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生态经济范文
时间:2023-09-19 17:4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下生态经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 重庆市万州区新田镇农业服务中心 郭阳
近几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作的不断开展,森林面积逐渐扩大,为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国家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鼓励人们在林下饲养生态鸡;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以追求风味、野味、回归自然成为时尚,以往室内饲养的快大型肉鸡在市场上销路变差,因而取而代之的林下生态养殖的鸡倍受青睐。万州区利用果园、退耕还林的土地放养生态鸡逐渐增多。我们通过对本镇多个生态养鸡场进行调查,总结出一套林下生态养鸡的经验与体会,在此作个简介,仅供参考。
一、选址、建舍或搭棚
林下生态养鸡场应远离城区、避免污染、环境安宁清洁、有洁净水源,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交通便捷、易防兽害和易防疫病的林地、果园;先围栏,后在围栏内选一址建舍或搭建风雨棚,四周开挖排水沟。风雨棚可用竹片搭成人字型棚架,顶盖石棉瓦加茅草,四周用竹片等做简易围栏,为了便于管理,可在建舍或风雨棚旁建值班室和仓库。
二、场地消毒
雏鸡入舍前5~6天,场地应打扫干净,彻底消毒,用10%~20%石灰水或百毒净、消毒威等喷洒地面,铺好垫料,将饮水器、料桶等用具用清水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暴晒2天待用。
三、适度的规模和饲养密度
一般每公顷地养4500羽,根据一块林地、果园大小可决定饲养数量,采用“全进全出”制,严禁超规模连片养殖,场与场之间相距不少于200m,一个小山包一个场,多点投放,分散养殖,这样有利于防疫治病,降低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四、种植牧草
在养殖场可利用山地或果树下闲置的空地种植一些牧草,种植牧草的面积可根据养鸡量的多少和山地或果树下闲置的空地面积多少来决定;种植牧草的地方应先围栏,防止鸡随便进入采吃,应人工割草在早、晚时饲喂;种植牧草的品种通常可选择三叶草、特高黑麦草等。
五、选择优良、健康鸡苗
鸡苗的好坏是养鸡成败的关键、培育健壮无病鸡群的基础,因此,应从健康无病,尤其是无传染性疾病、管理科学的大型种鸡场引进鸡苗。目前,万州引进的林下养鸡品种主要有从广西贵林大发生产的“青脚麻、柳州黑”,武汉生产的“绿壳蛋鸡”等中小型的慢速型鸡,以其对环境要求低、适应性广、抗病力强、活动量大等优点,比较适合野外养殖。此外,还要选择品种较纯、优质健壮、脐部收缩良好、身体洁净的鸡苗。
六、严抓饲养管理
(一)合理饲养
1、注意开食和饮水:雏鸡经长途运输后,极易脱水,到达目的地后应尽快让其饮水。待充分饮水后方可给料,选择颗粒度小、容易消化的配合饲料。一天料分6~8次投喂,刺激雏鸡食欲,减少饲料浪费,并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一定的维生素C(或复合维生素)等,以防应激。
2、饲喂方法:3周龄后逐渐喂配合饲料和种植的牧草,一般每天3次,早餐、午餐不要喂饱,让鸡创地、跑动、自由觅食,增加鸡的活动量,采食更多的有机物和营养物,但晚餐一定要让鸡吃饱;2月龄后逐渐喂玉米、稻谷等粮食和种植的牧草,延长鸡的生长周期,使它们更接近土鸡的风味、野味;整个饲养期不停水,并定期在饲料中拌入喹诺酮类药物以防疫病。
(二)抓好管理
1、温度与光照:3周内雏鸡温度要求较高,可在鸡舍或棚内地面上垫上厚垫料,一般可在20㎡的育雏室内点一盏60W的灯泡就可以达到光照要求,又可保温,14天后,可将光照降到25W。
2、环境卫生:每天清除舍内外粪便,每2周对鸡舍或风雨棚进行一次消毒,定期对鸡场周围进行彻底消毒(撒石灰粉),勤换垫料,除此之外,还应用药灭蚊、灭蝇、灭鼠等。
3、放养管理:(1)一般3周后可进行放养,但要注意外界气温,仔鸡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要选择天气暖和的晴天,开始几天时间不能太长(一般2~4h),以后逐渐增加,使仔鸡慢慢适应环境变化。(2)棚舍附近需放置若干饮水器和料槽,让鸡自由采食,自由活动,太阳下山时将鸡群赶回鸡舍或风雨棚内并喂饱。遇到刮风下雨天气,应将鸡赶入鸡舍或风雨棚内,以防意外。(3)坚持放养定人、喂料定时定点的日常管理。由于晚上鸡习惯堆成堆歇息,容易导致压死、踩死,所以必须人工将其分散。(4)勤观察。及时发现行动落伍、独处一隅、精神萎靡、食欲、粪便异常的病弱鸡,并隔离观察和治疗。
七、做好疫苗接种和控制疾病工作
(一)强化免疫
1、选择优质疫苗:选购疫苗时应检查疫苗的有效期、批次、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发现破瓶、潮解失效或有杂质者杜绝使用。应该到兽医部门指定的店铺购买为宜。
2、 疫苗应足量使用:林下养鸡其他方面都可以节省,唯独疫苗不能省,应足量使用。饮水免疫时量应加倍。
3、合理的免疫程序:一般3次即可,第一次是1d用马立克疫苗颈部下2头份注射;第二次是7~10d用新城疫Ⅱ系+H120二联苗滴鼻或点眼;第三次是25d用IBD疫苗滴鼻或饮水。
(二)疾病防治 [:请记住我站域名/]
1、鸡球虫病:多见幼鸡,病初精神沉郁、羽毛松动、食欲减少,泄殖腔周围羽毛为稀粪所粘连,以后病鸡运动失调,嗉嚷充满液体,食欲废绝,冠髯即可视粘膜苍白,逐渐消瘦,水样稀粪、甚至血粪,常用球痢灵、地克珠利等抗菌药物治疗。
2、腿部疾病:常见为管理性腿病,如风湿性和外伤性腿病。预防应加强饲养管理,确保仔鸡合理的生活环境,避免因垫草湿度过大、脱温过早、以及抓鸡不当而造成。
3、混合感染:鸡出现肠道与呼吸混合感染的疾病,表现为咳嗽、喘气、体温升高、翅膀下垂、拉白色、灰色、绿色、黄色或水样大便,用喹诺酮类或磺胺类药物治疗。
八、适合出栏和合理轮牧
一般体重达2~2.5㎏,时间在120天左右即可上市,也可根据市场行情作适当调整。一般一个场地饲养两年为宜。
九、几点体会
1、鸡对温度要求比较高,特别是3周龄前的雏鸡要注意保温,室内温度一定要不低于21℃,并注意通风,是提高仔鸡成活率的关键。
2、放养管理最重要的是防兽害。
3、疫苗的量一定要足,使用疫苗时,特别是饮水免疫时,一定要保证每羽鸡都能饮到。
篇2
关键词: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生态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园林景观是集生态、环保、文化和休闲的一个多重空间,也是一种人文景观,是城市美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有效地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结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满足人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本文从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针对生态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涉及的重要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园林景观设计在生态理念下的基本设计原则
首先,设计应因地制宜,注重地方环境特点。生态理念下的园林设计应该充分融合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和自然环境特征,根据当地民俗、民风和自然环境情况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例如,将当地民族地域特色反映到设计之中,体现浓郁的人文色彩,再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植物物种情况设计园林景观的基本组成,就地取材,既可以使园林景观充分反映地域风土特征,又能很好地降低园林景观的管理和维护花费。
其次,生态理念园林设计应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和浪费是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坚持节约至上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同时要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对自然资源消耗过大的景观项目要果断取消,或科学地用其它项目代替。例如,园林景观中草坪的人工投入和自然资源投入过大,应该用花费相对低廉的林地进行代替,林地中的树木尽可能采用本地物种,这样园林景观既可以与当地生态环境和谐统一,又能最大限度避免外来树种采购和运输,甚至特殊维护、管理的花费。
最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着重突显自然元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空间的压缩,使人们身边的自然元素越来越少,人类向往自然,渴望亲近自然。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紧密结合现代城市人的需求,在景观设计中尽可能地体现出自然元素,使园林景观设计真正满足人类的生态需求。
二、生态节约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1、乡土植物与常规园林植物合理搭配
所谓乡土植物就是产地在当地或起源于当地的植物,乡土植物经过成年累月在当地的成长,它的生理、遗传以及形态特征都能够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从而具备了比外来植物更加好的适应能力。所以,在植物配置过程中,应当合理地选择一定数量的乡土植物,既可以增强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还能够增强植物群落的生态稳定性与适应性,同时也可为开发本土园林植物资源做贡献。例如我国华南地区的木棉、凤凰木、蒲葵、芭蕉、羊蹄甲、榕树等热带植物和东北地区的云杉、冷杉、杜松、水曲柳、桦树等寒带植物,它们都是当地最多被选择的植物,它们的配置既能够体现当地特色,又实现了群落的生态型。
2、城市园林垂直绿化营造
垂直绿化是生态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
(1)垂直绿化对于墙面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墙面,可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垂直绿化。表面较为粗糙的墙面,攀缘植物易于攀爬附着,例如水泥粉墙面、清水砖墙面、还有水刷石墙面等等。对于墙面强度较低的墙面,比如石灰粉墙面,它较容易脱落,攀缘植物难以吸附攀爬,种植爬藤植物时,需要经过固定处理。还有墙面十分光滑的,比如马赛克墙面和一些玻璃墙面,绿化之前需要紧靠墙面搭建垂直的格栅,有利于攀缘植物的攀爬,吸附在格架上,也利于合理控制攀缘植物攀爬高度,并且控制其形体保持整齐规范。
(2)绿廊、花架绿化
绿廊和花架类绿化主要是指花廊、花架、还有凉棚的绿化,在绿廊植物营造过程中,要考虑绿廊同攀缘植物之间的合理配搭问题,攀缘植物的选择要同绿廊材料的质地、形状以及颜色等方面相协调。例如对于金属的绿廊需要种植花朵丰硕的植物,来增加现代的美感,如大连的植物园玫瑰花花架。
3、屋顶绿化的建设
屋顶绿化也是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屋顶绿化建设中应当选择适合的绿植。
屋顶绿化建设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同其种植方式也就各不相同。例如当屋顶覆盖的土层厚度小于20cm时,可采取盆栽的方式进行屋顶绿化种植,不应种植乔木或者大灌木等;同时屋顶绿化种植中植物选择也较为丰富,各种花果蔬菜都可以种植,不仅绿化建设的造价较低,而且方便快捷,屋顶绿化种植中对于容器的选择是大小不一的,而且其布局形式的不同,就会形成风格多变的景观效果。对于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建设来说,因为屋顶的荷载能力有限,再加上日照、风力以及水分等因素的影响,对植被的要求也是有所差别的。对于屋顶植物的体量也必须有相应的控制,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修剪,避免引起过大的负荷,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4、做好园林绿化雨水收集,逐步实现生态供水
在以往的绿化建设中,供水一般采用胶皮管、自来水浇灌,常常造成对水资源的紧张。比如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的措施,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对植被进行培育,可以及时高效的对绿地实行灌溉。满足当代园林中的灌溉需要,有条件的地方必须设计一套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和喷灌系统,对于节约用水大有好处。一套好的配套设施,可以有效地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就选择问题上,设计者们也要仔细斟酌,既要考虑到经费的状况,也要考虑设施的好坏。优秀的配套设施可以有效地解决水景观中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同时给游客们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官和艺术美感。
5、积极利用全新技术,实现园林资源再生利用
园林景观中生态环境平衡所需的资源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减少对社会的影响,是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要义,为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善于采用全新的生态技术,实现各种资源的再生和利用,维持园林景观自身的生态平衡,实现园林景观节能环保的目标。例如,积极利用无土生态栽培技术,将其它植物的形成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利用起来为其它植物的生长、繁殖服务,在种苗繁殖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也是育种、新品种培育这一环节生态园林理念的具体体现。
结束语
生态园林设计本身是一种多门学科相互交融的科学,包括生态、美学、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而且生态园林不单单是植被的堆积,也不单单是模拟大自然,要把生态园林赋予艺术气息,生态园林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所以设计生态园林时,要把生态保护以及景观艺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生态协调、环境优美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篇3
从广泛角度来讲,生态一般指的是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的生存状态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紧密的、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关于定义生态的范畴,也变得越来越广,比如,更多关于健康的、和谐的以及各种美的事物等,也逐渐被纳入生态的范畴。而对于生态设计来讲,它一般就是指我们所说的绿色设计,或者我们也可以称其为生命周期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通俗来讲,就是将环境因素考虑到设计当中去。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我们也可以把生态设计理解为是对生态、或者是对自然的一种有意识的保护以及回归等。对于生态设计来讲,它必须要求在进行设计、策划的同时,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它的设计范围之中,主要是包括设计以及规划、执行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要有环境因素的参与,因此,只要有设计产品存在,环境因素就会相应的存在,而且,设计产品存在多久,环境因素就会相应存在同样的时间。当然,如果设计被得到广泛利用,或者说是当设计可以产生社会价值的时候,这就能够很好的称其为环境其中的一个部分,并且,其还可以在环境允许的范围里面,不断地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循环。从这个方面来讲,生态设计必须应该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的和谐共处以及共同的发展,因此,作为设计者或是当今的园林学科专业的学者来讲,我们必须要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控制和调控,达到不断减少资源严重损耗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世界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
2园林景观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定义的角度来讲,园林学科指的就是一门具有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环境等关系的科学与艺术。而对于现代风景园林学科来讲,其主要是由传统园林学、相关的城市园林绿化以及大地景观规划三个主要方面所组成的。在我国,园林作为一个学科的形式已经具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历程。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至少有100多所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园林专业,但在园林更加欣欣向荣发展的背后,随之而来的便是隐藏着的种种矛盾与危机。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园林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在现在教学制度不断改革的形势下,部分高校往往将大量师资以及学生的教学、学习时间,都集中地安排在了对重点学科的学习及其他研究上,而将很多园林以外的基础学科只是简单的作为设置、调配。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形成一种不好的教学结果,其主要不足就是虽然学生在园林基础方面的知识、园林方面的技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但是,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并没有对和园林密切相关的城市规划、环境艺术学科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或者是学习等问题,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出现专业素质普遍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3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策略
增设有关生态设计理念的课程,以及将生态设计理念不断地融入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是提高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生态设计理念的重要的措施。因为对于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对关于生态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要求,应该是非常严格,少量的专业课及少量的专业课程时间的学习的并不能使他们将理论知识合理正确的应用,同时还有可能造成园林专业学生眼高手低的状况。因此,作为学校来讲,必须要根据学校师资力量等现实状况,对学生的课程进行合理安排。
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条件 生态公益林 公益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158-01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社会高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开采量也在不断的增大,野生森林遭受到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生态公益林建设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市场经济的促使作用下,公益林能够带来的收益成为各种植基地首要考虑的问题。但目前公益林种植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内容,例如仅仅考虑种植阶段的木材市场价格,并没有将开采所需周期引入其中,到了木材可以开采使用的时候,价格往往发生了变动,种植地区很难达到预期收益目标。公益林种植以及后期的养护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虽然生态公益性的林区建设,但如果不考虑宏观市场经济条件,也很难真正发挥其价值。生长中的树木由于缺少养护资金,很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严重者还会引发大面积死亡。
除考虑市场需求与森林对环境的影响之外,还应对种植区域的立地条件做出调查。但从目前的建设形势来看,立地条件调查与改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根据不同树种对种植区域进行改造。造成树木成活率低,并且生态公益林也很难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一现状打消了林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由于得不到经济收益,基础设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森林种植产量不断下降,与预期的生态公益目标相比较相差很大。上述问题造成生态公益林建设得不到落实,野生深林的保护工作也很难进行,需要林区工作人员与广大群众共同努力,提高对公益林的重视程度,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树木种植与养护。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对策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林业管理部门首先要对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监管体系进行完善,林业区种植与管理是全国范围内的任务,但不同地区的立地条件差异大,政府在其中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对各地区的立地条件进行调查,帮助选择合适的树种,以此来保障种植后的树木成活率,同时也要将种植与管理任务深入基层落实,基层员工工作形式能够得到规范,避免出现违规现象。对于种植基地的资金播放也要合理控制。根据种植与管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成本投入计算总资金播放量,所确定的建设方案更具有可行性,不会发生进行中的项目因资金不足而停止的情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国家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存在着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如工程投入方面只有极少数工程能够按照预定方案落实资金,而长防等工程只有微薄的补投入。应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特点出发,改革财税、投资机制等,引进金融信贷等投入方式,建立有利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税收体制。
2、制定与生态公益林相关的法律法规
公益林建设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尽快完善,对于违规看法的现象,一定要严格处理,保护森林生长过程中的安全。地方政府也要正确认识公益林建设的意义,制定长期管理目标,树木生长年限达到使用标准后,可以有规划性的开采使用,但具体开采的量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进行。公益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得到完善后,可以在基层起到约束作用,树木开采使用年限如果没有到达规定标准,负责人会受到相关处罚,类似问题不会再次发生。乱砍乱伐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控制,公益林建设初期工作人员与基层群众的自控能力差,常常会发生违规开采树木的现象,因此要加强法规完善,并在短时间内落实,保护公益林区树木的生长安全。
3、健全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体制与经营管理措施
公益林种植任务完成后要对其进行养护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树木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树木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从这一方面考虑所种植的树木要具有释放氧气量大的特点。其次是经济效益方面,根据市场对木材的需求来进行,对开采使用周期以及种植具体数量进行分析。生态公益林要同时满足上述两方面条件,种植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树木搭配进行,这样即保障了经济收益,又能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对于林区的管理任务,要有明确的开展目标,现场工作人员与林业管理部门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定期对林区树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后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以免灾害进一步恶化。
4、建立生态公益林投入补偿机制
仅仅依靠林区经营收益很难满足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根据不同林区的建设规模,政府应适当的拨放补偿资金,用于林区的基础设施维护方面。设备使用安全得到保障后,工作任务也能够高效开展。
集体林的产权属于集体组织,如将集体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则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和《森林法》的有关规定给予集体林一定的经济补偿。集体林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可以按照林种功能、技术利用程度等进行分层次补偿,由国家、地方政府按比例分别负担补偿。国家除了出台补偿措施,还可以鼓励林农利用生态林进行多种经营,将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使树林的经济效益被开发出来,解决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冲突。
三、市场经济下生态公益林投入补偿机制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种植地区由一片荒芜之地发展为拥有众多人口的现代化城市,并建成了相应的防护林林带。建立国家、地方、群众多层次补偿渠道,按照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受益对象的受益程度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新颁布的《森林法》对林业基金制度进行了规定,使建立基金补偿制度有了法律依据。生态公益林补偿方式的稳定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很强,在生态效益补偿费上的投资仅次于国家财政对于林业的投入,是林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公益林建设面临新的问题,但是,发展生态公益林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仍然是具有科学性的先例。
小结: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不仅在投资、保护等方面屡屡遇到困境也由于没有明确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措施而与农民的矛盾逐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关系到全民健康,是一项需要坚持实施的重要民生项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生态理念;生态园林;园林景观;城市规划;建设
Abstract: city landscape plan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complex project, needs in scientific innovation, overall planning, reasonable structure, stereo system standard seriously thinking of planning, the landscape design into a se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economy, management in one of the city landscape.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of many years, starting from the ecological philosophy angle, elaborated analysis concept, ecological garden city concept and function, and the ecological concept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ity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concrete construction, and makes a summary discussion.
Keywords: ecological philosophy; ecological garden; landscape;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市园林规划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需要在科学创新、统筹安排、结构合理、立体系统的标准上进行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园林景观的各种影响因素,需要不断的参考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设计理念及技术方法,需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文化底蕴及风土人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的各种自然现象及灾害已经逐渐引起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所以城市园林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就是要考虑生态环境问题。要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就要将自然生态环境与人的生产活动、城市的发展规划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生态园林理念,兼顾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
1 概述
近年来,生态环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现在人们所普遍提及的生态园林型城市,就是以保护、建设和完善城市大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环境为根本归宿,以人与城市、自然与社会、现在与未来的相互依存与共生为重点,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园林规划建设强调的是景观的美观性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以科学的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达到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从而促进城市综合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生态园林规划的基本理念就在于创造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2 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要点
2.1 生态园林型城市景观规划原则
(1)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体验为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重点是要解决好保护和利用、改造和恢复的关系,保护生态系统,而不单单是依靠城市绿地建设。此外,在城市建设及当地经济发展政策上,不能制定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要利用并保护自然环境,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
(2)系统整合,城乡一体;景观分区,风情各具。城市生态园林规划方法,可以利用景观生态学“斑块- 廊道- 基质”的方法,将城市绿地系统化,充分发挥绿地效应,实现整体利益大于局部利益之和。与此同时,紧密联系城市绿地系统和国土绿化,把城市当成一个大花园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规划出多个个性化的景观分区,形成城乡一体的优良生态环境。
2.2 生态型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本特点
为了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要在城市园林绿地上做好功课,这是丰富城市景观的主要素材。园林是一个城市的大门,它给城市人们带来第一印象,尤其是机场、车站、主要街道这些地段,其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的质量将会给人们对这个城市的印象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对于这些地段,往往需要丰富园林绿地装饰,对不同地点、街道给与不同的绿化形式,形成风格各异而又相互和谐共处的园林风景,给城市带来勃勃生机和美的感受。具体的措施有:建立宽厚的绿化网络;努力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保证城市良好的生态园林环境;适当开发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建立独特的城市风貌;繁育和保存优良的物种资源。
3 生态园林型城市规划与建设
3.1 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设计,从概念上来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水、理石)、种植树木和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并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过程。在具体的工程中,首先,园林设计最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适用”,要考虑因地制宜,不论从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看,还是当地适宜的花草物种、当地的土壤、水文地质、气候等的影响,要综合考虑,从而选择最佳的景观设计方案。其次,在保证“适用”因素的前提下,就需要考虑“经济合理”的因素了,因地制宜的规划理念已经为工程的成本节省了不少,为工程的经济性做出了贡献,比如当地的花草物种等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成活率高,不必话费大量的交通运输费用。在工程的各个细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做好经济管理控制工作,从每一个环节加强经济合理性的管理。再者,就是“美观”因素,要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这三个因素是紧密联系而不可分隔的整体,缺一不可,需要整体的综合考虑。
3.2 用生态学的观点进行城市园林建设
自然破坏严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近年来的自然灾害和频发的不正常自然现象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国际上诸多学者开始将生态环境学引入城市科学,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过多年的改进、发展,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国内在园林绿化方面也在考虑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完美融合,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作为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依据,实现城市经济和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3.3 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的具体思考
再良好的规划设计也要有赖于良好的执行与实施,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在现代城市生态型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加强城市公园的规划与建设,要加强对城市的环境污染的综合整治,加强城市的绿地建设,通过植物的作用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公园是城市绿地的集中地,必须加强建设与改善;(2)控制用地性质,城市绿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坚持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加快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3)合理进行植物配置,要根据不同地段、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气候特点选用不同的物种,科学合理的配置,既能绿化美化城市又能改善环境;(4)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在进行城市结合部等地区经济开发的同时,加强对原有植被和自然地貌的保护,这些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结语
总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与设计的要点有很多,需要考虑的角度要不少,但关键就是要以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基础,要利用园林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密度、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平衡。因此,必须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技术来进行城市园林的规划和建设,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方法来建立宁静、舒适、优美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长龙.城市园林绿化设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周舰.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
[3]张冰,王小平.浅谈园林艺术民族风格的形成[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闫明.城市居住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J].科学之友,2010:(4).
[5]官群.基于生态理念下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与建设[J].广东建材,2009:(8).
[6]肖笃宁,解伏菊,魏建兵.区域生态建设与景观生态学的使命[J].应用生态学报,2004,10.
篇6
首先,“林改”使广西林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为宜林山区,雨热同季,林木生长速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发展林业有资源、有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有后劲,是南方集体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区共有林地面积2.26亿亩,占国土面积的63.5%,其中集体林地面积2.1亿亩,有维管束植物8354种,分别居全国第三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动植物1000多种、适宜栽培的珍贵树种100多种。在传统集体林权制度框架内,林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没能发挥。“林改”是农村又一次伟大改革,进一步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使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迅速脱贫致富,促进林区的生态保护,逐步发挥广西林业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促进林业大发展。
目前广西“林改”成效已初步显现,一是林业产业快速发展。2012年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25%。二是林下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全区林下经济产值达到230亿元,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在南宁召开,广西作典型发言。三是林业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全区乡镇林业工作站、森林公安派出所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进展顺利,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重大项目征占用林地得到保障,2011年审批征占用林地项目550多宗,林地面积达到9万多亩。其次,“林改”使林业经济发展障碍逐步得以消除,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林改”前,尽管山林资源十分丰富,但在传统林业经济体制下,广西各地群众“守着金山银山、日子依旧艰难”,甚至渐渐失去对山林、生态环境的热情与责任感。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此基础上广大群众要求“林改”,使丰富的林业资源真正成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人民生活的财富源。实践证明,“林改”盘活了广西森林资源,“林业资源转变为林业资本”,大大缩短了投入产出周期,加速了资金周转;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流向林业,林业经济由单一型逐步向混合型转变;促进林业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林地经营水平和效益,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动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广西林业总产值由2007年(“林改”前)的527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000亿元。2011年全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总价值高达8500亿元,广西人均拥有1.7万元“绿色财富”(居全国第四位),2015年将超过12000亿元,每个广西人拥有2万元以上的“绿色财富”。
再次,“林改”促进了广西“绿色经济”发展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环境好,完全具备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绿色经济”、“在山上再造一个广西”的发展特色越来越突出。据第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20.36%,比第6次清查(1999-2003年)增加2.15个百分点。各省(区、市)的森林覆盖率都有所增加,其中增幅排名前三位的是:重庆、广西和北京。“林改”对于加快广西“绿色经济”发展和“山上广西”的建设,实现全区林业每年为全区GDP增长贡献1个百分点以上的目标奠定了基础。据了解,2011年广西全年植树造林415万亩,为年度目标的119%;义务植树9423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60.5%,提前实现建设林业强区的森林覆盖率目标。2012年,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1.0%。最后,“林改”大大激发了广大农民林业生产积极性。土地、水资源和山林等农村传统“三大纠纷”得不到解决,传统集体林权制度不及时改革,必将束缚广西林业的发展、影响广大农民、林农生活的改善。“林改”符合改革的历史趋势、符合农民增收致富的期待,大大激发了农民林业生产积极性。调查表明,已经开展“林改”的地区,96%的林农对改革十分满意;未实行“林改”的地区,83%的农民想尽快参加“林改”。林权确定,农民成了山林主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要我造林、要我护林管林”变为“我要造林、我要护林管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把山当田耕、把林当地种”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二、加快广西林下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能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业资源转向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大大延伸林业产业化的内涵,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林民增收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林改”以来,广西各族群众充分利用已经“林改”确权的山地、山林,重点发展林下种植业和林下养殖业,提高林地综合产出率,切实做好林下经济这篇文章,逐步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林下经济日益成为广西林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第一,“林改”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区域空间。要发展林下经济,广大农民、林农首先要获得生产和经营空间用地,方能从事林果、林草、林禽、林畜等生产经营。在传统集体林权制度下,集体山地山林归集体所有,农户个人一般不能开发、利用,广大农民、林农的自留山地面积小。没有生产经营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无从谈起。“山定权、树定根”,才能使得“人定心”。“林改”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均山到户、林木到户之后,广大农民、林农获得了林、地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林下经济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
第二,“林改”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在全国范围内,广西第一个以省级党委、政府的名义召开林下经济现场会,第一个以省级政府的名义下发《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第一个以省级政府的名义制定林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一个以省级政府的名义下拨发展林下经济专项经费,第一个开展全省(区、市)林下经济统计工作。在加快“林改”过程中,广西先后出台《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森林管理办法》、《公益林管理办法》、《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集体林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法律保障。当前,广西林下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突出,具备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三,“林改”为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内在动力。发展林下经济,可缩短林业生产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林改”,农民开发山地的积极性很高。浦北县农民林铭瑞在速丰林下建养鸡场,2010年共出栏20万只肉鸡,年纯收入超过百万元,2011年他又在速丰林下套种穿心莲和两面针等中草药50亩,搞林下立体种养;该县另一位农民陈光云承包林地143亩,在速丰林下养鸡,2010年出栏成品鸡22万羽,年产值880万元。
第四,“林改”为林下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林改”后林下资产依法予以保护。在明确林地和林木资源权属的基础上,允许林下经济产品资产使用权的流转,促进林下经济产业资产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林下经济资产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二是林下经济投融资渠道更加畅通。根据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广西各级财政将投入10亿元以上林下经济扶持资金,从而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金进入林下经济发展领域100亿元以上。2011年4月,吴邦国同志在广西调研时指出,林下经济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老百姓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路子。要因地制宜,把发展林下经济等特色林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培育。
发展林下经济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符合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作用规律和生物链能量互补要求,本质上属于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当前,林业、农业、宣传、文化等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农民、林农明确广西经济发展的天然条件和比较优势,明确建设“山上广西”的重要意义,使“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理念、发展林下经济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林下经济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受光照、降水、土壤、地形、地貌条件和风、火、虫自然灾害及动物瘟疫等因素影响。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农业、科技等部门应当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及自身实际的林下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森林培育、森林旅游、生态疗养、林果经济林、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产业,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菌则菌、宜牧则牧、宜禽则禽,不应当搞一刀切。
广大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急切期盼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按照原有规划,及时足额下拨发展林下经济专项经费并保证专款专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用于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贷款补贴、奖励,协调农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实施“信用工程”和“阳光工程”优惠信贷政策,使普通林农获得小额贷款,畜牧企业和养殖大户获得贷款贴息和资金补助等。例如,广西岑溪市2010年共为农户提供发展林下经济贷款5000多万元,有力推动该市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属于林业经济,林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与问题,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森林防火保障等,同样会影响林下经济的发展、威胁林下经济的生产安全。各地党委政府应当高度重视、统筹协调,林业、农业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争取财政部门支持,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在林区、山区逐步建设专用农林产品交易市场、农林产品物流体系,使林下生产经营所需物资、森林生态游客“进得来”,林下经济产品“出得去、卖得好”;应当高度重视“林改”后森林防火安全问题,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防火安全保障。
对发展林下经济,各地党政部门应坚持“只组织不干预、只引导不拍板、只协调不做主、只规则不指令、只扶持不代替”,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林农的意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集中人、财、物培育林下经济。加强农业、林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种养大户”、“公司+种养小区+农户”等林下种养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产、供、销链条作用。如引导农户与实力雄厚的养殖公司签订养殖合同,由公司统一提供鸡苗和饲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价回收产品,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带动农户在林下规模养殖具有广西特色的三黄鸡、麻鸡(俗称土鸡)、瑶鸡、乌鸡、凤鸡等,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篇7
关键词 林下经济;现状;作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12-01
西吉县地处宁夏南部山区,六盘山西麓,国土总面积为3 143.85 km2,耕地面积15.33万hm2。境内有黄土丘陵、河谷山川、土石山地3种地貌类型,海拔1 688~2 633 m,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5.3 ℃,平均无霜期130 d,光照资源丰富,平均日照总时数2 322.3 h,日照率53%。土地资源丰富,土壤以浅黑垆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的基本特征是有机质含量低,氮磷不足,钾元素含量较丰富,耕地土层深厚疏松。总的自然特点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环境污染少”。
1 发展现状
西吉属经济落后的山区县,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受环境的影响,广大群众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建国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先后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一、二、三期等工程,由于在工程的建设当中,只注重生态效益,忽视了林业后续产业的培育,因而林业收入几近空白,农民守着青山无钱花,生态工程成果巩固困难。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等林业建设工程。西吉县委、政府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争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截至2013年底,已完成退耕造林4.38万hm2。在工程实施当中,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积极探索林药、林草、林果、林菜间作种植技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资金的制约,林业产业结构单一。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和固原市工作会议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投入大量的财政支农和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发展林下产业经济,这为西吉县发展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2 发展林下经济的作用
2.1 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吉县属宁夏南部山区的贫困县,经济发展落后,按照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当前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时期。目前农村的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地,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结合,可以使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家发展林下经济,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2 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需要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强县是西吉县经济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发展工业必然要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西吉县属干旱地区,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林业用地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0%,工业缺乏原料是制约发展的根本。充分利用林地,开展林下种植、养畜,为新建的闽宁工业园区的食品公司提供原料;开展林下种洋姜,为发展生物质能源工业提供原料;林下种药为医药企业提供原料。
2.3 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为了恢复植被,优化生态环境,西吉县实施了一系列国家林业工程造林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但大量的植被得以恢复,而且林业产业建设取得规模化发展。通过积极开发林下资源,使林业产业得到补充,同时也是林业体系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荒山荒地逐渐减少,林区面积增加,但是同时林下空间未得到有效利用。林下产业种类多、前景广、效益好,是新时期林业产业发展的又一朝阳产业。针对这一现状,应当在保证耕地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林下经济,如林下种植药材等作物(药用牡丹、金银花、洋姜等),林下畜禽养殖业(乌鸡、珍珠鸡、生态鹿、生态羊等)。同时,利用养殖的畜禽,发展林下种草―养殖畜禽―畜禽粪便―沼气―沼渣―种草的生态循环经济[1-2]。
2.4 是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历史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游客。随着假日的增多,居民休闲旅游的兴趣越来越浓。建立近郊农村现代林农生态模式的农家乐假日休闲旅游,可以满足游客返璞归真、崇尚回归自然的需求[3-4]。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生态林农区的建设与生态旅游建设统一起来,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不但为西吉县提供了新的旅游项目,而且宣传了生态林农科普知识,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采用现代林农业生产模式,加大科技兴农力度,调整和优化村经济结构,进行山水林农综合开发,通过示范园的建设将林农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林农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5-7]。
3 结语
西吉县利用退耕还林,发展林下养殖、种植的合作社有5家,通过流转农户的退耕还林地,发展林下生态乌鸡、珍珠鸡、生态鹿等养殖,开展林下种植金银花、药用牡丹、洋姜等,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户通过发展林下种植、养殖走向致富路。笔者作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林下产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林下经济知识的示范指导,并联系农业技术人员,开展林下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示范效果。
4 参考文献
[1] 赵萍.固原市原州区林下经济发展思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214-216.
[2]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13):7041-7043.
[3] 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等.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3):21-24.
[4] 翟明普.关于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3):47-49.
[5] 于小飞,吴文玉,张东升,等.林下经济产业现状及发展重点分析[J].林产工业,2010(4):57-59.
篇8
谭燕的林下草鸡养殖合作社位于当地陆集河西堤S327两侧,南北长6000米,利用23公顷林地建成近7000多平方米鸡舍,配套用房2500平方米。合作社实行炕孵、林间散养、鸡粪喂鱼或发酵加工后喂猪,作为设施栽培有机肥的环保节约型的生态养殖方式。
合作社内饲养的都是草鸡,实行林下散养。谭燕说,把养鸡场建在树林里,饲养成本比一般圈养鸡要低很多。由于林下空气清新,阴离子含量高,青草、树叶、昆虫等自然饲料丰富,并且远离居民集聚区,饲养的草鸡抗病力强,很少生病,鸡肉、鸡蛋品质高,口味和营养都要高出一筹,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产蛋鸡养殖一般是一年左右,小公鸡一般三四个月即可上市销售。产品市场畅销,养殖效益颇高。
当地政府负责人告诉笔者,林下生态养鸡能够在全镇成功推行,得益于该镇走出的一条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之路。该镇农民素有养殖草鸡的传统习惯,为加快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并通过免费技术指导、扶贫资金资助、林地流转等方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草鸡养殖这一地方特色产业。明确大户自身林下养殖规模达到25000只以上,并能带动50户以上贫困户发展林下养殖达500只以上的,林地由镇、村帮助流转,并给予大户2万元的鸡舍建设经费和每只苗鸡1.5元的补助,给予贫困户每平方米鸡舍30元,每只苗鸡2.5元的补助,一般农户发展林下养鸡规模达到500只以上的,给予鸡舍每平方米20元和每只苗鸡2元的补助。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的草鸡年饲养量达到300万只,并成功申报注册了“绿洁”、“百家村”草鸡蛋、草鸡两个工商品牌。通过组织参加省内外农副产品展销会、博览会,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使产品常年供不应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篇9
【关键词】林下经济 产业 现状 重点 分析
我国在林业发展方面一直坚持以生态林业建设为重点,并且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路,林业的整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地方已经停止了林业乱砍滥伐的现象。要对林木发展基地进行有效的利用,就需要极力地发展林下经济,进而有效地推动整个林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林下经济产业的现状以及发展重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
林下经济产业主要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对自然生态进行全面的维护为主要前提的,能够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林下经济的高度发展能够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林业效率和综合效益,只有充分地对林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形成林业经济发展的产业化和集中化,才能让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成为林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在我国目前的林业发展过程中,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以及林下的产品加工和森林景观等等。无论是林下种植还是林下养殖都可以对林木以下存在的各种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种植一些合适的牧草或者菌类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地区在林下部分种植草药,或者发展立体禽畜养殖。产品的采集以及加工都属于是发展过程中的二级模式,使用林下的资源对其他产品进行供给,或者发展深加工产业,走向流通和销售,能够极大的提升该地区的经济效益。林下经济在资源的利用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可持续性方面发展较强,由此经济收入的种类也非常多,能够进入流通的领域较为广泛。这种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适合我国的整体林业经济,更能够给农户更多的经济收入。若是能够得以良性的发展,便能够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持续,获得双赢。
二、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经济发展和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对比,不仅仅表现在立体化发展模式的增强,而且还拉长了林业经济产业链,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但是尽管如此,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缺少完善的政策扶持,缺少启动资金
当前的很多地区对于自己的林下经济发展认识上不是十分透彻,因此也没有开启专门的针对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或者优惠政策,这样更多的农户即使想开启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没有前期的资金投入,中期缺少资金运转方面的支持,这样的现象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阻碍性作用。另外,因为宣传和学习不到位,一些地区的农户对于林下经济这种发展模式还一无所知,所以造成林下资源的浪费,更缺少了一份可观的经济收入。
(二)缺少龙头带动,难以进行产业化发展
当前的林下经济在规模化发展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没有形成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形式,因此需要依托于一些龙头企业的带动,只有借助龙头企业才能让林下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特别是要有以政府为主导,为支撑的产供销一体化,利用多家龙头企业,借助于一方的力量,发展多方的林业经济。
(三)缺少组织领导,难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局面
一些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在组织程度上非常低,农户也没有收录到较为及时的有效的信息,这样林下产品很难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种植或者调整,另外即使林下产品非常丰富,但是没有适宜的渠道,也不能有效的销售出去,这对于农户没有保障,难以实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林下经济产业建设的重点
(一)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我国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只有重点推动国家一级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森林等等,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才能让经济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另外,要想让林下经济得以更加完善的发展,还需要建立健全对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条文,重新构建新的林下经济资产评估模式,因为以往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不相对应,不是完全适合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在这些条件都成熟的条件下,林下经济资产能够更加合理有效的运转。以此给农民增加收益,极大的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二)强化政府的扶持政策,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产业能够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成为一种较为重要的产业生产模式,增加国民经济的收入。国家对此方面的扶持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是建议政府可以制定出一系列促进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办法和实施的策略,例如,在税费政策方面的统一,对于资源的利用以及投资方面的优惠,另外,政府还要开辟出一些渠道,供给林下产品的销售,一方面保障林下经济产业能够有一个较为公平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是让农民对于自己的林下产品有更多的种植信心,拓宽销售途径,保障收入。
(三)找到适宜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找到适宜当地林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进而实现产业化经营。例如,常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有林下种草,林经间作,以及林药间作等等,这些都是收获效果比较好的林业经营模式,在多个地区受到推崇,能够极大的提升林业发展的水平。不同的地区,对于林下品种的种植有不同的选择,伴随林木的不断增长,可以选择的有经济作物,也有粮食作物,但是若是单一的一种作物就不能实现林业的完善有效发展。每一个地区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都需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宜本地区土壤条件以及林业树木成长条件的生产经营方式,可以发展的林下养殖或者林下产品加工等等。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的是在对林业产品种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市场信息,保证市场之间的平衡性。很多地区采用的复合式林业经营模式就非常好,例如,瓜果蔬菜的复合式林业生产模式,牧草牲畜的林下复合生产模式以及林业生态复合生产模式。其中,牧草和牲畜都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有效的管理,相对于林下的林木来讲,需要注重品种上的选择,还有不同树种之间的距离也要放开。牧草的种植也要注意的是对牧草的管理以及在进行播种以前的翻地工作等等,另外还要进行适当的浇水和施肥,常见的果蔬种植都是选择葡萄或者油菜,不仅仅适宜林地,而且产量也非常高。例如,在对葡萄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注意的是葡萄之间的间距然后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一定的修剪,以此促进葡萄的不断生长。
(四)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一定规模的企业进行培养,以此成为主体项目,在整个林下经济发展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成为龙头企业,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想提升产业的发展动力,并且强化每一个产业在龙头企业发面的培养,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强化农户和公司之间的结合,强化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让每一项产业的布局得到优化,才能实现林下经济发展的标准化管理,进而走向集约化经营和服务的道路上来。除此以外,林下经济要想大力的得到推广还需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不仅仅让地方政府对此加以注意,还需要农民对此有更多的了解,农民的意识提升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大,也能够让一些失去耕地的农民找到新的出路,从新的产业中获得自己更多的经济效益,要对农民进行林下作物栽种方面的技术培训,掌握要领,以此培育出的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产品形态上都能获得市场的认可。还可以进行林下生态养生的旅游产品开发,例如,短期休息旅游项目,让人们在感受自然生态的过程中,了解到林木的市场情况,了解到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奇特礼物,也能激发起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绪和心理。
四、结束语
林下经济产品是复合林业发展的一种新产品,可以扩充我国的资源数量,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的作出努力,还能对新型林下产品的开发作出积极的贡献,打造出我国知名的林下产品经济发展产业链,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市场营销体系的不断完善也能够让林下资源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林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杜凤国,张淑媛,王戈戎等.吉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83-184,262.
[2]黄维金,舒相才,李立屯等.腾冲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策略与实践――基于“短板效应”和优势互补合作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2):364-365.
[3]孙少辉,唐庆明,于洋等.浅析林下资源与林下经济发展思路――以内蒙古呼伦贝尔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22):130-131.
[4]尹国,路正营,李俊玲等.晋冀鲁豫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53-11354,11357.
[5]邓坦,邓照东,杨齐等.基于SWOT分析的河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90-10191,10203.
篇10
关键词:桉树;不同密度;林下植被;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S7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2802
1引言
桉树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树属(Eucalyptus),共有 945 个种和变种\[1\],原产地为澳大利亚,少数分布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群岛等地。1890年起桉树被引入中国,最早是作为园林景观和绿化树种被培育和种植,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性、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病虫害少、材质好、枝繁叶茂的优良特性。2010年,广西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165万hm2,占全区人工商品林面积的30.5%,全区桉树活立木蓄积量达到6000万m3,占人工商品用材林总蓄积量的20.9%,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生长量、蓄积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2\]。然而,广西桉树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林经营策略以及生产水平方面,对桉树林下不同密度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较少。当前国家意识到了物种多样性逐渐退化的问题,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物种多样性保护,且制定了多项法律条规限制森林的砍伐。桉树是我国华南地区发展最为迅速的人工林,也是人工林发展中争议最多的树种\[3\]。速生桉在高速生长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生态问题,并急需验证桉树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问题\[4\],因此,本文通过调查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林下生物多样性情况,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2试验基本情况
2.1试验地概况
试验样地设置于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旧场部乌家镇旁,地处东经108°40′~109°01′,北纬22°13′~22°15′之间,属北热带湿热季风气候区。该地光照强、气温高,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夏湿冬干。年均温度22~22.3℃,极端最低温-0.8℃,极端最高温37.2℃,≥10℃年积温为7886.3~7982.7℃。年均降雨量1771.4~2103.3 mm,年均蒸发量1693.9~1671.2 mm,相对湿度81%~82%。土壤主要有砖红壤和赤红壤两个种类。土层中厚、表土层薄,石砾含量较多,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灌木有野牡丹、桃金娘、岗松、三叉苦、鸭脚木、白背桐、盐肤木等。常见的草本植物有五节芒、蔓生莠竹、鹧鸪草、铁芒萁和其它蕨类。覆盖率总体在48.5%~63.2%
2.2试验方法
对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旧场部乌家镇旁设置样地展开调查,试验样地进行低密度(100株/hm2),中密度(1200株/hm2),高密度(1500株/hm2)三个种植密度,分别选取3个10 m×10 m(100 m2)的标准样地进行调查,主要记录样方内植物的种类,多度和物种的覆盖度等生态计量指标。
2.3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结合外业调查统计分析,对林分的灌草层进行计算,具体运算公式如下\[5\]。
(1)物种丰富度指数:
Margalef指数(d1):d1=S-1lnN
Menhinick指数(d2):d2=SN0.5
其中,S为出现在样地的物种数;N为总个体数。
(2)多样性指数:
Shannon- Wiener指数(H′):H′=-∑si=1pilnpi
Simpson指数(D):D=1-∑si=1pi2
其中,pi为种i的个体数与样方个体总数的比值。
(3)均匀度指数:
Pielou 均匀度指数(Jsw):Jsw =-∑NiN×lnNiNln s
Alatalo均匀度指数(Jsi):Jsi=1/∑NiN×(NiN-1)e-∑(NiN×lnNiN)-1
其中,D为Simpson指数,S为出现在样地的物种数,Ni为物种个体数,s为总个体数。
3结果分析
在桉树人工林中,不同密度林下植物种类多样性表现为: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桉树人工林丰富度指数(Margalef 指数)在桉树人工林高密度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中密度和低密度则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在不同密度桉树人工林中,高密度、中密度和低密度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 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然而,林分受光照的影响,高密度林下物种的草本层Shannon指数远远高于灌木层Shannon指数。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坡度变化,灌草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为: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林分的Shannon指数(H')和Simpson指数(D)分别为1.47和 0.58,均为各个林分中最高,在高密度表现为最小,分别为0.58和0.40。另外,桉树人工林平均草本层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为1.06,变异系数为16.6%,而桉树人工林的灌木层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值为0.480,变异系数仅仅为19.1%,高于草本层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较大。
桉树中密度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桉树人工林不同破位的丰富度值,其值分别为1.44和0.46,但桉树人工林中密度的草本层丰富度指数(Margalef 指数)均高于其他坡度的林分,表明了桉树人工林中密度植物种类丰富,林下光源充足。另外,桉树人工林灌木层物种均匀度 Jsw指数的平均值分为1.552,变异系数为33.8%,而草本层物种均匀度 Jsw指数平均值为1.1150,变异系数达到了42.9%,差别较大,说明物种均匀度差异水平明显;均匀度指数 Jsi的平均值分别是 0.467和 0.497(表1),灌木层和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的变异系数分别是2.5%和 27.4%。
4讨论与总结
在桉树人工林不同密度种植过程中,发不同密度林下植物种类多样性表现为: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中密度桉树人工林林下物种较多。在桉树人工林灌木层调查中,统计得出低密度多样性高于高密度和中密度,在Shannon指数分析中,中密度均高于其他两个密度,但灌木层物种的丰富度比较中,中密度种类略高于低密度,其主要是由于桉树人工林物种的种类较为单一。在草本成分析中,草本层的多样性高于灌木层,不同密度林下物种种类与灌木层一致,均为中密度较高,单在草本层物种丰富度调查发现,中密度草本层物种种类比其他两个密度种类较多,因此可以得出桉树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生长比灌木层生长较好。
综合评定桉树不同密度种植方案得出了中密度造林有利于桉树人工林多样性提升,有利维持桉树人工林生态多样性,提升桉树人工林生态价值。另外,桉树种植密度在高密度后随着桉树林分生长较高,林下植被获得光照降低,影响了林下植被的生长。伴随着林密度的变化,光照可从林分不同方向,如各个侧面透过林分照射于林下植被,可给林下植被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也提升了林下植被的多样性。总结得出,桉树人工林在经营种植方案中,需要进行密度合理规划,即要达到经济价值,仍然需要保证桉树人工林生态多样性的提升,将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抓好,维持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方案。
参考文献:
[1]陈秋波. 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热带作物学报, 2001, 22(4):82~90.
[2]莫柳园, 覃德文, 邓硕坤. 广西立体生态林业经营及经营模式研究:以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6):61~62.
[3]韦炳俭, 周凌雁, 覃德文. 广西生物多样性评价发展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4(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