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规范化;资源共享
随着《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信息化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手段,给传统教育模式,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制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高校资产管理现状
(1)国有资产意识不强。高校主抓的重点是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大量设备家具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很多老师对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不熟悉,造成操作不规范,例如报废资产直接丢弃、不履行处置程序,人员调动或退休后未及时收回资产,超预算或无预算购置等,久而久之造成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资产使用效益低下,给规范化管理造成困难。(2)资产信息孤岛化。由于国有资产分类较多,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其中固定资产又分为设备、家具、房屋、土地、图书资料、文物等。庞大的资产体系在高校中一般分别由财务、资产、图书、科研等不同的部门进行归口管理,每个部门都根据各自的资产特点开发、使用单项软件系统进行管理,数据结构不同,业务流程不同,集成度低,从而造成资产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系统之间无法做到数据对接共享,缺乏部门间的联动,难以对各类资产实现实时动态监管。(3)资产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多数高校资源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科研需要,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虽然很多高校提出了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口号,但是多数财力、人力、物力都投入到了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科研平台等方向,用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资金较少。另外,由于资产管理人员队伍水平不高,无法有效推进资产信息系统的开发、操作、管理和维护工作。(4)异地多校区办学造成资产管理困难。随着高校扩招和地域限制,很多学校采取多地多校区办学模式。各类资产分散在不同校区,甚至不同城市,给资产统计和配置带来很大困难。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会造成多头管理和条块不分的现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容易造成监管漏洞,难以实现全方位、无死角覆盖。
二、资产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规范操作流程。随着财政部、教育部等上级主管部门对资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资产使用、处置和各类资产报表都要通过网上系统报送,因此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职责、权限落实到人,实现从预算、采购、配置、使用、维修、报废全生命周期管理,每个业务流程在系统都有预设的操作规范和审批环节。(2)提高办事效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服务为导向,规范数据标准,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网站,构建“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用户只需要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申请、审批、进度查询均可从线上完成,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可以有力提升师生信息化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3)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以往分散的各类资产系统,打破信息壁垒,通过系统可以便捷地提取各类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分类统计数据,为主管部门合理配置资产提供数据支撑和在线分析。系统可以设置功能模块实现资产线上调剂、开放共享预约、绩效考核等功能,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4)实现实时动态监管。通过对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流程再造,合理设置关键环节的审批权限,进一步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执行。通过系统操作,可以实现对业务数据的实时动态监管,确保账实、账账相符。加强相关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相互监督,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风险的有效控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第一,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强化信息系统集成与共享,对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各类资产信息共享共用,优化资产配置。第二,实现国有资产一体化和精细化管理,对各类资产数据可以进行实时统计和分析。优化管理流程各业务环节操作,对各类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监管,评价使用效益有效防范管理漏洞。第三,对资产存量和增量进行定期分析评估,为高校新增和配置资产提供决策依据,与预算管理结合更加紧密。第四,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警示。第五,搭建线上调剂和开放共享平台,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四、资产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做好基础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是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高校应通过资产盘点、清查等方式对资产基础数据进行认真排查、核对,层层落实信息化管理责任。各级资产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资产基础数据更新,资产采购、分配、处置应及时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信息维护,为打造信息化系统奠定坚实基础,避免各环节数据流通不畅或数据更新不及时。
2.强化大数据意识
搜集数据不仅仅是为了查询、统计、计算,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掌握资产动态趋势和效益情况,为资产管理决策科学化、精准化提供有力支撑。我们要积极探索有效利用系统资源的工作新模式,实现资产存量和增量科学管理,建立一套合理的资产采购论证、使用考核与管理办法,避免各类资产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和使用效益。
3.提升资产管理员队伍水平
资产管理员队伍要尽快提升自身业务水平、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熟悉资产管理系统的各项操作,加快实现从手工做账到全流程电子化操作的转变。另外,资产管理员们不但要会用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而且应该善于运用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本单位或本部门的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分析,为教学科研、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及社会服务等提供更好的保障。学校也应更加重视资产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加强岗位考核,建立激励机制,通过校院两级共同努力,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业务与技术水平。
4.层层压实责任体系
建设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现代化手段。通过系统动态实时监管,可以随时查到资产领用人和存放地点。领用人进行岗位调动或退休时,领用人自己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资产的变更申请。单位资产管理员和人事部门也可以通过系统查询资产交接情况,对于不及时处理的资产交接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强制调剂或者暂停调动、退休流程,这样能够避免人动过程中因交接不到位造成的资产丢失现象。通过合理设置资产领用人―单位资产管理员―单位资产负责人―归口资产负责人等审批环节,将权限和责任细化到每一级资产管理人员,可以提高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资产数据处理更加准确、及时,对于造成资产流失的责任人也更易于追查。
5.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
资产信息系统建立后可以实现高校资产信息共享,在管理流程中还设计了审批权限等关键节点,必须严格防止信息泄露。保障数据安全,不仅需要通过提升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改进系统,还要通过配套的责任制度进行强化落实。高校各级资产管理单位和管理员要对不同权限的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训,禁止账号密码相互共享或者让学生代操作等不规范行为,尤其是对于有审批权限的分管领导、项目负责人和资产管理员,一定要提高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高校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定期对资产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安全性检查,及时修补监管漏洞,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确保系统正确规范运用和资产数据安全。
篇2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其中第六十一条指出: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学校基础信息管理要求,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由此可见,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同时,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近年来,为了响应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要求,各高校的招生规模也随之增加,每年新增仪器设备资产的数量也在大大增加,仪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面对如此庞大的资产量,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如何更好地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国家关于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以及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大力发展,大部分高校均已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基本实现了资产从入账使用、调剂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与未使用资产系统之前相比,不仅减轻了高校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提高了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但是目前,各高校对资产管理系统的运用水平较低,资产信息化系统建设水平也有待提高,高校资产信息化建设依旧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轻视资产信息的利用。过去,资产管理部门在高校里几乎是最不受重视的部门,资产管理工作侧重于存储及记录资产数据,且由于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的低效率,学校的资产数据根本无法为决策提供依据,高校资产管理呈现出重记录,轻利用的局面。目前各高校虽然均已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人员,无论是管理意识还是工作方法仍停留在传统手工记账阶段。多数资产管理员的工作大多只关注对仪器设备类资产的录入、审核和打印等基础操作上,只是把手工记账方式转变为电脑记账,并未真正利用信息化系统优化工作流程。与此同时,多数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只重视资产数据的录入和存储,忽视了资产数据信息库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导致高校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更多只是作为高校资产信息的存储系统,无法作为一个大数据平台为高校的决策提供依据。(2)资产信息系统与相关系统对接不充分,资产分散管理状况依旧存在,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欠缺。由于高校资产具有数量庞杂、分布部门广等特点,高校的资产管理大多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有效管理资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高校资产管理被分割的状况。在应用信息化资产系统之后,高校可以从宏观上了解各归口管理部门的各类资产情况,对全校的资产状况有了更全面的掌握。不过由于资产系统和预算、采购及财务等系统对接不完全,高校资产信息孤岛的现象并未根除,严重阻碍了资产数据的利用与统计,削弱了资产系统作为决策工具的功能。比如高校在制定年度财务预算编制以及制定高校投资采购计划前,首先需要了解学校目前所拥有资产的数量、价值、分布情况等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而系统之间的对接不完全导致系统间的各项资产分类等统计指标不同,导致资产系统无法为学校其他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
三、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建设原则与策略
(1)变传统资产管理观念,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树立现代化的资产管理观念并制定信息化资产管理制度尤为重要。首先,学校管理层及各级资产管理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到妥善管理国有资产及构建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国有资产的良好管理不仅有助于学校合理配置资金及设备,提高高校资产的使用率,进而促进学校的发展;同时准确可靠的国有资产数据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有重要参考意义。而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高校资产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高校必须意识到信息化不仅仅是简单地把现有的资产管理工作模式搬到网络上来,而是利用资产信息化系统这个新的工具,进行流程再造,优化资产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识上的信息化。意识到信息化在资产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是第一步,而真正落实资产管理信息化,需要依据信息化管理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规范信息化资产管理业务流程,使资产信息化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资产管理制度还是基于过去传统记账方式下的国有资产管理思路所制定的,因此并不符合现阶段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实际。各高校应该跳出传统国有资产管理思路,结合当前信息化管理形势,制定信息化时代资产管理制度,把信息化手段真正融入到资产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发挥资产数据的作用。制度中应该严格规范资产建账、调拨、处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操作流程,并严格按照处理流程分级分权,明确各级资产管理人员的权限,为资产信息化管理打好基础。同时,应该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度,把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并建立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强化资产管理监督审计工作也是制度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资产信息化管理情况、资产制度执行等情况的监督,有利于督促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落实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管理水平。(2)定期培训,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推进高校资产信息化管理离不开高水平的资产管理队伍,目前各高校的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与其资产管理队伍水平有很大关系。多数的校级资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年龄偏大,资产管理观念传统老旧,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水平都有待提高。多数工作人员还是受传统资产管理观念束缚,强调资产的记录和储存,忽视资产数据的汇总和利用。院系级资产管理员大多是兼职管理员,对资产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无论信息化管理意识还是业务能力都需要提高。高校应从以下三方面加强对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设立科学的选拔机制,由于资产管理工作繁琐复杂,因此应选拔责任心强、具有专业财会知识,同时掌握一定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员,把好资产管理人员的入口关。其次,定期开展资产管理相关业务培训,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积极学习上级资产部门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法律法规,参加资产系统业务操作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及业务水平。最后,应将资产管理融入高校考核机制中,设立适当的奖惩措施和激励措施,约束各级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效。(3)加强平台建设。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水平的建设与加强依赖于科学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目前各高校所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比之前的单机版平台便捷很多,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首先,系统数据分类和统计标准与主管及其他部门的资产报表上报统计要求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每次上报统计工作工作量大且因为统计口径不同等问题造成数据不准确。各高校应建立与所管辖部门一致的统计报表上报模块,实现系统自动生成或自定义生成主管部门所要求填报的各项报表功能,不断提升系统的查询及统计分析功能,确保数据的可靠性,提高资产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准确的资产数据。同时,随着资产管理业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特别是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送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的建立以及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目前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加强资产管理的需要。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做好对单位资产数据的校验、完善等数据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因此各单位应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体检模块,对资产数据进行检查修正。同时督促各归口管理部门、各单位完善充实资产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各类国有资产数据,提升学校国有资产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信息平台建设。最后,高校应促进校内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与校内其他信息相关系统平台进行融合及对接,实现高等院校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建立,更好地为学校的管理层提供数据参考。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高校资产管理是当今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把握高校资产数据的整体情况,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同时依托信息化平台进行管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业务流程,减少工作失误及偏差,提升国有资产的信息透明度,有效地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准确可靠的国有资产大数据库的建立也为高校管理层提供了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吴秋宁,陈文相.互联网+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社会经纬,2017(10).
2.程萍.高校固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7).
3.赵春鹤.大数据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5).
4.滕雪松.大数据时代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 机遇 挑战 风险管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不断改变着世界的商业模式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互联网与金融的“牵手”,将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精神与传统金融的相互渗透、结合,通过网络平台、软件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物联网、智能设备及定位功能等科技手段,有效地连接资金供需双方,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形成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业态。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
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近年来陆续进行了商业化转型,成为涵盖不良资产经营管理、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性金融集团。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也间接、类似地影响着资产管理公司。同时,互联网金融也给资产管理公司带来了各种机遇和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下资产管理公司的机遇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寻找发展机遇,资产管理公司需引入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多元金融功能,创新运营模式,实现业务运作“网络化”。
(一)借助互联网资产处置平台开展资产处置业务
对于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处置方式是拍卖债权、抵押物或抵债物,借助互联网资产处置平台将大大提升处置效率。首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渠道。互联网资产处置平台以独立第三方的角度,公正披露处置资产的瑕疵、类似市场成交价格,有益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同时,处置平台向全社会的潜在投资者开放,可以吸引众多金融、非金融机构,吸引社会资金。这有助于培育成熟稳定的不良资产社会投资者,活跃投资与交易气氛,培育不良资产转让的二级市场。其次,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资金支持。对于拍卖处置的不良资产,银行现阶段不能提供按揭等金融支持。而银行系的或地产企业背景的P2P平台有推出为不良资产抵押物处置提供抵押融资的金融创新产品,有了金融支持,拍卖处置的效率和价格都将得到改善。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已与淘宝资产处置平台开展了网络拍卖等合作,并取得较好效果。
(二)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资产管理公司的融资以银行授信为主,而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存款的分流,一方面使银行变得“惜贷”,另一方面也给资产管理公司提示了新的融资渠道。
资产管理公司可发挥品牌优势、争取网络理财平台的低成本资金。资产管理公司可积极与网络理财平系、沟通,加强对自身身份地位、业务类型、资金运用等方面的宣传,突出在提升网络理财资金收益、降低网络理财资金风险方面的独特优势,争取融到网络理财平台的低成本资金,运用于资管业务(作为资管基金的优先级)等。长远来看,互联网金融弱化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中介作用,资产管理公司可考虑借助互联网金融,增强直接融资能力、调整融资结构。
(三)开发客户资源
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争取网贷平台上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在线注册、行业推荐等方式介入网贷平台、获取网贷平台上积聚的中小企业信息,并依据网贷平台自身的综合评估结果挑选优质企业。同时,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网贷平_为其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系列产品进行宣传,展示在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助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广大中小企业了解公司产品、寻求合作提供渠道。
(四)利用大数据进行客户管理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数据通过搜索引擎,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信息基础。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合作等方式引入电商和网络合作伙伴,利用互联网企业掌握的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等大数据资源,建立科学全面的客户信息库和动态违约概率评价系统,加强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
(五)建立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
互联网金融已促使传统金融机构在大数据、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平台、远程客户服务等方面做出转变。比如,各大银行都改进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工具,主要银行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如建行的“善融商务”、交行的“交博汇”)等。
资产管理公司也可以此为鉴,提升网络化经营的能力,通过独自设立或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电商合作的方式,建立互联网金融网络平台。一是可以建立面向客户、以产品为主的类似于“金融超市”的网络平台,开发多种以金融资产交易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实现金融产品的在线推广和销售。二是可以建立直接对接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业务的平台。三是可以建立面向客户的时时交互平台和数据分析系统,及时处理客户信息、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全面分析客户资信、大力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六)发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目前,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的一项蓝海业务,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已逐步由线下扩展到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把握供应链中实力强、信用好、上下游企业对其依赖性强的核心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可梳理资产收购处置过程中积累的或电商平台中发掘的优质客户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分析供应链中各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发掘业务机会,通过互联网平台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
(七)发展子公司的互联网业务
资产管理公司集团旗下的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资管等子公司,在各自行业中大部分处于中下游地位,他们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引发的金融行业变革机会,从不同维度利用互联网社交方式拓展业务,推进互联网相关业务的快速发展。此外,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客户的偏好、需求,对其旗下子公司的各项金融产品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的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八)帮助消化互联网金融体系产生的不良资产
对于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形成的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发挥主业优势、适时收购。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密切关注网贷平台中出现的“瑕疵资产”,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收集和整理的业务信息,结合自身在不良贷款收购、处置上形成的专业优势,借鉴美国P2P平台在不良贷款处置上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的经验,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单体或者整体资产适时进行收购、处置。
二、互联网金融下资产管理公司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对于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来自于:
(一)信用风险
一是国内信用体系不完善。目前互联网公司尚未介入央行征信系统,相互之间也没有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互联网公司信用风险审核主要依托其网络平台,信用风险识别手段有限、难度较大。
二是交易主体的合规性没有有效的验证方式,加大了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信息、资金流通都在虚拟的网络中进行,对于交易主体身份识别(比如银行卡、手机卡与持卡人身份不匹配率较高)、交易资金合法性(是否涉及洗钱)、信用违约记录、交易目的核查等信用风险评价要素没有有效的验证方式,将加大互联网金融交易的信用风险。
三是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传统的信用风险分析工具、方法的效率降低,难以作出有效的分析、判断和评估。
(二)法律合规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多为跨界经营,涵盖支付、信贷、担保、保险、基金理财等多个领域,各业务间存在大量关联,而目前对这些业务的O管主体处于多头监管和部分监管真空状态。
(三)技术风险
互联网金融面对的是开放的网络通讯系统、不健全的网络监管、不可知的电脑病毒和黑客以及不成熟的机密技术,这些使得互联网金融存在着巨大的技术上的安全隐患,若发生系统故障或受到攻击,可能会导致交易系统的报错、瘫痪、金融资料和交易记录泄露丢失等。
(四)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基于大数据的应用,如果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的处理能力有问题,依靠大数据做出的客户身份识别、评级判断就可能出现问题,进而交易就有可能出现风险。此外,交易主体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失误,也会降低交易的安全性,给交易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
三、资产管理公司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管理
资产管理公司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刚刚起步,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及早预见、提示、披露风险,建立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设计风险的熔断、控制机制,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一)对信用风险的管理
信用风险识别方面,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已逐步接入央行征信系统,这为其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或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同时,需积极探索对交易主体合规性的有效验证方式,以降低对交易主体信用识别的风险。
信用风险评估方面,要建立面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分析和评估方法。以互联网金融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甄选有价值信息,与传统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开发综合性信用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信息的整合、深入分析和加工,建立互联网金融市场评分机制和信用审核机制。
信用风险控制方面,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引入保险公司或担保公司、建立风险基金、与通过平台融资的小贷公司或借款人签订回购协议等措施,达到降低或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
信用风险处置方面,当某项互联网金融业务因交易对手逾期、违约形成不良后,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取多种处置手段,进行处置回收。资产管理公司主业是不良资产处置,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手段和经验丰富,在全国有分支机构,且能在集团内各业务板块整体协同,因此在信用风险处置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二)对法律合规风险的管理
2010年至今,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及监管政策有几十项,资产管理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前需认真梳理、遵守。对于缺少直接对应的法律法规而带来的法律合规风险,资产管理公司需注意两条基本防线:
一是把握监管政策的红线。首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在2015年7月18日联合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相当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基本法”,资产管理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要以该指导意见为准则方向。其次,资产管理公司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时,不能在互联网金融经营过程中影响社会稳定,不能因互联网金融机构侵犯投资者利益而引起、影响社会稳定,不能因互联网金融机构引起系统性风险,干扰金融秩序。始终坚守不碰监管底线,合法经营,监管部门明确说不能做的绝不做,监管部门没有明确说不能做的,可以很谨慎尝试,但是尝试过程中需跟监管部门保持很好的沟通,主动接受监管,在监管部门提出异议时,及时做出调整。
二是不能触犯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的法律红线。首先,要注意集资的人数及资金金额的上限不能超过法律规定。其次,严守自己是只提供信息交流的第三方平台的职责,坚持不吸储、不放贷、不担保、不经手借贷双方资金或投资资金的原则,与客户资金划清界限,由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账户托管和监管、资金划转。
此外,资产管理公司需随时研究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导向和监管要求,比如,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0月13日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需及时了解监管动态。
(三)对技术风险的管理
构建健全完善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降低技术风险,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行的安全性。一方面,应当对计算机系统的防火墙、密钥等安全防护功能进行强化,改善互联网金融整体的网络运行环境。另一方面,依据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需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合理有效的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对数据安全性、有效性的管理。
(四)对操作风险的管理
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借鉴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及国外金融机构的经验,制定完善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内部管控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等,有效的控制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操作风险,促使互联网金融业务有序、规范、合理的实施。
四、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新型业态,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也给资产管理公司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因此,资产管理公司需适应新形势,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各项风险管控,在其中发掘出业务的新蓝海,借此提升自身金融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2]黄震,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3]钟勇.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启示[N].2014年全国金融创新与经济转型博士后学士论坛论文集.
篇4
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特征
在互金融行业中,出现了很多多种多样的服务,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互联网服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创新和改变。在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当中,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方面是由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互联网交易,也就是传统的金融交易方式进行网络化和电子化的进程,比如手机银行等,第二个方面,主要是互联网企业所提出的金融业务;第三个方面为电子商务和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各?N新型业态的合作。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信息科技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法律风险这五个部分,其中信用风险,主要指的是在交易的过程当中在利用虚拟的网络进行交易,因此在技术漏洞和法律漏洞方面是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风险。在信息科技风险方面,对于信息安全风险、技术选择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等采取相对应的防控方式。在操作风险方面,主要指的是在交易主体杜互联网金融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所造成的操作失误现象,可以被称之为操作风险。在声誉风险方面,主要指的是对于和客户之间所建立的关系不能进行良好的维护,因此导致其操作方面的风险。在法律风险方面,即为在传统的法律方面对于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都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的交易过程当中很容易出现由于交易主体本身的权利模糊现象而造成的法律风险现象。
二、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传统手段及制约因素
在近些年,监管部门对于金融行业都进行了法律方面的规定,比如《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金融企业贷款减免办法》等,但是在现阶段的不良资产处理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行为。
在传统的商业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方面,一方面可以采取批量转让的方式,利用批量转让的方式来对大批的不良资产进行处理,在处理的速度方面是相对较快的,并且其处理的效率也相对较高。但是在现阶段当中,对于批量转让的对象只是限定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及经批准的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之中。在众多的商业银行当中,对于众多的不良资产的管理受到资金本身以及处置能力的制约,对于资产收购的积极性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其中所消耗的财务资源也是相对较高的。
另外一个方面,在诉讼清收方面,可以说是银行化解不良贷款不对称的传统方式。一般来说,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理,风险本身就相对较大,因此如果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就需要尽可能的利用司法途径来对债务人的资产进行有效的掌握,以此来减少其中的损失。在现阶段当中,司法的流程是相对较长的,整体的诉讼进程也相对较慢,因此在清收的时间方面形成了拖延的现象。并且在诉讼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对于债务人来说也增加了负担。
最后一方面,在损失核销方面,监管政策的改变对于呆账损失的核销条件也得到了不断的放款,其中损失核销的条件现阶段已经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因素。在损失核销的方式化解方面,效率是相对较多的,但是其中所需要的财务资源是相对较多的。在商业银行近些年的盈利情况来看,现阶段利用损失核销的手段在进行不良化解的时候,对银行本身的资金周转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三、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管控创新措施
在上文当中对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管控的现状做出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还需要针对其做出对应的改善措施,在本文当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了分析:
(一)加强历史处置业务数据治理,确保数据源的质量
在进行大数据分析的过程当中,需要保证其数据的准确、优质、全方位以及系统性。在数据的收集方面,需要对不良资产的所有数据进行严格的回收和分析,其中回收的周期是相对较长的,其相关的数据形成方面更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因此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进行源源不断的获取,将大量的精力放在已经积累的海量信息资料的更新上,实现对数据的筛选方面,充分的对商业银行的数据资产价值做出最大化的挖掘。在一个银行当中,如果对不良资产的业务进行了长时间的运作,在资金的信贷、财务以及风险处理方面都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在客户量方面也是相对较大的,其中的时间跨度也相对较大的,数据源处于分散的状态当中,因此对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二)搭建数据整合和分析处理平台,提高数据资源的可获取性
在银行当中,对不良资产的处理需要实现数据基础的广泛,因此在包含银行内部相关业务系统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协议后买、数据互换以及公开查询等多种方式,从而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全面、完整以及统一的数据模板。对于其中的信息可以实现有效的整合,监理处完整可用以及集成的数据库资源,最终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在对数据进行集合的过程当中,需要构建出适应大数据分析的框架基础,开展数据挖掘、智能分析以及模型分析等。
(三)增强数据研究与分析能力,增强分析结果的决策应用价值
大数据可以对新的知识进行发现和挖掘,因此在数据挖掘、统计分析和搜索等方面都有着相当多的科技处理手段。因此在对不良资产进行管控的过程当中,需要在掌握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了解其资产的管理运作经验,掌握其数据统计和模型构建等相关的知识,其中包括分布式计算、图计算以及机器学习等。
篇5
关键词:一体化;必要性;构建;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本文主要阐述了运营一体化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和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构建。
一、运营一体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1.基本思路。按照省市县一体化“三级”管理原则,以防范公司经营风险,提高效率效益为目的,以深化监测分析一体化,完善异动管理机制,实现监测、分析、控制全线贯通为重点,以信息系统为平台,打通“业务、岗位、制度、流程、协同工单、标准等运监管理要素,建立界面清晰、高效科学、真正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运监管理制度体系,为面对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监管单位日趋严格的管理要求做支撑。
2.总体目标。实现省市两级运监中心建立一体化常态监测主题,打造一体化监测分析团队,按照统一的业务规划、工作安排开展工作,并将监测工作进一步向县公司延伸,促进监测问题在基层落地,形成省市县三级贯通、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二、运营一体化实施的必要性
1.省市县一体化管理的需要。近年来,公司持续优化市县公司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统筹配置各种资源,全面实施省市县一体化管理(管理形式一体化、资源调配一体化、专业管理+综合管理一体化),形成省公司主动管控、市公司主动管理、县公司主动融入的协同发展机制。
2.跨专业跨部门运营协同的需要。运监中心紧密围绕公司安全、发展、服务等重点工作,基于明细业务数据开展主营业务、计划预算、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监测,业务点多面广,跨流程、跨专业、跨部门协调工作量大,割裂的数据、分散的业务,会使监测价值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误导决策,亟待运监中心在业务方面,紧密跟进各专业重点工作,沟通业务部门确定监测需求,着重关注专业间协调配合情况,促进专业横向协同,有效服务专业管理;在数据资产方面,整合公司内部(电网生产数据、经营管理数据、营销客服数据等)、外部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气候气象数据等),贯通专业间、上下游数据,坚决打破封闭独立、壁垒保护的桎梏。
3.大数据分析挖掘的需要。近年来,国网公司明确提出了强化运营数据资产管理和“大数据”挖掘的工作要求,将其作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基础。运营监测工作要顺应大数据发展潮流,必须牢固树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理念,挖掘数据资产价值,强化数据资产管理,加强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科学决策、稳健运营,为公司创新发展增添动力。
4.运营监测中心管理提升的需要。运营监测业务是管理和技术创新的综合体,业务覆盖面广,专业技能要求高,工作时效性强,对员工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运营监测员工来自于各专业部门,员工部分能力存在结构性短缺,同时公司各级运监中心工作开展还存在较大差异,不能满足运监工作持续提升的管理要求,亟需开展员工能力素质提升专项工作,以推动各级运监中心围绕支撑“三集五大”体系高效协同运转,抓住人财物核心资源、生产运营关键流程的在线监测监控三方面重点,推进精益化管理,在服务公司发展、安全、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运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1.建立一体化常态监测主题,支撑公司科学决策。以明细业务数据管理为核心,建立一体化常态监测主题,涵盖计划预算、核心资源、关键流程等运营监测(控)业务体系,省、市公司两级运监中心协同开展,一体化运作。实现计划预算监测全面导入,通过核心资源监测揭示运营规律,通过关键流程监测提升协同效率。立足于监测主题业务,扩展宽度和深度,以价值链为依托,形成核心业务跨主题的分析场景。
2.建立一体化数据共享平台,开展大数据挖掘分析。建立数据质量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强化运营数据资产形成管理;构建基于明细数据的共享平台,强化运营数据资产共享交换管理;创新数据资产管理工作机制,强化运营数据资产挖掘应用管理;全面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各类业务监测分析,建立一体化监测分析团队,提升运监人员能力素质.
3.开展能力素质需求分析。运用价值驱动法,以运营监测中心目标定位及功能定位导出关键价值指标,分析整理出运营监测中心关键。建设员工能力素质库,根运营监测中心能力需求分析结果,将能力素质分为综合能力、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三类。制定能力培训需求,要求各级运监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能力提升活动计划,每位员工根据具体从事的工作,选取重点提升项目,开展自我评估,针对性制定具的年度提升目标、分季的提升计划,要求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时段安排合理。开展员工能力提升培训,以业务培训、内部讲堂、岗位练兵、定期评估的方式提升运监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
4.建立一体化监测分析机制,实现五位一体协同管理。一是建立专业对口岗位负责机制,实行监测分析协调一体化机制,责任到人到岗,同时建立AB岗制度。二是建立运营监测值班机制,通过运监系统工作台和运监可视化大屏,在线实时开展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公司运营异动问题。三是建立专题监测分析管控机制。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开展发展、财务、营销、运检、建设、物资等主要专业的专题监测分析,如综合计划与预算、电费回收、低电压、重复停电、应付暂估等,从中深入分析、挖掘存在的异动和问题。
篇6
>> 大数据时代电信运营商数据管控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数字音乐发展策略研究 运营商数据中心建设新思路 浅谈网络运营商数据流量经营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引入策略分析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模式及策略研究 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策略研究 电信运营商宽带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电信运营商信息经营类产品策略研究 全业务背景下电信运营商电子渠道运营策略研究 基于通信运营商数据的大数据实时流处理系统 运营商大数据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关于通信运营商数据项目实施模式分析与探讨 大数据时代电信运营商4C营销策略探析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策略与价值挖掘 电信运营商投资效率及资本生产率研究——基于中英日美四国电信运营商面板数据 运营商数字化服务转型的策略探索 电信运营商的绿色数据路 电信运营商客户隐私数据保护算法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的电信运营商变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2015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R]. 2016.
[3] 企鹅智酷. 微信数据化报告(2016版)[R]. 2016.
[4]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大数据时代[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5] 涂子沛. 数据之巅[M]. 北京: 中信出版集团, 2014.
[6] 李谦,白晓明,张林,等. 供电企业数据资产管理与数据化运营[J]. 华东电力, 2014(3): 487-490.
[7] 黄勇军,冯明,丁圣勇,等.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策略探讨[J]. 电信科学, 2013,29(3): 6-11.
[8] 张云帆.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发展策略与价值挖掘[J]. 移动通信, 2016,40(5): 20-23.
[9] 陈科帆,周洪成. 电信运营商大数据资源变现模式及策略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1): 63-67.
篇7
关键词:教育装备;数字化管理;大数据;区域研究
一、研究缘起
1.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需要在对杭州市西湖区各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学校管理意识淡薄;账目不清、帐实不符;制度不全,管理松散;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装备管理平台缺乏等问题。2.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装备必须要率先现代化,教育装备配置的标准化、均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必备内容。区域要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必须加快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实施区域教育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服务型模式下规范、标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推进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提升教育装备在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统筹发展、助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中的作用。3.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只能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就更短了。2006年,邢顺峰、聂义山著的《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中,提到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账簿设立、财务运作、使用管理,以及教学仪器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也仅仅是近十年的事情。董绍武主编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2005》将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的获奖论文汇编成一套大型专业论文集,许多论文在理论上、实践上,对教育装备管理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和论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还没有非常深入,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但尚没有形成广泛运用的研究和推广。
二、概念界定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对于学校而言,固定资产则主要指其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等。2.教育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随着城域网与校园网等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教研提供更加强大的服务,它们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3.大数据大数据,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特征: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
三、研究实施
(一)组织领导,推进行动方案的有效执行
1.成立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西湖区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区创建工作纳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中,由教育局分管局长牵头,教育局基财科、会计核算中心和信息与装备中心协同推进,制定了创建方案,并召开领导小组动员会议,明确任务和职能分工。2.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装备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行政装备室全体成员、各个学校分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为小组成员,定期反馈、商讨、总结。3.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学校工作小组学校分校区成立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以后勤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实验室管理员、信息中心负责人等为组员,进行软件操作的培训学习,根据不同的教育装备管理岗位职责,在装备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应资产的录入和核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层层领导,并创建各级行动方案和计划安排,定期反馈工作进度,及时交流反思,提高行动执行效率,促使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达成。
(二)阶段实施,推进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
1.提前谋划,合理规划平台布局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要遵循现代教育“大装备”的管理理念,要在全区各校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必须具备:能使资产管理工作简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分级管理、后期管理功能强大等条件。基于如上考虑,在向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调研、征求意见、详细解读浙江省教育装备标准等文件之后,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装备系统中实现分模块管理:分学校情况、系统管理、期初建账、装备资产管理、申购管理等,实现对学校详细情况的记录、校内所有资产的电子存档、电子管理、自动分析等功能,以期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平台中做到数据唯一、分类清晰。不仅对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也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分类数据、实验室用房、功能室用房、音体美劳卫等教学设备、其他教学专用设备和一般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管理。2.试点先行,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平台上线之后,我们反复思考,锁定了四所试点学校:九年一贯制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中学、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一小、刚从求是集团中独立出来的竞舟小学,这四所学校学校是我们西湖区学校的四种不同类别学校的代表。试点学校成立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资产录入工作时间安排合理。从试点测试会议、装备中心下校调研测试问题、试点反馈会议、试点结束一共经历了三个多月,做到时时反馈、周周总结,将问题与技术公司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一步一步完善平台中的各项功能。四所学校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认真参与了试点测试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3.经验指导,逐步推广平台应用资产管理不是学校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自上而下、统筹管理的工作。装备工作“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为明确相关工作要求,落实操作培训,切实发挥平台在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先后分两批召开西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推广培训会议,涉及人员有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等共200多人。四所试点学校以自身学校在平台应用、资产处理试点中的实际操作和体会为例,将他们如何做好教育资产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的经验和大家做了分享。便捷、及时的问题反馈交流平台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建立装备管理平台QQ交流群,方便老师、技术公司客服等及时交流、解决碰到的问题,少走弯路。各校的经验介绍、平台操作说明书、人员分工参考、资产分类录入说明、培训会议录像等文件均放到交流区共享,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重复学习。为了使平台应用推广工作顺利、有序,制定了工作安排表,并严格按照工作安排表有序推进工作。
(三)机制推进,提高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
良好的推进机制是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提高的关键。重点构建和推进四个机制:1.应用试点机制确立四所具有不同类型代表性的数字化管理试点学校,实施资产处理、资产录入、网络管理的试点,促进平台功能完善,形成资产处理策略框架,为全面铺开该项工作积淀经验和做法。2.数字化管理培训机制建立装备管理平台应用的分级、分项培训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组织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召开区域推广培训会议。再由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制定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工作方案和工作小组,通过分级培训布置任务。3.落实推进和考核机制将技术装备数字化管理列入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阶段性的督查和指导。在具体实施中,将教学仪器及设备配置情况、采购管理、装备管理情况列入了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各项考核内容要求明确、认定办法有依有据。4.装备采购审核报备机制将采购资料、装备管理系统细目录入核准与采购支付凭证开具有机整合起来,从而获取到真实准确的装备数据。将学校年度预算、申购计划通过申购管理网络上报,采购完毕的同时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中入库,依据入库情况、相关采购电子档案报备等情况,及时开具支付凭证。
四、研究成效
(一)实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数字化
1.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装备管理意识,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各类资产和录入落实到人,由分管校长负责审核学校所有资产的录入。特别是通过学校期初建账,对学校装备实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核实,学校在区域的统一规范要求下,对教育装备实现了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解决了因为管理人员的临时变动,而使资产管理脱钩的问题。装备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入库”、“调价”、“报废”“、校外调剂”等操作,方便了教育装备的管理。西湖区多校区办学的学校较多,多校区或集团办学的学校后勤校长等能通过装备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各个校区的教学仪器设备、用房配套设施、现代教育技术、图书期刊、办公生活设备等使用情况、经费投入情况,为后期学校建设提供更直接客观的参考数据。学校使用网上采购流程功能,实现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批复、采购状态查询、物品入库等系列操作,大大简化了申购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上报、采购物品入库到支付凭证的开具等环节信息化之后,省去了多次跑教育局、装备中心的麻烦。同时电子档案的存档也方便了档案的管理和汇总。同时,实现了学校装备年报统计中所需的数据从装备管理系统中读取,简化了学校年报统计工作,同时更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目前,根据管理系统上的数据,西湖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等共有140多个管理总账号,已经录入了所有的装备资产数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直接查看学校的资产报废情况、新增情况、校外调剂情况等,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学校的管理动态。通过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基本情况,实现对全区中小学装备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科学、规范、直观地呈现区内各中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情况、每年新增及报废报损情况。能更准确地让学校对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核准学校的教学仪器配置,并实施数字化装备管理和集中采购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配置成效,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二)凸显教育装备配备管理信息化
1.区域教育装备系统分级管理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局、装备中心、学校三级管理。教育局账号可以对管理系统中学校的所有数据进行审阅浏览。装备中心实现了对装备系统中下级用户管理、各种数据的终审、查看、统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录入、资产盘点开启、采购计划审核、采购物品汇总等操作。学校可以实现本校的资产录入与管理、校内教师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装备年报录入、上报,装备日常管理维护、年度预算上报、申购计划填报等。各个级别的管理中,还可以分出更细的不同权限,可以将装备管理的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分级管理,方便了教育局全面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和使用情况;方便装备中心作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做好指令性工作的布置、督促,整体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情况,详细知道各个学校的配备、采购、维护情况,同时能便捷地指导学校解决教育装备使用配备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亮点。西湖区多所学校为集团办学,有多个校区,在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集团总账号管理查看集团内其他校区的装备管理情况。2.区域教育装备申购管理信息化结合“西湖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操作流程”“、西湖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在装备管理系统上实现采购管理信息化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中小学年度预算审核、申购计划批复、支付凭证查询、采购汇总查询、采购物品入库等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采购工作各环节数据和资料数字化档案,提高查询统计和审核评定的准确性。
(三)生成区域装备管理数据自动化
通过“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平台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管理对策,为提升教育装备使用绩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学校在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新增、报废、盘点等工作中留下管理痕迹,学校新增资产比例准确分析,学校总体资产各比例分析,全区各装备资产配备情况与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区域内教育装备均衡化分析等方面,可以找到内在规律,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西湖教育信息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全体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有利于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但是,要使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使用绩效最大化,装备队伍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系统功能的优化完善等是后续还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装备系统建设事半功倍,真正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使西湖教育装备现代化,进而率先实现西湖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邢顺峰,聂义山.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2]董绍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M].地质出版社,2005.
[3]王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4).
篇8
关键词:.Net;MVC;Monorail;铁路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随着铁路信息化的建设,铁路IT技术装备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IT资产数量不断增加。当前,信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过快的发展速度极大的挑战了铁路IT资产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以往的资产管理登记方式进行资产管理,已经力不从心,只有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管理当前数量巨大的铁路IT资产装备才是根本之道[1]。
为了使得铁路IT资产管理系统能够适应当前铁路行业的发展,以及铁路单位的改革的形势和满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本系统的开发需要满足铁路总公司、各铁路集团公司和基层车站的大系统,实现动态管理铁路IT资产。为了本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高安全性,本系统采用基于.NET的monorailMVC框架进行开发。
一、MonorailMVC概述
(一)MVC概述
MVC是一个设计模式,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2]。使用MVC应用程序被分成三个核心部件:模型、视图、控制器。它们各自处理自己的任务。MVC模式的目的就是实现Web系统的职能分工。
MonoRail是一个.NET的MVCweb开发框架,实现的模板引擎有3个[3]:(1)AspNetViewEngine:用传统的.aspx文件做模板,可以使用aspx语法和服务器控件。(2)NVelocityViewEngine:用NVelocity做模板引擎,逻辑和界面很好的分离开来。(3)BrailViewEngine:基于Boo的模板引擎,功能强,性能好。
二、系统结构设计
(一)系统目标。本系统的建设主要目标是要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统一的资产管理分布式应用系统,对铁路IT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实现IT资产管理。
(二)系统拓扑结构。系统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网络结构分为:企业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各种终端设备由终端用户使用[4]。在本系统使用过程中,各铁路集团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在本系统的权限下自行建立一个属于本公司的资产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可以供本集团公司内所有员工进行使用。
(三)系统架构。本课题所研究的铁路资产管理系统,涉及的公司、单位众多,为满足铁路资产管理系统的基本需求,对系统采用当前主流的三层开发框架和服务平台:应用层、服务层、数据层。该三层框架能够有效提高系统安全性、维护性、扩展性[5]。系统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三、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以铁路IT资产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主要对铁路IT资产进行购置管理,台账管理、台账汇总、系统维护等几个功能模块组成。
(一)购置管理。在系统中输入软硬件的采购计划模块中,然后把采购合同信息和产品信息输入到系统中并且和计划信息相关联。如果是铁路总公司统一购买,则用户可以通过本系统的产品下发功能把购买的产品分配给下级单位,下级单位的用户通过产品接收功能确认接收上级部门下发的产品。
(二)台账管理。该管理主要是针对资产的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通过系统的条件查询功能,查询资产信息,然后对选定的资产进行管理操作。其中,到期/报废功能查询可以查询到即将到期报废的资产,可以手工或批量将资产进行报废处理。
(三)台账汇总。根据台账管理的汇总状况,将汇总情况导出到Excel表格中并打印输出。报表管理体统大类分布汇总表、设备分类汇总表、用途分类汇总表、设备状态汇总表、资金分布汇总表、资产年限汇总表、月度季度年度汇总表对比表。
(四)系统维护。系统维护的主要功能是权限分配、下级单位的创建与合并。系统分为系统管理员、集团公司、各部门经理、职员等几大用户,每个用户所对应的使用权限不同,在产生这些用户时,管理员需要对同级用户进行权限设置。当铁路总公司有集团公司或者集团公司有新的车站单位组建时,管理员需要在本系统中建设新的子单位或部门,当有车站合并时,管理员需要对子单位或部门进行合并。
四、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设计四大子数据库:系统维护子数据库、软件子数据库、硬件子数据库、财务管理子数据库,该四大数据库共同组成了铁路IT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库。
系统维护子数据库主要包括系统维护的各种数据,比如权限信息、日志信息等。软件子数据库主要包括系统软件资产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OA资产信息等。硬件子数据库包括所有硬件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计算机、打印机、售票机等。财务管理子数据库主要包括系统的财务数据。
五、结论
铁路IT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对社会发展和铁路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系统运用MonorailMVC技术,系统的三层架构给予了系统可靠的安全性保障,并且系统具有强有力的生命力,具有高效的扩展性、维护性、易测试性。MonorailMVC的运用使得系统使用简单,降低出错率,保证了系统良好的用户界面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李爱英.有关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3:15-18.
[2]彭利文,池楚兵.基于.NET的Web应用三层结构设计技术[J].计算机工程,2011,8:118-120.
[3]高榕,郭兴.基于Monorail、Castle和Nhibernate架构的Web开发框架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8:34-36.
篇9
关键词:资产管理;资产探测;漏洞扫描
近年来,随着广电网络公司业务边界的不断拓展,安全策略的不断变化,防护对象的转换,作为业务、生产的运行单元,广电网络公司的网络资产管理逐渐成为安全核心要素。当前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如公网地址就达到了百万级别,这些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各类资产、设备数量大幅增加,资产的归属结构关系复杂,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交叉使用的情况,同时带来了资产安全责任难以落实,风险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使用的Excel或ERP系统,已经无法满足资产管理的需要,为实现基于可视化的网络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必须通过建设新型的资产安全管理平台。
1新型资产安全管理平台功能架构
新型资产安全管理平台架构如图1,它具备以下功能。
1.1自动采集发现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资产
利用专业的IT资产探测工具,对资产进行探测发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资产信息的补充和记录,最终录入安全资产管理库。资产的探测通过自动采集、手工维护和接口同步等3种方式实现。自动采集是通过资产扫描、Web爬虫等完成设备类和软件类资产的自动采集,具备根据IP地址段自动扫描资产的能力,扫描结果包含但不限于IP、端口、设备类别、操作系统、承载的软件应用(如中间件)等手工维护是通过人工维护对资产数据进行录入和完善对应属性信息。接口同步是利用统一安全管理平台等系统进行数据同步,自动进行资产数据的录入和核对。
1.2自动稽核网络信息安全资产
根据资产报备流程(新增、变更和注销),对单位上报的资产信息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如发现误报、漏报等问题,稽核对相关单位进行通报,责令整改。稽核采用日常巡检和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日常巡检为每周对全量资产信息审核一次。
1.3生成和梳理网络信息资产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资产库并维护更新,资产库能够自动同步或者导入各单位上报的资产信息,并整理为统一模板格式。资产库能够将探测和导入的资产,包括主机资产和应用资产,进行集中梳理和管理,并通过导出报表的形式对资产信息进行集中展示。分析报表主要包含Excel报表和综合报表。Excel报表主要为用户导出资产清单和资产风险清单,生成清单文档,用户可以下载相关的Excel文档。综合报表是对资产的安全进行分析评估。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添加报表”根据提示创建资产安全评估报告,从而输出单位资产信息汇总报告。
1.4发现资产的网络安全漏洞和闭环管理
资产安全管理平台采用先进的漏洞扫描引擎和流程化管理方式,对网络信息安全资产所存在的安全漏洞进行扫描和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实现了漏洞管理从发现到修复完成的闭环[1]。当风险管理员通过漏洞扫描到风险漏洞并审核后,将扫描到的漏洞下发到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修复;相关部门责任人接到漏洞修复任务后对漏洞进行审核和修复操作,责任人修复完漏洞后提交复测申请;风险管理员对修复的漏洞进行复测和后续的归档,漏洞管理实现了从发现到修复的完整闭环。
1.5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态势分析
安全管理平台通过对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包括资产探测,资产稽核、资产变更、漏洞管理等,将结果通过分析报表和可视化大屏的方式呈现。其中可视化大屏的方式是将资产信息通过折线图、饼状图、柱状图等形式从资产情况、风险漏洞等8421多角度直观、实时、全面地展示资产概况与趋势,实现资产管理全流程工作信息数据可视、动态感知的目标。
2关键技术
新型资产安全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关键技术。
2.1资产建模技术
基于核心的资产建模技术,根据导入资产的信息建立资产模型,进行深度识别,自动发现关联资产,智能识别资产类型[2]。通过网络安全资产的主动探测和发现,结合广播电视现有网络资产数据库,智能化建模。
2.2资产探测技术
利用无状态扫描技术极速完成资产管理,通过异步连接技术高效完成端口探测与状态识别[3]。
2.3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
利用决策树算法和海量产品数据库进行机器训练[4],完成不同应用与服务协议数据的拆分,提取特征值,自动建立指纹模型,实现智能阻断绕过。自动整理所提供的已知资产,并持续进行智能化巡检和识别,实时更新资产状态。
2.4基于策略匹配的极速响应
资产安全管理平台通过策略匹配实现漏洞的极速响应排查和策略学习,进一步提高漏洞事件匹配的准确率。另外资产安全管理平台支持本地、虚拟等多种环境,有效做到了全业务系统覆盖。结合自定义检测,从海量数据中快速定位高危资产,极大简便了风险管理,缩短了应急响应的流程。
3应用效果
以中广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有线)为例,自资产安全管理平台上线以来,为中广有线发现未掌控的网络资产300余个,保障了单位网络安全资产管理的工作稳步、有序、高效地开展,规避了未掌控资产因无法管理,导致可能被恶意网络攻击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过自动的资产安全管理稽核与梳理,大大降低了资产管理的成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管理成本。同时将原有不受管控的资产找回,部分资产被二次利用,避免了单位资产的浪费。通过高效的漏洞探测与管理机制,减少了繁琐的修复任务下发流程,漏洞修复速度大大加快,避免漏洞未及时修复导致被攻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4结束语
资产安全管理平台能够满足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大多数业务需求,资产管理得到有效梳理和相关责任的顺利落地,有效解决了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长期痛点和难题。同时这套系统具备方便、高效、规范等特点,具备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倪浩杰.基于生命周期的新型漏洞管理平台设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4):77-79.
[2]齐权,贺劼,鲁悦.网络空间资产普查与风险感知系统[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8(9):53-56,69.
篇10
7月11日,渤海银行2014“渤爱成长?圆梦行动”慈善公益活动正式启动。据称,渤海银行今年将在全国11个城市陆续推出务工子弟助学活动和村医计划两个慈善公益项目。截至2013年末,渤海银行资产总额近6000亿元,已在全国设立分支机构达104家。
金融工场2周年回馈投资者
为回馈投资者,7月14日至8月2日,金融工场将相继推出“我爱金融工场”、“爱情支持计划”两周年系列活动,参与者均可获得投资本金红包。产品到期后,本金退回,投资收益将归参与者所有。
南方联合新浪将推“财经大数据策略指数”
南方基金与国内最主流财经媒体平台新浪网启动战略合作,即将推出国内首只财经大数据策略指数。据悉,双方将充分挖掘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在股票量化研究及合作开发指数方面展开方向性合作。
泰达宏利旗下7债基全线飘红
截至6月30日,今年上半年泰达宏利基金公司旗下可统计的7只债基产品(AC分开统计)全线飘红,平均收益率高达7.73%,跑赢债券基金整体平均收益率2.7个百分点。其中,泰达集利、泰达聚利、泰达信用合利收益率均超过8%。
天弘基金大数据中心处理能力达到百亿级
天弘基金大数据中心主管周卫国称,《余额宝一周年大数据报告》分析应用的基础数据达到96亿条,数据维度35个。这表明天弘基金大数据中心有百亿级以上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做更多复杂的模型。
P2P监管外部审计仅信而富等实现
7月8日,银监会创新部主任王岩岫明确提出P2P机构应当定位为民间借贷的信息中介,并强调P2P机构不仅要向市场披露自身的管理和运营信息,也要向投资者做好风险揭示和融资信息的提供,开展必要的外部审计。据了解,目前仅有信而富公司在内的少数机构符合上述原则。
安邦积极宣传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
7月8日是“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安邦保险集团采取总分联动的方式,围绕“爱无疆责任在行”的主题,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与“互动”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向社会公众展现保险业勇担社会责任的精神风貌以及“守信用、担风险、重服务、合规范”的核心价值理念,树立保险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信达澳银股债双优
今年上半年信达澳银基金股、债投资双双走强。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信达澳银权益类产品在最近一个季度净值增长率达5.59%,排名同类第8。其中信达澳银产业升级、信达澳银消费优选和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在最近一个季度分别取得7.83%、5.78%和5.59%的净值增长率,超额收益排名均位居同类产品前15阵营。
东证资管荣获“金牛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人”
年度金牛理财产品奖评选7月6日出炉。东方证券资管公司凭借出色的综合资产管理能力荣膺“2013年度金牛券商集合资产管理人”称号,旗下4只东方红系列产品荣获单项金牛奖称号, 成为最大赢家。
易方达香港A股ETF米兰上市
易方达香港子公司旗下一只RQFII-ETF于5月中旬在欧洲三大交易所挂牌上市后, 7月2日再次成功将版图扩展至意大利的米兰交易所,尽揽欧洲四大交易所,成为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又一重要创新。据了解,该ETF得益于A股的表现,目前交投量共超过4000万人民币。
南北交易所探路中国稀土定价权
一年一度的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将于8月初举行,而“2014华南稀土产业投资峰会”也计划在8月23-24日在广州召开。一北一南两次会议,加上年初成立的一北一南两个稀土交易平台,有望共同构成我国稀土行业谋求国际话语权的好声音。
嘉实研究精选位列112只股基榜首
成立满6年的嘉实研究精选股票型基金成为市场上唯一一只连续7个自然年度跑赢同类平均收益的主动型偏股基金。Wind数据显示,自2008年5月27日成立以来截至今年6月30日,其共取得136.47%的总回报,年化回报为15.16%,在同期运作的112只股票型基金中位列榜首,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39.17%以及股票型基金整体0.8%的涨幅。
鹏华美国房地产连任QDII分红王
鹏华美国房地产基金7月14日再次分红,每10份基金份额派发0.1元,应分红总金额49.8万元。据Wind统计,此次分红为鹏华美国房地产基金成立以来的第8次分红,也使得其成为所有QDII基金中分红次数最多的基金,堪称“QDII分红王”。
国富亚洲机会摘得同类桂冠
MSCI亚太(除日本)净收益指数6月底一举突破2007年历史高位,6月30日报收404.26点,并仍保持着强劲的上扬态势,这也使得中国富亚洲机会以6.76%的涨幅同类居首,年内始终保持业绩领先。据悉,国海富兰克林在上半年配置上,对于亚太新兴市场中表现较好的龙头股均有所涉及。
华润元大医疗保健9日起发行
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被长期看好。华润元大基金借助股东方华润集团在医药行业的强大实力,7月9日起正式发行华润元大医疗保健量化股票基金,投资者可通过中国农业银行、珠海华润银行、华润元大直销中心、官网等销售网点认购。据悉,这是国内首只医疗主题的量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