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如何提分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0: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数学如何提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备教材应戴好“显微镜”,挖掘教材深层意蕴
现行高中新课标教材分为5个必修模块和4个选修模块,是按照“螺旋上升的”的方式进行编排的,不少教学内容是分散在几个模块中,并非一次学完的。因此,教师备教材时要系统分析高中阶段的所有教材,深入领会某一章节、某一知识点在高中整个数学体系中所占的位置,认真推敲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公式、定义,挖掘教材的深层意蕴。例如教学反函数前,教师应对反函数在整个高中教材中的地位和与其他知识点的关联有明确认识。我校要求新教师通读高中数学教材,不但要听高一的课,也要听高二、高三的课,培养教师的全局观,是很有道理的。
高中数学教材中不少例题往往是重要知识点的精华和浓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会有一些难度,这时,教师要对教材呈现的思维链适当加密,给学生“搭桥”,助其“过河”。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会让教学更有深度,我一直认为,教师多花时间钻研教材,课堂教学就会有深度,就会少一些“正确的废话”,就能节省学生许多的宝贵时间,教与学的效率都大为提高。
笔者最近读傅国涌先生主编的《过去的中学》一书,发现民国时期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远非当下教师所能企及,这固然与当时社会对人才消化吸收能力较低,不少大师、学者委身中学课堂有一定关系,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值得当下每一个教师学习吗?我想,数学教师每天读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读黄毅英的《数学教师不怕被学生难倒了——中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知识》,读梁宗巨的《数学历史典故》等数学教育著作,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定会更有穿透力,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备教材。“深入方能浅出”的道理谁都知道,但知易行难,而这应该是每个教师备课的理想方向。
二、备学生应戴好“透视镜”,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学生是否学会、会学,是衡量教师教学成效的核心要素。教师在备课时要问计于生,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的导学案在使用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信息,依据学生学习成效不断完善。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前,我和学生聊天,让学生说说对教材的认识。有学生说:“书本上用抛硬币做实验求概率,可不可以换成做其他的实验?”也有学生说:“概率内容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了,今天学的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这为我如何组织教学提供了重要信息,知道学生想要学到什么,有什么困惑,便于因材施教。
备学生就要透析学生内心世界,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如讲解函数f(x)=在(1,+∞)内单调递增时,教师要思考,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哪些学习障碍,可能会提出什么样的疑问呢?在课堂上,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很多时候就来自于教师对师生角色的换位思考。
三、备教法应戴好“望远镜”,全面灵活选用教法
新课程更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更侧重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教法时要戴上“望远镜”,能够高瞻远瞩,灵活选用教法,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的特级教师陈颖每年暑假都要深入备课,总结出大量解题规律、教学方法,他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从点看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这种引领式备课方法、教学方法值得每个教师借鉴。
教师备教法时,要把学生易错或易混淆的知识点作为重点备课内容,让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在自主发现中解决问题。例如备《函数与方程》时,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解题时往往忽视分类讨论,对结果是否符合题意考虑不周,因此,二次备课时,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加强分类讨论的训练。
篇2
一、高三艺术生高考复习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其原因分析
1.大部分艺术类考生自身文化基础比较差。很多人选择艺术,正是因为看中艺术类录取时文化成绩比较低。经过高一高二,学生已经了解到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不同,又经过大大小小的考试,看着那可怜的分数,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已经没有信心了,甚至有的同学看见数学都有了畏惧心理,早在高一高二就已经放弃学数学了。面对最后的三个月,面对大量的知识点和题目,学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恐惧、浮躁的心理伴随而来。
2.学习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最后只有百天左右的时间全心投入文化课的学习,比起文化类考生的几轮复习,他们没有这个时间。中间夹杂着一模二模的重大考试,还有三门课,学习数学的时间比较紧。再加上数学这门科目本身的特点,知识点多,要理解后才能做得出题目来。再加上近几年高考计算量特别大,对于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计算等几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要把数学学好,考出一定的分数来,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二、调整高三艺术生高考复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1.树立正确的认识。对于艺术生而言,他们对于文化的要求比文化生要低,要正确认识到这点,不要带着大的心理包袱上阵。其次,在语数外三门科目中,虽然数学很难,可是短时间内数学的提升空间也是最大的。数学的160分中,容易题还是占了70%的,艺术生把这70%会做了也就非常不错了。所以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仔细分析考试大纲,了解每个知识点出哪些题型,哪些是通过反复练习一定可以得分的,这些就是我们平时要重点抓住的。对于一些难题,一定要果断地放弃。“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2.提升信心和勇气。信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必要条件,要学数学,信心和勇气是尤为重要的两样品质。
老师的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给学生正确地分析现状, 用原来成功学生的案例鼓励他们,告诉他们数学的特点,学习的方法,考试的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要贯穿一些心理上的辅导,让他们慢慢地知道,数学要拿到80分左右不是件难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多想多练,不懂就问,数学是一定可以进步的。
3.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学生光有信心和勇气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强大的耐挫力。高三的复习就是一个不断受挫,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在大量做题的过程中,在考试中,学生一定会遇见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逆境”中冷静地分析题目,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做错的题目一定要重新认识,重新纠正,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让学生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提高自身的耐挫力和面对困难的坚强品质。
三、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
1.用课堂教学艺术感染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主阵地,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然亲切的眼神,生动幽默而有感染力的语言,工整清晰的板书……这些不光体现着一个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更可以有效地发挥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进一步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2.教学抓本质,举一反三。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尤其对于艺术班。在课堂复习中,教师要学会抓住每个知识点的本质,帮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举一反三,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提高课堂利用效率。
篇3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和谐的学习环境下,能够踏实地、充满信心地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1)应有适应学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后再逐步调整,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风趣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奇特的解题方法,步子小一点,坡度缓一点,难度低一点,内容细一点,让知识来得自然一点,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2)加强学法辅导。教学中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如何课前预习,预习需要做哪些工作,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让他们掌握将来如何学习;听课时怎样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笔记应该记些什么,怎样记;课堂上严格要求,学会如何支配时间;每节课有结束语,每单元有知识小结,了解与掌握课后复习应遵循什么样的顺序和原则;让他们学会摘录、整理和提炼;怎样在练习、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组织专题讨论,让学生思路开阔,加深对知识立体化、网络化的理解。
2.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展示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就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卷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题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3.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有效突破。
我们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这个任务来源于教材,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共同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重点,可以在板书时添加着重号等;对于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需要完成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传授与渗透。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课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得多。
4.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图形、动画的演示,以及视频的播放,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而丢弃传统教学用具。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正好可以让学生审题和思考,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保留在黑板上。而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课堂上的教学容量大了,而且内容展示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让学生应接不暇。其实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无效的“机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恰到好处地用”。理想的教学应把教师、传统教具和多媒体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5.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辅导,即针对班级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其主要表现是课堂的关注,练习的面批、订正等。(2)小组辅导。主要是针对中等生,按照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组,例如女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识别有障碍,男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散漫、怕烦不愿意计算、不肯主动做练习,此时可以分组,然后进行组与组的比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班级整体辅导。采用先练后批再评讲的方法,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针对题型进行发散,举一反三解题,通性通法,各类题型的多种解法,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4)年级交流辅导。在年级内部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辅导,使得每个教师都能清楚地了解哪个知识点的是学生普遍的问题,等等。
6.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高一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
篇4
一.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围绕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按照教导处、教科研室的具体布置和要求,以高度责任感,强烈的紧迫感,看到我们在教学、教研方面的不足,居安思危,继续努力,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坚持抓学习,加强科组师资队伍建设,提
高了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素质。我们数学组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学习了有关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文章,提高了全体老师的思想素质,老师团结协作,安心教学。
二.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1.为健全科组业务学习制度,我们组定期(每周一次)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包括教材、教法、课本体系、考试内容、形式等)的一系列文件、文章等,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自觉投身于教学改革之中。
2.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在当前形势下,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逐步学会用Word写教案,形成了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热潮,其中不少老师都能用Word写教案,例如:张松柏、黄钜才、黄珊、邹金陵、杨国良等老师都有相当部分的教案用电脑完成。个别的老师还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课件,例如:张松柏、陈恒周、程晓钟、方俊彪老师在学校的开放周的课就是他自己利用Powerpoint制作完成的。钟晴辉老师参加了市几何画板的研讨会。尤其是付舟隆、黄钜才两位老教师也努力学习掌握电脑技术,用电脑打印出大量的资料,学科的补充练习、试卷全部用电脑打印,并整理存入电脑,逐步形成了各备课组、科组的资料库。
加强教学研究。本学年度我们要积极参加学校“构件网络环境下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活动。本科组承担了三个区级课题:(1)计算机对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影响。(2)问题解决与创新意识。(3)黄珊、陈恒周等老师的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高、初一的老师还参加了学校“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育”课题的子课题的研究。
我们要认真实施研究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力争出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在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形成比较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提高了我们的教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3.为促进数学组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学校统一安排和教科培中心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加强对外联系,请省内外有名的专家来我校讲学和指导工作。10月6日,高中组的全体老师参加国家考试中心高考命题组数学负责人任子朝老师作的2000年高考命题分析报告。初中组还请了区教研室陈揩成老师来校分析了2000年中考全市及我校的情况,查原因,找差距,并提出了2001年的中考要求。另外,还在11月5日请了武汉市教研室数学教研组组长裴光亚老师作了《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
4.积极开展以“说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把“如何上好一节课”的活动引向深入。各年级备课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积极开展说课活动,其中张松柏、陈恒周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进行了多次的说课活动,提高了上课的质量,受到了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我们组初三的老师还承担了区分配的城区备课组的说课活动,我校三位初三的老师的说课打动了所有与会的老师。9月15日,我们还参加了张谨老师的说课比赛汇报,提高了全组老师的说课水平。我们组要求全体老师在每学年上一节科组内的公共课。本学期已由高二级程晓钟老师、初三的陈恒周老师、初二级邹金陵老师、黄钜才老师分别上了一堂公开课。罗朗馥、张松柏老师老师还分别承担了一节区的公开课,深受听课老师的好评。
3.为促进数学组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学校统一安排和教科培中心的指导、帮助下,积极加强对外联系,请省内外有名的专家来我校讲学和指导工作。10月6日,高中组的全体老师参加国家考试中心高考命题组数学负责人任子朝老师作的2000年高考命题分析报告。初中组还请了区教研室陈揩成老师来校分析了2000年中考全市及我校的情况,查原因,找差距,并提出了2001年的中考要求。另外,还在11月5日请了武汉市教研室数学教研组组长裴光亚老师作了《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研究》。
4.积极开展以“说课”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把“如何上好一节课”的活动引向深入。各年级备课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积极开展说课活动,其中张松柏、陈恒周老师在上公开课之前都进行了多次的说课活动,提高了上课的质量,受到了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我们组初三的老师还承担了区分配的城区备课组的说课活动,我校三位初三的老师的说课打动了所有与会的老师。9月15日,我们还参加了张谨老师的说课比赛汇报,提高了全组老师的说课水平。我们组要求全体老师在每学年上一节科组内的公共课。本学期已由高二级程晓钟老师、初三的陈恒周老师、初二级邹金陵老师、黄钜才老师分别上了一堂公开课。罗朗馥、张松柏老师老师还分别承担了一节区的公开课,深受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落实教学常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我们认真贯彻执行我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备、教、改、导、考、析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规范备课组活动制度。各备课组定期(每周一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学内容、进度、练习、考核。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准确地确定教学的目标,适度地提高了教学起点和难度。要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以备课组为单位设立资料库,如电子教案库、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库、教学论文集锦等,从而逐步建立起科组的资料库。
在13周左右举行的“教学开放日”中,各备课组推送出一批优秀教案,优秀作业,优秀课件等,展示数学组的教育教学成果。
落实听课制度。按学校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听课15节。我组老师全部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15节的听课任务,其中袁伟明老师听课28节,杨国良老师听课32节,罗朗馥听课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强竞赛辅导,争取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篇5
关键词:变换形式;重组提升;多媒体技术;课堂活动;迁移;面批
目前,多数高中在化学教学上的做法是高一高二上完所有新
课,高三开始进入系统复习,因此,高三化学课基本都是复习课,学生听起来没有新意,感觉没劲,即使不懂也懒得再仔细动脑筋。如果去高三课堂巡视两圈,会发现睡觉、走神的学生明显比高一高二增多,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笔者结合自己近十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复习课要体现知识的重组和提升,以新的面貌呈现
如果复习课仅仅是把原来上新课时强调过的内容重新拿出来温习一遍,那么这样的课堂无疑是沉闷、缺乏活力的,就像我们又重新听了一遍已经知道结局的悬疑故事一样,学生已经自己能够预设课堂上将会呈现的内容,自然就好奇心减弱,求知欲降低,而原来上新课都没有听懂的学生当然又一次对自己感到失望了。这样的课堂不仅起不到复习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既然是复习,就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注意整合高中阶段的相似知识点和易混淆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的规律,当然,教师总结之余最重要的是抛砖引玉,吸引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兴趣,做好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做到知识能够学得会、讲得出、想得起、用
得活。
二、课堂组织形式要避免一成不变
1.适当提问、演板
由于各人认知情况的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有些问题在某些同学看来轻而易举,但其他同学可能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在提问前要对自己的问题有所估计,针对各人情况提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的提问,一是能够改善课堂沉闷的环境,每位同学都有被提问的可能,所以不得不集中注意力,二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有个动脑的过程,思维得到积极的开
发,这个过程是愉悦的,三是能够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仔细聆听被提问同学的回答,从中发现漏洞,这种兵教兵的效果往往胜过教师强调很多次。此外,演板也是我在复习阶段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整节课只有老师一人在讲台上表演,未免显得太单调。演板的内容要多变,比如,课前的方程式听写,需要过程细心的计算题,有些一题多解的典型展示等等。总之,即使是复习课堂也不能总是为了赶课程进度就一味地满堂灌,也要尽量多给学生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这种教学方式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
2.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让抽象的内容更形象、更直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现在全国中小学乃至大学都在摸索的一个科研课题。目前中学里尽管很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但都或多或少地已经把多媒体渗透到教学中。在我看来,复习课使用多媒体技术有这样一些优点:一是课堂容量相对较大,这对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更实用些;二是投影仪能够方便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便于做规范答题的指导;三是便于做在线测验,及时巩固课堂强调的内容;四是方便插入录像,便于学生复习曾经做过的实验(我通常在高一高二学生实验时现场录像,然后高三放给学生观看,学生看自己做的实验,兴趣往往比较浓厚,印象也比较深刻)等。当然,使用多媒体技术也受到很多限制,比如,教师本身的信息技术知识有限,很多操作自身也不会使用,制作多媒体本身费时较长,加重了教师备课的负担等。所以,多媒体的使用要合理,教师要量力而行。
3.利用小测验、小抢答、小竞赛等充实课堂
对学生而言,每节课都这么平淡,兴趣自然会淡漠一些。偶尔组织课堂小插曲,如课堂小测验、方程式小听写、问题小抢答、知识拼图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争强好胜爱表现的积极性。这些活动有些是针对全班的,有些是针对部分同学的,每个人都有做评委和被评的机会,大家为了有个好的表现,课前都会积极做好准备工作,因此,能够达到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复习的目的。
例如,复习到有机化合物时,为了调动大家的兴趣,我设置了这样的开场白:拼图是大家从小就爱玩的小游戏,今天我们也来做几个化学的拼图小游戏。由—C6H5,—C6H4—,—CH2—,—OH四种原子团(各一个)一起组成的属于酚类物质有哪些?由—C6H5,—OH,—COOH,—CH3,—CHO五种原子团两两组合成的酸性物质有哪些?一个问题就把学生的思绪从课间十分钟的懒散状态中转变过来,立刻进入课堂情景中去。
三、注重知识迁移发散,培养学生独立解题能力
不少高三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化学易学,上课容易听懂,但作业难做。通常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有些重要的知识点学生看似早就听懂了,但真正做起题来不一定能够想得起来,常出现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的错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只是似懂非懂,缺少运用,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教师教学中常常是就题讲题,没有做好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和迁移发散,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灵活地理解所学知识,造成虽然能够理解例题,但在知识运用方面脱节的现象。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例题,深挖解题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一题多解,寻找相似习题及时巩固所学方法,及时发现学生解题中的误区并加以纠正,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提纲式的总结归纳。
比如,在讲到烃的二卤代物种类的时候,我提到了一种方法叫做定一移一法,即先寻找等效氢,看定一个卤原子有几种定法,再在固定一个卤原子的基础上移动另外一个卤原子的位置来计算种类。在举了正丁烷的二卤代物种类计算后,我及时让学生练习了苯的二卤代物种类,随后又把苯改变成萘寻找二卤代物,这种方法学生掌握之后,我又将两个卤原子从同种卤原子换成不同种卤原
子,再换成羟基,换种物质继续练习。在这些基础练习都熟悉之后,我又举了2010年海南第18题G物质 的同分异构体中,苯环上一硝化的产物只有一种的共有几种?该题看似寻找一硝化产物,实际方法却与二卤代物种类的寻找方法相似。经过这些练习,学生对定一移一这种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不能忽视课前课后的工作
1.精选精讲精练
相信,带过高三的教师和高三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高三习题实在太多了,让人应接不暇,前面做过的题还没有来得及细细消化,又有新的任务需要完成了,每周平均下来光试卷都有三四张,有些题前面才做过,后面考试时又感觉像新题一样陌生了,这样的题海让人疲惫不堪。如何跳出题海?课前的精选练习非常重要,复习阶段每章节或每个专题都有一些比较典型、涵盖知识面比较全
面、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的好题,选用这样的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集体备课阶段教师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精选练习题。
2.面批
面对高考的激烈竞争,高三教师的压力总体上比高一高二教师的压力要大,每天除了备好当天的课,还要做大量的习题,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需要全班共享的内容,所以,学生平时作业基本不能够批改,这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渠道。
篇6
关键词:高中物理;基础;较差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71-01
学生无所事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一些学生由于前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该记的东西没有记住,该做的习题没有去做,时间久了也就跟不上进度了。
二是教师的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考虑到升学率的问题,所以眼中总是盯着那些升学有希望,能够给自己所带班级提高升学率的那一部分学生。这样一来,在平时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过多考虑基础较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基础较差的学生的问题。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教学进度过快,平时训练的习题难度过大的现象,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就越来越跟不上了。
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来说,如果他上课听不懂,完全无事可做,自己又感觉不被被老师重视的话,那他是无法做到遵守课堂纪律的。于是上课时这部分人就开始说话、睡觉、看小说、吃东西等,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仅影响到上课时班级的整体教学环境,使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长此以往也就影响到班级的整体成绩,教师也会发现自己非常辛苦的进行教学,但从基础较差的学生转化成优生的人寥寥无几,反而从优生转化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的人越来越多。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我觉得就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关注基础较差的这一个学生群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他们无事可做的状况:
一、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兴趣
物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讲一讲身边的与物理有关的事例,多讲讲物理学史。同时要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平时认真备课,做好教学演示实验。讲课时注意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语言尽可能的生动有趣以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动起来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起到一个监督和督促的作用,让其慢慢改掉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今年我从高二接手一个体育特长班,班级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上课时没有几个人愿意听讲,平时作业也是很难收起来,上课提问更是一问什么都不知道。感觉大多数人对这门课失去了信心。为了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的习惯,首先我要求每个人上课都要记笔记,并且每周都要把学生记的笔记收上来检查。上课时留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记笔记,且常转到下面来看他们是否记下。然后针对他们班的现状尽量讲一些简单的题目,到了最后几步的时候让他们自己计算,并适当的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在书上找到答案。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事做。
三、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听懂
很多教师认为讲简单基础的东西是浪费时间,而实际情况并不一定是这样的。比如说我校以前有些老师一直对高二会考不是很重视,认为把时间花在会考复习上是浪费时间。可是后来发现每次经过会考对简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之后,都有一些原本基础很差的学生能够有显著的提高。慢慢大家也就对会考复习变得更加重视了。基础较差的学生上课时无事可做的原因往往是所讲的内容他已经没法听懂,所以我们上课时要做到讲课内容要能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听懂,而不是直接按教学内容和教辅资料的内容地行讲解。这种情况尤其是在高三更显突出,很多教师一味的赶进度,每次一上课就开始讲题,想着尽量多讲些题,把每一种难题的题型都讲到,心里才踏实,而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这样做的效果往往是你讲的越多,学生越不爱听,最后成绩往往不如意。所以在课前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所讲的题目要保证绝大多数人能够听懂。特别是要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题讲了他是否能听懂,如果听不懂是哪些地方会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又该如何使其简化些,形象易懂些,尽量让其能够理解。上课少讲些题来换取大家都能跟得上,这样的结果也是值得的。
四、要让基础较差的学生重拾信心
篇7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积极参与到学校争优创先的活动中,处处以身作则,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平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活动,并认真做好笔记,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标准,学习其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并钻研老教材,使自己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新形势。在教学中,我始终能以满腔的热情去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使他们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下学习成长。
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在2010年的上半年我担任高一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下半年我担任高二一班和三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中学数学教师,我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几年,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我更是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平时,我认真备课,努力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攻破教学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班和三班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于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我尽量出一些思考题,以便他们积极思维,开拓他们的解题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对于差生,我从不气馁,总是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帮他们辅导,不厌其烦地教,鼓励学生不懂就问,端正其学习态度,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学习其优秀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始终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形成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学生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0分钟要效益;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总之今年我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今后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励,把工作搞得更好。
五、在班主任工作方面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一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在班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大环境,重视的是学生的共性。配合学校各项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高中的学生已经是十七八岁的人了,很多道理都明白,但自尊心也很强,直接的批评换回来的可能是思想的叛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处,就是避免单调重复的批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容易为学生接受,能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我开班会不一定要等一节完整的课,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干的班会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必长篇大论,班主任把及时发现的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学生的爱戴和信任。
2、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团结协作,自强不息"的班集体。在这个学年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从这样实施的:
篇8
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多数学生属于中等生,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一般,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也在中等水平.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些中等生自然是数学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对象.
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在平时的作业、单元测验及考试中,不少中等生对于一些题目有自己的思路,感觉会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审题、计算,也可能是心理调控等)最后无法得到正确答案,产生了“会而不对”现象.
这里“会”是感觉会做,有了解题的思路,拟定了解题的计划.“不对”是指解题思路是错的,但自己未能察觉到或者解题思路正确,但在执行解题计划过程中出 错.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然而,学生自己无法挖掘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往往只是归 结为自己的马虎、大意,从而无法有效减少和避免这一现象,导致“会而不对”在自己身上一直延续.为此,我们对这种现象展开调查,希望发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 因,并结合具体案例给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帮助中等生减少出现“会而不对”现象,提高数学成绩,培养数学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调查结果
笔者对所在的学校(四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利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晚自习时间,随机抽查了共计326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24份,对其中认为自己数学成绩在中等及中等偏下的275名学生的问卷进行统计.
调查问卷统计的结果显示:(1)多数中等生出现“会而不对”现象的频率较高(80%的中等生经常出现).(2)多数(80%)中等生会在平时作业及考试 中出现“会而不对”现象,上课时出现这种现象较少(5%).(3)超过60%的中等生把产生“会而不对”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以下3点:计算马虎、粗心变成了 习惯;看错题了,误解了题目的意思;计算方法不好,繁杂.(4)关于如何减少甚至避免在解数学题中出现的“会而不对”现象,多数(90%)学生认为做题时 要专心,其中70%通过回头看来修正错误,少数学生认为可以借助错题本(占16%)和书写规范(占15%).(5)有50%的中等生没有就自己解题中出现 的“会而不对”现象向教师或同学求教过.(6)65%的中等生经常因自己在解题中出现“会而不对”现象而烦恼.
通过问卷调查及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初步了解了中等学生解题中“会而不对”现象的现状.对中等生的有些想法,与笔者的估计有较大出入,比如:教师们都一致认为可以通过错题本有效纠错,提高数学成绩,但多数学生并不认同.
说明 此次调查范围较小,仅涉及笔者所在学校,且尚未对高三学生展开调查.
三、案例分析
案例1 审题不准导致“会而不对”
评注 例1解答的错误是由于学生审题时未注意到a>0的条件导致多出一个解“a=-1”.类似的错误还有看错题目中的条件,遗漏或多出题目条件.
案例2 字迹潦草,公式记忆模糊,导致“会而不对”
例2 在ABC中,已知AB=3,A=120°,且ABC的面积,则边BC的长为________.
错解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
从而AC=5,再由余弦定理得
评注 对于例2,学生在使用余弦定理时,由于看错了数字,把自己书写的“5”(“5”书写潦草)看成了“8”,导致BC求错,此类学生有时也会因为记错公式(如余弦公式中减号记成加号,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记错如把cos120°当成),看错符号导致错误.这部分学生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马虎大意,却并不知道怎样去纠正.
案例3 遗漏公式使用条件,导致“会而不对”
评注 例3中出现的错误原因是学生在使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或斜截式)时,忽略了使用的条件,仅能在直线斜率存在的情况下使用,从而导致少了一个解.例4中出现的错误原因是使用数列中通项与和的关系式,误把n的范围当成了全体正整数集,而事实上n是大于1的正整数.此类问题,学生看似会做,并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但由于对公式、定理使用条件的忽视或遗忘,而导致错误(比如: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为参数时,不少学生会忘记对公比是否为1展开讨论.)
案例4 算理混淆导致“会而不对”
评注 例5中连续使用2次基本不等式进行放缩,但2次基本不等式取得最值时的条件不同(无法同时取到等号),导致等号无法传递下去,因此错解中求出的最小值比实 际的最小值要大.例6错解产生的原因是误把“f'(1)=0”当成是“f(x)在x=1时取得极值”的充要条件.事实上,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必要条件,要 保证f(x)在x=1时取得极值,还需要验证x=1左、右两侧的导数是否异号.此类算理的混淆、充要条件的误用,常常会导致解的范围扩大或缩小.
案例5 算法不优,导致“会而不对”
例7 设A为椭圆E:(其中a>b>0)长轴上的1个顶点,若该椭圆上存在点P,使得AP⊥OP,求该椭圆E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错解 不妨设A为长轴上的右顶点,则点A(a,0).设点P(x,y),因为AP⊥OP,所以
又因为点P在椭圆E上,所以
(学生语:求出该方程的根,让这个根,即点P的横坐标在区间(-a,a),就可以求出离心率的范围了.但这个方程实在是不好解,因此只能写到这里了.)
评注 不少中等生知道解题思路,通过联立方程组,消元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但是方程中含有2个字母参数a,b,且出现, 尝试用求根公式,感觉过繁,心理畏惧而放弃后续的运算.这种“感觉有思路,但计算繁杂,不会算”而导致“会而不对”的现象,在解析几何的综合题中经常出 现.事实上,只要留意到方程组一定有一组解为点A的坐标,就可快速对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采用十字相乘求解,从而能使计算得以进行下去.
四、预防和减少“会而不对”现象的几点思考
《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中等生解题中的“会而不对”现象主要是由于“寡、易、 止”导致,可能是知识不足;也可能是解题时,心浮气躁,书写潦草,感觉过于容易,粗枝大叶;还可能是解法不优,计算繁杂,产生了畏难的情绪,导致有思路但 算不下去.结合调查结果和几个案例,笔者给出预防和减少“会而不对”现象的几点思考如下:
1.指导和训练学生审准题,学会工整、规范解题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给出解题的4个步骤:理解题意,拟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2].中等生解题中的“会而不对”可能出现在各个环节,但若审题出 错,则全盘皆输.怎样审准题,确保自己理解的意思和题目本身含义的一致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比如读题时动笔圈画关键词,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圈画关 键词的过程既有视觉的输入又有动作的输入,两种输入联合起来,可以加深对题目关键信息的短时记忆.读例1的过程中,若学生能够在“a>0”处圈画,一般不 会多出负解.对于部分学生书写时,字迹潦草,缺少依据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多年累积的习惯,可引导学生左边对齐书写,注意换行,写成“诗歌体”而非“散文 体”.如此等等的小技巧,不断加以训练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审题不准、书写潦草的问题,从而预防、减少“会而不对”现象.
2.指导学生学会“回头看”,掌握一些纠错的方法
罗增儒教授指出:“题解的检验也是丰富解题经验、提高解题能力、增强数学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3].从问卷调查第4题的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多数 (70%)中等生知道通过“回头看”来修正错误.学生所说的“回头看”就是检查,但怎样有效检查,学生使用的方法较少,常常只是用原来的方法再演算一遍, 但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结果有了错误,也很难被发现.因此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纠错的办法.比如多解对照法,用多种方法解一道题.对于例3,若学生画出 图来,从图的视角不难发现过点A(0,3)的圆的切线应该是2条,少了1个解,从而纠正错误;特例检验法,将解出的结果,取特殊值或特殊图形等,看看是否 符合题意,对于例4,若学生在求出数列的 通项公式后,取n=1,n=2代入所求通项公式和已知条件就可以发现矛盾,纠正错误.还有逆向运算法,对于例2的错误,通过逆向运算可以很快发现数字书写 的错误.多掌握一些纠错的办法,可以有效地发现错误,减少“会而不对”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解题方法,还要指导、训练学生掌握一些纠错 的办法.
3.指导学生会用、喜用错题本,积累自己容易犯错的典型案例
从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仅有少数(16%)的学生认为可以通过整理错题本减少“会而不对”现象.而事实上,中等生的解题错误有普遍性,也有个性化的特征,比如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有的学生遇到就 容易出错,把中间项误认为是2ab,而另一些学生则不会犯这样的错误.总之,不少错误带有个性化的特征.而整理错题本正是进行个性化纠错,提升解题能力的 好办法,其功效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然而,是什么原因使多数学生对错题本整理如此不重视呢?为此,我们对部分学生就错题本整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访谈.
笔者:你们能谈谈关于数学错题本的看法吗?
生:我们觉得错题本的作用比较小,我只是在教师布置整理错题的时候才整理错题.
(笔者查看了2名学生的错题本,一道错题主要记录2项:题目和正确解答.)
笔者:这样的错题本,对于我们解题能力的提升的确帮助不大,你们知道怎样更好地整理错题吗?
生:不知道.
通过访谈,初步了解了学生整理和使用错题本的状况,总的来说是被动整理、低效整理.究竟该如何整理错题本?肖林元教授在一次课题指导会上指出:错题本整 理要解决3个问题:记什么,怎么记,如何用.这给了笔者深刻的启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首先要记录自己看似会做,常常出错的问题,要少而精; 其次要按照一定的流程记录错题,通常包括以下:题目,错解,错因(包括合理之处),正解,警示(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纠正这类错误),相关题目(类似的题 目,以便练习巩固);此外,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情感体验,使错题本更有趣;最后,还要定期错题回炉(拿出来,做一做,再分类整理).这样可以使整理错题本变 得有趣、有效,对减少解题中的“会而不对”现象助一臂之力.
4.指导学生学会选择方法
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指出: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才能,而拙劣的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案例5中的例7,学生在求解含2个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时,想利用求根公式法求 解,但感觉太繁而放弃.事实上还可以用十字相乘法,若提前观察出一个根为a,则可采用短除法,如果在由式(2)变形代入式(1)消去时,不对消元后的方程展开,能够观察到有公因式x-a,通过提公因式,可以快速得到方程的根.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解题之后,思考不同的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繁简程度和适用范围,学会选择较简洁的方法解题,可以有效减少解题中的“会而不对”现象.
5.指导学生知识结构化,减少和避免“形式主义”的知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 命.”中等学生解题中“会而不对”现象,有时是“假会”,是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完整,所理解的知识是零散的,比如案例3中例3和例4的错解,事实上是对直 线方程的使用条件的不重视及数列通项和前n项和的关系理解的偏差.要想对此理解深刻,需要经常性思考知识间的关系、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怎样得来的、数列通 项和前n项和的关系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对类似问题的深入思考可以使获得的知识结构化,便于从记忆的仓库中提取和使用.案例4中例5和例6的解题错误,也 充分暴露了学生在用放缩法求最值及函数有极值和导数为0的关系问题上,有知识理解方面的错误,对两个知识点的理解仅仅是“形式主义”的表面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80%)中等生会在平时的作业及考试中出现“会而不对”现象,但上课时出现这种现象较少(约5%),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教师解题 的模仿,有时是依葫芦画瓢,而不知为什么这样做.文献[4]指出:“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程度的‘模仿、记忆’,但不能完全依靠它.”前苏联著名数学家费里德 曼指出“寻找解题不能教会,而只能靠自己学会”[5].为了减少和避免学生产生“假会”现象,教师在课堂上给出问题后,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待学生想清 楚了,再给学生示范以规范书写,同时讲清楚每一步的依据:为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把学到的东西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知识结构 化可以有效减少解题中的“会而不对”现象.
篇9
不仅如此,校足球冠军、校运动会总冠军、校网页设计大赛总冠军等6项文体冠军,都被这个班夺走;音乐才子、辩论高手、电脑奇才、跆拳道高手也在这个班聚集。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不远万里赶来向他当面咨询。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王金战老师。
“我的眼里根本没有差生”
王金战从事教育工作已30多年。这些年,他从山东一路教到北京,多次将他的学生送进名牌大学。他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整理而成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中国英才家庭造》《王金战育才方案》等书相继出版,并且销量看好。
在人大附中当高中班班主任时,有一天半夜里,王金战接到校长打来的电话,要他接收一个被别的班拒绝接收的男生。这名学生因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后通知了家长,家里因此燃起了“战火”,这个学生半夜离家出走,家长和亲戚四处寻找惊动了学校。第二天课间操时,消失一夜的学生回到了班上。考虑到他只是个借读生,有人提出干脆劝其退学。
王金战表示愿意把这个学生留在他的班上。在与这个男生谈话时,他先是劝其消除对原来老师的怨恨,然后就纪律问题征求他的意见:“别人是不允许迟到的,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我允许你每周违犯两次纪律。”这个男生很是意外,一再说会好好表现,用行动证明自己。
到了王金战老师班上后,该男生被同学们的成绩吓傻了。除了数学,其他科他都不及格。最终,该男生主动要求离开这个班。王金战与他商量:“课程跟不上不要紧,我给你个特殊政策:每天早上你来了之后,能听懂的课就好好听,听不懂的随时可以回家自学。”
第一次摸底考试,该男生不想考,王金战鼓励:“这次考试你肯定是倒数第一,既然如此,你还顾虑什么?”考下来的结果,他比倒数第二还少200分。王金战对他说:“别人付出多少努力呀!你才学了一个暑假,怎么比得过人家?”
接下来的第一次月考,该男生仍是倒数第一,但和倒数第二的同学差距缩小了30分。王金战一个劲儿地夸他:“你一下子能缩小30分,高三总共要经过8次大型考试,如果每次都能缩小30分,那就不是考大学的问题,而是考清华还是考北大的问题了!”
这位学生被表扬得热血沸腾了,王金战又把他叫起来:“你谈一谈,下一次考试的目标是什么?”该男生激动不已,一下站起来:“我下一次肯定不考倒数第一啦!”
“对这样的‘差生’,就要拿放大镜去找他的优点。”王金战说。那个学生看到了自身的潜能,学习进步得异常迅速。
最终,这名男生果真考上了北京大学。
高考结束后,这名学生的家长请王金战吃饭。席间,学生说,我想唱首歌给王老师听。他含着热泪用心地唱,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个学生的真挚情意,禁不住流下了泪水。
“那个大学是你考的吗”
在一个班上,成绩不好的孩子最痛苦,老师同学瞧不起,家长不是打就是骂,心里往往很自卑。王金战坦言自己曾是个“差生”,最清楚“差生”的心理。他常拿自己早年的这段经历向学生现身说法。
1977年,了。转眼到了1978年春天。一过寒假,班主任就动员班里前五名学生参加高考。王金战觉得考大学这事儿挺光彩的,就去找班主任说:“老师,我也想考大学。”
“你也想考大学?”老师的语气分明在说,你都在班里成绩40名靠后了,还想考大学?
老师的那种语气和眼神,让王金战第一次感受了什么叫耻辱。那五名同学也奚落他。王金战愤愤地想:“我就想考大学怎么了?就你们能考?我非考给你们看看!”
回到家,王金战把初中课本翻出来。课本都是新的。他把初一到高二的8本数学书串成一摞,语文也是8本书串成一摞。别人是一本一本地看,王金战是一摞一摞地阅读、做题。当时,学校宿舍是晚上7点到9点发电,过了9点就不发电了,若要看书,只能点煤油灯,他就找来一盏煤油灯学习。那时,他感觉学习已经成了生命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不学就浑身难受。当时那个校长很负责,每天晚上在学校转一圈。他见这个房间亮着灯,一看是王金战,就把王金战赶走了。到哪儿学呢?那时候还没有路灯,他就到处找地方,终于发现了一个读书的地方:地窖。
就这么坚持学习。当年5月份期中考试,王金战在班里考了第一名。期中考试后,老师讲的内容他都会了,而他提的问题,老师也给不出答案了。于是,他就跟学校提出不上学了,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王金战回到家里自己复习。正式高考时,第一科考语文。语文满分100分,王金战只考了30.5分!他当时背心都凉了:“完了,大学梦全线破灭!”不知为什么,他心中忽然涌出一种绝地而后生的感觉:反正伸脖子是一刀,缩脖子也是一刀,后面几科拼了!第二科考化学,他一举拿下99分(满分100分),其他几科竞也发挥得不错。当年,王金战成为他们班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
“我只讲了20分钟他就发生了改变”
王金战曾把无数孩子送进北大、清华,他自己的女儿却没有考上人大附中,他备受打击:一个老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还有什么资格教育别的孩子?
他开始反思自己。因为工作忙,女儿上初中期间他一直没太关注过她。虽然他很爱女儿,但教育方法却很简单,总觉得是孩子学习上不争气。别的学生问他问题,他都能用心解答。而女儿问他反倒没了耐心。久而久之,女儿跟他的关系日渐疏远,说啥也不听。妻子也埋怨他没抓好女儿的学习。一天,他与一位朋友借酒消愁。朋友启发他:“人生有许多东西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是我们生命和事业的延续。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那天,他看到女儿的日记,才知道孩子多么渴望得到老爸的帮助。他发觉女儿学习差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自信,老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终日谨小慎微、患得患失,久而久之,人变得敏感脆弱,没信心。王金战从调整女儿的心态人手,帮她从只关注别人的眼光,转到只专注自己的学习上。
从那以后,他亲自给女儿上课,跟她不断沟通交流。女儿一天天变得阳光起来。遇到什么问题马上跟老爸沟通。影响学习的因素被排解掉了,她的心理变轻松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2006年,女儿考进了北京大学法学院。
2008年,马上要高考了,一个外校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找王金战,恳请无论如何跟自己的孩子谈谈。他的孩子上高三,调皮捣蛋,被学校赶回了家。
“为什么学校让你回家?”王金战问他。男孩开始说了:“我是有缺点有毛病,可是老师动不动就当着全班的面训斥我,还动不动把家长叫到学校来,我特别反感,所以我就要跟学校对着干。”
王金战默默地听着,偶尔还点头。受到鼓励的男孩一吐为快。等他讲够了,王金战才开腔说:“高考不就是一次考试吗?行百里者半九十,前面的90里路,只是整个行程的一半,后面的10里路才是最关键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你现在可以在家里合理安排时间,学它个昏天黑地,快速地把你的各科内容搞清楚、复习好,让那些瞧不起你的人大跌眼镜。假如你放弃了,社会就多了一个窝囊废!来到人世间不容易,你就这么窝窝囊囊走一遭?只要你从现在起肯投入学习的话,我答应再辅导你数学一次,给你讲两个小时,高考成绩提高20分没问题。”
那次谈完话,男孩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他家住9楼,平常都坐电梯上去,可那天晚上他不坐电梯,跟父母说:“从今晚开始,我得锻炼。躺了十几天,已经躺散架了,我得跑上去。从明天开始,我就要进入临战状态。”
“其实,这个孩子讲了100分钟,我只讲了20分钟,他就发生了改变。关键是,他觉得我能听进去他的话,能理解他,他就找到了自尊,把我当成了知己。”王金战说。
王金战认为,人人都渴望被尊重,被理解。当家长的一定要记住一条:倾听。倾听往往比说教更重要!王金战教过这么一个男孩,聪明但就不爱学。他说自己不想上大学,想当个体户。王金战问他,你这个想法跟你爸谈过吗?学生的回答把王金战吓了一跳:“跟我爸谈?我都想把他杀了!”男生说他跟爸爸的关系根本没法沟通,“我爸就是一个农民!”
实际上,他父亲是一名局级干部,初中时曾把他弄到一所实验中学的重点班,但男孩没达到那个层次,一考就倒数第一,自信心很受打击,学习成问题了。他母亲在经商,有些钱,很娇惯儿子,两口子常为此吵架,孩子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王金战把男孩一家三口约到一个安静的小餐馆。他对家长说:“平时老是大人说,今天先听听孩子怎么说,你们不要发火。”有老师撑腰,这个男生说开了。经过这次谈话,学生和家长都开始反思自己,父子关系改善了不少,男孩的成绩也大幅提高。
“教师就要点燃学生希望的火花”
当了30多年教师,王金战反而感到害怕。一个班有50个学生,就是50个人的前程,牵涉到50个家庭的幸福。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人经过多少年的努力。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前几天,王金战的邮箱收到一封长信,是一名他教过的学生发来的。信里提到一件事:当年自己被从重点班淘汰到王金战的班上时,内心别提多绝望了,成绩每况愈下。但有一次,他的数学考得不错,王金战在卷子上写了一句话:这才是我心目中的陈皓!
学生在信里说:老师,您不知道这句话让当时的我多么感动,内心产生出多大的力量。从那以后,他情绪大变,成绩也“噌噌”地蹿了上去。本科毕业后,又去美国读了研究生,现在回国在一所大学里任教。
“教师,就是要点燃学生希望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朝着他们喜欢的方向一直走下去,这样肯定能成功。”带毕业班时,每到高考前的一个月,王金战每天都要给全班学生写一封信。内容有提示点拨的、有心理调解的、有学习方法指导的,也有为学生鼓劲打气的,信写得激情澎湃。每天晚上,学生家长不收到王金战的邮件不睡觉。有时很晚了,王金战绞尽脑汁还是写不出来,家长们就在网上等。下半夜两点多了,终于写好发到网上,家长赶紧打印出来,放在孩子的桌上。
有一回,王金战去江苏某县讲课,他有一个学生在这里工作。当年,这个学生在班上很调皮,是被王金战批评最多的一个。后来只考上中专,毕业后被分到煤矿挖煤。得知老师来看他,这个学生一直等在煤矿大门口,一看到王金战眼泪就流了下来:“老师,我工作20多年了,您是咱班唯一来看我的人。”
学生带着老师四处转,矿区比王金战想象中的要好,是花园式的,而且特别大。走到哪儿,职工们都对他们投以尊敬的目光。原来,王金战的这个学生,已经是这个有几千名职工大矿的矿长了。
优秀的老师必须懂得如何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懂得怎样给学生以自信!王金战上中学时,化学成绩最差。那时候,乡村中学教材缺乏,两个学生共用一套化学教材,学习和复习起来都很不方便。有一次,王金战在教室里做化学作业,化学老师把她讲课的教材拿给他用,让他受宠若惊。原先不爱学化学的他,忽然爱学化学了,一学进去才发现化学根本不难。
篇10
生物作为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它作为一个窗口让学生认识自然,更启发学生该如何去改造自然,特别是在我们提倡 “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理应摆正生物的位置,平等地对待这门课程,但传统的力量是强大的,多少年来生物学科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我想这多多少少可能与初中时生物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关,虽然国家规定初中也开设生物课,但是目前的现状是初中生物课形同虚设。许多初中学校在开设生物课程时,只是找个非生物专业的人随便读读书而已,再加上中考时生物不算考试分,就更加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在这种形势下,高一学生心中对待生物的态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然而,高中生物在其重要性上与初中生物相比有着很大的提高。所有的高中学生都必须学完高中生物必修部分,拿到应有的学分才能毕业。同时在现行的高考模式下,生物也做为一门选修科目,供学生在分科时选择。所以高中生物学习的好与坏也将直接影响到你的高考录取。可是很多高中生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还延续着初中学习生物课的态度,认为不重要,不把它放在眼里,才会导致许多老师都能感觉到高中生物课不好上!再加上许多其他科目的老师在学生选择选修科目时大肆反面宣传生物,说生物学了没有用,很难学好,高考填报志愿受限制等不利于生物的言论,使得高中选修生物的学生大为减少。这确实严重影响了高中生物的发展。
事实情况真如其他科目的老师说的那样吗?当然不是。首先,生物学科绝不是一个没有用处的科目。人本身就是生物,而很多学生连自己身体的一些器官叫什么,在什么部位都不知道。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许多人体的知识,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次,高中生物课并不难学。高中生物课程开设的内容都是比较表面层次的知识,重在让学生对生物知识有个基本的掌握和了解,所以只要学生们端正态度,热爱学习,认真学习,那就一定可以学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选修了生物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会受到限制?大家可以去认真查阅一下高校录取对选修科目的要求,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学校对选修生物的学生并没有亮红灯,只要你等级达到就可以填报,所以这一点更是不攻自破。
该如何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呢?要靠强力把学生硬拉到生物这边来是行不通的,我想关键还在于挖掘生物自身的魅力,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生物上来。从而扩大生物学科的影响,吸引更多学生选修生物,创造生物学科的辉煌和腾飞!
具体的做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吸引学生热爱生物,选修生物,做为生物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钻研新教材。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解释者,纵观课程改革史,教师的参与程度和状态直接左右着新课程的推行。可见课程改革给全体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全新的课改要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生物课的内容跟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一条途径。
例如在讲蛋白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件生活小事: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多同学早上都喝牛奶,但多数都是空腹喝,光喝牛奶不吃其它东西,其实这是不对的。牛奶的营养都浪费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吃点面包再喝牛奶,这样一讲,学生马上来了精神,想想自己也常这样喝牛奶,为什么不对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的蛋白质代谢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一讲,学生恍然大悟,既增长了生活常识,同时对蛋白质代谢的三条途径也有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生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提高了他们学习高中蛋白质相关内容的兴趣。
3.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加强课外辅导,搞好提优补差,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既要重视对 “尖子生”的培养,组织他们参加多种生物科技活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要特别重视对部分“差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迎头赶上。这样既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负担,也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的要求。
4.增加学生学习信心
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在高一新生刚进校门时就告知学生与高中生物有关的学科信息,高考信息。让学生一开始就端正学习生物学的态度,转变学习生物学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