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教学性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的教学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与成就,这对于学前教育工作来说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舞蹈教学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使其主要构成模式,对此,本文主要对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
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涵盖了各种教学内容,对于幼儿心理学以及幼儿教育等相关内容较为重视,同时学前教育中的主要教学模式涵盖了舞蹈模式、音乐模式、美术等多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一、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意义作用
舞蹈在学前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技巧性熊,对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要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中,通过各种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核心力量,继而为学生未来地舞蹈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学前教育专业中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价值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舞蹈教学的教育价值
舞蹈教学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实践中可以全面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在进行各种舞蹈知识以及舞蹈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在潜移默化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能力,优化幼儿的思想、价值以及品质的影响,可以对幼儿的情感、情操以及精神等内在品质产生正能量的影响。在优秀的舞蹈教学作品中蕴含了一定的教育价值,大部分的舞蹈教学都是根据生活基础开展的,对此在幼儿在舞蹈教学过程中,会引起其情感以及情绪的变化,继而在无形之中陶冶学生的内在情操,净化幼儿的思想感情、规范幼儿的道德行为。对此教师在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增强对学生的舞蹈教学的重视,继而在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舞蹈教学掌握能力,为学生未来地学前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二)舞蹈教学自身的美感价值
舞蹈教学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生活审美的集中反应,其充分的凸显了其了舞蹈中的生活性、自然性以及艺术性价值。在一些优秀的舞蹈教学作品中会蕴含着较为丰富的情感价值,幼儿在欣赏与学习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的精神以及自身价值的满足感,继而全面地培养幼儿的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可以说舞蹈教学中蕴含的美感是一种直观、具象的艺术价值,其具有一定的认知以及教育功能,是一种辅的教学模式与手段。
(三)舞蹈教学的娱乐功能
舞蹈教学中蕴含的娱乐功能,就是在一些舞蹈教学作中蕴含的信息可以做到寓教于乐,可以在舞蹈教学作品中感受到一定的乐趣所在。例如在一些具舞蹈中对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性较为重视,在幼儿与教师互动过程中蕴含了一定的娱乐性。对此,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视,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与途径开展舞蹈教学工作,进而在根本上推动学生的舞蹈功底,为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主要方式与手段
在实践的学前教育专业中要想充分的凸显舞蹈教学的内在价值与重要性,就要对实际地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具体模式与手段进行实践分析,根据实际地内容有针对地、灵活地、科学地、合理地应用各种合理的舞蹈教学模式,对此其具体如下:(一)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舞蹈基础的教育与训练。教师要想有效地增强学前教育专业中的整体效果,就要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技巧与能力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中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力,只有桩才可以充分的彰显自身的教育能力,提升舞蹈教学的内在教育价值与意义。但是在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中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其要想增强自身的舞蹈教学,就要通过艰苦的训练与扎实的基本功。对此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基础技巧的重视,进而保障在舞学前教育活动开展以及设计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各种舞蹈技巧,凸显其整体的教育价值与作用。(二)增强对舞蹈教育以及相关舞蹈教学中艺术人物的表现鞥能力。要想真正的凸显舞蹈教学中的价值与内涵,就要对舞蹈教育中蕴含的价值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在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提升学生对于各种舞蹈作品的表现鞥能力,进而充分的增强舞蹈教学的内在价值。(三)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舞台表演经验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此在开展学前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物自身的心理素质、舞蹈教学能力以及内在价值的彰显能对于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印象,对此对此教师在进行学生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适当的增强学生的舞蹈教育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充分的培育与调整,使学生可以增强其自身的表演技巧性以及舞蹈教学的能力,舞蹈技巧可以彰显舞蹈教育者的内在情感,提升其整体感染力。同时,教师要提升对舞蹈教育技巧的重视,提升学生舞蹈表达的整体艺术性与韵味,充分的凸显其内在的价值与作用,利用此种艺术形式开展有效的学前教育活动,提升其整体的教育功能。对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中要提升对舞蹈技巧的重视,适当的融入一定的技术性,提升整体舞蹈教学的合理性,进而提升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性,充分彰显舞蹈教学的内在价值内价值,提升整体的教育功能能力,加强对其内在的价值情感的传递与感知,进而彰显舞蹈教学的内在表现能力,进而有效的保障了舞蹈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合理运用,充分的凸显其内在的价值与作用。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是一种艺术教育形式,在未来地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与作用,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中工作的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增强对舞蹈教学教育的重视,通过各种有效的基础教育、增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舞蹈教育以及教学能力的重视,进而在根本上保障今后其可以在学前教学工作中有效的应用此种模式,为整个学前教育专业的长足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田青.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5.
[2]武小云.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6(2):71-73.
[3]陈佳.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10):223-224.
篇2
关键词:个性化教育;教学策略个性化;课堂教学个性化
个性化教育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育手段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学生不断成长,逐渐形成区别于他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它包含人格的形成、情绪状态的完成和自我们完善的过程。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现根据教学实践及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
一、个性化教育需要教师教学策略个性化
教师是按照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意识倾向在原有的基点和可能的发展水平上,不断获得进步和提高的主要实施者。因此,一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实际,适时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博采众多先进教学法,把个人的风格与智慧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形成匠心独运、个性鲜明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个性化教育需要英语课堂教学个性化
1.营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
新教材中诸多与现实关系密切的生活场景,为实现师生互动,为学生踊跃实践、大胆运用、敢于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因此,教师要多想点子,设计好学习目标导向,让每个学生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自我表现,或按自己的水平进行自我学习。教师要有良好的愿望,乐观、积极的心态,坚持对学生一样的态度、一样的热情、一样的耐心、一样的仔细认真。通过表扬、幽默、笑话、婉转的批评、谈心、交友等方式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每个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敬爱和依赖,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或通过小组讨论、个人汇报、小品演出、单词接龙、随即表演、配音、竞赛等形式,极力满足每个学生的表现欲望,不断激发他们的成就感。也就是说,教师本着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建立一种接纳性、支持性和宽容性融为一体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不断品味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愉悦。
2.建立一种交流互动、合作竞争的动态、和谐的学习局面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学习个体,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动机、性格特征和学习风格。他们的语言敏感性、学习兴趣和认知策略各不相同,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应是单纯地灌输知识点或使每个学生在软硬兼施手段的逼迫下接受多少知识,而是应帮助学生形成更具有个性特点的认知策略,并且运用这些策略去不断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优势、潜能得到充分张扬,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只有这样,在未来多元化的社会竞争里,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不断更新、需要。
3.改革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个性各异的学生敞开胸怀,大胆发表见解,谈观点、献方法,让每个学生有充分显示智慧、施展才能的天地和机会,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适时鼓励或者合理地引导,不管哪个学生从哪个角度说问题,也不管他们说得是否清楚或者有无汲取的价值,教师都要注意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情趣和成功欲。当然,要评价的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吻合,置评价于教学全过程中,使各个环节的动态置于评价、反馈、调控视野之内,在教学互动过程中使学生能充分表现独特内心世界和个性特征。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延伸性,揭示其个性的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断适应自身与更高水平的差异,使认识结构不断变革重组,以促成激发心理的矛盾运动,启动个性发展的新方向,不断激励“自我求成”“自我发展”的需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教学改革百船竞发的今天,个性的释放与完善,呼唤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禀赋、优点而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尽展风采。
参考文献:
篇3
反思性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就应该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自己进行自省,也可以进行团队性的讨论,具体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这样教师才能够通过反思,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正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对于学生更好地教育。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反思性教学方法:
1.进行教学备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当天的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关的记录,这样才能方便查阅资料。在教学备案中教师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记录:
(1)教学的进度。教学速度过快过慢都会对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教师需要对教学进度以及相关的教学效果进行记录,这样就能作为以后重要的分析资料,以便找到最恰当的进度安排。
(2)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只有进行必要的记录,才能知道学生在英语能力的掌握上存在着什么特点,以便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
(3)教学吸收程度。学生英语水平存在着差异,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对各个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记录,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分层教学,有利于实现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
(4)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师为了改善教学的效果和氛围,会在课堂上不定期地使用一些方法来改善教学的状况。为了便于以后的分析,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必要的反思,并找出方法中尚存的缺陷,予以及时解决。
2.局外分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导致了其对于自身行为的认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为了更好地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师应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这种分析方法可以由教师独自完成,也可以请求其他教师的帮助。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进行录像。为了使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课堂的教学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改进。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课程进行录像的方法,通过观看录像,教师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立体的认识,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才能使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交互评价。除了上述的方法,教师也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相互评价的方法,通过其他教师的评价,教师就能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地了解。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还能得到解决的办法,并给予自己更多的启示。
3.开展问卷调查
篇4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间接、内隐的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无意识的情景中发生潜移默化的积极转变,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课本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在以下方面挖掘隐性教育素材。
第一、要充分发挥教材教学的隐性感染作用,教师要主动去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艺术地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讲授,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在发展和矛盾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教材中隐含着各种生物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主受到唯物论、辩证法思想的教育、熏陶。
第二、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任何脱离实际的知识和理论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教学中要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网络等媒介以及相关的课外小组活动引导他们走进实践,去充分理解和消化知识,从内心去触摸知识,感受知识的真实存在,使生硬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学生逐渐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发现探索转化,由老师“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使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第三、信息交往的协调作用。良好的人际交往对陶冶学生情操有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构建和谐有序,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课堂氛围,都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以平等、民主的身份去和学生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学之间建立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团结互助的气氛,学生将会产生积极自觉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逐渐培养良好的内在素质。
篇5
一般说来,理论教学重在传授知识,实践教学注重培养能力,知识是获得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对知识的具体运用。在传授知识中获得能力,在培养能力中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提高。下面具体谈谈我对实践性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把握“教”和“学”的双边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五个基本环节,既备、教、改、导、考。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这五个环节是围绕理论教学形式展开的,只考虑了老师教的一面,忽略了学生学的一面。一堂课只强调严格按这五个环节执行,一分钟都不能差,造成教学上的形式主义。实践教学,则应采取“引导、讨论、实践”的课堂结构,边讲边做,师生共同活动,理论结合实际以改变那种呆板和沉闷。教学不能只限于现成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着眼于发展学生智力,培训学生能力。
二、理论联系实际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科书总是呈现滞后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自身吃透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地情向学生传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课堂外能力
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不受教学大纲和教材限制,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由选择参加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学生的年龄、兴趣和爱好组织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由学生个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活动。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实习是实践教学的组成部分,现场教学不能代替实验实习。实验实习更集中、更具体的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锻炼,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我们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问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现在理论教学的时间在逐步减少,实践教学的时间在逐步增大,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接触社会不仅仅是毕业实习,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组织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篇6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学教师集化学元素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于一身,他既应该具有化学工作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以及教育界三面向的需要,中学化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可概括为:1、热爱化学教育事业,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2、具有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广博的相关学术知识,知识结构完整、合理;3、熟悉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并能用以指导化学教学工作。
二、制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要使学生喜欢化学、学习化学,其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学教育目标。化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1、懂得化学的价值;2、学会化学交流的语言;3、能安全使用化学药品;4、初步掌握化学的基本体系和知识框架;5、了解基本的化学思想和方法;6、初步形成与化学学习相关的能力。确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是教学的起点,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才是教学过程的终点。
三、改革化学教学方法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益。”作为化学教师不单是教化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怎样学化学。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1、积极使用“自学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并为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有用的思维模式,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探求真知,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改变学生完全被动接受的局面。
2、“教育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克罗韦尔语)。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精选少量且形成层次结构的习题,通过方法指导,让学生走出题海,加强对学生进行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判断能力,对化学概念和规律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自学能力等等。
3、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整个素质的基础,它包括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教学时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既不能超前,也不随意拓宽,应以化学实验为中心,充分利用实物、图表、摸型等直观教具以及投影仪、电脑等电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创造精神,把学生心理发展纳入健康轨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
4、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大课堂教学信息密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5、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功能。实施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是衡量素质教育是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通过化学哲学本身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利用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关于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如酸雨、温室效应、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意识。
四、加强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的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ST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在化学中进行STS教育可以通过下列途径实现: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习化学知识,利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给教学内容(知识、概念、原理等)的抽象性、形式性赋予现实性,与沸腾的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善于联系和渗透科学技术的发展,说明化学对现代文明发展的贡献;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联系起来,指出化学元素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作用;带学生走出课堂参观考察,了解化学应用和化学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化学。
篇7
一、少儿舞蹈教育可促进少儿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晓邦说:“艺术以他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情感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少儿舞蹈教育训练从生理上可以促进少儿的骨骼发育、提高少儿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首先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者,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一般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I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此,少儿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再者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少儿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儿童的意志,增强了儿童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最后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儿童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二、基础训练是培养和开发学生肢体语言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基础训练就是严格的基本功训练,首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要解决和克服学生的自然形态,视学舞蹈的少儿,身体缺少“柔韧性”“稳定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表现为松懈、呆板、僵硬、不协调,因此。就必须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使他们克服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部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四种动作的风格韵律。
三、在少儿舞蹈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是民族舞蹈的培养和训练
篇8
一、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隐性教育的不足
所谓科学方法隐性教育,就是在教学中隐蔽地发挥科学方法的导向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学过程中一般不出现科学方法的名称,教师也不对科学方法进行解释。由于具有这些特点,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科学方法隐性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目标不明确
隐性教育观认为,科学方法隐藏在知识背后,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因此,不宜在教学中对此展开讨论;科学方法教育应该在概念和规律教学中创设一种反映科学方法的情境,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按照科学方法隐性教育方式组织教学,就能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达到科学方法教育的目的。而实际上,诸如感受和启蒙等词汇,本身是模糊和主观的,将它们作为教学要求,既难以准确操作,也无法客观评价。这就使得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由此产生的后果是,一方面,物理教师不清楚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结果,不确定学生的科学方法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另一方面,学生意识不到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找不到学习科学方法的突破口。所以,隐性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学习科学方法时无所适从,从而羁绊了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
2.教学内容不确定
受隐性教育观的影响,科学方法教育内容在《物理课程标准》和物理教材中没有明确显现出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自己挖掘。由于大部分物理教师对科学方法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很少注意到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缺乏对科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即使少部分教师意识到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又由于理解不同且缺乏客观标准,对应于同一物理知识挖掘出来的科学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以《物体的相互作用》为例,一种判定结果是:演绎推理、守恒思想、隔离法和比较方法;[1]而另一种分析结果是:实验方法、守恒原理、隔离法、比较、矢量运算和近似法,[2]这就造成了科学方法教育内容的缺失或不统一。有的教师挖掘出的科学方法数量多,有的教师认定的少;有的教师认为某种方法重要、教学要求高一些好,有的教师却持不同看法。教育内容的不明确严重影响了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开展。国际科学教育研究者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必须明确地加以讲述,若非如此,从隐含的印象中得出的认识将是混乱不清的和一堆零散的概念。[3]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方法教育内容显性化的重要性。
3.教学效果不显著
隐性教育观认为,物理教材大都是按照知识顺序编排的,科学方法隐藏在知识背后,不像知识那样明了,不便于直接讲解,而且又比较深奥,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应该进行隐性教育,通过知识教学的渗透,反映出科学方法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揣摩。其实,这样做不仅不能降低学习科学方法的难度,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为对科学方法进行隐性处理,缺少引发注意的线索,学生很难意识到科学方法的存在,这就使得科学方法学习缺失外部条件;教师不讲解科学方法的步骤,学生也不会对科学方法作出思考,使得学习科学方法的内部条件不充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学习。总之,由于隐性教育不能使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科学方法,不能使学生获得对科学方法的理性认识,不能让学生自觉地以科学方法为指导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而容易使“过程与方法”维度虚化并导致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效果欠佳。
二、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理论建构
所谓科学方法显性教育,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公开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学生有意识地学习科学方法,以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形成科学态度的目的。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其理论思路至关重要。这种理论思路,主要是指整个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理论出发点和基本路线。从物理学知能结构理论出发,可以对此问题作出较为圆满的诠释。一般认为,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基本定律和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科学方法作为物理认识活动的中介,是连接物理现象与物理知识的纽带,在物理理论的发展中起着桥梁作用。
也就是说,物理概念和规律只有通过科学方法的参与,才有可能上升为知识形态。不仅如此,物理理论的应用同样需要科学方法的参与。以科学方法为中心的物理学知能结构理论认为,以科学方法作为物理认识活动的中介,可以展现出物理知识与科学方法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4]从图1可以看出,物理学知能结构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物理现象、物理知识、科学方法、数学以及物理学的延伸和应用。图中的箭头表明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方法处于物理学知能结构图的中心,分别与其他四个部分相连,发生着单向或双向作用。不同部分之间也会发生联系,但这种联系须经由科学方法才可以实现,科学方法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科学方法处于物理学知能结构的中心,因此,抓住了科学方法就等于抓住了物理教学的核心。而物理学不同部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途径和机制,则为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从物理教学实践来看,科学方法教育主要体现在物理学知能结构的两条路径上。
(1)物理现象科学方法物理知识。这一路径反映了物理知识的获得过程。杨振宁指出:“绝大部分物理学是从现象中来的,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5]然而,从物理现象出发并不能直接得到物理知识,而需要借助于科学方法。现代科学哲学认为,科学就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解释,物理知识并非外在物质世界的翻版,它是富含人类智慧的,需要经过思考、创造与想象等过程。从物理现象出发,人们必须经过科学方法的加工整理才能获得物理知识,科学方法是物理现象通达物理知识的必经之路,既不可或缺,也无法逾越。因此,在物理知识教学中必须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必须讲清楚科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建立,就应用了实验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化曲为直法以及比例系数法等科学方法。显然,物理教学应该进行这些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
(2)物理知识科学方法延伸和应用。这一路径反映了物理知识的应用过程。显然,从物理知识出发,必须通过科学方法这一中介才能解决物理问题。物理知识的应用是一个思维加工和信息处理的过程,问题的分析、知识的选择及其施用都离不开科学方法的参与。这就要求物理知识教学必须重视科学方法教育,要将解决物理问题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显化出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仍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例,在应用该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时,就需要用到整体法、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及图像法等科学方法。因此,物理教学中应该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让学生得到这些方法的训练。明确了科学方法在物理学知能结构中的核心地位,清楚了科学方法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就为物理教学开展科学方法显性教育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思路。首先,科学方法具有知识加工、获取和建构等功能,所以,进行科学方法教育需要与知识教学相结合,“应将方法视为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视为知识的脉络,按照科学方法所展示的路子,去组织教材,安排教学进程”[6]。其次,科学方法支配着知识的演化和发展,是隐藏在知识背后的一只无形的手,物理教学不仅要按照科学方法的逻辑组织教学,还应该将这种逻辑显现出来,使学生既能体会到逻辑的力量,又能掌握这种逻辑发生的条件和步骤。第三,科学方法决定了知识的应用和发展,知识的应用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方法,只有通过科学方法组织起来的知识才会形成清晰、严密和灵活的认知结构,才能不断地接收和包容新的知识,人们也只有熟练地掌握科学方法,才能迅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三、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意义
科学方法显性教育的主要做法是: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科学方法的名称,揭示科学方法的形式,挖掘科学方法的内涵,说明科学方法的使用条件,强化科学方法的训练。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具有以下教育意义。
1.明确教学目标,使科学方法教育有的放矢
当前,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对科学方法教育的意识不够清楚,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要么没有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要么因为认识有限而讲解不到位。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具备学习科学方法的意识,因为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会有利于对知识的思考和掌握,特别是像科学方法这样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师在确定知识教学目标时,应该同时制定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目标,明确不同阶段科学方法教育的重点,制定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目标计划,使科学方法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确定教育内容,使科学方法教育有据可依
教育内容决定教育方式,因此,进行科学方法显性教育必须确定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全部课程的问题就是内容问题,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目的、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都可以理解为围绕着课程内容的安排及其结果展开的。[7]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教什么、教到何种程度、哪个年级教,也就是科学方法的内容标准、学生表现标准和各年级衔接的问题。现代物理教育认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智力开发,而是关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不仅关注智力的发展,也关注知识的价值。我们认为,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思维方法、物理方法和科学方法观教育。思维方法是人的大脑的功能,是进行各种学习和探索的基础,在认知心理学中被划为弱认知方法的范畴,适用于解决各种普遍问题。物理方法是物理知识与思维方法相结合而产生的方法,是物理学特有的方法,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具有强大的功能。人们重视科学方法不仅由于它具有智育价值,也由于人们认识到它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科学方法观将两个领域连接起来,使得科学与人文走到一起。只有兼顾了这三个方面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目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然而我国现今的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以求引起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视,进而完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争取更好的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奠定夯实的基础。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不断发现规律、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探索规律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化学这门学科特有的“神奇”化学反应现象总是能够引人入胜,吸引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实验动手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发散自我创新性思维,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我。初中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新课标提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我国初中化学教育体系也在新课标的呼吁下得到逐渐完善,然而在个别学校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力度还不达标,存在仅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验教学等现象,若缺乏对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会大大阻碍学生在化学实验学习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打消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上述现象,本文探讨总结了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以求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我国初中化学教学发展。
二、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鉴于初中化学教育中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实验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形成、提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锻炼自作能力出发,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以下探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化学特有的实验现象总能处处引人入胜,通过演示实验的教学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随着实验教学的进行不断自我发散,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学习化学。例如,在学习钠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时,会生成大量气泡,反应结束后,钠消失的无影无踪;燃烧剧烈的火柴在放入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内时,会瞬间熄灭;没擦干的小刀在火上烘,刀的表面会变蓝;削皮的苹果放在空气中会变色等,这些神奇的化学现象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维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然而这些现象若是仅仅通过书本上的文字或者某张图片传达给学生,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精髓,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反应的神奇所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观看完演示实验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进行讲解,令人难忘的化学反应现象极大地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同学们沉浸在化学实验神奇的现象时,教师可以及时将实验教学与书本知识教学相融合,将实验想象和课堂知识联系起来,进而避免学生处于盲目的看热闹的状态。在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做好学生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能够明确实验目的,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实验现象,结合书本知识不断的进行自我提问、自我思考,在实验结束后,总结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积极寻找答案,同学们也可以将自己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团队小组中进行讨论。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们对化学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实验教学中加入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相互探讨问题的环节,设置答案不唯一,有理即可的开放性问题,来活跃学生们的思维,以保证时时刻刻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时间内,可以提高听讲效率,集中自我注意力,随时准备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在实验演示时积极思考问题,进而培养自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讲解化学知识点占据了课堂的很大部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突破被动学习的限制,对化学的学习完全遵循教师的路线,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实验教学的出现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窘境,提升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引入动手实验环节,鼓励学生组建讨论小组,实验前组内讨论二氧化碳具有怎样的性质,明确实验目的后分组进行试验,将燃烧的火柴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内,观察火柴的燃烧情况,再通过组内讨论将结果总结下来交给教师检查。在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有效的占据了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这对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4.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在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化学实验中,真正做到用实践检验真理。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步骤方法是学生今后实验的基础,教师在讲解完实验注意事项后,要对学生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学生从准备实验用品、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到清理实验现场,亲力亲为,逐渐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经验的积累,这对巩固学生理论知识,锻炼自我的动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
三、增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工业生产、军事医用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的大力推广,极大地提升了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初中化学的学习效率,推动了我国化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夯实的实验基础。初中化学教育应该大力提倡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求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顺应21世纪人才素质全面化的时代潮流,为我国的化学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四、结论
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准备实验、进行试验、完成实验,不断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学以致用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千奇百怪的实验现象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角,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增强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提问、自我思考来不断培养自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做到按照自己的思维路线探讨问题,夯实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进一步锻炼自我实践操作能力,发散自我的思维方式,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建玲.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
[2]孟建山.浅谈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3):71.
篇10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最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切身实地的看到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这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激发出了好奇心,使得学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另外,实验教学所具备的不可替代性和直观性大大降低了以往传统化学教学中抽象单调的教学弊端,使得化学更为具象化,这对学生们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也是起到了很强了作用的。此外,学生们由于亲眼所见了化学实验,这大大加深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认知与了解,在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时,其自身的动手能力与积极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化学实验教学不达标
在很大一部分的初中化学老师看来,化学实验教学有着很强的实际意义,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是以传统的化学教育为主,即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并对其进行讲解,但这个教学方法的过程,缺乏了学生们的参与性,学生只是作为教育中的客体进行被动学习,这显然是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
(二)实验室设备欠缺
化学实验教学所涉及到的东西是很复杂繁琐的,这需要学校与老师都应该提前准备齐全,且化学实验教学后应该整齐复位,但目前为止,有部分学校的实验室设备仍然并不齐全,或者有的只要教师使用的一套化学实验用具,这就导致了学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这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是极其不利的。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巩固学生主体地位
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对策方法来解决。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主动地积极地接受知识;其次是加强老师的化学专业素养,完善科学教学的教学理念。另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老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变化规律,还要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来达到教学的初衷。比如在学习中和反应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日常生活,看看哪种现象是中和反应。结合实际生活最为直观的展示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知识。
(二)重视学生体验,提升实践能力
-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总体思路
- 下一篇:防范诈骗宣传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