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相关专业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产评估相关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的资产评估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诞生至今,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化服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资产评估毕竟还是一个较为年轻的行业,各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想要获得持续发展,后续教育的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按照《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职业后续教育规范》,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职业道德,专业准则,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法规及规章的继续学习与研究”。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可谓是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加油站”,后续教育无论是对评估师还是对资产评估行业,都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保持优质的资产评估服务质量
资产评估是一个评估结果受评估师能力影响较大的行业,评估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高低及评估程序是否全面对于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都有很大影响。健全的后续教育体制不仅能使评估人员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有进一步提高,而且可以实时掌握国家新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由此确保资产评估服务不断满足时代需要。另外,后续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将全面提升评估师的执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二)拓宽资产评估业务范围
目前,我国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工作人员大多出自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受此影响,评估业务范围比较小,主要是针对国有资产产权变更开展业务。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评估业务种类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作为新兴的资产评估领域,金融资产评估,税基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评估人员若想胜任这些新领域的评估业务,需要通过后续教育掌握新业务的相关专业知识及评估方法。
(三)提高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素质
21世纪是知识,信息的时代,网络把世界的各个角落连为一体,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职业后续教育为实时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资产评估后续教育通过外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的培训,将使资产评估师具备进一步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能力,实现智力资本的增值。而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班则使业内人士可以就热点问题展开积极地探讨,为评估人员和评估机构之间搭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聘请的专家、学者也可以使评估人员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和执业水平。
二、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应遵循的理念
后续教育是一种比任何教育形式的学制都要长的延续性教育。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需格外注意遵循如下理念。
(一)终生教育理念
中国有句老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正是终生教育理念的最朴素表达。终生教育理念强调要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将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工作与生活中。职业后续教育是终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正应秉承这种理念,使资产评估从业人员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技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
(二)因材施教理念
资产评估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行业,各类型评估业务跨度较大,评估从业人员层次也各不相同。若不能针对各个资产评估专业,各个人员层次分别设置后续教育内容,那么就会使后续教育培训收效甚微。因材施教这一传统的教育理念应用在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问题上恰恰强调了这一点,因而在实践中要格外引起重视。
(三)科学发展理念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新时代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此理论的指引下,应该认识到资产评估行业同样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未来资产评估行业会有哪些领域的评估业务,需要怎样的评估技能与评估知识都是一个未知数。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发展时刻不能偏离这一科学发展的理念,必须不断求新求变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三、我国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资产评估业发展至今的近20年间,各级资产评估管理部门和评估协会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后续教育的规章,制度,并制定了后续教育培训大纲,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项目等内容。可以说,我国的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正逐步走向制度化,法规化。但不容置疑的是,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起步较晚,后续教育出现的新课题很多,各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后续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一方面,后续教育培训缺乏专业针对性,我国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目前的培训大多是各类型评估专业人才统一参加一个培训班,这样的培训大多会造成培训的内容仅与某一部分评估专业直接相关,而另一部分类型的评估专业人才由于培训内容与自己相关度不大导致参会仅仅是流于形式。
另一方面,后续教育未能考虑评估人员存在的层次差别。资产评估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的是资深机构负责人,有的是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也有的是刚刚进入评估行业的一般执业人员。目前“一刀切”的培训形式忽略了层次性,必然造成不能各取所需,针对性较差,培训学习热情不高的问题。
(二)后续教育教材匮乏
尽管近年来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已经组织编写了一些后续教育的教材和案例,但对于广泛的评估业务,后续教育教材仍显匮乏。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教材建设目前已成为影响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这一方面是由于新的评估业务不断涌现,教材的编写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教材编写缺乏有效的组织与计划,也是导致后续教育教材匮乏的重要原因。
(三)后续教育师资匮乏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授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教师为数甚少。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已越来越成为束缚后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完善我国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基本设想
完善我国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应主要围绕后续教育的目标,法规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建设几个主要方面展开设计。
(一)确定合理的后续教育目标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确定合理的后续教育目标就显得异常重要。确定后续教育的目标,主要应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培训使资产评估从业人员获得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能力。为
此,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首先,后续教育应注重培训内容的专业化。由此,使各类型评估专业人才学有所用,专业对口。其次,后续教育应考虑培训组织形式的层次性。每个资产评估机构都有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自然要求具备的能力也不同,因而后续教育理应分层次展开针对性培训。最后,后续教育还要注意加强职业道德培训。资产评估行业是一个具有市场中介性质的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若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就难保评估业务的服务质量,行业的未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确立了如此的目标体系,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开展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制度化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发展必须制度化,这已成为我国资产评估相关部门的共识。自1998年颁布《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培训制度(试行)》以来,先后出台了《注册资产评估师后续教育培训大纲》、《上岗前培训指导意见》和《后续教育培训班考核办法》等。尽管如此,我国的资产评估后续教育制度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已经颁布的试行制度和相关法规要针对新变化进一步完善,而对法规执行效果的考核要在制度上规定更加具体可行的奖惩措施,使规范真正落到实处。
(三)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教材实用化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教材的实用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教育的培训质量,因而,教材的编写内容一定要突出时代特点,包含最新的评估业务、最新的理论探讨、最新的实践经验总结。此外,教材的编写从选择适合的教材编写人员,确定合理的教材编写计划,到评估教材编写质量都应有计划,有组织地按步骤进行。这样才能使教材更贴近资产评估实务,更具有指导意义。
(四)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师资梯队建设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师资梯队建设应着重从师资的聘用和培训两方面入手,逐步形成丰富的师资储备,以提高后续教育培训的质量。
1 资产评估后续教育的师资聘用
师资的聘用应首先立足国内现有资源,聘请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资产评估学者及相关领域的专家,由他们构成最稳固的师资来源:其次,吸收资产评估实务界的精英,由他们构成重要的补充师资来源;最后,应放眼世界,聘请国外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来国内讲学,了解世界范围内最新的资产评估动向和最新的技术方法。
篇2
(一)评估对象风险 评估对象风险是指由于无形资产的界限划分不明确,使评估人员无法明确评估的对象,难以准确进行评估而产生的风险。如何明晰界定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的具体对象是资产评估的首要问题。从文献研究来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无形资产的定义没有形成统一认识。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目前有诸多新型无形资产涌现,例如金融市场中的期权价值、控股权价值,市场营销中的营销网络、客户价值,再如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综合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网址及域名等。虽然这些新型资产具有相应的无形资产特征,但却没有收到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所规定的范畴,《资产评估草最规范意见》目前只明确了13种无形资产,远远没有跟进新兴无形资产的发展。如果对这些尚不明确的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转让或评估活动时,由于对象价值不明确,无法准确预估而使得受评方产生损失,就引起了无形资产的评估风险。
另一种评估对象风险还表现在无形资产之间的重叠,比如海尔的商标是对海尔的产品品质、功效、性能以及服务形象等的标志与保证,综合性地体现海尔的企业生产与经营水平,这其中融合大量无形资产包括商标权、专利权、网络营销渠道、客户价值、管理理念等。因为《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中明确若是收益法来评估则“不能将其他资产带来的收益误算到无形资产的收益中”,即是将以上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分割并逐一确定每一项的资产价值。但是目前又没有清晰而确切的收益分割方法,由于评估机构的操作标准不统一,在评估过程中产生较大价值误差,因而带来风险。
(二)评估方法风险 这是指评估人员在评估时选取的方法和参数不同导致评估结果不同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收益法是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收益额、折现率和收益期限这三个重要参数的合理确定是收益法评估的关键所在。然而,无形资产未来收益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评估师通常是利用过去的数据估计未来,而预测数据难免出现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差,使得收益的预测值偏离客观情况。
例如,企业当前长期盈利甚少或亏损,意味着不能够预测未来盈利时的水平。由于信息的缺失,在预测和判断中没有有力证据,就使得收益额预测失真。在确定另一个重要参数折现率时,折现率的微小变动会带来评估结果的巨大差异。随着金融体制不断深入改革,无风险报酬率在随着经济发展总水平变化与浮动,风险报酬率也是根据各个评估机构的主观判断得来的,无法统一认识,这就会给无形资产的准确评估与折现带来较大的阻碍,也存在较大风险。收益期限的确定问题中,必须依照无形资产的持续发挥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增量情况为预测的理性基础。但是,无形资产的经济寿命受技术进步和使用频率的影响,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这一预测过程也具有较大的风险。
在运用另外两种评估方法时,同样会带来较大的风险。成本法评估无形资产时,由于无形资产成本的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和虚拟性,使得其重置成本的确定难度很大;因为无形资产的垄断性,相近参照物难以找到,加之无形资产产权交易信息匮乏,市场不成熟、不完善,大大增加了其中评估无形资产的难度,评估风险也随之不断增加。
(三)评估机构及人员执业风险 主要是指评估机构与执业人员由于业务素质有限、专业能力不足、严重有违职业基本道德要求,从而在评估操作中结果失真,严重偏离真实情况,影响了最终使用整体评估报告的应有权益,而因此受到诉讼或法律仲裁,从而产生的赔偿损失或责任追究风险。
无形资产评估工作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困难性。例如,知识技术型无形资产,是一种具有很强学科专业内容的资产,其评估需要评估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否则无法进行合理的评估。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的评估中,信息资料和技术经济参数的收集比较困难;同时,随着技术经济飞速更新与发展使得相关资产评估信息更新频率变高,这些都可能影响着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也对无形资产评估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综合品质带来考验,执业的风险性加大。而我国当前的状况是:机构专业化不强,评估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素质的评估人才,从而增大了其执业风险。
(四)评估管理风险 无形资产评估中,管理环节也是产生评估风险的影响因素。这是指国家授权的相关无形资产评估职能部门在组织、领导、协调、监督等工作,对无形资产评估的结果所造成的风险影响。要建立正常的评估工作秩序,保证评估工作质量,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负责的领导、组织与协调,并有效地进行监督与审查工作,对于出现的管理问题及时解决纠纷,公正而准确上报处理,以最大化地避免容易导致评估管理风险发生的各项因素。由于无形资产的评估是一项多节点、多方面的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时效性与政策引导性,评估的动机与行为也因此受到较为复杂的利益环节影响,也相互关联各方利益。而在我国,虽然近几年进行了资产评估业的清理整顿和脱钩改制工作,使得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也收到一定的积极成效,但是目前依旧没有形成完善而规范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管理办法、相应条例和行业规范标准,行业垄断和地方垄断仍然较为普遍,出现其他一些不良现象比如明脱暗不脱,或者挂靠行政相关权利而实施业务垄断,以不正当手段承接相关业务等现象。这些行为有违资产评估所要求的独立性、客观性与公正性三个原则,严重干扰了行业市场的正规秩序,对于参与资产评估业务的当事方的合法权益也造成侵害,因而加大了无形资产评估过程管理环节的风险。
篇3
关键词:资产评估;注册资产评估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资产评估工作在20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是一个新兴行业。2004年国家为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经教育部批准,高等职业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开始对外招生。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基本上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目前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指出了该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资产评估专业进一步探索有所帮助。
一、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一)专业方向不明确。由于资产评估高等教育刚刚起步,高职院校对市场需求情况及评估行业的发展还不太了解,从事专业建设探索的人员较少,导致现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模式化、趋同化现象严重。大多数院校没有根据评估市场需求、行业特点并结合自身优势资源对资产评估专业定位,几乎无自身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专业方向不明确。
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竞争主体的存活根基就是特色。目前,资产评估人才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这一状况确实让我们暂时还有一定说话权,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和资产评估行业的迅猛发展,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供给会越来越多,激烈竞争中无特色就会被淘汰。同时,资产评估高等教育专业方向定位不清、盲目建设还给以后就业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二)师资匮乏现象严重。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师资匮乏现象严重。首先,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缺乏专业教师。目前,高职院校引进的专业教师主要是硕士学历,但是我国资产评估专业教育才刚开始不久,短时间内高职院校的资产评估专业教师不可能通过引进高校研究生来解决师资问题。所以,现有教师几乎都不是科班出身,大都是财经、工程等相关专业转变而来。其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难聘兼职教师。资产评估行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资产评估专业课程较多,需要招聘大量兼职教师,然而外聘教师因为待遇等问题着实难以寻觅。最后,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更缺乏理论与实践双优的高素质教师。资产评估业是一个具有智力密集型与专业技能型双重特点的新兴行业,其对从业教师的要求较高,高校微薄的待遇更难聘到具备厚实专业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丰富的教育人才。因此,多数高校目前出现了资产评估教师数量上匮乏,质量上不理想的现象。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评估专业课程体系是资产评估教学开展的基础,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价值。作者通过调研后发现:多数高校专业课程主要围绕培养目标和注册评估师考试开设,主要课程基本雷同,存在拷贝痕迹,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不紧密,衔接度不够,未形成培养适当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甚至有个别课程之间的开设顺序都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因为师资问题,课程设置量不够,质更跟不上社会对资产评估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四)适用性教材与教学资料缺乏。资产评估专业开设时间短,深入研究专业建设的人员很少,缺乏适用的系统教材与教学资料。优良的教学资源是一门课程是否合格的必要条件之一,其缺乏不但不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更不便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没有优质适用的教材,就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也就为此学科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了一个不可克服的困难。
(五)实践工作开展不畅。资产评估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其实践教学的分量,大部分已开始努力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但由于经费和硬件条件限制,把资产评估实践课还当传统理论课教,实践教学工作开展不足。多数高职院校校内没有专业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也比较滞后,就算是努力建成的实训基地实际作用也发挥的不够充分。评估的实务性特点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人才实务操作能力培养的关键,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必须在校内外两个基地上多下功夫。
二、对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一)确定专业建设方向。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首先就要根据社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给专业一个明确方向。各院校可根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资源等客观条件,在众多的资产种类中选择赋有地区优势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开设有自身特色的专业评估课程。建筑类院校开设房地产评估方向、机电类开设机器设备评估方向、财经税收院校开设企业价值评估方向,再就是有条件的开拍卖品鉴定方向,林业、土地等个人资源和自然资源评估方向,等等。例如,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南京财经大学就开设企业价值、个人资产评估专业方向更具有优势: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内蒙古财经学院开设自然资源评估专业方向得天独厚;位于十七朝古都西安的高校开展文化资源评估方向优势尤为明显。
(二)适用性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的开发。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建设需要适用性强的课程体系做保障。评估适用性课程体系设置建立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并结合评估师考试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首先,科学合理划分课程类型,安排课时比例,本着实用性、渐进性、效率性和能动性四大原则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分别从公共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个方面开设相关课程,其中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选修课三类。其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中,需根据师资情况,进一步加大专业选修课、实践课和实验学时的比例,拓展学生知识结构,为培养复合应用型资产评估专门人才服务。在专业教材的开发方面,“产、学、研’,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新一代适合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系列教材问世提供优良土壤。
篇4
考试简介:注册会计师简称CPA(Certified Public Account)是中国一项执业资格考试,1991年开始实行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1993年起每年举行一次,适合准备在国内从事会计职业的高级人才。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后,具有2年以上从事独立审计业务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可申请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有权签署审计报告。
主考机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报名时间:由各地考试委员会在每年5月份内确定。
报名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中国公民,可报名参加:(1)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2)会计或者相关专业(相关专业是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考试时间:每年9月份。
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
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考试简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主考机构:国家财政部、国家人事部。
报名时间:考试上一年度的10月中旬至于11月底。
考试条件:(一)初级: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4)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教育部门认可的高中毕业以上学历。(二)中级:除具备报考初级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五年;(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四年;(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二年;(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一年;(5)取得博士学位。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考试年度的5月第三个星期六、星期天。(以当年公布的报名时间、考试时间为准)
考试科目:初级科目包括《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中级科目包括《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
三、高级会计师资格
考试简介:人事部、财政部共同负责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评结合扩大试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试点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评审工作仍按现行办法由试点省组织进行。实行高级会计师考评结合试点的地区,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评审。财政部、人事部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会计考办”)负责确定考试科目、制定考试大纲、组织命题和阅卷、确定合格标准。试点地区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工作,在当地人事、财政部门的领导下,由省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主考机构:国家财政部、国家人事部
报名时间:每年5~6月开始报名。
报名条件: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各地具体规定有所不同,请查阅当地的报考条件;(2)经省级人事、财政部门批准的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破格条件。
考试时间:每年9月份左右。
考试科目:《高级会计实务》。
四、注册税务师(CTA)
考试简介:注册税务师简称CTA(CertifiedTaxAgents)是中国的一项执业资格考试。1998年开始时实行资格认定考试,自1999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适合企业内从事税务工作的人员、税务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税务专员等。注册税务师是一个前景看好的职业,其证书含金量较高。
主考机构:国家人事部、国家税务总局。
报名时间:报名时间一般设在考试年度上一年的12月份,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一般按地区为单位进行组织。
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报名条件:(1)非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八年;(2)经济类、法学类大专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六年;(3)经济类、法学类大学本科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士或研究生班毕业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四年;(4)经济类、法学类第二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或非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两年;(5)取得经济类、法学类硕士学位后,从事经济、法律工作满一年;(6)获得经济类、法学类博士学位;(7)在全国实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评聘了经济、会计、统计、审计和法律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者,从事税务业务满一年。
考试时间:每年6月最后一个周末,从周五的下午开始,每半天考试一个科目。
考试科目:《税法(一)》、《税法(二)》、《税务实务》、《财务与会计》、《税收相关法律》。
五、注册资产评估师(CPV)
考试简介:资产评估师(Certified Public Valuer)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的资产评估人员,考试工作由人事部、财政部共同负责,日常工作委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承担,具体考务工作委托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组织实施,考试每年举行一次。目前,市场对此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适合正在从事或准备从事资产评估工作的人员。
主考机构:国家人事部、国家财政部。
报名时间:每年的3月至4月(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参加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1)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大专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3年;(2)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1年;(3)取得经济类、工程类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1年;(4)取得经济类、工程类博士学位;(5)非经济类、工程类专业毕业,其相对应
的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年限延长2年;(6)不具备上述规定的学历,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经济、会计、审计专业初级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并从事资产评估相关工作满5年。
考试时间: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末。
考试科目:《资产评估》、《经济法》、《财务会计》、《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六、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
考试简介: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CertifiedAccountants,简称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国际会计师组织。ACCA的国际地位举足轻重,联合国于确定其环球课程时,亦是以ACCA的课程作为蓝本。
主考机构: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报名时间:学员注册后,在二、三月份/八、九月份会收到AC-CA的考试报名通知。每年7月31日为中国学员参加同年12月份笔试的注册最后截止日,每年12月15日为中国学员参加下一年6月笔试的注册截止日。
报名条件:(1)具有教育部认可的大专以上学历,既可以报名成为ACCA的正式学员;(2)教育部认可的高等院校在校生,且顺利通过第一学年的所有课程考试,既可报名成为ACCA正式学员;(3)未符合以上报名资格的申请者,而年龄在21岁以上,可以遵循成年考生(MSER)途径申请入会。该途径允许学生作为ACCA校外进修生学习,只须在前两年的四次考试中通过1.1和1.2两门课程,便能以正式学员身份继续参加其它课程考试。
考试时间: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六月初和十二月初)。
考试科目:从2007年12月起,ACCA实施新的考试大纲,新大纲共有十六门课程(学员需通过十四门),分为两个阶段,每次最多允许考四门,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员可以免考其中2门。主要包括:第一阶段有《会计师与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公司法与商法》、《业绩管理》、《税务》、《财务报告》、《审计与认证业务》、《财务管理》、《高级税务》、《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第二阶段有《专业会计师》、《公司报告》、《商务分析》、《高级财务管理》(选修)、《高级业绩管理》(选修)、《高级税务》(选修)、《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选修),其中选修课只需选择二门。
七、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
考试简介:CIA是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的英文简称,它不仅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也是目前国际审计界唯一公认的职业资格。CIA需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组织的考试取得。考试每年一次,适合准备进入大型跨国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
主考机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报名时间:每年6、7月左右;报名具体时间、地点及其他有关事项参见各考点的报考简章
报名条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报名参加考试:(1)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2)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或非执业注册会计师证书;(4)CIA考试期间本科院校的审计、会计及相关专业四年级学生。
考试时间:每年11月第3周的周六、周日举行。
考试科目:《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经营分析和信息技术》;《经营管理技术》四个部分。
八、加拿大注册会计师(CGA)
考试简介: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ertified General AccountantsAssociation ofCanada,以下简称CGA-Canada)是经加拿大国会批准成立的会计专业团体,是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C)、泛美会计学会(IAA)、亚太会计师联合会(CAPA)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四个国际性会计师组织的活跃成员。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专衔享有极高的国际公信力,协会会员可在加拿大执业,独立签署审计报告;或在世界各地从事高级财务及企业管理等工作。
主考机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
报名时间: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份(一门课程结束即注册报名下一门课程)。
报名条件:通常由各省确定,通常包括:(1)大学以上学历;(2)修满规定的会计课程学分(51分);(3)参加各省协会或授权大学举办的教育课程。学员必须完成每门课程的作业后才能参加考试。每门课程授课结束后,学员将参加CGA协会在世界各地安排的统一考试,考试成绩必须达到65分以上方可通过;考试成绩在50~64分之间可以补考一次;低于50分或补考未及格的学员必须重新选修该门课程。
篇5
新资产减值准则多个方面有了重大的改变,实现了对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然而,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新资产减值准则在国内的推广和实施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在理论分析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加快适应新准则的步伐,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审计作用,严格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制度,来尽量完善会计体系,使其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一、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特点
(一) 新资产减值会计的特点
第一,不能转回是最显著的特点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是新资产减值会计的规定,从形式上看,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唯一的计量差异就是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
第二,规定了减值测试的前提 。新的准则明确规定,会计期末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只有确实存在减值迹象的前提下,才需要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第三,有可操作性 。新的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去除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更便于实际操作。
二、执行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难点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
新资产减值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并将对资产组确定为应当以资产以及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从我国企业经营现状和上市公司的监管来看,资产组这个的概念的引进将面临一系列困难。第一,要恰当的运用资产组概念,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第二,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没有的标准,划分方式不同,会直接影响资产减值准备应否计提的问题,容易诱发盈余管理行为。
(二)计提标准的多样性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应当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同时规定不能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条件,至于如何进行计提、计提比例大小,则由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从而对会计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三)较大的专业判断范围影响了信息的可靠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由于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对企业计提减值准备的有关规定不够明确,只要资产发生减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要合理确认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
三、 新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盈余管理的监督管理力度
过度的盈余管理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容易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所以我们要对于股改方案中有业绩承诺、股权激励机制,同时有减值准备并且净资产比例比较高的公司,要进行盈余管理。一方面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另一方面完善会计准则与方法,加强外部监督,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市场和资产价格市场
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要素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的作用有限,市场价格体系的不完善,使得企业和证券管理机构都无法完全的获取公司各种投资及当前可变现指标,尤其是对那些非上市公司的投资市价,其决定因素更为复杂、繁多。可以通过会计信息、价格市场以及资产评估体系的完善,各个企业资产的市价个公允价值才可以得到公正合理的公开。让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原则,同时增加其可操作性、公允性和客观性。
(三)完善市场机制和管理制度新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利用会计手段调节会计数据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这种行为,也使我国的会计信誉受到严重挑战。对于会计资料造假的违法主体,我们还要提高法律威慑,增加其违法成本。目前我国企业会计数据的失真问题与违法企业的法律责任感不强,法律的威慑效力不高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才能真正的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打击违法主体利用会计手段造假的行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四)发展资产评估业,加强全国性资产专业评估体系建设
资产评估业的发展,离不开资产评估体系建设,完善的资产评估体系,可以让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章可循。要发展资产评估,建立全国性的资产专业评估体系,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评估行业法律法规和准则体系,培养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要求,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注册资产评估师队伍。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胜任新业务的需要,通过加大培训力度才能使评估人员掌握新业务的相关专业知识及评估新方法。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质押贷款;贷款风险;无形资产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056-02
中国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融资,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究其原因,首先在于无形资产的市场价值较难确定。另外,无形资产具有减值风险和变现困难等问题,因此,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数量和规模相比较其他形式的商业银行贷融资很小。对于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尤其是运用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这一重要融资形式,国内理论界的研究仍停留在基本概念研究层面。另外,无形资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贡献难以量化,导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无形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仍缺乏实务操作层面的支持。
一、相关文献综述
Horward(1999)指出,利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融资途径,主要面对企业向商业银行出质无形资产。刘建军(2008)认为,这种新的融资途径主要通过土地使用权的质押得以实现,而除土地使用权外的无形资产融资体系在国内尚不成熟。宋效军(2006)也认为,中国目前利用商标权、专利技术、知识产权及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融资,仍处于尝试性的探索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理论界一直回响着来自另一个角度的声音:Kemsley(2004)指出:随着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企业的价值“已经从砖墙等有形资产的价值转向专利技术、商标权、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中”。陈静(2009)更直接的认为,伴随科技的创新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商业银行急需开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的新渠道。
陈蕾(2010)指出,无形资产因其变现、定价等方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市场对无形资产价值的认可程度,首先应是市场对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及评估结论的认可程度。Horward(1999)明确了,收益法相对成本法和市场法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这种难度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对方法和各项评估参数的选取上。周砚(2011)也指出,市场法和收益法能够较为真实反映无形资产为产权所有者创造的价值。然而,夏红芳(2009)则认为,收益现值法应该成为当前阶段被业内认可的较为科学的评估无形资产的方法。刘玉平(2011)认为,评估过程中对各项参数的选取时应尽量选取有证据支撑的公开市场数据,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主观数据。
二、商业银行无形资产质押贷款模式的探索
专利技术是无形资产中最具代表性的个体,其不论数量还是交易频率都是知识产权中最大的,然而,在2006年9月之前,中国并没有专利技术质押贷款的先例,银行系统在此之前也从未打开专利资产质押融资的窗口。2006年10月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率先打破了僵局,开创了专利资产质押贷款的先河,专利资产作为质押物通过评估后在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可以获得贷款。为了推进专利技术质押贷款业务,中国从政府到各商业银行一直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实践。以下简单列举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探索和总结的较为成功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
1.湖南湘潭模式。2006年5月,湖南省湘潭市出台了《湘潭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并在当年9月完成了两项用商标权质押贷款的项目。湘潭模式是由人民银行与湘潭市工商局共同推进,先试点后推广,体现了企业、银行和政府间的良性互动。通过严格筛选,建立起企业银行间的互信基础。通过加强监管、确保评估质量和机制创新,来降低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
2.交通银行“展业通”模式。2006 年 10 月,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发改委和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积极推动下,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与相关资产评估公司、担保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推出了“展业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融产品,形成了以“与专业机构共同搭建业务合作与风险控制平台”为核心的无形资产质押模式。通过中小企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的融资培训和融资方式创新等方面的建设全面展开合作。引入了相关专业领域中优秀的机构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相关业务的合作,建立各方协调与约束机制形成风险控制体系,分散化解贷款风险。
3.国家开发银行的“天津模式”。2005年9月30日,天津市科委与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签订了《关于开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合作协议》,创建促进天津市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新型融资工具,并组建相关的担保平台和贷款平台。依据协议,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天津市分行面向天津市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1亿元的贷款额度,以扶持和培育它们进一步发展,进而推动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该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创新就是政府机构多方介入,搭建担保平台和贷款平台,为企业和银行建立了沟通桥梁。通过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给予金融机构以信心,打消了开发银行对企业经营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的担忧,积极促进企业成功融资。
4.江苏“南京银行模式”。为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开辟融资的新渠道,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利用自身优势和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探索出中小科技型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模式。该模式通过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所全程免费参与、策划和协调,严格筛选优质的目标企业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功率,多方合作提高对质押标的价值评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选择有资质的资产评估公司对质押标的价值进行评估,同时还邀请有关院校的行业专家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真实性进行论证,并提供书面意见。
三、商业银行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中的风险
商业银行作为质押贷款的发放人,直接承担的是还款人的违约风险。在整个信贷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角色包括:评估报告审核人、贷款额度决策者、贷款发放人、资金使用监督人、还款监督人和违约风险承担者。
贷款发放后,商业银行便一直承担信用风险,直到还款人归还贷款。因此在贷款发放之前,是商业银行防控风险的最佳阶段。商业银行有自身的审贷程序,但除了对申请人资信能力的调查和贷款质押率的判断外,商业银行在审贷程序的全程中最为重要的依据就是评估机构出具的最终评估报告。因此,评估报告和贷款质押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的结果相对于无形资产的原始成本而言可能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值。商业银行对这种增值认可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或降低了自身的风险。为避免人为因素对贷款额的影响,对同等类型的无形资产,商业银行认可的贷款质押率基本相同或相似。但对于相同类型的无形资产来说,其评估结果的差别非常大。这就决定了最终贷款的额度与评估结果直接正相关。并且商业银行一般不参与评估过程,只能通过评估报告和评估说明对评估过程进行了解和关注。因此,对评估方法以及评估过程中所选用数据的控制成为商业银行防控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关键。因此,商业银行应当着重研究自身认可的同时适用于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评估方法。
四、商业银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贷款额度的确定
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主要从无形资产收益年限、无形资产收益预测、无形资产分成率和折现率四个方面入手。因质押贷款评估目的的特殊性,并为避免主观因素影响评估结果,商业银行在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师对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进行评估时,一般要求采用以下方法:(1)自上而下法预测未来年度收益;(2)期权定价模型测算无形资产分成率;(3)WARA法测算无形资产折现率。
在上述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应同时结合计量经济学建模、模糊矩阵等方法,并从公开市场获取所需数据,以达到尽量减小评估结果波动范围,使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反映无形资产市场价值,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目的。
质押率是指拟质押物评估值与最终贷款额之比。在房地产抵押贷款中,其抵押率一般为60%~70% 。但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风险性远远高于房地产,因此,其质押率远低于房地产贷款的抵押率。在中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践中,质押率的水平,发明专利最高为 40%,实用新型专利最高为30%;驰名商标最高为 40%,普通商标最高为30%。质押率的高低,与质押物资产的稳定性、风险性的特点密切相关。实务操作中,一旦确定了拟质押标的的评估结果,再结合商业银行无形资产质押率,就可以确定无形资产最终的贷款额度。
参考文献:
[1] John A.Horward,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A New Capital Adequacy Framework,Basle: Consultative Paper,1999.
[2] Kemsley,D and D.Nissim,Valuation of the Debt Tax Shield[J].Journal of Finance,2004,(3):57.
[3] 刘建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介绍[J].中国资产评估,2008,(2):24-26.
[4] 宋效军,任若恩,张晓晴.商业银行运用内部评级法构造风险管理体系[J].企业经济,2006,(4):17.
[5] 陈静.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J].现代商业,2009,(21):14-16.
[6] 陈蕾,梅良勇.无形资产质押与评估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探讨[J].财会月刊,2010,(6):37-38.
[7] 周砚.加强知识产权评估应用[J].中国资产评估,2011,(3):12-13.
篇7
本次调查通过各种方式得到了6个会计师事务所和1个资产评估事务所的反馈,在此我们对这些事务所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的拨冗参加提供的信息可能会对很多人的职业选择提供一个导航的灯塔。这7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从只有15个执业人员到有800多个员工的大型事务所不等。
这7个单位的名单是:北京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一家在全国各地拥有众多分所的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在北京的总所规模近200人,全国各地有约800雇员);北京中天华正会计师事务所(一家在全国几个地方有分所的证券期货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湖北立诚会计师事务所;浙江金华金晨会计师事务所;湖南新星会计师事务所;江苏某具有证券资格的会师事务所;江苏某证券资格评估所。
(一)事务所是否招募应届毕业生及占新进员工比例
7家中有4家从应届生中招聘,招聘比例从20~70%不等。
不招聘应届生的事务所认为:对于比较小的事务所,应届毕业生往往把在小所工作当作一种过渡,只把这个工作当作跳板,免费培训完了以后就走人。因此对应届毕业生招聘持否定态度。
(二)对应届毕业生是否有名校要求?
7家事务所中有3家对应届毕业生有名校要求。4家证券资格所中有2家有这样的要求。之所以有如此考虑的理由是:
名校的毕业生素质高,绝大多数均是出类拔萃的高才生,他们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领悟能力、创新能力等均是一般毕业生难以比拟的,故对他们的培训和引导较为容易。
(三)对应届毕业生是否有性别要求?
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工作辛苦、需经常性加班的特点造成了对男性雇员的偏好。
7家所中,有5家的反馈表达出了这样的性别选择偏好。其中有2家所称只招收男生或者一般考虑男生。在解释偏好理由的时候,岳华会计师事务所说:“根据事务所的工作性质,一年可以说三分之二的时间均在外地出差,工作强度很大,经常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如果没有很好的身体素质作为保证,是很难完成执业任务的。鉴于此,我们在招募应届毕业生时优选男生,这是指其他条件均相当的情况下。但性别并非唯一决定性的条件。针对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往往女生的条件均优于男生。所以,我们在招募毕业生时,宁可要优秀的女生而不取滥竽充数的男生。”这样的解释对应届女毕业生是个好消息。
(四)对应届毕业生是否有户籍限制要求?
除了湖北立诚所外,其他所对应届毕业生没有户籍要求。作为解释:一个北京的事务所说:最好是北京的,没有北京的户口至少也要自己解决住宿问题。另外一个所说:因为主管我们人事档案的“北京市人才中心注册会计师分中心”能为我们申请并办理一定数量的外地进京毕业生的进京指标,所以,我们在户籍方面没有限制要求。
(五)对应届毕业生是否有专业要求?
除了湖南新星事务所说自己没有专业要求外,其他所都解释了应届毕业生招聘中的专业偏好。
1.毕业生专业需要与财务会计知识相关,也可考虑资产评估专业的毕业生。
2.有,应具有与资产评估、财务会计相关的专业。
3.要求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原文如此,可能应该是包含考试通过者)。
4.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专业。
5.因为会计师事务所是专业性要求非常强的社会咨询中介机构,所以对员工的专业要求是非常明显的。我们招募的应届毕业生均要求是会计、审计、金融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作为我们的业务助理人员。管理人员则要求管理相关专业的。
6.一般要求会计、审计专业。
(六)对应届毕业生是否有学历最低要求?
7家事务所中只有2家所最低学历要求为大专,其余都要求本科或以上。也有事务所说对应届毕业生招聘是以硕士生为主,因为这是员工素质的要求,也是体现事务所形象的需要。
(七)对应届毕业生的待遇大致情况如何?
待遇大致包括现金收入、非现金收入、住房安排等方面。依据地域不同和事务所规模大小,待遇差别比较大,从年薪12000左右到50000元不等。按照7家事务所的答复随机罗列为:
1.1000元一个月。
2.实习期间按档案工资发放,正式录用后,转为业务助理人员,全年工资收入大概在15000(现金收入)左右,非现金收入约5000左右,安排住宿。
3.基本月薪800~1500。做了项目再提成,平均收入可拿到2000~3000元,发房租补贴。
4.视每年业务收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估计3~4万。
5.试用期3个月1000元/月,聘用后最低是助理审计员1100元/月,有国家要求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如果参加业务项目有奖金。
6.现金收入15000元,非现金收入2000元,住房补贴。
7.一般应届本科毕业生转正定级后月收入约为2500元(月外勤天数为18天的情况下);应届硕士毕业生转正定级后月收入约为3200元(月外勤天数为18天的情况下);特殊应届硕士毕业生(指名校会计专业毕业且已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转正定级后月收入约为4000元(月外勤天数为18天的情况下)所有已转正定级的应届毕业生,均享受国家规定的社会统筹(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四种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待遇,凡需解决单身宿舍的,事务所会有偿提供住宿条件,该住宿费将从当月工资中扣除。
(八)是否会从网络中招募应届毕业生?
篇8
汇博人才市场人力资源专家汪郸,依据2003年至2013年汇博人才网200万注册会员求职过程变化所产生的数据,解读了10年来重庆白领的变化。他认为,以前称得上白领的是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员、文员、会计、医生、律师等职业;现在,人才市场几乎每年都在增加新的白领工种,互联网、通信、行政人事管理、金融银行、装修物业5大类职业在发展过程中催生出不少新的白领职位:互联网行业的网游工程师、UI设计师、电商客服、运营专员;通讯行业的手机APPS编程员、增值产品开发专员、安卓系统开发工程师;行政人事管理类的员工关系专员、薪酬专员、绩效考核专员; 金融银行的资产评估师、理财顾问、证券分析师、拍卖师;装修物业领域的物业主管、家装顾问、高级物业顾问、装饰图效果渲染师等。
民航相关专业好就业 北大方正新增民航商务专业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航空服务作为一个不足百年的新型朝阳行业呈现出更加迅猛发展的态势。今年初,南航、海航等各航空公司已陆续启动了空乘招聘会,在全国近20个省份招聘空乘人员2000余名,一时间,新一轮的航空公司“抢人战”打响。
《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的权威撰写单位麦可思公司的《2012年度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显示,民航相关专业以98.2%的平均就业率高居就业率榜首。就民航业现状和发展前景来说,目前国际民航平均人机比是100∶1,而我国民航业平均人机比是200∶1,这意味着,仅以国际民航水平计算,未来10年我国至少需要民航类人才50至70万人。
根据2011年民航局的十二五战略规划,到2015年底,中国民航旅客承运人次将突破4.5亿人次,到2020年中国将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航空客运市场。民航相关专业特别是空乘方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状况将更加突出。据悉,一些高校根据这一市场需求增设了民航相关专业。
篇9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政府主导;市场主导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2)02-0066-05
在“十二五”时期,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力,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要创造出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并运用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世界范围来看,知识产权占企业资产的比重和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也越来越大。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缺乏资金支持。资金紧缺是困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国家科技部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的专利技术有7万多项,但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贡献率。
2008年国务院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年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2010年财政部等相关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一种创新,对于推动产权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比国内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模式,从中探索知识产权质押模式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化的实现路径。
一、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基本条件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企业以企业或者个人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贷款方式。一般来说,贷款抵押品主要是有形的实物资产,从1995年起,中国《担保法》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种担保形式,用于银行质押贷款。但是,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知识产权的非物质性特点,决定了其权属的界定、价值的确认评估、权利变现以及保值增值不同于银行习惯的有形抵押物;同时,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较高的风险性,也不同于银行习惯的有形抵押物,因此,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必须考虑一些基本条件。
(一)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已形成一定规模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知识产权日益成为社会最大的产权。知识产权作为企业一项无形的资产、无形的财富及市场竞争的“秘密武器”与有形资产具有相同的位置。企业是否拥有知识产权以及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外的大公司在财产管理上已形成两个平衡的独立的管理体系,即有形资产管理体系和无形资产管理体系,这两个资产都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知识产权的积累越来越多,并成为了一种财产。全球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姆森路透集团的一份知识产权分析报告预计,到2011年,我国将在专利活动中居世界领先地位,年度专利申请总量将超过日本和美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的数据也显示,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大幅增长,专利申请总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2%,发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更是高达24%,发明专利申请年受理量稳居世界第三。截至2010年底,有效专利221.6万件,其中境内有效专利173.2万件,占78.2%;有效发明专利56.5万件,其中境内有效发明专利23.0万件,占40.7%。这些数据说明作为无形财产的知识产权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具有了坚实的资产基础。
(二)知识产权有交易市场
作为特殊的商品,知识产权必须在市场上进行流动,交易双方合理地发现并实现知识产权的真实价值,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经济价值。因此,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总体上发展迅速,但是知识产权服务交易还处于较低水平,亟须大力发展。2006年9月,首批18个单位的“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知识产权交易具备了专业的服务平台。2007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门出台的《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指导意见》(发改企业[2007]3371号)明确提出,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动,逐步构建以重点区域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主导,各类分支交易市场为基础,专业知识产权市场为补充,各类专业中介组织广泛参与,与国际惯例接轨,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充满活力的多层次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体系。2010年6月,在天津正式成立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交易所,这为银行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实际操作提供了可行性。通过知识产权交易,不仅企业可以从实际交易中了解知识产权的价值,为知识产权质押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利于银行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三)专业知识产权有评估机构
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关键是需要有配套的专业评估机构,如资产评估机构、法律评估机构。银行放贷的审批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放贷对象抵(质)押物以及还贷风险的评估。由于知识产权的专业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银行难以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大量的专业问题,估值风险和法律风险的评估是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主要依靠专业评估机构。国内无形资产评估在90年代中期兴起;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了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方法;2006年,知识产权局和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规范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工作;2007年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2008年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订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并于2009年7月实施;当前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与知识产权局已着手起草《专利资产评估指南》。我国近十几年来的评估实践,造就了一批专业的评估人才和评估机构,为知识产权评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模式
(一)国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模式
1. 市场主导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美国。美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较早,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在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过程中起到的是担保作用,其目的是推动企业和商业银行摸索出一套适合市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1]。在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中,SBA并不是为企业提供融资,而是在原有企业自行提供担保的基础上再进行信用担保的加强,从市场化的角度鼓励双方进行商业信贷活动,并且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和贷后管理的信息服务,这实际是给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提供信用加强与信用保证等机制来协助知识产权企业在知识产权的基础上获得融资的协助。另外,政府还联合民间力量成立信用保证基金,对知识产权质押提供直接资助或全额担保,为了提升知识型企业的债信能力,评定知识型企业的知识产权处分价值,为其发展提供信用保证[2]。
2.政策性金融主导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日本。随着科技振兴,中小企业的数量的增多,对以知识产权为担保申请贷款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推动知识创新、扶植中小科技型企业,日本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顺应市场需求从1995年开始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根据《新规事业育成融资制度》,对缺乏传统担保(土地、不动产)的日本风险企业提供长期资本的供给。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于日本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政府参与但不干预,日本开发银行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知识产权标的的评估、筛选,以及贷后管理工作是由专门的商业机构专职负责的。其一,借款人的知识产权技术状态和经济状态由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借款人知识产权的法律状态由律师事务所进行评估;其二,企业的信用状况由商业银行进行审查,并依据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的评估意见综合考虑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其三,由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配合资产管理公司所进行贷后管理和不良贷款的处理。日本开发银行通过商业性机构的运作降低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1]。近期,民间的商业银行融资担保和投资银行界将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在证券化过程当中,政府设立的日本信用保证协会和产业基盘整备基金提供了融资保证。
到2007年7月大约实施了300件累计180亿日元(12.6亿人民币)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近些年,该政策投资银行每年实施融资30件,每件融资金额大约在1千万至3亿日元之间[3],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 政府介入市场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韩国。为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化,韩国政府以非市场的政府资源设立各种融资机构,直接投资或间接融资于高科技产业。韩国政府设立了国家银行、投资公司、创投基金、技术保证基金等金融机构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通过国营金融机构把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技术保证基金联合在一起。中小企业通过向韩国信用保证基金会下的技术估价中心申请评估,凭借技术估价中心发给的技术担保价值评估证书向银行申请担保设定和融资[2]。韩国采取政府介入市场方式来对知识产权的评估,利用知识产权的评估与融资来刺激资金流通和市场需求,积极推行知识产权融资。
2009年12月,中小企业振兴公团与商业银行间签署业务合约,从2010年开始实施由民间金融资金和政府政策资金共同支持的联合融资(Co-Finance)模式,扩大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资金供给,2010年,由韩国产业技术振兴院发挥知识产权管理公司的作用,运作创业资本,探索新的商业运营机制。创意资本将用于购买创新点子,申请知识产权,收集分散的知识产权并包装、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后续研发等,进一步推动在无担保情况下的知识产权产业化进程。
从美、日、韩三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情况来看,美国的市场比较大,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政府不参与项目融资,担保机构主要由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提供担保。韩国的国内市场比较小,不仅资金来源于国家金融机构,而且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植。日本处于两者之间,资金来源于国家金融机构,政府不干预,资产证券化由民间担保机构担保。
(二)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展模式
2006年,我国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北京诞生。2007年初,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浦东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试点工作。为了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从2009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启动了16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各地区根据本地的实际需求,探索了多种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并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从风险分担机制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市场主导型的质押贷款模式,如北京海淀区、湖北武汉;第二种是政府主导型的质押贷款模式,如上海、四川成都;第三种是半主导型的质押贷款模式,如江苏南京。
1. 市场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市场主导型的质押贷款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社会商业主体自发形成的责权利体系,属于纯市场行为,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评估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另外保险公司加入投保执业责任险,其所有的权利和责任都分别归银行、企业、评估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承担。为降低银行风险,担保公司提供风险分担机制,即当企业出现贷款逾期时,担保公司先垫付银行贷款,后处置专利权。这套模式中,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政策贴息,包括中介结构服务费的补贴等一套方法来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工作。基于政府资金扶持和多方分担的风险机制,大大降低了担保公司及银行的风险,因此运行较成功。以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为例,从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授信企业61户,共授信85笔,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9.84亿元。
2. 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是以政府有关部门或政府委托机构为主导、社会商业主体被动参与的权责体系。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向金融机构提出融资时,先将知识产权质押给政府指定机构,指定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政府向指定机构提供专项资金作为担保保证金,知识产权中心等第三方机构对申请知识产权贷款的企业评估,然后由商业银行根据担保金额放大数倍的规模向企业提供贷款(成都市商业银行按1∶3的比例放大、上海商业银行按1∶2的比例放大),在贷款风险的承担方面,政府承担大部分贷款风险(上海政府承担95%、四川成都政府承担90%),商业银行仅承担很少的责任。此模式由于政府履行代偿责任,银行基本没有坏账风险[4],但是需要政府资金实力雄厚,否则无法维持长期的良性运行。2009年,上海市有64家企业共获得84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计1.15亿元。
3. 半主导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这种模式一般没有条件形成市场型主导的质押贷款,同时政府也不愿意使自己完全陷入到资金供给链条中间去,政府既不提供担保,也不给予贷款补贴,仅提供政府信用,知识产权质押完全市场化运作。此模式成功运行依赖于政府的牵线搭桥,银行拿到政府推荐项目后做企业调查,然后请银行和企业都认可的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银行一般根据评估值的20%~30%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一年。一旦出现企业违约,银行需承担全部风险[5]。因此,银行放贷标准较高,知识产权质押工作不易推进。采用此模式的江苏南京,2007―2010年,南京银行累计发放各种形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到20笔,贷款金额仅近6 000万元。
截至目前,全国有24家商业银行和16家担保机构办理了约1 400个项目的专利权质押登记,涉及质押金额约210亿元。自2007年以来,各类企业已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160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于广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过程所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给予了最有力的支持。
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从政府主导走向市场化的路径选择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大部分是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实现的,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可以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开展。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相同。另外,经济发展环境、知识产权拥有量、科技型企业的数量等也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分地区、分阶段从政府主导逐步走向市场化;政府相关部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行业务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创新主导作用[6];培育更多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中介机构,在政府适度推动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商业主体建立起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
(一)应分地区、分阶段从政府主导逐步走向市场化
一个地区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需要一定的市场基础,也就是说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如: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知识产权有交易市场;具有专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市场基础比较成熟了,才能进一步推动其发展。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市场基础在各地区不同,因此,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初期发展阶段,三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可以并存,由试点地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开展。从短期来看,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做法效果显著,但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从长远来看,市场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应是发展的方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说是市场行为,政府部门的政策性参与只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实践中的一个过渡。
(二)政府相关部门发挥推动与监管职能
由国内外理论探索及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介入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推进具有重要性。政府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推动旨在是以点示范、带动和影响社会,重在引导企业认识一种新型融资手段,构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7]。政府应充分发挥“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的职能,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搭建知识产权评估平台,研究和推动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质押、信托、拍卖的机制,尽快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资金,采用贷款贴息来降低企业贷款成本,采取风险担保基金来放大银行授信额度,使贷款的受惠面更大,鼓励和引导银行、企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8]。作为政府部门不仅仅是“推动者”,同时也是“监管者”。在知识产权融资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出现相关问题和争端,政府部门工作着力点在于“疏堵纠偏”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因此,政府部门规范市场行为应通过适用已有法规或通过新立法来完善和行使其监督管理职能。
(三)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创新主导作用
基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的特殊性,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过程中,首先,银监部门应制定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指引或实施细则,明确贷款授信审查、风险管理等主要流程,规范贷款操作行为;其次,商业银行在筛选申贷企业时,应更多地注重申贷企业经营的成长性,与知识产权本身相比,企业的未来成长是确保贷款偿还的关键。在贷后管理中应定期取得放贷企业财务信息和了解其经营状况,及时掌握企业发展趋势,关注资金运营和回流情况,降低贷款的风险程度;最后,商业银行应建立适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评估体系,健全监控机制,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四)培育更多的专业知识产权评估中介机构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功与否的前提是能否合理而有效地评估知识产权价值,而拥有权威评估机构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关键。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如果由各家银行自己来培养专业评估专家,成本会很高,另外,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量不大,必然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可以考虑以城市为单位,由银行业协会牵头,会同地方政府金融办、知识产权局等主管部门集中相关专家、资产评估师、会计师、律师等相关专业人员组建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增强知识产权评估的公允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散和防范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张雪莹,张雯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2010,(3).
[3]李龙.日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评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李希义,蒋绣.政府支持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及其特征分析[J].科技与法律,2009,(5).
[5]杨晨,陶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政府政策配置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3).
[6]周丽.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典型模式之比较分析――基于法律社会学的分析视野[J].电子知识产权,2009,(11).
[7]刘振刚.政府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怎样定位[N].科技日报,2010-01-17.
[8]何志敏.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0,(2).
The Route Research of Hypothecated Loan agains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from the Government
――Dominant Model to the Market Model
Li Jian-ying, Ou Yang-qi
(1. Finance College,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Shi jiazhuang,Hebei 050061,China;
2. Dah Sing Bank,Shenzhen,Guangdong 518001,China)
篇10
【关键词】企业;无形资产;管理
一、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形势逐步呈现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这对企业自身来说,既充满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和完善对无形资产的资源管理是保障企业创造宝贵财富和价值的源泉,有利于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仍然处于相对粗放的管理状态,因此,强化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已经十分重要。
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建立与完善是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从而促使民族企业重视发展自有品牌产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无形资产管理政策法规,为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从根本制度上保障民族企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同时,企业也应当强化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设置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系统、科学的核算和管理,加大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健全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机制。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中国的企业必将走在全球科技前沿。
二、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1、缺乏管理意识,保护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尚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国内企业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较低,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更多的是关心有形资产的增减变化,企业在主观意识上很容易产生轻视无形资产价值的短视行为,往往只是靠低价策略进行恶性竞争来抢占市场份额,而不是靠产品的质量性能升级来赢得市场。某些企业即使开发出一项创新型产品,但又因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使自身产品丧失了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重大科技成果三万多项,其中二万多项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保护,有近五万个商标没能及时注册。近年来,被外企抢注我国名优产品商标的事件屡见不鲜,许多著名民族企业因此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最具影响力的事件是2005年西门子公司恶意抢注我国七家企业商标。当时,海信的“HiSense”商标被西门子公司恶意抢注之后,东林电子、上海德士、中轻青岛、上海奥利玮、广州惠之星、佛山电器照明等企业商标也先后均被西门子抢注。虽然通过克服重重难关,“HiSense”商标最终被海信成功收回,但其它民族品牌却不得不流失他乡。
2、企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机制不完善
无形资产自身的特点和价格形成规律使我们难以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估计量,这就要求我们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应当以审慎的态度来探讨研究。目前,企业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是:根据无形资产包含的项目,分项来估算价值,然后取其合计数得出总价值。但是,这种评估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企业中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在单独转让时,虽然可以单独按一定程式评估,但当涉及企业整体性转让时,它们就不再适合单独进行估价确认。在整个企业所展现出的获利能力中,无形资产彼此各项之间进行矢量相加,与其它资金一起整合起来发挥作用。它们单独获利的标量总和与它们矢量相加的整体获利能力是两个不同的量,不同获利能力评估出的价值必然也不尽相同。因此,无形资产是由多项因素共同组合起来的一种企业资源,如果把它分解为各个内含的项目内容,就不能以这种产权整体的获利能力以及未来收益做为其评估确认的基础。此外,当前企业商业机密、特许经营权、供销网络和职工队伍(人力资本)等项目的无形资产评估仍然缺少一个客观有效的定价机制,从而也无法对它们的自身价值进行准确核定。
3、企业无形资产难以核算计量
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的独特本质直接造成了其自身价值的不确定,增加了会计计量、确认、报告和管理的难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无形资产只有在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且该资产的成本可以可靠的计量时才能加以确认。因此,按照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只有在为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支出的条件下才能对无形资产的成本进行计量确认。然而,如果企业在付出很少成本的情况下取得了价值相对较大的无形资产,这种情况就很难再对该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的确认计量,结果将造成无形资产账面成本与价值的巨大差额,无法合理准确地反映在账面上。
三、建立和完善企业无形资产管理体系
1、强化企业进行无形资产管理的主观意识
工业经济时代以“有形资产”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理念已经过时,应当加快转变企业轻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保护的旧有传统观念,从企业自身主观意识上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产品技术升级,努力以技术抢占市场,以品牌树立信誉,必须充分认识到依靠自有品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法宝。企业应正确认识无形资产对企业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性,发明专利可以减少经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专有技术能使企业取得独有的市场技术优势;品牌价值高的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可以为企业长期发展带来充分保障。应当使强化无形资产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水平,促使员工更新观念,严守商业机密,共同管理好企业无形资产资源。
2、建立健全企业无形资产评估机制
历史成本计价的局限性使无形资产的账面成本与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不相符,甚至也无法反映账外的无形资产。因此,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无形资产的管理特点,设置专门评估机构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管理企业无形资产,并将此项工作形成一个常态化的评估机制。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有在转让、购并、改制上市等相对特殊的条件下才进行评估,而长效评估机制的建立则可以随时掌握企业的无形资产变化情况。企业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应该实施专人专岗负责制,同时可以聘请相关专业资深人士参与论证评估,以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科学,以便组建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以及企业改制上市时,少评甚至不评无形资产的情况就会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有效防范无形资产流失。同时,企业的所有者应当从加强内部经营管理入手,将无形资产状况的优劣列入经营管理者业绩考评的主要内容当中,并以无形资产长效动态评估结果来制定奖惩政策,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
3、规范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和账外披露
- 上一篇:防范诈骗宣传活动方案
- 下一篇:特殊教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