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19 16:50: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高校财务信息报告的不完整,导致信息披露不全面高校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预算收支表、基建投资表等,没有要求编制现金流量表。而且是按照公历会计年度,侧重反映具体的、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内容,对未来的、多样化的财务状况和收支事项的预测分析,总体上只起到了统计财务数据的作用。(四“)营改增”给新时期的高校会计核算带来新的挑战“营改增”其实就是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就是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而就高校而言,它给整个高校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改变。首先是在应税项目销售价格和税额上需要分开核算,因为从本质上来看,在增值税的核算方法和营业税是有区别的。第二,依据变化增设相应会计科目。第三“,营改增”后,在税务的申报上产生相应改变。(二)高校中的会计部门人员的素质相对不高、专业知识落后随着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等高速发展,高校网络化的推进和发展,都对财务管理和核算人员的创新能力、知识储备、专业水平客观上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会计核算人员除了具备精通应有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操作也成为必备常识和能力。但目前我国高校很多会计核算人员在这方面缺乏相应的与时俱进,缺乏及时有效的学习培训。
二、对高校会计核算加强和完善的对策
(一)加强和完善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严格对原始凭据的审核对于原始凭据的审核,要求会计人员要具有对工作和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和过硬的专业会计技能以及所在院校的财务运行机制,同时要对国家最新的相关票据规定,熟知了解相应的财经类法律法规。(二)在资产上加强单位资产的核算管理,以及新旧制度的衔接对固定资产应当形成科学化的核算方式,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行预期,然后再从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使用方式、科技发展更新换代速度、环境因素等实际情况出发,以此做出更合理的实际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一次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然后将其平均到每一年中,以此进行计提折旧。(三)根据14年新制度,对核算管理制度作出相应调整,推进“营改增”的平稳过渡高校应从“营改增”出发,对核算制度的管理作出调整,以更好适应更为复杂的核算,同时与税务部门的加强联系、沟通交流,实现平稳过渡;另外,高校应建立增值税明细,并编制出会计报表,以实现对学校财务的真实反映。在发票的管理上建立严格的开具、使用、核销流程和制度,加强发票管理。(四)加强对会计队伍的培训,建立与时俱进的队伍高校会计核算的健全和完善,离不开对自身队伍的不断建设,为此,建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总体大局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他们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更新创新观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作者:胡爱萍 单位:职业技术学院
篇2
一、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现状
在现阶段,很多石油企业为了较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已经引入了融合现代科技技术的会计核算软件。为了使财务核算体系更为完善,某些石油企业将内部财务分配权限融入财务核算体系中,这使得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趋于国际水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石油资源的需求成倍增长,石油企业开始积极拓展自身业务,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然而石油企业并没有及时升级会计核算模式,这导致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无法跟上石油企业业务量的增长需求。对此,石油企业应当适应业务的发展而及时更新现有的财务核算体系,并贯穿到石油企业的各个层面,建成一套具有完善性、科学性的会计核算体系。
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除了无法满足业务增长的需要,还存在许多其他问题:首先,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高层缺乏判断底层工作人员所呈交的财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的依据,使得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障。其次,仍有些石油企业没有完善的内部年审制度,缺乏财务专项审计工作和检查工作,这就有可能造成会计舞弊行为,阻碍会计核算工作的进行。
二、石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点
(一)会计确认
通常石油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强,不仅用在各类投资中的投资总额数目庞大,而且往往单笔投资数额也很大。石油企业首先要确认各项资产和权益情况,才能进行支出与收益的会计核算。
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会计确认主要分为以下两类:第一,对资产的确认,油气资产是石油企业的主要资产,是指在开采和生产石油天然气的过程中,能获得收益的石油天然气储量资源和用以开采、生产的设备,通常由非储量油气资产和地下油气储量资产构成。现今,用于会计确认的油气资产通常指非储量油气资产,具体涵盖油气生产设施、运输管线设备、储油设备、处理装置、环保设备、固定站以及一些生活设备等保障性设备。这些设备是油气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第二,成本和各项权益损益的确认,正常情况下,企业投入的成本要以收益为前提条件,但是,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成本的投入极有可能无法取得收益。因为石油企业在勘探油气资源的过程中,受资源分布情况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往往容易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现象,这是石油企业必须面临和承担的成本风险。
(二)会计计量
1、计量方法
石油企业的会计计量包含取得成本、勘探成本、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等内容,具有高风险性和高投资性、投资周期长等特点,同时,随着投资资金的增加,收益会呈减小的趋势。因为每块开采区的石油量都是固定的,随着生产的进行,石油资源会减少,但是投入的费用却在增加,这也是石油企业会计核算相比于其他企业最大的区别。
油气资产的计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勘探费用法,是指在油气储量转售中,对尚不明确的油气储量资产进行转售价格估算的方法。二是净现值法,又称现金流量法,其评估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实际资产,包括预测投入产出比例和评估勘探出的油气储量资产。三是经验估算法,是一种传统的油气资产计量方法,欧美国家普遍采用此种方法,具体有利润投资比法、回收期法和油当量桶价格法。
2、油气资产的折耗和减值
折耗是指在开采和生产油气过程中的所有耗费,这些耗费需要从油气产品的收益中补偿。油气资源的储量会随着开采而减少,这是应当计算到固定损耗中的内容,除此之外,固定折耗还包括生产设备的折旧损耗。折耗的计量方法通常是产量法,即油气资产的成本由实际开采量占探明总储量的比例决定。
三、完善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举措
(一)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条件,目前很多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完善,这就需要石油企业的管理层以企业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建立一套科学、标准的会计核算体系,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及时完善、升级。信息化建设是会计核算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网络信息工具,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会计核算体系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问题要及时解决,当会计核算方式不能满足企业业务拓展的需要时,应及时更新,使会计核算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二)强化内部监督
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一些舞弊现象,这和内部监督的缺失有关。如果内部监督不到位,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就容易钻漏洞,工作态度也会变得消极怠慢。因此,为了保障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合理,必须对石油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力度的监督管理,使企业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拓展会计核算的服务范围
石油企业应当使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范围更广,并朝着更精细、深入的方向发展,以便充分实现会计核算的职能和作用。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每一个环节的介入都要准确、真实、完整,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核算工作对企业管理的正面作用发挥到极致。要注重对运营成本的会计核算,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会计人员在记录会计数据时一定要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核算方法,从而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条理清晰。
(四)强化成本控制
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一方面是为了给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够实现成本控制,使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石油企业为了实现控制成本这一目的,需要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并且将这些方法落到实处,真正促进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五)培养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石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归根到底是会计人员进行的工作,现今的石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舞弊的现象,这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关。当然,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道德素质,而且包括专业技能。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因此石油企业必须重视对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来讲,可以在企业内部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活动,包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道德素养培训。
篇3
一、民办培训学校会计核算的基础规范
第一,民办培训学校属于民办非企业性质单位,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这是我国第一部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填补了会计规范的空白,是民办学校会计工作遵循的规范。
第二,民办培训学校以权责发生制原则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不利于真实、完整地反映其财务状况,业务活动情况和现金流量,难以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其决策的有用信息。采用权责制核算基础有助于反映民间非营利组织资产负债和业务活动的全貌,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
第三,民办培训学校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与负债,可以划分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业务活动情况的会计要素,这是民办学校设置账户的基本依据。
第四,民办培训学校须按照国家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告,实施会计监督。民办培训学校的账簿设置应包括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
二、民办培训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实例分析
1.民办培训学校的收入
民办培训学校的收入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指民办学校通过提供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向受教育者收取的学费、杂费、住宿费及其他办学收入,计入科目为提供劳务收入。一般情况下,民办学校提供服务收入为非限定性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或应当收取的价款,借记“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账户,贷记“提供服务收入”账户。
例:民办学校本年度招收新生,实收学费300000元,其中当年度学费50000元,第二、三年度学费分别为100000元,第四年度学费50000元。
(1)收款时:
借:现金300000元
贷:提供服务收入——非限定性收入50000元
预收账款250000元
(2)第二年度和第三年度结转收入的账务处理相同:
借:预收账款100000元
贷:提供服务收入——非限定性收入100000元
(3)第四年度结转收入时:
借:预收账款50000元
贷:提供服务收入——非限定性收入50000元
2.民办学校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和折旧的核算
对于民办学校而言,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始终是一个比较生疏的问题。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有些学校是按照事业单位的会计标准进行核算,有些是参照企业会计的标准进行核算。对固定资产也计提折旧,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信息未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不利为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为此,《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折旧、期未计价、处置等均作了明确规范,起到积极作用。
3.民办学校应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或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及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1)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固定资产的其他支出(如运输费、安装费、装卸费等)确定其成本。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以竣工结算前发生的支出为计税基础。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4)盘盈的固定资产,以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为计税基础。
(5)通过捐赠、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计税基础。
4.民办学校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
按照规定,民办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民办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筑物为20年;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4年;电子设备,为3年用于展览、教育和研究等目的的历史文物、艺术品以及其他具有文化或历史价值的典藏,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但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单独在“文物文化资产”项下反映。
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核算,货币计量假设,会计确认
一、电子商务会计核算
电子商务是指在因特网环境下,买卖双方不见面就能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在线完成资金的支付和结算[1]。电子商务可以分为广义电子商务和狭义电子商务,上述概念就是狭义电子商务,而广义电子商务泛指依托电子技术进行的各种行业各种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的活动[2]。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反映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3]。电子商务会计核算的概念是以原有的会计核算概念为基础,产生了其特有的一些会计核算的特征。首先,电子商务会计核算向电子化转变,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等原来是纸质版的会计信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变成了电子化的会计信息,储存在电子计算机中[4]。其次,电子商务会计核算变得更为实时。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网络可以迅速搜集到电子化的原始凭证,加之在线支付和结算速度比传统结算方式更为快捷,会计核算时获取会计原始信息的速度变得更快,这使得电子商务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更为实时的会计信息。再者,电子商务会计核算时所用的货币计量假设与原有的假设有一定的区别。电子商务会计核算所用的货币多为电子货币[5]。
二、货币计量假设问题及对策
货币计量假设用于实体店铺时,货币一般是指纸币和支票。淘宝网店虽然也是使用货币计量假设进行会计核算,但是货币大多为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网上银行中,没有纸质的形式,网店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和网上银行进行货币的收付。因此,如果原有的货币计量假设要完全适用于淘宝网店的会计核算,应该调整货币的概念范围,从原来传统意义的货币调整为范围更广的货币概念,即既包括传统的纸币概念也包括电子货币。
其次,不同于实体店铺,淘宝网店还有信誉评分系统,信誉评分很重要,将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量。淘宝网店的信誉评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宝贝与描述相符”,第二类是“卖家的服务态度”,第三类是“卖家发货的速度”,这三类评分每一类从低到高为1到5分,由消费者给网店打分,这三类信誉评分将会分别与同行业平均分数比较,信誉评分会随着消费者的评分而不断变化。较高的信用评分会使消费者对网店更信任,更容易下订单购买商品,但是这些信誉评分难以用货币的形式进行计量,所以货币计量的假设需要进一步修改,允许在会计报表附录中以非货币形式披露网店信誉评分的情况。
三、收入确认时点问题及对策
本文主要讨论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时点问题。对于实体店铺来说,一般消费者到实体店里购买商品的同时就将货款支付给店家,并且拿到商品,此时卖方可以马上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但是对于淘宝网店来说,销售商品的过程就主要分为四步。第一步,买方确认订单并且将货款支付给支付宝;第二步,卖方发货;第三步,买方收到商品,并且确认收货后确认付款,支付宝把货款打给卖方;第四步,买卖双方互相评价,买方对卖方进行信用评分,卖方对买方进行评价。完成上述四步之后,淘宝网店一笔交易完成。
根据企业基本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6]。在上述的四个步骤中,在第三步淘宝网店就能确认收入能够可靠流入网店,并能够对收入可靠计量,此时满足了确认收入的条件,因此,网店应当在第三步,即货款打入买方账户时对主营业务收入进行确认。
四、费用确认时点问题及对策
费用确认的时点问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营业务成本确认时点问题,另一种是由网店承担的发货运费的确认时点问题。
首先,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时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时点是同步的,此处的主营业务成本指的是售出商品的存货成本。由于基本准则规定在确认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时要确认主营业务成本,因而,成本的确认时点也应当在交易过程的第三步,与收入确认时点相同。
另外,淘宝网店与实体店铺的很大不同之处在于,网店在销售过程中会产生发货的运费。如果发货的运费由网店承担,则这笔费用是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 应当是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由于在第二步中,卖方发货时发货运费就已经产生,不论将来消费者是否退货,这笔运费不能退回,此时应当确认发货运费为主营业务成本,只是此时没有相应的收入与发货运费成本对应,这就需要用于电子商务的会计准则对配比原则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适应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
五、与退货有关的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
实体店铺提供的退货权不统一,有的接受一个月内无理由退货,有的则不允许退货,除非有商品质量问题。淘宝网店给消费者提供了七天无理由退货的权利,当消费者签收商品之后的七天内可以申请退货。如果不是因为商品的质量问题而退货,退货产生的运费一般由消费者自己承担;如果是由于商品质量问题退货,则退货产生的运费一般由买方承担。分析退货问题时,将退货的情况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卖方确认收入前,第二类是卖方确认收入后。
第一类,卖方确认收入前,买方退货,则不需要进行收入和存货成本的确认,但是如果退货时因为质量问题,则卖方需要承担退货运费,退货成功后,应当将退货的运费确认为主营业务成本。即
借:主营业务成本—退货运费
贷:银行存款—支付宝
第二类,卖方确认收入后,买方退货,退货成功后,需要将原先确认的收入和成本冲销。
如果退货是非质量原因,卖方不需要承担退货运费,只需要确保收到的退回商品能够进行第二次销售即可。但是如果初发货时的运费是由卖方承担,在发货时已经将发货运费确认为主营业务成本,在发生退货时,该发货费用无法退回,因此不能在退货时将发货运费冲销,只能保留该成本。这对于卖家来所,最终不仅没有卖出商品,还增加了当初发货运费的成本。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支付宝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如果退货是因为质量原因,则卖方要承担退货运费,在退货成功后,要对退货运费进行确认,并将原来确认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冲销。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银行存款—支付宝
借:库存商品
贷: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退货运费
贷:银行存款—支付宝
六、总结
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在淘宝网这样的平台上兴起,然而这些企业的会计核算依然使用基于实体企业的会计准则,现有的会计准则不能完全适用于电子商务企业,本文提出四个电子商务会计核算问题,并提供分析以及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的分析及对策能够为电子商务会计准则的出台提供借鉴。出台专门用于电子商务企业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是解决电子商务核算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于明. 浅谈电子商务对财务会计的影响[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10):154-155.
[2]吴藏姝.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经营管理者,2012(10):242.
[3]崔征. 关于企业会计核算相关问题探讨[J]. 管理观察杂志,2011(442):165.
[4]杨晨光. 浅谈电子商务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对策[J]. 经济界(学术版),2012(7):195.
篇5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 会计核算 油气资产 油气会计科目 油气会计信息披露
石油天然气行业是为国民提供战略物资的流体矿采掘行业,其生产对象及生产经营过程都有着显著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又决定了反映和监督这一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的油气会计核算与一般工商不同,也就是说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确认、计量、记录及报告全过程都有其本身的特点,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和建立适应油气生产经营活动的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与,以规范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本文将在分析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油气会计核算的科目设置体系及信息的披露予以探讨。
一、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特点分析
作为一种行业特色在会计上的反映,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在确认、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方面与其他行业相比,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1、会计确认的特点。首先是资产的确认。其他行业所拥有与控制的主要资产,主要通过商品流通领域购买获得,资产的价值即为实际支出。而石油天然气企业所拥有与控制的主要资产是油气资产,需要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历经不同生产阶段而获得。这样,油气资产在计价时,要注意按各生产阶段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就看来,关于油气资产概念的界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美国FASB公布的19号、25号及69号文件中,虽然提出了对油气储量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但没有从正面界定它的含义。我们认为,油气资产是指各采油气区块的油气井与相关设施。根据国际石油大会(WPC)以及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关于储量分类的认定,其内容应包括:(1)油气生产井、注水井、资料研究井等;(2)联合站、油气集输站、计量站、注水站、压气站等;(3)井场装置、热采设施;(4)集输油气支管线、集输油气干管线等;(5)油气处理设施;(6)储油设施;(7)污水处理和其他环保设施;(8)油田内部供水、供电、通信设施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
其次,石油天然气企业成本与费用的确认与其他企业相比,也存在它的特殊性。普通行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总是与一定的收入相配比,然而石油天然气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却不一定会带来收入。石油天然气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费用,与是否会发现价值储量相关。由于油气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其发现成本承担着与发现价值无关的耗费。FASB第19号会计文件规定,对探明矿区与未探明矿区进行成本费用确认,把与矿权取得活动相关的部分成本以面积为依据分配给所有勘查过的矿区,分配给已取得矿区的那部分成本作资本化处理,分配给未取得矿区的成本作为当期费用处理。换句话说,石油天然气企业对勘探成本费用的确认在于是否能成功发现。我国油气生产企业通常的作法是将发现的与成功井相关的支出全部资本化,而将与不成功井相关的支出予以费用化。当地震、重力等地质勘探作业完成后,做出的地质结论无论是否发现油气显示,其实际支出都予核销,待探井实际完成时,对于未发现油气显示的探井成本作为费用,而将发现油气显示的探井,则将有效井段转为生产井,列为成本。
最后,油气会计确认中还有一个焦点问题,即有关矿业权流转中的损益确认。一般企业无形资产的转让,无论是转让其使用权还是转让其所有权,都要在转让的同时确认损益,而石油天然气行业矿业权流转中损益的确认却不然。对于未探明矿区,若转让部分权益,出让方按合同价格或双方协议价格,冲减未探明矿区余额,不确认转让损益,受让方则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增加未探明矿区成本;若转让全部权益,出让方确认转让损益,受让方增加未探明矿区成本。对于探明矿区,若转让全部权益,应按转让收入的数额与其未摊销成本之间的差额确认损益;若只转让部分权益,应确认转让损益;若只转让探明矿区经营权而保留非经营权益的,也应确认转让损益。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转让及相关交易,都不确认损益。
2、会计计量的特点。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的计量以成本原则为基础,但与其他企业相比又有不同。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原则,石油天然气会计采用成果法或完全成本法来核算企业发生的成本支出。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发生的主要成本有四类,即矿区取得成本、油气勘探成本、油气开发成本以及油气生产成本。把四种基本成本联系起来,基本的核算结果是发生成本的资本化或费用化。如果资本化,即在成果法下,成本可以作为发生的已耗成本或者作为废弃成本、减损成本或者生产成本而计入费用;如果成本费用化,即在完全成本法下,成本可以作为当期费用在本期冲减收入。我们认为,石油天然气企业成本的核算,应采用成果法。这一方面比较符合长期以来我国油气会计人员形成的采用“变异成果法”核算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较符合国际上众多大型油气生产公司的核算惯例。
3、资产价值补偿方式的特点。资产价值的补偿方式,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采用直线法、加速折旧法等会计政策,但一经采用,如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油气资产的价值不随年限的增加而减少,它的递耗与地下储量密切相关,所以油气资产的价值补偿应采用单位产量法。美国FASB19号会计文件规定,资本化的探明矿区取得成本和油气井与相关设备和设施成本的摊销方法,通常使用单位产量法;资本化的未探明矿区取得成本及“在建工程”科目累计的钻井成本,均不摊销,未探明矿区应定期评估,确定是否出现减损。成果法下,石油天然气企业辅助设备设施使用折旧方法、探明矿区取得成本(油气资产)使用折耗方法,而对企业拥有的其他公司非经营权益则予以摊销。
4、财务会计报告的特点。《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以三大报表以及相关附表及其说明予以揭示。也就是说,对于一般企业,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揭示的信息对于广大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决策是基本充足的。然而,对于油气公司的信息使用者,只揭示这些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油气生产企业具有很高的油气发现成本和很大比例的不成功探井,其风险主要体现在油气储量的寻找上,所以,石油天然气企业财务会计报告需要大量的表外信息来补充表内信息的不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的19号会计文件“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公司的财务会计与报告”要求石油天然气公司期末会计报告对有关特殊资产进行补充揭示,其中包括储量变动情况、资本化成本的原值与净值及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分阶段发生的成本;FASB第69号会计文件“揭示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还要求揭示与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有关的、按标准计算贴现的未来现金流量。FASB的这些要求都是针对石油天然气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表内信息的未能完全揭示而提出的。
通过以上对油气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报告等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的一般企业的会计核算与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核算相比,二者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正是这种差异说明了仅靠《企业会计制度》来规范具有行业特殊性的油气会计是不够的。固然,油气会计自身并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在一些体现共性的会计事项上,必须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来规范其会计行为,但是,用于指导石油天然气专业核算的会计核算办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此,我们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核算办法制定中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及会计信息的披露等问题的一些看法。
二、石油天然气核算科目的探讨
正确地设置油气会计核算科目,是规范石油天然气生产会计核算的基础,也是制定油气会计专业核算办法的重要。油气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既要同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相衔接,保持其与准则、制度的一致性,又要密切结合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特点,充分考虑到油气资产、成本与费用的确认、计量、资产补偿方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特点,对油气行业特殊的予以特殊分类,寻求特殊的处理,体现油气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以提高油气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时,油气会计核算科目的设置,还应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确认标准、计量方法及信息披露的模式,在结合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会计核算实际的基础上,尽可能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以保证我国油气生产行业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惯例相协调。油气会计核算同其他行业比较,最突出的差别在于其成本与费用的核算,针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生产活动及会计核算的特殊性,在规范油气会计核算时,除按照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设置有关科目外,还应重新设置一些新的会计科目,形成石油天然气会计独特的会计科目体系。
我国矿权取得成本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采矿权、探矿权申请费,采矿权、探矿权使用费及采矿权、探矿权价款。因此而设置的主要科目包括“地质勘探支出”、“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油气井及相关设施”。比较美国现行油气会计准则,其取得成本的内容包括租赁定金、经纪人手续费、登记费、费、从价税、办公费以及递延租金,为此而设置的科目主要为“未探明矿区取得成本”、“探明矿区取得成本”、“未探明矿区减损备抵”以及“未探明矿区减损放弃”。不难看出,这二者之间差异很大,原因主要是我国历来矿权取得成本较小,不将其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反映。但是,以的眼光看,随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实施,矿权取得成本会逐渐增加,所以,我们认为,关于该项成本的核算应设置“未探明矿区”、“未探明矿区减值准备”、“探明矿区”、“探明矿区累计摊销”等科目。将资本化费用,在“未探明矿区”科目中暂记,不能资本化的费用进入勘探费用,同时,再设科目摊销,而不与油气资产相混淆。摊销费用构成油气生产成本的一部分,记入“探明矿区累计摊销”及“未探明矿区减值准备”。
我国油气勘探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长期借款的资本化利息、取得探矿权支出、成功井的资本化成本、不成功井的费用化成本、干井费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及化学勘探费用。由此而设置的会计科目有“地质勘探支出”、“地质勘探费用”、“累计折旧、折耗和摊销”。而美国油气会计准则关于勘探成本,其核算内容主要是井的成本以及其他成本,而其设置的科目为“已探明矿区”、“在建工程”、“已探明矿区摊销”和“勘探费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后者成本核算内容并不包括探矿权支出。我们认为,由于矿权取得成本应单独核算,所以对油气公司进行石油天然气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化学勘探和钻凿探井等发生的支出,应设置“地质勘探投资”科目专门核算,这样做,有利于分清油气生产活动各阶段的成本支出,会计处理也比较清楚。
我国油气开发成本,核算内容包括为开发探明储量、建造用于开采、处理、集输、储存石油和天然气的支出。所设科目主要有“油气开发支出”、“油气井及相关设施”、“油气井及相关设施折耗”。相对应的,美国油气企业设置的科目主要有“在建工程”、“井和开发无形成本”以及“井和开发有形成本”。对照国际惯例,我们认为,关于勘探开发成本,应设置“地质开发投资”、“油气资产”、“油气资产累计折耗”、“油气资产减值准备”以及“油气资产清理”科目。将“地质开发支出”改为“地质开发投资”,以使其与“地质勘探投资”科目相对应。而对于“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科目,在界定了油气资产的范围之后,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处理的要求与规定,在“油气资产”科目中予以核算,相应的进行折耗、减值与清理的核算。同时,用“油气资产”科目取代“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科目,这样,从名称形式上更符合的惯例。对于油气生产成本,则可参照我国油气企业现行作法,这里不再赘述。
将上述在制定的新的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办法中应予设置的会计科目同我国石油企业现行的内部核算办法及美国、国际惯例中油气会计核算所设置会计科进行比较见下表:
油气会计核算科目的国内外比较
油气会计科目的重新设置与修订,是解决油气会计中矿区取得成本的确认、油气资产减损问题的处理、油气资产废弃成本的处理、联合权益会计与矿权转让收益确认问题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科目体系,再合理的会计处理思想也难以以会计信息的方式完整的表达出来,这势必会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石油天然气会计信息披露的改革
油气企业活动的揭示内容、形式和范围与普通制造业不同,所以应由特殊会计准则或制度来规范,但是由于我国尚未制定出这方面的规章,所以,油气生产公司的信息披露方式,对国内信息使用者按《企业会计制度》的标准进行,而对国外信息使用者则按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予以调整。鉴于此,我们设想,在石油天然气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制定中,油气会计信息披露应是改革的另一个重点。
油气生产活动的信息应分两部分予以揭示,即表内信息与表外信息。表内信息主要包括三大报表以及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表外信息则指会计报表附注的补充说明。为了体现油气行业的特色,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以“油气资产(净额)”和“油气资产减值准备”分两项从总体上反映油气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对油气资产的详细资料,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分项补充说明。至于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则应随会计科目的调整在原来报表的基础上相应变动。
美国FASB第69号文件公开要求,有重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股票上市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应揭示下列项目的补充资料:(1)探明储量数量资料;(2)有关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资本化成本;(3)发生在矿区取得、勘探和开发活动时的成本;(4)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经营成果;(5)有关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数量的未来净现金流量贴现的标准化测定;(6)有关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现金流量贴现的标准化测定变化。同时,还要求公开上市或非公开上市公司揭示用于核算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核算方法以及资本化成本的处理方式。借鉴它们的经验,我们认为,会计报表附注的补充说明应包括对重要项目与储量信息的揭示。关于重要事项,应详细披露:(1)未探明矿区的计价方法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2)探明矿区成本的计价方法以及摊销基础与方法;(3)油气资产的分类、计价方法以及折耗的基础与方法;(4)油气资产支出。关于储量资产信息,则应从数量信息与价值信息(分成本基础与估计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基础)进行披露。数量信息应说明探明储量、探明已开发储量、探明未开发储量、估计的基准日、估计依据以及估计方法、对储量估计各因素的影响情况;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价值信息,油气公司应对本期发生的矿权取得、地质勘探、油气开发的主要事项予以说明。以估计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为基础的价值信息披露,在计算探明储量未来贴现净现金流量的标准化度量时,对储量值的价格、销售、成本支出的预测贴现率等需要说明的重要因素,都应予以详细说明。
四、结论与建议
无论是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总体趋势还是从油气公司改制对油气会计提出的现实要求看,油气会计改革都势在必行。结合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的特点改革现有的科目设置体系及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是油气会计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规范体系,我们认为,我国应尽快制定石油天然气会计准则和石油天然气会计专业核算办法。前者重点用于规范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以及油气会计的决策过程,它可以提高广大油气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为以后发生的新问题提供解决的方向,并且便于我国的油气会计规范同国际惯例接轨;后者则侧重于规范油气会计的行动与结果,对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使用说明、会计报表的格式及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以便于油气会计人员接受,同时,也作为《企业会计制度》在油气特殊行业会计核算规范的补充。油气会计准则与专业会计核算办法两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构成我国石油天然气会计核算新的规范体系,为油气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丽贝卡A·盖伦,约翰W·史蒂文森.1989.石油天然气会计基础.施鸿熙译.石油工业出版社
赵选民,邹先德,杨惠贤.1998.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组建与上市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房地产 会计核算 税收 成本 配比
中图分类号: F293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要想实现盈利目标,需要会计人员及时的统计企业的经济活动数据,通过审计、核算等手段来为企业提供数据依据,方便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的经营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核算是管理者实现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会计核算,可以为各个报表提供一定的财务信息,其次还可以为企业内部的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便管理者制定发展战略。
一、房地产会计核算在税收方面的问题
(一)在收入方面会计核算的不足
1、会计准则与税收法的差异性
会计准则和税收法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从预售销售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企业从房管局取得预售许可证,就可以面向社会进行上市销售,而这部份收益所得并不会计算到收入当中,只有当工程完成并进行移交后,才会将其纳入到营业收入中来。而税法中却规定预售收入是必须的税收项目,并按照企业的毛利率进行纳税。第二,在房地产的按揭销售中,房地产会计通常会将按揭款转入之日作为收入真正实现的日期。而我国税法规定,按揭的首付款从实际收到之日算起,余款应该从银行开始转账之日算起。
2.其他相关设施的会计核算
目前在房地产企业的销售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例如地下室、停车场所都已归纳到其销售权限内。而这些销售所获得的利润却没有计算到收益中来,其中还包括在销售中获得的罚款金额、物业费用及政府奖励等收入也没有在企业收入中体现。
3、房地产企业产品开发收入的核算
在房地产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并未进行纳税与税务申报,如用于捐赠、职工福利的相关产品。除此之外,在实施旧城改造时,拆迁户的住房补偿,有些拆迁面积与补偿同等,超出的部分面积产生的差额在合并收入中并未体现出来。
(二)会计核算中成本费用在税收上的问题
1、对待一些存在违规现象的发票时,常常进行正常的使用,尤其是一些作废发票和经过涂改的发票。
2、开发成本的列支时,并没有根据工程结算时的单据进行,而是通过合同金额来进行列支,常常将白条列为成本支出项目。
3、成本核算的对象常常出现混淆的情况,比如说对于一些成本提前列支、设备的自行使用等并没有对其进行独立的成本核算,而是简单的将其纳入到主营业务成本中去;
4、对各种成本之间的划分不够清楚,经常会出现不按规定对期间费用和开发产品成本进行计算的现象,从而将一些没有实际完成的产品纳入到了营业成本中来;
5、对一些开发的产品并没有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对象的设置以及科目的核算。
(三)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与实际售价之间存在不配比性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它开发的产品需要较长的生产周期,一般情况从获得土地到建设完成需要1-2年,甚至4-5年,这就会使得企业的产出比例出现一种阶段性的不合理现象。在项目建设的初期,房地产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需要计入到当时的费用支出,但是由于项目完工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些通过预售获得的收益无法纳入到房地产企业的实际收入中,这给配比原则的实际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房地产企业的投入是以整个项目整体为单位的,而在销售时,需要根据楼层以及户型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销售,这就使得一些楼层和户型的销售价格与建设成本之间存在明显的不配比性。比如说一些“丁字形”楼房,虽然相同楼层的房屋建设成本相同,但不同户型之间的销售价格存在明显差异。
二、完善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相关措施
(一)不断建立健全票据的管理制度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它与别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拥有自己的对外票据,用来作为预收房款等业务的依据,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票据管理制度,从而更加方面税收部门对其进行检查监督。
(二)根据相关法规,保证税款及时到位
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当期取得的收入进行相应的计算,并扣除相应的费用,将其纳入到纳税所得中去,在产品完成后再对其进行相关的调整,从而保证税收款项的及时到位。
(三)房地产企业收入核算的完善
1、明确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核算范围
房地产企业的销售收入一般指的是房地产企业经过开发后通过销售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了土地转让费、房屋销售收入以及房屋的配套收入等。而房地产企业所开发的房地产主要包括那些房地产企业与购买者签订购买合同后,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开发的房地产,同时还包括那些在销售之前没有与购买者签订合同的房地产,此外,那些周转房的出售,回迁人员拆迁面积的房产权款以及增加面积的房款,上述这些都应该纳入到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中去。
2、明确房地产企业收入的确定标准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房地产的销售过程一般要经过预售合同的签订、收取预收房款、签订正式销售合同、竣工验收、产权办理、过户等手续。其中,房地产合同任何时候都可以签订,从我国的法律来看,在没有经过竣工验收时,房地产上的各种风险和报酬还没有转移给买方,不管是否收取了相关费用,都不能计为收入确认。这也是房地产项目在没有经过验收和过户时,所有款项只能算作房地产企业暂收款或预收款,从而不能计算到收入中来。只有在房地产企业与客户之间签订正式的销售合同,房地产经过相关的验收,并使客户对各种指标进行认可,并办理相关的移交手续后才能够将这些款项由暂收款转入收入中。简单来说就是房地产完全交付使用后,才可以将预收款划归到销售收入中来。此外,房地产企业利用各种促销活动建立的销售协议,必须对其交易的真实性和本质性进行判断,比方说,售后回租、售后回购的房地产。
(四)利用计划售价成本率来使销售收入与建设成本形成配比
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计划售价成本率来对销售价格与建设成本之间不配比的问题进行解决。由于房地产企业无法对项目建设的成本和收入进行合理、及时的配比,因此,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计划售价成本率这一方法来进行。所谓计划售价就是说当建设项目符合预售条件时,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建设成本、市场、楼层、户型等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销售价格,从而更加方便成本分配。计划售价成本率法是以计划售价为依托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企业按照计划售价首先计算出一个计划销售成本率,只要工程办理了竣工结算手续,就可以计算出单位面积的建筑成本。企业可以楼层或单元设置账户,当企业实现售房时,可以按照销售面积与单位面积成本相乘计算得出销售成本。虽然,按照这种方式计算销售成本会增加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但它遵循了一贯性原则,有利于企业及时提供成本信息,实现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
三、结语
总之,目前形势下,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市场仍然不够成熟,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仍然存在较大的不足,必须充分结合市场的发展规律,运用管理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完善会计市场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孙红燕.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探讨[J].商情,2011,35.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劳动资料,任何企业无论规模大小,经营活动的千差万别,都毫无例外地要使用诸如厂房、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拥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且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对固定资产核算的正确与否,既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准确性,又影响到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效用性。
一、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随其使用而改变。实际情况是,许多单位(如高校、科研、医院等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它们虽然在形态上仍然保持完整,性能上也能达到当初设计的水平,但是由于技术进步,更新换代产品不断涌现,使这一类固定资产的技术寿命大大缩短,使用价值也相对降低。随着这一类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无形损耗显得尤为突出。
(二)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单位所耗成本
现行单位公司的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直接确认为支出,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账面上固定资产价值始终是其购买时的原始价格,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另外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核算成本,使得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购置固定资产时只考虑本部门的需要,极少考虑资产的运行效率,购置后资产利用率低,直接导致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因此只有通过计提折旧、核算资产成本方式,才能进一步挖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企业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不能相符
固定资产卡片是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基础,它在固定资产账簿与固定资产实物之间起到媒介的作用。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在一些企业领导中普遍存在。一些数额较小固定资产,如生活设施 (如炊事用具) 、文体设施 (如娱乐器具) 、办公设备 (如电脑、复印机、打字机) 等存放使用地点经常发生变动,固定资产实物存放地与卡片、账簿不能及时变换更改,由于信息反馈的脱节,导致了固定资产不能够及时得到反映。财务部门对于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准确确认,甚至出现了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的情况。有时实物已经到了报废的时候,但是财务部门仍旧照提折旧,这样造成了财务部门不能提供准确的数据,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真正的固定资产状况。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完善对策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是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的里程碑。虽然当前执行的新固定资产核算褶关准则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存在着以上不足。建议从四个方面完善我国固定资产核算,以便更好地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的会计信息。
(一) 采用修正的 “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
要对单位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进行成本核算与分析,在核算中需采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使会计信息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耗费状况,促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改变单位普遍存在的只重收支不重资产使用等现象,满足绩效考核评价的需要。
(二)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实行计提折旧的核算,从而保证固定资产合理配置, 有效使用。单位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形成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管使用与否、使用程度如何都会发生各种损耗,固定资产价值也会随之减少。为了充分反映这种价值减少的情况,就必须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科技发展的状况以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如可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要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计提折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 “累计折旧”。
(三)考虑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问题
如科研、高校教学、广电传媒等事业单位,其拥有的部分固定资产属于高技术专业设备,科技含量高、技术进步快,淘汰更新快,在采取加速折旧仍不能及时完整地反映其实际无形损耗的情况下,则考虑对其计提减值准备。为此需相应设置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作为 “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固定资产减值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 “资产折耗”,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借记“资产折耗”,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转回。
(四) 完善固定资产报表披露信息
现行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报告内容不完整,反映信息过于简单。从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上看,目前只侧重于有关固定资产相关的购置支出和期末数量的统计,而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减变化、新旧程度等在账簿及报表中没有述及。对于有关国家固定资产购建工程项目的预算及其执行情况信息更缺少披露。建议编报 “单位固定资产变动明细表” ,由于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变化较大,编报该表有利于反映单位的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值等变动信息,掌握利用情况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
总之,各种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均有理论根据, 但实施中的难度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当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及社会监督的力量, 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相关核算的可操作性, 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兴武.谈固定资产折旧时间.财会月刊,2004;10
[2]何巧白.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进建议.广西会计,2002;12
篇8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也日趋完善,但由于医院处于特殊行业,从而使医院的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在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有些地方已不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愈来愈显出不足及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我国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问题分析
(一)现行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能够准确反映医院的资产状况
卫生体制的改革涉及到许多医院的资产运作,包括医院所有权转让、医院多渠道筹资、医院大规模投资决策等。涉及这些行为的外部投资者、债权人或内部管理者都需要对医院资产规模作一个准确的了解,然而现行的医院固产资产计价或披露客观上高估了医院固定资产价值,无法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摊入成本或自然损耗的价值。在无法得到医院资产规模准确信息的前提下,医院向外部筹措资金的能力必定降低,不利于医院产权制度与管理模式的改革。
(二)现行的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无法反应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如大型手术设备、检查检验等仪器都是高科技产品,价格昂贵,数量众多。然而由于现阶段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快,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一代产品面世时,医院的原有设备可能购进时间不长,但市场价格将会较大幅度下跌,原有设备预期的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三)固定资产科目设置不科学
医院固定资产科目设置不甚合理。首先,缺少“折旧计提”,仅使用“固定资产”、“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进行帐务处理。其次,医院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
■三、我国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对策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确保五个不相容职务分离
购建计划编制与审批;验收取得与款项支付;处置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明确相关部门的岗位职责,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医疗机构不得由一个部门或一人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全过程。
(二)固定资产科目设置科学化
1、固定资产购入时在会计上可简单处理
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可借鉴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简单处理,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这样做不但简单明了,而且可以避免会计人员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只做两个会计分录中的一个,漏记固定资产。
2、设置累计折旧科目
医院会计核算中,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每月增加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借记“医疗支出”,贷记“累计折旧”。在资产负债表中,将“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列示,两者相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这样在会计报表中就反映出固定资产原值及净值,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一目了然,以便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也便于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
3、设置减值准备科目
医院在对固定资产清产核资的同时,应当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尤其是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出现可收回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应计提“固定资产清理”。具体可以参考《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医院可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管理水平对大型医疗设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条件不成熟的医院暂可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净值的减项反应。
(三)加强大型设备事前论证和事后评价
采购大型设备应遵循规模适度、科学决策的原则,从应用和性能全方位来论证其可行性、必要性及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为减少随意采购现象,医院应制定设备采购计划,按年初预算执行,没有计划的采购,财务部门有权不予办理。如医疗工作确实需要添置的大型设备,应由科室提出申请,交医院物资采购部门进行事前论证,并提交院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是否购买。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入帐和报废管理
固定资产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在财务部门办理入帐手续,之后才能交付使用和入库。物资管理部门应及时制定固定资产卡片管理,院内的固定资产调拨必须到财务部门办理相应变动手续,以便财务部门调整分类帐,搞好科室成本测算。固定资产通过报废手续报废后,由财务部门依据报废清单进行销帐。处置后的残值收入,应如数上交医院财务。
(五)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盘存
每年年度终了,由财务部门牵头,成立由财务、审计、监察、物资采购、设备维修等部门组成清查小组,采取实地盘点的方法,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出现盘盈、盘亏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清查工作结束后要将取得的资料及时整理,妥善保管,并按规定调帐,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是医院会计核算的一个重点。如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提供固定资产增值、减值的客观评价依据,是《医院会计制度》面临的一个问题。借鉴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改进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制度,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好地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服务,能够更加准确的计算医院的实际经营成果,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壮大服务。
参考文献:
[1]罗艺.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相关理论探究. 现代商业, 2010;18
篇9
一、金融资产与权益法之间的转换
(一)金融资产转换为权益法的核算
CAS2第十四条规定,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案例】2014年8月1日,A公司再次以8.4亿元的价格从B公司其他股东受让取得该公司14%的股权,至此持股比例达到20%,对B公司相关活动具有重大影响,由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换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当日原持有的6%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3亿元(其中包括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为0.5亿元),当日原6%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6亿元。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则A公司会计处理如下(以亿元为单位,下同):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12(8.4+3.6)
其他综合收益 0.5
贷:银行存款 8.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
投资收益 1.1(0.6+0.5)
(二)权益法转换为金融资产的核算
CAS2第十五条规定,投资方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处置后的剩余股权应当改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核算,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原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案例】2014年8月31日,A公司出售其持有的C公司25%的股权,出售股权后A公司仍然持有C公司15%的股权,对C公司不具有重大影响,改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出售取得价款为16亿元,剩余15%的股权公允价值为9.6亿元。出售时原40%股权投资划分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账面价值24亿元(其中:3亿元为按原持股比例享有的C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2亿元为按原持股比例享有的C公司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享有C公司除净损益、其他权益变动和利润分配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1亿元)。则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16
贷:长期股权投资15(24×25%/40%)
投资收益 1
借:其他综合收益 3
资本公积 1
贷:投资收益 4
注:原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2亿元,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9.6
贷:长期股权投资 9(24-15)
投资收益 0.6
二、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一)长期股权投资在购买日的初始投资成本
CAS2第十四条规定,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在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在改按成本法核算时转入当期损益。
(二)合并财务报表
CAS33第四十八条规定,企业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非同一控制下的被投资方实施控制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权益法核算下的其他综合收益等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收益。
【案例】2014年9月1日,A公司再次以银行存款70亿元,从D公司其他股东处购买了D公司50%的股权,相关手续于当日完成,假定A公司购买D公司50%的股权和原购买10%的股权不构成“一揽子交易”,当日起主导D公司相关活动,D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亿元。原持有10%的股权投资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9.3亿元。
假定一:购买日之前,即2014年9月1日A公司原持有10%的股权,划分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权益法后续计量的账面价值为9.6亿元(其中:0.2亿元为按原持股比例享有的D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享有D公司除净损益、其他权益变动和利润分配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0.1亿元)。A公司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个别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70
贷:银行存款 70
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9.6+70=79.6(亿元),购买日前A公司原持有股权相关的其他权益变动0.2亿元、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0.1亿元,在购买日均不进行会计处理。
(2)合并财务报表
①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合并成本=9.3+70=79.3(亿元)
②购买日的合并商誉=79.3-120×60%=7.3(亿元)
③重新计量:
借:长期股权投资 9.3
投资收益 0.3
贷:长期股权投资 9.6
注:合并报表层面,视同为处置原有的股权再按照公允价值购入一项新的股权。
④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0.2
资本公积 0.1
贷:投资收益 0.3
假定二:购买日之前,即2014年9月1日A公司原持有10%的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为9.3亿元(其中包括其他综合收益为0.3亿元),会计处理如下:
(1)个别报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 79.3
贷:银行存款 7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9.3
借:其他综合收益 0.3
贷:投资收益 0.3
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9.3+70=79.3(亿元)
(2)合并财务报表
①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合并成本,同假定一。
②购买日的合并商誉,同假定一。
三、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丧失了对原有子公司的控制权
(一)个别财务报表
CAS2第十五条规定,投资方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的,在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处置后的剩余股权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权益法核算,并对该剩余股权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调整;处置后的剩余股权不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应当改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其在丧失控制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合并财务报表
CAS33第五十条规定,企业因处置部分股权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的,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对于剩余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或合并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丧失控制权当期的投资收益,同时冲减商誉。与原有子公司股权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等,应当在丧失控制权时转为当期投资收益。
【案例】假定一:2015年1月2日,A公司出售其所持有E公司50%的股权且不属于“一揽子交易”,取得价款350亿元。该项交易后,A公司仍然持有对E公司30%的股权,不能够控制E公司的相关活动,但是具有重大影响,改按权益法核算。剩余3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10亿元。处置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456亿元,合并报表确认商誉为6亿元,E公司以前年度调整后的累计净利润为50亿元、累计分配现金股利为10亿元、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为6亿元、累计其他所有者权益为3亿元。E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600亿元。会计处理如下:
①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35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85(456×50%/80%)
投资收益 65
②追溯调整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14.7
贷:盈余公积
1.2[(50-10)×30%×10%]
利润分配 10.8
其他综合收益 1.8(6×3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0.9(3×30%)
合并报表当期的处置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350+剩余股权公允价值210)-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600×80%]-商誉6+其他综合收益等9×80%=81.20(亿元)
假定二:2015年1月2日,A公司将其持有的对E公司70%的股权对外出售,取得价款490亿元。该项交易后,A公司持有对E公司10%的股权,不能够控制E公司的相关活动决策,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剩余1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70亿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①出售时:
借:银行存款 490
贷:长期股权投资
399(456×70%/80%)
投资收益 91
②其在丧失控制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70
贷:长期股权投资 57(456-399)
投资收益 13
篇10
关键词:地勘单位 矿业权 会计核算 开矿权 采矿权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建立于健全,对于地勘单位来说,想要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就有必要进行有效的矿业权会计核算。当下,由于国内的地勘单位属于事业单位的性质,因此更应该将国家优惠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利用优惠政策的作用将矿业权转让所得到的效益,都转化为国家基金或者是当做对地勘单位的事业收入。在国家法律法规的保护下,将矿业权的会计核算更有效化、更明显化。
二、在地勘单位中矿业权相关的会计核算规定
勘探单位的矿业权,即地勘单位在不违法国家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一定范围以及时间内的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采,并通过勘探与开采所获得生产与经营的权利,矿业权主要包括有探矿权以及采矿权。根据我国财政部所制定并颁发的与地勘单位矿业权会计核算相关的规定指出:1.任何一个地勘单位在申请探矿权的时候,都有义务上缴相应的费用,并将这一费用的支出归入勘察生产的成本之中。另外,除了相应的申请费用之外,还要缴纳一定的探矿权价款,并且也有必要将这笔价款计算在勘察生产成本之内。2.地勘单位在获得了采矿权之后,应该要上缴相关的采矿权使用费,并可将这一笔费用计算入这一阶段的管理费用当中,除此之外,与探矿权的取得一样,采矿权也要缴纳一定的采矿权价款。而这笔上缴的采矿权价款则可以当做勘探单位的无形资产,经过对它的核算,将其平均分在采矿权获益期内进行摊销,并可与各个时期的管理费相结合。3.地勘单位在地勘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每一项资金的投入,按照我国目前的对于地勘单位地勘生产的各项规定要进行相应的账目处理,这其中,勘探单位除了办理相关的后续的手续费之外,所投入的资金与得到的地质成果不成正比,则该项基金可以算做单位的损失。4.地勘单位想要进行探矿权的转让或者是探矿权的对外投资,那么则要根据相关规定来对地质成果进行处理。
三、在地勘单位中探矿权相关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地勘单位探矿权会计科目归属和单项资产确认中的问题
在目前所实行的勘探规定中,并没有要求地勘单位对探矿权价值的账户进行单独的核算,而是要求地勘单位在经过勘察生产后将所获得地质成果计入账目,不足以形成地质成果的,则要算做当期的损失。然而,有一部分财务工作者以及相关的专家学者认为,地勘单位应该设立于探矿权相关的独立账户,这一部分账户这一当做该单位的存货或者是无形资产。独立账户设立的具体措施如下:1.关于独立账户的资产确认,应当在地勘单位通过勘探活动、权利以及成果转让、投资后方可进行。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关于会计基本准则中的相关规定指出,资产确认的构成一定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能够进行可靠的计量,二是相关的资源所创造的经济利于有可能会流入企业成本中。但是由于地勘单位的特实行,其工作性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该单位在获得探矿权的时候,基本上不确定未来矿产资源的开成能否获得成效,或者是否会进行投资或者转让,从而导致单位经济利益的获得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地勘单位单项资产的确认只有发生有效的地质成果时方可进行。2.地勘单位的探矿权能够进行单项资产确认后应该归于该单位的存货。一般情况下,地勘单位的工作流程为:首先要在探矿权所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勘察工作,若是在勘察工作中获得了地质成果,那么该单位也就拥有了属于本单位的地质产品。在获得地质成果之后,地勘单位可以通过将产品进行自主开发或者是转让,从这些经济活动中获得显示的资金回报。地质单位的业务流程基本上与工业企业半成品的转让、投资以及继续生产相似。完成成了产品的获得以后,地勘单位就可以称之为探矿权的生产者,根据相关规定的要求,所有获得的地质成果都应该归入单位存货的范畴。最后在纳入存货之后,进行各项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投资的回报。
(二)地勘单位探矿权的确认以及后续计算
1、地勘单位探矿权的确认
地勘单位在能够对探矿权进行单项资金的确认之后,便可以设置例如探矿权—某某项目这样的独立账户,并进行明确的分类以及整理后就要对其初始价值进行确认。如果地勘单位有计划将探矿权进行投资或者是转让,那么在实际取得地质成果的时候,就应该按照实际成本向银行进行开户,以便之后经济活动的进行,并且还可以把勘察前期的资金投入都算作生产成本,将探矿权转变为探矿权价值。与此同时,也要把勘察后期所有支付的费用归入探矿权项目内,等到所有地质勘探工作结束之后,将探矿权价值的独立账户计入地质成果的项目之内。
2、地勘单位探矿权的后续计算
有一些财务工作者以及相关的学者专家认为,应该保持探矿权与采矿权的高度一致,在地质成果的收益期间进行合理科学的摊销,而地质单位探矿权的后续计算应该根据会计准则之存货规定中的想过条例来完成。后续计算的内容应该包括了探矿权减值、转让、投资等方面的资金核算,并且还要制定关于探矿权以及探矿权减值、地勘生产等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账户的分类,根据项目实际开展中所涉及的资金都设置一个明细的账目,以便明细核算、分类核算以及总核算工作的展开。另外,地勘单位在进行投资或者是探矿权转让等经济活动时,应该要按照国家关于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的规定来进行账目的处理。
四、在地勘单位中采矿权相关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采矿权的使用费用以及采矿权在后续支出的资本化探析
首先,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地勘单位所缴采矿权的使用费用应该要计入该期的管理费用中。笔者的观点是,鉴于地勘单位上缴采矿权使用费用后获得在某些矿区开采及生产的权利,这是一种预测可致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的权利,亦跟企业会计细则中资产的定义相符合,因此地勘单位所缴的采矿权使用费用应当资本化然后被算入无形资产中。
另外,按照财会字「1999]40号文件与《企业会计细则》中的有关规定,采矿权应归于无形资产之中,而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后续支出便应该在发生时被确认为该期的费用。因此地勘单位在获得开采权力之后,以降低开发的风险和保障矿产资源能够连续提供为目的,加大对矿区及其的勘探开采的续投入应当计算入该期损益中。作者认为此部分的续接支出也应该继续进行资本化。由于采矿权与其他类型的无形资产有所不同,地勘单位获得矿区开采权之后,为勘探额外资源可对矿区及其进行再投入,如此还可提升存储量级别,增加采矿权价值。
(二)关于采矿权在摊销与减值准备的计提方面问题
首先,有相关规定指出,采矿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之一,应当平均摊销于受益期之中的
每一期。笔者的观点是:摊销应该参考《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其中的
矿区权益折损消耗法,并依据该期产量与期末探查经济适采量以明确折耗率。矿产开发由于
会受到地质条件等其他客观因素干扰,产量每年都不相同,为不违背成本和收益相配的原则,
就不可采取在受益期内均摊的办法。与其不同,产量法是把每期的折耗和产量关联起来,便
能实行高产量年份多提折耗,低产年则反之,这样便可以将财务信息的客观性提升起来。
另外,关于我国的相关部门对地勘单位采矿权的计提减值准备并没有进行相关规定。因此,在开采与生产矿产资源时风险都较高,开采权存续过程也较繁杂,其预测价值变动非常大,遵循会计信息的质量谨慎性需求,相关规定,于会计期末时对开采权施行检测考察,若是可回收的金额值比账面价值要低,便应作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的损失一旦被确认,在接下来的会计期间都不能转回。除了以上陈述的不合理规定以外,某些地勘单位于矿业权的会计核计时依然出现结转收入不及时、设假账,偷税漏税的现象等,增加对地勘单位的管理困难,并对国家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翠芳.浅析地勘单位矿业权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09(11):54
[2]刘芳.地勘单位矿业权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07):112-114
[3]周小林,杜占美,赵爱玉,董想平.矿业权确认及相关会计处理[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04):78