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2: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教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教育现状

篇1

【关键词】乡村教育;时展;探讨

乡村教育是个说不尽的话题,一直以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乡村教育问题的解决,依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村正经历着一个转型的重要时期,给乡村教育发展带来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特别是一些思想准备不足,跟随时代不紧,缺乏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的教育工作者,因不适应时展需求,而裹足不前。

我如果说,乡村教育象个孤岛,缺乏帮助,难以得到支持。恐怕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会认为这是为乡村教育抹黑,我们的乡村教育原来不是“人民教育”吗?怎么能说是缺乏支持呢?

我如果说:我们的乡村教育,目前除了完成所谓的“义务教育”,学生家长还关心之外,其他方面,他们则不太或很少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关心。可能有人会同意,认为我说对了。

其实,这是一会事。说它是孤岛,只是套换这个词语而已,并不是说它完全处于孤立,只是就它外援稀少,缺乏支持这一点来说。

1924年,陶行知先生在《再论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革》曾说:“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子不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农夫的孩子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而现在,我们的乡村教育,长期以来,都在极力鼓励走向城市,甚至有种培养后代离开农村,培养后代不热爱农村的观念的形成。回顾80年,可以说我们乡村教育的现状仍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长期以来,乡村教育有初中培养多少上重点高中,高中培养多少上一类大学,受狭义人才观 。我们的乡村教育,还是与城市教育一样,在把所有的学生都往“中考”“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挤的时候,而没有去想同样的做法有没有什么不对之处。而挤的结果,绝大部分人没能顺利走过,仅有极少的幸运者进入了大学的“象牙塔”,大多数却成了失败者,他们一个个黯然伤神,他们可能再补习,有的就加入了打工仔打工妹的行列。一句话,他们离开了养育他们的这块肥沃土壤。

我们目前乡村教育的把考试升学为根本目,而没能与农民息息相关,这本身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乡村教育主要在农村,却没有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

农村学校在农村,我们却偏要把它办得脱离了农村的实际,在农民们的心目中,就会觉得学校是国家的,与他们无关,你不关心他们,不关心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他们自然也就缺乏关注教育的意识和热情,缺乏投入的意识。相反,如果你的学校时刻关注着“三农”问题,关注着农村的发展,与“三农”问题血肉相连,农民们对教育的态度,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农村教育恐怕就是另一种情景了。

学校办得好坏,农民没有发言权,我们自己在为自己说话,自己在为自己作评价,学校办得好坏,与农民几乎没有多大的关系,也就难怪他们只关心子女能否升学,考得好不好了。因为,只有在这一点上,乡村教育才与农民的利益密切相关。至于其它方面,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罗马不是一天建造的”孤岛现象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某一个地方的特殊现象。在我国,具有普遍性。

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传统的惯性作用。在中国,很多问题的存在,总是一种的存在,是有着传统的原因的。

传统是资源,传统也是包袱。我们的教育发展到了今天,可以说,比较好的继承了这种传统。不论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的学校统统都以考试升学作为最为基本的、最为重要的办学水平的评价标准。于是,在农村,我们看一个人接受教育如何,只要就是看他或她是否在毕业后考上了高一级的学校,甚至是重点学校。相反,如果某一个人在学校读书期间,不把升学考试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不把升上高一级学校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那肯定会被人所诟病。这样,他们一心一意搞,一心一意去考试,至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增收,好象都与他们无关。谁要是关心现实,关心农村的发展,反而还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因为在传统的眼光看来,学习才是“正业”,书本知识才是“正业”。

体制的力量是巨大的,无形的。在中国,体制的内外,基本上是界限分明,内外有别。老师,由于长期生活、工作在体制内,基本上不需要与外界外有什么沟通,很自然地,从整体上来说,就缺乏一种密切联系社会,走进社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缺乏,可以说是造成乡村教育孤岛现象的一个原因。

10多年来,人们对它进行过多少反思,进行过多少议论,直到今天,它仍然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仍然轰轰烈烈。这说明什么?它至少表明中国教育改革的艰难,表明我们的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乡村教育要走出孤岛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它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辛和努力。

1 我们要深刻认识,乡村教育发生在农村、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并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显然,这一指谓明确界定了三个问题:教育发生的地域是农村;教育的对象是农村人口;教育的服务面向是农村经济社会。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此种含义的乡村教育既是一个与城市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又主要是区别于城市教育的教育类型,具有明显体制区分的意味。由于长期以来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在教育水平和发展程度上差距的客观存在,因而当我们谈及乡村教育时,实际上也是在一个已经预设的前提下展开的;它区别于城市教育或允许落后于城市教育。例如,暗含“城市优先”倾向的有步骤地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允许城乡教育在成就指标上存在差距等即是证明。实际上,实行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以户口划分农村教育与非农村教育缺乏典型意义。

2 乡村教育需要改革发展和战略突破

篇2

关键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313-02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推进,农村音乐教育的普及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由没有有音乐课的开设到音乐课的制定和开设,还有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相对过去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通过对小学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发现,农村音乐教育的整体步伐相对城乡音乐教育还是落后的,步伐缓慢的。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意识淡薄,领导学校家长不重视

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大张旗鼓的开展,但是对乡村音乐教育影响力度还是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一些领导还还没意识到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没有很好的倡导和宣传,导致学校和家长对学生音乐的教育一直得不到正确的指引和重视。有不少学校仍然还是把主课(数学、语文、英语)分数当成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依然跳不出“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误区。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体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乡村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了解甚少,而且本身艺术素质低,意识淡薄,单纯的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人人都可教的课,还有的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才去教音乐,从而导致音乐教师更加缺乏。有些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本身素质条件的限制,根本意识不到音乐教育对孩子的大脑发育还有德育培养、陶冶情操都有着很好的启蒙教育,所以孩子在家庭方面得到的音乐教育少之甚少。还有的家长对学校单方面的提出要求只要孩子成绩好就行,从来没有问及孩子在艺术才艺方面是否有天赋和兴趣,没有很好挖掘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超强能力。尽管有的教育者能够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实中的人们(包括政府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家长和各界人士)对教育的要求过高的体现在考试的分数上,为了得到人们的认可,很多学校不得不把本来很少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应考科目的教学上,从而牺牲了小学教育。

(二)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今年来农村基础音乐教育业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的初步建立了小学音乐教育管理|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人管理的音乐教育状况,制定了一系列知道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法规和文件,改变了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涣散局面,引进很的教材课本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低真正按照教材教学丰富达到理想效果的,还不是很多。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还有少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民办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小学上音乐课只是单纯的当成唱歌课来对待,缺乏对音乐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对音谱和音名的认识,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应有的全面的认识。导致专业老师缺乏的另一方面原因有的是校方不愿意特意请专业音乐老师,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工资的开支,另一方面如果想让学生受正规音乐课的洗涤,必须需要教学条件设备的支持,这样无可避免的就会多出一些乐器或者多媒体等等一些条件的支出。有的学校虽然有专业老师教学,但是涉及到音乐理论、欣赏等这方面音乐知识的却很少,所以不可能实现普通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和目标。而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然被分配到了农村,但大多留在了条件好的县城和乡镇中心学校,而不愿意去农村任教。由此可见,师资力量的缺乏质量差本人认为是导致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三)音乐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教学设备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的物质基础。但现在由于乡村经济水平的限制和一些教育领导的漠视,很少投资到教学设备上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有的学校也就是一架老师专用电子琴,还一些乡村比较穷的学校教学设备也就是一架风琴,更无从谈起专用音乐教室、多媒体、音箱等多媒体设备了。学生接触电子琴会弹奏电子琴的就更寥寥无几,这在农村这样的现象还很可见。教学设备的简陋直接会导致教学质量和教学方法的下降,所以即使有专业老师使劲浑身解数,也很难达到预想的结果。教学设备的简陋也是导致农村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由于内容偏深与农村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学校虽然订了教材,但无法按教材的要求施教,以至不得不抛开教材。许多教师不讲乐理知识,不渗透五线谱常识,没有音响资料,更谈不上如何去欣赏各类体裁的音乐作品,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以上都是目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现状,导致这些现状的原因也就是领导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水平低、教学设备简陋等。面对这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二、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教育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领导,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声望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标准,彻底消除以前“正课”和“副科”的偏见,让农村小学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让孩子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从中受益终身。同时,教育行政领导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农村音乐教育的宣传,多组织一些乡村音乐比赛和一些文艺场所,深化村民的音乐教育意识,更新家长的音乐教育理念,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学校领导要加强音乐教育,把音乐教育和其他科目同等重要,杜绝音乐课因其他科目而被砍掉的现象,把音乐课当成小学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进行音乐教师培养

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可以说是当前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学校必须有效的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为音乐师资力量创造仪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同时,教学评估科目的评优活动中必须和其他科目一样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必须对定期让音乐教师组织一些音乐比赛和一些音乐小活动,也可以在上学放学或课间多放一些儿童歌曲,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兴趣,创造一个音乐环境,使小学生每天能在音乐中健康成长。对于农村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应该积极的适当的安排一些音乐专业毕业或懂音乐的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能够使他们学以致用,另一方面缓解了一部分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加强在校音乐老师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胜任音乐教学,在岗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对音乐基础知识能够熟练了解,加强音乐教学基本功。还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发展教师的创造性,以及多了解一些民族特色和地方音乐,是教师能够全面教学。农村小学还可以制定检测教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教学成绩给予合理的评价和肯定,使他们发挥出对音乐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对乡村音乐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献出一份力。

(三)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音乐教学设备的简陋可以说是制约音乐教学发展的关键。音乐教学是一个感官听觉的教学,不仅需要动起来而且需要去聆听。录音机、电视、钢琴、多媒体、手风琴、风琴这些现代化的设备和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应该适当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添置音乐教学设备上,和增加一些音乐教学图书,使老师获取一些音乐资料,还能开阔学生的事业。设备的完善是教学的一个基本保证,是保证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去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以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完善设备是有必要的。

(四)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1、教材内容的多样性

农村小学虽然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可以利用一些富有的地方特色课堂资源,所以编写音乐教材上,要多选用当地优秀民歌、民乐。这些优秀民间音乐艺术最纯朴动人,最有生活气息,最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周围的事物、备感亲切,引起更大的学习兴趣;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音乐游戏,来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音乐教学生动活泼,更具有乡音乡情的民族特色。例如:可以增加一些乡土内容。在音乐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菏泽的山东的地方戏曲,包括山东梆子、柳子戏、大弦子戏、枣梆、大平调、四平调、两夹弦、豫剧等,用于课堂教学,既增加了地方特色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还让学生认识了的家乡戏曲,增加他们的家乡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乡意识。还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少儿歌曲等,这些歌曲既可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删除教材中超出农村小学接受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内容,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们很难适应这样的教材,甚至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我们要有选择性的制定教材。

2、挖掘孩子们的舞台表现欲,培养他们的自信力

音乐课不单单是灌输给孩子们音乐知识,而是通过音乐课这种教学过程手段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心态。让听觉、视觉的感受牵动学生思维学,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即:一节课完成后,学生们高声齐唱可以,这好像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而让他们一个人独唱时情形就不一样了,大多数表现为紧张、害羞、不自信,音色暗淡,有的甚至一句话也唱不出来,勉强的整个歌曲一个调子唱下来的还算不错,前后表现相差太远,缺少独立表达问题的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勇气。我想,这种局面可能是长期以来教师总像站在舞台上的演员,而学生总是观众的格局造成的。这种布局缺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得不到临场练习,当从台下走上唱时就出现反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每节课都要留出十五分钟,在学生基本把握好歌曲旋律后,大胆的设置其它栏目。比如我们教案中提到的,自编歌表演,让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自己或者分组进行表演。先让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节目了解舞台形象,如身体自然站立,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双脚分开重心要稳,面部自然生动,富有表情,加入动作简练、大方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同唱,如:分组后,第一遍6人同唱,两两相对,互相观察比较;第二遍时3位同学唱,3名当“观众”,轮流唱后互评一下;第三遍时,可为1个人唱,其它观看,进而让学生结合曲子内容和歌曲需要添加适当动作。这样,一步步使学生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最后至学生能独立登台。教师可对此时学生的言行给予表扬,该指正的就指正。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讲台变舞台,教师走下台,学生不再死气沉沉,心里乐了,课堂活了,又怎能不爆发时时的掌声呢?原先的羞羞答答肯定会成为热情大方,这样学生的审美观念,鉴赏水平也一定会提高。

农村音乐教育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潜力市场,它的落后和迟缓对我国整体音乐水平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还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能够促进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重视,使孩子们受益,使农村音乐教育呈现出一种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

参考文献:

[1]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2]孟颖杰,蒋丽君.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2).

[3]苏敏.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8).

[4]邬志辉,任永泽.精神培育: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使命[J].东北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篇3

关键词:乡村中学 体育教师 对策

一、前言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关键所在,是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先决条件和现实力量。学生的体育教育和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发展前景与体育教师队伍是密切相连。随着小康社会步伐的全面加速以及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我们比较薄弱的农村体育教育事业还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难题。

二、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的发展现状

(一)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的基本状况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国内大部分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远不及国家的相应标准。当前的农村体育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从学历结构来看,农村体育教师本科毕业的教师较少,大专居多,成教函授是相当部分教师获得高学历的重要途径。另外,从职称比例来看,高级职称的比例极少,少数教师还处于最低级别。造成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经济落后、学校重学轻体是体育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状况

科学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也是全面提高体育教师能力的有效手段。较强的科研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大部分乡村体育教师没有科研任务要求,有的从没发表过作品,说明大部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比较低。

(三)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再学习、深造的现实状况

近几年,随着教育部对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在学历方面越来越重视,各学校对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严格把关,越来越多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再学习。对在职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培训,是提高乡村中学体育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培养优秀的乡村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福利待遇状况

由于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在部分乡村中学里,体育教师的待遇与其他教师有所差异,可以发现存在同工不同酬的不公平现象。个别学校在年终进行评定考核时,将农村体育教师单独管理,将正规体育课时按低百分比进行折算。造成乡村体育教师,虽然课上得多但钱却拿得少。

三、解决乡村中学体育教师现状的对策研究

(一)改变人们对传统乡村中学体育教育的误区,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观代替以往单一的观念

要将终生体育思想作为乡村中学体育的主要教学内容。在国家教育部的宏观指导下,结合乡村中学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实际条件相适应。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与知识、健身、育心三者并育的原则紧密结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娱乐中“促进健康”,在体育活动中获得乐趣,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身心得益的体验和锻炼能力。

(二)大力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尽量实现教师学历本科化

带动乡村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要注重女教师的招聘录用,选择有经验、有责任、能吃苦的女教师,充分挖掘女教师在工作细心、方便,与学生更加容易亲近等优势,使体育教学中男女性别比例的协调性更优化。

(三)要加强体育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学习

由于现在教学日趋现代化,国际化,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体育教师会教育知识、技能技术等知识。专业知识方面:教师要通过函授、进修、脱产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培训。提高学历,提升教师职称。教育知识方面:体育教师要懂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简单教会学生学习。技能技术方面:体育教师要能够操作计算机,识别外国书籍,学习其先进的教育技能

(四)应该多渠道筹集乡村教育经费

当地教育机构应起带头作用,利用各种手段筹措乡村体育教育经费。特别是动员一些优质企业和个人进行赞助,这样既可以缓解教育部门经费不足的状况,又可以使企业在民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促进相互发展。这样就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作为乡村教师的补贴,相对提高教师的待遇,组织体育教师的改行或兼职现状。

(五)要加强体育教师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修养

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求一个人有敬业精神,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师才会敬重自己的工作,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样才能完成对学生情绪、心胸、毅力等各方面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做好本分工作,从而保证乡村体育教师在各方面的发展。

(六)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针对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到积极的情绪,精神上得到收获。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可采用各种先进、适当的方法增加一些学生有兴趣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求知、求新的需求,巩固学生的基础动作。

参考文献:

[1]吴立柱,司鹏巧.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2]郊淑玲.安徽省农村中学体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报,2006(7).

[3]翟兆峰,翟连林.山东省农村城镇中学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

篇4

【关键词】城乡体育 现状 比较

群众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强国强体,提高国家实力的百年大计,从长远的角度看,是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期,研究重庆城乡群众体育的发展状况,目的是找出适合重庆城乡体育的发展方向,为重庆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以期对西部地区体育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1.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从这次对农村参加体育锻炼的520人的调查显示:男性锻炼者421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80.96%;女性锻炼者99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19.04%;其中年龄主要集中在6—23岁,以青少年为主,占参与体育锻炼总人数的64.1%,老年人为153人,占参与体育锻炼总人数的29.4%。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里有93.5%的是青少年和老年人,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很少。对重庆市城区居民群众的610人的调查中显示:男性锻炼者296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48.5%,女性锻炼者314人,占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51.5%,参加体育锻炼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比例以中老年人为主。

调查统计的数据结果表明:城市与农村的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时,在性别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主要与他们的体育意识、受教育水平、工作生活的方式、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2.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对比

农村居民在时间的安排上较大程度受到农村季节性生产劳动的影响,有较大随意性和无固定规律的特点。调查结果:有 61.8%的人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有19.3%的人有充足时间进行体育锻炼;53.5%的人每周锻炼不超过1次,多数人每次锻炼不足30分钟,而且有 42.7%的人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定,随意性很强,农闲是锻炼的高峰期 (达到58.2%)。农村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少、时间短,这主要与农村的生活特征联系比较紧密所致。

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一般是在早上、下午和晚上,也有少部分居民选择在上班时间,这与我国其他城市的情况一致。每周锻炼次数主要集中在 1次和 2次,3次以上的只占21.8%,但他们每次锻炼是时间大部分人都超过了30分钟。从这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是明显不同的,这主要与他们的生活特征和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3.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时场所的选择

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时,在场所选择上63.6%的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地点不固定,常常选择在晒谷场、自家庭院、小树丛林等。对邻近的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开放体育场所是广大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的最佳地点,但目前完全开放的只有26.5%。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希望工程的实施,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带发的“农村全民健身工程”的推行,使学校,特别是相对贫困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硬件建设有了较大的改善,所以,利用农村学校师资和场地设施推动农村体育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庆市周边区县农村几乎没有商业性健身活动场所,这与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落后以及群众体育意识淡薄有关。

城市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地点的选择上,主要是收费场所、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自家庭院、单位体育设施、住宅小区、社区体育设施、树林河边、公路街道等。收费场所、公共体育场所二者已占58.87%,说明重庆市近几年里的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市政府近年来的重视有很大的关系,重庆市主城区近几年着力于体育设施的建设,建设了两江四岸工程配套全民健身场地 62个,新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4个。重庆市的社区体育近几年里有了长足的发展。 转贴于

4.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和项目选择

重庆市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活动方式呈现如下状况:独自锻炼、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参加村里组织的活动、参加体育辅导站锻炼,他们主要以“独自锻炼”和“乡村组织锻炼”主,因为该地区的农村建立起村体育辅导站和俱乐部还非常少见,所以导致参加体育辅导站方式锻炼的人也相当少。在项目选择上,农村居民选择了散步、慢跑、跳绳、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篮球、排球等球类活动。这也就更进一步证明了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以及在农村群众体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对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活动方式的调查中发现:独自锻炼、与朋友、同事一起锻炼、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参加体育培训班等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在项目的选择调查中,选择比较多的是散步慢跑,其次是旅游、交谊舞、羽毛球、气功太极拳、网球、健美操等。表明重庆市居民日常体育锻炼是以小型多样的健身、保健、娱乐项目为主,选择的活动项目基本上能满足自身健身的需要。但是只有84.2%的社区居民选择健身路径,也说明重庆市健身路径建设值得思考。总的来讲,重庆市社区体育方式已由过去单一的体育竞赛为主向多形式的群体活动转变,这与我国城市居民参加社区体育锻炼的项目特征大体一致。

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活动方式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唯一不同的是城市更方便些,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体育锻炼的方式,而农村居民相对要受的外界环境的限制。在项目的选择上差别就比较大些,农村居民还是参加些比较传统的、对场地设施要求不太高的体育活动,城市居民选择的项目更广泛、对场地设施要求相对高些的运动城市,这也是城市与农村最大的差别。

5.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情况

农村居民除家庭日常消费外,最主要的消费支出为:盖房子、添置家用电器、家具、支付子女教育费用、医疗保险、日常开支,体育、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都是比较次要。说明重庆农村经济较为落后,人们消费能力低,体育消费意识淡薄。

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与我国发达地区比较还有较大差距。统计资料显示,重庆市2005年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4元,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23元,由此看出,体育消费的潜力还非常大。他们在体育消费上主要表现在:购买运动服装、购买体育彩票、观看体育比赛、订阅体育报刊、购买健身器材、体育旅游等。

总之,农村居民在体育活动中几乎是没有经费投资,他们是用最原始的活动方式、穿日常是服装进行体育活动,城市居民在体育活动上的消费更细、计划的更周详。这与家庭的经济状况、生活环境、体育意识等有关。

重庆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格局。体育事业受社会总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呈现出以城市带动农村的特点,城乡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差异对农村体育的制约性;教育政策、人们受教育程度问题以至于影响人们的体育消费观念;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现有的条件制约农村体育的发展。

对目前的状况,政府有必要制定城乡体育教育统筹发展相关政策,努力把农村体育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将农村体育的投入纳入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中,以保证每年有适当比例的经费来源,为农村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捐助,将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体育活动的基础设施,改善体育锻炼活动的现有条件。

以上是从重庆市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体育锻炼时间和次数、体育锻炼时场所的选择、体育锻炼活动方式和项目选择、体育消费情况几个方面,来对比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现状,发现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城区、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和谐社会、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背景下,要缩小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差距,必须建立农村与城区之间的交流机制,双方加强交流与合作,实施社区与村落之间对口扶持与帮助,其主要举措包括:农村定期派遣有一定基础的体育爱好者到城区社区学习交流,参观优秀社区指导员指导体育活动,城区社区定期派遣体育社区指导员到农村指导体育锻炼;双方定时开展体育联谊活动,彼此学习先进经验;城市社区可利用的体育资源通过网络传递到农村,实现体育资源公平、公开化,促进城乡体育活动一体化;双方体育爱好者之间广泛开展体育交流活动,如各项目运动队友谊比赛等;城区也可以将部分闲置的体育器材用于支援农村体育,这些举措将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区与农村体育的差距,促进城乡体育的发展,提高城乡体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云书.重庆市农村群众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 89-94.

[2]刘官元等.重庆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1):15-18.

[3]张发强.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J].体育科学,1999,19(1):4-7.

篇5

【关键词】乡村中学生;考试焦虑;分析与调整

一、乡村中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1.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担心考试不及格。

这类学生主要是基础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对大学生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把考试看得过于严重,如果考不好,降级怎么办?毕业分配怎么办?思想产生压力。压力超过心理负荷而造成过度紧张。

2.疑虑考试失败。

大学生为继承并继续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为了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在来自各方的众多“尖子生”中去竞争,去比赛,结果负于强手,在心理上出现了自责、自卑和难以服气的精神压力。于是背着沉重而又紧张的思想包袱,每当考试时就会自然产生种种想法,诸如担心再次失败的焦虑情绪等。

3.外部压力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十分激烈。在考试成绩上,父母或朋友对学生的过高要求,评优和奖学金的标准以成绩为主,都是造成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怕考试出错,把考场纪律也视为一种精神上的“压力”。考试时,明明自己在思考着问题,却不知不觉地担心自己是否违纪了,造成心理障碍。

4.大脑休息不足。

有些学生,为了考试拼命复习功课,以致睡眠不足。如果再不注意营养和睡眠,心身需要的能量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和缓冲,也同样会陷入焦虑之中。

二、预防和调整考试焦虑的措施

1.推广“愉快教育”。

学校要转变教育思想,努力创造和谐适度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气氛。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推广“愉快教育”,寓教于乐,积极抵制社会上不利于人才成长的舆论风气,转变上大学才是唯一出路的片面认识,减轻社会对学校的压力,这是预防和降低考试焦虑的根本途径。

2.积极沟通,排遣心理郁结。

师生关系中情感依恋的缺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学习上的不适应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而由此形成的消极自我概念又将进一步影响和限制学生的发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保持亲密接触,积极沟通,让学生信赖老师,愿意把他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告诉老师,进而让他们的心理症结得以排遣;并且,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才能为下一步工作作好铺垫。尤其是那些自我封闭的同学,更需要老师耐心的交流,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3.端正对考试的认识,对考试成绩不能抱过高的期望,缓解压力。

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4.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考前既要做好充分准备,又要有充足的休息。

应试技能差,准备不充分,考试焦虑水平就高。因此,中学生在考试前要做好心理上、知识上、物品上的充分准备,同时提高应试技能,学会处理考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些都有助于克服考试焦虑带来的消极后果。同时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身心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5.学会自我调节和放松训练。

对有考试焦虑的学生,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考试焦虑,学会辩认一些线索。如:一旦出现心跳过速、手足冰凉、注意力无法集中等,便要进行自我谈话。比如对自己说“这次考不好,下次还有机会”、“相信自己的能力”、“只要正常发挥就没有问题”等等,这对调节考试的不良心态很有帮助。另外,还可以学会一些放松的方法,如:自我暗示法,深呼吸排除杂念,心中默念“我没有什么问题”、“我已经平静了”,反复几遍即可帮助保持平静;耳壳按摩法,用双手预热,对掌摩擦发热,先后按摩耳壳腹背2分钟,使耳朵发热,从而达到缓解紧张的目的;双手钩拉法,双手弯成钩状互拉,拉紧放松,再拉紧再放松,如此反复几次,情绪就会逐渐放松。有的考生还可能遇到考试时记忆突然堵塞,脑中一片空白,此时应保持冷静,采取上述放松方法后,可通过情景联想,发掘相关材料线索,也可暂时放下,先做下面的题目,说不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三、总结

考试只能改革不能放弃,因为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资源依然匮乏的今天,这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但是家长、老师和学校机构要明白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系统地进行心理训练,他们就会更好地处理学习和应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学生不但能够取得好成绩,而且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这样,应试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就能较好地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边涛,吴玉红主编.《心理健康》、《学习心理测评》[M].(中国物质出版社)

[2]顾春编著.《中学生心理健康99问》[M].(华语教学出版社)

篇6

谭会(1990-),女,汉族,云南昭通人,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成因的全面分析,着重从政府、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根据权威调查,中国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与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里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就显得更为紧迫。

一、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且大多数祖辈只重视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而忽视了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问题越显凸显。因此,只有充分、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现状,才能最大效度的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农村留守儿童欠缺全面的政治观念

当问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方针、政策等有关问题时,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示不是很清楚,甚至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不知所云。他们中的有些人认为了解中国当前的时事政治、基本国情等相关内容完全没有必要,更不要妄想谈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社会荣辱观等内容。

2.农村留守儿童价值观错位,法律意识薄弱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其价值观错位、理想信念模糊的问题非常突出,也可以说,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的人生缺少正确的理想。同时,儿童在人生观形成的启蒙阶段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全部的爱,这种爱的方式导致很多留守儿童陷入“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中,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概念。长期下去,这种不良的风气就愈演愈烈,最终易导致留守儿童价值观错位,偏离正确的人生道路。

3.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欠佳

大多数留守儿童正处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其次,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照管,他们只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要么溺爱,要么放纵不管,缺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留守子女心理健康成长。而大多数父母只单纯的用金钱来安慰他们,缺少心灵上和情感上的关心,最终使留守儿童形成偏激的性格,当出现任何不顺心的事时,就容易走向极端。

二、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现状的成因分析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原因,也有学校层面、政府层面的原因。

1.家庭层面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确的亲情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都很不好;其次,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婆这些祖辈,他们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有的甚至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上的精力有限,而且大多数祖辈只关心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加之在农村,祖辈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在留守儿童的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更不能兼顾法律、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社会层面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也越来越大,尤其是边缘山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不想再过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日子,他们想带领自己的孩子走出这片穷乡僻壤。因此,大多数农民选择进城打工,从而使子女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可以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3.学校层面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学方面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但是在偏远的农村,没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这一课程,更别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了。其次,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他们渴望在这里收获知识和关爱。而大多数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关心和爱护,这也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存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4.政府层面

由于存在部门利益至上的缘故,各级政府已经制定的有关进程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接受同等教育的政策不能落实,再加上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大多数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子女长期“两地分居”;其次,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忽略了对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府部门的放任不管,让留守儿童在其错误的人生道路上渐行渐远。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复杂综合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家庭和社会都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

1.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

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变革现行的户籍制度,鼓励农村留守儿童进城与父母团圆。农民工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情况,为了给予子女衣食无忧的生活才来到城市打工的。长期与子女分开也让农民工不能全心全意在城市工作,只有改变现在的户籍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孩子长期“两地分居”的状况,促使更多的农民工及其子女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儿童结束远离父母的留守生活,健康的成长。

其次,对进城的农民工及其子女实行优惠的教育政策。政府应完善和推动有关留守儿童与家长共同进城生活的政策,特别建立和健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使农民工子女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教育权益。

再次,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帮助和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深入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了解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切身情况,建立以政府为主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小组,制定真正关心留守儿童的各项具体措施并且落实到实处。

最后,政府必须加大力度,发展农村经济,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样既能减少进城务工人员,让子女和父母团圆,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有利于农民工子女的健康成长。

2.注重家庭的亲情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解决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应该从家庭抓起。

第一、增强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

目前,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对孩子家庭教育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有的父母认为,改变家庭经济环境,为孩子提供物质帮助是最重要的;有的父母则认为,只要孩子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都可以最大限度的放纵孩子,不需要父母陪伴在身边;还有的父母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教育孩子,干脆就放任孩子不管。其实,这些都是导致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许多父母在孩子的各种意识形成的初期离开孩子外出打工,孩子缺失父母的早期教育和关爱,因此在思想、道德、情感、心理等多方面都存在偏差。所以,增强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尤为重要。如果父母不得已必须出门打工,必须增加与子女的联系,不仅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方面,也要着重关心子女的思想情感、心理健康、意识教育等方面;其次,外出打工的父母必须为留守在家的子女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多与监护人联系,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第二、为孩子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看管或者寄宿在学校,祖辈由于身体状况、知识水平、生活条件等原因不能照顾到孩子的方方面面。要么放任孩子不管,要么溺爱孩子,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教育,甚至有的祖辈只关心孩子的衣食起居方面,而对孩子的学业、心理发展等方面一无所知。寄宿在学校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更是一步步偏离了正确的人生轨道。所以,外出打工的父母必须为孩子挑选一位合适的监护人。这个监护人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应该对孩子的学业、心理、思想等各个方面负责做到真心关心孩子,补足孩子从父母这里缺失的爱。监护人还应及时与学校、父母联系,了解孩子的一切情况,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3.加强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的重视

第一、建立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

在农村,大多数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因此,学校就成为了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学校一般都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许多留守儿童有了心理问题也无处倾述。所以,学校应建立老师――学生之间的的一帮一或一帮多的关爱机制,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思想上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学生的关心,老师的关爱,最终促进学生的思想、心理的健康成长。

第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师。

许多农村学校由于环境艰苦、薪资水平低等等因素,导师学校缺失大量的教师,甚至出现一师教多学科的情况。有的学校教师年龄偏大,没有年轻教师加入,导致学校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学生学习丧失兴趣。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没有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学生也就不能学到该方面的知识。使得本来就已存在的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学校方面应该创造条件吸引更多年轻有为的教师,传授学生新知识、新思想、新理念。而且学校应配备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可能的话,成立专门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小组,引导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第三、健全留守儿童寄宿制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距离学校较远或者没有找到适当的监护人时就会选择寄宿在学校,而在寄宿学校老师就成为了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学校应该建立温暖的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使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另一个家。这里有亲入姐妹的同学,有父母般慈爱的老师,使留守儿童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时,都能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提高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秋香.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云梦学刊,2007.

篇7

关键词 农村小学;小学教育现状;思想进步;体制改革

一、阻碍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的认识

1.地方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地方政府没有转变思想,只看重中学和大学教育,对农村小学教育不够重视。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落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极其贫乏,小学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够,而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又不够。很多地方政府并未将教育资金全部落实在小学教育上,只是一味的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去搞地产和工厂。很多农村小学地方政府的忽视,自己投入薄弱甚至苛刻,导致悲剧情形上演。例如:湖北麻城市顺河镇3000余名学生要自己带课桌上学,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正常进行,而在媒体曝光面前,当地政府却说财政资金不够,而政府大楼却建的高大豪华,是中国教育的悲剧。

2.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职业素质普遍偏低

农民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严重不足。在一些农村,仍有一个老师带好几个班几门课的现象,而在偏远的山区教师更是缺位,由于农村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低下,教师待遇差,很多教师都不愿久呆,大学生毕业之后都趋向城市,这就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缺位,后备力量不足。以某中学为例,该校共有在校学生445人,专任教师44人,50岁以下的有22人,51岁以上的有22人,最近几年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就将近20名。教师总人数虽然够用,但能胜任工作的很少。加上伤残、疾病、死亡等原因而正常自然流失,也是导致师资缺乏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加上新教师补充不足,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3.农村小学教育设施不能满足当代教育的需求

教育应与时俱进,我们的学生需要接受更全面的知识,比如计算机教育、体育美术音乐、外语等方面的教育,而农村小学和城市相比经费有限,设施建设艰难难以满足教学需求,大部分的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都不完善。有些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室陈旧甚至是危楼,存在安全隐患,学生学习起来很艰苦,没有现代化设施,学生得不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最近曝光的湖北某地小学生带课桌上学事件,该小学因资金不足,连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都严重缺乏,这对小学生的学习肯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4.教学思想陈旧,应试教育仍占主导

农村信息落后,消息闭塞,农村小学教师思想没有得到质的转变,尽管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也只是口头上响应,实际上“阴奉阳违”,“大搞精英教育”以应付考试和提高升学率。很多农村教师只重视教学课程,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缺乏良好的交流,往往忽视那些孤僻的孩子,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其一生。在某些农村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经常占用学生的体育课时间来补习文化课,并且每天都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在课堂内容安排方面均以死板的背诵抄写为主,没有注重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5.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增加,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关注不够

很多农村的经济来源都是靠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应该得到学校的关注和关怀。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内心孤独容易自卑,成为小学教育的难题,而很多农村小学并未给予太多关注,没有针对留守儿童提出相应的方案。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上的一个新问题,也是阻碍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如何应对这些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1)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转变思想。地方政府应更加重视农村小学教育,将小学教育事业放在工作重点,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提高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政府应建立扶住农村小学的教育的专项基金,在资金使用方面要实现透明化、集约化。

(2)改善教学环境,适当提高教师待遇,留住优秀教学人才,培养后备力量。定期进行教师素质考核,教学技能培训,不断筛选优秀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思维。改善教师生活设施,适当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增加计算机的数量,方便教师们学习和交流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提高现代教学思维的转变。

(3)由于农村进货及水平低,财政投入有限,在学校设施完善方面,农村小学及其主管部门要开拓思路,多方筹资,通过集资、引资、加大政府投入等方式,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支持,增加对学校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小学完善各项教学设施,为农村小学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

篇8

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南充市的乡村教师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发现乡村教师的现状面临着许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地位低,待遇低,结构性短缺,素质有待提升,后续性学习困难,教学环境简陋等等。要想改变乡村教师的社会现实问题,需从政府、教育、社会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关键词:乡村教师 问题 对策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226

一、导言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在这个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教育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的成败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存亡,而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基础教育无疑成了影响教育素质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一个。乡村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主力军,他们的状态影响着其工作和教育效果,进而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乡村教育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

乡村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发展关乎农村发展的未来。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盼望。乡村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农村下一代的重担,只有农村教育发展得好,农村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以及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展开对南充市乡村教师现状的调查分析。其中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和文献调查法,结合调查对乡村教师的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视频《山村夫妻教师》,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出乡村教师的真实情况,反映出乡村教师的尴尬境遇,更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开展,使得调查结果更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

四、乡村教师现状调查分析及其解决的

对策

(一)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算的a信度值为0.724,通常认为,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7―0.8之间,表示量表有些项目需要修订,所以我对问卷进行了改进。第二次发放改进后的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77,有效问卷为254份,回收率92.3%,有效率84.6%。第二次调查结果的信度值为0.821,通常认为,如果量表的信度系数在0.8―0.9之间,表示量表的信度可以接受。所以此问卷具有可信度,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可靠性统计量

[Cronbach’s Alpha\&Cronbachs Alpha\&项数\&.724\&.731\&20\&]

可靠性统计量

[Cronbach’s Alpha\&Cronbachs Alpha\&项数\&.821\&.829\&20\&]

基础教育的深度改革,乡村教师这个群体也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而乡村教师的基本现状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更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改善我国乡村教师的现状,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本研究以南充市300名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文献调查以及实地研究对乡村教师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

(二)问卷内容及分析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调查的结果,发现乡村教师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乡村教师的地位较低

从图1中看出,59.8%的南充市乡村教师认为政府对他们有一点关心,31.9%的认为政府对他们漠不关心,只有21%的乡村教师认为政府很关心他们。从教师的角度可以明显感觉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实行结果,虽然国家针对乡村教师颁布了许多法令,但实行的却不是那么彻底,有许多的农村地区并没有感受到政府的关心。

您认为政府关心教师吗?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很关心\&21\&8.3\&8.3\&8\& 一点关心\&152\&59.8\&59.8\&68.1\& 漠不关心\&81\&31.9\&31.9\&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1

2.乡村教师待遇偏低

从图2问卷结果中分析得知,72%的教师的工资在1700―3000元之间,低于1700元的有16.1%,只有11.8%的教师是高于3000元的。较低的工资,给教师带来了很重的生活压力,有时微薄的工资甚至难以支撑起整个家庭,纪录片《山村夫妻教师》里的两位教师的工资加起来一年只有七八千,他们的女儿现在在读大学,高中时期一个月的生活费是800元,虽然女儿什么也没有说,但周建波老师说挺对不起女儿的……

你目前的工资是多少?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低于1700\&41\&16.1\&16.1\&16.1\& 1700-3000\&183\&72\&72\&88.1\& 高于3000\&30\&11.8\&11.8\&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2

3.乡村教师结构性短缺

从图3问卷结果中分析得知,63%的教师都是教2门课程,18.1的教1门课程,甚至还有18.9%的教师教3门课程,繁重的教学任务给教师带来许多压力,而且跨学科教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也有不便之处,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你教几门课程?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1门\&46\&18.1\&18.1\&18.1\& 2门\&160\&63\&63\&81.1\& 3门\&48\&18.9\&18.9\&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3

4.乡村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乡村教师队伍的学历起点普遍偏低,合格教师数量不多,多数是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专业的基础知识,这样的现状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由于教师资源的缺乏,代课层层拔高很多,使教师整体水平难以保证。他们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缺乏接受系统学习的机会,这也就导致在提高中小学生教育质量遇到障碍。

5.乡村教师的后续性学习

从图4问卷结果中分析得知,乡村教师在时间资金缺乏,少有机会外出学习。然而就算在不多的外出培训过程中,教师的收获也不是很大。“专家们根本不了解我们教师的实际情况,培训的内容跟我们的现实相差好远,这样的培训跟听天书差不多,他们讲他们的,我们做我们的,各不相干!”这句话说出了大多数参加过外出学习教师的心声。

学校会组织一些教师培训吗?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很多次\&21\&8.3\&8.3\&8.3\& 几次\&63\&24.8\&24.8\&33.1\& 没有\&170\&66.9\&66.9\&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4

6.乡村教师教学环境简陋

从图5问卷结果中分析得知,有近四分之三的乡村教师反应,学校没有重铸的教学设施,甚至有些还没有充足的教学参考教材;过半的乡村教师也反映在教学中遇到困难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并且学校的体育、美术、音乐都缺乏相应的工具,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乡村教师的教学工作。

学校的教学环境怎么样?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 很关心\&21\&9.4\&9.4\&9.4\& 不好\&181\&71.3\&71.3\&80.7\& 一般\&52\&20.5\&20.5\&100.0\& 合计\&254\&100.0\&100.0\&\&]

图5

(三)改善乡村教师现状的对策

了解了乡村教师的现状,如何改善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需要经过长久的时间,它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多个方面共同配合与努力。每一项政策制度的实施,都必须因地制宜,就我们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建立乡村教师学习的专项资金制度。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的问题,是制约乡村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教师待遇的切实提高从根本上看取决于政府的决策和行为。针对当前乡村教育问题,政府应该树立新的教育观,切实解决乡村教育科技事业落后问题,通过建立乡村教育经费,乡村教育继续教育等政策,使教师能长期在乡村快乐地生活和发展,同时也要通过立法,规定各级政府将教师学习的经费纳入财政经常性支出渠道。

2.建立乡村学习资源中心和实施校本培训,保障教师的学习资源。为保证乡村教育资源匮乏和乡村教师继续学习发展,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当地情况,积极采取措施,为教师提供更加丰富开放的教育资源使其可长期从事教育科技事业。

3.建立持续有效的学习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者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重建自主的教师学习文化,让教师根据时代、学生变化和教育内容的变化,不断地自我更新,不断地持续学习。

4.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改革,

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独立思考空间,不仅仅单纯是教师讲,学生做,而是让学生相互自己有更多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性格爱好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使课堂成为学生教师共同的课堂。

5.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改变单一的卷面考试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

五、结语

我国乡村教育科技事业发展还是相对比较不足的,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还是很弱,然而随着国家对教学科技事业改革的深化,国家也越来越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问题,我国没有少花工夫,包括推出免费师范生政策、实行农村的特岗教师计划等等。我们应努力充分认识到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情况,加强教育法的建设和有力的监督机构,因地制宜地采取积极措施,彻底解决乡村教育不足和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弱的问题及乡村教师边缘化问题,有关部门要做到一项政策实施要因地制宜,在实施前进行调查,了解接受者需求,实施过程中若出现意外效果,应该及时修正创设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从根本上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使乡村教育科技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周中华.乡村教师边缘地位的形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肖丽琴.教学改革中乡村教师的教学文化冲突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3]董春英.乡村教师的教育信念[D].渤海大学,2014.

[4]周玉丽.生态学视阈下乡村教师师生存境遇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5]张素琪.乡村教师学习机会状况及保障体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2.

[6]高小强,王成军.多元文化视野下乡村教师的文化生存[J].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08-111.

[7]张玉林.关于当代中国乡村教师的边缘化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5-107.

[8]张济洲.历史人类学视野下乡村教师的社会功能重释[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82-84,89.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西华师范大学教改项目青年教师专项教育电视节目编导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XMQN1301)阶段性成果。

附录:

关于乡村教师调查研究

尊敬的老师: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此份问卷。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乡村教师在教学现状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您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将成为我们学习和研究教师群体教学工作等情况的参考资料。我们会对您的回答予以保密。为了保证问卷统计的有效性和分析准确性,我们衷心地希望您能完整准确地填写本问卷,谢谢您!

西华师范大学

2014年4月

1、您从事教师职业多久了?

A.5年内 B.5―15年 C.15年以上

2、您目前的工资是多少?

A.低于1700 B.1700―3000 C.高于3000

3、您认为教师的福利好吗?

A.很好 B.很不好 C.一般

4、您教几门课程?

A.1门 B.2门 C.3门

5、满足正常的学校的任课老师足够吗?(师资力量足够吗?)

A.不够 B.够 C.有多余

6、您需要跨学科教学生吗?

A.需要 B.不需要 C.其他

7、您一年里外出学习的次数是多少?

A.0 B.1 C.2

8、学校会组织一些教师培训吗?

A.很多 B.不多 C.一般

9、您所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充足?

A.很多 B.不多 C.一般

10、学校的教学环境怎么样

A.好 B.不好 C.一般

11、您认为政府关心教师吗?

A.很关心 B.一点关心 C.漠不关心

12、您觉得乡村教师职业在农村还受人尊敬吗?

篇9

一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现状

1.对艺术教育的注重不够

不少学校正艺术教育注重不够,缺乏正确的看法,以为艺术课可上可不上,随意看待,复杂应付。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艺术课,但形同虚设,随意性较强,常常被主课占用,一学期没有上过几节艺术课,使先生不能承受应有的艺术教育,形成大少数的乡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艺,先生的艺术素养低。

2.专业师资队伍紧缺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员的质量决议着先生的质量,教员的程度决议着先生的程度。艺术课程师资力气严重缺乏是形成现状的缘由之一。乡村小学,受过艺术专业化、零碎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员为数甚少,很多艺术课教员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美术等专业知识理解甚少。有的学校艺术课教学根本上是由非艺术学科教师兼任,由于教员程度无限,严重制约了小学艺术课程的开展,使得艺术教育开展不均衡。没有一支合格的师资队伍,又怎能完成艺术教育的正常化?

3.条件制约,教学设备充足

全国政协委员于海曾这样慨叹:“在下国有50多万所乡村中小学校,1.4亿多中小先生,80%以上的学校没有艺术课的公用教室,由于没有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所以基本没有才能添置艺术教育器材。”学校正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艺术教学设备粗陋、配置缺乏,有的学校能有电子琴、画夹、颜料等教学器具就不错了,更不必讲能装备音乐、美术公用教室;有的学校管理不善、运用不当,不能保证教学的正常展开,严重障碍乡村艺术教育的展开,更谈不上展开艺术理论活动。

二乡村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乡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在下以为从以下六个方面动手效果较好。

1.转变观念,进步对艺术教育的看法

学校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先生的普及教育,学校指导和教员应坚决信心,树立起正确看待艺术教育的思想,从思想看法上到位,充沛看法艺术教育在施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位置,尊重艺术,尊重艺术教育,保护艺术人才,构成良好气氛。

2.保证经费投入,增强教学设备等硬件建立

器材的配置是展开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施行艺术教育的物质根底。多渠道争取艺术教育投入,加大器材设备的装备力度,改善教学条件,为艺术教育任务的展开提供硬件保证。学校可充沛调动艺术教员的积极性,鼓舞他们自制一些合适本身教学特点的艺术教学用品,补充教学设备的缺乏,为乡村孩子也能走入庸俗的艺术殿堂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3.健全组织机构,增强师资队伍建立

配好艺术教育师资,树立绝对波动的、合格的艺术师资队伍。一方面是针对现有艺术教员,增强培训任务,进步教员的教学技艺和程度,使教员尽快顺应学校艺术教育的久远需求;另一方面录用教员时以专业技艺为规范,同时统筹录用人的综合素质。采用多渠道培育方式,壮大艺术教员队伍,建立一支有敬业肉体、有较强业务才能的主干教员队伍。

4.深化变革,狠抓艺术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仍然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应严厉依照国度规则的教学目的与方案要求开足艺术课程,常常反省督导,保证艺术教学落到实处。教员应仔细研究《艺术课程规范》,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白艺术学科的教学目的,深化艺术教育变革,增强艺术教学研讨,积极展开艺术教研活动,互相交流经历,运用多种方式的教学办法和先进的教学手腕,构建生动生动的艺术课堂教学形式,激起先生的学习兴味,进步艺术学科教学质量。

5.活泼校园文明活动,为艺术教育营建良好的气氛

进步先生的音乐素质,需求学校为他们营建一个良好的气氛。经过校园文明活动进步先生的音乐素质是无效的途径。学校可成立各种兴味小组,鼓舞先生依据本人的相应根底、专长和喜好自愿参与,常常性地展开丰厚多彩的艺术活动;活期举行校园艺术节,展开歌唱、舞蹈、绘画、工艺制造等多种方式的艺术活动,为先生特性化和片面开展提供宽广的天地。此外,组织先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让先生积极参与社会理论,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理论严密结合起来。经过这些活动,丰厚先生的肉体生活,使先生在理论中不时开展专长,先生的音乐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失掉进步。

6.应用资源,量体裁衣地展开乡村艺术教育

篇10

【关键词】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养模式

天津市作为直辖市,农村卫生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是现有乡村医生的知识医疗水平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求医需要,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短期内又不可能下到农村,对现有乡村医生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天津市现在已经开始重视乡村医生的培训教育工作,2008年天津市卫生局联合天津中医药大学开始举办乡村医生大专班成人教育,实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现在该项工作已顺利结束,对天津市乡村医生培训是个很好的探索和积累经验的实际性操作。通过课题的研究,建立乡村医生成人中医药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利用大学的丰富教学资源,开展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医药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开拓新的局面。

1 天津市乡村医生的现状

本课题小组对天津市乡村医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主要从人员数量、医疗水平、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给出分析报告。根据问卷调查显示:45岁以下的乡村医生占到84%,年龄结构能适应大专学历教育的学习;64%以上的乡村医生只能看感冒发烧等小病,且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低;95%以上的乡村医生学历为区县等办的卫校中专及以下水平,只学了粗浅的卫生医疗知识;超过97%的乡村医生没有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具备进一步学习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 乡村医生培养模式的建立

根据天津市乡村医生目前的状况,在已开办的乡村医生大专班探索实践和乡村医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如下乡村医生培养模式。

2.1 学历教育的载体

学历教育主要依靠大学来实施,大学具备学历教育的办学条件,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管理严格,办学设施齐全。

2.2 学习形式

主要是系统学习,以掌握医学系统理论为主,并掌握学习和初步科研技巧,为以后学习发展打好基础。具体培养目标是:(1)重视乡村医生医学系统理论的建立,使乡村医生从人们以前认为的简单技术工向真正的医疗工作者转变,从内心提升作为乡村医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2)学会初步的科研技巧,以便在实际行医中能发现问题并时刻分析解决问题,累积经验,提高自身进步的能力;(3)取得报考助理执业医师资格。

3 推进策略

在项目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可行性乡村医生培训推进策略,研究推进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便积累经验,建立乡村医生培训的长效机制。

3.1 培训目标

建立一支医疗水平较高的乡村医生队伍,满足农村基本医疗保障。

3.2 培养要求

主要掌握基本的医疗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接受临床技能的训练,具备临床诊疗一般性疾病的能力和应对流行性疾病的常识和能力。

3.3 分期规划

用6-9年时间,争取所有乡村医生学历达到大专水平;3-6年时间可以获取报考执业医师证的资格;每年举行一项专业技术培训。

3.4 学习形式

分为集中学习、下到乡镇授课、网络教学。

3.5 具体政策

给参加学习并且取得中专及以上学历证书的乡村医生报考执业医师继续行医的资格;争取减免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乡村医生学费,或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对学业突出的乡村医生给予适当的资金或者物质奖励。

4 对乡村医生培养的建议

4.1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医疗卫生的重视,原先意义上的乡村医生早晚要退出历史舞台。但在现状下,还要努力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

4.2 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农村就医。

4.3 为农村定向培养医生,像国家实行的为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定向培养师范毕业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