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资产评估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司的资产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司的资产评估

篇1

一、创业板公司特点分析

(一)创业板公司的行业特点

中国证监会于2010年3月19日《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板推荐工作的指引》(证监会公告2010年第8号),明确了创业板的市场定位,即我国创业板主要界定在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的企业,以及其他领域中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成长性强的企业。并要求保荐机构重点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深入核查企业是否拥有关键的核心技术、突出的研发优势、创新的业务模式以及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并在成长性专项意见中予以说明。从证监会受理的14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行业,占比达68%;同时,即使部分公司所处的传统行业科技含量不高,但在技术和商业模式方面也有明显的创新特色,如主营户外用品的“探路者”、主营农机连锁的“吉峰农机”等。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

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上市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高新科技企业、高风险成长型企业。这直接决定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或实物性资产所占比例偏低,通常这类公司被称为“轻公司”。与制造业不同,由于行业本身的特点,“轻公司”资产结构中,天然就脱离了厂房、大型生产设备的要求。在eBay(主营网上拍卖)、谷歌(主营网络搜索引擎)、微软(主营软件)这三家企业与通用汽车的财务数据对比中,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种区别。“轻公司”的资产主体主要包括现金类资产或无形资产等,而在制造业公司中,大量资产为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据相关学者研究得出结论,创业板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比率较低,平均值为17.01%,流动资产比率较高,平均值为70.15%,这与高新技术企业以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为主要业务的特征一致,它们主要通过产品差异获取利润,不同于以规模经济、扩大产能、低成本优势获取利润的制造业。

二、我国拟上市创业板公司评估问题分析

本文主要分析创业板公司设立、发行、信息披露、退市四个环节所涉及的评估问题:一是创业板公司设立及设立后并购等行为,应充分体现无形资产价值;二是创业板公司在发行定价时,应充分利用资产评估的专业功能,合理保障新老股东的权益;三是创业板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应加强评估提供价值信息的功能;四是充分发挥资产评估对创业板公司退市界定中的作用。

(一)公司设立时,应充分体现无形资产价值

资产评估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是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确定股东权益和股本大小,即核定出资资本。最普遍的是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各个出资人的权益以及股本结构都是通过评估来量化的。还有就是为了改善股东结构,通过增资扩股或转让部分股权引进新股东,需要对出资人的资产进行评估,以便作为对价的依据。二是主要是作为企业改制兼调账的依据。企业改制评估后,根据评估师提供的资产负债明细,设立或调整公司报表或账务。三是为公司工商注册提供验证出资额的合法依据。从目前创业板市场的资产评估作用看,主要体现的也是上述传统的角色,即:为拟上市创业板公司设立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时的股东出资资本核定提供价值参考依据,以及为部分创业板公司设立后上市前并购时的交易资产提供交易定价参考依据。

在这两个环节进行的资产评估,主要是以审计确认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确定评估范围,采用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对于拟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拥有或控制大量直接决定其未来成长性并产生收益的无形资产,尽管是企业收益的核心资产,由于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要求,或者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定义要求但不能准确计量,并未在企业账面体现,也未在这两个环节的评估中体现,可能使发起人(老股东)权益被低估。

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没有太多的设备、厂房以及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主要靠人才、技术、管理以及其他不可轻易获取的资源等无形资产来经营,账面资产价值与企业价值差别巨大。创业板公司申报发行的有关材料和招股说明书中说明或披露的无形资产相关情况,通常是关于无形资产可行性方面的信息,并没有直接给未来投资者一个投资价值的概念。因此,需要在资产评估环节研究如何合理评估创业板上市企业账面未体现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而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

(二)创业板公司在发行定价时建立评估机制

根据《证券法》和《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7号)的相关规定,IPO发行价是通过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的方式确定。在发行价确定时,老股东的权益是否被关注或如何考虑,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如在国资领域,国资监管部门并未通过国有资产评估的管理手段对国有企业IPO发行定价实施监管,只是根据《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国家工商总局令第22号),对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原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并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资”。而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2号),出于连续计算持续经营时间的考虑,有限责任公司一般都是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这样,资产评估仅具有核实账面净资产是否存在减值的意义,对发行价的确定起不到任何影响和制约作用。而从2008和2009两年中8家大型央企IPO数据显示,上市日后20个交易日均价较发行价平均溢价26.19%,除3家溢价在10%以内,其余5家溢价均超过20%,最高者达到54.91%,远超过发达股票市场正负15%的一般振荡幅度。这固然有二级市场投机炒作的因素,但也不可忽视询价机制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借助独立第三方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对企业IPO发行定价提供有效的专业意见,对于保护包括老股东的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国家相关部门的法规不难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IPO这种上市前的增资扩股行为,也是一种产权交易行为,其一级市场发行价实质上就是一种产权交易对价,应当按照公平对等的原则,合理量化老股东的权益价值。现在市场存在国有企业改制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以后若干年才获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虽然改制时进行了资产评估,且按核准备案后的评估结果进行了调帐,但是经过若干年的生产经营,宏观环境、市场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改制设立公司时相比企业价值会发生很大变化,企业账面价值不能客观反映公司价值,如果这时仍按账面净资产作为公开发行股票的价值基础,明显不能反映原股东的权益价值。因此,在发行时应当进行资产评估1。

从上述创业板公司资产结构分析,不难看出,创业板公司账面记录的资产,无论历史成本、还是重置价值,与企业收益的对应性极弱,也就是说,这类公司的收益对应的资本并不完全体现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企业资产负债表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定义及其确认并计量的结果,以其为基础的评估价值,并不能客观体现高新技术企业股东真正的权益。同时,在创业板公司设立评估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财务结构往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股票发行时,对等确定在企业法人资产中的权益额和占比,明显有损老股东权益。因此,在创业板IPO环节建立评估机制,体现不同于传统评估核定出资资本功能的评估作用,采用投资价值类型,体现老股东权益,是保障新老股东权益的有效手段,也是资产评估功能的真正体现。

(三)创业板公司上市后建立价值信息披露评估辅助机制

由于创业板市场上市标准较主板市场低,投资风险较大,信息不对称程度高,发生市场操纵的可能性较大,危害性也大。资产评估所提供的公司的价值信息和价值尺度,直接关系到债权人和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对于保证债权人、投资人的安全和理性决策,保证资本市场有序运行必不可少。目前,《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提出对大额交易、关联交易以及上市企业破产时的评估要求:第9.2条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10%以上,该交易涉及的资产总额同时存在账面值和评估值的,以较高者作为计算数据;第9.15条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交易事项的类型,披露交易标的基本情况,包括标的评估值;第10.2.7条规定上市公司披露关联交易事项时,应当向深交所提交交易的定价政策及定价依据,其中包括成交价格与交易标的评估值;第11.10.8条规定上市公司披露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事项时,应当按照披露事项所涉情形向深交所提交的文件包括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文件。

篇2

    为了适应股份制改造试点和证券公开发行资产评估工作的需要,加强对评估机构的管理,根据国务院91号令《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国发(1992)68号)规定,现批准确认以下评估机构从事股份制试点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资产评估资格并向社会公告。

    中发国际资产评估公司

    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中诚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立达建筑审计事务所

    中信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投资咨询公司

    中洲会计师事务所

    兴业会计师事务所

    北京中机审计事务所

    北京会计师事务所

    深圳资产评估事务所

    深圳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市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大华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师事务所

    广州资产评估公司

    天津审计事务所

    江苏省会计师事务所

篇3

【关键词】 资产评估; 监管; 有效性

一、概述

从2004年的四川泰港到近年的PT南洋及正和股份,由于资产评估而引发的一系列上市公司欺诈问题已逐渐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与此同时,由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及财政部组织的行业检查也表明,执业质量不高是我国资产评估机构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如果仅是个别现象,我们可以归咎为评估师职业道德低下或执业能力有限,但当类似情况一再发生时,就不得不考虑整个行业监管运行失效的问题。

二、现状及分析

(一)以资抵债

就以资抵债的资产评估而言,评估价值的公允性值得关注。如美尔雅集团大股东用以抵债的磁湖山庄,其账面价值为9 627万元,而评估值竟达16 596万元,评估升值幅度高达72%,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的抵债资产实质并不盈利。再如,西宁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股东西钢集团以767 197.8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偿还西宁特钢16 966万元的应付账款,对于这项重大的以资抵债,其报告中只提到了该项土地使用权的评估价为18 155万元,而该项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只字未提,投资者从何了解抵债资产的质量呢?在对以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作为抵债资产的评估中,由于折旧、减值等因素的存在理应使得评估价低于账面价值,但很多企业却是评估价值接近甚至超过了所抵欠款的数额。如,ST冰熊的大股东分别以用于冷柜生产的机器设备和雪苑宾馆房产冲抵上市公司的两笔欠款,其中,用于冷柜生产的机器设备账面价值为1 260万元,而评估价为1 413万元,略高于1 409万元的债务数额;雪苑宾馆房产账面价值为906万元,其评估价为1 065万元,与相冲抵的债务额1 065万元基本接近。这不得不让人们质疑,所有一切都是巧合还是另有原因?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如ST东盛等,公司以资抵债的资产评估价之所以高出市场价几倍甚至十几倍,在于评估机构是在基于较好的业绩基础上来进行估价的,但最后这些资产却没有达到承诺的盈利水平,上述这些欺诈行为显然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二)企业合并重组

为了重组保壳,2009年11月宁波银亿控股集团以承担部分债务为条件,从S*ST兰光原控股股东兰光经发取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并计划注入旗下房地产资产。在这一过程中,银亿房产100%股权溢价增值率为285%,评估后的资产溢价近3倍。除了未考虑仲裁结果的影响而乐观地将一些项目产生的长期应收款增值外,更多的是其账面余额仅为19.7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评估结果增值了22.3亿元,总值超过40亿元,增值率达到113%,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该项资产增值成为导致净资产最终评估增值2倍多的主要原因。类似的还有*ST亚华,股改重组后,其五家房地产公司净资产总额由评估前的9.14亿元骤增为45.68亿元,评估增值36.54亿元,增值率高达400%。在房地产市场发生极大变化的情况下,2008年3月31日及2008年12月31日估值竟然与一年多前估值相等,这不得不让投资者质疑评估的公允性。

2009年,沪深两市87家上市公司注入资产的账面值合计1 727.89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2 748.77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59.08%。不难看出,资产评估已成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定价的核心。截至2010年4月,全国资产评估机构已达3 500余家,注册资产评估师3万多人,资产评估从业人员达到8万多人,由证监会和财政部联合批准的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有70家。2007年9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对其会员进行了执业质量检查。本次检查是资产评估行业第一次自律性的检查,共选取了22家特别团体会员及其11家分所作为检查对象,共抽查资产评估机构正式出具的122份评估报告,其中抽查价值评估报告82份,占抽查报告总数的67%以上,主要根据现有的准则、规范等着重考察评估工作底稿、评估报告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与2004年的检查相比,虽然很多方面有所改善,但此次检查中所涉及的本质问题更为突出,主要包括评估执业质量、事务所内部治理等。随后在2009年全国性的资产评估检查中,上述问题同样存在,如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少数评估机构对于整体资产的评估结论以及单项资产的具体评估政策方面选择性地使用评估方法、部分项目评估方法的选用以及评估结果的取舍受制于交易各方在博弈中的主动权、交易的目的、交易的关联性等多种因素,从而大大影响了交易定价机制的正常运作。这些情况的出现,除了新准则自身的原因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资产评估行业的执业监管亟待加强和提高。

1.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缺少独立性

评估业务的委托主体错位及评估机构没有真正独立使得评估师在执行业务的时候缺少独立性。在委托人、资产占有方、评估师构成的三方契约关系中,只有当评估师能完全依据事实作出正确判断并不受任何影响地出具评估报告时,所作出的评估结果才是公允的。由于管理当局与事务所之间不存在任何契约或利益关系,因此从理论上说可以保证其公正性。但由于业务的委托人实际上是公司的管理当局,而董事会决定评估费用的权力又被管理当局控制,因此聘任事务所的真正权力掌握在管理层手中,委托主体的错位极大影响了评估师的独立性①。同时,部分从会计师事务所分离出来的评估机构实际上没有真正独立,部分合并成立的评估机构合并后治理结构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多头管理依然存在,作为独立性重要“保障”的内控体系也未予以真正实施。因此,如何在资产评估行业中保持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独立性,减少相关方的利益冲突(Beauchamp&Owie,1988),客观独立地出具评估报告是监管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规范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机制

截至2010年,财政部、中评协等已了18项评估准则②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办法,包括《资产评估执业行为自律惩戒办法》、《会员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资产评估行业谈话提醒办法》、《资产评估执业质量自律检查办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关于从事证券期货相关业务的资产评估机构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等,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制度平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但迄今为止,注册资产评估师法及资产评估法尚未出台,很难从法律上赋予资产评估的地位及明确权利和义务,且资产评估准则的内容也过于简单,难以为评估师及评估机构的执业行为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指导、规范和监督。因此,应抓紧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准入、退出和惩戒机制,继续推动资产评估准则的建设,形成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

三、对策

(一)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准则体系

美、英等发达国家资产评估业起步较早,在这一方面的经验较多,我国应吸收、借鉴国际资产评估行业的经验和做法(如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应由关联交易的受益人即大股东等出面聘请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对交易的资产实施评估,而应由中小股东联合聘请,即实行少数股东聘请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制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国际通行惯例相一致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及准则、指南等来对原则性条款进行更详细的解释③,规范评估程序,建立诚信档案,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退出机制,加大惩罚力度,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规范,通过评估立法从根本上解决评估行业管理体制问题。

(二)推行合伙制组织形式,加大责任比重

改变以往由事务所兼营评估业务的做法,由专营评估机构或第三方评估团体开展评估业务并全面实行合伙制。在推进资产评估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建立的同时,适当加大事务所及发起人或合伙人的风险责任比例,增加违规的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的赔偿责任,提高违规者的投机成本,避免资产评估机构为利益驱动而与企业联合造假的行为。

(三)促进业界合作,加强共享力度

随着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资产评估与会计业务的合作也日趋加强,进而使得会计信息责任体系由以往的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二维责任体系发展成为会计责任、评估责任和审计责任构成的三维责任体系。作为其应用的保障,评估机构应与会计部门积极沟通,加强配套数据库的建设,明确相关价值确定的方法、影响因素等,或适时出台相关的操作细则,以加强对资产评估职业界的指导,促进会计界与审计界对公允价值等评估结果的认可和采纳。

(四)加强自律监管,建立双重监管体系

行业内部自律监管和政府外部监管是保证评估行业执业质量的两个重要手段。行业自律检查是目前规范上市公司评估业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目前环境下,评估机构应进一步提升行业自律监管水平,完善监管制度,强化执业质量自律检查,建立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同时,加强评估行业与政府的协同监管,实现行业自律监管与政府监管的有效统一。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充分披露,但在市场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能否真实、有效地对上市公司的信息进行披露,则需要资产评估行业的紧密配合。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大力加强资产评估问题的理论研究,尤其要针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实践中涉及到公允价值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业务相关准则的制定工作,完善涉及上市公司相关业务的评估准则,提升执业规范化程度,规范评估实践应用,提高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促进整个评估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沪举行上市公司资产评估监管交流会议[J].中国资产评估,2009(1).

[2] 严绍兵,王莉莹,等.中国上市公司资产交易中评估结果与交易价格之间差异的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08(5).

[3] .中国资产评估对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几点贡献[J].经济研究参考,2007(6).

[4] 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N].中国会计报,2010-01-08.

[5] 张牡霞.财政部:资产评估应更好服务于经济建设[N].上海证券报,2010-09-11.

[6] 河南冰熊保鲜设备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年度报告[N].上海证券报,2002-03-02.

[7] 上市公司2009年度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专题分析报告[N].上海证券报,2010-04-16.

[8] 孙树明.资本市场与资产评估[J].国有资产管理,2010(1):29-31.

[9] 关于对特别团体会员进行2007年度资产评估执业质量自律检查的通知[S].中评协[2007]82号.

篇4

一、评估中介机构与评估委托方的归责

评估机构作为社会中介组织,对外承担三种责任:

(一)行政责任。国务院91号令规定,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结果失实的,国资管理部门可以宣布评估结果无效,并可以对该资产评估机构给予处罚。还规定,被处罚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国资管理部门申请复议。但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不再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因此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在现行体制下能否成立,在实践中值得探讨。

(二)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229条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前款规定的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一款规定的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三)民事责任。评估机构作为受托方,与委托方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之间形成委托合同,适用《合同法》调整。对由于资产评估机构的过错,给国有资产占有方造成损失的,可依据《合同法》第406条的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评估机构在处理委托事项过程中,由于重大过失或故意,给国有资产占有方造成损失的,应由资产占有方追究其违约责任。

从另一角度来考虑,国有资产买受人出于对资产评估机构出具报告的信赖,做出并实施了国有资产购买行为,但因评估报告存在重大缺陷使其形成错误的判断,造成重大损失的,国有资产买受人是否可向评估机构请求损害赔偿?要解释这一问题可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

浙江某鞋业厂(A1)为国有企业,其投资主体为浙江省某鞋业集团公司(A)。鞋业厂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常年亏损,企业难以维系。为甩掉历史包袱,鞋业集团公司努力为其寻找新婆家,后被江苏省某民营鞋业公司(B)相中。B公司长期以来欲扩大在浙江省的市场份额,想通过兼并浙江老厂的行为实现其市场战略意图。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A公司委托某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评估后鞋业厂净资产为245万元。买卖双方经协商,一致同意以评估确认值作为转让价款的依据,并签订了正式的国有资产转让协议,B公司一次性支付了245万的转让价款。B公司进驻A1厂后,发现评估报告结果与实物资产情况相距甚远,评估机构未按国家评估规范进行实物核查,只是“闭门造车”,简单根据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套上某某计算公式,在一天内“计算”出评估值。A1厂的实际净资产仅为52万元,大多数实物资产都因国有企业常年管理失控而早已丢失。

B公司立即要求解除与A公司的国有资产转让协议,并要求A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还要求评估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评估机构辩称,其与B公司未发生业务关系,评估机构也未从B公司处获得收益,B公司不应向其主张赔偿。B公司以侵权为由,坚持将评估机构告上法庭。

评估机构对B公司的侵权行为是否成立,应从侵权行为构成要件切入分析。按照民法通则,构成一般侵犯责任要具备四个要件:(1)损害事实客观存在。国有资产买受人因评估报告不当,做出错误判断,给自身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这一事实客观存在;(2)行为违法性。评估机构未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等行政法规、文件的要求,履行必要的评估手续,其行为具有违法性;(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B公司的购买行为,出于对独立中介机构所出具报告的信赖,如未有该评估机构提供评估报告,B公司也不会支付对价。因此,可以认为,B公司的购买行为与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的过错。评估机构搞“纸上评估”,存在严重过错,这是不争事实。对于评估机构执业过程中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应采用过错责任原则,即以行为人——评估机构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

为规避上述风险,评估报告常有下列声明:“本评估报告仅供贵公司为本次特定的评估目的使用,并报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评估行业管理机构审查,未经评估机构同意,本评估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向委托方之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媒体上。”评估机构意图以此来规避评估报告由委托人以外的第三方使用所带来的侵权责任。

二、评估方法对评估报告公信力的影响

通行评估方法有四种:(1)收益现值法,将被评估资产在剩余寿命内的预期收益用适用的折现率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并以此确定被评估资产价格;(2)重置成本法,在现时条件下重新建造或购置一项全新状态的被评估资产所需的全部成本,减去该被评估资产的各种陈旧贬值(含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后的差额作为被评估资产现时价格;(3)现行市价法,按市场现行价格为价格标准来确定资产价值;(4)清算价格法,以清算价格为标准,对企业或资产进行价格评估。

上述四种评估方法各有利弊,收益现值法在未来年限收益不确定的情况下,将难以操作;重置成本法简便易行,但成本增加与价值增加之间未必具有必然联系,因此很难反映市场真实价值;现行市价法如遇到同类物品交易实例太少,将会使评估结果缺乏参照;清算价格法的运用容易出现价格低估的情况。

在现实评估运作中,一份评估报告往往对不同种类的标的采用各异的评估方法,而且各评估机构在具体评估过程中采用的参数也不同,这将导致同一交易标的由不同评估机构评估得出的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我们在实践操作中曾遇到一件有趣的案例:某有限责任公司的两家国有股东关系不佳,都要转让所持有公司的50%的股权,各自委托不同的评估机构在同一评估基准日进行评估,得出评估值分别为300万和600万,究竟采用何种评估结果引起了较大争议。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为:(1)评估协会细化评估操作规范,使同一时点、同一标的的评估值在不同评估所之间趋于一致;(2)对账面原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国有资产评估项目,要求由两家以上评估所共同出具评估报告,一来可仿照再保险的有关做法,降低评估机构间的恶性竞争,二来可降低因人为故意或过失原因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

三、或有债务影响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个别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内部管理混乱,公章管理失控现象常有发生,这就造成许多或有负债未在账上体现。而评估机构的原始资料来源于委托企业,如委托企业未提供相应资料,评估机构便无从着手。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评估,净资产=资产-负债。这不同于简单的资产评估,提供多少实物就评估多少。如果负债未完全列入报表,将直接影响净资产评估值的准确性。

或有负债有时连现任企业经营者都不清楚,所以当委托评估企业未提供或无法提供真实、完整资料,致使评估报告失实,给评估报告使用人造成损失的,受损人是应当向资产占有方索赔还是应向评估机构索赔?举证责任在评估机构一方还是在受损方?笔者认为评估机构承担的责任应为过错责任,即需要受损方提出评估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存在过错导致其损失的有力证据。

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企业出售时,出卖人对所售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损益状况等重大事项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影响企业出售价格,买受人就此向人民法院主张补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四、评估机构收费与评估结果的关系

评估机构的收费有国家统一规定阶梯标准,基本上体现“高估高收、低估低收”的原则。这一收费方式事实上诱导了评估机构高估评估标的,评估报告的公信力易于受损。

五、无形资产评估的障碍

我国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作如下表述:“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主要特点是:(1)依附性。无形资产不具有独立的物质实体,不占有空间,但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现其自身,这是有别于有形资产的重要特点。如土地使用权依托于土地,商誉混于企业的整体资产;(2)不确定性。无形资产价值受市场、经营等综合因素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今天上百亿的无形资产,明天可能一文不值;(3)独特性。无形资产常是各有特点、独立成形,互相之间缺乏可参照性。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国有资产评估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无形资产属法定评估范畴,但在许多实际工作中,无形资产未评估即出让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在于无形资产评估缺乏定性定量标准,即便评估也因与市场价值严重脱节,缺乏实用性。但如任由无形资产未评估即出让的现象发生,可能会导致百年老字号的招牌拱手送予他人,造成国有资产的“无形”流失。

笔者认为评估不能解决的事情,留给市场机制去解决。不管评估值合理不合理,只要确定国有无形资产的出卖时点,交由产权交易机构进行充分的出让信息披露,实行公开交易,用市场机制检验价格,这就能从制度上确保在这一特定的时点上,不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六、评估结果的确认或备案

长期以来,对国有资产评估结果采取确认制,即《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委托单位收到资产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后,应当报其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同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确认评估结果。”以往,评估机构对行政部门的确认行为是喜忧参半,“喜”在有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相应的评估机构的自身责任似乎有所缩小;“忧”在评估过程有了确认程序,许多评估机构的结果被调整或修改,评估时间过程也相应有所延长。

笔者认为,在评估机构出具结果后确认程序,容易导致责任模糊。如评估报告的使用者认定经确认的评估结果有重大瑕疵,是对评估机构提起民事诉讼还是向评估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尚有争议。所幸的是,2001年12月31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第14号令)出台后,国有资产评估确认制改为备案制。备案制减轻了评估行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相应增加了评估机构的责任感,评估机构无法再用行业主管部门的确认书来抗辩自身的过错。《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号令)更加明确了这一定位。

但需指出的是,《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号令)是行政法规,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财政部14号令)、《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号令)是部门规章,后者效力低于前者。以部门规章改变行政法规的规定,恐有不当之处。建议在适当时机,应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对评估结果的处理方式重新加以明文规定。

篇5

甲公司拟向乙公司投资现金50万元(乙公司原注册资本为50万元,拟增至100万元),占乙公司股份的50%,乙公司2005年4月30日报表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是负数,甲公司这笔投资的账务如何处理?乙公司在甲公司增资后又进行了资产评估,评估的结果显示所有者权益大于100万元,也就是说4月30日前的所有者权益的负数经评估后成为正数了,乙公司于6月份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了账务调整,这样做合规吗?相应地,甲公司应如何调整账务?

针对上例,笔者首先分析第一问,甲公司对这笔50万元的投资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企业用现金购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因此,当股权投资成立时,应以50万元借记“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贷记“银行存款”。

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并分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投资成本)”科目,并按规定的期限(合同规定了投资期限的,按投资期限摊销;合同没有规定投资期限的,按不超过10年的期限摊销)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上例中没有说明乙公司2005年4月30日报表所反映的所有者权益是负的多少,有可能是负的60万元,也有可能是负的30万元。如果乙公司的权益负数大于50万元,那么甲公司所能享受的乙公司账面权益也是负数;如果乙公司的权益负数小于50万元,那么甲公司还能享受乙公司一部分账面权益。但有限责任公司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因此,无论乙公司的权益负数是多少,甲公司的股权投资差额最多也就是50万元,这个股权投资差额是要摊销计入损益的,也就是说甲公司最多是50万元的投资损失。

假如乙公司的权益负数大于50万元,则甲公司应做账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5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50万元

假如乙公司的权益负数是30万元,则甲公司应做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4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 40万元

甲公司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应当在合同规定的投资期限内或10年内等额摊销。

下面,笔者来讨论评估入账的合规问题。

要想知道乙公司将评估结果进行账务调整是否合规,需要了解资产评估的结果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入账(或调账)。根据有关规定,资产评估的结果只有在以下情况下可以据以入账(或调账):

一是国有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改建为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转换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并根据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企业相应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评估资产必须依照《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聘请具备资格的资产评估事务所进行资产和土地使用权评估(见《公司法》和《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11月)。

二是国家规定的清产核资 企业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清产核资批复文件,对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并将账务处理结果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见《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9月)。

三是全部股权收购 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股权时,如果被购买企业保留法人资格,则被购买企业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如果被购买企业丧失法人资格,购买企业应当按照被购买企业各项资产评估后的价值入账(见财会字[1998]16号《关于股份有限公司若干会计问题解答》)。

四是经股东确认的非货币性资产出资一般也是以评估价作为参考,入账基础是股东协议和评估报告 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对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或者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见《公司法》)。

篇6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问题对策

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是指,在金融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对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方法的公允程度和合理性以及评估价值类型的选择。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是伴随着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和使命出现的新生事物,多数是债权资产的评估,而且国家目前对债券资产评估还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在评估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探索。本文就目前金融不良资产评估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做简单分析。

一、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估理论需不断完善

对于目前的金融不良资产评估行业,我国还没有比较完整的评估理论体系,我国资产评估所遵循的评估规范和条例主要有《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房地产估价规范》等,而这些规范不适用于金融类的不良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只适用于事物性质的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对于那些非正常交易,非连续运行的不良资产来说,它们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规范条例。尽管《金融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吸收了各方关于不良资产评估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并且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评估办法和程序也不尽相同。因此,我国应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价值体系。

(二)部分债权性资产的产权依据不足

资产管理公司在对委托和评估机构对金融资产的处置过程中进行相关的咨询和评估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些债权性的资料。由于这些数据资料中有些还不能够提供一个较为完善的财产产权证明,从而就加大了评估中介对其评估目标确定产权性质和数量的难度系数,给评估这一环节带来了不少的阻碍。有些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主要资产,在进行债权转让时具有一定的转让价值,导致处置结果和评估结论明显脱离,给债务企业恶意隐匿资产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评估价值产生的差异较大

根据交易情况和评估案例统计分析,得出评估范围的误差为14%左右,而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价值和评估价值之间的差值,远远超出这个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多数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不完整、不连续、不完全的。2.一些不完全相关的其他评估数据不完整。3.企业的少数房地产并没有房屋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等手续文件证明。4.对于停止甚至倒闭的企业,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5.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无法出示投资协议和合同。

(四)没有统一的计费标准

对于不良资产的评估类型主要有股权类和物权类两种,评估形式包括信用评价法、模拟拍卖法、假设清算等方法来确定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评估方法的不同也使其工作量不同,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评估方法制定不同的计费标准。目前资产管理公司采取的多是将可回收的债权或拟处置的债权作为新的底线和计费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评估中介对不良资产评估分析的主动性。

二、解决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的金融资产评估方法标准体系

金融资产评估与一般的资产评估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呼吁有关职能部门尽快制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评估标准,尽快解决债权评估和偿债能力评估中可能出现的政策、理论和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在工商企业资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认真研究金融资产的结构特点、状况、以及金融资产重组的要求和政策,借鉴国外先进的金融资产评估方法,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

(二)使用合理的评估产权依据

对于出现评估资料不完整、产权依据不足等的情况,在处置金融资产的过程中,应该以实质重于形式作为根本,实事求是,详尽的对其进行概况分析。对于本身就已经拥有一些支配和控制权的那些金融资产,只要在事实上给予控制人一种经济方面的收益,那么就应该考虑在一边方面的评估。然后在以重要性为目的,通过对内部的了解和对外部的观察,分析贷款户的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其中调查的内容包括与之相关的行业信息分析、财务分析报告、公司年报以及资信评估报告等资料的核实情况。再针对每一笔金融贷款的具体运作情况,将各类风险贷款状况划分为不同类型,并加以归类,能够更加准确、快捷的核定每笔贷款的最终评估价值。对已经出现的评估资料不完整和产权依据不足等各种情况,只要有借款人和贷款人都能够确认的资产转让协议,并且具备房产管理部门出具的证明都可以作为评估产权的依据。

(三)对非市场因素进行有效的评估

为了解决非市场因素问题,应制定出具体的规则,基于非市场因素具体分析,建立公允价值的资产评估体系,更进一步的调查价格分析结果。满足法律、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方面的需求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配置,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四)尽快出台有关不良资产评估的计费标准。

篇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资产评估管理的体制条件和形势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式改革提供了基本条件。首先是资产评估业务的深入发展,资产评估范围已不仅限于国有资产领域,而开始为全社会各类资产的交易定价提供中介服务,对于非国有资产评估则不须政府部门立项确认;其次,资产评估机构已经脱钩改制,资产评估机构依附于政府部门的局面已经改变,评估执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评估机构及人员独立客观执业的条件基本成熟,有能力承担其应当承担的责任;再次,原企业主管部门撤消,国有企业与党政机关脱钩,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正在进行相应调整,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其核心是通过组建授权投资机构,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具体承担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责任,其中就包括以出资人身份对下属企业的有关评估事项进行管理的职责。为促进资产评估机构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执业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既是国际惯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我认为,我国于2001年对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十分及时和必要。

一、管理制度改革

明确规定取消了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评估立项、确认的审批制度,并针对评估项目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财政部门的核准制或财政部门、集团公司及有关部门的备案制。有关经济行为的资产评估活动由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按照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独立进行,评估报告的法律责任由签字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及所在评估机构共同承担。

二、行为规范改革

对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评估机构在涉及评估全过程的行为提出了更严密的规范和要求。首先是对占有单位必须进行资产评估的各类经济行为作了更为科学、合理的划分,补充完善了有关法定评估的情形,并将占有单位以评估结果为基础的交易定价、应评而未评以及聘请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等行为都纳入监管范围;其次是明确要求评估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所规定的评估程序、方法和标准,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资产评估,特别是不得违规执业或出具虚假评估报告。

三、监管方式改革

进一步加强对资产评估活动的监管力度。财政部门今后对资产评估活动的管理方式将从以项目审核为重点转变为以制定政策法规和依法监督检查为重点,对评估项目执业质量及占有单位参考评估结果的定价行为进行抽查等将成为财政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方式。这就要求财政部门转变观念,切实履行好对资产评估活动的监管职能,加大对评估各方违法行为的处罚,确保国有资产权益不受侵犯。

通过这次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减少了行政性审批,加强了评估管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行政效率,从源头上防止了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对于评估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

1、有利于评估行业的规范发展

评估机构及人员直接对评估报告承担法律责任,符合国际惯例,有助于评估机构及人员依法公正执业,提高执业质量和水平。中介机构独立承担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促进其严格依法进行评估、规范自身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走出这一步,将有利于我国评估业的健康发展。

2、有利于财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

除极少量经政府批准的重大项目的评估报告须由财政部门核准外,其他评估项目均实行备案。改变重微观、重审批,轻宏观、轻规范的现象,集中精力制定政策,加强监督,既可提高行政效率、符合行政管理规律,又能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加强廉政建设。

3、加大并强化集团公司对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责任

篇8

我们的专业是工程管理,房地产是我们以后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加上我俩对房地产十分地感兴趣,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房地产信息充足的企业来丰满自己幼嫩的翅膀。房地产评估公司属于房地产中介机构,是房地产开发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这里实习会使我们得到更好的锻炼。而许多专家学者给房地产估价下了一个美妙的定义房地产=科学 艺术。正式这种既有科学知识的严谨也有艺术的魅力,我们才能满腔热血的爱上房地产估价这一行业,才能主动的才房地产的知识中自由的遨游!

实习的一个月很快就要结束了,再回首这丰收的一个月,我们感到十分的欣慰,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公司介绍

北京北方房地产咨询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公司)系北京北方房地产咨询评估中心(隶属于国土资源部)脱钩改制后形成的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评估业务且具备最全面评估资质的中介服务机构之一。北方公司以北京为依托,业务范围辐射全国。具有技术力量雄厚,信息灵敏可靠,服务行为规范,规模信誉良好的优势。

1,公司的主要业务有

①,房地产开发土地使用权获取方式前期策划;房地产投资分析,可行性研究;房地产投资的资金融通;房地产市场营销策划;房地产抵押贷款(个贷)评估;房地产拆迁评估。北方公司自1993年以来,对不少项目参与了整个策划,并成为多家集团公司的长期咨询评估机构,成为许多集团公司的顾问单位,比如北大青鸟集团,隆达集团,北京市供销社,北京金隅集团,首创置业,国贸,北辰等。

②,基准地价及各类宗地地价,房产价值评估业务。

③,在全国范围内为企业股份制改制提供土地资产评估及政策,法律咨询。

北方公司自1993年起一直被国土资源部确认为a级土地估价机构,是全国最早从事上市公司土地估价的机构。已参与了百余家上市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土地资产评估,政策咨询,及土地资产处置的协调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股份制改造中的各个环节,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合理的土地资产处置方案,便于土地资产与其他资产衔接平衡,达到上市标准。

④,为各种形式的产权变动提供整体资产的咨询评估服务。

目前已为几十家企业进行了整体资产评估及其咨询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包括企业清算资产评估,企业工商注册资产作价入资评估,资产补偿评估,无形资产评估等,类型丰富多样。

⑤,具备提供完备法律咨询服务的能力。

北方公司现有法学硕士4名,其中具有律师资格的3名,具备提供全套法律咨询服务的能力,尤其在房地产专业法律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使客户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2,公司特点及优势

①,公司具备五种资质:

⑴中国土地估价师协会颁发的全国土地评估资格。

⑵国家建设部颁发的一级房地产价格评估资质。

⑶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颁发的评估资质。

⑷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颁发的房地产经纪资质。

⑸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认定的房屋拆迁评估机构(第一批)。

作为目前全国具备资质最全面,最高级别的的评估机构,北方公司在目前许多评估项目同时归口两个以上政府部门领导的情况下,在协调各方关系方面更显示出我公司的巨大优势。这一点是那些资质不全或不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无法比拟的。

②,灵敏可靠的信息来源

北方公司与国土资源部,建设部,财政部,外经贸委,各省及地方房地产管理部门等建立了良好的业务联系,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各项政策法规,并融会贯通。尤其与各省市土地管理部门及土地评估机构关系密切,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地价行情,可以协助客户办理评估结果确认,土地资产处置,权属变更登记等手续,有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和经验。截止目前,公司已为数百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高质量的房地产咨询评估及交易服务。

篇9

关键词:资产评估;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2902

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飞速发展以及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资产评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评估、管理、公证为一体的综合行业,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同时,在维护国有资产权益、加强资产管理以及促进资产评估相关制度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 资产评估体系概述

资产评估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经过这几百年的发展,其体系也日趋完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中介行业被国际社会和经济组织所认可。资产评估作为一种评估过程,其发展结合了统计、会计、财务管理、工程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基本技术方法,按照实际评估运作的内在要求,重组了一套完整的资产评估方法体系。该体系由多种具体评估方法构成,但就分析原理和技术路线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基本方法,分别是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

2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2.1 收益法

收益法主要是指对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以及未来资产价值判断的评估方法的总称。在我国评估实务中,收益法是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成本法和市场法成为配合其验证的辅助方法。首先,收益法服从预期收益原则。同时,其评估思路认为,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档期选择某一项资产进行投资或购买时,其支付的金额不会高于其资产未来所能带来的预期回报,即收益额。其次,收益法以货币的现值理论为基础,在运用时往往采用资本化和折现的途径来评估资产价值,所以,从理论上讲,收益法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之一。在收益法的实际运用中主要会涉及以下三个要素,分别是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额、折现率或资本化率以及取得收益的持续时间。

2.2 市场法

市场法是根据替代原则,通过类比和比较市场上相同或相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来股则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方法总称。因为市场法的理论基础是任何理性的投资者购置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都不会高于市场上的相似替代品价格,所以在运用市场法时,要求评估人员必须充分利用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并以此为依据对资产开展评估。在运用市场法时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要有一个公开活跃的市场。第二,在市场上与可比资产及其交易价格。

2.3 成本法

在评估实务中,成本法的和指导思想就是重建或重置被评估资产。成本法具体是指,对某项资产进行重置求其重置成本,然后分析估测该资产已经存在的各种贬值因素的价值,再讲其从重置成本中予以扣除的各种评估方法总称。成本法的基础是以再取得资产的重置成本作为资产的评估值,从资产的价值交换进行反映。由于重置所需成本的数据和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因而,成本法在评估实务中被广泛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成本法需要涉及资产的重置成本、资产的实体性贬值、资产的功能性贬值和资产的经济性贬值这四个基本要素。

3 关于资产评估方法选择的深层次思考

依据我们对前面对资产评估的分析,资产评估体系本质上就是针对待评估资产在不同层面上的选择和综合。该过程至少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第一,针对资产技术思路层面的具体技术方法,即分析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所依据的资产评估技术思路的适用性。第二,在各种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已经确定的基础上,选择恰当适用的实现各种评估技术思路的具体评估技术方法。第三,在确定了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和具体评估技术方法的前提下,对运用各种评估技术思路和具体评估技术方法所涉及到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

笔者在此必须强调,在选择评估方法时,不仅要考虑恰当的技术思路、实现该思路所对应的技术方法,也要恰当对所涉及的经济参数进行选择,力求各种评估技术方法所使用的对各种经济技术参数选择的统一,否则可能会到导致评估结果的失实和偏颇。

在资产评估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对应的评估准则具有多样性,从而为评估从业人员恰当选择评估方法提供了基础。但对资产的评估所采用的方法不能是任意的,必须着眼于客观实际,根据不同资产的不同条件,来决定其最适合的评估方法。评估人员在执行资产评估业务的过程中,选择评估方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评估目的、评估对象自身的条件、价值类型、掌握的数据资料等。评估人员选择评估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3.1 要考虑评估目的、评估时点的市场条件、被评估对象的状态以及相应的价值类型

在评估实务中,选择评估方法时评估人员首要任务是考虑评估目的。同时,不同的评估方法对市场条件的要求不同。评估机构以及从业人员需要依据不同对象所处的市场条件加以判断。例如,当评估资产的价值类型为市场价时,备选评估方法的顺序为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是指资产评估价值内涵。而价值内涵有多种影响因素,最常见的是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对内涵的界定也就不同,因而同一资产就有不同的价值类型。举例来说,从资产估价标准形式来看,资产评估可分为收益现值、清算价格、重置成本和现行市价;但从资产评估假设角度来看,资产评估又可分为继续使用价值、公开市场价值和清算价值。综上所述,所选方法必须与其价值类型相一致。

3.2 受评估对象的类型、理化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在评估时,评估对象类型也会影响评估方法的选择,其评估方法是有顺序和侧重的。例如机器设备能取得成本法所需的充分可靠的数据则适合选取成本法;如果资产所处市场充分发达,在市场上有相似资产且交易信息可以获得,一般采用市场法;对于手艺特殊,在市场上难以找到相似商品的资产,则一般采取收益法进行评估;对于既无市场参照物,又无经营记录的资产,只能选择成本途径和方法进行评估。

3.3 受评估方法运用所需的数据资料及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能否搜集的制约

虽然资产评估的方法有多种,例如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等,但这些方法的实施均需要充分的资料作为其背景。只有充分地收集、分析、处理资产评估对象数据,才能高效、简介、合理的估测资产价值,使评估人员有效完成任务提供现实可能。但在现实评估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数据的收集、处理都会存在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评估人员则应考虑使用替代原则对资产进行评估。例如,若评估人员选择市场法,则应有三个以上的参照物作为使用市场法前提条件,否则不可使用该方法;若使用收益法,则应分析该行业的收益率、该企业的历史收益及对企业未来经营情况从而对企业未来预期收益惊醒分析预测;若使用市场法,则应根据市场上相同或相似商品的近期交易价格对比得出资产的评估价值。

3.4 评估时考虑评估方法在具体项目中的适用性

评估师在具体操作时,不仅要从不同的角度验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还应充分考虑评估方法与具体项目二者的适用性。在可采用对中评估方法的情况下,评估人员要在满足各方法使用前提的条件下,对取得的价值进行比较,选出较为合理的数值并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等;若各个评估方法得到的数值有较大差异,要对数据取得的正确性、合理性检查,分析可能出现的失误,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

作为一名注册资产评估师,在实际条件下对资产进行分析、论证、比较的过程就是对评估方法选择的内涵。但不可将其简单理解为公式或模型的简单套用。因为,在评估方法的实际选择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具体分析设计参数的选取,以及结果在逻辑和性质上的一致性。例如,使用收益法评估资产时,评估人员要对收益额的选取加以分析,以取得评估主体在正常情况下的所得额。所以,在评估人员要在选择评估方法这个过程,做出有足够理由支持的价值判断,不可将评估方法选择和运用简单的理解为公式或模型的套用。

4 评估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4.1 不同机构间对数据要求不同,缺乏交流

在针对同一评估对象、同一评估基准日、相同评估目的、采用同种评估方法时,不同的评估人员得出的评估结果可能不同。那么原因是什么呢?目前在中国的评估行业中,评估机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是房地产评估事务所、企业管理咨询公司、财务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和土地评估事务所。由于不同的机构其工作程序不同,也就导致其数据处理方法、模板以及具体参数的选用不同,从而直接导致同种资产的评估结果差异。

4.2 收益法的参数难以获取以及运用市场法评估企业价值存在一定的障碍

首先,在各个评估方法中,收益法是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之一,在运用中相关参数却比较难估计。以上市公司的评估为例,第一,在估计收益额时,为保证数据的准确合理,要对公司的历史业绩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充分掌握其影响因素,如收入和成本驱动因素,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等,才能准确计算企业的未来预期收益额。第二,预期收益时间既取决于国家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利率等宏观因素,也取决于所在行业稳定性、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评估人员的经验。

在收益现值法下企业的价值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既定预测期内未来收益的现值、既定预测期后未来收益的现值两部分构成。我国上市公司的评估报告都是以无限期为假设条件计算价值的,但是对于预期收益时间的界定却缺乏一定的合理依据。第三,收益法中使用的贴现率必须能够反映企业未来收益的风险程度。以上市公司为例,其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商业风险和融资风险两类,如何确定企业我来的风险对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如何确定风险的大小,也是收益法的一个难题。

其次,市场法的使用前提是在现行市场上有相同

或相似的商品且交易价格可获得,但评估师在具体运用时却存在一定障碍,以企业评估为例,目前我国市场上公司交易案例和资本市场参数严重匮乏,使评估人员无可比数据资料,只能以有限资料来对公司进行评估,从而使评估结果因样本数量过少而产生误差。

4.3 评估人员在评估师收到外界压力的影响

评估人员或机构在评估某项资产时,可能会收到第三方的威胁或诱惑,以使得资产价值有失公正并使第三方获利。这类事件使评估机构不能恪守职业道德要求,使评估人员不能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使整个评估过程及结果违背公正性和独立性原则。

5 结语

鉴于此,资产评估方法具有对养性且每种方法有各自的使用前提,从实际操作来看,不同方法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在选择具体评估方法时要依据评估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从而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在具体评估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加强行业准则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责任和权利,为评估行业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第二,着力培养顶尖的资产评估人才,不断提高评估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参考国外成熟的或国内发展较完善的后续教育模式,为资产评估行业提供一个持续发展的环境。第三,明确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法律责任,强化评估师的风险意识,为行业透明化、公正化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何福英.论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35).

[2][美]Kenneth RFerris,Barbara S,PecherotPetitt.资产评估[M].刘祥亚,贾哲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吕玉秀.三种资产评估方法的差异分析与评价[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3):152-153.

[4]韦群.资产评估折现率计算方法内在统一性问题思考[J].财会月刊,2010,(12).

篇10

而目前有效的国税函[2011]89号《关于个人以股权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也仅明确股权评估增值股权转让行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并未提及其他资产评估增值是否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

那么个人股东通过资产评估增值转增股本是否就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呢?

首先,从征税原理来分析。由于个人投资者(股东)与企业是不同的纳税主体,只要在法律上完成股权或资产所有权的转移,就应确认财产流转,这相当于企业所得税的视同销售理论。而如果对股东股本中的评估增值部分不予征税,将导致企业在清算时,股东少缴税。财税[2009]60号《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被清算企业的股东分得的剩余资产的金额,其中相当于被清算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按该股东所占股份比例计算的部分,应确认为股息所得;剩余资产减除股息所得后的余额,超过或低于股东投资成本的部分,应确认为股东的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可见,如果股东投资成本的计税基础人为加大,将使得股东的投资所得减少。因此,个人股东通过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股本应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而个人以非货币资产出资已经构成财产转让,本就应课征个人所得税,如果不予征税,将会使不同的处理带来不同的税负差异,违背了税法公平公正原则。

如A公司股东李先生2010年底取得A公司税后分红1000万元,则需要缴纳1000×20%=2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为了不缴个人所得税,李先生就可根据319号文规定,首先以现金投资建立了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B公司,然后将持有A公司的股权投资到B公司,从而使得持股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先生从直接持有A公司股权,变为了张先生持有B公司股权,B公司又持有A公司股权。这就带来了A公司本应对李先生的分红,变为对B公司的分红,而B公司缴纳企业所得税,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从而不需缴纳2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因此,为了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应该对个人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评估增值所得征税。

即使为了培育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需要给与有关递延纳税优惠也应由国务院批准。但319号文由于是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的递延纳税优惠并未得到国务院批准,所以该文废止。

115号文规定了以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的个人股本的部分,属于企业对个人股东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无论企业会计处理是否通过“资本公积”科目,亦无论该企业是否为股份制企业,均列入征税范围,弥补了个人股东通过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股本避税的漏洞。

那么既然个人股东通过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要征税,为什么115号文又不执行呢?

对照319号文和115号文的内容,可以明显看出,115号文第二款将股权对外投资的纳税义务从处置环节提前全投资环节,由暂不征税,变成经济行为实现时即征税的规定,回避了递延纳税优惠需要国务院批准的矛盾。但115号文中代扣代缴的规定在实际工作中不具有可操作性:一是财产原值无法确定。如股东不能提供财产原值的原始凭证,核定原值的权力在税务机关,而被投资企业是无权核定的。既然认定不了股权的价值和资产原值,也就没有准确的应税所得额,应纳税额无法计算,“代扣代缴”也就成了纸上谈兵。二是存在无款可扣的情况。不论是转增的个人股本还是投资取得的个人股本,在取得时,都不需要个人投资者直接交纳货币资金,因为其取得股权的依据是非货币性资产或是对被投资企业原持有的股权,在取得股权时,被投资企业实际上没办法操作“代扣代缴”的。三是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时间无法确定。是投资(增资)合同签订日期还是验资日期或变更工登记日期,文件都未进行明确。

由此可见,115号文未充分考虑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和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实际情况,带来实际征收无法操作。因而,国家税务总局在文件后又将文件迅速收回。

但对股东通过资产评估增值转增股本后进行股权转让,其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是否还执行115号文呢?《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财产转让所得,按照一次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计算纳税。股东通过资产评估增值转增股本后进行股权转让,其财产原值的确定,是按照资产评估增值后的价值还是按照评估价值之前的财产原值确定呢?两者会有区别吗?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举例解析。假设A公司2008年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甲乙两自然人分别持有该公司80%和20%股权。2009年A公司委托某资产评估事务所对部分资产进行资产估评,评估结论主要是:A公司占有的股东投入资本部分固定资产机器设备评估价值600万元增值5万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评估价值2000万元增值1000万元,以评估价值作为资产作价入账的参考依据。同时,A公司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验资,出具验资报告,审验结果主要是:甲乙股东实际缴纳新增出资1305万元,其中投入实物(机器设备)和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评估增值1005万元,资本公积转增股本300万元,并同时转增甲股本1044万元,乙股本261万元,假设无其他转增事项,企业注册资本达3305万元。2010年甲乙二人将A公司的股权全部转让给B公司,股权转让总价款为3405万元。试问:甲乙二人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假定该企业评估增值符合法定重估条件,不考虑印花税)

第一种方法,按照评估增值后价值作为财产原值。如果继续执行115号文,那么对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的部分,和资本公积转增个人股本的部分,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甲乙二人应缴个人所得税(1005+300)×20%=261(万元)。在甲乙股权转让时,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甲乙二人应缴个人所得税(3405-3305)×20%=20(万元);两个项目共计缴纳281万元。而不能简单地计算为(3405-3305)×20%+300×20%=80(万元)。

第二种方法,按照评估增值前价值作为财产原值。如果不再按照115号文要求,那么甲乙二人应缴纳个人所得税(3405-2000-300)×20%+300×20%=281(万元)。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无论是采取评估增值后价值作为财产原值,还是采取评估增值前价值作为财产原值,两种计算结果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有个前提条件,第一种方法是继续执行115号文中对于“个人股东从被投资企业取得的、以企业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的部分,属于企业对个人股东股息、红利性质的分配,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的规定。但如果继续执行这一规定,按照评估增值后价值作为财产原值,那么我们会发现,如果企业股东未将股权转让,其计税基础就会发生改变,这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历史成本原则相违背,从而侵蚀企业所得税税基。因此,在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后股权转让时,其财产原值的确定只能按评估增值前的价值作为财产原值。

但这又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如果企业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后不进行股权转让是否不好征税呢?

笔者认为,对于这一点,根据不推迟纳税原则,仍可按照115号文中关于资产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征税的规定执行,只不过在股权转让时,仍按照资产评估前的价值作为财产原值,评估增值转增个人股本缴纳的税款作为已缴税款处理,这样就避免了和企业所得税规定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