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搜索技术及技巧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1: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搜索技术及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寻找方向:计算思维
困惑中,笔者所在区的信息技术教师为此组成了一个研讨团队(张惠老师便是其中的一员),并在研究中发现,计算思维理论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帮助。经过前期研究,团队申报了市级集体课题――将信息技术学科计算思维融入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而这节课正是课题的教学实践研究之一。其设计意图旨在完成现有教学内容,同时将所涉及的计算机工作原理嵌入教学中,并在其他章节中寻找类似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再梳理,以形成知识结构中除了应用能力线索以外的另一条线索,一条可以理解计算机或信息技术原理的线索――计算思维。
提出计算思维的周以真教授认为: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是涵盖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所采用的最广泛的心理工具,是对问题解决、系统设计、人类行为理解的综合能力反映。发展学生计算思维就是要“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去思考信息化问题,当然这里的问题绝不只是应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它适合信息技术所渗透的每一个角落。
尝试研究:课堂应用
思维也好,原理也罢,虽然它很重要,但现阶段也并没有谁能完整准确地说出计算思维具体包含哪些思维方式。数学有方程、化归、极限等思想方法,物理有守恒、转化等思想方法,而信息技术学科的思想方法,在计算思维框架的引导下,还有待一线教师的探索实践。
计算思维涉及计算机的方方面面,而要挖掘这条线索在各章节中的连续性,则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在此,笔者仅列举团队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与计算机指针或“引用”相关的案例,予以说明。
很多教师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学生提交的PPT文稿,无法正确打开其中的超链接;批阅学生作业时,发现提交上来的是一个指向学生机器的快捷方式;学生在制作视频、动画、网页等连续性作品时称,上一节课还可以正常显示的内容,当前运行却报错;讲解过的Excel公式中使用单元格地址进行公式编辑,却总有人直接使用数值计算……这些问题虽然分布在不同章节、不同软件、不同知识类型中,但其实它们也有共同之处。它们都不是对对象本身的操作,而是对存储对象的指针或引用的操作,学生正是对其理解不清,才导致出现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把这一类问题所指向的知识概念、技术方法都分析清楚,那么这对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引导意义。
但张老师意识到,当上述研究结果抽象成概念或者结论时,理解起来往往并不容易。如果把这种文字化的结论简单地陈述给学生,这将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这个线索只能暗藏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中。基于这种思路,在教学研究中,张老师预设了学生接触某个原理时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
1.初次所见,点到即止
对于初次接触的某个原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埋设一条暗线。张老师尝试的做法是:只做设问与思考,不做归纳与总结,避免认识不足时的抽象理论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公式和引用》中涉及的计算机“引用”工作方式为例,第一次铺陈这个概念却不是在这一课,而是在信息的获取单元。
传统的信息获取单元中,有关搜索技巧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搜索引擎、简单搜索、高级搜索(优化关键字、使用各种符号和搜索技巧)、筛选搜索结果、目录索引方式搜索、归纳总结等几个部分。而包含有计算思维研究的教学设计,则在认识搜索引擎、进行简单搜索时多做一些铺陈,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请学生观察搜索的结果是什么形式,网页快照及用途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这些方式来展现搜索结果等等,以此让学生了解搜索结果和其所指向页面的关系。
2.再次接触,尝试深入
当对某个原理的接触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尝试进一步剖析。例如,在信息的管理章节中,教师通过对快捷方式的一系列设问,让学生理解但凡“引用”通常有“源”“目标”等操作对象,以深入理解两者的关系与相互作用。
在之后的教学中,如有学生提交指向学生机器的作业,可随机组织学生对关于目标对象可否建立在本机以外,目标对象非本机时何种情况下可以正常打开,复制其他机器的快捷方式到本机是否能够正确打开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该类问题的认识。
3.多次涉及,梳理思想
《公式与引用》一课是基于学生对“引用”这个工作机制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后,所设计的渗透计算思维的教学案例,它有别于传统教学。张老师在完成常规教学后,再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剖析,并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有了上述案例一、案例二的教学基础后,讨论Excel的公式和函数中使用的单元格名称,是不是一种“引用”。②讨论这种“引用”的源和目标对象分别是什么。③通过讨论公式中固定不变的是数据还是地址,进而归纳出公式为什么要使用“引用”的方式来进行计算。④修改上述任务完成它的变式:变化为给教师设计一张交互式的空统计表,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基础数据自动进行统计,即通过输入不同数据得到不同的输出结果。⑤讨论使用“引用”的优点(可结合之前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做统一的分析)。
篇2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英语教学
网络资源 常用技巧
一、网络是辅助英语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经测算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可见,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就象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很快过时。信息不断扩充,谁能掌握更多信息,谁就能抓住更多的机遇。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教育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无论你对它的认识如何,它正在为构建大教育体系发挥出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如高歌所说: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这个世界已经变小了,小得就像一个家。由于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存在,我们的教学也已经变小了,小得就像一个课堂。我们不再需为了信息交流和学习而跋涉、而等待,一切只在鼠标的点击之间。
确实,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学科教学媒体手段,它使人机交互水平发生质的飞跃成为可能。而网络技术的运用,它不仅体现技术上的先进性,而且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大大优于迄今为止的各种教学手段。而且,在如今提倡的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网络起着不可? 娲淖饔谩?BR>《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课程标准提出这一要求有三个原因:①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网络上的英语教学资源是丰富的,但是教师是否关注到其重要作用了呢?如果开始在用,其运用的层次及效果又是如何呢?是真正改变了学习方式还是教师挪个地方赶时髦而实质上“换汤不换药”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海宁市25所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
二、英语教师网络资源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调查对象:海宁市25所中学共27名英语教师。调查时间:2003年6月16日。
调查形式:问卷及访谈。
调查结果:96%的教师上过网,地点主要在学校及家中,其中63%的教师参加过网络使用相关的培训。个人拥有电子邮箱的占44%,但? 胪小⒀韧ü始涣鞯牧较钇骄?7%左右,拥有个人主页或个人论坛的比例为零。被调查者中网龄不到半年的比例最高,为41%;在上网时间方面,每天在30分钟以下的比例最高,为67%。96%的教师认为网络对英语教学有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44%的学校有使用网络进行授课的条件,但使用过的教师仅为22%,且这其中的大部分只是尝试过一次。不过,89%的教师认为网络在未来英语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常去的教学网站有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基网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搜索引擎主要是Google,但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不会正确使用搜索引擎,常出现无法搜索的情况,主要是不懂搜索技巧及保存的技巧。
三、提高搜索及管理信息的技巧。
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宝库,来自新华网的数据称全球目前的网页超过30亿,网站超过两千万个。要在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寻找自己所要的信息,真像“大海捞针”一样。搜索引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迷航”问题而出现的技术,它成了我们打开信息宝库的金钥匙。然而,国外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人对搜索的结果感到不同程度的失望。作为互联网的第二大服务,这种状况应该改变。笔者从调查分析可知,教师的整体搜索水平也急待提高。要准确地搜索到想要的信息,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转贴于
1.选择好搜索引擎。
现在互联网上大大小小的搜索引擎数以万计,而且很多都称自己是最强劲的。要是不多作了解,即算是用了,也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越搜越糊涂而迷失方向。所以选择恰当的搜索工具是重要的第一步。搜索工具的选择有这样几条判断标准:①快速。查询速度当然是搜索引擎的重要指标。②准确。准确性高是我们使用搜索引擎的宗旨。好的搜索引擎内部应该含有一个相当准确的搜索程序,搜索精度高,查到的信息总能与我们的要求相符。③易用。易用也是我们选择搜索引擎的参考标准之一。④强劲。理想的搜索引擎应该既有简单查询的能力,也应该有高级搜索的功能。高级查询最好是图形界面,并带有选项功能的下拉菜单,可以使用逻辑符号等。
国际国内著名的搜索引擎有: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Google google.com和排名第二的Yahoo! yahoo.com,另外还有比较著名的如AltaVista altavista.com(在图形搜索方面有优势)及Infoseek infoseek.com和提问类搜索引擎ask.com (可以通过查询分类查找问题答案,也可上贴提问)。国内比较著名的有百度 baidu.com 、北大天网 e.pku.edu.cn 、新浪 sina.com 和网易 163.com 等。而关于学术课题研究指南的网站有网上虚拟图书馆vlib.org/overview.html 。
2.使用搜索引擎的常用技巧。
各个搜索引擎都提供一些方法来帮我们精确地查询内容,使之符合我们的要求。不同的搜索引擎,提供的查找技巧和实现的方法各有不同,但一些常见的技巧是大同小异的。
①简单信息查找。简单查找是最常用的方法,即输入一个关键词进行搜索。
②使用双引号进行精确查找。简单查找往往会反馈回大量不需要的信息,如果查找的是一个词组或多个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们用双引号括起来(在英文输入状态下的双引号),这样得到的结果最少、最精确。
③使用加减号限定查找。很多搜索引擎都支持在搜索词前冠以加号(+)限定搜索结果中必须包含的词汇,用减号(-) 限定搜索结果不能包含的词汇。
④使用逻辑词辅助查找。比较著名的搜索引擎都支持使用逻辑词进行更复杂的搜索设定,常用的有:AND(和)、OR(或)、NOT(否)及NEAR(两个单词的靠近程度),恰当应用它们可以使结果非常精确, 另外, 也可以使用括号将搜索词分别组合,如要查找的内容必须同时包括“network, English, teaching”3个关键词时,就可用network AND English AND teaching来表示(输入代表逻辑关系的字符时,一定要处在半角状态)。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依赖搜索引擎,因为据统计,约52%的信息通过搜索引擎是搜索不到的。因此在使用搜索引擎的同时,我们还要善于使用各网站的链接,进行层层下挖式的搜索。
3.复制及保存资料的技巧。
通过搜索找到相关资料后,我们往往把所要的信息进行复制和粘贴,虽然是很简单的事,但还是有一些技巧的。比如从网页上直接复制到WORD文档中,往往会出现一个框,或是行间距很大且难编辑,其实只要我们在复制的时候,不是点快捷键“粘贴”,而是点任务栏上“编辑”中的选择性粘贴,再点“无格式文本”就不会有这样的烦恼了。有的网页是禁用复制功能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Ctrl+C”进行复制再粘贴,如果选都无法选中时,则可按住Ctrl键进行选中再复制。如果网页是加密的,而你很想要它的东西,就需要软件(SnagIt)进行这一工作。当然,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我们要尊重知识产权,千万要注明出处,这样,用于教学及非商业性活动等是不违背法律的。
4. 加强信息管理,建立自己的信息库。
上网时间久了,下载的资料多了,加强下载资源的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不然,就应了信息论中的著名公理:信息多了等于没有信息!笔者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在自己的电脑上,按一定的方式进行信息的分类存储,对于提高信息的管理、使用是很有益的。作为英语教师,可以设立论文、课件、素材库、试题、课堂教学、听力、阅读、口语、写作、语法、学习方法、心理学、学科整合等多个文件夹,然后在这些文件夹中还可再分,如课堂教学这一文件夹,还可在其中建立教案、活动设计、教学游戏等子文件夹。
篇3
关键词 本科生 信息素养 信息能力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
Culti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formation Capacity for Computer Majors
MA Miao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
AbstractWith the population of Interne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t is very easy for people to obtain all kinds of message in the world. As for a modern college student, it is an indispensable basic literacy for him to search and gain specifie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ents majoring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discuss some basic contents and methods to cultivate their information capacity.
Key wordsundergraduate;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capacity; comprehensive quality
0 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因特网快速、便捷地进行很多活动,如办公、购物、娱乐、学习等。2011年5月,美国国际数据公司一项名为“数字世界”的调查显示,2010年全球将产生1.2 Zetta字节的数字信息。①在这个信息富足、数据泛滥的时代,高校教育如何抓住机遇,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与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根据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②“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指人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素养的概念源于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其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即: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懂得如何获取、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③④⑤⑥
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讨论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能力”,探索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的信息能力的培养,并具体总结归纳了一些该专业大学生在信息表示与获取等信息能力中应掌握的方法、工具与相关软件。下面我们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学科特点,针对本科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问题,从数据获取能力和信息表示与加工能力两个方面,论述该专业大学生应具备的一些基本信息能力。
1 数据获取能力的培养与常用工具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有目的地、快速高效地获取所需资料不仅可以强化和丰富课堂学习的效果,还是课外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必要的调研手段。计算机专业大学生数据获取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利用因特网和各高校现有电子资源,快速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获取相关论文、专利、软件展开。下面分类总结一些常用的信息获取方式及工具软件。
1.1 搜索引擎的使用
重点是学术搜索引擎的使用。学术搜索引擎的特点在于所搜索的资源以学术论文、国际会议、权威期刊、学者为主,常见的学术搜索引擎有:
(1)Google 学术搜索(/):Google 学术搜索主页的邀请口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该搜索支持按作者搜索或按标题搜索,支持特定题目最新研究进展的搜索和特定出版物内论文搜索,结果可排列出文章的不同版本以及被其它文章的引用次数。2006 年1月,搜索扩展至中文学术文献。
(2)Scirus科学搜索引擎():Elsevier科学出版社开发的免费网络检索引擎,提供基本检索(Basic Search)和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两种界面。
(3)Arnetminer(/):面向科研评价领域,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工程研究室开发完成,它侧重作者信息的检索和挖掘,适用领域专家和科研评价搜索。
(4)Libra计算机学术搜索(/):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范围的免费搜索引擎,适合跟踪某学术研究领域的兴起与发展,查询知名学者、学术会议和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还有CNKI Scholar学术搜索、读秀学术搜索以及由NEC研究所建立的CiteSeer学术搜索等。
1.2 数字图书馆的使用
充分利用所在高校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包括馆藏资料的获取、常用的中英文数据库、学位论文、电子图书等。
(1)中文数据库。常用的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
(2)外文数据库。常用的数据库有:①Elsevier 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数据库,由ELSEVIER公司出版,收录了1800余种电子期刊,涵盖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十余个学科。② SpringerLink 电子期刊数据库,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收录了490多种期刊,覆盖了医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等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3)电子图书。①超星图书馆,目前最大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提供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提供阅读,其中包括文学、经济、计算机等五十余大类,数十万册电子图书。②SpringerLink 电子期刊数据库,提供20多种世界知名科技丛书,共2000多卷。此外,读秀学术搜索和CNKI Scholar学术搜索等也提供电子图书服务。
1.3 专利的搜索与获取
(1)Google Patents(/patents) ,英文界面,支持基本检索和高级检索两种方式,可搜索到超过国内外7百万项以上的专利,提供海量专利和商标数据免费下载。
(2)中国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 /zljs/) ,中文界面,涵盖1985年9月10日以来公布的中国专利信息,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可浏览到各种摘要、说明书全文及外观设计图形。
此外,不同国家的专利搜索还有USPTO美国专利搜索、欧洲专利搜索、加拿大专利搜索、新加坡知识产权局专利搜索、日本专利英文版、韩国专利搜索等。
2 信息表示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以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为例,熟练掌握日常的文字等编辑与处理,例如:
(1)文档结构图的使用。文档结构图是一个由文档各个不同等级标题组成的独立窗口,用于显示整个文档的层次结构和内容安排。通过使用文档结构图,便于快速浏览和定位文档内容。
(2)公式编辑器的使用。包括:①采用word 2003自带的公式编辑器;②采用MathType等非Word自带的公式编辑器。
(3)表格的编辑与处理。包括:①表格的设计,其中,三线表以其形式简洁、功能分明、阅读方便而常被使用;②表格的绘制,即Word 中的“绘制表格”功能;③与Excel 2003等软件结合运用等。
(4)目录的使用。尤其当文档较长、文字较多时,文档编辑离不开目录生成、目录更新、域更新等相关操作。
(5)参考文献的使用。包括:①正确表示参考文献,了解各类文献类型和标识的相关规定,如GB 3469、GB7714;②能以交叉引用的方式在正文中编辑、修改、更新参考文献。
此外,应灵活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附件“记事本”软件。记事本是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小巧简单又频繁使用的文本编辑器。它不仅可以简单的文字编辑工作,还可在没有编程环境下,阅读或编写一些小程序,如MATLAB的M文件、C或C++的源程序文件,均可在记事本中打开与编辑。
2.2 图像、语音等软件的使用
除各类专业的图像与语音编辑软件外,Windows操作系统自身就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图像或声音编辑工具,例如系统中“附件”-“画笔”,和“附件”-“娱乐”-“录音机”等。
2.3 软件设计与开发辅助工具的使用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在学习了数据结构、面向过程的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技术与C++等语言课后,已具备初步的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应掌握一些软件设计与开发相关的辅助工具。
(1)掌握快速设计用户操作界面的技巧。例如,Microsoft Visio中“软件”-“Windows XP用户界面”、Microsoft Visual C++、Microsoft VB、MATLAB等可视化程序开发软件也提供了类似功能。
(2)掌握面向对象技术中类的相关表示。例如,通过Visio进行UML建模的能力训练。与之类似的其它UML建模工具还有Rational Rose和PowerDesigner等。
(3)掌握各类流程的表示方法。例如:Visio中“流程图”-“基本流程图”和 “流程图”-“数据流图表”的绘制技术。
3 结束语
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培养目标,而且是每个信息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和基本生存能力。尽管我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相信,我国大学生信息能力标准、方法与相关体系会相继出台,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研究项目(2010063)
注释
①人类进入“泽它时代”[J].政工学刊,2010(9):80.
②王浩,张琳琳.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文献检索课创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6(4):77-79.
③李耀俊.中、美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管窥[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1(1):69-71.
④黄丽霞.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新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9):53-54.
篇4
关键词:分治;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213-03
1 基于分治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提出背景
伴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发展,单个测试试管可产生1018个DNA链,1018个DNA分子链用数学方式表示即代表1018位数据。当前,基本生物学支持同时进行1018位数据处理。在大型难解问题领域,生物计算其能够提供并行性。早在1994年,Adleman在DNA分子生物反应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向Hamilton路径问题解决。在此之后,DNA计算机及DNA计算模型等研究获得高度重视,Lipton通过DNA生物技术实现了NP完全问题的可满足性问题解决。
NP完全问题中的背包问题其具体描述为:设定q个正整数集合W与正整数M并要求决定W、M二值的q元祖X参数能够满足公式[i=1qwixi=M]要求。背包问题在数论研究与信息密码学研究领域存在着重要作用及应用价值。为解决背包问题,有学者提出构建粘贴模型DNA计算机算法,2004年,Chang等学者提出一种DNA计算机算法,其算法优势在于编码错误较少。
然而以上算法多属于简单穷举算法类型,如设定其方法解决背包密钥维数为q,则其算法在解决背包问题时所面临的DNA链数量则为O(2q)。以当前的生物技术水平而言,其在处理DNA浓度问题上仅为微摩尔量级,采取以上DNA计算机算法在理论上能够进行背包密钥破解的维数只为60。依据最新DNA算法,其能够实现背包密钥破解维度结果为80。李源等在研究此问题时在DNA计算中引入了进步算法,提出DNA计算机概率算法,这种算法方式其在降低DNA分子数目上存在一定效果。
虽然DNA计算机算法与传统计算机计算其在存储及计算方式上存在差异,但从本质上而言,DNA算法其属于一种并行超级算法。在本文研究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过程中,引入分治策略,提出一种新型的建立于分治策略基础之上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这种算法具体包括n位并行减法器与并行数据搜索器两种关键子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在进行背包问题DNA链数维数求解时达到了O(2q/2)。
2 Adleman-Lipton模型认知
1995年,在Adleman研究的基础上,Lipton在解决可满足性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NDA计算模型即Adleman-Lipton模型。在Adleman-Lipton模型条件下,一个试管可以视为由有限字母构成的字母表{A , C , T, G }相互组合形成的串集合,具体DNA操作可以通过如下进行描述:
第一,抽取。设定具体试管P与短DNA单链S,具体抽取操作为:+(P,S)、-(P,S)。其中+(P,S)代表P试管中含有S的所有集合作为子链的DNA分子链,-(P,S)则代表P试管中不存在S作为子链的DNA分子链。第二,合并。将试管设定为P1,P2,采取合并操作,具体公式表达为U(P1,P2) =P1UP2 ,其合并操作的具体含义为将P1及P2试管合并到同一根试管环境之中却不改变其各个试管之中的任何DNA分子链。第三,检测,设定试管为P,检测设定条件如试管中至少存在1个DNA链,在检测条件基础上运行,满足条件则返回“yes”,不满足条件则执行“no”。第四,复制,设定试管为P,通过操作之后产生P的复制结果,即P1、P2,在复制之后P试管不存在任何分子链,为空。第五,添加。设定试管P,明确短DNA链为Z,通过添加操作方法在P试管中每个链的末尾位置增加链Z。第六,读取。设定试管为P,通过读取操作,能够获取试管P中任何一个NDA分子链信息。
3 基于分治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分析
(1)基于分治法理念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思想分析
Horowitz与Sahni在NP完全问题算法研究过程中,引入了分治策略并提出了二表算法,这种算法在进行SAT精确求解、最大团问题及集覆盖问题求解等背包类NP完全问题解决中应用十分广泛。通过NDA分子方式进行二表算法应用发现,采取二表算法无法解决DNA算法中数目呈纯指数增加的链数问题,这是因为二表算法中的排序问题及解搜索无法实现并行操作。在二表算法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在DNA算法中引入分治策略,依据DNA分子操作特性进行背包问题解决。这种新型算法的核心思想为:通过分治策略方式将所有背包分量进行部分划分,将分量w1 , w2 ,…wn划分为两部分,对划分后部分所有的O(2q/2)子集进行求和,设定背包容量为M,通过应用减法方式将M与其中一个子集所包含的所有子集和进行减法运算,这种算法要求先获取M,然后求解出一个子集中所包含的所有子集和,并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值,将其差值与另一部分子集和进行对比,判断是否有解。采取这种计算方式不仅解决了二表算法中存在的排序及解搜索DNA操作串行局限问题,还能够有效降低NDA操作的实际难度,这种算法方式其DNA链只需保存2q/2个,并非2q/所有子集和。基于分治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实现过程描述如下:
明确需要求解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框架,其算法实现步骤为:第一,通过DNA链进行背包分量集合W1、W2的所有子集在试管T01与T02中表示,其中W1={w1,w2,…wq/2},W2={wq/2+1,wq/2+2,…wq};第二,在试管T01与T02中通过DNA链进行背包分量集合W1、W2所有子集对应元素表示,TM代表M的DNA分子链形式;第三,对试管中DNA链相对应子集执行DNA并行加法器运算并获得背包分量所有子集的子集和;第四,通过并行减法器对T01试管减法操作,获得M与T01试管中各子集和之差的DNA链;第五,通过执行n位并行数据搜索器运行,对试管T01与T02中进行比对,找出试管T01差与T02中和参数相同的DNA链,其结果即背包问题解。
(2)DNA计算机子算法中的n位并行减法器
在DNA计算机算法应用中,如TM试管中其DNA链通过M来表示,如其M的第j位数值属于1,则采取[y1q2×n+j]进行标记,其中j值大于0小于n+1,如其第j位树值不为1,则通过[y0q2×n+j]进行标记。试管T01中[yq/2×n+j]代表子集和第j位,以lj表示T01试管运行减法所获得的借位,l1属于借位初始参数,其参数值为0。通过减法运算所获得的差值第j位则通过uj进行表示。n位并行减法器实现描述如下图所示:
图1 基于分治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n位并行减法器运行程序
通过这种算法能够求解出M与T01试管中各DNA链子集和差值。
(3)DNA计算机子算法中的n位并行数据搜索器
完成并行减法计算后,T01试管NDA链对M及各背包分量w1,w2,…wq/2所产生子集的子集和差值进行描述,而背包分量wq/2+1,wq/2+2,…wq所产生子集和参数则保存在T02试管中。要求对其背包分量子集和参数进行对比。如T01试管之中所存在的某个或某些DNA链差值信息与T02试管中存在的DNA链和值参数信息一致,则说明此背包问题有解,如不存在相同参数信息,则说明此背包问题无解。为判断背包问题是否有解,需要读其差值信息及子集和信息进行对比,在本算法中为避免出现穷举对比问题,将比较划分为两个步骤来实现,即前五位与后n-5位比较方法。针对n-5位信息对比,要求在完成n-5位差信息最大值求解后查找是否存在后与之相同信息,如有则对前5位数据采取分离操作或穷举,循环求解。通过并行数据搜索器,能够对T01试管中差值与T02试管子集和值是否存在相等进行搜索对比。通过算法对比可以实现信息前5位是否存在相等DNA链进行分析,如存在相等链则说明背包问题有解,通过算法循环搜索出背包问题最终解。采取这种方式,其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T01试管中差值与T02试管子集和值相等状况搜索,其链长不变。
4 基于分治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模拟实验分析
为验证基于分治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应用有效性,选择待求解背包实例进行模拟实验。设定W={1,2},M=3,采取分治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进行求解过程模拟:
(1)DNA编码操作
选择应用Braich变量SAT问题解决中所采取的DNA计算模型对背包中的每一个变量进行长度设计,具体设计为长度均为15的碱基并作为“值序列”。综合考虑BraichDNA计算模型之中的编码规则,在Windows XP环境下选择Visual C++6.0编码器进行DNA序列产生。试管T01与T02中产生的DNA序列具体如表1所示:
(2)算法求解过程分析
将背包集合划分为W1、W2,应用试管进行T01与T02集合表示。集合W1={1}中子集[Φ]所对应DNA分子链具体表示为[x01s01,1s01,2],{1}所对应DNA分子链则为[x11s11,1s01,2],同理,集合W2={2}中子集[Φ]所对应DNA分子链具体表示为[x01s01,1s01,2],{2}所对应的DNA分子链为[x11s01,1s11,2]。[xi]代表的是子集标号,通过子集标号进行集合标示,对第i个元素是否在该子集中出现进行描述。Si,j代表子集集中元素标号,该标号作为第i个元素进行二进制转换后所获得的第j位值,通过DNA并行加法器执行并行加法运算。集合w1={1}其子集对应DNA分子链为[x01s01,1s01,2y01y02z01y03z02y04z03]表示和为0,{1}对应DNA分子链为[x11s11,1s01,2y01y02z01y13z02y04z03]表示和值为1,同理,也可以获取集合w2={2}子集所对应的DNA分子链和值为0,{2}所对应的DNA分子链和值为2。应用DNA计算机算法能够获取M与试管T01各子集之间差值,获得对应DNA分子链,求解出差值信息与试管T02中某些DNA链和值的信息,其结果即背包问题的解。计算结果显示试管T01子集{1}的DNA分子链与试管T02子集{2}的DNA分子链,两条链并集部分即背包问题的解。
5 结语
研究背包问题其在数论研究与信息密码学研究领域存在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DNA计算研究中,针对大型难解问题其存在着纯指数增长的DNA链数问题,为解决指数增长现值问题,提高DNA计算效率及质量,在DNA计算机算法中引入分治策略,并提出一种新型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在分析该算法实现步骤的基础上,对其n位并行减法器及并行数据搜索器进行分析,通过对T01试管中差值与T02试管子集和值相等状况搜索进行背包问题求解。结合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采取这种DNA计算机算法,其能够提高破解背包公钥维数,降低背包问题所面临的DNA链数增长问题,能够为提高DNA计算机算法准确性提供一种新的路径。然而这种算法在大型难解问题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充分发挥其计算优势。
参考文献:
[1] 陈改霞,耿瑞焕.基于质粒模型的DNA计算机算法求解背包问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159-159,162.
[2] 王旖旎.基于分治的背包问题DNA计算机算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4):159.
[3] 张晓蕾.DNA计算机算法中应用分治背包问题的分析[J].山海经(故事),2015(2):159-159.
[4] 张艳宾.分析 DNA 计算机中队列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7):198-199.
[5] 孙守霞,刘伟,郭迎,等.DNA计算机算术运算的自装配模型(Ⅲ)―减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32):39-42.
[6] 张凡.基于求解Ramsey数的DNA计算机算法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4-25,28.
[7] 张巍琼,郑智捷.基于不同产生机制的伪随机序列和DNA序列的随机性测量[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2,27(6):548-555.
[8] 郭锋.关于DNA计算机中二叉树存储结构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4):82-82.
篇5
河南省初中阶段使用的两个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都是在讲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下面以科学技术出版社的教材为例做具体说明。该教材第一节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其学习目标有四个: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组成,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的作用,了解信息安全和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在实际授课中,无论从哪个学习目标来看,教师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让学生理解“信息”的真正含义,最佳切入点就是师生一起去破译“信息”两个字的传统文化密码。下面是笔者在具体教学中引入的讲解。
首先第一个字“信”,信者从人从言,从人也就告诉我们一则有效的信息首先必须有人的参与,为人所感知,这是构成信息的基础条件。言字从甲骨文上看,讲的是一种信息的互动,上面一横代表天,最下代表地,中间有人有物,也可以说是倒立的人,代表了升降(升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人字在一起表示了人们在探索宇宙过程中获取对自己有影响的信息和能量。这种信息能量不论对人好坏,都是内在的影响,也是对人传递的信息,所以《说文解字》上说“信者诚也”,《礼记》又说“诚于中,形于外”,诚的意思就是内在的真实也。
其次是“息”字。息字从自从心,《说文解字》上说“息者喘也”,“自”通“鼻”,鼻者通肺,古人认为人的呼吸主要依靠心肺,所以人喘气呼吸就用心肺来会意了,人当然不能没有呼吸,当然息也有停止、安于现状的意思,所以《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告诉人不要安于现状、停滞不前。汉字中带有“心”的必有深意,因为中国文人肩负的最伟大的使命之一就是为天地立心,上“自”下“心”是告诉我们怎样通过呼吸节奏去控制我们的心绪,让心保持安静,去体悟信息。古人限于物质条件和方法,在获取信息时相对于现代人有独特的本领,这种本领恰恰是静心才能得到的。所以,“息”字告诉我们要保持一颗自在心去感悟信息,并处理这些信息,也就是说当人心感受到信息带来的反馈后,就会思考“信”的问题,就会有获取“信”、存储“信”、“处理”信、传递“信”一类的思维举动,这就是信息处理的概念。例如:通过天气预报得到明天降温的信息(获取“信”),把这个信息记忆在脑子里(存储“信”),找出厚衣服做好御寒准备(处理“信”),并告诉其他人(传递“信”),这其实是信息技术中获取、存储、处理、传递的四个要素。所以,构成信息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能够让人进行信息处理,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才是我们信息技术中所谓的信息,应用到现代社会,一部分信息处理功能就转嫁给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了,其原因是计算机有我们需要的处理速度和广度,这恰是信息技术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原因。
篇6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信息素养 策略和经验
一、研究背景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当时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此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素养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信息素养正在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包括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而且包括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批判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直接关系到他本人的成长和发展,又关系到整个国民信息素养水平,甚至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目前,高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是通过通过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以选修、讲座的形式进行。由于教学内容陈旧、手段落后、影响力小、覆盖面低,使得很多大学生直到毕业其信息素养还只停留在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信息查找,而如何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将信息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等综合运用能力普遍较差,利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还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及必修课程,其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教师在注重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的内容、手段和作业等方面加以渗透,这对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激励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程的普及和学生自身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计算机基础课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层面上,而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也提出“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要求。
二、提高信息素养的几点策略
1.加大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
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无论是在学习途径、知识更新还是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上网也成为了很多学生课余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查询和利用正在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利用互联网的效率很低,一般只是利用电子邮件、QQ聊天软件,用搜索引擎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搜索引擎也使部分学生对网络过分依赖,导致他们不记忆不思考,作业在网上“download”,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些对其身心健康都带来极不良的影响。教师应加大这部分的授课学时数,在内容上重点侧重于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中文网络数据库检索的应用、加入网络的安全、道德等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传输、辨析能力。
2.体现专业性质的综合性实验。
面对计算机非零起点的学生,将学生所学专业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相融合,在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学习中架起一个桥梁,深化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不仅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在完成这些实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信息查找、筛选、辨析、加工等过程,信息素养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提高。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借助互连网设计自己暑期自助游的计划,包括线路、经费,等等,最后以PPT的形式交上来;对商品学、物流等经济类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通过查找价廉物美的商品,模拟或实际购买小额的东西。
3.基于网络的“无纸化”作业和沟通方式,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第一次实验课起,教师可要求没有个人E-Mail信箱的学生申请免费邮箱,以后交作业通过电子信箱来完成。教师通过BBS、MSN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就某些问题如网络道德、网络危险性等问题与学生探讨,这样可以使学生思想更加成熟,对互联网有更清醒、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基于个人主页、博客等模式的个人作品展示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践过程中,消化和掌握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技术和处理方法,使学生不断地摸索和总结运用互联网的技巧,在技术上和信息道德方面双丰收,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强化。
认真批改实验作业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重要作用。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全校的公共课,学生多、教师少,所以经常出现教师将作业布置下去,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不闻不问,常此以往,就助长了学生从网上“download”作业,或多个人交一份作业的风气。虽然实验课的比重越来越大,实验内容也比较丰富,但实验完成的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出现上机课学生无压力,打游戏、聊天、看电影现象严重。因此,教师应严抓实验作业,以提高课堂效率。
4.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尽管已经加大了上机实践的学时,但要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熟练使用的目标,单单依靠正常的实验学时还远远不够。首先,学校要在保证正常上课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机房对外开放的时间,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而且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等学习资源,机房业余开放,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上机环境,减少学生上网吧等这些不安全场所上机的次数。没有合适的监管,嘈杂声音、污浊的空气、不安全的社会隐患,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如蓝极速网吧失火,学生在网吧上网被打成植物人,等等)。其次,业余开放安排教师值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上机问题。
5.改革考核方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行之有效的考试手段不仅可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让学生清楚知识的重难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其最终是体现在应用上的。采用机试、大作业、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和在机试中利用已经建好的题库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教师可通过大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不仅局限于点的基础上,而且能融会贯通,并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想象、创新的思维提供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信息素养的思考
1.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一个大的环境来完成。
信息素养教育绝不是仅仅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可以完成的。信息素养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其它课程也应该能找到它相应的位置,学校应将信息素养锻炼作为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活动之外,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校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信息素养成为自身的必备素质。
2.明确培养目标,统筹规划信息素养的培养计划。
由于目前对信息素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所以关于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其在图书馆、各个基础教学课程、专业教学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高校各专业的教学往往彼此沟通较少,多数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一个统筹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使学生学的知识无序、凌乱、无层次,甚至还有低水平的重复,浪费学生宝贵时间,减弱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的专业,高校打破部门的限制,共同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统筹规划信息素养的培养计划,是保证学生信息素养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3]张洪洋.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理论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8.7.
[4]毛莉.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
篇7
未来的社会中,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音像、光盘、缩微品、数字化资料等各种信息资源的混合体。上述任何一种载体或即将出现的新载体都会在下一世纪的图书馆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获取信息,而不在乎从哪种信息载体上,用何种技术手段获得信息。因此参考咨询人员所掌握的传统的从图书文献资料中获取信息的方式不会完全被替代,但必须与新兴的先进的信息存取技术相接合,创造一种综合性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这种新型的获取信息方式的前提是熟悉和掌握网络环境下获取信息的技巧,以此为基础才能发现和开辟网络环境下开展参考咨询工作的新天地。
1.熟悉和掌握现代化信息获取手段
目前图书馆参考工作人员经常使用并可获取信息的网络有四大类:馆域网、国内联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Internet。
(1)馆域网
这应是各馆自建网络,由多个子网组成,容纳自建的数据库并可与馆外网络连接。国家图书馆已建立并形成了13个包括采访、编目、检索、流通、报刊管理等各项业务的子网(含光盘局域网)。目前已连通馆域主干网——千兆以太网。馆域网将分成业务工作网、读者范围网、数字图书馆实验环境网三大部分,实现馆内的网上资源共享。作为参考咨询人员必须首先学习熟悉和使用馆内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才能向读者揭示馆藏。
(2)国内联机检索
国内的几大重要网络,例如中国教育与科研网、国家公共数据网等,均已完成与Internet的联结,可通过直接上网或PPP电话拨号上网的方式获取信息。但也有些网络只能提供通过电话通讯联机的检索服务,如人民日报新闻检索系统。
(3)国外联机检索系统
一般我国科研信息部门主要与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四大联机检索系统联机:①DIALOG系统,②STN系统,③DATA-STAR系统,④OCLC系统。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的资料丰富,一般都拥有几十至几百个数据库,涉及各种学科和领域。检索速度快,一般课题均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检索。检索极其方便,使用同一检索式,可以一次性地将上百个数据库的有关文献检索出来。信息更新快,联机数据库的数据比书本式的工具书快1—2个月,有些数据库的数据每周更新一次,最快的可做到每90分钟更新一次。此种检索服务在我国刚开始起用时,需接通专用电缆,收费极高,现在已可以通过Internet联机,费用相对降低。笔者认为国际联机检索对于较大型图书馆来说应是可考虑的一种方式。入网费比起购买书本或光盘式载体来说十分低廉,而且是按需索取信息,随用随取,只对所取用的信息付费。举例说明,国家馆用于购买检索刊物和光盘每年需近千万元。STN联机检索系统入网费仅需200元左右。最近DIALOG联机检索系统又推出交费3万元即可在一年内无限使用其中430个数据库的优惠价格。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同一种出版物的不同载体。
(4)Internet
该网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且不谈它在全球政治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只从它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信息、储存和获取的途径来看,就应该成为我们图书馆参考工作人员的主攻方向。因为因特网上的信息素来以最快、最新著名,有些是一瞬即逝的,有些是不断更新,是变化着的信息。有些是仅仅在网上,并无印刷版文本。因此参考咨询人员需要做“网虫”,长年累月泡在网上,摸索和积累经验,寻找最便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以便发现最新和最有价值的信息。
2.拓展网上信息服务、为用户查寻、提供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虽然是浩瀚的,但由于是无数个网络的组合,因而也是杂乱无序的,有许多珍贵的信息参考资源,也存在着信息垃圾。因此,网上大量的信息资源是需要开发的,需要进行研究、需要进行整理,才能提供给读者准确的有用的资料。很多读者都是某一学科和专业的专家,但处理文献资料和获取信息方面并不一定是行家里手。因此,不少人面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海洋,常常束手无策,需要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的帮助,希望将所查的课题委托给参考人员代查。参考人员可采用多种检索手段,拓展网上信息服务。例如为读者开展专题检索,资料提供,科技成果查新,国际国内商情调研,文献定题服务等。并可以根据网上信息的特点开展新类型的服务项目。例如可以开展网上信息定题跟踪服务,替读者代读代查、定期或根据需要随时将最新信息在网上传输给用户。由于在网络环境下获得的信息是多媒体的,也就是说获得的信息不仅是文本式的也可以得到音频文件、图形图象文件以及其他可以储存于计算机中的数据。因此它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和用户的各种需求。
3.编制数据库
根据社会需求和业务实际,编制特色专题数据库,提供给全社会使用。例如近年来国家图书馆参考部编制的“全国图书馆信息数据库”、“中国年鉴数据库”,均已经送上Internet。并正准备编制“参考咨询资料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值得注意的是,不仅要继续编制有意义的书目型数据库,同时应注意开发更有价值的全文型数据库。
4.对网上的检索工具进行评估和介绍
传统的参考工作中有一项重要的业务是向读者介绍各种类型的工具书,并传授工具书的使用办法。这种传统的评价和选择能力同样可适用在网络咨询服务上,为读者使用网络信息资源起到引导作用。在Internet有一种网上搜索工具——搜索引擎。搜索引擎的功能在于将分散的网址集中起来,分类提供给用户,以便快速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搜索引擎一般分为目录型、汇集型、检索型、评选型四类。而检索的办法又不尽相同,有的支持关键字查询、有的支持布尔查询,有的支持语音查询……至于检索细节不同之处就更是比比皆是。大部分搜索引擎一般使用的都是关键词的搜索。但在支持关键字查询的搜索引擎中,有的是检索每个文件的每个单词,有的只检索文件的部分内容。这些检索规则一般情况下应从搜索引擎的“帮助”文件中得到,但大多数“帮助”是技术人员撰写的,并不能使检索人员都能清楚明了,更何况许多检索技巧要靠经常使用者去发现和摸索。综上所述,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开展,即参考咨询人员应对网上搜索工具进行评估和介绍,编写网络搜索工具使用指南。这样可以帮助读者用较少的时间和费用,便捷地找到所需的信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评估和介绍这些搜索引擎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搜索引擎类型介绍
首先应该介绍该种搜索引擎属于哪种类型,例如是目录型、汇集型、检索型,评选型或其他类型。再者应该说明是哪个国家或地区的搜索引擎。例如欧洲各国搜索引擎、日本搜索引擎、阿拉伯国家搜索引擎、南亚搜索引擎。或许是哪种语言的搜索引擎,例如中文搜索引擎、日文搜索引擎等。如有可能,可以深入地按专业注明,例如有关产品比较搜索引擎、教育网站搜索引擎、有关人道救援搜索引擎、全世界医学搜索引擎、新闻搜索引擎等。并且应该对该种搜索引擎的概貌、规模、分类特点,进一步简要介绍。
(2)搜索引擎评估
专家们认为:评价搜索引擎的主要指标通常包括:数据库规模(多少URL和多少HTML文件、索引组成、更新周期等),索引方式(自动索引、人工索引、用户提交等),检索功能(检索特点、布尔查找、完全匹配、相邻匹配、大小写有别、检索项目等),检索结果(相关性排序、输出数量、输出格式选择、显示内容、摘要质量等),界面设计(帮助文件、检索功能说明、查询举例、易学易用与否等),以及响应时间,查准率等。
除了专家的建议之外,还可从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根据参考咨询人员实践经验,从最易掌握和操作、数据库数量和专业特点、检索效果好(包括查准和查全)、信息更新速度、免费或收费、收费标准等方面去介绍。
(3)检索方法介绍
重点在于介绍各种搜索引擎支持何种查询和检索方式。可以把该种搜索工具的“帮助”页用简单明确的方式介绍给读者,并把“帮助”页上并未涉及到的,自己摸索出来的检索技巧和特殊规则介绍给读者。例如搜索引擎Hotbot最基本的搜索语法是输入多个关键词,中间不加任何修饰符。在缺省的情形下,关键词输入的越多,结果的范围就小,也就越精确。但它除了用图形化的界面来查询之外,也可以在查询输入窗口中用文字的表达方法来搜索。这里要特别学会引导号、加号和减号的用法,搜索起来会更灵活。而另一个著名的搜索引擎yahoo的搜索语法颇有特点,除了与Hotbot类似的加号、减号的用法外,还用一些特殊用法。例如t:限定只在标题里找;u:限定只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里查找;*表示查找该词的各种形式的词语。这样的评估和介绍必然会给读者使用Internet时提供查询信息的捷径,一定会大受欢迎。它将成为读者在Internet查询资料的必备使用手册。
5.开展网上专题导航
网上站点导航就是帮助用户去查找各个服务器在网上的网络地址,并通过该地址去访问该服务器提供的信息,人们称为这一目的开发的检索工具为“站点导航”。“站点导航”相当于传统图书馆信息部门的目录索引。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Internet的成员不断地增加,尽管有世界上著名的、评价颇高的搜索引擎进行收集、分类、归纳、介绍,但由于其分类的宽泛,仍让人在查询较专业的网站时感到不能满足。图书馆咨询人员即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编制专题的、研究性的网上站点导航,以方便读者,有拾遗补缺的功效。例如国家图书馆参考部搜集了有关“海外中国研究”的网址90余个,并作了简要介绍,这在Internet上可能是独此一家,无疑给中国学研究者提供了方便。又如该部做的有关法律法规文献的网站专题导航,收集了能查找到的中国政府和各地方政府编制的法律法规数据库的网址近百个。此外,还做了“图书馆信息咨询业”、“知识经济”等专题导航,已通过国家图书馆网页与Internet链结。
6.采用先进网上通讯手段传输信息
用Internet的E-mail服务或远程登录的方式,广泛地与读者和用户联系,接受读者委托咨询,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咨询结果和查寻的文献资料传递回去。今后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网络传真等更新型、更便捷的通讯手段。
7.建立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的网上信息交换
据悉,美国图书馆参考工作人员有三个特定的E-mail信箱,专门用来讨论咨询疑难问题,进行参考咨询协作课题,并开展图书馆使用指导。如介绍网上检索工具的使用,如何获得网上资源等。国家馆参考部愿为全国图书馆提供这样的E-mail。
二、共建信息咨询协作网,推进信息和人才资源共享
在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大家都从不同角度研究资源共享的问题。应该说,资源共享不是克服图书馆经费不足的一时之举,而是面对信息革命的必然趋势。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信息已与物质、能源并提,成为人类社会三项基本资源。信息资源在信息化社会和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各类型图书馆一样,在占据文献信息资源方面都有一定优势,并能提供各种特色的信息服务。但在这“信息爆炸”和“信息聚变”的时代,哪一家图书馆相形之下都会感到势单力薄。因此全国图书馆必须协同作战,凭借各馆的优势,调动各馆的信息研究开发人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国内外广泛的信息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在图书馆的工作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信息是资源,资源需要开发,开发要倚仗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手段。众所周知,网络信息服务是当前信息服务的重要方式,是发展趋势。国家图书馆为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方式适应信息资源的革命性变化,研究和实践网络环境下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各种可行方式,组建了“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为此专门在参考研究辅导部设置了一个机构“信息咨询中心”,抽调了资深的参考工作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提供了多方面的保证,其中自然包括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就是想做好组织、服务工作,为全国各类型图书馆提供一个可开展协作的方便条件与网上环境。信息开发需要协同作战才能形成力量,这是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人员的愿望,并形成了共识。“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重在“协作”两字,大家首先应该研究的是如何“协作”。作为组建者,自然热切地希望大家参与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建好协作网,用好协作网。为了创造一个能够广泛开展协作的更好界面,全国图书馆信息协作网拟作好多项基础业务工作:
1.在Internet上公布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信息,开发新课题,协作完成咨询项目,并交流获取信息的经验。
2.组建多个数据库,内容是收集参加此网的图书信息单位的文献信息资源、规模、特藏、咨询服务项目,专业人才、自建数据库、自办刊物,自行开发的信息产品、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情况,供全国图书馆参考利用。
3.制作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网页,在国际互联网上信息,并为A类网页单位制作一份介绍情况的专门网页。对于暂时无条件上网的图书馆来说可以获得提前上网的机会,多一块宣传阵地。
4.开展网上导航工作。信息导航的原则是提供给用户简明、多视角的办法。网上导航则给用户提供最便捷地寻找网上信息的途径。我们愿付出劳动,让全国的参考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及网上用户共享便捷地获取网上信息资料。目前拟开展的网上导航专题有:海外中国研究专题、图书馆信息咨询业专题、法律法规专题、知识经济专题。并视需要扩展专题范围与内容。
5.不定期出版“网讯”,分印刷版和网络版两种,刊发各类信息,旨在交流最新信息、报道各馆动态、提供咨询课题、商讨合作意向、介绍特色服务等,给网员单位一块交流信息的园地。目前已出版两期“网讯”,不少图书馆同行阅读后感到信息量不小,很有参考价值。鉴于目前国际互联网的使用尚未普及,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将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除可采用国际互联网的电子邮件之外,亦可通过电话、传真、邮件多种通讯方式交流信息。应该说,通过多种通讯方式进行交流,将会使我们的协作更具操作性,更具广泛性。不容置疑,组建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是开展网络环境下信息开发的一种尝试,需要全国图书馆界同行的参与、支持和扶植。通过共同组建、互通信息、协同作战,大家会喜爱它、使用它、依仗它,来促进实现全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参考咨询人才的共享。
三、新型参考工作人员的培养
开展新技术条件,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工作,光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不够的。人们常把Internet比喻做信息高速公路,把浩瀚的信息比喻做交通工具,人们常常为有路无车、或有车无货忧心忡忡。但实际上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没有驾车的人,也就是能便捷地获取有效信息的高手。国家图书馆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参考咨询工作以来,咨询人员普遍感到现有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跟不上工作需要,也就是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开车还没有经验,有些人可以说还没有拿到驾驶执照。从目前来看,坐等或指望着各高等院校给我们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信息处理人员恐怕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我们只能
着眼于自己培养,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向着培养出掌握全球信息资源钥匙的人的目标迈进。当今的参考咨询人员,面对着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对着具有新观念、高素质的各类型读者,回答着全新学科的多方位的咨询问题,必须使自己成为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和文献信息专业业务水平,具有较高语言翻译能力和工具书使用能力,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能熟练获取信息资源的专家。因此应该从三方面提高素质。
1.从目前来看,各大图书馆的参考咨询人员一般都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在信息社会的今天,知识五年更新一次,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且要在本专业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博采众长地熟悉和了解多个专业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及科技发展动态。过去我们习惯称参考人员为“万金油”式的人物,现在应该称为“通才”。另外,应具备参考咨询人员最基本的获取信息业务技能。
2.熟练使用计算机。
美国一家著名电脑公司的总裁说:“网络就是计算机。”作为参考咨询人员首先要掌握网上查寻的技巧,熟练使用馆域网、国内联机检索、国外联机检索和Internet,进行多视角多方位的查询,为读者提供信息。同时要有很好的文字处理能力,因为从网上查到资料,很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数据库、不同的网站,检索出来的资料在排序上,检索方法上都有所不同,需要经过在计算机上加工才能给读者提供一份完美的材料。再者,不妨试着学习制作网页,以便更好地宣传馆藏。国家图书馆信息咨询中心做的“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网页就已经挂在该馆主页上,供广大读者使用。
3.有较好的英语水平。
篇8
关键词“指令式”教学;中职教学;教学引导
1引言
中职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将学生培养成一名社会所需的职业人才。计算机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更是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中扮演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本文提出的“指令式”教学一改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讲课时间太长、学生实际动手时间过短的教学模式。在“指令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通过老师布置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完成,待学生体会其中的操作原理后再讲解知识,然后鼓励学生自助探索,养成学习的兴趣[1]。同时,在教学完成一定的进度后布置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其计算机的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
2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和学生步入职场的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的现象。在课堂上,教材知识未及时更新,很多知识点仍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的技术操作,学生从中学不到大量对未来工作有用的知识和操作。由于教材的版本老旧,加上一些教师对当今计算机职业市场的关注不深,所以上课时没有很好地拓展对今后工作有用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从而使得学生学到很多已被淘汰的计算机知识[2]。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课时间过多。老师上课从头讲到尾,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忽视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很浅的层次,只会一些死板的、基础的计算机操作,若在基础上稍做改动,其操作便迷失了方向,不知从何下手。这样的学生踏出校园时会出现知行不一的情况,即储备的理论知识明显强于实践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差导致不能胜任很多工作任务,使得学生求职时竞争力不足,处处碰壁。
3指令式教学
“指令式”教学对课本的依赖度并没有传统教学那么高,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列出完成操作目标的步骤,指导学生跟着步骤操作。待学生完成之后,对整个操作步骤进行分解,并逐一讲解,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传递。在完成整个步骤操作讲解之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修改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步骤。当修改操作步骤出现问题时可以和教师交流,并向全班讲解。这种创新和探索不仅加深了知识点尤其是陌生的计算机概念名词的理解,还巩固了自己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熟练度。同时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没有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对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在进入社会后也能有着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去应对信息时代的变化。“指令式”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3]。其操作步骤可由老师对最新的操作技术进行搜索、拆分,然后传授给学生,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教材陈旧的问题。同时,大量增加了学生自主动手的时间,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知识边实践边讲解也会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而不是仅停留在名词记忆的层次。另外,自主探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多变的职场环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指令式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及时得到老师的正反馈,只是坐在位置上听老师讲课,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事实上,计算机的学习是最容易快速得到正反馈的。“指令式”教学正是将计算机教学这个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上,每完成一个指令,就相当于学会了一种计算机的操作。同时,这个过程不同于以往以老师操作为主,而是学生跟着老师,按照步骤一次性完成操作,可以看得到学习成果,从而产生学习动力,进而更加渴望跟老师学习[4]。学生成功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来自老师及同学的正面评价,就是一个正反馈。这种正反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得学生觉得学习不再枯燥,而是一种自我能力提升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接受来自外界和自我的正反馈。让学生爱上学习计算机,从心理层面上解决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情况。
(2)培养创新与合作
“指令式”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老师布置一个大作业,即用之前的操作完成一个整合运用的项目。根据“指令”的难度,分配几个人一组完成工作任务。任务无特定目标,想要达到的效果可由学生初步拟定,再经过教师的建议及指导后开展。期间,老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对大作业的进度进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提醒一些小组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作业进度落后,还可以发现学生们在完成大作业的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这样可以及时有效地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新的知识,也促进了师生关系,有利于今后的教学[5]。大作业的实施,不仅使得学生可以对之前的教学操作进行融会贯通,还可以使得学生积累团队合作的经验。与此同时,“大作业”的不指定形式也使得学生有了自主发挥的空间,能够挣脱课本的束缚,在所学的知识中加入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做出属于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操作,还在产品逐渐成型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正反馈,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3)课堂传授知识的更新
“指令式”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本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师依赖的是陈旧的教材。即使是一年前编写的教材,也会由于时代的快速进步、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导致教材中的技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与今后步入职场所使用的技术有脱节的现象。但这个问题在“指令式”教学中可以有很好的解决方法。由于教学的“指令”是由有多年从业经验的教师提出的,可以快速捕捉到目前教学单元中最流行的计算机操作。教师还可以通过网上搜索,线下学习等各种途径和方法,了解目前所使用的技术,再辅以多年的计算机储备知识,很容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学到实用的知识。
篇9
一、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1、学习起点不一,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城镇的学生已经普遍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而且,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他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教学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个性无法发挥。
最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课堂黑板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传统课程的讲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可遗憾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像计算机这样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没兴趣,说明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极大地阻滞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缺乏考核机制,学生迷恋游戏和聊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在电化教室里进行。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对于计算机的重视不够,往往使每次课成了学生的“参与课”。而且对教学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学生在频繁地接触网络中,被千姿百态的信息所吸引,无心学习课堂内容,把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和聊天上。甚至有的学生上课时连教材也不带,在机房随意走动,交头接耳,把计算机课当成了“放松课”,严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二、提高职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分层教学,差别对待
根据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可采取分组、分级教学。每学期前以教学内容进行模拟考试,根据学生的学分分为提高组和正常组。对于进入提高组的学生,缩短理论学习时间,提供更多的上机、上网环境,学生主要通过自己学习和网络学习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本门课程。对于正常组的学生,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尽可能根据现有教学资源,针对不同起点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只要通过了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测试,则可以进入到第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学习。
2、改变教学模式
彻底转变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教学模式,采用多维互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计算机应用作为实践性较强的教育课程,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直接服务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转变教学角色做起,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包括网络搜索、多媒体视频、同学间互动讨论等各种自主学习渠道和形式,自主地探索学习,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基本规律、各类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及操作要领和一些简单程序的编写技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驾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用启发式和发问式的方式对学生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即要解决的问题,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要毫不吝啬地加以评价和赞扬,让学生提升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互助讨论、网络搜索、主动疑问等方式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能够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探究精神,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
3、认真考核,考证激励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的一种手段。考试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状况,同时也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和改进教学的依据。由于技校的考试一般都是任课教师自己出题自己评分,所以很多教师对考试并不很严格,上什么考什么,导致学生对考试也不是很重视,甚至很随便。
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考试严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教师重视了学生才会重视。因此,在对待考试上,教师要做到:(1)认真命题。(2)考试的形式多样:笔试和机试同时进行,段考成绩=笔试×40%+机式×60%,期考成绩=笔试×50%+机式×50%。(3)考证与期末考试双轨合一,即在期末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最后结业成绩=平时×10%段考×30%+期考×50%+考证×10%。为了能得到高分,也为了能得一本全国承认的证书,很多学生都自愿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不是教师出题,学生在学习时会格外用心、格外积极,并且由于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篇10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
在我国当今社会,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是学生步入社会为己谋生的一种工具,更是当代社会对人们必备素质的要求。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导致了高职院校新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以专业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同一个起点之上,以同一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院校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方面,高职院校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都不够重视,这从本门课程分配的学时及考核方式上可以看出,一般,各专业分配给本门课程的学时数为34,考核方式为考查。究其原因为大部分高职新生在高中阶段都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并通过了计算机会考,但这并不代表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计算机实际应用,尤其是与本专业相结合的应用。
另一方面,现阶段,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授课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如下缺点,首先,这种教学方式会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多媒体授课信息量大,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幻灯片演示与实际操作理解并强制性记忆所学内容,待到实践课时,只能记住少量或根本记不住教师上一次的授课内容,这时教师只能重复上一次授课内容,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练习的时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分层次教学,原来对计算机应用掌握较好的学生会认为内容陈旧,失去学习兴趣。原来对计算机应用掌握不好的学生会因为信息量大,消化不了,而厌学。
终上所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3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措施
3.1 增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学时及改变授课地点
建议将本门课程的授课学时分配为68学时,每周4学时连续授课,上课地点改为实训室,且要求实训室安装投影仪或教学控制软件,这样教师既可利用投影仪或教学控制软件集中讲授知识,也可利用这些设备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对于学生来说,可以边学边练,将讲授内容与实践融为一体。
3.2 变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
建议将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修改为考试或以证代考,这样做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若选择考试方式结课,建议利用实际应用题目上机考试,考试内容要涵盖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应用,如某类报表的设计、计算等等,这样考试结果更加真实有效;若选择以证代考,需要注意选择考试证书的含金量,以及适用性、费用等。无论哪种方式考核,考核结果都将会更加合理、公平。
3.3 将第一次课作为测验
教师可以选取计算机应用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测试题目,当堂检验测试结果,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与本门课程目标的差距,也可使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并依此制定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
3.4 丰富课程资源
首先,确定课程资源内容,一般可分为操作系统应用篇及Office应用篇。操作系统应用篇资源主要涉及典型操作系统的常用操作,如Windows XP、Windows 7等系统的常用操作。Office应用篇主要涉及到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涉及的版本主要有Office2003、Office2007、Office2010等。
其次,将课程资源分为基础与技巧、应用两大类型。“基础”资源为基本操作,如新建、删除文档等操作。“技巧”资源为实现某一操作有多种方法,哪种方法最方便、快捷、易操作,如快捷菜单的使用,表格的使用技巧等。“应用”资源为典型任务的实现过程,如制作课程表。
再次,将课程资源按资源类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图片即完成作品的图片形式,学生可根据图片信息,使用所提供的素材完成作品。第二类为视频即完成作品的详细步骤及说明。第三类为素材及完成作品,素材提供给学生,用来完成作品,且学生可以在完成作品的基础上创新作品。
最后,专业拓展资源。按照所教授学生的专业背景,准备课程资源,如学生隶属于工程造价专业,可以准备一些与工程造价实际工作相关的报表作为典型任务,如分项工程质量技术交底卡、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的实现等。
3.5 实现分层次教学
依托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着重讲授常用技巧及典型任务的实现两类内容。在给学生下达任务时,给出其简单、中等、有一定难度、创新等不同版本,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完成的版本。对于计算机应用掌握较好的学生会选择有难度的版本且加入自己的创新,在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学生会主动搜索问题领域或参见相关课程资源,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对于计算机应用掌握不好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版本,通过任务的完成,增强其自信心,再通过基础与技巧课程资源来巩固基础操作及知识,从而循序渐进,学有所长。无论哪种层次的学生都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分层次教学。
4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对于各专业办公涉及的典型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由于本门课程是各专业的基础课,所以要求授课教师对于不同专业如工程、物流、会计等领域都要有所涉猎,并挑选出其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及课程资源。
其次,课程资源的。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信息资源、数字媒体资源等如课程网站,并对课程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
再次,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于所学的具体计算机知识产生兴趣,自己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进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最后,教师的教学掌控能力。要求教师作到掌控全局,从而保证教学计划有效且顺利的完成。
5 结束语
笔者经过几个学期对不同专业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授课,发现学生课程参与度明显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职业能力如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有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较改革前有明显提升。最后,希望笔者的经验对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晓红.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校本课程实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2]邓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张艳艳.微项目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王菲.项目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
[5]黄孟遥.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龙怡.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
- 上一篇: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 下一篇:高校网络安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