高校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呈现大幅增长趋势。面对大量的日常经费,如何使用和管理好,如何在保障教学科研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成为高校面临的直接问题。在日常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经费管理和使用制度建设较为欠缺,与发达国家高校的经费管理制度化还有很大的距离;二是预算执行不严,科研经费不能够按照计划审批书上的预算执行,经费的结余使用不合理;三是经费使用过程中重复购置资产,资产管理相对薄弱;四是对经费的使用缺少科学性的评价。研究制定新的日常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加强日常经费的管理和使用:

一是要加强经费的预算管理。加强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水平,通过预算控制监督日常经费的使用,积极报销人员规范填写预算审批表和经费使用明细表,及时为报销人员提供预算编制指导和咨询服务。

二是对日常经费实施精细化管理。在经费使用过程中,对与预算不符的资金使用,要经财务部门和分管领导一致同意后方可调整预算,报销相关费用。

三是要加强账务处理,完善会计核算。拨付的资金要及时分类记账,拨出资金和报销费用要及时兑付,及时编制相关财务报表,详细列示经费预算与使用情况、实际到账情况和审批批复情况。四是建立日常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从绩效评价的原则、指标选取、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入手,建立基于项目质量的日常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形成合理的激励机制。

三、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是相对于会计分散核算和支付而言的,它指的是通过专门设置会计核算中心,逐步取消原先的会计、出纳等会计核算岗位,依靠会计记账的方式,实现对会计的集中核算和支付,这种会计核算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会计服务的一体化。确切地说,就是设置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支付中心,各二级学院不再单独分散地进行会计核算工作,通过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实现单位财务会计业务的统一集中处理。高校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二级学院的会计工作都交由会计集中核算支付中心来完成,这常会造成会计核算支付中心一人来负责多个二级学院的日常会计工作,这样一种会计核算管理模式就使得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种职能分离,也就失去了原先预想的对整个高校会计实现实时监督的作用。当前使用公务卡支付结算已经全面铺开,但是使用范围相对较窄,使用制度尚不完善,管理上也不够规范,公务卡以个人名义办理,信用由个人负担,设计上不合理,这极大限制了高校公务卡的推广使用。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的相关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和支付的管理制度,要界定好岗位职责,明确人员分工,加强内部控制,实行稽核与资金管理相分离,保障核算支付中心廉洁、高效,为各部门、学院服务好。

二是加强报账员的管理。报账员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后,负责报账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管理和备用金管理,发挥着联系中心和二级学院的桥梁作用。

三是完善监督制度,确保资产安全。报账员要及时做好相关账务处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起实物盘点制度,定期与核算支付中心核对相关账目。四是实施公务卡结算。推广使用公务卡,减少现金支出,可以有效监督资金使用的去向,保证单位资金被科学规范地使用。实行单位卡与个人卡主副卡的关系,持卡人消费不得从事与公务活动无关的事项,创新公务卡还款机制,不断完善公务卡使用规定。

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固定资产一般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能够在使用中保持原状的资产。高校的固定资产界定,一般是指单位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8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账实不相符,账外资产现象普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有的有账无资产,有的资产不入账,固定资产流失现象严重,存量不清,产权混乱,部分高校未进行资产清查,账实严重不符。

(2)在固定资产交接管理过程中,交接混乱,无交接单据。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随意处置,有的处置后再报批,有的报批后不及时处置,长期挂账现象严重。

(3)固定资产管理松散、职责不清、多头管理。仍有部分高校重采购、轻管理,资产使用效率较低,资产闲置现象普遍存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教学、实验设备短缺,教师办公和学生宿舍条件较差。

(4)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导致固定资产流失。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是要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对于高校固定资产设置帐外账、不入账等现象,通过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及时发现问题。

二是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高校要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设置固定资产分类账,确定专人对固定资产管理。要盘活高校固定资产,提高高校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激活使用效能。实行市场化操作,提高高校资产利用率,实现集约化、市场化运营。逐步健全采购、保管、领用、维修、报废制度,将行政管理与市场化经营进行有机结合,对调出、出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处理,对入账的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明确责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责任义务,转变部门职能,认真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

三是强化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但其维修金额不得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其他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核算。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转让、出租、抵押、报损、报废等,严格按照财务规定进行财务处理。

四是加强对二级学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随着高校机制的创新,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都在资产处或后勤管理处,二级学院作为高校资产管理的具体使用者和直接责任主体,下一步要下放资产管理权,二级学院的资产由二级学院统一申报,批复后用各学院办公经费和科研经费购买,管理权在二级学院。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只是负责监督资产和使用,做好统计和采购工作,实现集中采购。高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二级学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加强培训和指导。

五、高校债务管理问题

高校债务问题是目前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高校债务危机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而形成的。根据负债的定义,高校债务是指因过去的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高校资源的流出。目前,部分高校处于“破产”的边缘,亏损运行。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高校债务管理,有效化解债务性风险,发挥有效杠杆作用,已成为高校和财政部门重点研究的课题。危机并不可怕,要寻找解决途径,不断化解高校债务危机。为进一步规范和整治高校债务问题,高校主管部门都加强了对高校的债务管理,着力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有的建立了归口管理制度,有的及时帮助高校化解债务,有的建立了备用金制度。

一是要加强高校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把化解高校债务问题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要加强债务管理,成立债务管理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定期召集财务、总务、资产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分析财务运行状况,将风险化解在萌芽中。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要一月一调度,及时解决资金问题。

二是政府要加大投入,及时帮学校化解部分债务,释放部分风险。财政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是财政的基本职能,财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财政资金,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

三是强化风险管理,设立预警机制。积极开展债务摸底排查,摸清总量和结构,及时化解存量风险。建立健全担保机制,建立分级担保、反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减少债务违约风险。设立预警机制,合理确定监控指标,及时更新预警系统,随时判断风险大小,出现风险随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