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课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课培训

篇1

高中生物课程中,有许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要能利用这些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例如,农业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往往通过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利用率来实现,采用间作套种、合理密植的方法;遗传学中人类DAN密码的研究,为人类提前预防疾病提供了可能……教师在对这些知识进行讲解时,不但要把这些知识的基本原理传授给学生,还要告诉学生,学会了生物学知识就能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为人类造福。

利用生物学中的科学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对于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应用,其发现过程是复杂和曲折的,蕴涵了偶然中的必然,充满了神奇。对这些故事和发现过程的讲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例如,我们在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的青霉素,其发现者弗莱明也在试验中偶然发现了溶菌酶。患感冒的弗莱明有一天观察培养皿中的菌种,突发奇想,把流出的鼻黏液加到了其中一个培养皿中,结果黏液周围的细菌被溶解掉了,从而发现了溶菌酶。詹纳通过敏锐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发现了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从而把天花的死亡率降到很低。教师通过对这些生物发现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生命现象的观察热情,并勇于对生物科学领域进行探索。

利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精神

生物中有许多实验,生物科学知识的发现也依赖于生物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求真务实、严谨的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1.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直观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课中的分组实验,教师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例如,在探索生物酶的作用时,要让学生会操作,懂原理,有方法,使学生形成严谨的生物实验精神。生物科学的发现偶然与必然共存,但是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是这些发现的必要条件。2.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生物课程的实验性,决定了学生应该有独立进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要求学生严格地进行实验操作,并认真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得出相符合的实验结论。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要能够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相关的验证试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的试验成功,有的试验因为各种原因失败了,学生能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在不断反思中进步。3.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实验中因为种种原因,会出现实验预见方案无法执行,预见的实验现象没能出现的情况,这时候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原因,也不能终止学生的实验,而应该引导学生寻找原因,修改方案,找出解决方法,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科学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

篇2

因此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成为了学生和老师关注的重点。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和学生都需要探索的问题。实行新课改以来,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高效课堂建设迅速开展起来。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仅从这一点来说,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建立高效课堂,首先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但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现今,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有很多,老师要充分借助数学中的趣味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千变万化,让学生真正的爱上数学课。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建立合作制度,成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该教学方式,建立专门的学习小组,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在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但可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老师每堂课都要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由小组负责人将任务分解并分配到人头,集合小组成员的所有智慧解决问题,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老师要及时出面进行指导。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思路。在现今时代,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路遏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改革教学思路和方法,不得过多的干预学生的自由发挥,只需要在学生出现偏差时,对其进行引导,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必须要脱落对教科书的依赖,要不断变换角度和内容,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感受到不同,以此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枯燥乏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利用科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不但可以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更为直观,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还能够促使教学方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老师可以将影视、图片、文字等教学元素相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问题论述

一、高中数学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不断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与生活方式等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将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将从根本上直接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思想理念、教学方式等。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十分形象化地展出现来,有利于高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同时,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降低传统教学方式中可能带来的抵触心理,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改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传统模式,推动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同时也适应目前信息化技术不断进步的社会需求。

二、目前高中数学进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足

多媒体教学是在目前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一门新兴的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也要看到多媒体教学也有着其自身的缺陷,并不是万能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合高中所有的学课,即便是高中数学课程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开展,但也要注意方式与方法,结合每一章节的特点灵活开展多媒体教学。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在哪里,高中数学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知识点的传授,这一个根本的发点,不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那都只是手段,如果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关注多媒体的使用,那就会本末倒置,将过多的精力放到多媒体教学中,就会影响到知识点的讲解,而这将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

同时,也要注意课堂的交流氛围。由于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屏幕上展现的内容,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不能使用机器的屏幕来代替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不能成仅仅是多媒体机器的操作者,而应该是整个数学课堂的主导者,要以教师为主引导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

多媒体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不是简单课本上的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就是多媒体教学了,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灵活的使用,比如在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照搬课本或是纸质材料的情况,只是将原来课本的教学照搬到多媒体教学中,就失去到了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同时也无法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要综合使用各类资源,其中包括投影仪、计算机、音箱等硬件设备,也包含计算机操作系统、专业多媒体教学软件等软件资源,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能熟练操作这些设备,而且要能根据不同章节的需要合理组合、灵活运用这些设备。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很多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十分缺乏,很多的设备都是轮流使用,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次数很少,这就造成了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不熟练,甚至一些基本的操作都成问题,在课堂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不仅影响到高中数学教师的正常开展,而且对学生也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建议

1.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方式不论是发展到什么程度,也不管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而存在,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的,多媒体永远只是一个手段,而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才是主导力量,只有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多媒体教学,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有效地开展高中数学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将课本或纸质的教学课件照搬到多媒体平台上就了事的,在多媒体教学中要适当穿教师的讲解与板书,多媒体由于这种屏幕演示的形式,造成了学生极易形成视觉疲劳的特点,适当的穿讲解与板书,可以缓解由此而形成的疲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效果的。同时,在多媒体使用时,也要考虑到各个章节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合适的多媒体技术,比如PPT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软件,也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学时经常使用的一项技术,但是PPT对于课件的演示或者说是文字的演示是有效果的,但是这个软件没有办法进行动画演示,也没有办法对一些动态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演示。所以不同的多媒体软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技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高中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展,不论是学校还是教育的各级主管部门,都很重视对教师各类类型的培训工作,岗前的培训与岗后的定期培训已经成为了惯例,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通过这些培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很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新课程的要求,这种培训在很大程度已经很难满足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需要。一方面,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入理解新课程的要求,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数学教学;另一方面,高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工作中将信息化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拓宽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思路。

四、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就改进措施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晓娟.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认知负荷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篇4

【关键字】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情境 积极性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行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需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对探究式教学的探索,进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形势下,需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当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概述

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在这一教学方式的指导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以信息技术为资源操作的平台而展开的探究式教学过程,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即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一方面学生要获得参与到课堂探究的体验,并在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问题的指引下,通过合作探讨,加强对材料的收集和分析,不仅解决了实际的问题,还培养了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并且还形成了科学的态度和责任心,可见,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探究式教学的资源

信息技术是以提供资源库的方式存在的,即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开发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转化,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信息技术是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本地资源,如教师整理的部分多媒体资料;其次,是作为远程资源出现的,如借助超链接实现对知识的搜索;此外,是泛资源,即学生通过其他的搜索引擎直接上网进行资料的搜集。

(二)信息技术为高中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需要借助数学实验和猜想,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数学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可以灵活应用,选择不同的显示效果,进而实现数学实验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进行展示

由于信息技术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将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化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信息技术可以把数学课堂转化为"数学实验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使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发展。

此外,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为个别性教学提供了便利,并为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三、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教学,进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创新教学理念

在信息技术形势下,为了推进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发展,需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进而真正的发挥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真正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而建立信息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

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中,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而提高教学情境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进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实现声音、图片和影像的结合,真正的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中,需要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呈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以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的故事作为新课的开端:一个叫韦伯的人打算与百万富翁杰米订一份合同,他将在一个月(30天)中每天给杰米10万元,而杰米第一天只需给他一分钱,第二天给他二分钱,以后每天给他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一听,欣喜若狂,当场签了合同。大家想一想,杰米果能赚到很多钱吗?同学们一开始凭知觉断定杰米能赚到很多钱,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的出了计算杰米所赚到钱的计算公式,进而自然地进入新课。

(三)合理把握课堂

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关键,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把握课堂,一方面要给与学生充分的机会,进行探讨和发现,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要对整个课堂进行总结,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信息技术培训

为了顺应时展的需求,在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和技能,这就需要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进而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协作创造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听技术知识,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结束语: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为高中数学的探究式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骆魁敏.校园网环境下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信息化

[2]黄燕洲.高中数学学习困难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高中数理化

篇5

关键词:数学;教材;衔接;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6-0067-02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从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化,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拟对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高中教材安排不合理、高一课程容量偏大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的5个必修模块基本涵盖了以往课程的内容,4个选修系列中涉及以往课程知识和新增内容。内容的增加使得教学内容偏多和教学课时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许多学校为适应高考,采用两年上完新课,一年复习,这样一学期学两本必修,高一学完4本必修。课堂容量的加大加上高中学习方法与初中存在较大区别,使许多学生进入高一很到数学学习跟不上,教师也普遍认为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难度。教师们有这样一个疑问: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从哪里来?【1】

对策:吃透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内容,更新教学观念.

1、对重点的传统知识的拓广要适当。对重点知识要多次呈现,逐步拓广。比如函数模块学生对定义域概念较难理解,可分多次呈现并逐步加深。

2、讲授时注意把握尺度。对新课标增加的一部分新的与高等数学有关的知识,在教学中不应该按高等数学要求来讲,只要让学生明确基本思想即可。对新课标淡化的知识、新教材中已删除内容一般不要过多涉及。

二、新教材内容不系统

新教材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螺旋式上升”,实践中发现这样一些弊端:

1、教材知识体系不完备,有前后知识点不太衔接现象。如一部分知识前面介绍一点,到了后面再拔高时,部分学生已经遗忘,教师再回头复习,占用了宝贵的教学时数。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安排使整块完整的内容分割开来,这显得整体上不够系统性。比如,解析几何中在高一学习直线和圆,到高二才学习圆锥曲线等。

2、有些知识的编排顺序不合理。近年来,新教材作了一些删减,并调整了一些内容的顺序。例如在讲解不等式之前,先讲指数函数、对数函数,这就导致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等问题解决困难。再如理科学生把排列组合放到概率后边讲,让教师授课时感到很不习惯。

3、代数与几何不同步。如新教材中余弦定理在高二第一学期才学到,在立体几何中应用时没有讲到。再如在必修2的第二章直线与方程中要用到诱导公式,而必修4还没有讲到。

对策:善于重组教材,调整个别内容,适时补充知识。

讲课不能脱离教材,但为了适合学生的实际可以将教材内容重组。要注意调整教学内容需以优化课堂效率为目的,还要明确阶段性培养目标。

三、相对其它学科要求而言,教材编排上存在滞后现象。

高中数学课程对物理课程影响较大,这主要因为数学的工具作用与应用价值。现行高一物理教材在讲到力的分解时,需用到三角函数,而这部分内容在高一下期才讲,明显存在滞后。另外,也存在数学用到其他科目的知识没又讲到现象。如《必修4》在讲函数的图象时,提到物理中的简谐运动等物理知识,却还未讲到。此外,对选修内容“几何证明选讲”,数学教师师因难度大不愿选讲,会影响在物理中的应用。

对策:在教学过程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四、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问题。

新教材对使用计算机教学提出要求,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总体水平偏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能够使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多限于一些常用信息处理软件,与熟练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一般年轻教师能熟练制作课件,而老教师对相关软件学习主动性不足。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盲目性。部分教师片面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学而忽视其他教学手段,出现了多媒体代替教师、电脑代替人脑、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观察到知识的形成过程【2】。有的教师利用别人现成的课件上课,这样做缺少自己的东西,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容量大的特点,发挥计算机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

对策:1、结合中学教学实际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可派出教师对外学习交流,然后在本单位辐射。

2、加强教研与合作交流。同行之间展示、交流自己的思路,大家取长补短,有利于使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通过这一过程大家互相提高,一方面发挥新人的计算机优势,另一方面成熟的教师可把自己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融入课件的制作过程之中,可以实现新老互带。

五、新课标下高中数学课程在衔接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与初中所学数学知识不能无缝对接,同时个别地方与大学数学知识脱节,不能满足高等数学学习要求。

1、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存在以下问题

(1)初中数学相对于高中数学而言,部分知识要求降低。

比如:初中淡化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等,这对立体几何的教学产生影响。初中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配方法等新课标不作要求;高中数学内容中讨论直线与圆锥曲线,以及圆锥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经常需要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以及立方公式、分组法分解因式等知识和方法,而这些知识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经删去【3】。

(2)初中与高中知识存在衔接方面问题。

比如:初中阶段对整式、分式的学习提出了相应要求,高中阶段不再学习这些内容。但高中阶段用到这些知识时明显比初中学习要求高得多。再如在新课标中,初中阶段圆的垂径定理、弦切角定理、园幂定理删去了,在高中必修2的解析几何中常常会用到等【4】。笔者认为为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初、高中教材中针对性的增加一些阅读材料可以有效弥补这些不足。

2、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的要求存在差距

中学数学注重运算,大学数学侧重逻辑推理,前者侧重于常量,后者侧重于变量。大学数学的教学难度、教学方式及培养目标与中学不同,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中学生近八成有机会到各级高等学校深造。中学课程标准变了,而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没有相应变化,这给大学数学教学提出挑战。笔者针对中学生进入大学后数学素养下降的学生增多、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欠缺等,召集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的大学数学教师座谈,归纳出如下观点:

(1) 中学数学编排中删去的部分内容,与不变的大学教材出现了衔接问题。

如和差化积公式、反三角函数等在高中阶段没有涉及,但在高等数学中却广泛应用。再如,一元多项式根与一次因式的关系,3次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等在大学数学中经常用到,但中学数学中缺少探讨;中学文科学生不讲数学归纳法,导致经济类学生学习行列式时出现障碍.

(2)中学数学削弱的内容,不能满足大学数学的要求

在有些省份,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为选学内容,由于高考可以不选做该类题,有的学生甚至没学过,这对高等数学学习产生直接影响。

(3)大学一年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数学教学

许多中学都推广一定的教学模式,有的甚至把不同课型、不同难度内容的一节课都规定好讲授、练习等占用的具体时间,但上习题课时又教学生如何套题型,本质上讲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教育不够。另外,限于当时学生认知水平,中学数学有些概念给出的不太严谨,如最大公因数定义中没用涉及0和0。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学生面对大容量而又注重理论的大学教学时措手不及。

(4)中学人为文理分科对大学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大学文理兼收的专业(如经济类)对数学要求起点是一致的,由于文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差异,加上高中阶段文科学生弱化或少学部分知识,所以一开始这部分学生就产生了自卑感,从而削弱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5)很多大学学习的重要概念,如极限、导数、定积分、矩阵、行列式等编入新的课改教材中,但应该在中学学习的复数等却淡化了[5]。

对策:

1、了解学生情况、搞好基础衔接。

高中数学教师不论从事那个年级的课程都应该认真研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熟悉初中教材,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知识的衔接提前或在需要的时候加以补充。目前许多学校按所需内容由数学教学组统一编写衔接教材,抽两周时间统一补课,是一个成功的做法。但要注意衔接教材一定要在衔接上下功夫,补充相应的知识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能变相的增加难度,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2、大学数学教师要研究中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中已经涉及的内容(如导数),要明确把握新授课的起点。对中学降低要求或删去的内容,需要时适当补充。教师还要注意对不同省份学生做好调研,了解生源地知识背景,做到有的放矢。另外,还要加强大学教材建设,编写与新的高中课改要求相适应的教材,以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因材施教。

六、选修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新的《高中课程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各地都开设了部分选修课程。但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对选修课开设都存在认识不足。笔者做过一次调查,包括一些重点中学在内的数学教师甚至没有见过本省考纲以外的选修教材,有些见到教材的教师也承认学校开设选修课的能力普遍不足。相关调查表明:对选修3,4的16个专题,“能胜任专题教学工作”在职高中教师不足10%[6]。

目前,选修内容开设基本上是考试什么,开设什么。以中部某省为例,考纲规定考试4-1平面几何;4-4参数方程;4-5不等式。由于是三选一考试,所以许多学校在评估题型难度、教学花费时间、学生易错概率、得分率的高低的基础上,针对高考按模块将讲授内容排出顺序,实施时采取对优秀的学生讲两个模块,对接受比较困难的学生只讲一个模块,节省了学生的时间,这样做与课程标准要求是不符的。

对策:

1、开设选修课要注意数学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发展性。开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发展潜能,要把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到首位。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将学生自主选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2、开设选修课应充分考虑必要性与可能性。学校还应通过研讨班等形式加大相关课程内容的培训,加大投入,为开设选修课创造相应的条件。还可以让选修课的开设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课联系起来,这样做学生可以在集体协作中轻松学习,避免因学习内容不在高考范围而带来的抵触情绪。为提高选修课的开出率,让学生跑班上课是一个成功的做法。

结语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已颁布十年,有关专家要重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入调研、实验的基础上充分论证,及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优化。同时,中学数学教学必须符合课程标准这一刚性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运用新的理念把提高学生能力与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应加强学习,苦练内功,真正吃透标准的精神,把改革落到实处。目前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都已取得可喜的成绩,二者衔接问题的研究逐步被重视,而且与数学有关的教育理论的研究逐步深入,这必将对数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涵.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2):36-40.

[2]张健.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育研究,2008(2):7-11.

[3]彭燕伟.高中数学新课程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综述[J].数学通讯,2010(2):30-33.

[4]潘时敏.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138-139.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备课 课堂导入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急速到来,教育不只是教给学生知道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去探索事物的奥秘,学校教育不可能把全部知识教给学生,重要的是把最基本的、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教给他们。同样,数学教育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突出为一种探索精神。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数学教学不但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和“怎么来的”,学生不是盛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参与探索的主角,应把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告诉学生。现实的数学教学中,注人式教学法占主要地位,“满堂灌”的情况十分普遍,最流行的教学方式是讲和听。课堂上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数学的定义、性质、定理和逻辑证明,学生则认真地听和记。学生学习被动,独立思考、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不足,从而造成学生“上课抄笔记、下课对笔记、考前背笔记、考时默笔记、考后全忘记”。针对目前这种“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结果还是不满意”的现状,同时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改造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充分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如何构建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教育局数学教研室组织我们培训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案例,学习之后感慨颇多。怎么这么神奇,会有这样辉煌的教学成果并且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我们能不能借鉴杜郎口中学的经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我认真查阅学习了杜郎口中学的相关资料,观看了他们课堂实录以及学校课程安排,发现我们不能照搬。第一,杜郎口中学是小班制,每个班只有二三十人,而我们每班都七十人之多:第二,课程安排不同,他们每天有三节数学课,分别是预习课,讲解课,复习课,而我们只有一节数学课:第三,也是最关键的,知识的难度不同,高中数学比较抽象,让学生自己讲解不太现实。虽然不能照搬,但我借鉴他们的一些方法,总结适合我们学校高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建立高效课堂。建立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在国家规定的课时内,高质量的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其核心内容就是教师要采取什么教学方法,什么教学理念,怎样组织课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我个人总结了这么几点: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因为喜欢一位老师。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他们这种心理,让他们对我有一种亲切感,他们真真切切的感觉到老师是为他们好!具体做法:第一,多听听他们心里话,了解他们每天在想什么,关注一些什么,比如,很多学生喜欢周杰伦的歌,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也试着听听,然后和他们讨论,这样做之后,我发现学生在上数学课时比以往认真很多!第二,高中的学习相当的紧张,可能没有很多的时间进行当面的交流,而且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多说话,这个时候我采取了纸条交流的方式,让他们写下来,我也以书信的方式给他们回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关心和关怀,使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把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细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关注,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全体学生创造一个愉快、温暖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还要看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2)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是实施高效课堂的关键

首先,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既要关注教材的知识体系,还应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及教学思路等。作为一名教师,只有把教材解读到位,才能实现由用教材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转变。寻找联系,把握整体。钻研教材时,教师要注意数学知识的阶段性,善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包括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和经验,知识的生长点是什么等。二是教学内容对后面学习的影响,包括弄清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应为后继学习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和方法准备等。三是习题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习题往往是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拓展,但要了解它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中的作用。钻研教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教材蕴含的思想突显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概括,把握知识的内涵。

其次,教师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前提。教师对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不能做到心中有数的话,又如何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呢?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教师的备课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还要督促学生进行预习,更确切的说让学生提前学习,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实行预习作业的方案,即每天除课堂作业外,还有预习我第二天要讲的例题。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来听,提出在预习时不理解的问题,我直接进行解答。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现实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将学生熟悉的现实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使他们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去思考与探索。

建立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高中数学作为基础课程的主要科目,急切需要实施素质教育,建立高效课堂,把学生从题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全面发展。正如我校的校训“为增长才智走进来,为振兴中华走出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得继续研究探讨如何能建立高效课堂,为振兴中华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兆顺.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1 教师因素

1)教学动机。研究教师的动机是影响整合成败的关键因素。因为在整合初期,教师需要经过培训,还要在备课中花费很多时间在准备课件和教法上。教师作为行动研究中的一分子,应该通过对自己每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设计上的优点和不足,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整合的教学效果逐步提高。如果教师的研究动机是外界的,如领导的安排等,这样就必然使教师对整合的教学实验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是由于内因去驱使自己进行教学实验,那么他会主动接受培训,积极配合实验,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并且会及时进行反思,从而调整教学,这样才能在整合过程中不断进步。

2)教学观念。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

3)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对于这个问题,通过课堂跟踪和观看录像可以发现,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师自己对信息技术工具使用不熟练造成的。很多教师很早就意识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却苦于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自己对信息技术工具的运用也不是很熟练。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学校组织的教学设计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以及各种与专家、学者、其他教师的交流座谈,还有中学数学网站的交流,使教师掌握应具备的新技能,才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并和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相结合,制作出优秀的素材。

2 学生因素

1)学生的层次。有一线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课堂上的40分钟时间里不但要把学生教会,教明白,还要挤出尽量多的时间来进行较低层次的巩固练习,这和课上开展研究性的学习用时较多就有了很大的矛盾,学生的层次也会影响整合效果。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过程中,有很多时候需要学生自己操作计算机进行计算或解题,所以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成为影响整合的因素。

2)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初期,学生由于以前已经非常适应了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听讲、记笔记,下课看笔记、做作业,在新的课堂形式引入后有些不知所措,无法马上适应新的事物。可见,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会影响整合效果。

3 信息技术工具因素

教师在课上使用到的课件和让学生练习的作业,都事先做好一个半成品,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再练习,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也节省了课堂时间。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工具设计的问题。同时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完全把课件建设的任务让他们完成是十分困难的。如果上级部门能组织人力协作编制一个较为通用、全面的教学平台软件,将会加快整合的进程。

4 外界因素

1)领导的支持。国家有关于基础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标是明确的,但政府的决策与广大中学教师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不是一回事。要想让课程整合成为学校及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自觉行为,还需要所有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支持。

2)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性因素就是信息基础设施。没有丰富有效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但是很多学校的硬件设备建设并不尽如人意,表现为信息基础设施的不完备和不健全。虽然目前已经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但是大部分教师仍普遍感到使用不便。没有硬件,整合就如同“纸上谈兵”,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8

关键词:数学;问题;对策

一、高中数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层面,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初中教材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初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中教材一开始就是集合、映射等近现代数学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而且很多是抽象函数,注重逻辑思维和分析理解,学生学起来相当困难,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较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此外,内容也多,特别是新教材,跟以往相比增大了容量,还压缩了课时,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这些都是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二)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存在问题。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其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即掌握教材当中的知识技能、理解常见的基础性数学思想和通过数学教学来陶冶学生的学习情操。当然,这一出发点是好的,然而笔者认为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仍需商榷:一是知识技能学习安排方面不到位。

(三)片面理解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新课改是一整套全面、完整的系统性工作,但部分一线教师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片面、孤立地理解新课标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片面追求自主,削弱教材地位。新课标倡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这一教学观点,将教材弃置一边不顾,专门将一些生僻、不常见的知识在课堂上大讲、特讲,严重削弱了教材地位。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辅导材料的作用,将网络上或是实体店内获得的辅导材料做为了教学主流内容,“以题代教、以题代训”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二是片面追求情境创设效果,将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的作用本末倒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情境教学的手段来进行知识迁移,将学生的学习氛围放置到一个熟悉、常见的生活环境中来提高学习效率,但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具体执行情境创设过程中没有将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的情境内容脱离了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造成了教学手段和教学目的脱节的现象。三是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缺乏对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比如,新课标强调开展“启发式”教学,要求高中数学教学步骤中要有信息收集这一过程,有些教师死搬教条,不分课程难易程度,一律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收集学习材料,这样在学习一些难度较低的数学课程时,增加了学生负担却毫无教学效果,在学习一些难度较高的数学课程时,又不能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时间一长,材料收集过程渐渐处于一个尴尬境地,根本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高中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搞好初、高中之间的教学衔接。

高中数学教师要多研究初中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把握好难易度,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转换,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在学生刚进入高中就来下马威,一棍子打懵,让学生丧失信心。特别是新教材已注意到这个问题,降低了难度,拓宽了知识面,不能再按照以往的方法组织教学,加大学生的负担。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特点,结合了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从初中知识开始来研究函数,注重分析,逐步过渡,从学生接受情况看,效果还不错。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根据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新课示关于自主学习的要求,笔者在学生进入高中就着力加强了对学生学法指导的力度。笔者对学生提出了“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巩固、解决疑难、归纳整理、反复学习和总结提高”的学习要求,将学生的课后时间作了分解,每天下课前布置好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花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前自学,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解决自学时的疑难问题,这样能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详略得当,确保较好的课堂效率。课后做好针对性的巩固强化,对疑难问题、易错题型、解题技巧以及一些经典题目要求学生用专门的记录本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日后经常拿出来看看,加深理解记忆,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长期坚持使所学知识由“熟”到“活”,由“活”到“悟”,真正内化到学生内心深处并能应用到实际解题中。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篇9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要求,高中数学试验教材已在全国十一个省市试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在讨论制订之中。但我们知道:从教育的效果来看,课程可分为预期课程,实施课程和实现课程三种。预期课程是由国家政府部门和教育专家们制订的,而实施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对预期课程的理解和自己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由此可知,预期课程设计得再理想,如果教师不能按要求去实施,那么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说: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为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根据素质教育目标,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框架,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角色做认真的研究。

一、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师角色的期待

(一)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另外,"双基"是我们的特长,但"双基"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代数运算的熟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虽然是双基的两个基本点,但归纳、猜想、创新的思维方式,广阔的数学视野,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去应该是"新双基"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二)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建模,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三)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新的高中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量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

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

(四)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二、中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组成。

未来社会的知识结构应是:信息化板块结构,集约化基础结构,真线化前沿结构。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从课程改革来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增加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学过的,也有内容是教师没有学过。为了适应教学,中学数学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一些培训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其次,通过报刊,杂志、信息技术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分自己的实践知识。数学文化课的开设,综合课程的开设,要求中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了解数学在其它相关学科的应用等。也就是说数学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扩大知识面,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

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良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

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三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要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在保证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传统的初等数学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对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学习打基础,有着广泛应用的,而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作为中学数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要求的不同。教学时要把握每一处出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把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作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范围,难度失控。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作弃取。对删去的内容也要分析,有些知识点是内容删去了,但其思想可能还会有所体现。

(二)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助教方面:能提出好的脚本,能使用常见的数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等。在助学方面:教师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验。例如利用动画技术演示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规律,三角函数曲线周期的变化规律,探求点的轨迹等。通过实践探索,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教师要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还要能指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繁杂的计算,节省计算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级,大学升学率的提高,读高中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篇10

关键词:高中阶段;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278-01

数学课作为我国高中阶段的主要考试课程,高中数学教师也成为高中阶段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面临高考,所以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了解一线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以及其教学能力的基本状态,并且分析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基本关系。不仅仅是对于学术研究的需求,同时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需求。

一、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

笔者根据对于我国高中阶段数学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不同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学年的数学教师,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尤为明显。例如,中学数学教育史,数学发展史在教育实践中都少有涉及,这样让许多知识教学显得突兀。许多老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教学所需要的数学学科知识尤其是高中数学知识点与数学教学方法的掌握尤为扎实,而对于具有教学背景的教育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表现的稍显不足。

此外,对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而言往往由于年龄的不同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所不同。年龄较大,具有较长时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其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掌握尤为扎实,而对于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也存在着较大的漏洞。而刚刚步入教师队伍的年轻教师,往往学历普遍较高,对于与数学教学相关多学科的知识掌握状况较好,而对于数学学科知识,尤其是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点的总结等方面,则有待于进一步积累与沉淀。

二、高中阶段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

一方面,笔者根据对于我国高中阶段学学教师对于教学能力的探索,发现不同教师的专业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高中阶段,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为了其后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一阶段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尤为明显。

另一方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往往是那些具有较长时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教学能力较强,他们在教学之中能够较为清晰的掌握教学内容当中的重点、难点、考点,促进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老教师的授课风格不易为学生所接受,其结果又往往另行而论。此时,年轻教师具有活力的教学风格,就为广大学生所接受,他们在日常学习之中,对于教师的授课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数学成绩。

三、高中数学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关系

首先,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掌握,并非是持续增长的。在我国高中阶段的教师,其对于教学知识的掌握,存在着阶段性,往往是以三年为一个周期,由于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很少有机会能够参与教师培训。那么对于其教学学科的专业知识的掌握,就要依靠教师在一线教学当中不断的进行积累。此外,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其考点与知识点具有相对固定性,教师在完成三年为一个周期的教学活动之后,对于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就完成了一个阶段。

其次,现阶段任职于不同学校的教师,其专业知识也存在差异。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还停留在九年义务教学的阶段,所以高中学校依然存在着种种差异,也就是目前大多数人所理解的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艺术高中等。由于学校的不同,对于该校的任课教师的基础能力的要求也尤为不同,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在很多普通高中学校,对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及其学生对于数学成绩等方面都要求不高。

再次,教师专业知识与高中学术教师教学能力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对于我国高中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其要求从总体上来说越来越严格,对于上岗教师的选拔也越来越慎重。可以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掌握知识越多,教学能力也会相应的有所体现,有所提高。

另外,高中阶段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并不完全决定其教学能力。虽然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却并不具有决定性,教师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以这个为基础,才能构建出教师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框架,所以作为基础的专业知识,当然是越牢固越好。但是另一方面,教师由于所受教育不同,教育背景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其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很多掌握较少教育学、其他专业相关知识的老教师,他们在教学当中也具有很高的教学能力。

总之,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当中,所有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都应该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并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不断的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帮助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韩继伟,马云鹏,赵冬臣,黄毅英.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1(03)

[2] 韩继伟,黄毅英,马云鹏,卢乃桂.初中教师的教师知识研究:基于东北省会城市数学教师的调查[J]. 教育研究. 2011(04)

[3] 马云鹏,赵冬臣,韩继伟.教师专业知识的测查与分析[J].教育研究.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