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政策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收筹划政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税收筹划政策

篇1

前不久。德国高科技公司英飞凌总裁舒马赫语出惊人:英飞凌考虑将公司总部从慕尼黑外迁它国。这可以节省一大笔税收支出。据悉,因中国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近几年英飞凌在上海浦东工业园成立了中国总部(包括公司最大的软件中心),在无锡建立了生产基地,在西安开辟了科研基地,并计划在苏州工业园成立一家生产芯片的合资企业。

众所周知,英飞凌公司是以生产电脑芯片等高科技产品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是德国股票指数DAX中的一员,是德国高科技企业中的旗舰式企业,它在德国乃至于世界的高科技领域的地位是很高的。它究竟为何要外迁他国呢?据德国工商协会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筹划搬迁的公司并非英飞凌一家,有不少于25%的德国企业正在筹划外迁。让以英飞凌为主的德国企业外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德国政府每年居高不下、不断增长的税收支出,而外迁可以降低税收支出。由此可见,外迁主要是以英飞凌为代表的德国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结果。那么,什么是税收筹划?如何进行税收筹划呢?

目前,我国税收筹划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税收筹划的内涵及其应用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笔者立足于财务会计原理,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税收筹划的内涵

对税收筹划的定义,综述国内外观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税收筹划是通过预先谍划进行偷税、漏税,甚至骗税和抗税的违法行为。九十年代以前,大部分国内人士,包括税企,甚至理论界的一些人都这样认为;第二种,认为税收筹划就是避税,即通过合法子段减轻税收负担。九十年代,当时我们许多人包括一部分税务干部在内都是这样认为;第三种,认为税收筹划是企业对涉税事项的计划安排。具体的说,就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具有法律效力的税收法规的前提下。以企业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对涉税事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周密细致的计划和安排的一项涉税经济活动。

笔者认同第三种观点。应该说,税收筹划包括通常的节税(指纳税人利用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优惠政策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以减轻税负的经济行为)、避税(指纳税人利用法律漏洞或含糊之处来安排自己的经济活动,以减少本应承担的纳税数额的经济行为)和税负转嫁(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售价或压低商品购价等方法,把税负转嫁他人的经济行为),而与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相对应。显然,它包括符合立法原则的类似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涉税经济行为,也包括因法律的漏洞或含糊之处而不缴或少缴税额的涉税经济行为。它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不违法性。这是税收筹划最基本的特征。不违法不等于合法,但大部分有关的报刊、杂志、专著或网站上,都将税收筹划(或纳税筹划)定位在“合法性”上。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现实中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取最大利益,而他们在涉税方面的手段就是坚持一个原则:不违反具有法律效力的税收法规。另一方面,“合法性”既包括符合立法原则和精神,又包括符合法律条文。但作为税收法律法规的漏洞或含糊之处,则是不符合立法原则和立法精神的。它是因为政策制定者的疏忽,或是因为当时的条件还不成熟而暂不要求造成的。“疏忽”是因为对情况不了解,而“不要求”则是因为新生事物或特殊现象。疏忽是暂时的,政府会采取措施补救;对新生事物或特殊现象,只要是健康的、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当政者不会马上去制定什么政策阻碍它的发展。即使会这样,也不可能做得到、因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新生事物、特殊现象发生。

2、目的性。进行税收筹划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取得整体最大利益。有的人认为税收筹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税收负担最小化。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君不见一些设在我国特区的外资企业,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运用转让定价的方法将利润逆向转移到境外的高税区。原因何在?原来他们在逃避我国的外汇管制,追求其集团总体利益最大化。

5、计划性。筹划就是计划安排,而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一种具有计划性的涉税经济活动,而又是一项事前经济活动。纳税人在进行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经营活动之前往往会把缴税作为影响经济利益的一个主要因素来考虑、而纳税行为则是在纳税人应税经营活动发生后才发生的。比如,企业的交易行为发生之后,才承担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的义务。这就客观上为纳税人提供了纳税之前进行计划和安排的可能性。

4、专业性。税收筹划者必须首先对现行的税收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非常熟悉,从法律条文到立法原则和精神;其次要还要对与税收筹划相关的法学、财务管理学、运筹学等学科了然于心。从业人员不能是一般的企业办税人员或会计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或深刻研究,同时具备税收学、法学、财务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运筹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

二、纳税筹划的现实意义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少企业自身的“偷、逃、欠、骗、抗”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强化纳税意识,实现诚信纳税。纳税人都希望减轻税负。如果有不违法的方法可以选择,自然就不会做违法之事。税收筹划的存在和发展为纳税人节约税收开支提供了合法的渠道,这在客观上减少了企业税收违法的可能性,使其远离税收违法行为。

2、有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企业根据税收的各项优惠政策进行投资决策、企业制度改造、产品结构调整等,尽管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经济拉杆的作用下,逐步走上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道路。

3、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如果一个国家的现行税收法规存在漏洞而纳税人却无视其存在,这可能意味着:一方面纳税人经营水平层次较低,对现有税法没有太深层次的掌握,就更谈不上依法纳税和诚信纳税;另一方面意味着一个国家税收立法质量差,如果税收法规漏洞永远存在,这又怎能谈得上依法治税呢?

4、有利于完善税制,增加国家税收。税收筹划有利于企业降低税务成本,也有利于贯彻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有机结合,从而增加国家税收。如税收筹划中的避税筹划,就是对现有税法缺陷作出的昭示,暴露了现有税收法规的不足,国家则可根据税法缺陷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现有税法进行修正,以完善国家的税收法规。

三、税收筹划的方法

要想深入了解税收筹划的方法,必须首先了解影响税收筹划的主要因素。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税收政策、纳税成本、投资结构、应税收益构成、时间价值等。因此,我们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注意:1、它属于财务会计的管理范畴,其大小是可以通过财务会计来计算和反映的;2、它是一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与降低产品成本有着同等重要的经济价值;3、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4、税收筹划的收益与风险并存。这样,我们在进一步了解税收筹划的方法时,就必须考虑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以及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那么,进行税收筹划有哪些方法呢?

论文企业税收筹划问题探讨来自

税收筹划的方法也有很多。笔者从财务会计角度考虑,认为可分为两类:财务管理式筹划和会计处理式筹划。所谓财务管理式筹划是指企业采用财务杠杆手段对其经济活动进行财务管理技术的税收筹划,主要表现在管理方面而会计处理式筹划是指企业通过会计方式对其具体经营活动涉及的会计事项进行多少的计量和大小的确认来实现税收筹划,主要表现在“计量和确认”。具体可分为六个方面:

(一)企业设立、分立、兼并和清算的税收筹划方法

1、企业设立的税收筹划:包括企业性质、从属机构、注册地点等方面的税收筹划。企业性质、从属机构和注册地点的不同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不同的。如前所述,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最大利益,税收筹划必须围绕这一目的进行。

首先,从企业设立的性质看。内资、中外合资和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不同,有的地方(包括国家和地区,下同)为了吸引外资,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外资的比中外合资优惠,给予中外合资的比内资优惠,尽管不一定合理;就具体某一税种来说,比如增值税,当某个行业的毛利率(以一般商业行业为例,下同)小于4/17(约25.52%)时,申请一般纳税人比小规模纳税人税负要轻,反之亦然。目前,大多数行业的毛利率小于这个比率。所以,企业都千方百计,找人托关系也要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以便减轻税负;凡此等等。因此,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国家从政治、经济角度考虑,它们享受的优急政策是不一样的,这给企业设立性质的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空间。

其次,就企业设立的从属机构来看。企业的从属机构主要包括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这三种形式的从属机构在设立手续、核算和纳税形式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是不同的。子公司虽是独立法人,设立手续复杂,独立核算和缴纳所得税等,但可以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而分公司和办事处则设立手续简单,不独立核算,也不独立缴纳所得税,由总公司汇总缴税,税负较轻,但不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因此,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择促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税负较轻的方案实施。

再次,从企业注册地点来看。在税收政策上,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老、少、边、穷”地区和保税区比其他非开发区享有更多的优惠。就税率来讲,一般地区是18%、27%,而特定地区是15%、18%、24%;现在的西部开发地区,国家和当地给了更多的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政策;另外,国际上还有“避税港”等。它们都是企业税收筹划考虑的重点对象。笔者在文章开头提到的英飞凌公司投资中国就是一个良好的例证。

最后,从企业设立时的投资行业和方式看。一方面,无论是生产性行业,还是非生产性行业,不同行业字有不同的税收政策优惠,有的享受减税,有的享受免税,有的甚至享受退税,这一点不难理解,尤其是高科技行业。这也就是为什么英飞凌准备在苏州工业园建立芯片生产基地的原因。另一方面,无论是有形资产投资,还是无形资产投资,或是现汇投资。它们带来的税收负担是不一样的。如外商进口国内不能保证供应的机器设备、零部件或其它材料投资是免关税和增值税的;又如出卖专有技术是要交纳相关税金的,而以专有技术作价投资是可以免除这笔税金的等等。

另外,根据税收优惠政策,合理筹划获利年度,以减轻税负,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税收筹划的方法。

2、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分立是指企业因发挥专业化和职能化优势,扩大整体利益,依法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合法行为。包括两种:一是企业以部分财产和业务增设一个新企业,原企业续存;二是一分为二,原企业注销。就目前税法而言,企业分立从某种程度来讲,完全可以在实现企业最大利益的条件下减轻税负。就拿所得税来说,一般税率为33%,而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以下减按18%征税,年应税所得额在3万至10万减按27%征税。因此,企业可根据其所得利润,事先筹划,合法分立,以减轻税负;再比如如上所述的增位税,当某行业毛利率在25.529%以上、一般纳税人税负比JJ、规模纳税人税负重,一般纳税人可在不影响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条件下,事先筹划合理分立,以减轻税收负担,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企业兼并的税收筹划:兼并是指企业因某种合法原因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的经济行为。包括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两种,它与分立是相对的,企业分立和合并都是为了其整体利益最大化。因此,也同样是为此目的。比如盈亏相抵的筹划获利能力高的企业可通过兼并亏损企业来盘活其资产,以增大自身竞争优势和能力,同时还可冲减利润,少缴税款。但必须注意:要符合税法规定(尤其是手续)。再如吸收现金或收购股权的筹划:企业合并若采取现金吸收合并时,产权关系明确,但被吸收方收到现金时必须缴纳所得税。而采取持有股份,虽不能一次性将全部股份转移,却不需缴纳这笔税款。

4、企业清算的税收筹划:清算是指企业依法除因合并和分立事由外宣告终止经营活动的法律行为。企业清算必然涉及清算所得和所得税款,因此就有必要进行税收筹划。企业清算的税收筹划主要包括:清算所得中资本公积项目的筹划和清算期限的筹划。对资本公积中评估增值和接收捐赠项目,发生时不计征所得税,而清算时应缴所得税,即可延期缴税。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值部分合法计提折旧,以减少所得税额,从而实现减轻税负的目的;一般地,清算期应单独作为一个纳税年度,其间必有清算费用,如同时有大量盈利,则可筹划合法适当延长清算期,以冲减利润,减轻税负。

(二)企业筹资和投资的税收筹划方法

就企业筹资而言,目前常见的筹资方式有: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借款、集资和企业自筹资金等。方式不同,税负不同,因此就存在很大税收筹划空间。一般地。单就税负而言。自我积累比贷款重,贷款又比企业间拆借重,拆借又比内部集资重;另外,企业联营和融资也是税收筹划常用的方式。联营和融资均可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势互补,前者主要包括场地、人力和设备等全面的配置,以降低资金成本。而后者尤其指取得固定资产等使用权,支付的租金可在税前列支,从而可以减轻所得税税负。总之,各种筹资方式的选择并无定数,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税负和收益等因素,以企业整体利益最大为目标进行选择。

就企业投资而言,如果有多个投资方案,必须在综合考虑税负、时间价值和风险以后才可做出判断。

(三)价格转让税收筹划方法

价格转让主要应用在关联企业之间、表现为转让定价。转让定价各个国家是有严格规定的,因此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在税法规定的限度以内,不得突破红线,否则构成偷税、逃税。具体措施是:关联企业之间的原材料、产品或劳务等采用“高进低出”或“低进高出”等办法,将收入转移到低税负区,把费用转移到高税负区,以达到降低整体税负的目的。特别是无形资产和内部贷款。无形资产一般没有市场参考标准,它的价格转让比货物和劳务更自由和灵活;总公司对下属公司的内部贷款也是一项很好的价格转让措施,在许可限度内,对高税区实行高利率贷款,对低税区实行低利率贷款,以转让利润来减轻税负。

(四)存货计价税收筹划方法

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存货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毛利率法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企业期末存货与销售成本成反比关系,并影响企业当期利润:芳期初存货不变,期末存货低,则当期销售成本高,当期利润小,所缴所得税少。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当期存货、销售成本和利润以及所缴所得税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材料价格上涨,应采取先进先出法多计成本,以降低当期利润从而降低税负;若企业处在免税期,则可选择有利的存货计价方式减少成本费用,增加当期利润,使企业利润最大化;芳企业处在征税期,则可先选择有利的存货计价方式增加成本费用,减少当期利润,以降低税负。从长期来看,存货计价对企业税负没有影响,实缴税款应该是相同的,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无异于“无息贷款”,何乐而不为呢!

(五)费用分摊税收筹划力法

企业发生各项间接费用的分摊方法主要有平均摊销法和实际摊销法等。最常用的是平均摊销法,它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全部间接费用进行平均摊销。从而平均当期利润,最大限度地抵消利润,减少应税所得额,降低税负。特别是年度各期盈亏悬殊很大,或年度利润在数百万的企业。前者可相互抵消盈利,减少应税所得额,以降低税负;后者则可在合法的前提下,将费用提前摊销,将利润向后递延到年终,推迟缴税时间,实现“无息贷款”。但必须提醒大家: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

(六)企业购货税收筹划方法

篇2

【关键词】 海外直接投资;海外税收筹划;税收政策

2008年9月17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200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报表明: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376亿美元,境外纳税总额29.4亿美元,境内投资主体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1189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26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3%。投资存量突破1000亿美元。我国境外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公报显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国外开展投资活动,这不仅提高了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增强了综合国力,而且也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开展企业海外投资税收筹划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我国的企业相对来说规模较小,进入国际市场晚,竞争力不强,在其进行对外投资时面临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国的跨国集团将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且不断增加的企业也不再容易走出国门。国家需要运用一系列更为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规范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拓展境外市场。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因税收管辖权的差异,导致了投资在来源国和所在国重复征税的问题,这是企业跨国公司面临的最突出的税收问题。为避免重复征税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应对跨国企业所得的来源、渠道、种类、数目等进行筹划,减轻税负。为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我国跨国企业应借鉴完善的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各国各地区的税收政策及税制差异,进行合理合法的国际税收筹划,追求全球范围内总体税负最小。

二、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税收筹划的可行性

国际税务筹划行为涉及两个国家以上的税收政策,其产生是基于各国间的税收差别。一般来说,企业面临的税收政策越复杂,税负差别越明显,对其进行筹划的余地就越大。

1.由于各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税制相互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可以被跨国纳税人用来进行税收筹划。

(1)税率不同为企业选择投资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同国家或地区税率可能相差很大,有的税率很低,有的税率很高,企业多选择税率低的地区进行投资。

(2)计算纳税收入时,各国对费用的确认和分配、资产的计价等项目的不同规定使得课税依据有所不同。企业要了解各国的税基情况,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合理确定分期收款销售利润,使得总体税负最小。

(3)各国使用的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互间的差异,由此而产生的重叠或者漏洞为税收筹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4)各国为吸引投资而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不同使得企业得以选择对不同行业进行投资。一般发展中国家政策较优惠,范围也较广,而发达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多集中于高新技术的开发、能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我国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投资项目选择。

2.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所签订的税收协定会越来越多。这些协定对缔约国的居民纳税人提供优惠待遇,这也是企业选择海外直接投资地区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3.在经济全球化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加速和自由化,降低了资本成本,提高了税负在公司决策中的重要性,跨国经营进行税收筹划的意识也有所加强。

由此可见,对企业海外直接投资进行税收筹划,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面对错综复杂的税务环境,跨国纳税人必须制定相应的税务计划来减轻税负。

三、开展海外税收筹划的策略

在制定全球纳税优化决策的过程中,跨国企业一般会利用国际避税地的有利条件和本国的延迟纳税优惠,将转让定价、国际税收协定的条款等手段综合使用,以减少东道国和中介国的公司所得税和预提税,以及母公司居住国对海外所得利润征收的所得税。

1.坚持企业全球利润最大化原则。考虑节减税收和企业综合利润最大化,将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现期财务利益和未来财务利益综合考虑,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不能局限于仅获得眼前的利润。

2.选择适当的地域以避税。跨国企业可在避税地享有税收优惠,除了考虑税收政策外,选择的避税地还必须具有政治和社会稳定、交通和通讯便利、银行保密制度严密、对汇出资金不进行限制等特点。企业还可在国际避税地利用延期纳税条款。企业可以利用转让定价把利润人为地转移到低税国或避税地子公司,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税款的延期时限越久,获利就越大。

3.选择合适的公司组织形式。设立分公司的优势有:分公司最初几年的资本预算亏损可以直接抵免母公司的盈利,减少公司全球总税负;分公司向东道国缴纳的所得税一般可以用来抵免母公司的税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双重征税;分公司的税后利润一般不计预提税,而子公司的股息汇出要征收预提税。设立子公司的优势有:子公司是法人居民,可以享受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所提供的所有优惠;子公司可以享受延期纳税优惠。

基于两种不同组织形式的各自优点,企业在选择也也要考虑投资时段、法律地位和国际税收协定等因素。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的初期一般存在亏损,可以先设立分公司,以亏损冲抵利润,以减轻税负,当生产步入正轨后可以建立子公司,以避免汇总纳税所承担的较高税负。分公司在东道国注册没有复杂的手续,政府对其业务活动的管理也较松,而子公司建立的法律手段比较复杂,且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跨国企业可以签订了税收协定的两国中的一国设立子公司并使其成为当地的居民公司。该子公司可以享受两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的优惠待遇,从而将利益传递给跨国企业,使其间接得到额外的税收收益。

4.有效利用国际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充分发挥税收协定的作用,最大程度争取我国企业在缔约国投资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完善境外投资所得的税收抵免制度,允许企业在境外所得履行纳税义务时,采取合理的方式避免境外负担的所得税税款,为企业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5.实施转让定价。跨国企业把集团内部的利润通过转让定价从高税国关联企业转移到低税国关联企业,高税国关联企业的利润下降导致的税负减少幅度要大于低税国税负的增加,最终结果使得跨国企业整体税负下降。

6.利用东道国税法的缺陷避税。包括税法条款过于具体、条文不一、不严密不明晰等缺陷。若东道国税法内容过细,则会造成税率高低不同、税收优惠范围变化和税基宽窄不一等,这位跨国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若东道国税法对统一课税对象作出不同规定,企业可以从中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项。

7.利用东道国税收征管的不完善避税。若东道国不采用“引力原则”,则企业在东道国直接采购的原料或销售产品所得与其常设机构无关,不计入常设机构应税所得。企业还应考虑在其他国家的退税规划的时效和成本,以获得出口退税优惠。

8.提高跨国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效率。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手段,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使其适应东道国的税收法规要求,降低内部人员衔接和配合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总体来说,为了使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得到更好的税收筹划,要全面考虑国际税收协定的条款,综合考虑投资东道国的税负水平、优惠政策等,以及选择合理的投资时段和投资地区。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内外结合,是企业真正的利用税收筹划降低税负,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支持企业海外投资的税收政策的优化与完善

1.税收政策的完善关键在于使其能够最大程度上消除国际间的重复征税。OECD范本和UN范本是国际上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两个范本。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且较偏重于发达国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责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联合在一起,争取全面修订这两个国际税收协定范本,重构国家税收规则。

2.我国目前税收抵免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不能给海外直接投资带来较大的优惠,应对其进行调整。抵免限额计算应做进一步细化,允许扣除的为取得该所得摊计的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应进一步明确,税法应该细化与境外所得相关的成本费用的配比。我国目前统一采取分国不分项的抵免方法,使得超限额结转只能分国进行,不能以一国的抵免限额余额去抵补另一国的超限额部分。对在境外已经缴纳所得税的税额的抵免限额,应允许企业在分国限额和综合限额两种方法中选用其一,避免影响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力。由于我国税法暂行办法规定,纳税人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不论是否汇回,均应按照规定的纳税年度申报缴纳所得税,因而存在抵免时间问题,应尊重东道国的税法规定,同时可以采用化年为月、按月预缴的方法。

3.应实行税收饶让,提高我国企业进行进外投资的积极性。以往我国与有关国家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多数情况下我国没有承担税收饶让的义务,我国的境外投资者不能享受到东道国的税收优惠。为使其他国家的税收优惠真正惠及我国的境外投资者,我国政府应该给予税收饶让。

4.构构建适应我国现实情况且符合国际惯例的完善的海外投资税收激励制度。我国现行的海外投资税收政策是一种缺乏投资导向性的无差异税收政策,对海外投资没有明确的激励作用。我们应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经验,从所得税、关税和税收协定等方面设计鼓励海外投资的具体措施,明确税收政策对投资的产业导向和地区导向作用,利用税收优惠鼓励资本输出。

5.加强海外投资企业纳税服务体系建设。如向企业提供东道国税收制度的咨询服务,多渠道拓展跨国涉税信息的交流和协作,推进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工作的开展,制定境外投资业务税务管理的操作规程,规范境外投资的税收管理,以提高企业抵御境外投资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苑新丽.国际税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2]张京萍.李敏.对外投资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J].税务研究.2006(4)

篇3

关键词:税收 筹划 会计政策 选择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特征

税收筹划具有以下特点:

1.税收筹划具有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进行的,是纳税人在遵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在多种纳税方案中,做出选择税收利益最大化方案的决策,具有合法性。税收筹划符合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

2.税收筹划具有事前筹划性。也就是说,企业对各项经营和投资等活动的安排事先有一个符合税法的准确计划,一定要让企业把税收因素提前放在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活动中去考虑。

3.税收筹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要减轻税收负担,同时也要使企业的各项税收风险降为零,追求税收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税收筹划必将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可行性

在各种税收筹划中,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与会计制度最密切,受企业内外部的经济、技术条件约束最小,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通常,企业的各种经济业务总有许多认可的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能恰当地反映本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某种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会计政策选择产生原因有:

1、利益的共享性。财务会计应向相关的利益各方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自独立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为了平衡各相关方的利益并使其制定的准则、制度能使各利益方顺利接受,降低制定后的执行成本,政府就会放宽准则中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限定,从而提供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2.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千差万别,为了使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从其所处的特定经营环境出发,最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情况,准则、制度就有必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允许企业在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进行选择,从而也给会计人员留有更多的职业判断的余地。

3.会计计量与报告中的主观性。会计计量与报告过程是人们主观地期望以货币计量为手段,对会计对象加以反映以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的过程。因此,会计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了人的主观判断,这表现为人们可能对同一经济业务事项有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处理意见,从而产生了会计政策选择。

三、企业内部会计政策选择对税收筹划的具体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通过在体系建设、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与确认的改变等方面的完善,进一步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为我国的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会计是税收的基础,新会计准则规定了更多的会计政策,企业在纳税时,应该考虑新准则会计政策对企业纳税的影响。通过对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实现自身的税收筹划目标。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与税收筹划。存货计价方法不同,企业营业成本就不同,从而影响应税利润和所得税。根据现行税法,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平均法等不同方法。在物价持续下降时,应选择先进先出法来计价,可以使期末存货价值较低,销货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达到“节税”目的;而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宜选择加权平均法或移动平均法,可以避免因各期利润变动造成的企业各期应税所得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资金的难度。

2.折旧方法的选择与税收筹划。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费用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所得税的多少,因此,折旧方法的选择和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法,在资产使用前期提取的折旧较多,使得企业少纳所得税,起到推迟纳税时间和隐性减税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降低了资金成本。

在计算折旧时主要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和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由于新的会计制度及税法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对企业有利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来计提折旧,以达到节税及其他理财目的。对于正常生产经营期且未享有税收优惠待遇的企业来说,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可以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使企业后期成本费用前移,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3.费用列支的选择与税收筹划。对费用列支,税收筹划的指导思想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列支当期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减少应交所得税和合法递延纳税时间来获得税收利益。通常做法是:

(1)已发生费用及时核销入账,如已发生的坏账、存货盘亏及毁损的合理部分都应及早列作费用。

篇4

一、纳税筹划与会计政策选择

纳税筹划又叫税务筹划,是纳税人或其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自觉地运用税收、会计、法律、财务等综合知识,通过对筹资、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进行事先的合理安排和筹划,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支出,以谋求最大限度的纳税利益,实现企业税后利润及现金流量的最大化。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选择是根据特定主体的财务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会计政策及其选择贯穿于由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所构成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属于企业财务会计的范畴,是指导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

纳税筹划与会计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筹划,受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非常明显。可以说,企业进行所得税筹划的过程,也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不同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会形成税负不同的纳税方案。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企业具有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纳税筹划的内在动机,而税收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这种选择成为企业长期、动态的优化过程。

我国会计政策和税法规定,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保持一致性的原则,不得随意变更,同时也规定了必要的变更,企业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就能获得合法的纳税筹划收益。所以,从纳税筹划的角度选择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每个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面临的具体问题。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够达到递延纳税,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的效果;能够缩小应纳税所得额,达到少纳税的目的;能够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我国的会计政策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会计政策,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表的构成和格式等;另一类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如具体会计政策的选择。

由于这些可选择的会计政策以及企业会计实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为纳税筹划提供了可执行的空间。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中进行纳税筹划,不能单纯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仅要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要顾及企业外部各方面的利益和要求。

三、会计政策选择在纳税筹划中运用

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是企业为实现税后收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在既定的税法和税制框架内,通过对企业涉税事项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的预先确定和谋划,对不同会计政策选择下的纳税方案进行优化选择的一种财务决策活动。

(一)存货计价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种存货发出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税法规定存货的发出按实际成本计价,可从上述方法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核算。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对企业财务状况、盈亏情况及所得税产生较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进行纳税筹划时,要考虑企业所处的环境及物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当在持续通货膨涨的情况下,企业适宜选择后进先出法,以便产生较低的净收益,从而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意味着企业在该期间内获得的利润越多,其得到的免税额也就越多,这样,企业就可以选择先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在持续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则适宜选择先进先出法,这样才能达到减轻所得税负担的目的。如果企业正处于所得税的免税期,企业就可以通过选择后进先出法计算材料费用,以减少材料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选择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以避免企业各期应纳所得税额上下波动,从而减少安排资金的难度。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折旧是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税收挡板的效用。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常用的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年数总合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运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折旧额在量上不一致,分摊到各期的固定资产成本也存在差异,因此,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必将影响到各期成本和利润。这一差异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提供了可能。

1.折旧方法的选择

在纳税筹划中,企业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选择对纳税筹划最为有利的折旧政策。在非减免税期间,应选择加速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折旧提前扣除,使所得税的税基递延,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从而取得递延纳税的利益,这相当于依法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在减免税期间,通过采用直线折旧法提取固定资产折旧,与加速折旧法相对而言,可以延缓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所得,享受最大的优惠。但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用加速折旧获得的时间价值与非加速折旧取得的减免税利益进行比较后,再对折旧方法进行选择,以保证税后利益最大化。

2.折旧年限的选择

现行财务制度和所得税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有一定的幅度,企业可以在规定幅度内确定具体折旧年限。在一般情况下,通过选择法定最短的折旧年限计提折旧,提前提取折旧,可以获得所得税递延纳税的利益。在减免税期间,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延长折旧年限,推迟折旧的提取,增加减免税的利润,实现减免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如果预测在减免税期间赢利较少或无赢利,或亏损,会出现享受减免税获得的利益少于缩短折旧年限所获得的递延纳税的利益,或享受不到减免税的利益,应采用缩短折旧年限的纳税方案。

3.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的选择

固定资产经过一定的消磨、损耗,最终会残留一部分价值,这部分价值企业无法用计提折旧的方法补偿。所以,在计提折旧时,要将这部分价值从原值中扣除。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预计净残值率。预计净残值率的大小会影响折旧额,从而影响纳税额。所以,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可在法律界定的范围内,适当地将残值率下降1-2个百分点,了那么剔除的残值减少,就可以增加计提的折旧额,这样既合法,同时又达到了纳税筹划的目的。

4.用摊销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对跨期摊销费用常用的方法有:平均分摊方法、实际费

用摊销方法和不规则摊销方法。从企业纳税角度来看,对费用分摊方法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如何实现最小税收支付及在费用摊入成本时如何实现最大摊入。 企业在选择费用摊销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对于已发生的费用应及时核销入账; 二是对于一些可预计的损失和费用,企业应以预提的方法提前计入费用;三是对于费用、损失的摊销期有弹性规定的,企业应选择最短的摊销年限,以获得递延纳税;四是对于限额列支的费用,应准确掌握其允许列支的限额,争取以限额的上限列支。

5.坏账准备的核算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选择对应收账款发生的坏账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冲销法,一是备抵法。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备抵法处理坏账。

(1)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选择

在备抵法下,坏账损失的计提方法有三种,即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由于按三种方法计算的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额不同,使得期间费用、应税所得、应纳税额各不相同,这就为企业纳税筹划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采用账龄分析法时,如果采用销货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由于未能顾及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中应包含的坏账数额,因而影响对应收账款可变现净值的正确计量。此外,采用这种方法,不修正以前年度估计误差,因而对估计坏账采用的百分比的合理性要求比较高,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经常修订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以适应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应较多地选择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

(2)环账准备计提比例的选择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高低影响坏账准备计提额的多少,进而影响利润和税负,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多提坏账准备自然会使企业纳税减少,但运用此政策进行筹划时也必须注意多计提坏账准备使税负下降的同时,也会造成企业每股收益的减少以及股民对企业资金营运能力的怀疑等负面影响。

6.股权投资方核算方法对纳税筹划的影响

长期股权投资的持有收益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取决于投资企业的投资额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和两者的实际控制能力对比。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表决权资本的20%以上时,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反之,则采用成本法核算。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可根据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通过投资额的控制,选择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通常情况下,如果被投资企业先盈利后亏损则选用成本法,而被投资企业先亏损后盈利,则宜选用权益法。

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筹划时,应注意会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的选择还有其他许多方面,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还可在收入结算方式的选择、债券溢价摊销方法和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等进行选择。

四、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会计政策选择这样一个复杂的综合过程,企业应全面分析自身所处的环境、发展阶段和发展前景,进行综合、全面的比较分析,选择最优化的会计政策组合,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第一,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须遵守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利税法。纳税筹划不同于偷税,企业不能为了少纳税而在选择会计政策时违反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规定。

第二,会计政策选择应符合企业实际。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应以企业经营目标和政策为导向,充分考虑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可以说,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纳税筹划是完成企业目标和贯彻企业政策的一种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法律可能会变更、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可能发生变化,企业应及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避免税务筹划给企业带来风险。

篇5

[关键词] 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选择 税收筹划

税收在事先筹划和安排时要选择相应的会计政策和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会计处理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税收筹划有怎样的影响?本文拟从这两方面来谈谈笔者的想法。

一、会计处理中的税收筹划

纳税人通过税收筹划可以减轻税收负担,规避纳税风险,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及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而税收筹划又可以通过会计的实现职能来达到目的。会计职能除了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还有实现职能――就是运用会计方法使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和预算、决策成为事实的过程。税收筹划也是一样,那么多的筹划技巧也只有通过会计方法才能使企业的计税基数、应纳税额按照筹划预期得以实现。所以说,会计处理是税收筹划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会计处理应怎样为税收筹划服务呢?

1.税收筹划需要财务会计工作的提前介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大量的业务会涉及现行的财会制度、税收法规,企业在筹建开始就应该聘请会计专家参与。比如将来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体制往往会影响企业筹划空间。如果按常规行事,先确定企业治理结构,再确定财务管理体制,待税收筹划时发现财务管理体制不利于节税,再倒过来调整企业治理结构,那不是事倍功半吗?再从筹资来讲,现在,私有企业借款困难,新建企业向银行借款就更困难,如果让会计人员协助,运用会计技巧在不加大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经营租赁、融资租赁等方法筹集实物,一样可以达到筹措资金的目的。

2.税收筹划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会计处理来实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税收筹划都要依赖会计来实现。例如,企业开办费的归集分摊方法,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等等,这些费用都要在税前扣除。怎样设计才能使企业做到税收减免和节税兼得?这些都要通过制定企业会计政策加以规定。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就需要看得长远一点,顾及企业生命的10年、20年,直到整个寿命周期。二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每个环节的税收筹划也需要会计来实现。比如销售商品的计价,企业应如何利用价格平台进行促销?在税法规定的赊销和分期收款框架内,如何运用会计手段推迟确认收入的实现,达到推迟纳税,为企业赢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通过会计核算合理计算成本,运用允许税前扣除的政策,合理抵扣,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这些既需要筹划技巧,也需要合适的会计处理来最终实现。

3.税收筹划需要全面性的会计处理方法来配合。从企业集团来讲,要妥善安排子公司利润的流向,使企业集团效益最大化;在企业内部要通过会计核算使出资人税负最小化,又要通过会计核算,使企业的员工激励机制得以实施,留住精英人才,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4.税收筹划需要财务会计人员的高超的筹划技巧。财务会计人员通过具体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充分利用税法的优惠平台、空白平台、弹性平台等可达到节税的目的,并通过会计技巧能得以实现。要达到税收筹划目的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人员有坚实的会计学理论基础和广泛的法律法规、财务会计制度的积累及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经验。税收筹划会计所用的会计科目也不是一般的会计科目,但它又是会计制度所允许的会计科目。税收筹划会计处理运用的方法也不是一般的会计方法,它是源于会计制度,高于一般会计方法的会计技巧。

二、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

我国的会计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会计政策: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告的构成和格式等。另一类是可选择的会计政策:如具体会计政策的选择,有:坏账准备计提方法、比例等由企业自行确定;存货计价方法可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确定;股权投资可以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等等。由于这些可选择的会计政策,以及企业会计经济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就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执行的空间。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初次发生时的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转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企业应当在国家会计法规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能恰当反映本企业财务壮况和经营成果的某种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这就是会计政策选择。在各种税收筹划中,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与会计制度最密切。且不受外部的经济、技术条件的约束。筹划成本低,易于操作,一般不改变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方式。所以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税收筹划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同时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在不断完善中,向统一性,国际性方向靠拢,扩展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等各种因素的变化,我国税收筹划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必将不断扩大。企业在为税收筹划制定或选用会计政策时,必须贯彻国家的要求,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以企业经营目标和政策为导向;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政策。

总之,税收筹划实质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治理活动。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在国家规定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税收筹划方法来减轻税负,从而实现企业税后收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启振 张阿芳:企业投资决策中的税收筹划[J].发展研究,2000,(7):20~21

[2]谢贵荣:公司税收筹划方法选择[J].首都经贸大学学报,2001,(5):50~53

篇6

【关键词】预缴企业所得税 政策解读 税收筹划

一、预缴企业所得税现行税收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纳,由税务机关具体核定。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或者按照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

3.《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预缴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9〕34号)重申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确定的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三种办法,强调了“实际利润额”的概念,根据税款可承担性原则,为了最大限度地弥合企业所得税累计预缴税额与年度实际应纳税额之间的差异,国家税务总局作出了原则规定,并明确了未按照规定预缴企业所得税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为确保税款足额及时入库,各级税务机关对纳入当地重点税源管理的企业,原则上应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方法征收企业所得税。各级税务机关要处理好企业所得税预缴和汇算清缴税款入库的关系,原则上各地企业所得税年度预缴税款占当年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预缴数+汇算清缴数)应不少于70%。对未按规定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4.《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4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作出了修订。公告沿用了《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实际利润额”的名词,并修订了前期月(季)度纳税申报表在实际操作环节中有关问题。公告附件明确,实际利润额=(会计)利润总额+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以前年度亏损。

二、预缴企业所得税现行税收政策解读

1.预缴企业所得税是税收征纳中的法定事项。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不按规定预缴企业所得税,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维系国家机器正常运行的财政资金,需求是刚性的,是永续的,这就要求税收收入能予以匹配,预缴企业所得税就是保证税收收入及时入库的保证措施之一。纳税人在预缴企业所得税上的行为瑕疵一般为三种:不按期申报税款,不按期、不足额缴纳税款,或进行虚假申报。

(1)对于纳税人不按期申报税款的行为,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处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对于纳税人不按期、不足额缴纳税款的行为,除办理了法定的、且经有权税务机关批准的延期缴纳税款申请之外,均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按照《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强制执行,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对于纳税人进行虚假申报的行为,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虽然,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企业所得税预缴中对偷税行为如何认定问题的复函》(国税函〔1996〕8号)中,曾有“企业在预缴中少缴的税款不应作为偷税处理”的规定,但是,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号公告明确,该文件已经全文失效。从《税收征管法》的法条字面意思看,“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没有对应纳税款进行内涵限定,也没有将预缴税款排除出去,所以,将虚假申报已经构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事实的认定为偷税行为,也是没有错误的。对于进行了虚假申报,但后期改正,并未造成“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事实的行为,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处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3.税法是严苛的,在税收法律和法规的框架下,税务机关加强税收管理,做好纳税服务,纳税人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合作博弈,相辅相成,“合而不同,是谓大同”,共建征纳和谐关系。

4.以简化税收程序、降低税收遵从成本为理念的预缴企业所得税申报办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税收筹划的空间。

三、预缴企业所得税筹划目标

1.争取按照实际利润额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虽然存在三种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办法,但一般而言,按照实际利润额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与汇算清缴的差异较小。当然,在报告年度企业收入及利润指标将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应争取税务机关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预缴企业所得税。

2.开展筹划,避免多预缴税款。由于受季节性以及订单均衡性影响,有些企业一定时期的收益并不很均衡,年度内“前高后低”的情况有时会发生;如果简单地按照实际利润额申报预缴企业所得税,在汇算清缴时才发现多预缴了税款,虽然按照《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企业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税,但是,退税手续复杂而繁琐,牵涉到税务、国库、银行等组织。实践中,多缴纳的税款很可能被滞留抵顶下一年度的预缴税款,这将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并导致资金占用利息的损失。

3.控制企业所得税的预缴比例。正确理解国税函〔2009〕34号文件中“企业所得税年度预缴税款占当年企业所得税入库税款(预缴数+汇算清缴数)应不少于 70%”的要求,将多余的税款留在企业汇算清缴期缴纳,以节约资金利息占用。由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天生的博弈关系,作为税务机关要争取预缴税款占全年应缴税款不少于70%;而作为纳税人,一般应将预缴税款控制在全年应缴税款的70%。例如,若某企业纳税年度每季度均产生1 00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做得好,将每季度预缴税款比例控制在年度应缴税款的70%,预缴税款共计2 800万元;而在汇算清缴期缴纳税款1 200万元,若税款均是在纳税期的15日解缴入库,则此项筹划,相当于纳税人取得了4笔300万元资金不同期限(13个月、10个月、7个月、4个月)的贷款利息收入。

四、预缴企业所得税筹划方法

实际利润额=(会计)利润总额+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以前年度亏损。在如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64号所确定的实际利润额计算公式中,有关指标的内涵为:

特定业务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目前主要指房地产企业的预计毛利,同时为未来特殊项目预留了空间。免税收入:目前主要包括国债利息收入和符合条件的股息红利所得等。不征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法所确定的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以前年度亏损: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计算的,企业前期发生的,在企业所得税法定结转、税前弥补年度内的亏损。(会计)利润总额:企业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

篇7

一、西亚各国的流转税政策

在某一国家投资经营,企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流转税。西亚国家中,征收增值税的国家有7个,征收销售税的有4个,有5个国家即将开征增值税。西亚各国流转税政策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实行增值税的国家中,黎巴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等没有低税率;沙特阿拉伯、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和巴林等国已经宣布从2018年开始实行增值税;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对出口商品和服务实行0税率;各国的免税项目包括教育、医疗、金融及其他。与东南亚各国相比,西亚的流转税税率较高。已实行增值税的国家最低税率为10%,最高为24%。增值税基本税率高于17%的有:土耳其、希腊和塞浦路斯。

二、西亚各国的公司所得税政策

所得税税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公司所得税税率、资本利得征税规定、亏损弥补期限、境外税收抵免规定、转让定价规则、资本弱化规则等。为了使投资“一带一路”企业更好地了解西亚各国的公司所得税政策,本文首先对西亚各国公司所得税基本规定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从公司所得税税率来看,普通行业(除石油、天然气、电信和银行外)税率高于25%的只有叙利亚和希腊,其他国家对普通行业征收的公司所得税均比较低,但对油气行业征收较高的公司所得税。对资本利得不征税的有阿联酋和巴林;对出售股份有免税规定的有:伊拉克、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阿曼、科威特和塞浦路斯。对亏损实行无限期后转的国家有: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巴林和塞浦路斯;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对各年结转亏损额有限制。

其次,对西亚各国公司所得税涉外内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境外已纳税不能抵免的国家有: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阿联酋和卡塔尔,其他国家允许境外已纳税在境内汇总纳税时抵免,但大多数实行限额抵免,科威特只对税收协定国实行抵免。对转让定价管理比较宽松或没有要求的国家有: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阿联酋、科威特和巴林,到这些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应运用转让定价方法进行税务筹划,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境外税负。对资本弱化有限制规定的有: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卡塔尔、希腊和埃及,其中,有明确的债务资本比例规定的有土耳其、也门、阿曼、卡塔尔和埃及,到这些国家投资的企业进行债权融资应遵守所在国的规定,以免造成利息被视同股利征收较高的税收(视同股利的利息不能享受双边协定的低税率)。

三、西亚各国的预提税政策

企业海外经营的税负,不仅取决于公司所得税,还取决于所在国对投资回报征收的预提税以及双边协定谈签的预提税税率。西亚各国预提税政策及与中国协定预提税税率的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西亚尚未与中国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有: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也门,从这些尚未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汇回股息、利润、利息、特许权使用费等,均按照其国内税法规定征收预提税。西亚国家中对股息和分公司利润均不征收预提税的有:伊拉克、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和塞浦路斯,在这些国家设立子公司和设立分公司,税负一致。因这些国家均不征收股息预提税,因此,无需进行股权架构设计。对分公司利润汇出不征收预提税的还有也门和科威特,与中国协定免征分公司预提税的有: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希腊和埃及,征分支机构税但未签税收协定的黎巴嫩,在这7国设立分公司有利。以色列与中国协定股息和利息预提税均为10%,故设立子公司更有利。

在西亚各国中,除未签税收协定的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也门外,已签税收协定中没有间接抵免的有:伊朗、阿曼、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希腊,在这些国家设立分公司已纳外国税收回国可以抵免,设立子公司已纳外国税收回国不能进行税收抵免,故设立分公司税负低,设立子公司税负高。

西各国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预提税政策及与中国协定预提税税率的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对利息和特许权均不征收预提税的有:阿联酋、科威特和巴林,对利息不征收预提税还有:阿曼和塞浦路斯,另外,阿曼对技术费免税,中国企业应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措施。应按孰低原则征收预提税的有:叙利亚(利息7.5%,特许权7%,协定税率均为10%)、沙特阿拉伯(利息5%,协定税率10%)、卡塔尔(利息7%,特许权5%,协定税率均为10%)。

四、投资西亚的税务筹划

综合考虑西亚国家公司所得税和股息预提税政策,中国企业将境外子公司税后利润汇回中国母公司,在不享受税收优惠时,普通行业(除石油、天然气、电信和银行外)境外实际税负低于25%的有:伊拉克(15%)、约旦(14%)、黎巴嫩(23.5%)、巴勒斯坦(20%)、沙特阿拉伯(24%)、阿曼(12%)、卡塔尔(10%)、科威特(19.25%)、巴林(0)和塞浦路斯(12.5%),到其他西亚国家投资,实际税负均高于中国境内税负,因此,“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一定要争取所在国减免税优惠,利用所在国转让定价和资本弱化规则,设计股权架构和债权架构,以降低海外经营税负。

根据西亚各国国内预提税规定、与中国签订双边税收协定,股权应进行税务筹划的有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沙特、也门和希腊。债权应进行税务筹划的国家,除上述7国外,还有伊拉克、叙利亚、约旦、巴勒斯坦、卡特尔和埃及。

土耳其与中国协定的股息和利息预提税均为10%,在土耳其与各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股息预提税最低为5%,包括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澳大利亚、波黑、埃及、德国、爱尔兰、科索沃、马其顿、墨西哥、新西兰、挪威、葡萄牙、沙特、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和瑞士,中国企业只能选择上述国家中对海外利润汇入后不征收公司所得税的国家作为控股架构所在地。土耳其与各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利息预提税最低为10%,因此,土耳其项目,从中国境内借款是税负最轻的筹资方式。

黎巴嫩与中国尚未签订税收协定,其国内规定股息和利息预提税为10%。在黎巴嫩与各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股息和利息预提税均为0的有:巴林、法国、科威特、卡塔尔和阿联酋。利息预提税为0的还有:捷克、意大利、马耳他。股息为5%的有亚美尼亚、保加利亚、塞浦路斯、捷克、伊朗、意大利、马来西亚、马耳他、摩洛哥、波兰、罗马尼亚、阿曼、叙利亚、突尼斯和乌克兰。利息预提税为5%的有:白俄罗斯、塞浦路斯、伊朗、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突尼斯和也门。

以色列c中国协定,股息预提税10%,利息预提税7%/10%。以色列与各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股息预提税为0的有:丹麦、爱沙尼亚、格鲁吉亚、马耳他和瑞典。股息预提税为5%的有:克罗地亚、捷克、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匈牙利、日本、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墨西哥、摩尔多瓦、荷兰、巴拿马、波兰、葡萄牙、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和乌克兰。利息预提税为0是匈牙利。利息预提税为5%的有:爱沙尼亚、马耳他、摩尔多瓦、波兰和斯洛文尼亚。

沙特与中国协定股息和利息预提税均为5%,在沙特与各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股息预提税为0的有:法国、吉尔吉斯斯坦、叙利亚、爱尔兰和西班牙。利息预提税为0的有:捷克、法国、匈牙利、爱尔兰、吉尔吉斯斯坦、卢森堡、马耳他和英国。

希腊与中国协定股息预提税5%/10%,5%是希腊与各国协定的最低税率,故无需进行股权架构设计。希腊与中国协定利息预提税10%;希腊与各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与英国预提税为0;与阿尔巴尼亚、爱尔兰、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联酋等协定利息预提税为5%。

篇8

从我国税收筹划情况看,在企业税收筹划中,要想实现税收减负,又不违背国家的政策,符合国家税收导向,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法律原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一定要吃透精神,把握政策,自觉遵循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一切税收筹划必需在国家税收法律的允许范围内进行。企业的税收筹划如果与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不相符,那就是偷漏税。税收筹划的着眼点是在税制结构、税率,税收优惠、地区、行业等方面的税负差异,这些差异在任何时期,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税收筹划在存在多种纳税方案时,纳税人选择低税负的决策是无可非议的,但是任何一种方案都要完整地履行纳税义务。

2.遵循价值最大化原则。企业税收筹划的目的是降低税负,减少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从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着想的。所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的筹划,要依据企业实际,从多种税收筹划方案中选择最优的方案,也就是值最大化的方案。

3.遵循及时性原则。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是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也是依据实际在不断地变化。企业在进行税收策划时,一定在研究国家税收政策,并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即针对涉税事件变化的事实和问题,制定出若干可供选择的对策与计划,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否则,税收筹划就会由不违法变为违法。

做好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应正确把握好几种关系

税收筹划工作是企业经营的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企业且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政确把握税收政策和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企业的税收筹划过程就是对税收政策的学习、理解和选择的过程。企业税收筹划人员要明确搞好税收筹划的前提是遵照执行国家税收政策,依法纳税。所以必须不断研究税收政策,了解税收政策,发现税收政策对企业的优惠之处,在政策允话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从而减轻税负。

2.正确把握涉税收益与非税收益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税收筹划所考虑的主要内容是涉税利益,对于非税利益则大多忽视掉了。事实上,企业在内部理财活动中,非税利益也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对于降低税负,提高经营效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企业发展战略与税收筹划的关系。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首要策略,而税收筹划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一家企业是否向某个领域进军,关键要考虑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发展前景,而不是税收筹划。虽然税收优惠政策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但企业在对某个领域进军时,基本不考虑税收成本问题。

4.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企业税收筹划中既要考虑局部利益,又要考虑整体利益。企业的税收筹划如果对局部有利但对整体不利则不要使用;只有对局部和整体都有利益的税收筹划才能多使用。同时,企业税收筹划还要兼顾国家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只有对国家和企业自身都有利益的税收筹划方案才是最科学的筹划方案,才能被接受和使用。

对做好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做好税收筹划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对税收筹划的研究,笔者认为,搞好税收筹划、实现减轻税负目的,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税收筹划工作的组织领导。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在税收筹划过程中,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特别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参与,做好安排。只有领导重视,做出的筹划才能是科学的合理的;只有领导重视,税收筹划方案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税务筹划涉及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不仅仅是税收筹划人员、财务部门的事,也应是企业其他业务部门、工作人员的事,需要企业所有部门、所有人员步调一致,共同行动,才能完成。

2.加大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一个成功的税收筹划,离不开税收筹划人员的丰富知识、信息的敏感触觉。丰富的税收、会计和管理知识,以及准确及时的内外部各类信息是税收筹划的基础。为此,财务人员要不断丰富并强化自身财会、税务、企管等知识;要主动了解宏观形势、外部市场、法律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增强形势和信息的敏感性。所以,企业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财会人员,这样的人才队伍,才能做出科学的税收筹划。

3.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税收筹划机构。一个企业一定要设立专门的筹划机构,对于较小的企业也可常年聘请税收法律顾问,帮助其搞好税收筹划工作。企业可以充分借助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等外部力量,以税法条款为依据,通过深入研究各项税收政策,制订出合法合规的税收筹划方案,为企业的税收筹划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4.税收筹划要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的诊断把脉。从事税收筹划人员在高度关注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积极在所有经营活动中挖掘出税收筹划的良机。企业可以建立税负比对报表,从业务源头中实时每季或每年取数,得到增值税进项税额取得率、所得税负、流转税负比对情况等,实行在线穿透、辅助分析、以数据中心为依托,与营销工程物资等主要业务部门系统紧密联系,自动生成税收报表降低成本,全面促进提升税收管理。

篇9

关键词:出版企业 税收筹划 方法 理性经营 分析

随着我国文化改制的推进,一些出版社由事业单位逐渐转换成为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经营性出版企业。出版经营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理性经营与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出版企业的经济利益增长,对于出版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具有经营企业性质的出版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生产经营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现,对企业纳税督促管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有效措施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一个企业经营生产的理性与成熟的重要表现,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对于税收筹划的有效性的保证,以使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效果。在企业的税收筹划中,保证企业税收筹划有效性的主要措施首先应注意从国家税收、法律政策的要求以及规定标准出发,保证企业的税收筹划是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税收法律与法规执行的,是符合国家税收及其相关法律与法规政策的;其次,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应注意对于企业人员素养水平的提高,企业人员的素养水平是企业的税收筹划有效成功的重要保证;再次,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过程中应注意对企业税收筹划的一些基础性工作进行完善,以此来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实施的有效与成功,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推动性的作用。

(一)在对于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进行保障的措施中,企业的税收筹划应注意与国家税收法律政策相符合,就是指企业的税收筹划措施中,各项筹划措施应是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的范围之内进行的,必须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政策的要求。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本质问题就是企业依法合理的进行企业税收的缴纳,所以,如果企业税收筹划中出现了违反税收法律政策的情况,出现企业漏税等问题,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以及正常的经营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保证企业税收筹划措施的有效性中对于企业人员素养的锻炼与培养,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税收筹划中,企业人员是进行企业税收筹划的主体,企业税收筹划的各项措施都是由企业人员来完成的,因此,企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对于企业的税收筹划情况有着绝对性的影响。在保证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中,除了应注意对于企业人员综合素养的锻炼以及提升外还应注意增加与专业税收筹划中介机构的合作,以此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水平,保证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

(三)对于保障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措施还应注意从做好企业税收筹划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做起,比如规范出版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与行为、做好企业税收筹划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加强税收筹划的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等,从而保证企业税收筹划的有效性以及对于企业经营的积极作用和效果。

二、新税法政策下出版企业税收筹划方法

针对最新的企业税法政策要求,出版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又应从哪些措施做起。下文将主要从出版企业的收入筹划方法以及出版企业的费用支出税收筹划方法两个方面,对于新税法要求下出版企业的税收筹划措施与方法进行分析论述。

(一)出版企业收入部分的税收筹划方法

对于出版企业的收入部分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要注意应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收入部分的税收筹划原则。在进行出版企业收入部分的税收筹划过程中,将权责发生制作为进行税收筹划的原则就可以为出版企业进行收入部分的税收筹划提供一定的可能性,在税法规定范围内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出,促进企业的经营运行。其次,出版企业在进行收入部分的税收筹划时,应注意对于企业收入中那些不需要进行纳税的收入项目以及企业收入部分中那些免税收的收入项目进行确认,这样既可以做好企业收入部分的税收筹划,又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对于企业经营以及资金的流转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出版企业费用支出部分税收筹划方法

在对于出版企业税收筹划的分析中,除了出版企业收入部分的税收筹划外,对于出版企业的费用支出部分也应该按照相关的税收法律政策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对于出版企业费用支出部分的税收筹划,首先应将企业的费用支出项目进行详细的分类规划,以便清楚掌握和了解企业的费用支出项目。在进行出版企业的税收筹划过程中应注意对于企业费用支出项目应该扣除的部分进行扣除,尽量使企业的税前费用达到最大情况,这样在进行企业税收缴纳中就可以相应地减少企业应进行纳税部分的费用总数。其次对于出版企业招聘员工的税收筹划主要就是按照税收法规将企业员工的收入情况与纳税情况进行计算筹划,在依法纳税同时注意维护企业的利益。最后就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税收筹划,进行企业的这一费用项目税收筹划中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进行折旧税收筹划,以维护企业的利益。

三、结束语

总之,出版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在国家税收法律政策规定的范围之内,从企业经营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进行有效的企业税收筹划,促进企业经营的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王玮.新《企业所得税法》下出版企业如何进行税收筹划[J].科技与出版.2009(5)

[2]潘荣良,温彦君.企业销售旧固定资产的税收筹划[J].财务与会计.2005(6)

[3]雷啟星.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07(29)

篇10

(一)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纳税人进行投资融资决策、企业制度改造、产权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等活动,主要是根据税法中税基、税率的差别,根据税收各项优惠政策进行的。纳税人进行这一系列活动,在主观上是为了减轻税负,但在客观上却是在国家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下,逐步走向了优化产业结构和合理布局生产力的道路,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这有利于促进资本的有效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也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

(二)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我们不能否认,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活动是不违反税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都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税收筹划活动不能离开法律范畴,作为征管方,也只能在法律范围内对其引导、控制与管理。这样可以促使税务当局及早地发现现行税收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然后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进一步提高征管水平,促进税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此外,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后,减轻了企业的税负,为企业节省了资金,使企业有了持续发展的活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进行税收筹划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机构,从而还有利于促进社会中介服务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税收筹划认识不完善且筹划意识不强

税收筹划在国外已经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与之进行比较,我国的税收筹划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专业人才和机构紧缺,信息量不足。尽管许多企业设有专职的会计人员,但这些人主要关注财务会计方面的问题,对税收并不太关注和了解,更不善于利用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不仅如此,不少企业把税收筹划等同于偷税、漏税、抗税等违法的经济活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税收筹划的实质。

(二)企业税收筹划的水平不高

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税收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并没有做到把二者真正的结合起来。有时候,企业虽然达到了降低税收成本的目标,却不一定能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有些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只是单纯考虑税收、成本、收益的问题,而忽略了企业存在的市场环境、资源配置及发展前景的问题,只局限于眼前的节税效果,缺乏全面、长远的税收筹划方案。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

我国的税收筹划工作起步比较晚,对这方面的研究人员较少,专业程度并不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是由企业的纳税人员、财务人员甚至是一般的行政人员来负责的,而这些工作人员在税收筹划方面的知识水平有限,业务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在税收筹划工作过程中所需具备的财务、税收、管理、统计等多方面的能力要求。由于缺乏税收筹划的专业人才,企业税收筹划的工作恐怕很难落到实处,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四)缺乏税收筹划风险意识,税收评估机制不健全影响和制约我国税收筹划发展的因素是相当广泛的,除了税收法律政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业务人员素质之外,还包括税收筹划本身的复杂性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都加大了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若处理不当,将为税收筹划带来不利的后果。加之我国税收筹划后的评估机制不健全,未能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反馈系统,缺乏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使得税收筹划的质量和效益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三、完善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税收筹划机构

税收筹划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企业管理、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活动。做好税收筹划工作,需要企业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步调一致,共同行动。而建立专门的税收筹划机构,不仅有利于正确监督和教育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为税收筹划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利的环境,还能够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税收筹划意识,促进企业认识税收筹划的本质,进而推动税收筹划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加强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的培养

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它要求税收筹划的参与者应该是具备财务、税收法律和会计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人才是决定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企业财务人员需要不断丰富并强化自身关于财会、税务等方面的知识,提供自身的工作能力;还要主动了解宏观形势、外部市场、法律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提高对经济形势、社会形势和相关信息的敏感性,紧跟国家政策的脚步。

(三)提高税收筹划风险意识,建立健全税收评估机制

税收筹划评估机制是在筹划方案执行结束后,对企业税收筹划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机制。通过税收筹划绩效评估,建立健全有效的评估机制,有利于总结税收筹划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下一次的税收筹划决策起到预测和警示的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税收筹划的水平。这样有利于确保税收筹划的质量,保证税收筹划目标的实现。而健全的税收筹划评估机制更能够有利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税收筹划事业,推动税收筹划向深层次发展。

(四)树立全局观念,关注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