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4-11 17:11: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技术会计工作计划

篇1

一、“抓”学生会部门干事

新上来的这一届学生会成员总体而言比之上一届“质量”要高,但是总归还会存在很多滥竽充数的,针对与这些滥竽充数之人,上学期的时候已经采取过相关措施进行整顿,把这些学生会的“蛀虫”剔除掉。虽然留下的这些干事上学期都是积极进取、工作踏实的,但是过了一个寒假,难保这些“精英”当中某些人会由于寒假里的过分享受而对学生会的工作积极性有所降低。为了使这种情况不从本质上影响到学生会的正常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

1、督促各部门部长定时召开部门会议,会议除了跟干事布置学生会任务之外要注重对干事的“学生会思想”的疏导。

2、对于那些问题较严重(专指那些对学生会工作产生抵触情绪的同学)的干事,对其进行一对一谈话,谈话者可为所在部门部长或者主席团干部。

3、如果以上两条均不奏效,而且该干事的态度变本加厉,先由学工秘书或书记训话教育,如不成,则按学生会相关条例书面形式开除该同学学生会干事资格。

二、“抓”学生会部门部长

学生会干事当中尚且存在此些孰轻孰重的问题,那么部门部长当中必然也会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一个部长都不能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的话,那么要想他所在部门干事能有多出色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对部长的督促管理也至关重要。

1、在每星期一次的学生会例会当中,严格把关部长开会的迟到现象,如无故迟到2次以上,需向系领导、学工秘书孙波老师递交书面检讨。

2、学生会工作当中部长得起带头作用,在系里有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去完成时,其部门部长得以身作则,带动干事去把任务完成。

3、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部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态度端正,日常作息规矩,要杜绝违纪现象,听从主席团和系领导的安排。

4、如有部长态度行为恶劣,给系里抹黑,经劝导无效学生会有权撤销其部长一职。

三、“抓”学生会部门活动

接下来这一学期,较之上学期系里将有更多重大而重要的活动需要学生会及团总支的配合,也就同时需要学生会每个部门的参与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默契配合,只要这样,系里的所有活动才能顺利举办并在院里面取得好的反响。

1、“it风暴”节,技术部将负责“键步如飞”打字比赛、多媒体大赛和基本技能大赛三个重要活动赛事,作为主办部门,技术部的责任重大,但是同时也需要学生会其它部门的配合,比如外联部得负责经费方面的赞助和宣传部得负责赛前的海报等的宣传工作等等。

2、“同一首歌”晚会,这将是这新学期系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同样的,作为主办部门的文艺部将负起最重大的责任,另外外联部将负责解决晚会开展所需的经费问题,宣传部的宣传工作也必须要到位,体育部、生活部等部门到时要协助完成晚会现场的布置和善后工作。

3、五大球类比赛,这将是体育部的主要任务,能不能把比赛完成得井井有条,完全看体育部的策划安排和组织。到时,其他部门最重要的事就是组织所有成员前去为我系参赛队伍加油助威。

4、摄影大赛,主办部门:宣传部,配合部门:外联部(活动经费)等,相对而言,这个活动的开展没有那么复杂,但是宣传部也必须要重视得去做好它,其它部门也要适当得配合到位,争取把这比赛高效率、高质量得完成。

5、新生朗诵赛,这个比赛由学习部主办,经费方面由外联部负责,宣传方面要宣传部参与,其它一些赛前准备活动都需要学生会所有部门的积极配合。

6、生活部的卫生检查,这是完全专属于生活部的工作,在活部部长沈烨的带领下,计划比上学期工作要更到位、更负责。

篇2

【主题词】电算化 会计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会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改变了会计这一职业的传统,并且重新定义着会计工作。会计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带来的影响,并不失时机的调整会计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才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据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已单一使用了财务软件信息技术的企业,占我国企业的60%左右;将财务和企业的进销存或供需链部分功能集成起来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占10%左右;现在已有占我国企业的比例将近1%的企业已在企业内部实现全面地集成应用,真正实现了全面的ERP管理。个别信息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已步入全面电子商务应用的阶段。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或财务管理、分析、决策手段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程序、内容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更好的满足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这项工作开展时间短、加之缺乏会计电算化管理经验,有些单位还没有完全适应会计电算化所要求的管理方式和核算程序,致使会计核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阻碍了会计职能的发挥。为此,有必要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做好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1.对帐务处理方式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中,根据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平行登记总帐和明细帐。由于明细帐中记录的是逐笔登记的业务信息,而总帐中记录的是相应的合计值,因此,总帐中的信息是非独立的。在一个信息结构中,去掉非独立的信息,也就是计算机软件中所谓:“冗余信息”,之后,仍可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因此,如果总帐的作用只是为了保持和提供各科目的发生额和余额的汇总信息,那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我们可以从明细帐帐中获得同样的信息。在手工会计中,总帐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是因为总帐对整个帐簿体系起控制作用。通过总帐与明细帐之间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帐,可以发现记帐中的错误,以便及时加以纠正。另外,安排不同的业务人员负责总帐与明细帐的记帐工作,也起着互相牵制、防止作弊发生的作用。在手工会计中,记帐过程中的错误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但在两个人并行工作的情况下,同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同时发生同一错误的可能性就更小。因此,采用平行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发现错误,确保会计数据的正确性。但对于计算机来说,由于总帐和明细帐都是根据记帐凭证登记的,登帐的依据相同,只要会计软件的登帐功能是正确的,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应是一致的。因此,没有必要采用平行登记的方式,而应当采用集中处理方式,即来源于记帐凭证的信息不再重复处理,而是统一记录于分类帐中,集中加以处理。分类帐也没有必要区分总帐和明细帐。但是,这并不排除在计算机内部设置类似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格式。但这已不是手工会计意义上的总帐和明细帐了,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统制与被统制的关系。

2.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会计电算化以后,原来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部分地改变为人与计算机的联系,原来有多人完成的业务变为由计算机统一完成,原来记录于帐簿中的信息现在记录于磁盘、磁带中。由于工作环境的这一系列变化,原有的内控制度已不可能有效地发挥其对会计体系的制约作用了。在手工系统中,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性,内部控制主要通过会计人员之间适当的职责分离,实现相互牵制,由人工完成各种检验、核算和判断,例如,定期进行帐证核对、帐帐核对、银行对帐等等。在计算机会计中,内部控制就其基本原理来讲,与手工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可靠性的控制方法与技术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包括了许多建立在会计软件中,由计算机执行的各种检验、核对、判断以及对软件个别功能调用的权限控制。这些程序化的控制对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安全可靠非常重要。当然,除了程序化的内部控制外,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还包括管理制度和部分手工控制,但程序控制是计算机系统特有的。

3.对帐簿形式和错帐方法的影响。手工会计中规定日记帐必须采用订本帐,总帐和明细帐可以采用活页帐;帐簿记录的错误可用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和红字冲销法更正。计算机会计系统打印输出的帐页是卷带状的,可装订成活页式,不可能是订本式,只有到了一定时期,再装订成一本订本式帐册,作为会计档案保管。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由于计算机采用的是集中式处理方式,没有类似手工会计的对帐操作,因此,侧重于防止错误,而不是纠正错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保证会计数据输入的正确性。这主要依靠会计软件对输入数据进行多方面的检查,例如,科目合法性检查、借贷平衡检查等。但是,任何一个会计软件都不能保证数据输入和处理的绝对准确。当发现错误后,就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更正。由于在计算机会计中,很难再用划线更正法,所以一般采用红字冲销法和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应禁止直接修改存储于计算机内部的帐务信息。因为这种修改不利于找出造成错误的根本原因,杜绝今后再发生同样的错误,同时在制度上也造成漏洞。因为在磁性介质上修改数据不留任何痕迹,因此无法知道数据是否已经修改、是谁进行了修改和修改前的数据是什么。这就有可能使修改权限被不负责任地甚至非法的加以利用。

4.对会计信息存储方式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中,会计信息是存储在纸性的凭证、帐簿和报表中的,这些信息都是肉眼可见的,若被篡改,如涂改和挖补,会留下痕迹,因此一般较容易被发现。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会计信息以各种数据文件的形式记录在磁性存储介质上,这些存储介质上的信息以肉眼不可见的、机器可读的形式存在,因此很容易被复制、被删除、被篡改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另外,磁性介质在受热、受潮或受强的电磁场影响时,很容易损坏。因此,要保证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对存储介质有相当完善的控制。

5.对会计工作组织体制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中,会计工作组织体制以会计事务的不同性质作为主要依据。手工会计组织内部通常划分为工资组、材料组、成本组、综合组等,他们之间通过信息资料传递、交换建立联系,相互稽核牵制,使会计工作得以正常进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计算机处理信息集中性的特点,原有的一些单位,已无存在的必要,而一些新的组织,如数据收集组、凭证编码组、审核组、操作组、维护组、开发组等便应运而生。

⑥对会计档案保管形式的影响。在手工会计中,会计档案以纸介质形式保存,对会计资料的查询,也是以调阅纸介质档案为基础。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档案将以磁性介质为主、纸介质为辅方式保存,对会计资料的查询主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在计算机上查阅效率高、范围广。但对存放档案的环境及温度、湿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调整会计工作

1.结合企业发展长期规划制定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制定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可以避免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实施和管理中的盲目性,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更好的与本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当前越来越多的单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并正在实施和准备实施由原来的核算型财务软件向管理型财务软件升级,由财务部门单独实现电算化向人力资源、计划统计、销售仓储等综合利用财务信息的方向发展,会计工作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发展变化,把精力投入到会计电算化工作计划的制定上,并在制定工作计划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分析同其他管理系统的联系和接口,遵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目标的要求或企业发展的的长期规划,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总目标服务。

篇3

关键词:

一、财务管理工作的内涵与价值

企业财务活动是以现金收支为主的企业资金收支活动的总称。它涉及到企业的每一项价值活动,是以成本管理和收入管理为核心的全过程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物资都具有一定量的价值,它体现着耗费于物资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资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拥有一定数额的资金,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伴随着物流和资金流的运动,企业资金的收支构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一个独立面,也就是企业的财务活动。因此,财务管理就是分析、确定企业的经营方针、财务目标、管理职责,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通过财务策划、财务控制、成本控制、财务保证和财务改进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活动。财务管理活动涉及企业的所有活动,它需要企业的全体员工来参加所有相关活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这一点来讲,财务管理也称为全面的财务管理。

二、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与目标

财务管理职能是随着财务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自从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部分被广泛应用以来,其所体现出的特有职能就取得了迅速发展。财务管理职能,是指财务管理在再生产过程中具有的功能。财务管理的职能取决于财务的本质并受管理实践与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企业的管理范围也越来越宽泛,赋予的权限也越来越大。对未来时期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财务计划职能,把财务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按照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整体的财务组织职能;指导和监督下属财务机构和人员完成财务目标,发现差异,找出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财务控制职能;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和方式建立和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环境和良好的配合关系的财务协调职能。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的优势

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科技功能,把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处理中的程序称为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可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标准核算,对单位的预算、资金流、物流成本等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包括电脑、软件、存贮介质和操作人员。其次会计电算化是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相当于中枢神经。企业信息是企业决算、管理、生产经营的依据和结果反映。无论是企业的收支核算还是会计要素核算最后都以各种报表形式把信息反映出来。因此说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它在现代财务管理应用中具有很大优势。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备、合法可靠,企业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以及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手工操作条件下的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现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四、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财务管理中的对策

篇4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账务处理程序不够规范。由于财务软件本身对会计数据的来源提供了一系列规范化要求,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会计人员在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制订方面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目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小企业虽然也会根据企业实际管理需要及会计软件规范化要求对原有账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但由于受观念、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现有工作流程大都仍在旧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基础上进行,因而出现了工作流程与实际业务需要相冲突的矛盾,使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另外,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如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同类型经济业务不同人员制单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现象,破坏了企业账务处理的一致性,同时也导致了账户的发生额失真或失去意义。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不但会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还容易使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甚至导致管理上的漏洞,严重制约着会计电算化水平的提高。

2.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将被打破,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操作规程也都将发生很大变化,同时,由于数据的处理方式、记录方式、存储介质的变化,势必会带动企业内部控制的组织形式及内控制度的变化。一些小企业在电算化系统试运行阶段,没能适时调整岗位分工,虽然为通过甩账审批,也参照其他公司所使用的制度文本制订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并没有针对本单位实际工作要求进行设计,且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执行,内部管理仍是采取模仿手工的管理办法,没有实现重整,岗位分工混乱,权限设置缺乏牵制,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及会计档案保管、数据备份等都存在安全隐患。

3.会计电算化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小企业的电算化操作人员大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对软件的认识存有局限性,他们一般只能按照固定的模式机械的操作财务软件,却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另外,由于大部分会计人员的财务知识不够系统深厚、更新慢,因此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则无能为力,没能充分发挥出管理软件在管理方面的功能,不但没有完全体现出会计工作应用计算机处理的优势,而且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

二、完善小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建议

1.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将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原有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方式及组织结构产生一定影响,企业必需要调整原有的工作体系。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必须调整原已习惯的传统的核算方法,规范账务处理流程,以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2.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会计电算化工作给企业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因此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企业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企业要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计划,要注重实效。培训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结构问题。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企业应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看法;对策

一、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物中的简称。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技术的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收支,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对企业的预算、资金流、物流成本等进行管理的操作系统。该系统包括电脑、软件、存贮介质和操作人员。其次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系统,是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枢神经,企业信息是企业决算、管理、生产经营的依据和结果反映。无论是企业的收支核算还是会计要素核算最后都以各种报表形式把信息反映出来。因此说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二、会计电算化中存在的问题

1.电算化管理制度与执行脱离。为确保电算化系统正常运行和会计信息的安全、准备、合法可靠,企业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管理方法与制度。一些企业为达到甩账目的,根据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制定了大量的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制度,一时起到很好效果,但甩账后,这些制度没有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为:操作规程混乱、职责不清;在装有电算化的计算机上操作一些与电算化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允许一些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电算化数据档案保管力度不够等,上述问题均应解决。

2.会计制度的修改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主要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后,从记账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工作的组织、内部控制的方式和会计档案的保存介质以及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财务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修改,企业只加强了软件的运用,忽略了会计制度的建设。

3.会计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建立手工操作条件下的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是十分完善。实现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

4.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一直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核算,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可是,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模块,却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管理功能,没有从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对加强财务管理的作用。

5.操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安全性问题主要是指一旦软、硬件出现故障或病毒侵入,数据的安全、可靠性就受到威胁,加之数据资料的储存介质发生变化,如果资料没有定期打印存档或随机备份不及时,一旦出现故障,则损失惨重,无法弥补。另一方面,保密意识浅薄也易造成巨大损失,这主要表现为操作权限设置不当,操作管理不严。

6.电算化专业人员缺乏。由于会计电算化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都已接受过计算机培训,培训的人员却主要是初级人员,高、中级应用人员不多,而目前接受中高级培训的人员数量少,根本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三、改进和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对策

1.设计与实施电算化系统的方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工作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财务工作短期目标,它总是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因此需要详细制定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在统一规划下,分步有序地实施,以免盲目性,保证前后阶段工作的协调,从而扎实地扩大应用范围,最终实现整个企业的信息化。

2.加强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财务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中,必须引入安全稽核机制,对重要操作日志进行记载,并进行必要的权限设置,使业务数据只有在解密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同时必须进行必要的身份认证和内容检查,控制一些软件的安装,尤其是数据库系统软件,以防止利用数据库系统打开多账数据库,进行非法处理,拒绝一切无关人员使用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环境和软件系统是进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内部监控的必要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完整的行使自己的权限以达到会计内部监控。

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性地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若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收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超级秘书网

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实践;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笔者深知管理会计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情况进行总结,与各位同行交流学习。

一、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践情况

(一)完善基础工作

1.推进信息化建设。公司利用OA系统无纸化办公,实现数据及时性反映,有效地使管理过程数据透明化,便于及时追踪变化和分析。

2.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在预算委员会的主导下,预算管理体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基本经营理念;预算目标的分解,体现出全员管理的概念。

3.推进绩效考核管理。公司把经营目标转化为一系列的部门目标和可衡量指标,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要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获得价值的稳定增长,将考核落实到每个员工,并配合绩效考核奖惩激励机制,运用绩效考核办法客观评价各部门的经营管理业绩。

4.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公司建立了风险识别型内部控制流程,审计部门对业务流程进行内控审计,发现缺陷及时整改,根据公司发展和信息化管理需要,全面强化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二)通过预测分析确定和分解目标任务

1.通过预测分析确定目标任务。每年都要对各省区和各品种产品的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客户进行走访,通过分析测算各省区和各品种产品销售前景确定年度目标任务,使目标任务不致于过高或过低,目标考核者都有信心通过努力完成任务。

2.横向和纵向分解目标任务。横向分解是将年度目标任务按部门、区域、主要产品品种进行分解;纵向分解是将部门、区域、品种的年度目标任务按月度、季度进行分解。从而可以每月、每季进行跟踪考核和奖罚,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细分责任中心,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

1.根据责、权、利相适应的原则细分责任中心。对公司高层考核销售收入、利润、货款回笼3个定量指标和安全、环保、质量、计生4个定性指标。对生产车间考核产品产量、质量和成本。对销售管理层考核销售收入、货款回笼。对各区域业务员考核销售收入、货款回笼率、重点产品销售完成额。对公司其他部门重点考核工作效率,实行超过24小时不答复即问责机制。

2.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对公司高层以年度考核为主,实行年薪制,将年薪的60%按月预发,预留40%在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进行考核计发。对生产车间每月考核,按合格产品产量计发计件工资。对销售管理层和各区域业务员实行月度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月度计发70%绩效工资,年末根据考核结果计发预留的30%绩效工资。对公司其他部门按月计发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与公司经营业绩挂钩,并根据公司整体业绩计发半年奖和年终奖。对年度内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还另设技术创新奖、销售贡献奖和合理化建议奖等进行表彰激励。

(四)通过预算管理控制成本费用

1.根据预算制定销售政策控制销售费用。对企业的品牌创建和市场开发由公司统一规划,按预算执行;各区域、各主要产品的促销实行“限额包干,灵活使用,节约奖励”的销售政策,业务员在限额内有权根据市场特点决定做广告促销、会议促销、节日促销、买赠促销等推广方式。这样极大地调动了业务员的主观能动性。

2.按预算控制管理费用。公司各部门要按月编报下月资金使用计划,由财务部汇总并根据资金回笼情况进行调整,然后按资金审批制度报领导审批后执行。对预算外的开支一律按审批权限进行专项审批。

3.按定额控制产品生产成本。公司对每种产品制订有消耗定额和工时定额,车间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限额领料,根据工时定额确定产品的计件工资单价,每月按合格产品产量计发各车间计件工资。

(五)建立预警机制控制经营风险

1.应收账款预警。财务部每月对应收账款按账龄编制预警表向公司领导和销售管理层报告,敦促经销商及时回笼货款。对欠款金额达到信用限额的,要经授权审批或收到货款后才发货。财务部还定期向经销商寄发对账函,核对往来余额。

2.成本变动预警。财务部每月编制产品成本毛利分析表向公司领导汇报,对成本变动较大的产品要分析原因,并采取解决措施。

3.定期进行经营活动分析。公司每季度以财务为主导编写经营活动分析报告,对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产品销售及市场竞争对手动态情况、产品成本毛利情况、利润及人力资本情况、货款回笼及应收账款情况、现金流量情况、质量环保安全情况、原材料消耗及采购价格动态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拟定下季度工作计划。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1.利用网银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公司所有银行账户均开通网上支付功能,网上支付除了按资金审批流程办理签批外,还需经资金会计和财务主管网上二级审核授权,以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支付效率。

2.利用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和Excel表格处理工具快速收集和分析数据。财务人员通过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把精力从繁琐的报账、记账中解放出来,快速收集所需的数据,并通过Excel表格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将分析结论及时向公司决策层报告。

3.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反馈信息。公司通过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部门间的快速沟通,各区域业务员可以及时掌握本区域的销售、回款和费用限额情况,从而可以对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

二、应用实践成果

1.有效控制成本费用。公司利用上述方法手段对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变动作出快速反应,能时要分析原因,并采取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控制了成本费用,每年均较好的完成目标任务。

2.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公司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体系,对销售收入和促销费用考核到产品品种和业务员个人,财务核算工作量大幅增加,就要求财务人员能熟练使用U8用友财务管理软件和Excel表格等管理工具,让大量的重复计算工作由计算机完成,提高各个环节的处理速度和重复利用率,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3.客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基于公司对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信心,公司对客户提出3个月无理由退换货的承诺,业务员经常与经销商沟通确定产品推广策略,财务部定期与经销商核对往来账,使客户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更坚定了与公司长期合作的信心。

4.应收账款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通过强大的数据系统,公司对所有客户的应收账款都一目了然,同时可从客户签订合同开始,对客户付款方式、付款时间、结算方式等进行跟踪,控制客户信用额度,使应收账款的管理从滞后变为实时,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5.销售业绩快速增长。公司年销售收入由2006年的3939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0054万元,增长了155.2%,8年年均增长率达19.4%。

三、应用实践经验总结

1.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公司高层大力支持和推进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变革,积极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和改进工作,同时动员和发挥了公司全体员工参与管理,经常开展各种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通过“挖、革、改”等各种措施来驱动发展。

2.做好财务核算工作为管理会计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核算做得更精更细,从而把精力从繁琐的报账、记账中解放出来,去快速收集所需的数据并进行加工分析。在推进管理会计过程中,帮助相关部门提供和收集财务数据,做好调查论证,发现规律,建立分析模型,最终形成可操作的方案。

3.依托企业全员力量实施管理会计。企业管理活动应立足全局,围绕企业的全价值链展开,管理工作也需要延伸到各个环节,才能发现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做好整改完善。企业内部应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完善组织体系和信息网络,并借助信息化手段,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4.需要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处在实施和推行管理会计前沿阵地的财务人员,需要不断的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手段,从繁琐的报账、记账工作中,抽出更多精力投入到管理会计工作方面,这就需要企业重视和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给财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让财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管理服务。

篇7

摘 要 本文就ERP对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展开探讨,对推进业务流程重组,更新工作理念,引入新型工作方式,提升效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ERP 会计 业务流程

ERP系统囊括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了创新性管理思想,因此逐步成为各企业广泛应用的工作体系。企业承接业务、工作流程在引入ERP后实现了进一步优化整改,同时对会计处理形成了明显影响,其处理流程发生了转变。ERP系统中,企业会计信息抛开独立状态,实现了同业务体系的有效融合,进而可高效的获取会计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与报道。该系统中,企业需应对的首要问题在于怎样优化会计业务流程,令其最佳的同ERP体系集成。可依据统一性标准,进一步更新会计业务工作理念,基于IT技术进行有效的重组。

一、ERP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

ERP为一类资源规划工作体系,将IT技术作为核心基础,令企业会计管理同计算机系统技术实现了融合。同时基于会计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人以及员工提供了具体运作方式,是有效管理平台。ERP系统就企业整体供应链进行研究,应用多类别信息技术执行。例如,关系数据库、图形界面、客户机系统、面向对象技术等。该系统良好的引入基础数据、软硬件以及业务流程,并采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呈现出供应体系全面完整,重视各方协调合作,可推进市场、经营管理以及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优势特征。对市场环境变更可进行细致观察并作出快速反应。另外,ERP系统关注货物管理流通、快速传输信息以及资金的良好周转。企业引入ERP系统,需要创建良好的财务工作体系,并可在生产加工阶段中直接形成有用数据,令货物以及生产原料转化为资金进行流通。企业运行ERP系统之前,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培训,提升综合技能素质,令其明确相关工作原理,方能确保系统凸显综合优势,实现最大化应用。基于ERP系统通过既定规律进行创建,因而体现出显著的事前模拟性特征,对企业快速察觉隐患问题极为有利,可为企业树立战略化目标创建完善的基础保障。

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面向既定工作目标,需要员工的协同配合,体现出开始以及结束性特点。主体涵盖三类阶段,首先需要做好数据汇总收集,为企业具体生产做好充分准备,数据内容应囊括时间、总量、物品单价等。第二个阶段为编辑数据以及相关校验审核工作,完成加工后应实施有效分类,并进行计算分析,而后进行分类存放。第三个阶段需要依据数据账本进行报表编写,并上交到有关领导、机构或是投资者处。会计业务为工作流程内重要内容,其在经济管理实践活动中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可对工作效率以及最终成果形成根本影响。

二、ERP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业务流程重组实践方式

ERP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可通过更新原体系,创建新流程,这样一来无需应对较多风险,通过系统便可完成快速的重组,进而收到显著成效,不会对企业发展运行以及经营管理形成较大影响。该模式下,需对企业各个业务流程实现有效分解,通过科学分析作出合理精简以及调节优化。同时,需要创建自动化、现代化、网络化工作平台,预防工作人员大量的重复进行录入信息,可降低误差操作产生机率,并可在作业链之中高效、精准、便利的录入数据,提升工作质量。另外,企业可通过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基于企业现实状况以及相关产品特征、发展需求实现重组。设计之前,各部门单位员工可全面参与,积极协调,并可赋予其他部门相应的会计功能,令其在对自身岗位信息处理、操作的基础上,快速顺畅的完成关联的各类丰富会计信息的基础处理工作。例如,采购工作人员在采购物品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将形成的转账凭证以及相关记账信息交至财务单位进行全面审核。该类方式可实现会计业务开放后、流程化、一体化操作,提升获取信息效率,并符合应用人综合需要。

2.业务流程重组策略

ERP下实现会计业务重组,首先应创新工作理念,树立发展意识。工作人员应明确系统工作原理,有关操作流程与重点环节技巧,进而为流程重组创建完善保障。基于ERP系统的网络工作环节,应用各类计算机信息技术令数据来源全面扩充,为快速适应该类转变,会计人员应形成网络观念,善于应用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系统平台,进而令会计工作更加高效快捷。同时,会计人员应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完善账务处理,并积极参与到各类资源综合应用的工作中,同他类员工形成有序、有效的配合。ERP工作体系对企业员工团队合作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为此,企业工作人员应构建形成整体性、突破原有相对独立的工作状态,令各机构实现协调合作,并共同对整体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全面负责。企业还应通过重新建构形成同ERP体系全面符合的会计信息操作流程,前期应明确ERP的具体内涵,将企业分配为协调有序的子流程,并令整体业务流程形成供应链条,对各个工作实施全面管理。而后应研究原有会计业务流程,了解业务工作关键环节以及基础任务,通过对一般性工作的优化整改以及重要工作的全面管理,对会计业务流程实现全面提升。再者,企业应重新创建会计组织,基于业务工作流程位于组织结构中进行操作,因此做好重建工作尤为重要。ERP系统下,企业处于二维组织状态,业务流程则为会计组织内的核心环节,同时建立了同业务流程契合的小组。各个小组需要基于业务流程核心,进行有效的员工组织安排,应对流程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明确重组标准

为令会计业务流程体现实效性,在ERP影响下实现良好的重组,应进一步明确操作标准。即重组过程中,应由总体入手,不应单纯的注重某一阶段,进而取得优秀的整体成果。同时应把握共享标准,完成重组后,在各个部门录入信息,则他类部门享有对该信息应用权。应秉承改良标准,即流程重组应基于企业发展现实状况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开展,令企业有效的更新原有模式,并快速的适应重组新型发展方式,令会计业务流程实现持续整改。

三、ERP影响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功能

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有效重组,不但令相关工作更加规范,还强化了各机构联系交流,令交叉工作更加协调有序,可显著提升实践效率。在ERP系统中,企业加工部门、采购单位、营销管理以及会计机构可实现有效统一,各单位仅仅需要录入单据信息,便可通过系统实现自动化工作处理,并传输相关结果至会计部门。会计人员则通过审查分析,进行有效汇总便可。该类方式可显著的降低信息的二次录入,提升各类数据精准性。企业形成业务后,相关部门应对各类信息展开采集,并依据编码模式借助网络系统将其存储至ERP系统数据库之中。与业务有关的各类信息继续借助网络平台发至财务部门,依据相关业务工作要求,自动化生成具体的记账凭证。完成信息存储后,倘若员工要应用该类信息,则ERP系统可依据应用人提出的要求进行信息提取,依据会计模型作出合理操作处理。

完成重组的企业会计业务无需实施各类核算,各单位仅需要录入相关信息后,借助网络便可将大量数据发送至会计部门,进而可有效预防获取信息的滞后性。ER系统影响下,会计业务工作流程则由原有的静态逐步发展形成为动态模式。可快速的进行监督管控,并有效的发掘问题,制定合理的应对处理方案。企业他类部门以及会计机构应做好共同配合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工作,优化生产管控以及一体化销售管理。引入ERP工作系统后,会计业务可由单纯的会计部门逐步扩展到企业多个工作部门,进而可全面提升会计业务工作效率。录入信息储存于系统数据库之中,不但可确保会计信息可靠完整性,同时可为企业决策管理人制定工作方案提供更多便利性,满足随时随地应用价值化信息数据的需求,令管理人可精准的进行判断。引入ERP系统后,企业各类生产销售以及资金信息数据可实现全面集成,令会计部门对企业经营销售以及生产班组进行不同业务的综合监控,进而全面提升会计信息体系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四、结语

总之,企业应用ERP系统进行管理,可有效的更新传统工作模式,完成会计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不但可弥补传统业务流程的缺陷,同时可有效契合ERP工作特征。通过ERP系统对企业会计业务实施重组,可透过资金状况明确其具体的流通过程,并可清晰的掌握企业生产销售以及物资采购具体流程,令管理人员精准的明确资金走向,进而为编制后续工作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蕾,吴宏伟.ERP(企业资源计划)环境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研究.商场现代化.2010(18).

篇8

一、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风险特征

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处理手段的电子化、集中化,以及数据存储方式的磁性介质化,使得系统的内部控制风险特征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差错的蔓延性和反复性强在手工系统中,数据的处理过程分别由多个部门、多个岗位和多个人员共同完成,当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发生错误时,往往在下一个处理环节就会被及时发现和更正。但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数据处理的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当数据处理出现差错时,往往在短时间内就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系统,以致造成多种文件、账簿、报表的信息失真。

(二)系统数据的整体安全性差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综合数据信息存储的高度集中化和磁性介质化,一方面为人们快速查询信息和综合分析判断提供了方便,但另一方面也为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如未经授权的人员非法调用和篡改数据,以及拷贝企业机密文件等。另外,自然灾害、黑客入侵、病毒以及工作失误也将可能造成数据损坏或丢失。

(三)不合理业务识别能力缺乏计算机对不合逻辑、不合理以及非常事件缺乏综合判断和处理能力。如会计事项的记录中存在不符合企业既定会计政策的记录,或存在违反公认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等非法会计事项的记录,通常情况下计算机是无法判断和识别的,而这类错误恰恰是会计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风险。这类错误包括数量金额、会计分歧以及特殊业务归类等方面的错误。由于这些错误的存在,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会降低,其完整性因而也会受到影响。

(四)差错数据输入的危害性大计算机信息处理具有“垃圾进,垃圾出”的特点,即如果系统输入了错误的数据,那么无论以后的处理环节如何都只能输出错误的信息。

(五)系统具有程序风险在信息化条件下,除人的因素外,系统的工作还主要依靠计算机的软件来实现处理,所以如果软件程序本身存在弊端,就会造成整个系统输出信息的完全失真。因此,对程序的控制是信息化出现后的一个新的风险控制。由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风险具有特殊性,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比手工系统下更为迫切。

二、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目标,是指通过控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根据内部控制的定义和对系统的一般要求,内部控制的目标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系统的合法性系统的合法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是合法的,即遵循当前会计法规和经济制度的有关规定,并且符合财政部颁布的有关会计软件开发的有关规定;二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符合企业既定会计政策,以及符合公认会计准则、法律、法规等。因此,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以及系统运行阶段,都必须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确保系统及其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

(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保证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系统的设计及正式投入运行之前,就应充分考虑可能对系统的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并通过建立严密完善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安全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三)保证系统处理数据的真实和准确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应将一些控制措施嵌入程序中,如授权控制、数据处理控制、数据准确性控制、数据安全性控制、业务发生与各种预算监控控制、主要数据处理步骤留有痕迹控制、监控系统设置以及重要数据文件和重要程序文件被非法修改的控制等;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建立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控制制度,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输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构建

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EDAIS)以业务过程和事件来构造系统,以各类经济活动事项为中心组织数据,并独立于应用程序之外,业务数据输入一次,便可用于生成各种视图驱动应用所能提供的全部视图。EDAIS建立在事件驱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在业务发生时收集业务事件的所有数据(如时间、地点、责任人和参与者、涉及到的资源与风险等),将业务事件数据集成在数据仓库中,同时利用信息生成工具对事件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会计处理。即按用户需要产生各种报告视图,如明细账、分类账和财务报表等,实现业务与会计的协同化处理。

(一)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全程监督一是事前监督。在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环境下,事件驱动体系结构具有两大优点:(1)业务执行和信息处理整合一体,几乎同步实时完成。(2)充分记录组织活动的全部细节,支持任意视窗输出。在此环境下,会计预测可以根据全面详实的集成信息做出准确、合理的推断;会计预算可以不断细化,实现全面预算;会计决策则可根据实时信息做到快速反应、准确决断和灵活应对。二是事中监督。在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中,会计事中监督实质就是会计审计。一方面,因业务执行和信息处理相互交织融为一体而使其参与整个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因扁平结构缩短甚至消除了会计事项对经济事项的时滞而使其几乎成为实时控制。三是事后监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鉴于事件驱动体系结构采集业务活动的详细信息并进行有机存储,会计事后监督主要在两方面发挥作用:(1)会计分析可以立足企业整体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考虑,多方探究,取材广泛,综合性强;(2)会计评价能够建立可行的目标和可靠的标准,并通过全面详细的审计线索划清权责,奖优罚劣。

(二)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审计模型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和审计(Information System Control and Auditing,ISCA)模型是杨周南教授提出的建立、运行和控制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揭示了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应同时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控和审计体系。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运行,应定期审计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审计活动审查与评价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其执行情况并提出审计建议。审计活动也是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运行的重要措施。ISCA模型的应用前提如下:

一是制度建立。实施ISCA模型需要改变原有不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规则,建立新的面向企业过程的业务流程,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审计

制度、保证ISCA模型应用的制度。具体而言,应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建立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管理制度、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ISCA模型的岗位责任制度。

二是人才培养。要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制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计划,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高素质并有潜力的人才从事ISCA模型的应用。建立学历教育、在职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个人负担、单位投入与政府资助相结合,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增强人们对ISCA模型的认识,了解规范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式。

三是资金的投入。实施ISCA模型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以保证信息化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供应。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规模和行业性质,认真做好应用ISCA模型所需要资金的预算计划。严格控制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避免他用或浪费。

四是环境的构建。ISCA模型的应用需要构建良好的环境,包括本单位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程度、信息化开展和应用的程度、领导重视程度和人们对ISCA模型应用的接受程度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网络体系做好宣传和培训,遵循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律,充分了解本部门、本企业的管理基础和信息化水平,分析信息系统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内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支持技术,揭示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判断企业自身的状况,进行科学、全面、定性的可行性分析,分析体系由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员工素质、信息系统建设现状和预算、企业生存环境组成,用于评估企业的管理水平,并建立合适的信息系统。

四、事件驱动型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一)案例简介某车辆厂是西北、西南最大的铁路客车、货车生产修理厂家,曾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体制机构与铁道部脱钩重组后,其直接感受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变垄断为竞争;加入WTO后直接把企业推人国际化的市场;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等,竞争日趋激烈;日新月异的管理思维以及客户需求的提高,要求生产主导型经营方式必须转向市场主导型经营方式、部门级管理必须向企业级协同商务转变。西安车辆厂的管理信息化仅限于部门应用,财务部门2001年使用了某软件的财务部分,库房使用了早期自己开发的系统,供销处、生产处等部门的业务仍沿用手工处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存货占用,资金过高、采购成本难以控制、成本计算工作量大。(2)由于缺少企业基础信息管理平台,验收、入库、领料等业务较为混乱。(3)车间物料浪费严重。车间物资消耗失控,造成大量浪费,虽然可以通过考核进行控制,但都是事后的反映,造成的浪费已经形成,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已经发生。(4)财务业务不集成,决策信息滞后。由于信息不集成,企业决策者只能看到各式各样的报表,根本无法及时掌握企业的销售、成本、费用状况,并做出科学决策。

(二)案例公司实现目标一是完善计划管理体系,包括采购计划、备用品计划、费用计划;规范采购业务、安排备用品生产、实现对各项费用的控制。二是建立控制系统,包括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为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信息。按计划限额领料,直接材料按部门和成本对象归集和控制,及时准确核算产品成本。三是提高财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三)案例公司具体应用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进行采购业务处理。采购是该车辆厂供销处按计划计算出的物资供应计划,通过市场采购、加工定制等各种渠道,取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的经济活动,采购业务的状况会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营状况。生产处根据销售订单制定生产计划,采购计划系统根据分解检查处提供的有关材料定额资料以及生产处提供的生产计划,考虑现有库存情况,生成采购计划。通过系统,可以进行采购订单执行情况的监控,采购暂估情况的查询,采购结算情况分析,供应商存货成本分析;采购物资成本的自动计算并记账。  其次,进行销售业务处理。销售业务发生时,供销处在销售管理系统中录入销售发货单和销售发票,系统自动冲减库存系统的货物现存量;销售发货单审核后自动生成销售出库单传递给库存系统,库存系统为销售系统提供可用于销售的存货的现存量;财务部根据销售发票进行销售审核,系统根据审核后销售发票确认收入;销售出库单在库房审核后,传给存货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将计算出来的存货销售成本传递给销售系统。销售系统根据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提供销售毛利分析等。  第三,进行存货管理业务处理。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存的各种资产。为了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该车辆厂对其存货的采购以及收、发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对生产领料,基本全部采用限额领料单。每次领料都需要明确哪个车间领用,为哪个工作号的哪个车号领用,一方面用于部门业绩考核;另一方面便于产成品成本的计算。产成品、半成品、备品备件等的管理也需要通过表单进行严格的控制。  第四,进行存货核算业务处理。存货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对其管理除了加强对物的核算外,还需加强对其占用资金的核算。以努力降低存货成本,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提高存货资金周转率。存货核算系统就是为满足该车辆厂这种管理需要而配备的,通过存货核算处理,可得到存货周转率的分析、ABc成本分析、实际库存资金的占用额与计划额之间的差额分析、不同期间或不同入库类别的存货的平均入库成本的统计分析等信息。

篇9

一、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

通过实践对比,在会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比采用传统教学法更能较好地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学生以听讲、讨论、阅读、背诵、书面练习为主,然后通过一定的实训课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这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演绎过程。正是这种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将课程划分为实训课与理论课的同时,也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而项目教学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学生主动活动为主,采用以小组教学为主、班级授课为辅的形式组织教学,并在实施项目教学时,适当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模拟企业组织活动结构,让学习者“身临其境”。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教学中也只重视概念、事实和程序性知识。而项目式教学法则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教学内容,并把重心转向启发策略、控制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去领悟教师是如何运用这些策略知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让学生逐步会像企业家一样思考,而不只是像教师一样思考,从而使职业教育更加贴近职业实践。

(三)师生角色的转换。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模式是以教师“控制”为主的,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教授系统的内容”,教师主要是进行“言传”而忽视“身教”,学生即为单纯的学习者。而在实施综合实践的项目课程时,需要把目光放到更大的社会情境中,突破传统的学校组织制度的约束,把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而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参与者,逐步实现学生角色与工作者角色的统一,成为社会共同体的合法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则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等中性工作转向设计、策划和辅导、咨询等工作,如参与制定项目课程实施计划,设计和策划教学方案,建立技术可行的学习环境,组织动员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之中,并设计和提供学习资源等。

(四)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转变。传统的课程内容与评价过于强调知识的标准化和统一性,评价模式也主要采用书面和笔纸的这种机械、静态的评价方式。而项目课程评价就是要努力改变这种以认知水平作为衡量学习者优劣的标准,注重过程的、动态的评价,寻求有别于书面和笔纸评价的能力评价模式。主要以学习者完成工作任务或形成职业成就来衡量其学习结果,积极响应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零距离就业”、“无缝对接”,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就能直接操练,就能给企业出效益。

二、项目教学法在会计课程中的组织与实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般为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无法有机结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导向;而项目教学则可以通过工作任务、项目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所以,项目教学法要在会计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关键是教学任务的设计和严密的组织实施,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一)确定教学项目,明确工作任务。项目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教师要根据会计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的会计工作岗位,根据教学进度设计一个或几个具体的项目活动,以任务的形式提前交给每一位学生,并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所选择会计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以及本项目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即为学生在本项目的学习成果。

学生在仔细阅读了这些会计项目和评价的要求后,就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准备一些基本工具、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正确分析教学项目、明确任务,并写出本项目的工作计划。

(二)学生实施项目,尝试完成任务,教师辅导。教师在提出某个会计项目设想前要对项目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会计理论知识,通过对项目内容的介绍和对工作任务的提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接下来,按照学生讨论制定的项目计划进行分组实施。一般以3~4人或5~6人为一组,根据设定的项目内容,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分角色展开活动,如制单、出纳、复核、记账等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先由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具演示一部分项目内容,然后由学生在教师演示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尝试完成本项目的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协调互相轮换岗位。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提出问题,编写项目报告。根据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即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先完成哪些任务?先获得哪些知识?来引导学习者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回答这些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并在投影仪上展示每小组的学习成果来激发学生去挖掘发现各组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教师的点评分析,进一步加深学习者对复杂多变的会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后,把所获得的知识与项目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项目的广泛讨论,学生根据自己实践、分析编写项目报告。

(四)考核评价项目成果。学习结束时,师生应共同对项目工作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取得相应的分数。而项目结果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根据学生原始凭证填制的好与坏来判断,应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以鼓励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成果,并将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组内的合作情况和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均纳入评价的体系,通过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这种过程性的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了成功,从而培养他们热爱会计专业、乐于会计实践、勇于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项目教学法在会计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会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的企业实际工作模式,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大胆创新精神。但是,由于会计课程种类多而散项目教学缺乏系统的目标和内容,再加上受到教学设备和场地的限制,项目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有序地进行,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设备和环境问题。会计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必须要有充足的设备和实训场地予以保证,而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的技能训练主要还是理论教学的附属,没有居主体地位。校内的实训室小而少,教学环境上没有企业的氛围;校外的实训基地多但比较散,根本就不利于大批量的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项目教学,还有许多会计项目教学的设备有待于开发。

(二)观念问题。尽管现在项目教学已在很多职业院校的数控专业、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但是受校内校外实训条件的限制,有很多会计专业教师甚至领导对会计课程实施项目教学还没有充分认识,或者说还比较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愿意从根本上改变课程体系状况,情愿安于现状。

篇10

2008年11月12日,我国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2009年4月23日,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未来5-10年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此前,我国单纯的会计电算化或者形式上的系统改良、功能升级,已难以适应提高信息质量、满足信息需求、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监管效率的新要求。这两座里程碑,指明了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满是希望,挑战也无时无处不在。

大型企业:起步早制度完备

武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武钢集团)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称为财务信息化,这一“非常可怕”的趋势从1985年起步,几乎与我国会计信息化启动时间同步,至今进行了20余年,经历了三个阶段。

1985年,武钢集团启动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的工作。当时由于受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限制,由财务人员用BASICA语言自行开发的凭证汇总程序,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手工记账、汇总的工作。实现了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替代传统的手工记账。由于计算机对财务数据计算速度快、准确性高,财务信息化将财务人员从复杂的记账、算账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传统的财务工作获得了一次真正的飞越。

1994年10月,武钢集团财务信息化已经由简单记账朝业务核算方向发展。企业选用了当时较为成功的“远方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在公司财务部建立微机局域网,采用NOVELL网络操作系统,统一制定会计科目编码,规范会计处理流程,统一制定报表格式和数据来源。实现了财务部会计核算从凭证制作到明细账、总账到会计报表全部上机,数据有权共享。经过调试和试用,于1995年初手工记账被完全替代,实现了会计核算手段的电算化,改变了传统的会计核算分工、会计处理流程,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务人员只要将记账凭证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自动由记账凭证产生明细账,由明细账汇总产生总账,根据统一定义的报表格式和数据来源,由科目汇总表自动产生报表。因此,只要按正确的方法操作,就不会出现账证不符、账表不符的错误,会计基础工作明显加强。

2001年,武钢集团进行整体产销资讯系统的建设,与台湾中钢合作,在钢铁主业范围内开发了整体产销资讯系统。这一系统由财务管理、销售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出货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设备及工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生产储区优化、企业决策支持、信息门户管理、信息作业管理、能源计量电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十五大专业系统构成,使钢铁主业信息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武钢集团整体产销资讯系统中,各专业系统向财务系统收集账务处理信息,并执行自动抛账作业。财务人员全程主导开发武钢集团ERP系统。其中,整体产销资讯财务系统主要包括普通会计、成本会计、副产品存货、厂务会计、销售结算、报支、应付账款管理、材料备件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子系统。通过实时采集、分级处理,逐级上抛的模式,形成了整体产销资讯信息平台,达到了信息系统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的目标,为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满足集团公司对财务信息实时性、准确性、真实性的要求,武钢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从股份公司的ERP(整体产销资讯系统)和集团集中管理两个层面推进。一方面在钢铁主业各单位实施产销ERP系统,另一方面以集中财务核算为主线,建立一个集中式、网络化的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2005年。武钢集团从管理目标和实际应用出发,充分考虑管理需求,搭建财务集中管理平台,实现多会计实体的“一个账套”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建立集中式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一是数据集中,所有核算单位的业务数据统一存放在总部的数据库中,便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维护,集中进行数据备份,减少安全隐患,集团下属的核算实体通过网络联接数据库进行日常业务工作。二是核算集中,下属各单位都在一个账套中进行核算。通过对各单位操作员职责和权限的统一分配。既满足各核算单位日常的账务处理要求,又满足总部对标准数据、标准流程、职责、权限的统一设置和管理,以及总部对所有核算单位的实时查询分析的要求;真正实现集中核算、统一管理、实时查询分析。三是决策信息集中,由于信息系统的良好支持,公司决策层就可以实时获取各产业单位的真实业务数据,有了这些数据的支撑加以决策支持系统的辅助,公司决策层就可以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就可以在整个公司层面进行企业战略规划,进行集中决策。

未来武钢集团的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将完善集团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集团预算管理功能。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是集团公司进行财务监控的核心之一。预算管理体系包括两个层次,即总公司预算管理体系和基层单位预算管理体系。总公司预算管理体系主要从宏观上对公司总体以及各下级单位运营状况进行控制和协调;各单位预算管理体系则是在总公司总体预算计划下对本单位的资金、成本、收入等进行预算控制。财务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多版本预算管理,支持两种预算的编制方式,既可以在总公司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由总预算分解形成下级各单位的预算,也可以由下级各单位的预算汇总形成总预算,应提供多种预算分析和预算控制。决策支持实现管理驾驶舱,采用集中式集团财务管理后,随着集团财务数据的不断积累,集团数据仓库的建立以及在数据仓库基础上建立管理驾驶舱,实时准确地挖掘企业业务数据,构建实时关键数据指标,通过各种常见的图表形象标示出企业运行的关键指标,直观的监测企业运营状况,并可以对异常关键指标进行预警和挖掘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另一大型国有企业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下称中远集运)也较早感受到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往年年初的时候,企业全球EDI(电子数据交换)平台项目经理陈怀海所在的中远集团计算机中心总是处于紧张待命的状态。业务部门在前方接订单,IT部门则在后方忙着修改IT系统。“新客户对系统的要求各不相同,老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陈怀海说,“总是在不停地修改系统。有时候需要组织突击队,连日连夜加班。如果不能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一个重要的订单就飞走了。”

陈怀海所在的计算机中心承担着整个中远集运公司的IT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任务。陈怀海的上级领导马涛主管信息系统研发工作。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开拓,系统越建越多,马涛的IT队伍已经沦为“救火队”,忙于应付随时出现的“险情”。最惊险的一次是在“9・11”之后,美国海关要求其他国家的运输船在本地港装货前再

提前24小时进行反恐报关,而以前则是货到美国港口24小时前报关。这就意味着,有些数据还没到达相关信息系统时,就要被抽取出来,那么信息系统必须做修改。IT部门得到的需求是在2001年11月中旬,实施完毕的最后期限是2002年1月1日。“当时运气不错,实施过程还算顺利,要是出点问题或者中间需求稍有变化,错过时间节点,我们的损失就大了!”马涛说。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出现了。自从2005年7月成功实施基于SOA(服务导向架构)的EDI平台一期后,陈怀海和同事们可以更轻松地对系统进行修改或者新建。往常2~3周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基本上2天就可以完成。

中远集团主要从事海洋运输,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涉及到银行、海关、港口、码头、商检、卫生检疫等部门和单位,货物的流转和信息传递息息相关:如果采用纸面文件形式进行信息传输,工作量之大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从80年代初中远集团就开始了EDI方面的研究,当时研发出的EDI标准后来成为了中国海运界的通用标准,一直沿用至今。

不少国有大中型企业,把会计信息化与资金集中管理结合起来,并逐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中石化、五矿集团等积极推行财务信息化管理;宝钢集团、中化集团等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通用集团、一汽集团等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神华集团、中石油等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中海油、航天科工集团等加强了内部审计,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石治平指出,大型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力军,是国家竞争力的主力军。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企业之间的竞争,特别是大型企业之间的竞争。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型国有企业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需要,也肩负着加快国家信息化进程,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光荣使命。

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李伟说,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使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精细化、产品研制数字化、生产控制智能化、信息共享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方面,达到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他强调,“实现这一目标有一定难度,却是大型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

同时,石治平指出,大型国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不平衡,首先与重视程度有关,也和行业差异有关,有的行业实行信息系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问题,必须从第一步开始打好基础,而部分行业的管理虽然和其他企业类似,但生产方式却有其特殊性,在这一环节要做好信息化工作就有些难度,信息化水平相对发展较慢。

中小企业:基础工作千头万绪

我国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已提高到20%,大多以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主。占我国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却只有10%左右实施了信息化,而且由于资金、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等原因,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经理人褚智青常年奔波于江、浙两省,在当地民营企业任高管,负责企业的各项制度与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他曾任职的企业多从小作坊、小工厂成长起来,依靠家族管理、企业主的努力与能力,达到过亿资产的规模。

他目前所在的公司主营电机的生产与出口,全厂员工400余人,资产总规模24Z多元人民币,财务部包括部门主管在内,会计、出纳共有8人,其中成本会计两名,分别负责原材料和费用核算;销售会计两名,分别负责往来账和销售回款;出纳两名,一人负责银行的进出款项,一人负责报销、发放工资。

整个财务部门每人均配有电脑,但仅限于用EXCEL表格编制会计报表。“因此,与企业规模相比,财务部人数偏多,但工作还是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从事过企业财务工作的褚智青认为,财务部门人员配置臃肿而工作效率过低。据他介绍,企业每个月的财务报表至少要在下个月中下旬才能编制完成。“部分年龄偏大的会计,连基本的电脑操作也不会。”仅有的报税退税软件,还是在税务部门要求下购买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企业扩张步伐加快,生产经营上规模,企业曾希望购买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ERP软件,但各部门和环节的基础工作薄弱,使这一计划至今未能付诸实践。褚智青将企业管理软件结构比喻为“分门别类的格子”,将企业各类生产经营数据放入这些格子中。就需要进行数据初始化工作。数据初始化是一项内容浩大的工作。若实行外包,几乎没有软件公司愿意接手此类“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且对方不了解企业内部情况,极易出现数据输入误差,而影响软件使用的效果。若由企业各部门联合完成,却难以找到能熟练使用软件的合适人选,且各部门所报的物流、材料、产成品、半成品、报废品、次品、库存、发货、代销等数据要么不齐全,要么与财务部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加之财务部门手工台账缺乏系统性、分类繁琐,企业的“ERP计划”最终搁浅。

同时,中小型企业的领导层与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和认同度并不高。一家小型生产企业的董事长告诉记者,包含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企业管理软件并不适用于规模小、人数少的企业。“在我们这样不到100人的单位,出门拐弯到隔壁办公室就能说清的事情,没有必要投入数百万装软件,利用不好,反而用大炮打了蚊子。”

“现在主要负责仓库物料出入库的凭证审核、内部投入产出汇总结算和材料成本的核算工作,尚未取得技术职称,计划明年参加考试。不会考到会计信息化吧,单位的注意力放在销售、产值方面,把电算化做好就不错了。”供职于一家中型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对记者说。

在褚智青眼中,他所走过的数十家民企均有实行会计信息化的需求和必要,却缺乏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究其原因,褚智青认为:

其一,多数企业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财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地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

其二,财务软件开发人员会计知识贫乏,导致软件开发不到位,很难满足企业会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的需要,这使得有些核算还需手工完成。

其三,商业软件具有通用性,而对某个行业、企业来说,缺乏针对性,给使用者造成不便,无法满足需要。

其四,盲目引进,无视企业实情,不惜巨资盲目采购国外财务软件,而与企业实际情况相差较远。

其五,受制于成本效益原则,目前我国的会计软件单机版或网络版其价格在几千元到数万元。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流数量有限,企业主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急需的地方,使得会计信息化的时间向后推迟。

其六,软件市场不规范,部分从事财务软件销售和的公司,往往只重视自身的经济效益,追求量的突破,而没有真正在服务和技术上狠下功夫,卖了软件就大功告成,致使部分实行会计电算

化的单位由于购买的财务软件不合格,出故障频率高,或者技术服务跟不上,用户操作中有问题,要么找不到技术服务人员,无处问,没人管,要么技术服务人员解决不了软件应用问题。故用户始终不敢甩掉手工账,严重地影响会计信息化发展。

其七,企业管理由于缺乏规范性、标准化,没有严密的制度和过程控制,生产、销售、财务、仓库保管等基础性工作环节的数据失真或缺失,导致财务软件“有力没处使”,形成资源浪费。

其八,会计人员素质影响会计信息化进程,大部分民营企业会计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老化,难以彻底更新、学习新的知识,客观上形成了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的阻力。“好比WORD软件的使用,使用者得具备识文断字、会打字等基本素质。”

在褚智青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写下如下解决方案:

第一,配备和培训专业人员使人员配备和系统建设同步进行,以便系统一旦建成即可投入运行。

第二,整理手工账,包括整理所有的手工单据、凭证、卡片、账簿、报表,并核对无误,保证账单相符、账证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并保证单位内部、本单位和外单位之间账项核对无误;根据已生成的会计科目体系及单位核算和管理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管理和辅助核算科目体系;结合有关职能部门和内部管理需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会计报表体系;全部数据准备完毕之后,逐笔进行正确性、合法性校验,为将手工会计核算资料输入计算机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进行总会计师、会计主管、数据操作录入员、出纳人员、系统管理员和维护员、数据管理员、档案管理员等不同类别的人员分工。

第四,进行财务数据初始化,这是实现会计信息化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第五,人机并行,在甩掉手工账之前,手工会计处理和计算机会计处理的并行时间至少需要3个月且两者结果一致。……

“上面的道理老板都知道,但很多企业往往走到第一步,最多到第二步就打了退堂鼓。在第一步买软件、电脑、铺设局域网,企业还踌躇满志,到涉及到基础性工作时,千头万绪消磨了企业最初的热情。”褚智青告诉记者,曾经任职过的一家企业投入数百万元购买财务软件后,由于数据缺失与前后矛盾,“愣是把计算机弄傻了”,不久这项投入成为闲置的“沉没成本”。

褚智青告诉记者,大部分民营中小型企业实现会计信息化前,“得解决千头万绪的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再上马”,但等待问题全部解决后再开展会计信息化,也不现实。可以在条件成熟6~7成时着手会计信息化,在尝试中逐步完善企业基础工作,使两者相得益彰。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廖联凯,从事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战略管理会计、ERP、管理创新,他向记者介绍说,我国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有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和一定的软件基础。若推行会计信息化,应该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即先“电算化”,再“信息化”。同时,在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获取和继续教育中补充会计信息化内容并做出具体考核要求。这样一来,作为“信息化”基础的“电算化”就可以先在我国中小型企业实现,并且随着“电算化”的逐步深入逐步迈入到“信息化”。

软件行业:亟待提供统一、专业的服务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中国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国区组织的成立大会上提出,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任务主要是“健全一个体系、建立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标准、打造一支队伍、培育一个产业”。“培育一个产业”是要培育一个为相关单位提供软硬件产品供给、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服务质量上乘、社会声誉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的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推动我国会计信息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会计信息运用的自动化、集成化,会计信息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会计行业的智能化、现代化。

关于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的发展,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曾志勇提出分级响应、标准规范的建议。他认为,随着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应用各种会计信息化软件的用户不断增多,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大,作为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的厂商或者会计信息化推广机构,不仅需要建一套专业的、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还要本着如何为广大最终客户提供多样化服务方式、统一标准的服务的理念,在全国各地发展服务中心,并辐射到每个重点市区县。然而,目前能提供会计信息化服务的各地商或培训机构很多,但是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不能让用户获得专业的服务,并将软件效能应用得更好。因此,会计信息化软件提供商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管理体系,让信息化应用者能获得更为专业的服务。要想实现统一、专业服务,需要完善统一服务管理平台、统一的服务流程和规范、统一的现场服务记录单、统一标准的服务产品以及统一的能力提升与管理体系。

曾志勇表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面对各种个性化的客户服务时,不仅需要对自身和各级机构进行服务质量要求,还需要对其提供的服务项目及交付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收费原则,以便客户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产品。在一些常规的服务项目上,可以实现定制服务,那就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结合用户的业务需求及阶段会计信息化实施进程安排,协助用户进行业务流程梳理和岗位设置等,帮助用户成功应用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人员还需要为用户确定工作范围、工作任务、工作计划等。同时,后续需要给提供客户培训和一些热线服务、现场服务及各项预警服务。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分会理事长许建钢表示,我国的会计信息服务产业还处于幼芽状态,需要进行培育。虽然已经有好几家软件商提供各类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数据库,但是大多仅仅停留在提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以及一些加工程度较低的初级产品,“更广泛的会计信息服务很少见”。

许建钢认为,在信息化咨询方面,部分软件商和咨询机构也开始注重对企业信息化各个阶段提供咨询服务,但是还没有脱离软件商品的销售利益,仅仅是把它看成一种促销手段或业务拓展的辅助手段,这种带有一定私利咨询服务的质量“不敢恭维”,客户也不愿意支付咨询费用。另一方面,目前客户接受咨询的习惯还没有养成,由于文化和体制背景的影响,往往很少有企业会认真地花钱买专家的咨询意见,企业更多的是听上级的政策和指示,如上级领导提了信息化的要求,就一窝蜂地象搞运动一样的投资,而不考虑企业的实情。大多数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甚至根本就没有接受咨询服务的预算。

至于,目前信息化服务产业与市场的需求还有多大距离,许建钢认为,从供应商的竞争激烈程度看,似乎供给很大,但在企业需要服务时常常又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关键是个性化服务不足,供应商没有考虑企业的具体需求。

他也同时指出,我国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面临的问题是政府的支持和认识不够。“从《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就看出,只有一处谈到这个问题,而且没有相对具体的要求。把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仅仅定位于技术支持,也不利于这个

产业的发展。政府和协会在发展我国会计信息服务产业方面,应该多开展一些有益的工作”。

会计业界:行业拐点渐行渐近企业、会计人员需适应

“按照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大型企业的传统会计工作将消亡,这是非常可怕的。在这20余年的财务信息化进程中,采购原材料不需要财务人员做账,进入仓库保管就自动抛账,制作凭证的工作由系统代替了……传统会计核算逐渐消失,各分厂的财务工作逐渐集中到集团总部,大型企业的会计工作职业定位已转化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映的分析能力方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信息部部长、计算机应用专业教授刘勤说,“从这一角度而言,财务信息化改变了大型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定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这一状况,他们预测在中国未来10年,也将如此,如何适应、能否适应,是对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的考验。”他认为,会计信息化无疑是对财会从业人员影响很大的一项IT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IT技术的发展,仅仅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已不能适应工作要求。针对每个从业人员个体,由于其具体从事的工作性质、所处的岗位层次、所服务的行业等因素的不同,会计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的IT知识也会呈现较大的差异,这就是研究会计从业人员Ⅱ知识结构的难点所在,也是目前一些会计类证书考试选择模块的根本原因。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管一民说,中国1200万财会人员中,中高层次、高素质的财会人员却很少。其中,了解IT技术的发展,以及真正了解IT技术对会计行业影响的财会人员就更少了。会计信息化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支持的,一切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要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来实现,这就要求会计人才既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又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的操作,熟悉国际会计及商务惯例,具有广博的社会文化和专业知识背景。

“我们在从事培训的工作中发现,会计人员对自身专业知识之外的技术了解不多”。他认为,会计岗位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它组织等经济体中都存在着。企业经营中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都与会计人员密切相关。当企业经营越来越借助于信息的时候,IT技术也越来越影响到了会计人员。因此,作为符合会计信息化需要的会计人员的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IT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回到十多年前,会计电算化都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手工记账普遍,那时候的财务软件公司还处于艰苦的创业阶段。”高级会计师、证券特许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张连起认为,时至今日,掌握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已经是会计人员的一个基本技能。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有一个既定的审计标准和审计程序,审计比照这些标准执行后,如果出现了问题,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审计责任。这在“不作假账”的舆论压力下,如何遵守准则尤其显得重要。对于执行审计的注册会计师而言,了解ERP知识是其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个例子也可以提醒IT公司,在培训客户的时候,不仅要包括客户的财务人员,也要考虑到客户的审计师的IT知识更新的需要。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廖联凯认为,会计信息化给会计工作内容、职业定位带来的变化,应从多个角度看。从核算角度而言,会计人员依然遵循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按照以往的方式方法和流程制证登账做表。从XBRL的目标来看,不管是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或者通过互联网提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从而提高信息的相关性,还是可自动交换并摘录财务信息而不受个别公司软件和信息系统的限制、减少为了不同格式需求的资料而重复输入的问题、解决由互联网上获取的HTML格式的财务信息不能直接用作分析、比较的困难等,这些都是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功能来实现。会计人员只是“使用”这个软件或借助这个系统而已,此时,会计信息化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并没带来多大变化,对其职业素养也没提出新要求,相关的软件功能使用,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