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学习数学的要求

篇1

【关键词】整理;巩固;重点

数学的复习中,要合理安排好本学科所需复习的内容。既不能一味做些难题,又不能只背些公式。在合理安排数学复习计划时应十分注意重点整理。

重点整理要做到:

第一要针对考试要求提出的数学内容、公式等哪些内容自己平时掌握时尚有一些困难,或某些公式有时会记错,必须整理一下,及时补缺。

第二要整理近期做过的不少习题、模拟试题中自己做错的习题,看看现在再做时,能否顺利解决、纠正错误。

第三针对当前试题变化的主要特征——-能力立意、重点梳理数学学科相关的主要能力、方法及其注意的问题。例如:有关学习能力的考查题中对一些给出的新的定义、法则的理解必须对题意要正确理解。应用能力考查题中要注意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应加以整理总结。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题中对在怎样的情况下运用向量的方法处理十分简捷以反证明某些线面关系时对反证法的运用。还可以对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重点整理。例如如何对问题的具体情况的各种条件的分类讨论。特别是常见的绝对值的讨论,直线斜率K存在与否的讨论;直线倾斜角或复数幅角所在范围的讨论,等比数列中公比q=1及q≠1对求和Sn的影响等。在怎样的情况下适当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回顾和总结。解析几何中如何减少运算量的一些方法的回顾,再根据考生各自不同的水平、目标加强个体化的重点整理,例如对一些平时基础扎实,有较强理解能力,目标想要在数学考试中夺高分者,还必须对综合能力上要有所整理和加强,可对一些综合问题看看自己能否有较好的解题思路。

2.就数学而言,以下四个热点问题须继续努力突破

2.1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把握。解一个题,含两方面内容:方法的选择以及用所选方法准确完整地解决它。很多人只注重后者,实际上让学生弄清前者意义更为深远。例如: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是R,对任意x1、x2 ∈R,都有f(x1+x2)=f(x1)+f(x2),且x>0时,f(x)<0,f(1)=-2,试判断在区间[-3,3]上,f(x)是否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有,求出其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欲求f(x)的解析式是困难的,这时求f(x)的最值就常常归结为讨论其单调性,而要求出值的大小又涉及函数的奇偶性。分析至此,思路已出。

2.2关于探索性问题。如果把一个数学问题看作由条件、解题依据、解题方法和结论这四个要素组成一个系统,那么,我们把这四个要素中有两个是未知的问题称为探索性问题。高考范围内常见的探索性问题可以粗略地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条件追溯型、结论探索型、存在判断型和方法探究型。解探索性问题时,对结论的直感非常重要。这种直观性判断也许尚不严密,但事关全局。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两个方面:客观上是成立的、存在的,却偏偏去举反例;客观上是错误的,却努力去证明,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应通过一般问题特殊化、取值验算等方法培养直感。例如:已知A={x|f(x)=x},B={x|f[f(x)]=x}(1)求证:AB;(2)如果f(x)在R上是增函数,讨论A、B是否相等。实际上,由(1)已证AB,所以问题就变为探讨BA是否成立?可以粗略地分析,满足f(x)=x的x不会太多,而满足f[f(x)]=x的x就更少,可先初步认定BA,再予证明。

2.3关于应用题。应用题的审题尤为重要。审题时需将那些与数学无关的内容抛开,以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构建模型。经验表明高考应用题的数学模型常常是简单的。当然还应注意将图形、文字、表格等语言转变为数学语言。

2.4关于解题策略的制定。拿到一个生题,先应粗线条地掌握其框架,分清层次,各个击破。掌握框架就是掌握解题方向,分清层次旨在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是为了处理好细节。解题实践表明:条件暗示可知并启发解题手段,结论预示需知并诱导解题方向。在确定解题方法时,必须遵循下列四条基本原则:熟悉化原则、具体化原则、简单化原则、和谐化原则。

3.现阶段学生的数学复习还应着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3.1张扬自我,强调个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复习、考试的定位。同时,在知识点、题型通法、数学思想等方面,自我检查,找到薄弱环节,采取多种方法加以弥补。

3.2系统整理,纲举目张。在老师指导下把高中数学有关知识点梳理成一个有机的网络。这不是简单地重复初学的过程,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激活记忆。同时要完成适量的练习,使知识网络骨架成为有血有肉有感觉的有机体,完成读书由“薄-厚”到“厚-薄”的过程转变。

篇2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材分析;知识结构;学习时间

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数学衔接中的问题。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的很多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没有认清初高中数学的区别,都觉得高中数学难学,特别是对意志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来说,更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数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很多初中曾经的数学高手都不能在高中取得高分,甚至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所以,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一、就新的初中教材来看

现在的教材为了让初中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其教学大纲体现的特点之一是对内容做了进一步调整,删去了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删去了特殊的技巧性内容,删去了过难或过于繁琐的内容及要求。从表面上看确实给初中生减轻了一定的学习负担,但是却变相地给高中数学增添了一定难度,同时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知道,高中很多知识点都会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在高中数学中起到了简化解题方法和技巧的作用,如高中数学的集合、函数、根式运算,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等,都用到这些方法,如果初中学生不学习这些内容,那么到高中之后,往浅了说,会给自己在计算上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往深了说,会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不如把这些知识在初中学了,上高中后会有更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在学习上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和高中数学教师工作的难度。这个问题可以说明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了让初中学生减负,让初中学生去做一些简单性的问题,而忽视了高中教材的知识和初中教材上的知识在衔接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形式却悄然发生了改变,据了解,目前很多初中教师又把十字相乘法等已经删掉的方法再次补充给学生使用,毕竟这些方法在解决一些问题上方法还是很实用、很简单的,所以删去上述公式应该是初中数学教材改革的一个败笔。

二、就初高中知识结构特点来看

初中数学较为简单,高中数学偏难。的确如此,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比较,有三大特点:①内容深;②节奏快;③隐患深。所以应适当增加初中数学的难度,但是可以不列入中考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在基础年级适当地接触一些有难度的题,让他们适当地丰富数学思维,进而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有的题并不简单,而是我们平时很少遇到,这样他们到了高中之后,对于突然加深了难度的高中数学就能适应些。

三、就学生自身因素来看

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高中数学成绩的好坏也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学生从初中上来就养成了初中那种学习习惯,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定义、公理等。很多题根据公式反复地出题,但是基础性、浅显的、简单的题较多,一个题型反复做,只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就可以解决,时间长了就熟练了,由于内容浅显易懂,造成很多学生觉得自己缺课多节仍能得高分的现实,就容易形成一种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差不多的感觉。再看看高中数学教材,发现内容也不多,课后习题也简单,于是有了一种“也不过如此”的感觉,进而产生了一种轻视的心理,并且对自己感觉非常自信,于是开始出现不专心听课、耍小聪明等举动。还有的学生依旧带着初中那种“死读书”的特点,感觉自己多下工夫就行了,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就已经晚了,为什么自己那么下工夫,却换不来高分;而在初中的时候感觉问题很简单,只要多下工夫,成绩就有了提高呢?因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和初中数学学习是一样的环节,就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到后面开始出现综合性问题,这样开始时简单确实不假,后面的内容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而这样的学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就是对高中数学的认识和态度上有了一定的误解造成的,还忽视了高中数学的“活”性要比初中数学的“活”性复杂得多。所以,高中数学不仅仅需要下工夫,更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解它、会用它。

四、就学生学习时间和科目来看

高中学习任务重,科目多,各学科都占用一定的时间,这样留给数学的时间就不是很多。往往很多学生想去学数学,但是各学科的教师都布置作业,这样使学生没有太多时间去学数学。众所周知,高中不算上音、体、美、微机等课程,还有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等科目,目前很多省份的高中一天有七节正课、一节自习,晚上有自习;还有一些省份的高中甚至周六、日仍在上课,这样自习时间就占得少了,很多学生都是被迫接受学习,从而造成传统的“填鸭式”学习,违背了高中要求自主学习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原理,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来开发智力,甚至繁重的学习压力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厌学、弃学等后果。所以这种人为的因素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想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要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和改变,做好初高中数学讲课的衔接准备,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从最开始初中的那种“要我学”的被灌输方式转化为“我要学”的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所以,只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相信会在高中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3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教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这也是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强烈呼吁中考题要体现高中阶段数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施加影响。其实,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二、问题的原因

1.教与学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要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的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直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用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老师上课一般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还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使之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另外,学生学习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品质的优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如何,都会影响高一学生数学的学习。

三、问题的解决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有一种新奇感和放松感,但同时又有求知欲望,教师要首先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衔接好教材内容

在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的代数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且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淼模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要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对于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的概念、图形,要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起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数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明教学过程,分散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篇4

关键词:兴趣;衔接;控制难度;数学思想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51-1

新课程改革实践应是将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才能让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而转变的关键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主动积极。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的工作和学习,就中学生来说,对数学这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刻苦钻研各种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大大地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使数学成绩大大提高。笔者就苏教版教材数学必修一,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紧扣教材,做好初中、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一次螺旋上升,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不仅是知识内容的衔接,还有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学生学法的衔接、教师教法的衔接等。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由初中的学习状态过渡到高中的学习状态,就不能很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逐渐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不利于后续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把握教材,控制进度和难度,使学生平稳过渡到高中阶段的学习。

初中研究函数问题,仅是研究函数的初步概念及一些函数的图像,一般函数的性质没有深入进行探讨,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从集合的角度来定义函数,全面对函数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继而要学习另外几类更一般的基本函数,即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这些都是高一新生面对的新问题,有效衔接将使学生对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产生新的学习兴趣,学好有关函数问题。

教材从初中学过的整数指数幂概念及运算入手,推广到分数指数幂和无理指数幂及其运算,由于初中阶段要求较低,因此一定要做好复习,而对于对数及运算,更要把握节奏,控制难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渐适应高中教学内容的抽象性,逐步培养起高中阶段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逐渐适应高中的教学方法,由模仿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性思维。总之,对于进入高中学习数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生能否在尽量短的时间适应高中的学习,顺利地跨过这个学习台阶,是影响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只有搞好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成绩。

二、紧扣教材,依据《课程标准》控制难度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要遵循客观规律,特别是人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不喜欢数学的根本原因是感到数学很难,经过一番努力后成绩不见提高,学习的过程中找不到成功的感觉,没有成就感。尤其是高中起始阶段,学生还没有很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的节奏、思维的方式,如果控制不好难度,盲目地与高考对接,就会让一批学生掉下队来,由喜欢数学变成不喜欢数学,而本来就不喜欢的学生就会放弃对数学的学习。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我们的教学面临的将是失败。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不要扩大范围、加深难度。如刚开始学习集合,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分析它们,将会直接影响到许多问题的解决。而集合的表示方法和有关运算都是较抽象的,因而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结合现实的例子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从形象思维启发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三、紧扣教材,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教材在各节教学内容中,都蕴涵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应重视通过具体的、实际的问题来体现数学思想方法及价值。教材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概念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这样不仅为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打下感性基础,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函数模型表述、思考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涵的规律,逐步形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函数单调性是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变量的变化范围的有力工具,因此,应把这一内容的教学视为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奠基性活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重视。函数与方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的观点理解有关内容,沟通函数、方程、不等式以及算法等内容,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刻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强对函数综合问题的指导与训练,函数综合问题主要是指对常用的函数思想方法的深入理解、综合思考和灵活应用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要综合利用同步等价转化、数形结合、方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篇5

[关键词]初高中 数学学习衔接教学

很多学生初中数学成绩尚可,步入高中却普遍认为数学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形式不适应,近年义务教育初中教材难度降低较大,而高中教材自成体系,内容形式简单,但实际操作要求很高;二是学习方法不适应。在初中,学生都是在老师的概括归纳下,将老师讲过的东西照搬照套,做熟习题即可,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举一反三,能归纳探索各种规律。然而刚步入高一的新生往往沿用初中那套学习方法,结果感到数学难学。怎样有效地缩短高一新生对高中数学的不适应期, 使他们尽快顺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是每一位高一老师思考的问题,本人在高中教学中探索了一些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上的做法。下面,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一些浅见。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就要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鉴于学科特点,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象物理、化学一样,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另外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2 衔接好教材内容。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起点低,步距小,抚平高初中数学的“台阶”,下面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谈谈。

具体教学可如下安排:(a)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b)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及应用;(c)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最值;(d)含参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c)含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讨论初步;(f)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每节中编入适当练习,例如在(c)节中编入理解性练习:

一边围墙,另三边用50米长的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场地,设垂直院墙的边长为X米,写出场地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说出边长为多少时,面积最大。(初中课本习题)

理解性练习:

函数少=x2+2x+3若其定义域分别为R,[-1,0],[t,t+1]时,求它的最小值。

巩固性练习:

0≤x≤3:3试讨论y=x2+3x的最值情况。

在(e)节中编入理解性练习:

y=x2+2mx,X∈[-1,1]求它的最小值。

巩固性练习:

y=x(2a-x)在X∈[0,2]时有最大值a2,求它的范围。

讲完上述内容后再进行集合、函数的教学,逐步进入高中数学新领地。搞好二次函数教学首先是对高中数学多角度思维的初次展现,因为初中学习的二次函数通过配方法可解决问题,不需要考虑定义域,而现在要定区间,看图象,讨论对称轴,此举打破了以往“只看前方,不顾左右”的单一思维模式,使学生体会到思维需要更加广阔,促进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其次,搞好二次函数教学可以以此渗透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总之,抓二次函数的衔接教学能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有效地缩短初高中数学知识跨度的鸿沟。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心理;学习方式

一直以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特别是对于理工科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只有学好数学,才能更好的学习化学、物理等课程。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数学的学习重要性更为凸显。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具备良好的心理和学习方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因此要给予足够重视。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在内容、思维及难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数学术语更为抽象、复杂。初中数学语言相对通俗、直观、易懂,而高中的数学语言在描述上更为复杂、抽象,比如:函数语言、集合符号、运算语言等。而这就需要学生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去适应。(2)重视数学思维培养。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已不再是简单、统一的运算公式或者规律,其更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创新思维,在问题思考上更为抽象化,且每个知识点学习都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和延伸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3)内容更为复杂,难度有所提升。高中阶段的数学整体难度较大,内容丰富又广。特别是高中前两年需要学完三年的数学内容,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及接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不良心理

(一)焦虑心理

通常从初中进入高中之后,所要学习的课程加多,知识内容也难度明显提升,新学习环境下的压力增大,基于此情况学生往往会出现焦虑心理,害怕不能学习好数学,难以跟上节奏,同时又有面临新的人际交往。特别是对于初中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一旦遇到挫折则会失去信心,产生抵触乃至放弃的心理,而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尤其是数学教师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心理。

(二)自卑心理

通常学生的数学基础不佳,在学习中会出现一些自卑心理,不愿去面对学习,也缺乏自信心,同时还在父母、教师等影响下被动性学习,如此无法改善和提升学习效率,产生自卑、不自信心理。

(三)畏难心理

通常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学习能力欠佳会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同时还会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厌恶感,不希望上数学课。在考试前后,通常会有紧张、害怕心理,在考试中难以集中精力去解答问题。

三、培养良好心理,掌握学习方式

基于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心理情况,教师应采取针对性、有效性措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心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在学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知道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关键作用。大多数学生认为高中数学内容复杂、抽象、难度大,觉得数学没什么实际效用,仅仅是为了高考才学习数学的,以致于对数学课程缺乏必要的兴趣,在学习中往往会觉得枯燥,很难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为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应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指导学生在正确解答实际数学问题中切身体验成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端正数学学习态度

大多数学生在步入高中后,往往很难适应强度大、内容庞杂的学习方式。与初中数学相比较,高中数学内容更为系统化、抽象化,更重视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对于所学知识要不断去巩固、强化,且相同知识点具有多种题型,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端正自身态度,建立认真、仔细、勤勉态度,能够持之以恒,勇于面对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三)独立自主的学习

通常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教授学生的数学概念及应用,而如何更好的应用到实际问题解答中,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则需要学生自己努力。教师往往只是以引导者、组织者角色去开展课堂教学,更多的还要学生独立、主动的去学习和理解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问题,在练习中要主动去探究新的解题视角和思路,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寻找出某个知识点的解题规律,掌握问题的实质。此外,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理解力,能在课程知识和习题中自由转换,独立自主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四)形成适合自身学习的方式及方法

高中数学并不是通过题海战术就能学会的,而是要求能够灵活的、创新的应用所学知识,归纳每一类题目的解答思路和方法,所以要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极为重要。因高中数学知识较杂,难度较大,因此在学习中要建立预习的习惯。通过预习了解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再在课堂上针对性的听讲和练习,以提高学习效率,紧跟学习节奏。同时,应做好学习笔记,领悟教师教授的解题技巧,并通过练习熟悉这些技巧,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另外,要特别重视课后的复习和巩固,有针对性的进行习题练习,做到有效的查漏补缺,还应做好总结。可给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循序渐进的超越自己,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子兴,宋秉信,昌国良.中学数学教育心理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4-146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障碍

高中数学思维主要是指高中学生在数学感性的认识上,运用类比,归纳,综合,分析等一系列思维的方式,最终理解和掌握高中阶段抽象的数学内容,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认识其本质和规律。

一、高中数学思维障碍形成原因

高中数学思维障碍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弊端,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不当会引起学生思维障碍。由于我们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我们在新旧知识之间不能灵活的运用,出现只知道理论知识,不会实际应用的状况,我们只是片面的就题论题,不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具体的解题,更不会在解题的思路中追寻其内在的规律和方法,这会造成我们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完全掌握,造成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其次,在数学学习中不会运用类比的思维方式造成我们学生思维障碍,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善于运用准确恰当的类比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有效的实现数学知识的难迁移。将已经掌握的各种解题方式和方法进行迁移,可以对难题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最后,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够彻底,造成思维的障碍。一个数学概念都需要内涵和外延相统一,让学生完全的掌握。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要完全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也要明确其所涉及到应用的范围和其成立的条件。

二、高中数学思维障碍具体表现

高中学生在数学思维中所产生的原因都不太相同,因为各个学生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不一样,所以在高中数学思维障碍也表现的不一样,具体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肤浅性

高中学生一般在学习数学中,对一些数学的具体原理概念,其推导的过程并没有彻底的理解和掌握,大多数学生的掌握情况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只追求其局部片面性而很难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说明学生在解数学题的思维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学生往往在解题思维中会出现只是一味的顺着事物发展的顺序去考虑,养成了一种由因到果的思维定势,不会灵活的进行思维的交换,很大的程度上缺乏了向多方面多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差异性

由于学生本身主体客观的差异性,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和数学基础也存在很多差异性,各个学生对同一道数学题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都会出现不同,有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呈现出孤立和间断的状态,在理解上只是停留于表面,满足形式上的理解,忽视数学的推理过程和外延。对各个数学量之间的联系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缺乏对概念的全面理解,这样就会在解题过程中会忽视数学题中所隐含的已知条件,就会造成思维障碍,导致解题失败。

3.数学思维定势的消极性

在数学解题的思路中很多学生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对于自己直观感受过于依赖,拿到一个数学题,盲目的运用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进行解题,常常出现数学解题没有结果,思维陷入僵化的状态,最终导致束手无策。这就明显体现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变通性和创造性。数学思维障碍的形成,大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让学生形成厌恶数学,排斥数学的抵触心理。这样说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学习数学显得的尤为重要。

三、克服数学思维障碍的方法

1.与老师多进行交流沟通,提出自己的思维状态

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现在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作为学生我们要与老师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这样老师才能明确我们在学习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及时的了解我们学生各自的认知水平差异。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模式达到和谐的状态,教学的目的和教学效果才能有效的提升,这样学生就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数学认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避免出现厌学的抵触心理。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给自己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使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成就感,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有效的避免学习数学的思维障碍。

2.不断深层次去剖析概念内涵,让思维走向纵深化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作为学生,我们要充分的暴露我们的思维的定势,及时的发现和消除这种不利的思维定势,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努力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的能力。我们在学习数学概念原理的时候也要注重原理其根源的发展,发生的过程,彻底的了解和掌握其概念背后的核心本质,明确其外延条件。将我们数学思维模式走向纵深化,由于高中数学语言更加抽象化,这也对高中学生其数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学习中,高中生一定要从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行思维过渡,全面的提高自身数学意识。

3.学会调整学习心态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心态是极其重要的,学习数学应该是数学认知活动和情感心态传感活动的相统一,成功的解答数学难题都是在其最佳心态时而解决的,所以,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我们要带着轻松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注重自身自主能动性,重视情感的投资,努力将师生关系做到和谐,积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我们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愉悦感,要在课堂内各抒己见,强化学习气氛,激发自身的学习情绪,区自主讨论,使智力活动发挥到最佳状态。还应该重视数学本身的严谨感,重视观念定义的推导过程,在解题中,必须思路严谨清晰,因果分明。还有要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获得必要的成功感,进行自我肯定,不畏难题,才能顺利地学习下去,保持顺畅的心态。

4.树立正确的解题意识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要注重培养自身数学意识,树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做为我们学生在面临数学题时会出现对题型感觉很陌生,不知道运用哪种公式和理论,也不知道其涉及到哪些知识,无从下手,这就是我们数学意识欠缺的表现。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努力掌握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的同时,更要着重培养我们数学思维的转换意识。例如:“因果转化意识”、“类比转化意识”等,让我们能自主灵活的应对数学难题,从容作答。

现阶段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我们传统的高中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我们学生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将老师引导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思维障碍,对其学习成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结合高中数学的具体特点,每个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解决,克服自身的思维障碍,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孙宝娟.高中数学教学如何突破学生思维障碍[J].2010

[2]肖倩闽.浅议如何突破高中数学思维障碍[J].2012,(14)

[3]王志华.如何克服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J].2012,(16)

篇8

关键词:考试背景;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高考的确是高中生面临的抉择,也是学生通向人生、社会的一扇大门。这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是丰富多彩,还是平凡无庸,这是目前不能得知的。但是,高考就是这道阻碍,或者又称之为考验。高中生的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这一天的成功。就高中数学而言,试卷总分为150分,在整个高考学科中占据重分量。因此,高中数学备受家长与教师的关注。既然是为了数学高考的成功,那么将教学工作的矛头转向其方向,使得教学工作以考试背景为指导依次展开。下面本人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数学教学工作。

一、教学条例

高考是高中生的必经考验,也是高中数学最终的呈现形式。因而,以数学高考为背景分析教学条例,从而进一步地指导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可行的。就个人而言,本人觉得教学条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条例。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以一定的制度条例指导工作,才能保证教学的顺畅无阻。制度条例又包括对教师与学生的两方面要求。对于高中生,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应当更加成熟、主动,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有追求。但是,从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中不难发现,部分高中生仍然处于懒散的状态。而课程新标准也相应提出,希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自发自觉地思考探讨问题。制度条例的提出也意味着在提醒数学教师重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制度条例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教学方式、思想与质量等多方面。数学教师只有保证自己按照制度要求达到标准,才能有资格与魅力去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引导。高考所考核的内容并不涵盖所有知识,大纲中对知识掌握的要求能指导教师分清孰轻孰重,从而进行合理的教学时间与教学任务安排。从考试背景分析得出的教学条例,将是教师整个教学工作中的线索。

二、教学全面

有了教学大纲的指引,数学教师就应根据其知道展开具体全面的教学工作。就目前高中数学课本及考试而言,全面的数学教学包括课本知识、实际领悟、学习能力及心理素质这四个方面的教学。

(一)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的教学固然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提示进行选择。高中学习阶段时间比较紧迫,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数学教师会根据具体考试要求自然省去小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这样的选择,本人觉得是理性的。毕竟高中数学学习的知识太多太冗杂,除去不必要的知识部分可以相应地减轻学生的压力。但是,教师在忽略时还应该注意一点:若是部分数学知识较为基础,又或者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启发性,我们可以选择保留。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必须的,而抓住其的趣味性教学又可以相应地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课本知识教学方面,教师要合理评估,尽量让数学教学保持全面、积极、趣味的形象。

(二)实际领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时相互诠释,相互依赖。为了提高高考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全面性,近几年的高考数学题中不乏出现一些生活实例。通过实例蕴藏数学知识及原理,然后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解答。这就是试卷中体现的生活。这样的考试情况也提醒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变通。部分高中生一味地钻研数学原理及课本,忽略了生活中那些与数学息息相关的事。

(三)学习能力

高中学习阶段相对小学初中来说更加重要与关键,那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增加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还更应该培养学习的能力。高中数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它的逻辑性强,思维性严密。高中生若想真正体会并掌握数学的学习,就必须在思想、情感与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从而才能逐渐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指导上应以教师的身份督促学生主动、独立、探索学习,并协助学生纠正自身的学习问题,认识能力不足,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四)心理素质

高考除了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测验,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核。在现代社会中,对个体人健康的定义是包括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生活中的重要保障。在学习中亦是如此,心理素质够好则必然会助考生们在考试中一臂之力。相反地,则可能影响考生发挥失常,特别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心理素质的锻炼可以经过日常训练,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与同学进行分享,与家长沟通等多种形式。在平衡心态,沉着思想的过程中,心理应对能力就会相应地进步。

三、与考试接轨

篇9

关键词:高中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方法

1、前言

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从能够提高分数的角度来说,更是基于对于数学的正确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和教授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原因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知道当前教学过程中的欠缺,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的方法。

2、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数学不同于语文,往往是抽象的、枯燥的,因此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更谈不上兴趣,那么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是怎样的呢?通过对学生的观察、老师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笔者发现现在针对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2.1 惧怕学习数学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不擅长数学的学习,即使对解题方法掌握了也是机械性的记忆,没有深入了解其原由,所以如果将数学题中的一个条件任意改变,便不知如何解题。这使得老师在教授数学时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变得非常被动,更不用说要更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2.2 教学方法不当

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效果一般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检验的,因此师生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的进行纸上训练,并没有将数学与实际生活中一些事例联系在一起,学不能所用。大部分老师也是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讲授,以取得高分作为努力的目标,不当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兴趣,思维也受到了禁锢。错误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危害是极大的,既不能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时间累积之后还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甚至会错误的引领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步入误区。

2.3 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于学生的能力由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也由学生的成绩决定,因此没有满足培养创新能力的条件和环境,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重视[1]。除此之外,教学课时都是有规定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都是比较困难的事情,更不用说挤出时间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能力。因此,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来对数学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并不是十分现实的,需要另外寻求切实有效的途径来弥补。

3、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现在自然有其存在的原因,比如应试教育的体制、老师的教学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事情。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既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够使其开拓思维,笔者将通过总结平时的经验心得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1 充分发挥教师的角色作用

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对学生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角色之一,加之高中阶段是学生性格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的阶段,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十分重要,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不把数学问题想的很难。例如经常和学生分享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学习数学家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时所表现出的不畏困难的精神,让学生克服惧怕数学的心理,变被动为主动。在高中数学题的讲解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提出多种新颖的解决方法,在对学生深入讲解问题之后运用数学思维规律锻炼其积极思考和创新的能力[2]。

3.2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般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这样单调的方式容易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能够形成惰性,面对问题时对老师产生依赖感,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机会,对于好的解题方法大力推崇,让学生走上讲台,去展示自己。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更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思维也不再受到约束,创新性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贯彻。

3.3 组织举办课外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因为受到课程任务和课程安排、进度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完全依靠课堂对高中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似乎不是十分现实,课外实践活动是必要的补充。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高中数学知识来进行实践,寓学于乐,既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4、结语

综上所述,希望能够为教学界对于高中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创新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也符合如今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针政策,是大势所趋。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道路漫漫,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任金有.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性思维能力培养[J].才智.2012.25:105.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学生素养

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离不开数学,因此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适应生活、工作的必要条件。作为高中教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高中数学是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之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变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数学素养的内涵

数学素养是数学科学所固有的内蕴特性,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严格的数学学习活动获得的、融于身心中的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是一种心理品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将数学素养定义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素养,高中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提升这种文化素养。新课标中数学素养主要包含了数学信念、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双基、数学文化、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等多个因素,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

二、新课标对数学素养的要求

数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和内涵,虽然我国高中新课标没有对数学素养提出明确的要求,但是分析我国高中数学新课标会发现,新课标中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1.获得数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

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是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数学素养的载体。如果抛离了数学基本知识和数学技能,那么数学素养就无从谈起。因此,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之后,就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才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思想的认知,才能在实践中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理解数学就要领会数学概念的内涵,了解数学公理、定理的本质和背景,通过进行数学探究、发现学习、再创造等过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深化数学的理解。

2.提高数学能力,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和数学基本技能是高中数学中最为基本的部分,也是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前提条件,是数学素养发展的基础条件。提高数学能力就是要求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运算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等于数学相关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大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

数学意识是学生在数学学习和进行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学生在数学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下发展起来的,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在教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用其来判断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和实践。

3.树立良好的数学信念,体会数学文化

数学信念对于数学素养的提升就有推动和促进的作用。数学信念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新课标中要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数学信念就是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态度问题。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态度,需要学生具有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客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高中数学新课标建议可以从教材的编写,案例的引入等方式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信念。

数学文化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特别是在新课标之后,数学文化成为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存在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学习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小结:自从高中数学新课标之后,数学素养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标准之一。学生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逐渐掌握基本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知识,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条件。教师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之外,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信念和数学意识,让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体会数学文化,逐渐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实现新课标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促进高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效率提升。

高中数学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上的表现提出了一个整体性的要求,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数学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而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MA”课题组“.发展学生数学思想,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教学实验研究报告. 课程?教材?教法,1997(8):35~39.

[3] 王子兴.论数学素养.数学通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