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评估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有资产管理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有资产管理评估

篇1

    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出的国资办发〔1993〕17号、20号、28号文确认,下列56家评估机构获得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资格,现予颁发“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编号如下:

    中发国际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01

    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02

    北京立达建筑审计事务所      No:0000003

    中信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04

    中国投资咨询公司            No:0000005

    中洲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06

    兴业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07

    北京中机审计事务所          No:0000008

    北京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09

    深圳资产评估事务所          No:0000010

    深圳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11

    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12

    上海市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13

    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14

    广州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15

    天津审计事务所              No:0000016

    江苏省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17

    吉林省国有资产评估事务所    No:0000018

    浙江国有资产评估中心        No:0000019

    沈阳资产评估中心            No:0000020

    鞍山市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21

    长春市资产评估中心          No:0000022

    哈尔滨市资产评估中心        No:0000023

    南京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24

    武汉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25

    湖北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26

    湖南资产评估事务所          No:0000027

    安徽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28

    四川省资产评估事务所        No:0000029

    广东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30

    珠海市资产评估事务所        No:0000031

    昆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32

    青岛市资产评估中心          No:0000033

    大连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34

    大连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35

    山东审计师事务所            No:0000036

    山东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37

    苏州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38

    德阳市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39

    成都资产评估事务所          No:0000040

    西安正衡资产评估公司        No:0000041

    陕西岳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42

    宁波市资产评估中心          No:0000043

    天津市中环财务咨询服务公司  No:0000044

    羊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45

    湖南省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46

    河南审计事务所              No:0000047

    甘肃第三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48

    厦门大学资产评估事务所      No:0000049

    福建省资产评估中心          No:0000050

    厦门资产评估事务所          No:0000051

    贵阳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52

    长城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53

    中国审计事务所              No:0000054

    中庆会计师事务所            No:0000055

篇2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平台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要素之一,是各经济单位保持正常运行和进行各项活动的必要物资基础,也是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对象。我国各项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都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管理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作用

科学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是财政部统一建设的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上固定资产的信息数据能够得到登记、合理配置、管理维护,使得固定资产所在单位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以发挥经济和社会职能。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可以基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来记录及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评估及收益等各个环节,通过固定资产卡片录入系统来生成账簿、报表等电子数据,再通过网络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功能。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还提供了固定资产数据的网络传送和远程管理功能,有助于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和审批工作实施,有助于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严格贯彻实施,能够有效维护和保障科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规范。

二、资产管理平台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

(一)实现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相结合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提供详实的固定资产数据,包括增减变化和配置信息等,这些都是预算单位实际工作中的最新资料,所以在财政预算管理中,资产配置的合理与公平要取决于预算资金安排是否科学规范,而预算管理中的资产管理是通过增量调节、控制存量作为基本管理手段,资产管理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与预算管理实现紧密结合,有助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的深入进行。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提供详实、准确、完整的资产报告和卡片数据,有利于为财政预算编制提供一手资料,这有利于部门预算细化编制与严格管理的深入执行,预算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相结合,有利于从源头上管理固定资产的客观需要,也有利于固定资产购置、配置、使用、出资、收益等管理工作的及时预算管理,使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能够更加细化和规范。

资产管理信息化与预算管理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的,分析如下:

第一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解决预算编制与资产存量脱节的问题,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能够使得财政部门透彻地掌握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存量信息,例如金额、数量、价值、购置来源和用途等等,进而有助于满足预算管理的细化编制要求。第二固定资产信息数据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编制进入综合财政预算中来,通过平台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出资收入、出租出借收入等信息的搜集整理,将这些信息纳入到预算管理中来,有助于实现财政预算的全口径管理;

第二国有资产管理平台中的固定资产信息数据有利于财政预算制定固定资产实物定额标准,通过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搜集、整理并分析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和运行情况信息,对于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运用情况、费用开支情况等日产运营信息能够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有助于对定额标准的反复测算,进而根据预算单位职能履行的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和相关费用标准,这就为预算细化编制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三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为财政预算绩效考核提供基础性的数据支持,我国财政系统改革中,绩效预算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长远目标,然而由于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搜集不够及时、全面,所以还难以将各预算单位的财政预算绩效目标准确地量化具体化,也难以衡量实现绩效目标所需要耗用的劳动成本和固定资产耗费成本。而国有资产管理平台能够有助于研究预算单位固定资产资产保全与合理配置、提高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评价方法,这就有助于推动财政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考评工作,有利于逐步实现绩效预算管理工作。

(二)国有资产管理平台建设是固定资产信息化审批的基础工作

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的应用目的不仅在于搞清楚预算单位的资产存量情况,做到账实相符,而且更本质的是要通过该平台的应用,通过远程审批和系统自动监管方式,来分析出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管理上的疏漏和欠缺之处,进而研究出有利于监管、加强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措施,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审批制度,以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进行约束。

而且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由于其自动化的信息管理制度,能够有利于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有利于快速实现对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的动态监管,进而有利于提高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效率,进而有助于实现我国预算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透明化,加强固定资产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建设。

参考文献:

篇3

1.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完善。

高校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国家,使用权和管理权分散归属于学校的不同部门,国资处、财务处、后勤处,图书馆和各教学院系等都具有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权。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南省大部分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立都比较规范,符合内部控制的需要。但由于缺乏权威的领导管理部门,容易导致多头管理、管理机构和部门重叠的现象,致使国有资产管理组织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在管理制度方面,现有的制度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准则》等,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各种经济业务,制度观念略显滞后。管理制度中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的现象,对资产信息管理不重视,信息化程度不高。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国资处、财务处和各教学院系之间缺乏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同高校之间的制度更是千差万别,制度不完善的现象较为普遍。

2.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国有资产配置并不是严格依照按需分配的原则,导致购置的资产无法被充分利用。一方面,由于高校校内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具有相对封闭性,资产的购置又缺乏严格的购置标准和预算规制,造成资产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部门之间特别是高校之间的资产缺乏统一协调机制,资源难以共享。这反过来又使得各部门愈发强调对资产的绝对占有和存储。

3.国有资产核算和评估不足,账实不符。

从河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体来看,未能实现与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缺乏日常性的核算和检查,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出现。例如,部分高校的相关部门利用本部门有偿服务取得的资产,未办理入账验收手续,使这些资产排除在学校国有资产账目之外;类似的还有高校接受捐赠的资产,入账不及时也造成一定的帐外资产;有的资产已经被使用部门报废了,但并未及时履行财务报废手续,造成账实不符。

4.无形资产管理环节薄弱。

河南省高校普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存在管理盲点。实际上,高校是无形资产的富集之地,河南省高校的科研成果也相当丰富,但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缺乏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造成无形资产的总体价值不清,管理混乱。例如,部分高校教师将科研成果据为己有,而且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擅自将科研成果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高校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没有进行准确的评估,或未能严格履行财务程序,转让收入未及时入账,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河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高校对国有资产的地位、作用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国有资产权益保护的主动意识。从表面上来看,这是由于高校的资产管理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管理理念,“重人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发挥资产的最佳效益,不仅是保障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要求,也是谋求高校长远发展的题中之义。但从本质上来看,高校的双层委托设置导致国有资产主体缺位,对二级者高校管理者的监督不力才是高校管理者管理意识单薄最根本的原因。

2.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从体制上看,河南省许多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就由各教学院系、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缺乏一个权威的机构进行统一协调和整合;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该部门和资产使用单位没有很好地对接,无法实行有效的控制、检查和监督的职能。由于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学校的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从购置、使用、维护到报废的各环节相互脱节,有的环节出现无人管理,而有的又出现交叉管理的状态。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模式,削弱了资产管理的权威性。

3.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高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闲置浪费、随意挪用、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处置不够严格。由于没有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资产管理没有建立单位或个人责任制,造成管理责任无法追究,资产的效益和价值难以提升。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不科学,奖惩机制不合理等现象比较普遍,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闲置和流失。

4.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不到位。

河南省高校对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等风险控制管理不到位。尽管高校建立了资产评估、监督核查、财务和审计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并未从风险控制方法、风险控制内容和风险控制指标等方面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实物对账层面,现行会计账面不计提折旧,导致资产存在隐性风险;由于缺乏资产定期清查制度,导致国有资产提前进入待报废状态;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产权模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制约,带来很大的资产流失的风险。另外,对国有资产监管者和使用者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也缺乏有效的控制防范措施。

三、强化河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树立现代资产管理理念。

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河南省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和理念相对滞后。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首先是要增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广大师生和员工要明确各自的权责意识,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树立产权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和动态观念;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等现代资产管理理念,把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位教职员工的脑海中,使他们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使风险降至最低。具体而言,高校各级领导和职工要形成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共识,遵循把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和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价值管理、绩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校园文化。在资产购置、使用等管理过程中,注重遵循市场竞争的规律,树立投入产出的效益理念;在校办产业经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效益的提升。

2.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完善资产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综合管理,教育部监督管理,高校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河南省高校应根据国家政策,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促使国有资产管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向产权管理转变,资产管理机构以产权管理为中心行使资产的监督权、投资权和处置权等;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由“归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和监督。与此同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具体来说,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资产配置制度、资产使用制度、资产处置制度、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制度、资产信息管理与报告制度、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始终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3.升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国有资产数据库建设,实现资产的网络化和电子化,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及时掌握资产的数量,价值、分布和经营状况,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清查提供决策依据。首先,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在教育部对高校资产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数据库,并使其能够包括学校资产的全部内容。其次,基于校园网的硬件和技术基础,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或购买适用于校园网的资产管理软件,并使学校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可以根据权限了解到自己的相关资产信息。再次,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如财务部门、预算部门、审计部门等,实现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的动态信息管理。不断升级与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各项功能,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4.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核算体系。

针对河南省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薄弱的现状,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资产评估和核算体系,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第一,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认识到无形资产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国资管理部门中设置专职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第二,建立并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如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对外合作转化制度、开发利用制度、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等。第三,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核算体系,将高校无形资产要素纳入财务核算范围,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重视无形资产投资转让时的评估工作,保障学校无形资产的权益。

5.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评价,建立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绩效评价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标,因此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导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内容,按照相关流程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前需要对所有业务量和资产数量进行全面排查,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优化配置,防止出现国有资产长期闲置而导致资产浪费现象,并且通过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为后期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能够顺利、高效运行,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重点对通用设备、房产、交通工具等进行清查,全面、准确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亏和盘盈现象,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账实、账账以及账证相符。二,对国有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汇总,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需要从保障条件、管理能力和运行效果三方面进行,具体表现为:保障条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或者公共产品时需要消耗的资产;管理能力通常是指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能力;运行效果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即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有资产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职能完成后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实施流程

通过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存在不按照流程实施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影响绩效管理效率,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浪费。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实践经验,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流程进行了总结,具体表现为:

(一)设定科学的绩效评价目标

绩效评价目标是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前提,通过设定科学的评价目标,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前,应该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评价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目标,并且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将该目标作为准则与导向,明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范围,例如,评价时间跨度、评价内容等。此外,为了保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还需要创建专门的主管部门,由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专家小组对评价机构的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台账制度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台账,对实物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全面、准确以及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单位实物资产分布状况、总量等,如果出现实物资产变动,则应该对变动原因、结果及时进行记录,以此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即从国有资产的形成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国有资产台账建立时应该针对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且由各级财政部门对总台账负责。此外,根据国有资产总台账创设分台账,分台账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科室与部门创建,同时明确各个科室与部门的权责,以此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科室、部门资产的全面管理。

(三)强化信息核查与取证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和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必须做好信息核查与取证工作,不仅应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还应该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核查。同时,财政部门在对信息进行核查时还可以参考第三方提供的数据信息,这样可以实现对所有信息的详细和全面的分析与取证,显著的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此外,当信息核查与取证工作完成之后,还应该公开评价结果以及处理意见,这样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应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全面了解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严格遵循相关实施流程,设定科学的绩效评价目标,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有章可循,创建健全的国有资产台账制度,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科室、部门资产的全面管理,强化信息核查与取证,及时、准确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不断的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质量和效率。

作者:卢登玲 单位:高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周银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经贸,2014(24):58-59.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绩效评价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标,因此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导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内容,按照相关流程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前需要对所有业务量和资产数量进行全面排查,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优化配置,防止出现国有资产长期闲置而导致资产浪费现象,并且通过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为后期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能够顺利、高效运行,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重点对通用设备、房产、交通工具等进行清查,全面、准确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亏和盘盈现象,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账实、账账以及账证相符。二,对国有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汇总,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需要从保障条件、管理能力和运行效果三方面进行,具体表现为:保障条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或者公共产品时需要消耗的资产;管理能力通常是指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能力;运行效果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即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有资产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职能完成后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实施流程

通过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存在不按照流程实施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影响绩效管理效率,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浪费。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实践经验,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流程进行了总结,具体表现为:

(一)设定科学的绩效评价目标

绩效评价目标是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前提,通过设定科学的评价目标,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前,应该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评价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目标,并且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将该目标作为准则与导向,明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范围,例如,评价时间跨度、评价内容等。此外,为了保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还需要创建专门的主管部门,由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专家小组对评价机构的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台账制度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台账,对实物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全面、准确以及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单位实物资产分布状况、总量等,如果出现实物资产变动,则应该对变动原因、结果及时进行记录,以此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即从国有资产的形成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国有资产台账建立时应该针对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且由各级财政部门对总台账负责。此外,根据国有资产总台账创设分台账,分台账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科室与部门创建,同时明确各个科室与部门的权责,以此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科室、部门资产的全面管理。

(三)强化信息核查与取证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和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必须做好信息核查与取证工作,不仅应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还应该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核查。同时,财政部门在对信息进行核查时还可以参考第三方提供的数据信息,这样可以实现对所有信息的详细和全面的分析与取证,显著的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此外,当信息核查与取证工作完成之后,还应该公开评价结果以及处理意见,这样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应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全面了解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严格遵循相关实施流程,设定科学的绩效评价目标,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有章可循,创建健全的国有资产台账制度,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科室、部门资产的全面管理,强化信息核查与取证,及时、准确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不断的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周银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经贸,2014(24):58-59.

[2]谭静,李艳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 2015(33):25-40.

篇6

关键词:国有资产 管理 措施

一、前言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和保障。铁路企业是特大型国有企业,被喻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有资产数额庞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铁路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对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现阶段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从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角度出发,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化解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而且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献一臂之力。

二、目前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科学,权责不明确

铁路在当今运输中是运力最大的运输方式,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铁道部政企合一,它既是政府的一个部门,同时又经营着庞大的全国铁路网;既是一个权力主体,又是一个利益主体。这种兼而有之的情况违背了市场经济要求,影响了公平竞争,作为特大型国有企业,铁路企业必然要肩负社会责任,要为社会公益服务,这样的境况,使得在一定情况下企业的利益必然为社会责任服务。兼有政府和企业双重身份的铁道部处境尴尬,铁道部要实现的增值目标和直接的行政管理手段,必然要妨碍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地铁路局现实拥有的法人财产权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授予的,其权能的大小、多少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必然体现出资人的意愿,由出资人预设和规定。在目前铁路局尚不具备完全独立地支配财产的能力,且外部市场条件又不成熟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确保全路运输集中统一、保障铁路的公益性等多因素考虑,出资人代表不得不对运输企业法人的各种权能加以限制和裁减,与铁路局共同行使资产的支配权,从而使铁路局的法人财产权无论在名义上或是在实际上都具有明显的缺损。在残缺不全的法人财产权状态,有限责任制度无从建立,铁路局面向市自主经营受到阻滞,难以对自己的经营效果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起完全的责任。

㈡国有资产评估制度有待完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对国有资产进行准确的评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还不甚健全,加之铁路企业有较强的垄断性,市场意识不强,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以及合资经营等过程中,执行不力造成部分国有资产价值容易被低估,甚至被无偿占有和使用,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国家权益受损。

㈢国有资产监督机制不健全

对国有资产监管主要是通过国有资产监管报告来反映,以事后监督为主,对资产运营的日常管理和监控尚未真正落到实处,国有资产监管缺乏规范性、时效性,监管力度较弱。触目惊心的粤海铁路私分国有资产案给我们警示:为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我们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亡羊补牢。

三、加强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措施

㈠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为更好地管理铁路企业国有资产,实现为社会履行责任和资产利益的最大化,应坚持遵循“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管”的原则建立铁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铁道部作为国铁企业主管部门,依据国务院对铁道部的职责设定和财政部授权,对国铁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授权的监督管理职责。铁道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向财政部报告国铁企业国有资产总量、结构、变动、收益等汇总分析的情况和年度会计信息汇总报告。扩大铁路企业经营自主权,推动铁路运输经营机制转换,推动铁路走向市场。

各国铁企业以国家投入的国有资产从事经营活动,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接受铁道部、国家有关部门、机构依法实施的管理和监督,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对出资人负责,实现铁路效益最大化、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各国铁企业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日常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办理企业产权转让、无偿划转、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审查和申报、国有资本运营的监控评价等工作,对所出资企业履行产权管理职责,接受铁道部财务司的指导和监督。

按照上述分级分工管理,可有效的实现政企合作,分工合作,达到国有资产有效运转、有效监督的管理目的,更好的实现铁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㈡健全并严格执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为做好国有资产的评估管理,铁路企业贴合实际制定了铁路系统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具体表现为:(1)铁路企业合并、分立、改制,转让重大财产,以非货币财产对外投资,清算或者有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规定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2)铁路企业应当委托依法设立的符合条件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涉及应当报经履行出资人授权职责机构决定的事项的,应当将委托资产评估机构的情况向履行出资人授权职责的机构报告。

对于各类国有资产的处置,依照“相关部门提出计划,财务部门审核,上级部门审定,批准后实施”的程序进行办理。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资产评估,并切实构筑防火墙,以防止资产流失。例如:对于大额资产或特殊资产进行处置,必须加强信息披露或进行公示;对于资产处置收益,由财务部门实行统一收缴;对于资产转让,一般通过产权市场进行运作。对铁路企业的资产评估结果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核准和备案手续,加强对资产评估结果运用的管理,切实维护国有产权的合法权益。

㈢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监督,努力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绩效

铁道部履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和国铁企业的国有资产运行状况接受国务院和财政部的监督, 接受国务院审计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进行的审计监督,通过建立和实施重大事项审批报告、财务监察、内部审计、国有资产监管报告等制度,履行对铁路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

建立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有资本金的监督管理。铁路企业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应当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经过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等经营成果,进行定量及定性对比分析,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为铁道部对国铁企业实施间接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制定行业政策和考核企业管理者业绩提供参考依据。铁路企业依法实行厂务公开,企业重大决策问题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应当听取职工意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任何单位和职工有权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铁道部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国铁企业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国铁企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所出资全资子企业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或者通过控股子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由控股子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维护出资人权益。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监控和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铁路国有资产投入、营运、收益及相关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资金风险、严格预算管理、强化资产管理、规范基础工作,以路局经营业绩考核目标为中心,不断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在当前我国铁路大力发展之际,铁路企业的国有资产价值越来越大,需要从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和监督上层层把关,步步落实做好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需要我们这些基层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秉章做事,严格执行规范,用一颗高度负责任的心去做好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勘测设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随着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勘测设计企业内部的勘测设备选购、保养、维修等都会影响到勘测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确保对国有资产的最优管理,能够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国有资产的管理,能够确保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经济条件,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行。

一、理顺各级各类产权关系

(一)抓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在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国有资产的产权登记工作,确保产权能够落实到位。目前,产权成为了国有资产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证明。通过做好产权登记工作,能够加强人员对于产权保护的意识,同时能够更好的监督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行为,也能够提高国有企业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目前,随着我国对于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做好产权登记工作的同时,还应当把控产权登记工作以及做好产权登记的管理工作,彻底抓好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有效落实[1]。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明晰在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的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针对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明确的规范和了解,并针对国有资产进行综合管理。在现代企业制度背景下,应当按照先肯定后提高的方针,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落实工作,同时以强化产权约束为工作重点,不断构建深层次的产权管理工作,明确产权所在的责任主体。此外,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通过产权明细也能够更好的明确投资人与被投资的关系,产权明晰后也能够更好的发挥现代企业制度的作用。

(三)建立资产评估立项申报和评估结果确认制度当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国有资产被拍卖转让或报废等情况出现时,单位应首先对于产权的变动进行立项申报,同时由资产管理相应部门对于立项申报进行批准后才能够正式的进行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后,国有资产单位应当根据我国国有资产转让的明确制度进行手续的确认及审核。资产评估工作结束后,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当对评估结果进行明确的确认,查看评估结果是否与资产转让制度内容要求符合,同时予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立项申报的产权变动进行综合的监督与检查。若发现产权变动存在异常,需要立即追责。对于未经立项的产权出现变动时,则需要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明确的严肃责任处理,以防国有资产出现重大的损失[2]。

二、对国有资产进行定期维护

注重国有资产的定期维护,是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对国有资产维护方面实现全面管理的重要举措,针对不同的国有资产,对其使用方式以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并根据设备的使用规范,对设备的关键部件、核心元件等方面进行定期维护,可以相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例如,在对设备方面进行定期维护时,可以根据使用的强度,对设备的油路、硬件磨损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以落实到操作人员的方式,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全面维护。另外,为确保国有资产定期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采用成立监督小组的方式,对国有资产定期维护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以此确保国有资产定期维护管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最后,为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采用构建激励机制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维护效果进行评比,根据维护的效果,给予相应人员的物质奖励以及精神奖励,以此带动所有员工对国有资产的重视程度,这对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指向性作用。

三、完善国有资产业务流程

完善国有资产的业务流程,是从完善管理制度的角度,对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国有资产的引入、采购、安装、调试、应用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国有资产的实际应用、操作规范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管理,注重全面化管理制度的构建,并以针对性落实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应用方式、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以此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效果的相对提升。例如,在完善《国有资产应用规范》时,对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盘点,并针对机械设备的功能,对机械设备的操作规范、细节性操作、日常保养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以此延长国有资产的使用寿命。完善国有资产资产是以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为依据,并根据国有资产的引用以及生产需要,对国有资产的引入、安装、调试、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重点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方面进行管理,以落实相关制度的方式,对国有资产的使用方式、维护以及折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管理,这是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效果相对提升的基础性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以及分析国有资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国有资产应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工作的方式,希望对勘测设计企业所属公司的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效果提升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彭福燕.强化国有林场资产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8).

[2]陈百平.行政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问题及对策[J].财政科学,2017(8).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管理;评价指标

我们在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行政国有资产的特征,立足于多主体参与的本质,在设计评价体系过程中,能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一来,才能够有效地实现绩效评价目标。笔者认为,行政国有资产包括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以及第三方独立主体,这三个方面,是绩效管理评价的主体,在进行评价指标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三方面内容。本文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分析了绩效评价内容、绩效评价指标以及相关实施流程,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内容概述

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主要针对于资产数量以及相关业务量进行评估,通过绩效评估,对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更好地实现资产优化目标。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优化时,要注重优化配置与履行职能进行匹配,避免资产长期闲置造成的浪费[1]。同时,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对国有资产的清查,更好地进行国有资产管理。

(一)资产清查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内容中,国有资产的清查,是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在进行资产清查过程中,对房产、设备、交通工具实现全面清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全方面的了解。在清查过程中,针对于盘盈盘亏问题,要进行责任分清,并对清查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记录,加强管理,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资产清查结果汇总

在资产清查过程中,对清查结果的汇总,是了解资产清查中存在问题的关键。同时,资产清查结果的汇总,也有利于对问题的解决。在资产清查结果汇总时,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特征,需要围绕保障条件和管理能力两方面内容进行,对运行结果以及清查的最终结果进行有效地数据统计,考虑到服务过程中的耗费资产数量清查,并对这一信息进行明确记录[2]。同时,还要考虑到资产管理制度的构建以及实际的资产管理能力,保证在公共职能履行过程中,对资产进行有效利用。清查结果汇总以及分析过程中,要注重行政事业单位并非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注重对其进行全面的衡量和评估,从社会效益、公众效益、经济效益等多个角度,对资产利用效率问题进行考量。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赋值标准分析

在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赋值过程中,其关键点在于考虑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本质特征,不能单纯地从经济效益对其进行考虑,要注重权衡多方面利益,对国有资产管理绩效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3]。本文谈到的赋值标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点内容:

(一)资产保障水平指标

资产保障水平指标(A1),反映出了单位存量资产信息。这一指标衡量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资产需求情况,并对比单位公共职能实现保障程度,对其进行绩效衡量和评价。

(二)资产规模指标

资产规模指标(B11)主要侧重于国有资产的配置情况,主要从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占比等指标进行反应。

(三)资产结构指标

资产结构指标(B12)反映出了国有资产中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对外投资资产的构成情况。在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赋值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管理能力问题,而国有资产管理能力,主要涉及到了组织机构、制度建设、人员配置以及信息化程度四个方面内容。其中,组织机构主要是指专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机构、办公室与财务部门结合的管理模式、不存在资产管理部门的事业单位,在进行赋值过程中,赋值分别为100分、70分、50分;制度建设过程中,制度设计非常好为100分,较好的赋值80分,一般的赋值60分,较差的赋值为50分;人员配置过程中,主要考察专业人员的配置情况;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考察期是否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这样一来,在进行绩效评价过程中,根据赋值情况,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流程

综合现阶段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发展情况来看,一些单位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由于实施流程较差,导致绩效管理水平较低,不能够对国有资产应用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估,导致了国有资产资源的严重浪费。对此,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水平,采取有效地办法进行绩效评价,在实施流程过程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对该问题研究过程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流程。

(一)建立绩效评价目标

绩效评价目标的建立,是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一个先决条件,只有参照这一评价目标,进行评价过程中才能够更好地把握关键点,对问题进行突出反应。对此,可基于绩效评价组织视角对问题进行考虑,根据评价的实际需要,由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选择评价目标。在评价过程中,以评价目标作为导向,对评价范围进行明确。例如资产类别、评价时间跨度等相关信息[4]。同时,评价机构设置后,还要注重构建主管部门,对评价机构实现有效地监督。对此,可由专家委员会设置评审小组,评价指标体系、方案的构建,都由专业性较强的专家小组进行完成。

(二)注重细化各个部门的作用

在进行评价过程中,可设置第三方评价机构,并由这一机构进行监督和指导。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财务部门要注重立足于本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绩效评价进行有效指导,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注重严格执行国家相关部门提出的规定,保证绩效评估在这一标准下进行。在进行评估过程中,要保证相关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数据信息进行传递,上报给财政部门。在对绩效评价信息衡量过程中,要注重对信息的全面审核,以综合角度,对上报的信息进行评价。

(三)加强信息核查和取证

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绩效评价的最终结果与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在评价时,必须要加强信息核查和取证工作。为了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在对难度较大信息进行收集过程中,可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或是进行实地考察,以多种调查方式对信息进行取证。同时,财政部门在进行信息核查时,可以对第三方提供的相关信息作为参考,这样一来,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取证,保证信息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这对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可靠性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信息核查和取证完成后,要注重对评价结果和相应的处理意见进行公开,让被评价的事业单位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积极地改正。

四、结束语

总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要注重立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并能够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自身特点出发,对其进行有效地绩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建立评价指标,并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的赋值,保证每一个要素都能够充分进行考虑。评价时,还要注意构建相应的实施流程,并对流程细节进行有效地考虑,构建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专业评价机构为主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以评价指标作为载体,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进行评价,保证评价效果。这样一来,才能够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效率性和质量性。

参考文献:

[1]赵爱玲,潘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02):232-235.

[2]谭静,李艳芝.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经济研究参考,2015(33):25-40.

[3]王湘,李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绩效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9(01):17-21.

篇9

关键词: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监督管理;无形资产

随着学校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国有资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并在学校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仅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学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但目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

一、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该项工作能有效维护学校利益,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其作用的充分发挥。随着管理制度完善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水平逐渐提升,对学校日常运营产生重要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意识淡薄。一些学校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忽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合理配备相应的管理标准。或者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开展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计划,随意购置设备,存在重复建设情况,影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高。

2.效益观念不强。长期以来,学校无偿使用国有资产,未能对成本和盈亏进行计算,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缺乏效益观念。通常追求资产数量和档次,花费较多资金采购设备,但忽视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日常维护和使用不到位,影响设备性能的有效发挥。或者一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忽视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3.监督管理薄弱。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影响日常工作顺利开展,未能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领用或借用国有资产时手续不全,或者一些部门长期借用不还,出现设备损坏现象。国有资产处置时不申报、不审批,随意变更或者报废,导致损坏或盗窃现象时有发生。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任意处置国有资产的情况存在,容易导致资产流失。

4.经营意识缺乏。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管理不到位,或者经营管理不善,制约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利益分配上存在不公平现象,经营性资产效益不高,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对高校发展和运营带来不利影响。

5.无形资产流失。未能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其进行全面、仔细的评估。在使用和转让时任意定价,对专利、技术投资、科研成果转化等内容的保护不足,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对策

为弥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促进学校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今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控制和完善对策。

1.提高管理意识,完善规章制度。学校领导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在做好学校其他工作的同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根据管理需要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并设置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推动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让工作人员能更好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建立日常巡视和检查制度,做好登记工作,全面细致掌握学校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促进管理工作水平。建立并落实奖惩激励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

2.增强效益观念,提升管理水平。落实预算管理,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做好设备采购、维修工作,设备报废时应该严格按要求申报和审批,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升。重视设备日常维护,促进其综合性能有效发挥,提高管理水平,推动设备效益最佳发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落实国有资产计划、审批、采购、报销、验收、入库等管理程序,避免出现违规违章操作。重视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综合素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日常财务核算,将资金管理和物资管理结合起来,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3.健全制度措施,重视监督管理。合理设置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各项工作。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让各项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三位一体的监控机构,做好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资产核算、审计工作,确保帐实相符,有效促进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强化财务管理,加强日常核算,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定期考核学校国有资产的成本、收入、利润、分配、财务状况等内容。开展经常性检查,对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完善,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保证学校国有资产作用的充分发挥。

4.提高经营意识,增强管理效益。重视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核算,树立投入-产出的效益观念。加强国有资产巡视和检查,做好设备维修工作,保证其作用有效发挥。创新管理体系,推行招投标制度,保证国有资产采购质量;重视资产的技术管理,保证设备完整,使用安全。建立国有资产经济管理制度,推行折旧制度,对占有固定资产支付使用费,让学校国有资产得到合理和有效利用。完善赔偿制度,对造成损失的进行赔偿。重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及时掌握设备情况,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提升。

5.保护无形资产,维护学校利益。由专门机构对科研活动、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管理。建立无形资产使用和保证制度、价值评估制度、交易转让监控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等,有效规范各项工作。避免无形资产受到不必要损失,切实维护学校利益。

三、结语

为实现对学校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结合管理工作需要采取完善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维护学校利益,避免资产流失,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国有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张正体.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4(6),77-78.

[2]赵莉.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3),36-37.

[3]李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及完善措施[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7-30.

篇10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治理

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的资产。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巩固和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的骨干作用,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资产流失浪费、配置不当、使用不合理、效益低下、重复建设、投资估价不实等问题时有发生,直接损害了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影响了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建设的进程。故此,各级、各部门狠抓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治理国有资产的流失已是当务之急。现提出如下浅见,以供商讨。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表现形式

1.盲目购置、重复引进或技术失误使生产资料过剩,闲置不用、资产无效占用导致价值流失。

2.投入使用应提不提、应摊不摊或少提、少摊固定资产折旧、低值易耗品等,使资产价值流失。

3.资产使用不当、保养不够或超负荷运转导致毁损严重,资产流失。

4.出入库把关不严,购入残次或不合格的财产物资,保管不善,仓储积压、霉变、丢失等流失浪费资产。

5.虚增购货费用,不按实际成本入账,人为扩大材料、产(商)品的成本费用和差价率,或随意变更计价方法,虚增、虚减企业利润和事业收入,骗取提成、资金以及少提欠缴资产税赋等流失资产。

6.低估资产价值,拍卖、转让、出售、企业兼并、联营、入股、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清算,或以募捐、赞助、赠送、广告支出等“合法”手段流失资产。

7.漏评、重评资产价值或是虚假评估、低估国有资产、私分公物、滥发钱物等流失资产。

8.对国有无形资产作价偏低或不作价,变动产权流失资产。

9.计量不准,账物、账账不符或有账无物、有物无账,资产被大集体、非全民企业和个人侵吞,无偿占用,或投资创办实体、租赁等,不报批登记,收益不入账、做小金库收支、胡支滥用浪费流失资产。

10.虚设往来、呆账、滞死账,流失资产。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

多年来,所有制的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上责、权、利没有明确的界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制仍处于建立健全阶段,改革措施不够配套,宏观调控乏力,加之国有企业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支配,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有的企业亏损严重,为了部门(单位)利益、职工工资等弄虚作假,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不善、账务手续不规范、内部控制程序不严密是国有资产管理不善、流失浪费的基本原因和条件。此外,一些国有单位经营不善,管理混乱,严重缺乏责任心,导致了单位财产不断亏损以及破产,最终要以财政来弥补亏损,使得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二)宏观调控不力,监管力度不够

宏观调控不力、监管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不到位、力度不够、管理不全面等,导致一些非法分子乘虚而入,使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此外,某些政府部门责任意识不强、思想腐化、私收赃款或是收取各种好处变卖国有资产,使得国有资产无形蒸发和消失。

(三)国有资产产权归属不清

资产管理意识差、产权观念淡化是资产流失的思想基础和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国家所有,分级管理”的产权制度上,这对于产权的归属设置造成了产权所有者的淡化和缺位,如地方政府只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而不承担所有者责任,最终导致了各级政府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四)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决策不民主,主要是因为只有一人作为法人代表做出决定,决策错误就导致了资产的流失。其二,利益的驱使,主要是因为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造成了资产被困,长时间增值。

(五)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体现在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建设还相对滞后。主要是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还缺乏专门的、有效的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对国有产权有力的法律保障,对于国有资产经营中遇到的侵蚀性问题并没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还存在钻法律和政策空子的现象,利用非法手段,将国有资产化公为私,侵蚀国有资产。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一)实施实物责任制

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组织国有资产管理,明确经济责任制,认真组织职工宣传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的法规政策,从思想上、组织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作用,群策群力深挖流失浪费的根源,开展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堵漏洞活动,实施科学管理,开展管理技能培训,不断地提高全员的科学管理水平,彻底根除本位主义和狭隘的团体利益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国有资产高效利用的途径。

(二)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使资产的购置、分配、使用、维护、保管、损坏、丢失、赔偿、处置等都做到有章可循,自觉地纳入法制化轨道,维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安全完整,做到购置、分配、使用按计划、严审批;出入库使用计量准确,认真检验;定时定期保养维修;严格按规定报批、登记变动产权;资产投资、产权评估要科学求实。

(三)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手续

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账、表、卡等项手续,实行一物一卡和产权变动表报制,对生产经营部门领用的财产、工具、器具等要建立财产分户账,实行按物立户,登记数量、单位、金额、规格型号等,以控制资财总量,按领用科室建立分户账,登记领发、交回、报废情况,月终清点存货,年终搞好清账核资。

(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制

首先要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和队伍建设。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以来,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国有资产分布面广、量大,部分产权管理混乱,清产核资任务艰巨,加之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将逐步过渡到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正确评价、界定产权价值,实施科学管理等一系列任务加大。现有国资管理人员难以更好地胜任工作,必须充实力量,狠抓人员素质的提高。各级要狠抓国资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计划、银行、国资、财政、审计、公、检、法、司、纪检以及主管部门要协调一致,齐抓共管,搞好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各行政事业和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协助各职能部门做好国资管理工作。

(五)严格程序办事

按科学管理程序办事,强化投资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详实调查的基础上,搞好市场预测,从宏观和微观的高度评估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以科学为依据进行投资决策。

(六)建立专业的市场服务中心

通过清产核资,配合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设备、物资调剂市场服务中心,为供求双方提供系统的信息咨询,以推动国有资产的优化组合与合理配置,实现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

(七)加强资产评估和审查

加强国有资产的评估与审计也是有效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关键因素。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并要求资产评估机构根据资产相关管理办法进行严格认真地评估,要保证国有资产在评估过程中能够科学化、合理化以及真实化。同时,也要做好评估结果的审查工作,确保评估的质量,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国有资产遭受损失。

(八)加强对政府人员的教育

地方政府人员作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应加强对其进行政治教育以及理论学习,以提高政府人员的思想觉悟,对于有过损害国有资产的人员进行严格的教育以及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为其他人员敲响警钟,避免腐败现象的再度发生,从而有效地控制国有资产的流失。

(九)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财务人员属于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者,身上肩负着对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责任。所以,应加强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及职业道德与心想觉悟的教育,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法律制度地不断变化,使业务水平与政治思想觉悟都得到提高。

总之,加强国有资产的法律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不仅要对国有资产流失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还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对国有资产的流失加以制止,使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松林,吴颖霞.论国有资产流失及治理的法律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院,2006(8).

[2]李俊.关于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思考[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3).

[3]路巧玲.论国企领导业绩与国有资产流失[J].中国审计,2004(2).

[4]李保民.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任重道远[N].中国企业报,200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