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待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待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

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有效性

特殊教育是针对儿童群体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对低于正常儿童的学生的一种爱心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特殊儿童群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消除自卑,提高兴趣,改进学法,激活思维,开拓视野,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主要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阐述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加强“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目前的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虽然在众多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刻,对学生特殊状况的认识不够。在特殊教育中,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内容的理解不够,对教学重点的把握不够深刻。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处于表面层次,很多教材体系根本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学方法还停留在板书教学的阶段。同时,特殊学生本身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智力问题,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教学质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给学生造成思维混乱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增强特殊儿童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特殊学生大多存在生理缺陷,心理脆弱,极易受到打击。特殊儿童的的自尊心就像含羞草一样敏感,一触即收,这就要求教师要谨慎对待学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有任何的歧视、挖苦,以免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特殊学校的教师要与学生真心的交朋友。教师应该了解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并放大,让学生知道优势,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察觉到学生的进步时,就要积极地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并和大家一起分享。特殊儿童的数学学习兴趣一般较低,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师生沟通的问题,教师有时讲的很累,学生却无心听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有耐心,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要让他们知道教师是真正关心他们的,平等的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由脆弱变得坚强,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正确的做法,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发挥其效用。小组合作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殊儿童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生理缺陷,但他们的主体地位是不能被改变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是某几个人。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每组5、6人。教师与小组合作成员有良好的沟通,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状态,并随时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是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学生在合作学习时积极地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也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逐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特殊儿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教师的主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发现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同的问题教师统一指导,个别的问题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进行指导。课后反思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不光是有关学生问题的思考,还有对教师自身存在问题的思考,比如说教师备课时忽略的问题、自己上课的状态都要进行反思。

三、融入积极、融洽的师生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是密不可分的。特殊儿童作为小学生,很可能受到兴趣和感情的诱导,对数学教师的好感很容易成为对数学科目感兴趣的原因。教师在不仅是课堂上的老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技能,也是生活中的长辈,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高的期望会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激情,更容易有符合教师期望的表现。师生之间那种积极、融洽的情感交流,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并会把感情转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因此,教师的情感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学的教材一般是抽象乏味的,特殊儿童对其喜爱程度不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将饱满、热情的情绪投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利用教师的积极情绪来唤起师生的共鸣和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特殊儿童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校对特殊学生的要求不高。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严重影响了特殊儿童的数学学习。特殊儿童的自身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数学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学习方法并教给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教学内容贴近生活,特殊儿童就能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亲身感受,享受成功的喜悦,就不会觉得数学太过抽象而感到乏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指导不仅仅限于听课,课前的预习、作业的指导、错误的纠正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还要结合数学实际内容向学生传授记忆方法,比如理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温故知新等。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教学要体现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只有如此,才能有望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2

摘要:关爱职高特殊家庭学生,分析研究他们 的心理特征,并对他们的 异常心理进行预防和矫正,帮助他们从新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点燃希望之火,对他们进行健康心理品质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字:职高生;特殊家庭学生;心理特征;健康人格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富裕和繁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准则也随之发生变化.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等,由此产生了单亲家庭、离婚后重新组合家庭、犯罪家庭、寄养家庭等多种类型的特殊家庭。

一、特殊家庭职高生的心理特征及成因

不管是那种类型的特殊家庭的职高生,从心理学角度和实际情况分析,这些学生的心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往往表现在思想上、行为上、人格上的障碍,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心理行为异常现象。

第一、自卑与孤独。由于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文化形式影响,这些学生对父母离异或服刑当作是见不得人的事,忌讳谈问,从而在他们心灵深处产生自卑;加之他们在进入职中前一直处于“丑小鸭”的境地,心灵上,更进一步产生自卑。同时家庭的破损,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暧,失去了母爱或父爱。由于世俗的偏见,在重新组合的家庭中,孩子也会受到冷落,从而心灵上埋下阴影,产生孤独心理。这种心理上的自卑和孤独使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乐于也不善于与他人交往。

第二、抑郁与痛苦。一个美满家庭的解体,是孩子最不愿看到的,同时又是无能为力的事。这种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造成他们内心的抑郁与痛苦。不少特殊家庭学生常常感到生活是暗淡的,觉得活着“没意思”,有的自残,有的甚至自杀。

第三、对立与恐惧。一般离异家庭在离异前都要经过无端无休的争吵,冷战或争斗阶段,正是这些阶段给他们心灵上造成极大的伤害,他们感到没有安全感,进而形成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这类学生在班集体内,有意识地与班集体和同学拉开距离。他们在挫折面前,感情脆弱,经不起风浪颠簸,稍有不顺心的事,容易冲动,容易走极端,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只要发生一点摩擦,他们就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

第四、忧虑与渴望。父母离异前的争吵、打骂使家庭充满火药味,这时孩子常处于一种惶恐不安的状态,同时内心产生一种担忧心理,害怕同学和邻居知道自己家的事,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未来产生一种病态的忧虑心理,着“我怎么办”。此时,他们渴望破损的家因为自己的存在而重圆,渴望着父母和好,渴望着家庭往日的温馨和幸福。

二、培养特殊家庭职高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要促进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营造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心理的氛围,帮助他们积极改变自卑的内因,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人格。

(一)家庭是培养特殊家庭职高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基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因此,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正确与否,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方面的原因,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或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有的家长对子女一味溺爱、娇惯,导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自私自利,凡事以“我”为中心,娇横任性的心理品质;有的家长对子女则是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导致子女孤独无助,盲目从事,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这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导致孩子性格扭曲。因此,我们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心理学、教育学、举办家庭教育成功家长讲座等方面的教育,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以健康的心理对待孩子、教育孩子。同时帮助家长纠正家庭教育中的失误。通过家长学校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家长要以朋友的心态平等地对待孩子,了解孩子,善于主动与他们沟通,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离异后的“夫妻”仍要育孩子的认识,允许孩子自由往来于父母之间,让孩子继续享受父爱和母爱,这样有利于孩子性格健康发展。绝对不能将孩子作为私有财产,禁止孩子与父或母往来,千万不要把大人之间的矛盾转嫁到孩子身上,否则孩子心理产生强烈的压抑,不利于孩子性格发展。

第二、再婚重组的家庭,要正确对待非亲生子女。家长要从感情上真诚地接纳他们,这里真诚接纳是前提,离开这个前提,家庭教育就会成为泡影。在内心接纳的前提下,用灼热的爱去感化他们,尽可能地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担忧,顾虑和恐惧,同时要给他们更多的温馨和体贴,发自内心地把他们作为亲生子女对待,疼爱他们。这样,总有一天他们会敞开心扉地接受家长的正确教育,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二)学校、教师是培养特殊家庭职高生健康心理的关键。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根据特殊家庭职中学生产生心理异常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世俗的偏见等环境变化所致。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创造一个有利于这类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和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氛围,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港湾”。在教师的引导和良好氛围的影响下,让他们学会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选择,从而矫正心理异常现象。要使这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用心理教育的方法消除特殊家庭职高生的自卑心理。首先用爱心去消除自卑心理。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同时班主任也是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始终将自己无私的爱倾注给全体学生,在班级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对于极少数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动员其他同学捐资捐物献爱心,解决他们的生活疾苦。

2、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消除抑郁、自我封闭心理。特殊家庭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变故,他们受到的压抑很大,导致性格孤僻,自我封闭性强。因此,班级要多开展各种比赛活动,班、团要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教师在比赛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善于捕捉他们的闪电点,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分享集体的快乐和幸福,从而消除压抑的自我封闭心理,实践证明,这类学生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都很大,只要善于引导,他们是会获得成功的。

总之,我们要把握特殊家庭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三结合”教育力量的作用,为特殊家庭职高生创造一个温暖和谐、平等、友爱的环境,特殊家庭的学生就一定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学海。

参考文献:

篇3

奥斯古德和塔南鲍姆建立的关于认知态度一致性的理论认为,教师的表扬或称赞有利于学生克服缺点、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这些特殊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教师的鼓励,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进行适时的鼓励和口头的表扬,例如,“好”“不错”“有进步”“太棒了”等,这些口头的评定对提高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王×同学曾经是笔者所教的一个有着严重听力障碍的学生,即便上体育课她也需要配带助听器,从第一堂课开始,笔者就十分关注她,把她的位置调到前排,故意放慢讲话速度,不时地询问她是否听清楚。课上笔者会鼓励她跟着同学一起练习,并且及时给予鼓励。2周之后,笔者接到了她家长的电话,她的家长十分感谢老师对她女儿的帮助,说孩子现在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了,再也不会像从前一样故意逃避体育课了,觉得和同学相比自己一点都不差。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应充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尊重个体差异,制订个别化教学计划

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看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也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学生本身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很难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对待这些有着特殊障碍的学生,更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并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因此,可以根据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以此增加这些学生的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则采用集体教学、小组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使得他们能更好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张×是笔者教过的第一个有着智力障碍的学生,从第一堂课开始笔者就看到了她的与众不同,上课站队的时候永远是站在队的最末尾,练习的时候永远是远远地站着看着,之后了解到她有着三级智力障碍。为了改变她,笔者制订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感受体育课;第二步,参与体育活动;第三步,按相应目标进行考核。在第一步的实施战略中,先从最开始协助老师拿器材开始,每当她同笔者准备器材的时候,笔者都会告诉她这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做,同时希望她也能跟着一起练习,从最开始的羞涩,到现在每节课前能够主动询问笔者是否需要帮助,大家都看到了她的改变,更感受到了她被需要的渴望。紧接着,笔者便实施第二步,加入到同学中,进行体育项目的练习,在实施这一过程中,遇到了一点小波折,那就是刚开始大家都不乐意和她同组练习,感觉她会成为小组的累赘,不过在老师的极力开导下,同学们还是慢慢接受了她,并且开始主动地帮助她,鼓励她。因此,很顺利地进行到第三步,在上学期学习的排球垫球中,相对于其他同学24个优秀来说,笔者给她制订了只要垫球12个便记为优秀的标准,最后在大家的帮助下以及凭借张X自己的努力,她在排球这一项中,垫球15个,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对于这些特殊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肢体活动能力有限,学习动作较慢,完成动作质量较差,天长日久连尝试的勇气都容易丧失。对这些学生我们不能冷漠视之,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激励。学生只要敢于参与,只要有一点的进步,只要达到一个微小的目标,只要有一点拼搏精神的显示,就应该给予赞许和肯定,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的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增强自信心。

3、夯实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充实,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永远给学生以充实感、新鲜感。对于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说,建立残疾儿童教学的新理念,构建残疾儿童课程内容,设置评价体系,以适应残疾儿童自主发展的需要,是特教教育中提出的更高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学习和钻研专业理论,不断追求专业技能和教学管理的完美,不断探讨适应残疾儿童身心健康的教学方法,注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逐步成为残疾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不在于教了多少年,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用心教了多少,我们虽不是从事专门特殊教育的老师,当面对这样一些特殊孩子的时候,同样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享受到参与体育的运动乐趣。我们不能够把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来对待,对他们的教育目标、指导思想、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应该有所区别,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在这方面的专业化水平。思想上,要平等对待他们,给他们一定的人文关怀,让他们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行动上,可以根据所碰到学生的自身特点,积极探讨制订出如何提高其自身的身体机能,增强其身心健康,提高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的好方法,并加以实施,让他们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4、注重和家长的沟通,构建与家长情感融汇的桥梁

篇4

关键词:因材施教;差异;针对方法;原则策略

在《论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经典对白: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同样的问题,孔子因为子路、冉有个性的差异或激励、或劝诫,从而使其得到最适合的发展。郑玄把这一教育思想理念化,“各因其人之失而为之”,朱熹把它进一步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使得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成为经典教学原则,并对今天的教学理念仍然有着独特的指导作用。

诚如马克思原理所知,矛盾有其独特性,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在对待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亦应如此。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性别、智力、认知、社会经历、家庭环境各有各的不同。这对此种情况,孔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认识到“知人”具体到教学中即为“知”学生,分析学生个性,了解学生才能,“听其言”“观其行”。正所谓“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听学生对话,有关问题的探讨,并主动和学生促膝谈心,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们。把学生的一举一动置于教师的视野之下,全面细致地观察其行动,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之“材”,才可因其“材”而施教。

二、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

1.就智力而言,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颜回可以“闻一知十”,子贡却只能“闻一知二”,说明学生在智力水平方面有着明显差异。针对此种情况,孔子把学生大致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认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也。”除此之外,学生的性格、志向、魄力、年龄以及周边环境也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世间无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因其独特之处更显魅力。

2.就每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而言,孔子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等。在教学中,随时注意了解学生,对不同学生作比较分析,比如,《先进》中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过犹不及。”

3.就每个学生的年龄而言,《季氏》中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由于上学年龄或大或小,心理年龄程度有别,加上教师代课年纪有差异,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品性来培养学生一定年龄该养成的习惯,总结出规律,经验加方法,科学、出色地完成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除此之外,学生的志气、魄力、外部环境,内在心境等也都影响学生的个性成长,宋德曾叹服“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其因材施教理论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三、正确运用原则和策略

教学中难免遇到各种特殊学生,或智力超群,或特长显著,抑或是某些方面不太擅长,则需贯彻一些原则。1.客观的对待,尽可能用一种与其他学生类似的方式对待特殊学生。2.正确的态度,公平对待所有学生,消除对特殊学生的恐惧和无知。3.积极评价,评价特殊学生的优缺点,并将这些信息用于对特殊学生的指导。

4.主动操作,在利用特殊学生长处的基础上帮助其学习。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分班、跳级、留级,层次教学制,课程选学制。在教学中,对那些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一分为二,充分发展他们的才能并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后进学生,要给予热情关怀和照顾,与他们交流相处,从实际出发,制订一套适合他们特殊情况的措施。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才可以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篇5

教师只有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才能建立起“尊师爱生”的和谐师生关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塑造每一位学生。

教师对学生爱的情感可以形成教师良好的心灵,激起对工作的高度热情,领略到教育事业的幸福和乐趣,激起自己克服困难,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正所谓“爱有多深,责任感就有多强。”因此,博爱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内在动力!

博爱应该体现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要看到学生的点滴需要,这样的爱才算是伟大的爱,这样的师德才算是无比崇高的师德。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就是这个道理。实施“博爱教育”的具体方法:①加强自身建设;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地加强师德建设,这样才能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去帮助学生。②理智地引导学生;③威信以博爱为载体;教师只有赢得学生的高度信任,才能获得学生的敬重和爱戴,而这种敬重和爱戴是以博爱为载体的。④视博爱为教育的支撑力。⑤用博爱避免“错爱”;让我们努力培养自己的博爱精神,真正地去爱学生,用博爱之心铸就教师之魂。宽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而宽容所释放出的爱,更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博怀。

宽容是人间最美好的品德,是师德的精髓所在,是师德教育的核心。

营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老师应该用爱去营造一个“大家庭”,让所有的成员都能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用爱去营造就是用爱去容纳学生的一切。只有容纳,才可以有一颗“慈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问题。

善于忘记,给学生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教师要学会忘记学生“不光彩”的历史,这是给学生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教师应该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实施“宽容之爱”的具体方法:①宰相肚里能撑船――由爱而发的宽容;②应该记住和忘记一些事情。 善于忘记学生的“劣迹”,尽量少去提起,这样的“忘记”可以帮助自己和学生相处得更好。善于忘记,并不是把所有都忘记,教师应该记住学生的缺点,尽量在学生快要犯错的时候提醒他,但教师的提醒应该是善意的。③宽容但不消极的接受,宽容并不等于纵容。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力量,用爱心去宽容是我们每位教师教书育人必须要锻炼的科目――像父母一样去关爱学生,让学生在爱的海洋里感受到师德的力量。

信任是一种有生命的感觉,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对于教师来说,信任学生就是对师爱的最好诠释。

信任是创造奇迹的魔法石。

爱的信任是双方的,信任和被信任都同样重要。信任是一种爱,也是一座桥梁,能帮助教师度过学生的“心河”,直到学生的内心最深处。信任之爱是对学生的特殊鼓励。

爱学生就信任他们,信任学生的同时也是让学生信任老师。信任之爱有时是一种特殊的鼓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信任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有时是一句短短的“我相信”的话语,但是给学生带来的却可能是一种特殊的鼓励和强劲的动力。

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爱是教育的基础

要想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心中怀有对学生的爱。学生离开家庭的温暖来到学校里,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班主任拥有一颗真正爱学生的心,时刻想着学生。班主任要像慈母那样温暖,做他们的贴心人,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理解,获得学生的尊重与支持。二十几年来,笔者一直事事关心、处处体贴学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一有时间就和学生聊天。有的学生家长不能经常来看他们,学生想去洗澡,笔者就利用中午或周末带他们去;学生想吃什么,笔者就去给她们买;学生生病了,笔者就给他们拿药,如果病情严重,笔者就带他们去医院。诸如此类微不足道的事情还有很多,但笔者相信,班主任的爱和关怀是会让学生铭记的。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平时在班级中,班主任要注重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对聋生来说,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班主任树立一个好榜样可以胜过无数次对学生的说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班主任促进聋生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要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必须要做到。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明确指导学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样更有说服力。例如,如果班主任要求学生课堂姿势端正,那么班主任在讲课时也要端正教态;如果班主任要求聋生不要乱扔东西,做名讲卫生的学生,就要用行动去感染他们,当看见教室地面上有废纸、果皮时,主动把它们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成为聋生的一个真实而具体的榜样。班主任以身作则,能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教育学生,更无愧于为人师表。

三、坚持同一个标准

教师的爱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是必须要有度。生理上的缺陷,导致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和意志上,容易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和问题。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身上暴露出的弱点和问题,甚至是错误,其实都是正常的。班主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们的人格,以平常心和耐心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研究犯错误的原因、后果及注意事项,这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更是促使聋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这学期笔者担任聋班的班主任。刚开始的一个月还不错,表面上学生都能够按照笔者的要求去做,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但是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笔者在教育他们时态度和蔼,向他们讲明了道理,他们也承认了错误,有了改正错误的态度。以后笔者更加注意学生的日常表现,不断叮嘱他们,教会他们分辨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尤其是在奖惩方面,班主任对学生都要使用同一个标准,使每名学生都受到公平的对待。班主任要尽量做到公允,一碗水端平,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出现一系列的后续问题。这些年来,笔者对待学生始终坚持同一个标准,对他们的错误和缺点一视同仁,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任。

作者:刘燕 单位:黑龙江省伊春市特殊教育中心

篇7

关键词:家长会;班主任;教书育人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发现有许多的班主任在开家长会方面经验不足,方式也不合理,出发点也不够明确,结果导致家长会开不好,起不到开家长会的目的,应对局面较为普遍。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及体会,浅析在开好家长会方面的几点拙见。

一、让家长掌握班级近况

在学校所组织的每一次家长会,班主任都应该将班级近阶段的基本状况向家长作一个细致的描述,让家长知晓孩子所在班级的详细情况,便于集中对班级状况的了解,尤其是自己孩子的一些表现,为教育好孩子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掌握介绍学生状况之艺术

家长会中,班主任向家长们介绍学生状况是一大主题,所以,班主任在向家长介绍学生状况时,应讲究一定的介绍艺术方式,让家长在听取班主任介绍之时,还能够接受,从而配合班主任开展好班级工作。班主任可以将班级学生按学生的表现从优到差分开排列,优秀的学生做出肯定,并指出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略差一些的学生应从发展的角度,指出他们所存在的优势,客观地指出如何开展工作,共同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

三、辅助家长找寻管理之技巧

在家长会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班主任要做,就是给家长们指点优秀的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技巧,找寻一些优秀的、科学的、完美的家庭教育管理经验,提出注意事项及诚挚的劝告等等。在介绍时,班主任可以给家长们剖析一些较具典型的教育实例,向家长通报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管理方法,使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路可循。

四、典型家庭管理、教育方法交流

家长会要为优秀家长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因为,一个班级中那些优秀学生的背后常常积累着优秀的管理方法,家长会让他们展示一下,给其他的家长指点迷津,定会起到较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介绍之后,可以让家长展示教育孩子的一些成果,如,孩子的作业、成绩单、获奖证书等,往往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

班级中的一些个别学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例如,学生的早恋、后进生的表现等等,这不适用于班主任在家长会上作公开介绍,这样会对孩子的自尊心及家长的颜面受挫。对于这类学生,班主任应把对应的家长留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交流,和家长们一起分析原因,制订教育方法,会对学生的教育起到较好的效果。

篇8

【关键词】 专科学生;学生管理;方法;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专科生的招生人数也随之增多,我国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本科生回笼,继续到职业技术院校学习技术这一特殊现象。但是我国的专科生大部分存在于以本科教学为主的高等院校中,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势必会给教育管理者带来一些工作上的障碍,在众多的专科生管理者眼中,专科生很难管理。因此,如何管理专科生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专科生具有的特点

从专科生在校表现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缺乏学习的能动性。专科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在对待学习的态度方面有一个很大的波动,刚一入校时,表现出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对待学习也很积极主动。过上半年,有些学生开始厌倦学习,开始虚度时光,个人感觉对这个专业毫无兴趣,也毫无动力,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现象很多。个别学生出现了只学习专升本考试的科目,其他一概不学。经常以老师讲的不好为理由放任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看自己感兴趣的书。虚度两年的时光后,会明显发现有些学生突然意识到工作的急迫性和知识的重要性,又开始感兴趣的去学习将来在社会上能用到的知识。

第二,家庭普遍贫困。专科生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一般家里兄妹两到三个,与城市家庭独生子女相比,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的话,家庭经济负担明显加重,专科生学费普遍比本科生学费贵,教育成本就随之增加。如某一个班级,从申请贫困生的比例来看,占本班百分之六十多。从申请生源地贷款的比例看,占所在班的百分之五十多。

第三,心理素质较差,自卑心理严重。专科生中有极个别学生是因为高考没有发挥好才选择了专科专业,与自己的高中同学相比,多少会有些自卑心理。有些学生上了大学,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高中时候刻苦学习,来到了大学却逐渐堕落起来,与本科生的差距越来越大。从这一方面来讲,专科生在以本科教学为主的高校中,确实属于特殊群体。有很多专科生反映自己觉得比本科生低一等,与本科生在一起感觉没有说话的勇气,一旦有这种心理,就会很难克服。

第四,动手实践能力差。专科生家庭环境差,从小接触的新鲜事物少,例如电脑,所以来到大学,从做事的能力上来看,明显比本科生略逊一筹,理解能力也差一些。从分配任务完成情况来看,同样的事情,专科生可能做的质量要差一些。

第五,思想意志不坚定。专科生与本科生相比思想和行为过于散漫,意志不坚定,通常做一件事情不能坚持到底,往往半途而废,就像学习一样,开始充满激情,过一段时间,兴趣减弱。对待某种事物的兴趣也是随着自己的心情而变化。

但是,专科生也具有某些特殊的优点:

一是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专科生一大优势是不会高不成低不就,不像本科生那样挑剔,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会从最苦的活开始做起,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做好,自强,自立。这是本科生与其无法比拟的地方。很多企业更是看重专科生吃苦耐劳的这一特点,所以专科生的就业机会很多。

二是接触社会早,思想灵活。专科生家庭贫困,成熟较早,思想务实,能够认识到社会的现实情况,肯于接受社会现实,尽快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学生放假期间,基于学费的考虑,百分之四十的学生会选择兼职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这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提前一步走进社会。

二、加强专科生管理的方法与措施

根据专科生的以上特点,作为以本科为主的高校,应该从专科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出发,制定不同于本科生的管理方法,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

第一,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针对专科生学习自主能动性差这一特点,要提高专科生学习的自觉性,需要学生自己及各个任课老师的配合。比如学校应该配备工作实践经验能力强的专业课老师,经常讲解有关与本专业的实用知识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工作经验。专科生学习能动性差,就要针对这一弱点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专科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

第二,加强对学生平时的了解与沟通。专科生心理素质差,从与学生聊天来看,总觉得自己比本科生低一等,作为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与专科生平时的交流,利用QQ与飞信等网络工具解决学生心理存在的难题。从老师这一角色上尽量缩小与本科生的差距,多给予学生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与本科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从自身感觉到自己与本科生其实没有多大的差距。

第三,增强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如果一个学生感到自己对社会、对他人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么,他产生的将会是积极的进取心,他的学习成绩就会进步。反之亦然。所以,要帮助学生树立在各方面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尤其是专科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很严重,所以要经常宣传学生身边的一些成功事例以便让学生学习借鉴。作为老师要经常善于发现学生的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和成功,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对提高专科生的自我效能感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利用好贫困生资助政策。专科生家庭普遍贫困,我们要合理的结合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平时的表现,利用国家的贫困生资助政策,帮助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问题,使他们减轻心理负担,更好地完成在校的学业。

第五,进行感恩教育。专科生家庭经济困难,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很差,与家庭经济情况正好相反,因此我们要经常对专科生进行感恩教育,从道德层面上促使他们在校好好努力。作为教育管理者,要从内心帮助这一特殊群体,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关心,这将会对专科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专科生作为现有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们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使这一群体能够健康的成长,使这一群体能够较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进而适合社会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钟晓虹.论高职生逆商的培养[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2] 梁辉.论高职生自主学习品质的缺失与培养[J].考试周刊,2007(45).

[3] 王红时,朱焕桃.高职学生学习内部动机[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篇9

【关键词】班主任 因材施教 现代内涵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205-01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联系科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的个性直接影响着班级的个性、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学有所得,是每一位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但作为“90后”、“00后”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着鲜明的个性,且带有丰富的社会习气:喜欢上网,爱玩手机,热衷追星,爱穿名牌,叛逆等等。怎样教好这样的学生,值得班主任深思。

纵观一个班,学生差异很大,除了常见的性别、年龄、成绩有差异之外,还有习惯、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对待学习的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怎样教好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收获,如愿考上心仪的大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因材施教”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为政》,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与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教学,来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于现在的高中生时代气息丰富,差异较大,因此因材施教就赋予了更多的现代内涵。

1.“因性别施教”

古代女子是不能同男子一样接受学校教育的,所以当时不存在“因性别施教”的问题。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显然“因材施教”应涵盖“因性别施教”。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确存在着差异,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一般早熟一、二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优于男生,再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到了高中,学习内容机械识记成份减少,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发展。男生往往数学、物理成绩教好,外语、化学成绩较差,而女生恰好相反,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要求女生解题时要抓大局,男生则要注重小节,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改善不足以获得充分的发展。

2.“因年龄施教”

有的学生因特殊原因读书稍晚,有的学生留过级,再加上病休等因素,使得班上学生的年龄组成最大的有四岁的差距,年龄不同,心智发育不同。年龄较小的往往好动,爱讲话,粗心大意,考试时非智力因素失分较多;而年龄较大者,多有早恋的现象,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因此班主任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调教,使得各有进步。

3.“因需求施教”

现代社会呼唤多种多样的人才,衡量人才的标准日益多元化,分数不是唯一标准。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相同;家庭对小孩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家庭条件较差的希望小孩鱼跃龙门,家庭条件较好的有要求子女考上好大学的,但大多只要求学生能健康成长,能上大学即可,他们对小孩的情商要求比智商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的高中生可分为三种类型:“读书族”、“上班族”和“享乐族”。所谓的“读书族”即老师眼中的优生,学习目标明确,动机强烈,努力向上,认真刻苦。“上班族”即将读书看成是一项工作,上课读书,课余玩乐。“享乐族”即老师眼中的问题生,不爱读书,喜欢上网,玩手机,甚至抽烟喝酒。班主任要将学生分类,区别对待,使用不同的标准,不能仅以分数来衡量,毕竟他们的需求不同,但也要加强教育,发展情商,修炼内功,至少要遵纪守法。

4.“因性格施教”

篇10

关键词:高中物理 学困生 方法

一、教师需要深刻反思

不少中小学生反映,教师是影响他们对一门学科是否感兴趣的首要因素。而几乎所有遭到老师恶意批评的学生,基本上都会对这位老师所担任的教学科目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在这门学科上掉队。教师眼里的学习困难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缺点和不足,是由于教师习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如衡量学生的发展,只用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学习方式是否正确,只用上课是否乖乖听话、遵守课堂纪律为标准;衡量学生是否聪明,只用反应速度的快慢作为标准。对待这些所谓的“差生”,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反思:一是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上课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那么他可能发散性思维比较好;写作业拖沓,但他可能仔细周全;二是反思教育教学工作,建议建立档案袋记录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充分认识自己对学生的影响,有的放矢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三是反思对学生的态度,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宗旨,让每一个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

二、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矫治

不少研究者及教育工作者认为,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和自卑感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确实学习困难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往往不能尽如人意。但问题是,学习困难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并不是其本质原因,可能仅仅是其他障碍(如注意涣散、统觉失调、心理障碍)所导致的学习成绩低下而引起的不良结果。如果我们不考虑这些本质原因,而是舍本逐末,那对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效果不佳也就不足为奇了。笔者认为,为了能卓有成效地教育好学习困难学生,必须形成以下共识:学习困难学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学生,而是存在特殊障碍的特殊学生,他们应该成为特殊教育的对象。事实上,在国外一般也把这些学生划入特殊教育的对象中。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时,我们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考虑对策。

(一)从微观角度讲,我们可以从感觉统合训练、心理障碍矫正两方面采取措施。

1.感觉统合训练。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目前心理学上已有针对性较强、效果较为明显的方法,这就是感觉统合训练。事实上,国内的一些研究(田万生等,1999;方耀华等,1999)已发现,在感觉统合训练后,学生学习等四个项目的测分均有显著的提高;从家长和老师反馈的信息提示,语文数学两科成绩都差的学生,治疗后数学提高的幅度较语文大,考试成绩改善出乎意料之外”。这说明,感觉统合训练确实是矫治因感觉统合失调而造成的学习困难学生学习障碍的有效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些学生来讲,矫治越早越好,最好能在入学前发现这些问题,并予以及时矫治。

2.心理障碍矫正。教育者首先应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即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并不是这些学生故意与教师作对,而是心理障碍的“正常”表现,因此对这些学生进行严厉的训斥、恐吓与惩罚不但不可能收到预期效果,相反还会因为学生产生与教师的对立情绪而产生其他负面影响。在正确认识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障碍的基础上,教师应建议家长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以消除心理障碍。此外,为了预防可能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也应考虑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措施,通过日常教学中心理卫生措施的渗透,达到“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之目的,从而减少因心理障碍而诱发学习困难的可能性。

(二)从宏观的角度讲,教育行政部门应考虑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和矫治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中国的特色,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承认这一点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学生心理健康的保障和矫治方面应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增进上,在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知识水平上还存在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可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在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上,对有关的心理卫生知识进行强化教育,以保证每一位在岗的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

2.为每一所有一定规模的学校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这些专业化的教师必须承担以下任务:心理咨询员、心理辅导任课教师,并为其同行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可以考虑由几所学校联合聘请心理辅导教师的方法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